有关孝道的国旗下演讲稿

2024-09-13

有关孝道的国旗下演讲稿(精选4篇)

有关孝道的国旗下演讲稿 篇1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母亲的感恩,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里所说的“深远”,常见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更有大一新生的母亲怕女儿吃苦,试吃学校4家食堂后才放心回家。面对父母的关心,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学会感恩,懂得孝道”。学会感恩,必然要懂得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行为,在《论语.孝悌篇》中提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很少能够触犯法律。这更说明了,孝道是我们每个人立德立业的根本,同时也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的要求。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大教育家孔子把孝道作为人生修养的第一要素。回忆历史,我们总被这样的故事感动:古有二十四孝,孝感动天、百里负米、彩衣娱亲……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小时候走了十几里山路,从亲戚家借米,满足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的愿望。我们敬重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孝敬父母、重视亲情。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在他的书架上,摆着一张陪母亲齐心散步的照片。他把自己对父母的爱放在心里,将父亲习仲勋对自己的期许“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时刻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35年来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的奶奶、父母、养父母和养父的弟弟等6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并为其中5位老人养老送终。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尊老、敬老、孝老的赞歌,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云南大学生吴建智10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从小照顾因事故失去双臂的哥哥,一双手臂两人用,用自己的臂膀撑起哥哥的生活和梦想,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挚的手足之情。爱父母,爱手足,爱家庭,这都是同学们应当懂得的孝道。同学们,从古至今,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他们中的很多人为我们树立了孝敬父母的榜样。我们要感激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情深似海,永不图回报的父爱和母爱。同学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学会感恩,懂得孝道,不仅是爱父母,爱家庭,更要体现在爱祖国。因为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刚刚过去的国庆大阅兵,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但其背后,却是更多感人的家国故事:女民兵方阵每一位队员,因为长时间在烈日下训练,练就了清一色的“巧克力色阅兵腿”,让每个人感动和钦佩;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十一连胜卫冕冠军,比赛后马不停蹄返回国内参加祖国庆生,中国女排是最后一个花车亮相,并且花车上用“祖国万岁”四个大字来为祖国献礼。抗日英雄赵一曼面对酷刑,坚贞不屈,在临行前给儿子留下短短177字绝笔信,表达了对民族的挚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守口如瓶30年,父亲临终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应有感恩之情”。不要总以为来日方长,不要总等着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才从容尽孝,不要让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趁父母尚在,趁时光正好,多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当然,你可以做一个让父母引以为豪的正直的人,面对家国大义,你可以和怒撕不正当标语的香港妈妈一样,勇敢地大声说出:“爱家,爱港,爱中国。” 同学们,人生短暂,学会感恩,懂得孝道,还有很多需要你们去做,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做最优秀的自己,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争当学习的英雄、争当护爱生命的英雄、争当修身明理,立德、立功、立言的英雄,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不负芳华、不忘初心

20有关孝道的国旗下演讲稿

国旗下有关教育的演讲稿 篇2

大家早上好!

昨晚美术作品鉴赏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新文人画代表之一朱新建的美术作品。朱新建老先生今年近60岁了,但他的画画笔却像小孩子一样,充满着童年般纯真和稚趣。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小孩子能保持童心会创造很多乐趣,一个老人保持童心他是老顽童,一位美术家保持童心那就是艺术家。今天当我再去琢磨老师说的话,我才明白,艺术首先讲的兴趣,讲的是热爱。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一所农村学校,有20多名教师组成的学校工作人员,构成是有几位是富有经验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几名老年教师,因师资不足从附近村子里找的几个高中毕业生作临时代课教师。没有人看好这些年轻教师:他们虽然有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但一年后考试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年轻的代课教师,老年教师,科班出身的中年教师。

读完这个故事,我发现,仅仅通晓基本的教育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能,还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还需要一种对教育的热爱。只有持久的热爱,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突出的教育成绩。

我想成为一位教师,可是我没有做老师的天赋,有时也会提不起兴趣。宋朝大学者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高,兴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苏格拉底则说:“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我想把教育变成我的天赋。

曾几何时,饶河两岸沃野千里,饶州大地商贾云集。学馆林立,学子万千;崇师重教之风鼎盛,教育源远流长。陶侃、范仲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美名远扬;姜夔、洪氏父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光耀千秋;这一切,得益于我县学风、教风醇厚的教育事业。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功利十足的经济浪潮扑面而来,我县经济发展初见端睨时,再纵观教育的发展,你会觉得一种不和谐的感觉悄然而至;教育质量连年下滑,教育乱收费一度盛行;无序竞争层出无穷,师德师风每况愈下,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学校无计可施,家长无所适从,莘莘学子一脸茫然,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教育何去何从,教育振兴路在何方?

19世纪的法国村民说:“假若关闭了最后一家咖啡屋我们并不在乎;关闭了最后一个教堂我们也不怕;但是关闭了最后一所学校,我们则会因睡不着又去拼命了。”这是法国人最早的生存意识。二战后的日本人也常常对自己的子女说:“孩子,快快长大吧,穷困的日本需要你!”从这些小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是教育让他们变得强大。

当我们走在田间或者大街上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双手粘满泥浆的放牛娃,可以看到一个个叨着烟蒂,到处乱窜的孩子,可以看到一个个疲惫万分从网吧逃学出来的学生;每每看到这些,作为一名教师,我就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感到这是教育的悲哀、教育的失败,无言之中有一种冲动在撞击我的胸膛,热血在血管里涌动。

关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我很有感触,考试题目孩子都会,但是会因为粗心而丢分,因此,每次考试前,我就让他充分准备好考试用具,只是告诉他认真加仔细,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考试前我叮咛孩子要仔细加认真,考试后会对没得“双百”而愧疚的孩子说:“考的不错,如果再仔细点儿就好了。这次考试可能不代表你的真实水平,但是你要更加努力去达到你的真实水平!”

孩子很喜欢电脑,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这也是很好的沟通渠道,当我看到张老师以“你的大朋友”给锦帆的留言,称赞孩子那么的优秀,电脑老师对锦帆也是赞叹不已,我都会反省自己怎么老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呢。要学会赏识孩子!

其实,每个老师都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每个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赏识老师,让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赏识孩子,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11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未来教育家论坛的现场对话,与会的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家的成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但是没有内在的激情、理想、大爱、智慧,是无法培养出来的。

有关享受学习的国旗下演讲稿 篇3

大家早上好!

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周。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享受学习》。

听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同学会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学习从来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一件枯燥的事情,甚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能把学习当成任务就很不错了,何来享受一说?

我曾看过一本书,名为《享受学习的故事》,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晚上睡觉前40分钟,是我和妈妈的学习时间,我和妈妈看同一本书,她读一段,我读一段……每当这时是我最享受的时刻。”由此看来,享受学习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闻一多先生是出了名的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发现新郎不见了。大家急得东寻西找,结果却是在书房里找到了闻一多先生。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在学习的世界里,闻一多先生享受得忘记了一切。

其实,学习真的可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透过书本之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为我们开启了通往精神新世界的航程。在学习中,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学习中,我们开启心智,对话先贤;在学习中,我们通晓古今,融汇中外;在学习中,我们纵横驰骋,穿越千年。学习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我们身上背着很重的责任,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只有享受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学习宛如向上攀岩,不坚持难以到达顶峰;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努力无法激流勇进。没有谁能够轻轻松松获得成功。也许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每时每刻都享受学习,但是我们要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老师,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我们又能否想象自己的未来是何种模样?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学习态度,学会享受学习!

接下来是我们高一高二为期三天的期中考试,面对考试我们要拿出信心,自信应考,相信胜利永远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有关节约粮食的国旗下演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次国旗下讲话,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有关粮食的话题。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粮食战争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要称霸,但领国鲁国发展迅速,成为齐桓公称霸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齐桓公便问计于管仲。

当时齐国和鲁国各自都生产丝绸,齐国生产的叫做齐纨,鲁国生产出来的则叫做鲁缟,这两种丝绸在当时都是闻名遐迩的商品。为削弱鲁国实力,管仲给出的办法非常简单:他下令齐国上下把以前用齐纨为面料制作的衣服都收起来,不再穿了,只穿用鲁国布料制作的衣服。如此一道怪异的政令,让不明所以的鲁国看到了巨大商机,鲁国商贾们开始大量收购鲁缟,鲁国百姓也有很多人放弃种粮,积极加入纺织行业中。结果,这一年,鲁国粮食产量锐减。

一年后,管仲再出奇招,命令齐国百姓不得再向鲁国购买布料制作衣服,然后又大幅度抬高粮价。这下鲁国慌了,先前许多人囤积的鲁缟布料开始滞销,而国内粮食又陷入短缺的困境,只得拿出大量钱款向齐国高价购粮。经过如此一番折腾,鲁国经济近乎崩溃,最终被迫签订了屈从齐国的条约。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纨鲁缟”的典故。

由此可见,粮食不仅仅是食物、商品,也是一种战略武器,甚至在有些时候,比核弹还要好使。深谙这个道理的美国人基辛格曾毫不避讳地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常讲“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每天14亿多张嘴要吃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同志以战略家视野审视“饭碗”问题,他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是的,一个国家靠进口吃饭等于让别人卡住咽喉,靠不住、危险大。

老师们,同学们,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但我国实际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就拿粮食来说,我们要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以上的人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古语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

俭朴不仅源自危机意识,更是一种.种修身立德的良好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什么是高尚的人生态度?这是十分值得思考的。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说:“俭朴,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当居里夫人发明了镭,当她的家里摆满了奖牌与奖杯,当她荣耀一时的时候,她却走向了俭朴,走向更高的精神追求。那简陋的书房,那客厅里仅仅两把椅子,俭朴的生活方式,也是最高的科学精神。居里夫人说:“我是科学的产儿,我为镭而生。”一切的浮华赞美,一切的荣誉富贵,在她眼里凝聚成两个字——俭朴。生活方式在居里夫人那里融化成永恒之光华。

老师们,同学们,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俭朴的确是代表着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但俭朴不是小气、吝惜。倡导俭朴,更不是鼓动大家都去过“苦行僧”的日子。过去,一提及俭朴,就想到“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清贫。其实,这是对俭朴的偏见和短视。

今天,我们弘扬新时代的俭朴之风,本质上是反对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俭朴之风本身就包含合理的、必要的、量入为出的正常消费。我们就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了,我们还要奔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生活不排斥消费。

在我们国家启动经济内循环的时代背景下,抑制消费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而适度的理性消费和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还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那么,养成节俭意识,弘扬俭朴之风的有效路径在哪儿呢?我以为:

一是要靠内化于心的自觉。要真正意义上弘扬俭朴之风,我们全体一中的师生就必须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觉悟,必须有“用之有度、取之有节”的自律。没有内化于心的自觉、自愿与自律,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可能流于形式,都难以跳出“一阵风”的俗套。

二是要有外化于行的实践。我们一中师生弘扬新时代的俭朴之风应该从小事做起,应该从自我做起。新学期我们首先就要在用餐上倡导节俭,自觉开展光盘行动。接下来,不管在校内还是家里或者饭店里,一中的师生及家人都要合理点餐、打包剩菜、光盘行动,这些不是小家子气,而是公德的体现,生活理念的升级,铺张浪费的“溢出效应”会不断侵蚀社会资源,关乎着公众利益,因此节俭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是每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老师们,同学们,从节约粮食开始到真正走向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既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我们新时代一中人的素养和道德的集中体现。让我们全体师生自觉行动起来,使弘扬俭朴之风在一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时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四年级足球技术训练课教案下一篇:描写夏天景物的精彩素材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