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课程表教学设计

2024-09-28

美化课程表教学设计(共11篇)

美化课程表教学设计 篇1

课题:《美化课程表》

--------------EXCEL中表格的修饰

尚志市希望中学

王凤英

一.教材分析

《美化课程表》是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一单元《揭秘数学魔方》中的第3课《美化课程表》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课程表进行编辑处理,使课程表变得更加美观、整洁和规范。《美化课程表》主要通过对课程表的进一步编辑和美化来实现对前二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课是学习Excel软件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电了表格有很强烈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已经掌握,但知识整合能力不强,自主探究意识差。我就让学生根据任务通过自学完成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以实际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任务,自主探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力求能体现“以学论教”的原则,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求学生的能力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设置单元格背景颜色。

2、了解和掌握表格框线的设置方法。

3、了解和掌握绘图工具的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鼓

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对电子表格的编辑、美化方法。

2、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团结合作,培养学

生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合理美化表格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重点:表格边框的设置;单元格背景设置及绘图工具的应用。

七.教学难点:表格边框的设置;绘制斜线的方法。

八.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法。

九.教学用具:多媒体机房、展示网等。十.具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示经修饰的 “课程表”的工作表(图1),然后再展示一个修饰后的“课程表”的工作表(图2),引入本课内容《美化课程表》。

图1

图2 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两个工作表的对比,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起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布置任务,让学生“做一做”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素材资源”文件夹中“的课程表.xls”,并把书翻到12页,自己动手完成对课程表的美化。

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完成“美化课程表”的操作,同时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同学互相讨论解决,也可以在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自主学习和探索,掌握设置单元格背景颜色,设置表格框线,绘制斜线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自学检查,让学生“比一比、问一问” 教师:

1、将同学们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看一看大家的学习情况。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怎样选择不连续的修饰对象?

(2)边框的设置方法?

(3)绘制斜线的不同方法?

(4)单元格背景色的设置方法?

学生:学生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再由学生讨论解决。

教师:纠正同学在回答问题中的不正确和不完整的地方,有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没有提出的,教师设疑,让学生回答,这些就完成了重点、难点的教学(例如:改变框线的颜色;斜线的不同设置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题,完成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博弈舞台,学生“大显身手”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在网上搜集下载关于“北京奥运奖牌榜”的相关信息,生成一个工作表,然后根据你们爱好对这个工作表进行修饰。学生:首通过小由组长分工搜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小组成员共同制作出工作表。

教师:协调和指导学生完成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再进行分整理形成工作表,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

(五)作品展示,体现个性

教师:大家已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那么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并请每位同学说出本组作品运用了哪些修饰方法。

学生:说明自己的使用知识和创作方法,同时又巩固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掌握“美化课程表”的相关内容,并且将搜集的材料,经过分析和处理生成了工作表,对工作表进行了修饰,使表格更漂亮,各个小组的作品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

《美化课程表》一节的教学设计

尚志市希望中学

王凤英

美化课程表教学设计 篇2

《美化课程表》一课, 是一节综合实践课, 也是学习Excel软件的关键。这一课中不仅要学会对表格框线、单元格背景色的设置, 而且还要了解绘图工具的简单应用, 更重要的是, 要通过本课的学习, 来整合前三节课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电子表格有强烈的兴趣,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已经把握, 但知识整合能力不强。同时在班级已经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探究氛围。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状况, 设计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美化课程表, 了解和把握表格边框、单元格背景颜色的设置方法及绘图工具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掌握对电子表格的编辑、美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提高美化表格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 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单元格背景色的设置及绘图工具的应用

教学难点:表格边框的设置

五、教学策略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 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用“纸上谈兵”的方式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索,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我确定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 释疑检测”教学模式。

2.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 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得到全面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实践基础上, 只有亲自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信息技术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我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成果”, 通过这些思考探索路径来完成本节课学习。

相信本节课我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运用, 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定能有效, 高效实现的本节课教学目标。

六、教学手段

利用管鲍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自主合作、释疑检测”学习, 实践本节课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新课改教学理论,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教学共设计六个环节: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释疑解惑、目标检测、总结提升。

(一) 目标定向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从幼稚到成熟的课程表图片, 激发学生制作课程表的兴趣。紧接着出示两个一样内容的课程表, 其中一个是经过修饰美化的, 让学生观察比较, 说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通过比较, 学生会轻易发现使用表格框线、单元格背景颜色、斜线表头可以使表格看起来更清楚、美观, 从而引入本课课题———美化课程表。

2. 目标设计

(1) 表格边框、单元格背景色及绘图工具的操作方法。

(2) 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设计出自己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贯彻落实学科课程标准, 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 自主学习

任务一:设置表格框线。

任务二:设置单元格背景颜色。

任务三:绘制斜线表头。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打开“素材资源”文件夹中的“课程表.xls”文件, 美化课程表完成三个任务。

我设计“三个任务”是依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动手操作实践, 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知识铺垫和学法指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 合作学习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相应的学习任务, 对于自学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对于已完成的任务进行优化, 同时, 准备汇报学习成果。各小组在任务和竞赛的驱动下, 积极合作, 自觉完成任务。在合作中, 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即掌握最好的同学辅导其他小组成员, 达成共识。

这个环节将个人之间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小组学习成果, 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面向差异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 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理念。

(四) 释疑解惑

在学生基本完成任务之后, 展示各组成果。首先让各小组展示, 观察比较哪组课程表最美, 各小组点评, 然后再请展示的同学讲解一下是怎样操作的。此环节可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也能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最后, 教师针对普遍存在的疑难点问题, 进行必要的点拔和讲解。

(五) 目标检测

结合所学知识, 为自己制作一个漂亮的课程表。此环节是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基础上, 达到巩固训练, 灵活运用的目的。根据情况, 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六) 总结提升

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卒章显其志”。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留下深刻而又完整印象, 在教师的点拔下,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收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突出重点, 提炼升华本节课主题, 使学生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完美的实效。

一般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

八、设计意图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自主合作、释疑解惑”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质疑,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 把学习活动与教学重难点相结合, 注重在过程中达到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等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整个教学过程, 我着重于:

1.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愉悦身心。

2.依据教材, 对教材进行了概括与提炼, 设置内容精简, 以点带面, 层层深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全过程围绕教材设置教学目标、重难点, 再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设置目标定向等教学环节, 以“自主合作、释疑检测”为教学模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4.用“目标检测”来巩固所学知识, 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板书板画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也是教学窗口, 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和口头讲述、多媒体形象演示相辅相成。板书运用的恰当, 有助于突出本节课重点, 加深学生印象, 对讲课内容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好的板书就是教师讲课思路图, 学生看到板书, 就能回忆领会本节课内容, 甚至能再现教师音容姿态。因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第3课美化课程表

修饰文字→字体、字形、字号、颜色

一、设置表格框线设置边框→线型、宽度、颜色

二、设置单元格背景颜色填充底纹→颜色、图案、样式三、绘制斜线表头绘图工具→直线、文本框

[责任编辑:王文良]

摘要:根据我校“自主合作、释疑检测”教学模式流程, 教学共设计六个环节: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群学、释疑解惑、目标检测、总结提升。

探索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92

潜在课程审美化就是将潜在课程的构成要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并创造美,从而使人在轻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中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周围的人和事。同樣,我们可将潜在课程审美化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

一、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内容构成要素及教学模式

1.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内容的构成要素

化学课堂作为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主阵地,隐藏着诸多的审美价值和美感因素,对学生的审美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其课程的启蒙性,学生独特的心理表现,更是对初中生的审美心理有着特别的影响。

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内容构成要素有物质形态的审美化,主要包含化学物质、化学教学中的各类器具(如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等)、化学反应现象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如实验室、教室等);制度形态的审美化,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药品使用规则,实验室实验规则等;精神形态的审美化,包含价值观教育、师生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正确的评价方法、合适的教学内容等。

2.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将审美化教学运用于潜在课程,使学生和教师浸润在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所形成的愉悦和谐、具有美的感受的磁场下,让师生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着教学中的美。学生通过感悟、内化而善于乐学,教师则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完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教学。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二、初中化学潜在课程的审美化

1.物质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

物质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主要指将相关物质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进行审美转化,充分挖掘、提炼其中的美的特质,从而让学生对化学产生美感。

(1)化学物质

世界上的物质有成千上万种,各种物质无不表现出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结构美,尤其是物质的外在形式美最容易被学生感知。例如,初中化学中有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各异的沉淀物、璀璨的金刚石、红色块状的铜、足球状的C60、美丽的硝酸钾晶体……这些物质无不以绚丽的颜色和美丽的外形展示于学生面前。物质外在形式美是内在结构美的外在反映,物质结构美是物质外在形式美的内在反映。例如,金刚石和石墨,两者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它们有不一样的外在构型。前者坚硬无比、无色透明,璀璨而又华贵;后者质软、灰色不透明,朴实无华。

(2)化学各类器具

化学各类器具包括化学实验器具、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各类媒体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初中化学开始就逐渐涉及许多的实验器具。利用这些器具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合成各种实验装置,以完成各类实验。不管是单个的实验仪器还是整套的实验装置,在设计等方面都展示出了美的一面。各类媒体、模型更是展现出了简洁、和谐、愉悦的美感,足以让学生兴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的实质,可让学生从微观至宏观完美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内涵。

(3)化学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现象,有颜色的变化、反应物状态的变化、物质的生成与消失、反应过程中的能力变化以及反应过程中的光、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无不感到好奇,好奇之余无不感叹化学之美及化学之神奇。例如,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中,紫色的花变为红花,红花干燥后又变回紫花。学生在感叹化学变化之美的同时,也会产生“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的问题。

(4)学习环境

学习化学的场所主要是教室和实验室。教室一般用来学习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实验室则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主要场所。在布置教室时,我们可以让教室充满化学元素,如设计以化学为主题的黑板报,或让物品的摆设与化学有关联等。对实验室而言,通常会悬挂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化学家的肖像、化学家的名言警句等,还有摆放整齐的仪器和药品等。学生在这些具有化学氛围的环境下接受熏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逐渐激发出对化学的热爱。

2.制度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

制度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主要指将制度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中的诸因素进行审美转化,充分挖掘、提炼制度形态中美的特质。制度形态的化学审美化在让学生体验美感的同时,逐渐将制度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一种好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措施,可让学生逐渐认同、内化规章制度,让学生从初中开始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室里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应逐渐培养学生优良的实验品质,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3.精神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

精神形态的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是指挖掘、提炼初中化学潜在课程的精神形态,激起学生美感的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有意或无意地产生积极的影响。

(1)与德育相融合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进行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融入价值观、道德观念、追求科学真理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并利用化学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科学观教育、科学品质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化学史教育。

(2)师生、生生间的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用心去爱学生,常走到学生中去,缩短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建立起努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积极的内心体验。同时,教师自己要在学生中起“身正示范”的作用。教师大方、得体的穿着,文明的举止,风趣、幽默的谈吐,都以美的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良好的生生关系能形成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浓厚学习氛围。

(3)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其内在的逻辑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循循善诱,设置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运用音乐、图片、自然实践中的感受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在新奇、舒畅中善于发掘美、欣赏美并创造美,让美的音符在理性的思维中跳动”。

(4)正确、及时的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以动态评价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行为。学生思想开小差时,应投以批评的眼光;学生回答错误时,要给予鼓励;对学生任何的正确行为都应激励和赞许。评价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欲望。

三、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的作用

1.潜在课程的“场”效应

潜在课程所构成的是一种精神氛围,以一种强大的意识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周围的人和事。即便是有形的因素也是内化为置身这种氛围中的每一个人的文化意识后才会产生效力,即“场”效应。潜在课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具有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强化动机、锻炼意志的功能。

2.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审美化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作為审美活动的主体,始终处于一个充分唤醒自我意识的情感、思想的运动过程中。这种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学习的精神力量是奋发向上的。

3.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的双重效应

《美化环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乐于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在生活中愿意尝试做分类处理垃圾。行为与习惯: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物品,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交流,初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二年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喜欢小制作,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废旧物品小制作。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已经知道捡纸、清运垃圾,保持良好的班级卫生,但是对分类处理和投放垃圾等方面的知识与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学习与养成。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生活中还不能很好地做到美化家园,保护环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身体力行,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教室里的垃圾说起,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开始关注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怎样的环境人人爱?是谁制造的垃圾,垃圾又到哪里去了?„„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关注、研究身边的垃圾问题,并通过视频和教师的介绍,明白如果垃圾不妥善处理好,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妥善处理垃圾,学会垃圾分类,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变废为宝大行动”无疑是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在进行废旧物品的制作过程中,要多教给学生一些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制作有特色的作品。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教学重点 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身体力行, 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垃圾分类资料,垃圾对人们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图文、音像资料。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问题,收集可以变废为宝的废旧物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给垃圾找家”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怎样的环境让人爱 1.[出示图片:怎样的环境让人爱] 2.提问:你喜欢怎样的环境呢?为什么?

3.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哪些环境让人感到愉快、舒适,哪些环境让你感到脏和乱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可引导学生比较教室在大扫除前后的变化、抽屉清干净后的感觉,还有吃过饭的餐桌在收拾前后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与感受。分析:脏乱的环境之所以让人不愉快,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人打扫、整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垃圾的存在。

4.小结:干净的环境让人感到舒服、心情愉快,不干净的环境让人感到心烦,心情不愉快。我们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原因主要是垃圾的存在。】

活动二 谁在制造垃圾

1.提问:那么生活中的垃圾从哪里来的呢? 2.提问:在课前的调查中,同学们看到自家里产生了哪些垃圾呢? 3.[播放动画:谁在制造垃圾](1)讨论: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垃圾?是谁在制造这些垃圾?(2)讨论:看看你生活的周围,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4.小结:生活中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垃圾,这些垃圾有的是由动物制造的,如动物的粪便或尸体;有的是由植物制造的,如凋零的落叶、腐烂的枯枝等;但大量的垃圾还是由我们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设计意图:调查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垃圾的来源。】 活动三 垃圾到哪里去了

1.提问:那么,每天人们产生这么多的垃圾,一般我们怎样处理呢? 2.[播放动画:给垃圾找家](1)讨论:该怎样给垃圾分类?为什么垃圾要进行分类?(2)讨论:假如我们这里实行了垃圾分类,你会怎么做?(板书:给垃圾找家)

3.小结:在我们丢弃的垃圾中,有些是经过加工还可以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有些是有毒有害的垃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垃圾分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处理不同的垃圾。

(板书: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4.[播放动画:垃圾的归宿] 讨论: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会给垃圾分类,了解一些垃圾的处理方法。】 活动四 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播放课件:垃圾的危害—电池污染] 2.讨论: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除了让我们产生视觉上的不愉快外,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小结:垃圾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并且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垃圾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废电池的危害。知道了垃圾的危害这样多,我们更要妥善地处理垃圾。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和学生观察到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深切感受到垃圾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

板书设计

给垃圾找家

(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第2课时

活动一 保护环境、慎待垃圾,从我做起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

2.[播放动画:慎待垃圾](1)讨论:找一找,生活中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物品?怎样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

(2)提问: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够少产生一些垃圾,那么对我们的大地妈妈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减少垃圾产生 保护身边环境)

(3)小结: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如尽量减少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能再次使用的物品,不要急于扔掉。此外,还要做到不乱扔、乱倒垃圾。在有垃圾分类箱的地方,要按垃圾的类别进行分类丢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可以从减少垃圾做起。】 活动二 变废为宝大行动

1.创设情境,展示变废为宝的作品:如塑料袋做的简易风筝、塑料瓶做的风车和花瓶等。

2.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你准备用它们做什么? 3.学生动手制作。4.学生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板书设计

美化演示文稿教学设计定稿 篇5

1、认知目标——掌握给幻灯片插入剪贴画、图片、艺术字、声音、影片,以及学会设置背景和使用配色方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自己动手、团体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

掌握在幻灯片中修饰、调整文字,插入图片和艺术字以及对幻灯片背景,配色方案的设置,会插入声音和影片。教学难点

设置幻灯片背景,使用配色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打开文件夹,为学生展示老师做的演示文稿。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好不好看呀?和你的“自我介绍”比一比,谁的幻灯片漂亮? 你觉得漂亮在哪里?老师就势引出新课。在上节课的演示文稿中,幻灯片里只有文字,今天我们就将学习怎样来美化我们的演示文稿。(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设置文字格式、插入图片、艺术字、剪贴画(课件展示)

师提出任务:在PowerPoint中设置文字格式,以及插入图片、艺术字和剪贴画的的方法与在Word中的方法一致,请大家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刚才课件中给大家提出的任务。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试着学习这一部分新课。

2、设置幻灯片背景、使用配色方案和插入影片和声音(课件展示)

下面我们通过课件来学习一下在PowerPoint中怎样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使用配色方案和插入影片和声音来美化幻灯片。

刚才大家在课件中已经看到了这部分学习内容,下面我再给大家演示下刚才课件展示中的操作方法: 师演示:(1)设置幻灯片背景:

背景──可以由文字、动画、图片等组成,可以使用颜色、过渡效果、纹理效果、图案效果等来设定背景的显示方式。技能点拨

用“格式——”背景“命令可以选择背景颜色。

讲解”应用“按钮和”全部应用“按钮的区别: ”应用“按钮是应用于当前的幻灯片;

”全部应用“按钮则是应用于全部幻灯片。

学生自学,通过”其他颜色"按钮,尝试多种颜色来挑选最满意的背景。

(2)使用配色方案

利用“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设置”——“配色方案”来给幻灯片选择配色方案。选定了某个配色方案后,可以单击“应用”按钮

应用于该幻灯片,“全部应用”应用于所有幻灯片。

自定义配色方案如果原有的配色方案无法满足需要,可以自定义一种新的配色方案。(3)插入影片和声音

用“插入”——“影片和声音”。(4)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操作,美化自己所做的幻灯片。老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分别指导。

(三)总结评论

把学生所做的课件收集到教师机上,向大家展示并进行评价。比比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四)布置作业

元旦快到了,在节日里,你会给好朋友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我们也可以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自己制作一张有声有色的元旦电子贺卡,给你的好朋友或者亲人一份特别的祝福。

教学反思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它体现了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就《美化演示文稿》这一课,教学最终目的不能仅仅定位在能够完成幻灯片设置的几种方法。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在文字输入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主题3 编辑、美化表格教学设计 篇6

主备人:范少君

题:编辑、美化表格 【课

时】2课时 【教学重点】

1、设置选定单元格的“字号”“字体”“对齐方式等进行修饰。

2、对选定单元格进行合并。

3、设置表格或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4、在数据中添加艺术字、图片等 【教学难点】

1、工作表重命名。

2、合并且居中单元格

3、和灵活应用条件格式突出数据。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师生互动、个别指导、广播演示

【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

1、在同一工作簿中进行不同工作表的切换及重命名等

2、设置选定单元格的“字号”“字体”“对齐方式等进行修饰。

3、对选定单元格进行合并。

4、设置表格或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5、在数据中添加艺术字、图片等

6、灵活应用条件格式突出数据

2、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大家回顾一下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1:我们学了如何在工作表中插入行及如何输入制表日期。

生2:删除单元格与清除内容操作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补充:还有如何给工作表重命名。

师:同学们对表格的设计基本掌握,但只掌握设计表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如何设置表格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些内容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设计表格要从最基本开始,下面大家参阅课本p13-p14完成:

(二)设置表格格式

任务

1、(设置字体(“初一X班学生体质状况”标题为四号、宋体、蓝色、加粗、),合并、居中)(“一点通”

1、2(合并“初一X班学生体质状况”标题栏,然后取消 理解1、2))

提问:想一想内容(和并且居中一将标题放置在某一单元格有什么不同?)任务

2、(1)设置给出表格边框,并设置标题栏底纹(浅绿色)(2)找出格式工具栏按钮,并试一试用其完成刚才的操作 练习:参阅p16一点通、完成 想一想 2 任务3 学习p16页“任务2” 学会如何调整行高、列宽。(三、)自动套用格式、插入图片

1、学习p17自动套用格式,将“初一X班学生体质状况”格式设为古典1格式,2、在“初一X班学生体质状况”表格中插入桌面上图片1

3、批注 条件格式设置

生:自学讨论操作,(第一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师: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生:动手实践、逐一突破 师:个别指导

小组:组长检查小组学习情况,总结问题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点拨 师:组长报告各小组完成情况,教师评议,补充提出问题

1、广播好的作品、并找做的一般的学生广播他的亮点(如学生自己设计字体等格式),鼓励学生。

(1)让学生合作做几分钟(组长做完后负责同一组的任务,一定教会后进生)(2)教师演示广播操作(大屏幕)

2、教师解疑

(1)边广播演示,边解决问题。

(2)纠正错误、发扬优点、学生再做一做。

5、小结

师:今天让各个小组长来总结一下学习内容

生1表格字体、字号、设置、表格单元格居中、边框设置

生2 还有对齐方式行高、列宽设置

生3自动套用格式设置及图片的插入、批注 条件格式

美化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篇7

一、师德美

化学教师的师德美首先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上。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引路人,你的一言一行如果倾注了对学科的无限热爱,必然就会在学生身上折射出动人的化学之美。

其次,化学教师的师德美还表现在爱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要敢于和善于向学生表达内心情感,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坦率、乐观、愉快的心情,会深深地感染学生,而学生好的心情可以加强对所学化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教师的师德美还应表现在自己的言行上,这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行唤起学生的求知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美

1. 科学性

任何美的语言都以科学性为前提。化学教师语言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而规范。准确就是指正确地使用化学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除遵守普通活的规范外,还应遵守化学用语的规范。

2. 情感性

初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提到了化学家,教师应抓住讲授化学家超人的智慧、执著的追求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性教育。

学习碳酸钠这种盐时,介绍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1921年10月,农民出身的他在美国刚刚获得博士学位,就满怀报国之志回国创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制碱新法———“联合制碱法”,结束了当时由美、德、英、法等国垄断世界纯碱市场的时代,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和荣誉。通过这样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形象性

形象性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初三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逻辑思想能力还较欠缺。对于那些较抽象难掌握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在使用实验、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的同时,辅以形象性语言,引导思想,化难为易。

在讲授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个知识点时,沿用课本上的两液体相混合,混合后的液体总体积不等于原来两液体的体积之和。这个实验虽然精确,但实验现象不明显。我在授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在一立方米的碎石上,倒入一立方米细沙,然后测量混合后的总体积,会等于两立方米吗?为什么?”学生略加思索,马上可回答:“不等于。因为碎石中有间隔,有些细沙漏到碎石的间隔中去了。”通过这个粗略的比喻,可具体、通俗地类比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深奥道理。

4. 趣味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语言的趣味性可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亦可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使师生的思维同步,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变得轻松愉快。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比如,金属钠和氯气化合形成氯化钠,学生较难理解。如果把氯原子和钠原子比做热恋中的男女双方,就大大降低了理解坡度:“钠原子给予电子,愿意‘嫁’;而氯原子接受电子,愿意‘娶’。男女双方自觉自愿一见钟情,所以婚姻基础牢固,婚后生活稳定———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氯化钠……”———效果不言而喻。做H2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再撤氢气,否则会带来安全隐患,学生对此往往容易忘记,记忆不牢固,这时可幽默一下:“酒精灯个子小,肚子大,胖乎乎的,好吃懒动,总是迟到早退。而氢气却轻巧勤快,总是早出晚归……”———效果不言而喻。

化学研究的物质世界,其变化丰富多彩。如果都是善于用趣味性的语言,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建立“概念的最近发展区”,则对于学生建立概念意义重大。如果面对如此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教师的脸上总是肌肉紧绷绷,语言干巴巴,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师生间难沟通难融合,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既无味又无奈。

三、实验美

化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深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学科,与课堂上化学实验能产生许多美妙的现象有关。教师严谨、规范、熟练的操作美,加上实验出现的现象美,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化学实验美。化学实验美,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某些化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品德教学导入设计审美化 篇8

一、游戏导入洋溢无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中,很多老师用游戏导入课程。教学游戏是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等都很有用。

比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手指操”这一环节。正式上课之前,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做操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做了!”“老师今天带你们做一节与众不同的操——手指操,好不好?”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手指操?怎么做呀?”“手指操,真奇怪的名字呀!”接着,我开始边喊节拍边做,学生的小眼睛都盯着我的双手,一个、两个、三个……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开始跟着节拍做起来。操做完了,我说:“小朋友们的手真巧,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这么难的手指操做得有模有样了。不太会的小朋友也不用急,只要你们多练习,一定能做好。大家想一想:这双灵巧的手平时都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顺势引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富有情趣的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活动从以往纯粹的认知活动变成审美活动,带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享受,使教学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二、情境导入体现震撼美

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多选择一些与儿童生命“同构”的素材,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比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时,教者选用了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故事描写了一群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听到隆隆的雷声时,就像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样冲出教室去接水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学生的心一下子进入角色,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回忆停水时的感受,通过观察图表、文字以及生活中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最后将学生的视线拉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自家用水情况的调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明白节约用水要从身边做起的道理。

三、体验导入感受关爱美

体验导入,即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活动,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例如:《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教学中,课一开始,执教老师就选了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请用这两块黑布蒙住眼睛,然后走到教室门外。”这两个学生按照要求蒙好了眼睛,他们东摸西摸,东碰西撞,费了好大劲,却怎么也走不到门口。座位上的学生看了大笑。哄笑之余,不少学生都在感叹:盲人走路真难啊!

接着,执教老师又让这两个眼睛上蒙着黑布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字。这两个学生伸出手,摸了老半天,也没碰到桌子边,更别说写字了。这时,教室里的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关切的目光和轻微的叹息声。

师:“找不到笔,那么,你们就坐下吧。”

生:“老师,我看不到凳子在哪儿。”说着,他无奈地拉下了眼前的黑布。

师:“是啊!一个残疾人,在衣、食、住、行、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许多不便,如果你是个残疾人,这时候,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吗?”

“非常渴望。”这时候,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将心比心,面对身边的残疾人,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深刻的体验,犹如一个个重锤,叩击着学生的心灵。

……

情感的生成是通过“体验”实现的。冷冰冰的说教、训导,何以打动学生的心灵?而本课的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一种同情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情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没有说教,没有指令,只是凭借着真实而又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真实之美,关爱之美。

当然,导入设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媒体演示体验导入、诗歌入情导入等,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入情中、生活中、真实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着、体味着来自生活的美、品德教育的美。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9

沙河镇中学贺俊然

一、教材分析: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是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美术实验教材第15册中的第十课,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家居装饰布为题材,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装饰布插图,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装饰布,体验设计过程的乐趣,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而且正是思想活跃的时期,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示,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属于自己风格特点的作品。

三、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绘画水平和思维特点为依据,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抓住初二学生思维发散特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本课通过兴趣导入→欣赏与观察→分析示范→学生练习→展示评价等几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尝试自己设计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装饰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健康的艺术审美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装饰布的功能特点,从不同材质、纹样、色彩来初步认识装饰布的独特的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注意运用不同手法表现作品,设计独特的装饰布。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方法:用不同的基本形、排列组合方式、不同的色彩搭配设计出独特的装饰布。

过程:展示作品——教师讲解——自学讨论——尝试练习——教师辅导——展评小结

3、情态价值观目标

体会设计装饰布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提高艺术修养。【课题类型】设计·应用

装饰布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与我们的距离很贴近,但是学生掌握装饰布的设计与家居的搭配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表现能力,并与装饰布纹样欣赏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装饰布的设计技法,体验设计的乐趣,让我们身边的装饰布体现出个性化,童趣化,让装饰布设计成为适合学生创作的载体。【教学重点】装饰布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运用 【教学难点】装饰布色彩的搭配与图案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笔、剪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行师生礼,开始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师:现在老师在装修房子,挺闹心的不知道应该选哪个,同学们可不可以帮老师参考一下,选一下? 学:第二个.师:为什么? 学:色彩丰富,温馨,暖色,有图案,重复排列。

师:一提到色彩,纹样就让老师想起来了装饰布,它是构成装饰布的构成要素,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 什么的装饰布? 学: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师:看来装饰布可以美化生活我们看看到底怎么美化我们的生活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的认识到装饰布给他们带来的审美体验和装饰布的构成因素,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目标明确贯穿始终。

之前大家是不是没有接触到装饰布?加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观看几张装饰布,观看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

1、什么是装饰布?

2、装饰布的用途?

3、装饰布的功能? 学:

1、图案各异、重复排列、颜色丰富、和谐统一的布料。

2、窗帘、桌布、床单、家居用品等。

3、美化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品味、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设计意图)明确装饰布的感念、用途和功能 师:假如生活中没有装饰布会怎样? 学:

1、风格单调、简约

2、色彩单一

3、缺乏审美感受和体验

(设计意图)感受装饰布在我们身边是不可或缺的,是美化我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活动

师:原来装饰布真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装饰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学:想。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装饰布的构成因素

1、纹样 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共同特点特点:重复性、连续性。纹样分类:具象型、抽象型 师:二方连续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有规律的向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排列所构成的带状纹样。

师:四方连续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师:单位纹样的排列组合方式

1、平移

2、翻转

3、旋转 小练习:找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师:构成因素的第二个要素:色彩

1、冷色调搭配

2、暖色调搭配

3、冷暖搭配

师强调形式美法则和谐统一(欣赏课件中的色彩搭配)

四、课堂练习:

师:装饰布的设计是不是很简单啊,那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装饰布呢? 生:想!!

师:设计一款装饰纹样。要求:1.纹样自创,新颖,2.用暖色、冷色、冷暖对比设计,色彩大胆协调。

五、巡回指导(略)(播放音乐)

六、展评:教师将学生设计的优秀纹样运用ppt完成二方连续排列。

(设计意图)时间比较短学生可能完不成单位纹样的多个完全复制,通过ppt的图片复制,粘贴,旋转,合并功能完成排列达到装饰布的效果图,使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获得成就感。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难点我们突破了单位纹样的设计

寝室美化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2 篇10

寝室生活作为大学生多彩丰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长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独立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寝室作为另一个大学生释放自我释放个性的平台,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色,是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处。本次寝室美化设计院赛由信息学院园区管委会发起,信息学院园区管委会、学生会承办,为校级“我爱我家”学生寝室美化设计大赛做积极准备。本次活动自5月4日开始至5月15日以“温馨宿舍,和谐家园”为主题,为广大住宿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彰显个性寝室生活的舞台。

活动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发动宣传报名。在寝室美化设计大赛活动一开始就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学院寝室美化设计大赛宣传工作通过班级传达和网络宣传以及扫楼等形式进行宣传,【由分团委、社团多部门协作多渠道宣传,最终有50个寝室报名参加,占到信息学院在校总寝室数的23.3%。】【汪妈妈自己改改〃〃〃〃〃〃〃】

第二部分:寝室初选。我们给寝室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的设计和装扮,主题紧紧围绕绿色、节能。在装扮的时间之后,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小组对参加活动的寝室进行检查。确定9个晋级决赛的寝室。

第三部分:寝室决赛。常务院长张文宇老师、党总支书记

王衍老师、党总支副书记何唯超老师以及信息学院辅导员杜宇、冯李哲老师组成的评审团对晋级决赛的寝室进行美化设计的打分。同时我们也在人人网上进行网络的公投。根据评审团的打分与网络投票结果,最终确定寝室美化设计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第四部分:颁发奖品。对获得名次的寝室进行相应的物资奖品以资鼓励(一等奖价值300元、二等奖价值150元、三等奖价值100元),借机树立典范,推进宿舍文明建设。同时将前三名的寝室上报学校晋级校级比赛。

本次活动以提升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营造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和健康、活泼、文明的生活氛围为理念与基点,为校级寝室美化设计大赛辟开一个完美的前奏。本次活动中以园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思维碰撞为画笔,以参赛寝室的创造力为颜料,为园区与信息学院多彩活动的画卷上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学院学生会

美化课程表教学设计 篇11

一、以情感的内容“美化”音乐课堂

1.改变传统的上课口令模式

传统音乐课模式,教师一般以命令式的口气喊:“上课!”学生起立,严肃的表情跟教师喊,“同学们好!”“老师好”。改变传统上课喊口令模式,以多种多样的、饱含美感和情感的内容,丰富上课喊口令的内容。如饱含深情的“同学们好!”(高高的调子加上丰富的表情),学生一般会根据教师的表情回应“老师好!”。也可以将师生问好方式,用唱的、用拍读的、用弹奏的、用不同旋律和不同唱词来表达,将这一小小的环节,设计成有声有色的的、饱含感情内容的音乐形式。

2.改变传统的导入模式

传统的音乐课导入常常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导入,很少有学生的参与。改变传统导入模式,以互动的形式,以美的音乐为纽带紧密联系师生的感情,激发起学生愉悦的心情。新的导入模式大致可分为旋律导入法、节奏导入法和律动导入法等。这些导入法以美的情感内容使音乐课堂变成了既富浓郁趣味,又严谨实在(不让学生有一点点松懈)。比如在教唱《白鸽》一课中,先弹奏音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引导很多孩子做出各种出乎意料的动作:如爬楼梯、蛇游行、波浪起伏等,课堂变得活跃。

3.改变传统的废话习惯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再问“你们想学吗?”,学生回答“想”。表扬孩子们时,会问“你们说他棒吗?”,孩子们整齐的回答“棒”等。废话现象及废话习惯反映了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平泛,缺乏语言的艺术性,丢了情感的感染力。

二、以表演的姿态美化音乐课堂

1.把握教师的主导角色,引导学生进入忘我的意境中进行表演。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像艺术家那样善于“进入角色”,依据歌曲乐曲,声情并茂地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堂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酝酿情感,排除一切干扰,调节情绪,不将工作生活中的不快带进课堂,避免有不利于施教的因素产生。时刻记住给学生美的一面,面带着微笑走进教室,面带着微笑向学生问好,满怀激情地进行教学,教师的情绪饱满,学生的心情也随之开朗,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學。如在《闪烁的小星星》一课表演时,以深情生动的表演表现歌曲的内容,将学生带入了童年的美好时光情境。

2.把握音乐的情感内容,为感动学生而进行表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只有正确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要想表现好作品的“情”,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因为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不能理解歌曲容,而容易“糊弄”。事实上,小学生对音乐是有一定的鉴赏力的,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却能明确的告诉我们“好”或者“不好”。因此,教师的表演示范一定要投入。比如,在学习《欢腾的草原》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草原的美景,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教师要结合舞蹈的表演,哼唱着优美的牧歌旋律和着音乐的节拍,边歌边舞。以自我陶醉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把握课堂教学行为的分寸。课堂教学中的表演与舞台表演毕竟有所区别,教师的表演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表演时要把握分寸,要恰当。不能把音乐课变成个人的“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要合理处理好“教”与“学”的联系,“教”与“演”的关系,尽量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以竞赛的形式美化音乐课堂

时代的发展使得娱乐比赛的形式如雨后春笋,一波波的出现,比如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引领了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的潮流,也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认识。将时尚的娱乐竞赛形式正面引入音乐课堂能够达到美化音乐课堂的目的。

1.形成固定的竞赛机制。当完成课本的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相应歌唱及音乐素质竞赛,形成比较固定的竞赛机制。在每次竞赛中评选出每月的优秀歌手、班级歌手、年段歌手、校园歌手;在学期结束时评选出学期优秀歌手;在学年结束时以年度总决赛的形式,将每个小组第一名的选手挑出进行决赛,选出年度优秀歌手,并赋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2.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外内容为辅的竞赛内容。课堂竞赛的音乐内容以课本所学过的知识为主,包括乐理、歌曲、欣赏和视唱等内容。强调规定的课本竞赛内容有利于学生促进和保持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的主动性,保证了课本内容的教学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的竞赛模式。在竞赛中,主持、评委、选手和观众的组成均由学生承担,学生成为竞赛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以导演的身份,担任伴奏和竞赛的总导演。

上一篇:项目开发工作计划下一篇:罪犯个别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