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刑事案件(精选8篇)
法院刑事案件 篇1
人民法院报评选2014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
2015-01-06 来源:中国法院网
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的2014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今天推出。这十大案件均为人民法院报2014年所报道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案情疑难复杂、审理难度大,以及审判结果有重大突破或借鉴作用的刑事案件。这十大刑事案件的评选,对2014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的刑事案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做了一次认真的梳理,展示了人民法官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依法审判刑事案件,为促进依法治国、纠正冤假错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一: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再审案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再审判决,撤销该院原刑事裁定和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以原审判决和裁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2014年12月15日,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而宣告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冤案得以昭雪,的确大快人心。随之,此案追责程序也启动。包括本案在内的一系列冤假错案得到纠正,让我们对国家法治的进步感到鼓舞。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对于此案的深刻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法院在这一案件中表现出来的直面错案、敢于纠正的行为值得肯定。从现有公开资料来看,内蒙古高院认定原审判决和裁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是正确的。本案中,“真凶”赵志红出现并指认、供述当年犯下罪行,一连串的证据材料被挖掘出来,而呼格吉勒图当年有罪供述的所谓“铁证”不攻自破。随着内蒙古政法系统追责程序的深入进行,当年如何造成这一冤案的原因也就更加明晰。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在刑事司法领域,为了防止类似本案的错案再次发生,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司法理念的变化。既要有勇于直面错误、纠正错案的决心,同时又要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坚持疑罪从无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确保侦查、起诉案件之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2)努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协调法院与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工作关系,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制度,构建合理的追责标准和可行的办案责任制,排除不当因素对司法裁判的干扰;(3)将建立健全成熟、完善的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摆上改革日程,同时,还需要健全国家赔偿制度,多重机制共同保障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二:昆明“3·01”严重暴恐案 2014年9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3·01”昆明火车站严重暴恐案一审宣判,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判处依斯坎达尔·艾海提等3名被告人死刑,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以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帕提古丽·托合提无期徒刑。
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 赵秉志
暴恐犯罪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犯罪问题,依法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安全。不可否认,当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暴力恐怖事件滋生的土壤,但暴力恐怖活动无论以何种名义出现,其肆意践踏生灵、侵犯无辜者的生命的行为不仅有违道德,更触犯了法律,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必须强调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恐怖活动犯罪。
在“3·01”昆明暴恐案件处置过程中,民警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相关规定,当场击毙4名暴徒;事件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规定,采取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救治受害人员,恢复铁路运营秩序等应急处置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恢复社会秩序;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相关司法机关依法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特别是审判过程中,审判人员综合案件相关情况正确定罪量刑,并且鉴于被告人帕提古丽·托合提在羁押时已怀孕,依照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适用死刑。在庭审过程中,法院为各少数民族被告人聘请了翻译,依法保障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并且指定律师出庭为被告人进行辩护,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了供述和辩解,司法机关依法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也彰显了我国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
逝者如斯!“3·0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件带给我们的伤痛并未远去,如何从根本上防范暴恐案件值得我们反思,希冀以相关案件为契机,促进我国反恐法治的进一步完善。相信随着统一的反恐怖法、刑法修正案
(九)的出台,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反恐法治事业必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
2014年11月28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诉人张帆、张立冬、吕迎春等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作出二审宣判,裁定驳回张帆、张立冬、吕迎春、张航、张巧联的上诉,维持原判;对维持张帆、张立冬死刑判决的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点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洪道德
故意杀人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并不鲜见。招远故意杀人案之所以举国轰动引起民众社会高度关注,是因为凶手的杀人恶念来自于“全能教”的教义和组织的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宗教和邪教却有本质上的区别。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大多是以传播宗教教义、拯救人类为幌子,散布谣言,且通常有一个自称开悟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以秘密结社的组织形式控制群众,一般以不择手段地敛取钱财为主要目的。简而言之,邪教除了不具有合法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教义漠视人的生命,掠夺他人的财产。招远故意杀人案充分地表现出邪教的危害性。
我国刑事法律对邪教组织及其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从重处罚。特别要注意的是受邪教教义的蛊惑,邪教徒的犯罪具有疯狂性,表面上看与精神病人的危害性行为具有相似之处,而实际上是有本质区别的。绝不应当把邪教徒的疯狂行为视为精神病人无意识、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人,而不以犯罪论,不予处罚。相反,对于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邪教徒的犯罪,应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四: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受贿案
2014年10月1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对张曙光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历时两年多的“张曙光受贿案”在公众的关注中终于落下了帷幕,这个号称“中国高铁技术第一人”的人,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因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是继刘志军之后又一个铁道部落马的高官,也是我国在反腐工作上的又一大成果,同时,本案也再次对我国当前的反腐机制敲响了警钟,引发对预防腐败机制的反思。张曙光的涉案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2011年,期间多次受贿,问题在于,我党一直在着手构建反腐败的机制,并且一直在加强反腐败的力度,为什么在这11年中张曙光的受贿行为没有得到查处呢?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的反腐机制整体存在着“软化”的问题,当前的反腐机制较为零散,而没有形成健全的反腐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重申了反腐败的问题,指出反腐败的关键在于强化权力的监督和运行体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这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未来反腐败工作的重心是要试图构建科学、健全的反腐败机制,将腐败犯罪的预防和腐败犯罪的惩治体系化,使得我国的反腐败工作走向制度化、法治化。具体言之,不仅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还要着手建设一支高效、法治的反腐队伍,整合反腐败的各方力量,促进纪检、行政监察的反腐和检察机关反腐的协同,在明确各方职责的基础上,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只有制度化的反腐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犯罪的发生,防止下一个“张曙光案”的出现。
五:福建终审宣判念斌无罪案
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公开宣判念斌投毒案。法院认为,原判认定的念斌犯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原公诉机关指控上诉人念斌所犯罪名不能成立,依法作出念斌无罪的终审判决;念斌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点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顾永忠
“念斌投毒案”应当是2014年刑事案件中受到社会关注度之高、之久仅次于“呼格案”的一个案件。念斌在长达8年的诉讼过程中,曾四度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直到2014年8月峰回路转,被福建高院宣判无罪,真可谓九死一生!
社会关注“念斌投毒案”,不仅是因为该案戏剧化的诉讼过程和结果,而是透过该案,人们在思考我们的刑事司法制度出了什么问题,同时也感到我们的刑事司法制度是有希望的!近年来,没有哪一个案件像“念斌投毒案”如此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司法公信力,也没有哪一个案件像“念斌投毒案”如此强烈地张扬着我们的司法公信力!
“念斌投毒案”的曲折反复和柳暗花明,使我们由衷地对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大加肯定:一是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的重大举措。试想:“念斌投毒案”如果没有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而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发回重审,念斌的生命今天还存在吗?二是2012年3月刑事诉讼法的大修改。它强化了庭审功能,要求重要的证人、鉴定人都要出庭作证,还增加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出庭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规定。正是有了这些规定,才在该案最后一次庭审中发现了案件事实和证据存在的严重问题,法院断然作出念斌无罪的判决。三是司法机关对律师辩护权利的保障、辩护意见的重视以及该案律师们无私、无畏、专业、敬业的奉献精神!
六:首起在华外国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4年8月8日,我国首起在华外国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彼特·威廉·汉弗莱、虞英曾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及驱逐出境、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
点评:《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 刘桂明
从本案的发生与审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共识: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否,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事关公民安全、法律尊严、社会稳定的大事。同时,我们又看到了当下社会的两个矛盾与纠结:
一是个人信息保护与泄露之间的如何偏重?在网络时代,一边是形势越来越明显的“透明社会”潮流,一边又是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常常难以保障的现状。通过本案的审理,我们看到,作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甚至可以说是作为一种人权,个人信息的保护乃至防止商业和公权机关的滥用已经刻不容缓。在本案中,被告人除了非法向他人购买,还使用了跟踪、监控或冒充公司员工、客户、投资者甚至快递员的身份秘密走访、偷拍等五花八门的非法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严重地侵害了他人个人信息安全的权利。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从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启动立法程序,到2008年该法草案呈交国务院乃至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但并未列入立法规划,从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生效,使“纸面之法”开始向“生活之法”的转化,到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
(七),使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犯罪惩治开始进入司法实践,从而说明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开始步入正确轨道。二是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如何平衡?现在,一边是普通人越来越“透明”,一边却是许多本该更透明的领域还在灰幕之中。如果任由公民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解密、买卖,何来安全、自由和人权?由此可见,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其实更加重要。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基础配套设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必要尽快从幕后走向台前。
对于政府信息来说,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那么,对于公民个人信息来说,保密永远是原则,公开则只是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案的审理颇具标志意义。
七: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2014年7月14日至19日,湖北高院分别在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咸宁市咸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刘汉、刘维二上诉案。2014年8月7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刘汉、刘维上诉案,认定刘汉、刘维所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等罪,罪行极其严重,数罪并罚,对刘汉、刘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 赵秉志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需要有力的法治保障,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包括黑社会性质犯罪等在内的严重刑事犯罪影响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平安,必须依法予以有力有效的惩治。
广受关注的刘汉、刘维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故意杀人等罪案在一审、二审的过程中,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法相关规定为准绳,以充分、确凿的证据认定犯罪,并综合各种情节裁量刑罚,定罪量刑严格贯彻了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贯彻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和共同犯罪的罪责规范;并通过异地审判、分案审理、公开审理、辩护权保障等措施,体现了公正审判,彰显了我国司法的文明进步。该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依法严惩涉黑有组织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的政策精神,是依法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典型法治事件,有助于树立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
八:“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案
2014年4月17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诽谤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
点评:《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 刘桂明
“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之所以值得总结与思考,是因为本案使全社会非常清晰地认清了两个问题:
一是言论自由的底线与边线。所谓言论自由,是一种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或通过其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这是法律赋予每个人说话的权利。用时髦词汇说这是一种诉求表达,用法律语言讲这是一种言论自由。但是,法律同时又规定,这种权利的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受到一些限制。如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名誉,另外还必须考虑到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道德等问题。换句话说,你的言论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否则你就跨越了法律的边线;你的言论自由也不能侵犯他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如此你就突破了法律的底线。
“秦火火”为了博得“名望”、吸引眼球,不惜一次次突破法律的边线与底线,制造传播各种谣言,扰乱网络秩序。正是由这些“秦火火”们的误导所引起的激情和愚顽,将网民引入了一种畸形的繁荣场景乃至非理性的状态。其实,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将自己的影响力转换成自己的私利。“秦火火”的结局进一步说明,网络言论如果跨越法律边线,就有可能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如果越过法律底线,则就面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现实(其中至少可能涉嫌三种罪名,即侮辱罪、诽谤罪、诬告陷害罪)。
二是社会监督的质疑与造谣。所谓质疑,可以理解成怀疑的言论表达。在一个理性社会,任何人都有怀疑的权利,也有怀疑的自由。由此可见,质疑实际上就是一种言论自由。但是,造谣就不是言论自由。顾名思义,造谣就是或捏造、或虚构、或散布某些并不存在的事实。
“秦火火案”是2013年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第一起依法公开审理的典型案件。其典型意义就在于在面对诸如“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等公共事件时,网民可以对善后处理进行质疑,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但是,“秦火火”为了利用热点事件进行自我炒作,以虚拟微博账户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对事故善后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显然,他以谎言将公众从质疑的边界绑架到了造谣的禁区。我们知道,到了造谣的禁区,谁都无法避免被处以“点球”的处罚了。
可见,从怀疑到质疑,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正确表达;但从质疑到造谣,却并非一步之遥。
九:浙江温岭杀医案
2013年10月25日,被告人连恩青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闯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持刀行凶,致一死一重伤。2014年4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温岭杀医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驳回被告人的上诉,维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连恩青的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点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顾永忠
在2014年的刑事案件中,“浙江温岭杀医案”无疑是一起令人心情最为沉重的案件。因为这是一起发生在遭受疾病折磨寻求解除病痛的病人与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护士之间的人间悲剧!对于“病人”,无疑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会给予同情,但对于采用如此残忍手段杀害为他治过病或没有治过病的医生、护士的“凶手”,人们则产生极大的不解和愤慨。对于该案受害的医生、护士,人们为他们遭受如此不幸,为他们的家庭遭受如此打击而唏嘘不已。透过该案的发生,人们更为无数个不分昼夜、辛勤工作、救死扶伤的医生和护士的生命安全揪心、担忧。
因此,司法机关对该案的判决无疑是正确的。被告人的杀人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其危害后果不限于已造成一死一重伤的极其严重的直接后果,而且还造成极其严重的间接后果:它给成千上万的医生、护士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恐惧。在此情形下,医生、护士们又怎能集中精力治病救人,又何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反过来,这势必又殃及无辜的病人、家属,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这样看待本案的社会危害程度,就不难理解这是一起“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被告人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当属罪有应得。
但是,刑法及其刑罚不是万能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限的。只有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真正能够尊重他人、尊重病人、尊重生命,构建起新的医患关系和人际关系,才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十:贺江水污染系列案首案
2014年3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对贺江水污染事件系列案首案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贺州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原支队长黄强有期徒刑六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万元,对其退出的2.4万元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点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洪道德
水、空气、阳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基本元素。在当今社会,水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物资,直接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安全。这里说到的水是指能够被饮用、灌溉、生产的,受污染的水是一种毒水,水一旦受到污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会成为危及人类生存和国家安全的罪魁祸首,因此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是我国刑事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安全清洁的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水资源的污染现象却越来越普遍。我们不可能通过放弃经济发展、降低生活水平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只能在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要求有限的水资源不受污染。
本案实例告诉我们,人为造成水资源大面积污染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经营厂家将有毒废水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另一方面,对水资源监管负有职责的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贪污受贿、地方保护或者玩忽职守而没有正确有效履行职责。我国刑法专规定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对严重破坏环境的危害行为予以严惩;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构成犯罪的,刑法也有相关规定。这就从排污主体和政府监管两方面惩治环境污染行为。
本案中,黄强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且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当利益,致使为汇威厂违法发放了排污许可证,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理应受到严厉的刑事制裁。
法院刑事案件 篇2
关键词:个人,国际刑事法院,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罗马规约》
一、个人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基础
( 一) 个人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国际法理论中, 被广泛承认的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关于个人是否是国际法上的主体, 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个人又分为法人和自然人, 此处我们仅以自然人个人作为研究对象。
随着二战后国际刑法和人权法的发展,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才被逐渐地和有限的承认。但个人只是一种有限意义上的国际法主体, 具体来说这种主体地位的资格只出现在国际法的某些领域内。 (1) 而最明显的体现在国际刑法的领域, 例如巴塞奥尼教授就曾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中认为国际犯罪的主体包括: 国家、个人、团体或组织。[1]
根据王铁崖先生观点, 国际法的主体是指能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依国际法直接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行为者。所以, 独立性、直接性、权利义务承担性就是作为国际法主体所体现的特性。这些性质也决定了个人之所以能在国际刑法领域的具有主体资格, 是由于个人能够为其国际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2002 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同时标志着国际刑事法院的正式成立和运行。这是国际法领域内一大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举。[2]并且《罗马规约》明确规定了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在序言的第5 款和第6 款还分别规定了关于“对犯有国际罪行的人行使管辖权”, “使有关罪犯不再逍遥法外”等内容, 又在第25 条详细规定了关于个人的刑事责任原则。由此, “个人刑事责任”这一为国际军事法庭所普遍接受和承认的原则, 在《罗马规约》再一次得到确认。
( 二) 个人是国际犯罪的责任承担者
国际法上, 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是指因为实施了违反国际法规范、严重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行为而产生的不利后果。
从近代国际法时期开始, 例如海盗、贩卖奴隶等都被习惯的公认为个人应为此类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类由个人以私人身份实施的的犯罪, 理所当然由个人承担刑事责任。
但是, 到现代国际法时期,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审判对侵略罪和战争罪等国际犯罪的规定予以完善。明确了对战争罪、侵略罪此类难以靠私人的力量由个人独立完成, 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实施的罪行, 个人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合约》中, 德国政府承认了协约国的军事法庭有权审判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个人。[3]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规定了以非私人身份行事的个人的国际犯罪主体地位。二战后, 在许多的国际条约和文件中都将个人作为承担国际犯罪行为的责任主体。如1948年《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73 年《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和1979 年《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等文件都将“任何人”“个人”等名词明确于规定中, 确立个人的犯罪主体地位, 而不论“其是以宪法进行的统治者、公务员或私人”。 (2)
二、实现个人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条件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在序言中规定“对于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 绝不能听之任之不予处处罚。”、“对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具有管辖权。”个人行为构成国际犯罪是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罗马规约》第5 条规定了国际刑事法院能够管辖的罪行仅有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四种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的罪行。
( 一) 实施行为是国际犯罪
“国际犯罪”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7 世纪, 但是际法上对于国际犯罪这一概念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然而, 明确国际犯罪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参考1976 年《关于国家责任公约草案》第19 条第2 款: “国家违反对保护国际社会的基本利益极为重要的国际义务, 这种违反被全体国际社会都认为是一种犯罪, 而由此产生的国际不法行为即为国际犯罪。”以及巴塞奥尼教授1987 年在《国际刑法典草案及国际刑事法院归于草案》一书中的观点: “国际犯罪是这样一种行为, 即根据国际法的规定, 国家负有国际义务使其犯罪化, 并使有关行为人被起诉或引渡且最终受到惩罚的行为。”综合来看, 国际犯罪就是违反国际法, 严重危害国际社会根本利益, 并要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所以, 构成国际犯罪要具有这样几个特性。首先, 严重的国际危害性。国际犯罪是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行为。其次, 国际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最后, 行为者的刑事责任承担性。[4]
( 二) 国际犯罪得到有效管辖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伤痛后, 新的地区性的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也危及世界的和平安全, 以及全人类的福祉。[5]一般来说, 要惩治犯罪行为、追究国际刑事责任可通过“间接实施”和“直接实施”两种方式。间接实施的方式即通过有关国际犯罪的公约, 只规定具体的犯罪, 而对于罪犯的起诉和惩处则由缔约国通过国内法进行实现。这种实施方式是惩处大多数国际犯罪时选择的方法, 以各国对某一罪行构成国际犯罪达成共识, 通过惯例或者公约的形式将其确认为国际犯罪为前提。[6]但同时, 这种方式也有其弊端。往往在国际犯罪的公约和文件中, 只规定了此类犯罪的构成, 但并没有规定具体如何惩处。所以这类犯罪只能由各国法院依据国内法进行管辖并惩处, 容易导致判处刑罚畸轻畸重从而显失公平的现象出现。[7]
然而, 国际刑事法院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根据《罗马规约》第17 条第1 款的规定, 当具有管辖权的国家“不能够”或“不愿意”公正有效调查起诉国际犯罪的情况下, 由国际刑事法院直接进行管辖。为了及时有效的惩处罪犯, 遏制严重的国际犯罪屡次发生, 历史上国际社会曾建立过多个国际军事法庭、临时国际刑事法庭对国际犯罪进行调查和审判。在此基础上, 常设性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 为国际刑事责任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直接实现的方式。
三、《罗马规约》对个人刑事责任原则的完善和发展
( 一) 关于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
《罗马规约》第25 条的第3 款详细阐述了在何种情形下个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其中, 规定了具体的行为方式: 单独、伙同他人, 以及通过不论是否负刑事责任的另一人去实施犯罪。换言之, 就是单独实施, 共同实施, 通过他人实施三种方式。规定了辅助参与犯罪的形式: 命令、唆使和引诱。包括为了方便实施犯罪, 提供帮助, 进行教唆, 或者以其他的包括提供犯罪手段的方式协助或者企图实施犯罪。以及以任何其他方式帮助团伙实施或企图实施的犯罪。可以说, 第25 条第3 款的第1 至5 项几乎涵盖了所有实施、参与协助、意图实施的犯罪行为方式。相比起1996 年的《治罪法》草案、前南国际刑庭和卢旺达国际刑庭的规约规定更为细致和有层次。
并且, 法条的规定强调了犯罪的主观意图方面, 扩大了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这主要体现在第3 款的第4 项和第6 项。 (3) 其中“意图”实施, 说明行为人明知并有意促成犯罪的心理要件; “企图”实施则表明行为人具备罪行所要求的心理前提。如果开始着手采取行动, 但因意志以外原因犯罪被迫未能完成, 即为犯罪未遂, 若是自愿放弃, 则是犯罪中止。 (4)
( 二) 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
关于这一内容《罗马规约》在第26 条规定: “对于实施被控告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本法院不具有管辖权。”国际法委员会在1991 年的《治罪法草案》和1994 年的规约草案都没有提及责任年龄的问题。虽然各参与国都承认许多国际公约都禁止对未成年人施以刑罚,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一个特定责任年龄, 毕竟依据各国国内法的规定, 责任年龄的规定差别很大。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 “儿童”被界定为年龄不满18 岁的人。而作为一个成年人, 也就意味着对于自己的行为能够有足够的认知。《罗马规约》最终将18 岁确定为刑事责任年龄。国际刑事法院对于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是从管辖权的角度出发, 虽然法院对于18 岁以下的行为人, 不能行使管辖权。但是这并不妨碍国内法院刑事管辖权发生作用, 由国内法院对18 岁以下的人的犯罪行为进行管辖, 也许更为有利。也符合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性特征。平衡了国内管辖权和国际刑事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实现对犯罪最有效合理的管辖。也有助于国际刑事法院实现对犯罪行为的追诉和管辖。
参考文献
[1]贾宇.国际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105.
[2]李世光, 刘大群, 凌岩.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评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8.
[3]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16.
[4]何秉松.刑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507.
[5]李世光, 刘大群, 凌岩.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评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0.
[6]L.F.L.Oppenheim.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Vol 1[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201, 202.
[7]贾宇.国际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145.
法院刑事案件 篇3
被告人胡某今年17岁,平时喜欢在网吧里上网,2015年7月26日晚上,胡某因手头缺上网资金,便把目光盯上了林某,趁林某不備之机,抢夺林某手中的手提包,在此过程中致林某摔倒在地,把林某拖行一段距离后将手提包抢走。案发后,胡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赔偿了林某的经济损失。
2015年10月27日,警方以涉嫌抢劫罪将该案移送七星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该院审查认为,胡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手段,强行劫取他人财物,涉嫌抢劫罪,决定起诉至七星关区人民法院。同时,鉴于胡某作案时未满十八周岁,系初犯,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赔偿了被害人损失,取得了被害人谅解,依法可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量刑,且适用缓刑不致再产生新的社会危险性。另外,胡某作案的主要诱因是长期在网吧上网而导致的缺钱,如果继续允许其进入网吧不利于教育,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关于禁止令适用的规定,向七星关区人民法院提出对胡某适用禁止令的量刑建议,禁止胡某在缓刑考验期内进入网吧。
2015年12月16日,被告人胡某因犯抢劫罪被七星关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期二年执行,同时禁止胡某在缓刑考验期内进入网吧。
法院刑事案件 篇4
来源:08级材控3班发布时间:2011-4-19 13:59:21
为了加强四川理工学院学生对中国国情和国家法律的认识,根据班上班组织的策划,经自贡市中级法院李主任同意,我班于4月19日上午9点整,在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参加法院旁听观摩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法院工作人员热情欢迎我校师生的旁听。
学生们旁听了由3号庭法官主审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同学们非常兴趣地观摩了包括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在内的整个庭审过程。庭审中,针对检察院的指控,被告人表示认罪伏法,公诉方和辩护律师围绕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充分发表了控辩意见。二个多小时的庭审过程规范严谨,法庭秩序井然有序。承办法官表示本案将择日宣判。
庭审前,由书记员宣布旁听事项,提高了学生们旁听庭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庭审过程中,学生们自觉遵守法庭规则,注意听取公诉方和辩护人的陈述,观察审判人员、律师的庭审表现,由于本案涉及犯罪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不容许同学做笔录。
庭审中,本次庭审组织严谨、得体,庭审程序层次分明,审判人员仪表端庄,庭审思路清晰,业务操作熟练,驾驭庭审能力较强,法庭秩序井然,体现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通过旁听庭审,不但增长了法律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院审判工作,促进大学生对国家法律的重视,并把这种法律意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合法的公民,这也是法院审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提升法官素质的有效途径,为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庭审后,我班同学深受感动,对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充分认识到了法律,加强了法律意识,司法权威的思想深深刻入每一同学的内心。
材控 08级3班
法院案件流程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建立规范、高效、合法、有序的审判运作机制,提高审判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审判执行好每一个案件,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和省高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流程管理是指以时限管理为核心,以时限警示和节点冻结为内容,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依托,对各类案件的立案、分案、送达、保全、开庭排期、开庭、结案、审限、执行、归档等程序性工作进行规范有序的动态跟踪、监督、协调,保证案件按照流程规范有效运行的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案件流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管理的原则;
(二)服务审判、提高效率的原则;
(三)各庭室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协调的原则;
(四)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案件流程管理工作由立案庭统一管理、协调,本院各庭室、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运作。
第二章 立 案
第五条
立案庭依法审查、受理本院管辖的下列案件:
(一)刑事一、二审案件;
(二)民事一、二审案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除外);
(三)行政二审案件;
(四)申请执行和委托执行的案件;
(五)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的案件;
(六)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
(七)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的案件;
(八)其他应由立案庭审查、受理的案件。
上述案件的审查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限内立案;经审查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限内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当事人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
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
第六条
本院管辖的下列案件,由相关审判庭、执行局依法审查,立案庭负责登记立案。
(一)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
(二)破产案件;
(三)行政一审案件;
(四)非诉行政执行案件;
(五)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
(六)减刑假释案件;
(七)执行复议、异议、协调、请示、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等案件。
相关审判庭对行政一审案件,破产案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的审查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减刑假释案件、执行复议、异议、协调、请示、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等案件的立案审查,相关审判庭、执行局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
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
第七条
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民事一审案件、行政一审案件、破产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相关审判庭提出受理意见,经庭长、主管副院长同意后,由院长批准后予以立案。
第八条
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裁定不予受理的行政一审案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破产案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由庭长、主管副院长批准后,负责审查的相关审判庭制作不予受理的裁定书向当事人送达。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和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组成合议庭在法定期限内制作再审裁定、决定,并送达各方当事人。
第十条
当事人不服各县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或者申诉的案件,由信访室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室予以登记立案,并转审判监督庭办理。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审判监督庭做好当事人解释说服工作。
第三章 诉前调解
第十一条 诉前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前,根据纠纷的性质和当事人的选择对纠纷进行调解,使当事人和解息诉的制度。经调解生效的民事调解书,与本院生效民事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 当事人向本院提起诉讼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且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进行诉前调解。
第十三条 诉前调解由立案庭诉前调解合议庭负责实施。
第十四条 决定诉前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前,经询问原告愿意接受诉前调解,则暂不立案,原告提交同意诉前调解的书面申请,由主管副院长、庭长批办至诉前合议庭进行诉前调解;如原告明确表示不愿调解,则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五条 诉前调解应遵循及时、快捷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调解成功,则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立案手续,并将诉前调解形成的调解材料一并移送审判庭。
第十六条 经诉前合议庭组织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合议庭应按照武中民初字案号进行登记,并及时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四章 分 案
第十七条
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决定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将案件分配至承办庭室和承办法官。
案件分配应按照本院《案件分配规则》和相关审判庭职能范围,根据各法官年均办理案件的基本均衡的原则进行分配。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由院长、主管副院长指定专人办理。
第十八条
立案庭对于决定受理的案件,在立案时应同时将案件基本信息录入“法院综合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发送至相关庭室的负责人和承办法官。
第十九条 立案庭负责核算并通知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保全费等费用,审核、办理当事人申请诉讼费的缓交手续。相关审判庭审核、办理当事人申请诉讼费的减交、免交手续。
诉讼费的缓减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分至承办法官的案件,因出现法定回避等情形,或者因其他原因需更换承办法官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庭负责人和主管副院长批准,及时报立案庭变更案件信息,并报立案庭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辖区下级法院之间书面报请本院指定管辖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建议本院指定管辖的案件,由立案庭在法定期限内指定管辖;本院及下级法院与辖区外法院发生管辖异议的,由立案庭在法定期限内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查。
第五章 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条
庭前准备工作包括下列事项:
(一)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
(二)诉讼财产保全、证据保全;
(三)送达各类诉讼文书;
(四)指导当事人举证、指定举证期限、列出证据清单;
(五)组织证据交换;
(六)审查有关撤诉案件并作出裁定;
(七)其他庭前准备事项。
第二十三条
案件立案后,立案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将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当事人诉讼须知等材料向原告送达。相关审判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当事人诉讼须知等材料。如被告在答辩期间提出书面答辩的,相关审判庭应在法定期限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第二十四条
利害关系人向本院申请民事案件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除知识产权案件以外,由立案庭审查,符合保全条件的,立案庭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并实施执行,必要时法警支队应派员协助。
第二十五条
知识产权案件的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由民三庭审查,符合保全条件的,民三庭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并实施执行,必要时法警支队应派员协助。
第二十六条
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并受理的,保全的执行情况随起诉材料移送相关审判庭;当事人不起诉的,由负责保全的庭室制作裁定解除保全并报填结案。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的,由相关审判庭审查,符合保全、先予执行条件的,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并实施执行,必要时法警支队应派员协助。
第二十八条
在案件庭前准备阶段,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勘验、委托鉴定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由相关审判庭负责实施。
第二十九条
经审查不符合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应告知当事人不予准许,同时向其送达通知书,当事人收到通知书后申请复议的,相关审判庭应在法定期限内答复。
第三十条
审判庭审理案件确需进行庭前证据交换的,证据交换的具体时间由合议庭决定。
第六章 开庭排期
第三十一条
立案庭审查立案后,对刑事一审、民事、行政一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应立即确定开庭时间、审判法庭。
案件首次排期开庭期间为:
(一)刑事一审案件,立案次日起20日内;
(二)民事一审案件,立案次日起45日内;民事二审案件,立案次日起25日内;其中一审裁定的上诉案件,立案次日起7日内;
民事二审案件因与已排期的案件开庭日期冲突导致无法在25日内排期的,可适当延期排定。
(三)行政一审案件,立案次日起40日内;行政二审案件,立案次日起20日内;
(四)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作出提审或再审决定次日起30日内;
(五)疑难、重大、复杂、新类型案件由立案庭与相关审判庭协商,确定开庭时间。
第三十二条
审判庭应按照排定的日期开庭。合议庭有合理理由或特殊事由需变更开庭日期的,应书面报庭长、主管副院长批准,并书面报立案庭备案。
第三十三条
合议庭在庭审后需要再次开庭的,应将再次开庭理由和时间书面报立案庭备案。
第三十四条
再次排期开庭的时间:
(一)因案件确需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的,一般在15日内再次开庭;
(二)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其他原因而中止审理的,一般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0日内再次开庭;
第三十五条
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由刑事审判庭负责与法警支队联系派遣车辆、调动法警承担押解、值庭任务。
第三十六条
案件有法定中止审理事由,合议庭应将中止时间及事由报立案庭备案。
第七章 审限管理
第三十七条
立案庭负责各类案件审限的跟踪、管理、监控。
第三十八条
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及时、准确的将案件审理各节点的基本信息录入“法院综合信息系统”中,录入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
未及时、准确录入案件基本信息的,由立案庭定期进行通报。
第三十九条 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为立案次日起至结案之日止。
第四十条 各类一审案件的结案日期为裁判文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送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结案时间遵守以下规定:
(一)委托送达的以委托送达函交邮之日为结案时间;
(二)留臵送达的以裁判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日为结案时间;
(三)公告送达的以公告刊登之日为结案时间;
(四)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的以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五)邮寄送达的以交邮日期为结案时间。
第四十一条
各类二审案件审限从立案次日起至退卷之日止。(退卷时间指交通信员发送时间)
第四十二条
各类案件具体审理时限:
(一)刑事一审、二审案件应于1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
(二)民事一审案件应于3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5个月;二审案件应于2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
(三)因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提出上诉的案件,应于1个月内审结。
(四)行政一审案件应于2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二审案件应于50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2个月。
(五)执行案件应于3个月内执结,至迟不得超过6个月。执行异议、案外人异议案件,应于15日内审查完毕;执行复议案件应于30日内审查完毕。
(六)国家赔偿案件、申请违法确认案件,应于60 日内审结。
(七)刑事再审案件,应于2个月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民事、行政再审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依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审理时限;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依民事、行政二审案件审理时限。
(八)申请再审和申诉案件,应于3个月内办结。
(九)减刑假释案件应于1个月内审结。
(十)罚款、拘留等民事决定申请复议案件应于5日内审结。
(十一)审判监督庭评查案件应于1个月内完成。
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不能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经审判委员会决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适当延长审理期限。
第四十三条
因法定事由需要延长审限的,由承办法官在审限届满前制作延长审限报告,经相关庭庭长、主管副院长批
准后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延长审限报告应阐明确需延长审限的具体事由。
延长审限需要由上级法院批准的,经审判委员会同意后,由承办法官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法院呈报。
第四十四条
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一)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或本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10日;
(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四)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开庭审理的刑事二审案件,人民检察院阅卷超过7日后的时间;
(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本院决定延期审理1个月之内的期间;
(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
(七)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管辖争议的期间;
(八)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九)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十)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本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
(十一)上级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间;
(十二)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
(十三)因其他特殊原因不应计入审限的期间。
具有因其他特殊原因不应计入审限情形的,合议庭应作出书面说明报庭长、主管副院长批准后附卷,并书面报立案庭备案。
第八章 结案和归档
第四十五条
案件审结后,承办法官应及时向本庭内勤报结,各审判庭内勤应当每月月底前将当月结案情况报立案庭备案。
第四十六条
各庭当月审结案件(以当月司法统计报表为准),由随案书记员将卷宗材料按规定装订,交承办法官、庭长审查签字后,在规定期限内前移送审判监督庭评查,并由该庭归档。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不服本院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相关审判庭、执行局在法定期限内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上诉状副本,并将卷宗材料报送上级法院,并及时将该案上诉情况和二审审理结果书面报立案庭备案。
第九章 分工及职责
第四十八条
立案庭作为案件流程管理的专门机构,负有以下工作职责:
(一)对案件流程信息的动态跟踪、汇总、分析;
(二)采取监控、通报对方式实施对案件审限的监督和管理。
(三)按照本办法以及系统要求及时、准确输入立案信息,确保流程信息的及时生成。
第四十九条 各业务庭作为案件流程管理的执行机构,负有以下工作职责:
(一)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信息及立案庭提供的信息反馈,负责对本部门审判、执行工作的常规化、科学化管理;
(二)制定本部门的案件流程管理细则,加强案件流程管理;
(三)将本庭办理的案件必须由人工填报的主要流程环节和工作节点先关信息技术、准确的输入信息系统;
(四)按照本办法以及信息系统的要求做好案件流程管理 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五十条
行政装备处作为案件流程管理工作的保障部门,负有以下工作职责:
(一)负责案件流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所必须的物质后勤保障;
(二)负责案件流程管理系统运行中的软件升级、维护等技术保障和服务,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五十一条
庭室负责人负有以下流程管理职责:
(一)管理、督促、组织本庭承办法官按照本办法以及系统要求高效、公正审理、执行案件,及时、准确录入案件审理信息。
(二)利用庭长办公系统中的案件流程信息系统对本庭室案件流程进行监督和综合管理。
第五十二条
各承办法官应当做好下列流程管理工作:
(一)按照本办法以及系统要求高效、公正审理、执行案件,负责案件审理、执行过程中的审判组织成员、审理情况、审判过程、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财产处臵等审判、执行信息,以及案件合议、文书制作、案件宣判、结案时间、送达时间等结案信息的同步录入,并对录入信息的准确性负责;
(二)根据系统提示信息及时查看审限信息,及时报结案件。
第十章 监督方式
第五十三条 案件流程管理监督方式包括计算机自动监控和立案庭综合管理两种方式。
第五十四条 信息系统对案件流程各环节节点的自动监控,主要采取跟踪提示、预警显示和节点冻结的方式进行:
(一)系统对在法定审限三分之二内的案件,显示绿色提示;
(二)系统对超过法定审限三分之二的案件,显示黄色预警;
(三)系统对超审限且无审限扣除、审限延长审判手续的案件,显示红色预警,并对重要节点进行冻结。
第五十五条 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案件流程环节中的下列重要节点进行监控:
(一)审判流程中的立案日期、开庭日期、合议日期、审委会讨论日期、签发日期、结案日期、归档日期;
(二)执行流程中的立案日期、采取强制措施日期、财产处臵日期、合议日期、签发日期、结案日期、归档日期;
系统对立案日期、合议日期、签发日期、结案日期、归档日期采取自动冻结的方式进行重点监控。
第五十六条 重要节点被冻结后,承办法官认为需要解除冻结的,应当向庭室负责人说明原因并书面向立案庭提出申请解除冻结。
第五十七条
立案庭应对本办法规定的各类案件及各环节进行督办,并将审判庭各环节超期办理情况报送院领导,通报各庭室。
第五十八条
案件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立案庭与各庭负责人协调解决,协商不成的,报院长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报告 篇6
受亓宗宝院长的委托,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会报告刑事审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刑事审判担负着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重要职责,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全面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深入贯彻刑事法律政策,积极推动平安临沂建设。两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一审刑事案件14176件18811人,其中中院审结1381件2336人,刑事案件数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一、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共审判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3256件4195人,醉驾、飙车、交通肇事等引发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3769件3917人。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涉枪涉暴犯罪以及集团犯罪的首犯、主犯,屡教不改的惯犯、累犯,坚决依法严惩,该重判的坚决重判;对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判处死刑。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16369名罪犯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的2187人,占13.4%。付安礼等11名被告人制造海洛因16000余克,是建国以来我市发生的最大涉毒案件,三名主犯被一审判处死刑。以马绿家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大肆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抽逃出资、保险诈骗等犯罪,并聚众冲击国家机关,扰乱办公秩序,马绿家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同案其他20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二)严厉惩处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积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共审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金融诈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655件932人,追缴非法所得3108万元,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05亿元,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刘双锤虚开3万余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非法抵扣税款,涉案金额4.7亿元,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高度关注民生权益保护,协同公安机关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依法审判环境污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案件235件369人。杨金华等5名被告人炼制、销售110余吨“地沟油”,两名主犯被依法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王洛聪销售病死猪肉,涉案金额180余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三)依法严惩各类职务犯罪。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共审判贪污、贿赂、渎职、重大责任事故等职务犯罪案件431件,判处犯罪分子479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7人,维护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兖矿集团原总会计师陈长春(副厅级),收受贿赂207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沂水县政府原副县长张传才(副县级),索贿受贿210万余元,贪污公款42万余元,滥用职权,擅自扩大征地拆迁补偿范围,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244万元,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兰山区清泉庄居委原会计朱效靖、原出纳卢秀荣挪用资金2300万元,非法获利44万余元,贪污土地拆迁补偿款52万元,非法侵占社区资金29万余元,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二、准确把握刑事法律政策,不断提高刑事审判水平
(一)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理解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全面发挥刑罚的惩治、教育、改造、震慑功能。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犯罪,有组织犯罪,特别是集团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中的首犯、主犯,有计划、有预谋进行的严重暴力性犯罪,屡教不改的惯犯、累犯等,坚决依法予以严惩。对于社会危害性小、情节轻微的一般犯罪案件,本着刑罚的谦抑原则,适度从宽,以利于教育、改造和挽救罪犯。去年以来,共对8160名被告人依法宣告缓刑,缓刑率为49.9%,与全国、全省持平。
(二)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司法改革项目,主要是细化刑罚适用情形,将量刑纳入庭审程序,以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为搞好这项改革,我们于去年在蒙阴县法院召开了量刑规范化改革现场会,并组织了专题培训、庭审观摩等活动,同时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确保了量刑规范化的全面实施。通过推行这一改革,统一了量刑的方法步骤和量刑情节适用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法官、不同法院之间的量刑均衡。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刑事案件一审、二审服判息诉率分别达到93.6%和99.9%。
(三)全面加强监督指导工作。依法履行审级监督职能,两年来中院共审理二审刑事案件1060件,其中依法改判254件。制定了缓刑适用、财产刑适用、减刑假释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统一了司法尺度。通过规范案件请示、开展庭审与裁判文书“两评查”、编发案例等方式,加强对基层法院业务指导。制定了层级管理规定,明确了审委会、院长、庭长、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的审判管理权限和程序,并采取“一表、两查、三把关、四通过”的办案流程,在证据认定、定罪量刑、文书制作等环节层层审查把关,确保了办案质量效率。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刑事案件裁判正确率达到98.3%,死刑案件核准率达100%。
三、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追求最佳办案效果
(一)完善少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保护优先、全面维权”的少审司法理念,按照专门化管辖、专业化审判的要求,中院建立了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改革未成年人犯罪审判模式,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推行“圆桌审判”、“前科封存”等制度,为失足少年撑起一片蓝天。20以来,共审理未成年犯罪360人,其中对225人依法适用了非监禁刑,占62.5%。中院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并开展了“法院开放日”活动,定期组织青少年前来接受教育。郯城法院与妇联、共青团、学校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跟踪帮教联动机制,受到省法院周玉华院长的批示肯定。
(二)加强特殊人群帮教。建立犯罪心理矫正机制,将刑罚矫正功能前移,贯穿于庭审全过程,注重心理疏导、法制宣传和励志教育,感化教育被告人。积极参与社区矫正,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加强对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非监禁犯的管教、帮扶,促使他们改过自新。实行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听证制度,加强对在押服刑人员的回访帮教,协助做好监禁矫正工作,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去年以来,共对3532名罪犯依法办理了减刑、假释。今年3月21日,中院在临沂监狱公开开庭审理了乔某等三名残疾罪犯假释案件,并当庭宣布假释,百余名在押服刑人员参加旁听,《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三)积极倡导恢复性司法。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努力做好刑事自诉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通过经济赔偿抚慰受害人,弥合社会关系,努力化解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防止形成积怨,影响社会稳定。去年以来,全市法院自诉及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达到93.8%。与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刑事案件被害人生活困难救助制度的意见》,建立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专项基金,已先后为9名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金20余万元,彰显了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文关怀。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社会管理、消除社会风险的司法建议16条。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公开审判、以案讲法等方式,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知法守法意识。
四、加强刑事审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刑事司法能力
(一)加强审判机构建设。中院设立了三个刑事审判庭,分别负责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犯罪案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犯财产权利和职务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及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多数县区法院设立了两个刑事审判庭,兰山、郯城等法院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少审法庭,为刑事审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法官遴选、公开招考等方式,为刑事审判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目前,全市法院共有刑事法官111人,占一线法官总数的16.4%;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94人,占85%;硕士以上学位的8人,占7%。在临沂看守所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刑事审判专用审判庭,并建立了固定刑场,确保了刑事司法安全。加强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严格履行押解、值庭、执行死刑职能,保障了刑事审判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以群众观点统揽刑事审判工作,深入开展了“人民法官为人民”、“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竞赛等活动,努力改进审判作风。严格执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等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廉政谈话、风险防范、司法巡查等机制,努力培养具有“明如镜、清如水、坚如石、重如山”司法品格的刑事法官队伍。中院刑一庭副庭长孙叶梅,参与审理案件七百多件,判处犯罪分子近千人,先后荣获“市十大杰出女性”、“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光荣当选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成为沂蒙刑事法官群体的优秀代表。
(三)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实行周六集中业务学习制度,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曹全来等刑事专家作学术报告,组织法官深入学习领会刑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提高法律适用水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举办了《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会,推出了几十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的优秀调研成果,造就了一批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刑事法官。去年,各县区法院一线刑事法官人均办案80件,居全省之首,高于全省法院55.8件平均值,其中罗庄区法院刑事法官人均办案达到113件。
五、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优化刑事司法环境
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根本保证。全市法院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宪法意识,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重要部署、重大案件及时向党委、人大报告,在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认真办理人大督办案件,去年以来中院共办理各级督办的刑事案件38件。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旁听庭审,召开特邀监督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完善与检察、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配合搞好各项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及时发布消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热点、敏感案件进行事前评估,以正确把握审判时机和裁判方法,正确引导舆论,防止恶意炒作,影响司法公正。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刑事审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从社会管理形势看,临沂是人口大市、商业城市,严重刑事犯罪、侵财型犯罪、流动人员犯罪相对突出,刑事案件总体上一直在高位徘徊;新型案件不断出现,犯罪的组织化、暴力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从法院自身看,新刑诉法实施后,二审工作量将增加4.8倍,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有的法官就案办案、机械执法,影响了办案效果;有的法官驾驭庭审能力不强,司法水平有待提高。从司法环境看,社会对刑事案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的案件受害人通过越级上访、堵法院大门、打标语等方式施加压力,增加了案件审理难度。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对刑事审判在内的法院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刑事审判体现国家意志,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自由、民主权利甚至是生命权利,责任尤为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正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过硬的司法能力,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做好刑事审判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一要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按照“五位一体”的工作总布局,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惩治与保护职能,依法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刑事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对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帮教和虚拟社会管理。
三要依法履行司法职责。牢固树立“司法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突出抓好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努力把每一起刑事案件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刑事审判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高度重视刑事审判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司法能力、审判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司法公正、作风优良的刑事法官队伍。
被告人外逃法院应否受理案件 篇7
2008年5月, 我因为淌水的事与张某发生纠纷, 张某将我打伤之后逃跑在外已经10个多月, 我多次向法院起诉, 要求依法处理, 但是接待人员都以凶手外逃为理由不予受理。请问, 他们这样做对吗?宁夏永宁县:王良才
王良才同志: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 公民提起民事诉讼, 只要符合下列条件, 人民法院必须受理: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111条还同时规定了对七种情况下的起诉, 分别情形, 予以处理。根据以上这些法律规定和你信中所谈的情况看, 你已经具备了提起民事诉讼的条件,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的范围。伤害案件的情况比较复杂, 如果符合条件, 法院可以在受理案件之后, 依法进行延期审理或者缺席判决。以被告人外逃为理由不予受理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对此, 你可以向该法院的领导反映, 也可以依法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浅析基层法院离婚案件的特点 篇8
第一、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较高。根据笔者统计,离婚案件中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较高,但这并非代表女性权益和地位比男性高,女性提出离婚的原因较多,遭受家庭暴力和不能忍受伴侣晚育是女性提出离婚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有女方自身的原因。性格不合也是离婚的另一大原因,尤其是结婚不超过五年的年轻人,不能度过婚姻的磨合期选择了分手。
第二、男性抚养小孩较多。对小孩抚养和抚养费问题,本身是家庭独生子女的年轻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能力较好的女性更愿意抚养小孩,但总体来说,离婚后小孩随男方生活的较多。女性如要求抚养小孩,一般都是获得其父母的支持。笔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年轻父母的责任感两级分化严重,有些年轻的父母双方争抢孩子,有些年轻人双方都不要孩子,都以自己没有抚养能力为由想把孩子推给对方。
第三、小孩抚养费难以执行。在女性中,年轻女性更愿意承担小孩抚养费,年纪较大的农村女性受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小孩就是男方家的,较不愿意承担小孩抚养费。对于抚养费的执行,即使是经过调解在离婚时承诺付小孩抚养费,遵守承诺按期付抚养费的也并没有那么多。尤其是一方是外地人或在外地工作,离婚后往往离开当地,抚养费更难按期履行。因抚养费基本都非一次性给付,而是按月给付,或约定半年、一年给付一次,且未发生的抚养费并不能申请执行。且对于人在外地,无法得到其准确地址和联系方式,申请执行的难度很高,使部分人放弃了申请执行抚养费,故申请执行抚养费的案件远远少于实际未给付的情况。
第四、财产和债务难以查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到法院打官司的离婚案件,往往是双方经过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争议较大后才到法院起诉的。故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当事人往往会隐瞒财产、逃避债务,而法院难以查清这些事实。一般财产在哪一方手里,哪一方就占有优势。总体来说,在无固定工作和公子收入的离婚群體中,女方在财产争夺中处于弱势,因为女方对家庭经营情况了解相对较少,无法有效控制。在笔者处理过得离婚案件中,除了房子和车子这类有产权证明、不方便隐匿的资产,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的存款之类的财产基本没有当事人会拿出来平均分配。
第五、诉讼离婚基本代表决裂。在当前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对于到法院起诉离婚是抱着慎重的态度,一旦起诉,基本都是下定决心坚决要离婚,很少是因一时冲动就诉至法院。所以,离婚案件中如果双方在第一次起诉时未能解除婚姻关系,原告往往会在法定期限过后继续起诉,真正能和好不再起诉离婚的较少。
【法院刑事案件】推荐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07-16
司法专业法院刑事庭实习报告10-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08-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06-2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全文08-27
法院案件10-24
法院案件听审报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