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研究

2024-09-17

林业技术研究(精选11篇)

林业技术研究 篇1

林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 而且, 林业不仅能支持各项基本建设, 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就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来说, 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 林业发展也相对缓慢, 这与当前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但是, 现今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 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将生产力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坚实桥梁与基础, 其对于促进当前我国林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 我国林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接近世界水平, 这不仅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 制定有利的措施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来说, 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 且木材种类繁多, 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 丰富的森林资源总量相较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来说, 人均占有的森林资源还是比较贫乏的。同时,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支持能力弱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丰富, 但是用总量除以我国的13亿人口数量, 森林资源就相对不足了。同时, 当前我国森林中树木的质量也在下降, 其各项指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森林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还不足以支持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我国林业发展缓慢, 使得当前我国林业中人工林树种单一, 其稳定性较差, 这又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1.2 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从当前我国林业的管理体制来看, 不仅管理模式落后, 并且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 从而使得我国的林业企业经营能力不足, 发展缓慢。同时, 中国当前实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着林权不清的情况, 使得企业的经营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也就缺少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 制约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因素

尽管当前我国具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其对于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我国当前的林业技术改革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着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2.1 林业技术改革的资金不足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来看, 科学技术水平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科技所带来的林业发展往往集中于当前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林业待发展地区, 由于林业技术改革资金的不足, 使得其自身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不能促进林业的进步与发展。

2.2 林业技术不具有创新力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但是, 从客观方面来说, 在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方面, 我国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明显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水平林业技术, 大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真正属于我国的林业技术还是比较少的。同时, 对于这些由国外引进的技术, 我国还存在着应用效率不高、缺乏整体认识的问题, 从而使得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以及经济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3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力度

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林业技术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林业建设方面的工作人员, 其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 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我国林业发展需要。因此, 对于这部分林业技术人员, 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 使他们能够提升理论知识,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承担起现今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林业技术工作, 从而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3.2 瞄准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林业经济的提升与促进。因此, 当前市场的林业需求对于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林业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林业技术改革、创新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会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也使得林业企业会得到有效的利润回报。因此,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市场需求的瞄准, 不仅能够获取有效资金的支持, 对于林业的稳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建设林业技术推广网站

林业技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国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而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 对于提高林农与林企的林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其在推动林业技术快速传播的基础上,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符合当今林业发展需求的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网络作为当今时代中传播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传播途径之一, 对林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林业技术的推广网站是现今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促进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方案。

4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4.1 林权改革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林权的改革, 传统的林权使得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不高, 从而影响了林业的总体发展。同时,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速度下, 提高林农收入, 保障林农生活水平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因此, 对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4.2 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林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与使用, 是促进当前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 要使得林业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就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推广体系, 同时还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因为当前我国市场对树木的需求量较大, 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市场导向的推广体系使得林农、林企获取信息的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 这对于提高林农收入, 改善林农生活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4.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无论林业如何发展, 低效的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 保证现代林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森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 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同时还要在森林利用中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4 加强林业的信息化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世界上多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其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作用。比如, 林业部门可以建立相关平台, 定期发布林业政务信息, 并提供林业问题的在线咨询服务。这样就能够提高林业部门与公众的互动性, 从而也提高了林业信息的流动效率。

林业的信息化发展对于我国林业保护也有着现实的意义。如今我国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的林业管理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 例如, 遥感卫星、互联网技术等来对林火进行监测、报警等, 从而为消防部门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 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业资源。

5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 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较高, 但是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 限制了我国现代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必须注重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林业技术改革, 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恒刚.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33) .

[2]何志辉.浅谈林业改革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2) .

[3]吴远志.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改革与发展[J].科教创新, 2011 (05) .

[4]蒲梅林.探讨林业技术创新中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 2013 (18) .

[5]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 2013 (20) .

[6]刘艳春, 冯彦.林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49) .

[7]戴国辉, 李莉君, 邓应生.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思考[J].现代园艺, 2013 (16) .

林业技术研究 篇2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现代林业和生态林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林业技术以及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借助林业技术的创新提高林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基本还是沿袭了传统树种和种植模式,所以林业植被的生命力在逐渐消退,病虫害抵抗力在不断下降,树木繁衍周期也在不断延长,迫切需要通过树种改良等林业技术创新来优化林业结构,提高和加快林业生产回报率。可以说,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1 我国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林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现代林业的发展,不仅要增加林业新品种以更好的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还有借助技术创新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经营环境,增加林业生产效益,进而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够加快我国林业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的转变,促进林业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正确处理林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增强管理工作可控性,所以是现代林业生产的主要推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起步较晚,林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林业技术创新意识相对薄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林业发展在世界林业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之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林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林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然出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良种技术的创新上,有些地区在林木引种、育种、品种审定、良种基地建设、良种生产与推广等方面的创新意识薄弱,良种基地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无法形成林业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直接导致了林业生产遗传增益效益上的低下。

1.2 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严重缺乏 从整体上,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严重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无法有针对性的引进科研设备和科研人才,导致林业生产与研发等工作上的严重滞后,造成了林业发展上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现代林业的发展进程。例如,在树种改良技术上,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加上成本回收周期比较长,所以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政府由于财政资金上的缺乏和人才的短缺,优良树种的引进以及良种基地的建设规划也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林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1.3 林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由于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客观条件上有着底子薄、缺乏创新的主动性等问题,加上新技术引进上的滞后和人才储备上的相对不足,全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能力。例如,在树种改良技术上,很多优良树种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二次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加上没有对国外引进树种培育新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新引进树种未必适应我国复杂的林业发展环境和气象条件,直接导致树种改良技术的应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1.4 优秀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据有关研究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而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低于农业,只有34%。同时,我国林业技术储备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滞后性,优秀林业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既有技术创新能力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优秀林业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影响了我国林业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2 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2.1 转变林业技术创新理念,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 基于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林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效率需要不断加快,逐渐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对此,各相关部门以及研发人员必须首先实现林业技术创新理念上的转变,提高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不断增加各项投入,强化林农和林企等技术推广主体的建设,注重林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 空中交通管制论文题目

★ 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的重要性论文

★ 背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 幼儿园工会工作重要性论文

★ 天文学在航海上的应用

★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 政工工作在景区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论文

★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 艺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论文

关于林业技术发展对策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林业技术;发展;创新

1.林业技术发展的实践意义

在信息时代,我国林业技术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总体水平虽然得到明显提升,但却始终落后于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综合需求,并同林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从宏观层面来看,现代化的林业技术是我国林业实现稳定、快速与持续发展的综合需求,随着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转基因生物的诞生,使种质资源得以全面优化,常见的生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地防治并切实提升了林业经营效率,然而却始终存在潜在的生物物种竞争风险,该类隐蔽风险很可能危及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层层面出发,林业技术全面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推进了林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化,由粗放迈向精准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升级的创新发展。同时林业技术全面推进了我国林权制度的改革,令林权流转市场充分活跃。因此可以说林业技术成为主体制约林权良性流转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全面推进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合理为林业经营人提供技术资源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从微观层面来讲,全面发展林业技术可提升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进而解决实践运转中呈现的大量林业问题,例如林业融资、林业保险等。

2.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由传统主的木材生产发展成为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并兼顾木材生产的崭新阶段。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创新调整,实现了由最初的第一产业向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丰富拓展,林业技术也实现了升级创新。目前我国林业产业正在主力提升生态综合生产力与林业工艺效益,将大工程全面推进大发展作为创新战略,而这些都需要现代化林业科技的完善与支持。因此人们越发重视开展林业技术建设的重要性,并逐步提升了林业科技投入力度,令林业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林业育种层面攻关生物科技,全面培育研制出丰富的抗病虫害且高产的优良品种;通过面向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切实提升了林业种植的综合资源性能;采用飞机播种林业技术全面提升了林业生产培育效率;持续养殖高新生物森林制药、林业化学品与生物制剂,采用3S技术实施对病虫害的全面检测;引入网络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传统机械化的人工检测方式,完善构建了丰富的林业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实时、准确的信息跟踪,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3.影响林业技术全面发展的主体因素

影响林业技术全面发展的主体因素在于人们的林业技术意识较薄弱、投入建设力度不足、技术推广效果与效率不高、林业科技引进吸收消化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与林农的整体科技素质不强密切相关,在欠缺技术意识的前提下他们始终用传统林业经营方式,无法较快地接受全新的林业技术。同时林业收益水平的不高也令林农难以自愿对林业技术进行持续投入,构建一定的林业规模,因此进一步制约了林业技术的发展。同时培养的杰出林业人才少之又少,令林业技术的完善推广与成果转化呈现出效率低下的不良状况,进而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技术的进步与林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相关单位对林业科技的推广发展重视力度不够、推广网络体系构建欠缺完善性、推广科技运行机制较为滞后、服务推广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有待加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林业生产与林业科技推广的相脱节问题,也令我国的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及效率水平始终偏低。

4.林业技术全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提升科技兴林意识

(1)科技兴林应面向广大林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基于退耕还林等特色化重点林业工程运用短期培训,例如举办技术咨询会、科技讲座、技术指导论坛等送科技下乡的丰富形式,对林农展开全员培训,令他们广泛接受林业科技技能知识,并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重视思维。

(2)科学规范林业科技示范户与示范点的建立审批制度,针对投资少、市场前景良好、效率高、适应农村发展、带动能力强的新技术与新成果进行合理的审批与推广,利用示范户主体带动全体林农自主学习科技、完善运用科技的广泛热情。

(3)面向广大农民为其提供丰富的林业科技杂志、书刊,组织编辑与出版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及治理技术、农民致富技术、动物经济养殖利用等科普丛书;编选森林食品、药材、花卉、果树等乡土教材,并免费赠与广大农民,令其充分汲取林业技术知识,提升接收能力并切实增强科技兴林意识。

4.2推进林业科技体制更新

为提升我国林业技术的综合创新能力,应持续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科学构建以政府支持为主体,市场发展为导向,科研机构综合研发,结合产学研广泛引入推广机构、个人与林业企业等社会各级力量共同参与,和谐分工的创新技术体系,进而全面推进科技成果的综合转化,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构建流动、开放、协作与竞争为一体的运行机制,进而全面提升林业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能力。

4.3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力度

(1)加大林业教育与科技研发的相关投入,以全面提升林业技术的实践创新能力。林业企业单位应在内部设立专项基金,提升对员工科技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科研机构,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联系与合作。

(2)国家财政单位应强化对林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支持,提升科技研发资金辅助,积极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并为林业科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相应鼓励机制进而有效预防不良的林业人才流失。针对林业技术推广应提升投入,设立推广人员培训机制,以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良性转化率,以激发林业技术价值。

4.4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果与效率

(1)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探索并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成果转化机制,以社会化林业服务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制定鼓励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令市场调节与政府行为相结合。从生态效益的长远目标出发,呼吁政府展开相关推广项目的无偿投资,对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林业应用成果技术应逐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进而全面培养构建推广技术主体,即林业企业与林农。

(2)促进优势资源的整合,科学构建推广林业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利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与科技资源深入林区构建专业化林业科技站,面向林业经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与信息咨询等服务。针对林业技术推广展开合理的监督管理,在实施推广前期展开项目论证与决策制定,推广中期进行实时、严格的监控工作,令林业技术真正推广到实处。

5.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不断涌现,令林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而林业产业的实践发展进程也越来越需要现代化林业技术的支持。因此只有充分挖掘强化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林业技术发展现状、主体影响因素,全面提升科技兴林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科技体制更新,才能真正扩充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及成果转化率,创造丰富的林业技术效益,进而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明.林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3):63-64.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研究 篇4

1.1 缺乏完善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我国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重视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从根本上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 若没有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 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很难做出成效的。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 受教育水平层次不齐, 思想觉悟意识不高, 对林业技术推广几乎不关注, 这些都阻碍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1.2 推广资金短缺

由于我国政府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重视, 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 林业技术推广自然也存在资金短缺的窘迫。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开展。林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但由于缺乏资金, 相关部门的研发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进而影响林业技术工作的进展。没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 技术推广的工作中的相关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不认真对待推广工作。所以, 为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 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法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1.3 技术推广队伍水平普遍较低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林业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林业相关部门仅将技术研究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对技术推广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致使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不能应用到林业建设中去, 导致林业推广工作进展缓慢;缺乏专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有关部门不重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没有专门的技术推广部门, 更没有专业的推广人员, 仅将重点工作放在技术的研发上, 并投入其中大部分资金, 这就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既缺人员又缺钱;推广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有些地方的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推广部门, 有了自己的推广队伍, 但推广队伍的人员不是专业的人才, 林业部门又缺乏对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 使得队伍的林业推广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着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2 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我国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重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从根本上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针对当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为林业技术工作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健全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能够有效加强国家和政府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和干预, 保证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确保充足的推广资金

根据国家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相应地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保证资金的使用率, 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合理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和林业发展情况, 对基层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的资金进行分配,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资金的运用合理科学。为了确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

2.3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提升推广人员专业水平, 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选聘一些优秀的专业林业技术推广人材, 为推广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促进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对推广人员进行专门的林业技术推广知识培训。相关部门多组织一些关于推广知识的讲座和对推广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学习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有利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良好发展。对推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建林完善的考核制度, 在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成果考核, 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 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等措施来提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促进我国整个林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研究 篇5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科技;种植技术;造林技术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林业资源,加快林业发展,以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使森林资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科学运用林业科技,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 强化林业技术支持的重要意义

1.1 宏观层面意义

林业技术支持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得以出现,种质资源得到优化、生物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林业经营的效率。当世界林业技术高速发展时,一国的林业技术的落后就可能危及到该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中观层面意义

林业技术支持一方面可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林业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从粗放林业向精准林业发展,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可推动林权改革,活跃林权流转市场。

1.3 微观层面意义

林业技术支持可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林业经营者的技术缺乏致使他们不敢进行林权流转,加大林业技术支持,向林业经营者提供所需技术,解决其后顾之忧,必然能活跃林权流转市场。

2 林业科技与种植技术运用的现状

2.1 林业技术推广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的林业推广工作效率较差效果,对科技推广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许多地方对科技推广的重要性认识还停留在口头上,有关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推广经费、推广人员待遇等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2 林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推广网络体系不够完善

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致使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难以建立。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推广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科技推广运行机制相对滞后,推广服务人员能力有待加强。

2.3 林业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林业生产实际,存在选题不够准确的现象,科技推广与服务领域、层次和水平有限,重大林业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缓慢,实用性科技成果不完善、不配套,直接影响了成果推广的速度和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

2.4 林业产业开发人才奇缺,产业经济落后

基层数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主要为林业和森保,擅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但对林业产业开发不太擅长,不具有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前瞻性思维,没有掌握林业产业开发的关键技术,对项目选择、品种引进、生产经营、产品加工等把握不准,造成了经营粗放、林产品加工业不发达、林业产业开发效益差和产业经济落后的现象。

2.5 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

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长远计划,造用结合不紧密,在营造上缺乏商业考虑,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供应面临危机。在更新造林中,数量与质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以及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和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的存在认识误区和工作失误。

3 林业科技与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3.1 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

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模式,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收入的良机,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3.2 开发和利用新技术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林木新品种,大幅度提高生长量;大力开发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微生物杀虫剂和木质素降解酶;提高林木的各种抗性;加速各种优良品种系的繁殖和脱毒复壮,进入工厂化批量生产;研究林木生成剩余物提取蛋白饲料的技术等。从提高生態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

3.3 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多技术的耦合速度、强度和程度进一步加深,森林采伐运输和营林机械化由全盘机械化向生产、检验、管理全面自动化方向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工艺自动化、连续化和计算机技术、过程逻辑控制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将得到发展,产业化速度加快。

3.4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

以林养林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此外,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4 促进林业科技与种植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能力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政府支持、市场引导、科研机构等综合研发、产学研结合、推广机构和林业企业以及个人等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和分工协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

4.2 加大林业技术投入

如何加强林业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 篇6

政府应该担负起向林农宣传林业技术的职责,帮助林农树立依靠科技发展林业的观念。政府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加强农村林业技术的普及,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与当前的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通过举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向林农广泛宣传林业技术,宣传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召开相关会议,举行讲座等,把科学技术送到林农的手中。其次,在当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林业技术示范户,利用示范户的推广带头作用,把那些资金投入少、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适应性强的林业科学新技术推广到每一位林农,使林农的种林积极性大大提高。最后,将一批关于林业科学技术的书刊杂志提供给农户。着重向林农推荐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实用性强的书刊杂志,如《农民致富关键技术问答丛书》、《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与利用丛书》以及《农家致富实用技术丛书》等。

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当前条件下,农林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科研机构3者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社会各界力量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并紧密团结,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才会促进科技队伍素质的提高,最终形成运营良好、团结协作,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流动性的运营机制,使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从整体来看,这一创新体系的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关创新林业技术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在政策上,政府要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其进行支持,比如,针对林业技术创新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第二,相关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健全。我们特别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自主创新水平以及自身消化吸收的能力,依靠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对外沟通与合作,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自主创新水平。第三,林业推广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第四,林业技术与重点技术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并成立相关机制。第五,与国外优秀的林业科研人员多沟通,加强合作。第六,注重培养林业创新人才。第七,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与林业技术相配套的相关措施,推进我国林业技术发展到达一个新水平。

3 加大林业技术方面的投入

加大林业技术方面的投入是促进我园林业技术发展的关键。加大林业技术投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林业科研的投入,林业技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林业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要设立R&D专项基金,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林业企业要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对科研机构及林业院校予以重点扶持,增加技术研发的财力支援,旨在培养优秀的林业科技人员,而良好的科研环境及鼓励机制下也能留住高素质的林业人才。二是,林业技术成果转化率问题,主要在于林业技术的推广。林业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林业技术推广的普及率,这也是林业技术价值的体现。关于林业技术推广的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资金的支持,所以增大对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林业技术推广员的培训和激励上,这也是提高技能的主要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更新技术推广设备,利用网络体系提高林业技术的转化率。三是,完善林业技术应用机制。林业的弱质性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低收益性也阻碍了林业经营者的投资热情,要整体提高林业收入,新技术不可或缺。要激发林农或林企的积极性,多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给投资新技术的林农或林企一部分现金补贴。

4 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

林业技术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这要依赖网络体系来进行。当前,我国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不够好,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改革运行机制,在探索中前进,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科学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和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作用,制定以推广提高为主的政策。(2)利用政府的投资支持,建立生态效益推广项目,对经济效益突出的技术成果,通过市场运作来推广,旨在培养一批技术先进的推广主体———林农或者林企。其次,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技术推广服务和成果转化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优势和资源,在林区设立林业科技站,方便快捷的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服务,诸如信息、技术指导服务等。(3)增加资金投入,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技术推广上。(4)将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5)提高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坚持培训学习,并吸取其它林业服务站的优点,把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最大极限地发挥出来。

5 结语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强化和提升林业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王克敬,周小寒,刘红梅,樊喜斌.加强林业技术发展的研究[J].生态经济,2007(2)

精准林业技术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篇7

关键词:精准林业,技术,设计,实践研究

1 精准农业的特点

1.1 投入低, 回报高

科技的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科研成果, 而这些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可以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的情况下, 得到丰富的收益, 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克隆技术的和“超级种子”的研发可以在保持所有种苗在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物特性的情况下, 对植物育苗进行高质量、高数量的繁殖, 大大降低了种子的消耗, 实现了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和种子基因选择的最优化。

1.2 能源消耗低

由于我国地势复杂, 土地分布不均, 类型不同, 农学家通过对农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比对、作出评价从而制定一套从栽培到收获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 在降低了对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的同时, 还节约了水等自然资源的消耗。

1.3 信息智能化

新技术的普及使得现代农业已朝着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向发展, 以机械代替人工, 逐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模式智能化和农田生产自动化的美好愿景,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还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减轻了农民劳作的负担。

1.4 优化生态环境

高举可持续发展的旗帜, 我国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因此, 精准农业在进行生产时, 遵循自然规律, 着力追求农田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充分注重生态环境的维护, 将“绿色农业”的口号发扬到底。

2 精准林业的特点

2.1 研究对象更细致

精准农业把农田和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 而精准林业不同, 它的划分更为细致, 主要着力于研究小班林木[1]。

2.2 研究目标一致

和精准农业相同, 他们都将投入低、回报高、低能源消耗、信息智能化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列为共同的研究目标。

2.3 DGPS数据采集器

DGPS作为空间位置已经能够十分成熟地进行数据采集的工作, 对于精准林业来说, RS在提供高分辨率的土地信息和作物光谱信息方面的成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2]。

2.4 GIS土地管理系统

对于农田的土地管理, GIS配合农业专家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数据、气候条件等因素掌握所有相关数据并进行制图分析, 可以为精准农业提供高精准度、高分辨率的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方信息, 对农业的科学化、精确化提供了辅助[3]。

2.5 处方科学化

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农业专家系统可以根据产量的差异性而作出预判,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针对消除和减少差异的问题, 对实现产品数量和质量的优化方面提出合理解决方式。

2.6 4S技术核心

RS、GPS、GIS、ES是用于建立林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 在比对分析植物生长空间结构性和空间差异性之后, 选取最佳的空间结构和理论方式将这些差异降到最低, 坚持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

3 精准农业和精准林业技术的相同点

3.1 实践技术仍待完善

在实践技术方面, 精准农业和精准林业还存着些许不足, 在信息收集方面, 精准农业和精准林业仅仅只能建立在未来的实验分析基础上, 目前还存在困难。

3.2 目标一致化

降低生产成本的投入、自然资源的消耗, 提高产量, 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精准农业和精准林业共同的目标。

4 精准农业和精准林业的差异

4.1 研究对象不同

从概念上来看, 精准林业有别于精准农业,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 精准农业主要研究农田和农作物。而精准林业则是将林业的经营单位——小班林木列为研究对象。

4.2 技术核心不同

精准农业的技术核心是采用实时采集装置, 将农田作物生长情况作为对象进行检测, 以便及时掌握了解信息, 确保农作物的高产量和高质量。而精准林业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4S技术, 研究植物生产空间结构性和差异性的, 及时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 避免产生差异, 保证植物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5]。

5 精准林业的具体实践

精准林业通过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反复的实践已发现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解决以改善现有的状况, 优化精准林业技术, 促进林业发展。在进行精准林业技术实践的时候, 充分结合周遭自然环境, 利用RS技术实时监测植物生长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定位, 然后通过ES技术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 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能够被得以掌握和监控, 植物的生产质量才能够被保障。

6 结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而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及过渡。精准农业已经通过实践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采集了一系列数据, 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而精准林业还处于探索的起步性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多方位的欠缺。因此, 我们应该优化精准林业技术, 由实验转向生产, 最终实现提高林业生产质量, 提高生产效益的目标, 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圣.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研究[J].今日科苑, 2014 (09) :121.

[2]余吉安, 聂森, 隋爽.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文献研究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12) :1498-1503.

[3]李红.精准林业技术的设计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10) :64.

[4]车腾腾, 冯益明, 吴春争.“3S”技术在精准林业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 2010 (10) :158-162.

关于林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研究 篇8

近年来,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其经营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而在发生转变, 这主要是由于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减少, 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下对林业长远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即实现技术创新, 针对林业创新面临的弊端进行详细分析, 给予相对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 谨以此提供参考依据。

2 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现状分析, 现代林业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主要原因在于林业产业经营模式与现代发展方向相悖, 导致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制约。从长远角度看, 现代林业发展需要转变经营模式, 不能盲目进行资本扩张, 廉价劳动力种植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求。因此, 在新时期背景下, 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应寻求创新, 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就目前而言, 林业产业在技术创新上相对较为落后, 针对大部分的林业工业, 还有林业企业, 其整体规模相对较小, 且布局比较分散, 这对于技术创新资金的筹集是极为不利的因素, 而且对于这些创新项目而言, 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向银行贷款基本是行不通的对策, 这影响到林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对项目开发的制约更为严重。除此之外, 还存在其它的影响因素, 如由于区域不同而引发的土壤问题和气候差异, 这直接导致优秀创新技术难以推向市场, 推广与普及阻力较大, 这也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困难重重, 难以得到大面积应用, 最终导致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模式难以推广。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属于绿色事业, 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同时还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 基于这一现状, 必须重视解决林业技术创新中的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广泛开展。

3 支持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阐述

3.1 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针对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以此促进林业技术创新真正落实到位, 发挥实效。从技术性质角度划分, 林业技术创新包含两种:一种是基础性研究, 另一种是应用型研究。

基础性研究, 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基本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是生态保护技术。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具备极强的生态效益, 同时兼具社会效益, 可以从根本上可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但是, 从林业企业层面分析, 基础性研究未必能达到既定目标, 即经济效益值较低, 从当前情况看, 针对生态效益, 还有社会效益, 相关的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有关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贯彻, 因而对于林业企业而言, 这些研究项目不能获得青睐。

应用型研究, 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林业使用技术, 另一部分商品公共技术, 相较于基础性研究, 应用型研究更能吸引林业企业, 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林业生产流程的日趋完善, 减少投入成本, 获取极大的利润, 这正是现代林业企业发展所需, 满足他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上述两种林业技术创新可谓各具优势, 政府部门对其实施资助时需要综合考量, 维持平衡度。针对基础性研究, 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因为这类研究相对而言获取的经济效益较少, 而对于应用型研究, 可适当减少资助额度, 因为对于这类研究可以通过其它渠道来集资, 比如通过市场筹资, 并且由于资金资助渠道的不同, 对于项目的研究方向, 或是专利的产出影响深远, 经过相关实践证明, 其中两种形式对于企业专利产出作用明显:即企业资助研究、科技贷款。

3.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产业化发展

据相关研究表明, 我国林业科技发展速度较快, 相关的科技成果正在逐年增多, 但是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不乐观, 转化率只达到了34%, 相较于其它行业转化率较低, 这与我国相关政策关系极为密切, 以往的科技管理存在较大的弊端, 相关人员只是负责立项管理, 然后进行鉴定验收, 其它工作则由其它部门接管, 科技人员的工作只停留在鉴定环节。科技成果鉴定之后, 转化与推广工作也由其它部门负责。我国政府提供的林业技术创新经费有限, 到成果鉴定阶段就结束, 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转化, 或是更深层次的项目推广。就林业技术创新而言, 这不仅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而且还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 不仅社会效益难以做到补偿, 生态效益也同样如此,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因此应对申请政府资金资助者提出新的要求, 必须保证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 或是产业化阶段, 林业技术创新成果能够拥有充足的后备措施, 保证创新技术能够持续扩散。要健全与之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杜绝出现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的现象。

3.3 保护林业知识产权, 强化技术产权监督

林业技术创新是林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而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科研人员是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推动力, 政府必须保证其知识产权不受到损害, 同时保证其技术产权的合理以及合法性, 基于此, 我国政府颁布了两项法律法规, 分别是《著作权法》和《专利法》, 在上述两项法律中, 对于知识与技术产权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保护科技人员产权不受到侵害, 确保其应得的利益, 也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对林业技术创新而言, 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其中以自然条件影响最大。

当前总的来说, 技术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但是能够申请专利产品的却是少之又少。有相当部分创新成果, 基本是在以往技术上的改进和革新, 对于这一类的创新, 虽然不属于专利产品, 但是也应该受到保护, 正所谓量的积累会实现质的飞跃, 小创新成果需不断累积,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创新合力, 因而, 对于科技小创新, 或是科技小发明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界定所有权, 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保护, 促进小创新以及小发明能够成为日后的创新合力, 造福于林业发展。

4 结语

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林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林业技术创新高度重视, 并采取相对有力的政策支持林业科技创新。本文主要概述了现阶段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弊端与弱势, 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最后重点提出了提高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策略。

摘要:指出了林业经济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额, 随着计划经济改革的实施,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如何追求长久发展是其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这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所在。简述了当前林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重点探讨了其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 最后阐述了政府对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林业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银登文.林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5 (6) .

[2]宋小燕, 耿玉德.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11 (3) .

[3]李湘玲, 余吉安.林业专业合作社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1) .

[4]管志杰, 曹建华.基于绿色采购的林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11) .

林业技术研究 篇9

1 技术中介对林业技术供需不足的影响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存在着供需双重不足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与我国林业技术中介机构有着很大关系。

1.1 林业技术中介的职能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的林业技术中介机构, 往往承担着多重职能, 而多重职能并存极易导致技术中介的工作重心移位。技术中介的服务工作常常会因为政府计划的影响, 而不能以技术供需现状进行灵活调节。很多时候, 技术中介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行政工作上, 而不是林业技术的推广方面。

1.2 林业技术中介缺乏内部竞争

目前很多林业技术中介的性质都属事业单位, 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高低与其在林业技术推广中的贡献值没有多大关系, 这就导致林业技术中介内部缺乏竞争, 很多职员安于现状, 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徒有其形、不具其实, 不能将技术供给者和技术需求者联系起来, 无法促进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2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供给不足的原因

2.1 技术的研发脱离实际

当前很多技术科研人员都是在技术先进性、成果高档次的观念下进行科研工作, 却很少有以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技术的实用性为指导思想进行技术研发的, 这就使得很多林业技术缺乏实用性, 与实际工作存在着出入。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的供给者往往都是科研部门, 他们不是技术的需求主体, 无法全面了解技术需求的实际情况, 技术的研发环节相比于技术的推广使用, 较为封闭, 研发部门不必直接面对需求者的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2.2 功利性现象严重

林业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使用各阶段的要求不像工业技术那么严格, 往往很多林业技术的研发成果, 只是经过简单的鉴定之后, 就会投入使用, 研究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很容易就能得到名誉、经济的双重奖励。另一方面, 在技术推广环节, 推广主体往往不能直接从推广过程中获得物质上的奖励, 他们的工作动力主要源自于自身的事业心。

2.3 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资金问题

当前我国在林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的资金, 主要来源于国家, 而非科研机构本身或是社会其他资金, 这就导致林业技术在交易过程中无法实现其商品价值, 国家重视的只是技术成果, 而非技术带来的利益, 这就使得资金无法在研发、推广、使用等环节中形成循环体系, 科研资金仅是单向流动而已。因为上述原因, 很多社会资金不愿意投入到林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 而仅仅只是政府的资金, 很难保证林业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含量, 同时还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2.4 技术成果的管理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成果的管理职责多由政府部门承担, 而不是经营性实体组织。而政府部门在对林业技术的管理中往往只是重视其公益性, 而非技术能给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 这种管理体制使得技术产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 政府管理往往还会导致林业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足, 使其实用性下降。

3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需求不足的原因

3.1 林业的产业化程度低

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同时推广和使用又可以反过来推动林业的产业化发展。但是, 目前我国林业的产业化程度低, 很多林业技术在推广上基本都是无偿的, 甚至某些应用主体关注的是政府在技术推广方面的配套经费, 而非技术本身。由此可见, 我国林业的产业化程度低, 生产力不足, 这是制约我国林业技术内在需求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3.2 林农的经济条件、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山区林农的比例不高, 而且其收入水平也较低, 缺乏技术投入的资金。这部分林农所关心的主要是与自身资金能力所能适应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而且国家资金对林业技术推广环节的支持, 还存在着很多操作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对林农应用技术的资金支持很难落实到位。同时, 林农在技术观念上也还存在着缺陷, 小农经济观念束缚了林农的思想意识, 很多林农会以安全风险最小的决策为首先, 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着质疑, 这也是导致我国林业技术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

4 结语

总之, 导致我国林业技术推广供需双重不足的因素众多, 不仅有来自技术研发主体和需求主体方面的原因, 同时还有来自技术推广中介方面的原因。我国政府要想加大林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扩大供需双方面的需求, 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调节。

参考文献

[1]戴国辉, 翟建强, 李莉君, 等.如何加强林业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J].现代园艺, 2013 (6) :199-199.

[2]胡丛叶.林业技术在基层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2) :558-558.

[3]王贵亚, 卢尚河.浅谈林业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8) :81.

林业技术研究 篇10

摘 要:本文針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尝试给予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难题

项目基金:本论文为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项目“林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编号2014-R06)”子课题“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G642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专业设置的要求,林业工程类专业特指木材加工技术(含人造板自动化生产技术方向)、木工设备应用技术、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等4个专业。目前国内开设木材加工技术的高职院校有9所,在校生约1200人,企业人才需求约50000人/年;开设木工设备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有1所,开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高职院校有3所,此3个专业在校生较少,市场人才缺口较少。高职林业工程类专业的主要特点即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主要从事设备操作、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工作,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一、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对就业人群的质量标准看,人才的素质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高职高专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有助于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1.国内研究现状

以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方面还处于真空状态,还未构建和制定科学、公认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方法、途径、体制与机制等缺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匮乏,需求旺盛,但毕业学生基本不能立马上岗,未能表现出其明显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标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探索与建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迫切之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刻不容缓。

开设有相关林业工程类专业的院校主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研究较多。在国内,众多的研究都还停留在探索阶段,侧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的管理作用与导向功能,至于结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等重要问题研究较少。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主要以卷面考试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这种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档案”为载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以项目为主导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能力或决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理论。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各个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独有的体系。德国采用“双元制”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和企业在职培训相结合;英国主要采用“三明治体系”及BTEC模式考核评价制度,由培训企业协会和培训机构紧密合作,提供就业支持和各种教育培训;澳大利亚的AQF国家资格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国采用专科教育和技能竞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拿大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和认证制度;以及国际上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理论构架等研究。

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的难题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理论无论多么完美,它最终归宿还是实践。评价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到底需要哪些指标、各指标的权重如何、针对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质量应如何评价等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才能发现其特点,找出适合目前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因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问题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方式可采用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等显著特点的CIPP模型分析法,即全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CIPP模型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这四种评价可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

设立合理的评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指标如“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使用情况、学生实践课程比例、双证书获得率”等指标是可以量化评价的,而有些指标如“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想要量化评价是很困难的,评价过程中的许多现象还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如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是目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确定评价体系的内容原则应基于实践调研与文献检索的基础。实践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调研问卷应针对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代表、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等进行分别设计。同时要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问卷的“信度”即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问卷设计要保证信度的一致性和效度的显著性。

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意义和重要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进行评价时 ,对每个指标赋予的权重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评价方法来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各指标的权重,形成一套数据采集方便、指标权重分配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小结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林业工程类专业同其他专业同样也遇到一些发展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只有解决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才能实现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合理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顺.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M].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 篇11

1 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研究

1.1 我国林业技术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需木材的数量与日俱增,林业的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技术得到了提升。在林业管理方面,依靠计算机技术,建立林业信息系统,对森林进行研究追踪,实施观察,进入“数字化林业”,除此之外通过对森林的监测防范森林火灾,不仅提高了森林的可控度,也促进了林业大发展。我国目前的林业技术水平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林业的技术储备不足、缺乏高技术储备人才、科学研究开发资金不足等。由于我国地区辽阔,环境区域复杂,所以环境污染和病虫害十分严重,森林受到了病虫害的困扰与威胁,因此,提高我国林业技术水平、实施林业防病虫灾害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1.2 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 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

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如,资金及技术推广投入得不及时、林业技术人才投入培养得不充分,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的进步,阻碍了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由于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到位,使得林业技术专业人员对林业技术的相关知识认识欠缺和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打消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1.2.2 我国林业技术中新技术的引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良好合作,林业方面的合作也与日俱增,吸收了大量的先进林业技术。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水平而且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林业技术种类的不断增多,为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也进行了更先进的林业技术应用。

2 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

2.1 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我国的林业技术发展还处于传统的模式,传统模式的林业物种受到大自然的病虫侵扰,在这种模式下的物种生长周期长、抗害虫的能力低,大大的遏制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受病虫的干扰,林业物种遭到破坏,大量的树木被病虫侵扰,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生长发展。我国林业品种繁多,受到病虫的侵蚀,以至于发展缓慢,使其成活率降低。近年来森林覆盖面积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空气质量,同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林业的破坏导致物种存活率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干旱少雨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尤为突出。

2.2 提高林业技术,防治病虫害侵扰,提高林业技术水平

从保护森林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因病虫害侵蚀导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维护林业安全,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出高效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方法。培育抗病品种。针对区域林业灾害环境进行评估,研究出更好的抗击病虫害的特效药物,做到及时消灭病虫的威胁,也要遵守林业的自然规律,减少因化学药物引发的新的自然灾害。育苗技术,在防治病虫对林业的侵蚀的同时,进行土地改造,交替进行植物种植,避免因常年种植同一品种使得病虫害的侵袭加剧,土地承受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土地质量、生产水平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林业管理。注重林业生态化,加强对林业的监管,随时监测林业的发展状况,关注林业的光照朝向、雨水覆盖、种植进度,这样,既能够防止树木被病虫侵害,又能使得我国林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使得林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林业管理意识,加快城乡绿色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减少病虫的生长。保护植物多样性。如前所述,同一土地可交替种植植物,避免因种植过于单一而使得土地遭到破坏,降低产品质量,破坏土壤结构。在同一土地长期种植同一植物还会使国家种植品种结构产生单一性,影响到我国种植业及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国家应加强林业管理相关法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挖掘人才,做好林业技术、人才储备,同时,提高林业科技管理水平,使得林业在科学的环境中生长。交替种植,使得植物品种多样化及生态环境良好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下一篇:完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