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09-29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通用6篇)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1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医生帮助患者摆脱疾病,重新获得身体健康;然而医生的健康问题却并不乐观,高强度的工作量,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都对医生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实习医生作为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换的中间步骤,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实习医生的身体和心理两部分来综述其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实习医生健康心理干预医患沟通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经常处于疾病环境中,医生本身已经成为健康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约15%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有40%左右的医生长期处于工作倦怠。因此,有关医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而实习医生作为特殊的一类群体,除了身体,心理上会有更大的健康隐患。

一、外在和身体素质健康问题:

1、职业损伤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各种手术的普遍应用与开展,内窥镜及介入疗法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病例的增多,SARS、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的威胁,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的职业损伤危险正在不断增加。

相较于经验丰富的医生,外科实习医师由于对锐器伤的发生和危险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更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锐器伤是实习医生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研究显示,外科实习医生在实习操作中容易受伤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安全防护教育。研究表明,由针刺伤造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危害严重,其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病的流行病。而目前我国乙肝和艾滋病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一旦感染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而实习医生对这类针刺伤的危害因素重视不够,因此,对他们加强受伤观念的教育,增加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实习医生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极其必要的。同时,要规范仪器的操作行为,安全使用各类器具,通过熟练各项外科操作技能来避免职业损伤。

2、身体素质

首先是先天素质,比如有些人先天晕血,这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不仅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对人体生理也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是工作强度,医生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假期少,且一台手术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7000多人被调查的医生8成没有双休日概念,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90%的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54%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近两年有15位麻醉师猝死,他们多数是科室的骨干医生。单单只从工作日的饮食上来说,以下图表清楚地表明了医生饮食的不规律,营养的不均衡。

实习医生作为医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自然会面临和医生一样的情况。由此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思。作为公共健康的守门人,自己的健康不保,又如何来保卫人民的健康?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在空闲时间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医生的身体健康,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不应鼓励医生带病坚持工作;要严格控制医生连续工作时间;每年落实带薪休假;加速分级诊疗的落实;采取不同报销比例的措施将小病分流到社区或乡级、县级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就诊模式;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的预防,唤起民众对生命的敬畏,对医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二、内在和心理健康问题:

有研究发现,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临床实习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为临床输送和培养合格医生的启蒙阶段,因此临床实习对实习医生将来能否顺利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途径,势必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这一时期,实习医生会有对工作的新鲜感,会对实际临床操作和急救的感到,因为自信不够而依赖带教,以及预定的偏科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环境变化引起心理冲突。调查显示,58.14% 的实习医师对即将实习感到期待,而在实习中则有60.47% 的实习医师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要面对新的医院环境和医疗设施,在技术操作上并不熟练,实习生单纯的学习模式需要改变,在短时间内需要操练很多技术和学会使用医疗设备及材料,因此会有压力;另一方面,学校生活较单纯,而进入医院后需面临患者、医务工作者、同事、同学等多方面关系,在与人沟通交流时需要谨言慎行,导致一些实习生难以完成角色转换。医院应加强实习前培训,帮助实习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医疗设施,医院规章制度,安排实习生从简单任务开始做起,逐渐融入医疗工作中。

2、交流障碍。一是与患者的交流。目前医患关系紧张,而作为金字塔最低一层的实习医生面对的冲突最多,病人和家属对于实习医生的信任度也最低。调查显示,只有65.12% 的实习医生与患者交流成功。由于很多实习生是独生子女,实习生主动性不够,在对话过程中缺乏礼貌用语,而且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欠缺,导致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缺乏理解。

二是与带教老师的交流。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却又害怕被老师责罚而不敢询问,使得实习效率大大降低。

三是与同事的交流。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学识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难免会因为工作而出现摩擦,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减少因沟通不畅带来的心理烦扰,学校和医院应该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和人际交流能力,同时定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而作为带教老师,应该认识到实习生在工作中和自己是从属关系,但在日常相处和学术探讨上是平等的。带教要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在患者面前树立实习医生的形象,对实习医生不能态度生硬,应该多鼓励多赞扬,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互相交流心得,随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定期小讲课,加深理论知识,推进临床指导,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要注重言传身教。无论是在医德医风还是对学术知识的探索上,都要对实习医生起到良好表率。

作为实习医生自己,应该认真与带教老师多进行沟通,当与患者交流不通畅时,切忌产生情绪,应及时让老师来解决,事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3、角色转换变化大,导致自信心不足,并且对前途感到迷茫。

这一阶段他们要实现从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还有实习医生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变。“实习医生”起着承上取下的过渡作用,能否做到合理转承,对医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是从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医学生每天主要的生活都围绕着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这个主题,他们的心理状态也相对简单和理想,主要表现为:具有崇高的职业荣誉感,明确的“治病救人”的价值观,并没有现实生活的担忧等。

而实习医生在医院常常疲于应付各种临床基础工作,如贴化验单、查房、约检查、写病史、换药或者处理病人的需求、上手术台拉钩等,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职业荣誉感和学习乐趣渐渐变淡,慢慢开始思考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同辈的压力,还有对职业发展的担忧。

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有学无所用的感觉,不小心犯的医疗过错会对实习生产生巨大打击,让他们怀疑自身能力,同时还要接受来自患者和带教的批评,导致严重的自信心不足,对以后的从医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实习期结束以后,首先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医院就职。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型医院往往已经趋于饱和,这造成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风险。然而医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很高,对就业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许多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三级医院去不了,二级以下医院不愿意去,社会上普遍的就业困难现象引起实习医生对前途的担忧,蒙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实习医生还面临着立即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艰难选择。在成为正式的临床医师后,不再有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全权对病人负责,于他们来说,技术和心理都要受到严格的考验。

迅速变化的生活环境、学习要求和方式的转变、社会地位的转变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使其陷入困境。如果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实习医生就会采取对立态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危害到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人才质量。

医院工作人员应该给予实习医生适当的尊重和重视,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学校和医院应该严格选拔实习带教,因为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的影响是立体多面的,关系到实习医生对医院甚至医疗事业的态度;同时加强对实习生的目标和责任管理,使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保障圆满完成临床实习。

实习医生则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理解实习中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技能,还要熟悉并严守有关的规律制度,这是一个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自觉培养坚韧的意志毅力,吃苦耐劳的体力,养成与他人诚挚合作的优良习惯,为自己今后顺利成才打好素质基础。面对复杂的人际社会,要磨练自己的品德情商,在与各种人群交流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一个“德”字。

4、真实体会到生老病死的心理冲突。在校学习的时候,无论是上课所使用的人体,还是分析过的病例,大都是原本就没有生命的;而到了医院进行实习,会亲眼目睹很多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还有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的患者。这些场景会对实习医生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畏惧心理或者厌恶情绪。这个时候,带教老师应该及时开导实习医生,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医生只能尽力减少患者的痛苦,无法改变生死的结局。

5、实习工资待遇。

实习医生作为苦力辛勤劳动以后却被排除在利益分配的范围之外,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心理落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医院应适当给予实习医生劳务补贴。一定的生活补贴不仅能加强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使他们对医院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上述心理问题的差异:

1、不同的时期,会凸显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实习初期更多的是担心出错医嘱、与患者接触紧张,对于环境、角色变化的恐惧。而实习后期主要体现为对就业的担忧,其他的负面心理会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这是由于在临床工作了一段时间,实习医生与患者(或家属)接触、沟通的方法得到改善,对开医嘱的程序及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有一定的掌握,再加上考研的结束和对医院的环境、教师都比较熟悉,实习医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因此心理问题大大减少,但是因为学历,面试的能力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就业面临种种的困难,导致有些实习医生心情烦躁,丧失信心,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2、负面心理反应的强度也体现在不同专业上。中医学生的心理状况相比其他专业更差一点,因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学习西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加之中医医学文献的文字较难理解,许多学生产生厌倦、焦虑等反常心理。目前适合中医学生就业的医疗机构相对较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中医学生就业比西医学生困难,容易对自己的知识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产生怀疑,心理压力加大,更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3、心理健康在性别上也有明显差异。普遍看来,女实习医师的心理状况较男实习医师差。这与女性的自身心理特征有关,但也受目前的社会问题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胆怯、多疑、缺乏自信,而且对外界感受细腻、敏感,有的女生甚至怀有性别上的自卑感。这些都造成女性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差。目前许多医疗机构选择毕业生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这进一步挫伤了女学生的自信心。

三、建议

概括上述这些针对性的对策,笔者认为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这些举措来帮助实习医生健康顺利的度过实习阶段。

1、临床自我保护

①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必须面对和接触各种各样疾病,包括传染的或非传染的、典型的或不典型的、明显的或潜在的等等。如果不注重临床自我保护,其接触携带的病原既可能危及自身,还可能因继续的工作接触而转传给其他病员甚或健康个体。实习医生作为未来的医疗战线生力军,现实的“医务人员”中可能遭受感染及伤害的易感人群,理当在思想上更应重视健康的自我保护,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回顾、总结各种疾病及操作的自防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学习工作中的各种职业性感染及伤害。

②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技术,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实习医生作为病人眼里的“医生”,由于必须深入临床第一线,他们常常是临床上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群,有太多的机会遭受感染;而作为上级医生的“学生”,他们又有较多的机会进行一些“简单”却又高危的诊治及“收尾”工作,如拆线、穿刺、处理污物、分离清洗锐气等,从而容易招致伤害。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和易受伤害的特殊群体,实习医生应该从头做起,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口罩、帽子、手套等自我保护器材,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遵守并熟练诊治操作规程等,并将之贯穿到整个实习过程乃至职业生涯。

2、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除了需要个人的调整,外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也会帮助个人更好的处理心理问题,有效提高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为他们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①严格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训

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的影响前面已经作过阐述,因此要严格筛选,择优聘用,并且要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带教的职责,讲明实习大纲的要求,详细介绍医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各方面情况。

②实习前的心理准备、入科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始,学校应加强德育课程及心理辅导课程的讲授:加入“心理健康与阳光心态”、“医学生实习期间的人际关系”等内容。在入科教育时,相关带教老师应通过细致的剖析和讲解,让医学生牢记并遵守临床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尊重医师、护士和患者。在遇到问题时,用谦逊、诚恳的态度来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且在入科实习前一周,医学生分组、轮换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培训,采用集体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后进行抽签考核,考核达标者才能入科实习。

③人文素质教育

自然科学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人文精神的提升,医生不仅仅在于治疗患者躯体的疾病,更在于尊重患者,注重患者的感受,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

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灵魂价值的尊重,对生命权的尊重。实习阶段,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关键,要努力培养医学生树立关爱人、尊重人、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也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与权利的敬畏与尊重、医务人员专业精神的实践、在医疗服务中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这要求实习医生不仅有掌握渊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懂得医疗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要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如何跟同事进行协作共事等基本人文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要把人文原则贯彻整个诊疗的过程,要让实习医生充分认识医学的高风险以及医学发展的局限性,明确作为医生的使命。

而妇产科作为内外妇儿四大临床科目之一,是医学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男实习医生在妇产科实习时积极性低,医患关系不和谐,是妇产科带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男实习医生在妇产科临床实习的积极性,说服患者配合临床带教工作?是每位妇产科带教老师面临的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很多男实习医生认为以后不会往妇产科发展,学习妇产科没有意义;并且男女有别,为女性看病会尴尬;若在妇产科工作,会影响自己个性,生活和家庭;表现积极的话还会被别人取笑和误解„„

针对这些问题,带教老师可以以具体病例说明学习妇产科的重要性,掌握妇产科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对各科工作者都会终身受益;同时要消除性别顾虑,医生在工作中没有选择男女的权力,医生诊治的主题是某一器官的疾病,无是否隐私之分;还要提高男学生对妇产科的兴趣及积极性,突破心理障碍。

总之,以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为出发点,在实习带教中进行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站在社会观念的高度服务患者,深入内心的关爱来了解患者,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以人为本,关爱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实习医生更好的完成角色转换。

3、提高沟通技巧,改善医患关系

目前很多医患冲突都可以分成这些类别,一部分是由于医生的诊疗错误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还有一部分是患者自身的问题。201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11.5万件,其中1到5月份发生严重伤医事件21起。98%的医生都遭到过患者或家属不同程度的辱骂,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表示不满意。然而,医患之间的问题如果得到良好的沟通,并不会变成难以收拾的两败俱伤。

这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流程。医患沟通既是医生自我发展和医疗活动进行的前提,还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是医患冲突的调节器。实习医生应掌握沟通基本技巧(如同情、尊重、兴趣、关怀和支持)、信息获得技巧、信息给予技巧、体格检查和有创治疗的准备等,还应掌握如何处理不利治疗、如何通告坏消息、开展团队合作、促进持续治疗、健康教育技巧等。

在临床实际沟通过程中,实习医生应注意: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礼貌的自我介绍是最好的开端,要用友善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同时灵活运用其他沟通技巧,完善医患沟通过程。

医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常常是能够使他人重获健康,而自己却不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而实习医生刚刚从医学院走出,心智尚不成熟,对新环境、新社会关系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又由于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往往面临的心理冲击更大,因此更有必要重视在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施益农.毕业实习医生角色转化适应性教育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

[2]张静.刍议实习医生医疗过错的定性分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8).[3]王怡栋,马伟宁,韩魏等.对中国实习医生制度优化的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4]戴正庆,许伟,倪衡建.加强实习医生沟通技能培养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5]鄢少君,翟海勤,周绪兰.口腔实习医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6).[6]梁阔,王亚军,方育等.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7]石华,杨秀丽,唐明,王清玲.临床实习医生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8]高焱莎,刘颖,叶丹,科苑南.临床实习中沟通技巧的恰当有效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9]欧少阳.浅谈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10]蒋迎九.浅析实习医生的临床自我保护[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1]容春风,林冷,朱小宁等.人文环境建设在妇产科男实习医生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7,7(3).[12]陈道荣,王丕龙.如何提高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 [13]颜以祚,韩斌,李刚山.如何调动临床实习医生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14]李伶.实习医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带教[J].淮海医药,2006,24(3).

[15]马春平,李梅,王克霞.实习医生交往焦虑的调查与干预[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

[16]杨致富,赵琳,葛旭明,李锴.实习医生进入医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2004(4).[17]施益农,高艳.实习医生实现临床医师角色转型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9).[18]熊苑宇.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自我培养[J].科技视界.2014(28). [19]夏慧霞,余颖聪,陈皓等.实习医生与患者关系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20]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实习医生作为沟通助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

[21]徐兵,张剑.市场经济负效应对实习医生心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伦理学.2000(5).[22]何琳,邓漾,胡伟国等.外科实习医生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23]马金耀,李霞,姜平平.心理干预对实习期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改善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24]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M].中南大学,2008.[25]张煜.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应从实习医生抓起[J].医学与哲学.2006,27(14).[26]朱春艳,吕珏.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之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31).[27]姚素华,谢衍金,林春华.临床本科实习医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6(31).[28]石华,杨秀丽,唐明,王清玲.临床实习医生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10(44).[29]刘刚,邓军将.临床实习医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措施[J].医学信息.2011,No.06,2810.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2

关键词:口腔实习医生,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有研究发现, 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相比,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1]。临床实习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 又是为临床输送和培养合格医生的启蒙阶段, 因此临床实习对实习医生将来能否顺利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 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它既能巩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 又能使医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训练, 也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途径[2,3], 势必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口腔实习医生而言, 临床实践操作尤为重要。由于医疗风险的存在, 往往实习生很少得到临床操作的机会, 实习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口腔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其加以分析和总结, 针对不同实习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和采用相应的措施, 来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 缓解实习生的心理压力, 稳定实习工作, 为培养合格的口腔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临床资料

近5年来本院口腔实习生均来自一所高职医学院校, 2008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18人, 男生7人, 女生11人, 平均年龄20.8岁;2009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19人, 男生9人, 女生10人, 平均年龄20.6岁;2010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2人, 男生8人, 女生14人, 平均年龄19.8岁;2011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2人, 男生10人, 女生12人, 平均年龄19.2岁;2012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5人, 男生12人, 女生13人, 平均年龄19.0岁。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冲突

临床实践是实习生由学生转向医生的过渡阶段, 调查显示, 58.14%的实习医师对即将实习感到期待, 而在实习中则有60.47%的实习医师感到无所适从[2]。一方面, 实习医生大多初次接触临床, 对医院环境、医疗设施、规章制度都感到很陌生, 技术操作不熟练, 由此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 多数患者不同意实习生操作, 因而缺乏临床锻炼。另一方面, 口腔科器材多、材料多, 操作步骤繁琐, 多数治疗需要四手操作, 且操作性强, 此时需要实习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及领悟能力。实习生在校单纯的学习模式需要改变, 在短时间内需要操练很多技术和学会使用医疗设备及材料, 由此感到过多的压力。再一方面, 学校生活极其单纯, 而进入医院后需面临患者、医务工作者、同事、同学等, 处理人际关系不如学校单纯, 相对学校而言, 在与人沟通交流中需谨言慎行, 怕说错话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或医疗纠纷, 而导致一直无法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正常转换。

2.2 交流障碍

调查显示, 只有65.12%的学生与患者交流成功[4]。实习医生进入医院后, 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不会倾听患者的讲述, 抓不住患者谈话重点, 问话不恰当, 只按自己的思路或预先准备的提纲提问, 患者拒绝回答或答非所问, 导致误诊或无从诊断, 从而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在与带教老师的交流中, 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自己很疑惑不解, 但又不敢问老师, 怕老师责骂, 于是就使得实习效率降低。且现在大多数实习生都是独生子女, 缺乏锻炼, 适应能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差, 做事积极性差, 带教老师指出错误后, 便会产生埋怨心理, 对带教老师不满, 不愿再与老师进行过多的沟通交流。与同事相处过程中, 科室人比较多, 年龄阶层不同, 学历层次不同, 职位不同, 因每个人性格迥异, 处事方法不同, 难免会因为工作而出现摩擦与矛盾, 久而久之, 既失去了工作热情, 也影响科室团结, 开始逃班或不实习, 影响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心理负担加重。

2.3 自信心矛盾

在本院实习的学生都是高职院校学生, 在校仅有2年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 导致理论知识欠缺, 同时实践很少, 所以很多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后常担心不能胜任工作, 产生自卑心理。同时, 口腔科和其他临床科室区别相对比较大, 口腔科医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口腔实习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多数实习生一进入临床就急于想动手处理患者, 但是多数实习生胆子大, 心不细, 技术操作失误多, 带来患者的不信任, 造成自信心大受打击, 从而心理压力过重, 甚至产生转行的念头。

2.4 对前途的迷茫

据教育部估算, 每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初次就业率在30%左右, 2001年约34万人, 2002年为37万人, 2003年则是52万人, 2004年为69万人, 2005年为79万人, 2006年达到90万人, 2007年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本院的实习生都是大专生, 学历相对较低, 在当前国内紧张的就业形势下, 高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 多数实习生对于自己学历不满意, 担心进入社会后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 于是就开始在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中无从选择, 对未来充满迷茫。

3 对策

3.1 加强口腔实习医生实习前培训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实习医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面对患者, 完成沟通并进行操作[5]。学校应该结合口腔专业特点在实习前制定理论操作培训计划, 严格按照医院里严格操作的模式进行指导, 使实习生在实习前先感受医院里正规、严谨的操作。科主任或带教老师主动热情的迎接每位实习生, 带着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医疗设施, 医院规章制度, 详细介绍各项操作注意事项, 分别对每个实习生安排带教老师, 带着每个人从科室最简单的开始手把手传授技巧, 让实习生多动手, 多动脑, 并安排每个实习生一些简单的任务, 比如消毒器械、整理材料、灌注石膏模型, 定期整理无菌柜、洁牙等, 在简单的工作中逐渐融入, 医院工作环境中去, 尽快完成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变。同时, 端正实习医生的实习态度, 调动他们的实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认识到实习是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要阶段[6], 是成为优秀医师的必要基石, 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全身心地投入临床实习。

3.2 培养医患沟通和人际交流能力

沟通在现实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成功的交流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可以互相学习, 学习他人经验。口腔实习生应该多认真地倾听老师与患者怎样沟通, 带教老师可以教导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及经验。当与患者交流不顺畅时, 切忌产生情绪, 以免造成矛盾, 应让老师来解决, 事后分析其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教老师不能态度生硬, 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 互相交流心得, 随时总结发现的问题, 定期小讲课, 加深理论知识, 做到教学相长。口腔实习医生在平时也应多和带教老师交流, 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善于与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以及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医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3鼓励学生, 培养自信心在工作中带教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自信, 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对于实习生做错的地方, 不要盲目地批评, 要耐心地指出缺点, 及时更正;实习生也不必产生自卑情绪, 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 提高效率。教师传授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和指导, 强化整体治疗观念, 对待实习生和蔼耐心、平易近人, 给实习医生多的动手机会, 让其能尽快更好的融入治疗过程中, 从成功的病例中逐渐找回自信心。

3.4 加强就业观

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让口腔实习医生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目前面对激烈就业竞争, 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 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认清就业形势, 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能, 提高择业能力, 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在就业或继续深造的交义路口, 带教老师给予一些过来人的合理建议和鼓励, 理性对待升学、考研和就业, 带教老师多了解每个实习生的思想动向, 针对每个实习生的不同情况, 帮助理性选择, 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3.5 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个别口腔实习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心理咨询师会同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或干预, 解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医院要重视口腔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口腔实习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卫生指导和咨询, 提高心理素质, 解决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 可以提高实习效率, 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玉梅, 郭福林, 邸波, 等.医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统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 (11) :1028.

[2]朱铭颐, 朱亚琴.患者对口腔专业实习医师满意度和信任度的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 2011, 20 (4) :433-436.

[3]李晓刚, 赵婧, 金铁雄, 等.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J].吉林医学, 2008, 29 (13) :1142-1143.

[4]何艳, 王海宁, 曹霞, 等.口腔专业实习医师心理分析及带教对策[J].上海口腔医学, 2009, 18 (1) :97-99.

[5]何套芳, 王淑艳, 唐琳.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J].医学信息, 2012, 3 (4) :665-666.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3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 二元金融结构 半市场化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经济金融市场化的进程,加速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努力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在经济金融市场化过程中,新资本协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简称FTP)等成为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众多引进的管理工具,然而这些管理工具在借鉴使用的过程中,受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水土不服的问题。理论上看,这些工具是非常精巧的管理模式。使用得好,能带来管理上的革命;使用不好,往往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带来价值的毁灭。

新资本协议的本质及实施前提

(一)新资本协议奠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旧巴塞尔协议诞生于1988年;经过十几年的监管实践,巴塞尔银行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巴塞尔协议Ⅱ(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次债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适时提高金融监管要求,于2010年底公布巴塞尔协议Ⅲ。巴塞尔协议Ⅲ是对新资本协议以风险为本监管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和完善。2011年11月的戛纳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于2013年1月1日前实施包括新资本协议和巴塞尔协议Ⅲ在内的资本监管标准。2012年6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统筹推进新资本协议和巴塞尔协议Ⅲ。

新资本协议以国际活跃银行的实践为基础,详细地阐述了监管当局对银行集团的风险监管思想,提出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最低资本要求,建立了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等三大支柱,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要求大银行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运用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身的资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资本协议,不仅是内部评级系统、风险计量模型和资本管理机制的引入,更重要的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及架构的引入,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的引入,战略性管理工具的引入,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二)新资本协议所揭示的风险需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然而,新资本协议完全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市场化环境里建立的战略性管理工具,尽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但真实的风险价值应是基于对未来预期基础上的市场化价值。从本质上看,新资本协议所揭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具有如下三点基本特征:

1.可交易

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银行是贷款的流通渠道,赢利模式由“发放-持有到期”模式彻底转换为“发放-证券化-分销”模式,使得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类资产在金融市场上都具有可交易特征,这进而导致各类风险也具有可交易特征。

2.可度量

各类资产具有可交易特征,各类风险也因此具有市场化价值。理论上看,风险是可交易的预期和非预期损失,构建在市场化价值基础上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体系揭示了各类风险溢价,单纯构建在统计上的各类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指标毫无意义。

3.可验证

通过内部评级模式和风险计量模式计算出来的PD、LGD等指标,必须在市场交易中得到最终验证,否则就是海市蜃楼。在市场校正中,内部评级模式和风险计量模式可得到不断的改进。

上述三个基本特征,充分揭示了新资本协议的本质特征在于市场化价值,高度市场化的环境是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基本前提。实践表明,离开市场化环境,根本无从谈市场化价值;离开市场化价值,根本无从谈新资本协议的实施。

新资本协议实施面临的二元金融结构问题

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基本前提是要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即使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受美国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主要监管当局也放缓巴塞尔协议Ⅲ实施的步伐。然而,在中国金融环境处于半市场化的条件下,推动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尽管金融市场自21世纪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二元金融结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目前,我国二元金融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利率、汇率半市场化,基准收益率曲线缺位

经过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金融市场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最关键的存贷款利率却仍受到严格管制。尽管存款利率可上浮10%,贷款利率可下浮10%,但毕竟存款利率仍有上限,贷款利率仍有下限,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仍高达3个百分点左右。目前,在中国融资体系中,存贷款市场仍占主导地位,2012年底存款余额达94.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81.7%;贷款余额达67.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29.7%,这在全球各国中比例最高。同时,在社会融资总量中,虽然银行贷款比重相对于2002年95.5%的份额已经下降了很多,但2012年仍有57.86%的份额。这些数据说明,存贷款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利率、汇率半市场化的影响下,却经常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例如,中国特色的理财产品、跨境稳赢交易等),市场难以有效出清,这严重影响基准收益率的形成和发展。毫无疑问,基准收益率曲线的缺位严重削弱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市场基础。

(二)信用体系半市场化,信用溢价失真

在中国信用体系中,政府干预的因素较多,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2012年底67.3万亿元的贷款余额基本上停留在“发放-持有到期”模式,只有相当少的部分贷款出于资产负债表调整的需要,通过融资性理财业务,实现了向“发放-证券化-分销”模式的转换。二是信用评级的行政化趋势较浓,AAA和AA级信用债的比重超高,在2012年底信用债余额中占比分别达到69%、30%,远远超过成熟市场的经验数据,这一点在国内外评级公司对中国公司的评级差异中得到较好的验证。三是银行间市场的违约事件在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行政干预下全部得到有效化解,自2005年发行短融以来实现了零违约,这在成熟市场中几乎不可能。正是由于信用体系的半市场化,信用溢价出现严重的失真问题,也客观上造成了PD、LGD数据的不可信,难以为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nlc202309021723

(三)区域性金融环境半市场化,行政金融特征显著

由于市场不发达、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中国仍具有较为典型的诸侯经济1特征,地方政府按照行政方法组织市场,省、地、市都有金融办,负责组织和控制本地的金融资源,对经济金融的实质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各家银行开展传统金融业务对分支机构网点依赖程度较高,被迫实行区域型事业部制,存贷自求平衡,行政金融特征非常显著,因而在利率、信用溢价方面都出现较大差别,各地的协议存款利率、同业存款利率及票据贴现利率仍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区域型事业部表现出全功能经营的特征,除了适合在总行层面操作的金融市场业务之外,几乎经营全部的银行业务。与区域性事业部相适应的主要是差额上存下借资金业务管理模式,这对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如果不对所处环境进行研究,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步骤,僵化草率执行新资本协议,可能会遭到“东施效颦”的尴尬。

半市场化的金融环境对新资本协议发挥效力的影响

理论上看,新资本协议建立在标准统计分布计量模型基础上,因此,即使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也不能覆盖黑天鹅事件(例如2008年金融海啸、2009年欧债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半市场化的特征进一步限制新资本协议发挥效力。对照成熟的金融市场,实施新资本协议,不仅是引进风险计量和资本计算的量化工具,而且是在银行管理中灌输稳健的风险文化,引进战略性管理工具。然而,半市场化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战略性管理工具的运用。

(一)风险识别及定价机制面临挑战

新资本协议为银行提供了风险识别及定价的工具,而半市场化造成了基准收益率曲线的缺位、风险溢价的失真和行政区域市场的割据,这使得中国在实施新资本协议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模型风险。通过模型计量的出来的PD和LGD并不能真正应用在风险识别中,这严重影响了FTP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在新资本协议的实际应用中,许多银行未能考虑当前的半市场化格局,僵化而不是前瞻地使用FTP工具,把其当做是当前利率的近似逼近,而非基于现实利率下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远期战略调整,无法在总行层面集中对冲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风险。在存贷款利率还处于管制的情况下,FTP利率根据银行间市场利率频繁变动,实际上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往往导致分支机构区域利润中心在银行间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无所适从。

(二)司库及风险管理面临挑战

在二元金融结构中,分支机构在内部要维持资金的平衡,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差额上存下借的资金管理模式。随着债务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主动性资产负债运营工具不断丰富,资金中心(也称司库)职责不断充实,作用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半市场化的存贷款市场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连接体。此时,资金中心的作用由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补充,逐步上升为风险套利的经营性作用;运营模式由被动式资金管理(以指令性、指导性计划手段为主),逐步转向主动式资金运营(以市场交易为主)。在半市场化和区域利润中心的情况下,通过FTP(全额上存下借)机制,将全行的资产负债转换成资金中心的资金池,剥离分支机构市场和信用风险,但与此同时,总行则承担了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的套利风险。此时,FTP的制订和资金中心的运营,成为保证风险管理成功的两个核心环节。

FTP的制订必须是科学前瞻的,而且至少跨一个会计年度不能改变,以利于区域利润中心的经营和考核。同时,资金中心要强化经营职能,在保证银行流动性的前提下,对资金池进行运营,通过跨空间和时间的套利操作,解决剥离后风险的集中处理,实现资金池的保值和增值。如果FTP定价错误,则银行面临资产负债表风险,如果资金中心经营能力弱,无法将剥离的风险通过套利手段加以对冲,则全行面临着现实的市场和信用风险。如果FTP随市场利率经常变动,则肯定不能有效剥离区域利润中心的市场和信用风险。更重要的是,由于FTP频繁变动,未能发挥战略性资源配置的作用,导致分支机构不但面临着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且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行政金融特征显著,这严重影响到业务条线管理。

(三)金融创新面临挑战

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创新就是要在金融监管和市场需求中间寻找平衡,或者说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在中国半市场化金融环境中,金融创新的压力和动力都非常大,而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实质重于形式”监管要求,又带来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对监管尺度的把握和博弈问题。如果实施新资本协议不考虑半市场化结构的特点,不加区别地照搬国外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市场和信用风险的机械性剥离必然导致区域利润中心创新能力弱化,在利润压力下可能铤而走险,导致微观经营风险加大。同时,总部集中风险对冲处理的资金中心,如果定位为管理而非经营职能,也必然导致微观交易创新的弱化,成为不关注风险的经纪类通道类业务。目前,最大的创新挑战来自银行理财业务和衍生交易业务,保本型理财业务放在表内,已经置于新资本协议的覆盖范围之内;非保本型理财业务尽管存在隐性担保,但却置于新资本协议约束之外。监管机构对新资本协议是否覆盖非保本型理财业务以及宽严程度的确定,影响着金融创新的能力、方向及力度。

若干建议

新资本协议是非常好的战略管理工具,但能否发挥正效力,正效力的能量有多大,关键还在于正确的实施和运用。针对中国的特殊环境和新资本协议的实践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建设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环境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首先要解决中国目前的半市场化环境问题。一是要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彻底将利率、汇率交给市场。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推进债务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债市场的发展,在发展扩大一级市场的同时,推进已有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只有大量的非公开的债务进入金融市场公开交易,才能形成公正的收益率曲线、风险溢价曲线,才能有效计量、覆盖、转移风险,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才能落到实处。二是要打破已有市场的分割,打通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建立统一的登记托管体系,以有利于债务、资本的流通。打通主要要素市场的联系,允许更多的参与主体进场交易,形成基础的要素价格体系。打破市场的区域分割,尤其是行政性封锁,要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加强宏观层面的管理,减少微观层面的干预,为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nlc202309021723

(二)提高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驾驭能力

如何把新资本协议识别、计量、覆盖、转移风险的实质作用发挥好,而不是表面化的落实,关键在于两个能力的提高:即对宏观经济的趋势把握能力和微观套利机会与工具的扑捉运用能力。一方面,新资本协议实施中的最重要工具FTP,从半市场化的条件看,宜采用差额资金转移模式。实际上,无论差额资金转移模式还是全额资金转移模式,都需要对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率和信用的趋势变化加以精确把握。FTP是银行预期资产负债表所面临的至少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战略考核期内的风险对冲调整所确定的资金价格,FTP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调整,因为这项战略指标在战略考核期内调整,会导致资本项下各业务利润单元的考核混乱,打乱业务部署,损害绩效公平,最终影响业务发展。因此,FTP要想定的准确而在战略考核期内不做随意调整,同时又不能出现战略损失,就必须强化研究能力,要把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因素分析透。分析的重点是导出准确的变化趋势,据此制定科学的FTP价格。只有对未来风险趋势有绝对把握,才能使FTP发挥真正的战略工具作用。另一方面,对于通过FTP方式集中上来的风险资金,要依据资产负债表的要求在金融市场上对冲、套利交易,这要求专业的资金部门承担风险经营职能,而极强的行业、市场分析研判能力和熟练的金融工具运用能力是执行风险识别、对冲、套利、转移的基础。因此强化资金部门专业能力是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微观要求。

(三)优化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组织机制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实际上是管理过程的提升。实施新资本协议,就是要根据风险资本管理原则和不同的业务特点,落实采用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在金融社会化、市场化日益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的滞后。

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思想就是从资本的角度,规范金融企业的权益和责任,进而通过组织架构实现动力机制和控制机制,最终达到风险管理、风险经营的目的。目前,成熟的市场存在着三种权责组织模式:成本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和投资责任中心,分别对应职能制管理模式、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和公司制管理模式。反观国内金融发展到今天,商业银行管理模式还基本停留于职能制和区域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中,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尚能适应传统银行的“发放-持有到期”的业务模式,但是围绕金融市场的各种业务,因其综合性、时效性、交易性的特点,采用传统业务管理模式,特别是职能制管理模式就完全不合适,而应采取高度授权的投资责任中心模式,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动力机制和对冲化的控制机制。国内银行现实状况是,传统业务和金融市场相关业务全部在一个法人资本项下,导致了内部各业务利润单元大量的利益输送,扰乱了外在市场真实的交易价格,价格信号失真,严重影响风险管理所作价值和风险判断,阻碍了金融市场化的发展,这是新资本协议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这种与市场化要求背道而驰的情况,既不利于监管,也不利于银行法人机构业务和管理的开展。因此,要想真正实施好新资本协议的风险管理要求,银行的组织架构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要明确区分传统业务和金融市场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合理划分前、中、后台,对围绕金融市场的业务部门要采取投资责任中心管理模式,从投资人的角度给予资源和风险授权,并考核资本回报,不能干预具体的业务经营。

注:

1.诸侯经济指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个地方一味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全局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一些错误做法。最早由胡鞍钢于1990年提出。

本文作者系招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

责任编辑:景乃格 刘颖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4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07-02-10 16:47:

42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

消费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业务,它是指借助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以消费者的信用及未来的购买力为放款基础,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规定,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消费品或支付其他与个人消费相关费用的贷款。是一种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资金,用以满足消费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个人消费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个人,贷款用途是用于消费,目的是提高消费者即

期消费水平,有利于消费者合理安排终生消费。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自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出《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的指引以及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推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质押贷款到现有的多品种创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5年3月的报告(《亚洲区的个人信贷增长情况》),我国个人信贷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由1999年的1.7%,2000的4.8%,发展到2001的7.14%。截至2004年6月,个人信贷组成项目中,住房按揭贷款占83%,信用卡占6.4%,其他占10.6%。个人信贷总额占各类贷款总额的百分比由1999年的1.5%,发展到2000年的4.3%,2001年的6.2%,2002年的8%,2003年更达到10%。由此可见,个人消费信贷正在长足发展。

三、制约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几个问题

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一)城乡居民消费意识较弱,直接影响了个人消费信贷的营销。首先是消费观念滞后。当前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形成消费信贷的习惯,消费理念仅仅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消费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落伍于其自身经济条件,“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仍被视为奢侈的行为,因而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渠道不够畅通。二是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因素的不断变化,企业被重组、被民营,职工下岗呈不断扩大之势,大量“下岗”人员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城镇贫困人口群体。这部分居民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更不

要奢望其在增强消费意愿上有所作为。三是个体经营者,可以说,这类居民是最具购买力的消费需求者。但从对某县级市的调查来看,近年来,由于社会购买力普遍不足,各项税费明降暗升,负担不断加重,成本费用增加,相当部分个体经营者所得收入也仅够维持生活而已。其四,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养老保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过去基本上由政府和企业提供保障的东西,现在得由城乡居民全部自负或部分承担,与居民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势必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使其消费行为更加慎谨,导致即期消费意愿减弱,储蓄意愿增加,这是造成消费信贷及需求异常疲软的最根本原因。

二)信贷政策及环境不配套导致银行限贷、惜贷。首先,法制环境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

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者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涉及交易与抵押贷款的有关法规尚不健全,由于缺乏强制性保障,一旦发生违约不良,实际的处置变现极为困难,从而加大了消费信贷风险,影响了银行开办该项业务的积极性;其次,消费市场发育迟缓,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对规范的二级市场,使得抵押财物变现能力较差,削弱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再次,现行政府的消费政策不那么配套,没有发挥创造和提供良好运作环境的作用,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消费信贷借款人存在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而商业银行无法掌控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除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外,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借助于计算机

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了一整套信用消费管理体系,银行和商家通过网络可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信用情况,因而能够迅速确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贷款。美国消费者到银行申请按揭购车,银行职员立即将他的“社会安全保险号码”输入电脑,查询以往的消费贷款有无不良记录,查实能按时还款后,立即通知汽车经销商可以为其选车。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仅在8个省市试运行,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当面对证或上门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尽管这种情况目前

还不多,但随业务量扩大,相应的风险将呈上升趋势。例如,在发放助学贷款时,许多银行经常采用学生互保方式,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毕业生就业压力上升,那么大多数学生都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加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一旦学生毕业离校,商业银行就很难查寻到借款人的去向和收入状况,这种互保方式蕴含的风险自然会显现出来。

四)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贷款手续烦琐流程复杂。从银行角度来看,“风险主导型”的业务开展模式制约了员工营销个人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如工行规定,新增的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率最多不能超过%,即100万元的贷款只能出现元的不良,否则经办人员就要下岗,这种对“零风险”的片面追求束缚了员工手脚。从客户角度来看,银行在办理消费贷款业务时尚未实行封闭的流水线型操作,涉及的相关社会部门复杂却又各自独立,办理手续较

为繁琐,如办理一笔住房抵押贷款,贷款申请者要跑当地房管部门、土管局、公证处、税收保险等部门,需要耗费很大精力,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影响了他们申办消费贷款的积极性。

四、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面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配合,从法律法规、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识。中华民族“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确是民族的美德,但现在的问题是要引导广大居民怎样把传统观念与改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客户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会稳步增长,要倡导广大客户从传统的消费观念走出来,克服”无债一身轻”的思维定势。特

别是针对一些收入稳定的家庭,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积极引导他们敢于负债消费、超前消费。

二)出台《消费信贷法》以完善和规范金融机构与公民个人的消费信贷行为。当前我国调整规范个人消费信贷的文件层次较低,如《个人定期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12月12日发布)、《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办法》(银发[1995]220号、《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人民银行1999年3月2日发布)等,这些办法和意见均未达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的层次,为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更为了适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会出现的个人消费信贷高潮,有必要建立一个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个人必须依法提供真实数据的法律或法规。同时,对《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个人信用方面的条款作出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保险制度,以

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三)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总账户,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业务均通过总账户进行。工行在两大数据中心平台上就已经在做这样的实践,每一位在工行开户的客户都以身份证号为基础,在全国工行只存在一个信息号,这将为分辨客户的征信程度提供最重要的依据。第二步,由中央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力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

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可以先易后难地组建征信公司,起初只联合金融机构,以后再逐步扩大。目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加快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中国的个人征信系统有望于年底建成。到今年年底,大多数在银行开设个人结算账户的个人,都会在征信系统中有一条征信记录,主要记录个人的贷款、还款及信用卡支付情况,为银行发放贷款和信用卡服务。

四)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建设,提高贷款质量效益。首先要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从内控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内部工作运行程序、业务操作程序、员工行为规范,保证消费信贷业务顺利发展;其次要尽量减少消费贷款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再次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率,做好成本费用与贷款收益的配比对应,使每个贷款品种收益情况一目了然;最

后要做好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细分市场,使各项业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做到有所侧重。

五)加强个人消费信贷品牌包装和市场运作,提升服务整体形象。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高度趋同性的特点,个人消费贷款品种极易于被模仿,要想从公众视线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引起客户高度关注的技巧,品牌包装和市场运作必不可少。随着各行营销理念和品牌意识的逐渐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的品牌运作和竞争日趋激烈,如工行推出的“幸福贷款”、农行在上海推出的“金钥匙”个人贷款套餐、中行的“理想人生”个人贷款、交行的“圆梦宝”、中信实业银行的“家家乐”等个人贷款品牌,都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市民的消费能力以及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有效营销,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有形化、个性化,并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培植客户群体,提升银行的服务内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5

当前铁路技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多年来,铁路技协在“融入中心,服务生产”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技术活动,为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解决铁路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履行工会的参与和建设职

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铁路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入,一些体制上的弊端,技协活动、工作重点的局限性和管理上的不适应性逐渐凸现出来,成为了铁路技协向前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本文试图就当前铁路技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组织作用,谈点粗浅认识。

一、当前铁路技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对技协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职工技协发展至今,有的单位领导对职工技协的认识仍然不够。有的认为,职工技协活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其使命已经完成。有的把技协组织视为单纯的经济实体,忽视技协活动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职工科技素质方面的作用。有的单位在体制改革中把技协组织视同三产对待。另外,有的基层工会干部认为,目前工会机构精减,人员少、任务重,没有精力来干技协。还有的单位工会或技协人员调整后,人员不能及时补充,有的调整了而新来的工会或技协人员缺乏对职工技协情况的了解,也听之任之。出现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职工技协的性质、作用、任务的足够认识。

2、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管理职能削弱不利于铁路技协的发展

随着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组织也随之进行改革。在前几年的工会机构改革中,省(部)级以上职工技协大部分编为公务员序列管理。而集团职工技协有的与生产部合并为经济技术部,实行公务员管理;有的编为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有的编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编制管理。职工技协组织不列入同级工会的一个职能部门,实行自收自支的体制管理,既降低了技协的工作层次,又影响技协职能的全面发挥。

3、从铁路内部来看,铁路各项改革全面深入对铁路技协有一定的影响

铁路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铁路经济效益,强化了运输安全基础,无疑是必要和卓有成效的,但它对铁路技协一直延续的管理模式等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随着铁路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影响就表现得越明显。尤其是撤消分局,实现直管站段的改革以及后来的站段撤并、生产力布局调整,使技协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机构改革以后,站段不办多经,我们职工技协有组织,但没有专职定员,相对来说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二、加强和改善工会技协工作的对策

1、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职工技协要发展,必须要做到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这是技协发展的前提,也是技协发展的原则。

一是要完善机制,务求实效。完善的机制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技协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激励三个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党政工等有关方面组成的技协委员会,不断完善组织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开展职工技协活动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保证职工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取得的成果得到应有的精神奖励和物质报酬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机制,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严明纪律,规范管理。各级技协要紧紧抓住财务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带动其他各项管理规范化,逐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特别在资金管理的问题上,我们工会主席和技协的同志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是不能把技协当小金库,滥发奖金和劳务费。二是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上级技协、集团和公司工会关于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防范资金风险。三是技协开展的所有项目不能与车和票有关,这是条高压线。要严格服务范围,严把立项、实施、管理关,决策重大问题和开展各项活动,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实行工会社团法人代表任期内的目标责任考核和定期、离任审计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职工技协内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

2、转变观念,拓宽领域

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对铁路技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地创新发展。

实习医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6

一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殖民侵略,国家遭遇外部挑战的情况下“被迫”开启的,可以说是一场激变,一次剧烈的脱节,一次对外部挑战的积极回应。

19世纪40年代发动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并迫使它踏上艰难的现代化路程。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深重的痛苦,但同时这种入侵是以工业化的先进生产方式为基础和后盾的,它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外部刺激力量。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发动洋务运动,借取西洋之法从事现代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中国早期对现代化的探索是中国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基础。

二 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欧洲先行实现了工业化的那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准备前现代化的各种条件(包括科技的、思想的、人才的、制度的条件)了。而中国是在遭受工业国的入侵而被动地在民族危机的推动下卷入现代化运动之中的,对现代化的准备可以说是先天不足。所以,新中国现代化的路子并不平坦。尤其是第二次现代化运动的出现使世界的发展更不平衡,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时,中国仍然处于前工业时期。

由于中国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所以进行现代化的手段不是创新,而是“采借”。但中国在“采借”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以西方的现代化指标为标准,一味追求“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缺少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等。另外,贫富差距大,腐败滋生,道德失范、环境恶化等也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1)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同步增长。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消费社会,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基础。因此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发展水平,更要考虑到通过社会改革建立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制度。在中国,消费社会至今没能完全建立的早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社会的消费水平低下,在如今则是因为缺乏一整套社会制度的支撑。如果看病、教育、住房等方面用不了多少钱,那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存款。中国人不是不会消费、不想消费,而是不能消费。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进步了,人民收入上升了,但是社会进步却慢了下来,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风险感知比较强烈,对未来的把握度不是很明显。

(2)三农问题。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推进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和水平的情况下,“三农”问题已经演变为一条突出的矛盾。今年初连续发生多起小学和幼儿园血案及富士康跳楼事件,既反映了基尼系数扩大后给社会带来的危机和灾难,也暴露出年轻的农民工收入过低和生活压力过大的窘迫局面。

(3)政治改革。当前权利滥用和腐败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的政治体制。今年三月份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就强调“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不会成功”。在今年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时,温家宝再次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中国的政治改革迫在眉睫。

(4)环境问题。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车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环境污染也在迅速扩大。目前,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还存在环境立法缺位、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难以形成完整的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等问题。另外, 一些公共服务机构( 事业单位) 在改革中不当市场化, 造成其公益职能丧失, 也加重了各类环境污染的外部性。

三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到底该从哪里走

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要“从人开始”,实现人性的张扬和人道的确立。现代化还是人民所需要的现代化,需要全民的参与、全民的支持。同时还要认识到,经济现代化只是一个方面,社会现代化也很重要。中国不仅要关心经济的发展,更要关心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

要重视“三农”问题,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全面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突破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问题,降低大城市门槛,突破大城市对人口的接纳。

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 完善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视污染处理技术创新,反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超量消费。要建立现代生态意识,大力促进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生态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确保中国的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等。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新时期对现代化步伐起加速器作用的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可以通过引导舆论、紧急预警、信息公开、汇聚民意来推动政治的现代化;通过促进中国知识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现代化;通过促进文化通俗化、平民化、普及化, 促进全球的跨文化交流及文化的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的现代化;通过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的观念来推动人的现代化。

总之,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同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推进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战略创新;普及中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不断扩大开放,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和国际管理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的现代化;启动社会福利化战略,社会保障的覆盖率逐步达到百分之百,使每一个中国的劳动者都享受社会福利,得到社会保障。

四 结语

现代化是中国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我们需要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明确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位置,寻求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上一篇:低产林改造类型的划分下一篇:新规程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