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2024-09-11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精选6篇)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篇1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一、行业竞争情况

1、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主体数量众多,产品具有同质性特点,进出行业门槛较低,信息基本互通,消费者覆盖面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壁垒,在一些细分领域有一些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超越其它同行业企业,品牌影响和差异化程度逐步加大。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存在多个子行业,行业整体属于垄断竞争市场;但是由于行业处在发展初期,垄断竞争的程度分散,更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程度激烈。总体而言,传统休闲食品行业的工业化水平和经营规模仍处在较低程度。此外,由于本行业低端产品市场竞争仍旧是以价格为主的初级竞争,较为激烈。但一些技术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开始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推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拓新的增长点,发展中高端产品,扩大自身优势,不断扩张,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传统休闲食品行业的竞争充分。各级政府部门从宏观角度,通过法律法规和指导政策对行业进行监管和调控,不涉及企业和消费者的具体行为。生产企业通过多种渠道面向消费者,进行自主经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

2、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我国传统休闲食品市场集中度低,生产企业众多。虽在部分地区、部分细分行业出现了区域性、行业性较强企业,如上海的“来伊份”、“天喔”、湖南的“盐津铺子”、四川的“ 徽记食品”、杭州的“华味亨”等;各细分行业也出现了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如坚果炒货行业的“洽洽”、果脯蜜饯行业的“溜溜果园”、肉干肉脯行业的“棒棒娃”等,但尚未出现全品类、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小。近年来市场需求扩大,中高端产品消费量增大,部分企业利用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逐渐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品牌壁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购品牌信誉好的休闲食品品牌。作为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的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新的进入者若希望被市场接受,需要投入高额的营销费用、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成本,才能建立起品牌影响力。(2)渠道壁垒

作为大众快速消费品,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传统休闲零食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渗透力强的渠道,不仅需要资金投入、管理经验,还需要长期的经营。拥有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而且能够在市场营销推广、用户信息反馈、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形成优势,促进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销售。目前我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零食生产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商超直营店、经销商、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加盟店等多层次的营销渠道,拥有稳定的消费者群体。随着零售业行业格局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优质销售渠道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型连锁商超,由于其规模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进入成本更高。本行业的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3)政策监管壁垒

随着行业的发展,监管部门和民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传统休闲食品行业的监管体系不断健全,行业标准日趋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在质量标准、市场准入、生产许可制度等方面对休闲食品的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对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监管职责。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也使得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生产手段落后、产品质量差的小企业逐步被淘汰。越来越高的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和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体系,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

(4)生产技术和经验壁垒

传统休闲食品的口感是决定产品竞争力最基础的元素,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需要企业的生产、研发人员在对消费者的需求喜好进行深入、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对产品配方及工艺进行不断改良逐步形成,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这就构成了新进入企业的重要壁垒。同时,业内的优势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建立起了本企业独有的生产技术,在新品研发、产品检测、生产工艺等多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能够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新进入企业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来完成技术的积累。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变动趋势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中国传统休闲食品小品类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国内市场传统小品类休闲食品仍以传统口味低档产品为主,中、高档产品比重约为总量的30-40%,很多小品类休闲食品企业都在努力使自己的产品结构多元化、系列化。目前低档小品类休闲食品毛利不足 20%,中档小品类休闲食品的毛利一般在30%左右,高档小品类休闲食品的毛利一般在 30%到 50%,个别达到60%以上,呈现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的毛利丰厚并且逐步向上,而低端普通产品的毛利走低的趋势。

(2)变动原因

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中的低端产品一般由小规模企业生产,而业内小规模企业没有足够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的准备,对市场需求也缺乏专业和理性分析,导致业内低端产品存在同质化、价格战为主的恶性竞争,毛利水平难以提高。而业内优秀企业在食品安全、健康理念以及研发能力上投入更大,其品牌和产品更容易获得客户认同,因此规模企业及其高端产品的毛利丰厚并且逐步向上。同时,高端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现代大型销售终端进行,小型食品企业和潜在进入者难以承受进入现代大型销售终端的成本,还是沿袭既有的大流通营销模式。高端市场的进入门槛也是规模企业维持高毛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居民收入、食品消费持续增长提升产品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巨大的提升,食品方面的支出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4 年到 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食品消费的情况及增长趋势如下:休闲食品的支出,一般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收入水平越高,在休闲食品上的支出越多,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休闲食品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提升,从而推动行业不断快速发展。

2、产业政策支持有利于规模企业发展壮大

休闲食品行业属于农副食品加工的范畴,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利于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有力吸纳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受惠于国家发展农业、食品行业的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传统休闲食品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方便食品新产品开发,向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方向发展,积极发展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焙烤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2006 年~2016年全国食品行业科技发展纲要建议》提出“围绕消费追求营养、方便、味美、质优、价廉的市场需求,以科学的配方,以适当的提取加工工艺手段,开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丰富多彩的大众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食品和民族食品,提高居民主副食工业化制成品水平。”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稳定了初级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给,并对农产品的加工及相关产业提供了扶持政策。

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行业监管将会日趋完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技术升级,细分行业和区域的龙头企业将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休闲食品企业将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争,这将促使企业加大品牌管理,丰富市场营销手段,提高知名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认同,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龙头企业扩张的同时,产业并购重组将会日益活跃,促使超大型生产企业诞生。

3、传统休闲食品小品类市场不断扩大,保持较快增速

未来1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非常重要的十年。随着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生活转向城市化,休闲食品的增长潜力依然可观。特别是传统特色休闲食品,因为符合中国大众的消费特征和口味偏好,增长潜力非常可观。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传统休闲食品小品类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测算,2015 年到 2019 年,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增长率维持在 17%以上,预计全国休闲食品行业产值从 2015 年的10,589.62 亿元,发展到 2019 年的19,925.28 亿元。2015 年到 2019 年,小品类休闲食品的产值将从4,719.75 亿元增长到10,472.98 亿元。

4、行业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促使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升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级别;并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召回管理制度等,从严监管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有力地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国家基于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为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多个行业标准及制度规定。国家层面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配套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推出有利于休闲食品行业逐步走向规范,为业内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优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5、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渐转向绿色健康,促进行业日益规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关注点从种类、数量、口味逐渐转向了绿色、营养和健康,具有健康功能性的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生产企业也开始注重研发安全性和营养性高的产品,从多角度、多渠道保证食品的营养和健康。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将产业链前端纳入生产流程中,通过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减少农药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控制农产品原材料的初加工过程,降低加工过程对食品营养的破坏。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断研发纯天然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满足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由于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注重营养均衡和安全健康将成为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的重点,未来,低糖、低盐、低热量、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的健康型传统休闲食品将成为市场开拓的主流。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食品检测技术和能力的提高,食品安全将会得到更加严格的管控,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将更为规范。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整体研发及创新能力不强影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由于小微企业众多,行业整体在研发、创新方面的能力不强,行业的产品在种类、配料、口味、包装等方面同质化严重,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行业的整体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食品安全问题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愈加重视。个别企业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将会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文章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篇2

中国有两种主要最终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分别为资源利用及处置。资源利用处理方法会循环再用并从危险废物中抽取有价值的成份,如贵金属。处置则用于无用废物或并无其他可用的处理方法的废物,目标为清除或减少废物的危险特性以尽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及焚烧为中国最普遍的两个处置方法。于进行最终处理前,可能需要按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多个处理前程序,如物理化学方法、固化或稳定程序。本节有关危废量的数据及讨论涵盖于中国生产、处理及处置的危废总量。有关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的数据及讨论仅专注于独立公司运营的危废处置设施,如集中化危废处置设施。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庞大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及其造成的殷切处理需求为危险废物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2015年,中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220万吨,并预期会按复合年增长率12.0%由2016年的4,85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7,620万吨。2011年~2020年(估计)中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见图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可用数据不包括危险废物的非法处置量,中国的实际危险废物产生量相信会更高。由于环境保护成为日益紧迫的公众健康问题,预期中国将实施更严格的法规监管及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此举增加危险废物处理服务的需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除新产生废物的处理需求外,需求亦可能来自过往产生而尚未处理或处置的危险废物。

处理能力不足

中国的危险废物处理量低于产生量,2015年的处理量达3,570万吨。尽管处理量有所提升,处

图1 2011年~2020年(估计)中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理率于2015年为83.6%,仍然维持于低水平,显示处理能力整体供应短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监于大量危险废物遭非法处置,实际的合法处理率可能更低。

我们主要透过处置来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业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5年,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每年处置能力(不包括资源利用的处理能力)达1,850万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处置能力急速提升,众多处理设施亦面临低利用率的问题。

处理能力地区分布不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理能力分布不均,使缺乏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地区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增长机会。位于中国东部及中国西北部的工业化地区占危险废物产生量的一大部份。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及华南占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的一大部份。而我们的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主要位于华东地区。

有利政策支持及严厉执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中国政府将于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期间继续增加环境保护投资,而危险废物处理行业亦预期会保持迅速增长。

2014年5月,环保部将批准及颁发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的权力移交省级部门。根据于2015年1月生效的经修订《环境保护法》,各级政府必须设立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并确保其如常运作。多项其他法例及法规强调危险废物的管理、监控、登记、监督及执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采纳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及更严厉执法须进一步增加危险废物处理量、减少非法处置、推动技术提升及提高危险废物处理服务的需求。

对技术提升的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技术落後,中国许多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因设备运作不稳而导致处理能力利用率低下,或于处理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随着危险废物处理标准提升,预期未来数年将会有更强烈的技术提升需求。

此外,随着产生废物的工业公司加快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特性或会发展改变。因此,危险废物处理公司需要与产生废物的公司合作,以发展可更有效处理危险废物的技术及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危险废物处理将变得高度定制化,并预期危险废物处理公司与整条产业链的整合度将提高。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竞争格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危险废物处置行业高度分散。过去数年间,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数目由2011年的644增加至2015年的953,复合年增长率为10.3%。2015年,10大公司仅占总设计处理能力的6.8%。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危险废物处理行业亦慢慢淘汰整合。每组设施的平均处理能力由2011年的每日54.7吨大幅增加至2015年的每日129.7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4.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中国总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而言,我们排名第三,当中包括投运、在建及筹建项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中国在营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而言,占总市场份额约0.3%,排名第八,而最大危险废物处理公司东江环保则占市场份额1.79%。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废物处置量而言,我国危险废物项目所在的华东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为38.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12月31日华东所有集中化危废处置设施间的所有投运、在建及筹建项目的危险废物处置设计能力而言,我国排名第三。

进入门槛

许可规定。

在中国许多地区,由于根据经修订《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须由中央规划及经营,故危险废物处理项目会独占特定区域。只有已取得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的公司合资格提供危险废物处理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监于危险废物处理业务的风险及重要性,中国政府倾向向拥有危险废物处理成功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知名公司批准有关许可证。因此,透过以往项目与地方政府建立稳固关系,对危险废物处理公司而言至关重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家知名公司的存在,新加入的行业参与者或会在取得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资格方面面临困难。

资金门槛。

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一般需要大额初步资金投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总容量为300,000吨的填埋处置设施通常需要约人民币1亿元的初步投资。此外,危险废物处理项目的建造周期一般较长,介乎三至五年。由于初步资金要求高,行业参与者需要拥有大量资金及优秀的融资能力,以进入市场。

技术门槛。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篇3

一、饮料行业的5个机会点

1.近水饮品。2014年软饮料销售额增速为7.47%,而近水饮料销售增幅为28%—33%,远大于行业增速。2015年,近水饮料市场新品不断,增幅更大。

2.果蔬汁。我国36个大城市渗透率仅为35%左右,市场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3.即饮咖啡。中国即饮咖啡消费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年消费量为5杯,而日本和韩国年人均消费量约为300杯,世界平均值在240杯左右。

4.植物蛋白饮料。预计到2018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733亿元。除核桃乳、杏仁露外,其他原料还没得到开发,具有爆款品类的潜力候选者众多。

5.天然小品种。目前中国饮料大的板块主要是碳酸饮料、果汁、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乳饮料、草本饮料等,品类格局已经逐渐形成。在大品牌、大品类增长乏力时,小品类小而美的特点和价值会凸显出来。

二、酒水行业的5个机会点

1.健康白酒。养生酒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以年均30%的增速发展。专家预测,保健养生酒将成为继白酒、葡萄酒和啤酒之后,国内酒业第四大市场。

2.露酒。露酒作为“黄白果露啤”五大酒品类中的一员,随着中国步入富裕型社会,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

3.新潮果酒。果酒的市场总规模达到1196亿元,预计2018年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非葡萄酒的果酒市场规模为120.8亿元,且呈扩大态势。

4.进口啤酒。目前进口啤酒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市场,潜力远远没有被释放。

5.区域特产酒。如果说2013—2014年是“去库存年”,2014—2015年是“去产能年”,那么2015—2016年就是“去主体年”,区域特产酒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休闲食品行业的4个机会点

1.坚果类。在食品行业大多数企业增速放缓之际,坚果炒货行业却依然保持着高增长。经济越不景气,坚果卖得越好,口红效应再次凸显。

2.健康烘焙。据预测,烘焙市场将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增速可接近30%。

3.特色小食。 2004—2014年,小品类休闲食品获得了快速发展,全行业产值从540.08亿元增长到约3875.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78%。

4.肉干果脯。2004—2014年,全国休闲素食蔬果行业年产值从50.82亿元增长到779.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40%,体现出蓝海产业特征。

四、 调味品行业的3个机会点

调味品行业竞争激烈,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品牌集中度提高的趋势,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生产销售规模的竞争,更多体现为满足消费需求增长和变化的竞争。

1.高端调味品。目前中端零售价3元以下的酱油消费量下降,而3—5元的产品保持10%左右的增长,5—8元的产品保持15%的增长,8元以上酱油品牌增长最快。

2.开胃佐餐。老干妈销售额超过60亿元,成了佐餐开胃菜行业名副其实的巨头;仲景香菇酱则用了短短5年时间,销售额从零到5亿元,上到国宴餐桌。

3.传统特色。调味品行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一大批老字号。随着原生态消费理念的回归,再加上国家扶持、资本追逐,老字号企业必将焕发青春。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篇4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

(二)促进转型升级,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深化安防应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提升科研能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

(五)壮大企业群体,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

(六)加快职能转变,发挥社团组织和技术机构作用

中国安防行业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安防产业发展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在实体防护、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生物特征识别、防伪等专业技术领域应用水平获得了全面提高,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犯罪、反恐与应急,以及服务民生等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历史机遇,不断提升安防各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行业应用能力,推动安防行业在未来五年进一步健康发展,特制定《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积极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相关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安部也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明确了安全防范工作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今后安防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随着平安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安防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行业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市场应用得到极大拓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批优秀骨干企业迅速崛起,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法规建设日臻完善。“十二五”期间,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领域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先后颁布了涉及安全防范的政策法规100余部,对金融、文博、教育、医疗、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安防设施建设与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促进我国安防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至2015年末,安防行业企业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较2010年增长幅度均超过20%。安防企业年总收入由2010年的2350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4900亿元左右,增长了一倍以上,年均增长15.8 %;安防行业年增加值由2010年的8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00亿元,年均增长13.5%。

市场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公共安全应用方面,许多城市加大了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成为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市场方面,一些应用较早的传统安防领域,如金融、文博等,开始了新一轮的系统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和深化应用,一些逐步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市场,如教育、社区等,也结合安全防范和业务需求开始了普及化的发展和快速增长;民用安防市场应用加快升温,报警运营服务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一些安防领军企业与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联合推广民用安防产品,使这一领域凸显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市场拓展呈现变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批龙头企业加快了海外布局和自主品牌营销,产品出口总量稳定增长,中高端及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显著提升。

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各安防领域专业技术全面发展,行业解决方案更加成熟,技术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高清化、智能化应用逐步深化,并在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网络覆盖逐步由局域向省、市、县、基层扩展,安防系统建设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等相结合,为公安警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综合化服务;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的突破与应用,以及北斗定位、音视频编解码、传输、存储、显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逐步打破了国外垄断,有的还被推荐为国际标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许多技术结合出入口控制等领域产品实现了应用创新;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在安防领域普遍应用,促进了安防系统与IT系统的融合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与智能算法快速进步,愈来愈呈现出实战应用价值。

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十二五”以来,一批企业通过加强研发、开拓市场、塑造品牌,同时加强科学管理、苦练内功,使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先后有20多家安防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另有30多家上市集团企业将安防列入了主营业务之一;有的通过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快速汇集生产要素,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企业集团;有的在世界安防行业中的地位得到快速提升,直至名列前茅。“十二五”期间,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了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部分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00亿元,2015年安防行业及安防相关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占安防企业年收入总和的比重已超过20%。

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主管部门适应形势,转变理念,深入调研,积极推进技防立法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和建立新的安防行业管理与服务体系;行业协会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推动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开展行业统计等基础工作,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引导安防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安防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成果显著,《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等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为科技强警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支撑,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增强了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安防检测机构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自身实力;安防认证机构把认证过程与认证结果的质量控制放在首位,规范服务行为,提升了服务质量;安防和视频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以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在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组织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增速趋缓,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下降,企业经营状况分化严重,部分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低于预期,安防服务业发展滞后,报警运营服务市场地域分割状况比较严重,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知名服务品牌;三是部分高端技术及核心元器件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在与国际大牌企业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四是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有待创新;五是人员专业化水平还不高。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逐步从规模速度型转向了质量效益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了新时期的核心发展理念。同时,党和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如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开展供给侧改革等等,这些重大举措将保障我国经济增速运行在中高速发展的合理区间。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公共安全,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公安部和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安防行业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入开展的平安城市建设等重大活动,将为安防行业的发展继续带来重大红利,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由相关部委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深入开展,由此引入的PPP模式将逐渐成为融资、建设及运营的主要模式,为安防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在社会治理和服务民生领域,随着各行业领域业务融合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相关服务需求的日渐旺盛、各种大型活动的持续增加,以及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将使安防行业边界更加模糊,跨界融合既能刺激安防市场的拓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也给传统安防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全球来看,对安防的需求虽缺乏热点,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平衡的因素增多,经济的不景气抑制了部分安防需求;另一方面,各国政府针对恐怖活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暴力犯罪,仍会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防范打击力度,从而又会刺激安防需求的增长。未来几年,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安防资本投资并购行为将会持续增加。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国际开放金融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帮助缓冲国际经营的风险,有助于安防骨干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各方面要求,以服务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坚持“创新、发展、服务、融合”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创新驱动、需求导向”的发展原则,以产业升级、市场深耕为主线,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深入拓展市场应用,促进安防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促进行业持续保持中高速发展,产品和服务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一是安防制造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二是安防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三是安防技术应用向解决方案系列产品化升级;四是安防系统建设向互联互通、高度集成及多业务融合的方向转变;五是安防骨干企业向国际化、品牌化迈进;六是安防行业从业人员更趋专业化、职业化。

1.产业发展

促进视频监控、实体防护、防盗报警、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业务领域以及生物特征识别、防伪等技术领域企业的全面、均衡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逐步提升报警运营、安全风险和效能评估、中介咨询、职业培训等安防服务业所占比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支撑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群体,引导中小企业在市场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与大企业互补互促良好合作关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积极推动与通信、信息、其他电子制造企业的合作和相互融合,繁荣安防新业态;鼓励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明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实现行业增加值2500亿元。2.市场需求

适应新的市场格局,着力推动行业应用、智慧城市、民用市场的发展,继续引导中国安防企业走向世界。一是深化政府与行业市场应用,拓展民用安防市场,积极探索消费类市场;二是大力发展综合应用平台,顺应并积极推动跨界融合、智慧城市应用,开拓并延伸至新的市场领域,摸索安防建设与运营新的商业与合作模式;三是在市场布局中纵向下沉县、乡镇,横向发展边、远、偏地区,扩大市场空间;四是着力推动安防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安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化应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采取商品出口、投资并购、战略合作、本土化运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提升安防“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在全球安防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3.技术创新

积极探索和推进安防及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融合和应用,着力推动基础技术、产品应用技术、系统与平台应用技术和行业应用技术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从而构建“大组网、大融合、大应用”的安防体系,并为建设立体化、全方位的公共安全网提供支撑,促进业务应用的纵深发展。一是在基础技术层面进行攻关。加强图像传感器芯片、核心元器件的技术研发,同时深入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并取得若干突破。二是推动产品应用技术不断升级创新。推进4K技术应用,促进视频监控行业向更高清方向迈进;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安防产品移动化;研发与应用机器人、防爆、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提升安防产品的智能水平和综合性能。三是着力开发系统与平台应用技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日渐成熟的契机,与安防“采传存显控”的技术融合,形成以云平台为方向的一体化技术体系,打造城市综合应用平台;前端多维感知和融合,后端超大规模存储,同时推进信息安全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四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一方面推动大组网应用技术研究,力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融合;另一方面研究各种细分业务应用场景,深度开发和集成各类技术,增强行业解决方案能力。五是推动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安防制造业、工程及运营服务业。促进可视化技术向非视频领域的延伸,实现实体防护、安防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等专业领域之间的融合和互联互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安防生产制造、工程和运营服务的升级,为公安技防和行业应用的重点目标提供一体化服务。

4.企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完成安防制造企业由大变强的战略转变;鼓励安防企业上市融资或利用资本力量进行并购、整合,实现快速发展;推广实行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及综合竞争能力;加大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投入,全面提高员工技能;推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产品及服务品牌。

5.行业管理

加快推动技防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安防行业法律法规,优化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创新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服务功能,通过搭建平台、开展信息咨询等为政府和企业做好服务;开创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初步形成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全面发展的格局和安防行业新型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安防标准的国际化水平;第三方合格评价体系更加开放、高效,开展国际间互通、互认及合作交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组织企业在国内外积极申报发明新型、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推动建设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不同层面以及不同技术领域的安防创新能力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高水平、高素质、复合型专家人才队伍,构建支撑安防行业发展的智库机构。

三、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

1.加快立法工作,加强安防行业规范化管理

国家层面的技防立法有利于政府依法监管,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对安防建设活动的管理指导。主管部门和全行业要共同努力,推动技防法规尽快出台,以充分发挥技防在打防控一体化、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贯彻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视频监控联网建设有关意见,继续推进技防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机制。

2.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提高行业地位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配合做好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以及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争取将安防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发展及工作规划,获得产业政策、科研政策、财税政策、外贸政策的支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扩大宣传安防的作用和效能,提升安防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认知水平。

(二)促进转型升级,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用好用足相关产业政策

做好与国家及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衔接,明确进入“鼓励类”的新产品,争取获得并利用税收、科研、融资、用地、进出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申报有关科技支撑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围绕预警防范、治安防控和警务指挥救援等项目需求开展相关平台的研发及建设,创新发展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技术。

2.做好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紧跟“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步伐,更新改造生产工艺与制造设备,提高智能制造能力,实现精益生产,逐步达到世界先进制造水平;逐步消化低端过剩产能,促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通过对供给侧的改革、改造,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

3.着力推动安防服务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逐步树立以安防服务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增加安防服务业比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以金融、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连锁店、餐饮、物流以及家庭入网用户为主的报警运营服务快速发展;促进业务培训、管理咨询、风险评估、施工监理、效能评估、展会展览等各类中介服务,推动专业化维修维护服务实现更快的发展;支持鼓励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运营服务公司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拓展运营业务范围;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鼓励与支持并购、联合、跨界等各种方式的合作,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全国性的服务品牌。

4.把握“互联网+”机遇,培育安防新业态

加速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来重塑产业架构和产业形态。大力促进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在不断满足行业级定制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用户单位及家庭个人定制化需求的各个方面;创新丰富多彩的业务和服务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和大量新业态的形成;改变传统的生产营销模式,促进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商业架构的转型;推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激发行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践与创新,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三)深化安防应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1.深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服务公安应用

贯彻落实九部门《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为公安各部门、各警种实战业务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智能检索、分析、比对、关联、数据挖掘等智能化实战服务,满足公安基础信息化以及治安、警务、指挥、决策、刑侦、反恐、应急等应用需求。要重点结合在平安城市建设中优化公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部、省、市、县4级视频图像专用通道、构建公安物联网体系、建设与完善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及视频图像信息解析中心等新需求,研发适用产品,完善解决方案,稳步扩展市场规模。

2.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深化行业应用

积极参与和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在推动和提升传统安防行业应用的同时,重点拓展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建筑、智慧物流、智慧园区等各行业领域的应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发展完善平安城市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安防系统与城市管理及服务系统的整合,促进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积极参与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商业服务模式。

3.培育民用安防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

加强民用安防产品的研发、生产,提升报警联网系统能力和实用性;结合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与新一代智能家居技术,推出联网报警与出入口控制、家电制动化控制、消防、老幼看护、健康关怀等组成一体化解决方案;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联合进行市场宣传与开发,促进全社会形成“安全是消费、安全是服务”的观念,促进民用安防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4.开辟国际安防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逐渐改变出口贸易型为主的盈利模式,创立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商业模式,包括有效利用政府桥梁、信贷政策、中外企业联合、投资合资等多种方式,快速抢占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安防产品和服务在沿带沿路国际市场的推广与拓展;继续巩固和加强在国际传统和新兴市场的业务,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营销和技术服务网络;在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着力加强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培育自有品牌,提高中国安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调整出口结构,鼓励企业积极承揽国际集成工程与服务业务,推广国内应用成熟的系统平台,实现在国际市场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中国安防的国际知名度。

(四)提升科研能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

1.建立完善创新能力平台,构建安防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多方引进投融资机构参与,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若干国家级重点研究院。

2.推动新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安防系统智能化水平

大组网应用:攻克安防系统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融合的关键技术,形成完整、科学、可操作的标准体系,促进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为核心的公共安全网在社会民生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物联网应用:构建以多维感知集成与融合为基础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使物联网在安防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大数据应用:以云服务为基础平台,解决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及数据融合,尤其要促进视频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充分利用视频图像结构化算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明确大数据在安防及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途径和目标;初步形成大数据安全服务产业。

智能应用:实现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安保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智能技术在安防各领域的实战应用和效能。

同时,积极将相关行业(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军工等)的新兴技术应用于安防,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北斗导航、无人机,并融合于行业深度应用中。3.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产品研发

高清技术:完善高清系统构架,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在采集、传输、存储、显示等环节与其它系统融合,使高清系统价值真正得到实现,并成为视频监控的主流形式。

视频结构化技术:用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改造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使之形成新一代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化、语义化、情报化的语义视频监控系统。开展有关视频结构化描述数据的应用服务模式研究,针对典型应用环境制定视频结构化应用的系统及解决方案。

安防集成平台技术:研究和开发适应城市综合安防管理、运营服务以及安防集成应用的平台和关键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技术、联动技术、物联网平台技术、信息与通讯共享及其他关联技术等。

基础技术:积极探索安防及相关融合领域的前沿基础技术,并取得若干突破,包括核心元器件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超大规模存储技术等。

端产品研发:研发构成“云-端”结构的端产品,并推广应用。除重点针对各类前端采集设备外,还应加强对出入口控制、探测等其他安防专业领域设备 “云端化”的研究,以适应安防系统整体“云化”发展的趋势。

此外,还要积极促进多鉴、联网(复核)报警技术,快速安检技术,用于门、箱、出入口控制等领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及行为智能识别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以视频融合其它技术(音频、定位、姿态、状态、温湿度、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为重点攻关课题,促进“安防+”产业落地,推动云服务的发展。

(五)壮大企业群体,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

1.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构建以安防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支撑,制造、工程、运营服务、大中小企业互容互补互促的良性发展生态圈。积极发展与通信、信息技术、电子制造业企业的相互融合,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大力发展安防实体经济;兼顾实体防护与视频监控等专业领域,推动传统安防企业的转型,大力发展智慧应用产品,形成创新型安防产业主力军团;推动安防企业的资本经营,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深沪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各地股权交易中心、众筹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国际资本市场,重点培育支持一批系统集成、软件平台、运营服务企业挂牌上市,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加强人才、品牌、质量及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软实力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发展分类指导。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推进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制定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品和企业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制造良好品牌形象。

(六)加快职能转变,发挥社团组织和技术机构作用

1.提高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发挥引领作用

行业协会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要加强行业基础建设,完善行业统计和行业发展报告制度;推进行业自律工作,建立自律性管理制度,开展安防工程企业能力评价,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建立政府指导、协会组织、第三方机构合作、企业参与、社会监督协作的行业信用体系;强化行业专家队伍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引导机制,为企业、行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落实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切实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探索新媒体形式,发挥行业媒体引导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国际合作。

2.推进行业新型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形成较为完善的安防行业标准体系,强制性标准将进一步精简整合,推荐性标准继续优化完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得到加强并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向国际用户推广中国标准,以此带动安防产品、技术、装备、服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与专业机构在重点领域合作开展专利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等。

3.加强检测认证工作,健全第三方合格评价体系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篇5

贴政策 项目 资金额度),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有很多农民朋友比较关心2016国家给咱农村的补贴政策到底是啥?由于各项政策的发布时间不同、实施时间不同,农民朋友在用到时又不知道去哪里找了。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农业政策大全,一定要仔细阅读,并且收藏起来,尤其是补贴类,这可都是钱啊!

据说今年国家的补贴金额高达2100万,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补贴政策大全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和倾斜。

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

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2016年生产的早(三等,下同)、中晚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

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

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4.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安排20亿,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提升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

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补助8亿,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追溯体系建设政策

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20.质量安全县创建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养殖户)购买优质野味养殖或者种公羊和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

22.畜牧标准化养殖政策

生猪类(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23.防疫补贴政策

疫病强制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

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补贴190亿元。

25.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继续实施渔业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

27.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28.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发达和养殖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

29.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治理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3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安排11亿农民培训经费,在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

31.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10名从事种养业的优秀新型农民代表,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3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33.发展政策

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34.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15个,中西部补贴40%,对东部补贴35%。

35.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担保、农业保险。

36.扶持生态农庄、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担保、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37.发展规模经营政策

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3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政策

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区)。

39.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

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6亿元,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农业补贴项目与金融大全

项目

1.农业部种养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

(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5)(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

(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

(9)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

(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

(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

(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

(13)项目申报;

(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

(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

(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2.加工

(1)粮食加工项目申报;

(2)果蔬加工项目申报;

(3)畜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4)油料加工类项目申报;

(5)水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6)类项目申报;

(7)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

(8)食品加工类项目申报;

(9)液态奶加工类项目申报;

(10)酒花麦芽类加工项目申报。

3.流通设施

(1)保鲜类项目申报;

(2)集散地批发市场项目申报。

4.基础建设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

(2)节水灌溉项目申报;

(3)田间水电路改造项目申报;

(4)中小型灌区水库改造项目申报;

(5)盐碱地改造项目申报;

(6)沙荒地改造项目申报;

(7)草地建设项目申报。

5.发改委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6.财务部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7.商务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项目;

(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项目。8.科技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报;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申报;

(3)国家推广计划项目申报;

(4)国家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申报。

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

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

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

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

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

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8.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

9.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

10.大中型中央投资项目(100-200万)

11.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最全: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分析 篇6

2016年中国OLED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

OLED有望带来显示革命

小分子OLED和有源驱动型(AMOLED)前景广阔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中文名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在实验室中发现,与LCD需要外光源不同,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外加光源,所以具有柔性、轻薄、省电、可视角度大等优点,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大有取代LCD之势。

根据使用有机功能材料的不同,OLED器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小分子器件和高分子器件。小分子OLED技术发展得较早(1987年),而且技术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高分子OLED又被称为PLED(Polymer LED),其发展始于1990年,由于聚合物可以采用旋涂、喷墨印刷等方法制备薄膜,从而有可能大大降低器件生产成本,但目前该技术远未成熟。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器件也可以分为无源驱动型(Passive Matrix,PM,亦称被动驱动,PMOLED)和有源驱动(Active Matrix,AM,亦称主动驱动,AMOLED)两种。无源驱动型不采用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板,一般适用于中小尺寸显示;有源驱动型则采用TFT基板,适用于中大尺寸显示,特别是大尺寸全彩色动态图像显示。目前,无源驱动型OLED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商业化的产品绝大部分是无源驱动型。

OLED具有柔性和更出众的显示效果

OLED显示技术之所以倍受关注,是因为它作为显示器件有着很多优点:

(1)显示效果出众。OLED具有自发光特性,不需要背光源,在对比度、亮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存在视角和响应时间的问题,可轻松实现真彩色高分辨率显示,而且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显示器在图像表现上的潜力将无法估量。

(2)实现软屏化。由于OLED器件的核心层厚度很薄,甚至可以小于1毫米,并且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弯曲形状,因此可以在塑料、树脂等不同的材料上生产。如果将有机层蒸镀或涂在塑料基衬上,就可以实现软屏,使可折叠电视、电脑的制造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可以像一张纸一样挂在墙壁上,不用时像布一样叠起来,随意携带。

(3)屏幕微型化、巨型化。小分子OLED可以制作出小于1英寸的屏幕,使显示屏幕微型化。高分子OLED(PLED)则在超大尺寸、低成本上占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小分子材料的分子量一般在数百左右,而高分子则在数万至数百万之间,因此,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机械性质,可以使材料完美地均匀分布于超大面积基板上。由于PLED可采用喷墨式的制造工艺,只要喷印技术和面板尺寸许可,显示器尺寸之大将让现有的显示器望尘莫及,实现巨型化的高清晰显示。

(4)环境适应能力强。OLED显示技术具有全固态特性,无真空腔,无液态成分。因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此它的机械性能好,抗震性强,温度适应能力也很强,在-40°C~80°C范围内都可正常工作,大大超过了其它显示器件,因此在军事,航天领域将大有作为。

(5)环保、省电。同样是自发光,和CRT、PDP、LCD相比,OLED具有低压驱动和低功耗特性,驱动电压在10V以下,且更加省电。高分子PLED有着更低的驱动电压(3V~4V),其功耗更低。

(6)更低的生产成本。OLED技术的构成简单,无需背光单元,基板选择面广,材料和工艺方面的要求比LCD低近1/3。

VR和智能手机是OLED的催化剂

与LCD相比,OLED具有众多优点,但也有寿命短、成本高等缺点,但我们认为,OLED的柔性和广视角特征将使它更能适应未来多应用场景的需求,一个重要的领域为未来可能大爆发的虚拟现实(VR)行业,三星已向Facebook旗下厂商Oculus提供OLED显示屏,这是对OLED显示屏强有力的认可。据悉,很多VR头盔制造商(包括Oculus公司、HTC、索尼等)都采用低余晖OLED屏,而不是LCD屏。

另一个有可能引起OLED行业大发展的是智能手机,使用OLED可使智能手机做的更薄、更轻、可折叠,目前三星、诺基亚、HTC、华为、OPPO均有采用OLED显示屏的手机,市场一直有传闻苹果手机可能会使用OLED显示屏,我们认为随着OLED良率的提高,其成本不断下降,而柔性、省电、对比度高、视角广的优势极有可能让苹果公司采用OLED显示屏作为新的卖点

OLED产业链有望崛起

整个OLED产业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生产阶段,上游为设备制造、材料制造与零件组装,中游为OLED面板制造、面板组装、模组组装,下游为显示终端及其他应用领域,并且包含一些分支产业例如销售端和研发端。

OLED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OLED产业链的快速扩张,包括制造设备、材料、组装等产业链都将孕育巨大的机遇。大部分OLED材料与LCD无法通用,所以OLED上游材料领域的市场机遇更大。OLED上游材料主要为阴极、阳极、传输层材料、发光层材料,由于OLED上游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较小、盈利水平高,未来OLED上游材料的盈利水平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传输层材料和发光层材料与LCD中的材料不同,为新增量,未来机遇更多,本报告侧重于研究上游传输层材料和发光层材料。

上游材料领域机遇无限 关键材料为蒸镀的有机材料

O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它是用表面粗糙度小的高质量玻璃作为基板,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作为阳极,在阳极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再用一层低功函数金属覆盖作为阴极。当两电极上加有电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压时,阳极提供空穴,阴极提供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的有机物中复合,就可以释放能量,产生光辐射。为增强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和传输能力,通常又在阳极和发光层间增加一层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和在发光层与阴极之间增加一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以提高发光效率。而在材料的使用上,会适量加入Dopant来调节所需的能阶状态。

蒸镀上的有机发光层材料和传输层材料为OLED的关键材料,这些材料对OLED的发光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且占成本的主要部分。

阴极:理想的阴极是以低功函数金属作为注入层,以具有较高功函数的稳定金属作为钝化层。

电子注入层:主要为LiF、MgP、MgF2、Al2O3等。阳极:与阴极不同,通电后阳极释放的是带正电的空穴。

空穴传输层的作用就是帮助带正电的空穴移动至有机发光层。阳极是由ITO导电玻璃制成的,其表面电阻较低。

电子传输层:采用荧光染料化合物,要求必须热稳定和表面稳定,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空穴输运材料:属于一类芳香胺化合物。要求热稳定性要好,大多数采用的是多苯基芳胺类有机化合物(俗称TPD),最稳定的器件采用NPB。

有机发光层:有两种:一种是以有机染料和颜料等为发光材料的小分子基OLED,另一种是以共轭高分子为发光材料的高分子基OLED,简称为PLED。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的制备工艺不同: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墨工艺。

我国材料企业主要参与OLED材料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供应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我国相关的材料主要供应OLED材料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主要销往欧、美、日、韩等地的企业,这些企业进一步合成或升华成单体,而面板的生产企业将多种单体蒸镀到基板上面,形成OLED材料层。由于OLED涉及的各种单体的专利权大多数已经被国外的企业控制,且面板生产企业主要为三星、LG和JDI,所以国内的企业要直接提供单体产品面临着较高的专利门槛和应用壁垒。

全球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市场份额约为25亿元

2015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33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20%。根据行业数据,OLED有机材料约占OLED市场规模的13%左右,2015年OLED终端有机材料的市场份额约为39亿美元,对应的中间体市场份额约为4亿美元,接近25亿元,2020年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的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60亿元。

我国OLED中间体材料行业竞争格局较好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在成本压力下,国际的OLED材料企业一般都把部分OLED中间体或单体粗品的生产外包出去,中国是全球主要的OLED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生产企业,由于OLED产品一般为订单式生产,所以OLED材料行业最关键的能力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研发快速响应能力。从国内企业来看,万润股份和西安瑞联技术实力最为雄厚,质量控制较好。吉林奥来德对单体的升华能力较强,而北京阿格蕾雅研发实力较强。这四家企业可以归为OLED中间体材料领域的第一梯队,其他与生产OLED相关材料的企业也很多,但大部分难以真正进入主流的供应商体系。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较好,竞争较弱,行业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一般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未来随着OLED面板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OLED中间体(含单体粗品)行业仍有望保持在较高的盈利水平。

我们认为目前的龙头企业有望跟随整个产业链的崛起而不断发展壮大。万润股份、西安瑞联、吉林奥来德、北京阿格蕾雅等有望跟随产业链加速成长,并有跟随国内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万润股份

中节能旗下公司,涉及OLED业务的为三月光电和九目公司,三月光电成立于201年,专注于OLED显示和照明材料、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5年年底,万润股份控股82.96%,2015年的销售收入为2373万元,净利润为24万元。

烟台九目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万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从事液晶中间体、OLED中间体、OPC材料及其他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一个科研办公综合楼、两个合成车间和一个中试车间,设备从100升到8000升共计100余台,总产能30万升,公司现有员工340人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由卓世投资、上海国富、东方富海、上海支点等知名投资机构及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共同持股的集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科技主导型高科技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液晶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公司已开发出新产品1800余种,其中100余种出口国外。

公司现有科研人员近300人,其中博士3名,硕士6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5%。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陕西省技术中心现拥有50余间国际标准配置实验室,装配有LC-MS、GC-MS、FT-IR等先进分析仪器100余套,具备国际先进升华、真空蒸镀设备的OLED实验中心,配备2000多平米百级超净室和OLED产品中试线。公司有3个生产基地和2个分厂,共建成投产30余条生产线。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5年6月,位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内,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吉林奥来德是首家国家立项支持的有机发光材料产业化基地,是“中国OLED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及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理事单位。

现有产品包括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层材料(荧光体系、磷光体系)、电子传输材料四大类近百余种,另有OLED中间体几十种。

北京阿格蕾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阿格蕾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留学归国人员在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创办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阿格蕾雅科技主要致力于光/电新材料领域及相关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开发。公司专注于新型有机发光材料(OLED)的研发及应用。公司已研发出并具有量产能力的OLED材料达40种以上。

吉大瑞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吉大瑞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金2000万,是一家由吉林大学控股公司与民营企业合资组建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专注于有机电致发光(OLED)产业线材料、OLED自主研发材料及新型OLED中间体的研发、规模化生产及销售。

瑞博现有OLED材料产品体系包含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掺杂发光材料及配套的主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五个类别,百十余种常规及专利材料。

中间体产品包含OLED材料中间体体系、OPC材料中间体体系、OTFT材料中间体体系及其它相关电子材料中间体。OLED材料中间体包含苯硼酸衍生物系列、咔唑系列、苯胺衍生物系列、蒽衍生物系列、芴衍生物系列等。

生产能力:公司生产基地一期建成后将拥有两个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量产合成车间,并配备200-2000立升不同规格、不同反应条件的合成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适合各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批量合成。为满足有机电子材料高纯度的质量要求,瑞博公司生产基地将一期建立两座洁净真空升华提纯车间,其内部将配备0.2-5.0公斤级有机材料真空升华提纯设备,可以实现高纯度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其产品质量满足OLED平板显示生产线的要求。生产基地一期建成后,高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6000公斤。

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于2008年10月成立,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金9000万元,2011年规划投资6.2亿元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占地330亩,年产液晶中间体及单体、医药中间体100吨的产业基地。公司专注于液晶显示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电子化学品和相关的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发光材料主要生产α-NPB,TPD,Alq3,TPA等。

西安宝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赵炜博士发起创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以推动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产业化为目标。与OLED的有机小分子使用蒸镀法不同,p-OLED的有机聚合物采用溶液法,生产成本存在巨大优势,所以公司(中心)专注于p-OLED技术产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业化开发。

公司(中心)自成立以来,依托自有知识产权独立设计监造了国际一流p-OLED中试线设备,自主研发多种聚合物光电材料和开发多款显示和照明样机。公司生产的关于OLED材料中,主要生产电子与空穴传输材料。

OLED终端材料企业:专利与渠道的比拼 各国OLED厂商现状

OLED厂商(如三星、LG)积极扶植本国OLCD材料厂商,以确保自己的供应稳定,同时推进了OLED产业链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重要的OLED材料供应商国家。住友化学和昭和电工生产的聚合物为基础的OLED,出光兴产和三井化学主要在小分子营地。出光兴产不仅和友达、LG合作,还有索尼和松下,它提供了OLED面板生产原料,拥有超过2000项OLED方面的专利技术。据调查日本在这方面的申请全球排名第一。日本的OLED材料供应商纷纷以出口OLED材料作为主要方向,也积极与韩国、欧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企业合作,合作方式也很多样化,自主建厂或者技术合作都有展开,方式灵活。

欧美以默克化工、柯达、UDC、康宁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早已涉足OLED产业,并在OLED产业上游材料方面研究多年,拥有了众多专利,形成了OLED专利网,以阻击其他国家的介入。欧美大分子阵营的OLED厂商以加速PLED的商业化为主要工作。而以柯达公司为首的小分子阵营积极地与日韩企业合作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上一篇:《父亲的菜园》读后感四年级下一篇:形容舞蹈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