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解释

2024-09-08

质量管理体系解释(通用10篇)

质量管理体系解释 篇1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1.【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

2.【MSA】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测量系统分析

3.【APQP】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先期产品质量策划

4.【FMEA】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5.【PPAP】

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生产件批准

6.【CP】 Control Plan 控制计划: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7.【QA】

Quality Assure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回得到满足的信任。

8.【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9.【AUDIT】 Audit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10.【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质量管理。

11.【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全面质量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12.【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13.【质量方针】 Quality Policy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14.【质量目标】 Quality Objective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15.【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6.【质量策划】 Quality Planning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 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7.【质量改进】 Quality Improvement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8.【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9.【程序】 Procedure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20.【质量特性】 Quality Characteristic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21.【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 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2.【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 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解释 篇2

设物体静质量为纯虚数ni (i为虚数单位) , 当物体超光速运动时, 由 (1式) , 可得, 它的质量为实数

1具有静质量为纯虚数的物体具有以下性质

(1) 当两个静质量为虚质量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低于真空中光速时, 二者质量皆为虚质量, 二者之间存在虚万有引力, 此力为斥力, 大小为分别是二者的静质量, v为二者相对速度, c为真空中光速, G为万有引力常数。当两个静质量为虚质量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高于真空中光速时, 二者质量皆为实质量, 二者之间存在万有引力, 大小为

(2) 静质量为虚质量的物体与静质量为实质量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低于真空中光速时, 二者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3) 静质量为虚质量的物体与静质量为实质量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高于真空中光速时, 二者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但此时, 万有引力表现为斥力。我将在下文论述其原因。

2重要结论

当静质量为虚质量的物体以地球为参考系, 在地球表面水平方向上直线匀速运动且速度超过真空中光速时, 由狭义相对论在t0时间内, 由于具有实质量, 垂直方向上位移为 (以指向地心的方向为正方向) , (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即所以, x<0, 即它朝远离地心的方向运动。由此可见, 静质量为虚质量的物体与静质量为实质量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高于真空中光速时, 二者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且此时, 万有引力表现为斥力。如果将来试验结果与之相符的话, 则可以证明我的理论的正确性和引入虚质量的必要性。

具有虚质量的物体的质能方程:

3具有虚质量的物体在运动时的密度

参考文献

[1]程守洙, 江之永.普通物理学[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54.

质量管理体系解释 篇3

某日,扬州市汶河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报案,称自己在当天凌晨1时左右被一名40多岁的男子强暴。受害人李某回忆说,那天晚上,他在荷花池附近遇到了外地男子朱某,见朱某与自己热情打招呼,便没有戒备,互相攀谈起来,很快成了朋友。后来,朱某提出要请李某去洗浴中心泡澡,李某也就答应了。从澡堂里出来,见朱某这么够意思,李某便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坐坐。进屋后,朱某突然抱住李某,强行扯他身上的衣服,经过十几分钟的撕扯,朱某对李某强行发生了性关系。警方接到报案后,于当天下午将朱某抓捕归案。审查中,朱某交代了自己“强暴”李某的不道德行为,但他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

本案所探讨的问题是:男性之间的强奸行为,在我国现行法解释体系下应当如何认定?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性之间的性行为所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逐渐进入了我国法律实践和理论的视野。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尤其是超出当事人意愿的性行为又或者是同性一方使用暴力对另一方所实施的性侵害,应当如何认定,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纵观本案,朱某对李某实施的暴力性侵害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如何认定?如果不构成,那这种行为应该如何处理?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做出简要分析。

首先来观察本案当中的事实行为,当事人双方对这一行为认定为强暴,那这种强暴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相关条款,与本案“强暴”行为相关的认定有(1)强奸罪 (2)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罪。根据法定构成要件来看,本案显然不能认定为以上两罪。

从犯罪主观方面看,犯罪嫌疑人朱某确有强暴被害人李某的犯罪故意,而且这种强暴的故意是直接的而且是明确的;从客观外部行为上看,犯罪嫌疑人周某毫无保留地实施了从准备强暴到完成强暴的全部行为。单从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考虑,这和强奸罪的外部客观形态和主观方面有着完全相似的一致性和几乎完全相同的认定表现。但是我国刑法中强奸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妇女、幼女的性权利,也就是说强奸罪侵害的客体是妇女、幼女的性自主权。在这一客体的引导下,强奸罪的犯罪对象必然要求是女性。作为男性的李某自然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对象;同样也不能成为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对象(如果假定李某不是儿童的话;若如李某是儿童,本案显然以强制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根据罪行法定的原则,“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结合我国现行刑法,这种同性间的强暴行为显然是不能以强奸罪和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的。

那么,是否就味着朱某的行为不具有可罚性呢,是否就意味着朱某的行为不当罚,不应罚,不可罚呢?显然不是的。虽然朱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强奸罪或是强制猥亵罪,但是并不必然意味他的行为不当罚,不应罚,不可罚。我们抛开现行刑法的具体罪名来看,朱某的强暴行为毫无争议的侵犯了李某的性自主权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权利,以及善良的社会风俗秩序。难道这种对于他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赤裸裸的侵害就要因为法无明文规定就要逍遥法外吗?难道这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暴力行为就因为形式化的犯罪认定被我们容忍了吗?难道这种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于常情难容的行为就因为罪行法定的原则而被我们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吗?如果是这样,如果侵害他人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他不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强暴行为他不闻,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于常理难容的行为他不问。我们将不得不对刑法提出质疑。因此,在适用刑律时绝不能走向罪行法定的形式极端主义。在看到罪行法定的形式侧面的同时一定要要明确罪刑法定的实质内含,为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提供合理的空间。很显然,朱某的这种行为不但侵犯了他人身心健康、破坏了善良风俗的社会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而且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于常情难容。这种行为是当罚的,也是应罚、可罚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这一行为进行处罚提供法律理论解释空间。

回到案中,我们不难发现,朱某的强暴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有三:(1)他人(男性)性自主权,(2)他人人身权利,(3)社会管理秩序。前两者是强暴行为直接侵犯的客体,后者是侵犯的次要客体。男性的性自主权不是我国现行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利益,(强迫卖淫罪的客体是否必然覆盖男性性自主权尚有争论)在此不论。我国刑法分则中以社会管理秩序为侵害客体的相关罪名也无法给这一行为提供充分的解释空间。因此只能将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相关罪名上。集合本案实际情况,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李某的身心受伤害程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可以考虑以侵害他人身心健康权利为犯罪客体的相关犯罪有无合理的解释空间。在这一强暴行为的语境下可以将身心健康权利分解为两个层面的权利:身体健康权利和人格尊严权利。(1)首先是身体健康权利,案中提及李某是被强行扯掉衣服又经过十几分钟的撕扯被迫发生性关系,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李某的身体因外力而受到伤害是极有可能的,因此可以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第三条、第四十条等相关条款全面考虑综合认定,至少认定轻伤是极有可能的。如果一旦可以认定为伤害,那么完全可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下面从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出发重新审视一下本案。虽然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志来看,他是以奸淫被害人作为引导其行为的意志出发点,但是仔细阅读本案不难发现,其奸淫行为完全是以暴力的方式完成的,那么毫无疑问就作为一个智力健全的成年人朱某而言,他完全知道其暴力行为可能会导致的伤害后果,但是为了满足其奸淫的目的,他完全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完全可以认定朱某主观上有伤害的故意,客观行为上又造成了伤害的结果,主体和客体又都符合故意伤害的定罪要求,综合来看以故意伤害罪对朱某定罪处罚是可行的。(2) 其次,是人格尊严权利。从现行刑法来看,与本案契合的以侵害人格尊严权利为客体的罪行主要是侮辱罪。显然,侮辱罪没有足够的解释空间来容纳本案的强暴行为。所以无法在以侵犯人格尊严权利为客体的罪行中寻求适用空间。

质量认证名词解释 篇4

1、质量认证:是客观事物的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中国产缺陷的细节。

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或品质量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

43、有限干预原则:就是国家者说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员会另行制定。对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的手的思维方式。

23、认证证书:是证明产品质段只能用于涉及安全、健康、2、合格评定:与直接或间接量符合认证要求或许可产品环境和国防安全类。

确定相关要求被满足的任何使用认证标志的法定证明文

44、认可:一个权威团体依据有关的活动。件。程序对某一团体或个人具有

3、合格认证:由可以充分信

24、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是指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给予正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依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式承认。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经过认

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进

4、认证:第三方依据程序对行审核,通过颁发认证证书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形式,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和

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要求

书)。★认证的证明方式有认的活动。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亦

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是第三方称为企业认证等。

从事的活动。

25、体系认证:是指经质量体

5、质量审核:确定质量活动系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质量

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体系

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认证证书证明企业的质量体

贯彻并适合于达到目标的有系的质量保证能力符合质量

系统的、独立的审查。保证标准要求的活动。

6、质量监督:为了满足规定

26、设计评审:是指在设计饿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适当阶段,由各有关职能部门

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的代表评价设计要求及设计

行分析。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找

7、评价:是指通过现场调查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客观事物并对事物性质的分

27、设计验证:是指通过检查析,判断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和客观证据来验证设计阶段的活动。输出是否满足设计阶段输入

8、质量评价:是对实体具备的要求。

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

28、设计确认:是通过检查和

作的有系统审查。提供客观证据来证明来表明

9、质量特性:是对审核、评产品的特性满足特定的使用

定对象的总体而言。它是由所要求,一般针对成品,也可在选择的若干定量指标或定性设计过程中进行。

要求所构成,这些指标和要求

29、实验室:是指进行校准或是由物理量或感官量表征。检测的实体。该机构可以处于

10、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下列情形:①在一个固定地

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点;②在一个临时场所;③在过程和资源)。一个移动的设施中。★实验室

11、监督检验:确保带有认证按其工作性质又可分为:(检

标志的产品质量可靠,符合标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

准,是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得以30、检测:即按照规定的程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从生产为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

企业的最终产品中或者从市备、生物组织、物理现象、工

场抽取样品,由认可的独立检艺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

验机构进行检验。的技术操作。

12、监督检查:是对认证产品

31、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的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确立计量仪器或计量系统的进行定期检查,使企业坚持实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

施已经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与对应的被计量的已知值之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这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是又一项监督措施。

32、实验室认可:权威机构给

13、审核委托方(委托方):予某实验室具有执行规定任

根据国际标准定义,是指提出务能力的正式承认。

审核要求的人或组织。

33、申请书:是认可机构为了

14、型式检验:按规定的检验方便认可工作的管理专为申

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检验,请认可的实验室制订的表格

以证明样品符合指定标准或化文件。

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

24、实习审核员:是指满足审

15、市场抽样检验:这是一种核员注册准则的教育、工作经

带有监督措施的型式检验,监历、质量要求经历和培训要

督的方法是从市场上购买样求,但不满足审核经历的要求

品或从批发商、零售商的仓库的人员。

中随即抽样进行检验,以证明

35、审核员:是指已满足审核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符合标员注册准则规定的要求,并证

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实其有能力根据

16、批验:根据规定的抽样方GB/T19021.1-ISO10011.1,单案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独或作为审核组成员对质量

并据此作出该批产品是否符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或部分审

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判断。核的人员。

17、百分之百检验:对每一件

36、主任审核员:是指已满足产品在出厂前都要依据标准审核员注册准则规定的要求,经认可的独立检验机构进行并证实有能力根据

检验。GB/T19021.1-ISO10011.1,管

18、认证部门:是指国务院标理审核组并能够协调整个质

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量管理体系审核各方面工作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的人员。

部门。

37、质量认证的对象:是产品

19、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或服务,也可以是质量体系。

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

38、检定:现象、工艺或服务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

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作。

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

39、认可标志:中国产品认证术要求的活动。机构国家认可标志是表示从

20、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指事产品认证工作的有关机构

由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设计,按已取得国家认可资格的图形

照法定程序批准、发布的一种标识。

专用标志,用以证明某项产品40、质量保证:为了提供足够符合规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信任表明实体能满足质量

经认证机构允许,可以在获准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

认证的产品上使用。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有计

21、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认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可:是指国家根据统一的审

41、国家认可:获准认可的实

查、评定条件,对申请开展产验室得到的是其资格获国家

品质量认证工作的机构进行权威机构的正式承认,证明其

审核、评定并颁发证书,证明质量体系的技术能力(一定范

其有资格面向社会提供产品围内)满足认可机构规定的要

质量认证评价服务的活动。求。

22、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

42、现场评审报告:是评审组

可标志:是表示从事产品认证就应评实验室的现场检查评

管理名词解释 篇5

1、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活质量,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系列管理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

3、传统职业生涯的定义:传统意义上把职业生涯描述成在某种职业中的一系列职位。有时候被描述成雇员的一个生涯特征。

4、现实职业生涯的定义:职业生涯的新理念通常是指易变性职业生涯。易变性职业生涯指由于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境的变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为何要做(why)

(2)基本信息、设置职位的目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组织结构图、权力和责任、任职资格(学历、专业、工作经验、专业资格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所需技能、个性求其他、工作条件、设备、劳动强度、工作饱满度、工作特点、职业发展路径

3、工作说明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1)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业绩标准、工作权限、职责履行程序等内容;(2)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要。

(2)安全需要: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职业、财物等威胁方面的需要。

(3)社交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欲望。

(4)尊重的需要:人们追求受到尊重,包括自尊与受人尊重两个方面。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欲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低层次需要并未消失);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所驱使。

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方式: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在实践中一方面要运用强化手段,尤其是在行化而经常发生改变的职业生涯。

5、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6、职业生涯管理的定义:组织或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计、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职业生涯管理包括两种:一种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另一种是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7、绩效考评: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估。绩效考评简称考绩,是工作行为和结果的测量过程。

8、薪酬的含义薪酬是指员工向其所在组织提供劳动或劳务,而获得所在组织给予的直接货币和间接货币形式的回报。

9、激励的涵义: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10、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力。

11、激励过程模式:激励的实质过程是在外界刺激变量(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内在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被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的努力)。

12、工作规范: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雇佣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一工作)选择:

1、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1)获取。获取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与选拔及委派。

(2)保持。一是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公平的奖酬、员工的沟通与参与、劳工关系的改善等;二是保持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3)发展。包括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的管理。(4)评价。包括工作评价、绩效考核、士气调查等。

(5)调整。

2、工作分析的内容

(1)6个W: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

胜任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

4、人力资源规划的层次: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战略规划)、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战术规划)

5、招聘的原则 公平,适用,效率,合法

6、招聘的渠道:(1)组织内招聘:内部调迁或晋升,公开竞聘(2)组织外招聘:员工推荐组织外部潜在应聘者,职业介绍机构组织的供需见面会、校园招聘,从其他公司“挖”人,媒体招聘、对外部随机求职者的招聘,招聘退伍军人及返聘离退休人员

7、绩效考评的类型:(1)品质基础型考评,个性、个人能力、特征等,决策能力、对公司的忠诚度、主动性、创造性、交流技巧以及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2)行为基础型考评,,评价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3)效果基础型考评,表现为客观的、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 8、360度绩效考评(1)上级考评。个人偏见、矛盾(2)同级考评。利益冲突、对评价内容做界定(3)下属考评。匿名(4)顾客考评。适用于服务、销售(5)自我考评。适用于个人发展前途,不适用人事决策

9、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与补贴、股权、福利等具体形式。支付方式有以工资、奖金、红利等为直接货币报酬和以保险、休假等为表现的间接货币报酬

10、员工福利的分类,(1)“社会保险福利”它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俭、工伤保险等(2)“用人单位集体福利”工作餐、工作服等。用人单位集体福利根据享受的范围不同,可分全员性福利如工作餐、节日礼物、健康体检、带薪年假。特殊群体福利包括住房、汽车等项目。

11、激励的要素需要:(1)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2)动机:激励的核心要素就是动机。(2)外部刺激:这是激励的条件。主要指各种管理手段及相应形成的管理环境。(4)行为:是激励的目的。论述题

1、需要层次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来的。

(1)生理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对管理实践的启示: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2)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2双因素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1)保健因素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

(2)激励因素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2)管理者应动用各种手段,如调整工作的分工,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来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千方百计地使员工满意自己的工作。(3)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加以确定。学生讨论:哪些因素将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3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方式: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正强化。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为形成的初期,应更加频繁地给予强化; 另一方面,当其行为形成后,管理者就应考虑降低强化的比率和改变强化的时距。4人际关系与互动激励系统

感情激励(1)在上下级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以增强亲和影响(2)促进下级之间关系的协调与融合。(3)营造健康、愉悦的团体氛围,满足组织成员的归属感。

尊重激励(1)要尊重下级人格。(2)要尽力满足下级成就感。(3)支持下级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榜样激励(1)先进典型的榜样激励。(2)管理者自身的模范作用 5思想教育激励系统

(1)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2)必须以事实为依据。(3)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时机、地点,注重实际效果。(4)批评要对事不对人。(5)要尽量减少批评的次数。(6)批评与表扬的适当结合。物质利益激励系统 奖酬激励:(1)设计奖酬机制与体系要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关键是奖酬与贡献直接挂钩的科学化与定量化。(2)要确定适当的刺激量。要依工作完成情况、人的贡献、总体奖酬水平,公平合理地确定奖酬的增长水平和成员之间的差别。(3)奖酬要同思想工作有机结合。关心照顾;处罚

激励的方法

(一)需要层次与激励。

1、换位

2、定位

3、到位

(二)竞争压力与工作激励实施方法:第一,引进高级人才。第二,淘汰落后员工。

(三)领导方式与激励

6传统职业生涯与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比较

维度:目标、心理契约、运动、管理职责、方式、专业知识、发展

传统的职业生涯:晋升、加薪,工作安全感,垂直运动,公司承担,直线性、专家型,知道怎么做,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正式培训

护理管理名词解释 篇6

护理管理学1 管理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12 护理人力资源规划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护理职能部门根据组织护理业务范围评控制等各项职能工作,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协调组织管理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护理管理为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系统的发挥忽视的潜能及有关的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学是研究护理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科学在护理事业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系统而完整的管理分支学科管理原则是根据对管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而引申出的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目标管理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时间管理是指在同样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对时间进行的计划和分配以保证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留出足够的余地处理那些突发事件和紧急变化组织在组织目标已确定的情况下,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以分类组合,再分配成部门或个人任务,并根据管理跨度原则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层次和部门,确定各部门层次人员的职责和职权,构成整体组织系统组织结构组织内的全体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职务、职责、职权及相互关系构成的结构体系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以思想观念的形式调控成员的行为,对组织运行结构和制度管理工作起到补充和强化作用,属于管理软件的范围 11 护理人力资源

估和确定护理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策划过程 13 领导是指管理者通过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的为组织目标而奋斗领导艺术是指令人在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够驾驭实际工作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并从中表现出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权利把个人或集体意志强加给别人并产生某种行为的能力权威是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下属形成的一种自然影响力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是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 18 同期控制又称过程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其纠正措施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 19 反馈控制又称后馈控制、结果质量控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主要将工作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补救,防止偏差的继续发展或再度发生护理质量 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葫芦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和程度,即护理质量的优劣护理质量缺陷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所获得的感染,包括在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管理学名词解释 篇7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人际技能:它或称人文技能,亦称人事技能,它是指成功地与別人打交道并与別人沟通的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它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理论,它认为经济利益是驱动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从静态的观点分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5.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的制度。

6.数量管理理论: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化和决策。

7.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8.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9.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注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10.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11.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12.国际化经营: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囯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13.信息: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14.信息的加工:是指对釆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別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15.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16.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各种情况都非常明确,决策者确知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条件、决策过程及未来的结果,在决策过程中只要直接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可知的执行后果,就能作出精确估计的决策。

17.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可能有哪几种状态或各种状态的概率无从估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致可行,但供选择的若干个可行方案的 1

可靠程度较低,决策过程模糊,方案实施的结果未知,决策者对各个备选方案的执行后果难以确切估计,决策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18.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但面临明确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供选择的若干个可行方案已知,各种状态的发生可以由统计得到一个客观概率。

19.战略决策:是对涉及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的重大事项进行的决策活动,是对有关组织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关系到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的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20.管理决策: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金、物资等资源进行合理配臵以及经营组织机构加以改变的一种决策,具有局部性,中期性与战术性的特点。

21.业务决策:是涉及组织中的一般管理和日常业务的具体决策活动,具有琐细性、短期性与日常性的特点。

22.计划: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达的,组织以及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制定的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的管理文件。从动词意义上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而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23.长期计划:是指5年以上的计划。

24.短期计划:是指1年内的计划。

25.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期(通常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26.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27.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臵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28.具体计划:是指有明确规定的目标和一套可实行的操作方案。

29.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商。

30.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臶。它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31.目标集聚战略: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栽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巿场服务。

32.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3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安排。

34.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笑非笑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35.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36.地域部门化: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臵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37.顾客部门化: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38.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39.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力量。

40.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一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41.直线职权:是指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42.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43.职能职权: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44.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髙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45.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组织高层将其一部分决策指挥权分配给下级组织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使他们充分行使这些权力,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并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自主地解决某些问题。

46.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47.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48.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49.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以及结构(机构间的权力配臵)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50.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1.狭小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

52.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实施并完成领导职能的主体是领导者。

53.领导权力:通常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

54.集权式领导者:就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的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55.民主式领导者:这种领导者的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56.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釆取行动的过程。

57.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58.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59.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60.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61.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62.正式沟通:指以企业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63.非正式沟通:指的是以企业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64.上行沟通:指下级将信息报告给上级,是由下而上的沟通。

65.下行沟通:指上级将信息传达给下级,是由上而下的沟通。

66.平行沟通:指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传递,也称横向沟通。

67.单向沟通:指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

68.双向沟通:指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

69.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

70.控制:是指保障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71.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72.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73.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74.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75.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日俱增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76.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

77.库存控制:是对制造业或服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的盈利的商业手段。

78.标杆控制:是以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79.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技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80.消极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

81.积极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82.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巿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83.产品结构创新:在于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

84.工作流程:是就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和任务的工作路径,它表现了各类工作间的顺序关系。

85.新产品:是指在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等一方面或几方面都有显著改进与提高或独创的产品。

86.领先战略:亦称“先发制人”的战略。这种战略是企业力图在本行业发展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87.追随战略:亦称“后发制人”的战略。这种战略是指企业紧紧追随在领先企业的后面釆用新技术,并对别人已经采用的技术加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在降低产品成本和完善产品质量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88.模仿战略:企业自己不搞新产品研制开发,而是靠购买专利、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产品。

89.投入期:亦称投放期,是产品刚刚试制成功、刚投入市场、销售量最低的一段时间。

现代管理名词解释 篇8

2、现代企业制度: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英国产业革命后,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企业根本制度。其特征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为主要形式?

3、管理的概念:

是让其他人同自己一起,并通过其他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过程,来协调所有的人力和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4、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程度。

5、组织效率: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

6、法约尔“天桥”即允许同级间的人员取得直接联系,然后将所采取的行动报告给各自上级。

7、管理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系统的观点、经济效果评价的标准、数学的方法、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的。

8、规划论:是用以研究如何统筹安排,合理调度人员、社别、物资、资金、时间,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规划论是统筹学中发展最成熟的理论,包括闲心规划论和非线性规划论和动态规划论。

9、排队论:有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或等待线理论,是研究要求获得某种服务的对象所产生的随机性聚散现象的理论。

10、网络分析技术:是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和统筹法的总称。是一种用网络图来解决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和控制问题的管理技术。

11、系统工程:主要以人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模拟,以便最有效的实现预定目标。

“仓储管理”名词解释 篇9

“仓储管理”名词解释 物流网络(P20)物流网络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起能够使商品在众多的物流点、线之间有效流动的物流设施。商品退货(P76)商品退货,是指仓库按订单或合同将货物发出后,由于某种原因,客户将商品退回仓库。货架(P98)货架是为了节省货品存放时间,增加库房利用效率,用支架、隔板或托架组成的立体储存货物的设施。载荷中心距(P113)载荷中心距,是指在货叉上放置标准重量的货物、确保叉车纵向稳定时,其重心至货叉垂直段前壁间的水平距离值。货位调整(P232)货位调整指的是当所分配的货位实际已有货时,系统会指出新的可用货位,通过手持终端指挥操作的完成。

物流环保化(P21)物流环保化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物流标准化(P40)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合流(P115)合流是指逐步将各条输送线上输入的商品合并于一条汇集输送机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容错处理(P233)当操作者通过取货位置扫描图确认货物时,如果发现货物错误或实际上无货,只要将信息反馈给系统,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下一个取货位置,指挥完成操作。冷库(P259)冷库是指有温库控制的,主要用于储存和简单加工货品的库房。EDI(P19)EDI技术是指不同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经营活动效率,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加工等事务作业的自动化、省力化、及时化和正确化,同时通过有关的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经营过程的效率化。

空间组织(P28)仓储作业过程的空间组织就是正确计划、安排仓库中各种功能区的位置,正确安排收货区、存货区、拣货区、临时存放区、货品检验区等功能区的布置。门架倾角(P113)门架倾角是指元载叉车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门架相对其垂直位置向前和向后倾斜的最大角度。KPI指标(P196)KPI即关键运作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RFID系统(P225)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人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配载中心(P15)配载中心是为解决长途运输车辆的返程空驶,为中小批量的货品中长途运输而设立的货品集散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托盘单货架(P99)托盘单货架是以托盘单元货物的方式来保管货物的货架,是机械化、自动化货架仓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最小外侧转弯半径(P114)最小外侧转弯半径一般是指叉车在无载低速转弯行驶,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时,车体最外侧至转向中心的最小距离。存货风险成本(P182)存货风险成本是发生在货品持有期间的,由于市场变化,价格变化,货品质量变化所造成的企业无法控制的商品贬值、损坏、丢失、变质等成本。仓库环保化(P288)仓库环保化是指在仓库管理过程中,不对产品产生损坏,同时,不产生对环境和人造成伤害的有害物质。

物流系统(P18)物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需要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拣货作业(P56)拣货作业是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或出库单的要求将商品挑选出来,并放在指定的位置的物流作业活动。

直接转运(P83)直接转运是指到达的商品在仓库不进入存货阶段,不停留或只做短暂的停留,直接进行分拣、分货、装车。24 满载最大爬坡度(P113)满载最大爬坡度是指叉车满载时,在干燥、坚实的路面上,以低速和等速行驶所能爬越的最大坡度。

食品的后熟作用(P256)后熟是果实、瓜类和以果实供食用的蔬菜类的一种生物学性质,它是果实、瓜类等鲜活食品脱离母株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成熟过程。账面盘点(P73)账面盘点就是将每种商品分别设立“存货账卡”,将每天出、入库商品的数量及单价记录在电子计算机或账簿的“存货账卡”上,连续计算汇总出账面上的库存结余数量及库存金额。驶入式货架(P100)驶入式货架是指叉车可以驶入到货架列中进行存取作业,托盘的存放由上到下、由里到外逐一进行。

储位管理(P142)储位管理,就是在把进入库房的货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货品无论在储存或流动状态都能满足货品的安全性要求,满足运营的高效化要求。条形码

(P215)条形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组数据和一定信息的符号。冷冻链管理(P250)冷冻链管理是指需要温度控制的商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

搬运(P60)搬运指的是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批量拣货(P58)批量拣货是把多张订单汇集成一批,按商品类别及品种将数量相加后先进行初次拣货,然后再按照单一订单的要求将货品分配至每一张订单。

最大运行速度(P113)最大运行速度一般指叉车满载时,在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干燥、平坦、坚实的地面上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库存商品购进(P187)库存商品购进是指流通企业为了出售或加工后出售,通过货币结算的方式取得商品或商品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温度的跟踪(P253)温度的跟踪是对冷冻链商品在一定期间和一定状态下的温度的连续的跟踪和记录。

仓储作业的连续性(P27)仓储作业的连续性是指储存作业过程的流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

仓储作业的节奏性(P28)仓储作业的节奏性是指仓储作业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在人力及物力的配备和时间的安排上必须保持适当的运作节奏关系。

自动分拣(P114)自动分拣是指从货物进入分拣系统开始到送到指定的分配位置为止,都是按照人们的指令靠自动分拣装置来完成的。

重心法(P132)用数学方法建立一个分析模型,找出仓库理想所在位置,就是单一仓库的选址的重心法,该方法又称为静态连续选址模型方法。

零故障(P241)零故障是指所有的机器再所有的时间内都合乎要求的进行。

供应链管理(P20)厂商将其物流活动扩大到顾客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这种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过程被称做供应链管理。

物流中心

(P14)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①要面向社会服务;②物流功能健全;③信息网络完善;④辐射范围大;⑤品种少,批量大;⑥存储、吞吐能力强;⑦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盘点作业

(P72)盘点作业是指为了有效地掌握货品在库数量,对在库货品的数量进行清点。

按订单拣货(P58)按订单拣货这种作业方式是按照每一张订单的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依次将客户所需求的商品由存放位置挑选出来的方式,是较传统的拣货方式。

氧化(P159)氧化是指商品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能放出氧的物质,所发生的与氧相结合的变化。

冷藏温度储存(P171)冷藏温度储存是将商品储存环境设定在较低的温度下,使商品保持较低的温度状态,以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

现代仓库的安全管理(P271)现代仓库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现代仓库设施、设备、储存物质等的安全管理和仓库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两大方面。

转运中心(P15)转运中心指以专门承担货物的卡车——卡车,卡车——火车,火车——轮船,卡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任务的物流中心。)

出货作业(P39)出货作业是完成商品拣选及流通加工作业之后,送货之前的准备工作。

商品的入库作业计划(P51)商品的人库作业计划是根据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储保管合同和商品供货合同来编制商品入库数量和入库时间进度的计划。

精心收集

小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篇10

1、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

2、不完全市场:是既非完全竞争亦非完全垄断,而是二者的混合,即不完全竞争(或垄竞争)的市场。

3、交易费用:是指在市场上为了达成一笔交易而花费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成本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等。

4、小企业管理:是指小企业的管理者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职能手段来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使其与管理者一起高效率地实现小企业发展目标的活动过程。

5、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6、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

7、市场调研:是以科学的方法了解市场发展变化的活动。它通过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与分析有关目标市场供求方面的资料,掌握潜在市场和显在市场的情报和数据。

8、企业登记注册:是确认企业法人资格或营业资格,行使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一项行政监督管理制度。

9、税务登记: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办理的必要的法律手续,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法的规定,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的生产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10、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为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就有关事项向税务机关

11、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名称、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经营人使用。被特许经营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经营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经营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12、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合同):是特许者与被特许者(受许人)之间签定的包括了所有关于双方合作的约束条款的法律文件。

13、单体特许:是指特许人赋予受许人在某个地点开设一家加盟店的权利。特许人与加盟者直接签订特许合同,受许人亲自参与店铺的经营。

14、区域开发特许:是指特许人赋予受许人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开设规定数量加盟网点的权利。

15、家族企业 :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一个家族控制该企业的大部分股权,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并且参与管理的企业。

16、家族企业文化:指家族企业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17、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报表,可以反映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构情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状况等财务信息。

18、利润表:或叫损益表,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月份、)内的利润(或 亏损)总额。

19、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用来反映企业在内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以及各项流动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20、内部财务分析:又称为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为基础,为了解企业的变现能力、负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而进行的分析。

21、小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是指有效的管理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以获得尽量大的利润的能力。

22、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表明企业在短期内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23、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比率表明负债融资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24、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百分比,反映了企业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

25、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表明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

26、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总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管理能力。

27、商业信用:通常是指供货商(卖方)将商品卖给购货企业,买方开立一个应收账款帐户记录应付金额,一定期限后再付款。

28、交易费用;在市场上为了达成一笔交易,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所需费用就是交易费用。

29、创业风险: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30、家族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一个家族控制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并且参与管理,这样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30、虚拟企业:又称“虚拟公司”或“影子公司”,官是指企业在组织形态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设计、经营、财务等完整的职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换句话说,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的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势。

1、“创业家型”经营者:是指通过市场调查、筹集资金、筹备基本设备、招聘员工等而使一个新企业付诸于现实,并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管理技能等经营企业的经营者。

2、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是指在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反映其基本的价值观、精神、信念或者行为、行动准则的观念。

3、小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指小企业在各种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的可以实现其自身发展目标的谋划方案和经营形式。

4、小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着眼于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对目前和未来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对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总体性规划和一系列措施。

1、商业计划:是创业者或企业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制定的详细计划,主要用于向投资方和风险投资商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从而取得投资方或风险投资商支持的一份商业计划报告,同时也是展示自己有实现战略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能力及拥有资源实力的商业计划报告。

1、个人独资企业:也称个人业主制(单一业主制)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实体。

2、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度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3、公司 :即公司制企业,是依照公司法组建并登记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4、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的战略目标,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通过对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效果的合作形式。

5、虚拟企业:是指企业在组织形态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然有生产、设计、经营、财务等完整职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职能的组织。换句话说,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目的是在镜子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势。

1、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能比别的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即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或以同样的价格提供较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获得收益。

2、行业的寿命周期:是指一个行业从诞生、发展、衰退直至退出历史舞台所经历的时期。

3、PETS法:就是通过对影响小企业经营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单独分析与综合分析,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精神,了解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而发现和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趋利避害,获取竞争优势。

4、差异化战略:指企业对其生产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以避开直接竞争,创造市场差别优势。也有学者把该

竞争战略称为“别具一格”战略或差别化战略。小企业的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除成本之外的其他方面与众不同,而不是靠成本取胜。

5、目标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向具有相似统计特征、相同爱好和需求的特定消费者群体提供一组或一种特定的产品的营销活动。

6、利基与利基市场营销:利基是英文单词“niche”的音译,原意是指壁龛,缝隙,合适的位置、工作等。在市场营销中,利基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细分市场:市场空白——该市场被别的企业所忽略,或者该市场存在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在该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预期会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利益并树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利基市场营销就是指,企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适合企业资源条件的市场利基,进而在该细分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以树立竞争优势并获取经济利益。国内有的学者也把利基市场营销叫做“缝隙市场营销”或“补缺营销”。

1、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某一产品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之前的预期价值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状态。

2、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用来满足某种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

3、产品组合 :是一个制造商或经销商所提供给顾客的一组产品。它包括若干产品线或产品品目。

4、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5、新产品:凡是消费者认为是新的、能从中获得新的满足的、可以接受的产品都属于新产品。

6、分销渠道:是为促进产品/服务通过交换被顺利转移给最终用户或顾客,由若干相互依存的组织或机构组成的系统。

7、促销组合:是一种组织促销活动的策略思路,它主张企业应把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人员销售等基本促销方式组合为一个策略系统,使企业的全部促销活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

8、商业广告:是广告住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以付费的方式和营利为目的进行的有关商品、劳务、观念等的说服性信息传播活动。

上一篇:“工会总结及计划”工会工作计划下一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