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听课感想

2024-05-20

遗传学听课感想(共11篇)

遗传学听课感想 篇1

基因治疗——谨之慎之

古人常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两类——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简单来说,我认为前者就是治标不治本,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正如现今的多种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病人的症状,而病因不能得到真正的消除;而后者就是最为推崇预期最好的治本了,正如基因治疗,从遗传水平根治疾病,得到最好的效果,且不会复发。

基因治疗即向靶细胞导入遗传物质,在基因水平调控缺陷基因表达或以正常基因矫正替代缺陷基因,以治疗相关的遗传病或基因疾病,它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

我认为,基因治疗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可靠数据显示,我国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为130万每年,现在的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化疗,但又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易感性、发生和进展有基因结构或功能改变;现今发现的遗传病有六千多种,而其中大多数没有药物或替代疗法;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数量极多,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一亿多、艾滋病感染者84万,有效的基因治疗将是一大突破;心血管疾病现在是我国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疾病,每年几乎有三百万人死于此病,很多学者在研究关于此病的基因治疗方法。由此可见,基因治疗的重要性。

现今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有基因修复、基因封闭、基因替代、免疫基因、基因开放、基因药物、基因抑制、基因工程药物等。基因治疗的主要步骤为克隆目的基因、基因转移、导入靶细胞和临床试验观察。其中基因转移按转移途径可分为直接体内法、简介体内法。基因治疗载体有逆转录病毒载体、先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噬菌体载体等,各有优缺点。

与此同时,基因治疗还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首先,我认为人类基因治疗实验存在不可估量的危险。现今科学家还没有完全解释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调控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在这之前进行人类的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此前就有不少例子,因为基因治疗的不可预期的后果,不但没有延续生命反而加速病人的死亡。例如病毒感染的细胞,通常不只一种,这样,当病毒载体携带基因进入人体,它们改变的不仅是靶细胞。而且,当基因被加入DNA中时,也存在新基因加错地方的可能,因而导致癌症或其它损害的危险;当DNA直接注入肿瘤,或使用脂质体传递系统时,也存在外来基因擅自进入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而产生遗传变异的微小机会;转入的基因“过分表达”,合成过多原先没有的蛋白质产生危害的可能;转入的基因引起发炎或免疫反应的可能;特别是当试验重复时,病人的病毒会感染其他人或进入外界的可能。

其次,基因治疗面临各种社会和伦理的问题。一个人有权决定另一个人的基因结构或未来命运吗?在实验过程或者临床应用中,如果基因治疗操作失败或者造成了将来才能发现的不可挽回的缺陷和后果,谁承担责任呢?如同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一样,是否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操作来增加运动员的身高或短跑速度,这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有什么本质区别?个人认为,无论是谁,也不能决定别人的命运,那么基因治疗的标准很难界定。其次基因治疗失败,也许比别的治疗失败的后果更为严重,高风险。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正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样,有的人希望自己能跑更快,如果通过了基因治疗,他还能参加运动比赛吗?如果参加了比赛,公平性如何保证呢?各种社会道德伦理问题围绕着基因治疗。

再者,基因治疗存在安全有效性的问题。如今大多都用病毒作为载体转录目的基因,然而病毒很容易诱发感染、癌变,并且使有益的基因丢失,使患者罹患其他疾病,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同时,迄今所有导入细胞的目的基因表达率都不高,有效性极低。除此之外,导入目的基因的同时极容易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使基因治疗更为困难。

综上所述,基因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我对普遍认同为代表人类福祉希望的基因治疗新技术持谨慎保留态度。人类的遗传信息是历经了亿万年漫长进化旅程建立于与大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的基础之上,表现于任何个人的遗传特征均来自其父母遗传物质的组合的偶然性,这是由“上帝”决定的和谐、自然配制的结果。如今的人类硬是要扮演上帝的角色,使用短暂形成、勉为其难的基因技术对人的遗传基因进行有悖偶然的必然干预,这无异于将要打开潘多拉魔盒。人类不能因为无知而无畏,应该谨之慎之,莫如无为胜有为。

姓名:陈婧媛 学号:2208090303 班级:麻醉0901班

遗传学听课感想 篇2

我们所观摩的不是选秀课或示范课,而是推门就听的常规课(授课老师课前并不知晓被听课),这更加彰显了两校英语课堂的平常、真实、现实。我们看到,每一节都是贯彻践行了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每一节都是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的课堂,每一节都是渗透着情感价值观的课堂。

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听,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有效引导。观摩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精彩,口语流利,自信并善于表达自己。学生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扎实,并且有较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阅读课型中的预测—浏览—略读—细读—词汇处理—长难句分析—小组讨论—表演等,或是预测—提取整体信息—表层理解—细节理解—理解文章深层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言外之意—人物性格分析等教法,均体现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自信成功,体验着“快乐学习”,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彻底转变,已经带来了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的可喜变化。

2. 大多数授课教师践行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如教学设计能考虑学生的学情、兴趣以及生活经验,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学生通过课堂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获得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进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体验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在语境中呈现新学的内容,通过多次输入、分层输入及重难点的分解,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语言输出。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起自信,这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每一位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教学基本功

尽管每位授课老师各具风格,但是流利、标准、优美的语音语调,词汇丰富、表达流畅幽默的语言,无不让学生陶醉享受在教学中,进而发展学生较强的听说表达能力,保障课堂顺利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我们还欣赏了授课教师较高的文学素养。

高一王老师在教授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对作者Mark Twain生平、文学成就、写作风格、文本背景、Mark Twain的名言警句,做了翔实的、不同层面的呈现,激发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不仅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文学欣赏课,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4. 多媒体阅读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一、高二Old Tom The Killer Whale,以及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阅读课型中,虽然同课异构,几位授课老师均展现出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通过多媒体,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前,老师上网制作与主题相关的语境素材,使文本引人入胜;课中,将文本、图片、视频等展示在多媒体上,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激活;课后,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意味深长的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达到“教育即生活”,从而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

5. 英文报刊逐渐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中

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拓展自主学习的渠道。英语报刊语言地道、题材广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高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英语课本感到索然无味,但是对报刊会读得津津有味。另一所高中长期对英文报刊的使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扩展了词汇量。他们的教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我校自开展“走出去、引进来”“专家引领督导,教师观摩反思”英语教研活动以来,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更加明晰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教师积极有效地教,学生积极有效地学,力争把每一节平常课上成优质课、精品课,践行新课标理念。愿我校的课改明天更美好!

摘要:<正>2016年3月底及4月初,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以下简称“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人员奔赴两所省级示范高中,观摩反思,学习取经。通过四天对高一、高二年级常规课的观摩和反思,我们感受到两校英语老师高超的专业素养、精湛的教学风格、对新课程理念的执着以及对学生的关爱,感受到学生在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听课感想 篇3

体会情感

3月24日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授课,收获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闫江涛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

闫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在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抓重点词句理解祖母对荷叶的无比喜爱,和祖母关心他人,心地善良的高尚品质。

武老师以莲花的诗句作为本节课开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和疑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诗人以莲为题赋诗呢?指导书写方面武老师也讲得很生动:莲,草字头要写的宽一点扁一点,因为草字头要为莲遮风挡雨呢!学习课文中武老师抓住两条主线:种莲、送莲,学生根据这一点并联系重点语句深入的理解课文。“祖母对莲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学生自由朗读2—4自然段找出答案并找出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祖母种莲很下功夫,学生自由谈体会品味句子,练习读,读出吃惊的味道来。“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联系实际老师问:“平时奶奶是怎样对待你的?”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相谈论奶奶对自已的爱。接下来学习5-7自然段,近一步体会祖母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能力渐渐增强了。另外,学生还在课外收集了有关荷叶的知识,知道了荷叶的用途。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外知识也丰富了。教学时,我武老师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外出听课感想 篇4

12月9日,我有幸参加教培研组织的赴苏州听课活动,本次活动是由苏州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共分为三个场次,一共听了5个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房子》、《突然》、《馋嘴的小老鼠》、《抱一抱》、《菊园秋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班音乐《菊园秋色》和大班数学《有趣的房子》,两个活动选材、活动设计及活动组织等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选材独特,有价值。

《菊园秋色》改编于流行歌曲《荷塘月色》,选材大胆、新颖,歌曲曲调优美,歌词经过改编富有童趣和节奏美,紧扣课题本身,给我们呈现菊园里一片美丽迷人的景色。(花儿、阳光、蝴蝶、淡淡的菊花香„„)

《有趣的房子》以数量和面积之间的守恒关系作为活动重点,区别于其他视角,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活动以小猪造房子为主线,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化解难点,积累发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设计关注幼儿的发展目标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两个活动都比较关注幼儿的发展目标,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目标本身。在《菊园秋色》活动中,唱完歌曲后,老师的问题是:“唱法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有效运用电子白板,将幼儿的回答呈现出来,幼儿在直观的图谱前很容易自己发现歌词的节奏,总结规律。之后,在接唱环节,图谱被灵活运用,无需老师多说,教师在白板上方便的拖动标记,就会出现新的唱法,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关注孩子歌唱习惯的培养,如:“做在椅子的前半部分,把胸听起来,这样唱出来就更好听了”、“集中注意力”等。

《有趣的房子》活动问题设计比较开放,如:“用什么办法数出16块砖”、“房子大小一样,为什么用的砖块不一样”、“房子从哪里造才牢固”„„孩子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下,想法很多,在这些不同的想法中,老师进一步总结出更好的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每一次造房子的要求很明确,不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组织流畅,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两个活动都很流畅,充分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特别是《菊园秋色》,教师的音乐素养很高,优美的琴声让幼儿和听课的老师沉醉不已,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也很好,值得学习。

英语教师听课感想 篇5

上周我们侯营中学全体教师到道口铺中学参加了区级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王云斌老师和田秀华的初二英语课。这次英语听课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而且还让我找到了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差距。虽然这两位老师的课风格各异,水平不一,但是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优点,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点。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这两节听课的一些自身体会:

第一、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范文网【】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她们俩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各种形势的教学图片,使学生接触到的英语知识,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生动,在课堂上能轻松营造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坚实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丰富。

第二、新课导入很重要,巧设悬念是诀窍。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导入是新课的开幕曲,能否在课堂开始的短短几分钟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入“我要学”的良好学习状态,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要重视新课导入,巧设悬念,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唱歌,听歌,做动作,或者是猜谜语等等。迅速引入话题。当然老师是主角,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动作、表情一定要真实、生动,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第三、举例准确是前提,贴近生活要牢记。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直接印象往往比间接印象深刻得多。因此在讲解知识点时,适当适时地举一些例句,以便使学生印象深刻而牢记知识是很必要的。

举例首先要具有准确性。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应是准确无误的,对英语教师来说,还要注重中英文语言文化的差异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运用英语思维,进行交际,而不是中式英语。比如,2009年奥运会开幕式歌曲《我和你》,英文版本翻译为《you and me》,这就属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性。其次要具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对所举例子要精心选择,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句比较,学生能够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和区别这两个词组的含义。

三、单词记忆不枯燥。

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是一直有很多学生反映记单词太枯燥了,没意思,记不住。这样当然也就不可能学好英语,新授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课堂效率更加不会有保障。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把整个单元的单词试读一遍,并试着分析一下单词的构词法或者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打开思路,不再只是生硬地记忆一个单独的词或短语,而是连点成线,集线成面,构建起知识网络,这样单词的学习不但不枯燥,反而充满乐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并且获得成就感。

总之,走出去听听别人的上课感觉,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对自己的教学深有启发。“为了孩子们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们”,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继续学习运用新课程理念,积极寻找、积极尝试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有实效,让我们的孩子们走向更大的成功。

听课感想 篇6

姓名:邓春容

年龄22 电话***

感 受

在2011年8月23日,我有幸的能听到著名演讲大师王洪庆老师的演讲,从最初的“不懂礼仪,寸步难行……..”到最后的“赢在健康,快乐人生……..”这短短的2个小时之内使我受益颇多。

当一位84岁老者彬彬有礼的站在台上,激情澎湃的讲着用50年的时间总结感悟出来的人生道理,突然让我觉得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可这些不可思议中又存在很多必然的因素,因为他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体 会

“不懂礼仪,寸步难行”这绝对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步。演讲期间的一些礼仪互动,让我明白了实际做出来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得把想到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按照写下来的去做,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讲礼仪的前提是得懂礼仪。可是我们不能永远的都停在第一步,止步不前,如果没有口才就难以进行下一步的沟通,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别人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能简单的沟通还不行还得会沟通,说出得让别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沟通的前提必须得要口才。这些口才也不是信口开河,什么是口才,王老说“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德”这就是口才,而这些怎么能做到呢,就必须得学习,一个人不会学习,即使是你想说也说不出来,因为没有知识,想表达也表达不出来。当王老把毛泽东的诗倒背如流的时候,我发觉原来我们所学习的只是皮毛,能做到这样的不止是学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得“习”,学而时习,温故而之新,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前进。

在懂了礼仪并且有良好的口才能与别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之后,就得抓住机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许在有了机会后,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路上会路道很多很多的挫折与困难,只要我们从不言败,永不服输,绝不放弃相信最后一定会胜利,所有成功者都是经受挫折和磨难才走向成功的。也许这就是王老的“不懂礼仪寸步难行,没有口才难以沟通,不会学习脑空词穷,不会演讲不会成功。赢在健康快乐人生,抓住机遇,创造双赢,从不言败,永不服输,绝不放弃,青春永驻。”

收 获

这是一个魅力展现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时代。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很有幸在我22岁的时候得到了“名师”指路。

在整个演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赢”这个字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把这个字当作汉字中的一个,输赢中一个对比的结果。原来“赢” 是由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素质。

亡: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要时刻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计划、战略,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口:沟通能力。善于在任何场合宣传自己的形象和宗旨、目标和决心。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既要有好的表达能力,也要有好的倾听能力。这样的沟通才能创造出更好、更高的价值

月:时间。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抓住时机,去展现自身的价值,其实月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指强身健体。成大事者需要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赢在健康,快乐人生”

贝:取财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凡:心态平和。不管做的事情是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得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做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手段要强。

只有很好的把这5种素质思想有机的想结合才能走向真正的“赢”。在王老50岁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很有幸在22岁的时候明白了。让我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没有其他的什么,有的就是青春,时间。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是创造更多的价值,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在我看来“时间更是生命”

从古至今,一切有成就之人,都严肃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因为他们知道,握住时间,就等于握住了成功的稻草。

我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对于我是最宝贵的,拥有充足的时间,就拥有无限的财富。的确,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会去爱惜时间。有理想的人,必定会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因为每一个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历来,那些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而扬名立万的人,无不是寸阴比珍,分秒必争。方有华罗庚所言:“只有那些善于驾驭时间的人,才会作出大成就来,”谁能赢得时间,谁就获得成功。

时间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当你洗手时,日子从你手盆里过去;当你吃饭时,时间从饭碗里过去;当你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对于懂得珍惜它,利用它的人,它就让他成功;反之,对于虚度它,冷漠它的人,它就无情地将他淘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知读书迟”,任何人,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荒废时间则一事无成;珍惜时间就等于获得成功的希望。岳飞说过说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听课感想 篇7

10月13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了小学数学观摩课,我有幸被派去学习,听了9节由专家团队的精品课,可谓节节有亮点,课课都精彩,所给我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一直在心头回荡,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回味和鉴赏。这些课代表了小学数学的最高水平,催人向上、发人深省、启迪智慧。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比如浙江赵海峰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背景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以此激活分数与小数的链接点,为后续的“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了充分的准备,达到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的自然连接。再比如内蒙古王卓伟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负数》老师就是从图书馆借书和还书这样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新课的,怎样记录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尝试、讨论找到最简洁的方法,认识了负数,老师还结合上下车、乘电梯、存折等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情境中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二、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几节设计环节非常巧妙,把枯燥的学习和游戏、闯关结合起来,始终使学生兴趣盎然。如:上海的黄怡执教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用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喜洋洋招聘数数员、播音员、计数员这样一个大情境把整节课贯穿起来,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把10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这些枯燥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得既扎实又有趣。青海省的岳明执教的《找规律》以去小朋友家去做客为主线,通过观察小朋友家的墙面、地面发现规律,并在招待水果的摆放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天津的董会英执教的《摸球游戏》也是以摸球游戏、摸奖游戏、设计游戏这样三个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节课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兴趣高涨的学习。

三、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很多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很好的完成练习,可是离开老师以后再做题又无从下手了,经常是讲一道会一道,这就是解决问题没有策略,这次大赛的课有好几节课在这方面体现比较突出。比如四川的李丽执教的《植树问题》在研究“1000米长的路两边每5米栽一棵树”这个例题时,先让学生猜测需要种多少棵,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验证,当学生说出可以画图时,相应的问题又随之产生了,这么多棵树画起来会很不方便,于是就产生的化繁为简的方法,学生通过把数字变小画图来研究,从而得出结论。此外还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倒退》、《有趣的平衡》、《三角形三边关系》都很好的体现了对策略与方法的指导。而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

题的策略和方法,无疑为其今后的创造奠定了一些基础,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

四、注重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还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强化感知,易于学生接受,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很多课在这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如:陕西的王永涛执教的《包装的学问》就是在研究两个、四个盒子怎样摆放,包起来的时候最省纸这个问题时,让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到“节省了哪几个面?”是问题的关键,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老师不断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在不断的发现和创新。还有《有趣的平衡》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动手尝试解决,怎样才能两边保持平衡,从而发现要想保持平衡,和物体的重量以及刻度都有关系,学生在不断地动手尝试中找到规律。还有像《三角形三边关系》、《摸球游戏》的课中都有体现。

党校听课感想 篇8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危难的时刻成立的,也是在中国经受苦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一直受到列强的欺侮。而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了中国的落后,他们一直在努力为国家的富强而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尝试的失败彻底打破了他们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梦想。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再一次为当时的热血青年提供了挽救国家命运机会,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但中共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当时国民党的打击以及党组织内部存在的一些错误,中共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多次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但是仍然有些信念坚定的党员,他们组成党的“基因”,为党的发展坚持战斗,终于使党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在听完讲座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两点。一是在党的发展历史中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如曾在北大担任教授的李大钊同志,他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本可安逸地享受生活,但他却冒着生命危险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宁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李大钊如此伟大无私的人格让我对共产党员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要做好随时为国家、为党、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准备。还有曾经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的李立三同志,虽然他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但他发现错误后立即改正,并把自己的经历作为案例,以此来提醒后辈。他这种勇于公开承认错误的勇气让我对他肃然起敬,而这种精神也恰恰是我们党光明磊落的一个缩影。二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次次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中国的富强复兴而奋斗。当然,我们的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也正在一步步被我们解决。

听课后的感想 篇9

5月16日在双语小学参加了听课活动,每位老师上的课都给我以启发,下面以我最熟悉的《认识角》一课谈谈我的收获与思考。

一、联系生活学数学

收获:李老师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剪刀、闹钟、三角尺这些生活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角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又设计了在生活中找角的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思考:教师是学生的示范,一开始没有引出小弧线时教师指角可以从顶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这样指虽然有些麻烦,但给学生以正确的印象,也可以给画角的顺序作一铺垫。

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生活中的活动角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教师可以带上实物在学生说出的时候稍稍演示一下,如学生说不出时举一两例作启发。

二、动手操作做数学

收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本课中,葛老师非常重视操作: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中的一个角,感受角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在做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拉一拉活动角,感受角是有大小的;比一比同桌间的角的大小等。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本质特征;活动角的使用,学生既体验到了具体的角,又感悟到角的大小,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思考: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也是活动角,书本上不同时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3个不同大小的角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之后比较一下,学生对此会有更进一步的体会,顺势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活动角。

三、练习多样用数学

收获:本节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了与教学的紧密联系。判一判、数一数让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剪一剪在动手操作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我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情感的体验。

思考:判一判中不是角的图形教师让学生说说理由,可以加强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角的我觉得也可以让学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加强学生对角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公开课听课后感想 篇10

吴建玲

金水区教体局组织的第二届金硕杯公开课活动,听了两天精彩的语文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

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赞叹不已。这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有的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韩丽的课亲切、自然、幽默,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她的课,更使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了,首先老师的课件设计较好,教学环节设计较突出。郑老师整堂课都表现的那么干练,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小朋友,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我总结了三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一、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动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三、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中我发现上课的老师都对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有的还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

听课后的感想 篇11

《鹬蚌相争》听后感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毛琳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大意,之后,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想象鹬 和蚌的争执,从而对“互不相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渔翁所得之易,抓住“喜笑颜开”、“没费一点力气”、“一齐捉住”等词语指导朗读,收效更加明显。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鹬和蚌傻不傻?傻在那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他们不仅能帮助鹬和蚌出主意,而且找到了原因所在,真正内化了寓意。

上一篇:生物知识点总结下一篇:装饰公司办公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