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

2024-09-09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通用12篇)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 篇1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鼓励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及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直条比例的确定和绘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部分例题和习题所需的统计图、彩纸、香糊

2、学生准备:①课前调查:学校各年级人数

②工具:小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导入

(1)制作活动

(2)导言并展示

(3)举例

二、探究新知

1、用对比的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用较快的速度展示部分平面图形。

2、引导学生想出统计的.好办法。

3、教师用较快的速度再展示一遍。

4、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把统计的数据展示出来。

展示常用的三种统计图

质疑: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统计图?

1、出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出示规范和不规范的条形统计图。

1、观看并统计各种平面图形的数目。

3、自觉合作、交流。

4、合作再统计。

5、制作、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可能会回答在报纸、电视、刊物等方面)

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实践活动一

(制作全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图)

三、能力训练

(实践活动二)

3、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介绍、提供制作材料。

(纸张、彩色纸条、胶水、尺子、剪刀......)

2、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

4、引导学生小结制作步骤。

5、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将本人在春节期间花钱购买哪些物品(如学习用品、玩具、零食......)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制成统计图。

2、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情况

1、选择本学习小组喜欢的制作方式,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做一做,也可以画一画......)

2、评价作品。

3、交流制作经验,小结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枝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4、回答观察后的发现。

(某个年级的人数最多,(某个年级的人数最少

......)

1、通过条形统计图将本人花费的钱数展示给大家。

2、同桌说说发现的问题并谈谈想法。

3、说说建议和倡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总结提高

五、拓展延伸

质疑: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1、布置P56页的做一做

2、布置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谈谈学习所得。

1、独立完成p56页的做一做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 篇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调查本班喜欢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四眼天鸡》三部动画片的人数并进行统计;分别填写本班男生、女生喜欢的动画片的统计表并现场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师: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 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以亲身经历现场统计过程并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为教学起点, 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教师演示PPT (上下页翻动) :同样是大家喜欢的动画片, 在同一张图上我们看到了男生的情况却看不到女生的信息;看到女生信息又看不到男生的信息。你有什么好办法使男生、女生喜欢的情况能在同一张图上一目了然?

(预设)

生1:可以把两张统计图放在同一页上。

师:这是一个办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可以制作成一张统计图。

师:很有创意的想法, 我们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深入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使整节课充满问题意识, 使新知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 学生讨论:怎样把两幅统计图合成一幅统计图呢?

(2) 汇报交流。

(3) 引导学生认识图例。

师:怎样区分图中哪个直条表示男生人数, 哪个直条表示女生人数?

(4) 学生四人一小组尝试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 反馈、评价。 (先让学生自己评价, 再互相说说怎样改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挑选几份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 一起交流和探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6) 师:现在, 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制作的统计图。 (课件演示规范的画图过程。)

小结:像这样能同时描述出男、女生分别喜欢什么数量的统计图, 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学习新知这个部分应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3.感受、理解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我们把制作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刚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 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简洁、容易比较, 这就是数学所要追求的。)

师:想一想, 在制作复式统计图时, 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从统计图中了解信息? (重点引导学生比较, 进行反馈。)

三、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1.当堂完成课本第99~100页例1。

根据自己的能力, 可以先做单式统计图, 也可以直接完成复式统计图。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101页的“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品, 互相评价。

3.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思考:如果你是超市经理, 应怎样进货?

教师小结:通过这张统计图我们了解了很多信息, 还能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 经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四年级每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应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这节课时, 要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例题与练习, 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学生统计班上男女同学喜欢观看三部动画片的人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使学习变得更生动。

2.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抓住教学中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在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认识到需要一种能够对同种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统计形式, 从而产生了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欲望。使学生在对单式、复式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 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实践基础, 强化了统计意识。

3.既体现自主探索又突出合作交流。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 并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想好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在与小组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想法, 使思维更加开阔, 个性得到发展。

《条形统计图》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篇3

关键词:统计;条形统计图;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小学教学中“统计”的内容与目的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的活动。苏教版的统计类知识起始于二年级下学期,在六年十二册教学中一共出现了六次有关统计方法的知识。小学期间学习统计知识的目的在于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且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由于各种科学的研究结果大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而直接获得的数据纷乱无章,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经过整理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才能为我们所用。所以,统计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我一直想设计一堂有关统计的课,迫切地想对统计这部分进行探索和尝试。当然,除了想攻克这部分知识外,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我选择“统计”进行教学,那就是我觉得这一课中可以融入统计的目的和思想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找到一些可以解决统计事物的局限性或者缺陷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与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定位不应仅仅局限于“小学”的知识,笔者的目的是想让孩子能在本堂课中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并形成统计图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难点是需要对知识体系有连贯性认识并对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进行应用,特别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看待数学的应用,让孩子们学会理性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是一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承前启后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却大多局限于教材的“就事论事”,这种片面的学习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非常局限,更不用提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自觉性了。

三、设计与教学过程

1. 整体思路

我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进行教学。本课设定如下目标:一是统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统计价值;二是建立与二年级所学简单统计表的联系,使统计知识不产生断层;三是感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在我的思路中,本课不会让“条形统计图”单独呈现,它是统计的一部分,应融合在统计的过程中。整体思路为:图1是统计的第一步,利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图2是第二步,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并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第三步,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图中的变化趋势或占比,绘制条形、折线或扇形统计图。

我没有直接呈现条形统计图,而是展现了条形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构思往往有新意,但若真想落实在课堂中,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智慧。就像文中所说的,需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数学教学,同时也需要其他教师在你的思路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去点拨。

2. 局部构思

可能是自己对于数学教学的认知不够抑或太想把自己的思想方法全部融入本堂课的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和试教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当然,这些问题在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下面笔者就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突破的点进行一一阐述。

(1)真实场景的设置

体现收集数据的过程,形成基本的直条图。我设置了如何购买午餐的场景,提出疑问:该怎样准备午餐的数量呢?学生会利用之前的知识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喜好准备”“投票”等。而这一环节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

教学片断一:

师:学校计划组织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一日游活动,总务处的茅老师给大家设计了四款午餐,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套餐A、B、C、D。

套餐A:鸡腿饭套餐;

套餐B:大排套餐;

套餐C:火腿套餐;

套餐D:鳗鱼饭套餐。

师:可是茅老师遇到一个难题。

(PPT出现茅老师的声音:“我该怎样准备这些午餐的数量呢?”)

师:谁来出出主意?

学生1:每种都准备些。

师:谁还有更好的建议?

学生2:根据大家的喜好准备。

师:好主意,怎样了解大家的喜好?

生:可以投票选一选……

师:大家接受他的建议吗?下面我们就用投票的方法来了解我们三(7)班同学的喜好情况。先来看看投票要求:①当音乐声起,从第一大排开始有序投票;②投完票后回到位置端正坐好,等待投票结束。

师:听明白的同学坐正,好,开始投票。

播放音乐,投票开始。

自然引出要用投票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这是统计的第一步——“收集数据”,也是积累原始数据的过程。

(2)图尺的生成:“横轴”

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直条,背面附有吸铁石,学生在投票时可以吸在黑板上。为了让学生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在投票过程中,学生所贴的小直条并不整齐,于是顺水推舟引入了“横轴”的概念。

教学片断二:

第一大排投票完成。

师:你们觉得黑板上这些直条的摆放需要调整吗?

生:要把票排直。

师:对,这样看起来比较美观,而且便于比较,谁来调整?(学生调整)可以了吗?接下来投票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继续投票,直至投票结束。

师:现在有需要调整的吗?除了要排直,还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地方吗?

此时黑板上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况:

师:那么,邵老师有一点建议,同学们的投票有多有少,为了正确清楚地比较,我们最好从同一起点开始贴。以这根横着的线为起点,我们通常叫它“横轴”。

通过投票,为方便比较长短出现了一根横着的箭头,自然引出了“横轴”的概念,这样不仅介绍了横轴,也体现出横轴在条形统计图中的作用。

(3)图尺的生成:“纵轴”

待学生投票完成,并且“横轴”生成结束后,就遇到了本堂课设计的难点——“纵轴”的生成。纵轴上有数据,我一直想不出该用何种方式引出“纵轴”。想直接出示,又和本堂课设计的出发点相违背,我实在不想放弃这次的探索机会,最终的设计不尽完美,稍有遗憾。

教学片断三:

师:现在你们知道选择套餐A、B、C、D的都有多少人吗?

此时有学生建议数一数黑板上的小直条,当然几十根小直条数起来必然麻烦,这时候教者就可从旁点播……

师:如果我们有一把这样的刻度尺,看看找起来会不会方便一点?这根刻度尺与横轴相接的地方代表起点,用刻度0来表示。这里的每一格代表两人,标注数字2,那2格代表几人呢?3格呢?(依次标)这根刻度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纵轴”,这里的0、2、4、6、8表示的都是人数,所以要写上单位“人”。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选择套餐A、B、C、D的分别有多少人?(用长米尺比画标上数字)。

这里的纵轴上的刻度特地做成了每格2人,目的是当遇到如“13人”这种特殊数字时,米尺指向12和14之间,这个知识点在本课中也尤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纵轴在整个条形统计图的布局中起着“尺子”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遇到单数可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进行知识进一步强化。

(4)其他要素的生成

统计图中还有一些其他要素,如绘图时间、图题等,都可以在讲解图尺时适时出现。

如:这根刻度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纵轴”,这里的0、2、4、6、8都表示人数,所以要写上单位“人”。

又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投票结果形成了一张统计图。怎样让大家知道这张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生:加一个题目!

师:对!我们可以给它加一个标题。“某某班级午餐选择情况统计图”。

所有的统计要素是因为需要才出现,并不是直接机械化地呈现给学生,直接呈现的知识内容只会成为孩子知识体系中的结节,而我们的知识是一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成为孩子之后创造的资源。

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收集整理能力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读书,平时你们都最喜欢读什么书?

生:故事书。生:作文书。生:漫画书。

师:老师上课前做了一下采访,这是一份关于咱们班同学最喜欢读书情况的记录单。(课件出示记录单。)师:看到这张记录单,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喜欢故事书的人不少。

生:大家都喜欢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漫画书。生:王元江喜欢科技类书 活动二:整理数据。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最喜欢读作文类书的有多少人,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师:一眼就看出来吗? 生:不能,需要标出来

师:标出来是一个好方法,标出来也就是为了进行统计。你们的意思是说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吗? 生:是。

师: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统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收集整理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师:请大家齐声把学习目标读一下。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请大家把这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张统计表,这一行是„„?(种类)这一行是„„?(人数)。下面,同学们拿出记录单以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开始。学生活动。总结

师: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 生:科技类的7人;漫画类的2人;故事类的14人;作文类的7人。

师:你能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读故事书的人最多。生:读漫画书的人最少。

师:在统计表中,你能一眼就看出最喜欢读作文书的有多少人了吗?你还看出什么? 生:有7人。

生:读科技书的比读漫画书的多5人。活动三:制作统计图

师:同学们,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板书: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更为直观的统计图表示,我们学过哪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对,我们可以把统计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条形统计图)下面,我们就来绘制统计图,(板书:统计图)。(课件出示空白统计图)。

师:同学们来看这张统计图,这是我们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阅读的图书情况统计图,制图时间是2014年11月,这叫横轴,单位是种类,这是纵轴,单位是人。下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学生制作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生会发现问题并提出“格子不够用了”,师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师:多数小组已经制作完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是如何解决格子不够这个困难的。

生分小组展示,可能有:添格子、拐弯涂、一个代表2个单位。师着力强调一个格子代表2各单位:这个方法比较新颖,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刚才说用一格表示2个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总结。

活动四:筛选方法

(同时出示①“添格涂”、②“拐弯涂”、③“用一格表示2人”三种答案。)师:这三种方案,你认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小组评议,发言。

生:第三种方法更好。它看起来更直观。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数量的多少来,马上就能说出来,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学生评价,感悟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的选择要合适。

师:我校大约有386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统计全校同学的最喜欢阅读图书的情况,一格代表2人,还行得通吗啊?你认为一格应该代表几人?

生思考后:一格代表40人。

师总结: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要根据数量选择合适的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学生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定大小、定位置、定长短、画直条、标数据。

练习: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创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板书:一格代多个单位),下面我们就来阅读、分析条形统计图。(板书:分析数据)

活动五:分析统计图

师:(出示学生涂得一格代表2人的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上,你能一眼就看出大家最喜欢阅读漫画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能,有2人。

师:看到这个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 生: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真好。

师:你认为哪些数据可以代表我们班的最喜欢读书情况? 生:故事类的书。

师:同学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就是统计的全过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并且学会了分析数据,你们真了不起!活动六:课堂练习

师: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吧。

生自主练习,并回答。活动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统计,我可以用统计图来统计(数量),我感觉我学到的知识就像格子里的宝石,越来越多。生:我学会了收集数据。

生:我学会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生:统计。

生:我学会了涂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5

2、在练习设计上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从竖着的直条变成横向的直条,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很高涨,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能掌握制图的关键,就是要交换横轴和纵轴的统计数量和统计项目。而在最后的环节,我是请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让大家一起欣赏,从而感受到统计图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但是,在这节课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比如对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把握的还不够,出现预设和生成的之间存在差异,这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要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做到备学生。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6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多的国家。你们知道

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山清水秀,名山众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从统计图中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不规范的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

难点,教师针难点集指,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

“条形”统计图速成变身 篇7

我心里想:大概江老师是看到有的同学画统计图时很不认真,有的涂色都涂到外面去了,有的忘了标数据,所以想通过比赛来提醒我们吧。看其他同学的表情,好像不光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我们拿到江老师发下来的练习纸后,便拿出尺子、铅笔、橡皮擦和水彩笔,开始认真地“作业”起来。比赛终究是比赛,我们还是会很严肃地对待的。

这时,江老师也拿起一张练习纸,像表演魔术一样,把练习纸展示给我们看。现在,师生条形统计图作图大赛正式开始!

我认真地画着一条条直条,然后标数据,还没标完数据,就听到江老师把笔一放,说:“画好了!”

“啊!”全班同学一起惊叹。

“怎么可能比我还快?”陶斯炜的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家都知道陶斯炜画的统计图属于“写意派”,他画图从来不用尺子,都是直接描线。就算这样,陶斯炜的速度也赶不上江老师。

难道,江老师也学会乱画了?难道,江老师偷偷换了一张昨晚画好的图?

江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条形”统计图后,谜团被慢慢解开。

第一个起来提问的还是陶斯炜,他指着图,说:“这怎么能叫条形统计图呢?条形上哪儿去了?”

“有条形啊,只是比较细。”班上好几个同学居然替江老师解释起来。

“好吧,线段也算条形。可是这么不明显,怎么比较数据呢?”曾立伟的提问听起来比陶斯炜的专业。

“行,那我就把数据标明显一些。”江老师给出了“升级版”的“江氏条形统计图”。

这下子果然明显多了。虽然我们觉得输得很冤枉,但是江老师的画法确实很有道理呀,没有规定条形要画多宽,我们自然可以像江老师这样画一条很细很细的“条线”。

过了一会儿,江老师接着说:“这些‘条线’其实没什么用,要看数据的多少,只要看那些数据点就行了,所以这些‘条线’完全可以不画。”

“这样反而更好看了,还可以看出周一到周五,参加指导的男生人数在变化,有时多有时少,周五最少。”宋茗娜发言。

“把这些点连起来,会更明显。”柳夏菡非常赞成宋茗娜的说法。

在今天的比赛中,江老师不但赢了班上的同学(条形只是一条细线,还不用上色,当然快了),而且还让我们学到了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我很好奇,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折线统计图的人,是不是因为偷懒不想画条形统计图,就把条形画成了“条线”,再慢慢地把“条线”变成了折线统计图呢?

(指导老师:卢声怡)

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我主要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方式。

首先,通过对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加深了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包含的内容、应注意的问题的理解。接着,通过观察未完成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横柱和纵柱交换了位置)。有了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又了解了易出现的错误,再让学生动手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就相对容易。最后,分析、整理统计图的信息比较开放。设计了两个内容(观察统计图,获得了哪些信息;观察统计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 篇9

苏教版第110—111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图中的信息合理地进行预测、决策,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统计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看你到过哪些地方?郁老师也喜欢旅游,外出旅游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看,这是我们蚌埠市2003年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课件)

2、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横轴(季度标明统计的项目)、纵轴(温度标明了刻度)并标上单位、直条的高度表示数量,并要注上数字)。

3、你们去过北京和桂林这两个城市吗?这两个城市的风景特别优美,气温也比较适宜,这就是2003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平均气温情况统计图。(课件)

二、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这张统计图同时反映的是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2、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先自己说一说,再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

3、汇报时提问:

(1)淡蓝色直条和深蓝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呢?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出:在图的左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并分别标出了城市的名字,这个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图例(板书),有了图例才能分清不同颜色的直条各表示什么数量。单式统计图有图例吗?这是他们俩明显的不同之处。

(2)你还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说每个季度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呢?

4、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在一张图中反映出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状况,复式统计表也能在一张表中反映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状况,请同学们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来填写复式统计表,每个同学先各自填写,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回答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课件)

学生汇报时问:你是看统计图来回答这三个问题还是看统计表的?为什么? 师:回答上面的问题,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既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又能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很形象,很直观。)

三、综合应用,巩固新知:

1、教学“试一试”:复式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势,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统计图呢?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提问:统计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统计图中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

五年级电脑组有多少人?表示它们的直条已经画好了,谁来说这个“18”,怎么画?(演示课件)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书法组、美术组、航模组的图(课件演示核对)

2、教学“练一练”:谁来读一读题目?指“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从统计图中你能对上海、海口两个城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说。(1)先比较每个城市的情况;(2)再比较一天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3、出示:下面是某商场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为什么?(课件)

4、出示:下面是新华书店2006年2月份图书销售情况统计图,如果你是书店经理,2007年2月,你会有什么样的决策?(课件)

5、课外作业:出示实验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实验小学总体上说是女生比男生少,这是普遍现象还是特殊情况?请同学们做个小小调查,课后去调查我们二实小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制成统计图。(课件、作业纸)

四、总结回顾,整理新知: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0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 篇11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纵向条形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纵向统计图变成一个横式条形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课堂与生活相融一起

“你在家里一定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吧?你能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一句话吗?”简单而平实的导入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的,这样的学有所用,才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又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一边„„一边„„”正说明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这两件事之间即有内部联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这其间的合理安排,正是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统筹方法。

2、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我就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忙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单式折线统计图 篇12

问:小明为了表示20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 指导学生看图。

(2)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 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请你根据图帮我预测一下十月份我该进多少支钢笔比较合适?

(1) 学生先独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上一篇:物化下复习题答案下一篇:与孩子一起成长散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