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精选12篇)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1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条形码技术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它具有快速、准确、可靠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包装印刷企业所承揽的业务中绝大部分都要求印刷条形码,比如食品、饮料、烟、酒、日化洗涤用品、书刊、药品、纺织品等的包装。条形码的印制涉及到多个环节,各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对条形码的质量及识读性,因此必须要加以关注。下面就商单介绍一下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条形码的识读原理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而且还能够用特定的扫描设备进行识读并实现数据的输入。
条形码是通过光线照射在条和空上,并产生不同的反射率(也就是条写空的对比度)来进行识读的。这里就需要对条形码的条空印刷对比度(PCS)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首先,从概念上来讲,条空印刷对比度(PrintContrastSignal,即PCS)是指条形码的空和条的反射率之差与条的反射率的比率,它是衡量条形码符号的光学指标之
一。条形码PCS的计算公式如下:
PCS=(RL-RD)/RL×100%
其中,RL为空的反射率,RD为条的反射率。条的反射率RL越低越好,空的反射率RD越高越好。条形码的PCS值越大,则表明条形码的光学特性越好,识读率就比较高。一般来说,当条形码的PCS值在67%~98%的范围之内时,就能够被条形码扫描设备正确识读。
二、条形码的基本质量要求
首先,从外观上来看,要求条形码表面整洁干净,无明显污垢、皱褶、或残损;墨色均匀,无明显脱墨、污点、断线;条的边缘整齐,无明显弯曲变形;数字、字母、特殊符号印刷完整,清晰。
其次,对于条形码的PCS值、符号缺陷、条码符号的尺寸误差、印刷公差、边缘粗糙度以及墨层厚度等各项质量指标在许多国家标准中都有具体规定,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三、条形码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条形码的颜色搭配
根据条形码的识读原理可知,条形码的颜色选择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在设计条形码时要考虑条、空的反射率,尽量提高条形码空和条的印刷对比度(PCS值),确保条形码的可识别性和可读性。
根据光学原理,不同的颜色对光线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浅颜色对光线的反射率比较高,而深颜色对光线的反射率却比较低(大部分都被吸收了),因此,可以考虑把白、黄、橙、红等浅色作为条形码的空色,把黑、蓝、棕、绿等深色作为条形码的条色。因为黑色对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均不反射,而白色却能将各种波长的光都反射回来,所以,黑条白空的条形码是最容易识读的。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条形码扫描设备绝大部分采用波长为630~700um的红光光源,因此,在设计条形码时要尽量避免用红色作为条形码的条线。
下表列出了条形码条和空的颜色搭配及其可用性,在设计条形码时可以作为参考。当条形码的颜色跟图案底色发生冲突时,可以先将底色挖空,然后再印刷条形码,否则条和空的颜色对比度太小,就会造成扫描器无法识读条形码。举个例子来说,不能直接在深兰、深绿、深棕色的底色上印刷条形码,应当将条形码下面的底色挖空,专门辟出一块白底(或者先印刷白色)来印刷条形码,就可以保证条形码的识读性了。
此外,如果承印物材科采用的是镀铝纸、镀铝膜、金银卡纸或者透明的塑料薄膜,通常是在承印物材料表面上先用白墨打底,然后再印刷条形码(即反白印刷)。
2.条形码的尺寸
条形码印刷尺寸视印刷标纸或包装上可容纳条形码的面积大小及具体印刷条件而定。条形码具有惟一性,所以,在制作和印刷条形码的不能随意改变或者缩小条形码的比例,只要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条形码的标准尺寸(原大)。如果要对条形码进行放大或者缩小,缩放比例一般控制在80%~200%之间,而且,在缩放条形码的同时还应该相应地对条形码的条宽进行适当的修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小包装产品设计(比如烟标),如果没有足够的地方来放置条形码,可以适当截短条形码的高度,但要求剩余高度不低于原高度的2/3。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2
1 采样前
1.1 现场调查和预采样
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 必须进行现场调查, 最好能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除采样规范[1]规定的以外, 还应了解生产规模, 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 产生粉尘的工种、车间和地点, 工作地点粉尘的估计浓度等, 初步选定采样点和采样对象。预采样的目的主要是估计工作场所粉尘的浓度, 初步估计滤膜的有效采样时间。
1.2 采样方案的制定
采样前应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对整个采样工作制定合理详细的采样计划和方案, 包括采样人员的选择和分工、采样方式、采样时间、使用的采样仪器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理等, 使整个采样过程能够协调一致。
1.3 采样人员的选择
采样人员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和关键。采样人员必须熟悉最新的检测程序、采样规范和采样方法, 掌握采样仪器的性能及操作方法, 并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1.4 采样仪器和滤膜的准备
采样仪器必须在校准的有效期内, 使用前校正流量和检查气密性,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选用合适的粉尘采样器。干燥后滤膜的称量要严格按照天平的操作规程, 要称至恒重。最常用的滤膜是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高温环境 (55 ℃以上) 或存在有机溶剂的环境, 可选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2 采样中
2.1 个体采样
个体采样时一定要做好采样对象的工作, 使之配合, 最好能有人跟随监督。采样过程中要检查采样器的工作情况, 包括检查采样流量使之稳定。
2.2 定点采样
采样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采样高度应根据作业者的工作体位来确定。当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不稳定时, 粉尘浓度的各个时段都要采集到, 工人在多个地点工作时, 各个地点的粉尘浓度也要都采集到。采样点要尽量靠近作业者或尘源, 但并非离尘源越近越好, 如我国总尘采样器开口较大, 如果离尘源太近, 即使开口侧向尘源, 有时也难以避免粉尘直接飞溅入收集器。
如果受采样仪器的限制, 不能进行个体采样, 而是要根据定点短时采样的结果来估算TWA, 须要保证采样结果的代表性, 而且要有足够的样本量;可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人填写调查表2种方法相结合来调查工人的真实工作情况。
2.3 采样时间和流量的选择及滤膜的增量问题
要根据现场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来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流量。
若粉尘浓度太高, 连续采样时间过长, 会出现滤膜上积尘过多, 采样器阻力增加, 致采样流量不稳定, 不仅采样体积计算不准确, 更重要的是影响采样器对呼吸性粉尘的分离效率, 最终影响采样的准确性;超出了滤膜的最大容尘量, 还会出现积尘脱落和混级, 使样品失效;另外, 有些粉尘采样器采集呼吸性粉尘时, 如冲击式采样器 (冲击片硅油的厚度在1.5~2.0 mm之间、重量为5~8 mg为宜) , 在高浓度下也可出现粒子的反弹, 造成呼吸性粉尘和总尘混级。所以高浓度下或个体采样仪器不能连续有效工作8 h时, 短时定点采样用直径为75 mm的滤膜折叠成漏斗状, 装入滤膜夹, 也可采用多次采样, 长时间采样可采用多次采样, 总采样时间达到15 min或8 h, 计算加权值, 才能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个体连续采样时在工人的休息和就餐时间等不接触粉尘的时段也要采样。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2]中规定:个体采样时, 流量范围为1~5 L/min;定点采样时, 流量范围为5~80 L/min。可根据现场粉尘浓度适当调整, 但必须注意到采样器的性能, 以保持采样流量的稳定性。
无论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都要根据现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使用采样夹的大小和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 估算滤膜的最大容尘量。高浓度和低浓度是2类较难控制的现场, 高浓度可选择较低的流量, 可适当缩短一次采样时间, 采用多次连续采样, 防止出现滤膜“超载”;低浓度可参考国家的最低检出限, 适当调高采样流量, 延长采样时间, 以增加采样体积, 避免出现滤膜增重过少。
2.4 现场记录和工作写实
编制调查表, 详细记录生产情况、现场粉尘的逸散情况、工人的工作写实及各个样品采集的具体时间等, 为进行正确的计算和评价提供针对性依据。
2.5 空白对照
在采样的同时, 尤其粉尘浓度较高的现场必须作空白对照, 即将采样头带至采样点, 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外, 其他操作同样品。
3 采样后
3.1 样品的处理
样品在保管运输过程中严防污染。过氯乙烯滤膜吸水性很差, 一般不需干燥处理, 但有实验表明, 相对湿度>80%时, 高气湿所致滤膜增重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 但滤膜重量可实际增加0.1~0.5 mg。所以, 如果采样现场空气相对湿度在>80%或有水雾时, 尤其粉尘浓度低时, 要注意气湿对样品的影响。如果现场油雾较大, 需用航空汽油对样品进行脱油雾处理。滤膜采样前后要使用同一天平, 样品也要称至恒重, 滤膜的增重减去空白对照的增重才是采集到的粉尘重量。
3.2 数据的分析处理
数据分析前须先整理, 检查有无异常点并分析其原因, 做出相应的处理。粉尘浓度的数据一般是呈对数正态分布, 所以分析前最好要对数据取对数。
4 其他一些理论性问题
4.1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有2种重要的分类。
4.1.1 按其性质, 粉尘可分为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生产环境下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见, 一般是2种或2种以上的粉尘混合存在, 称之为混合性粉尘。
4.1.2 按其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 粉尘可分为不可吸入和可吸入两大组分, 可吸入组分根据到达和沉积在呼吸道的部位, 又可分为可进入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分和可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组分 (图1) , 后者即指呼吸性粉尘, 因之不易排出体外, 故有害作用最大, 各国多要求测定呼吸性粉尘。我国引入了呼吸性粉尘的概念, 但没有使用可吸入粉尘, 仍沿用总尘。近年来提出了超细微粒, 超细微粒指扩散当量直径≤100 nm的颗粒物, 由于颗粒小, 可自由地出入细胞, 人们对它的健康效应极其担心。尽管国际化标准组织 (ISO) 和欧盟制定了一个草案, 但怎样采集, 还有待研究。
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不再有黏膜, 清除1/2的沉积粉尘颗粒约花数月或数年的时间, 沉积在气管、支气管内的粉尘, 由于呼吸道黏膜的清除作用, 可在24 h内被清除出气道。粉尘在呼吸道的转移、沉积与其物理性状 (大小、形状、密度) 有关, 基于颗粒大小依赖的健康效应理论。那些直径>0.5 μm的颗粒, 其效应与空气动力学直径有关, 直径>0.5 μm的颗粒在呼吸道的沉积则取决于其扩散当量直径。某颗粒物与球体在相同的分散相 (如工作场空气中) 有相等的扩散系数, 则球体的直径视为该颗粒物的扩散当量直径。
4.2 采样器
理想的采样器仅采集那些可沉积在呼吸道某个部位的粉尘, 而实际上采集的是可进入呼吸道某部位的粉尘, 是否沉积和呼出则不能区分 (图2) 。总粉尘采样器不加区分地采集呼吸带所有粉尘,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根据粉尘在肺部的沉积, 设计预分离器专门采集某部分粉尘, 采样主要遵循着2种标准曲线:一种为英国医学研究会 (BMRC) 提出的曲线, 也称为Johannesburg曲线, 另一种为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 (ACGIH) 提出的曲线 (图3) , 尽管它们对不同粒径呼吸性粉尘的采集率有些差别, ISO认可这2种采样器采集的均为呼吸性粉尘, 我国认同BMRC曲线。
目前的预分离器主要有旋风式、淘析式和冲击式3种类型。旋风式采样器体积小, 适合于个体采样;淘析式的体积大, 其格板在采样过程中必须保持水平状态, 适于定点采样, 结果更准确, 在德国作为标准参比仪器使用;冲击式既可用于定点采样也可用于个体采样。这3类采样器共同的特点是负载能力差, 在粉尘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成为一个突出的缺点。目前在我国粉尘浓度还较高的情况下, 需要研制负载量较大的采样器。
5 结语
采样的现场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整个采样的过程中都有要注意的问题, 有些问题甚至是细节问题, 如果注意不到就会严重影响采样的质量和准确性。实际工作中要灵活运用采样规范及其他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力求准确有效地进行检测。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熟知和正确理解国家有关的各项卫生规范和标准及粉尘采样的理论与技术, 采样前后和采样全过程都必须进行质量控制等, 并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进行细致和有针对性调查研究, 力求为卫生标准的不断修改完善提供参考, 使我国的劳动卫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最终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浅析养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3
摘要:本文从选择优良品种、养羊规模、合理放牧、发展人工种草、注意饮水问题及时补充食盐、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以、暖棚圈养、定期驱虫和药浴、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以及适时出栏等等这几方面来具体分析了养羊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绝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羊;饲料配方;科学饲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的调整,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羊肉的价格也在逐步上升,羊奶也慢慢的被人们所喜欢。绝大农民养羊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养羊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农民缺少养羊技术和经验,从而出现不少问题,造成了我国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一、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
在农区、半农区,养羊户在选种时应选用适宜当地的健康良种公羊和母羊自繁自育,这样既可以提高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又可防止因引入新的羊群带来病原体。
二、养羊规模要适宜
养羊规模应量力而行,可根据家庭现有耕地多少、草场大小、饲草饲料数量、劳动力多少及可投入的资金数量等条件决定。而养羊经验丰富的农户,在资金和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扩大养殖规模,从而获更高的经济效益。一般的养殖户以饲养繁殖母羊20~35只的规模较为适宜。
三、合理放牧
(一)合理分群
根据羊的品种、性别、年龄、个体大小、生产用途及农牧区草场状况,合理分群,进行放牧。
(二)放牧时间
冬春季每天放牧5~7h为宜,夏秋季每天放牧10~12h为宜。秋季根据天气状况,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必要时还可实行夜牧。
(三)选择草场
为了合理利用草场,减少牧草浪费和羊群寄生虫病的发病几率,应推行草场划区轮牧制度。夏秋季节放牧,草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冬春又无法利用的山腰草场,或草质优良的山沟里进行放牧。冬春季节,牧场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地方放牧。
四、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合理利用秸秆资源降低养羊的生产成本
(一)提倡种苹养羊优质牧草一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改善提高家畜饲料饲草品质至关重要,要正确引导农民先种草后养羊,抓好优质牧草的种植和科学的田间管理、田间收获及草产品调制技术。对羊来说,牧草品种多选用紫花苜蓿、沙打旺等,饲喂量一般占采食量的30%~50%,用不了的牧草可采用阴干贮存,用于冬春季补饲。
(二)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广大农村秸秆来源广泛,也可作为羊的主要饲草来源。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利用秸秆,做好秸秆的青贮、氨化和微贮工作,提高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种植供养殖,养殖促种植的良性循环。另外在夏秋季节青草多,农作物收获时可收贮干草、豆秸、花生秧等供羊只冬季食用。
五、注意饮水问题及时补充食盐
水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饮水以清洁的河水、泉水、井水为宜,让羊自由饮水,每只羊每天需水2~5kg,每天1~2次。食盐是动物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饲料,单纯放牧从饲料中获取的矿物质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另外补充。食盐补充量:成年羊每天10~15g/只,育成羊7~10g/只,羔羊3~5g/只。
六、放牧与舍饲相结合
当冬春季节枯草期,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下降,仅靠放牧很难满足其营养需要,或放牧受到限制时,必须进行补饲。可利用氨化秸秆、青贮饲料、青干草、农副产品(如玉米、小麦、蚕豆、麸皮、菜籽饼、燕麦等),对羊群进行补飼,尤其是羔羊、种公羊和怀孕母羊,仅靠放牧很难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一定要补充精料和饲草,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对于育肥的羊(羯羊或淘汰羊)必须补饲混合精料,加速育肥。①羯羊育肥饲料配方:按配50kg计算,需要菜籽粕13.5kg,麸皮10kg,青稞12.5kg,小麦12.5kg,食盐0.5kg,预混料1kg。每日采食量:精饲料0.8kg,粗饲料自由采食;预计增重效果为平均日增重0.15~0.18kg,推荐育肥100d均可增重12.5~15kg。②成年羊育肥饲料配方:按配50kg计,需要玉米20kg,菜籽粕15kg,麸皮14kg,食盐0.5kg,预混料1kg。每日采食量:精饲料0.75kg,粗饲料自由采食;预计增重效果为平均日增重0.13~0.16kg,推荐育肥100d均可增重13~16kg。
七、实行暖棚圈养
由于本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羊的生长发育,实行暖棚圈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羊在冬季的生产环境问题,有利提高羔羊成活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八、定期驱虫和药浴
育肥羊在育肥前必须整群驱虫,羊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体内外寄生虫,造成羊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根据寄生虫流行情况,每年进行定期驱虫和药浴。通常在春季进行第一次驱虫,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用量10~15mg/kg,间隔10~15d后,再用虫克星驱虫1次,用量0.3mg/kg;秋季再进行1次,方法同上。药浴每年冬春季各进行1次,药物可用1%敌百虫溶液。
九、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羊舍、羊圈、场地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打扫圈舍及场地卫生,定期用10%~20%石灰乳、10%漂白粉对圈舍及用具进行消毒。饲草料要清洁、干燥,不能用发霉、腐败的饲草料喂羊,饮水要清洁,不能饮用污水和冰冻水,避免饲喂寒露草和霜冬草,饲喂氨化草要掌握用量,防止氨中毒。
十、适时出栏
根据市场行情,合理采用育肥方式,适时出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怀志,郭丹,陈祥,等.中国绒山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00-103.
[2]乔墨.石嘴山市肉羊产业化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70-371.
[3]宝迪呼,李凤华,白喜林.加快肉羊产业开发步伐打造生态牧业强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49,178.
药材抽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4
往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被动。在此,本人就近两年来在检验工作中发现的,针对药材及饮片监督抽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1、抽样的针对性
药材(饮片)监督抽样的针对性很强,也是提高阳检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利用各种信息,特别是网上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对假劣药品出现频率高、数量大、流通快的品种进行抽样。其次是对习惯用药错误的品种进行抽样,如五加皮常用香加皮、肉苁蓉用盐生肉苁蓉、金钱草用连钱草(别名活血丹)、密蒙花用结香、防已用广防已等等。再就是来源及药用部位混淆的品种,尤其是05年版药典修改品种来源或药用部位的,如金银花与山银花、木通与川木通、黄柏与关黄柏、葛根与粉葛,细辛的入药部位等。
2、抽样的代表性
取样要有代表性,尤其是中药饮片。应严格按药典附录中药材取样法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性的样品。如全草类药材要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蛇类药材应有头、躯干及尾部,对掺假、掺杂样品应混合均匀后取样,不能只抽取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人为挑选。
3、抽样的数量
抽样量的多少也很重要,抽样量太少首先没有代表性,况且检品量不够时不能全检,特别是有些数据性检验项目不能做,导致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药典规定最终抽样量应为一次检验量的3倍。笔者总结:一般药材的一次检验量为100~150g,质轻、叶类、花类及粉末状药材一次检验量为50~100g,个大、质重及含挥发性成药材一次检验量为150~200g,贵重药材如冬虫夏草、麝香等检验量5~10g,而人参、西洋参等质坚实而个头较大的样品须40~50 g。
4、抽样记录及凭证的填写
抽样记录及凭证的填写必须准确、完整、真实。首先是检品名称必须填写药品通用名称(炮制品应按其规定加注),也就是质量标准规定的名称,而不能填写药品的商品名、别名等,或在商品名之后加注法定名称,甚至写些含糊不清的名称。如山茱萸写成枣皮、山萸肉;何首乌写成首乌;酸枣仁写成枣仁;吴茱萸写成吴萸;肉苁蓉写成淡大芸、大芸、苁蓉;炮山甲写成炮甲、穿山甲、山甲;法半夏写成半夏、法夏、制半夏等,另外还有填写贝母,小贝,沙参,大金钱草等,药品标准上没有,也不是什么品种的商品名或别名。其次就是生产单位的填写必须完整真实,一些中药材、中药饮片不能只填写产地,而应详细写明提供药材(饮片)的公司或生产厂家。
5、样品的包装和封签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5
摘要: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服务于公司领导决策。为加强财务分析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管好用好各项资金,促进增收节支,从而更好地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必须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关键词:财务分析;注意事项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1.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2.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
3.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4.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5.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积累素材,为撰写分析做好准备。(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2)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2.建立财务分析指引
财务分析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岗位分析的内容
1.成本核算岗。负责月及月累计成本分析。由于产量变化、产品结构变化、单位成本变化影响成本、毛利等。本月如有特殊因素使成本增减变化较大的要单独分析说明;合理库存(储备)等情况。
2.材料核算岗。负责月材料采购价格分析。钢铁料、主要合金月价格变化情况,与上月与同期比。
3.销售核算岗。负责月及月累计收入、毛利等分析。由于产量变化、产品结构变化、价格变化影响收入、毛利等,重点分析各月之间的毛利率大幅波动的原因,分析收入增减是否正常、收入结构是否合理,查找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即使各月毛利水平接近,也要分析其内在的变化情况;其他业务利润具体分析;债权债务分析。
4.管理费用岗。负责月及月累计管理费用分析。如有特殊项目或金额较大项目的单独说明,因执行新准则而与去年同期的不同之处及金额。
5.在建工程岗。负责月及月累计长期借款费用分析。本月长期借款增减变化情况,累计增减变化情况,因增减变化影响的资本化利息金额和费用化利息金额,各项利息计算是否准确,费用是否合理,与上月与同期对比分析情况。
6.银行核算岗。负责月及月累计短期借款分析。本月短期借款增减变化情况,累计增减变化情况,因增减变化影响的财务费用,各项贷款因贷款银行、利率不同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不同,与上月与同期对比分析情况。
7.税金核算岗。负责月及月累计管理费用项目中税金项目分析,及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析,与上月、与同期比较分析。
8.综合报表岗。负责利润等情况综合分析。站在高角度,整体把握,将每个岗位的分析进行归纳汇总,按层次划分,内容要详尽,数据要准确。与此同时,根据公司的经济效益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
9.主管财务人员。统揽全局,审核把关综合分析,对不准确或不明确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改正。最终将定稿转发各单位岗位,认真解读,借鉴,促进分析工作提高。
四、财务分析弊病
一是防止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二是防止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三是防止只是数字的堆砌罗列,没有活情况说明;四是防止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现象;五是防止报喜不报忧;六是防止上报不及时。
五、财务分析考核办法
将财务分析工作作为考核财会部门和员工的重要依据之一。财务部对分析情况定期通报,对做的好的岗位将给予表扬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或员工将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但处罚不是目的是为了今后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6
什么是合同?《合同法》第二条规定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与协议有区别吗?合同是 联系市场主体的纽带,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是围绕合同而展开的, 因为施工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合同管理和保障其实质性的工作质量。施 工企业涉及的常见合同,类别有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分包合同、材料 采购合同、和劳务分包合同等, 现在我结合所认知的施工企业合同管 理现状和自身的司法实践经验, 对上述合同的在签订和履行过程所应 当注意的问题做出以下的分析,供各位领导、同事参考。
1.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 判断一个合同主体是否适格,应当核查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企业资信、注册资本等工商登记信息,(这些工商登记信息我们可以 通过红盾网来查询或者直接到当地工商局去查询 ,并核查其使用的 印鉴是否真实与合法,来验明其是否具有主体资质、权利能力、行为 能力。
对于联合体投标的项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的 资格条件具有相关的规定, 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 件, 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应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 联合体的资质等级, 并应由联合体各方共同确定联合体投标单位的牵
头人。
对于代为签订合同的经办人,应当要求其出具委托人的授权委 托书,并核查其是否处于委托书的委托权限和委托期限内。
第二、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合同内容应当合法,不得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 性规定,否则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内部分相关条款的无效。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以下几种情况:(1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2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3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
注意 :在这里特别强调有关非法转包的问题,因为法律是禁止建 设工程转包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大量存在,那么如何进行规避 呢?我们可以将建设工程肢解后分包,签订若干份分包合同。在劳务分包合同中, 对于分包人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工期、质 量和文明安全施工等义务,施工企业经常使用“罚款”作为此类违约 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但“罚款”一词主要使用于行政机关对行政管 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的制裁, 对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则不宜适 用,而应使用赔偿金、违约金等合同用辞。
第三、合同用辞是否规范
合同用辞应当规范,同样用辞的涵义应相互一致,不能存在互 相矛盾、含糊不清、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表述。
例如不能将劳务分包合同中的“月进度款”写成“预借生活费” , 应明确约定验收合格后付款是指“单项工程验收合格”还是“工程整 体竣工验收合格” ,应明确质量标准是达到“结构长城杯标准”还是 “获得结构长城杯,并以获取证书为准” ,是“两年保修期满后付款” 还是 “保修期满两年后付款” , 这些内容都是合同签订过程中常出现 的问题,需要予以严格的避免和消除。
第四、区分“黑白合同”
什么是“黑白合同”?“黑白合同”又称“阴阳合同” ,是指建 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签订的两份或两份以上实 质性内容相异的合同, 通常把经过招投标并经过备案的正式合同称为 “白合同” ,把实际履行的补充协议称为“黑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 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 致的, 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简言之, “白 合同”的效力高于“黑合同” ,凡是“黑合同”中对“白合同“的实 质性内容进行了变更的,变更的内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施工企业在目前无力改变“两套合同”的现状下,应当以超过发 包人的热情而追求“白合同”的签订,而不能简单认知为“白合同” 仅是用于合同备案而无所谓。当合同的实质性条款发生变更后, 施工 企业应积极的敦促发包人适时办理相关的合同变更备案手续。
2.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应重视价款请求权
《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第 31条“确定变更价款” ,对承 包人提出变更价款报告和发包人工程师确认变更价款报告做出了明 确的时限规定(均为 14天 , 其中第 31.2条规定了若承包人在双方确 定变更后 14天内不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则视为该项变 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变更。
施工企业在办理价款变更时应充分重视前面所述的 14天时限限 制,并在 14天内报送《费用变更报审表》 ,同时请监理工程师或者甲 方代表在《费用变更报审表》上履行文件接收的签署手续。否则, 逾期不提交获得确认的《费用变更报审表》 ,可能构成承包人对合同 赋予的价款变更请求权的放弃, 从而导致合同价款变更, 但因未在规 定时限内提出价款变更而得不到相关法律的支持。
第二、应重视工程签证
什么是工程签证?工程签证是指工程承、发包双方在施工过程中 按合同约定或者施工惯例对支付各种费用、设计变更、顺延工期、造 价调整、赔偿损失等所达成的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补充协议。由于越 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标来确定承包方, 低价中标是国际上通 行的建设工程评标方法,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许多施工企业为 了承揽到工程, 不得不得采取极力压价的办法。低价中标带来的后果 往往使施工企业面临亏损的处境,因此我们必须作到“低中标,勤签 证”。2004年 9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案件适用法律问题解释》 ,对工程签证的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工程签 证有了法律的依据。该解释第 19条规定:“ 当事人对工程量有争议的, 按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签证等书面文件确认。承包人能够证明发包人 同意其施工, 但未能提供签证文件证明工程量发生的, 可以按照当事 人提供的其他证据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
第三、重视经济索赔的管理
当出现如材料延迟供货、指定分包合同工期延误、重大设计变 更、付款延迟和发包人违约等情况时, 承包人可向发包人提出工期延 长和直接损失补偿的索赔;在此等情况下, 施工企业须注意遵循合同 约定的索赔时限, 一定要在该约定时限内提出索赔。根据 《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第 36条“索赔”的约定,承包人应在索赔事件发 生后 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并在发出索赔意向通 知后 28天内向工程师提出延长工期或直接损失补偿的索赔报告及有 关资料。
第四、掌握结算的主动权
项目实践中常常存在由于建设单位的推诿而迟迟不能顺利进行 工程结算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为此出台了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 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其中的第 20条规定:当事 人约定, 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 视为认 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该司法解释确立了“过期视为认 可”的原则,其立法用意即有效制约发包人逾期不结算工程价款,从 而鼓励合同双方对结算期限的法律后果做出了明确约定。我们应善于 利用此条款的规
定,在备案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竣工验收后,乙方 提出工程结算并将相关结算资料移交给甲方,甲方自接到上述资料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7
一、农业机械的保养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在生产的农业机械, 技术工艺水平越来越高, 构成越来越复杂, 性能也越来越出色,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但在使用过程中, 对于保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农机的保养原则, 是以防和养为主, 治和修为辅, 在农机日常作业时, 一定要按照技术保养规程进行。因为农机的工作环境复杂, 灰尘大, 颠簸多, 对于农机的损耗也相对较大, 保养跟不上, 对于机械的正常工作影响巨大, 很可能缩短农机的使用寿命。因为机械装置是一个联动的系统, 一个零部件的损坏, 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要按标准进行保养, 达到保养要求的技术标准, 使机具技术指标良好。对于机车的保养, 要尽可能在室内进行, 确保燃油动力机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确保油、水、气、机器、工具的干净、清洁, 对于一些管口要做到完好的密封。配套的农具要经常维护修理, 保证转动、升降灵活, 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 技术状态保持完好, 提高工作效率。
二、农业机械的维修原则
(1) 尽可能采用预知维修, 而不用定期维修
现在多数农机的维修都是采用定期维修的制度, 但由于农机的使用环境复杂, 操作者往往又不固定, 每个人的操作方法及技术水平都不尽相同, 所以对于农机使用也不可能都在一个状态, 这就容易造成农机零部件提前出现故障, 如果仍然按定期维修的方法, 很可能延误维修的时期, 产生更大的损失, 加重故障面。按固定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 往往与农机的实际使用状态有出入, 没能在最需要维修的时候及时维修, 而有的不需要维修的仍有使用价值的部件往往会被更换, 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技术的进步, 农机维修的诊断设备也进步很大, 诊断技术越来越全面, 手段也越来越简单, 一些便携式电子测量诊断设备的应用, 为预知维修的采用提供了可能, 这些电子设备的应用使很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明确的结论, 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利用电子设备的测量, 能预知一些零部件的损耗情况, 根据其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就能断定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 较之定期维修, 更能在最佳的时间使零部件处于良好的状态, 确保机械的运行平稳, 延长机械的使用时间, 同时也减少了维修时间,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 这种预知维修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
(2) 维修以保证设备运转, 但费用支出要合理
在维修农机时, 往往很多时候, 一些零部件虽然损耗, 但还能继续使用, 但随着使用, 其产生的经济损失会增加, 这时就必须进行修理。维护应以经济寿命为依据, 而不是以使用寿命为准, 就是要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如果运转周期变短, 费用每次都会上升, 就要考虑更换新部件或是整个机器。
三、农机维修中要注意的事项
(1) 维修调试过程中一定要切断动力
很多农机的故障都是发生在使用的过程中, 发生得很突然, 一些操作者常常在动力没有切断的情况下, 就进行紧急处理而引发事故, 这类事故在农村生产作业中发生的比较多, 据统计占25%左右。不切断动力就进行维修, 是违背操作规程的, 是人身安全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 虽然农机部门在农机培训过程中一再强调, 但仍有不少农机手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比如收割作业中, 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位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 一些人为了抢时间, 不切断动力, 就直接进行故障排除工作, 稍有闪失, 就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所以切记, 维修、调试、排除故障时一定要切断动力。
(2) 切忌盲拆乱卸
在实际维修工作中, 很多机修工文化水平不高, 专业能力不强, 存在对机械不能全部了解, 不知机械结构, 拆装顺序都不熟的情况下, 就对机械进行大拆大卸, 遇到难卸部件, 往往不懂技巧, 只凭力气硬拆硬装, 有的本来没有坏, 反而在拆装过程中给弄坏了, 有很多螺纹部件, 扳手的使用不看力矩, 只凭感觉, 有时造成工具损坏, 有时会把部件拧坏, 由于用力过猛拧断螺丝, 螺纹拧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机修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水平, 不能只凭经验感觉, 一定要以技术规程为主, 按部就班地进行农机维修。
(3) 机修工经验不足, 维修不彻底
由于农机都是私人财产, 为了节省成本, 往往农机出故障才修理, 修理时也是哪坏修哪, 对于整体维护缺乏, 隐患常存, 所以整体农机的事故频发。农村的一些修理工, 都不是专业出身, 维修只凭经验, 很多是用哪种机型就会修哪种机型, 换了机型就无从下手, 往往套用其他机型的修理办法, 有时会产生严重错误。
(4) 维修设备不齐全
农机修理的一些网点, 由于经济制约, 修理设备都不是很齐全, 工具简陋, 很多地方仍在使用一些传统的工具, 现代的工具采用较少, 有的是没钱购置, 有的干脆就不会用, 维修设备的不足, 使得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8
一、种猪的选择与管理
1. 注重生产性能,不要片面求纯。“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杂交的后代仍然是纯种。选购种猪时不要片面求纯,要多关注其生产性能,惟此才能带来利润。
2. 注重繁殖体型,不要片面求肥。在选择母猪时,要求臀部丰满(但不能过度丰满),腹部呈微弧形,背部平直无凹陷。有效奶头不少于12个,排列均匀。阴户的大小与年龄、体重相适应。过肥的母猪往往繁殖性能差,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出栏率低。
3. 注重种猪的运动与淘汰。没有运动场或运动时间不足,容易造成种猪体质下降、种用年限缩短,饲养成本随之增加。有的猪场没能及时淘汰久不发情、屡配不孕、经常流产或产仔数少的种猪,也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猪场效益低下。此外,应加强猪群档案管理,做好生产记录,及时分析数据。
二、种猪的保健
1. 注重免疫及其效果的监测。在免疫过程中应注意:购进的疫苗质量是否合格;疫苗的保存是否妥當;疫苗的稀释是否正确;疫苗稀释后是否久置;注射部位是否错误;是否进行了消毒,是否打了飞针。注射疫苗后还应定期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
2. 注重驱虫。大多数猪场往往忽视寄生虫病的防治,认为规模养殖的猪舍外活动少、青饲料采食量减少,寄生虫感染程度轻,常年不驱虫,结果造成猪只消瘦、死亡,母猪空怀、死胎、流产、生长速度慢,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养猪场应每季度驱虫1次。
3. 注重猪群的药物保健。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对猪群不进行药物保健。其实表面健康的猪群很可能处于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状态,一旦遇到较大应激或再度遭遇病原,就会暴发疫病。养殖户应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因防病成本要远远低于治病成本。
三、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
1. 注重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多数猪场的饲料都比较单一,易造成母猪产仔数少、仔猪初生重小、母猪缺奶等。母猪应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其中怀孕初期饲料能量水平要低些。母猪配种后要立即减料,配种后的母猪必须及时与未配种的母猪分养。
2. 注重冬季断奶仔猪保温。一般来说,养猪者重视哺乳仔猪的保温,而常忽视断奶后转入保育阶段的仔猪的保温,突然降温会使断奶仔猪产生应激,诱发多种疾病。仔猪断奶后应打开高热灯或热风保温,保育栏内垫上稻草。
3. 注重病猪的及时隔离。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没有隔离栏而未及时隔离病猪,这样易造成疾病在猪群中传播,造成巨大损失。应充分认识隔离的重要性,发现疑似病猪就应立即隔离,且进行消毒处理。隔离病猪要严格监控,防止病原传播,并给予精心护理与治疗,以减少损失。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命题 ;问题
【中图分类号】B812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评价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命题,我认为应体现以下走向。
一、是否关注差异,面向全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命题时就要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试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为了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不同个体的不同要求,数学命题一定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享受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教育过程中,为提升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命题中关注了差异性,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得出不的结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是否灵活开放,注重开放性原则
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本着教材的灵活 性,趣味性,利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思考,总 结出了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几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始终保持它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激 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性、开放性的信息,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环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达到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那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隐含的条件往往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创新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作用也已被大家所认可:学生能从这些题目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但开放题不宜过多,要适度,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三、是否体现人文精神,形成良好导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试卷中就应该力求充分地体现现代文明。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应作较大的改革。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下面这些图形你一定很熟悉吧.那就请你动起手来,成功是属于你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等等。对试卷的内容编制也应作调整,将其分成三大部分,即:“加深理解、打好基础;动手操作、探索创新;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并且使用了卷首语、卷尾语。例如在卷首写道:“同学们,一学期过得真快,你一定堂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本领,这儿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你可要加油啊!”卷尾写道;“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四、是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社会实际,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认识的眼光来认识世界,并用数学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注意的基本素养。为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题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其它学科知识,如价格问题,植树问题,低碳生活等富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较强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形成抽象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如将老师、同学带的文具、玩具、日用品等物品贴上价格标签,放在布置好的“商店”柜台上(讲台)。每组派一个同学做营业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去购买物品。“顾客”应该说一说自己买了什么物品,价格是多少,给了“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找了多少钱等。“营业员”应该说一说“顾客”买了什么物品,单价是多少,付了多少钱,找了“顾客”多少钱等。学生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懂得了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既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又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总之,新课标下数学的命题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觀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数学命题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一、“课标”是物理教学的依据
“课标”指《物理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应依据“课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既有教材直接反映的知识目标, 也有教材难以反映的非知识目标 (包括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还应依据“课标”并结合学生、学校实际, 自主组织教学材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教学材料, 既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 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 (如生活经验、生产实践、报刊资料、网络媒体等) 。
例如, 本人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时,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是这样处理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
1. 对于该章第一节“声音的记录”部分和第二节“我们怎样
听到声音”, 由于“课标”未作要求, 本人将上述内容列为“自读材料”, 让学生课后自学, 以减轻课堂教学负担。
2.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因此“乐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只作常识性了解。
3. 在教学“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四、噪声的危害和控
制”时, 应在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多下功夫, 务求每个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在教学“三、声音的特性”和“五、声的利用”时, 重点放在非知识性目标上。这两节课, 学生学会了多少书本知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调查、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学习全程, 领略声音的奥妙, 认识声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并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
4. 为实现教学目标自主组织了一些学习材料, 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在引入“声现象”时, 我并没有使用教材提供的“大象交谈”的故事, 而是用《趣味物理》一书中的“是谁泄露了秘密”。因为教材中现成的故事, 有些学生已经读过, 教师重述时已没有吸引力, 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 教材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探究活动, 本人设计了两个学生探究活动:每个学生用手指紧贴喉部, 体验发声的感觉;在文具盒或课桌上放一些碎纸屑, 敲打文具盒或课桌, 观察现象。又设计了两个师生共同探究活动:敲击音叉, 观察乒乓球被振动的音叉弹起;在盘子上放两个小纸人, 敲击盘子发声, 观察现象。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 我没有局限于教材介绍的方法, 也做了三点改进:在“探究课桌传声”实验时, 我运用话筒和录音机对轻敲桌面的声音进行放大, 增强了实验效果;用“听诊器”和话筒探及心脏的跳动声和肺的呼吸声, 效果很好;把教材介绍的“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改用“声传播演示器”演示。
5. 重视依据学生特点施教。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比较欠缺, 他们的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 而又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 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物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施教, 想方设法让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心, 因为自信是成功之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多肯定学生的成功面, 对学困生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 因为你的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潜在的力量, 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二、“科学探究”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
物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品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情感等多个层面。为确保学生的科学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课标”特制定了与之匹配的“三维”教学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采取何种教学形式来落实“三维”目标, 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关键的问题。
国内外的大量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 不仅获得了物理学知识, 同时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会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使“知识、方法、情感”同步提升, 科学素质的各个要素均得到优化。可见, 科学探究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
三、“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 物理理论来自于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的基础。用事实说话, 用实验证明, 是物理教学是一大特色。同时, 实验也是增强趣味性、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可见, 搞好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应做到:
1. 多做实验。
对于物理学中的每个物理概念、每一个物理定律, 凡是能做实验的我们都应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来形成, 切不可图省事而不做实验。另外, 对于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不仅要求学生做, 教师自己也要动手做。笔者曾制作了自动喂水机、针孔照相机、潜水艇、土电话、口哨等, 并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制作的热情。
2. 做好实验。
实验前教师应先做准备, 保证器材完好无缺, 保证实验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要认真熟练, 实事求是;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 注意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3. 创新实验。
教材中有些实验并不实用或者不够完善, 教师要根据物理学原理大胆改进实验或自己设计新实验, 如教材“科学之旅”部分中的“用气球吸圆底瓶和广口瓶”实验, 可改为“用气球吸塑料瓶”, 这样实验容易成功;用漏斗吹乒乓球, 除了教材介绍的向下吹以外, 还可以向上、向侧面吹, 等等。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11
1 要使用与仪器配套的生化试剂
按照要求, 仪器使用的试剂是由仪器生产厂家根据仪器的特点, 自己生产或指定厂商专为该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试剂。使用与生化仪配套的生化试剂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 有的实验室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与本实验室生化仪不配套的试剂, 这样就很难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因此, 我们在使用试剂前应首先仔细看试剂说明, 确认所选试剂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
2 仪器校准要及时
校准是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2]。校准对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在更换试剂种类后需做校准;试剂批号变化后需做校准;仪器出现故障进行维修后也要做校准。另外, 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 在定标液更换后, 没有及时更改仪器上的定标数值, 即使操作再规范, 其结果也是不准确的。
3 检验项目试剂间的交叉污染问题
很多类型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因其清洗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致, 一个项目对紧随其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项目的测定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试剂污染[3]。例如, 某一项目在生化全项检查中结果符合临床要求, 但是, 与个别项目一起检查时, 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前一个检测项目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测试所要测定的底物, 或是含有的某种试剂成分与下一反应所要测定的底物有相互作用, 因而直接干扰下一反应的测定结果[3]。因此, 为避免试剂间的干扰, 就要合理安排项目顺序, 将易被干扰的项目放在干扰项目前面, 或将易被干扰的项目单独测定, 以保证检验结果合理可靠。
4 实验室质量控制要到位
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导致失误的原因。由于我们的各种检验结果常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预后判断甚或发病机制研究等各个方面。因此, 使所得实验结果准确无误是很重要的。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两者对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提升实验室的水平同样重要。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实验室只注重室间质评, 没有按要求在常规状态下与普通标本同做质控物, 而是将试剂、仪器都选择或调试为最佳状态, 由专人去做质控样品, 这样就不能反映实验室的真实质量, 同时还会使人们盲目追求分数而忽略将其作为提高检验水平与改进检验工作的手段这一重要作用。
5 重视仪器的定期维护保养
在日常工作中, 有些实验室只注重检验操作, 而忽略了仪器的定期保养, 等到仪器出现故障才想到仪器的维修, 这样做既影响了工作又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因此, 我们应建立对仪器和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的程序文件, 严格按程序文件规定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系统检查,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另外在操作过程中, 操作者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如:仪器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试剂针和样本针有无松动等等, 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却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平, 李耀辉.生化检验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 (8) :748~750
[2]丛玉隆.检验与临床诊断丛书.质量管理和常规检验分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158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12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职业健康方针确定不可承受风险,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加以控制: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措施;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从这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要素,是体系的主要输入,也是其运行的重要动力。换句话说,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这也正是这一管理体系有别于传统安全管理体系,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控制的重要原因。
下面结合我们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抓好危害辨识人员培训是做好危 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基础
GB18001标准,从方针到管理评审包含17个管理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绩效监测,而第一要素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即对所辨识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进行的控制。这也是这个管理体系有别于传统的管理,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控制的基础。
为了做好危害辨识工作首先必须组建一个精干的工作组,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危害辨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如何对以往的职业健康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如何对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度、规定及工作程序的充分、有效性进行评价;熟悉风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及内容;在工厂内开展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开展危害辨识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如何填写危害因素普查表。
我们在建立体系过程中,通过请老师到工厂讲课和送员工出去参加学习班等形式,先后对120余人进行了上述培训。通过培训,危害辨识人员既熟悉了危害辨识的基本知识,又具备了实际开展危害辨识的工作能力。
二、危险源辨识问题与危险源分类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把危险源定义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组织的定义不同或描述把握不准确,导致其找出的危险源五花八门。
1.存在的问题
(1)错把设备设施当作危险源。如在对危险源进行描述时,应明确危害在于设备的某些部位缺乏防护罩、某部位的安全阀失灵、法兰泄漏等,而不是设备、安全阀、法兰本身。
(2)把一套工艺当作危险源。描述时应该明确危险源在于工艺的某一过程温度、压力超过设计值等。
(3)对于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危险源未能及时加以识别。
(4)遗漏可能导致疾病或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危险源,如高温、低温、振动等。
2.危险源的分类
事实上,对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相关辨识和分析。根据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实践过程,我们认为,按下面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是比较合适的。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按《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和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等六大类、36小类。
(2)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首先参照《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16类。
其次,参照职业病的有关规定,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
危害因素。
三、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危险源的识别是否充分,是困扰组织的一个难题,总担心在审核时会因此被开不符合项。事实上,危险源的多少不仅与企业的规模、复杂程度、工艺特点、设备的新旧程度、行业特点有关,还与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力水平及所处的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有关。同等规模的企业,生产同样的产品其危险源的数量可以有很大的差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GB/T28001-2002)4.3.1.2意图条款中明确指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如组织规模、组织内工作场所状况、危险源的性质和复杂性以及重要性等因素。GB/T28001中4.3.1的目的并不是迫使危险源很有限的小组织也进行复杂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宜考虑执行这三个过程的成本和时间,以及能否获得可靠的资料。”即要抓主要矛盾,体现“抓大放小”,而并没有强求组织辨识出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全部危害。因为所谓的全部危害是没有界限的,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组织,甚至不同的制度下的安全观念都可能不同,总会有一些轻微的危害不为人所重视,或者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找出所有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的转变,或者由于事故事件的警示,以前被忽略的一些危害会被重新认识和重视。比如,我厂厂前区的阳光广场,按整体设计效果,在大片的枣红色大理石中点缀了具有镜面效果的黑色大理石,雨后或水打湿后可能会造成人员摔伤,却又似乎很好防范,因而被忽视了。但当接二连三地有人摔伤时,就不能不重新认识它的危害了,因而才有了以后的一系列补救防范措施。
四、关于重大危险源
在《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均把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或设施)。这表明关于重大危险源我国有明确的定义,并且是以法律条款的形式界定的。同时《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明文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另外,国家安监总局在《关于开展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要求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应包括以下9类: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临界限值。就我厂的实际情况来看,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均没有达到这个规定限值,相信其他厂的情况也如此。因此,对于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即便被评价为不可承受的风险,也不能轻易叫做重大危险源,只有符合上述定义中条件的才能叫做重大危险源。
在建立体系之初,曾经把评价出的不可承受风险叫做重大危险源,并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这显然偏离了上述重大危险源和定义。随着认识的提高、对标准理解的加深,后来将危险源清单改名为风险清单,将以前定义的重大危险源重新定义,并按高风险、中度风险、轻微风险分级进行控制。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改名,实际上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和提高。
五、风险评价方法的适宜性
在这方面我们走过一些弯路,体系建立之初,建立了班组、部门和厂的三级识别和评价机制,自下而上地进行危害辨识别和风险评价。但是在工厂集中评价重大风险时,由于只是简单片面地套用LEC法进行评价,使得我们评价出来的重大风险出现了较大偏差。一是辨识评价不充分,二是没有体现出企业和行业的特色,甚至还出现了重大漏项。这一度使我们感到很困惑,明明实践经验表明一些危害已经可以列为重大风险了,应该加以重点控制,但套用LEC公式计算时却不是这样。以致于我们在接受第三方第一阶段审核以后,都不得不反过头来进行第四次补充辨识评价工作。
后来,在应用LEC法进行评价时又引入了“是非判断法”相结合,比如对锅炉缺水的识别评价。因此,从多种评价方法中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辨识与评价方法,建立自下而上的识别评价机制,在建立体系初期时尤为重要,这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成效。
【条形码印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推荐阅读:
改变世界的条形码11-13
条形码技术的互动教学10-07
图书条形码10-05
条形码管理系统09-07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09-09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05-25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08-08
条形统计图一教案10-17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10-28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