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2024-09-23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篇1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全民文化水平都有所上升,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摆正自己的职业心理,明白了自信心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关键词: 职业发展教育 心得体会 就业指导 正文:

大三即将结束,这也意味着实习以及就业的选择将离我们越来越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更适合就业,而上了职业发展教育课后,我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有了初步的规划,老师帮助我们深刻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意义

通过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学习,我明白了职业定位的重要性,他关系到你以后的就业以及人生规划。与国外的学生相比,国内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往往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高校的安逸的教育环境让大学生们生活的过于规律,一味的只知道死读书,毫无忧患意识。而国外有些初中、高中,就已经开展了职业教育,由专门的职业咨询师为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为他们踏入社会做前期准备。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多,学生对于社会缺乏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少,这就造成他们一下子进入社会后,极其不适应。职业定位的意义在于使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理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清除职业生涯发展障碍,获得事业的成功。而这门课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方面。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的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许,在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哪个专业。但随着高考压力解除,在接触到大学这样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明确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要么就跟风的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及时有各种证书在手,在真正上岗的时候也不能得心应手。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使得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能力感到怀疑。

职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对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认知职业,了解自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树立正学,科学,理性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加强职业修炼,提高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求职就业的竞争力,顺利融入社会,搞好职业生涯管理,努力实现人生职业理想,进而促进人全面发展。

二、学习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收获

通过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国内职业教育方面的缺失。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职业教育组织,或是只是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就业中心,而中心更多的是指导大学生如何去获得一个职业,或是相应的提供职业机会,而非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大学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技巧,却不一定知道自己为何选择这个职业又或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职业中得到多少发挥。大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他们所需求的远远要超 出一门职业教育课所给予的。而现在的状况是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

另外,大部分的大学生将来所就的职业和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没有关系的。这其中包括高考时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专业的同学,有的甚至一开始便想好了自己以后要转行,而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无助于就业,便变得不甚在意学习,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职业发展教育则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择业、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同时,让我重新开始重视社会发展的趋势、考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甚至对每个人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的要求。使我的职业规划能更为贴近现实社会的实际需求,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以及它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重大意义,也使我对职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解开了我原来对职业诸多的偏见和迷团。

三、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给我的体会

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是,他们经常无所适从。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社会也应当提供相应的帮助。但真正需要的还是我们在走上职场生涯之前,自己首先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正确认清自己,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以平常心面对,不要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以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建立新型就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不要看见别人追求某种职业,自己便不加分析地跟着去做。即使一个与自己兴趣相合,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来到时,也应该认真考虑是否有利于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胜任条件具备与否,免得就业后因能力不及而导致自信心的动摇。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就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更积极地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使自己更多地具备职业目标对我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从自己今后的目标中,找寻自己现阶段所必须把握住的东西,有重点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自身要有过硬的素质,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要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一些新的或是热点的知识。在校内期间如果有社会活动也应当积极的参加,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的培养奠定基础,当然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努力让自己保持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有追求创新的欲望,保持谦虚和好学的精神,善于总结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然后,善于把握就业机会。尽管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幻想,我们也应当做到先就业再择业,而现今大学生选择理想职业的标准普遍存在三高问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有些同学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就是死守“三高”标准的结果。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尽管苦一些、累一些、条件差一些,但能为大学生成才和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与充分的机会。一是那里缺乏人才,;二是那里的领导更重视人才,这是成才创业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三是艰苦的环境磨练人,催人奋进,促人成才。所以,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是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姐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再者,在弄清楚自己想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后,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发挥专业优势的岗位能让自己更接近成功。尤其是当用人单位提出具体的条件时,要善于找到自己与其要求的契合点,成功的推销自己。

我相信做到以上这些,你会拥有比别人更大的机会被企业选择。总之,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学习对我的求职心理和求职实践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应当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为未来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在总体上,大学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职业发展教育课十分贴近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也应当多开设这样的课程,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对会议精神的认真学习, 我深深地体会到, 在辽宁加快全面振兴的时刻, 全省教育已经奠定了向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省委、省政府通过科学制定《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 提出了到2012年、2015年和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保障。

一、充分认识辽宁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辽宁教育已经站到新的发展起点上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辽宁加快全面振兴的历史进程中, 辽宁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义务教育实现较高水平的普及,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促进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部分教育事业重要指标已经居于全国前列, 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拥有近万个学前教育单位, 3-6岁适龄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通过完善保障机制,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改造城市薄弱学校, 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在校生总规模361.5万人的义务教育, 小学毛入学率达到了119.3%, 升学率达到了99.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了114.1%, 升学率达到了94.1%。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农村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 创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实施省重点高中和省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 全省指标到校比例已达到85%以上;大力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 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建设,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成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技能大赛;现在每万人口高中阶段在校生为300.4人,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为55:4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加大专业建设及结构调整力度, 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 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 提升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水平, 培育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为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和增补工作中获得重大收获,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类别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职业道德、政治思想品德等专题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小学全部进入新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实施专业内涵改造, 高等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立项, 填鸭式教学正被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所代替。教育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已经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并提供助学金和生活补贴, 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五年来, 辽宁教育战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百余万高级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使全省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辽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 多年来, 辽宁教育发展体现出这几个特点:一是紧贴振兴, 全面提高教育的贡献力。辽宁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主动适应全省区域发展战略, 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 紧密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经济战略布局, 不断优化结构, 改善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 提高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服务的能力。二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发展活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通过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 把重点建设与普遍提高结合起来,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三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全面提高教育的竞争力。通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抓实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 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 调动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辽宁教育的水平, 夯实了教育大省的基础。四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建立了大中小学校全程扶困助学体系, 确保教育公平,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起点的公平, 通过教育把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特别是辽宁加快全面振兴的成果惠及百姓, 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充分认识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研究、制定过程本身是科学决策的一个范例定过程本身是科学决策的一个范例, 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集中阐述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问题。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制定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时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从这次省委、省政府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工作过程、程序上, 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重要保障的主线, 可以说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范例。

按照国家要求, 辽宁省于2008年10月被确定为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同步起草省级教育规划纲要的九个试点省份之一, 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以及辽宁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的充分肯定, 辽宁也从此开始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研制工作。

到2010年11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教育规划纲要研制的全过程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为未来十年辽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谋划蓝图, 充分体现出教育决策的政治保证。在纲要启动研制工作时, 就提出了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纲要, 突出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 突出辽宁区域特色的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 王珉书记于7月29日、11月10日两次召开省委常委会, 对贯彻全教会精神、编制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求, 研究审定两个重要文件。陈政高省长在2009年12月30-31日听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后, 主持召开“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研究讨论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去年年9月18日, 再次主持各市主管教育工作副市长同志参加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研究讨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围绕研制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若干意见, 陈政高省长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专门会议, 深入研究讨论,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对策。二是省人大、省政协及省有关部门、各地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充分体现出政策制定的统筹和协调优势, 实现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各级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行政人员、专家队伍融为一体, 发挥各自优势, 建言献策, 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作用。三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 开展纲要和若干意见的调研论证工作, 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按照省领导要求, 教育厅历时两年多通过深入调查, 先后于2008年启动纲要起草调研, 2009年完成文本起草并确定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 2010年再次开展按教育大类的深入调研, 重点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专题调研, 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经过顶层设计、文本初稿起草和反复论证修改, 最终形成了省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 广泛深入的调研为规划纲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三、充分认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位,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标志着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主要标志是:

一是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的讲话提出未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王珉书记强调,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深远意义。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他还强调,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当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努力实现辽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他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 把新增的教育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 绝不能让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育准入制度,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 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二是省教育规划纲要确立未来10年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 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提出到2020年,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与“纲要”同步制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着眼于满足政府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采取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创新性措施, 主要包括:普及学前教育, 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 建立幼儿园分类办园标准和准入制度, 构建遍及城乡的幼儿园网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支持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合作, 支持企业办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 打造国内一流高校和学科,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促进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到2012年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国家核定比例。两个重要文件相辅相成, 为辽宁建设教育强省,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基础。

三是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和参会人员之广泛, 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大好局面, 影响深远。省教会是接续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后召开的,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讲话, 省委副书记陈希,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一位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副省长和省政协副主席出席会议, 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直及有关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各市、县设分会场, 这些在辽宁教育史上是鲜见的。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篇3

一、《指南》的含义

《指南》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3~6岁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应遵循的方向与应达到的水平的合理期望;也反映了国家对早期教育应遵循的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不仅指出不同年龄幼儿应该学和应该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明怎样支持和指导幼儿的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指南》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

二、《指南》与《3~6岁幼儿发展纲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使用对象不同:《3~6岁幼儿发展纲要》指向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向家庭与幼儿园教育。

2.功能不同:《3~6岁幼儿发展纲要》是较宏观的课程文件,把握教育的大方向,规范幼教机构的教育。《指南》在微观层面上指导,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各个领域上应该达到的学习与发展,并给予具体的教育建议。

(二)联系

1.共同的目标指向:提高我国3~6岁儿童的教育质量。

2.思想一致,功能互补。

3.实施指南应坚持的原则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三、《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艺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也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幼儿用绘画、肢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中会发展起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反思: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画各种事物的形象吗?如果教师不教,幼儿自己会画吗?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绘画的技能吗?这些技能是老师教得会的吗?

当然不是。幼儿画画不是教会的,教师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机会中自然成熟的。如果没有教师对绘画技能的标准,所有的幼儿天生都会画任何幼儿需要表达的东西,而教师即使教得再形象也不可能把幼儿所需表达的内容完全表达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临摹范画之后,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丧失信心和兴趣,最后就会说“我不会”。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幼儿的画看不懂究竟意味着什么,看不懂他们是想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境。他们的作品表面上看“形”不似,但只要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也就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我们应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如果对儿童进行模式化的训练,将削弱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为写生、美工活动提供创造机会条件,让幼儿自主表现与表达。当幼儿说某种东西不会画时,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样的东西拿给他看,而不是直接教他如何画。

总之,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给幼儿提供更多让幼儿感受与表现的机会,在感受的基础上表现,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必要时才给予指导,充分理解幼儿艺术的表达功能。

《指南》犹如一盏“指明灯”,它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照亮了孩子人生的起点。这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必读的一本书,有了这本书,幼儿教師就有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以上是我学习《指南》解读的一点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篇4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1-11-1

4题目:学习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体会

这个学期学校又为我们开了就业指导的课程,在大一开这门课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觉得去不去上这门课无所谓。但是当我大四的时候,实习、找工作、就业,这些很实际的,竞争很激烈的,关乎到今后毕业后职业方向的问题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得不让自己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了。

即将毕业的我们面对诸多的就业问题百般迷惑,怎么样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就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细节一无所知。学校时刻关注我们每一个毕业生的成长,以防重蹈师兄师姐们的覆侧,于是开设了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安排了岗位上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师,为我们详细而有的放矢地解释各种难点和疑问。对我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帮助我们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我们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我们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首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然后再做一个成功的就业者。

从这堂课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理论部分,现在想想,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荡然无存。但让人记住的是那些老师向我们讲的身边实际经历的事情,身边的事情总是最真实、最具震撼力、最让人有一种与社会接触的感觉。我觉得,读他人的故事,就像读历史一样,一页一页的翻开,一页一页品味,有一种使人明智的感觉,知兴衰,知得失,更知已知彼。虽然各个老师讲的课都时间不长,但我从中所学到的却很多。上课的老师都很专业又较多地联系实际,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大学生能成功求职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

第一:必须是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一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是大学毕竟只是研究型机构,我们在大学只能学到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对实际操作还是非常缺乏,所以我们为了就业,就必须留有时间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去实习,去提前学习到工作所需的经验;二是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三是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一是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改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第三: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生正常求职的因素,目前还不少。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

因此,大学生成功求职,还应具备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当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能够较准备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上当受骗;二是能够捕捉最佳决策时机,防止因脚踏两只、三只船等丧失最佳机遇。

在就业指导课程上课期间老师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误区: 误区一:自我期望值过高。误区二:过多的物质要求。误区三:迷恋大型企业。误区四:追求热门职业。大千社会,无奇不有,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做好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出了学校的大门,作为一个应聘者应该知道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应聘者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公司招聘职工的唯一要求是职工能够为公司赚钱!

公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所以,无论是谁,只要能为公司获利即最终赚钱,那么你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而评判一职工的价值大小,就看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因此,作为员工就得牢固树立为公司赚钱的念头,且想法赚的越多越好,唯有如此,你才会受到公司青睐,才会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同时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2)应聘者理应明确自己的特点以及专长:公司更喜欢“招来即用”型的人才!

你必须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迷糊消极度日而得过且过!现在的社会可很难再有机会来了还停留在你面前而专等你抓了!现在的公司也很难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为日后、更甚者是为别人培养人才了!所以,作为求职者,必须给自己定位好,并早作准备,使自己在擅长及爱好的领域里加强自身储备而有一定的实力,争取能够到公司就能为公司所用而可以立即给公司赚钱!

(3).应聘者最好有不错的人脉关系网络:如今社会,关系通了,通吃世界又何奇!

公司的发展,本身就是与各种关系打交道。显然,你有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本身就说明你擅长交际、知道怎样打通以及处理与各种人物的关系,而或许在某些时候,你的关系网对公司的发展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便利!

大学毕业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

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次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是为了使我们了解就业的压力,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勤于总结,才能适合以后的发展。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5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

(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爱”字当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

(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中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微、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教育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所以,我们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的受教权。对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同时,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体罚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层出不穷。

总之,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

(三)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本学期我们泰山小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视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口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篇6

第一、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带头不做。要求学生不喝酒,老师自己不在学生面前酗酒出洋相;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老师自己首先就应当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

第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可以说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把它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思想敏锐、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谦虚好学;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朴素大方。这幅形象好像一面镜子,教师要经常对照检查自己,做一点积累一点,便会逐渐形成直觉的行为。

第三、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浅议职业教育的学习情境创设 篇7

关键词:创设,学习情境,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是每个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教师需要创设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学习情境的含义与作用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的环境。职业教育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工作任务。职业教育中将知识产生的真实工作情境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情境, 恢复其原来的真实性、丰富性, 将学习置于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学生的学习将经历类似就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 进行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 这就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职业教育学习情境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常常对所学知识缺乏应有的兴趣, 因为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得不求助于教学内容以外的措施, 而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 可以说, 创设学习情境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是不可缺少的。

2. 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的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 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以及知识是如何得来的, 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现成的结论。因为学习情境的核心大多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或工作任务, 所以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发展思维能力。

3. 学习情境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 学生可以清晰的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或工作任务, 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 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 从而灵活的迁移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 学习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工作任务, 而工作任务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关, 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此创设、呈现学习情境, 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 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 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二、创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学习情境

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方面,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 其教育理论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 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德国职业教育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的工作过程, 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

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方法, 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 教师针对学生将来就业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 分析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破译出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能力, 根据劳动联系和企业任务来描述具体的职业工作, 划分出行动领域。其次, 是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研讨, 将职业工作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转化成对应的学习领域。然后引入实际工作项目, 按由易至难、由简至繁的排序进行设计教学情境, 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最后, 按工作过程的实际工作顺序组织教学, 运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获得完整性行动及所需知识。

总之, 职业教育的学习情境创设要根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创设实用性强的学习情境。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 确定各学习情境的具体工作任务。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是运用六步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进行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既有能力的训练, 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职业教育学习情境的注意事项

创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学习情境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 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 要从实际工作中提炼出学习内容, 把学生引入到了工作环境中, 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情境应是典型的真实的工作任务

与某种知识相联系的工作任务可能很多, 这就要求对这诸多工作任务进行评估, 为了使学习情境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将来的实际工作,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要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这样的工作任务所包含的问题最适合知识教学的需要, 最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类工作任务应该是绝大部分学生将来就业中会遇到的工作。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最好是有针对性的注重实际操作, 如现场参观、实习等实体性现场操作, 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作的艰辛, 通过拓展视野和丰富经验, 从比较中找差距, 避免盲目自大, 更加自我加压。

3. 学生要具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能性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认识水平, 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 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必须能让学生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能完成的,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具有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就越有可能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 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基础。

4. 尽量创设协作型的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当今社会, 学生的相互协作更加重要。协作互动可以加速每个学生的知识的掌握。通过每个学生与他人的沟通、合作与交流, 可以集智取长, 共同提高。协作型的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师安排的工作任务进行合作学习, 让学生参与讨论, 让他们大胆表露自己的观点, 会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论学习社会中继续教育的发展 篇8

(一)由“教育”到“学习”,由“被动”到“主动”

由“教育社会”发展为“学习社会”是教育观念的突破和相应政策的调整,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教育社会”把重心完全放在了“教育”上,其着眼点侧重在教育的服务与提供上,更多强调的是教育组织、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注重“教育硬件”的建设,使人们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传统教育学中对教育概念的界定,无论是狭义的概念还是广义的概念都认为教育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习者是被动活动中的客体。

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拓宽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實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它从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地位,并向着自主的、能动的、随时随地的、不拘形式的学习行为发展;强调学习者的自身努力和进取,把学习者摆到了中心的位置上,并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仅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而且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二)由制度化教育为主向非制度化教育过渡,教育责任公共化

1990年,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满足全民的基本学习需要,光靠加强现在的基础教育是不够的,所需要的是一种“扩大的设想”,它在发挥现行教育优点的同时,能超越现有的资源水平、制度结构、课程和通常的传授体系。十六大报告中所捉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实际上是把教育的责任从过去以国家教育部为主转移到了国家各个层面。在学习化社会中,教育功能不再为学校所特有,相反广泛而切实地“扩充到整个社会”。

创建学习化社会所强调的是大教育的理念,即冲破原有教育体系的围栏,改变学校“包打天下”的局面,把学习从学校扩大到整个社会及其各级组织,全社会的所有组织及机构,无论其性质都有提供学习机会的功能。这样,学习化社会的创建体现了由制度化教育向非制度化教育的过渡,同时教育的责任也就从以学校为主转移到以社会中各机构、组织为主;与之相适应的是,学习者的学习途径社会化,多样化。这种责任的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突破原来的只关注制度化教育领域,应加强对非制度化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对各种不同组织、机构提供的不同学习形式进行研究。

(三)由精英教育到全民学习,由定时制教育到终身学习,教育权利大众化

学习化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社会形态的超越,变少数人拥有学习权利,部分人参与学习活动为所有人的学习权利得到保障,学习活动人人介入的理想社会。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成为全民终生的权利。国家应该提供全民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学习资源及机会应该公平分配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供社会全体成员所共享。有愈来愈多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曾经立法保障全民的终身学习权利。

(四)研究范式从“教育学”到多学科视角的转换

正如上所述,教育学是以制度化的教育为研究对象,而我们所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主体是非制度化的教育。学习化社会从基本构成上包括如下三个要素:学习者、组织、制度。而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这三个要素早已超越了传统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就组织而言,学习化社会的组织包括学习化家庭、学习化企业、学习化社区、学习化政府、学习化城市。而我们说每一组织的建构都是系统的工程,都需要进行城市、社区等的总体规划。而传统的学校只是学习化组织中的一种,而对于其他诸多学习化组织,其对象也已经超越了传统教育学的范畴,也是从传

统教育学视点无法研究的。

就制度角度来说,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也就是使学习化社会能够得以顺利运转的一系列制度保障,包括学习化社会的保障制度、学习化社会的资金机制、学习化社会的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化社会的运行机制。而这些都将是我们所面对的全新课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学科视角,尤其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去探讨上述问题。

就学习化社会的系统构成而言,是由三大系统构成:学校教育系统、在职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学校教育体系一直是教育学所关注的对象,经过教育理论者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成熟。但是面对从教育社会向学习社会的转变,传统的教育学学科基础受到了挑战,那么学校教育在学习化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组织形式将如何发展?这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教育、重新建构新时期的教育学科的体系。而我们说,在建构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相对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对于另外两个系统的研究则是我们一直比较忽视的。即:在职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而对这两个系统的研究,则更需以一种开放的视野,以多种学科的方法论为指导,必须实现从“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向多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变,特别要借鉴社会学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继续教育时空范围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具有开放性、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特征。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资源尤为短缺,利用远程技术提供一流教学内容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可以为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提供继续教育。全力加速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不仅可以消除教育的差别,尤其是东西部信息的不对称,而且能够实现跨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创建现代远程社区教育工程,通过扩大社区全体成员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机会,加速我国学习型社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调整正规学历教育结构,开放现有教育资源

首先,终身学习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必须能够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学校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也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其次,学校教育要在主要完成系统的文化科学教育、正规的学历教育的同时,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扩展自身功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等,为社会各方面成员提供多种教育机会;再次,学校教育也会同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合作,建立起一种学校与社会之间双向参与、相互促进的体制和机制。

全面建立学习化社会,必须最大限度整合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向全民无资格限制地开放:首先,最大幅度地放宽高校招生资格、年龄限制,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制度,扩大成人学生的比例;其次,建立回流教育制度:实行学分制,允许社会成员分阶段完成学业,学分可以累计并在转移其他学校时得到承认。再次,积极构筑人才立交桥,在有工作经历的在职生中推荐选拔业绩突出的优秀者免试入学。

(三)建立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企业培训系统

未来的社会,企业将是教育的重要领导力量,也是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主要组织者。如果要在新的挑战面前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企业培训系统。该系统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行业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二是以企业为主的在职、在岗培训,三是跨行业、跨企业的转业、转岗培训。这个系统将紧密结合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以社会需求和教育者的需求为导向,灵活多样地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实现了由学历社会向非学历社会的过渡。

(四)建立以文化生活学习为主的社会学习系统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以休闲的生活、文化学习与情感的熏陶等为主的社会学习系统也逐渐开始成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文化生活休闲为主的社会学习系统在对公民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公民进行非功利性的文化生活教育、闲暇教育、健康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公民教育、老年教育等,重在更新公民的价值观念,捉升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9

4月13日到14日,我们一行八人参加了全国职业教育“新阶段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有效教学设计与评价”专题研修班,由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做了一天半的报告,通过这次报告,我受益良多,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 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

着眼于持久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成熟,确定包括相关知识、技能、工作方式方法和职业经验成分的学习目标,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专家

赵老师指出,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它是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个有效的学习目标能够说明:

学习的主要意图的什么

学生要想达到要求必须做什么

怎么知道何时学生行为已经达到了要求

2 专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获得工作世界中所需的知识,并将技能天赋与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同时促进职业认同感、职业和企业忠诚度以及工作的道德发展

3 学习任务(问题)引领的教学情境

按照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创设与真实工作情境尽量一致的学习情境,学生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与学习情境要素的交互中,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和企业中的社会身份

赵教授指出,情境学习理论具有参与性、边缘性、合法性和职业的实践共同体等特点,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带入到其职业共同体中去,所以应先想法使其参与,然后带入到该领域的边缘,再合法地将其带入到核心,最终成为实践共同体的一员,以语言的学习为例,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目前的英语学习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开始就是语法、句型等比较触及到核心的知识,而失去交流与沟通的学习,这才导致英语学习出现这么许多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设定一个所谓职业的工作情境呢

没有一个企业是按照学校教育而设定的,也不可能按照学校教育而设定,同样,学校也不可能为企业而全部量身定做,教育应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最起码是未来十年内作铺垫,这才是教育的应由之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而不应为某一具体的岗位而培养,基于此,赵老师指出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区别

4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方式

在真实在工作情境中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感悟与反思,通过特定的教学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

5 行动导向的教学

通过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引导的教学,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学习,这里的行动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行动导向不等于行为导向,这是不同的两种教育理论。行动导向教学是整体化的教学,教学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情境教学,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专业能力和跨专业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和设计的空间,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和伴随者,学习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学生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行动导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实验导向性学习

问题导向性学习

项目导向性学习

其中项目导向性学习是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典型的如项目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

6 科学的学业评价

有效职业学习学业评价的基础是建立在先进职教理念基础上的能力模型,包括功能性能力、过程和策略性能力以及整体化的设计能力,从而区分“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并实现教学过程控制与结果和评价的相结合

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情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稿格式下一篇:军训总结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