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共5篇)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
◆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点)
读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师:(展示国旗)这就是五星红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它是长方形的,颜色是红的,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
生2:它是长方形的,红红的旗面上有五颗金星,一颗大,四颗小。
师:说得对!你觉得这旗怎么样?
生1:我觉得它很美丽!
生2:我觉得它很好看,很神气。
师:你在哪里见过五星红旗呢?
生1:在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见到过五星红旗。
生2:我家就住在镇政府对面,我看见那儿也升五星红旗。
生3:我在天安门广场上看见解放军叔叔升五星红旗。
生4: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获得了金牌,也会升五星红旗。
生5:国庆节那天,我看见妈妈工厂的门口插着五星红旗。
师:大家说了很多,总之,五星红旗会在许多重要的场合、重大的日子里出现。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所以说,五星红旗是--
生(齐):我们的国旗!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
(播放录像)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升起五星红旗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们非常高兴,笑得非常开心!
生2:他们可激动了,有的都哭了。
生3:有的运动员手放在胸前,眼睛看着国旗升起,还唱着国歌。
师:运动员是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当他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时,观众席上的中国人表现怎么样?
生:他们也非常激动!一面欢呼,一面挥动国旗向运动员祝贺。
师:那时,你的心情又怎么样?
生:我也很激动。那天,我看到孙杨得了冠军,激动得跳了起来,就像自己得了冠军一样高兴!
师:是啊!这是多么让人自豪啊!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要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生:(充满着自豪,有力地读)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赏析:在教学中,首先考虑到一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认知特点,大量创设情境。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引导学生从旗面的颜色、图案上来感知,从而获得责任感,唤起爱国之意。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五星红旗升挂的主要场合,让学生充分地回忆生活中的经验,并从一个个例子中总结出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入手,再现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情景,感受庄严、神圣的时刻,帮助学生唤起奥运会上激动人心的一幕又一幕的情境,激起心中的自豪感。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生齐:喜欢!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去欣赏欣赏。(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第1小节的插图和文字)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只小鸟在飞。
生2:我看到草芽绿绿的、嫩嫩的。
师:你说得真好!
师:春天,草芽从土里钻出来给大地披上了绿衣裳,他会对小鸟说什么?
生1:春天真美!
生2:我要长大!
生3:我是春天。
师:他为什么说自己是春天?
生1:因为春天小草会发芽。
生2:因为人们看到小草绿了就知道春天到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草芽多高兴、多自豪呀!自己读读课文,把草芽高兴、自豪的样子读出来。
(学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朗读,声音太小,别人根本听不见)
师:(做倾听状)哦,他声音真好听,真想再听一次,你们想吗?
生齐:想!
师:你再大声读一遍,好吗?
(生再读,声音大了许多)
师:真好!谁再读读,更高兴些。
(一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也想和他比一比。
(老师范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是笑眯眯的。
生2:我发现老师把“我是”读得特别重。
生3:我发现老师把“尖尖”读得特别轻。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读)
师:听了小朋友们的朗读,我真想变成一株可爱的草芽,你们想吗?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读,愿意表演的同学起立。
(学生兴致勃勃地扮草芽和老师一起表演)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乐,你们自己表演,看哪株草芽最高兴、最得意!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表演)
赏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朗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训练。学生通过模仿读、自由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
教学准备:
1.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2.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两个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睁开眼睛。”
(课件出示山水画)
2. 指导看图。
(1)指导观察图画,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画的感受。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教师在课件上相机点出:山、水、花、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古人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画》。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 出示课文,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要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生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 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来”。
6.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导语: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 指导朗读。
(1)齐背《一去二三里》,感受古诗朗读韵味。
(2)指导朗读,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 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5. 背诵课文。
(1)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2)依据山水画,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3)指名背诵,齐背。
四.再次复现,巩固生字。
1.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2.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五.指导写字。
1.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么样写,书空。
(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同桌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把古诗《画》朗诵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等是意思相反的词。
2.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朗诵古诗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登山游戏:全班分为两个登山队,每队在山路上都会碰到关卡,只有读出关卡上的句子,才能通过。看哪一队先等上山摘到小红旗。
二.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2. 再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
(2)引导学生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
3. 读读演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同桌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读。
4. 小结。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朗诵出了这首古诗的韵味。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韵味,我们今后要多读古诗。
三.学习反义词。
1. 理解“远”和“近”。
(1)出示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2)用这两个词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 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找出古诗中其他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快。
3. 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1)带头饰,做游戏:找朋友。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2)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
(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指导书写。
1. 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 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字。
(注意:“文”的第一笔“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撇”从右上半格靠近竖中线处起笔,撇到左下半格,捺比较长。“六”的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五.扩展练习。
1. 导语: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1)同桌合作画,或者独自完成。
(2)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班队课开展猜谜竞赛活动。
教后感:
孩子对新学期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也是很好奇。孩子们对绘画本来就很有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和绘画相关的课程,学生的情绪也是高涨。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4
师:(配乐,学生闭眼想象)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着天空。蓝天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1: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非常美丽!
生2:我看到了星星一闪一闪的,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生3:我看到了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
生4:我看到了一颗流星,我还要许愿呢。
生5:我看到了外星人乘坐飞碟飞来飞去。
师:你们能把想象到的、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吗?
生:能!
生: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我”真的坐到月亮上了吗?
生:没有。这是想象的。
师:“我”坐在月亮上看到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
(小组讨论得很激烈)
师:你想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生1: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妈妈的眼睛。
生2:我想说蓝蓝的天空像海洋。
生3:我想说蓝蓝的天空像蓝色的幕布。
生4: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露珠。因为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和星星很像。
生5: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海星,因为它们都和小星星一样有五个角。
生6: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仙女姐姐挥动手中的那根魔法棒时飘洒下来的亮点。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能模仿他们的样子说一说(课件出示:________像________。)吗?
(生沉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实物图片启发引导。课堂上又变得热闹了。)
生1:我觉得圆圆的南瓜像车轮。
生2:我觉得红红的柿子像小灯笼。
生3:我们学校那块绿色的草地像地毯。
生4:飞机像张开翅膀的大鸟。
生5:圆圆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赏析:教师很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将自己当成教材中的小姑娘去体会当时的美景,学生就兴致勃勃地将看到的美景读了出来。同时教师很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给学生方法。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性:先引导他们说说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再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说说什么像什么。学生兴致很高,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落到了实处。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5
一、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小小复读机,谁的耳朵灵。“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
生1: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生2: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
师:是呀,飞不动了,该怎么办呢?小小复读机,请听第二句: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马妈妈吃。谁来?
生1: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马妈妈吃。
师:说的真好。听老师两句话连起来说: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找来虫子为给妈妈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回答:小乌鸦很孝顺。他懂得回报妈妈。
师:是的,她很善良,懂得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妈妈。这就是我们刚才在故事里听到的那个有孝心的小乌鸦。(出示乌鸦的图片)谁来说说,它长的怎么样?
生1:它有黑色的尾巴,黑色的尾巴,羽毛都是黑的。
师:恩,说的很完整。它的羽毛,尾巴全身都是黑色的,‘乌’这个字就表示黑的意思。还有谁来说?
生:它的羽毛有点蓝色,深蓝,有点像蓝色。
师:为什么像蓝色?因为它黑的颜色很深,黑的发亮,所以看起来有点像蓝色。我们一起来跟这个新朋友打打招呼,它的名字叫做乌鸦。鸟儿闭眼‘乌乌乌’,就变成了‘乌’字,‘乌’就是黑的意思。乌鸦是一种鸟,鸦的右边是个什么字呀?(教师板书‘乌鸦’)
生:‘鸟’字。
师:对了,鸟前长牙‘鸦鸦鸦’,谁来跟这个新朋友打打招呼呀?请你来。
生:乌鸦。
师:恩,还不够热情。请你来。
生:乌鸦!
师:我们一起来!
全班回答:乌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乌鸦找水喝)师:上节课我们见过很多生字宝宝,那些生字宝宝们可调皮了,吵着闹着要再见见你们,你们能不能和他们做做游戏呢?
生:能!
(师带读,藏炸弹,牵牛花开,摘苹果游戏。)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精神!今天呀,我们一起学和乌鸦有关的故事。(板书:乌鸦喝水。)注意哦,‘水’是翘舌音。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要认识一个怎样的乌鸦呢?别着急,易老师有要求,听清楚:待会儿我们要把语文书翻到106页,13课《乌鸦喝水》,先把课文标上自然段,然后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读两遍。做到不多字不漏字。第一遍读完了,冲易老师点点头。第二遍读完了,就坐端正!明白了吗?好,开始!
(五分钟的阅读时间)
师:初读两篇课文,最先读完的是:,最后读完的是:,但是老师一样要表扬他,他一点儿也不急,坚持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把课文读完。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老师看见大部分同学都是用手指指着课文读,这样可以把课文读的很准确,这是一个指读的好习惯,明白了吗?
好,现在谁来回答我,我们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生:三个。
师:找的真准确,你有一双仔细的眼睛。那乌鸦为什么要去喝水呢?谁来回答我?
生:因为它口渴了。
师:非常准确,因为它口渴了。(教师板书:口渴了)聪明的小朋友,拿出手指来和老师一起写字。呀,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两行字里有两个很像的生字朋友,你能找出来吗?
生:‘渴’和‘喝’。
师:响亮一点,一个是‘渴’,一个是‘喝’。(师板书拼音)谁来说说,他们哪里很像?
生:他们的右边很像。
师:请一位小老师来写一写。
生:(站起来书空)
师:他们哪里不一样呢?
生:‘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
师:为什么‘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呢?
生:因为喝水要用嘴巴喝,口渴了需要水。
师:答对了,因为喝水要用嘴巴喝,所以是口字旁。缺水了我们就会口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这两个字你能区分了吗?易老师要带领你们做游戏。(出示‘喝’‘渴’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看谁反应快!
生:(认读)
师:看着字谁都会,现在老师来问:口字旁的是?(喝),三点水的是?(渴)
‘喝’是什么旁?‘渴’是什么旁?(师反复问三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乌鸦找到水了——乌鸦喝不着水)
师:真聪明,一点都没把我们班的小朋友混淆了。如果把这两个字藏在一句话里,谁会读?请你来试试。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非常准,谁来挑战他!你来试试看。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
全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乌鸦一起来找水呀?
生:愿意!
师:我们一起把手遮在自己的眼睛上,左边看看,有没有?
生:没有。
师:右边看看,有没有?
生:没有。
师:这边看看,后面看看有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们看,我们从左看到右,从前看到后,这就是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呀?
生:到处。
师:到处就是处处的意思。你们看看,‘处’字的偏旁部首是谁呀?
生:折文旁。
师:真聪明。那如果我们把手遮在眼睛上,那是古时候的一个字,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字吗?
生:看。
师:别着急举手,看易老师写出来,你们就知道是什么字了。
师:(板书:象形字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生:看!
师:对!这就是看字!上面是手字头,要把竖勾变成撇。下面是一个目字。你们说,为什么要把手放在眼睛上呀?这样怎么样?
生:这样可以看得清东西。
师:对!这样就可以把太阳光遮住,就可以看得清东西,看的更清楚了。请同学们把手放在眼睛上,把这个字的笔顺看清楚。(教师书写‘看’字),下面的‘目’字是什么意思呀?
生:眼睛。
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写一写看字。
生:(学生书空写‘看’字)
师:呀!真聪明,大家都记住了这个看字,所以瞧!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宝贝,这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半瓶水。
师:说的很准确,半瓶水!在仔细的观察下,这个瓶子怎么样?
生:瓶口很小。
师:说得太对了,嘴上面的瓶口非常小,我们把自己看到的就组成了三个词语,谁会读?一口气要读三个,谁来说?(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
生1: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师:后鼻音还不够准,‘瓶’是后鼻音,谁再来试试?
生2: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
师:后鼻音真准!谁再来挑战这位小老师?
生3: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
师:我们班小朋友的普通话真标准!我再考考你们,把三个词语都装到一句话里你肯定不会读。请你来试试。(他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生:他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师:读的又正确又流利后鼻音一个也没读错!让我再请一个女孩儿来读读?
生:他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师:男生一起来试试。
生:(男生齐读)
师:哇,一百分!女生做好准备,预备齐!
生:(女生齐读)
师:也是一百分,顶呱呱。乌鸦口渴的不得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偏偏瓶口小,乌鸦喝不着,你说乌鸦多着急呀。就这四个字,谁会读?
生1:怎么办呢?
师:读出了小小的问号,在动脑筋。请你来。
生2:怎么办呢?
师:哎呀,头都耷拉下来了。真会读书。
生3:怎么办呢?
师:是呀,启发自己快点动脑筋。大家一起来读。
生4:怎么办呢?
师: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帮助乌鸦,这得看乌鸦自己有没有想出办法来。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二段,看看乌鸦有没有想出办法来。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乌鸦想到办法了)
师:谁来告诉我,乌鸦想到了办法吗?
生:想到了。
师:看看我的背后有多少只聪明的右手。(师板书:想出办法)呀,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双聪明的右手。乌鸦这个办法呀想的不容易,谁会读这两个字?(出示词语‘终于’)我的火车往哪儿开?
生:终于。
(师点评:读的太简单,恩这个读的真好乌鸦真不容易。)
师:这辆火车开到底,大家终于读的越来越好。老师再开一辆火车,重新读。
生:终于。
师:是呀,这个办法是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这样读才有感觉呢。谁来读这句话?(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生: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师点评:读的太简单了。语气真强烈呀。你是一个读书小能手,终于让易老师找到了!
师: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生齐读。
师:乌鸦是怎么做的?先别着急回答易老师,大家同桌两个互相读一读,乌鸦是怎么做的?现在开始!
生:(同桌自由读)
五、实验导入,学习第三自然段(乌鸦喝着水了)
师:刚才同桌互相读的时候,易老师发现男孩儿和女孩儿头靠头,你先听我读,我再听你读,真是特别会合作学习的同桌。但是有些同桌分的太开了,读起来没有效果,那就没法再一块学习了。大家都找到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
师:易老师有大大的奖励,瞧!易老师这里就有一个……
生:瓶子!
师:瓶子里有。。。
生:半瓶水!
师:已经不止半瓶水了,这里是大半瓶水呢。现在我已经不是易老师了,魔法一变,易老师的手变成了乌鸦的嘴巴,我还是易老师,只是易老师的手变成了乌鸦的嘴巴。你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如果看到你特别激动人心的地方,你可得把掌声送给我。
(教师演示乌鸦的嘴巴叼起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过程。)
师:哎~你可别瞎激动~还没到最关键的时候呢!乌鸦的嘴巴可努力啦!
生(不自觉地鼓掌)
师:有的同学还没鼓掌呢,他觉得还没到最关键的时刻。你看乌鸦的嘴巴多快呀
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哈哈,不能白看。哪位小朋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乌鸦的嘴巴很快,我看到了瓶子里的水慢慢的往上了。
师:他说瓶子里的水慢慢的往上了,课文里说是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谁有没有再观察下乌鸦的这个动作,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手指比划乌鸦嘴巴的样子)谁来说?
生:我看见乌鸦放下去的时候,瓶子里有泡泡,然后水就渐渐上升了。
师:对呀你观察的很仔细,石头下去了,每冒一个泡泡就说明水往上升了。那谁来说说,乌鸦是怎么把石子弄进去的呀?你来说说看呀!
生:它是用嘴巴放进去的。
师:对呀,它是放进去的,不是扔进去的。大家来看看这个字,左边是什么字呢?(出示‘放’的生字卡片)
生:方
师:右边呢?
生:折文旁
师:哈哈,就知道大家还不认识他,他是反文旁。拿出聪明的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反文旁。
生:(写反文旁)
师:课文中就有这么长的一段话给我们写了刚才你们看到的实验,现在再请你们读,肯定一个字都不会读错,让老师来找找看,会读书的小朋友在哪里?让我把他找出来。请你来试试。
生读“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点评。(分组读,男女读,师点评)
师板书:乌鸦喝着水了。
六、感受乌鸦的爱动脑筋,课堂延伸。
认识生字宝宝并书写。师:谁来告诉我,故事读到这,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聪明的乌鸦,机灵的乌鸦,有耐心的乌鸦。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特点点评。
师:乌鸦这么聪明,你能用一句话夸夸它吗?
生:你真是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特点点评)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新人教版《升国旗》名师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01-01
《升国旗》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06-16
《升国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1-14
升国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01-28
ai ei ui 名师课堂实录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08
《i u ü y w》课堂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24
升国旗人教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