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辩论赛的简单点评

2024-06-24

对辩论赛的简单点评(精选6篇)

对辩论赛的简单点评 篇1

评委对辩论赛点评词

辩论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

1、开场白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做辩论会。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辩论赛的核心词汇就为一个“辩”字,也正如这个辩,中间一个“言”,两边各自一个“辛”,双方的辩手都是势均力敌,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双方的观点都不能完全主观地评判谁对谁错,二者都有道理,双方的辩手就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凭借自己的思维能力,争取这场辩论赛的胜利。

2、正文

必须围绕双方对辩题的立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评议表达等方面来点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应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既指出其成功之处,也指出其不足或需要改进之处。辩题分析:

今天的辩题有点难度,正反立场的对立性并不是很明显,任何一方都很容易迷失自己的立场,甚至可能为对手做嫁衣。双方表现:

从辩论的整个过程来看,双方表现都很优秀,辩得很精彩,能较好把握己方的立场和辩论策略。各位辩手思路清楚,反应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团体合作的精神,但还是存在某些疏漏和差错,使得辩论有时会脱离主题,陷入不必要的争论。

从一开始的立论来看,相较于反方,正方在概念界定和论证思路上清楚明了,层次感很强,能够抓住辩题的核心问题所在,应该说确实给反方制造了不少的压力,反方则显得有点乱,第二点和第三点实际上是在重复说明消费者识别假货的能力,而且直到第四点才提出。因此,在立论上,正方比反方表现要好些。当然,正方的立论也存在些许问题,主要是在概念界定上,正方选择了一个不利于己方立场的界定,一个比较狭隘的”假货”的定义.

正方的优势似乎并没有保持下去,正方在攻辩和自由辩论阶段反复使用了偷换概念、任意改变己方的界定、故意误解对方意图的方法,虽然在技巧上会产生一定的反驳效果,但实际上却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特别是在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问题上。

在论辩过程中,双方都能抓住主要的问题所在,并且都能围绕己方的立场和论据展开辩论,只是有时矛头所向可以调整得更好,如正方完全可以将“打假应该主要靠执法者”这一命题置于一般性的、普遍的意义之上,从而摆脱反方在“特定现实背景”上的追问。反方也可调整角度,从普遍适用的意义上揭露“主要靠执法者”所受到的局限和可能带来的弊端。

、辩论又必须通过语言进行,我想也未必都一个风格,像正方一辩在赛前说的,语言不一定要咄咄逼人。记得,当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有一个辩手,语速不快,却绵里藏针,很难对付,我感觉,正方四辩有这个潜质。

在辩论中,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旁征博引,引经举典,大家在什么是“勤”,什么是“美”,什么算是“更能”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能在立论的基础上围绕着这几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在攻辩和攻辩小结环节中,当正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时,问到:

在总结陈词上,正反双方都是先总结了对方的纰缪之处,然后提

第三说说两队的整体表现和选手的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场比赛双方真正是辩起来了,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水平,尤其在自由辩论阶段,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挡,可听性可看性都较强。具体说来,从语言层面看,正方一辩陈词很有文采,三辩四辩的语言在不瘟不火中不乏冲击力,而且较多地采用了喻证这种论证手法;而反方的言辞更体现出一种凌厉,颇具攻击力,尤其反方三辩四辩的表现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从选材层面看,双方选取的论据基本能证明自己这一方的观点,其中不乏可圈点之处。三从辩论技巧看,双方也是旗鼓相当。双方的三辩四辩甚至都注意到了辩论中常用到的“挖、拉、追、打”等技巧的运用。

就这个问题,我们的辩手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很多论据、事例和数据的引用,给我们带来了充分思考的空间。比如…

从辩论的整个过程来看,双方表现都很优秀,辩得很精彩,能较好把握己方的立场和辩论策略。各位辩手思路清楚,反应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团体合作的精神,但还是存在某些疏漏和差错,使得辩论有时会脱离主题,陷入不必要的争论。从一开始的立论来看,相较于反方,正方在概念界定和论证思路上清楚明了,层次感很强,能够抓住辩题的核心问题所在,应该说确实给反方制造了不少的压力,反方则显得有点乱,第二点和第三点实际上是在重复说明消费者识别假货的能力,而且直到第四点才提出:“在权力制衡匮乏的社会,公权力打假有被私人随意租用的倾向,执法者打假很容易演变为假打、护假、帮假。”这一观点,一方面可以为反方的立场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现实背景,实际上反方后来在总结陈词的时候也强调了这一背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公共机构权力干预的怀疑,也正是反方应着力论证的要点所在。但是,反方最后才提出这一观点,也许反方认为最强大的武器应该最后亮出来,但是要注意的是,既然是理论的现实基础,就应该一开始就提出来,否则人们会认为这种特定情形只不过是证明己方立场的一个特例、一个证据而已。因此,在立论上,正方比反方表现要好些。当然,正方的立论也存在些许问题,主要是在概念界定上,正方选择了一个不利于己方立场的界定,一个比较狭隘的”假货”的定义.

正方的优势似乎并没有保持下去,正方在攻辩和自由辩论阶段反复使用了偷换概念、任意改变己方的界定、故意误解对方意图的方法,虽然在技巧上会产生一定的反驳效果,但实际上却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特别是在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问题上。

各辩手的特点:

二辩很有文采;三辩很有激情;四辩带感情的语言颇具煽动性

反方一辩用了许多大学生很熟悉的名人如唐骏、李开复的事例来说明EQ的重要性,两个词汇可以形容她:睿智、风度;二辩用自己参加建模比赛中毅力比自己的智力更重要来说明EQ的重要性,并且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质询有力;三辩沉稳;四辩冷静、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在论辩过程中,双方都能抓住主要的问题所在,并且都能围绕己方的立场和论据展开辩论,只是有时矛头所向可以调整得更好,如正方完全可以将“……”上的追问。反方也可调整角度,从普遍适用的意义上揭露“主要靠执法者”所受到的局限和可能带来的弊端。

不足:

最后也讲讲双方的不足之处。这是我不愿意谈及的,退一步说也是我没有资格谈的。我们认为,假如正方能够在语气的冲击力再下工夫,辩论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也希望反方能够更多地从场上的态势发展来辩论而不是念稿件,而且注意控制语速,也许情况会好一些。双方共同的问题是台风问题,尤其是选手目光的关注点很不一致,更多的是看桌子和稿子,或者是看对方选手,基本上无视场上观众,这是在以后的比赛中必须加以注意的

辩论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双方都出现了漏洞,但是,都没有抓住,及时进行有效地攻击;思路还不够开阔,对细枝末节纠缠过多;提的问题生僻,个别语言词句还需要规范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历练、提高。但是,瑕不掩瑜,不失为一场精彩的比赛。语言不一定要咄咄逼人。记得,当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有一个辩手,语速不快,却绵里藏针,很难对付,结束语: 辩论是博学、睿智和充满底蕴的思考,是以辨证的思维、大度的胸襟呈现出来的一种交流,还是个性的张扬和团队精神的体现。辩论赛比的是思想,拼的是智慧,靠的是口才,赢的是能力,真可谓是“道越辩越清,理越论越明”。最后,我们评委以一副对子和两队的选手共勉:“唇枪舌剑尽显青年风采,智慧撞击再铸辩论之魂。”

花落谁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一起这样为了自己的立场而打拼的过程,重要的是此刻我们在一起收获。辩论有胜败,人生无胜败。

再次提议让我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场上的八位辩手,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这场精彩的视听觉文化盛宴!

在辩论赛场上,辩手们拼尽心智的去辩论,本身就是一场语言盛宴,文化大餐。

通过辩论,结识了一生的伙伴,一直支持你们的啦啦队朋友,还有思辨的精神,研究问题的能力,一路走来,胜负根本不重要,在人生路上,你们都是赢家,真诚祝福你们!一番发自肺腑的感性之言说出,观众们给了评委甚至比辩论本身还要热烈的掌声。

比赛总要分出胜负,结果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得到锻炼。未来回头看,是难得的经历和财富。

总体来看,辩论很精彩,双方唇枪舌剑,不时闪现亮点,让人会心一笑。

对辩论赛的简单点评 篇2

周丽是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2013年涉足翻转课堂,亲身经历教师从“演员”到“导演”的职业行为角色蜕变,亲眼目睹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学习精神面貌的改变,走上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我们从周丽老师设计的任务单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从教学目标到达成目标的转变轨迹。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和认知标准。由此出发,教学设计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

因此,周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遵循三大模块的逻辑: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但设计步骤则遵循“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法则,紧紧抓住达成目标,一环紧扣一环,最终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达成目标,从而宣告“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破产。

这是周丽老师认准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大方向——遇到困难找原因,遇到问题勤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越“放”越开,学生越来越活跃,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的实践成果。一句话:法贵专一,终成正果。

周丽老师从学习“四步法”入手,逐步走向把握“四步法”精神实质、灵活演化诸法的境界。曾经有人问:“四步法”模式会不会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教条?我们的回答是:“四步法”是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入门之法,等到能够熟练把握“四步法”变革教学方式之后,可以对四个要素进行重组,也可以加一个、减一个……一切以系统最优化为原则。

周丽与王水丽、俞叶、梁文洁等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者一样,深谙“四步法”奥妙,于法贵专一之中演化出多样。

不信?您看:

在检测环节,她嵌入一个“协作评价”,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共同提升认知程度;还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研读教材、发掘其学习意义上。

在进阶作业环节,她设计了小组协作玩转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算式和答案,摆出符合条件的组合。这个环节其实已经具有了协作探究的性质。学生在这个环节学习中“争先恐后”,每个小组都派代表在黑板上摆出他们理解的组合。每个小组摆出的组合都不一样,但是都符合要求,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得到拓展。

我们发现,周丽老师的设计,似乎在有意“模糊”进阶作业与协作探究的界限,在认知发展上熔进阶作业与协作探究为一炉,学生在“进阶”中“探究”,在“探究”中“进阶”,活用了“四步法”,形成了个人风格。

如何点评高中生的辩论赛 篇3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一次辩论赛。现把一些点评的方法分列如下:

一、按照评分内容的四大方面去评点

1.演讲内容:评价演讲内容能否紧扣主题,是否鲜明深刻,格调是否积极向上,这些是基本要求,很多辩论队都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多加注意在内容的丰富性上。

2.语言表达:点评者对辩手在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反应敏捷、有针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形象风度:展示辩论员们风度、气质、涵养的舞台就是辩论台。这就要求辩论员衣着得体,仪态大方,举止适宜,注意礼貌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4.综合印象:由评委评价辩手的综合素质,可就个体选手评价(此项内容详见第四种评价方法),也可就整个队在整体配合、辩驳能力、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点评时可以从按顺序从“1.演讲内容”评到“4.综合印象”,先评价正方的一辩,然后到反方的一辩,再到正方的二辩……依次类推。或是有侧重点地选择其中较为突出的某一点或两点详细评价,其他简略评价或不评价。有较典型的地方,还可以做对比性的评价。

二、从辩论赛的五个阶段去点评

1.开题立论阶段的评价。辩论的双方辩题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这是辩论的特点。我们辩论时,就要做到使己方的合理性膨胀,淡化己方不合理性。同时,须发现、放大对方的不合理性,压缩对方辩题的合理性,以此使对方观点站不住脚,使我方获得主动。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绕辩题。

2.攻辩阶段的评价。(略)

3.自由辩论阶段的评价。(略)

4.总结陈词阶段的评价。(略)

5.总体评价。(略)

三、从辩论中的几组关系分析评价

指导过1993年大专辩论赛的复旦队教练俞吾金教授,总结出在指导辩论或评价辩论时应注意的十种关系:

1.人格形象与辩论员形象的关系。2.自我表现与听众接受的关系。3.知己和知彼的关系。4.知识积累与辩论技巧的关系。5.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6.预定陈述与临场应对的关系。7.正与奇的关系。8.规范与描述的关系。9.收敛与发散的关系。10.辩论运思与哲学运思的关系。还有①可能与现实。②偶然与必然。③主流与支流。

点评者可以从中选一些关系项出来评价。由于这些关系中相当一部分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稍显深奥,所以不作更多的解析。

四、从辩论员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去评价

张蔼珠教授认为,辩论员的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德修养与人格素养。2.理性、逻辑素养。3.幽默素养。4.知识素养。5.意志力素养。6.风度素养。7.语言素养。8.整体素养,即以上各项的素养的综合表现。

五、可以按照论点的确立,论据、论证的使用三方面去评价

1.评价论点的确立是否利于攻防。点评者评价某辩论队能否对辩题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个层面分析、理解,对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同时也可以谈自己对辩题的理解。

2.评价论据的使用恰切与否。(略)

3.评价论证的严密与否。(略)

六、可以单纯地从辩论技巧去评价

1.移花接木。把一方的论点和材料顺势接上另一方的材料上,是为移花接木。

2.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要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3.釜底抽薪。对方提出选择性问题,它能置己方于二难境地,无论己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应对办法是,抽出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的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攻,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此外还有诸如连续发问、巧设陷阱、反客为主、声东击西、攻其要害、利用矛盾、引蛇出洞、李代桃僵、借力打力等技巧。

七、根据辩题的不同类型去点评

辩论的题目,只有适合中学生与否,无所谓对错,只需要辩论者用语言去说服评委,赢得观众。在辩论时,有些辩题一般而言要兼有两种情况才较合常理,但说话不能模棱两可,辩论者必选其一,而且由抽签决定,这样就要求参加者学会思辩,使你所论的观点能自圆其说。中学生的辩题一般都是和校园生活、成长经历有关,是学生中的敏感、热点话题。如“机遇是成材的关键因素/机遇不是成材的关键因素”“代沟的产生责任在于父母/在于子女”“高分是高能的表现/高分不是高能的表现”“中学生不应该追逐时尚/可以追逐时尚”等辩题,它们对于学生来说有话可以说,我们老师也可通过倾听辩论,让我们方便与学生沟通,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对辩题涉及的问题,点评者也可据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施加影响。

辩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件事是否较好,如“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类命题注重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无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娱乐节目充斥荧屏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退步”。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评价论辩者能否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最好和国家政策紧密联系,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评价论辩员能否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能否知己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评价他们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的能力。

八、综合侧重点评

实际上,大部分的点评都是多种方法的糅合使用,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在点评选手的逻辑,有的着重点评语言,不一而足,各有妙处。

辩论赛评委点评 篇4

现代辩论赛在辩论完毕之后都有一个评委点评的环节。评委就辩论双方的是非成败进行评述,如能评述到位,可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之效。

辩手们的紧张与焦急是评委们无法想象的,在辩论赛场上,辩手们拼尽心智的去辩论,本身就是一场语言盛宴,文化大餐。这个时候,作为评委,第一,你必须知道你的点评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会给心神正处于高度紧张的辩手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点评的偏颇了,辩手们可能从第一句就开始在心理反驳,或者质疑评委们不公正,所以点评语言必须谨慎。第二,如果作为一个评判者说得都没有场上的竞争者好,或者根本就没有说到重点,语无伦次,所指非真,给本来的文化大餐带来带来了一点不好的味道,不仅会让场上的辩手们心里不舒服,还可能影响观众们的情绪,瞧:他这样还来做评委呢!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如果点评不到位,直接让辩手和观众质疑整个评委团是不是所谓的“专业”,“懂辩论”,有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公正公平的评判。如此一来,其他的评委要一起跟着受影响,辩论赛的主办方的水平也要跟着一起被质疑了。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辩论赛的点评,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好的辩论点评,能将辩论主题升华,甚至比辩论本身更有味道。因为在点评的环节,辩论双方和场上的观众的心态是放松的,他们很想听听评委会说些什么。而这时候评委恰如其分地指出问题所在,并做出有高度,有深度的总结,无疑会赢得辩手和观众的尊重。那么该怎么做呢?

第一、先向主办方表达敬意

这是一个礼节性的问题,主办方举办了本次活动,作为受邀的评委,理应表达尊重和谢意。其实,不仅有必要向主办方表达敬意,也有必要向大会主席(主持人)、双方辩手以及观众朋友们致以问候和敬意。良好的礼节将给辩手和观众们很好的印象,这也是点评人素质的体现。

第二、最好有一些合理的对于辩题的分析

辩手们对于辩题的分析,因为已经有明确的观点倾向性,所以双方都会把辩题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解析,而这种解析其实有时候是在断章取义,偷换概念,一叶障目。作为一个点评的评委,有必要把辩题所指的真正合理的,事实性质的内容点出来,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但是点评要让观众们觉得合理,“就是那么一回事”,“确实如此”,可见评委们是认真思考过辩题的。

第三、最好要有高屋建瓴型的解析

何为“高屋建瓴”,就是指评委们能从厚重的历史,从权威的数据,从博大精深的文化高度对于辩题进行理性的解析。一般来说,现代辩论赛所请的评委们要比辩论场上的选手们有更多的知识积累和阅历,这个时候,从知识库中调出一些有高度的东西,无疑会彰显评委的学识和个人魅力。而一旦有着高屋建瓴型的解析,整个辩论赛实质上又在评委点评的环节升华了一个档次。观众们看到的并不只是辩论之趣,也看到了知识之趣,知性之趣,理性之趣。当然,这是一个跟评委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的方法,如果能有之是最佳的,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

第四、点评不是宣布结果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有的评委点评就直接带着明显的倾向性,实质上等于告诉了双方结果。这样的点评,第一,知道了结果,谁还认真听点评?因为辩手和观众们正被心中的大喜大悲影响着呢。第二,在程序上,让辩论赛后面宣布结果和颁奖的环节很是被动,给主办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所以,尽量在点评中不要说出最终的结果。第五、点评中需解析双方的论点以及所用技巧

解析双方的观点和所用技巧理应是点评的核心部分,就像有人会唱戏,有人得会听戏,知道他是怎么唱的,哪里唱得好,哪里有难度等等。其中的关键要紧之处都是评委点评的内容:某一方有怎样立论,某一方面用了怎样经典的论据,某一方又怎样偷换了概念等等,都需要评委们用简单有力的话勾勒出来。一是评辩论的内容,而是评辩论的方法,只要评得客观,都会受到辩手和观众们的尊重的。第六、最好不要针对辩手个人点评,而针对整个队伍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针对个人的点评,难免只能说好不好意思说坏。而正式的点评既需要指出精彩之处,也需要指出不足。这个时候,针对整体的评价要优于针对个人的,除非某一个辩手表现得特别精彩,值得特别的强调,否则最好针对整体评论

第七、点评主要以理性的分析为主,但评价的结尾,最好有一点感性的升华 点评需是理性的,但点评的结尾,就可以从理性的分析上升到感性的情感表露,从而引发全场的共鸣。在一次点评中,结束前评委动情地说:“辩手们的精彩表现让我想起了我在大学时代的辩论生涯,“„遥想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和队友们为了分析辩题,寻找论据,彻夜不眠,促膝长谈,情深意切。现在,往事虽已成烟,但是我和当时队友们的在战斗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共同进退,为了胜利一起欢歌,为了失败一起流泪,谁没有活过,爱过,投入过,认真过,这样的生活,怎能不精彩。现在,你们通过辩论,结识了一生的伙伴,一直支持你们的啦啦队朋友,还有思辨的精神,研究问题的能力,一路走来,胜负根本不重要,在人生路上,你们都是赢家,真诚祝福你们!一番发自肺腑的感性之言说出,观众们给了评委甚至比辩论本身还要热烈的掌声。第八、评论之境

点评的境界,就在于通过点评,不仅对比赛的脉络进行梳理,更让辩论双方和观众们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辩论是需要按照胜负分辨的,有时候辩论双方的水平很接近,但因为要评出胜负,失败的一方可能会非常不平衡。这个时候,点评就可以通过打预防针的形式,先说明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平复现场情绪。或者,点评把辩手和观众的思维引向其他的地方,比如人的情感,一路走来的辩友和啦啦队们,不管竞赛胜败,交了那么多的朋友,人生无胜败等,这则是一种点评的境界了。通过一番点评,让原本火药味十足甚至硝烟四起的场面无声息地得到控制,这不才是真正的高明?当然,这种境界有些时候难以达到,还需要不断的领悟与理解。

辩论是一项艺术,点评也是一项艺术。掌握点评之道,方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方能“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语出韩愈的《答李诩书》,意思是做到清清楚楚地白黑分明了,并力求扬弃那些错误的和虽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才慢慢地有所收获 这才是辩论赛中真正好的点评。

附:点评一则(点评为2008年12月20日石家庄市第一届动感地带杯大专辩论赛真实点评。该点评缺点是用时较长,需要精简。但该点评稿涵盖了优秀评论词的各个方面,有借鉴价值。)新闻价值重要还是新闻道德重要评委发言

评委: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评委们,尊敬的各位辩手,拉拉队员和所有的观众朋友们,今天,受邀来到百年名校河北师范大学,参加由中国移动公司、河北省人才市场锋线人才俱乐部和石家庄佳纹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举办的石家庄市第一届动感地带辩论赛,是我的荣幸。今天的辩论赛很精彩,就本场辩论,作为评委会推选出的代表,我做一点不成熟的点评。

今天这个辩题是新闻价值还是新闻道德重要,这个辩题非常好。从本质上来讲,这个辩题具备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感。所谓的历史感是指,新闻道德和新闻价值可以引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辩题,包括人性善恶之辩,义利之辩,知行之辩中之一:义利之辩,这也是千百年来辩题中最有嚼劲的一个。新闻道德可以看作是义,新闻价值可以看作是利。在传统社会中,对于义利之辩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认识。义与利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在义利的取舍中,亚圣孟子说“舍身而取义”,大学问家荀子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大政治家大学者董仲舒说“仁人者,正其谊(通“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为了道义,可以放弃利益,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为了民族大义忘小利,甚至舍生取义的精神动力原因。西方的哲学家也把义利之辩当成一个核心辩题。柏拉图的《理想国》始终在寻找什么是“正义”,色拉叙马霍斯直截了当地说:“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总体上来说,西方哲学趋向于把“义”当作“利”的价值标准,生活在城邦制度中的古希腊人所形成的价值共识就是“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等等,历史高度上的义利之辩可见一斑。东西方不管怎样争论,总体上趋向于,义者当取,利者当其次。具体到我们的辩题上来说,就是说我们必须在能保证新闻道德的基础上才能谈论新闻价值。

而这个辩题好就好在他的时代性,这个辩题中,时代和历史的认识有大相径庭的可能性。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即新闻的利和新闻的义,是现代社会中才能有的辩题,而且具体到新闻传播这个领域,更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翻开当代传播学或者新闻学的任何一本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教材中一大半都在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新闻吸引眼球,怎样写新闻吸引观众,这也是商业时代新闻追求收视率点击率阅读量的根本表现。新闻道德都会有所提及,但是,就我们感知,提及新闻道德的部分更多是因为新闻道德不得不被提及,是一个不得不的原因,只是作为一个必要构成部分,而并非现代传播学真正愿意认真讨论的东西。对于新闻价值的描述要远远多于新闻道德,是目前新闻传播的形势。强化新闻价值而羞羞答答地谈论新闻道德,正是市场经济,或者商业经济的外在表象,它带给我们了不断的新闻力量的冲击的同时,却因道德淡漠,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当一个新闻完全被价值引导而忽略新闻本身的职业道德需求的时候,这种发展是不正常的,恶性的,必然会引起一定的问题,需要提起我们关注的。就这个问题,我们的辩手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很多论据、事例和数据的引用,给我们带来了充分思考的空间。比如……(对于现场的点评)辩论有胜败,人生无胜败。我们的能从海选一路走到决赛,历经两个月,期间有过无数次的激烈战斗,我们都闯过来了,这期间我们的领队,队员们、还有一直为我们欢呼呐喊的啦啦队们,每个人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尤其是我们的决赛正好在期末考试期间,辩手们在承担繁重的辩论任务的同时,还同时要兼顾考试,当真不易。再一次代表评委团向你们致以我们真诚的谢意,感谢你们给我们献上了一道精神盛宴,文化大餐,谢谢你们,谢谢!

PS:两个月以来,从海选一直到总决赛,一直担任了石家庄市第一届动感地带大专辩论赛评委,实在是一种荣幸。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如果说海选到半决赛之前由我来点评还属于在我想象的范围之内,在决赛中,在有很多企业的老总,高校的领导,教授同席而坐的时候,但主办方仍坚持要我点评,真是倍感意外又倍受鼓舞。客观讲,这可能与动感地带品牌倡导年轻有关系,但对于我自己来说,意外大于情理,收获大于付出。六场点评下来,我个人已经很有心得体会,写这一系列文章,希望用文字记录下这次短暂辩论赛的一些永恒的之物。其实,在总决赛结束后,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我准备离去的时候,一些辩手们主动找我合影,我当时就想,我这张见面不如闻名的脸记录在他们的胜利照片里,会有多么煞风景,受宠若惊的同时又战战兢兢,生拍浪费了人家数码相机。而另一些辩手则围着我不肯离去,谈他们的感谢,谈他们的感受——虽然我和他们也是几次见面之缘而已,还曾亲自判输过他们的比赛——这些辩手们从海选一直杀到决赛之时,我一直是以一个冷冰冰的评委身份出现的,他们唯一认识我的,可能就是几句点评而已。而在结束之后突然被这些可爱的辩手们包围着,竟然全然没有对我的责备,心里确实既感动又暖洋洋的。至于活动的主办方,我也想向他们表达我由衷的敬意。不为别的,其实,从海选阶段,主办方尝试着请过各种人做评委,这些人有高校的领导,社会的精英,以及电台的主持人。而从海选到最终,只有两位年轻的电台主持人和我作为全程评委跟了下来,这份气度就非同寻常——在一个充斥着领导制的国家里,能绕过领导的权威去做事情,这份勇气和气度当真难得。在决赛时候告诉我让我继续点评的时候,说实话,我太过意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我这个人从不惧演讲辩论,也从来自信在这方面还能过得去,但在决赛的点评中还是太紧张了。想想同席的评委都是各位前辈,又是市级比赛的决赛,而这样的比赛竟然要我点评,想想看我能不紧张吗——我想大家知道我说什么,我这样的一个80后能有这个机会以这样的形式参与,这不是一般人能为的,这就是主办方的一种气度,非常难得!我记住了主办方的名字:中国移动石家庄市分公司,河北省人才市场锋线人才俱乐部,和佳纹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辩论赛点评稿--9.25 篇5

谢谢!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朋友们,各位辩手,大家晚上好,我是风云交际社的XX,很荣幸再次站在这里为本场辩论赛做点评。这场辩论赛双方表现很精彩,各有亮点,作为评委会推选出的代表,我做一点儿不太成熟的点评,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今天的辩题。今天这个辩题是正方:“勤”更能代表科大后勤 反方:“美”更能代表科大后勤,这个辩题非常好,勤和美皆是咱们科大后勤所一直坚持追求的内在价值,以此作为辩题也很贴切咱们科大后勤的工作生活。对于这样的辩题,在陈述阶段中,在立论上首先应该提出一个判断标准,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做法能最大限度的体现这个标准,展现其应有的后勤企业文化价值,围绕着这个标准,论述才能更系统化,这也是立论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双方都有有所建树,相比较而言,反方一辩做的好些,尽管陈述内容有头重脚轻之感,但论述的还是不错的。正方一辩的论述也是不错的,只是有的语句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在这一阶段中双方的不足均是对己方观点陈述不够。论辩首先需要的是从理论与事实上证明己方是正确的。

在辩论中,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旁征博引,引经举典,大家在什么是“勤”,什么是“美”,什么算是“更能”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能在立论的基础上围绕着这几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在攻辩和攻辩小结环节中,当正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时,问到:对方辩友是怎么获得“优秀员工”称号的?反方二辩很镇静的说:我还没有获得“优秀员工”称号,不过我会努力工作,争取获得。那这里反方二辩从自身角度来规避这个问题,不论真实情况如何,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最起码躲开了对手的一次进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正方二辩肯定还有连环的第二个问题,反方这样做也让正方不得不放弃这个进攻点,转而提问另一个问题。在双方纠结怎样发展好后勤,反方三辩说到拥有美好的愿景才能发展好后勤,而正方强调美好愿景加上员工的辛勤劳动才可以发展好后勤,这不仅及时的与己方的观点靠近,还有借力打力的回击了对手。

在自由辩论中,正方四辩一上来就发问后勤的美是怎么发展来的,这与攻辩环节中正方二辩一开始提问的发展好后勤的问题是一脉传承的,在自由辩论这环节中加大了力度提问,反方还是说到拥有一个美好愿景,那这时候正方继续追问,只有美好愿景就能让科大后勤变美了吗?这种追打的方式也是提倡大家多多学习多多利用的,这不仅能让己方气势上压倒对方,问题上也可以信手捏来,可以让比赛一环扣一环进行下去,打起来也精彩。再有一点是,在某一阶段,几乎是正方三辩与反方二辩的拉锯战,他们两个人打得很投入很high,当然也很精彩,但是有一点儿霸场的感觉,双方交战十几个回合但有些却是说了没说说了没说这样的无意争执,虽然我们观众看着挺乐的,但是从整体来看不是很好,这时候队友可以提供一下援助,从侧面帮助一下,可以适时地提一下其他问题。

在总结陈词上,正反双方都是先总结了对方的纰缪之处,然后提出己方的论据,辨明己方的立场。这种方式是很传统,很条理的,用起来也是很舒服的

从辩论的整体过程来看,正反双方论辩是认真的,思路清楚,反应敏捷,态度有时激动,而言语比较合适,基本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都以最大的可能来肯定己方的观点,各自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团体合作的精神。

我想这场辩论赛带给我们大家的不仅仅是热情,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咱们科大后勤的“勤”和“美”,什么是咱们后勤人所一直坚持的企业文化理念。一场辩论让我们知我们所知和我们所不知,所以我们才能在历练中不断成长。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科大后勤公司在领导和员工们的伴随和支持下不断地成长,已经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大品牌!科大后勤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证明,一个公司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管理队伍,没有一群深谙自己企业文化理念的支持者,就无法支撑起“三型后勤”建设的重任。而且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后勤形象的提升紧密相连,员工素质是“三型后勤”建设的基石。正是领导和员工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推动了后勤的快速发展。“后勤商学院”就是对过去几年“学习型后勤”建设的物化,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科大后勤做好学习和培训工作,以作为“人才兴企”战略的有力载体。相信我们科大后勤会在领导正确领导下,带领着员工不断取得新的业绩!

花落谁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一起这样为了自己的立场而打拼的过程,重要的是此刻我们在一起收获。辩论有胜败,人生无胜败。

另外点评的有不到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海涵,如果场上的八位辩手对我的点评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在台下再进行交流。

再次提议让我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场上的八位辩手,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这场精彩的视听觉文化盛宴!

对辩论赛的简单点评 篇6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钱剑波

辩论赛不仅是一种竞技项目,也是教学项目,既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也能锻炼人的素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逻辑思维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深入辩论的条件,高中语文课本中也开辟了辩论专题。

笔者多年担任校辩论队指导,常苦于无书可寻,无例可参,现将自己的一个案例整理出来,以做参考。

赛次:2007年余姚市高中生辩论赛复赛 辩题:正方(余姚四中):“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余姚二中):“愚公应该搬家”

正方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对方会把什么作为主要立论点呢?估计是把移山看作愚蠢不化,把搬家看作是灵活变通,前者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后者是他们的主防阵地,而且会列举大量现实事例作为证明,哪个人会蠢到搬山呢?如果我方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的话,必输无疑。因此需要正面击破:

我方一辩从愚公精神的内涵、愚公移山的目的、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观点,立论要明确清晰,有层次感。

我方二辩着重驳斥对方的错误。寓言不等于现实,寓言的荒诞性是不能与现实相提并论的。搬家不代表灵活变通,搬家是逃避。

三辩从抗日战争实践来证明我方的正确性。

四辩从人类精神的高度来论证对方功利的实用的观点的荒谬性。

自由辩论的时候设计一个逻辑圈套让对方来钻,以一系列的神话故事与愚公移山类比。四辩总结的时候,正反对照,理论与事实兼顾,情感与思维兼顾。

实录(余姚电视台演播厅2007年5月)(双方幽默开场白)

主持人:谢谢双方给我们带来的幽默开场白,接下来我们进入陈词阶段,首先有请正方一辩陈辞。

正方一辨: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愚公应该移山,理由如下:

一、“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文学作品,带有讽刺、劝戒的性质。《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它是超出现实范畴,超越理性思维之外的,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叙述方式来揭示崇高而真实的道理,表达人类伟大的意志。今天我们讨论的移山,是精神意义上的象征,而非具体的方法,它的重点并不在于遇到困难时该采用何种手段应对.而是教大家该用何种精神去面对。

二、《愚公移山》代表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从精神层面,哲学层面去理解它,“山”象征人类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恰恰就是一部不断移山的历史。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最终能否克服,人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克服它。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尊严,就体现在这里。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中运用了这个典故,从此,它成为中共党人不懈奋斗的口号,解放之后,又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可谓历经岁月年轮之考验,为万千事实所证明。这种精神,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而愚公搬家新说,不仅把深刻的寓言庸俗化了,更有否定我民族精神之嫌啊!

三、在寓言中,愚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深切地相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言传身教,带动人民,并且,他具有战略家的眼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人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坚信前途的光明,勇于面对道路的曲折;搬家搬不走大山,移山才是解决困难的根本出路。

四、大至国家、民族,小到集体、个人,凡有所成就者,都有坚韧不拔的愚公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没有愚公精神,它怎能坚持到现在,又谈何发展;一个人,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没有一点愚公精神,他怎能在社会立足,又谈何创造。居里夫人坚持十几年,才从十吨沥青矿种提炼出一克镭,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袁隆平耗尽半生心血,才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事实证明,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刚健进取的精神,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它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好,接下来请反方一辩如何阐述反方观点 反方一辩: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搬家。首先,愚公的问题在与出入之迂,所以无论搬家还是移山,都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解决问题是一样的,我们难道不应该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吗?搬家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中求应变,应变中求发展的科学创造精神。其次,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战略的眼光去看,把它放在现在去看。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搬家是从实际出发的好办法。愚公愚在哪里?就是愚在无视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真理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就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相互和谐的存在。

二、搬家是一种创新的办法。树挪则死,人挪则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转。这就意味着打破封建僵化思维模式,提出一种新思维。这意味着人才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打破旧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搬家是一种最和谐的好方法。人是天地之化身,万物之精灵,更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因为出入之迂就要不断地挖,岂不是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就是因为移山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得我们的地球伤痕累累。而搬家则是做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物利双赢。两相比较,高下立分。今天正是母亲节,而为人父母的不也正是需要这种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正确方法。我敢当着大家的面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好教的父母。试问,如果丁俊晖的父母让他去学钢琴,拿破仑的父母让他去学斯诺克,那岂不是又要惹人笑了吗?由此可见,愚公搬家是一种科学的创新和谐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坚持认为,愚公应该搬家。

主持人:谢谢双方一辩,下面请听双方二辩如何进一步针锋相对。有请正方二辩。正方二辨: 谢谢主席!

对方辨友在主题思想理解上有意偷换概念,把崇高的意志偷换为投机取巧的方法,把精神和方法混为一谈,把浪漫的寓言故事读成了就事论事的施工方案。

寓言是超理性、超现实的。愚公移山,这则叙述荒诞的寓言,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却是真实而崇高的!所谓搬家,实际上是把深刻的寓言庸俗化了,试图用现实的思维去纠正神奇浪漫的寓言,可谓是点金成铁,大煞风景。

对方辨友又说搬家是巧干,是变通,其实不然,搬家是搬出原来的地方,抛弃原来的问题,其实质是逃避困难,而变通则是立足于务实,灵活地去解决问题,两者在本质上并无相同可言。可见,搬家不是变通!因此,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主持人:有请反方二辩。反方二辩:

各位辩友,大家好,下面就由我来发言。显然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应该值得肯定学习的,那么愚公搬家,只有坚持才能把家给搬出去,也就是说,愚公搬家也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就是个好例子。还有请对方辩友注意的是,今天讨论的并非精神,而是方式、方法的选择。愚公移山尽管勇气可嘉,但是做法却不能让人苟同,因为它是不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的,而对方辩友提到的中华民族的强大及居里夫人的成功等,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方法对路才取得成功,这不仅仅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搬家务实创新做法的科学性,所以我方一直坚持愚公应该搬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们进入攻辩阶段,首先有请正方三辩。

正方三辩:对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看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反方三辩:嗯,有点,没有看过。

正方三辩:持久战的关键就在于坚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我们要有必胜信心,同时又要动员一切力量,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的抗战,这不就是愚公精神吗?

反方三辩:我不觉得啊,因为我军有坚持,但我想的是,我们不是全中国坚守就可以推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各种方法去试验,选择正确的方法,正如我们的搬家。

正方三辩:首先我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就是长期艰苦的抗战。毛主席在七大闭幕词上说,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持久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请听下面一个问题,对方辩友知不知道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呢?

反方三辩:汪精卫,我只知道他是坏人。

正方三辩:那就由我来告诉你,汪精卫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抗战只会灭亡,所以先谈和,再另谋对策。这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投机哲学,这和搬家思维是何其的相似啊。

反方三辩:但是我不觉得啊,正因为他没有找对好的方法,他的方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搬家方法。

正方三辩: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大山,他不去正确面对,而要搬走去逃避,这不就是搬家又是什么呢?

反方三辩:那我想说的是,游击战的胜利,游击战何尝不是绕着敌人去进攻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游击战没有放弃抗战,还是在打,所以他还在克服这个困难,是 我方愚公精神的体现。

反方三辩:我们搬家也是,我们没有放弃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呀。

正方三辩:我方二辩已明确的阐述了,搬家并没有解决问题,它只是在逃避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用愚公移山。谢谢。

主持人:有请反方三辩。

反方三辩:有请正方三辩。我想问的是,搬家或移山要解决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正方三辩:就是由山造成的交通不便。反方三辩:对,那就是出入之迂。正方三辩:诶,就是由山造成的。反方三辩:不是山造成的,因为山不是困难。

正方三辩:噢,对方辩友说,那我没有山,不就是没有交通困难了吗?有山才有交通困难。

反方三辩:难道你所谓的山就是困难?那么我想说的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大好困难了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你又误会了。愚公移山它是个寓言,它说的山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困难。愚公要移山,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去克服困难,而搬家只是在逃避困难。

反方三辩:诚如对方辩友所说,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阐清一个思想,但是,思想不是空想呀,思想如果不能和现实相结合,它就是空想。

正方三辩:愚公移山当然与现实相结合咯,它告诉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愚公这个长期卓绝的奋斗,就是一个方法,绝对的好方法,我们运用了这个方法,克服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种种困难,才有如今的繁荣昌盛啊。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说精神,现在又说方法,岂不是自相矛盾?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精神与方法是相统一的。我们在愚公精神的指导下,运用了坚持不懈,坚持,贵在坚持,所以说是正确的。

反方三辩:谢谢对方辩友承认方法与精神是相统一的。那么我想问的是,对方辩友知道余姚精神吗?

正方三辩:愿闻其详。

反方三辩:那就是创新务实,拼搏与超越。

正方三辩:纵然是这样,我方二辩已明确阐述了,搬家并不是变通啊,搬家只是在逃避困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只有靠愚公移山。

反方三辩:我们没有说它是一种变通,我们说它是一种创新啊。这样说,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你们的移山就——

正方三辩:那我就——

反方三辩:请你不要打断我,可以吗?我想说的是,你们的移山就是——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听双方四辩交锋。

正方四辩:请问对方辩友,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人的努力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你认为人的努力是不是愚蠢的呢?

反方四辩:当然不是。

正方四辩:对呀,对方辩友也说了,在如此浩渺的宇宙,人的努力都不是愚蠢的,同样道理,愚公在大山面前是显得那么的渺小,但他的行为同样不是愚蠢的,可见对方辩友打心眼里承认我方的观点。

反方四辩: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人类作出的努力是有成果的。你看,这大好的舞台,大好的灯光都是人做出来的,而愚公他得到了什么?他把山移掉了,他解决了自己出入之迂的问题,但是他给另外一方面的人造成了出入之迂的问题。

正方四辩:错了,对方辩友,把山移掉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您搬家搬了出去,您不顾山里的交通之迂,山里的人能快活吗?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山是愚公所遇到的困难,但是他的困难是出入之迂呀,书上写的很清楚,就像你的数学不好,你的困难在于提高成绩,而不是你的数学老师,你应该不会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把数学老师移出学校去吧。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显然是对寓言误读,要知道,在寓言中,困难就是山里的交通问题,您搬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不顾山里的交通问题,你是在回避这个问题。请对方辩友听下一个问题,柏拉图说过,人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您认为,您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含义呢?

反方四辩:我没有什么看法。

正方四辩:既然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这句话,那么让我来告诉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无法选择他的世界,人已经无法回到伊甸园去了,他只能面对苦难,一点一点的去开辟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人的悲壮,所以,根本就无家可搬,对方辩友的搬家,只是潜意识里放弃抗争,承认了人的悲哀啊。

反方四辩:那么我想说的是,根本没有可能把这座山移掉,因为太行、王屋每年以一百毫米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几万立方米的泥土,你怎么凭借奴隶社会的劳动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呢?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最后我请反方四辩做攻方。

反方四辩:对方四辩,贵校与我校都有文理科分班,这是为什么呢?

正方四辩:文理科之分就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而区分的一种方式啊。

反方四辩:对,很显然学校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为了我们的未来,这就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正方四辩:错了,对方辩友,我们面对着文科和理科的不同困难,同样选择了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正是愚公移山的体现。

反方四辩:对呀,对方辩友,你们说我们逃避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我们逃避问题呀,前苏联当年用城市包围农村取得革命成功,早期中国也用这个模式为什么失败呢?

正方四辩:那您认为它的前期努力没有结果就没有意义了呢?

反方四辩:我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战略必须是从实际出发的,我们后来用从农村包围城市这种创新的战略合乎我们的实际,革命成功啦。

正方四辩:我们有说不要方法吗?我们只是强调在寓言中山是困难的象征,而对大山我们只能选择立足于原地还是像对方辩友那样从山里搬到山外,回避了山里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面对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去面对,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方法的取舍。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书上显然写着问题是出入之迂呀,想必对方辩友也应该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吧。

正方四辩:我想先回答对方刚才的问题,我来打个比方吧,工厂把一个地方给污染了,您说把工厂搬了,您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污染还是存在,它只是不对你来讲构成困难。

反方四辩:所以说,我们要用更好的方法来控制工厂污染,以环保的方式来促进生产,促进环保。

正方四辩:所以,我们不能逃避困难,要直面困难,这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体现。反方四辩:我们没有否认坚持精神,请对方辩友回答我田忌赛马的问题。正方四辩:这跟我们辩题有什么关系吗?

反方四辩:那么你知不知道孙膑帮田忌用劣等马赢了王的优等马? 主持人:时间到。好,有请双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我方小结如下。我方一再阐明今天的辩题我方是站在精神高度来阐述愚公移山,移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长远的崇高精神,而对方辨友却一再把寓言中的移山同现实中的移山等同起来,曲解了寓言和辩题的本意。

二、搬家,不过是一种具体的运作手段,实质上是逃避问题。对方辨友总是将崇高的精神偷换为方法,又把逃避问题偷换为灵活变通,有意偷换概念。

三.寓言本就是超现实,超理性的,用浪漫主义的夸张笔调来叙述现实中本就荒诞的故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领会其崇高精神。而对方辨友却一再用现实的逻辑来批判超现实的手法,企图以此来割裂寓言的表现手法与其所含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拿相同的标准来评判不同的事物,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学错误!

最后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谢谢 主持人:有请反方一辩。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的攻辩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第一,愚公移山和愚公搬家虽然都反映了艰苦奋斗意义,但它们反应的方法是不同的。对方辩友说游击战与曲线救国,一种是正确的方法,一种是错误的方法。对方四辩又提到宇宙开发,难道宇宙开发我们就可以无限制的派航天飞机到外星球去吗?我们当然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来,这就是一种搬家精神。第二,我们把这个寓言放到社会上来看,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好方法。精神需要实践来实现,对方辩友提到柏拉图,柏拉图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提出的很多都是空想的问题,这根本就不具有代表性。第三,对方辩友显然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愚公移山这件事情经过现代科学家的考证——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接下来我们进入自由辩论阶段,首先从正方开始。正方: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夸父追日?

反方:夸父追日是唯心主义,它反映的是唯心主义。正方:那么它的唯心主义是如何体现的?

反方:它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正方:错了,对方辩友,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代表了我们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它并不是唯心主义,值得我们借鉴。

反方:是的,我们承认精神的重要性,刚才我也说过了,我们完全承认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但是你要知道坚持不懈怎样行动的呀,就像刚才我进入演播室之前,有好几个老师在门口,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我是要把他们挪开呢还是我叫一声老师请您让一下,让我进来呢?

正方:对方辩友怎么又在强调寓言的超现实、超理性呢?这是寓言的本质,你们怎么忽视呢?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看待以色列复国呢?

反方:以色列复国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它坚持了正确的方法。

正方:这恰恰说明了人是不能没有祖国的,人是不应随便搬家的,再请问对方辩友,人是不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保证能成功呢?

反方:他首先要制订一个正确的方法,基本上这条路是正确的,他才去做。

正方:所以他要面对这座大山,只有面对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我们说搬家是逃避,方法只是归属于我们愚公移山精神里面的。

反方:所以,在您看来,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呢?对方辩友,我们的父母教我们的不是成天的读书,也不是钻牛角尖,而是根据我们自己不同的特点来教育我们,这不是一种搬家精神吗?

正方:对方辩友,你父母没有教你在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去克服困难吗?这恰恰是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呀。

反方:没错啊,但是我父亲母亲没有教我你要用功读书你要用功读书,没有呀他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我,让我受到启迪呀。

正方:错了,人的长大是漫长的,我们在克服一个又一个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它就是愚公移山踏踏实实的体现。

反方:是啊,那你要一根筋去完成一件事情吗?没有。我们是要用不同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请问下一个问题,同样是一加到一百,是高斯的办法好呢,还是我用算盘拨好呢?

正方:对方辩友,你们的搬迁不是变通的体现,只是在逃避问题,我们的观点才是在克服困难。请问对方辩友,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为什么不把藏民移下来,而是要去战斗呢? 反方:作为一个高二的文科生,我想这样说,世界上矛盾无时不在,我们所要做的是要解决矛盾,但并非消除矛盾,对方辩友,你知道这一点吗?

正方:我们说的是困难。

反方:是啊,困难,我们说的是去解决,不是消除啊。

正方:你们的搬家就是没有解决困难,我们的愚公移山才是在解决困难。

反方:为什么我们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同样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我们没有交通,就没有交通困难了。

正方:请问山里的交通是不是仍然困难呢?

反方:那是他们的困难,我们说的是愚公遇到的困难,我们在讲愚公搬家还是移山,不是在讨论搬家精神还是移山精神。

正方:移山就是克服困难,搬家是逃避困难。请问,癌症到今天还没有克服,是不是要放弃呢?

反方:当然不是。我想说对方不要一再否认我方观点,说我们在逃避问题,你们在正视问题。我已说过,课文里显然说的问题是出入之迂,搬家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问,当年大跃进时期我们全民砸锅卖铁大炼钢,最后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正方:错了,对方辩友,大跃进是人们急于冒动,正是愚公搬家,而愚公移山是要一步一步来,它是违背了这种精神的呀。

反方:它是一步一步来要砸锅卖铁呀。

正方:砸锅卖铁怎么是一步一步来?它是贸然进取,是以速度来增强生产力。反方:那你说用个小铲小箩筐去挖那两座大山,那是现实的吗?我想再问一下对方朋友对长征的看法。

正方:对方辩友在如此美妙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面前一再强调要破坏生产环境等实际问题,实在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反方:那你的意思是说让你们的寓言来跟我们辩论,你是不是感觉到出题者在偏向你们呢?

正方:对方辩友,红军长征并不是搬家,它并没有逃避战争,它在中国坚持革命,是我们愚公精神的体现,我再请问对方辩友,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天生就有的吗?

反方:对方辩友请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想说对长征的看法,长征当然不是逃避问题,就像我们搬家也不是逃避问题,而是解决矛盾,只是换了种创新办法而已啊。

正方:当你搬家的时候,山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你们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啊。请问,人类除了自己的家园外,还有没有世外桃源呢?

反方:对方辩友显然不知道愚公的困难是什么,困难是出入之迂,而不是那座山。我想问,司马光砸缸,他是像人们说的把孩子舀出来呢,还是把缸砸了?

正方:司马光砸缸是在克服困难啊,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体现,照对方辩友所说,你们搬家就是去叫大人喽,而不是去克服困难喽。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的去叫大人,那么叫大人的时候,小孩怎么样呢? 正方:所以愚公搬家不可取。

反方:所以说他上升到方法,用另一种方法把缸砸破来救小孩,不是吗? 正方:错,创新的方法是建立在面对困难的基础上的,就是要立足于原地,立足于缸边,立足于山旁边,去克服山,把山移掉。

反方:我们并没有逃避问题啊。司马光砸缸不是把小孩救出来了吗?如果你是一勺一勺舀,你能把他救出来吗?我们都吃过肯德基吧,肯德基中国化了,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正方:这跟辩题毫无关系。

反方:当然有关系。肯德基为了促进销售,要用中国化的手段,这就是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务实创新。

正方:毛主席在七大提出愚公移山精神,指导全国全党,请对方辩友释其原因。

反方:是的,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但不是用愚公移山的行为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下一个问题,中国西北有窑洞,西南有竹楼,你能想像竹楼盖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吗?

正方:当然不行。这跟我们辩题无关呀。

反方:是呀,你说不可行,为什么?因为它不合实际嘛。正方:我们愚公移山在克服困难,你敢说这不符合实际吗? 反方:房子造了让人住,北方可以住,当然南方也可以住—— 主持人:反方时间到,请正方继续。

正方:对方一再强调搬家搬家,你把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美德置于何地? 正方: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才能达到光辉的顶峰,这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正方:冀东南堡油田坚持勘探40年,调整了方法,从而发现了十亿顿大油田,这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证明吗?

正方: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失败了1600多次,他贵在坚持,发扬了愚公移山精神,才会成功啊。

正方:对方辩友用了孟母三迁的例子,我想说搬了之后,不利于学习的环境依然存在,作为个人也许可以逃避,但是整个社会是无法逃避的,所以说愚公搬家就是逃避现实。

正方: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搬家的高效性,但是,打个比方来说吧,如果你遇到一道难题,你选择抄作业,效率多高啊,但是抄作业能代替做作业吗?

主持人:好,时间到。双方辩手精彩的辩论让我们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我想在这里回答反方二辩一个问题,我们组委会绝对没有出一个题目特地给谁准备的,只能选择搬家或移山。接下来有请评委向正反方提问,首先向反方提一个问题。

评委:反方同学,刚才讲到愚公搬家,你综述一下搬家的好处有哪些?

反方三辩:首先它解决了问题,而且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更好的变通,更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反方二辩:事实上愚公搬家是没有寓言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如果没有坚持的精神,搬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也强调了搬家和移山是一个相同的目的,相同的精神。

反方一辩:而且我们要把搬家这件事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来看,我们更需要这种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共利双赢的新精神。

反方二辩:回答完毕。

主持人:请评委向正方提问。

评委:刚才提到愚公移山是在精神层面上,那么在现实中遇到难题了,怎么来解决? 正方三辩:谢谢评委。愚公移山,山象征着困难,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克服困难,这是我们辩论的主题。

正方四辩:我方已强调我们讨论的是一个面对困难的态度。搬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不顾山里面人怎么样,交通怎么样,实质上是逃避困难,逃避问题。

正方二辩:我们把愚公移山精神用到现实中来,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这就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大世界呀。

正方三辩:我们的回答完毕。

主持人:好,接下来进行总结陈辞,首先有请反方四辩。

反方四辩: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配合我们为大家呈现出这么精彩的一场辩论赛,但是华丽的舞台灯光并不能掩饰对方辩友的漏洞,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首先,我要想说的是,对方朋友一味的回避我们的问题;然后,第一点,愚公所面对的问题是出入之迂,这个在寓言中写得很清楚了,而不是那座山;二,愚公移山就是解决问题,而搬家则是逃避问题,你们从何而来呢?移山是解决问题,我们同样是在解决问题呀,我们同样是在解决出入之迂这个问题呀,他同样在盼待外面这个花花世界,同样想享受到外面更好的待遇。然后,(三),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局限在那个时代和狭窄的定义,局限在那个寓言的背景上,否则,不就是失去了现实意义了吗?我想评委不会出这么无聊的一个辩题吧?四,对方辩友一次又一次的只强调精神,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心理偏上的狂妄思想,拿来修身则误几,拿来齐家则误人,拿来治国则误社稷,拿来平天下则误苍生啊。对方辩友,请听我方观点——愚公应该搬家。为了使讨论有现实意义,就必须用发展眼光来看这一行为。搬家当时可能只是一个动作,但是今天我们发掘出了其所蕴含的更深刻的意义:一,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为了解决出入之迂这问题,搬家是一种既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中包含了务实创新,就是余姚精神的体现,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为这种务实创新的方法,抓住了问题的焦点,遵循了客观规律,以实干加巧干,而不是埋头苦干,不计代价。成功好,难道以智慧轻易取得不是更好吗?务实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标杆,新时代的智慧,新时代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前途啊。二,搬家这一行动深层还蕴含着不为人知的两点,那就是坚持与和谐。坚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事实上也深藏在搬家这种巧干实干行为中。大家可以这么想,途中漫漫长路,风吹雨打,这不就需要坚持吗?今天是母亲节,各位我想说一句,带着孟子三迁的孟母,她的行为不仅是创新和务实,而且三迁也体现了她的坚持啊。作为一个伟大的母亲,孟母她很好的诠释了坚持在搬家这一行为的体现。再者是和谐,这个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词汇,这个在新世纪再次绽放的词汇,这个党中央多次提到的词汇,在搬家中也可以看到。这个方法不仅简便,而且不像移山那样兴师动众,破坏自然,劳命伤财,殃及池鱼啊。所以说,愚公应该搬家。谢谢。

主持人:最后,我们有请正方四辩作总结陈辞。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首先我们要声明,我们没有回避问题,我们坚持愚公移山,怎么会回避问题呢,下面我将我方观点进行如下总结:

第一,愚公精神是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其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与实干。只有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能为伟大的事业去奋斗,这就是英雄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的时代需要愚公精神。

第二,对方辩友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许多质疑,认为他是蛮干,固执,破坏生态环境等,这些高论我认为都是“智者多虑”,要知道,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好,还有夸父追日等,不过是古代的寓言、神话,其中含有教育性的寓意、精神,学习,借鉴即可,谁又会像对方辩友那样把移山生搬硬套地放到现实生活中呢,这样的话,寓言还成为其寓言吗?难道是施工方案吗?

第三,对方辩友一味地认为移山是固执,搬家是变通,其实不然,移山只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直面困难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处事原则。而搬家,则是逃避困难。坚持和变通都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而搬家则离开了原来的问题。

总之,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以荒诞的叙述,揭示了真实的道理,代表了人类的崇高意志。

移山,是信念的象征,是自信的体现。有着这个信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有着这个信念,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有着这个信念,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有了青藏铁路,有了跨海大桥。蚂蚁从不认为有它啃不下的骨头,蜗牛从不认为有它上不了的高山,人类从不认为有它克服不了的困难。

难道阿波罗登月不是嫦娥奔月的翻版?难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不是精卫填海的翻版?难道青藏铁路不是周天子西巡昆仑的翻版?这些,不是人类几千年来坚持的结果吗?没有愚公精神,怎能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山是一点一点移掉的,没有一砖一石的积累,怎么会有万里长城?如果猿人不是坚持着直立行走,怎么会有今天的人类?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既然人无法选择他的世界,而困难又是无处不在的,那么,让我们发扬愚公精神,开创光明未来吧。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声明:“愚公应该移山!” 谢谢。

主持人:下面是观众自由提问时间。(观众与辩手交换意见)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特邀嘉宾罗立平评委作点评。特邀嘉宾:各位好。刚才正反双方围绕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争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现实性也很强,给大家很多思考,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代表评委做下列点评。三个方面双方做得比较好,一个,双方切入点都能抓住。正方能够从精神层面、寓言层面介入,比较好。反方也知道精神层面很难辩,从现实、方法、目的(来辩),也是抓得好。第二,过程把握的比较好,论据展开都比较充分。第三,技巧方面,掌握辩论的一些基本技巧,能熟练的应用,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双方都有不足。正方在辩的过程相对展开得不足。反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因为论证、方法、技巧都差不多,那么这个过程中,刚才一辩陈述较清楚,论述的时候,方法、目的、角度抓得比较好,但后面阐述过程中方法谈得比较多,目的是解决困难,那挖山不是唯一的办法,搬家也是。反方还有一个方面没有好好的展开。你们从现实的角度去讲,那我挖山和搬家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从管理这个角度,你可以做许多文章,因为你可以举下山移民,为什么不让他在里面呢?移民的角度,就是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所以你们这个方面展开不够,很遗憾。

总体我感觉正方介入比较好,层次抓的也比较好。我的点评到这儿。

主持人:听完了嘉宾点评,我们再来看评分结果。本场比赛的优秀辩手是反方一辩姜峰同学,同时我们也以掌声祝贺获胜方——正方——余姚四中队。

赛后评点:该场正方胜。我自己听完全场,觉得我方取胜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出奇制胜,指出寓言的荒诞性和象征性,使对方的主攻扑空。二,简明扼要。我方主攻逻辑为移山乃克服困难,搬家乃逃避困难,简单明了,得心应手,使对方疲于招架。三,事例丰富,说服力强。尤其是后半场,消磨了对手很多时间。

反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立论制高点,只能讲方法,这是这个辩题对他的先天不利,所以他一定要把范围缩小到现实中来,他想把困难定义在“出入之迂”,绕开这座“山”,可是正方岂会让步,就是把困难说成“山”,象征意义上的“山”,使反方无可奈何。反方唯一能抓住的就是 “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了。怎样才能算是正确的方法呢?反方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到底怎么从实际出发呢?反方也讲不灵清了。退一步讲,光有方法有什么用呢?搬家其实并不是方法,而是行为。但反方临场能力很强,在攻辩中尽力的扯,把正方三辩扯入方法论中去了。反观之下,正方在立论超出的情况下,思辨能力不够,不能控制全场。

双方都有一些明显失误之处,比如正方三辩把愚公移山说成是方法了,被反方狙击,二辩说对方强调寓言的超现实性,又说对方忽视寓言的本质,自相矛盾。而反方把夸父追日说成唯心主义,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这个哲学问题与航天事业联系起来,明显有违常识,但正方反击无力。所以感觉上还是自说自道,没有形成你来我往的打乒乓局面。

个人的心得体会:辩论赛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冷门,但人气度颇高,大概人天生好辩吧,教师如能因势利导,确实是一项有趣而有益的活动呢。虽然中学生思辨尚未脱幼稚之气,但能把一场辩论打下来,基本不脱离主线,已经不错了,更何况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余姚市高中生辩论赛由团市委、教育局、广电局联合举办,影响颇大,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了,我校连续三年获得冠军,学生个人连续四年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辩论赛已经成为了校特色项目。

附录:我方的问题准备 进攻型问题

1、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看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持久战的关键就在坚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同时,又要动员一切力量,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战。这不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吗?

对方辩友知不知道汪精卫的曲线救国?

汪精卫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抗战只会灭亡,所以应该先和谈,再另谋对策。这实际上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投机哲学。这和搬家思维何其相似啊。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大山,他不去正面克服,而是绕弯子躲避,这不是搬家是什么? 如果搬家是正确的,那汪精卫为什么还要被骂作汉奸呢?

(毛主席说要打持久战,汪精卫说要曲线救国,一正一反,不是很明显了吗?)

2、在无穷无尽的自然界面前,人类的一切努力都可以忽略为零,人的一切努力是不是愚蠢的呢?

人类虽然渺小得犹如上帝脚下的一粒尘埃,但他有挑战上帝,挑战自然的勇气和意志,如果我们放弃这一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又从何体现呢?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之后,最后仍然失败了,这种努力是不是就没有意义?辩论赛总有一方要输掉,输掉一方的努力是不是就没有意义?

(替补问题:柏拉图说过:“人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人是无法选择他的世界的,人已经无法回到伊甸园去了,它只能面对苦难,一点一点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人的悲壮。所以,根本就无家可搬。搬家之说,潜意识里面就是放弃抗争,承认了人的悲哀。)

3、对方辩友读过夸父追日没有? 夸父能追上太阳吗?

那么,他是不是很愚蠢呢?

如果愚蠢,这种精神怎么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呢? 对方辩友读过精卫填海没有? 精卫填得了海吗?

那她的精神又为什么被人民歌颂呢?

对方辩友读过女娲补天吗?女娲补得了天吗? 对方辩友读过后羿射日吗?后羿射得了日吗?

可见寓言和神话是超现实,超理性的,既然如此,对方辩友为什么还要抓住愚公移山的荒诞性不放呢?

4、请问对方辩友,以色列为什么要复国呢?

中华民族历史上多灾多难,它为什么不举国大搬迁呢?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那为什么我们不把藏民搬下来呢,那样不是解决困难了吗?

防御型

1、困难是交通不便,搬家则是灵活变通之法。反驳:搬家怎么就是灵活变通呢?

不错,困难是交通不便,山是造成交通不便的原因。但是,搬家之后,山还是存在,原地的交通还是不便,混淆地点谈交通又有什么意义呢?好比一个地方污染了,换一个地方住,能说解决污染了吗?你对医生说,我脚痛,不能走路,医生说,那你乘车好了,你能满意吗?所以,搬家只是逃避困难,没有解决困难。

2、做事要讲效率。

反驳:效率要从长远看。短期来看,搬家似乎解决了问题,但长期来看,搬家不解决问题,移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所以,还是移山的效率最高。

3、三峡水库移民的问题

反驳:三峡为什么移民?是水位上涨。但,这是国家有意让水位上涨的,是国家不让三峡移民去阻止水位上涨的,这是舍小家为大家。

4、红军长征的问题

反驳:红军长征并不是搬家,因为它并没有逃避斗争,它还在中国坚持革命。这才叫灵活变通。、改革开放的问题

上一篇: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计划下一篇:说生离死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