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6-20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8篇)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组织部门:

XX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οο五年四月制编写说明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

(1)总体目标集中、明确、可考核,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2)研究任务和内容重点突出,课题设置合理,各课题之间关联度高;

(3)所选的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关键点突出、有所创新;

(4)配套条件落实,关联行动要明确与重大工程、基地建设及相关计划(工作)的衔接、配套;

(5)管理措施具体,项目的管理方式及招投标等符合项目的特点;

(6)经费预算根据充分,支出合理符合有关规定,配套经费落实;

(7)相关证明文件等附件齐全。

2.报告涉及到外文缩写要注明全称。

3.本报告规定为a4,内容一律用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4号黑体字打印,一式七份。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2009年6月27日,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在武汉主持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通信光电子器件的关键工艺与支撑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会。该项目是“十一五”期间通过省部会商机制确立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 联合长飞光纤公司、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共同申报立项建议, 该项目前期的立项必要性论证已通过科技部评审, 此次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概算报告进行评审。

以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任晓敏教授为组长的13人专家组认真听取并审查了项目组织单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和讨论, 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相关领域的要求, 目标定位准确, 课题分解合理, 所列考核指标明确;项目技术路线合理, 研究方案可行, 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议尽快启动。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将形成通信光电子器件方面相对完整、先进的创新技术和工艺平台, 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通信光电子材料、芯片与集成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相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 突破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 持续不断地为我国光纤通信产业提供坚实的器件支撑, 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光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技术;研究

0 引言

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网络上传输的文件。本世纪初我国开始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从2003年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部通过网络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受理。据统计,2013年福建省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立项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计2922项,安排年度经费17.92亿元。这样仅2013年一年就将产生2900多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 这些项目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同时又有电子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双套制管理,成为当今科技管理、科技研究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

1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1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前台和后台业务模块全部采用B/S结构体系,通过先进的平台技术和设计构架,紧密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福建省科技厅与各科研单位和专家之间网上项目申报管理的通道,实现项目網上申报、查询、申请、审批、验收等业务功能。

1.1.1 系统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软件环境及配置:Windows 98、Windows XP、Win2000、Windows NT或Windows2003操作系统。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及以上浏览器。office 2000、office XP,office 2003办公软件套件,完整的功能支持最好使用office 2000以上版本。

硬件环境及配置:Intel PIII450中央处理器(CPU),128MB内存。10GB硬盘,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卡。与Internet网络连通。

1.1.2 系统用户功能

主要用户功能包括:用户注册、专家注册、、单位管理、申报管理、立项管理、合同管理、历史项目、执行与验收、系统管理等。

1.2 福建省科技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

福建省科技档案馆是接收、整理、保管和利用福建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专门机构。目前科技档案馆使用的是科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遵循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规范标准,结合科技档案馆实际需求进行定制的一套综合档案管理系统。

1.2.1 科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特点

文档一体化。把档案收集整理组卷阶段延伸到文件管理阶段,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的无缝衔接,做到电子文件即办即归。综合管理。不仅实现了文书档案的管理,还根据实际需求,扩展了科研、会计、照片、基建等档案的目录级管理。馆室衔接。系统可以实现与省档案局(馆)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的统一,在内容上设置移交进馆模块,可将目录数据直接上报给省档案局(馆)。

1.2.2 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和功能模块

系统硬件环境:PC166以上,32MRAM;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Windows95/98/2000/NT/XP。具备档案管理系统常用的功能模块,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检索、档案利用、档案统计、档案保管、鉴定销毁、移交进馆、档案编研以及系统管理等。

1.3 在两个管理系统中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工作流程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融合J2EE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实现科技项目网上申报、推荐、受理、评审,任务书签定,执行情况跟踪和验收等功能。可以在内网(局域网)实现立项、经费计划、经费结转等功能。而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现在使用的是科易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于2003年建立,为C/S结构,无法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要求,应进行改造升级,才能适应以下工作流程:

1.3.1 电子文件采集接收

通过Web Service技术,在科技计划项目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对接通道,实现数据的交互对接。根据《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整理方法》规定的归档范围,收集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系统中的科技计划电子文件,同时自动捕获或手动捕获文件元数据。文件和元数据自动进入中间库(预归档库)。

1.3.2 电子文件格式转换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电子文件进入中间库(预归档库)之前要先进行统一的格式转换。

1.3.3 电子文件封装

对同一项目的科技计划项目应归档的电子文件自动封装成XML封装包,即每个项目自动封装成XML文件,并通过Web Service客户端向Web Service服务端进行发送。

1.3.4 电子数据检验

包括准确性检验:检验档案的内容、范围的正确性,鉴定文件是否需要归档;完整性检验:检验档案数据(包括文件和元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检验:检验电子文件的可读性等。

1.3.5电子数据迁移

将Web Service接收到的已通过检验的XML封装包自动解包迁入至档案管理系统中。

1.3.6 电子档案著录

排列电子文件顺序,编制档号,著录文件级和案卷级目录数据。

1.3.7 电子档案格式转换

系统将接收的电子文件统一按照格式转换的标准要求自动进行格式转换。

1.3.8 电子档案的封装

整理规范的电子档案数据将按照元数据封装规范要求自动封装成AIP封装包(档案信息包),提供长期保存的需求。

1.3.9 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备份。

1.4 对现有科易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要顺利实现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工作流程,应对现有科易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进行改造与升级。系统改造与升级要基于OAIS(即开放档案信息系统)模型,OAIS模型作为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国际标准。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现有实际情况,可基于OAIS模型,采用统一标准封装档案信息数据,进而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读性。

1.4.1 系统结构方面

现有的科易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是VB技术开发的,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技术结构需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采用的是J2EE的技术架构,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档案管理系统也应升级为J2EE技术架构。可以采用基于J2EE多层架构体系,使前端的表现与应用逻辑、数据存储相分离,通过组件式的开发与部署策略,使整个系统的架构清晰灵活,方便部署和扩展。

1.4.2 标准规范方面

科易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目录管理标准规范,无法满足对元数据的标准规范需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要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封装,档案管理系统要达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格式转换标准和封装标准要求。

1.4.3 档案管理方面

科易档案管理系统现在是采用辅助的鉴定方式,并且不能实现对库房的综合管理。将来的档案鉴定需要采用网络化、流程化的鉴定方式,系统要增加流程化的鉴定方式,提高网络化管理要求。为了提高对实体库房的管理,系统还应增加“模拟库房”功能,实现对库房档案的排列定位、管理、统计等功能。

1.4.4 数据存储方面

为了能实现对电子数据的长期保存,科易档案管理系统要增加数据存储功能,包含电子档案原文存储管理、封装包存储管理、备份恢复、存储日志等功能。

1.4.5 档案利用方面

科易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只提供了简单检索、组合检索两种方式进行利用,并且也不能对利用的电子档案全文进行防扩散控制等。为了能够提供更高效的档案利用功能,系统增加“档案全文检索”、“档案跨类检索”、“档案跨库检索”功能,实现对档案数据库的高效检索。在查询档案全文时,系统要增加“数字水印”和“防拷屏、防打印、防下载”功能,提高利用档案原文的安全性。同时,要增加“光盘发布”功能,可对需要脱离系统使用的档案及原文发布至光盘等移动介质上,方便使用。

2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实现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要求应基于“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的基本原则。在技术功能上应达到:

一要适时捕获应归档的电子文件;

二要确定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并适时捕获元数据;

三要能将各种文件自动转换为标准文件格式;

四要采用符合标准的封装包格式,并能添加数字签名锁定;

五要基于元数据的建立,实现主要著錄数据的自动著录和项目名称、项目责任者、项目代号等多角度检索,乃至全文检索;

六要采用简便而安全的技术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所以,要实现基于项目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的归档还需要解决好电子文件的元数据设置、电子文件格式转换、电子文件的封装、系统的对接、电子文件的备份以及电子档案检索和防扩散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性问题。

2.1 电子文件元数据

2.1.1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

在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电子文件生成,为了系统有效地记录电子文件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背景和管理过程信息,结合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需求,福建省科技档案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文书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制定了《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共设置了269个元数据项,通过这些元数据项信息在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时候能够很好地维护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真实面貌。

2.1.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主要元数据的设置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除按照《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进行规范设置外,还要制定《科技项目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元数据项目及字段对照表》,即要设置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的主要元数据,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主要著录项,使科技项目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字段统一对应,以便科技文件材料数据快速导入。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管理采用二级制管理模式,分别为项目级和文件级。在项目级设置的主要元数据项有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年度等。在文件级设置的主要元数据项比较复杂,因为每个项目包括项目申请书、评审材料等材料,每份材料中分别包含相关的数据项,如项目申请书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申请单位、申请日期、计划类别等。

2.2 电子文件格式

2.2.1 电子文件格式转换的必要性

目前,电子文件格式种类繁多,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软件所用的开发语言、数据,难以进行及时接收、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同时,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也是多种多样,这些都造成了电子文件格式的五花八门,同时各种管理软件又互不兼容,甚至软件相同、版本不同的文件彼此也不能通用,这就严重阻碍了电子文件接收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2.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转换格式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7-2009)中要求对保存格式要可转换:

一是要支持其它格式与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互转换;

二是要支持过时的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转换为新的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

目前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材料报送格式一般采用DOC格式进行报送,其中一些材料如附件等,也有采用PDF、DOC、EXCEL或JPG格式申报。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要求,围绕系统中电子文件格式转换要求,对几种常用的文件格式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研究发现PDF在格式功能对比中是目前比较适合的文件转换格式。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信息采集可以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归档时把电子文件转换成PDF格式通过系统接口归入档案数据库中。

2.3 电子文件封装

2.3.1 电子文件封装格式标准

封装格式主要依照档案行业标准《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国家档案局在2009年发布了《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国家档案局推荐使用EEP(Electronic Records Encapsulation Package)作为电子文件封装方式。EEP是“封装电子文件全部数据及其元数据的数据单元”,是目前文书类电子文件(档案)长期保存的目标封装方式。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的封装方法还应当根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成套性的特点确定。

2.3.2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封装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封装包中的电子文件元数据包括《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 规定的元数据、封装新增的元数据,同时还应包含《福建省科技厅科研档案整理方法》所列归档范围的文件、文件元数据等信息。具体的封装流程为:先在科技计划项目系统内将相关电子文件转化为PDF文件格式,连同文件的元数据一起存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目录下进行打包,进行数字签名以及签名锁定,形成包括文件型封装包和案卷型封装包的原始型电子文件封装包。然后发送到档案管理系统的中间库,根据归档要求进行验证和必要的修改,随后做第二次打包、数字签名以及签名锁定,形成修改型电子文件封装包并存储至档案管理系统中。

2.4 系统的对接

2.4.1 对接采用的技术

Web Service技术是利用标准的Web协议和可编程访问的Web组件,目标是提供跨平台的互操作性,让分布在地理上不同区域的计算机和设备协同工作。Web Service将应用功能封装成若干Web组件,并将其发布在网上,供需要获得这些功能的应用系统访问,而且各种应用系统间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互联互通。按照Web Service架构设计的系统将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和兼容性。同时,Web Service技术是一种松散耦合型的计算技术。因此,在跨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一站式应用服务系统的构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4.2 实现两个系统的对接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和科易档案管理系统是基于省科技厅的局域网将办理完毕的科技项目电子文件自动归档至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中。考虑到跨平台性、松耦合、标准的协议和发展趋势,可采用Web Service技术方式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与科易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对接。

2.5 电子文件防扩散技术

2.5.1 电子文件的防扩散技术的种类

目前电子文件的防扩散技术主要有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rking)、复制打印控制技术和利用电子文件审批技术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目前采用的防扩散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水印技术和复制打印控制技术。

2.5.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可采用的防扩散技术

第一种防扩散技术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当中(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或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且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辨认。通过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第二种防扩散技术是复制打印控制技术。防止电子文件的复制粘贴、打印下载等电子文件的扩散。未经授权的文件,无论创建者还是使用者都不能打印。只有经过申请,并得到管理员审核批准后,才能打印所指定的文件。

2.6 电子档案备份

2.6.1 電子档案备份制度

国家档案局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归档的电子公文,应按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分类、整理,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也明确指出:“归档的电子文件至少要一式二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利用。必要时,复制第三套,异地保存。”

2.6.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备份方式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备份主要采取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两种方式。

第一种异质备份方式。福建省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已建立制度,在增加、修改数据结束时要对系统的全部数据库文件进行移动硬盘脱机备份。将来在档案管理系统升级时要有自动备份功能,将数据库备份工作列为一项周期执行任务,由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备份。同时,重要文书档案已经实现纸质档案和扫描件、电子档案双套制。

第二种异地备份方式。通过与省外科技档案馆建立互为异地磁盘备份的关系,形成比较可靠的防灾备份体系。

2.7 电子档案全文检索

2.7.1 全文检索与目录检索的区别

目录检索是对目录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检索,检索到的信息一般是文件的题名或者是档案工作者对该篇文档的高度概括。全文检索不仅能对数据库中的目录进行检索而且可以对目录所挂接的原文内容进行直接的检索。全文信息检索可以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与需求紧密相关的信息,使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用户获取所需的全部内容,用户所需的内容可能在多份文档的原文中出现,通过全文检索工作,一次就可查获用户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2.7.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全文检索

要创建全文索引库,就是要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条目信息和相关联的电子文件一起通过识别转化成txt文本信息,然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对所创建的文本信息进行分词,最后把关键词存入数据库的过程。创建全文索引库所支持的电子文件格式应该包括:DOC、PDF、TXT、HTML/HTM;如果文件的格式是TIF/TIFF、JPEG/JPG等图像格式则需要采用OCR识别技术先把图像识别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才可创建全文索引库。

3 结束语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 从技术理论研究到指导实践还要有一个过程。现代科技发展很快,加快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不单在福建省,在全国范围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要组织档案、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各方力量,集思广益,不断研究实践,积极进取。同时,配以相关的制度、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保障措施,使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洪源清,朱文,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研究[R].研究报告,2013.

[2]陈永成,黄建峰.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档案出版社,2006.

[3]李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档案进行管理[J].城建档案,2010(12).

[4]李昂.如何实现智能数字归档[J].软件世界,2009(11).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

一、立项理由

介绍本项目的意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1、国外相关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概况,其代表产品、技术和公司及发展趋势;该产品在国外市场容量、主要用户、年销售量及价格变化情况等;

2、国内相关产品与技术现状,国内已取得的最新阶段成果和达到的技术水平,国内开展相应工作的主要单位及情况;

3、该项目曾列入过哪级哪种科技计划,取得的阶段成果;

4、该项目完成后市场需求前景、推广应用领域、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促进出口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项目产品创新性、先进性

1、该项目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2、现有项目产品技术研发力量状况分析;

3、与现有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对比分析;

4、要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

5、采用的技术标准

三、实施方案

1、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2、产品外观形状图、结构图和原理图;

3、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4、实施方式(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国际合作);

5、进度与完成期限

四、项目产品预计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

2、采用量-本-利分析法,找出盈亏平衡点,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能力,求得最大收益;

3、计算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利税+年折旧);

4、预计年产量、成本、市场销售额、利税、创汇

5、社会效益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使用合理性

1、项目总资金概算和资金预算(资金构成及比例);

2、资金使用明细表;

3、贷款偿还金额、和期限

六、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状况

进行项目财务分析,附上项目承担单位上一个财政有关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作表、资产负债表)

七、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协作单位能力

1、申报单位以及参加协作的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概况;

2、各自承担的主要工作;

3、技术力量和人员结构;

4、完成项目所具备的技术创新条件;

5、已完成的主要成果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九、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申报单位名称:(公章)

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第一批技术攻关项目课题 篇5

课题1:轻质节能干粉砂浆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2:农用植物源表面活性剂创新技术研发 课题3:无人飞行器系统研究

课题4:深圳市PM2.5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5:地沟油快速检测检验技术研究

课题6:基于Toll样受体7(TLR7)的肿瘤疫苗研究 课题7:人工角膜的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8:口服抗菌药盐酸头孢替安酯原料及片剂的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9:基因同源重组菌体外克隆试剂盒 课题10:数字宽带无线专网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11:商用TD-LTE多模移动终端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2: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桌面协议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3:基于自主知识产权CPU+GPU的SOC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4:电容式触摸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5:SiP封装与测试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6:高速微固态硬盘(uSSD)的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7:大功率LED照明驱动芯片设计和封装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8:高性能低功耗高清多媒体处理器SOC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19: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20:新型外燃机技术研发

课题21:兆瓦级垂直轴风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课题22:高性能温拌沥青混凝土改性剂的研究及产业化 课题23:电致变色节能玻璃研发

课题24:新型低成本涂膜隔热玻璃关键材料与工艺的研发与产业

- 1 -

课题25:压缩空气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1:轻质节能干粉砂浆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绿色建筑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关于干粉砂浆轻质化机理的基础理论研究;

2、建筑再生料、沙漠风积沙和植物纤维应用于轻质节能干粉砂浆系列产品的研究;

3、轻质砂浆的机械化、模具化和标准化施工模具及工法的研究;

4、砌筑抹灰防水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工艺体系研究和应用。

三、考核指标:

1、轻质节能干粉砂浆系列产品中轻质抹灰砂浆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干密度≤1000kg/m3 时,抗压强度大于3.0MPa,导热系数小于0.30;轻质找平腻子和抛光腻子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中耐水腻子的技术指标;

2、建立轻质砂浆的深圳市地方标准,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受理10项以上(授权5项以上),相关机械化模具化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15项以上,完成相关省市级以上工法5项以上;

3、建筑再生料或沙漠风积沙在轻质节能干粉砂浆系列产品中的总量占比超过30%;植物纤维应用于轻质节能干粉砂浆系列产品的比例大于千分之一;

4、轻质砂浆机械化施工效率超过手工施工的50%;轻质砂浆机械化施工模具70%以上采用回收塑料;砌筑抹灰防水保温装饰一体化工艺体系在本公司的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超过60%。

四、项目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 2 -

课题2:农用植物源表面活性剂创新技术研发

一、领域:公共安全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设计合成一系列以植物源物质为母体的具有良好界面活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

2、系统测试表面化学参数及应用性能,筛选定型具产业化开发价值的表面活性剂;

3、完成拟开发的新型表面活性剂的毒理、环境和生态安全性评价;

4、应用创制表面活性剂,研制开发出绿色农药制剂产品。

三、考核指标:

1、以天然产物为母体合成出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表面活性化合物;

2、创制定型2-3种具备产业化开发前景的新型农用植物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率≥90%,毒理、环境和生态安全性达到农用化学品最高安全级别,性价比优于APEO等烷(芳)基酚醚类表面活性剂等传统产品;

3、开展创制产品的系统性能测试、产品化学、毒理、环境和生态安全性评价,完成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4、完成其在3种以上环境友好剂型及20种以上农药制剂产品中应用。

四、项目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3:无人飞行器系统研究

一、领域:防灾减灾

二、主要研究内容:

- 3 -

1、无人飞行器、空中救援机载设备和地面监测控制系统的 开发;

2、无人飞行器飞行控制技术与定位导航技术;

3、无人飞行器与灾害现场、地面站和指挥调度中心的信息交互技术与应用;

三、考核指标:

1、支持GPS/INS定位导航系统,有效飞行高度0-1000M,飞行控制距离≥15km;支持实时超视距数据传输,传输距离≥10km;

2、飞行器抗风能力≥4级,飞行速度0-60Km/h;有效载重≥10Kg,滞空时间>40mins;

3、地面站规划飞行航线,可设导航点≥256个;

4、支持定点悬停及全自驾自动控制模式,人工和程控飞行可随时自由切换。

四、项目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4:深圳市PM2.5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一、领域:生态环境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空气中PM2.5粒子自动采样技术

2、空气中PM2.5粒子浓度测量技术

3、微处理器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全自动化采样与测量;

4、监测结果数据自动采集与通讯技术。

三、考核指标:

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PM2.5线实时监测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下述要求:

1、对PM2.5浓度变化的测量分辨率达到:0.1μg/m3;

2、对PM2.5浓度探测下限:<1.0μg/m3;

- 4 -

3、对PM2.5浓度测量精度:±2%;

4、该技术温度适用范围:-30℃~60℃。

二、基于上述技术开发全套国产化的pm2.5在线监测设备,其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完全替代进口设备。

课题5:地沟油快速检测检验技术研究

一、领域:公共安全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验证 “地沟油”标志物的特异性和通用性;

2、改进和验证油样的核酸提取方法;

3、改进和验证基因标志物的扩增检测方法。

三、考核指标:

1、检测正常食用植物油样品无假阳性结果;

2、检测阳性“地沟油”样品结果的符合率高于95%;并按“地沟油”含量依梯度顺序检出;

3、检验方法可同时处理和检测多份样品;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及试剂比较易得,一般的实验室均可配置和配制;

4、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检测试剂盒。

四、项目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6:基于Toll样受体7(TLR7)的肿瘤疫苗研究

一、领域:生物。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重要肿瘤标记物抗原的表达、纯化和来源;

2、Toll样受体7激动剂偶联肿瘤抗原制备合成;

3、体内和体外研究评价;

- 5 -

4、研究和评价偶联抗原(TLR7-Tag)对产生抗原特异的CD4, CD8 T细胞的激发能力大小,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具体的抗肿瘤机制,以及几种TLR7-Tag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三、考核指标:

1、完成8~10个Toll样受体激动剂7(TLR7)的成熟合成工艺,筛选出最佳候选化合物;体外体内诱导免疫因子的水平应比标准对照(Imiquimod)高10倍以上;

2、完成优选TLR7激动剂化合物的IC50和LD50评价,小鼠体外体内分别达到IC50>1000μM和LD50>100mg/Kg;

3、完成3个基于Toll样受体激动剂7的偶联肿瘤疫苗组方研究,在至少一个小鼠的恶性肿瘤模型中,达到肿瘤抑制率80%以上。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新型疫苗研究规范要求完成临床前研究,应获得临床试验批件,争取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4、申请2~3个基于Toll样受体激动剂7疫苗关键技术或产品的国内国际专利。

四、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7:人工角膜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领域:生物。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角膜支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光学中心区的表面处理,人工角膜屈光加工工艺研究;

2、人工角膜产品标准的制定,产品的注册检验;

3、临床试验方案制定及临床试验;

4、人工角膜生产质量体系认证及生产注册申请。

三、考核指标: - 6 -

1、主要技术指标:

透光率>93%(隐形眼镜材料透光率一般92%~98%);含水率68%~80%;膜厚度<0.3mm(正常人体角膜厚度在约0.5mm);孔隙率40%~50%,孔径:0.075mm~0.15mm;拉伸强度:260 Kpa~1070 Kpa(人正常眼压1.47 Kpa-2.79Kpa),断裂伸长率: 200%~350% ;主要生物学评价指标:无刺激;无过敏反应;无遗传毒性;细胞毒性≤1级;无生物体排异反应;

2、申请专利总数达6~8项;发表论文总数达4~6篇;

3、改变角膜供体的极度匮乏的局面。

四、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8:口服抗菌药盐酸头孢替安酯原料及片剂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领域:生物。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解决盐酸头孢替安酯原料合成技术和口服制剂工艺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开发适合工业化的原料和片剂生产工艺;

2、对原料和口服制剂进行小试、中试和放大生产的工艺研究;

3、进行本品与国外已上市产品的质量对比研究,制定不低于日本药典第15版中该产品的质量标准;

4、进行本品的临床试验研究、注册申报并实现产业化。

三、考核指标:

1、产品质量中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日本药典第15版中规定的该产品的标准;

2、实现原料和片剂工艺的产业化,获得药品生产批文;

3、原料和片剂研究中注重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并申报1-2个发明专利。

- 7 -

四、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9:基因同源重组菌体外克隆试剂盒

一、领域:生物。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重组质粒的构建,基因的亚克隆和直接克隆;

2、对多种细菌的染色体进行修饰(gene knock-out /knock-in/mutation),一般性和条件性基因敲除(老鼠)动物的目的基因靶分子的快速构建;

3、基因组研究中的大片段基因(10kb以上至60kb)的俘获;

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替代高成本的基因芯片技术)。

三、考核指标:

1、完成产品本企业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2、在国际行业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同时完成申请专利授权2项和一项PCT的申请;

3、同等指标下产品生产成本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2。

四、实施期限:2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

课题10:数字宽带无线专网关键技术研究

一、领域:新一代移动通信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发支持数字宽带集群业务的无线专网系统;

2、开发可控、可管的全IP交换控制平台;

3、提供功能丰富的面向行 业应用的业务平台和开放的系统扩展- 8 -

应用接口;

4、研究业务多级QoS机制。

三、考核指标:

1、提供不少于3个基站、50部终端的验证规模;

2、无线接入系统组呼建立时间<500ms,话权申请时间<200ms;

3、手持终端具有脱网直通功能;

4、支持最高500kbps的数据传输能力;

5、申请5项以上发明专利;

6、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1:商用TD-LTE多模移动终端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新一代移动通信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GSM终端多模单待基带芯片,开发面向商用TD-LTE/TD-SCDMA/GSM多模单待手机;

2、研究TD-LTE/TD-SCDMA/GSM多模单待手机关键共性技术,包括TD-LTE/TD-SCDMA/GSM多模之间的平滑切换、TD-LTE网络对语音业务的支持、终端小型化低功耗设计、IPv6技术等;

3、研究TD-LTE终端稳定成熟的智能嵌入式操作系统;

4、结合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研究TD-LTE相关特色应用及业务;

5、研发硬件、软件和业务与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形成完整的TD-LTE多模单待智能手机方案。

三、考核指标:

1、在现有网络环境下,支持TD-LTE/TD-SCDMA/GSM多模之间根据优先级进行切换,使用户业务平滑过渡;

- 9 -

2、支持语音和数据业务,在TD-LTE网络上实现语音业务,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指标至少达到3GPP规范终端等级3的要求;

3、支持IPv6,并能实现IPV4/IPV6双栈的切换和并存;

4、功耗指标和稳定性满足面向商用要求;

5、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

6、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二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2: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桌面协议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云计算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桌面协议技术,能支撑企业行业政府等部门的办公,多媒体播放,IP电话等应用。并提供支撑高清视频,游戏,3D等应用的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具备低成本,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较低的系统资源消耗。

2、研发低成本虚拟桌面解决方案,通过优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云存储技术,为虚拟桌面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三、考核指标:

1、虚拟桌面协议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支撑办公、运维、呼叫中心、视频播放、游戏等应用。

2、虚拟桌面解决方案单一局点支持超过3万个用户同时在线。

3、提交相关核心专利12篇。

4、项目执行期内云计算用户数部署10万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 10 -

课题13:基于自主知识产权CPU+GPU的SOC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集成电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CPU+GPU处理器。研发能够将CPU和GPU融合的指令集和指令执行流水线;

2、针对移动计算和嵌入式市场开发包含两个以上处理器核的SoC芯片;

3、开发基于本项目芯片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和并行编程,支持3D图像的OpenGL、ES API等。

三、考核指标:

1、统一CPU和GPU的指令集、Native编译器及ESSL编译器;

2、CPU设计为32位及以上;集成两个以上多线程处理器核;统调线程处理硬件设计,统一管理CPU和GPU任务,达到处理器多任务处理的动态平衡;

3、采用40nm及以下工艺;时钟≥1GHz、处理能力5160 DMIPS、GPU支持OpenGL ES2.0, 最高达到6千万三角形生成/秒,3亿(300M pixels/sec)像素填充/秒;

4、支持Linux Kernel 和Android3.0以上 Mobile平台;支持3D图像的OpenGL ES API等;

5、芯片有三个以上的客户成功量产应用;

6、申请专利5项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4:电容式触摸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集成电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 11 -

1、电容式触摸控制SoC芯片设计技术。包括数模混合,嵌入式MCU、DSP,固件、算法的整合等;

2、研究多点互电容式触摸控制技术;

3、在家电、便携式消费类电子、工业控制等各领域替换传统按键、电阻屏及在新领域的应用开发;

4、分析系统实现关键环节和相关参数,完善产业化标准;

5、最佳性价比及低功耗芯片的产业化实现。

三、考核指标:

1、支持15-70通道的传感器,响应速度≤40ms;

2、内置自适应校正算法,去除温度、湿度、传感器大小形状等影响;抗高频、低频信号干扰;提供工具支持二次开发;

3、按键技术支持覆盖层厚度10mm,屏技术支持10inch电容屏,刷新频率大于250Hz;

4、ESD防护达到MM8KV,EFT防护达到4KV的工业级标准;

5、发展四家以上知名家电领域客户及品牌智能手机客户。项目执行期内年销售50KK pcs 芯片;

6、申请专利5项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5:SiP封装与测试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集成电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多芯片多层堆叠SiP封装工艺技术;

2、构建SiP构架专用的发热模拟环境;

3、SiP测试技术。

三、考核指标:

- 12 -

1、实现45um以下的超密间距压焊点的焊线工艺;

2、实现3层以上裸芯片间的串联焊线和堆叠工艺技术;

3、实现尺寸为0.4*0.2mm的被动元器件密集贴片工艺;

4、申请专利5项;

5、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6:高速微固态硬盘(uSSD)的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集成电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嵌入式uSSD控制器芯片设计技术;

2、uSSD固件及软件系统设计技术;

3、低成本uSSD封装技术。

三、考核指标:

1、设计uSSD控制器芯片。SATA3.0接口、传输速度6Gbps,4通道Flash接口,支持72bit/1024Byte BCH ECC算法;

2、开发高新能超稳定uSSD固件及软件系统。支持 4-way/8-way interleave、全局wear-leveling和页管理稳定算法

3、低成本uSSD封装。符合uSSD标准,单封装达到64GB,并实现量产;

4、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7:大功率LED照明驱动芯片设计和封装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集成电路

- 13 -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大功率LED照明,研发LED驱动芯片设计技术;

2、研究高精度恒流输出控制方法,开发低待机功耗处理技术;

3、开发小体积LED照明驱动恒流模组,并实现光源和模组的一体化封装;

4、研究特殊的器件封装技术,解决散热问题。

三、考核指标:

1、实现一体化的无电解电容、无电感、无变压器的高效率小体积LED照明驱动恒流光源模组;

2、输入电压范围:80V-265V;输出恒流精度:±3%;转换效率:非隔离型>95%,隔离型>85%;工作温度范围:-40℃~85℃;无调光时功率因数>0.9,符合EN55022标准;

3、芯片采用800V工艺设计,支持过温度保护和过压保护,具备异常状况检测和自我保护机制;寿命优于10万小时;系统整体待机功耗小于50mW;

4、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5、申请发明专利3项。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8:高性能低功耗高清多媒体处理器SOC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集成电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高性能、多功能、多核嵌入式SOC芯片设计技术;

2、超低功耗设计技术;

3、高清视频编解码设计技术,全格式音频解码设计技术;

4、多路视频实时通讯和实时监控技术;

- 14 -

5、开发多领域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三、考核指标:

1、采用两个CPU核以上和先进工艺技术设计。工作频率≥720Mhz,解码能力达到1080P@60fps,支持视频解码格式:支持视频解码格式RM8/9/10或MPEG1,MPEG2,MPEG3,MPEG4,H.263,H.264,VC1,AVS,WMV,支持音频解码格式:支持音频解码格式MP3、AAC、AMR、ADPCM、G.726、G.711或AAC、WAM9、PCM、OOG、APE、PLAC、Dolby、DTS;

2、高集成度:集成USB、HDMI、Ehternet、SATA、CVBS、BT1120、Ypbpr等接口;

3、低功耗:HD 1080p解码时,功耗小于2.5W;

4、提出有竞争性的产业化应用方案。支持Wifi接口、3G/4G信号接入,支持多个操作系统,支持多格式媒体播放引擎,操作界面人性化设计;

5、项目执行期内销售额达5000万以上;

6、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19: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关键技术研发

一、领域:新型平板显示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开发以LTPS-Si或新型氧化物TFT为主的TFT阵列基板技术,解决其材料、物理、工艺等技术难题(主要包括镀膜、光刻、封装、驱动等技术);

2、建立2.5代及以上AM-OLED研发/生产线,并实现小批量试生产,为规模量产AMOLED产品奠定基础。

三、考核指标:

- 15 -

1、完成2.8英寸-7英寸的AM-OLED产品,实现彩色图像显示,技术指标:

分辨率:(320×RGB)×240(QVGA);亮度:≥250cd/m2;对比度:≥12000:1;灰度级:≥64;色域:≥75% NTSC;

2、建立2.5代以上AM-OLED研发/生产线,完成全工艺流程的验证,至少完成一款AM-OLED产品的开发;

3、申请10项以上的发明专利;

4、项目执行期内销售额不低于5000万元。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20:新型外燃机技术研发

一、领域:新能源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新型外燃机的高温换热器、高效回热器、热缓冲管和连接气路的热力学特性研究与工程设计,研究给定功率、热源温度等外部参数条件下的最优结构参数与材料参数;

2、新型外燃机机械动力分析模型建立和分析计算研究;

3、根据实际工况参数采集,建立新型外燃机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完成全工况自动控制器的软件与硬件开发;

三、考核指标:

1、开发在太阳能热发电、工业余热发电、生物质燃烧发电等新能源、节能领域的新型外燃机制造技术及样机;

2、发电功率大于30kW,热-电转换效率高于20%;

3、国际专利(PCT)申请不少于1项;

4、生产出用于工业余热发电、生物质燃烧发电的工业级产品,并实际进入市场销售。

- 16 -

四、项目实施期限:二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21:兆瓦级垂直轴风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一、领域:新能源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兆瓦级垂直轴风电系统总体设计;

2、基于复合材料拉挤工艺的兆瓦级风电叶片研发制造;

3、基于大扫掠面积的高效率风轮结构空气动力学设计;

4、整机系统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和动力学分析;

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与制造;

6、基于状态监测和安全保护的控制与安全系统的研发制造。

三、考核指标:

1、额定功率大于1.2MW,启动风速3m/s,额定风速12 m/s以下;

2、在IEC二类以上风场,年有效发电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在坡度大于30°的陡峭山地实现安装,适合分布式发电;

3、设备成本低于4000元/千瓦,风电场建设成本低于6500元/千瓦,发电成本降至0.4元以下;

4、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四、项目实施期限:二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22:高性能温拌沥青混凝土改性剂的研究及产业化

一、领域:新材料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发系列高效环境友好型化学改性剂,提升改性沥青的综合路用性能和施工性能,显著降低施工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

- 17 -

2、研究改性剂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编制相应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建立生产线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三、考核指标:

1、通过采用改性剂可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及拌合温度30℃以上,降低沥青路面施工能耗20%~30%,降低沥青路面施工有害气体排放30%~60%;

2、通过采用改性剂使60%左右的旧沥青路面材料得以回收再利用,使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较未加入改性剂之前提高3~4倍,各项性能高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范要求;

3、形成相关技术和产品专利3项以上,编制行业或国家标准;

4、建立生产线,形成3000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23:电致变色节能玻璃研发

一、领域:新材料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需要对在不同条件下(氧分压)溅射沉积以及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薄膜的微观结构以及Li+离子和电子注入与抽出时的变色性能进行表征;

2、材料的掺杂研究,包括新靶材的研究,实现在电场作用下提供及储存变色功能离子;

3、磁控溅射WO3非晶薄膜技术工艺;

4、溶胶凝胶法制备导电介质层工艺;

5、含锂无机陶瓷靶的制备及溅射工艺;

6、加热对膜层结构的影响;

7、封装技术。

- 18 -

三、考核指标:

1、电致变色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达到50%以上,变色响应时间100s以内,循环使用次数5万次以上; 2、2年内建成电致变色玻璃中试生产线一条,能够稳定生产1m×1m规格的电致变色玻璃; 3、5年实现大规模生产,年销售面积20万平米,销售额5亿人民币。

四、项目实施期限:二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24:新型低成本涂膜隔热玻璃关键材料与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

一、领域:新材料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采用无机改性技术,开发具有高透光率、高硬度和在玻璃上附着力好的树脂基料;

2、玻璃隔热涂料的开发,开发适合不同施工工艺的玻璃隔热涂料,如UV固化、常温固化、烘烤固化等,适合不同的施工工艺和应用场所;

3、玻璃隔热涂料的现场涂装的施工工艺的开发,开发适合现场施工的工艺及工具;

4、涂膜隔热玻璃工厂自动化施工工艺和成套生产设备的开发。

三、考核指标:

1、开发出硬度达5H以上,附着力达0级,产品的遮蔽系数低达0.45,可见光透过率≥50%的玻璃隔热涂料;

2、开发出全自动涂膜隔热玻璃生产线,结合UV光固化和烘烤固化,大大缩短流水线长度;

3、建成年产100吨玻璃隔热涂料和50万m2的涂膜隔热玻璃的示

- 19 -

范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

四:项目实施期限:二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课题25:压缩空气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一、领域:新能源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旋转式压缩空气发动机关键技术研发;

2、直喷式压缩空气闭环喷气控制系统研发;

3、压缩空气发动机多级(两级)技术和能效研究;

4、压缩空气发动机消音技术研究。

三、考核指标

1、研制出直喷式压缩空气闭环喷气控制系统样机;

2、研制出旋转式两级压缩空气发动机样机

3、发动机配重:不低于30Kg

4、发动机工作压力:1-8个大气压

5、发动机转速:2000-6000转/分

6、发动机输出功率:90-120KW

7、发动机噪声:不超过 70 分贝

四、项目实施期限:两年

五、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6

尉犁县地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下游地区,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在我县种植业中占主导地位,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2009年,全县棉花总播种面积达到55.1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4%。而且平均单产达到142.6公斤/亩的好水平,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一、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1、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以壤土和轻壤土为好。土壤有机质平均在1%以上,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60mg.kg-1,土壤速效磷20mg.kg-1之间,土壤速效钾平均150 mg.kg-1,土壤总盐量在0.3%以下。

2、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

3、产量结构:亩收获株数14000~15000株,单株成铃5-6个,单铃重5-5.5g,衣分40%。霜前花率≥85%,亩产皮棉150kg左右。

4、播前土壤处理 播前整地犁地:

犁地、整地的作业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单粒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因此,犁地质量要好。耕作制度要严格,犁架要平整牢固,犁行要笔直,前后铧要深浅一致,开闭垄先开后合,深度25~30厘米,在犁地前先将棉秆粉碎,以保证覆盖严密,不露棉茬,犁地到头到边。耕后地表平整、松碎度好,不重不漏。整地:地犁好后,适当晾垡2~3天,然后进车作业。做到适墒整地,清除地表的残株、残膜、杂草、及其它地表杂物。采 取对角耙,耙地深度10厘米至12厘米,整地质量要达到“墒、平、齐、松、碎、净”六字标准。在这六字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平、碎、净”。

化除:整地前,化学除草

一般结合整地进行,耙深5cm,边喷边耙,不重不漏。化学除草 播前土壤封闭

氟乐灵:每亩用100~120ml,兑水25kg,一般傍晚作业为宜,以防见光分解。

禾耐斯:每亩用60~80ml,兑水25kg,沙土地少,粘土地多,不受光照影响。

施田补:龙葵较重田使用,每亩用100-120ml,兑水30kg均匀喷施,然后进行耙耱,使药剂和土壤充分接触。

以上药物均匀喷洒于地表,并及时整地,然后切耙至待播状态。形成耙前封闭,避免暴晒,以防药效挥发,影响灭草效果。

施基肥:有机肥1000kg,或油渣100~150kg;化肥总量80~120公斤,N∶P=l∶0.3~0.4,钾肥10~15kg,酌情补施锌肥、硼肥;棉花专用肥可根据有效成分计算亩用量。

5、播种

1)、播期 当膜下5cm地温连续3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播种期一般从3月底开始。

2)、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发芽率≥95%,种子纯度≥95%,种子净度≥98%,种子破碎率≤1%,种子含水率≤12%,脱绒棉种的毛籽率≤5%,残酸量≤0.15%。无霉变、无虫蚀的种子。

3)、人工选种,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去除瘪 籽、异籽、烂籽及毛头多的种子,健籽率达到95%以上。晒种3天,促进种子后熟。并做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工作。

4)、播种质量要求 采用精量点播,不易板结的土壤地可直接膜上点播;土壤易板结棉田应采用双膜覆盖播种;选用机械式或气吸式膜上精量点播机,每穴1-2粒棉种,每亩用种量1.5-3kg左右。播深2.0~2.5cm,覆土厚度1-1.5cm,保证种子入湿土1cm以上。空穴率≤3%,错位率≤3%。播种车速为一档小油门,在田间播种作业时必须有技术人员跟随,跟车人员随时检查鸭嘴是否有异物堵塞,开闭是否灵活;随时检查播种质量并及时排除故障。在播种工作中播种机的穴播箱每天要进行清理,清除杂物,破籽、残膜等。

5)、铺膜质量:铺膜平展,压膜严实,播行端直、行距一致、播量播深适宜,下籽均匀、覆土严密、接行准确。

6)、滴灌带铺的要宽松,松紧适宜,不应有拉伸和扭曲。两头固定,并扎好头,有断头的要用直通接好。

7)、株距在8.5~9.5cm之间,行距1.4-1.5m,每亩理论株数为17000~20000株,出苗率95%,保苗率90%,亩收获株数在1.4~l.6万株之间。

杂交棉行距同上,株距放大至17~20cm,每亩理论株数0.9~1.2万株,收获株数可达08-0.9万株左右。

二、播后和苗期管理 出早苗、争齐苗,保全苗,留匀苗,促壮苗早发。

1、播后管理

(1)棉田播种结束后要及时组织人力进行覆土、封孔和扫膜、护膜工作,以保证保墒效果好,膜上采光效果好,有利于种 3 子出苗。出苗前如遇雨天,雨后应采取相应措施破除碱壳,以利于种子顶土出苗;增强防风减灾意识。播种后组织人工压防风带(每隔15米在膜上压土)。

(2)及时放苗封孔 棉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开始查苗、放苗、封孔,一般采取边放苗边封孔,错位苗要辅助出苗、封洞,保证全苗。

(3)及时中耕松土,苗期一、二次,耕深14~18cm,重粘土可分层中耕,逐渐加深;沙壤土一次到位,做到不起大土块,不伤苗,达到行间平整、松碎,达到保墒增温的作用。

(4)早定苗 第一片真叶展平时开始定苗,并及时封洞,防止透风跑墒和降温,定苗要求去弱留壮,去病留健,一穴一株,亩保苗株数为1.6~1.8万株。

(5)播后遇雨时,人工要及时破除板结,以便出苗。(6)防治虫害

加强虫情调查,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有棉花蚜虫、棉花叶螨、棉蓟马。及时拔除棉蚜、棉叶螨中心株,点片发生点片挑治。棉蚜、棉叶螨是此期的防治重点,头水前加强调查,发现中心株采用“摸、摘、拔、滴、涂”等办法进行挑治,达到保益控害,防止害虫扩散蔓延的目的。选用专性杀虫剂进行防治,把虫害控制在点片阶段。

三、水肥管理(1)亩灌溉定额

沟(畦)灌:生育期灌水4次左右,用水总量360~420m3; 滴灌:生育期滴水10~12次,总用水量240~280m3;(2)滴灌地在 6月上旬灌第一水较为适宜,每7~10天灌 4 水一次,每次30m/亩左右,进入花铃期后,气温高,棉花需水高峰期,要增大水量,每7天左右灌水一次,每次25 m/亩左右,8月下旬停水,进入吐絮期后视棉田和天气补一水,灌水量15 m/亩。生育期灌水8-10次。在进行灌溉管理时,根据不同土壤,不同苗情科学增减灌水量,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苗制宜”。

(3)施肥管理按照棉花需肥规律,一水一肥,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重施花铃肥。后期施肥不能偏晚。结合营养诊断补施微肥。肥料投入:一般亩产400公斤的棉田施基肥≥80kg/亩。按平测土配方施肥方法计算,氮磷钾配比一般为1:0.4:0.1,微量元素重点补锌、硼,每亩施尿素50-60公斤,磷肥15-30公斤,钾肥5-6公斤。

四、化学调控 株高控制在65~75cm范围内,打顶后平均果枝台数7-8台。要因苗化调,一般第一次在棉苗6-8片真叶时进行化调,亩用缩节胺1克,一水前可化调1-2次。全生育期化调4~5次。化调时间最好在滴水前两天进行。

五、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做好棉蚜和棉叶螨的防治工作,经常下地检查,发现中心株尽快处理,尽可能的将两虫控制在中心株阶段。

六、中后期管理

1、打顶 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要求打顶只打掉一叶一心,不漏打。打顶时间:一般7月10日后开始,7月底前结束。

2、防止早衰 进入7月中旬,棉花叶面暗绿无光泽,红茎比大于70%,将有早衰发生的可能。主要措施:适当推迟停水时

5 间,打顶后可喷施叶面施肥。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7

据了解, “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是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的第1个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是以联盟为主体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践。项目实施期为2010年1月—2011年11月, 项目总经费预算5 776万元, 其中国拨经费2 776万元, 自筹经费3 000万元。项目从强化高技术实验研究能力、提升大型装备智能化水平填补粮棉生产技术装备空白和推进丘陵山区机械作业3个层面设置5个课题。开展智能化工况模拟与检测系统技术研究, 开发全天候智能化工况模拟、乳品采集检测数字模拟、农产品组分与缺陷声光检测等系统;以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和服务组织化的粮棉作物生产装备换代升级为重点, 开展切纵流智能控制稻麦联合收获、边际土地能源植物甜高粱为代表的茎穗联合收获装备以及棉花打顶与采棉机智能控制系统研制;整体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重点开发高通过性智能自动调控动力底盘及作业属具、丘陵山地谷物收割机、轻便型插秧机。

“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项目突破高性能先进装备共性和关键技术, 开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升农业装备的效能, 降低成本, 优化农业装备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装备自我供给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多功能、智能化和经济型农业装备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该项目打破以往行业界限, 充分发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作用, 同时吸收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联盟外优势研究单位, 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团队, 实现项目、基地、人才和产业的统筹发展。

方宪法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 “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项目自规划、立项、申报, 到通过论证、批准、实施, 始终得到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政策法规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这说明国家对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但是, 我们不能躺在国家政策的身上等、靠、要, 而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 走自主创新之路, 提升农业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水平,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进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联合体, 也是产业发展的联合体, 还是探索体制改革的联合体, 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和模式, 探索联盟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 积极探索联盟内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实现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双丰收, 为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王学勤处长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意义、组织形式和参加科研项目的重要性等问题做了发言。苏靖处长指出, 农业装备产业联盟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 同时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也要创新, 他还对联合方式、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希望。葛毅强处长希望各课题参加单位认真学习项目执行手册, 加强课题财务管理, 总结、梳理“十一五”重大技术产品, 为顺利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8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9.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9-22-03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生产经营中的关键人员、核心力量,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持续有效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保值增值和高效开发。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直接方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创新培训理念模式,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探索完善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协调发展。

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员工培训一般分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技能操作人员培训三类,从企业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中发现,三个类别的培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

一是课程设计困难。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强、业务领域广、知识技术更新快,因此在培训内容选择、课程设计上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一些应用范围小、实践性强的技术门类,教什么,怎么教的难题始终存在。

二是培训资源不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师资、教材等方面资源不够丰富。特别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师资方面更显得力量不够,如要聘请到高水平专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

三是工学矛盾突出。专业技术人员都是企业生产建设的骨干和生力军,工作任务重,岗位难以替代,导致参加培训与岗位工作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即使一些技术人才参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较强,也会经常受到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的限制。

四是培训模式落后。内容上,重理论教学,实际操作不足;方式上,重课堂灌输,学员与老师互动交流不足;手段上,以文字讲义为主,现代化手段应用不足,客观上制约了培训的效果。

二、以技术难题攻关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

针对上述的原因和问题,巴陵石化供销部摒弃以往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创新思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开创了以技术难题攻关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训模式概述

按时间顺序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习及总结本单位技术工作、针对提出的技术难题进行集中授课和教学研讨。专业技术人员接到培训通知后,按照课程设置,自学、预习有关内容,并提出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生产或科研疑难问题。培训老师将对专业技术人员准备的各类问题和交流材料进行分类汇总,设立技术难题研讨题目,与授课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培训方案。然后进入集中脱产培训,按照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学习、研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现场教学。一般脱产学习8周左右。第二阶段是带着问题回企业实践,完成解决技术难题的研修报告,历时12个月左右。专业技术人员将运用集中培训阶段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完成解决专家组所指定的技术难题的研修报告。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始终与专家保持联系,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第三阶段是审议解决技术难题的研修报告。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解决技术难题的研修报告后,集中进行交流答辩,专家讲评,答辩合格者准予结业,带回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此阶段一般1周左右。各教学阶段总历时约15个月,其中脱产学习60天左右。

(二)培训流程

1、进行需求调查,选择课题。多渠道进行需求调查,专业主管部门、直属企业、高校、生产技术人员、网络、报刊、杂志等,了解公司专业发展规划和最新动态;企业技术现状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2、确定开班宗旨和培训对象。开展调查研究,弄清课题与生产现状的具体关联,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技术环节,确定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范围和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前沿知识,分析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层次水平、文化程度、应有的专业条件及其与课题的相关程度。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训班的宗旨及培训对象。

3、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召开论证会。由项目负责人聘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专家和领导担任专家指导小组成员,负责审定培训方案,参与教学组织和教材开发、指导完成解决技术难题的研修论文及答辩等工作。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培训方案进行审定。根据专家指导小组论证会,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案和课程设计,并注意讲授、研讨、案例分析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4、以专家组为核心,聘请教师。在外请师资选择上,强调“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掌握足够现场案例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原则,聘请集团公司总部、科研院所、石化企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来授课。特别注重行业一流,系统领先的专家。

5、组织教师编写教材。项目负责人与外请老师充分沟通,让他们掌握专业技术人员所选择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了解培训目标、培训对象的层次及水平、课程设计、培训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与教师共同商定讲课的内容和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选取结合课题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工艺的内容。

6、组织教学,及时了解情况。由于项目运作时间长,集中时间短,在集中授课期间项目负责人主动积极地与学员、教师沟通,及时把专业技术人员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有针对性地修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以保证培训效果,企业实践期间加强与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督促课题进展,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的联系畅通。

7、教学反馈和评估。教学反馈立足于改进培训工作,注重围绕专业技术人员,从专家、企业、行业系统三个环节,保证反馈及时有效。评估是检验整个培训的关键,主要看技术难题的解决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提高方面。

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的特点

(一)找到了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企业是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要讲效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生产经营中的关键人员,能否解决技术难题是提高经济效益、衡量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培训以突出解决石化企业技术难题为导向,既考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在解决难题中锻炼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

日常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忙于日常事务,很难静下心来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即使有时间,也苦于没有高水平的专家指导,也难了解石化系统面上的情况,专业知识、经验教训很难做到共享。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找到一个连接企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培训的纽带——企业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跨国公司人才素质标准以及结合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前沿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突出抓核心能力的提高。

(二)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共享的实际

以专家组为核心,组成开放式的师资队伍。为了更好地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19个专业的专家指导小组。每个指导小组由4—6人组成。通过专家指导小组来讨论和确定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策划和课程设计,参与教学工作,审查技术难题确定的立项报告,指导攻克技术难题,对解决技术难题项目进行评审。其中专家组长须熟悉生产实践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创新思维。以专家组为核心,经过专家组成员的推荐,又吸纳了来自国内企业、科研院所的权威和高等学府的100多名院士、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主持研讨、指导解决技术难题项目的研修报告。目前,初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师资队伍。这些专家学者的理论水平很高,实践经验丰富,思想上不保守,肯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学员,同时具有敬业奉献精神,严谨科学态度和一流人品。开放式师资队伍的建立是集合系统内和系统外资源的结果,是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嫁接给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载体。

(三)遵循了“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人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践和认识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只有满足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的需要时,才有其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两次飞跃,即在实践中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认识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在培训过程中,转变了以往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典型实例分析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把学员已积累的实践知识通过培训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完成到理论的升华,用于指导实践中技术难题的解决,使过去的隐形知识显性化。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巴陵石化公司供销部通过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实施的难题,实现了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一)从专业技术人员角度讲,为公司培训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对企业职工培训起到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是非常有效的。炼油设备组在专家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充分研究了在石化企业中设备领域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石化企业设备领域今后技术发展方向,选定炼油企业普遍存在和较难解决的设备难题——临氢设备问题,作为本班的技术难题的课题。学员们认为该班教学内容准备充分,选题恰当。用该班学员的话说: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个中心、2个扩展、3个紧贴。1个中心是指以临氢设备为中心,突出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2个扩展是指从培训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扩展培训。3个紧贴指的是紧贴企业实际,紧贴技术难点,紧贴工作需要。学员普遍反应,经过培训之后,他们深化了理论功底,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掌握了全行业情况,建立了互助关系。

(二)从生产管理角度讲,对生产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

催化裂化专家组组长在指导三期催化裂化培训班过程中,每次都把来自不同单位学员的技术难题进行提炼,汇总成催化裂化装置运行情况存在问题表,这样中石化催化裂化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对总部宏观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三)从企业角度讲,为他们输送了一批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经过培训的学员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他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产实际,能够正确分析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生产管理、企业发展与时俱进。第一期催化裂化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讲到,在他们单位中参加培训和不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工作效果不一样,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提升管道改造,他负责的MAP新技术实现了催化裂化重大工艺革新,超出了国际水平,催化裂化烯烃降低的结果极大地改善了油品的质量。

(四)从学员角度讲,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建立了技术交流网络

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基石是要有创新型科技人才。一个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是建立在对本领域或装置深刻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只有具备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意识,才能有所创新。这种培训形式,能够使学员达到对本装置工艺流程全面的深刻理解,从表面现象能够分析到深层机理,甚至对于搞工艺的技术人员能够从装置设计的角度考虑工艺问题,形成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装置运行过程中,不光是等它出现了问题,能够解决;而且能够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一一解决,这样才更主动,才有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敬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之我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上一篇:中国少年先锋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下一篇:从小珠到泛珠--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