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情结难以忘怀散文

2024-06-27

年的情结难以忘怀散文(精选10篇)

年的情结难以忘怀散文 篇1

恩师难以忘怀散文

我与李问圃老师最早相见是在十年前,后来问起李老师,他对这些记忆已经很模糊,并笑着说:年纪大了,有些事记不住了,有些事要学着忘记。

那双矍铄的眼睛,十年间却不曾改变,后三次聆听老师讲话时,每每讲到富平文化或是对后辈的希望时,他的眼睛红红的,总是闪烁着点点泪花。他的每一句话我都仔细聆听,用心体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双深邃的眼眸,我看到了老一辈文化人的虔诚,这位熟稔富平文史的长者,是我一生敬重的前辈。

细数儿时的第一份铅印报纸,距今已经十年了。《童年的梦想》刊发在了《频阳吟草》的小角落里,那次“童真与梦想”诗歌少儿诗赛,我的作品是学校小学部唯一入选作品,看着自己稚嫩的文字变成铅字,我捧着报纸沾沾自喜,那时并不懂文学,但那是我与文字的第一次结缘,冥冥之中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我一直珍藏着那份早已泛黄的旧报纸,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李老师的名字,因为他是大赛评委老师,12岁的我便开始悄悄地做着文字梦,不得不说李老师对我的文学启蒙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后来上中学了,参加过不少征文比赛,写的文章也被当做范文,但在应试教育下,为了博取高分数,写的文章会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中学时代,文字梦成了我的秘密,为了能考取中文系默默地努力着,以致于后来毕业看望高中班主任时,老师惊讶地说道:以前从没有发现你爱好文字,高中那会就应好好发挥特长。

十年间,我把梦想小心翼翼地珍藏,上大学重新捡拾起笔,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大学没能选心仪的中文系,选了中医专业,但中医本质就是一种文化学。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历代医家凡大医者,都经过儒学思想滋养,不断在传统文化中求索医理。如此说来,中医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字财富。学习闲暇之余,便重新拾起了笔,文字成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我最初的梦想。繁重的医学学业与遥不可及的梦想注定了远方的艰辛,我在浩瀚的中医经典里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在医学济世救人的职业理想中痴恋心底的半亩文字方田。文字这一点残存的旧梦温润着心底的那一抹余热。

两年前,我又做了幸运儿,无意中关注了家乡《富平人》平台,因在外地上学,每一位游子身上都有浓浓的家乡情怀,所以乡愁与故乡的记忆变成了我文章的.永恒主题,我从家乡文化不断汲取着灵感。网络文学的繁荣带给我笔尖跃动的机遇,让我又一次因文字结缘。《富平人》平台刊登《与迤中在一起的青春》便成了我网络发表文字的开端。那片黄土地是我深深眷恋的故乡,在异乡如同一苇飘落的浮萍,我成了一只南北之间迁徙的候鸟,遥望着北国的那一朵流云,邕江拍打的浪花仿佛在记录着我的流光碎影,它们在我脑海中迸发着一个个跳跃的字符,连缀起大学时光,我深深地怀念着荆山塬上的童年时光。

暑假回到家乡,富平人文化传媒评选新人原创作者,我有幸当选,奖励暨文学采风活动中,我再一次见到了李老师,此时距第一次已相隔十年。十年间,我曾在《七女秀陕西》节目中看到李老师讲解富平特产太后饼的片段,还有卖旧书时从废品站淘回的《新歌荟萃》一书,李老师便是编者之一。但那次是面对面的交流,虽说那次活动我不善言语,默默地聆听李老师谈文学,但很少有人理解一个老师,一份报纸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李老师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这次活动李老师结合人生阅历向获奖者讲述写作的乐趣,鼓励获奖者坚持写作,不因外界纷扰而改变初衷。并浅谈自己与文字结缘几十年来的收获,分享他的文学创作故事。这位长者的殷切希望更坚定了我对自己的信心,在文学创作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暑假在谢正清老师书画工作室里第三次见到李老师,我和谢老师是公益活动认识的,谢老师爱好书画,也时常关注我的文章,对李老师说:娃学医,爱写文章,写的关于迤中母校和大唐芙蓉园的散文特别好,并描述了《一梦千年,盛唐出芙蓉》中的部分内容。两位老师鼓励我坚持写作,多读书,我只是一个学生,受到了两位前辈老师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李老师也爱好书画,现场为我写了副字《文以载道》,我像当年珍藏报纸那样保存留念。

前几日,受邀参加《一苇浮萍》富平人首届文学艺术原创创作研讨会,会上第四次见到李老师,准确说来,已经第五次了,富平南湖书院成立时李老师也在,只是那次仅问候了下老师。讨论会上与会文学艺术爱好者先自我介绍,并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看法。我第一个介绍,再次提到与李老师的十年缘分,有激动有惊喜,文字陪伴了一个小女孩的十年求学时代。感恩与文字相约,感恩我的启蒙老师。文字丰盈着我的生活,当我回望走过的路时,文字拍击起岁月的浪花,不经意间留下时光深处的眷恋。

会上,李老师对富平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鼓励创作者多学习,传承创新,向书本学,向生活学,向他人学,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与大家交流时,是那样的亲切,言语间又透露着丰富的学识,教诲我们要有包容开阔的胸怀,要有悲悯社会的情怀。借用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告诉我们写文要真实质朴,细微之处方显真情。写作需要冷静与激情并存,不断地沉淀自己,打磨自己。

初次结缘,帮我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四面之缘,我看到了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期望。李老师对我的文学启蒙终生难忘,在文品与人品上又教会我很多,感谢家乡的文学前辈!愿每一个与文字相伴的日子,都会融入诗意,在心田绽放为一朵纯美的花,不求芳香四溢,只求曾经花开。

难以忘怀的腊月的杀年猪散文 篇2

俗话说“养鸡为下蛋,养狗为护院,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在传统习俗中,“过年”为所有节日之首,一到腊月,男女老少们都开始忙乎筹备年货。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的一个山区小山村,乡亲们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有过年的时候显得那么清闲和快乐!他们十分重视过年,所以年也便过得十分得隆重、热闹,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腊月的“杀年猪”。

应该说“杀年猪”在每个农村长大孩子心中都存在深深的记忆。从童谣中“小丫小丫你别烦,杀了年猪就过年”就可以看出“杀年猪”在过年的筹备过程中的重要分量。

古老的汉文化传统里,“家”字是一个会意字,就是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古体“猪”――“豕”,就是寓意既要有房子,又要养的有猪,这才算是一个家。猪是富贵的象征,猪头祭祖也是最高的礼仪,因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祭祖也得用最高标准。

记得小时候一般农家都是喂几头猪,到了腊月,卖一两头,最肥的一头留着过年杀。有些家庭人丁少或者猪特别大,就会与兄弟或者亲戚合伙杀一头年猪。有两年,家里因为急用钱,连续两年喂的猪都卖了,不但过年我们吃的肉很少,父母也闷闷不乐,好像在乡邻们面前抬不起头来。终于到第三年时,情况好转了些,过年杀了一头肥猪。父亲在腊月二十八祭祀时(毛姓习俗,腊月二十八吃年饭)我还听到爸爸轻声在神柜前烧香说“祖先莫怪,前两年冒用猪头祭奉,今年一起补上!”可见杀年猪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一到腊月,乡村各处“嗷嗷嗷”的猪叫声就此起彼伏,为过年更添了一份忙碌的氛围,年的气息就越来越浓了。一般一个村(那时候叫大队)里面有两三个班子的杀猪匠(既屠夫),但是因为腊月农村杀年猪的非常多,须很早跟杀猪匠约定好,以便让别人安排好日程。杀年猪的时间早中晚都不一,主家早早把水烧开,桌椅板凳绳子等等准备齐全,男人们去村里帮忙杀猪匠挑着澡盆和杀猪担子来。大多数杀猪匠是两个人搭班,一个年龄长手艺精的负责主刀,另一个干其它的活。

主家会事先在猪腿上系上绳子,猪也似乎有不详的预兆,在猪舍里焦躁地来回踱步。待杀猪匠来了,壮实的他拿着铁钩,胸前围一件油得不能再油的围裙,手一伸,便一下子麻利地钩在猪下巴处,拖着走。主刀的招呼主家及帮手们将猪在结实的门板上死死按牢,猪恐惧地发出凄厉的嚎叫,那声音顿时划破黑暗,在寂静的乡村山间回荡。因为喂养了一年,跟猪也有了感情,主妇会含着眼泪在猪槽边不停的呼唤猪,还不停念叨着“猪呀,猪呀你莫怪,过年来了是道菜,今年早些去,明年早些来。”杀猪匠可不管这些,他趋前一步,嘴巴咬着刀,两个手指伸进猪鼻孔,使劲往上一扳猪的上唇,右手在猪的喉管处拍扫两下,掸掉尘土,用清水洗两下,接着抬手取下磨得白晃晃杀猪刀(俗称放水条子),一刀捅入猪的喉管,轻微拧动一下,再顺手拔出,把带血的.钢刀放回嘴上叼好,双手控制好猪头,鲜血哗哗地淌进早已准备好的瓦盆里,猪血也会马上拿进去加盐浸好。

经验丰富的杀猪匠都知道,第一刀很重要,一刀下去,要恰到好处才算得上好手。下刀重了,容易杀呛,杀呛了,吹气时,那猪便鼓胀不起来,鼓胀不起来,猪毛便收拾不干净;下刀轻了,不出血,或出血不净,便会出现淤血现象,猪肉呈紫红色,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所以一刀进去,再轻轻拧一下,就是把刀口处放大,血放得快,干净。等放完血,那猪便躺在粗木门板上一动不动了。主刀的杀猪匠便取下刀来,在猪上的擦拭两下血迹,在猪的一条后腿上切一个口子,然后把一根长长的铁梃杖,贴着腿皮往里捅,将猪身的主要部位捅遍,退下梃杖。接下来,他哈下腰,一只手攥住猪后腿,另一只手揪住刀口处翘起的皮子,用嘴巴对准刀口,使劲地往里吹气。待猪全身鼓胀得梆梆硬时,便接过帮手递来的一截儿麻绳,将猪腿上的那个刀口紧紧捆住。随后,招呼主家及其他帮手们将猪拖放到盛满滚烫开水的大木澡盆里。还开着玩笑说“死猪不怕开水烫,看你怕不怕烫!”将猪身遍体烫过后,他们每人手握一只铁刮刨或一个蛮糙的大石头,麻着油光光的围裙,熟练刮去猪身上的全部鬃毛和细毛。

等剃毛完毕,杀猪匠就用一把铁钩勾住猪头刀口处,一把铁钩勾住猪尾巴处,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把猪抬到早就卸好搁稳的门板上,先下好猪头,猪尾巴,在猪头上割开一个小口,在猪尾巴上切一个小斜口,这样猪尾巴就恰到好处的镶嵌在猪头上,俗称有头有尾,寓意来年诸事顺畅。一般会询问主家是否下汗圈(方言,指猪脖子那一块的一圈肉),尔后割开猪肚,露出了猪的五脏六腑。

案板旁,早就在大树上或者用竖起的木梯上系好吊绳,下面放一个小簸箕(是为了接住猪肠,猪油等内脏。)主刀的伙同其他帮手用两个大铁钩子分别钩住猪的臀尖,用粗木杠或者冲担抬好,大家一齐叫力,唰地一下,将猪倒挂在上面了。

等吊边、称重后,经验丰富的杀猪匠就去整理猪内脏,俗称“盘肠子”,小孩们在旁边帮忙用茶壶倒水冲洗;另一个屠户就把肉放在案板上,先把给厨房用的肉砍好,然后按主家的要求把猪蹄和排骨下好,把猪肉分类砍成大小不一的块,分别用稻草绳系好。

等到这边肉砍的差不多了,这边的猪的五脏六腑和猪油也都整理完毕,杀猪匠还会嚷嚷“猪尿包!好东西!莫糟了,煮给小丫吃,免得晚上尿床!”。一切完毕后,杀猪匠会把小肠用草绳系好,挂在担子上。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每家的猪小肠要给杀猪匠带走。有一次在杀猪匠还没走时就问父亲“不是给了工钱和两包烟的么,干嘛还把小肠送给他呀?留着自己炒到吃多好啊!”父亲唰地一下老起脸背过身来低声训斥我“小丫晓得个么事,该去搞么事去搞么事,莫在这有一嚼无一嚼!”后来听老辈讲才明白,杀猪匠干得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按老规矩讲,这对来生是不利的,要折阳寿的,小肠是猪的最细的一部分,所以历来老风俗就是小肠要送给屠夫下酒,以示善意,让杀猪匠既有“霹雳手段”又长“菩萨心肠”去掉杀气。

杀年猪跟平时杀猪是不一样的,很讲究的,要一刀毙命,寓意来年诸事顺利,很少也是忌讳补刀的。但手艺再好的杀猪匠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年,湾里的四爷家里杀年猪,他家里的猪仔是从外地集镇上买回来的,也不知是哪里的品种,黑瘦长条子猪,体格非常强健,平时一米多高的猪舍一跃就过去了。平素到处田地菜园里面乱跑,乡邻们没少抱怨。那天杀得的时候,不知道是杀猪匠上一顿的酒喝得过了下刀不准,还是这头猪的生命力太顽强,血没有全部流出,只是昏迷了过去,大家都以为死了。等到一松绑绳,准备吹气了,它又从桌子上滚了下来,撒腿跑到湾里去了。没办法,几个人只得拿着绳子和棍子到处追赶,最后还是把它逼到一个水沟里不能动弹,才又重新绑上用粗木杠抬回来。但就是半天不断气,无奈屠夫只好补刀,这在我们那里是很不吉利的。记得那天四爷默着脸,在酒桌上勉强挤出一点笑颜,主刀的杀猪匠也很不好意思,草草喝了两杯酒,连工钱都没收就匆匆挑担子走了。自后那个主刀屠夫来我湾杀年猪,不管主家多热情,怎么劝酒,再也不多饮了。

一头猪就是农家一年四季荤菜的大头。农家还有个规矩,就是每家杀年猪时候,接亲朋好友和乡邻,聚餐小酌,共同庆贺。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猪肝汤、腰花汤、鲜嫩的青椒炒肉、胡萝卜炒肥肉等等农家菜肴,加上弥漫浓香的自家酿的粮食酒。大家边喝酒,边攀谈,谈一年来的收获和逸闻趣事,谈谁家的年猪杀得大,谈过年的筹备,谈来年的筹划安排等等。劝酒声、笑声一阵阵,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充满着屋内屋外,过年脚步声似乎又近了几大步。老家有个风俗,就是一年中哪怕有再多分歧和冲突的乡邻,杀年猪时是一定要请别人来喝酒的。酒桌上,几杯酒下肚,敞开心扉,交流沟通,互相检讨自己,过去的一切不快就释然了,乡情重新浓了,杯酒泯恩仇嘛!

等付完杀猪匠的工钱,送他们和亲朋乡邻散去后,女人们用盐巴、花椒、料酒、等配料,灌好灌肠,腌好腊肉,一排地挂在房梁上,每到过年或农忙和家里过大节办大事时拿出来作上等菜用,一般能吃到第二年的七月半。农家喂的猪大多喂食谷麦壳子和其他杂粮及阉,不加特殊饲料,而且山区的猪基本上是散养,所以味道是现在市场上买的猪肉所不能比拟的。一般杀完年猪后,都会各砍几斤上好的肉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等长辈,以示孝敬。

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房地产热,老家农村大多形成了单一的打工经济。青壮年都外出了,田地都荒芜了,传统村落也日渐稀少,甚至消失了。没有人耕种田地,自然也没有饲料喂猪了,也很少见杀年猪的了。

杀年猪,不仅是一种庆丰收的仪式,更是一种大众参与的热闹快乐活动,提前增添了一种新年到来的欢乐气氛;杀年猪,它不光为那个物资贫瘠的年代解馋,它所蕴涵的,更有我们那根植于土的浓郁乡情,温馨的亲情和淳朴的人情味。如今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却在那生活也越来越好的质朴乡村慢慢地消失了,真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

小村情结散文 篇3

儿时的故乡已经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其实我一直所谓故乡的地方也仅仅是那个小小的村庄而已。现在记忆中的它似乎比现实中的还要小,仿佛爸爸黄昏时候站在胡同口的一声喊,就能使整个村庄都听见。那段时光,那时图景,总会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或寂静的夜里在脑中浮起,就像平静的水面上被鱼儿吐出的泡泡打出的一圈圈涟漪。心里有面回音壁,你冲它喊了,它就会在把声音反射给你,那遥远的记忆就是那回响了,不是原声,但仍然是属于你的。离开家的三年,村子在自顾自得变着,记忆中的只是它在我儿时的样子,记忆毕竟是有它自身的特点的,他不肯完整不肯清晰,就像梦一样,有时候某一个场景令你似曾相识,你却分不清是在梦中出现过还是在记忆里。模糊的是轮廓,它被细细的线条勾勒过,也就只能单薄的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那线条就被时间的橡皮擦一点点擦掉了,而那清晰着的部分,就像一个女孩子的眉眼或薄唇,因为它太动人,使你在记不清她的整体之后仍然记得那个局部。

已记不清小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或许从它进入我记忆的第一刻起就开始变了,只是在最初的几年里,它同我一样,成长得过于缓慢,后来才进入发育期。也就是它在迅速发育的时候,我也加快了离开它的步伐,我的脚步是坚定的,那个村庄留不住我。

上高中的时候开始了住校生活,那个时候我们就仿佛成了异地的恋人,但每个月都盼望放假,盼着回家。每次回家的时候走在那或长或短的胡同里,仿佛就已经闻到了家的味道,连那些柴草垛、杨柳树、猪圈坑都让人觉得亲切。在胡同口总会有几个老人坐在石头上,晒太阳、看孩子或纯粹是聊天,见面时打个招呼,寒暄几句,然后走过,背后是他们的`称赞声。往家走着,知道爷爷早已备下好吃的,只等着我回去后让奶奶做,奶奶的屋子里仍然是暗暗的,窗户小、墙皮厚,桌子碗橱大多还是奶奶的陪嫁品呢,在油烟的熏染下变了颜色。炉膛里的火苗旺旺的,炉腿处积着一堆烧过的煤渣,炉子旁的墙壁已经被熏成了黑色,在某个不经常碰的地方还会见到一层厚厚的灰。就是这样一个如同洞穴般的小屋,我十七年来从没有嫌弃过,就是奶奶这样一个总被爷爷说做邋遢的老太婆,我十七年来从没有抱怨过。而奶奶做了将近一辈子的饭,从来没有讲究过,没有看过食谱,也没有精心的选择过调味剂,每次她几乎都做同样的“好吃的”,不同的只是醋放多了或少了,味道咸了或淡了,可不论怎样,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喜欢那个味道。

十九岁那年离开家乡便来到了省城石家庄,终于见识了城市的样子。那车水马龙的闹市,那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大二那年的暑假,下了车往家走,依然有那或长或短的胡同,依然有那在胡同口晒太阳、看孩子或聊天的老人,同他们打过招呼,他们只是直勾勾地看着我,那眼神仿佛在问:你是哪家的闺女?或是哪家新娶得媳妇?最后终于有个奶奶忍不住问:“你是谁家的人儿?”我说:“我是**的大女儿!”这时他们才恍然想起似的收回了刚刚伸长的脖子和视线,只是感叹了一句:“这么大了,都不敢认了!”

高二那年爷爷去世,上大学那年我们搬到了新屋,奶奶和我们一起住。自那以后,每次回家为我备下“好吃的”的人是爸爸,奶奶的角色也自然而然换到了妈妈身上。妈妈手艺比奶奶好,新屋比奶奶从前的老屋亮堂,厨房的锅灶也干净,但就是吃不出了从前的味道。

而村庄的变化,让我觉得它从一个衣着朴素的庄家娃变成了一个西装笔挺的城里人。村里多出了几条纵横的街道,街道旁安装了路灯,晚上出门不用拿手电筒了,但出来乘凉的人却少了,少了老人摇着的蒲扇,少了倒在老人怀里数星星的孩子。

村里近几年卖了不少地,庄稼人没有地种都去找别的出路了。村旁竖起了一栋栋的高楼,以前的田地成了工厂。村里富起来了,新盖了大队部,两层楼,挺气派的,大队部后面还建了一个休闲广场。从前的老屋也有三四年没住过人了,院子里的老枣树自顾自的老着,奶奶说它已经有六七十岁的年纪了,小时候我经常跑到屋顶上去摘枣子,而且还会趁邻居不备把他们树上又大又红的枣子摘下来。现在那小南房已经拆了,我也上不了屋顶了。老屋在胡同的最里面,最初搬出来的那两年每次回家总会去看看,但现在就懒得去了。对老屋的感情越来越淡了,对小村也是。

布鞋情结的散文 篇4

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特别清贫。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姐妹几个就坐在土炕上依偎在母亲身旁,窑上那盏小油灯温暖着整个小屋。在昏暗的灯光中,母亲一边纳鞋底,一边给我们讲神奇的故事。母亲的纳鞋声和迷人的故事,成了我童年入梦的催眠曲。那时候,我经常穿着姐姐们“退役”下来的旧布鞋,勤劳细心的母亲,总是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缝补得结结实实。

从小到大,我穿破了多少双布鞋已数不清。7岁那年,我穿着母亲缝补的布鞋到镇上小学报到,却遭到几个小伙伴嘲笑。回到家里,我大哭了一场。母亲心疼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娃儿,别哭,都怪妈不好,妈也给你纳双新的。”晚上,窑里那盏小油灯又亮了起来,那美妙的纳鞋声在我耳边欢快地回荡。夜深了,母亲催我早点睡觉,我望着母亲的缕缕白发和脸上的道道皱纹,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似的,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就涌了出来。第二天清晨,枕边便放着一双崭新的布鞋,我看了又看,就是舍不得穿,任泪水尽情地流淌。就这样,从小学到中学,从艺校到部队,母亲缝制的布鞋一直伴随着我,温暖着我……

去年回家探亲。母亲将一双看似蛮结实的黑条纹粗布鞋塞给我。嘱咐道:“娃儿,带到部队有空穿穿吧!路得靠自己走。”当着女友的`面我没接,还顺便说了句:“都什么年代了还穿这玩意儿,部队配发的皮鞋都穿不完。”母亲听了先是一怔,继而老泪纵横。我顿时傻眼了,还是女友善解人意,走到母亲身旁,一个劲儿地劝慰她,又数落我的不是。母亲没有责怪我,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娃儿,妈知道部队条件比家好,可咱是农村人出身,妈一天到晚总是担心,你在部队会忘了那些艰苦的日子,穿上妈纳的布鞋,妈也就放心了。”

文竹的情结散文 篇5

人生有许多情结,而我的情结之中更多偏爱是那一株小小的文竹。

在我的茶桌上,与我的茶盘前独爱摆着一盆小小的文竹,总是喜欢让它的心静静地陪着我。

其实,我对它有着特殊的一份情结。在很小的时候爸爸的桌上就有一棵文竹,可能是因为爸觉得它象山中的落叶松一样挺拔茂盛,或是因为它的松针细密而温柔?或是因为松的品格吧!老爸便把我的两个弟的名字都叫了松。老爸的情结而我却不得而知又究其为何,但我是真的从内心由衷地喜欢它。喜欢它,因它有松一样四季的葱绿;绒绒的面茂密的针细细软软,而根本并不粗壮的枝干却要多根一同相撑一起。我想,如果是一根单撑,决不能撑起上面那遮天蔽月的蓬勃。

还记得在我上师范的日子里,曾写过一篇《我最爱的花》,那时候曾得过全校的征文大奖。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更叠,居处的变迁,它如那些青葱的岁月一样逝去了。到现在文中最初的稿思早已不记得了。往事如烟,好在那些零星记忆中的那份美好与我今天的情结依然。

几个月前,我在门前市场的花市上又把它“请”回来。为什么说“请”呢?自是有我多年心结的一份情愫在其中。忙碌的生活,凡杂的事物,足让人心烦气燥,也许是因为人至中年才有一份回归了的、淡定的情怀。就象当初因为家里穷,根本不可能有买得起钢琴,比别人幸运的是我老爸是小学的音乐教师,近水楼台的享用那个课后时间里学校的脚踏风琴。生日里老公把钢琴做为礼物赠给我,让我在多年失落的缺憾中,还我一份幸福得到的欣然。所以我愿意用笨拙的手去触摸那心爱的.键盘,用满心的欢喜用心灵乐音让指尖跳舞。没了成家、成名、进级的心气,只为一份小时候的心爱的情结。

所以,种在我心上的文竹自然不会遗忘。我精心的把它摆放在我一眼能够看到的地方,这样每天在我喝茶、看电视、听音乐、上网都一同与它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忧伤,只有它才入我心灵的那片净土。

每每喝茶时,我特喜欢在香炉中点燃一柱茶香,那茶香的雾延伸于它的云绿之中,缭绕着、飘渺着、缠绵地的飞升,听着那首一个人的夜晚,伴随着那音乐的起伏的旋律与我的视觉得到完美的惬意的组合。只有这里我才能寻求到生命中最纯净、安逸的情感。就如我生命的绿色永远常青一样的存在。其实物与人一样都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但我只求它注入了青涩之后与我的生命一样有了年轻的色彩。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在荫荫的绿针上长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白点。我想一定是它生病了。这可怎么办啊?内心的不安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一边埋怨着自已没有照顾好它,一边又忍着心上的疼把它们一个个的摘下来扔掉,心里还想着会不会把它们的枝弄得坏掉。这时候正好老公回家,看到我在摘这些小点点及时的拦住我说:“小笨蛋,那不是生病,那是花苞,是正要开放的小花啊!”搞得我一脸的惭愧地讪笑着。为这儿,为自已的无知,我足足心疼和自省了好多天。总是婉惜是我亲手把它们的灿烂毁掉了。好在那些剩下来的花苞已经开放,这点点星光闪放在这葱茏的小树上,显得格外的别致与高雅,也更显得它的妩媚与娇柔。

旗袍情结优秀散文 篇6

今晨,同事洪一走进办公室,就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子言,明天上海植物园将在全园上演‘旗袍美人日’,所有身穿旗袍的女性均可免大门票及各专类园门票。你有空不妨去热闹热闹?”身穿旗袍去秀一场,自己压根儿从没想过,不过可以想象,那样的场面肯定非常壮观。当精致花艺配上美丽旗袍,会是一幅怎样的动人画面?明天,在上海植物园举办的这场沪上首场“旗袍花艺秀”,以打造靓丽动人的旗袍花样佳人,让爱美的女子都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花饰,来搭配身上的旗袍,这样的创意还是值得点赞。

一份好奇心,让自己忍不住还是打开网站去关注了一下这次活动的简介。本次活动将招募30位嘉宾,所有身着旗袍的爱花女子,都可以报名成为此次旗袍花艺秀的特邀嘉宾。花艺师们将从中挑选出30位旗袍佳人,并根据每位的形象气质特点为其设计专属的胸花、肩花、头花等。旗袍佳人们还将被邀请参加植物园旗袍花艺秀的互动环节,走秀鲜花T台,一展美妙风采。选出的最美旗袍佳人,还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看来对那些喜爱旗袍的女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诱惑力。

我对旗袍的那份情结从儿时记事起便已开始。至今,家里面还珍藏着一件十分珍贵的传家之宝。那是一件紫罗兰色小圆圈花纹图案的锦锻中袖旗袍。它的样式已趋于陈旧,腰间也显得有些宽大,根本无法展现当今女子的`婀娜身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为美丽的一件旗袍,因它不仅存世七十载,更可贵的是它的一针一线都出自祖父之手。祖父干了几十年的裁缝,手艺精湛,极擅长做东装,这件旗袍就是祖父特意做给和他成亲的祖母拜堂时穿的,也是我家最古老的传家宝了。我儿时就知道祖父脾气不好,经常骂祖母,唯独谈起这件旗袍,我才能在祖母嘴角微微显露的笑容里体察到了那份真情,也见证了祖父临终前祖母对他的那种无微不至的照顾。

祖父对祖母很凶,但对子女很疼爱,对孙辈儿更是宠爱有加。记得小时候,我总是不爱吃早饭,个儿长得精瘦,祖父总是每天给我几毛钱,让我买面包、饼干吃。可他哪里知道我买了什么?那些三角纸包装的瓜子、话梅等零食倒成了我口袋里的常客。

“等你出嫁的时候,爷爷也给你做件旗袍!”打从懂事起,祖父总是这样对我说。这也成了我盼望快快长大的原因之一。可当我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回家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祖父已经到了步履蹒跚的时候,还得了多年的帕金森症。那天祖父表面看上去很高兴,但我却在他缓慢转身的瞬间洞察到了他的黯然神伤。那晚,他把我叫到他的房间,从抽屉中取出一块已裁剪但未缝合的大红锦缎的衣料,神情沮丧地对我说:“好孙女啊,爷爷实在不行了,这眼、手都不好使了,更无法做出日前时兴的那种样式。我和你奶奶商量过了,把她那件送给你留个纪念吧!”如今我已不再记得那时的我是怎样想、怎样说的,只知道,我的泪水弄湿了他的衣襟。

篆刻情结散文 篇7

他和大多数的参加工作的90后一样,也喜欢在工作之余用手机玩游戏,喜欢关注自己的喜欢的美国大片是否已经开始公映,还喜欢说走就走背上背包去周边的小城去探索未知……但在这一切他的喜欢里,最让他情有独钟似乎是一个和90后没多大关系的爱好——篆刻。

说起这种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艺术,开始时,他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不知道它的历史厚重感,不知道它的国粹蕴味,不知道它的艺术镌美。喜欢上篆刻,完全是自己另一个爱好——读书。这还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大二那年,他从一本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开始一发不收拾的爱上了读书。于是读书成了大学时代的愉快时光,而随着他对各类书的专注与痴爱,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他特别想把自己所有的书都印上特有的标志,于是篆刻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在了自己的头脑中。用篆刻的方式为自己刻一枚印章,然后将自己所有的书都印上自己的名字,让它们完完全全的归属自己。于是,从大二那年开始,他和篆刻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看着篆刻美,但是,真正开始篆刻起来时,他可美不起来了。最先让他发愁的就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刻刀。自己没有一丁点的篆刻的基础,周边又没有会篆刻的人。于是,从零起步的他,就有了地面砖、大理石、木块等一次次惨痛的失败案例。好在他深谙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在逐步摸索出合适的石料后,他也把刻刀选在了3毫米直口的基础刀上。第一次篆刻可以说绝对是他意义非凡而又乐趣无限的一次处女作。因为篆刻时文字方向和印在纸上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刻时反刻,印出来才是正字。而兴致勃勃的他第一次篆刻显然兴奋的忘记这个简单篆刻知识,于是他的外国顺序名字便被他保存至今。

参加工作之后,篆刻,依然是他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爱好。他把作为一名技术员的严谨与执着,以及品质与认真与篆刻融合成一体,把生活的阅历的`感悟转化成一招一式的刀法,赋予篆刻认知的美。虽然篆刻费时费力,要花费大量心思,甚至在不成熟的阶段还会划破自己手指,付出血的代价,极为专注时,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出浑身冷汗,但是显然篆刻的魅力在他的心中已经超越了困难。从只是想刻出一枚自己的印章到如今的对篆刻认知与感悟的美,他对篆刻的喜爱也随着时间积累而越发沉淀。

爱真的难以取舍散文 篇8

“备胎”,着个词被现代人赋予了不一样的解释!就是异性的好朋友,但是永远成不了情侣,自己还以为总有一天会轮到自己且不离不弃!

在很久很久以前,按天算的话是一个挺大的数字,按年的话也只是个位数而已吧!只是,我觉得很久了,好像是上辈子的事!只是,我忘记了喝忘情汤而已!

她是我的同学,个子高高的,长头发,笑起来眯眯眼挺甜的!脸什么模样已经忘记了!只是记得,曾经的世界里有她!她跟我也是好朋友,我很喜欢她!那个年龄,不知道什么是爱,现在知道了,你时候的喜欢就是爱!但是,她有男朋友,跟我是哥们,而且,他们很甜蜜,我们很铁,就这样,我没有追求过她,只是默默的守候!

但是,她知道我喜欢她,就像《那些年》一样!我也同样幻想着哪一天他们两个分手了,我可以出来安慰她,也许我就可以有机会做他男朋友!我想,很多喜欢她的人也都这么想吧!只是,我很不幸,一直等到毕业,也都没等到机会!之后,我们慢慢长大,参加了工作,我也认识了很多女孩子,也有了女朋友,甚至会同时喜欢两个女孩子,难以取舍!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最少都有喜欢两个人!她在我心里,一直都是被喜欢的位置!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花心。我对爱是很专一的,想想这么久她都是我的`美梦就应该可以证明!但是,我又会同时喜欢不同的人!我也许是很矛盾的人吧。正如我曾经喜欢她的时候,考虑要不要狠下心来,横刀夺爱。当然,能夺过来的可能很小!

不过,那时候我也过的很开心!因为,我是他的好朋友,她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很多时候是第一个跟我分享!虽然明明知道我喜欢她,也没有故意躲着!我曾经试探着问,我们是什么朋友!他笑眯眯的说“最好最好的朋友,比男朋友好!”虽然,我知道她有哄我的成分,但是,这是我这一生最开心的一刻!

那时候的我,很傻,做了很多只有男朋友才会做的事!甚至,很多男朋友都不一定做的到!很傻,很天真啊,也很开心!当然,周围的朋友不傻,都看的出来,她男朋友也知道!但是,我们是哥们,只是有时候会劝我说“收敛点,不值得”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很少有联系!应该说,没有刻意的去寻找,也就没有过彼此的消息!不过,我们是同学,事好朋友,总是有机会碰到一起!

群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成了现代人聊天的仅剩的方式,也是老朋友见面的平台。很理所当然的,我们在群里相见了,没有梦里想想的那么激动。也许是,这么久过去了,我们都成熟了,都结了婚,很多事也都看的淡了!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心中的那仅剩的执着让我问出了伴随我很久的疑问!

“曾经喜欢过我吗?”她的回答让我有一点小兴奋!“喜欢过,很喜欢!”接下来的话,让我陷入平静。“那时候,其实我同时喜欢着你们两个,我也曾经为你对我的付出,特别感动!只是,我不能同时和两个男孩子谈恋爱呀!”“你还是喜欢他多一点!”“也许,是吧!”“那么,我是备胎喽!”这时候的我有一点气愤,我可是为付出了那么多,你不能骗骗我吗?不过,他接下来的话,让我觉的我曾经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可以说你是我的初恋,我对你们两个都有好感的时候,他先追了我。当我知道你也喜欢我的时候,我觉的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然,这也是一种不幸,我不得以,把我的灵魂分成两半,一半灵魂以他为伴侣,一版灵魂以你为寄托!

玉兰情结的优美散文 篇9

那时你总是静静地守在村子后面的树林里,没有人关注你的存在,只有等到开花的日子,芳香四溢,引来了小朋友们竞相争夺。我用稚嫩的小手,把你洁白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夹在书本里,多少年之后,偶然间翻开已经尘封的书本,一片发黄的却还透着淡淡清香的花瓣再次映入眼帘,眼前顿时泛起了儿时岁月的阵阵涟漪。

曾经有一段时间,你悄无声息地离我而去,我以为你再也不会伴我同行,心中怅然若失,那一刻,我迷失在成长的荒原里。

高中时,我再次与你重逢。看到你瘦小但十分坚强的身影,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三年的久别似乎就是为了在此地的相遇。这是你精心安排的吧?与你再次牵手,我渐渐抚平了一颗荒芜的心。你在贫瘠的土地上的坚持日见成效,细小的枝丫上开始长出了花朵,一年比一年多。

玉兰花开,玉兰花谢,转眼间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上大学。面对大学生活的纷繁,我显得手足无措,而与知心朋友的分离更令我陷入莫名的惆怅中。

忘记了那是怎样的一个下午,你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飘出淡淡的花香吸引了我,清香依旧,而你却不再孤单一树,你和成群结队的伙伴在校园最安静的一角组建了一个玉兰小城。

从此,我经常去你那闲逛,希望你能分享我的快乐与忧愁。我带给你更多的是疑虑,而你却总是默默地听着,不给我任何明确的建议。

在这多姿多彩的校园里,桂花浓烈,杜鹃绚烂,莲花迤俪,紫荆热情而奔放,惟独你一年到头静静地守在最落寞的世界里,即使在开花的季节也从不把洁白的花朵炫耀于枝头。你只是把它们夹在浓密的叶子下悄悄地绽放,直到人们无意间嗅到你的花香。

在这个需要大胆自我表现的时代,你的低调是否注定与主流无缘?我开始埋怨你太不会为自己着想,你听到我的规劝却不为所动。

山核桃情结散文 篇10

在老家,“白露”一过正是上山打山核桃的农忙季节,家家迎来丰收的喜悦。山核桃又叫“小胡桃”“小一核桃”盛产于皖浙交界天目山脉一带,是山中珍品,有“天下美果”之称。山核桃,外壳呈黄褐色,坚而脆,果仁香而酥。味道香脆,含多种氨基酸和20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是当地送礼馈赠的佳品。以前的山核桃一般只盛名于产区一带,“养在山中人未识”。但改革开放以来,山核桃,经过科学的开发和不断的推广,其加工的品种已经越来越多,其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作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她渐渐走出大山,走向杭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声播海内外。

小时候,我们村里就几户人家种植,产量也很少,特别珍贵。一到秋季,见那大树上灯笼似地挂着许多绿色的“青果”,大人便举着竹杆在上面顺势用力一颗颗打下来,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地上不停地帮着捡着。“青果”下地后要经过许多工序才能制成可口香脆的山核桃。有去壳,浸煮,烘炒或晒干,然后加辅料,或成咸味的,或成椒盐,或五香的,味道不一。那时候我家里还没种植山核桃树,小时候常看到别人吃,心里谗得要死。奶奶心疼我,看到邻居家有烘炒好的`山核桃的干籽,就从一抽一屉里摸几个鸡蛋或捎点其它什么干菜之类的东西跟他们换着给我吃。不过,我奶奶在村里很受大家尊敬,她去的时候别人家总会换给她,另外还送她许多带回家。看到奶奶老远笑呵呵地,腰间布兜里鼓鼓地一瘸一拐(我奶奶有脚痛病)地回来,我总是特别开心。奶奶没有牙,她是咬不动的,我呢,就张开“大”手,往她兜里使劲一揣,揣出一大把往口袋一装,然后躲一角落象小老鼠似的“咯吱咯吱”剥着吃。我感觉吃山核桃就象现在吃“五香瓜籽”一样有瘾的,越吃越想吃,最后吃得满嘴香味。不过,那时候我还算懂事,有时在“咯吱”一声咬开壳后挑几块大的核仁放奶奶嘴里吃,奶奶会抚一摸一着我小脑袋说,呵呵,还是小孙子懂事啊!这时,我看见她那皱纹多的象核桃似的下巴,不停地上下左右动起来,非常有趣。有一年,我奶奶看到邻居家有山核桃树苗,就去要回了几株来,她要我妈妈在屋后的小山坡上种起来,她说,挨上10几年,小孙子就会吃上自家种的山核桃了。那时我感觉我奶奶真的很伟大,我想她一定是为我种植的,因为我特喜欢吃,特喜欢咬起来“咯吱咯吱”香喷喷的味道。核桃树种下以后,我常常一个人跑去屋后的山坡上看那树苗,看着它们的绿叶在微风里自一由摇曳,我的心里就会默默地喊着,小树苗啊快快长!以后连做梦都盼着它快点长高。

上一篇:堆头陈列协议下一篇:脚底鸡眼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