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心得(共9篇)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作文 来源:周记 作者: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13-02-05 10:09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学”和“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和“我要写”。我对课堂作文教学在实践与探索中感悟甚深。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只有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一篇篇洋溢着对生活真切感受的精彩力作。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2):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四、常动口,常动手。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1][2]文章来源:0s.net.cn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
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 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 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2
一、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 立足教材, 鼓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多读书, 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诀窍”。只有大量阅读, 知识才能丰富, 眼界才会更广。写作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背诵。先要精熟教材, 但是单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籍不仅能丰富知识, 还能陶冶情操。在阅读时不能只是读, 还要学会思考, 遇到好的字词、句子抄下来, 当遇到疑点, 也要记下来, 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之后记在心里让它变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才会长进,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必然提高。扩大阅读量, 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 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书籍, 为了使读书有针对性, 可以经常开展读书活动, 如读书演讲比赛, 开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学生选择、推荐一些文质兼优的经典读物。
2. 立足生活, 点滴积累, 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源于生活, 生活是开启你写作之旅的钥匙, 立足生活, 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不同体验, 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借助生活教育学生该如何写好作文, 教导学生学会立足生活, 积累生活中的点滴, 将生活中的点滴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童年里的梦想、友情、亲情等等, 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它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回忆, 还充满了童年时的天真与稚嫩, 用孩子的视角, 由笔尖将这些点滴记录下来。
作为老师, 应该和家长一起, 配合学校带领孩子了解生活、了解自然、了解国家大事, 而不是让孩子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片小小天地中, 这样学生写出的东西也会丰富多彩, 而不是仅仅会用华丽的词藻堆积、而没有具体的内容。生活的体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学生们立足生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积累的方式也因人而各不相同, 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就会杜绝说假话、空话的现象, 才会有真情实感表露的好文章。
二、解决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
一篇好的作文包括立意、谋篇, 以及词汇的准确运用等, 这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 作为老师该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具体方法如下:
1. 循序渐进, 多练多评
起始阶段, 老师的提示指导非常重要, 可以从写日记写周记开始, 周一至周五, 让学生动动笔, 对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简要记录, 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过程, 也可以详写某个细节, 不设条条框框, 不限字数,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到双休日写周记的时候, 学生就从日记中寻找写作素材, 对一周发生的事情做个回顾, 一篇短文就产生了。
2. 结合教材, 学习观察事物及表达的方法
没有观察就不知道写作的内容, 不会观察便写不出真实的文章。因此, 指导学生作文, 必须由指导学生观察开始。教材里, 写景状物的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这类文章, 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能够以不同的视角描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拥有一颗善于捕捉独特视角的眼睛, 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有依有据, 有一个创新的头脑思维, 可以让使自己的描述异于他人, 却又不失特色, 才能写得准确、逼真, 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展示出来, 可以通过比较法和联想法来抓住事物的特点。
根据文章特点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基本表达方法。如写人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文章写的什么人物, 人物的什么事, 通过这些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如此长期导读, 学生就可以悟出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所需要的方法。在教学中, 抓重点字词的训练, 培养学生写句子、写细节的能力。通过教导学生缩句、扩句、改变句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含义, 认识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从而让学生领悟写句子的要求和方法。细节的教学则抓住重点字词句, 加强学生认识内容, 体会用意, 感悟写法。
3. 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性仿写和续写
通常作文写得困难的学生, 表现之一就是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 或是心中有话却难以落笔, 或是写不具体细致, 逻辑层次不清, 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写作失去兴趣, 进而一见作文就害怕, 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可以指导学生从模仿开始, 继而对课本进行创造性的续写,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思想, 不要一直墨守成规。
三、训练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新意的作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 最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留意生活,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逐渐培养, 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合理的方式适当加以引导,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后, 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 从独特的角度把常见的事情写出新意来,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 充分解放学生的智慧和个性。
四、肯定成绩, 让学生充满写作的信心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对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尤为重要。因此, 在评判学生作文时, 要竭力捕捉习作中的闪光点, 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 真诚地鼓励学生的进步, 从而使他们充满写作的信心和成就感。作文讲解课上, 让作者将好文章进行朗读, 文章作者除了享受成功的喜悦外, 写作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加强。平时批阅作文时, 把学生们写得好的地方醒目地画出来, 写上批语, 让孩子们受到鼓励, 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写作的信心。还可以将作文本置于班级书架上, 供大家随意借阅点评, 让优秀习作到邻班诵读也是不错的办法。
家长的欣赏也很重要。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写评语, 找到孩子的进步不吝赞美之词, 更欢迎有能力的家长赞美之余, 给孩子写几个小建议。家长最好要珍藏孩子每学期的作文本和周记本, 这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美好的记忆, 是家庭的一笔精神财富。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3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心得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研讨,现就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
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0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心得 篇4
温州市永嘉县中塘小学吴彩英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小学作文教学90学时为期十一天的培训,在班主任任老师的带领下,不管是学习还是活动,班级的氛围非常浓厚,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几天来,我们聆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工作室等等。我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特别是作文方面的教学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
十几个讲座听下来,给我启迪最大的特级教师阎学老师的讲座。她那生动、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没有深奥、枯燥的纯理论,结合自己上过的课例,传授自己的经验,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概括一下对如何决解教学中的难题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其次,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
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后在作文教学上做到:
1、在写作内容上说真话、表真情。让学生写作内容上必须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等,禁止抄袭、或虚假的事迹。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在写作之前,布置学生去观察、积累事迹,写作时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 1
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写作表达上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中林略表达方法。训练学生的造句能力,语义的表达。大部分学生不会说话,不会写话,表达不清他要说的意思。针对这一点,我们可经常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3、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
4、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中午等时间,花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教学生阅读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历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最令语文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思想,刘宗顺老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随笔化作文的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不管这三位老师的公开课有什么优点或遗憾,我们应该能看出他们是想向大家展现一种思想:作文很快乐、学生很喜欢!
随笔,原本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评论。而在“随笔化作文”中的随笔则另有一番含义: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无论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只要是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课下随意地写、课上有序地读、评、改、展,如此一来,学生的日常写作实现了“随笔化”;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又把那些随意而写的文字“化”成像样的文章。
这几天孩子们自由快乐的小脸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们那不疾不徐、温柔可亲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看到这样的作文课时候的惊讶:作文课,原来可以这么快乐的上! 我的《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方法与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和刘老师团队的“随笔化作文”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作文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这次的学习中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的精髓,使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刘宗顺老师团队的随笔化作文分三步:创设情境-畅所欲言-提笔书写,给我触动最大的是第一步,他们的“创设情境”不是我们的想象、语言或者别的东西,而是现场的情景,学生现场经历,想起我课题实验也是因了一次“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快乐。
那一天从下午飘飘忽忽的小雪花就那么慢悠悠的飘下来,伴着一夜的`雨声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哇,满天满地满世界的雪白,我们的小校园也沉浸在美丽的雪白之中,我被这些玉树琼枝和晶莹透明的世界震撼了,终于按耐不住心头的激动领学生到了这片白雪之中,做了这片雪白的第一批主人,领学生观察,领着他们游戏,领着他们疯跑,我觉得令他们难忘的应该是在上课时间在校园里踏雪,因为想让他们记得自己的小学生活很快乐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小家伙们的笑脸和这美丽的时刻,当我们一起在教室的大屏幕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他们的快乐更是溢于言表!他们的关于雪花的作文也让我高兴了好多天,对于刚刚写作文的他们来说,的确是让人欣喜得很,在他们的作文里看到那些关于雪天的美丽的句子才觉得是真实的不做作的。
“冬青像长了白头发,老师还给我们留了影,这个学校有美丽漂亮的白云。'
“今天我们这里下了一场大雪,我们玩得可开心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在雪地滑冰。”
“我们今天玩的可真高兴,我喜欢冬天,你们呢?”
“大树穿上了衣服,大地铺上了地毯”
“雪吃起来凉冰冰的,也有的吃起来热乎乎的。”
“我们队的雪人可可爱了,有的上面用雪做的帽子,还有的弄下来一根树枝当手,还有的弄来一个笤帚当手,雪人非常可爱”
“这是今年第一场雪,雪就像一粒粒晶莹的冰球。”
“雪下的时候,是一个个的小冰渣,像一个个缩起来的小刺猬” “树上都变了样,小青蛙已经睡着了,老师们也很喜欢。”
“我一起来,就看见了白白的地毯,我的脚踩进去,哇、太厚了,太凉了。”
“大树变成玉树琼枝,晶莹剔透,雪软软的,凉凉的,白白的。” “雪很美,落在树上,树就像开了白白的花,我想我要留住冬天,冬天太美了。”
“树上的雪像是水晶,好透明啊、”
“冬青上一片雪白,杨树变成圣诞树,漂亮极了。”
“一回头看,到处都是雪,天空是深蓝色的,我们都在操场上玩堆雪人,有的你碰我撞,有的打雪仗,有的滑冰我们一抬头看着那绿油油的树,变成了雪白的树。。。”
“原来冬天是这么美丽的景象啊,我喜欢我的冬天。”
“我们的学校,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太阳出了的时候,太阳的光像利剑一样发光。太阳和玉树一起照一张照片,那就美丽极了。我们已经在大树前照了一张照片。
我们喜欢我们的校园。”
“今天下雪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
早晨上学的时候一棵棵树像结了果子,因为,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也积满了厚厚的雪,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
我的学校就像我们学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里的冬天的美丽景色。”
“那些雪摸起来像雪糕,像一床毛毛的被子。”
“同学们在看景,树像玉树琼枝,晶莹剔透,同学们在玩雪,有的堆雪人,的打雪仗,玩穿路。
雪像水一样,没有味道。”
“这第一场雪就快融化了,美丽的景色就快没了,我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也舍不得我们玩雪的快乐、高兴。”
“树木上的雪化了,就像洗了澡,亮晶晶的。”
“下了一夜的雪,今天早上,树上、地上都铺上了一层白白的棉被,我们都出去玩雪。
我们又玩起了打雪仗,你打我,我打你,我们笑了
我只是拿出了自己的一节语文课领他们到学校的操场上玩了一次雪仗,他们却回报了我这么大的惊喜!
通过听北京昌平王宇老师的课,我发现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写作的资源。猜词游戏是我和学生们喜欢也一直在做的游戏,而我只是把它作为语文字词学习的手段却从没想过他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自作的素材,是呀,这是孩子们热衷的,他们该有多少话要写一写这个给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的课堂啊!不管是哪种作文模式,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一点:想办法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强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让学生尽情地去玩、去享受,去尽情的述说,去畅快的表达,这或许也是作文的一条新路子,先把材料,最深刻、最真实、最火花一现的记下来,然后有专门的时间再组织材料,写成正式的、规范的作文。
听着刘宗顺老师报告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蕴含着他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动,但我觉得在热血之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个问题:每一次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乐写,还应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也会学会一类作文的方法或经验,毕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紧跟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听着刘宗顺老师、李家栋老师、崔峦老师和林茶居编辑的报告,他们的语言或幽默,或风趣,或严谨,或个性,在如沐春风里走进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天地,再一次觉得:教语文,是快乐的!
我想牢牢记住这几点指导我以后的工作:
1、为什么要写作?什么是好习作?通过作文教育期待给孩子什么?
2、儿童的思维经常是模糊的,学校是个允许任何孩子都能犯错的地方。
3、经常回想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时的我们,喜欢什么。
小学作文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6
先讲第一个问题:小学作文教学应把握什么内容。
一、从整体上认识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要求。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今天我着重谈后者,即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主要应指导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努力做到用恰当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能力的培养应按低、中、高三阶段的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提高。
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三个阶段,即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1、基础知识阶段:(1―2年级)以说话、写话为主。
2、单项训练阶段:(3―4年级)以观察为主的片段训练,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训练,总起分述训练;从人物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场面描写。
3、综合训练阶段(5―6年级)以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为主,着重写好记叙和常用的应用文。
二、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
将终生受益。只有学生不断增强这种意识,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参与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文教学从一年级开始的,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这个“序”就是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具体安排是低段(词句训练)―中段(段的训练)―高段(篇)逐步过渡的。
3、阶段性原则
大纲指出:作文训练要求各年级要有所侧重,落实各年级的具体要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年段过关”。
①低年级的词句训练,要求说话写话语句通顺。例如:一棵树一棵桂花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桂花树
②中段,在加强段的训练(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
以下面文字为例: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节:
春天,树木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积雪融化了,雪水汇入小溪,淙淙的流着。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下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这段话,用并列的写法,分别叙述了嫩绿的树叶,融化的积雪,悠闲的小鹿,原木随水飘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天美丽诱人的景色。
根据这些构段方法,设计作业,加强学习,学生既加深了对段理解,又利于形成能力。我感到,在中段,就要紧紧抓住段的训练这个重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只要我们下功夫去做,我相信质量是会提高的。特别要注意,不要操之过急,提提高要求,又是中心,又是详略,又是过渡照应,搞得学生重点不明,使学生无所适从。
③高年级则要求有中心、有重点,并达到全面要求。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低中高这三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要求的训练。当然,这三个阶段也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但必需明确,落实各年段重点要求是关键。
4、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
无论什么文章,必须先考虑内容,而后再研究怎样表达的方式,文章质理首先决定于内容,其次才是它的表现形式。小学生一作文就想别人是怎么写的,而不考虑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样的,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观察,不分析,对生活缺乏关注,甚至对参加一些有益活动表现出淡漠,作文时随意拼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教师们重视。
5、读写结合的原则
(1)朗读、背诵、欣赏词句
《第一场雪》:今天早晨,开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嘿!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河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通过对优美片断的阅读、背诵、欣赏,随着量的增加,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审美能力。
(2)大量的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较大数量地课外阅读,是从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个具有综合效应的吸纳过程。通过读书,不仅使学生受到书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的感染,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而且锻炼了语言感受能力,受到美的感染。当然,对所读的书,应加以选择,是适合儿童读的书,并应加强指导。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选读一些浅近的政治读物,帮助其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选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读物,以丰富知识;三是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积累语言。
(3)自己动手,办刊办报
首先是不要把办刊办报神秘化,认为高不可攀,而是从实际出发,水平逐步提高。可以个人办、小组办、中队办、大队部办,几个学校联办,让学生在这些自办的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经受锻炼。事实证明,办刊办报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大有好外的。
(4)强化写的练习
作文练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古今中外的名家都强调多写。我曾经作过试验:六年级两个学生一个在半年内练习写日记、书信、记叙文等两万多字,一个按教材要求,不增加练习量,半年后,两个学生作文能力出现明显差异。通过测试,前者思维活跃、文笔流畅,较好地达到大纲要求,后者仍感作文困难。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练写量的积累,就没有写的质的飞跃,在小学高段,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强化写的练习,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6、激励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自始至终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实践的积极性。如学生优秀习作评展,指导修改中的激励,以书写、词、句、段、篇为内容,哪怕只是其中一点做得好,都应充分肯定,以激励学生的积极,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笔的好习惯。
7、创造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是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一样,也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也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但因人而异,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色。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蕴含在个性特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
其次是加强指导。学生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题意理解的角度和深度,材料选择的新颖性、独特性、对材料的加工处理,情节的设置,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精炼、生动、文章的七妙构思。教师应在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加强指导,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有利于积累写作经验,增强创造意识。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营造创造的氛围。如:举办优秀习作展评,优秀习作锦集,组织“小作家”研究会,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通过以上活动,把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引入更深的层次。
三、关于小学生作文训练重点
《大纲》明确提出:“以学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方中应以记事写人为主、写景状物次之。写一件事,侧重点应放在抓住事、情特点,把事情过程写清楚,做到既写过程,又有重点,条理清楚;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特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记事写人作文的指导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如记事,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应结合阅读教学,学习作者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及语言运用等方法。总之,训练应围绕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条理清楚,有中心、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这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小学生作文训练。
四、关于教师的基本问题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要搞好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教师除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之外,外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能根据教材要求设计作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
2、能根据教材要求,写出优秀示范作文。
小学历史教学心得 篇7
关键词:小学历史,历史规律,历史观
一、学历史要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和方法
1.学历史,明大道,鉴往知来。学习要点不是死记硬背一肚子历史知识,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事迹激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深谙历史常识和常理,避免重蹈覆辙,追求文明进步。所以,对我们学到的历史知识,无论真伪,我们都要进行一番推敲,看看这段历史的主角是谁,他们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当时的何种背景,在有限的历史条件下给这些历史人物何种选择。总之,就是要思考,而不是死读书。
2.纸上谈兵、泛泛空谈,终究无法入木三分,既要思考,又要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君主: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成吉思汗。他们都武功卓著,其中秦军元将精锐,冠绝天下。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极其庞大的帝国。但两个朝代的命运也几乎一样:迅速败亡。为什么这两个帝国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空前之大的版图,而覆灭得又如此之快呢?看来,国家的兴衰,可不是仅仅有强大的军力所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执政基础。这两个最强大的帝国虽然拥有当世最精锐的军队,但他们对广大人民的欺压和约束也是最严酷的。所以,当民心尽失,积愤如沸的时候,给帝王和百姓的选择就只有一个,无论他们是否喜欢,那就是重新洗牌。
3.懂得历史规律历史将会轮回,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身在历史中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读史时候的感慨?无论是学了哪一个时段的历史,我们都要认真地问自己,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我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意义。
二、增加智慧,提高素质,历史是一种启迪,是一种揭示
历史最大的作用就是教育,教育者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努力学习历史,认真阅读历史书籍。作为研究者,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历史事件,抓住本质,撰写卓有建树的学术专著,发表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把历史研究普及化,提高全民的思想和素质。历史是记载人心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结,史学工作者、教育者责任重大,要起到带头作用,科学地研究历史,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让每一个人抚今追昔,心灵丰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为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如此局面?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路子又在哪里?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习作兴趣,增强习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习作是一种学习,而且是相对枯燥的学习。如果我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讲究激趣方法,学生惧怕心理何以消除。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捉蟋蟀、捅蜂窝、抓鱼虾等都是他们的课余生活。农家孩子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是闻着田野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长大的,劳动会给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也为他们提供了流汗流泪的切身体验;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感到害怕头疼,但玩起上面的一些事情却十分带劲。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引导,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搜集整理,就会成为他们作文的好材料,学生也乐意习作,渐渐地培养起他们习作的兴趣。在一次与学生交谈中,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特别喜欢钓青蛙。我问他怎么个钓法,又教育他应该如何保护青蛙,然后以《钓青蛙》为题让他写一篇作文。这位同学在习作中写道:“钓青蛙十分简单,只要拿一根小竹竿,两端系一根线,再把蚯蚓拴住,吊在线头上做钓饵,这样就做成了钓竿。拿到池塘边把钓饵放在草丛里上下抖动,便引来了许多青蛙。”“傻乎乎的青蛙一口吞了蚯蚓,你把它吊在半空中,伸手抓住青蛙,拔出钓饵,一只胖墩墩的青蛙就到手了。”后来“老师告诉我,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我就再也不钓青蛙了”学生写的是他自己的生活实践,他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文章就写得比较生动、具体。
二、培养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凡好的作品,皆来源于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改变作文写作的“苦”与“烦”。
三、强调口手如一,文从字顺地表达
(1)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也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2)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四、注重阅读积累,提高习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你,或从各种各类传播媒体中汲取优美词句,都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你,或从各种各类传播媒体中汲取优美词句,都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作文教学实际上从阅读课上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又有数量众多的经典段落,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都蕴含在精美的文章与精彩的段落里。阅读教学不但要引到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而且而要指导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结构。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并熟读成诵,抄写甚至默写。经过日积月累,精彩的语段读多了,自然会悟到什么叫具体,什么叫形象,什么叫对比,什么叫比喻、拟人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写作知识往往伴随着一个个段落,连同段落描述的画面、情感一起沉淀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一旦学生习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指导观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
学生文章空洞、干巴,教师总在写作技巧上予以指导,可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叶圣陶在谈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认识水平时强调说:“识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薄,写出来不免浅薄。”所以我们应该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有意识去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从写“有意思”的,过渡到写“有意义”的,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一棵老桑树时,初看,觉得老桑树长得很高大茂盛,与别的桑树没有什么不同。再从下往上一点点细看时,发现了密密枝叶掩映着的细微痕迹:老桑树顶端的两根大腿粗的枝杈被锯掉了,树的身上还被筷子粗的铁丝紧紧地捆绑着,铁丝都拧成了麻花,勒进树皮,变成灰褐色了。但桑树像坚强的战士一样,不怕疼,不掉泪,攒足了劲儿,让被锯掉的地方长出新枝杈,新枝条,让被铁丝勒紧的地方长出更茂盛的枝叶。这个学生由此认识到了老桑树顽强生命力,在习作写道:“老桑树,你真是好样的,我从心眼里佩服你的顽强精神!”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一个形象的句子,一个生动、准确的词语,甚至用得好的一个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加他们的信心。这样,评语就成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放飞学生心灵的天地,学生才会乐学乐写。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各位老师好!很荣幸也很忐忑地要在这里跟大家交流自己在教学上的几点心得。课外阅读部分完全是个人粗浅的摸索,写起来有点词穷,因此篇幅极短。作文教学方面则借鉴了网上资料,并融合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第一部分: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当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感觉没有材料可写。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了一些,但所写内容既不具体又显苍白,更谈不上有真情实感了。作文分数在试卷中所占比例极大,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不但要他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文学积累、生活情感积累和技巧的积累,而且教师还得训练有方。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就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丰富积累——为写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源头有充沛的水量。写作文也要讲究“蓄”。只有“蓄”得丰厚才能“泻”得收放自如、潇洒飘逸。由于小学生生活积蓄少,经验阅历少,所以需要充实生活,使其阅历增加,使积累丰富。
(1)生活积累
农村的小学生,拥有最广阔的天地。这也是他们最好的写作材料。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与家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或者访问英雄劳模,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力,或者鼓励家长带领学生春游踏青,游览公园,观赏风景,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热爱之情。假以时日,这些都将成为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宝贵的作文素材。本人则经常在班级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最直接的过程感受和情感体验,也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积累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生活学习,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事持一种观察思考的兴趣与欲望,如此日积月累,他们的经验就会无限的扩大开来。然而,观察要讲究方法,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一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二要突出重点。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进行详细观察。
(2)阅读积累
让学生多阅读,多读好文章,从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学习布局结构,感悟表达手法,进行反复诵读,牢固记忆,作文时便可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巧妙运用,得心应手。
(3)情感积累
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要搞好创作须具备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教师可以结合每单元课文的主题,收集或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共鸣,也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学校生活,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会有样可循,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科学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技能(1)命题指导
A.指导和训练小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在作文课前对习作命题(或者说习作要求)的筛选至关重要。教师要重视在命题的选择上下功夫。小学作文命题应当努力做到小而切实,新而有趣。小而切实,是指命题的范围要小,角度要小,内容要实。要能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实例来反映某个主题,以小见大,以实见情。倘若命题面过大,就使学生难以把握主次,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现象;命题不实,就使学生难以思路集中,不知从何下笔。如写运动会,不要以《记运动会》为题,因为这个题目太大,而应选择更小的角度命题,如《跳高冠军xx》、《坚持跑到终点》、《我为班级争荣誉》等。写到某地参观,不要以《记一次参观》为题,这样的命题太虚,而应当切实一点,如以《难忘的照片》、《观后感》等为题。所谓新而有趣,是指命题要有新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一看题目就兴趣盎然,有一吐为快的欣喜感。如写教师,不要出《我的老师》之类的题目,可出《我和老师讲悄悄话》、《老师给我补课》、《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之类的题目。
B.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审题指导、审题训练,并坚持一段时间,使学生能内化为一种习惯。每次审题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审清题眼,审清范围(包括写作对象、选材范围等),审清数字(字数、事例件数等),注意什么。
C.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不失时机地给与指点。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为抒写真情实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消除了心理上压力。小而实、新而有趣的命题,有利于学生流露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抓好作文中的指导,批改和讲评等环节,适当进行点拨,就会促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2)技巧指导
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联想,是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按两步进行指导。
第一步引导回忆,再现情景。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所写题材的当时的情景。如写主题班会、队日活动、文艺演出等,可先唤起记忆,再进行体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若写《一次难忘的风筝比赛》,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几天前,我们带着风筝一起到郊外比赛,那天的天气怎么样?大家的心情怎样?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放风筝的全过程。”
第二步开拓思路,弄清主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向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会比较分析,变生活内容为写作内容;二是训练条理思维,变生活思路为写作思路。如上面提到的《一次难忘的风筝比赛》,教师可做以下启发:“请同学们写清楚比赛的全过程,重点写几位同学的风筝放得高、以及为什么难忘。”在作文指导时,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太死,只宜做大范围、大方向的指导,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三、要让学生重视作文完成后的修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何其芳同志曾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叶圣陶先生又说:“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自悟自查,学生自改。即学生作文稿拟好以后,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别扭,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前后意思是否重复,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2)相互换读,商议修改。教师一要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明确修改要点;二要明确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选择伙伴,你读我听,对照作文要求相互讨论,交流协商,然后动笔修改。如果二人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途径解决。
(3)选准范例,集体修改。教师既可选范文佳作,让同学们体会别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妙处。也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品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旨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法,要引导其各抒己见,要在意见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走过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四、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带学生辛苦完成的作文的态度,也是学生作文能否进步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到:
(1)多做多批,略批为主,尽量少改。
我们知道,每一位语文教师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多数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最后一道工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是为学生二次作文,重新地更好地写作服务的。过多的纠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写作欲望。为此,对于多布置、快速完成的习作,可以略批为主,尽量保持学生习作的“原汁原味”,以保持在快速成文的多做多批背景下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当堂点评,分层批改,尽量面批。
学生开始评价时可能有些不自然,然而坚持下去,写作视野必然会大大开阔,即使有时学生评的时候有失偏颇,教师也可适时引导,那被评的同学和评的同学都肯定会受益匪浅的。另外,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要采取分层批改,尽量面批,而且要及时对作文中差生给予鼓励,在分层面批中,应及时肯定中差生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要毫不吝惜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差生,同时对于基础较好同学要防止他们固步自封,对于他们作文要严格要求。
(3)批语个性、讲评全面、提倡自改。
在快速成文的作文中,我们的批语(大作文和部分小作文、小练笔),要针对每一位学生,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滴的进步,并且要指出个别学生的不足,真正做到“一个钥匙开一把锁”。而在讲评时要面向全体同学,指出共同的进步,并用商量的态度指出共同存在的缺撼,以督促学生自己去改正,而在教师少改的前提下,应尽量鼓励学生间的互改、自改。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与练习
近十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再精辟的讲,脱离了练,只能是空讲;再多的练,脱离了讲,也只能是白练。而且,越是基础差的班级,教师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越是应该是贯穿于学生练习的整个过程。
下面粗陃的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摸索到的一些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第一步,让学生找出这个词在文中的那个句子读一读,作初步感受;第二步,让学生判断这个词语的词性,如果是动词,教师会要求学生用“在文中指”开头,如果是形容词,则用“在文中形容”开头;第三步,让学生想一想,这个词语在文中形容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然后把它写下来。一开始,教师应该放宽要求,多作鼓励和表扬。
二、分段和分层。
教师在进行分段和分层教学时,应经常引导学生关注“本文有几段,哪几段关系非常紧密,是叙述同一方面内容的”、“本段有几句话,哪几句是围绕同一个意思的”。这样子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有一个较为直接的感受,分段起来就容易多了。当然,对于基础较好或者对如何分段轻车熟路的班级,就没有必要讲这些来混淆他们的思维了。
分段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先判断文章体裁。比较有迹可循的是写事的文章,一般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大段。此外,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也可分为三大段。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段落也跟文章相似,有较为完整的结构,因此分段的方法也适用于分层。教师引导分层练习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本段到底有几句话”。这样子,即使以后遇到“短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学生也能借助对句子数量和内容上的把握较好的作答。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
(一)有一个问题:“青蛙的话讲了三点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班上很多同学写不好,其实只发关注一下就会发现青蛙说的话只有三句。换句话说,这道题目只需把句话缩一缩写下来就可以了。第二单元和期中考也都有类似情况出现。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25
小学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心得08-19
小学作文培训心得总结09-01
小学作文军训心得体会08-23
小学生作文学习心得10-20
作文读书心得200小学生08-30
小学生作文 手工制作心得06-25
小学阅读心得的作文400字07-10
小学生上网课心得感想作文08-16
小学作文简爱读后感心得体会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