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运动会的

2024-10-04

小学生运动会的(精选12篇)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1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小学生运动会的口号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六年级(3)班:扬帆起航,劈波斩浪,扬我班风,再创辉煌

2.五年级(5)班:燃烧激情,沸腾理想,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3.三年级(4)班: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冠军,所向无敌

4.二年级(1)班:传承体育精神,共享竞技成功

5.二年级(2)班:赛出体育真谛,弘扬奥运精神

6.五年级(3)班:三班出场,非同凡响,奥运精神,我班发杨

7.二年级(3)班:迸发运动激情,力争班级荣耀

8.六年级(4)班:文明守纪,勇争第一,顽强拼搏,拥抱胜利

9.三年级(1)班:三一三一,齐心协力,我们一起,勇夺第一

10.四年级(1)班:团结拼搏,勇往直前,放飞梦想,争创新高

11.五年级(2)班:五(2)五(2)独一无二 英姿飒爽 放飞梦想

12.一年级(2)班:强身健体,立志成材,2班2班,非同一般

13.六年级(5)班: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二年级(4)班:参与阳光体育,为我健儿喝彩

15.六年级(2)班:六二精英,敢闯敢拼,齐心协力,争创佳绩

16.四年级(2)班:(2)班(2)班 决不一般 坚定豪迈 展现风采

17.四年级(3)班: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运动健儿,志在必得

18.六年级(1)班:六一学子,斗志昂扬,驰骋赛场,为班争光

19.一年级(3)班:团结进取,争创佳绩,努力拼搏,挑战自我20.三年级(3)班:三班雄风,扬威大众,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21.五年级(4)班:众志成城,我们最行,奋发向上,我班最强

22.五年级(1)班: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一班,锐不可当

23.一年级(4)班: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24.四年级(4)班:永不言败,勇往直前,携手共进,同创辉煌

25.三年级(2)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顽强拼搏,锻炼意志

26.一年级(1)班:我精彩,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小学生运动会加油口号

一年级口号:热爱体育,健康第一;阳光宝贝,幸福无比!

迎面走来的是一年级的小精灵,他们纯真可爱,活泼灵动,像晨曦一样蓬勃,像清泉一样明净。稚嫩的童音,铿锵动听;稚拙的步伐,齐整有力。踏上小学生的跑道,他们将面临无数第一次的挑战;感受北师大阳光雨露的滋润,他们正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二年级口号:放飞梦想、茁壮成长;生命阳光、斗志昂扬

灿烂的笑脸,渴望的童眸,迈着坚定的步伐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二年级方阵。538个宝贝,538颗星,在北师大的星空下熠熠闪亮。他们如跳动的音符,谱写稚嫩的乐章;他们如雨后的彩虹,编织七色童年!人小志气高,生命在于运动,小小健儿们胸怀奥林匹克精神,他们要做运动场上最勇敢的精灵!加油!二年级组!为你们喝彩!

三年级口号:磨砺意志,强健体魄,团结拼搏,展现自我放飞激情,放飞梦想,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三年级的阳光学子带着愉快的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赛场上,他们将以飒爽的英姿为班级争光。看台上,他们将用蓬勃的热情为同伴加油!他们如出水的小荷,似奋飞的雏鹰,在北师大这片辽阔的天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加油吧,三年级,在这洒满阳光的日子,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用你们的欢乐把丰收的大地渲染,用你们的激情把动人的篇章奏响!

四年级口号:金风劲吹,彩圈挥挥;精彩四年,大显神威!

瞧!四年级的同学正踏着朝阳,激情豪迈地迎面走来,这是一个奋发向上的集体、这是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这是一支团结一致的队伍。看吧!他们步伐矫健、精神抖擞;他们热爱集体,昂首阔步;他们英姿勃发,光彩焕发。他们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五年级口号:少年无畏 追梦扬威 智情意美 展翅高飞

12个班级,499颗闪亮的星。看,扬着自信的脸庞,迈着矫健的步伐,正向主席台走来的是五年级的同学们。他们意气风发,蓬勃向上,他们团结一致,激情飞扬。“尽我所能,永不放弃”是他们对自己的激励,在本次校运会上,他们要让激情点燃生命,让梦想展翅飞翔,他们将把拼搏的汗水挥洒在赛场,用灿烂的微笑拥抱胜利的辉煌。加油!五年(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小学生运动会加油口号)级。让你们的热血无悔地沸腾吧!

六年级口号:智慧海豚,壮志凌云,文明守纪,拥抱胜利!

现在走来的是小学部六年级代表队。“造化钟神秀,大地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天空闪烁绿松石的光芒,鲜花将为他们怒放。不抛弃、不放弃是他们的原则,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是他们的信念,超越自我、争当海豚是他们的阶段目标。整齐的步伐踏着坚定,灿烂的微笑抒写豪情。他们意气奋发,他们青春飞扬,他们蓬勃向上,他们相信:有梦的地方就会有飞翔!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2

在2013年喀山大学生运动会闭幕之时,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罗斯运动员在喀山的巨大成功十分赞赏, 认为是“精心准备, 责任心强”的结果, 还说“我期望的, 我们发展高校体育的努力终获成效。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理应在某个时间节点取得突破, 我希望此刻正应验了这一点”。这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一句话, 因为俄罗斯体育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后来他们集中精力抓住了大学体育这个重点环节, 现在初步实现了翻身。

一、竞技运动中大学生的角色缺位如何形成

在20世纪50年代, 中国参加的奥运会 (赫尔辛基) 和准备参加的奥运会 (墨尔本) 都是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的人员, 后来因为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停办教育, 大学退出了中国竞技运动的舞台。于是, 形成了由体育行政部门一家独管、独办竞技运动的“举国体制”。80年代后, 大学体育逐渐恢复, 虽然提出学校也要培养运动人才的任务, 但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教育与体育两个部门貌合神离, 体育部门拒绝大学生进入全运会, 而在历次教育改革中也都有人提出“竞技不是体育”、要“把竞技运动从学校赶出去”, 可见双方对立之严重。

在国家的运动竞赛体制上, 出现了分散主义的倾向。多数国家培养选拔运动员都建立了一座结构完整、输送道路清晰的金字塔, 但是在我国却有两座泾渭分明的金字塔, 一座是体育部门经营的“高、精、尖”的金字塔, 一座是教育部门经营的学生与运动员混杂在一起却无法承担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责任的金字塔。这种现象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 更何况我们是“举国体制”的国家。

在运动训练领域出现了精英竞技化的倾向。通过行政力量把竞技运动从广义的体育中剥离出来, 使之成为只有少数精英可以参与的体育中的最强势部分。精英竞技不以人为本, 而以运动成绩为本, 惟以金牌论英雄, 导致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它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 只提供观赏, 追求精英竞技的经济和政治等效益;它强调选材, 准入门槛极高, 社会包容度低, 是一种小众运动;它不实行运动人才的层层选拔制, 而实行长期的运动员集训制, 这种人才结构不是正常的金字塔, 而是柱型的、甚或是倒金字塔型的。

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长期脱离教育, 中国的运动人才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自我循环和自我复制的“近亲繁殖”状态之中。体育人的基本素质未因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提升。“体教结合”虽然提出多年, 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二、大学办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优势何在

高等学校是社会总人口中素质较高人群的集合地, 也是信息集中、科技力量集中的地方。对发展国家的竞技体育具有种种优势。

1. 人的优势。

我国大学在校学生有近三千万人, 是各级专业体工队人数的上千倍, 具有良好的选材基础。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在18岁到28岁之间, 是多数运动项目出成绩的黄金年龄段。从理论上讲, 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并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我国大学里有数十万体育教师, 他们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工作经验。中国大学体育教师的管理是体育管理中最成熟的一部分, 并且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

2. 科研优势。

在综合性大学里, 无论自然科学、人体科学, 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大学中无论是传统文化积淀, 还是对外文化交流, 都有无可比拟的良好条件。特别在医学、生物工程、物理、化学和心理等学科上都有体育科学为之艳羡的优势。

3. 设施优势。

近十年来, 各地大学迅速扩张, 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很多大学室内室外场馆都大大超过了专业队基地的现有水平。有的场馆甚至超过了国家队的水平, 如清华大学跳水馆。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的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的80多万个体育场地中, 教育系统占总数的65.6%, 体育系统只占2.2%。

4. 体制优势。

大学与中小学存在着天然衔接的体制优势, 大学对竞技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 可以通过招生手段的调节拉动中学, 中学又会向下延伸拉动小学, 这样就可以自然形成一张上下衔接的业余训练网, 就可以将教育部门兴办竞技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运动健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也是当前应该提倡的。

三、要实现“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历史转变

近年来,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想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问题, 但收效并不大。体育与教育本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但是由于体制层面的睽隔, 中国运动员再次进入社会的时候, 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运动员不是终身职业, 即使是职业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的时候也要经历“第二次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负责任的竞技运动体制必须为运动员终身服务, 既要主动地去和义务教育接轨, 也要完成成人教育阶段的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大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但当今竞技运动管理体制基本停留在人的工具本位上, 即所谓成王败寇, 甚至获取银牌的运动员都受到冷遇。在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能很好解决, 无论是“体教结合”, 还是“训教一体化”都不能真正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而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始终是一道难题, 少数人“赛而优则仕”, 多数人没有习得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 难以在社会上平等地与他人竞争以致无法较为理想地取得就业机会, 个别人的悲惨境遇令人扼腕, 如邹春兰、张尚武等一批人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我国运动员的这种处境, 不仅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诟病, 也使运动员家庭寒心, 很多家长拒绝将有运动天赋的孩子送到运动队去,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条件下, 运动员的选材来源将逐步枯竭。在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中, 曾作为选拔运动员重点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正在迅速改变社会结构, 将会加大运动人才后备力量匮乏的困境。

一个人离开体育, 只是失去了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机会;而一个人远离教育, 就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退役后再去读大学, 对他未来的发展有很多局限;而当他在读大学时既完成了学业又得到高水平的体育训练, 那么就比他人更具备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因此,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 实现“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历史性转变已势在必行。

教育和竞技运动盘根错节, 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未来现代化社会里, 它们在建造人的身体、精神、智力、情感和社会关系等诸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对建立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无疑都是卓有功效的。中国教育与竞技运动分离的状态必须尽早结束, 让竞技运动植根于文化教育才会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是体育改革的敲门砖

始于1959年的全运会是在中国处在被封闭于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之外的一种自我救助式的国内竞赛制度。经过50多年、历经12届的变迁, 全运会已成为中国运动竞赛制度的核心部分和标识性的传统赛事, 但也是社会争议最大、诟病最多的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过度的功利追求、假球假摔、冒名顶替、窜改年龄、贿赂裁判、分配金牌、违禁药物等事件层出不穷。于是有人提出取消全运会。但从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 全运会体制在短期内不可能放弃;在历史上,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痕迹保留下来, 就是靠这些与民族礼仪盛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于是, 对全运会的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大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本来面目进入全运会。

在世界各国大学生都是竞技体育的主体, 唯有我国将他们排斥在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门外, 由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运动员来源、出路、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长期棘手的问题, 也可以冲破竞技体育高度封闭的现状。当全运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被保留下来时, 若其中缺乏焕发着青春活力的、有学识的大学生群体的身影, 这将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笔者呼吁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已有20余年。一个号称“举国体制”的系统, 在全运会上不准大学生群体入内, 将大学生出现在全运会上视为洪水猛兽, 是体育系统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的心态在作怪, 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只是为了防止运动员流向高等学校, 防止大学到高水平竞技运动中来分一杯羹, 防止各级体工队的长期集训受到冲击……这是以牺牲运动员的利益和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利益作为代价的行为, 既是短视的也是不可取的。

当前中国竞技运动事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继续探索阶段。卓越的竞技成绩与运动员文化知识缺失、运动员出口不畅、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形成鲜明对照。如何立足现状与问题, 从北京奥运会的分水岭上平稳走下来,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并最终实现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是后奥运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 不仅可以转变各级政府的职能, 实现体制改革, 而且可以促进教育和体育两部门的通力协作, 为繁荣全运会文化作出贡献。这是一块打通体育体制改革之路的“敲门砖”, 不管是为了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还是文化教育的发展, 都需要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的加入。

在喀山大学生运动会上, 中国大学生代表团金牌数量的锐减, 基本反映出了当今中国大学竞技运动的真实状态。如不能正视中俄两国金牌数量差距背后的本质, 即体制上的差别, 我们终将会把大学竞技的差距演化为国家竞技水平的差距。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3

关键词:学校田径运动会;世界观;价值观

一、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校田径运动的各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表现最高的运动能力,要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和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目标的勇气和决心。例如100、200米比赛,比拼的是学生的爆发力和快速跑的能力。400、800米比赛,比拼的是学生耐力,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80米栏、跳高比赛是一个跨越障碍、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完成自我超越的运动。学校第三十届校运会,800米比赛中,有一个六年级的女同学刚跑出去第一个弯道不小心跌倒,她爬起来时裤子已破了,受伤不轻,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依然坚持爬起来再跑,虽然跑得不是很快,但是她不放弃,依靠意志力坚持跑完,当她跑过终点时候,场边响起一阵掌声、呐喊助威声和广播的表扬声,整个体育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也是因为她坚持跑完,她赢得全场人的尊重和鼓励,同时也锻炼了她的意志品质。

因此,田径运动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校田径运动会大多是个人运动项目,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运动水平,独立地完成比赛任务。在接力比赛中,有一组学生在交接棒时出现掉棒,比赛完以后,出現失误的学生闷闷不乐,没精神准备下一场比赛,结果他没拿到名次,运动会结束以后教师单独找他谈心,并告诉他一场失误不可怕,但不好的情绪会影响到下次比赛,鼓励他要有抗压能力,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好,从此他每次失误的时候,很快就能适应环境,调整好心情。因此,对于完善个体的心理品质有重要作用。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传统学校运动会是在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下进行的,个人比赛的成绩与团队比赛成绩和名次紧密联系在一次。四年级(4)班的雷雷(化名),他是这个班里跑步最快的人,也是最能跑的人,他报名参加400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他非常兴奋,连我提醒的要求注意比赛规则,他都没有放在心上,结果在冲刺阶段,由于误入其他跑道,从第七跑道跑进第一跑道,冲刺是第一名,结果没有成绩,跑完以后,他自己也很后悔没有把我的话记在心里,输了比赛,但他却懂得了要遵守比赛规则。

因此,传统学校运动会能培养小学生遵守纪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田径运动会提供学生展示自己、表演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为班集体争光。最有特色的便是40人×30米接力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他们热情高涨,积极认真,努力拼搏,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努力地比赛,平常不爱运动的学生都热情参加比赛,想为班出一份力。这个比赛项目都给每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体现了一个班的整体面貌。

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张丽彦.对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2]王志家.健康体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方法浅探[J].南京体育学报,2001(01).

[3]张卫权.中小学健康教育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04).

小学生难忘的运动会日记 篇4

今天天气很晴朗,也是我们学校运动会最后一天了,今天也轮到我去做啦啦队了。我今天任务是给我们班参赛者分水。首先我和家长们去班级把水给搬到操场旁边,当我刚搬到操场就看见我们班同学正在参加接力赛比赛,我连忙将手上的水放下,大声吆喝着:“加油、加油!”就这样接力赛我班排进了前六名。通过接力赛,让我发现团结的力量。因为团结的力量可以给我们带来胜利。

本次运动会我们班参赛者给我们班级带来很多荣誉,以后我要向这些运动员们学习,争取像他们一样为班级争光。

小学生难忘的.运动会日记2

9月30日,是我难忘的一天,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利民路小学田径运动会。在其他人比赛时,因为比赛时间还没到的运动员们不能离开后场,所以我只能远远的看着他们,在心中默默的为他们加油,其中陈怡冉在跳远比赛里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毛若涵在垒球比赛里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而恽靖琰在垒球比赛中不仅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还破了校纪录!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在我参加的400米比赛中,因为我起步慢了一点点,所以只在小组内获得了第二名,和全校第八名就差了一丁点,没有进前八名,我好伤心。在跑前300米的时候我还不觉得太累,可在冲刺最后100米时我觉得我快要死了。

到了明年,我一定要拿一个好名次,为班级争光!加油!

小学生难忘的运动会日记3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日子,我们学校要举办秋季运动会了!最重要的是,我今年三年级了,终于能参加运动会了!

今年我报了好几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被选为运动员,有点伤心。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加油锻炼,争取明年参加运动会。

运动会正式开始了,我作为拉拉队的成员,被安排在30号下午去给我们班加油。我看到我们班的运动员们在跑道里飞驰,我可激动了,情不自禁的大声加油,她们拿到了好成绩,我也开心,大声欢呼!

加油,三八班!

运动会结束了,我们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破了一项纪录呢!我很开心我是三八班的一员,我骄傲!

小学生难忘的运动会日记4

今天,9月29日我们利民路小学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这是我们进入小学以来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同学们都踊跃报名,经过老师层层筛选,最后我获得了代表班级参加800米和4×100米的比赛资格。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场参加800米比赛了,虽然平时我都有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但是和其它班级的运动员一起比赛,我还是非常紧张,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坚持跑完全程,努力为班级争光。比赛开始了,我一直处在领跑的位置,这时我心想,小组第一名应该肯定是我的了,可是没想到在最后200米的时候,被一位四年级的选手反超了,最后我非常谴责,只取得了小组第二的成绩,总成绩排第八名。

通过这次运动会的比赛,让我知道了平时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做一个全面的小学生。

小学生难忘的运动会日记5

星期四我们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参加了。比赛的项目很多,有跳绳、踢键子、拔河……我只参加了一个项目-跳绳,我们一组有五个人同时比赛,跳得时候我的心情很紧张,中间停了好几次,最后成绩是九十二个,我们组最好的跳了一百七十个,我以后还要好好练习。我还看了勇士闯关和拔河比赛,他们表现的太好了,尤其是拔河,同学们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

写运动会的小学生作文 篇5

星期五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举行了春季运动会的开幕式,整个过程真壮观呀!

首先是入场式,同学们衣着整齐、步伐一致。用嘹亮的嗓门喊出自己的口号“奋勇拼搏,勇夺第一。文明守纪,拥抱胜利。”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运动员们各个精神抖擞,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这次运动会的召开。

紧接着是才艺表演,有管乐队、鼓号队、沙包队、球操队等,我参加了沙包队,同学们衣着靓丽,队形变换丰富多彩,造型精彩别致。第三项是团体操表演,二年级表演绳操,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会场的中间,快要比赛了,我很紧张,心里像装着一只小兔子咚咚咚地跳个不停,害怕做错动作给班级丢分,等熟悉的音乐响起,我的心里稍稍平静了些,我们跟着优美的音乐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转圈、一会放绳,绳操结束后,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阮老师告诉我们绳操获得团体操特等奖,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真高兴呀!

因为场地不够大,后面的个人单项比赛我们没有看成,但我还是怀着激动地心情回到了家,后来的比赛中我们班的运动员奋勇拼搏,为我们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精彩的运动会小学生作文 篇6

今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迎来了学校秋季运动会。

操场上,放眼望去,一个个的人头多得数不清,同学们安静地等待着运动会的开始,而运动健儿们脸上露出洋溢的笑容,他们似乎信心十足。比赛开始了,操场上顿时人声鼎沸起来了!

你瞧,那边是男子100米短跑,随着裁判老师“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坐在旁边的观众高声大喊:“加油!加油!”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奋勇冲刺,快到终点的时候,他们更使出全身的力气往前冲,那股为班级争光的冲劲,真是让我们感动,每个运动健儿都不甘落后。

再看,操场的另一角是垒球比赛区,只见我们班的小钱同学也在那里等候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同学扔着垒球,终于轮到我们班的小钱同学了。只见他一手拿着垒球,然后身体往后微微一仰,最后快速的将垒球扔了出去。这个垒球在空中飞了一段时间,就掉了下了,呈抛物线形状一般。哇!扔的这么远呀!小钱同学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竟然拿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真是厉害!大家就欢呼起来,为他喝彩。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 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的深入。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主体, 如何发展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每个学科的重要任务。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落实成为大学生体育的工作重点。高校运动会既受制于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 也受学生观念的影响。素质教育实施之后,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通过高校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组织形式,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观念, 成为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仍然存在着运动会开展形式单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缺乏系统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文就运动会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作出分析, 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变迁带来的影响

1.高校运动会开展现状与影响作用

高校运动会作为学生集体性组织活动形式, 也是发展高校体育事业的基础, 高校体育的发展水平、发展的规模、发展的速度等, 都会受到体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良好的体育水平, 能够为大学体育的发展, 带来更多的制度和兴趣的保障。大学体育与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关系主要为:第一, 大学体育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发展程度, 在我们国家高校运动会的组织是学校为主, 由于大学生的数量众多, 对每个同学的照顾就少一些。第二,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制约着参与运动会的兴趣水平, 大学生要想进行体育比赛, 就要购买必要的体育器材、体育装备, 这些物质消费成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直接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限制。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 有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需要分配到学习、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 用于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的部分较少, 因此, 运动会体育比赛的投资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之一。第三, 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只有基本的生活资料得到保证以后, 才能够有精力和财力去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正是经济不断发展, 健康重视度不断提升、闲暇时间追求充实的结果。所以, 高校体育部门要通过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水平, 来促进高校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

高校体育活动消费指的是体育活动的经济性支付,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下来完成的。改革开放到现在, 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学生的可支配资金有了大幅的提升。相关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在参与运动会的准备期, 会购买相关的运动装备和设施。这部分开支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高校要再尽量为参加运动会大学生提供服装、鞋子等的帮助, 提高学生踊跃参与运动会, 提升运动会的影响力。

2.高校运动会与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变迁

当前国内关于运动会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单纯的体育竞赛;第二种分类方法是: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交流等。本文以观赏型、参与型、比赛型的运动会开展形式, 作为分析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影响的依据。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运动会态度进行走访, 得知参与运动会的大学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运动会的开展项目有了一定的时代变迁, 时代性较强的体育比赛形式开始更多的被高校运动会接纳, 高校运动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不断的提高, 运动会的参与人数、参与范围、运动会的评价形式、名次安排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位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增强和变迁, 带来了很多的有利条件。

三、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和优化策略

1.以人为本, 重视高校运动会的组织和开展

通过组织实施科学有效的体育宣传活动, 来指导大学生来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 将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作为开展高校运动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要以大学生为中心, 借助各种节庆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不断的引导大学生体育思想的变迁, 实现我国大学生体育观念的科学化、系统化, 为高校和谐体育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我国高校运动会的特点是竞技性强、涉及项目广泛等, 这既为我们开展高校运动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又给高校运动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优化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项目等, 将这些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与高校运动会结合起来, 实现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建设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为构建丰富的高校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活动数据库提供了条件, 可以通过各种媒介, 来向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功效、锻炼内容等的宣传。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健康生活理念。

3.落实高校体育健身工程, 提高大学生体育人口数量

要强化和落实大高校体育健身工程, 建设能够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的设施, 将学校的专项资金真正用到高校体育的建设中。坚持和落实高校体育的建设标准、理念, 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的数量和质量。提高高校体育人口的数量, 加大对高校体育的投入力度, 为高校群体性运动会的建设, 打下良好的物质、制度保障。要因地制宜, 注重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效果, 逐步构建参与面广、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大的高校健身工程。提高体育锻炼价值的宣传力度, 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高校运动会促进大学生体育观念这一问题的研究, 我们得知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前提下,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高, 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消费的额度也会不断的增加。但是仍然存在着运动会开展形式单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缺乏系统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因此, 这就需要高校体育主管部门, 加大对高校体育发展的系统规划, 正确的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运动会中来。为我国高校文化的建设, 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 高校运动会的开展形式、内容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走访, 就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教学改革,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周筱霞.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思考—兼谈校运动会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

[2]富嘉贞.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

[3]陈昱, 冷迎辉.论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学刊, 2000, (1) .

[4]杨芳.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运动会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 2001, (6) .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8

关键词:运动会;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自人类运动会产生以来,绝大多数公众所关注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大学校园中,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也仅仅将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举办运动会的根本精神,关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表象作用而忽视了高校运动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高校运动会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办运动会的形式加以渗透,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运动会的始终,是举办运动会的最高境界之所在。首先,升旗仪式中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般来说,在高校运动会开幕式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通过唱国歌、升国旗、仪仗队等形式,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容易深入高校学生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运动国情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有个别院系在举办运动会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回顾许海峰的第一枚金牌、分析北京奥运会的辉煌成就,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感、自豪感、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运动方面的国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利用看台文化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国旗是高校运动会看台中最常见的道具,在观众舞动五星红旗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红旗上的风景,更多地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同时,看台中播放的部分歌曲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例如《中国人》、《团结就是力量》、《走进新时代》、《亚洲雄风》等,都能够以音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利用运动会为载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在高校运动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首先,参赛方式的集体主义教育。在高校运动会参赛中,一般都是以院系、机关等各种高校内部的单位以团体方式进行参赛,最终按团体分方式评选出各类奖项,这就要求团体内部的每个成员都应当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否则难以使自己所在的团体在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其次,团体的组织方式也体现了集体主义教育。运动会具有紧密的赛程安排,要顺利完成各项赛程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团体内部成员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三、艰苦奋斗教育

首先,运动会播音是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高校运动会的播音中经常会传来“加油吧!奋斗吧!胜利就在前方!”等鼓励运动员努力拼搏、再创佳绩的话语,对运动员艰苦奋斗、超越自己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其次,长跑项目的艰苦奋斗教育。参加男子一万米、女子八千米项目的运动员,几乎都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没有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是难以完成长跑项目的。最后,观众及后勤保障人员体现了艰苦奋斗。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运动会都在四月或者五月举行,且一般都连续举行三天时间,绝大部分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后勤保障人员和观众要圆满完成后勤保障和呐喊助威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乐于助人教育

首先,运动项目的乐于助人体现。在举办运动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运动员摔倒、晕倒、甚至受伤等情况,高校学生一般都会主动前去搀扶救助,并且完全发自内心自愿,进而内心得到满足感。其次,啦啦队的乐于助人体现。为了给运动员加油、活跃气氛,看台上的啦啦队会不停地表演已经编排好的啦啦操节目,以给运动员增加了前进的动力为满足,用啦啦操的形式践行乐于助人。

五、开拓创新教育

首先,看台布置是开拓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在全校展现自身优势,各参赛团体都会绞尽脑汁将自己团体所在的看台进行精心布置,在精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发挥参赛团体的聪明才智,不断开拓创新。其次,开幕式是开拓创新的重要载体。为了提升运动会的质量,运动会组委会在举办运动会之前,都会精心策划开幕式并且尽全力利用现代科技,力求开幕式在历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高校学生在参与或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体会到开幕式的创新性,对于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六、环保意识教育

首先,看台上的环保意识教育。在运动会举办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泉水、塑料袋、口香糖等垃圾。为了避免环境污染,组委会一般都会进行看台环境评比,通过评比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其次,运动场地的环保意识教育。在运动会举办前,组委会都专门就向运动场地乱扔矿泉水瓶、随地向运动场地丢弃食品等问题进行教育,在引导参赛人员在保证运动会正常秩序的同时也引导所有参与人员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高校的时时处处,蕴含于高校活动的方方面面。应当充分利用运动会的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运动中进行引导,在引导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进行运动,建立一套有效的运动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开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亦农,李尊贤,梁崇科主编.普通教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小学生精彩的运动会日记 篇9

“加油!加油!”操场上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你们一定会想:“是不是你们在上体育课呀?”不对,今天是体育节最后一天,也是我们的接力赛。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接力赛终于拉开了帷幕。轮到我们二年级了。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自己失误。裁判员喊:“预备,开始!”随着“砰”的一声枪声,各班的队员开始了比赛。当前面的沈宽驭把棒给我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里好像有千万吨石头,生怕自己掉棒。果然,在我把棒交给下一个同学时,差点连棒带人一起跑出去。那一刹那,我怔住了。心里暗暗自责。一直到回教室。

今天的接力赛真紧张。但我们进了前三,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秋季运动会的小学生作文 篇10

首先举行了开幕式,在鼓乐队的带领下,运动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运动场地。

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跑步、跳远、扔实心球……

男子组200米决赛十分精彩!运动员用别针将自己的号码布别在衣服上,叫到自己的号码时,去检录处检录。

运动员们在起点一听到“各就各位”,就做好准备了,再听到裁判员说:“预备!”发令枪会立刻响起,选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我们都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选手们听到我们的加油声跑得更快了,到冲刺时,所有运动员都使出全身力量全力以赴冲过去。

再说说跳远吧!在距沙坑50厘米处,拉一条红线,选手靠助跑的冲击力跳过去,双腿着地,如果手按在地下的话,量红线到手的距离,谁跳的最远,谁就是“老大”!

我们班安平进入了实心球决赛,还破了校记录,我们都为安平感到自豪!

每项比赛获前四名的运动员去台上领奖,他们十分光荣,因为他们都是运动健儿。不过,那些没领奖的人也很光荣,俗话说的好:无论胜败,重在参与。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11

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既有地市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竞技性”,又有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群体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软件开发和竞赛规程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田径运动会的赛前准备工作十分繁琐,特别是秩序册的编排工作量大,而人工编排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免有差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软件”编排则是提高效率和避免差错的最好方法,而近年来针对“田径比赛”,国内外学者开发了不少“软件” (笔者将这类“软件”统称为“专业软件”),由于不同级别田径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讲“软件”就是“规程”的集中体现,这就是目前“专业软件”不适合在基层使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为使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更好地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更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促进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使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快捷、高效,笔者于1999年采用VISUAL FOXPRO 6.0平台自主开发了《基层田径运动会赛前编排系统》软件,实现了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编排及比赛表格打印的自动化。2002年我市制定了特殊的“田径竞赛规程”并采用了特殊的计分办法,笔者又在原“自主软件”基础上进行扩充。实现了赛前“自动编排”、赛中“成绩管理”、赛后“总分统计”的一体化。2007年笔者又在原“单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由“单机版”向“网络版”的飞跃。因此,笔者认为“特殊规程”的制定和“自主软件”的开发完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自主软件”依托于“特殊规程”,而另一方面“自主软件”开发又为“特殊规程”制定及修改提供了较大的空间,2002年我市制定并采用特殊田径竞赛规程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自主软件”支撑,靠人工统计那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二、县市级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制定与完善

1凸显规程的“群体性”

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或学校田径运动会与“专业田径比赛”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学生体育竞赛虽然运用竞赛的形式,但不只是单纯的追求竞技,而是把竞赛作为“杠杆”,推动体育运动在学校的普及,促进人体更好的发展;虽然包含有娱乐的因素,但不只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只是消极的维护健康,而是为了积极地增强体质提高体能。如何以适当的人数参加田径运动会,并避免学生体育竞赛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状况,我们的做法是在不增加原比赛时间(天数)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各校的参赛人数。如1999年我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各校参赛人数规定为5人,到2008年增加到10人,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参赛人数增加,而实质上是举办竞赛的理念由单纯的“竞赛性”向“群体性”转变。

2确保規程的“合理性”

体育竞赛规程的“合理性”包括许多方面,其中“计分办法”的合理与否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传统的计分办法一般是单项第一至第八名分别按9、7、6、5、4、3、2、1,这样在中长跑项目比赛中往往出现相当部分的运动员“弃权”和“中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传统的计分办法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种计分办法鼓励的只是前几名极小部分“优秀运动员”,相对绝大部分“运动员”而言即使竭尽全力跑完全程也得不到任何激励,为此,2002年我们釆取了以下计分办法,单项第一至第八名分别按15、13、12、11、10,9、8、7计分,第九至十六分别各计4分,第十七至二十四名分别各计2分,实践证明,这种计分办法既鼓励了“优秀运动员”,又激励了名次靠后的“运动员”,所以中长跑比赛没有一个学生“弃权”,只有个别学生因身体原因“中退”,确保了规程的“合理性”。

3强化规程的“合作性”

“合作性”也可称之谓“合作精神”,是现在学生所相对缺少的一种素质,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入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通过“训练”或“竞赛”获得这种品质。我们把“28人29条腿跑”这个非田径项目引入到田径运动会中,并把它作为一个田径单项以5倍单项分计入团体总分,在这样的规程引导下进行比赛,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更需要集体的通力合作,并且还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既是保证比赛和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同时又为培养参加者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提供了平台。体育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利用这些形式和平台,在训练比赛中对参加者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且严明有度、潜移默化地强化和培养其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尊重对方以及诚实,谦虚、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与道德作风。

4发挥规程的“导向性”

竞赛规程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竞赛组织管理的导向(即规程的“严肃性”),二是对“课余训练,的导向,针对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如下特殊竞赛规程作为导向:

1)“报名分”

基层田径运动会报名不规范、不准时或报名错误等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影响编排工作的进展。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2002年我们就采取网络报名,即各校在报名工作会议的前一天12时前将报名表(电子邮件,模板XLS格式)通过网络发送到指定信箱,并明确所有运动员参赛项目的确认以电子邮件为准,参赛单位的合法性以第二天报名工作会议各校纸质打印报名表上的公章为准,凡在规定的日期、时间发出电子邮件(报名表)并准时参加报名工作会议且报名材料齐全的学校在团体总分中加计报名分15分(否则取消)。自从2002年增设“报名分”以来,我市所有学校均能准时“报名”,从而为在较短时间内编排出无差错秩序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创纪录加分和达等级加分

为了激励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规程申明确凡在比赛中创“运动会纪录”者加计12分,创市最高纪录者加计15分;小学组达田径三级运动员者加30分,达田径二级运动员者加60分;中学组达田径二级运动员者加30分,达田径一级运动员者加60分。仅2008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就7人创9项我市中小学生田径纪录,有19人达田径二级运动员标准。

3)输送分和双重计分

为鼓励中小学校向市体校输送运动员,规程从2008年起对上一学年度各校输送到市体校正常训练满一年并且参加本次田径运动会者每一人次加计10分给原输

送学校。为解决原输送学校和体校运动员现读书学校之间计分的矛盾,1999年我们就采取了双重计分的办法,即体校运动员得15分,原输送学校和现读书学校同样在总分中加计15分的办法。

4)中长跑项目双倍计分

田径运动会传统的计分方法中只有接力项目双倍计分,针对我市中长跑水平相对落后及目前全国范围内学生耐力素质下降这一状况,2008年规程中对各组中长跑项目采用双倍计分(高中男子3000米,初中男子1500米,初、高中女子1500米,小学男、女800米项目),以促使各校对中长跑项目训练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三、实践后的反思

反思一

虽然近年来针对“田径比赛”国内外学者开发了不少“专业软件”,但这类软件侧重于“商业性”和“专业性”。第一开发者出于商业的需要对这些“专业软件”进行了加密以保护知识产权,对此笔者无可非议,然而客观上“加密”却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第二“专业软件”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士和专业田径人士共同研制开发的,也正因为两者都太“专业”,所以开发的“专业软件”难免脱离基层田径运动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而笔者开发的“自主软件”则更多地侧重于“服务性”和“灵活性。第一本着服务于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宗旨,“软件”无偿免费使用;第二“软件”设计时就考虑给使用者留有自主调整“空间”,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用者只要修改XMSZ,DBF,PFBZ,DBF这两个文件就可任意设置比赛项目和任意调整计分办法。

反思二

从统计中看出,2002—2008年各年度平均总分的标准差均比较大,其中标准差最小是2003年初中组(54.19),最大的是2002年高中组(125.56),而对于平均总分而言标准差越大则说明校际间总分的差异越大。由此说明,田径虽然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但田径运动在我市各校的开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因素有三:第一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第二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及业务水平。第三学校的规模和场地设施。

反思三

通过统计分析,2008年各项目前8名平均成绩绝大部分超过2002年(限于文章篇幅未将数据列出),因此,从前8名平均成绩来看我市田径训练水平近年有较大的提高。当然“特殊竞赛规程’的导向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从各项目所有参赛队员平均成绩来看,有显著性提高的项目明显偏少。少数项目甚至出现下滑,这又是担忧的一面。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女子800米、1500米、铁饼,标枪和男子跳远等项目呈现下滑趋势,由此说明,2002年至2008年我市课余田径训练的总体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坚持常年课余田径训练的学校屈指可数。从而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整体水平偏低又制约了高水平运动员的产生。

反思四

任何体育竞赛都是以成绩(数据)来判定名次,因此,数据对体育比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习惯上人们所关注的却只是极少数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名次,很少有人关心最后几名运动员的数据,据笔者调查,如果没有数据库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几乎没人对县市级田径运动会比赛数据做这样的统计、对比分析,也没有看到报刊杂志有相关的比赛数据报导,当然,也就发现不了教学、训练。比赛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县市级田径运动会的组织者们而言,不仅要关注优秀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整体成绩的提高,特别要关注最后几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这就是学生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性质上的不同。

小学生运动会的 篇12

与此相对应,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研究》初步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 中小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 而出去运动的不足30%。另外, 调查显示, 60%的家长自己没有锻炼的习惯, 74%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一起运动。

上述调研结果提示:在当下独生子女社会, 在网络时代, 儿童青少年的交往空间越来越狭窄, 逐渐形成静态生活模式, 其特征是: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和基于网络的休闲方式替代了以户外活动、同伴游戏为主要内容的生活习惯和休闲形式。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心的现象。

总体上看, 远离运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值得引起重视的是, 在这种趋势的背后, 存在一个更让人担忧的问题:远离运动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兴趣、爱好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逐步演变为严重的生理问题, 即:在学生生理发展过程中, 他没有运动的生理需求, 也不会有经常运动的行为和行为习惯。

毫无疑问, 对于青少年而言, 远离运动的后果是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尤其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肥胖和身体超重的增加。当前, 在中国的部分城市地区, 肥胖已经成为青少年的流行病。从长远看, 肥胖会造成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高发。但是, 从眼前看, 对于青少年来说, 会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众所周知,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是由激素引发的, 激素水平决定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而运动是提高激素水平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一组大重量、大强度的运动训练, 可以提高人体25%的激素水平。显然, 运动可以提高激素水平, 高激素水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充分的生长发育可以完善运动系统、增强运动能力, 而运动能力的增强又能引导青少年更多参与运动——如此, 形成良性循环。否则, 则阻碍青少年的成长。

所以, 青少年远离运动, 是一个必须扭转的行为养成。

一、导致儿童青少年远离运动的原因

1. 拔苗助长、望子成龙背景下的过重学业负担

当今社会, 由于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存在认识偏差, 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 从幼儿时期开始, 就对儿童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 将高考的压力逐渐下移、向儿童传递。

从家庭教育看, 许多家长将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 拔苗助长, 只关心幼儿的知识积累, 却忽略了幼儿全面的素质教育。还有一些家长由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如意, 便将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到孩子身上, 并且,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非常“聪明”, 只要给孩子创造条件, 孩子一定“有出息”。许多家长更认为, 儿童识字越多, 学习外语越早, 就可以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 促进智力发展。于是, 所谓0~6岁智力开发方案等等大行其道:2岁学认字, 3岁学外语, 4岁学钢琴等等, 所有时间都被挤占, 孩子没有运动或游戏的时间。

其实, 这些所谓的智力开发, 对学生智力发展并没有多大的益处。浙江幼儿教育集团王芳老师说, 许多进幼儿园时识字多的儿童, 因为很多是强制的、死记硬背的结果, 入学后他们的后续发展往往不好, 而长远发展较好的儿童, 往往是那些活泼、调皮、开朗的孩子。

事实上, 比之过早的所谓智力开发, 儿童时期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 对儿童的帮助更多、更好。因为, 参与运动, 不仅仅直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 更重要的是, 由于运动有特殊的情景, 有与同伴的交往, 所以, 参与运动, 可以增强儿童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培养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 可以促进儿童情绪发展和形成积极态度。而这些能力, 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素质。

因此, 家长减少孩子的运动, 剥夺孩子的运动权利, 完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从当前我国早期教育机构的现状看, 部分幼儿园急功近利, 有的甚至为迎合家长对孩子超前教育的片面需求, 投其所好, 也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过度向学生灌注知识,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抑制了幼儿的活泼、好动和快乐的天性。在一些幼儿园, 甚至都可以看到严格的“课程表”, 设置有:语言、常识、音乐、美术、计算、体育6门功课, 20分钟一节课。并且, 这些课程多以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

事实上, 对于幼儿园来说, 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是最主要的内容, 其他学习, 也应该更多地以班集体和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幼儿课程”的设置, 挤占了儿童的运动时间, 是屈服于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将高考压力不恰当地传递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2. 社会没有为儿童提供基本的运动空间和条件

目前, 中国的幼儿教育, 从总体上看, 尽管确定的“体、智、德、美”政策没有变化, 但是, 事实上, 并没有为儿童的体育活动提供基本条件。2008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 幼儿园班级活动室达标率约为47%, 有大约6%的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 根本上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运动的需要, 无法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户外运动。按照规定, 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 但是, 有60%的幼儿园没有达到此要求, 有半数的幼儿园连1个半小时也保证不了, 甚至有26%的幼儿园不足40分钟, 还有15%的幼儿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25分钟以下。调查显示, 在已经通过的学生体育器材标准中, 没有关于幼儿体育器材的国家标准。没有配备标准, 也没有器材标准。

在中小学, 除了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等规定的时间, 现在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几乎都不对学生开放。

由此, 从运动空间和条件上, 制约了学生参与运动的行为。

3. 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没有法制观念、

没有理智控制的胡搅蛮缠行为导致学生远离运动的原因很多, 保护儿童的安全是最通常的理由。

因为是独生子女, 家长格外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但体育运动本身, 特别是对抗性运动如足球, 器械性运动如双杠等, 就存在发生身体伤害的危险。于是家长一律禁止孩子参与。另外, 一旦发生伤害,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轻微伤害, 不管学校、教师有没有责任, 家长和社会几乎一概都将责任推至学校, 甚至采取一些无理智的过激手段, 对学校进行无理纠缠、要挟, 强求巨额“赔偿”。于是, 学校为了避免麻烦, 就一律取消正常的体育活动, 删除课程规定的有危险性的教学内容。北京的一个校长说:“宁愿学生在座位上坐死, 也不能让学生在操场上受到哪怕只是皮肤擦伤的任何伤害。”

对于学生在学校运动中发生运动伤害的态度, 中日两国的家长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重庆一所小学, 组织体育活动时, 学生跌倒摔伤脚踝关节, 学生家长大闹学校, 对学校提出苛刻要求。在家长的要求下, 治疗期间学校每天用小车接送学生上下学, 学校雇用两位保姆伺候孩子日常生活, 除支付医药费外, 学校还支付家长的误工费等等。同样是体育课上发生运动伤害, 当学校通知家长到校后, 日本的学生家长第一个态度是向教师道歉:我的孩子不行, 能力不够, 给学校添麻烦了, 抱歉了, 然后, 将孩子带离学校去医院治疗。

在这种情形下, 中国的中小学还怎么能正常开展体育活动?

家长的过度保护, 确实在一个时期内让自己的孩子处于“安全”状态, 但是以后呢, 等孩子长大成人了呢?当然, 儿童在教室座位上、在家里电脑桌上是不会“坐死”的, 但是, 等他成年后, 等他40岁以后, 如果始终保持静态的生活方式, 就很容易坐死、猝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到这时候, 责任由谁来负, 又该向谁去索赔呢?

不仅仅是成年后会发生不幸, 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最近, 有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前臂骨折现象有所增加, 导致骨折的原因, 除了特殊的运动如滑板所致外, 更多的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己突然跌倒、身体失衡中的支撑过程中。专家指出:现在的学生骨头越来越脆弱, 力量越来越差, 不能承受稍重、突发的支撑, 这在以往很少发生。专家认为, 避免儿童前臂骨折发生的有效手段是加强锻炼, 增强臂部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道理虽然浅显, 可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 如何增强力量学生的力量呢?毫无疑问, 在学校, 如果有正常的体育学习过程: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前滚翻越障;有经常的、阳光下的体育运动, 儿童前臂骨折发生率是可以降低的。可惜, 现在的许多学校, 迫于家长压力, 体操类的体育教学几乎被完全取消了。

二、学生远离运动的生理、心理机制

上述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过度保护行为, 导致青少年远离运动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严重问题。

从生理角度看, 首先, 脑科学研究认为, 如果青少年儿童在婴幼期间缺乏运动刺激或刺激不当, 就将导致大脑因刺激不够, 相应的神经系统机能得不到充分发育, 以此为基础的人的生长发育及其表现出来的体质健康也随之遭受影响;其次, 脑的发育过程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与之相适应, 人的生长发育同样具有关键期和敏感期。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一些后天的身体机能发展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获得必要的外界刺激, 如果外界刺激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 就会错过生长发育的最佳机会, 人体的某些身体机能就永远得不到充分发展, 甚至导致发展障碍。

从心理角度看, 如果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很少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在儿童记忆中没有快乐的记忆, 长期如此, 很难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习惯。同时, 由于体育锻炼少, 如果被动参与, 多数学生会留下困难、痛苦的身体感觉, 这将使得体育运动被机体以“厌恶刺激”的事件记忆下来, 当运动情景出现时, 该学生就会养成主动逃避的行为, 逃避体育活动。相反, 当下的中小学学生, 由于有机会长时间接触网络, 在虚拟时间里获得巨大的乐趣, 长时间接触, 很容易形成静态的生活方式甚至导致网络成瘾。

三、从儿童开始, 创设条件, 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快乐运动体验

从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看, 遏制学生体能素质下降,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养成青少年的运动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而养成青少年运动行为习惯, 必须从儿童开始, 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就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快乐的运动体验。

1. 家长良好的行为榜样和良好的运动环境创造

心理学家认为, 儿童通过观察身边的行为人进行学习。因此, 对于儿童而言, 家长的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影响。家长应该有好的锻炼行为习惯, 以自己的行动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 要为家庭创造有利于运动的条件。如, 购置必要的家庭运动器材, 家庭成员和孩子一起运动, 带孩子一起去看比赛等等。这些方法的采用, 是使得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稳定的运动行为习惯的途径。

对于幼儿园和中小学学校而言, 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 最大可能地改善学生运动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应当向学生开放。

2. 创设获得快乐体验的条件和情景

运动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关键是学生自主地养成自觉的行为方式。要将运动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在运动中能够获得快乐的体验, 有强烈的愉快的心理感受。对于儿童, 或者低龄学生, 如果一开始运动带给他们的是痛苦感觉, 就很难形成对运动快乐的记忆, 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因此, 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 为学生创设快乐体验的条件和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从家庭运动氛围的营造, 到课程的结构设计, 从教学目标设定到评价策略选择等等, 都要为学生提供符合学生需要、让孩子喜欢的情景。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现在学生没有运动的行为习惯, 却有许多人形成长时间上网、打电子游戏的习惯, 很可能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机会获得过运动快乐的体验。

3. 学生运动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足够的训练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构建“刺激—反应的联结”, 且这种联结的建立是在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谓练习律, 是指联结的建立, 需要一定程度的训练, 训练越多, 联结强度越巩固。学习的联结理论对于学生运动行为养成, 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运动行为习惯的养成, 建立在一定量和强度的训练之基础上;二是运动技能的学习, 也需要充分的练习刺激。所以, 体育教学中的重复练习, 或者不同要求下的同样练习, 都是有意义, 也是运动行为习惯养成所必须的。

4. 强化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运动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对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在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情况下, 必须采用强制的力量和手段。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操作式学习在人的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学家同时认为, 之所以有行为的发生和变化, 与强化分不开。分析运动技能的学习, 其机制更具有操作式学习的特点。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特别是对低龄学生, 要及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强化。强化越及时, 学习效果越好。

学习中的强化, 有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 对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表扬、肯定、奖励都是促进学生运动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的强化手段。

上一篇:三严三实讨论发言稿下一篇:小额贷款公司的格式抵押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