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王维:渭川田家(精选4篇)
唐诗之王维:渭川田家 篇1
唐诗 《渭川田家》(王维)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
14、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解】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②墟落:村庄。③穷巷:深巷。④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⑤荷(hè):肩负的意思。⑥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⑦野老:村野老人。⑧倚杖:靠着拐杖。⑨荆扉:柴门。⑩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⑾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韵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讲解】
年轻时,王维好求上进,积极参与政事,并希望得到名人的授引,后经张九龄提拔当了右拾遗。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王维看破红尘,失去了对朝廷的希望,于是半隐半退,内心异常痛苦。为了聊以自救,排遣心中的痛苦,他开始走向山水林泉,领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和山村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渭川田家》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田园诗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评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风光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侯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的田舍风景,原本及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怏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在内容上中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与灵魂,“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点评】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唐诗之王维:渭川田家 篇2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余晖洒满了村庄,巷子尽头,牛羊纷纷归来。思念牧童的老人,拄着拐杖倚在门前,等待着牧童。田野里,伴随着鸡叫麦苗随风飘摇。到了蚕吐丝做茧之时,桑叶逐渐减少。不远处,三三两两农夫荷锄归来,言语依依。这一切都勾起了“我”对闲逸生活的羡慕。《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安逸。《日暮》则是写了牛羊归来已久,家家户户都已关了柴门。风月不知人情,兀自清夜玲珑。但这眼前之景却不是诗人的故园,石泉流动依旧,秋叶上的水露照旧滴落到枯老的草根。可惜灯下的自己已是满头白发,烛花再繁又有何用呢?读完之后,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一、两首诗的相同点
首先《日暮》与《渭川田家》都是田园农事诗。《日暮》“牛羊下来久,各自闭柴门”与《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都写了牛羊归来之景。使用的意象,都为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首句都起到了点明地点的作用,也为接下来的抒情打好了基调。
艺术手法上,都运用了用典、反衬和白描。《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表达的感情虽是妻子对服徭役丈夫的,但前三句内容却与两首诗异曲同工。诗中都采用了此典故来表达感情。《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句还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来表达自己渴望回归田园的心意。《日暮》“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的花烬本谓有喜事则结灯花,但在这是反衬诗人年华不再头已白、壮志未酬身先老的哀伤。《渭川田家》中诗人通过前四句描写田园生活的安逸和所有人及物都有所归反衬自己孤独寂寞和人生失意。都运用白描将画面描写的诗情画意,田园风光娓娓道来。
二、两首诗的不同点
1、诗体不同。《日暮》为五言律诗,《渭川田家》为五言古体诗。古体诗较近体诗对格律的要求不太讲究。所以《日暮》格律更为严格,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2、写作背景不同。《日暮》是杜甫是在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这时段他经历农家生活的艰辛,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因此是沉重而悲伤的。《渭川田家》是王维晚年栖于辋川别墅所作。虽然仕途坎坷,但他最后醉心佛法和书写隐逸情怀。虽然他一直渴望田园生活,但他没过过田家生活,所以对田园生活还有憧憬。
3、思想感情不同。《日暮》中诗人看到“牛羊下来久,各自闭柴门”的温馨生出了“江山非故园”的感叹。生活再美再合乐,不是家乡和归途,更感到凄凉。后诗人从思乡联想到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老的现实,满眼的烛花生出了嘲讽之意。“何须花烬繁”一句看似轻松,但写出了自我放弃的苦与泪。而《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归”字,总领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王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田园安逸美好的图景,给我们呈现了夕阳余晖洒满村庄的情景,却在“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中点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也借“式微”表达自己欲归隐的心情。
4、虽然都描写傍晚,但时间和季节都有细小的不同。时间上,在《日暮》中“风月自清夜”和“头白明灯里”、“花烬”都指出了诗人描绘的是夜晚,并且已经点灯。《渭川田家》的“斜光照墟落”则点出了作者描绘的是黄昏。虽然历来诗人描绘黄昏都是悲伤的,但是相比夜晚,黄昏还留有一点光。因此王维虽然渴望“归”,但不至于哀伤,而杜甫则因为夜晚增加了悲伤。季节上,《日暮》“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中点明描绘了秋季。秋代表收获,但在诗人笔下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哀伤而沉重,这秋季的小细节为这首诗添色不少。我个人更喜欢《日暮》这首诗,一句“江山非故园”道出了多少漂泊游子的心声。结语“何须花烬繁”“言有尽而意无穷”。杜甫的诗需要细细体味,他总能于一言一语中勾起读者的心情,这是杜甫的魅力。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1979。
[3]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4]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
唐诗之王维:渭川田家 篇3
【关键词】杜甫 王维 《日暮》 《渭川田家》 衰丧 闲适
描写田家生活和山水风情的诗歌,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萌芽。《诗经》里面的诸多作品,要么就以自然景物作比兴,要么就直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农家生活,例如《秦风·蒹葭》里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又如《诗经》收录的其他作品——《豳风·七月》等等,都出现了大量的对田家四季农时的劳动的叙述。《楚辞》里面同样出现了大量描写山水的句子,如《湘夫人》中的“洞庭波兮木叶下”写的就是萧瑟秋风,落叶纷纷的场景。虽说这一时期田园山水描写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田园和山水还没有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但是情景交融等书写艺术方式,对于中国田园山水诗创作的发展,仍然具有开拓性意义。到了建安时期,曹操的一首《观沧海》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然而山水诗真正形成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此时,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并且出现了一系列此种诗歌派别的大家。如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以及田园诗鼻祖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在魏晋时期开始具有独立的价值。到了唐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高峰时期来临,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发展完善,唐之前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在唐代开始合并为山水田园诗,一大批山水田园诗人群星璀璨,共同活跃在唐朝山水田园诗坛领域,初唐时期诗人王绩,开创了田园诗中的山水诗,使南北朝分道而行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出现河流端倪;初盛唐之交的两位影响巨大的诗人——陈子昂和张九龄,留下大量名篇,如《感遇》、《滁州西涧》;盛唐时期出现了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之音并形成了以这两位诗人为中心的诗人群体,除此,李白借山明水秀来抒发自己的狂妄不羁和浪漫情怀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最高水平,成为典范;中晚唐时期,出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悯农情怀主题的诗篇。
山水田园诗从春秋战国时期发不断发展,到了唐代并未终止,继续向宋代以及宋代之后往前行进。在唐代,山水田园诗可以说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上述内容也提到,具体时代的山水田园诗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就以杜甫的《日暮》和王维的《渭川田家》为例,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从而了解到具体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在两个不同时段各自具有的特点。
一、两首诗所处的时代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也各有千秋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年轻时游学长安,并且中进士,后遭贬谪,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在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后又再次进入仕途,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于辋川别业开始一种以禅参悟的生活直至上元二年卒于世。王维早年同样跟其他青年男子一样,追逐功名,对生活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曾到塞外当节度使,面对大漠的壮美,吟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边塞诗洋溢着状阔情思和雄浑气势,但是真正奠定王维在诗歌史上地位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描绘山水田园诗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清新空明的自然趣味,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营造山川秀美与内心安宁的氛围。就拿这首《渭川田家》来说,诗人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的画面:日落时分,牧童驱赶牛羊回村,麦苗在旺盛地生长,桑叶稀稀落落,远处传来了鸡的鸣叫声,农夫们时而劳作,时而倚着锄头惬意畅谈。整首诗中呈现了农家生活的简单惬意,作者最后也发出了:“及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的羡慕的感叹。
对比王维,杜甫的一生却没那么幸运,尤其到了晚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杜甫出生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改变。杜甫的青年时代,仍属于盛唐时期,因此杜甫也曾度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生活,然而随后的十载长安生活,杜甫考试落第,也无法在仕途受用。“卖药都市,寄食友朋。”长达十余年的长安生活,使杜甫饱经人生磨难,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更加关心百姓疾苦和国家存亡。因此,杜甫描写田园山水的诗歌自然没有了盛唐时期像王维、孟浩然等人那样的清芬明丽。杜甫的山水田园诗,绝大多数打上了混乱时代的烙印,描写山河破碎和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居无定所。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一为衰丧,一为闲适。
这一点上述内容也有提及,从杜甫的这首《日暮》中,我们不难感受出全篇都充斥着一种冷清落寞,作者在诗里没有流露出刻意炼字的痕迹,但是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却构造出了一幅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悲哀画面,使人不禁有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之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处在乱世时期,过着迫不得已的四处飘泊、妻离子散的生活,夜深人静时寒冷的夜晚,诗人早已忘了月夜这般皎洁美丽的风景,投影到心里的,是对家乡故园的思念,对身世浮沉的无可奈何,晚年时期疾病缠身,使生活又增加了一层困难,心里也更加悲伤与无望。说杜甫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衰丧之感,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总之,王维的《渭川田家》和杜甫的《日暮》虽说都是描绘山水田园,但是由于杜甫和王维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因此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时就出现了不一样的风格,但是,这两首诗毫无疑问是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对比研究这两首诗能丰富对山水田园诗的认识,在这两种不同的山水田园诗所体现出来的美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与借鉴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也能以小见大,从这两首诗所表现的内容中去了解这两首诗所处的时期的诗歌特点。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唐菀,“唐代山水詩略论”,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I卷第 3期
[3]李晓红,“试论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区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8月低期第30卷
王维的诗词《渭川田家》欣赏 篇4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很像是《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
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经“即此”一点化,不前所写之景皆成情语,而且景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此”乃此前的流水账式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
扩展阅读:王维的人物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扩展阅读:王维的文学特色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唐诗之王维:渭川田家】推荐阅读:
《鹿柴》王维唐诗鉴赏07-19
《漆园》王维唐诗鉴赏10-19
王维唐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0-24
唐诗之《后宫词》06-21
唐诗之花永不凋谢09-21
唐诗之《章台夜思》赏析06-29
唐诗之《赠孟浩然》07-09
唐诗名句赏析之十一09-02
唐诗之李白:清平调?其一07-22
《唐诗之登高》的教学设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