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风中写诗现代诗歌(共9篇)
在秋风中写诗现代诗歌 篇1
在秋风中写诗
就有了重量 秋风
好沉 压得露水喊疼
一会儿拍打我的左脸
一会儿把我软弱的头发
掀起 被时间抽条的头顶 像盐碱滩里
躁动不安的草
我还是习惯用钢笔 硬硬的感觉 先打下草稿
害怕腹中空空
墨香走散
不像诗友李白、杜甫……
握一管狼毫 恣意挥洒
柔软的笔势一泻千里
秋风也弯腰
在秋风里写诗
不写那些不着边际的风流韵事
不写流浪的云朵
不写怆然而至的中年
写就写钻机 引领鸿雁
飞过苍茫
就写那片开在野营房外的野花
被风吹得芳心乱颤
就写星辰忍不住寂寞
出走凡间
是的 我是钻工 也是诗人
大地铺开稿纸 钻塔饱蘸芬芳
起笔 把多情的风
温暖的家 家的城市 工友的梦
一同请进我的诗篇
读吧 这大荒原的浩荡
处处都有诗眼
萨尔图
月亮的圆饼 油汪汪地
悬在荒原之上
吊着石油的胃口
一截光 打在脸上
照见一只只叩首的铁鸟
散落风的马蹄
苍生感恩
远处隐隐传来果成寺
木鱼的梵音 连绵的颂词
夹杂金属的尖叫
叫来了沙
叫来了云
叫开了花
叫得一朵朵词根
高过天堂
从时间深处抽出手
安置愁眉不展的风
在世纪大道上一路狂奔
连串的惊叹
转眼占据了时代广场中心
还有 森林般耸立的誓言
月亮升起 地火向远
风又一次领诵
旧情节伸手可触
在秋风中写诗现代诗歌 篇2
经过不断的思考, 我认为, 要理解一首诗, 必须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思想, 以及创作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如果以作者一生为经线, 时代的变化为纬线, 那么, 这首诗歌的经度、纬度确认是能深度理解这首诗歌的最好出发点。运用多媒体教学, 给学生创设一个诗歌创作的情境。选择具有内容、诗意的图片, 细致介绍作者生平, 让学生沉浸于诗歌创作的情境中,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 虽然讲解这些所费工夫较多, 但价值很大。下面就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来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教材知识内容及学习起点分析
1. 知识内容及教学价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疑是极为优秀的中国古代诗歌, 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 有着深邃的意境及不可名状的感染力, 能使我们获得其中巨大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诗歌中传递出的舍己为人、心系苍生的思想情怀熏陶、纯净着读者的心灵。我们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巧妙运用, 更要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杜甫的满腔忧国忧民之情, 理解的深度要加深, 不仅止于字面, 更要力透纸背, 融入内心。
2. 学习基础与存在困难。
诗中用词遣句本就通俗质朴, 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 即使遇到有个别难懂的字词, 查一下字典也可以解决。但如果深入分析, 如在炼字炼句上, “布衾多年冷似铁”, 学生仅能分析出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布被子比作铁;再往下作常规引导, 也仅能说出这写出了被子的硬和冷。而事实上在这句话中饱含着作者的几多心酸和苦闷, 又冷又硬的事物还有很多, 为什么要把被子比作“铁”呢?“铁”作为一种金属的存在, 它坚硬的外表也是一种无情的象征,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 但连家里仅仅能在睡觉时提供一下温暖的被子也像铁一样, 无法仰仗任何的暖意、柔意, 那作者是处在一个如何无情的世界中啊!要从诗歌的词句中看出这些内容, 那么常规的诗歌赏析方式就显得力有不逮。如果对诗歌的语言锤炼不够深入, 那么对于诗歌的思想, 就很难达到充分理解, 当然也就更难感悟诗人的情怀, 深入诗人的内心了。
二、促进知识系统化的教学思路与两大问题设计
1. 促进知识系统化的教学整体思路。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与诗歌有关的背景材料的引入, 可以是文字材料, 也可以是图片、视频, 都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产生背景, 使知识系统化。这需要教师细细甄选, 既要尽可能地还原当时背景, 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着诗歌产生的情境走近诗歌, 跟着你走近那个时代, 走近作者的身边, 解读诗歌内涵。
2. 突破教学难点的两大问题设计。
(1) 利用情境的代入, 解决诗中的问题。诗中有这样的一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群童”只是一群孩子, 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何会“欺”一个老且无力的“我”?只是茅草, 他们要茅草来做什么?只是玩闹吗?反过来还是一样有问题, “我”又为何把群童称为“盗贼”, 不就是抱走了茅草而已吗?杜甫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怎会与这些小孩较真?
起初, 在课堂上, 学生对着我这些问题面面相觑, 不知怎样回答。我只能讪讪地自问自答。后来经过反思, 再上这篇诗歌时, 我把安史之乱后社会大环境的凋敝、诗人举步维艰的生活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引入史料, 安史之乱长达七年, “夫以东周之地, 久陷贼中, 宫室焚烧, 十不存一, 百曹荒废, 曾无尺椽”, 而整个北方地区, 农业经济一片残破, 大片地区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步。接下来, 学生的反应比我预料的还好, 一系列答案也被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了。“群童”早已失去了他们天真无邪的玩耍的资格, 他们小小年纪也要天天为着自己和家里人的生计而奔波, 本来无足轻重的茅草却成为人人要夺取的保证自己生计温饱的重要物什。这些分析正堪堪投射出这是一个怎样荒唐而又荒芜的世道!
(2) 利用情境来“穿越”, 回答诗人的问题。充分了解诗歌产生的情境, 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穿越”一下, 穿越朝代, 穿越身份, 穿越思想, 用心沉浸在历史的那一瞬, 体悟诗人心灵的颤动。
诗歌中有这样一问:“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此句后面紧跟着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们往往在分析时会把它们合在一处, 表现出诗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 而问句后却也没有问号。然而, 作者真是仅仅在表现自己的情怀吗?你觉得何时眼前会见此屋呢?详细介绍完诗人的个性和处境后, 我向学生抛出了这个颇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皱眉思索, 我用多媒体配上风雨交加的声音, 让他们闭眼把自己当成杜甫。在充实的情境里, 学生真的能面面俱到地分析起来:“这样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千万间广厦能由谁来提供, 当然只能由当朝政府来提供。作者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当朝统治者的身上, 他急切地希望政府平定叛乱, 还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我欣喜万分, 顺势把《春望》的悲、“三吏”“三别”的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引入, 再加上本诗的愁, 引导学生了解, 不管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绪有何不同, 作者本人一直是心牵社稷、魂系民生的, 这一点从未变过, 在诗歌中始终是一脉相通的。
三、课堂实施与教学反思
1. 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及分析。
在情境充实的课堂中, 诗歌分析的拓展和深入确实容易得多。但也出现了一种现象, 有部分学生还沉浸于刚才的诗歌背景介绍中, 在诗歌文本的讲解中反而神情恍惚, 这样就脱离了创设情境为诗歌服务的初衷, 所以怎样再把学生从情境中拉回到文本分析, 也是值得深思的。
2. 学生学习的课后调查与分析。
在课后交流时, 有的学生认为, 这节课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在分析诗歌以外的地方, 但对于他们来说, 在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时也逐步对这首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后的检测中, 诗人的名字和朝代的正确率达到100%, 再也没有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诗歌的主题思想, 100%的学生都能回答, 而在一些字词句的分析上, 学生在思考的主导方向上明确了很多, 关于一些文学常识, 由原来的空白或胡乱答题也变成了正确率较高的题目。对于课上没讲过的分析题, 如:“作此诗时, 作者只有49岁, 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 你怎么看?”学生的答题率明显比以往好很多, 大部分学生都联系到作者身受安史之乱的影响, 未老先衰, 还谈到由于遭受各种磨难, 诗人身体变老了, 心境更老, 有些答案甚至比标准答案更好、更深入。
然而, 在课后的检测中还发现一个现象, 学生答题的两极分化现象显得更明显。除了一些简单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外, 在诗歌分析题的回答上落差就很大。另外, 这样的课堂分析时间紧凑, 口头分析多, 书面笔记比以往常规上课要少很多, 主要靠专注的听讲来理解。一些靠着老师笔记学习的学生就答不出来了。
3. 本课例研究的体会。
以往的诗歌鉴赏课, 都是对诗人简单的介绍, 把重点放在诗歌的语言文字上, 没有过多引入诗歌相关的其他信息。我在不断摸索和反思中逐渐感到, 孤立理解一首古诗往往事倍功半, 要为学生创设诗歌产生的情境, 为诗歌的学习前延后拓,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创设诗歌鉴赏情境也要注意各种方法的运用, 如初步介绍时创设宏大情境、引入时代背景;分析句子时可随时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细节处理时亦可引入真实情境,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诗歌鉴赏中, 利用各种情境点滴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样学习诗歌, 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他们的诗歌学习之路越走越宽。当然, 在实施中也要注意, 过多课外知识的涌入让有的学生一时无法吸收消化, 而为诗歌讲解所创设的情境内容要精挑细选, 必须与历史课的讲解区分清楚。对于学生注重故事而无意文本的天性也需重视。
在秋风中,谛听浮沉往事 篇3
《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
卞毓方 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社 ¥29.80
季羡林的包办婚姻,令人想起鲁迅,鲁迅在痛苦中选择与发妻朱安“分居”,媳妇是母亲娶的,就让她跟母亲过;又令人想起胡适,胡适对江冬秀选择了默认,他的名言是“先结婚后恋爱”,偶有外遇,也是“有贼心,没贼胆”。季羡林呢,恪于对叔父的敬畏和传统礼教,表面上始终勉强维持,但其内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极为痛苦的。
季羡林的晚年是异常孤独的。先是,老祖母于1989年去世,接着,女儿婉如于1992年病故,再后来,老伴德华又于1994年12月走了,走向那阴阳相隔、永不回头的彼岸;再加上——这是最主要,也是最为知情者讳莫如深的,笔者也是在2006年9月才弄明白——在老伴去世前两天,他与唯一的儿子季承关系闹僵,乃至“各走各路”。如此一来,家里,那名副其实的窝,那栖于斯、咏于斯、徘徊于斯的陋室,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爱尚书库:
《艺妓芙蓉》
阎连科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8.00
苹成为艺妓,很难说是从哪个年月正式开始的。从分析看,她不讨厌这个职业。她感到这职业中有乐趣可以吸引她。
1951年7月21日,是东京广大妓女毕生难忘的日子——封闭妓院从凌晨4时开始,到7时结束,仅用了3个小时。行动是由共产党部署的,事先召开了有民政、公安、文教、卫生、妇联、救济院等部门参加的会议,成立了东京封闭妓院委员会。共产党是把这次行动作为一次战役打的。事隔几十年,东京很多人都还记得当时情景之盛。特别都还记得第四巷的艺妓苹,多半老人都能说出她的一二生活瑣事,似乎其音容笑貌也历历在目。
一个艺妓能让后人记得,这不是易事,加之她又不是绝代佳人……
《也许并没有故事》
(法)博尼策 著/何家炜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6.00
如同《诺言》(Ordet)中的乔拿一样,读了太多的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就以为自己是耶稣基督了。侯麦电影里的主人公也读书太多,把自己当成了另一个人。像乔拿一样,他们等待着奇迹降临,给支离破碎的生活重新赋予意义。当然,侯麦的世界不同于德莱叶(Dreyer)的世界,那是被召进生活中的英雄、圣人、疯子、先知、死者的世界。
侯麦的人物都是温吞吞、胆怯怯的那种,是灵薄狱里的居民。然而这个表面上平庸无奇的世界经常暗流涌动,被焦虑暗中噬咬,为疯狂所围困。并非那种惊人和丑恶的疯狂,而是一种不起眼的然而紊乱的疯狂。
那些人物活在言语的暴虐统治之下,它超越行为与判决,或许还取代了行为与判决。至于奇迹,如果他们盼望奇迹出现,那也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奇迹,也许这些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虽然它们是那么的触手可及,蓝色的时辰,绿色的光,或某些具有同等价值的事物——那个不起眼的主显节,那道以永恒之光投射到整个生命的闪电,如同音乐中的延长号,电影主题所强化的某种模糊经验。这就是他的叙事,力图表明其天赋的特质。
《天香》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30.00
明嘉靖38年(1559)至清康熙6年(1667)的上海兴起造园风气,士绅申家也随俗打造了一座“天香园”,园中种桃、制墨、养竹、垒石……
天香园主人申明世的长子柯海,娶了南宋康王一脉的徐家之女小绸,感情甚笃;却因柯海又纳江南闵女儿为妾,从此小绸与柯海形同陌路。小绸与柯海胞弟镇海之妻情同姊妹,性格温厚的镇海媳妇穿针引线,弥合小绸与闵女儿之间的嫌隙,三人遂以闵女儿巧夺天工的绣艺奠定“天香园绣”名号之基。镇海性格淳厚,与世无争,妻子病逝后,遁入空门。镇海之子阿潜由小绸抚养成人,娶杭州沈希昭为妻,却在一个月夜,听过“弋阳腔”之后,跟着唱曲人隐没在人海中……■
在寂寞中写诗随笔 篇4
好大好大的天上/只有一朵云/飘到东又飘到西/好大好大的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跑过来又跑过去/没有伙伴的下午/云望着我/我望着云/我们很想做游戏/却不能/在一起。——《我和云》
我相信世界上很多好诗都不是在热闹的大街上写出来的。写诗是一件孤独和寂寞的事情,没有一颗沉下来的心,是写不好的。
“我是一个寂寞的孩子。”在给小朋友们讲座的时候,我会毫不避讳地告诉他们。寂寞的孩子一定是不合群的,我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小时候,我们家的房子似乎也不合群。虽然都在一个农场,可其他人是一家挨一家地住在一起,只有我们家远远的,被孤立在一片田野中。那时候的农场分一队和二队,我们家原本住在二队,可是8岁那年,父亲因为工伤,被安排做后勤工作,负责去农场的浴室烧锅炉。为了工作方便,我们不得不搬到锅炉房附近的两间平房,这里既不属于一队,也不属于二队。
在农场的职工子弟学校里,学生们喜欢拉帮结派,常常是一队的孩子一派,二队的孩子一派。我因为不属于任何一队,便成了中间派。中间派意味着没有“立场”,也没有“组织”。因此,尽管我努力地讨好他们,依然没人搭理我。我没法参与他们的谈话和游戏,他们的派系似乎是一个牢固的铁桶,不允许不相干的人进入。放学了,别的孩子一路有说有笑地结伴回家,我因为不和他们同路,只能一个人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往家走。至今回忆起来,从小学到中学,我几乎没有朋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寂寞也有寂寞的好处,我不用参与任何一方的争斗,也不需要被迫地加入他们的各种行动,可以始终做自己。我们家也一样,虽然远离人群,显得很冷清,但也少了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邻居吵架的机会。白天,做完了功课,我和弟妹会去树林里粘知了,在田野里挖荠菜,累了躺在麦田里,悠闲地望着天上低低的白云,身边常有灰色的野兔子跑过。晚上,我们躺在竹床上,在缀满星斗的天上找像勺子一样的北斗星,看流星划过田野上空,梦想着在什么地方捡到一颗坠落的星星……如此闲适的田园风景,今天只有在几米的漫画里才能看到吧。
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是需要伙伴的,在寂寞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内心一定是敏感的`,他的心灵也一定是丰富的。在那些寂寞的时光里,让他可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被人们忽略的事物,发现一些奇妙和美好。而这些奇妙和美好又成为日后他生活中的灵感,倘若是一个作家和诗人,便会凝结成最晶莹动人的文字,去感动和温暖他人。
写诗是为了诗歌 篇5
诗是心灵的呜唱
诗是最美的语言
诗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情感
把点滴的往事
穿成一串串
变成灵动的语言
那就是一部诗篇
诗的写意最为广泛
有四季的美感
有景物的自然
有工作的场景
有生活的体验
有人物的刻画
有事迹的美传
有寓意的引申
有精神的凸显
流露在字里行间
变成灵动的光辉展现
那一句句
一篇篇
无不来自生活的灵感
诗的情感最为丰富
有心灵的呜唱
有情感的爱恋
有爱情的缠绵
有离合的悲欢
有不尽的思念
有情意的绵绵
有豪情的激荡
有惆怅的感言
有伤痛的羁绊
有寂寞的孤单
写诗
就是爱祖国
爱人民
爱家园
爱亲人
爱友善
爱事业
爱生活
爱勇敢
写诗
是为了感知生活
是为了享受生活
是为了弘扬正义
是为了崇尚良善
是为了充满真情
生活逼人写诗的诗歌 篇6
松开有力的拳头,端起碗筷吧
生活逼人写诗,阳光照向阴暗的角落
战争的烈火若燃烧,生存的战役将不息
胸中的星星之火燎原,定会温暖如初
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他又来了
模棱两可的低语,随之飘来
攀高峰的双臂远没灵长动物般敏捷
布满血丝的双目惊恐地望着人群
生活在远去,在不可截止的时光
融化忧伤的欲求
那个孩子,就是那个孩子
双腿已不习惯于奔跑
在自我的`粉碎中,一次次地搭建幸福魔方
风何时吹过这季节过于潮湿的心灵
长长的嘶喊在命运设置的屏障前
一步步地减弱,消散于无形
那个孩子,就是那个孩子
昨夜的雨莫非下进了灵魂
没有人为你,撑一把温柔的伞
割不断的丝丝缠绵,绕不出一个未来
七月,我为你写诗诗歌 篇7
吓的黑夜里的精灵无处躲藏
银镰挥舞,割遍大江南北
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
势不可挡,漫山红透
延续漏船载酒,嘉兴小聚。
血雨腥风,坎坎坷坷。
还记得哪首歌吗?《党啊,亲爱的妈妈》
那年,七月,我选择唱这支歌
那年,我正经历一场考验
我唱着,党啊,亲爱的妈妈
没有吉他,没有钢琴,也没有五线谱
那歌声,在蓝天白云间流动
似夜莺,似黄鹂,似杜鹃,欢喜又悲戚。
一锤敲醒了东方睡狮,奋起
抖落尘埃,一声长啸,前进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远征不怕苦,生死若等闲,五十六个民族共患难
望眼欲穿,天地生正气,日月同唱凯歌旋
不忘峥嵘岁月,看今朝彩旗飘扬
想未来伟大复兴;中国梦,梦想成真
为你写诗的爱情经典诗歌 篇8
我却执意起床
我想给你写首诗 亲爱的我写了,擦掉
擦了又写
尽管读初中时就开始
写自认为是诗的句子
到现在却还一直怀疑
这是不是一个笑话
爱情很美,很甜蜜
却如此短暂
一直来想给你写首诗,亲爱的却 怕被当成一种嘲笑
如果爱情时代已被终结
一首诗不能换来一碗面或两个鸡蛋
不能填饱肚皮的东西 有何用!
孩子的鞋码一天天变大
我们的额头像父亲的额头一样深刻
年青呀!一去不返
我要给你写首诗 亲爱的尽管没有鲜花 美丽
尽管没有情歌 动听
尽管没有巧克力 甜蜜
但这是我心底最纯朴的话语
这一定比花儿开的持久
这一定比情歌真实
这一定更比巧克力有回味
总想写诗给你诗歌 篇9
每每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内心总能听到你遥远的将我呼唤
思念,是那么的清晰着疼痛
让我忍不住推开轩窗
向黑夜里放飞相思的纸鸢
总想
在寂寞的时候
能够为你写一首思念的小诗
酝酿很久的诗意
总是在提笔落墨时忧伤成一行泪痕
总怕
这样的情绪
浸染出悲凉的文字
让你在捧读时感伤到我忧郁的眼神
因为,我只想看到你幸福的微笑
无数次
怀念着你的好
想将我们的`爱勾勒成美丽的图画
却总是我在开头深情回眸
结尾处却不见你一往情深的落款签章
真想
写一首诗给你
我想用温婉的笔触
写下对你深深的眷念与挂牵
虽然夜太黑,幸好有星光作陪
我想,我的诗里除了写你
【在秋风中写诗现代诗歌】推荐阅读:
感伤在秋风中作文700字12-04
今夜写诗诗歌外08-30
写诗的少女现代诗歌06-16
想为你写诗的诗歌06-20
秋风秋雨诗歌11-22
想要为你写诗诗歌欣赏07-02
秋风中的路小学作文06-27
写诗有感散文09-24
怎么写诗词10-27
青蛙写诗的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