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

2025-01-1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精选8篇)

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 篇1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研大纲

一、考试组成

961计算机基础综合共包括三门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别占60分,50分、40分。所有课程均不指定参考书。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60分)<一>、整体要求

(一).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二).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掌握以MIPS为代表的RISC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能对MIPS汇编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三).理解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化结构,掌握层次化存储系统的设计、分析和性能计算;(四).能根据指令语义进行单周期、多周期或流水线 MIPS处理器的数据通路及其控制器的分析和简单设计;

(五).理解并掌握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知识。<二>、知识要点(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层次结构

(2)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吞吐量、响应时间、带宽、延迟;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GFLOPS、TFLOPS、PFLOPS。(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1)数制与编码

新祥旭www.xxxedu.net

(2)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3)算术逻辑单元ALU  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 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三)、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2)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Cach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与写策略 多层次Cache性能计算(4)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页式虚拟存储器 TLB(快表)(四)、MIPS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

(1)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指令格式、寻址方式)(2)MIPS汇编语言(五)、MIPS处理器

(1)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单周期、多周期MIPS处理器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新祥旭www.xxxedu.net

(3)硬布线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单周期处理器控制器 多周期处理器控制器(4)指令流水线 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流水线冒险及处理策略 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实现

(六)、总线与输入输出(I/O)系统(1)总线的基本概念(2)磁盘存储器(3)I/O控制器

I/O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存储映射I/O编址(4)基本I/O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

程序中断方式: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DMA方式,DMA控制器组成,DMA传送过程,设备传输性能计算。

三、操作系统部分的考试大纲(50分)

(一)可参考书目

新祥旭www.xxxedu.net

1.操作系统实用教程(第三版),任爱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操作系统(Modern Operating System)(The 3rd Edition), 陈向群, 马洪兵 等译,Andrew S.Tanenbaum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复习内容 1.操作系统概述

a)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内核态与用户态、中断、异常和系统调用。2.进程管理

a)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 b)进程控制块、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c)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信号量机制及P、V操作;了解经典同步问题,并通过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同步问题。d)进程间通信,包括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

e)进程调度的基本准则;典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

f)死锁的形成原因与必要条件;死锁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和解除。3.内存管理

a)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重定位;内存保护。b)分区管理;交换与覆盖技术;

c)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d)虚拟内存基本概念和局部性原理;缺页中断;地址变换过程;

e)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工作集模型。

新祥旭www.xxxedu.net

4.设备管理

a)I/O控制方式:程序控制、中断、DMA、通道;缓冲技术;假脱机技术(SPOOLing)。5.文件系统

a)文件与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织方式;文件控制块;目录结构;文件存取控制;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b)磁盘的结构;磁盘调度算法;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四、计算机网络部分的考试大纲(40分)

(一)可参考书目

1、《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Tanenbaum,严伟,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二)复习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网络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2、物理层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3)传输介质及其特性(4)信道复用技术

新祥旭www.xxxedu.net

(5)数字传输系统(6)宽带接入技术

3、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功能和设计要点(2)错误检测和纠正

(3)基本数据链路协议,包括:停止-等待协议、后退N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4)滑动窗口协议(5)点对点协议PPP(6)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基本概念、协议分类、CSMA/CD协议;(7)以太网,包括IEEE局域网标准、以太网、高速以太网技术;

(8)局域网互连技术,包括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互连技术、网桥概念和工作原理、局域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4、网络层

(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2)IP协议

(3)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4)ICMP协议

(5)路由算法及协议,包括路由算法分类、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及RIP协议、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及OSPF协议、BGP基本原理;(6)IP组播基本原理、特点及用途(7)网络地址转换NAT原理

(8)IPv6基本知识,包括:IPv6特点、地址、包结构等

新祥旭www.xxxedu.net

5、传输层

(1)传输层功能及提供的服务(2)UDP协议

(3)TCP协议,包括:报文段格式、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连接管理。

6、应用层

(1)套接字编程接口(2)域名系统 DNS(3)文件传送协议(4)万维网WWW原理(5)电子邮件系统构成与协议

新祥旭www.xxxedu.net

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 篇2

请考生注意:

1、数学专业综合课试题含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的内容,考生可任选其中二门课程的试题解答,多选无效。

2、每门课试题满分75分。

常微分方程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初等积分法

1、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方程、可化为变量分离方程的类型、一阶线性方程与常数变易法、全微分方程与积分因子等的解法。掌握一阶隐方程与参数表示。

2、会应用降阶法解某些高阶方程。

3、会建立简单的微分方程模型。(二)线性方程和线性方程组

1、掌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2、掌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3、能应用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对方程的解做简单定性分析.4、了解二阶线性方程的幂级数解法和Laplace方法。

5、会应用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分析振动现象。

6、会求二阶微分方程组的奇点及其类型(三)基本定理

1、掌握初值问题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和解的延拓及解关于初值的连续、可微性定理

2、掌握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及证明。

新祥旭www.xxxedu.net

近世代数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概念

1、理解集合与映射的概念,掌握集合之间的运算,能够在集合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判断两个映射是否相同。

2、掌握代数运算与映射的关系,能够建立有限集合之间的运算表,并判断给定的运算是否满足结合律、交换律以及两种分配律。

3、掌握同态映射、同构映射和自同构的概念,理解同态与同态满射(满同态)的关系,并能判定映射是否是同态满射(满同态),掌握具有同态满射(满同态)的集合之间的联系。能够判定给定的映射和运算是否是同构关系,能建立两个集合之间的同构映射。

4、理解关系和等价关系的概念,掌握等价关系和分类之间的转换定理,熟练判定给定的关系是否是等价关系。并熟悉剩余类的基本特性,能够建立整数间给定模的剩余类。

(二)群论

1、掌握群的等价定义和例子,理解左、右单位元,左、右逆元的意义,掌握有限群、无限群、群的阶和交换群的概念。充分掌握单位元、逆元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了解消去律的定义,能熟练掌握群与阶的关系,会计算群元素的阶。

2、理解群同构、同态的定义,掌握一个群的自同构的集合也成群的证明,掌握群同态的有关性质,并能证明在同态满射下,单位元的像也是单位元,元a的逆元的像是a的像的逆元。

3、掌握循环群的定义和由生成元决定循环群的性质与特点,熟练掌握剩余类加群,并能证明任一循环群可以与整数加群或模为n的剩余类加群同构。以及与循环群同态的群的性质。

4、熟练掌握变换的符号的运用和变换的乘法,能证明可以成群的变换只包含一一变换,且单位元一定是恒等变换。了解变换群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任何一个群都同一个变换群同构的定理的证明。掌握元素求逆等运算。

5、理解置换与置换群的定义与性质,掌握每一个n元置换都可以写成若干个互相没有共同数字(不相连)的循环置换(轮换)的乘积的证明与运用。理解有限群与置换群的同构关系。

6、掌握子群的定义,掌握群的子集成群的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与判定定理,并能掌握找出已知群的子群的一般方法,了解群与子群中的单位元与逆元的关系,以及子群与子群之间的关系。

7、掌握陪集的定义,以及与等价关系和分类之间的关系,了解子群与陪集之间的关系,新祥旭www.xxxedu.net

并能证明有限群的阶能被元的阶整除的定理,以及阶为素数的群一定为循环群的证明。

8、掌握不变子群(正规子群)的定义,能掌握一个群的子群是不变子群(正规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定理,理解商群的定义,能证明一个群同它的每一个商群同态的定理,了解核的定义,掌握两个具有同态关系的群之间子群或不变子群(正规子群)的象的性质。并能将子群或不变子群(正规子群)的性质运用到循环群、变换群等群之中。

9、掌握sylow定理的应用。(三)环与域

1、理解交换环的定义和例子,熟悉单位元、逆元和零因子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掌握消去律与零因子的关系。

2、了解除环的定义,能举出域的例子,除环与加群、乘群的关系。熟悉无零因子环中的计算规则,掌握无零因子环中特征的性质

3、理解子环、子除环的定义,并能写出子整环、子域的概念,了解同态、同构环之间的性质,了解多项式成环,熟悉多项式环中的未定元、次数以及系数、无关未定元的作用。

4、掌握理想的定义,理解理想的构成,以及零理想、单位理想和主理想的构成,能判断一个子环是否为理想,和理想是否为主理想。了解什么是最大理想,且和剩余类环的关联。

5、掌握没有零因子的交换环一定是一个域的子环,了解商域的构成,并掌握同构的环的商域也同构的定理。理解主理想环的概念和引理,能证明主理想环是唯一分解环。

6、理解欧氏环的定义,理解欧氏环、整数环都是主理想环与唯一分解环的证明,并能证明域一定是一个欧氏环。

新祥旭www.xxxedu.net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概率论

1、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理解并熟练掌握概率的古典定义;理解几何概率,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公理化定义;熟练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用于计算;理解并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事件独立性。熟练掌握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及其应用;熟练掌握Bernoulli概型。

2、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并熟练掌握分布函数、分布律、概率密度等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分布函数与分布律,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之间的关系;掌握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熟练掌握正态分布,会查标准正态分布表;熟练掌握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求法。

3、熟练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及其求法。掌握特征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特征函数与期望和方差之间的关系,理解反演公式和唯一性定理。

4、理解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定义,会求边缘分布,掌握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掌握二维随机变量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理解条件分布和条件数学期望;会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特征函数及其性质;了解三维及三维以上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布; 掌握n维正态分布定义及性质,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

5、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统计背景,意义及其应用,了解依概率1收敛,依概率收敛及依分布收敛的意义和相互关系。(二)数理统计

1、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熟练掌握无偏估计、有效估计和相合估计;熟练掌握区间估计定义及其意义。

2、充分理解和掌握Neyman-Pearson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练掌握正态总体参数假设检验方法。

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 篇3

模拟电路部分(满分60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半导体基础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和半导体二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BJ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及频率参数。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会计算基本参数。2.基本单元电路和输出级

主要内容:BJT和FET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性能参数的计算。

BJT和FET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分析、性能特点。

电流源电路,有源负载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交流小信号分析。

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模和共模交流小信号分析。

MOS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组、电压增益计算。

乙类,甲乙类推挽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性能特点。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会分析计算电路参数。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主要内容: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零点、极点与波特图的绘制。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绘制幅频和相频波特图,会分析单管放大电路频率特性。

4.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参数,典型集成运放的电路及原理。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参数计算,包括:反相、同相、差动放大电路,积分、微分电路,仪表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能够计算各种典型电路的参数。

5.反馈放大器原理与稳定化基础

主要内容:反馈极性,理想反馈方块图及基本反馈方程式,环路增益与反馈深度,四种反馈连接方式,负反馈对放大器的性能(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增益稳定性 非线性失真,噪声特性及频率响应)的影响,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四种负反馈连接方式放大电路的计算。

负反馈放大器的不稳定性与自激振荡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判据与稳定裕度。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四会(会看,会连,会拆,会算),能够判断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并进行相位补偿。6.直流稳压电源

主要内容:稳压管稳压电路 串联型稳压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二.建议参考

1.张晓林 张凤言编著,电子线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华成英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祥旭www.xxxedu.net

信号与系统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表示、分类及运算;一般信号的典型信号表示;系统的分类及其判定;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等。2 连续时间系统分析

1)时域分析:用微分方程求解连续时间系统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2)频域分析: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形式的表示,信号频谱的定义、求解及作图;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频谱密度函数;典型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无失真传输的定义;系统因果性的频域判断;幅度调制与解调;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的定义;相关函数及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的定义及其与信号相关函数的关系;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相关函数、能量谱/功率谱的关系;帕斯瓦尔方程。

3)复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收敛域及逆变换;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及计算;系统函数零、极点与时域响应的关系;系统函数、极点零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系统稳定性判定;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的零、极点的特点。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1)时域分析:序列的表示及运算;典型序列;差分方程与系统实现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时域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和的定义、性质、计算。

2)变换域分析:z变换的定义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z变换的性质;逆z变换的求解;离散系统函数的定义及求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定义、求解及作图;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及频率响应的关系;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二.建议参考

1.熊庆旭,刘锋,常青,《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2.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二版。3.A.V.Oppenheim等著,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新祥旭www.xxxedu.net

电磁场理论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磁场基本概念

要求掌握如下基本概念:

库仑定律,电场的通量;

毕奥—萨瓦定律,磁场的环量;

下面各量的物理含义:电场散度,静电场旋度;磁场散度,恒定磁场旋度方程; 物质中电磁场的构成方程,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媒质的性质:线性和非线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色散和非色散,均匀和非均匀媒质,简单媒质;

电磁场切向边界条件,电磁场法向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趋势性边界条件; 坡印廷矢量;坡印廷定理: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积分形式、微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物理意义:积分形式,微分形式;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

静电场的标量位及物理意义,标量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均匀平面波的定义,TE波、TM波、TEM波,行波,相移常数,波长,相速,振幅,波阻抗,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左旋、右旋),椭圆极化(左旋、右旋)。

纯驻波、行驻波、表面波、表面波的概念; 全发射、全透射的概念

2.恒定场边值问题的求解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直角坐标、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用镜像法求解特殊边界,如无限大平面、无限大的劈、无限长的圆柱及圆球边界的静电场问题的求解。

3.平面电磁波

电磁波的极化,极化的工程判断方法;

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波的数学表达式;波的特性; 两种媒质交界面入射、反射问题的计算; 导体表面电磁波的入射、反射问题计算。

二、建议参考

1.苏东林等,《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购书请联系高等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电话:58581100)

2.苏东林等,《电磁场理论学习指导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9)(购书请联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话82314905,崔老师。)

城市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篇4

一、课程简要说明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现实问题,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可以使学生在学好城市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并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城市管理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共计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明晰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通过网上进行考核,网上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两项分数合成为课程最终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为考试及格。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由五次网上考核构成,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三次模拟测试不占成绩,第四次与第五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30%。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测评的重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3、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核形式,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00分钟。终结性考核以百分计。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对我国现行城市管理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理解与掌握程度。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篇5

课程编号: 3035006

4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1)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学 分:4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物理化学、工程力学

教 材: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在原来“金属学”、“物理冶金”、“材料科学”、“金属物化”、“陶瓷物化”、“固体材料结构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为强化基础,突出共性,拓宽专业而向我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如晶体学、合金相理论、固体缺陷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等为纲,讲授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材料研究工作的基础。《材料科学基础1》重点讲授晶体学、固体材料的结构、晶体缺陷和范性形变、固体中的扩散等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材料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多,覆盖面广,理论和概念比较集中,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三、内容提要:

第一章 晶体学基础 12学时

1.1 引言

1.2 空间点阵、晶胞和原胞、点阵常数

1.3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1.4 常见的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配位数、紧密系数和间隙

1.5 晶体的堆垛方式、FCC、HCP和菱方晶体的比较

1.6 晶体的投影*

1.7 倒易点阵*

1.8 菱方晶系的两种描述:菱方轴和六方轴

1.9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点群*

1.10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空间群:意义、表示、应用*

第二章 金属材料 14学时

2.1 引言

2.2 原子结构

2.3 结合键

2.4 分子的结构

2.5 晶体的电子结构

2.6 元素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2.7 合金相结构概念

2.8 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原子/离子半径、电负性、电子价态

2.9 固溶体:意义、分类、特点、规律、性质等

2.10 离子化合物:特点、类型、应用

2.11 硅酸盐结构:基本特点及分类

2.12 金属间化合物(Ⅰ):正常价化合物

2.13 金属间化合物(Ⅱ):电子化合物

2.14 金属间化合物(Ⅲ):尺寸化合物(1)、拓扑密排相(2)、间隙相

2.15 金属间化合物(Ⅳ):σ相和其他复杂化合物

2.16 合金相结构符号*

第三章 晶体的范性形变 12学时

3.1 引言

3.2 滑移系统和Schmid定律

3.3 滑移时参考方向和参考面的变化

3.4 滑移过程中晶体的转动

3.5 滑移过程的次生现象

3.6 单晶体的硬化曲线

3.7 孪生系统与原子运动

3.8 孪生要素和长度变化规律

3.9 孪晶和基体的位相关系

3.10 孪生系统的实验测定*

3.11 滑移和孪生的比较

3.12 多晶体范性形变的一般特点

3.13 冷加工金属的储能和内应力

3.14 应变硬化

3.15 多晶材料的择优取向(织构)

3.16 纤维组织和流线

3.17 晶体的断裂(Ⅰ):微观方面*

3.18 晶体的断裂(Ⅱ):断裂力学简介*

3.19 晶体的断裂(Ⅲ):断口分析简介*

3.20 应变软化和超塑性*

第四章 晶体缺陷 14学时

4.1 引言

4.2 点缺陷的基本特征

4.3 点缺陷的实验研究

4.4 位错理论的提出

4.5 什么是位错

4.6 位错的普遍定义和博格斯矢量

4.7 位错的运动

4.8 位错密度和晶体的变形速率

4.9 位错的基本性质

4.10 固体弹性理论简介

4.11 位错应力

4.12 位错的弹性能和线张力

4.13 作用于位错的力

4.14 位错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

4.15 位错与点缺陷间的交互作用

4.16 位错的启动力:P-N力

4.17 镜像力

4.18 位错的起源与增殖

4.19 位错的塞积

4.20 位错的交割

4.21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4.22 位错反应

4.23 密排六方和体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4.24 其他晶体中的位错*

4.25 小角度晶粒边界

4.26 大角度晶粒边界*

4.27 位错的实验观测*

4.28 位错理论的应用*

第五章 固体中的扩散 8学时

5.1 引言:意义、特点、分类

5.2 Fick定律

5.3 稳态扩散及其应用

5.4 非稳态扩散、各种边界条件下扩散方程的解*

5.5 D-C关系、悮野方法*

5.6 Kirkendall效应:现象与规律、实际意义

5.7 分扩散系统、Darken公式

5.8 扩散的微观理论和机制

Fick定律的微观形式

扩散机制:激活能、激活熵与激活自由能、频率因子

扩散系数计算简介

5.9 扩散的经验规律:成分、晶体结构、晶粒度、第三组元、温度应力等的影响

5.10 反应扩散:中间相形成规律和动力学

5.11 扩散动力学:Fick定律的普遍形式、原子迁移率、热力学因子、分扩散系数与自扩散系数的关系*

5.12 离子晶体中的扩散D-α关系,杂质对具有Frenkel缺陷对和Schottky缺陷对的晶体的导电性的影响*

5.13 实际应用:烧结和材料的相容性*

四、实验

1.Laves相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2.滑移系统的计算机分析

3.Cu-Zn系反应扩散的相分析

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 篇6

一、刑事科学技术基本概念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

1、事件的内部关系

2、物证

3、现场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任务

1、收集物证

2、为破案和诉讼提供线索和科学依据

3、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体系

4、为非刑事领域里涉诉案件提供物证鉴定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1、在立案阶段的作用

2、在破案阶段的作用

3、刑事科学技术可以为确定案件的性质提供科学依据

4、刑事科学技术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线索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5、可印证其他证据

二、刑事科学技术基本原理

(一)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

1、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概念

2、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机理

3、物质交换和转移的特点

4、物质交换和转移的分类

5、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的意义

(二)同一认定

1、同一认定的概念

2、同一认定的模式

3、同一认定的理论根据

4、同一认定的类型

5、同一认定的步骤和方法

6、对同一认定结论的审查

(三)种属认定

1、种属认定的概念

2、种属认定的理论依据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3、种属认定的分类

4、种属认定的方法

5、种属认定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的作用

6、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区别和联系

三、刑事科学技术基本方法

(一)观察分析法

1、直接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

(二)图像记录法

1、照相记录法

2、摄录像记录法

3、扫描记录法

4、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5、静电复印记录法

(三)图像比对法

1、并列比对法

2、拼接比对法

3、构图比对法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4、重叠比对法

5、综合比对法

(四)物理检验法

1、物理量测定法

2、光学检验法

3、吸附与转印检验法

(五)化学检验法

1、显色反应

2、沉淀反应

3、结晶反应

4、气体反应

5、焰色燃烧反应

6、染色法

(六)仪器分析法

1、色谱分析法

2、光谱分析法

3、质谱分析法

4、中子活化分析法

5、扫描电镜分析法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6、热分析法

7、声谱分析法

8、现代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

(七)医学和生物学检验法

1、临床医学检验

2、尸体解剖检验

3、细胞学的检验

4、免疫学分析

5、电泳分析法

6、DNA 分析法

7、动物实验法

(八)数理统计法

1、随机抽样法

2、统计分析法

3、回归分析法

4、多元分析法

5、正交试验法

四、刑事科学技术体系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体系

1、刑事科学技术研究客体、方法及技术

2、刑事科学技术学的体系划分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主要专业内容

1、痕迹检验技术

2、法医检验技术

3、刑事图像技术

4、文件检验技术

5、理化检验技术

6、声纹鉴定技术

7、警犬技术

8、司法精神病鉴定

9、心理测试技术

10、电子物证检验技术

五、犯罪现场勘查及物证鉴定

(一)犯罪现场勘查

1、犯罪现场的概念及分类

2、犯罪现场勘查的概念及内容

3、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二)物证鉴定

1、鉴定的概念和种类

2、鉴定的程序

3、鉴定文书的制作

4、鉴定人出庭作证

六、摄影器材

(一)照相机基础

1、光学成像原理

2、感光成像原理

3、照相机类型

(二)数码相机主要结构与功能

1、摄影镜头的类型与特性

2、相机主要部件与功能

3、数码相机的参数设置

(三)摄影辅助器材

1、闪光灯

2、摄影脚架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3、滤光镜

4、其他附件

七、拍摄技术

(一)摄影用光

1、光的基本特性

2、光位的变化与用光效果

3、闪光灯及其使用

(二)摄影构图

1、摄影构图的概念

2、构图的要求

3、画面的组织结构

4、摄影位置的选择

5、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

6、摄影构图原理

(三)调焦与曝光

1、调焦

2、曝光

3、曝光补偿装置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4、拍摄实际运用

八、现场摄影

(一)现场摄影概述

1、刑事案件现场和现场勘验检查

2、现场摄影的概念

3、现场摄影的设备器材

4、现场摄影的一般原则及步骤

(二)现场摄影的内容

1、现场方位摄影

2、现场概貌摄影

3、现场重点部位摄影

4、现场细目摄影

5、现场突发事件与意外情况摄影

(三)现场摄影的方法

1、单向拍摄法

2、相向拍摄法

3、多向拍摄法

4、回转连续拍摄法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5、直线连续拍摄法

6、测量拍摄法

(四)现场摄影卷宗的制作

1、数字影像使用规范

2、现场照片卷宗的构成

3、现场照片卷宗的制作

九、常规物证检验摄影

(一)物证检验摄影的基本要求

1、要完整地反映被摄物体

2、要准确地反映被摄物体

3、要清晰地反映被摄物体

4、检材、样本的影像要反映一致

(二)翻拍和脱影摄影

1、翻拍

2、脱影摄影

(三)分色摄影

1、分色摄影的原理和方法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2、分色摄影器材

3、分色摄影在物证检验摄影中的应用

4、光谱成像技术

(四)偏振光摄影

1、光线的偏振性质

2、偏振光摄影原理

3、偏振光摄影基本方法

4、偏振光摄影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

(五)配光检验摄影

1、配光检验摄影的原理和方法

2、定向反射配光检验摄影

3、暗视场配光检验摄影

4、均匀配光检验摄影

5、侧光配光检验摄影

6、掠入射配光检验摄影

7、透射配光检验摄影

北航管理科学基础大纲 篇7

(一)定义:材料制备技术是指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使材料经过制备过程后获得的新材料在化学成份、元素分布或组织结构上与原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二)作用:可以通过材料制备技术控制现有的内部组织,如宏观微观结构、原子排列、元素分布、能量状态等,来控制现有材料的性能,特别是新的制备技术的出现,如快速冷凝技术可极大的提高凝固速率、改善金属的组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出现还克服了材料在各自性能上的缺点实现优势互补。此外,通过一些新的制备技术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组织结构,得到一些新的材料,如高速冷却下可以得到金属非晶材料;不同的制备技术控制不同的实验条件还可以得到新的相,从而改善原有材料的性能。

(三)意义:材料制备时新材料的获取和应用的关键,也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成形和应用的品质保证,现已成为材料研究和材料加工领域引人注目的技术热点。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超出了技术经济的范畴,而与整个人类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新技术的发展,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通信技术的进步,工业产品的质量,环境的保护都与材料的制备密切相关。先进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新材料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的出现与应用加速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进程、促进如微电子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形成。促进了现代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保护等高新技术发展。现有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尤其需要先进制备与成形技术的支撑,可使材料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节能、清洁。

(四)应用:材料制备、合成与成形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占有核心支柱地位,主要用于纳米材料、薄膜材料、金属复合材料、高温柱状合金、单晶合金、非晶合金、亚晶合金以及磁性材料等的制备。

2.论述材料合成、制备与成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并举例说明其基本 手段和方法。

3.先进金属材料快速凝固背景、优点、工艺及方法。并简述合金快速凝固的原 理、组织基本特征与性能特点。

背景:常规铸造合金之所以会出现晶粒粗大,偏析严重、铸造性能差等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合金凝固时的过冷度和凝固速度很小,这是由于它们凝固时的冷速很小而引起的。要消除铸造合金存在的这些缺陷,突破研制新型合金的障碍,核心是要提高熔体凝固时的过冷度,从而提高凝固速度,因此出现了快速凝固技术。

优点:快速凝固材料的偏析程度大幅度降低,而且在快速凝固材料中获得均匀的化学成分要容易得多.快速凝固工艺可制备具有超高强度、高耐蚀性和磁性的材料.由于快速凝固是通过合金熔体的快速冷却(大于105~106K/s)或非均质形核的被遏制,使合金在很大的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的凝固,因此可制备非晶、准晶、微晶和纳米晶合金.工艺方法:

(一)动力学急冷法:

(1)模冷技术.主要包括:枪法,双活塞法,熔体旋转法,平面流铸造法,电子束急冷淬火法,熔体提取法和急冷模法.(2)雾化技术.具体分为:流体雾化法,离心雾化法和机械雾化法.(3)表面熔化与沉积技术.主要有离子体喷涂沉积法和激光表面重熔法两种.(二)热力学深过冷法:深过冷快速凝固是指在尽可能消除异质晶核的前提下,使液态金属保持在液相线以下数百度,而后突然形核并获得快速凝固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1)大体积液态金属的深过冷,主要有熔融玻璃净化法,循环过热法和熔融玻璃净化法+循环过热法.(2)微小金属液滴的深过冷,包括乳化-热分析法,落管法和无容器电磁悬浮熔炼法.(3)其它形状金属液态的深过冷——熔体急冷法,可分为:气枪法,雾化沉积法,熔体旋转法,锤砧法,单辊法.(三)快速定向凝固法.原理:快速凝固技术一般指以大于105~106K/s的冷却速率进行液相凝固成固相,是一种非平衡的凝固过程,通常生成亚稳相(非晶、准晶、微晶和纳米晶),使粉末和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和用途.由于凝固过程的快冷,起始形核过冷度大,生长速率高,使固液界面偏离平衡,因而呈现出一系列与常规合金不同的组织和结构特征.组织基本特点:(1)细化凝固组织,使晶粒细化。(2)减小偏析。(3)扩大固溶极限。(4)快速凝固可导致非平衡相结构产生,包括新相和扩大已有的亚稳相范围。(5)形成非晶态。(6)高的点缺陷密度。性能特点:

4.简述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背景、原理及优势。谈一谈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背景:现代工业高端装备正向大型化、高参数、极端恶劣条件下高可靠、长寿命服役的方向快速发展。金属构件尺寸越来越大、结构日益复杂、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对制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挑战日益严峻。传统制造技术生产 上述大型、整体、高性能金属构件,不仅需要万吨级以上的重型锻造装备及大型锻造模具,技术难度大,而且材料切削量大、材料利用率低、周期长、成本高。

原理:以合金粉末或丝材为原料,通过高功率激光原位冶金熔化/快速凝固逐层堆积。直接从零件数字模型一步完成全致密、高性能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的直接近净成形制造 优势:

1)激光原位冶金/快速凝固“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与“大型、复杂构件成形制造”一体化,制造流程短。2)零件具有晶粒细小、成分均匀、组织致密的快速凝固非平衡组织,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3)无需大型锻铸工业装备及其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无需锻坯制备和锻造模具制造,后续机械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周期短、成本低。

4)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对构件结构设计变化的 “超常快速”响应能力,同时也使结构设计不再受 制造技术的制约。

5)激光束能量密度高,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包括W、Mo、Nb、Ta、Ti、Zr等在内的各种难熔、难加工、高活性高性能金属材料的激光冶金快速凝固材料制备和复杂零件的直接“近净成形”。

6)可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服役性能要求,通过灵活改变局部激光熔化沉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实现多材料、梯度材料等高性能金属材料构件的直接近净成形等。可能遇到的问题:

金属材料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材料基础问题:

(一)激光/金属交互作用行为及能量吸收与有效利用机制

(二)内部冶金缺陷形成机制及力学行为

(三)移动熔池约束凝固行为及构件晶粒形态演化规律

(四)非稳态瞬时循环固态相变行为及显微组织形成规律

(五)内应力演化规律及构件变形开裂预防控制

5.简述合金定向凝固的原理、组织基本特征与性能特点。阐述制备的具体优势 并举例说明。

原理: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为凝固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组织基本特征:

柱状晶具有特定取向、各向异性、晶间杂质少、组织致密、缩松少 性能特点:

消除横向晶界,提高材料的纵向力学性能;材料韧性、抗高温蠕变性能、抗疲劳性能、持久强度等能力大幅提升,对热循环影响不敏感 举例说明具体优势:

该技术运用于燃汽涡轮发动机叶片的生产,所获得的具有柱状乃至单晶组织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热冲击性能、较长的疲劳寿命、较高的蠕变抗力和中温塑性,因而提高了叶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温度。

6.何谓金属间化合物。简述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特点及强化途径

(一)定义:金属间化合物是指金属与金属之间,类金属和金属原子之间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其原子的排列遵循某种有序化的规律,当以微小颗粒形式存在于金属合金的组织中时,将会使金属合金的整个强度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合金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使得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在高温结构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优势。

(二)性能特点:屈服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密度低,比刚度高;韧性很低或者说是脆性抗氧化性能优良;高温强度好。

(三)强化途径:a提高合金的原子间结合力,提高其理论强度,并得到无缺陷完整晶体,无晶须。b向晶体中引入大量晶体缺陷,如位错、点缺陷、异类原子等。具体方法有固熔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晶强化等。

(四)塑化和强化方法:通常有微量元素合金化,主要有元素合金化、控制微观组织、纤维强塑化、快速凝固细化晶粒方法。

(五)提高韧性:a加入置换元素,改变原子间键合状态和电荷分布以改善塑性;b通过合金化改变有序结构的类型;c微量合金强化晶界;d材料纯化;e细化晶粒,细化第二相组织以及加入弥散第二相质点从而提高合金塑性。f用韧性的纤维与其复合增强其韧性,同时还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诸多优点。

7.试述制备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以及材料设计与制备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材料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谈谈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工业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备方法:依据增强体的加入方式,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外加法和原位反应法。外加法是以粉体混合、熔融金属中添加陶瓷颗粒等物理方式达到基体和增强相相容,再通过烧结、铸造、压力加工等后续工艺制备成品,常用的外加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搅拌铸造法、挤压铸造法等。

原位反应法同外加法的区别在于增强体不是额外加入,而是通过添加原料与基体、添加原料之间发生反应生成,并原位析出。目前报道的原位合成法主要有:放热弥散法、气液反应合成法、自蔓延燃烧反应法和反应喷射沉积等。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金属熔体与增强相之间的润湿性

改善金属熔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润湿性的方法主要有:(1)对增强颗粒进行金属涂覆(如Ni, Cu)处理。(2)向金属熔体中加入活性元素(如Li, Mg, Ca, Ti, Zr和P等)。(3)增强颗粒进行预热及保持颗粒表面清洁等方法。(4)增加增强相的表面能、减少熔化金属基体的表面张力和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的界面能

(二)界面结构

牢固的结合界面使得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增加。改善基体/增强相的润湿性,控制化学反应,尽可能地减少氧化物的形成

(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挤压变形方法、固溶时效处理工艺

(四)计算机模拟

自洽模型、微分法、复合圆柱族模型、Eshelby等效夹杂物和Mori-Tanaka模型、有限元法

面临的问题: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提高强度、硬度、弹性模量的同时,却大大地降低了其塑性,不利于对复合材料二次塑性加工。

增强体的均匀分散,多相融合的界面效应及其机理,产品性能参数的离散性大,基体与增强体本身特性导致的应力集中、不浸润等

8.简述先进金属材料快速凝固的背景和凝固组织特征,快速凝固激光加工与成 形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具体优势。

凝固组织特征:

偏析形成倾向减小 形成非平衡态 细化凝同组织

析出相的结构发生变化 形成非晶态

快速凝固激光加工与成形的主要工艺方法

钛合金速凝固激光熔覆技术 激光熔覆高温耐磨耐蚀特种涂层 小面相液固界面结构与生长机制 高性能金属零件激光快速成形 难熔金属激光约束熔铸成型 柱晶钛合金激光约束熔铸成形 具体优势

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具有快速凝固组织特征(如:枝晶及组织细化、元素高度过饱和固溶、低偏析或无偏析、形成各种亚稳相、准晶、非晶等非平衡相等)和特殊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的表层材料外,还可以在激光材料表面快速熔化过程中灵活地向熔池中加入合金元素或直接熔化同步输送于零件表面的合金粉末,从而获得成分、组织及性能完全不同于零件基材、具有细小均匀快速凝固非平衡组织特征和所设计优异特殊性能配合的特种表面冶金涂层材料。另外,激光表面熔化过程快速、灵活、热影响区小、无变形、零件表面快速凝固表面改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9.非晶材料的主要制造技术及应用?

熔剂包敷法、金属模铸造法、水淬法、喷铸-吸铸法、高能束熔覆法、电弧熔炼吸铸法、定向凝固法、非晶粉末挤压法等

非晶硅材料具有光吸收系数高、基片材料限制小、性能易于扩展、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作为敏感功能材料倍受青睐,现已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感器,如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在电力领域,铁基非晶、铁镍基非晶、钴基非晶、铁基纳米晶等广泛应用于配电变压器、磁放大器等。

未来的非晶硅产品可望在随意基片上低温淀积非晶硅,即使是在不能耐温的基片(如塑料膜)上也照样能淀积,同时用非晶硅单片模式制作三维器件也成为可能。

10.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和制备方法。选一种具体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介绍其制备原理和应用情况。

主要优点:

其特点在力学方面为横向及剪切强度较高,韧性及疲劳等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同时还具有导热、导电、耐磨、热膨胀系数小、阻尼性好、不吸湿、不老化和无污染等优点。

1、高比强度、比模量

2、导热、导电性能好

3、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

4、良好的高温性能

5、良好的耐磨性

6、良好的断裂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7、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 制备方法:

(一)粉末冶金复合法

(二)铸造凝固成型法

1、原生铸造复合法

2、搅拌铸造法

3、半固态铸造复合法

4、含浸凝固法(MI技术)

5、离心铸造法

6、加压凝固铸造法

7、热浸镀与反向凝固法

8、真空铸造法

(三)喷射成型法

(四)叠位复合法

(五)原位生成复合法

1、直接氧化法

2、放热弥散法

3、SHS铸渗法

4、反应喷射沉积技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articulate reinforced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PRAMCs)以其基体合金可选择范围宽、成本低、易于用传统工艺方法制备和加工、能实现批量和大规模生产、制备的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各向同性而备受瞩目。例如,由山东大学与曲阜金皇活塞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SiCp/Al复合材料活塞已应用于摩托车及小型汽车的发动机[1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制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卫星的相机零件。

粉末冶金是最早开发的用于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它是将金属粉末和增强陶瓷颗粒等经筛分、均匀混合、冷压固结、除气、烧结,以及后续处理制得复合材料。

烧结后的试样经过热挤压可以减少空洞的数量、细化晶粒、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和SiC颗粒的分布,从而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热处理(如固溶、淬火和时效)后能进一步强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1.航空涡轮发动机为工业王冠上的明珠,涡轮叶片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涡 轮叶片的主要制造技术及技术瓶颈是什么?

目前,涡轮叶片主要以单晶高温合金作为基体材料,采用熔模精密铸造工艺进行成形。在新材料方面,F136 发动机涡轮 3 级陶瓷基复合材料导向叶片,该导向叶片不再采用精密铸造工艺进行制造,而是基于化学气相渗透法等方法进行制备。叶片结构形式的变化也会导致其制造工艺的变化,如多孔层板 Lamilloy结构,Allison 公司为此发明了所谓的铸冷(Castcool)制造技术,冷却通道利用浇铸成形加工。此外,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及成熟,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涡轮叶片精密成形成为一大发展趋势,如 GE 利用电子束熔覆(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技术生产低压涡轮叶片

技术瓶颈:

(1)材料难加工,切除率大

(2)叶片形状与内部冷却结构复杂

(3)加工精度高,精铸工艺流程复杂,成品率极低

13.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瓶颈是什么?

发展前景:

一是各种新型材质的投入使用,可以打印出更多的真实物体,例如:新型高聚合材质、纳米材质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适用于 3D 打印的基础材料也将会大幅增加,而且会产生多元材料的混合制造,实现复杂物体的制造。

二是基于技术的革新,其打印效率、速度都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三是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早前的医疗、机械、航空领域,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家用的军事上的机械零件、食品、厨具等范畴。

四是打印设备的两型化、智能化。

3D 打印机具有灵活性、轻便性、移动性,操作员可以通过网络发出指令,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生产并配送给客户,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时间和地点不易改变得观念,也颠覆了传统的供应链、分销网的部署格局,可以实现真正的云制造。瓶颈:

(1)成本较高。现有3D打印机造价普遍较为昂贵,今年虽然多家公司推出了廉价3D家用打印机(1000美元以下),但是苦于打印材料价格高居不下,导致总体成本偏高。

(2)打印材料限制。目前3D打印的成型材料多采用化学聚合物,选择的局限性较大,成型品的物理特性较差,而且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隐患。(3)精度、速度和效率方面。目前3D打印成品的精度还不尽如人意,打印效率还远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且受打印机工作原理的限制,打印精度与速度之间存在严重冲突。

(4)打印零件尺寸限制。目前的3D打印机并不能实现大尺寸零件的制造。

(5)产业环境方面。3D打印技术的普及将使产品更容易被复制和扩散,制造业面对的盗版风险大增,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难以适应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14.先进金属材料(制备、工艺等)的发展前景及理解。

先进金属材料是新型金属材料和具有高性能的传统金属材料的总称。如今,许多新兴的金属材料应运而生,加工制备工艺上不断革新,出现了单向凝固技术,快速凝固,半固态加工技术,多孔金属成型技术,喷射铸造,微重力凝固,激光表面处理,爆炸成型等。除此之外,还有如快速冷凝金属非晶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如非晶态软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新型铁氧体及超细金属隐身材料、贮氢材料及活性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向着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基础口译教学大纲 篇8

英文名称:A Preliminary Course of Interpretation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基础口译》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通过讲授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同声传译的主要特点,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基础性训练,使学生能完成一般外事活动的同声传译工作,并为部分学生将来有机会进一步接受同声传译的系统训练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课外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的设备,将教师的技巧讲授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以直接的讲解为辅,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并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我的练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和熟悉我国基本国情和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会“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以培养学生能基本掌握交替口译的主要技巧与一定的实践能力。目标应达到能胜任一般外宾日常生活口译,也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的工作。同时还应初步掌握外贸和商务方面的口译技巧并基本具备从事该方面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有志从事口译工作或发展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以适应新世纪对外语人才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悉并了解交替口译的基本理论,掌握和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口译的特点,技巧和基本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既要学习交替口译的技巧,更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4.课程学时:36学时 5.课程学分:2学分 6.课程类型:专业课 7.考核方式:考试

8.先修课程:《精读》、《泛读》、《英语语法》 9.适用专业与年级: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

二、课程结构

第一课(学时数:2)知识点(教学内容): 1)口译概说

重点:口译中的记忆法

难点:记忆训练(1)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恢复 第二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待人接物

重点:记忆训练(2),分类、概括与比较 难点:常用问候语的口译 第三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校园生活

重点:记忆训练(3)记忆方法和辅助记忆手段 难点:介绍事物的表达 第四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观光旅游

重点:相关介词的搭配使用,以及在口译中的翻译 难点:旅游介绍常用语和标志的翻译 第五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购物美食

重点:各种特色食物和著名购物胜地的特有表达翻译法。难点:英汉口译中关于美食及商品形容词的记忆以及互译。第六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时尚运动

重点:口译中的笔记

难点:如何表达含和时尚或者运动相关的词语.第七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休闲娱乐

重点:使用符号和英文缩写记笔记(1)难点:各种场所的口译方法 第八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节日习俗

重点:了解中国及英语国家的习俗和来源 难点:文化词及其相应的口译方法 第九课(学时数:2)知识点(教学内容):

1、求职招聘

重点:各类职位的翻译 难点:了解相关词汇和术语

第十课(学时数:2)知识点(教学内容): 1.商务礼仪

重点:了解在商务交流方面应注意的礼仪及其英语的表达。难点:笔记符号的使用帮助记忆长而复杂的商务流程.第十一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企业形象

重点:对企业介绍进行理解和翻译

难点: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文化传递的精神在目的语有所体现.第十二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经济发展

重点:掌握经济类的相关英语词汇和术语,能对熟悉的经济术语及政策进行通顺的翻译

难点:对复杂结构句子的分析和对长句的理解与口译 第十三课

(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环境保护

重点:学习掌握环境技术领域的词汇和术语 难点:环境保护英语的口译 第十四课

(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科学技术

重点:学习掌握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词汇及特有术语 难点:英特网及一些先进科技的口译处理方法.第十五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网络时代

重点:掌握和网络相关的词和一些热用语。难点:口译中如何有效的运用缩写记忆法。第十六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文化差异

重点:源语国家和目的语国家存在的一些文化差异.难点:如何在口译当中避免一些因为文化不同带来的交流误解.第十七课(学时数:2)知识点(教学内容): 1 , 天灾人祸

重点: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专用词汇及术语.难点:如何更好更有效的记忆数字..第十八课(学时数:2)

知识点(教学内容):

1、社会问题

重点:了解国际政治组织的相关背景知识、功能,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难点:在政治社会问题材料的口译中如何避免敏感词.三、课程资料

教 材:

彭典贵,《实用英语基础口译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参考书:

苏伟,《口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冯建忠,《实用英语口译教程》,译林出版社,2002。

胡修浩,《汉英英汉经贸口译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雷天放,《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2022校园歌手大赛主持词下一篇:傅雷家书两则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