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2024-07-03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精选12篇)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1

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做到“五个一”

1.摸清一个底子。主要包括贫困户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劳动力、住房等,特别关注家中有无残疾人、重病人、子女就学、家庭变故等情况,并建好台帐。

2.选准一个项目。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对照“九措到户”及其它措施,帮助贫困户选准1个以上对应项目,促进贫困户按计划如期脱贫。

3.每季走访一次。结合春耕、夏种、秋收、冬修等农时季节,定期入户走访,平时电话沟通,及时了解掌握贫困尸生产发展、脱贫进度等情况。

4.办好一件实事。根据贫困户所需所求,帮助协调解决生产资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力争每年为挂钩贫困户办好1件以上实事。

5.记好一本日记。详细记录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具体帮扶设想、计划,每次入户走访、电话沟通情况,帮助解决的困难问题,阶段性成效,以及收获、感想、建议等。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2

一、贫困高职生的学业水平现状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学生。因此, 学生的学业水平现状既包括知识层面的学习, 也包括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为例, 贫困生中的大多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处于中等, 少部分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理论知识方面, 贫困生主要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方法不到位、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等问题;在实验、实践方面, 很多贫困生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在能力方面, 大多数贫困生社交能力较差、存在自卑感和社交障碍。这些问题对贫困生的学习、就业都产生较大影响。

二、贫困高职生的学业问题的帮扶措施

解决贫困生的学习问题首先需要转变他们的思想, 任何学生从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都要面临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贫困生更是如此。贫困生一入校往往较内向、不与人交流, 自卑, 脆弱。所以, 入校之初,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贫困生正视自身的经济条件, 慢慢适应当前的生活, 克服或减少自卑心理, 比如讲解学校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的政策, 减轻贫困生的思想负担;介绍成功贫困生学长案例,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指派高年级学长帮助他们熟悉学校概况, 协助他们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另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方向,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如讲解本专业所学课程及其要求、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帮助贫困生卸下思想包袱, 缓解自卑的情绪, 逐步增强自信心。

1. 学习方面脱困

(1) 理论学习方面

(1)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引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时要抓住重点、难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认真做练习;利用图书馆、多媒体等资源, 拓展知识面。对于某些学习上仍存在困难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课后答疑、网上答疑或者补课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成立班级互助学习组。由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学困同学,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针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者布置的作业等进行讨论与研究。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 所有同学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3) 进行学业生涯学长导航活动。大二、大三的学生可针对自身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指导学困生如何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 在实验、实践学习方面

(1) 努力上好实验、实训课。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针对性辅导, 包括如何取药品、称量、搭实验装置等等, 提高他们自信心和实验动手能力。学生要认真观察、听讲, 一定要实际动手操作, 针对每一次实验、实训的成败要进行分析和总结, 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以提高实验、实训的效果。

(2) 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鼓励贫困生申报暑期社会实践, 帮助他们联系企业。通过在企业的实践, 贫困生会更加了解所学专业内容、企业的用人需求、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 使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3) 把握企业现场学习的机会。通过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等教学环节, 可让所有贫困生近距离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制品, 向工人师傅和指导教师请教。通过企业现场很直观的学习, 可以将书本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

(4) 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由学生自己查资料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实验方案并认真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终完成论文。通过毕业设计, 贫困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有很大程度地提高。

2. 能力方面脱困

(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贫困大学生学习较为刻苦, 但学习方法较为死板, 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单一, 创造能力较差。可鼓励贫困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 通过勤工俭学, 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勤工助学活动, 一方面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实践证明, 通过勤工俭学可锻炼贫困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也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主要体现为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但对于贫困生, 他们的自我意识保护较强, 常常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多归咎于社会、归咎于他人, 独立意识较强, 但团队合作能力较差。鼓励贫困生多参与各项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多与人接触、沟通, 有助于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如鼓励贫困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参加学院主题班会的评选, 参加学院优秀班集体的申报、参加辩论会等活动。

(3) 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较差, 需从多方面进行培养。

(1) 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主要讲授创业的基本流程、创业团队的构建、创业融资、创业计划书的书写、申办创业企业程序、创业战略与管理、学生创业行业拣选等内容。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可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2) 主动进行创业培训。创业培训 (SYB) 不仅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 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SYB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挖掘出好的企业构思、介绍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制定开办企业的行动计划等。通过创业培训及结业考试后, 学生可获得由徐州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统一颁发的《大学生创业证》。今后, 他们可凭此证在创业过程中享受税收优惠。通过创业培训,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 有助于实现贫困生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改变。

(3) 积极投身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自计划实施以来, 我院材料工程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已有多项课题通过验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4) 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吸引很多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比赛使贫困生能够正确认识创业的艰难和快乐,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创业观念。

参考文献

[1]解丽.中职学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2]刘涛, 麻蕊.贫困大学生社交障碍心理研究与对策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

[3]郑新夷, 连榕, 黄玉英.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12) .

[4]郑晓芳, 张静.贫困大学生综合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12) .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帮扶措施

一、引言

目前,高校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这支特殊群体也正逐步扩大,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对贫困生来说则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心里状况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校园的稳定,因此,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帮扶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准确掌握贫困生心理现状,做好帮扶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二、高校贫困生的概念、比例及来源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据统计,全国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0%,最高达35%,平均数量已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左右,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从其构成可以分成固定人群和非固定人群。固定人群一是指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大多数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还有部分从经济落后地区来到沿海等高消费地区就读的学生,收入与支出标准差距较大,使得生活更加拮据。二是家庭收入不稳定者: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只靠土地为生,收入随着自然环境时好时坏,生活不稳定;来自城镇家庭,父母无固定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难以承担学生的固定生活和学习开支;家庭负担沉重者,多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弟妹要抚养,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非固定人群如家庭变故,近年来较多出现的下岗职工家庭,断了经济来源,固定开支受到冲击,无法承担高额学费支出;经济变故,家人或本人病重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甚至负债累累,生活难以继日;婚姻变故,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生活学习费用供给不正常,学习生活费用也就成问题。另外还有由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使一些学生失去经济来源,加入贫困生行列。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表现及成因分析

1.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焦虑和紧张心理。贫困生把取得高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彻底改变现实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现实生活中,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较高的学习目标需要付出相对多的学习时间和因勤工俭学而不能保障学习时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急需通过勤工俭学自立与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的拼搏得以解决的矛盾,都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在学期间学习压力更大,久而久之,部分贫困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人格发生变化,出现精神病症状。

2.自卑、敏感、不稳定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感情,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具体表现为很少与同学交流,不常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对待人生,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极为敏感。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另外,对于贫困生,他们的上学费用要靠家长借债或自己贷款供给,将来要靠自己的薪水偿还,面对就业压力,可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忧虑或没有信心,外在情绪表现抑郁消沉,言谈举止具有不稳定性。个别贫困生产生退学、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3.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的抑郁、孤僻心理。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对一个中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主要依据的是其学习成绩。这样,无论是城市贫困生还是农村贫困生,都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喜爱,即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然而步入大学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贫困生的成绩相应地失去了明显的优势,且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校园中凸显,而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感情的沟通,常伴随着一些物质联系,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可能出手阔绰,交际面广泛,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匮乏,难以支付这类额外开支,如果不能另外开辟人际交往空间,易导致一部分贫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闭”,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视或冷遇,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由于贫困生时时为经济拮据所困扰,长期处于郁郁寡欢的不良心境状态,且又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故造成抑郁孤僻心理。

4.虚荣、嫉妒心理。少数贫困生好攀比、讲究衣着打扮,追求享乐与高消费,生活上不勤俭节约,也不愿参加稍微艰苦的勤工助学劳动,他们虽然也属于贫困生,但却由于图虚荣,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入阔人之列,想让大家刮目相看,常用资助的钱或者父母辛苦借来的钱大肆摆阔,而对家庭经济困难视而不见。还有些贫困生自尊心极强,且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从而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5.行骗、犯罪心理。个别贫困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占有欲强、自我素质低、自制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经受不住贫穷的磨难或者对社会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触、敌对、报复心理。无视校规校纪,在校内外从事行骗或者进行刑事犯罪,这类贫困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对社会影响很坏。可见,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现象。

四、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贫困生在高校中占到将近20%的比例[2],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是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2.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为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小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贫困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3.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的人口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贫困生很大一部分抱着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在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下顽强拼搏,但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发现和疏导,就会影响到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贫困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如何发现问题并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贫困生中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4.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对于高校来说要建立和谐校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贫困生群体与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融洽和谐。贫困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这背后也暴露了整个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问题。

五、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帮扶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结合国情以及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根据贫困生的具体实际,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能够正视困难、积极进取。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要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以及学校财力毕竟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还需要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全方位的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国家为使家境贫困的学生上得起大学,从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倡经济资助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有偿在先、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设法使各种补助通过劳动的方式来兑现,让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利于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利于鼓励学生艰苦求学,勤奋上进。要合理安排、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既获得报酬、弥补经济困难,又得到锻炼,促进学习。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加强典型事例的媒体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本校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4.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径。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服务于贫困生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在贫困大学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其次,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另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总之,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和谐成长氛围的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各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宋美英.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

[2]彭玲云,吕广振.当今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挂科”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2010,(10).

[3]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石庆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5]李婷.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助[J].邵阳学院学报,2009,(10).

党员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4

一、活动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以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帮扶机制,增强工作合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使困难群众的贫困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社区两委班子、党员在结对帮扶实践中充分体现先进性,为构建和谐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二、活动对象

以社区两委班子、有帮扶条件的党员为主体,以社区困难群众为帮扶对象。

三、活动形式与内容

在搞好调查、摸清况的基础上,将社区两委班子、有帮扶条件的党员组成帮扶主体,与社区的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几帮一”的帮扶对子,从帮扶对象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扶。帮扶任务主要有:

1、送政策。积极向帮扶对象宣传党和政府制定的扶贫济困方面的政策、规定,宣传对下岗失业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自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决心。

2、帮解困。对于帮扶对象中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家庭,要亲自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并通过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或实物帮助,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度过生活难关,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3、重扶志。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困难中,注重扶志,引导他们克服怨天尤人、消极悲观、等靠、依赖等思想情绪,坚持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决心,在帮助物质脱贫的同时注重精神脱贫。

4、促进业。对有就业能力、就业意向的,要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服务工作,一方面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多渠道帮助寻找就业门路,想方设法促进其就业或自谋职业;有条件的单位要腾出临时工岗位安置,帮助联系家政服务、发展经营项目等,为增强他们创业脱贫的“造血”功能提供条件。

5、扶就学。对子女读书难的困难家庭,要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前上门家访,了解其子女读书情况,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的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6、助医疗。对于帮扶对象的家庭成员中有患大病、重病的,要借助政策和通过捐款等方式,尽量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

7、倡文明。引导帮扶对象树立爱国、爱党、爱集体、爱劳动、爱工作的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教育帮扶对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推动移风易俗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迷信、赌博酗酒恶习,维护社会治安,帮助群众调解家庭纠纷,正确处理邻里关系,争创“文明社区”和“五好家庭”。

四、活动方法步骤

1、搞好调查。社区两委班子采取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摸清本社区困难群众数量,摸准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认真分析与筛选,认真填写《社区两委班子、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明细表》(见附件)。

2、组织实施。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帮一或几帮一的结对方式确定帮扶主体与帮扶对象的关系,制定帮扶方案,明确帮扶的任务,研究帮扶措施,落实帮扶主体相关责任,确保结对帮扶活动深入、有序、高效开展。

3、考核验收。加强结对帮扶活动的考核验收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及时发现并解决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五、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党组织高度重视此次结对帮扶活动,尤其是两委班子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帮扶对象落实到位,切实抓紧抓好,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2、注重实际效果。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确定帮扶对象要准确、采取帮扶方式要贴切、开展帮扶任务要实际,并注意抓好典型,及时总结与推广好的做法;对帮扶成效突出的,要进行宣传表彰;要把结对帮扶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两委班子、党员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

贫困户帮扶措施参考6.26 篇5

(2018年6月26日)

一、教育帮扶政策

1、学龄前幼儿补贴: 2018年6月春季保教费300元、伙食费200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幼儿资助补贴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春季补助保教费300元、伙食费200元

2、小学

(1)两免一补:2018年6月发放春季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00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2018年春季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00元

(2)营养餐补助:2018年6月春季营养餐补助400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教育帮扶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义务教育2018年春季营养餐补助400元

3、初中

(1)“两免一补”:2018年6月发放春季寄宿生生活费补助625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2018年春季寄宿生生活费补助625元

(2)营养餐补助:2018年6月春季营养餐补助400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教育帮扶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义务教育2018年春季营养餐补助400元

4、高中

(1)国家助学金:

帮扶措施:落实普高国家助学金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普高国家助学金1000元(2)免学费住宿费: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帮扶政策 帮扶成效:其孩子×××享受国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帮扶免学费和住宿费

二、医疗救助政策

1、医疗保险补贴政策:(1)低保贫困户:

帮扶措施:落实医疗保险补贴

帮扶成效:享受2018医疗保险补贴每人30元(2)五保贫困户:

帮扶措施:落实医疗保险补贴

帮扶成效:享受2018医疗保险补贴180元

2、医疗救助政策

(1)帮扶措施:帮助办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 帮扶成效:使贫困户享受医疗政策减免,为其就医提供保障。(2)帮扶措施:帮助落实大病医疗保险政策

帮扶成效:使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政策,减免医疗费用XX元。(3)帮扶措施:帮助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帮扶成效:使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政策,减免医疗费用XX元。(4)帮扶措施:帮助落实贫困人口兜底保险政策。帮扶成效:使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政策,减免医疗费用XX元。(5)帮扶措施:帮助申请办理长期慢性病门诊救助 帮扶成效:享受长期慢性病门诊救助医疗费减免××元(6)帮扶措施:帮助落实生育政策。

帮扶成效:该贫困户自然分娩,享受生育医疗费用760元(剖宫产1870元)

(7)帮扶措施:帮助落实新生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帮扶成效:该贫困户新生儿出生后,随其父母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三、社会兜底帮扶政策

1、低保: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帮扶成效:享受国家低保金每月××元

2、五保:每年4488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五保政策

帮扶成效:享受国家五保金每季度1122元

3、残疾人补贴:低保户所有残疾人都享受生活补助每人每月60元,重度残疾人(一、二级)护理补助每人每月60元。

帮扶措施:落实残疾人补助政策

帮扶成效:享受困难残疾人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元

四、到户增收项目

(1)帮扶措施:帮扶申请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发展××产业

帮扶成效:种植花椒(板蓝根、柴胡)××亩,发展特色产业

(2)帮扶措施:帮扶申请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发展××产业

帮扶成效:养殖山羊(绵羊、生猪、牛、驴、鸡)××只,发展特色产业

五、产业基地项目

帮扶措施:××基地帮扶增收脱贫

帮扶成效:在基地务工,年务工收入××元

六、金融扶贫政策

(1)帮扶措施:帮扶申请办理金融扶贫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

帮扶成效:已将贷款申请资料递交银行、保险公司审核办理贷款手续

(2)帮扶措施:积极协调银行帮助落实金融扶贫贫困户 小额信用贷款政策

帮扶成效:发放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政府全额贴息使用

(3)帮扶措施:办理金融扶贫非贫困户“1+1”信用贷款结对帮扶

帮扶成效:与非贫困户签订“1+1”贷款带贫协议,务工年收入××元

(4)帮扶措施:办理金融扶贫非贫困户“1+1”信用贷款结对帮扶

帮扶成效:与非贫困户签订“1+1”贷款带贫协议,年贷款资金4%的回报率(如贷款5万元,贫困户收益金额2000元)

七、危房改造

帮扶措施:帮助落实危房改造补助政策。

帮扶成效:享受危房改造补贴XXX元,对房屋进行改造或新建,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八、易地搬迁安置 2017年易地搬迁户:

帮扶措施:落实易地搬迁安置政策

帮扶成效:搬迁安置在观和苑社区,已达到入住条件,目前搬迁户陆续搬迁入住。

九、基础设施(六通五有)

(1)帮扶措施:实施××组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道路××米

帮扶成效:解决出行难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帮扶措施:江树腰村、陈营村、刘庄洼村新建村级卫生室

帮扶成效:建成后,有效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3)帮扶措施:实施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帮扶成效:正在实施中,实施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十、技能培训

1、雨露计划

2017年秋季补贴1000元

帮扶措施:落实国家“雨露计划”政策

帮扶成效:2018年5月发放2017年秋季学期补贴1000元

2、短期技能培训

2017年秋季短期技能培训2000元(驾照补贴)帮扶措施:落实国家短期技能培训政策

帮扶成效:2018年5月发放2017年秋季短期技能培训驾照补贴2000元

3、实用技术培训 帮扶措施: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帮扶成效:掌握××种植(养殖)技术

十一、劳动转移就业

帮扶措施:帮助介绍到×××(地点)×××企业就业务工

帮扶成效:实现稳定转移就业,每月务工收入×××元

十二、公益性岗位

帮扶措施:帮扶申请办理公益性岗位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中央的十七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现决定在全体学校干部中开展对学困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优良

2、诚实谦逊,好学上进

3、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三、扶助方式

1、由学校行政、关工委成员与学困生结对帮扶,每人扶助一名学困生;

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探讨 篇7

一、建立贫困生档案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 辅导员要具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包括家庭成员及其工作、家庭主要收入和支出等, 并建立档案保存, 对全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使以后的资助工作做得更加轻松到位, 把每一笔资助送到最需要的同学手中, 发挥最大的资助作用。新生入学时比较单纯, 在这时做这项工作, 了解到的情况更加切合实际, 也就能给今后的资助工作提供更加真实的材料, 让资助工作做得更好。

二、评定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在每次资助工作开展之前, 明确班级受资助的名额, 申请的条件。资助的目的是让积极上进、家庭贫困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业, 所以每次资助工作开展之前, 我都会明确向全班公开申请资助的同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评定标准:凡受过各级各类行政处罚及处分、学期智育总成绩在班内排名倒数30%、吸烟、酗酒、生活奢侈浪费等都无条件申请;申请的同学必须是家庭贫困, 在平时的衣食住行表现比一般同学都节俭;积极上进, 无旷课, 活动无缺席, 等等。将评定标准公布后, 让全班同学都参与监督, 不够资格的也就不能浑水摸鱼, 从而达到公平、公正、公开, 让每一笔资助给最需要的同学。

三、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

除了让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以外, 我们还要对贫困生, 特别是没能受到资助的同学做好思想工作。对于没能享受到资助的同学, 心里难免会失落, 甚至是出现更糟糕的情绪, 如:嫉妒、怨恨等。我们应该及时地化解他们心中的消极情绪, 让他们明确资助条件, 分析他们不能受资助的原因, 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 让他们把消极情绪转化为对同学的理解和爱, 并鼓励他们去同困难作斗争, 自强不息, 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 改变环境, 做生活的强者。对受资助的同学, 首先要让他们明确, 国家或企业等所给予的资助, 并不是理所当然就是给他们享受的, 所以要学会感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并将这份爱传递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为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平时, 我还邀请专家和心理学老师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会、座谈会, 与贫困生面对面地交流, 通过心与心的沟通, 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放下思想包袱,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面对人生。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做好贫困生思想工作是一个方面, 但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首先, 争取学校的勤工俭学的岗位, 让贫困生课余去帮忙, 在锻炼自己能力之余获得助学金, 缓解经济压力;其次, 联系校园内其他的就业岗位, 如饭堂打扫卫生、小店帮忙等, 为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开辟了途径。除此以外, 寒暑假联系工厂, 为学生寒暑假打工提供机会, 更早地让学生走入社会去了解社会, 更储备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

多种渠道的勤工俭学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又为贫困生解决了学习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 让学生更好地去完成学业。

五、在教工党员中建立扶贫帮困队伍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即使有勤工俭学的岗位, 也不可能投入很多的时间, 收入就不可能多, 技术、经验也不足, 所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家庭贫困, 力量毕竟很有限。因此, 我在教工党员中成立了扶贫帮困小组。教工党员扶贫帮困小组成员都有一副热心肠, 哪个同学家里出现什么意外, 有什么急需的时候, 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献出爱心。如, 07级的刘同学爸爸得了鼻咽癌住院了, 扶贫帮困小组得知消息后, 立即伸出援助之手, 为刘同学的爸爸捐出近一万元的医疗费, 而且派老师亲自送到医院去。带去的, 不仅仅是那一万元的医疗费, 更是老师对一个贫困生的关心和爱。所以刘同学照顾好他爸爸回校后, 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老师的爱, 每学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而且在课余还自己去摆地摊挣取生活费,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救助贫困大学生,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工作, 更是我们工作在学工第一线的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因此, 我们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他们自强不息;关心爱护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通过努力, 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创造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同学,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共建和谐校园, 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 应该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辅导员,帮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竹韵.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完善贫困生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3) .

[2]王建斌.高校贫困生调查及解困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2) .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8

“同心·万家民企帮万户工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动员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及区县工商联、镇(街)商会,组织民营企业结对帮扶特困家庭,至少要连续帮扶4年。市委统战部一位人士说,短期的经济资助并不能较好解决受助对象的实际困难,长期的关怀才能让这些家庭的现状逐步改善,该工程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受助家庭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得到转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目前,南京建邺区、江宁区、溧水县3个区县已经试点开展“万家民企帮万户”,已经有超过3000户困难家庭得到了企业资助。按照市委统战部要求,接下来每个区县都将开展这项工程,由民政部门调查摸底确定受助对象,各区县统战部、区县工商联组织企业结对,每个乡镇或街道至少要组织50—70家属地企业,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对帮扶特困家庭。

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9

**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目标

我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和辐射功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通过综合采取特色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互助资金帮扶、合作社带动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到20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确实让扶贫政策改变贫困户的贫困现状。

二、基本任务

对全村**户**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等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

困对象进行帮扶,力争年内成立一个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生猪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年内**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措施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经济果园:组织贫困户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实地指导樱嘴桃种植技术,利用现有果园,进行产业转型,引导部分有条件村民连片先行试种,实现脱贫致富。

(2)蔬菜种植:举办蔬菜种植相关技术培训班,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3)劳务输出:积极联系当地企业或与周边县市企业加强联系,帮助贫困户均输出劳动力。

(4)养殖业帮扶:利用我村现有几个养殖厂为基础,建立帮扶措施,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帮助,真正让村民从养殖业走向致富路。

(5)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

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

(三)积极提供互助资金帮扶

创新扶贫模式,对重点贫困户的贫困人口给予资金信贷扶持,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民,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动合作社带动帮扶

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争取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有力确保保障帮扶

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工作要求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由各村小组召开户主会会议,按上级文件要求,重新评定贫困人口。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帮扶走访贫困户简报 篇10

7月8日上午,独山所支部书记厉国伟与海塘村副主任杨国春一行准备走访慰问困难户陆亚娟一家,恰逢陆亚娟赶来居民会客厅办理业务。耐心等待陆亚娟办理完业务,厉国伟与陆亚娟坐下来交流谈心,详细了解她家的生产生活状况。

陆亚娟婚姻不幸,丈夫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女儿。大女儿患有癫痫又动了大手术,肢体四级残疾,为了照顾残疾在床的大女儿无法外出打工,又要负担小女儿的学费,家庭十分困难。厉国伟深表同情,送上慰问金并再三嘱咐:“生活再难再苦都不要失去信心,有困难,多与村委和镇政府联系,我们党和政府都会尽心尽力提供帮助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离别之际,陆亚娟眼中饱含热泪。

通过此次“七一”走访慰问困难户的活动,传递了组织温暖,既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又极大地鼓舞了困难居民自强自立的信心和意志,使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11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帮扶 政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47-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较大差距,出现了贫困生群体。所谓贫困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2]。由于种种原因,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

1 现有对贫困生就业帮扶的主要政策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要求做好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现实困难,从2006年开始,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做好贫困生就业工作[3]。

对于贫困生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方式助学体系,仅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一项,中央财政此项支出从2006年2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8亿元,高校资助面超过20%。2003年以来,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2003~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4]。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取得了积极可观的成效。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困难,是高校“扶贫工程”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整个社会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各地纷纷推出对贫困生就业特殊帮助政策和活动,根据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要求,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用人单位和地方服务机构也纷纷根据要求落实援助政策。

2 现有对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的特点分析

2.1 明确任务目标,落实领导责任

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切实落实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帮扶,加强统筹和协调力度,真正把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2 完善政策框架,建立帮扶机制

制定了各种政策配套措施,不断改进就业困难工作体制、机制、模式、方法和手段,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帮扶机制。

2.3 构建服务体系,体现人本服务

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更加重视就业帮扶工作中的“人本服务”,强调就业指导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强贫困生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联网,教育、人事、劳动等网络和市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2.4 完善管理措施,加强人才储备

对于因就业困难确实未能就业的,推行暂缓就业制度,将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暂时储备起来,待来年找到工作后再办理就业手续。对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贫困生进行失业登记,为他们提供免费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

2.5 理想信念为先,有效促进就业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信念,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的统一。

3 提升贫困生就业帮扶效果的建议

据调查,对国家就业帮扶政策的效果,51.8%的毕业生认为一般;22.9%认为没效果;19.3%认为说不清;只有6.1认为很好[5]。这充分说明,国家现有的帮扶政策,有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必须求实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制订就业帮扶计划

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制订贫困生的就业帮扶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分步骤开展工作,使工作既有章可循又切合市场的实际,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求职工作中处于主动,使他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加强就业政策指导

积极开展政策指导,使贫困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正确选择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就业形势的变化,举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咨询会,使贫困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树立敢于竞争精神。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以改革为契机,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成为有用之才。

3.4 拓展就业帮扶渠道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拓展就业帮扶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有用的就业信息。使学校更了解社会,社会更了解学校,为贫困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5 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和模拟招聘会。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为贫困生举行讲座,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邀请上届毕业生传授求职经验,为他们传经送宝。

3.6 制定就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中对于怎样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大学生解约、用人单位过分要求等问题,政府鼓励和扶持贫困生的力度不强。建议制定新的、更加符合实际要求的帮扶政策,以期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例如,制定《大学生就业保障法》等,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保障制度。

总之,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重视,出台切实有效的帮扶政策和措施,更加需要贫困生自身勇敢面对现实,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体现就业帮扶的效果,实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新华社北京,2007,10,24.

[2]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Z].(教财<53>51号文件).

[3]中国教育报[EB/OL].http://www.zk789.net/HtmlContent/EduExamNews/GaoKao/QuanGuoDongTai/0606/356.html.

干部帮扶贫困户措施 篇12

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是关系民生、加强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构建以政府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体系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从制度和体系方面看, “两免一补” (免学杂费、免教科书, 补助生活费) 政策惠及城乡广大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的学生。2006年, 国家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 840亿元, 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 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为3 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从教育资助范围和规模来看, 除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费用的减免, “寒窗基金”“金秋助学”“慈善助学”、国家助学贷款等形式的资助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如愿进入高校学习。

应该说, 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绩。但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帮扶政策和制度基本完善, 但是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时间跨度较大, 分散在不同时期的政府规章和文件中, 缺乏整合性、系统性, 容易造成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冲突。而且国家资助范围不断扩大, 政府投入主体责任越来越大, 亟须通过政策和制度整合, 强化公共财政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职能。

2.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工作不仅教育部门在做, 民政、慈善、妇联等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推进。而且各政府部门所管辖的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也参与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活动。各种途径的资助资源比较分散, 一旦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 则会导致资助资源的重复使用, 影响资助效果, 甚至使社会产生政府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力度不强的错觉。

3.目前, 教育部门确定资助对象, 主要是就学学生持有低保证件, 并且向学校反映给予减免有关费用。对于因为学生或家庭主要成员突然致病、致残等特殊原因导致的突发性、临时性经济困难, 学校和教师往往通过师生捐款、社会呼吁等形式资助学生, 但是往往是杯水车薪。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反映情况, 为这些学生向具体的民政部门提出救助意见的意识缺乏,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在为有关贫困家庭争取社会救助的作用发挥不够。

4.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尤其是长期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确实体现了一个教师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教师作为公职人员, 还没有使资助自己身边的贫困家庭学生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5.资助、帮扶贫困家庭的学生, 让其能够感恩社会, 进而成人、成才, 回报社会, 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工作。从这一活动的客观效果看, 有为贫困生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 推动学生积极进取的一面, 也有强化学生依赖和弱势地位, 尤其是强化其精神弱势的潜在不利因素。我们对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还不深刻, 视野尚不够开阔, 宣传的热点大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进取模式。

6.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 需要教师和广大社会工作者一起携手, 需要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义务的社会工作者, 至少要面向贫困家庭学生的父母开展工作, 发挥为社区服务的功能。而目前, 教师普遍社会工作能力不高, 社会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容易背负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某部分群体利益而误了更多孩子”的社会指责, 从而影响教师帮扶的深入开展。

二、进一步做好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思路及其对策

1.充分认识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时代意义, 提高此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现阶段, 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困难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确实成为影响我国继续稳定、持续、和谐、科学发展的“短板”, 并有可能影响发展的大局。

在工业化社会, 以及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社会, 教育与就业紧密相关。受教育层次较低往往是贫困的首要因素, 而困难家庭的子女又容易丧失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样容易形成家庭贫困的恶性循环, 难以摆脱贫困——丧失受教育——再贫困——再丧失受教育的怪圈。

因此, 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 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高度, 充分认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2.构建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尽快制发综合性的相关政府规章

从宏观上说, 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统筹安排、协调运作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助、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个人的关心支持, 更需要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义务和具体的运作程序。目前这一机制尚未完善。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 建立政府为主体的资助制度是关键, 应当着眼于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设计。《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出台, 表明了党和政府之致力建立“不重不漏全覆盖”的资助体系的决心。

3.设立临时困难救助专项资金, 常年救助和临时困难救助不同类型区别对待

界定贫困不能是抽象的, 而要受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而且, 贫困是动态的, 疾病、灾荒及各种家庭变故, 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一个原本健全、幸福的家庭变得困顿不堪。此外, 婚姻破裂、丧失劳动力等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会让相对富裕群体滑进贫困者的行列。针对贫困结构多元化, 致贫突发因素增多的现实情况, 建议设立政府临时困难救助专项资金, 区分于常年救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 对临时困难资助区别对待。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贫困家庭学生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 适时上报,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帮扶, 为贫困家庭雪中送炭。

4.建立学校贫困学生调查记录备案制度, 形成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长效机制

“暖人先暖心”。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 教育资助帮扶, 最重要的是精神抚慰,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 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精神。同时还要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升上有所体现。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 应当成为学校日常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和教学、德育、教师教育等结合并在这些工作中渗透帮困, 既确定帮扶重点对象, 也要照顾帮扶对象全体, 将帮扶工作抓实、抓牢。要尽快建立学校贫困学生调查记录备案制度, 确保在校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贫困学生调查记录备案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学校教导 (教务) 机构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应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姓名、性别、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家庭经济背景、家庭致贫原因、社会帮扶现状、其他救助渠道等, 做到了如指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把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校长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5.关注贫困学生家长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特殊家庭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让受资助的学生能学会感恩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回报于社会,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父母的影响。贫困家庭学生的父母职业技能大都缺乏市场竞争力, 或者已失去体能、劳动力、年龄的优势, 没有职业安全感;有的对生活前途悲观, 远离社会主流生活, 疏离、封闭, 社会联系受限, 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偏离甚至逆转;有的对社会、政府和自身有很高的期望但又多处于受压抑状态, 缺乏畅通的表达和泄释渠道等等。这些状况进一步造成了弱势群体心理上的挫折感, 极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 甚至会发生强烈的内向自虐和外向攻击, 进一步导致外向的反社会性, 隐藏着对社会较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学校和教师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 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 把关注的触角由学生自然延伸到家长, 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的同时, 矫正其家长的心理偏向或障碍, 才能达到资助、帮扶的目的。

摘要:教育是民生之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使他们能够通过教育改善生活、改变命运, 成为教育的历史使命。目前, 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是, 面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 必须尽快完善资助制度和体系, 通过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真正担负起教育是民生之基所赋予的重大责任。

关键词:贫困家庭,资助帮扶,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3]贺艳秋.论弱势群体及其社会管理.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 (3) .

上一篇:《山雨》说课稿下一篇:新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