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2024-07-01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精选7篇)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篇1

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http:// 【会计网校课程打折优惠,火爆招生中】 【2011年经济师考试国内通过率最高!】

生产性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为鼓励外商进行生产性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4]209号、国税发[1995]121号等文件对新办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规定了减免税优惠政策。

1.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属于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等资源开发项目,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这里所说的“经营期”是指从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起至企业终止生产经营之日的期间。

这里所说的“开始获利的”一般应当按下列原则确定:

(1)如果企业开业当年即获得利润,不论当年实际经营期的长短,均作为开始获利。如果企业于中间开业,当年获得利润而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企业可以选择从下一起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但企业当年所获得利润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5年7月开始营业,当年获得利润50万元,则可以从1995年开始计算减免税期限;如果企业选择从1996年开始计算减免税期限,则1995年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2)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为开始获利。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1年开始营业,当年和第二年分别亏损100万元和300万元,1993年获得利润290万元,弥补亏损后仍有未弥补亏损120万元,1994年获得利润330万元,弥补亏损后有利润210万元,则开始获利应当为1994年。

(3)企业在法定减免税期限内,如果某发生亏损,也应当连续计算减免税期,不得因中间发生亏损而推延,且亏损不得从法定减免税期限内扣除。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4年初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减免税期限也从1994年开始,1995年也盈利,1996年发生亏损,1997年、1999年有盈利,但减免税期限仍到1999年底止,包括1996年。

享受上述免征、减征待遇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将其从事的行业、主要产品名称和确定的经营期等情况报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享受上述减免税待遇。

按照上述规定已经得到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待遇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经营期不满规定的年限即10年的,除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外,应当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2.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不发达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上述免税、减税待遇期满后,经企业申请,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在以后的10年内可以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到30%的企业所得税。

[案例]

汕头农发实业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30年,1990年初开始营业,当年即盈利,经税务机关批准,1990年、199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1992年、1993年、1994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994年免税、减税期满,经税务机关批准,从1995年开始到2004年,按应纳税额减征20%的企业所得税。1996年企业实现应纳税所得额4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则企业当年实际应纳税额为96万元[即400×30%×(1-20%)].对于兼营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其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兼营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或者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仅有生产性业务但实际也从事非生产性业务的,在从企业开始获利起计算的减免税期限内,可在其生产性经营收入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享受该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其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不得享受该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如果其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并无生产性业务,无论其实际经营活动中生产性业务的比重有多大,均不能享受上述免、减税待遇。

三资企业的再投资退税

为鼓励外国投资者将其从外商投资企业中取得的利润再在国内进行直接投资,现行税法对再投资给予退税优惠。《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94)财税字第093号等文件规定: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其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在提取后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但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40%

[案例]

惠阳日中激光有限公司1999年从其投资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惠阳电子公司获得利润1000万元,惠阳电子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经合资各方协商同意,该外商将该1000万元再投资于企业,用于增加注册资本,则按规定可返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40%=73.17万元

外国投资者的再投资不到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2.外国投资者将其从海南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再投资于海南经济特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开发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税款。但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案例

北海电机自动化公司1992年、1993年、1994年分别从其投资的设于海南经济特区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海口机械制造厂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海口机械制造厂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

1995年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在海南经济特区举办一个新的农业开发企业——海口绿叶实业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已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其经营期应当从再投资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计算;再投资开办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应从新办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起计算。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和国税发[1993]009号等文件的规定,在按税法规定计算退税时,外国投资者应当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利润所属的证明;凡不能提供证明的,当地税务机关可就外国投资者再投资前的企业账面应付股利或未分配利润中属于外国投资者应取得的部分,从最早依次往以后推算再投资利润的所属,并据以计算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外国投资者应当自其再投资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一年内,持载明其投资金额、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向原纳税地的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3.由外国投资者持有100%股份的投资公司,将其从外商投资企业分回的利润(股息),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也可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所得用于再投资,不得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外商将先进技术引进中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3]009号、国税发[1994]151号、国税函发[1996]113号等文件规定:

1.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的被认定为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自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起,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包括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的新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在企业获利之后,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在企业开业之日所属之后,可就其适用的减免税期限的剩余享受减免税优惠;凡在依照有关规定适用的减免税期限结束之后,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不再享受上述减免税优惠。

企业在申请减免税时应当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确认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明文件,报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设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在国务院确定的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同时也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或者是外商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可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仍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即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同时也是产品出口企业的,可以依照税法规定执行产品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外商投资举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减半后企业缴纳所得税实际税率低于10%的,按10%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已经减按15%的税率征税的企业,可以按10%的税率征税。

同时被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的,允许企业选择享受其中的一种税收优惠,不得同时享受两种税收优惠待遇。

按照规定,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案例一]

科电磁卡实业有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1992年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1992年开始,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到1996年底期满,1997年仍被有关部门确认为技术先进企业,则按规定从1997年开始,3年内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1997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若该企业设在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已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则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1997年开始,3年内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1000×10%)。

3.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先进技术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运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的先进技术企业,应当自再投资资金投入后一年内,持审核确认部门出具的被投资企业为先进技术企业的证明材料,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经缴纳的全部所得税税款。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办理再投资退税期限内,因各种原因经考核没有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税务机关应按40%的退税比例办理退税。被投资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或再投资资金投入使用后一年内,经考核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再按100%退税率补退其差额部分。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按照上述规定申请退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的利润所属的证明,载明其再投资金额、再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有关部门出

具的确认举办、扩建的企业为技术先进企业的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办理退税。

[案例二]

中日合资浔洋微电子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从其投资的先进技术企业——浔东机电开发公司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甲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1999年9月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举办一个新的先进技术企业——浔南科技发展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假如新的先进技术企业即得南科技发展公司1999年2月开始营业,经考核未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的,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其退税73.172万元(192.93×40%);1996年12月该企业经考核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的,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补退其余的60%即109.759万元(192.93×60%)。

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函发[1996]113号等文件的规定,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案例]

中美合资贝艺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1994年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1994年开始,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到1999年底期满。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为449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0%。企业当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

对于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已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案例]

广东五星彩显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设在深圳特区,按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74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74%。企业1999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按照15%的税率计算,企业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50万元。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即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企业当年实际只需纳税300万元。

按照规定,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产品出口企业,应当自再投资资金投入后一年内,持审核确认部门出具的被投资企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明材料,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经缴纳的全部所得税税款。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办理再投资退税期限内,因各种原因经考核没有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税务机关应按40%的退税比例办理退税。被投资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或再投资资金投入使用后3年内,经考核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再按100%退税率补退其差额部分。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按照上述规定申请退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的利润所属的证明,载明其再投资金额、再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确认举办、扩建的企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办理退税。

[案例]

中德合资肯德勒机电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从其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上海东启机械制造公司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上海东启机械制造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1999年9月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举办一个新的产品出口企业——扬州东发电子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假如新的产品出口企业即扬州东发电子公司1999年初开始营业,到1999年9月仍未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该外商于1999年7月申请办理再投资退税。

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退税73.172万元(192.93×40%);1999年12月该企业经考核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补退其余的60%即109.759万元(192.93×60%)。

盈亏互抵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行《外企所得税法》和《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发生亏损,可以用下一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弥补亏损期不得超过5年。所谓弥补亏损期是指纳税人某一纳税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不论盈利还是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

[案例]

厦门日精电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1993年发生亏损390万元,1994年盈利60万元,1995年盈利120万元,1996年盈利140万元,199 7年发生亏损30万元,1999年盈利50万元,1999年盈利190万元。对于企业1993年发生的亏损,应当从1994年开始进行弥补,弥补期到1999年止。虽然从1994年开始,逐年延续弥补,但到1999年末,仍有10万元(即390-60-120-140-50)尚未弥补,但弥补期已满,1999年不能再弥补1993年的亏损。

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营业机构的,可以由其选定其中的一个营业机构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各营业机构有盈有亏的,可以用盈利抵扣亏损,盈亏相抵后仍有利润的,按有盈利的营业机构的适用税率纳税。发生亏损的营业机构,应当以该营业机构以后的盈利弥补其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利润的,再按该营业机构所适用税率纳税;其弥补额应当按为该亏损营业机构抵亏的营业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

[案例]

斯福临集团公司系美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深圳福临电气公司、赣南斯福电子公司两个分支机构。深圳福临电气公司按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税率仍为3%。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税率为33%。1993年,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发生亏损400000元,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盈利700000元;1994年深圳福临电气公司盈利600000元,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盈利750000元。

美国企业选定额南斯福电子公司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美国企业各分支机构有盈有亏的,盈亏扣抵后仍有利润的,应当按有盈利的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则1993年企业应纳税额为: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700000-4000000=300000元

应纳税额=300000×33%=99000元

按规定,发生亏损的机构应当以该机构以后的盈利弥补其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利润的,再按该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弥补亏损的部分应当按为该机构抵亏的机构的税率纳税,则1994年应纳税额为:

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应纳税额:

弥补亏损部分利润应纳税额=400000×33%=132000元

弥补亏损后余额应纳税额=(600000-400000)×19%

=36000元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应纳税额=132000+36000

=169000元

赣南斯福电子公司应纳税额为:

赣南斯福电子公司应纳税额=750000×33%=247500元

全公司应纳税额为:

全公司应纳税额=甲机构应纳税额十乙机构应纳税额

=168000十247500

=415500元

税额扣除优惠政策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和《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扣除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这里所说的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就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纳税后又得到补偿或者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款。

这里所说的境外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外所得,依照税法有关规定扣除为取得该项所得所应摊计的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的应纳税额。该应纳税额即为扣除限额,应当分国不分项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

外商投资企业就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低于依照规定计算出的扣除限额的,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其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作为税额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税额扣除不超过限额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外商投资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扣除税额时,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同一纳税纳税凭证原件,不得用复印件或者不同的纳税凭证作为扣除税额的凭据。

[案例]

宁波通信器材开发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1999年全年实现利润1200万元,其中从美国取得经营利润304万元,已经在美国缴纳所得税121.6万元;从英国取得投资利润299万元,已经在英国缴纳所得税57.6万元。则其境外所得在汇总缴纳所得税时的扣除限额为:

(1)美国所得的扣除限额=1200×33%×(304/1200)

=100.32万元在美国实际缴纳的税款121.6万元,则在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扣除1 00.32万元,其余21.29万元留等以后补扣。

(2)英国所得的扣除限额=12000×33%×(299/1200)

=96.4万元

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款57.6万元,低于扣除限额,则在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将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款57.6万元全额予以扣除。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篇2

吸收合并亦称兼并,指一个企业按一定的规则用现金或股票等购买另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净资产后,被合并企业宣布解散或成为购买企业的一部分。显然,被合并企业在合并中要将资产转让过渡给合并企业,其资产转让价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对这部分差额如何征税,需要税法予以界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重组与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办法(试行)》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有关规定,可将影响企业吸收合并中所得税负担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合并方式

从税收角度可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两种形式。两者划分的条件主要是看合并方合并时支付给被合并方的代价是以现金为主,还是以股权为主。一般来说以现金为主的是应税合并,以股权为主的则是免税合并,税法对此有严格的比例限定,即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的收购价款中,如果非股权补价的公允价值低于股权账面价值的15%,可由税务机关确认免税资格。

应税合并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合并企业的股权视为清算分配。免税合并情况下,若经税务机关确认,交易各方可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二)被合并企业的亏损情况

应税合并情况下,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免税合并情况下,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三)被合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税合并情况下,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免税合并情况下,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所付出的成本,按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因此,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存在高估或低估时将影响合并企业未来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吸收合并的所得税税务处理举例

2009年1月,A股份有限公司欲吸收合并B公司,B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资料如下:A公司发行在外股票1 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为2.5元),估计合并后A公司每年未弥补亏损前的会计利润为2 000万元(其中,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为5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B公司合并前账面净资产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均为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所致),以前年度亏损100万元,尚有一年补亏期,企业所得税税率25%。经双方协商,A公司可以用以下方式吸收合并B公司:

方式一:A公司发行580万股股票并支付50万元人民币吸收合并B公司;方式二:A公司发行100万股股票并支付1 250万元人民币吸收合并B公司。假设:股票发行前后市价不变,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为4%,合并后A公司新增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为5年。

分析如下:

采用方式一,A公司非股权补价50万元低于股权账面价值的15%(580×15%),符合免税合并条件。经税务机关确认后,B公司不确认合并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则:

B公司应纳所得税=0

B公司2008年的亏损100万元可由A公司弥补限额=1 500×4%=6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 000-60)×25%=485(万元)

如果A公司与B公司的合并属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需对新增固定资产500万元进行纳税调增,此处暂不考虑。

A公司税后利润=2 000-60-485=1 455(万元)

采用方式二,A公司非股权补价1 250万元高于股权账面价值的15%(100×15%),属应税合并。B公司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B公司以前年度亏损不得结转到A公司弥补,则:

B公司转让所得=100×2.5+1 250-1 000=50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500×25%=125(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 000×25%=500(万元)

A公司税后利润=2 000-500-125=1 375(万元)

如果A公司与B公司的合并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需对新增固定资产500万元进行纳税调减,此处暂不考虑。

三、企业吸收合并的所得税筹划思路

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以及上述案例两种方式下所得税的处理,本文提供以下所得税筹划思路。

(一)增加亏损弥补限额的筹划思路

上述案例中,免税合并方法下,B公司亏损100万元,尚在补亏期,由于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为1 500万元,当年可由A公司弥补的亏损限额为60万元。显然,被并企业净资产越少,可弥补的亏损限额就越少。如果被并企业净资产很少,或为负数时,补亏限额就会很小或者为零,这时即使合并后的企业能够产生大量的应纳税所得额,也无法用于弥补亏损,一旦超过了补亏期限,被并企业未弥补亏损的税收挡板作用就会被浪费掉。为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可采用“债转股”的方式,即在合并前由被并企业向其债权人申请债务重组,将其债权等值转化为股权,这样被并企业可以在不产生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实现净资产的增加,也可相应增加合并后企业的补亏限额。

这一方案付诸实施的必要前提是合并企业股东能接受债转股带来其股权的进一步稀释,被合并企业债权人能接受其财务风险的增加。事实上,由于债转股可以给合并企业带来亏损抵税上的好处,而只要合并后企业效益良好,原被并企业债权人完全可以通过转让其持有的合并后企业的股权来实现其原债权的收回。因此,只要合并各方当事人认为筹划收益大于风险,通过债转股实现补亏限额增加的方案就具有可行性。

(二)将支付方式与被合并企业固定资产估值结合使用的筹划思路

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在免税合并方式下,合并企业只能按被合并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接受其转来的固定资产;在应税合并方式下,合并企业可以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接受固定资产。上述案例中,方式二与方式一相比,每年可多提折旧100万元,从而获取税收利益。

因而,为实现合并企业最大的税收优惠,可将支付方式与被合并企业固定资产估值情况结合使用。比如:如果被合并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合并企业可以选择以现金收购被合并企业股东所持有的全部股票,在会计处理上,这一交易可以被视为合并企业以现金购买被合并企业的全部资产,被合并企业将现金全部分配给股东,换回所有股票并加以注销。这样,合并企业不仅取得了经过重新估价的资产,增加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基数,减少应税所得,而且不会发生折旧的重新收回,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则可以获得已实现的资本利得。如果被合并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高估,合并企业可以选择股权方式收购被合并企业,这样,合并企业按被合并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入账,从而避免被合并企业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低时而可能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基数,从而同样可以获取延期纳税的优惠。

(三)考虑合并企业股利支付方式的筹划思路

上述案例中,A公司采用方式一进行吸收合并时,只需交纳485万元所得税;采用方式二进行吸收合并时,A公司与B公司共需缴纳所得税625万元,从税负角度看,方式一有利。不过方式一虽然可以节省A公司当期的现金流出,但由于股票发行一方面造成现有股东控股权的分散,同时也加重了A公司以后支付股利的负担。所以,如果合并企业处于成长期,合并后以股票股利支付方式为主进行股利支付,因股票股利不会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出,采用方式一免税合并有利;如果合并企业合并后以现金股利支付方式为主进行股利支付,则需通过比较两种方式在合并时的现金支出和若干年内所得税及现金股利支出导致现金流出的现值之和,进而得出有利方案。

如上述案例中,假设A、B公司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合并企业每年税后利润计提10%法定盈余公积、5%任意盈余公积后,其余全部以现金股利支付方式分配给股东,折现率为6%,则比较如下:

方式一(免税合并方式):

A公司合并时支付的现金=50(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一年支付的所得税额=485(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一年支付给原B公司股东的现金股利=1 455×(1-10%-5%)×580/(1 000+580)=454(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支付的所得税额=2 000×25%=500(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支付给原B公司股东的现金股利=2 000×(1-25%)×(1-10%-5%)×580/(1 000+580)=468.04(万元)

A公司合并后5年内的现金流出现值=50+(485+454)×(P/S,6%,1)+(500+468.04)×(P/A,6%,4)×(P/S,6%,1)=50+939×0.9434+968.04×3.4651×0.9434=50+885.85+3 164.50=4 100.35 (万元)

方式二(应税合并方式):

A公司合并时支付的现金=1 250(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一年支付的所得税额=125+(2 000-100)×25%=600(万元)

(该方式下,A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接受的B公司资产按原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计税成本,而税法上规定可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因此对新增固定资产500万元需按5年时间平均每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一年的税后利润=2 000-600=1 400(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一年支付给原B公司股东的现金股利=1 400×(1-10%-5%)×100/(1 000+100)=108.18(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支付的所得税额=(2 000-100)×25%=475(万元)

A公司合并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支付给原B公司股东的现金股利=(2 000-475)×(1-10%-5%)×100/(1 000+100)=117.84(万元)

A公司合并后5年内的现金流出现值=1 250+(600+108.18)×(P/S,6%,1)+(475+117.84)×(P/A,6%,4)×(P/S,6%,1)=1 250+708.18×0.9434+592.84×3.4651×0.9434=1 250+668.10+1 937.98=3 856.08 (万元)

加强所得税税务内控的对策分析 篇3

摘 要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存在着很多的税种,而企业所得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税种之一,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能够调节国家的经济、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做好组织作用等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企业所得税作用重大但是同时又错综复杂,近年来我国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企业所得税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所得税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利用和发展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务内控 对策和分析

引言:在我国的企业和单位中,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是非常受到重视的一个部分,但是往往顾此失彼,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就被很大程度的忽视了,这也是近年来一直发生所得税案件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在企业和单位内部,起着很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说,企业所得税的内控必须得到加强,企业和单位的稳定发展才能有保障。

1、关于企业所得税内控

很多国家自从2008年开始,为了加强企业和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就逐渐拟定了关于税务内控方面的文件或者相关的规定。而我国也在2009年年初发布了关于所得税管理的意见,这为企业单位更好的控制税务、依法进行税务的管理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和法律支撑。很多企业也遵循意见,进行税务管理,从而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在税务管理工作上造成资金以及名誉的损失,最后受到法律制裁的现象。在我国,企业和单位分析和研究税务业务,对税务进行监控和计划筹划,通过这些方式对税务进行管理,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所得税管理。税务申报和分析研究等等基础性的工作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2、企业所得税内控的重要意义

单位如果不能控制好税务,就会出现税务管理失控的现象,而健全的税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旦产生,还能够很好的化解这种风险。要让税务内控制造有价值的税务,那么防止税务风险的产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能够控制好税务内控,一方面能够在合法的前提下避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另一个方面,如果做好了税务内控的工作,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都会得到有效的加强,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形象招贤纳士,得到更多有用的人才,这样也能提高企业的利益水平,更好的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

现今,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财政人员对税务的有关知识了解不深刻,企业就会遭受到很大的税务风险的挑战,这种情况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税务内控也有着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作用,如果有健全的所得税内控体系,企业的发展就会更加有目的性,企业的经营也会更加安全和有效率。

3、企业所得税内控的问题和对策

很多企业内部的税务体制不够完善,这样一来所得税内控系统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企业管理体制太过滞后,企业内部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完善,信息交换和交流都比较困难。这是企业顺利发展的绊脚石。有些企业,所得税内控的水平尚且处在初级水平,对税务内控的认识也比较少,认为所谓的税务内控不过是一些制度上的事情,交给财务部门来管理就好。这样,企业的管理人员就缺乏对所得税内控的责任感,所得税内控也就会越来越被忽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企业内部信息闭塞,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就会在财务方面的决策上发生重大的失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一些企业虽然有所得税内控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但是只是将所得税内控的工作流于形式,管理人员和相关的部门没有把所得税内控的工作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如果企业内部缺乏相关的税务管理人员,那么所得税内控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得税内控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受到阻碍。

要将所得税内控的工作做好,首先要将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好。企业应该认识到,所得税内控的工作应该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身上,对于这些员工和相关的部门,如果能够对税务的知识有相关的了解,那么所得税内控的工作就会得到很大的帮助。业务人员产生业务,也产生税务,而税务人员是处理这些税务的人,所以,税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举例来说,业务人员在业务产生时没有开具发票,这样税务负担就会相应的增加,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会增加。

在所得税方面上,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应该得到加强,将关于税务管理的信息交流规范化。在企业内部,定期的召开会议,下发有关所得税内控工作的相关意见和任务,让税务人员对企业的税务状况做出解析,这样,企业的税务情况就能够大致的明了。会计层面上的所得税内控工作也要得到相应的加强,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会计和所得税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和方法不尽相同,所以有的时候会计实施所得税内控的工作时,就难免会出现错误和偏差,协调会计和所得税内控工作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所得税内控工作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对于会计来说,应该积极响应企业关于所得税工作所进行的制度上的调整,这样,会计能够及时有效的提供会计的信息,所得税的内控工作也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4、结束语

所得税内控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所得税内控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所得税内控的发展,也可用于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所得税内控的作用将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贺志东.税务总监冲国税法应用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安华译.美国索克斯法案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篇4

记录税务稽查案件内容的文字材料。《税务稽查报告》是税务检查人员依据现行税收法规及有关规章,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的纳税事项进行税务稽查后,根据检查出的问题、情况连同作出的处理意见写出的书面报告。税务稽查报告主要反映纳税人违反税法的情况。它是纳税人税收违法违规问题的文字记录,是依法惩处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行为的重要依据。税务稽查报告应反映以下内容:(1)稽查案件编号;(2)纳税人名称;(3)企业经济类型;(4)法定代表人姓名;(5)检查所属期间;(6)检查人员姓名;(7)检查类型;(8)检查实施时间;(9)检查发现的违反税收法规、规章的问题、情况及主要手法,主要税收违法犯罪事实及法规政策依据等。税务稽查报告由从事税务检查的在完成税务检查后拟写,报告反映问题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文字叙述要清楚、简练,引用政策法规依据要准确,提出的处理意见要符合现行税法规定。税务稽查报告如实记录、准确反映税务稽查案件的检查情况,有利于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对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明税法,严肃处理税收违法行为,提供了客观、详实、公正、全面的依据。有利于依法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作出客观、公正处理。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篇5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机关拍卖所得抵缴税款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税务机关”)依法拍卖查封、扣押的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和滞纳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拍卖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流通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不得作为拍卖标的。

依照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需经审批才能转让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在拍卖之前,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拍卖扣押、查封的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和滞纳金:

(一)被执行人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从事经营被扣押商品、货物后,未按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应纳税款的:

(二)被执行人在采取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税收保全措施后,未按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

(三)被执行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

第六条 税务机关进行委托拍卖之前,应依法审查拍卖标的是否为被执行人所有或依法可以处分。对依法设置抵押权的财产,不得委托拍卖。

第七条 税务机关委托拍卖前应核实拍卖人的资格,并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批准后,制作拍卖决定书、开列拍卖清单,并在5日内报上级税务机关备案。

拍卖决定书和拍卖清单应及时送达被执行人。送达方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采用直接送达方式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八条 税务机关办理委托拍卖手续,应向拍卖人提供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二)法定代表人向经办人员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三)拍卖标的的所有权证明或处分权证明;

(四)税务机关扣押、查封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法律文书或凭据。

第九条 税务机关与拍卖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应载明以下事项:

(一)税务机关、拍卖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二)拍卖标的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

(三)拍卖标的的来源、瑕疵情况及有关书面证明材料;

(四)拍卖形式;

(五)拍卖时间、地点;

(六)拍卖标的交付或者转移的时间、方式;

(七)采用有保留价拍卖方式的,税务机关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保留价;

(八)拍卖所得的划转方式及期限;

(九)拍卖成交后,佣金由拍卖人向买受人收取;

(十)约定拍卖未成交的拍卖费用;

(十一)违约责任;

(十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拍卖人接受委托后,未经税务机关同意,不得再委托其他拍卖人拍卖。

拍卖人擅自再委托的,再委托行为无效;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与拍卖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后,双方应对拍卖标的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税务机关将拍卖标的移交拍卖人,并办理有关移交的书面手续。

第十二条 拍卖可采用无保留价方式、有保留价方式、增价拍卖方式或减价拍卖方式进行,税务机关与拍卖人可以共同商定具体的拍卖方式。

第十三条 采用有保留价方式拍卖的,税务机关应当确定拍卖标的的保留价。拍卖标的的保留价,应根据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确定。

拍卖国有资产,依照法律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拍卖标的保留价。

税务机关、拍卖人应对拍卖标的的保留价保密。

第十四条 税务机关在拍卖开始前可以撤回拍卖标的。撤回拍卖标的的,税务机关必须向拍卖人书面说明撤回拍卖标的的理由。

由于税务机关的责任撤回拍卖标的的,税务机关应当向拍卖人支付合理费用。

由于被执行人的责任撤回拍卖标的的,税务机关应当先向拍卖人垫支合理费用,再向被执行人追索。

第十五条 拍卖成交的,拍卖人可以按照《拍卖法》的规定向买受人收取佣金。

拍卖未成交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先向拍卖人支付约定费用。约定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拍卖人在拍卖结束后5日内,向税务机关书面说明流标情况。

第十六条 拍卖成交后,拍卖标的需要依法办理证照变更、产权过户手续的,税务机关、买受人应当持拍卖人出具的成交证明和有关材料,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 税务机关、拍卖人在拍卖过程中发现拍卖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不得流入市场。

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可以委托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物价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商业企业变卖下列依法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一)鲜活、易腐烂变质或易失效的;

(二)拍卖两次以上未成交的;

(三)其他价值较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第十九条 拍卖成交后,拍卖人必须将拍卖所得在10日内划转税务机关,同时向税务机关书面说明拍卖标的的成交情况。

第二十条 税务机关收到拍卖人划转的拍卖所得后,必须在5日内将应抵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全部划入国库。

拍卖所得抵缴税款和滞纳金后有余额的,税务机关应在5日内将余额退还给被执行人。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拍卖活动。

税务机关参加竞买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税务工作人员参加竞买的,由所在税务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税务机关或者税务工作人员参加竞买成交的,拍卖无效,对买受的拍卖标的应予追回,并重新拍卖;造成损失的,由参加竞买的税务机关或者税务工作人员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采取变卖方式的,变卖活动中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商业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购买、委托他人代为购买或者接受他人委托代为购买被变卖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变卖活动中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变卖活动无效,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中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税务机关依法查封、扣押的被执行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拍卖标的是指税务机关依法扣押、查封的被执行人作为抵缴税款和滞纳金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拍卖人是指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依法设立的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法人。

被执行人是指未履行纳税义务,被税务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篇6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是任何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也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难题之一。按经营形式分类, 企业可以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三种形式, 公司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我国对公司和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不同经营形式享受的税收优惠及其实际承担的税负水平是不同的, 这在客观上为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提供了具体的筹划空间。因此,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从税收、管理、风险、收益等方面考虑, 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 由一个自然人投资, 财产为投资人所有, 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按照税法规定, 我国对个人独资企业从2000年1月1日起, 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只征收个人所得税, 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 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 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并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因此, 我国对合伙企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是分别对各合伙人从合伙企业分得的利润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由两人以上集资, 有自己公司章程的企业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作为企业法人, 我国税法对于公司企业的纳税义务作了统一的规定。公司企业在做了相应的扣除和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税收利润作为股息或红利分配给投资者的, 还要代扣代缴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 (投资者个人分回的股息或红利, 税法规定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也就是说, 公司企业要分别负担企业所得税和投资个人的个人所得税, 由此产生了对公司利润的双重征税。

从不同组织形式的税收特点可以看出, 如果单纯从税收角度考虑, 公司企业的名义税收负担要重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但实际上, 由于税法对公司企业规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如税前加计扣除、低税率等优惠形式, 因此企业在组织形式选择时应关注其实际税收负担的差异。企业在不同组织形式之间进行筹划和选择时不能单纯考虑不同组织形式名义税负的大小, 税收只是影响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一个因素, 并不是全部因素, 因此企业应结合税收因素, 从经营管理、长远发展等不同层面综合衡量, 理性选择既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又能很好地减轻税负的组织形式。

二、企业投资方向的税务筹划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导向。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 通常会根据本国国情和特殊时期的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 国家往往会对某些行业实行税收倾斜政策, 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直接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同, 因此企业对投资方向的税务筹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由于企业投资方向一旦确定, 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很难改变, 因此投资方向选择的正确性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需要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2007年3月16日闭会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请审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提出, 自2008年1月1日起, 我国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 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体系。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15%的优惠税率, 同时对于企业符合条件的环保、节水节能、安全生产等项目也提出了减免优惠。这在客观上为企业指明了国家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和未来发展规划, 从包括税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于企业中长期发展的产业方向, 在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实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 从而实现“税企双赢”。但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充分考虑所选择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限制, 如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理性分析税收政策导向支持行业与抑制行业的差别, 以及行业内的税收差别待遇问题;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理念, 行业投资不能仅仅以企业税负最轻为目标, 不能单纯为节税而节税。也就是说, 投资方向的选择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来确定, 税收只是人们科学定位投资方向的一个影响因素, 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三、企业投资地点的税务筹划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 其经济发展都是不同步的, 因此, 反映并调控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也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正是由于税收待遇的地区性差异, 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不仅要考虑投资地点的硬环境, 如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劳动力供应等因素, 还要考虑投资地的软环境, 特别是税收待遇问题。从一国范围来讲, 企业可以选择到相对税率较低的地区进行投资。对于一些国家支持发展的地区, 政府往往制定一些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以扶持原有企业, 吸引新的企业投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 尽可能在这些地区投资, 实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如我国为了实现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战略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生产力布局, 加快西部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以及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 制定了不同地区税负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也为投资者投资地区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税务筹划空间。实务中, 企业在进行投资地区的具体选择时,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投资地区诸要素的综合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 充分考虑企业投资方向、税收政策、地区投资的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 理性选择税收负担相对较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进行投资, 以取得良好的长远经济效益。

四、分支机构设置的税务筹划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保证稳定的供货渠道和销售份额, 企业往往需要增设分支机构, 具体分为子公司与分公司两种形式。一般来说, 企业在选择分支机构的形式时, 需要综合考虑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及其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差异等各项因素, 争取在降低企业整体税负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确立的法人所得税的基本精神, 具有法人地位的母子公司需要独立纳税, 而对企业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则实行汇总纳税。如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 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 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二条规定, “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采用反列举法的方式, 实质上肯定了我国法人之间的合并纳税制度, 但适用这一制度需要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条件。

一般而言, 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具有如下税收特点:可以享有东道国给其居民公司同等的优惠待遇, 单独享有税收的减免、退税等优惠权利;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诸如特许权、利息、其他间接费等, 比较容易得到税务当局的认可;子公司利润汇回母公司要比分公司汇回总公司灵活的多, 母公司的投资所得、资本利得可以选择保留方式或汇回时间, 从而获取额外的税收收益;境外分公司资本转让给子公司有时要征税, 而子公司之间的转让则不征税;许多国家对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股息, 规定减征或免征预提税;除特殊情况可合并纳税外, 一般情况下子公司的亏损是不能冲抵母公司的利润的, 这一点是设立子公司的不利之处。而对于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来说, 则具有如下税收特点:设立手续相对比较简单, 一般不要求在其从事业务活动前缴纳注册登记资金;分公司交付给总公司的利润通常不必缴纳预提税;分公司的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 从而减轻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但相比较子公司而言, 分公司不能单独享有税收的减免、退税等优惠权利。

因此, 企业需要结合不同分支机构的税收特点及其发展需要, 理性选择分公司或子公司形式。一般来说, 当外地的经营活动处于初始阶段时, 母公司可在外地设立一个分支机构 (分公司) , 使外地的开业亏损额能在汇总纳税时减少母公司应纳的税额;当外地的营业活动开始盈利时, 为保证享受外地利润可缴纳低于母公司所在地的税款, 就有必要在外地建立一个子公司。

参考文献

[1]北京税收与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纳税筹划方法集萃》,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李传双:《论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 《经济纵横》 (创新版) 2007年第3期。

所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国际工程;税务筹划;所得税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中国企业实力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投资。不只是工程承包型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很多设备制造型企业、设计院也进入了国家工程领域,激化了行业竞争。合理筹划税负、节约成本、杜绝低价竞标,提高利润率,增加收益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课题。进行税务筹划必须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做好税务筹划能减少企业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纳税意识,降低税务风险,从而使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国际工程承建项目通常为道路、桥梁隧道、电站、通信设施、房屋建筑等大型项目,一般会涉及设备供应、服务提供两方面内容。下文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际工程项目EPC模式的税务筹划的方案。

一、合同签订方式的选择

1.东道国仅对当地服务部分征税

这是对承建公司来说是税负最轻的征税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征税的国家并不多。这种方式下,业主作为设备的进口商,从中国直接进口设备。同时,公司总部直接与业主签署离岸合同,公司总部相对于东道国是离岸公司,总部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直接与业主签署到岸合同。设备金额可以免除东道国的所得税,子公司或分公司在东道国的服务合同按东道国税法纳税,主要是所得税和增值税。某些国家的税法对进口设备的税收条款规定很模糊,企业需要事先与税务局沟通,确定纳税基础及税率,避免税务风险。

2.东道国对整个合同征税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较为激进的征税方式,具体方法各国各有不同,有的国家对设备合同征收1%~4%的预扣税,服务金额征收所得税和增值税;有的国家对整个合同的利润征收所得税。对于前者,企业要与税务机构积极沟通,尽早确定纳税额与纳税条件;对于后者,更要事先与税务局确认好发生在中国的成本如何在东道国获得确认,合理确定在东道国的利润。

二、跨国公司组织形式选择

海外分公司是企业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不是独立的公司,没有法人资格,企业对分公司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对其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责任。分公司的亏损可以递减企业总部的利润,从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海外分公司还可以享受东道国与中国的双边税收协定优惠,但分公司不是东道国的独立公司,不能享有东道国与其他国家间的税收协定优惠。

海外分公司作为东道国的独立法人,可以享受东道国为其居民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海外子公司享有东道国的国际税收协定优惠;海外子公司利润可以汇回母国,或者留在东道国待汇出税较低时汇回。

海外建设预期会亏损可以选择分公司。分公司的亏损可以递减总部利润,从而减少总部企业所得税缴纳。如果预期项目的前几年会盈利,可以选择成立海外子公司。有的国家对本国新成立的公司有所得税减免优惠,海外子公司是东道国的居民企业,可以享受东道国的税收优惠。

三、设立中间控股公司

根据中国税法,设在境外的子公司按照国外税法缴纳国外企业所得税,如果国外税率低于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境外子公司在要补缴企业所得税,但如果境外所得税税率高于中国所得税的税率,不可以用在境外的所得税抵扣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在国外子公司的国外所得在汇回母公司之前,可以不向母公司的所在国缴纳所得税,而且不限期汇回,可以考虑通过在避税港设立中转公司、控股公司来调和所得税总额的目的。总部可以使用中间控股公司的资金进行再投资。但是,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是中间控股公司而不是母公司,投资利润一旦汇回国内仍要缴纳所得税。

设立中间控股公司选择避税地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公司所在地的税率低,设立和维持公司的成本低,具有宽松的外币管制环境、成熟的公司治理法规和优惠的融资法规,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选择避税地除了要考虑税务和经济环境外,公司内部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保证总部公司有合适的员工愿意去控股公司所在地长期工作,中国员工进出避税地不受限制,员工往返中国交通方便,这些也是使中间控股公司的顺利经营的因素。

税务筹划就是要找到满足收入最大、成本最小、风险最小的平衡点。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收入、成本、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根据公司实际承受能力采用合适的方案。

税务筹划应具有前瞻性,不能为追求眼前利益而无视远期利益。税务筹划应符合公司在该国的发展战略,既能为公司赢得合同,执行好合同,也要能为公司在该国打造良好形象和信誉。因此,公司应有长期适用的总体税务计划及纳税保障措施。

不能违反税法。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税务筹划时,不可逾越税法的界限,不能违反税法,必须坚决杜绝抱侥幸心理的逃、偷税或瞒税的冒险行为,以免影响公司声誉,进而影响到海外業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范宏跃.香港离岸公司的诱惑[J]. 进出口经理人, 2007, (9): 54-55.

[2]赖海芬.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及规避策略[J]. 中国外资, 2011,(13):131.

上一篇:吃中药有哪些禁忌食物下一篇:货物丢失处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