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摆》教案

2024-10-20

小学科学《摆》教案(共14篇)

小学科学《摆》教案 篇1

小学科学《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2、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细绳一根,计时器一个,支架一个,直尺一把,垫圈若干,实验记录卡。

教师准备:摆钟实物,有关摆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昨天张老师到钟表店里去逛了逛,发现了这个东西,你们认识吗?(出示摆钟)

生:钟、摆钟……

师:你知道它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生:靠下面的大圆盘、靠下面摆动的东西、靠下面的摆……

师:(指钟摆)这是钟摆,摆钟就是靠它来工作的,我们把像钟摆这样的装置叫做摆。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钟摆摆动的现象?

生:秋千、公园里的海盗船、心理医生用的催眠器……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摆,看看它有什么秘密?(板书课题)

二、认识摆、学习制作摆,并学会如何数摆的次数。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摆,你们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上面挂的线是摆线,下面挂的重物是摆锤。摆线可长可短,摆锤可轻可重。若让摆摆动起来,摆起来的角,我们叫做摆角。

老师现场制作一个摆:你们看,老师把线绕在这根木板上,再用夹子给夹住,线上再挂上垫圈,一个简易的摆就做好啦。

师:老师先玩玩这个摆,你们要学会如何数摆的次数,摆往返摆动一次我们叫摆动一次,注意,手不要加力,摆线一定要拉直。一、二、三……

师:来,我们一起数数,一、二、三……

师:你们猜猜,老师这个摆15秒钟会摆动多少次?

生:10次、12次、15次、20次……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老师来看时间,你们来数。老师从角度指示器30度的地方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13次。

师:有的同学说12次、有的同学说13次,到底多少次?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再做一次。

师:为了能让实验结果更准确,一般每次实验我们要做三遍。我们还要再做两遍。预备,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

师:最后一遍。预备,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

师:你现在能告诉老师,我的摆15秒钟内摆动多少次吗?

生:12次。

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摆吗?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制一个摆,并数数你们的摆15秒钟摆动多少次?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卡1上。

学生动手制作摆并数摆动次数,老师巡视。

师:能告诉我,你们做的摆15秒摆动多少次吗?说最后结果。

生:10次、12次、13次、11次、11次、16次、10次、11次。(教师板书)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师:大家仔细看看每组的数据,你有什么问题想说的?

生:为什么有的组做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生:为什么有的组做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一样?

生: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

师:你们觉得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生:摆线的长度。

师:就是摆长。(师板书)

生:摆锤的重量。

师:就是摆重。(师板书)

生:摆角的大小。(师板书)

师:到底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现在能下结论了吗?我们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指板书)三个问题,你想研究哪个?你打算怎样做呢?我们还是先来讨论讨论吧。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师:讨论有结果了吗?你想研究哪个问题,怎样研究?

生1:我们想研究摆线的长度,做两个摆,一个摆线长一些,一个摆短一些,看看15秒钟哪个摆摆动次数多一些。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1:摆线的长度。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1:摆锤的重量和摆角的大小。

师:你们小组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2:我们想研究摆锤的重量,也是做两个摆,一个摆锤重些,挂三个垫圈,一个摆锤轻些,挂一个垫圈,看看15秒哪个摆动次数多一次。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2:摆锤的重量。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2:摆线的长度和摆角的大小。

师:你们小组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3:我们想研究摆角,做两个摆,一个摆角大一些,一个摆角小一些,看15秒哪个摆动的次数多一些。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3:摆角的大小。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3:摆线的长度和摆锤的重量。

师:好了,现在三个问题都有小组要进行研究了,那就请你们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卡2上,你们估计做这个实验需要多长时间?

生:5分钟、8分钟、10分钟、1分钟……

师:老师给你们15分钟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你的问题研究完了,可以再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实验记录卡,研究下一个问题,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研究的问题最多。

学生分组研究,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认真写实验记录卡2。

师:通过实验,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快慢有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们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摆线最长,有40厘米,它摆动了10次,第二次摆线有13厘米,摆动了13次,第三次摆线最短,有8.5厘米,摆动最快,摆了22次。

师:因此,你们得出摆线的长度与摆动的快慢有关的结论。(师板书:有关)

师:还有没有哪组跟他们研究的是相同的问题?

生2:我们得到的结论也是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快慢有关。

师: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我们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摆线42厘米,摆动了10次,第二次摆线35厘米,摆动了12次,第三次摆线15厘米,摆动了14次。

……

师:还有哪个小组研究了其他的问题?

生3:我们研究的是摆锤。

师: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3:摆锤的重量与摆动的快慢没有关系。

师: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们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只用了一个垫圈,摆动了11次,第二次用了两个垫圈,摆动了11次,第三次用了三个垫圈,还是摆动了11次,所以,我们小组的结论是摆锤的重量与摆动的快慢没有关系。

师:你们小组通过实验发现摆锤的重量与摆动的快慢没有关系。(师板书:无关)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研究相同问题的?

生4:我们小组也是发现摆锤的重量与摆动快慢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第一次也是用的一个垫圈,摆动了15次,第二次用了两个垫圈,摆动了15次,第三次用了三个垫圈,还是摆动了15次。

……

师:有哪个小组是研究摆角与摆动快慢有没有关系的?

生5:我们小组。

师: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生5:我们发现摆角与摆动的快慢也没有关系。

师:为什么?

生5:第一次我们的摆角是10度,摆动了11次,第二次摆角是30度,摆动了11次,第三次摆角是50度,还是摆动了11次。

师:所以你们发现摆角与摆动的快慢无关。(师板书:无关)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发现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与摆重、摆角都没有关系。

四、设计一个摆。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摆,但每组的要求都不一样,你们第一组设计一个15秒钟摆动10次的摆,第二组设计一个15秒钟摆动11次的摆,第三组设计一个15秒钟摆动12次的摆,第三组设计一个15秒钟摆动13次的摆……看看哪组设计得最快。

学生设计,老师巡视。

将设计好的摆全班展示。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每组设计的摆,你发现了什么?

生: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生:摆线越长,摆动得越慢。

……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生:说明了摆线越短,摆得越快,摆线越长,摆得越慢。

……

五、总结全课,知识拓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生:我知道了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生:我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生:我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也没有关系。

……

师:(出示摆钟)你知道摆钟一分钟摆动多少次吗?

生:60次。

师:那你能设计一个小摆钟吗?让摆一分钟摆动60次。

生:能。

师:那请你们回家后,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小摆钟。下节课我们接着交流。下课!

六、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且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对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研究就是一次探究。在探究中,学生自己作出假设,自己制定研究的计划,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而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他们最终完成探究任务。“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执行。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二个特点:

1、注重探究,强调合作

本节课的前半部分为研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及一般思路,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收集整理数据——表达交流,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合作,先是全班合作,在两个因素中让每个组只选一个因素研究,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资源共享。再者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合理地分工为小组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抓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奇、好玩、好动、好胜,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四好”组织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好玩、好奇心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对摆角的大小不影响摆的快慢感到很惊奇,进而产生问题。接着教者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当然,在学生动、玩的同时,有一定的任务,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在自己设计一个摆,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

小学科学《摆》教案 篇2

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有一些区别, 数学是偏理性的学习, 它不光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 还需要学生自发地去思考练习,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还需要良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气氛, 数学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 (1) 数学教学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 就是说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数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 数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所学者将其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操作中来, 因为只有把握住知识的衍生性和连贯性, 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出发, 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数学符号的把握。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1.针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安排

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一般都是懵懂的和学习的最初环节, 本身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处于对未知物质的探索, 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其的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 小学生学习意识其实是比较好引导的, 教师只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同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体现的内容, 比如, 在讲授乘除法的运算时, 教师以全班的学生作为一个单元体, 然后可以假设每个学生所获得水果数量, 最后让学生去计算全班总共获得的水果数量, 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 当然其中的主要策略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般数学运算的科学规律, 不过对于教师而言, 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掌握才是学习乘除法的基本依据。但是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的前半段时间将教案上的重点内容优先讲解, 在后半段时间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理解消化, 这样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小学生对学习注意力集中只会在一节课的前半个小时的规律。这种模式主要兼顾了学习上的关联性和实践性, 因此教学的教案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去体现。另外的一种方式同这种策略有些相似, 这种方式是一种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 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互换, 当然互换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在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时, 而角色互换只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一些数学问题, 问题产生的根源肯定是需要学生在基础的学习理论有了解之后去发现的, 这也是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需要介入的又一重点内容。

2.教学主体的转换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尽量避免过度教授, 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 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进行到一段时间内自发地去询问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 教师在听学生的叙述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最终在教案中得到体现, 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都会在比较及时的情况下得到快速的解决, 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疑问点类型以及提问者的意识做简单的预期准备, 这样教师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上也就会多了一个参考对象, 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上的成功, 同时对学生而言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并认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教师提前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才决定是否实行的, 因为具体的课堂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这种模式推进产生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过程中教案推进需要注意的要素

首先, 学生在教师讲授某一堂课之前需要自发地去预习相关的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自己接下来要掌握的知识有所准备, 那么对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就会有一定的提前掌握, 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就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教师在对一些需要重点预习的知识提前给与提醒或一些必要的帮助。再次, 对于一些课本上的数学知识, 学生要学会对其进行仔细的了解, 遇到一些不会的或者是有很大疑惑的理论可以提前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积累一些问题。当然教案的设计也需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 这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相应提高, 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总的来说, 数学教学的教案设计策略就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的教学手段, 不管是学生和教师, 都是在这种模式中两个基本体, 只要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拓展延伸, 那么这条线就会逐渐增长,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数学原理或者是简单公式的不断引导,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数学问题, 这也是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的一般形式。

关键词:数学,教案设计,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高海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新课程:小学, 2008 (10) .

[2]张芳.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 2014 (04) .

科学摆床 卧室生辉 篇3

人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要保证良好的睡眠,除了床铺舒适外,床的摆放也很有讲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应注意以下摆床的方式。

1.床头不宜在窗下。若床头在窗下,人们睡眠时会有不安全感,遇大风、雷雨天,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再者,窗子是通风的地方,尤其是在寒冬,稍有不慎就会感冒。倘若家中有小孩,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容易借床爬窗,不小心会从窗口跌落,如果是高层住宅,其后果则不堪设想。

2.床头不宜对着卧室门和通风口。这是因为通风口的风大,容易使人伤风、感冒、头痛。如果卧室门开着,客厅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卧室的床,就会缺乏宁静的感觉,也不雅观。

3.床的摆放不宜正对梳妆镜。床对着镜子,在古代也是禁忌。这主要是因为夜晚人起来时,特别是蒙眬醒来时或是噩梦惊醒时,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看到镜中的自己或别人,容易受惊吓。

4.床忌高低不平。现代人多用席梦思床垫,如果床垫质量不好,弹簧发生变形,就会使床面不平,隔热和吸湿性差,影响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床的床面太软,脊椎长期弯曲,睡久了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人容易疲劳、生病。所以,平稳、软硬适中的床才是理想之选。

5.床下不宜堆放杂物。古人所说的床下放杂物不吉利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床下往往是不太透气的阴暗处,放上杂物,容易受潮发霉而滋生细菌,再加上平时不经常清理,就会成为死角。蜘蛛、蚊虫等容易在此藏身,自然有害健康。

6.摆床不宜东西向。这是因为地球本身具有地磁场存在,地磁场的方向是南北向,磁场具有吸铁、钴、镍的性质,人体内都含有这三种元素,尤其是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铁(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质中),因此东西方向睡会改变血液的体内分布,尤其是大脑的血液分布,从而会引起失眠或做梦,影响睡眠质量。

注重床头装饰

要创造良好的睡眠,需要注意床头的装饰。可因人的性格、兴趣、职业特点做不同的布置,合适的装饰会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推荐以下几种比较简单的装饰,以供参考。

1.英国式的罗曼蒂克。将粉红色印花布折成褶裥状,使帐幔呈现波浪形,内中用一块白色长方形的打活裥的布作衬托,与帷幔一起固定在床的中央上端和床的两头,并以同样的印花布挽成一个花形饰结以作修饰。

2.床单、桌布与床头的印花布相配,形成统一的风格;墙上挂多幅抽象画,房间墙壁的颜色和灯光柔和,整个房间弥漫着罗曼蒂克的气息。

3.仿古风格。白色的墙和淡棕色的木床头具有仿古的气息。木床头可用多块松木钉成,上面成弧形。在床的一边做上两个小支架,可以放闹钟和喜爱的小装饰品,非常实用。白色镂空绣花床单衬托出床的简朴,几朵粉色花朵令房间犹如少女一样清新、文静。

4.现代几何图形。床头和床的两边用装饰线脚围绕,一条垂直的线用来装饰墙,以床头中央的正三角形做主题,两边平行线的上方,配以略小的正三角形,形成灰、蓝、绿色的和谐搭配,活泼又不失稳定,非常适合男孩的房间。当然,也可以选择个人喜好的颜色来搭配。

中餐摆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摆台的意义、要求

2、理解摆台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骨碟定位、摆放三套杯 使用教具:投影仪、餐桌、餐具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轻托的操作程序 2.装盘的原则

3.餐巾的作用及餐巾花的分类 导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去参加宴会在开餐前看到的餐厅的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餐具的摆放,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那么这个场景是餐厅服务人员在客人抵达餐厅之前就要完成的工作,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中餐宴会摆台 新授课

一、摆台定义

指为客人就餐摆放餐桌、确定席位,提供必要的就餐用具,包括摆放餐桌、铺台布、安排座椅、准备餐具、摆放餐具、美化席面等。

二、要求

摆放合理、符合传统习惯、餐具卫生、摆设配套齐全、规格整齐一致,既方便用餐,又便于服务。

三、中餐宴会摆台程序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个人仪表仪容

头发 干净、整齐、前不盖眼,后不过肩

面容 清洁、化淡妆

指甲 干净、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服装 着工作服,干净、熨烫挺括、佩戴胸牌

鞋、袜平跟或坡跟布鞋或皮鞋,深色袜子

首饰 只准戴手表,不得戴其他首饰

体味 不吃有异味的食物,勤洗澡换衣服

卫生 手部消毒

气质 端庄大方、文明礼貌、工作稳重

2、物品准备

具体要求:餐具配套、完好无缺、干净整洁、摆放合理。物品:以10人座中餐宴会台面所需物品为例

直径1.8米圆桌一张、餐椅10张、台布1块、口布10块、托盘1个、骨碟10个、汤碗、汤勺、筷子、筷架、调味碟各10个;水杯、葡萄酒杯、白酒杯各10个

(二)铺台布

位置:正副主人右侧或译陪人员之间

方法:抖铺式、推拉式、撒网式

要求:正面朝上、台布折缝正对正副人,十字点居中,四角下垂部分均等,台布要平整、无皱折。

(三)骨碟定位

方法:托盘托上,从主人位开始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

要求:骨碟距桌边1.5厘米,碟与碟之间距离相等,相对的两个骨碟与台布中心线成一直线,骨碟如有标记,标记应摆在正上方。

(四)拉椅

要求:从主宾位开始,顺时针依次拉开餐椅,要求椅背中心、骨碟中心、桌心在一直线上。椅边与台布边缘相切,椅与椅之间距离均等,10把椅在一个圆上

(五)小件餐具(汤碗、汤勺、调味碟、筷子、筷架)

方法:将以上物品合理地摆放在托盘内,从主人位开始,顺时针依次摆放。

要求:(1)骨碟纵向直径延长线上1厘米处放调味碟。

(2)在调味碟横向直径延长线左侧1厘米处放汤 碗、汤勺,勺柄向左,汤碗与调味碟横向直径在一条直线上。

(3)在汤碗与调味碟横向直径右侧延长线处放筷架、筷子,筷套离桌边1.5厘米,并与骨碟纵向直径平行。

(4)注意轻拿轻放。

(六)葡萄酒杯、白酒杯

方法:从主人位顺时针方向依次上桌。

要求 :(1)在调味碟纵向直径延长线上2厘米 处摆放葡萄酒杯。(2)葡萄酒杯右下侧摆放烈性酒杯。

(3)葡萄酒杯对准餐碟正中,白酒杯与葡萄酒杯之间距离1厘米。

(4)手不接触杯口。

(七)餐巾花、水杯

方法:折10朵花型,从主人位顺时针依次上桌:水杯摆在葡萄酒杯左上侧,三杯成一直线,与水平线成30°,杯肚之间相距1厘米。要求:(1)餐巾花突出正副主人位置。

(2)动、植物交错摆放

(3)操作卫生,一次叠成。

(4)装杯时,手不可触及杯口。

(5)有头的动物,将观赏面朝向客人。

四、学生分组练习

五、课堂小结

中餐宴会摆台的程序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仪表仪容

2、物品准备

(二)铺台布(三)骨碟定位

(四)拉椅

(五)摆小件餐具

(六)摆葡萄酒杯、白酒杯

(七)摆水杯,上餐巾花

小班数学图形拼摆教案 篇5

1、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这类基本图形。

2、学习用点数的方式数清画中相同的图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准确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活动难点:能数清复合图形中相同的图形数量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

1、集体认识、区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师:这些图形原来可以拼成一幅好看的画,看看能拼成什么?

二、欣赏图画,学数图形

1、找一找画中有哪些图形

请幼儿边找边一起念一念它们的名称

2、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请幼儿都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三、操作练习

1、提出练习要求:把每幅画中的图形数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然后将图形数量完全相同的两幅图连线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5分钟

教学反思

在该活动中,幼儿基本能认识各种图形,也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但在复合图形的识辨中却暴露了一些不足:由于我示范的是最简单的一个复合图形,之后些较复杂的许多幼儿都难以数清楚,所以我将自由练习改成了集体练习,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做一做。

小学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些一个星期的环保日记。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参加一次植树劳动。小实验:

每秒摆一下 篇7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启示

小学科学教案 篇8

1、师:同学们,科学课非常重视观察。请你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打开手电,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师:光点哪里来?(手电) 谁来用手指来演示一下手电发出的光是怎样照到黑板上的呢?我们来猜一猜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猜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实、现象能说明我们的想法?

预设:

(1)夜晚,我发现汽车前灯射出来的灯光是直的。

(2)白天,阳光穿过树叶的光是直的。

(3)看表演时,我发现舞台上的灯发出来的光是直的。

……

5、观察图片:老师也找了些图片,他们能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师:同学们讲的是头头是道,但是科学是讲证据的,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预设:

(1)用手电筒照射光盘中间的圆孔,观察白屏上的现象。

(2)用手电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变弯用手电筒来照,观察白屏上的现象。(可用带弯头的吸管)

……

(3)学生说到书29页的实验方案,请大家看实验单。

①仔细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法。

②该注意什么?(三个孔必须排在一条直线上,这里可以看幻灯片的演示;距离为5厘米;完成作业: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

③这两个小实验有什么不同?

三、实验研究,深入拓展

1、学生进行实验。

2、汇报实验情况和结论,并展示。鼓励其他同学想到的别的实验方法。介绍。

3、前面我们猜测:光是直线传播的吗?经过这么多方法的反复验证,“板书:反复验证”我们可以下个结论吗?板书“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5、请看黑板:你知道科学家平时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吗?

(指名学生看黑板小结)

6、师:今天我们象科学家那样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祝贺你们!

7、(展示幻灯片路灯)你能否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8、出示知识点: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9、回顾。

四、课外拓展,挑战自我

师:刚才我们做实验时用了3张带孔的卡片,课后,你能用上10张,15张,甚至更多的卡片排成一条直线,用手电筒照射能在屏上找到光圈。卡片摆得越多越厉害。你们有信心吗?

五、板书设计

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猜测: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反复验证

小学科学的教案 篇9

二、课型、课时

1.课型:实验课

2.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好 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并 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

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 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 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

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

(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 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 区领取材料。

(三)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

(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 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征都 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八、课后反思

一种风力摆系统的设计 篇10

1.1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硬件包括主控芯片STM32、角度传感器MPU6050、电机驱动模块BTN7961、摆杆、万向节及支架。该系统采用STM32开发板作为主控模块, STM32单片机通过读取角度传感器MPU8060的三维角度数据从而判断摆杆的偏摆方向和角度, 通过PID控制算法计算后, 输出相应的PWM控制信号给电机驱动模块, 控制轴流风机风速, 从而使摆杆达到相应的运动状态和位置。

1.2 主控芯片的选择

方案1:采用入门级51或者AVR、PIC等流行已久的8位MCU作主控。价格低廉, 资料众多, 但功能有限, 计算能力有限。

方案2:采用STM32系列的STM32F103RCT6。风力摆控制系统要求处理器具有足够的内存、闪存和快速的信号采集能力, 因此, 本文选用手头现有的集成仿真器, 方便软件仿真调试, 板上为STM32F103RCT6单片机, 该单片机超低功耗, 运算速度快, 性价比高。

1.3 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BTN7961B集成专用驱动模块。BTS7960是专门针对电机驱动的, 具有大电流输出的半桥式驱动芯片, 它内部自带一个P型的高边MOSFET, 同时自带N型的低边MOSFET, 外加一个独立驱动的集成芯片。P型的MOSFET因为自带开关而省略了电荷泵电路, 故大幅度减小了EMI。内部自带的驱动电路具有电流诊断、逻辑电平输入、死区产生电路、斜率调整电路, 同时具备过温度、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和故障短路保护的功能。其内部2个MOSFET具有低至16mΩ通态电阻, 最大驱动电流高达43A。

故综上所述, 考虑经济以及驱动电流在4A以上等综合因素, 本文选择使用BTN7961B模块驱动。

1.4 角度传感器的选择

这里, 本文采用角度检测专用芯片MPU6050。它具备角速度的全格感测, 范围可达±250°/sec, ±500°/sec, ±1000°/sec和±2000°/sec, 这种精确度可保证其准确跟踪快速和慢速的转动。此外, 可自编程控制的加速器亦具备全格感测, 范围可达±2g, ±4g, ±8g及±16g。该产品的信号传输可穿透最高达400k Hz的厚膜集成电路, 以及最高达20M的SPI。MPU6050可工作于不同电压下 (2.7~5.5V) , 其VDD端可接受2.5V, 3.0V或3.3V (±5%) 的供电电压, IO逻辑接口的供电电压为1.8V±5% (MPU6050仅使用VDD) 。MPU6050的封装尺寸为4×4×0.9mm (QFN) , 这在业内是具备极强竞争力的尺寸。除此之外, 它还包含以下主要特征:内置的温度感测器, 工作环境中频率只有±1%波动的内部振荡器。不仅如此, 尺寸小, 精度高, 功耗低, 经济实惠, 运用成熟。

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经济实惠的角度, 以及平常对MPU6050角度传感器接触较多, 本文最终选用了MPU6050。

1.5 控制算法的选取

众所周知, PID控制算法是针对过程控制的被控变量的, 其规律是按偏差或偏差率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一种调节器 (简称PID调节器) , 它是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算法。这种算法原理简单, 方便实现, 适用对象广, 控制参数不需要解耦, 控制参数的设定相对简单等。而且通过理论足以证明, 对于过程控制中典型的一阶滞后+纯滞后对象、二阶滞后+纯滞后对象, PID控制算法属于最优控制算法。PID调节器是针对单变量连续系统的动态品质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校正方法, 具有参数整定方式简单、参数 (PI, PD) 改变灵活的特点。

由于笔者对PID比较熟悉, 运用比较多, 故选择了PID控制算法。

2 理论分析计算

2.1 电动机选型

方案1:选用台湾三巨电机有限公司的SJ8025HD2, 12V的直流电机, 输入电流0.4A, 转速3000转 (r/min) 。风力强劲, 性价比高, 市场使用普遍, 资料较多, 使用方便, 便于购买。

方案2:选用台达9038 12V 4.5A 9CM暴力大风量增压机箱风扇, 转速高达7900转, 电机工作电压:10.8~13V, 电机标称电流:4.5A, 电机功率:54W, 耐电压:汇漏电流0.5m A500/1min。性价比极高, 方便购买, 资料充足。

因此综上所述, 本文选择了台达的9038。电压、尺寸都满足要求, 输出电流大, 风力强劲, 质量较轻。

2.2 摆杆状态检测

在本设计中, 摆杆的角度测量所用的部件为角度传感器MPU6050。摆杆的一端固定在万向节上, 另一端固定在轴流风机上。将角度传感器放在轴流风机上方, 可随摆杆的摆动而摆动, 其可调端输出电压也会随之而变化。将角度传感器测得的三维数据传回单片机进行处理, 从而得到摆动的角度。

2.3 控制算法

PID算法是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控制的过程。

2.3.1 比例系数Kp

比例系数Kp的值数决定了调节器调节过程的快慢, 实际中Kp不易过大, 不然容易导致控制系统的超调或振荡现象, Kp过小又起不到调节作用, 比例控制无法消除余差。

2.3.2 积分调节系数Ti

积分作用可消除控制偏差, 积分常数Ti的大小决定了积分作用强弱程度, 积分作用通常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 积分常数Ti大小的选择要得当。

2.3.3 微分调节系数D

当偏差e瞬间波动过快时, 微分调节器立即产生响应, 抑制偏差的变化, 使系统更趋于稳定, 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3 硬件电路与程序设计

3.1 电源电路设计

本文采用SDD-100开关电源, 交流输入:220V±20%, 直流输出5V/13A, 12V/2A, -5V/1A, -12V。

3.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在这个模块设计时, 本文采用BTN7961B集成专用驱动模块。BTS7960是专门针对电机驱动的、具有大电流输出的半桥式驱动芯片, 它内部自带一个P型的高边MOSFET, 同时自带N型的低边MOSFET, 外加一个独立驱动的集成芯片。P型的MOSFET因为自带开关而省略了电荷泵电路, 故大幅度减小了EMI。内部自带的驱动电路具有电流诊断、逻辑电平输入、死区产生电路、斜率调整电路等功能, 同时具备过温度、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和故障短路保护的功能。其内部2个MOSFET具有低至16mΩ通态电阻, 最大驱动电流高达43A。BTS7960的Is引脚具有电流自动检测功能, 当其工作在正常模式下, 从该引脚检测到的电流与流经高边MOSFET的电流成正比, 若Ris=lk Q, 则Vis=Iload/8.5;在故障条件下, 从Is引脚流出的电流等于IIS (1im) (约4.5m A) , 最后的结果是:Is为高电平。

3.3 程序流程图 (见图1)

4 测试与分析

本文采取如下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针对设计任务中的每一个要求都进行测试, 每个要求都测试5次, 取其平均值最为最终数值。

(1) 从静止开始, 15s内控制风力摆做类似自由摆运动, 使激光笔稳定地在地面画出一条长度不短于50cm的直线段, 其线性度偏差不大于±2.5cm。如表1所示。

(2) 从静止开始, 15s内完成幅度可控的摆动, 画出长度在30~60cm间可设置, 长度偏差不大于±2.5cm的直线段, 并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如表2所示。

(3) 设定摆动方向, 风力摆从静止开始, 15s内按照设置的方向 (角度) 摆动, 画出不短于20cm的直线段。如表3所示。

(4) 将风力摆拉起一定角度 (30°~45°) 放开, 5s内使风力摆制动达到静止状态。如表4所示。

摘要:文章介绍了风力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系统以STM32为主控芯片, 通过角度传感器MPU6050将三维数据传给单片机, 单片机输出相应的PWM方波, 通过电机驱动模块BTN7961控制轴流风机的风力大小, 从而实现对风力摆控制系统的控制。根据风力摆的数学模型分析, 确定了万向节和摆杆之间的PID控制算法, 并在实验中优化控制参数。经反复试验, 证明该系统实现了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STM32F103RCT6,角度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BTN7961,轴流风机

参考文献

[1]郭天祥.MSP430单片机C语言开发与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小学科学葵花向阳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

3、能使用归纳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4、能设法搜集关于植物向性运动的资料。

5、利用光对动物的影响,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通过与其他人交流共同得出自己的推论

2、能通过与其他人交流共同得出改进自己设计的捕捉害虫的装置;

3、能公正地评价别人和自己设计、制作的装置。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光对动物行为有什么影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向光性。

3、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会怎样生长,并能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材料准备:

有关向日葵在一天内花盘方向随太阳改变的图片、表现其他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图片和视频;两株生长状况一致的幼苗、纸盒、剪刀等。

四、课时安排:

安排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能通过观察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

3、能根据提示设计对比实验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运动。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游戏:让学生蒙上眼写字。

教师: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人监督两人做,然后互换角色,游戏名字为闭眼写字,要求是从中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

学生活动,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

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他在游戏中的感受? 学生回答。

2.结合小游戏和日常经验,说说阳光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日常情况中)

教师:大家结合小游戏和日常经验,说说阳光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光对我们周围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葵花向阳。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向日葵和阳光 1.光对植物的影响。

教师: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光对植物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交流。

2.向日葵与阳光。

教师: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提到了向日葵,请同学们观察书上P20向日葵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交流。(向日葵的“花盘”上午、中午、下午的位置不同。)

2、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向日葵的“花盘”与阳光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向日葵的“花盘”是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3、播放向日葵向光性课件。

4、教师小结: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是植物的向光性。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谁能举出更多的有关向光性的例子。(比如植物的茎或叶也具有向光性。)

学生举例。

2、课件展示其它植物的向光性。

3、引导学生总结: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向光性。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探究活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1、教师提示: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属对比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光这一条件变量,其他应该尽量保持一致。

2、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讨论。

4、汇报交流。

5、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6、教师示范一组对比试验的制作过程。

7、学生回家后根据本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记录。预习作业: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向性运动的资料。完成22页图。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植物还有其他的向性。

2、能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会怎样生长,并能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光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利用光对动物的影响,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5.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设计的捕捉害虫的装置并进行改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2: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学生汇报向光性实验结果。

2、教师: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植物的向光性,那植物的其它特性还等待我们去验证。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2.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学生交流搜集的其他向性运动的资料

2、观察书上P21图片,讨论:图中的根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引出根的向水性

3、你能证明:植物的根确实有向水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

4、还有哪些植物有类似的现象呢? 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

5、植物根的向地性。

你能根据你们观察到的3种植物的生长图,说说它们的根茎生长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交流。

6、讨论:根据我们学到的向地性,你能设想一下,植物在太空中的时候,根会向什么地方生长吗?为什么?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2、教师总结: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活动2:光对动物的影响

1、观察P22 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光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交流。

2、阅读科学在线,谈谈你的收获。

3、根据教材提示,设计捕捉有害害虫的装置。(1)分组设计。(2)交流设计方案。(3)小组互评。

(4)改进本组的设计。

4、回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捕虫装置,并使用自己制作的装置捕捉害虫。

六、板书设计

葵花向阳

小学科学《云和雨》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云和雨》是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我们看云去”;二是:“下雨了”。

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让学生用观察、描述等方式记录天空的云量,从而建构“晴天、多云、阴天”概念。用容器收集雨水,测量雨水的深度,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降雨的等级。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探究“空气”、“冷水与热水”、“测量物体温度”等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变化产生过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注意,但对云和雨的认识只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2.年龄特点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问、富于幻想、勇于探索,学习激情容易调动。另一方面,小学生善于具体形象的观察与探究,对抽象的推理则兴趣不大。而《云和雨》的探究较为抽象,所以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难度较大。

三、设计思路

新课标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法。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多种资源,通过亲历活动而获得。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了以下的教法:

1.学科整合。

这里的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和科学课综合运用。“我们看云去”是要求学生观察、记录、描绘、交流云的变化,但事实上,天空中云量的变化时机与教学时间的吻合机会是很少的。我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气象资源,满足了这一教学内容的需要。

2.创设情景

“下雨了”是教材编排的第二个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有看得到的景、摸得着的物,而课室里和书本上都难以满足上述的要求,所以把创设情境作为本课的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经历下雨的过程是很少的。所以我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模拟“人工降雨”,收集“雨水”的活动并拍成了录像。学生在课室中也可以看挂风下雨了。到学生有了情景经历,学习积极性说能充分调动,教学目标就能很好地完成,并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提供资源、搭建学习的平台。

老师设计网站让学生探究云;提供工具,测量溶器中雨水深度。这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实验、交流、成果展示过程中****建构知识,感悟科学,形成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描述云的变化会引起天气的变化,说出一些和云有关的谚语。

⑵掌握收集雨水的方法,能通过测量容器中雨水的深度,确定雨量等级。

⑶运用感官和从网络中获取资源探究云。

⑷使用工具测量雨水的深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情景(观看“云和雨”的小^电.影、人工降雨)

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上网搜索与云有关的谚语,动手测量雨水的深度)

⑶汇报交流,共同建构知识。(汇报交流天气图的云量和雨水的深度,共同建构云和雨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愿意关注天气的变化。

⑵乐于合作与交流。

⑶欣赏美丽的天气,培养热爱大自然之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晴天、多云、阴天的天气特点,测量一天的降雨量。

开会时应该摆出什么表情 篇13

读到这里,我立刻明白了这位女士是如何当上首相的。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她采用的策略是多么绝妙。在会上一脸恼怒而又雍容不迫,简直再好不过。高人一等又不显得粗鲁无礼。强大有力又不显虚伪。这有点令人望而生畏。有点尊贵的气派。简直是完美境界。

在工作场所,坐在会议桌旁听其他人说话时,如何管理自己的神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的高管每天大约要花4小时开会;如果有9个人参加这场一般的会议,每个人均分说话时间,那么每个人每天都必须花费整整3小时33分钟坐在那里,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一个人说话,一边观察那些没说话的人的脸。这似乎说明我们完全搞错了。我们为了自己讲话时给人留下何种印象而烦恼,却没花任何时间担心我们沉默的时候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有一天,有人发给我一张我最近参加的一个讨论小组的照片,是由某位听众拍摄的。两个讨论小组成员没有看正在说话的人。两个人神情呆滞。我看起来有点生气,眼睛怀疑地瞪着,嘴边带着一丝自鸣得意的假笑。我们之中只有一个人做对了。他摆出了一副礼貌、怀疑而又感兴趣的面孔。

我问我的一位同事,这是否是我惯常的“开会表情”。他证实的确如此。这让我不安。此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我们的开会表情太重要了,不能随心所欲地摆出来。会议上最常见的表情(至少在那些没说话的人的脸上)是无聊,这从来不是一种好的表情。茫然的没精打采给人一种呆头呆脑的感觉,而松弛的肌肉让你看起来又衰老又疲倦。

无聊得睡着是会议上最糟糕的表情。上世纪90年代柯达的首席执行官凯·惠特莫尔竟然在和比尔·盖茨开会时睡着,那件事比他把公司搞砸更加臭名远扬。

会议上低头打瞌睡是灾难,但一般的点头可能棒极了。9年来我一直在一家公司的董事会里,因此我必然已经花了几百个小时看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一些非执行董事点头。事实表明,不同类型的点头能在不同的时候派上用场。讨论的材料越是复杂,中速的点头就越能显得你聪明和接地气,而更缓慢的“我正在考虑这个”的那种点头也可能很有用。

除此之外,开会表情的规则和一般的办公室表情规则是相反的。尽管微笑通常是个好主意(因为这会让他人感觉更好),但在开会时要避免微笑(除非有人说了个笑话),因为微笑可能会让你看起来不严肃、过于巴结,甚至谄媚。尽管有时候拍马屁是必要的,但这种行为如此有失体面,绝对不能在公开场合进行。

皱眉在办公室通常是不好的,但在会议上却不可或缺。皱眉暗示你在进行深度思考,而且能够让你与正在进行的任何决策拉开距离。更妙的是,它暗示了一种高人一等:这事由你来做会做得更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观察蒸发现象、感受蒸发要从周围吸热;通过实验总结影响蒸发的因素。

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蒸发现象及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前延伸】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1)用湿布在镜子上擦一下,观察镜子上的水有什么变化?

(2)用棉纱将一只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温度的变化。

(3)观察湿衣服是怎样变干的?要让湿衣服尽快的干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教学过程】(课内探究)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做小实验: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大家好”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注意:写“大家”时用水量要少,写“好”时用水量要多)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水飞散到空气中看不见了,因为它变成了水蒸气。板书:水水蒸气 师:今天老师写“好”字时用水太多,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必须让水尽快的蒸发,我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用嘴吹;用手摊开;用电吹风吹;用酒精灯烤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蒸发、蒸发时有什么变化以及怎样加快蒸发。刚才同学们是从视觉上观察了蒸发,那么蒸发时还有什么变化?下面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一起探究一下。

[评析]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会孩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是关键。玩是孩子最常干,并且是最乐意

干的事情,这时孩子的注意力最集中,印象最深刻。所以教会孩子在玩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体验活动。(课件出示活动内容:用手指蘸水,涂抹在胳膊上,仔细观察、感受。(1)你发现胳膊上的水有什么变化?(2)对着胳膊上的水轻轻吹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并回答以上两个问题,[评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有部分孩子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积极思考,只是看别人做实验,致使个体很难得到发展,合作没有效果。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完成的探究实验或课堂训练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把水涂在胳膊上轻轻吹一下,水蒸发的同时胳膊会感觉到凉。为什么会感觉到凉呢?(教师停顿,等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酒精来探究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活动内容:活动

(二)取一支温度计,记录下此时的温度。然后把温度计的液泡蘸上酒精,观察温度计温度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记录次数 温度(℃)

1(蘸酒精前)(从酒精中取出后)(从酒精中取出后)(从酒精中取出后)

根据活动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规律。师:同学们的实验已经完成,并记录了实验结果,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温度下降的结论。

师:仅凭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是不准确的。因为科学不是偶然,至少要有三组数据,才能下结论。下面再请两组同学汇报结果。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依然表示温度是下降的。

师:三组实验都证明了,液泡上的酒精蒸发时,温度是下降的。温度为什么会下降呢?

生:因为酒精蒸发吸收了温度计液泡的热量。

教师板书:蒸发水水蒸气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蒸发吸热,现在请同学说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或感受到哪些蒸发吸热的事例?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及时点评。

[评析]“蒸发吸热”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蒸发吸热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本节课的初步合作探究。实验利用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直观的展示出蒸发吸热的本质。课本设计的是在温度计的液泡上蘸水来观察示数的变化,但是水的蒸发比较慢,使探究活动的时间变长,阻碍了下面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师把水改为蒸发快的酒精,缩短了探究时间,培养了孩子的实验创新能力,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完成创造了条件。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蒸发及蒸发吸热,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怎样加快蒸发?

教师再现课前设置的情景:让黑板上的水尽快蒸发的方法。教师板书:吹烤摊开

空气流动速度温度水的表面积 师:现在猜想一下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加快水的蒸发? 生:空气流动速度、温度、水的表面积

师:我们不能都到黑板上来做实验,我们用胶头滴管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想办法让这滴水蒸发变快?实验前我们要先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找出实验注意事项。下面我们看着学案。教师根据学案内容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准备。(因为实验比较多,教师控制每三组验证同一个因素)

学生合作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一组:我们向一滴水吹气,发现吹气的水滴比不吹气的水滴蒸发的快。二组:我们把一块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水,在蒸发皿上滴等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发现加热的蒸发快。

三组:我们把一滴水在玻璃片上摊开,发现摊开的水滴比不摊开的蒸发快。

教师在学生汇报完后引导学生说出蒸发快慢跟温度、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并随机板书:空气流动速度温度液体表面积

[评析]液体蒸发快慢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该实验既

用到对比实验法又用到控制变量法。为更好的控制水量做对比实验,教师用玻璃片和胶头滴管来代替教材设计的纸巾,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领悟到科学的严谨性。本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从解决晾衣服的实际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猜想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有所依据,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师:刚才同学们探究了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请同学说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蒸发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海边晒盐”、“狗唾液蒸发散热”、“新疆的坎儿井”、“喷灌”四幅图片来拓展孩子视野,教育孩子节约用水,保护地球。

3、精讲点拨

教师对蒸发、蒸发吸热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作概括性小结,并鼓励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实践。

4、巩固检测:梳理知识 再生疑问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回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疑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疑问,课下可以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实验探究方法,利用你身边的生活物品来继续探究你的疑问,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评析]课堂是问题的生发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解决场。探究实验是可以利用身边任何可以利用的物品来探究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内的特定器材。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本环节教学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这一理念。

5、课后拓展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蒸发,蒸发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是因为有了蒸发现象的存在,才使地球上有了美丽的彩虹、晶莹的露珠;又是因为蒸发现象的存在,使人类饱受旱涝之苦。所以蒸发现象既有有利一面,又有不利一面。课下请同学们以“水的蒸发与我 们生活的关系”为主题做一个调查,可以制成手抄报,也可以写调查报告。

[评析]本节课是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这几方面在本堂课的三个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教师把本节课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1)把课本上在温度计的液泡上蘸水改为蘸蒸发快的酒精,缩短了探究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2)用玻璃片和胶头滴管来代替教材设计的纸巾,很好的控制了对比实验的水量。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课前要准备实验器材,搜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图片资料。本节课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方面做得恰到好处,真正体现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主旨,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培养了孩子的实验创新能力。

上一篇:住院医师规培医师心胸外科出科考试试卷下一篇:公司团支部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