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2024-07-31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共12篇)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圆明园的毁灭》(定稿)

一、导入

1、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足足建造了151年,动用了千千万万的人力物力,凝聚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的名字。

2、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无缺、超乎人类想象力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

应该怎么读?

3、指名读,齐读。

过渡:那么,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⑵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3、检查字词:

交流反馈:引导:同学们,被英法联军毁灭的,是一个怎样的圆明园?

板书:举世闻名

4、过渡:总的来说,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么它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三、精读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

(二)、交流:凭建筑宏伟 凭文物珍贵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感受它宏伟的建筑,迷人的风景吧!

(三)、学习第三节

1、这段文字中,描写的景物很多,运用的词汇很丰富,好好地读一读,好好地记一记。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检查下你的读书情况。谁来读一读这部分文字?

板块一:风格各异的建筑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A、句式对仗工整

B、用了“有……也有……的句式”C、建筑风格有对比。

引导:如果把金碧辉煌的殿堂比成贵妇人的话,那么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就是——窈窕淑女,小家碧玉,金枝玉叶。

引导:如果把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看成是繁华都市的话,那么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置身在如此美丽的山乡村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2、课前老师把这部分文字改了改,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句?

3、是啊,同学们,圆明园的建筑真是风格各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宁静的山乡村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板块

二、仿照名胜

诗情画意

1、同学们,圆明园的景物除了风格各异,园中还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有——,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有——。

2、想看看这些景物吗?播放图片,教师旁白。(要求:用眼睛仔细地看图片,用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看谁能把这些美景全都记下来。)

3、用“有_____,也有____”句式说话: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这么美的景物,你想把它们留在心中吗?就让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吧!

板块

三、西洋景观1、2、板块

四、作者感叹

1、同学们,面对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面对这些美轮美奂的名胜古迹,面对这些如诗如画的景致,面对这些雄伟的西洋建筑,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同学们,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播放图片,介绍西洋水法。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2、同学们,这么多的美景,我们要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久久地回味,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四)学习第四节

1、同学们,圆明园不但风景迷人、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引读:有上自——,也有下至——

2、你知道圆明园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吗? “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行书作品《仲尼梦奠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论书帖》、宋徽宗的《瑞鹤图》这些作品总估价近20亿元;据资料显示,当时圆明园内收藏的文物超过150万件,这些只是圆明园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3、反复读: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五)整合3-4节

1、同学们,读着圆明园就像读着一首精美的小诗,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禁为拥有如此伟大的工程而骄傲,而热血沸腾。课前老师把3-4小节改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来读一读吧。

2、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圆明园中,面对看不完的宏伟建筑,面对数不清的珍贵文物,你最想说什么?

相机板书:骄傲

(六)学习第5节

1、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他们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

板书:化成灰烬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五节,边听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我们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3、听了以后,你的心情如何?

相机板书:悲愤

4、自己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词让你难受,让你悲愤不已? A、凡是,统统掠走:贪婪的丑陋嘴脸,强盗。指导朗读。B、任意破坏、毁掉的是什么?(奇珍异宝,无价之宝,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指导朗读。C、这一烧,烧毁了什么?(心血,智慧结晶,灿烂文化,自尊)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仇恨,悲痛,屈辱)

指导朗读。D、虽然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烧成了灰烬,但是他们烧不毁的是?(罪证,振兴中华的决心,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污点,这段屈辱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觉醒)E、同学们,正是英法联军的这把火,从此,没有了,也没有了……(出示课件)

5、是啊,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一切都化成了一片灰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彻底毁灭了。让我们拿起书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一起来读最后一节。

6、同学们,任何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文章,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想一想:你想对谁说?给大家2分钟时间,可以自己独立想,也可以同桌合作商量,待会请你来说。

7、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最后送大家8个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2

1援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字及部分词语。

2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援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过程,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援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和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援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 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 了解它被毁灭的过程, 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援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面课题, 读题感悟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读课题。突出“圆明园”该怎样读?突出“毁灭”该怎样读?突出“圆明园”及“毁灭”该怎样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课题, 酝酿学生的感情, 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援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 但作为中国人, 我们怎能忘记她昔日的辉煌与遭受的摧残?同学们, 请放开声音读课文吧!自己印象深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还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也读一读。

2援读得可真投入!一起来读读吧, 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初步谈谈感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援补充有关景点的资料, 丰富学生的表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领悟圆明园的辉煌和所蒙受的耻辱。】

4援读到课文的哪些部分时, 你的心情是快乐的、自豪的?读到课文的哪些部分时, 隐隐的痛在你的心中弥漫、升腾?

5援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第2、3、4自然段主要写了圆明园的辉煌, 第5自然段主要写被毁灭的过程, 第1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

三、读中体会, 感悟美景

(一) 自由读第2自然段

1援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圆明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2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举世闻名”。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3援你知道围绕圆明园有多少小园吗?你还知道哪些相关资料?

4援“众星拱月”中的“星”指的是什么, “月”指的是什么?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5援再次整体读本段, 读出圆明园的“名”和“大”。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1援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 找出本段中的三个分号及分号所在的句子。

2援指名读第一个分号所在的句子。分号前主要讲的是什么?分号后主要讲的是什么?领会分号的用法。

3援出示课件, 展示图片。学生展开想象, 再现园中景物, 再读。

4援读第二个分号所在的句子。你了解这个分号的作用吗?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景观的感受。

5援出示课件。学生欣赏美景, 谈感受, 再读。

6援指导读好第三个分号所在的句子。生读, 想象画面。师范读, 生遐想, 再读悟。

7援出示法国大文豪雨果描写的想象中的圆明园的优美文字, 再次整体感受圆明园建筑的精美。

8援引导背诵本段。

【设计意图:本段中的三个分号把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景观特点、总体感受。突出分号, 让学生领会分号的用法, 是课标提出的第三学段阅读的一个目标。】

(三) 学习第4自然段

1援过渡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而且还收藏着最为珍贵的文物。请自由读第4自然段。

2援读了这段, 你读懂了什么?引导读最后一句话。

3援出示课件, 展示一段有关园内珍藏文物的文字资料。读了资料, 谈感受。指名读第4自然段, 生评。

资料:圆明园中伴随帝王的奇珍异宝更是不计其数。圆明园文源阁藏有《四库全书》79337卷,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 10万多尊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 商周青铜器、历代瓷器精品、古籍孤本等不计其数。

4援出示图片资料, 看资料, 谈感受。

(1) 看到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后,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 再读课文, 感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博物馆。

5援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以资料拓宽学习资源,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圆明园中文物的多、奇、异,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课时

一、引发共鸣, 提升情感

1援齐读第2、3、4自然段。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2援 (师激情) 可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她到哪儿去了呢?这座当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她在哪儿呢?这座曾让人流连忘返、似人间仙境的园林她又在哪儿呢?

3援是一把火, 让这座建了150多年的园林化为灰烬, 只剩下残垣断壁, 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目睹她的辉煌容颜!此时, 你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4援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把自己的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

5援指名读, 生评。理解重点词语“凡是、统统、任意”等, 再读课文。

6援出示文字资料, 学生读并感受, 再次唤起学生的愤怒之情, 激发学生振兴中华之决心。再自由读文本。

资料: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 他们抢走了无数的珍宝。那些搬不动的大瓷器, 被他们打得粉碎。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 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 而且大多是精品。

1900年1月14日法国《北方醒报》登载了一个回国士兵的叙述: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3天, 想拿就拿, 想杀就杀, 抢了8天……法国侵略军的统帅佛尔雷在北京抢劫的贵重财宝多达40个大箱子, 由法兵押送回国。

1861年11月, 法国著名大文豪雨果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 怒斥这桩丑行。他在信中说: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 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 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子。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7援师引: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8援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说说从画横线的语句中体会到什么。结合第2~4自然段的内容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层层递进的引导, 引发学生的共鸣, 加上相关资料的补充, 激发学生内心的愤慨和惋惜, 继而通过多种方式的读, 读出心中的愤慨, 读出心中的惋惜, 读出胸中的志气, 读出报效祖国的豪情。】

二、回归整体, 总结提升

1援朗读全文, 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为什么要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

2援小结: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这火的耻辱, 让“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誓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 让我们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强大的祖国、繁荣的祖国, 使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升华学生的情感, 增强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1援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写出不少于400字的感受。

2援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写一篇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51-02

1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3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3.1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一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3.2針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3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3.3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3.3.1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3.3.2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7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6)(将3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4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你?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出来了吗?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烧毁了______。烧毁了 __________。(交流)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把火,烧毁了……。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esigns

Ma Guo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a class teaching design, divides into: Uncovers the topic to induct, establishes the main key——overall sensation, the sensitization feeling becomes aware——leads the tex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stimulation emotion——development background, deepens understanding——the fervor to write the words, surges the sentiment.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格式 篇4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经过朗读、学习,想象以往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依据教师用书,经过研读教材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锁定在“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抓住关键句,以问题为引导理解课文资料。这三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分别是:“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把这三个自然段读正确、流利,然后边读边想:①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②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借助文字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经过多媒体把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和照片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完了这些珍贵的影印资料之后豁然开朗,立刻答出了上头两个问题的答案。

二、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仅仅经过文字学生是无法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的。如果无法想象当年的辉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圆明园”这三个字在国人心中的痛有多深,这三个字带给过人的屈辱有多大。所以,我除了上一个环节的经过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之外,还经过课件与之相得益彰。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影像感染下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的艺术品不由得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

三、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顾祖国的历史,我们能够为自我的祖国的昨日、今日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终全班汇报,教师归纳: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仅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终,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虽然本节课似乎取得了完满的成功,可是静心思考发现,自我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朗读习惯没有及时地进行纠正。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5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明园的毁灭》 【设计说明】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情感饱满,结构清晰,语言凝练,是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情感的典范。语文教学应该“先是科学的,再是艺术的”(张化万语)。本文作为单元首篇课文,结合单元要求,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制定教学目标。本目标以综合性学习单元为基础,结合了本单元学习要求和五年级学生“以段落学习为基础过渡到篇章结构学习”的语文能力训练点。本文教学重难点是“运用板书辅助,排列句序等策略,领会课文概括又分类的描写方法。”学习时,可能会显得理性,学生感到枯燥,可以运用融情想象,图片、视频辅助等手段使教学过程富有变化和动态。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不同方面的有关资料的意识。

2.运用板书辅助,排列句序等策略,领会课文概括又分类的描写方法。3.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自豪感,为深刻体会圆明园被毁的痛惜、痛恨奠定情感基础。教学准备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思考课后题,搜集并阅读、整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资料。

2.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文字、图片、影像资料,适时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上网吗?上网可以干什么?(搜集资料,是上网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资料呢?(文字,图片,影像)

Google自己。网上实践操作。你看,像刚才这样,我们是在浏览、搜集信息。

一、资料辅助,明晰题意,铺垫情感

1.板书课题,学生借助资料说清“圆明园”字形。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浏览老师搜集到的资料,能不能抓住关键信息来告诉大家 “圆明园”三个字的含义?

出示资料: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醒随机板书:圆明园)

你看,一个地名的来历,帮助我们快速记住了这个地方。

2.揭题。这个象征圆满无缺、明光普照的皇家园林却在150年前的10月被毁灭了,化为了一片废墟,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段落重组,理清结构,锁定内容

1.请放声地自由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并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毁灭”?(交流后PPT出示)

2.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想想这些段落写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自由说,说得大体完整后点评并点拨:

一是分段概括为地理位置、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是用课文中的过渡句概括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三是概括为一个标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质疑: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中间三段话却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或许心里有疑问吧?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哪一个自然段写得最具体?我们走进去园中去看看。

三、反复比照,归纳写法,激发情感

(一)研读第三段,体会课文概括又分类描写的魅力 1.读通段落,分句检测。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有好些地名和四字词语,咱们争取自己读正确,把这一段读通顺。读完后划一划,园中写到了什么景观?

指名四生分句朗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四生都读完后,请生正音,随机强化读音。

2.交流景观,补充板书

请生自由地说有什么景观,教师随机板书。

大家刚才读着说着“有……也有……,不仅有……还有……”,圆明

园中的景观带给你什么感觉? 3.研读概括方法

我也是这么想,到底有多少?老师上网查了资料,圆明园中的景观多达1000多处,老师也翻阅了关于圆明园的书,这本厚厚的书中介绍到的景观也不过100处。而第三自然段只用了174个字就包括了全部景观。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1)聚焦“亭台楼阁”,体会概括的魅力

我们走进一处景观去看看。(出示:第三自然段,亭台楼阁加红。)交流“亭台楼阁”。①想看看这些建筑吗?

②圆明园中曾经有这些。出示:亭、台、楼、阁图片。老师也找了这样的建筑:榭、曲廊图片 你看,它们的建筑风格很相似。现在,你觉得亭台楼阁仅仅是四种建筑吗? 这里的亭台楼阁就是指——一类建筑。③类比拓展

像这样四个字代表了一类事物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出示:“风雨雷电”、“鸟兽鱼虫” ④想象丰富内容

一个词中浓缩了那么丰富的建筑景观。老师读着“亭台楼阁”这个词,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圆明园内,有精巧别致的线法亭,有玲珑剔透的牡丹台,有红柱黄瓦的烟雨楼,有清雅宁静的文渊阁,有鲜花竞放的丛芳榭,有古色古香的九曲廊。

(2)迁移学法,想象练笔

①出示第三自然段,景观加红,指导练笔

你能不能也选择一处景观,可以是“买卖街”,也可以是山乡村野或者可以是蓬莱瑶台等,展开想象,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的眼前仿佛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②交流 ③小结回扣

一处处景观在我们的想象中如画卷般展开。作者为什么不像大家那样来写圆明园的景观呢?

(1000多处,174个字,能写尽吗?)④迁移运用意识训练

就像我们参观世博园。有多少人去过?听说有280多个场馆,有200多个国家参与。我们在介绍时,也可以像课文那样概括写。4.研读分类结构(1)比较辨析

①教师出示介绍景观,启发学生思考发现。

看着这样的美景,老师也想来介绍介绍圆明园的景观。PPT出示:(句序错乱)你觉得这样介绍合理吗?

②课文到底怎样有序地介绍景观?交流,启发学生补全板书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将大、小作为一个范例引导。大小、闹静、实幻、中外

③ 我们拿起书,配合着欣赏这些景观。

(指着板书)男同学读读前一类,女同学读读后一类。没读出变化,教师指导第一句。这么恢宏的皇家园林,想看吗? ④播放视频

教师随机介绍“民族建筑”,“海晏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民族建筑,这里有一个个的景观群:如正大光明,方壶胜境,上下天光,坦坦荡荡,洞天深处,长春仙馆,淡泊宁静,同乐园,汇芳书院,圆明园中景观群最著名的就有四十景,每个景观群里又有很多景观。海晏堂是西洋景观中最大的宫殿,十二只生肖兽面人身铜像每次2小时依次喷水,正午时刻,十二属相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现在来到大水法,这个喷水池叫“群狗逐鹿”。

所以圆明园又被称为“万园之园”。(出示)

⑤齐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⑥这样的园林,连乾隆皇帝自己都沉醉了。写下了诗句: 出示: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⑦配乐引读。

(二)方法迁移,对比概括

1.出示文物图片,请生归类介绍。(1)理解包含的概括方法。

圆明园中还藏有大量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四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又是把上下2500多年,数量达1000多万件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统统包含进去的呢?自己读读。

随机板书:

上自……下至……

(2)是啊,一个“上自……下至……”就像个大括号,把所有文物概括在里面了。雨果曾说过:即使把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圆明园媲美。所以课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齐读。

2.分类概括仿写(机动环节)(指着板书),现在如果我们学着第三自然段的样子,用既概括又分类的方法来试着介绍这些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时候,你又会怎么介绍呢?

出示图片

四、结课存疑,点明学法,启发搜集

圆明园的建筑是如此宏伟,历史文物是如此珍贵。如果我们今日还能领略到那辉煌的情景,将会多么自豪。然而,当1860年的10月,这一切被毁灭,化为灰烬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震撼呢?

建议同学们搜集各种资料,了解火烧圆明园的过程,想想课文一、五自然段中的哪些词、哪些句概括了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在下节课学习时和同学交流分享。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民族建筑(中)

殿

堂(大)

亭台楼阁(小)

“买卖街”(闹)

山乡村野(静)

各地名胜(实)

诗情画意(幻)

西洋景观(外)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6

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本文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篇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篇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作文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解读 篇7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圆明园的毁灭》的文字中。

读课题“圆明园”三字,所有关于它的背景涌上心头,“皇家园林”“万园之园”“最大的博物馆”“建筑艺术的精华”,估计五年级学生是略知一二的。这应当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孩子们的自豪感迅速升腾。然而看到“毁灭”二字,犹如钢针扎痛了我们的心灵,“毁灭”二字在我们的眼前变大了、变沉重了,如果刚才“圆明园”三字是五彩缤纷的,那么现在的“毁灭”在我们眼前分明是黑底白字的。“毁灭”不是“毁坏”“损毁”,而是“化为乌有”,是“灭顶之灾”。看来,课题的教学应当让学生经历情感的波峰浪谷。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读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番澎湃的直抒胸臆的话语,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作者的愤怒与痛惜。再读,作者为什么如此表达,简洁些不是更好,重复用词很多啊:“文化史”“不可估量”“损失”,作者的言语意图是什么?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比较比较,“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排比的气势、复沓的节奏荡然无存,情感的力量递减大半。再读文中的句子,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力度,绝对有振聋发聩之效果。这样的言语形式怎能不让学生关注?这样的言语意图怎能不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再读,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段似乎放在最后一段才符合条理,为什么这样结构?再读之,便释然,这显然是情感逻辑。若能引发孩子们思考、引领他们知晓,那么,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理念便真正化作了实际行动。

读第二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第一句为总起句,是三个自然段的总起句,中心词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一总起句为回旋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可能。学完第二段“结构特点”、第三段“建筑艺术”、第四段“历史文物”,分别回旋“圆明园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这一句话,实现情感的增量、层递是大有可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的语词,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众星拱月”,它形象地说明了圆明园的建筑布局。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星”和“月”分别指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来摆一摆这一布局图。天上有个众星拱月图,如今,地上也有一个众星拱月图,遥相呼应,这是何等的美丽壮观。语词是有形象的,应该让学生建立这样的画面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于它宏大的美丽的布局。

读第三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读完这一段,俨然有众多建筑艺术向我们走来之感,建筑之多、类型之全令人瞠目。短短二百字,何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内涵只有有心人才能得之,而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让我们来叩开这一段言语形式的秘妙:“有……也有……”“许多景物”“还有许多景物”“不仅……还有……”,它们不正告诉我们这一段采用了“对举”的表达方式吗?运用这种“对举”,将圆明园建筑特色充分表现出来。你瞧,一对为“宏伟与玲珑”,一对为“热闹与恬静”,一对为“现实与想象”,一对为“民族与世界”,圆明园的建筑就是这样有特色,无论是宏伟的还是玲珑的,热闹的还是恬静的,现实世界的还是想象世界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圆明园内一应俱全。这一文本表达形式的秘妙一经探究、发现,再辅以朗读、图片支撑,学生对于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自豪感定会陡增。

读第四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这一段中,有两个极端化的用词会立刻跳入我们眼帘,作者凭什么用“最珍贵”“最大”这样的极端词,是民族的妄自尊大情绪作怪?非也。看“上自”“下至”历史之久远,看“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朝代之众多,看“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每一点每一处都用事实说话。同时,此处也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唤醒、充分交流历史文化常识的积淀,为教学提供无限的张力:哪些名人?哪些书画?哪些奇珍异宝?教学中采用学生诉说、列举的方式,将珍宝之多、作品之多做到极致,再辅之以“圆明园内各类文物总计1500000件之多”这一信息的补充,从而深刻把握极端化用词两个“最”的内涵。

连看三段,附带看第五自然段,你会发现第二~四自然段洋洋洒洒,着墨占了全文的60%,而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真正写“毁灭”的只一段,即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作者的言语意图是什么?细心揣摩便知:以喜衬悲,悲更悲。美丽的事物当着众人的面毁坏,更具悲剧意义。这就是结构的力量、布局谋篇的重大价值。这一言语意图当然要让学生知晓。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8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2、学生欣赏图片。

师:这就是圆明园复原后的图片,很美吧!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怎样呢? 指名学生回答。

二、感悟昔日辉煌

1、检查自学情况

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指名学生。

生说:是课文的2、3、4自然段。

师说:好,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获取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读2、3、4自然段。

师巡视。

师说:通过自学2、3、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布局

建筑

文物

师:灿烂辉煌的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感受一下这“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呢?

指名生读。

师: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出示图片(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学生,并说:边听边想众和拱相当于句子中的哪个词呢?板书:众星拱月 学生答。

师总结。师:现在你知道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了吗?出示图片 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圆明园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图片 接着说:(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

(4)你们想去看看吗?

教师出示图片,边解释。

学生欣赏。板书:风格各异(5)师:漫步在这样的园内有怎样的感受?(6)出示图片。齐读内容

师: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是我国无数能工巧匠智慧的精华,园中著名的景点,有一百多处,风格各异,既有民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让我们一边回想刚才的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这个句子。板书: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小结:如此之多奇珍异宝,怎能不说(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也是„„损失。出示图片 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三、体会“毁灭”之痛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已灰飞烟灭,华丽的殿堂楼阁已成一片废墟,让人流恋的美丽成了令人心酸的回忆,园内的奇珍异宝有的被毁坏,有的流落他乡,陈列在别人的博物馆里,这是为什么?是谁毁灭了美?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师: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这一暴行的呢?

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同学们讨论。指名学生说。

师:通过看录像,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根本就无视圆明园是中国领土上的皇家园林,从这个掠字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出示图片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师: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点儿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想怎样破坏就怎样破坏。)板书:凡是

统统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板书:破坏

销毁

师:三天三夜,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出示图片

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四、无尽的余音(话感受)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望着眼前的残石与荒草,你想说点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让学生念出自己的所写。

师:说得真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件出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面对这残缺的石块,这荒芜的杂草,喊出我们的心声。(齐读三遍)板书:

布局:众星拱月

辉煌 建筑:风格各异

(爱)文物:珍贵异常 的 毁

毁灭 凡是

统统

(恨)

破坏

销毁

圆明园的毁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9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一、"神入"圆明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现在圆明园的风光。(课件出示风光图)

二"心怡"圆明园

1、认识价值

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彩色的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

也可以说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探究价值。

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2、3、4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再看看它布局上的特点: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上的特点?看图理解"众星拱月)(课件)

小结:这一段抓住了圆明园的什么来写昔日的辉煌?(布局)

(二)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么美的园林,你们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师引读、讲解。

所以作者感叹到:(出示句子,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一段课文(配乐朗读)

小结:这一段抓住了圆明园的什么来写昔日的辉煌?(景物)

(三)指名读第4自然段。

自先秦时代至清代是1800多年,你体会到了什么?(历史悠久,文物多)。

有哪些文物?奇珍异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欣赏图片)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圆明园收藏文物的冰山一角,昔日的圆明园所拥有的文物更多,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呢?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自豪),谁能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读这段?

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文物)

三、“伤痛”圆明园

1、可是这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了。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学生看影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看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谈体会,感受侵略者的蛮横无理,激发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仇恨之情。

2、课文是这样写的(指名读最后一段)

3、带着痛惜、仇恨之情,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齐读。

4、教师小结,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三、四自然段。(2)课后小练笔: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环节紧凑, 贯彻“三标”

1. 在本堂课中,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分别从识字、理解课文、深化情感入手, 层层递进,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而引出“振兴中华勿忘国耻”这一主题。最后, 学生进行了反馈目标, 从而很好地强化了课堂内容。

2. 教学中, 始终重视学生的朗读, 通过学生多方面朗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搜集资料, 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3. 教学后, 很好地根据学生的达标情况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 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对甲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乙生要查缺补漏, 促使其良性循环。平衡全班的学习状况, 使全班互帮互扶, 学习达到最优化。

二、《火烧圆明园》课堂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文。)

1. 学习方法指导。 (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2. 分组明确要求。

●我们分为“园林艺术组”、“历史文物组”、“园林毁灭”组。

●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有什么疑问。老师经过综合学生的各个疑问, 精炼出以下几个问题。请每个组把自己组的要求齐读一遍。

园林艺术组:

●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园林布局的特点?

●“买卖街”为什么加引号?

●圆明园中都有哪些景点?

历史文物组:

●圆明园有哪些文物?

●这些文物为什么珍贵?

园林毁灭组:

●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的过去?

(设计意图) 合作学习应该是在老师的帮助下, 有目的地进行。否则, 很容易流于形式, 变成好学生的展示台, 学困生的避风港, 教师的悠闲场。

3. 合作学习比赛。

这节课我们进行合作学习比赛, 每回答对自己组内的问题, 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一个圈, 回答对别的组的问题, 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两个圈。最后看看哪个组是优胜者。

(设计意图) 学习在比赛中进行, 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成员间角色互换, 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形成组荣我荣, 组耻我耻的集体观念, 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 促进组员的共同进步。

4. 小组合作学习。

5. 汇报学习成果。

本着个体—对子—小组—学科班长—老师的顺序解决问题, 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还原给学生, 做好课堂调控工作。

三、《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一课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 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 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 爱恨交织,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 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在设计教学环节上, 主要注意的方面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上课前, 呈现给学生图片, 再现了昔日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老师的解说, 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后接着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 很好地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最后提出问题:是谁毁灭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带着一连串问题,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1

知识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思品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知道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怎样毁灭了圆明园。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先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查阅资料: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圆明园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图吗?(板书:圆明园)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资料谈,板书:的毁灭)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150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的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今天,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

观察课题,这两个“圆”和“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二、检查字词

1.出示疑难生字:毁 剔 瑰 烬

读准字音: 瑰 剔。

2.出示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剔踢 煌蝗 烬尽 你用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考考同桌。

3.词语理解

(1)出示:圆明园 万春园 长春园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 不可估量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流连其间 奇珍异宝 烟云笼罩

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化为灰烬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谁读给大家听?

(2)重点词语理解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3)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环绕(围绕)宏伟(雄伟)

估量(估计)奉命(遵命) 任意(随意) 珍贵(宝贵)

反义词: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想想课文分几部分?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第一段,第一段写什么?“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齐读第一段,为什么用感叹号?怎么读?

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相信大家通过下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1题。

第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圆明园今日场景的配乐录像)

看着这些断壁残垣大家有什么感受?谈一谈。(3—5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昔日这座举世闻名、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去倾听它的诉说。

二、研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看看历经劫难的圆明园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听了它的诉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请大家边读边画下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一些批注。(学生自学,教师深入其间,观察、询问、倾听、启发。)

(在学生认真自学之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然后,抓住圆明园“诉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一)昔日辉煌

1.学习2自然段。

指名朗读,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出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指名读,指导朗读,想象圆明园的规模宏大。

出示:圆明三园全景图

请看,这就是昔日规模宏大、布局精妙的圆明三园。

出示文字补充材料,说明它的建筑总面积和水域面积。

师范读2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布局精妙。

生练读,注意体会。指名读。

2.学习3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圆明园规模宏大,圆明园的里面又是什么样子呢?(圆明园内的建筑、景观丰富多彩)

默读思考:圆明园内丰富多彩的建筑景观,主要有什么特点?批注在旁边。

同学交流。指名汇报:规模不同 象征不同 创意不同 风格不同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读出来。

指名读相关句子。

随机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象征着……也有象征着……。园中许多景物都是……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

指导朗读,完整地体会圆明园中建筑宏伟繁多,风格特点各异,建筑艺术登峰造极。

师引读(红字)。(启发学生领悟这个自然段先具体后总结、先描写后议论抒情的表达顺序。)

3.学习4自然段。

出示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过渡句。说明4自然段要写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一读,画下来。

出示

有上自……下至……还有……。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名读,齐读。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

指导朗读,体会圆明园中历史文物众多且渐渐珍贵无比、价值连城。

为什么课文结尾将圆明园概括为“园里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全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这种自豪骄傲读出来,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读出来!练习读。

指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3、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领悟这三个自然段从不同方面记叙的顺序。

(二)惨遭毁灭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收藏着无数珍贵历史文物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1.学习5自然段。

出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自由读,谈谈感受。

再读,体会带点字的意思。从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默读5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准备交流。

(“掠”、“毁”、“烧”。“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

(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2.同学们,我们不愿看不忍看又不能不看,让我们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吧!

播放电影中英法联军抢掠、焚烧圆明园时的一段录像。

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师介绍补充资料《圆明园之火》)同学们,我们的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指导朗读,深刻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暴戾恣睢和中国人的愤恨、痛惜与无奈。

3. 在1860年中国的土地上,侵略者为什么竟敢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小结: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清军守军望风而逃,留守者自杀,留居者避匿……致使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

4.将1、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领悟课文首尾照应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应重在写“毁灭”,为什么却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默读课文,边读边揣摩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运用对比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文本从课题看,应重在写“毁灭”,但实际上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从而使毁灭更让人触目惊心,让人无限惋惜,这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三、真情表达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现在你站在这片废墟前,你心中想的是什么?有人要重建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中,让孩子们真正的去关爱我们的祖国,达到真正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目的。)

1.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内心都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吧!

2.指名读自己所写内容,生欣赏、评价。

3.教师小结,升华情感: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但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2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憎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再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建筑和珍贵文物,从而突出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从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作者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把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全文始终。通过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丰富,更贴近生活。

二、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思路,在教学设计,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课前参与就是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他们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如: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析归纳。这样,为学生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与问题走进课堂,促进了课上的学习。

课中探究就是课上,学生利用自己整理的资源真正的动起来,参与课堂,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结合资料学习文本,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理解课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

课后拓展,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的欲望,使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将要下课时,我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再一次的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这样,整节课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表现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叹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3、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解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它曾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这样赞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遗憾的是昔日那些美丽的景色如今已经烟消云散,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欣赏由老师解说配乐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明园的地位价值及毁灭的惋惜。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进入情境,为学习课文,铺设好了情感场。

二、课中探究:

(一)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概括得出: 举世闻名

(二)运用资源、共同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2-4节,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教师巡视指导学法。

2、交流汇报:

a宏伟建筑:

1)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读读。

2)指名读1—4句,闭眼想象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

3)出示布局图,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建筑?

4)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受读最后一句话。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b历史文物:

1) 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读

2)问:你说收藏着珍贵文物的圆明园又可以称之为什么?

3)齐读最后一句话。

&nb

sp; 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他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课前整理的图片、文字信息资源了解到了圆明园的建筑很美,历史文物很多。然后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结合资料学习文本,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理解课文,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利用媒体 深刻感悟

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

2、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化为灰烬:

1、导: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圆明园,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变成了废墟,它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3、带着你的感受自己体会读最后一节

问:同学们,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呢?

4、引导读:圆明园是建筑史上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可就是这样的一座具有传奇色彩,耗资巨大的皇家园林却毁在了侵略者在1860年10月的一场大火中。同学们, 下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节,请把你们无法释怀的痛、满腔的恨读出来。

5、引读: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体会圆明园辉煌的情境: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影视片段,看后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这就是举世闻名;同时也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使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当学生用读在抒发自己的自豪感后,我播放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导读。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置身在当时的环境中,强化了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

1、读写结合

圆明园被烧毁了,这个损失确实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如今,145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学生写后读一读。

望着烧后的废墟,配着低沉的音乐,我进一步煽情,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了。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写的欲望,使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小结:忘却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布置作业: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圆明园的还立在那里,望着它,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下课之后,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再来查找一些资料,然后把你们知道的发到学校论坛。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在课后,我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再一次的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这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举世闻名 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

教学反思:

1、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普通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历史、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这节语文课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学院奖16届获奖名单下一篇:办公楼物业需求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