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精选11篇)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 篇1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①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迎园医院由市废物处理部门集中处置。②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⑧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嘉定区环保局指定的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④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嘉定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⑤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⑥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⑦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 5000 元的超劳补贴。
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的超劳补贴。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①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48 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
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县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②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⑧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①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迎园医院由市废物处理部门集中处置。②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⑧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嘉定区环保局指定的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④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嘉定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⑤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⑥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⑦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 5000 元的超劳补贴。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的超劳补贴。
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①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48 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②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⑧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邹城市辖区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
1.2 调查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和询问等方式对邹城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全覆盖的调查。
1.3 调查内容
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约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方式,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收运情况,医疗废物自行处置的方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经调查,邹城市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共781家。其中一、二、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9家(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采供血机构1家),民办医院10家,村卫生室593家,其他小型医疗卫生机构139家(包括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内部医疗卫生机构等)。
2.2 签约及集中处置情况
调查的781家医疗卫生机构中,37家单位已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集中处置合同,总签约率4.74%(37/781)。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疾控中心、采供血站签约率100%;民营和一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分别为80%、56.41%(22/39);小型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低,村卫生室无一家签约。(表1)
2.3 集中处置情况
37家签约的医疗卫生机构均将医疗废物交由济宁市远东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另外还有46家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送交由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由其转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即间接集中处置)。村卫生室无一家进行集中处置或间接集中处置。全市集中处置率10.63%(83/781)。(表1)
注:1)签约率=已签约单位数/调查单位数×100%;2)集中处置率=集中处置单位数(直接+间接方式)/调查单位数×100%
以间接方式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的收运工具大都较为简陋,缺少必要的卫生安全措施,甚至有直接手提包装袋运送的情况。送交或上门收集平均间隔时间为43小时,有12家机构的间隔时间超过100小时,占26.08%(12/46)。
2.4 自行处置情况
全市698家机构对医疗废物实施自行处置,占89.37%。其中包括593家村卫生室,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民办医院,门诊、诊所和内部医疗卫生机构等84家。处置方式上,有677家单位采取焚烧处置方式,9家采取消毒后填埋的方式,其余12家通过其他方式处置(其中存在将医疗废物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
2.5 收运频次情况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签约的37家单位直接上门收运,平均每46h上门收运1次,而平均收运间隔时间超过48h的有6家。
3 讨论
3.1 集中处置覆盖率低
调查显示,邹城市仅有10.63%的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处置有明显差异,大中型机构较好,二级以上100%,一级以上77.42%。最差的是小型医疗卫生机构(30.94%)和村卫生室(无一家)。这些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意识较薄弱,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用较高,从降低成本考虑,有些机构不愿采用。
3.2 收运频次和收运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
直接上门收运的37家单位中有6家超出48h收运。83家集中处置单位中有46家间接处置即将医疗废物交由其他机构转交集中处置。间接处置单位的运送工具过于简陋、贮存时间长达100h,这些不足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外源性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3.3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状况令人担忧
结果显示,89.37%的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处置方式主要是焚烧。由于焚烧技术较难把握,具体操作又不规范,很难达到无害化处置要求。个别小型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将医疗废物当作生活垃圾处理的现象。存在极大卫生的安全隐患。
4 建议及对策
4.1 建立本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邹城为较发达的县级城市,医疗废物处置必须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本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配备专用车辆统一收集、运送,变无序为有序,加快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进程。另外,政府还要给予相关部门更大的经济支持,如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支出可实施财政补贴[3],减轻被处置单位的负担,确保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安全处置。
4.2 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法制意识和规范意识。对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并建立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长效机制,使医疗废物处置真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4.3 加大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特别是对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和农村卫生室等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其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防医疗废物流失、扩散造成群众健康危害、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
[2]胡桂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督查与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管理,2007,20(5):20-21.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 篇3
关键词: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风险管理
由于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危害特性和方式各有不同,则应根据不同的危险特性与危害程度采取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即对具有特别严重危害性质与危险废物,要实行严格控制和重点管理。随着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处置设施运行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影响已引起管理部门和民众的关注,处置工艺的环境风险控制已成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结合示范中心多年的危险废物管理实践,对广东省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重点管理。
1. 环境风险概述
1.1风险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1]
1.2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类行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及毁灭性作用等不良后果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2]
1.3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是指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恰当的法规条例,选用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削减风险的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度和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并进行政策分析及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决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降低或消除事故风险度,保护人群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安全。[3]
2.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环境的特殊性
2.1生产的特殊性
物料本身就是危险废物,具有危险性,且在处理处置中产生的中间体绝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危险性。物质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风险性。
处置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危险废物从收集、运输到安全处置,一般都需经过多个程序和复杂的处理工艺及反应单元。多数反应过程处于高温、负压等工艺条件下。
2.2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环境的特殊性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物料复杂、风险类型多样,既具有一般行业的环境风险的普遍性,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风险源多而复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所涉及的环境风险类型多样,包括火灾、泄漏、中毒、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可能引起一种风险,也可能同时包含多种风险类型。
3.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环境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速,我国进入了环境高风险时期,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如“重庆开县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和“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连环爆炸事故”。[4]这些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
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不但处置环境的特殊,而且处置过程中危险源众多,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随处存在,且危废集中处置企业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其影响和危害必定十分严重。而且近年来,因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带来的环境突发事件不断地闯入公众视野,不但造成了重大损失和生态危害,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这些环境污染事故提醒我们,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非常必要,从源头防范污染事件发生,已经刻不容缓。
示范中心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环境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级别,比较接近高风险级别[5],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该中心的日常环境风险管理。
4.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环境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容置疑,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这一领域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维护人类自身的健康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但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具有它自身的不完善性,特别是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风险管理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基石,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然而目前,风险管理制度往往仅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某些制度过于原则化,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2)管理层本身的风险意识淡薄,忽视对风险的识别与预测
危险废物处置过程中的环境事故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不仅范围广,而且持续时间长,甚至有时会造成永久性破坏。很多企业误把“事故发生后,如何降低损失”为己任,而把“不发生事故”为目标风险管理忽视了。
(3)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差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有事一拥而上,平时无人负责”的现象。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下信息不共享。很多基层员工防灾知识匮乏,应急、应变、防灾能力低下,导致在灾害来临之际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给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4)缺少群众的参与
危险废物处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仅靠环保机构和环保工作人员是很难完成的,更需要的是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但对于一般群众而言,由于对环境专业方面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危险废物的认知和环保意识很薄弱,更谈不上如何应对危险废物产生的环境风险事故。
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示范中心是一个大型的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从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后的处置,都树立整体性、全程性的观念,使废物管理科学化、最优化。
(1)建立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示范中心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对辖区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处置等各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危险废物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处置企业内部管理 ,与环保等政府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全面掌握所处置辖区地市废物产生源,不断研究、革新废物处理、利用技术,降低处理成本,将经营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示范中心严格内部管理,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OSH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管理体系,及时检查维护生产、安全设施,精心作业,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在危险废物收运方面,示范中心为了确保危险废物在交通转移、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配备了专用废物收运车,对危险废物的收运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掌握危险废物的转移流向,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控制。
在危险废物贮存方面,示范中心对于爆炸性物质和难以稳定或性质未明的废物则运至贮存车间储存,避免直接的风吹雨淋日照,且对不同种类的废物分门别类的分区域储存。
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工艺方法上,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阶段为了降低风险,示范中心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模式,相关补救措施是国外发达安全填埋场设计建设的最新标准,达到先进水平。
(3)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泄漏、遗撒、火灾等事故,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预备抢修、救援机械设备,建立可靠的监控、报警通讯网络,定期演练,控制事故风险。
(4)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形成舆论监督
开展对公众的危险废物相关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和环境警示教育,包括危险废物的出现形式、危害性以及防范措施、监督和兴趣报的方法以信途径等,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加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对危险废物认识的提高 ,对企业的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可起到广泛的社会监督作用。
六、结论
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名个环节都存在着环境风险,必须从安全性、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危险废物的处理。尽管广东在危险废物管理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建设,处置设施建设以及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因广东省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源比较分散,产生总量较大,以及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潜在危害性较大,要实现可持续的废物管理目标,我们必须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运营体制,促进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这样将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下册)上海,1995
[2]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环境影响报告书,2004年
[3]王樟生,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J] .能源与环境,2006(04)
[4]朱俊,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管理[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05)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 篇4
为了进一步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切实加强我市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医疗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我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卫生局、环保局一把手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卫生监督所,负责日常监督管理与协调。
二、处置机构
“湘潭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医废中心)作为集中处置机构,承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服务业务,负责具体运行工作。
三、职责分工
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废物收集工作。环保局负责全市医疗废物转运与集中处置。卫生监督所负责日常监督与管理。
四、工作总体设想
(一)覆盖范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
(二)工作部署 按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由市卫生局对所管辖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作部署,2011年前完成城区内医疗机构的集中处置,2012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三)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医疗废物处置的相关法律和全市医废处置的具体要求,掌握医废处置的相关知识。
2、各医疗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医废中心”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相关法律文本及技术要求资料,由“医废中心”负责提供。
3、集中处置单位职责和要求。
“医废中心”负责到韶山市医院交接和运输城区内医疗废物,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交接和运输各乡镇医疗废物。
4、韶山医院、乡镇卫生院必须与收集人完成好每次交接手续,记录好交接联单和登记表,并妥善保存备查。
5、各医疗机构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贮存等工作,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扩散、泄露等污染事件的发生,禁止发生医疗废物买卖行为。
6、市区内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统一收集到韶山医院,各乡镇医疗机构统一收集到乡镇卫生院。
四、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1、9月中旬完成医疗机构摸底及分布情况。2、10月份由市卫生局、市环保局联合召开全市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全面布置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3、“医废中心”从10月初开始与各医疗机构签订医废收集协议,10月底前完成签订工作。
4、收费价格和收费方式:按潭价服【116】号文件进行收费。城区个体诊所按规模大小分别按100-300元/月收费,乡镇卫生院按每床每日1.85元的70%收费,村卫生室按100/月的60%收费。由韶山市卫生局负责医疗废物处置费的收费工作,并及时将医疗废物处置费存入“医废中心”银行账户,确保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够顺利进行。
5、资金来源: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自筹,村卫生室由给予合理补贴,乡镇卫生院资金由医改中统筹解决。
五、监督工作
按相关法规和两局文件的要求,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各司其职,认真履行相关监督职能,对不按要求执行的将依法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和对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予年检或注销,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 篇5
一、医疗废物产生地收集点
1、各医疗废物产生点应从方便收集出发设立收集点,可设立在污染物处理间,亦可在治疗室附近设置专室。
2、收集点应设醒目标识,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3、禁止医疗废物在非收集点倾倒、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
二、分类收集
1、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损伤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物专用锐器盒内。
2、在盛装前,应对包装袋或锐器盒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锐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
4、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5、临床科室产生的少量化学性废物应由相应采购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临床科室产生的大量化学性废物应由产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进行处理。
6、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121℃,102.9kPa,20-30min)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患者的体液(如胸腔积液、腹水)及其他排泄物倒入下水道,由医院统一进行污水处理。
8、输血器、血袋单独收集,按感染性废物回收统一处理。
9、放入包装袋或者锐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10、医疗废弃物分类参照卫生部、环保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三、转运与交接
1、转运
(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确保封口紧实、严密。
(2)封口后若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增加一层包装并再次封口。
(3)运送人员需进行适当防护:包括工作衣、口罩、手套。
(4)运送车辆应易于装卸和清洗,防渗漏、防遗散、无锐利边角。
(5)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的医疗废物打包装入黄色塑料转运箱,加盖上扣后送至暂存地。运送时间应避开人流高峰,运送路线从病区两头污物电梯。
(6)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转运箱是否破损、泄露,有破损的转运箱严禁使用。
(7)医疗废物应当放置在运送车辆内密闭运送,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8)每天运送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2、交接
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和运送人员应共同清点废物种类、重量(数量),由运送人员统一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部门及医疗废物类别、重量(数量),交接人员分别签名,用三联单形式。
四、暂存
1、医疗废物不得逞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暂存地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分开,具有防雨淋的装置,并应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以及防鼠、防蚊蝇设施,张贴“生物危险”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每日工作结束后消毒工作场所。
2、回收站工作人员防护具包括工作衣、鞋、口罩、手套。
3、应将所收集的废物按类别堆放。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 篇6
为防止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由于医疗废物遗弃、流失、泄漏、扩散导致的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医疗废物意外事故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包括院长助理、后勤主管、业务主管、各科室负责人。
组
长:***
副组长: **
成员:**
(二)工作职责
1、指挥全院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果断做出决策,及时上报。
3、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预防控制措施
(一)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由医疗废物领导小组组织各个科室负责人组成的督导组,对全院各单位日常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反馈、指导整改,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感
组织职工学习医废处理政策常态化、通过各部门互相监督学习的形式,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各科室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考核,开展经常性演练等,以提高各科室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
三、意外事故处置措施
1、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各级各类人员责任制。
2、各科室若发现医疗废物泄漏、流失、扩散和严重遗弃事故时,要立即报告院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3、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4、有关科室立即组织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封锁,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止扩大污染。
5、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力对污染现场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
6、对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 篇7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动物诊疗机构产生的与医疗卫生机构相类似的废物,以及过期、伪劣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2003 年国务院出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来,各地也相继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从执行的情况来看,常常因为忽视了医疗废物的毒害性而导致污染事故,甚至威胁生态环境。为此,笔者实地走访调研了温州市区的卫生医疗机构、动物诊疗场所、药品零售门店、医疗废物收运公司和相关执法部门,以了解温州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是否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
医院的医疗废物产生量一般是按住院部产生量和门诊部产生量之和计算。2013 年温州医疗机构5 345 所,其中各级医院732 所,门诊部(诊所)4 543所。2013 年各级医院拥有病床29 729 张,病床使用率为92.07%,估算住院部医疗废物全年产生量为4 964~9 964.5 吨。2013 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64 392 232人次,门诊部医疗废物全年产生量为2 146~3 219吨,2013 年温州市医疗机构产生医疗废物合计为7 110~13 183.5 吨。另外,2013 年温州2 845 家药店至少产生不合格药品34~68 吨。但2013 年温州市收集处置医疗废物仅5 350 吨[2],远远少于全年产生量。
2 处置现状
2.1 废物生产机构安全责任意识低
2.1.1制度清晰人员懈怠
除动物诊疗机构和药品零售门店外,其他医疗机构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操作流程、安全制度均已格式化地制作成公示牌匾,并张贴在医疗废物操作较频繁处的墙上,但这50家医疗机构的制度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见表1。
2.1.2设施简陋知识匮乏
在贮存点设置方面,医疗卫生机构中5家一级以上医院设有专用的废物贮存屋,40家诊所采用不锈钢柜贮存,5家诊所在楼梯下设置简易贮存点;7家动物诊疗场所均无固定的废物暂存点;19家药品销售门店虽设有不合格药品区域,但均挪为他用。在容器使用方面,33家诊所使用普通的垃圾桶或包装袋存放医疗废物;39家医疗机构和动物诊所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存在满装现象(按要求不得超出包装容器的3/4);17家药店将过期或近失效期等不合格药品直接作为生活垃圾丢弃。在业务知识方面,现场调查83名废物处置操作人员,无一人能完全正确回答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转运、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
2.1.3过期药物回收形同虚设
截至2014年12月,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定点单位共有1 500家(含医疗机构),但这些单位没有设置任何回收的公示招牌或提醒标识。据统计,其回收率为零。有些门店甚至将自身的过期或临近失效期等不合格药品随意丢弃在生活垃圾中。温州市共有2 845家药店(不含批发企业),按每个药店每月产生1kg~2kg报废药品进行保守测算,温州市药店平均每年有34~68吨报废药品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置。
2.1.4应对监管敷衍了事
2014年5月底,温州市主流媒体报道市区查获特大医疗废物案以后[2],医疗废物处置逐渐引起重视,但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后随机回访调查50家医疗机构,发现违反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的仍有37家,占74%。
2.1.5动物诊所废物流失
调查的7家动物诊疗场所中,仅有1家可以出示医疗废物转移单,其余的动物诊所均不能提供医疗废物去向材料。据了解,动物诊所平均每天产生医疗废物和病原性粪便约3~4kg,那么仅鹿城区(共有11家动物诊所)每年就有近2吨的医疗废物随生活垃圾处理。
2.2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服务方式不足
温州市区现共两家医疗废物回收公司,为节约成本,公司按照既定线路安排车辆停靠进行定点回收。分散在市区各地的医疗机构均没有享受到合约规定的上门回收服务,而是被告知将医疗废物就近送至废物回收专用车辆停靠地,并自行将废物搬运上车,导致不及时回收现象普遍。在调查的57家医疗机构和动物诊疗场所中,有49家至少是7天后集中送至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车辆停靠点回收,占85.96%,而按规定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2.3 废物交运暴露危险物品流失风险
2.3.1交接联单填写不规范
调查51家机构,其废物交接联单仅有每次1箱的记录。具体的废物种类、重量、其他容器数量、废物的处置方法和最终去向等内容在废物交接联单和合同书上均无记录和描述。
2.3.2交运过程无逆向记录
医疗废物回收企业对医疗废物回收交接现场情况并无记录,更无可逆向性影像记录废物交接回收现场的实况,不能有效进行交接源头的追溯性监管。
2.3.3交运缺乏系统性管理
医疗废物的交接、运输和最终处置等环节,缺乏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更无具体的防范措施,仅凭医疗废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企业的自律,增加了医疗废物危险物品流失、泄漏、扩散的几率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2.4 废物管理部门监管执法尚存盲点
2.4.1部分医疗废水未纳入管理
目前除了一级以上的医院(含卫生院)设置了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外,其余包括个体诊所、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均无相关设施,医疗污水基本未纳入医疗废物管理。个别即使已经纳入管理,也并未按要求对排放的医疗污水进行检测。
2.4.2交运工具消毒清洗未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但调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和回收处置企业对运送工具和专用车辆均无消毒清洁,更无相关的消毒清洗台账记录。
2.4.3废物处置企业监管存不足
目前,医疗废物管理相关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在对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的日常监督、现场检测、结果评价、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漏。
2.4.4药品废物收集处置有遗漏
大部分的药店将不合格的药品不作记录直接混合到生活垃圾内丢弃或者让医药公司业务员随意收走。即使较大型的医药公司连锁门店也仅做不合格药品名称、计量、厂家、有效期等简单记录,其具体去向则不得而知。各医疗机构的过期药品也面临着回收处置无门的窘境。执法部门罚没的药品也是混入普通垃圾场内焚烧销毁。这些都存在污染环境的极大风险。
2.4.5动物医疗废物管理有缺陷
根据《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通知》规定,兽医医院、宠物医院等单位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均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范围。但在调查中发现,动物诊疗机构普遍将医疗废弃物随意丢弃于生活垃圾中,并未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要求集中回收处置。
2.5 医疗废物法律法规建设尚待完善
2.5.1现行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有局限性[3,4]
从行政角度上看,现行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暂无具体的实施细则,缺乏对医疗废物的生产、运输、收集、处置等人员的责任化定位;对涉及卫生、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法律层面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对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温度和贮存方式等要求不明确,忽略了医疗废物贮存的风险性;未将居家性医疗废物的处置纳入规范范畴。从民事角度上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虽然提到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缺乏可操作性。从刑法角度上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刑事责任仅涉及单位犯罪主体,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没有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338、第339条对医疗废物犯罪的规定在适用罚金方面采用无限额制[5],实践操作性不强。
2.5.2过期药品处置存在法律真空区域[6]
《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未对不合格药品的回收处置做出具体实质性的规定。对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则更是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和监督机制。
2.5.3动物诊疗废物法律法规不够健全[7]
我国现行涉及动物诊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53条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第22条,但规定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监督管理
3.1.1广泛宣传提升安全认知
环保、卫生、药品、农业、城市管理等监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定期安排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知识。向民众宣传医疗废物相关知识,提高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在社会形成安全管理医疗废物的共同认知。监管部门不定期通报典型的医疗废物处置违法案例,突出相关法律责任的解读,不断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相关单位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意识。
3.1.2技术引导帮促设施改进
依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206号)相关要求,对医疗废物生产单位的废物暂时贮存点从贮存时间、温度、消毒和清洗要求方面加以技术指引,以规范设置和使用。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袋)的3/4容积处做好最大容纳量警戒标志,同时增加包装容器(袋)的自动封口贴,防止废物外流等。
3.1.3增设引导废药回收牌匾
对已经授权过期药品回收的单位和个人,监管部门除了定期进行企业信誉、行政违法、过期药品回收等情况的综合考评外,应在其经营场所明显处设置过期药品回收公示牌、药箱以及过期药品的危害简介。
3.1.4加大执法树立法律威严
监管部门除了每年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外,应增加随机性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对卫生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监管。对药品经营企业,重点查处未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不合格药品、药品销毁和药品退货管理的行为。对动物诊疗机构,法律法规暂未明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监管主体职责,应由环保、卫生、动物诊疗管理部门等加强联合执法。
3.2 政企联手优化医疗废物回收服务
3.2.1优化集中处置企业自身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在利用行政措施责令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企业整改以依法运作的同时,宜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入社会资本,形成行业内有效竞争,企业自我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2.2弥补输液瓶(袋)回收盲点
面对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分散在各地的小诊所、门诊部未受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瓶(袋)回收无门的现状,政府应积极组织环保、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等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引进资本创建本地的输液瓶(袋)资源再利用处置企业,或对本地区医疗机构的输液瓶(袋)进行中转性回收并做好暂存管理,再统一交由浙江兰溪中苔有限公司回收处置。
3.3 加大交运管理,杜绝流失风险
3.3.1上门回收控好源头
加大对医疗废物集中回收处置企业的监管,防止回收处置企业在交接回收时的懒散和随意行为,倒逼回收处置企业上门回收,规范操作,抓好源头把控。
3.3.2规范交接完整记录
制度上,规定回收企业的每辆回收专用车辆在医疗废物交接运输过程中人员不得少于2人(含驾驶员),同时配备称量工具,将回收装车前的每件医疗废物按件过称,并在医疗废物交接联单上分类详细记录各机构生产医疗废物的件数和重量。技术上,积极开发车载式智能化医疗废物交接联单记录仪,便于企业和监管部门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提高管理实效。
3.3.3远程监控动态管理
要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企业在医疗废物专用车辆上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同时在装卸门处安装远程可视性探头,在专车每次开关装卸门时自动记录医疗废物的回收和卸载情况,实时向监管部门和企业内部传送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3.3.4系统监管规范企业
医疗废物监管内容多、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有纰漏,均会产生疾病传播和生态污染等隐患。因此,应运用科学手段,全程化、系统化管理,避免因分段式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以及各不同监管主体的相互推诿。
3.4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废物管理
3.4.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医疗废物法律法规培训,积极开展业务学习,让执法人员全面掌握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暂存、交接、运输、卸载、处置、记录、检测、评估、报告、存档、备案等法律规范的内容和业务知识,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医疗废物生产单位和集中处置企业的规范管理。
3.4.2落实药品管理,健全回收处置
药品监管部门应依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跟踪检查,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不定期抽查企业对过期、不合格等药品的销毁和退货管理情况,规范其处理程序,杜绝随意丢弃现象。不合格药品、器械应委托有资质处置的企业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置,同时报环保部门备案。
3.4.3加强联合执法,弥补法律欠缺
现有法律法规对动物诊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管理主体和法律责任尚不明确。农业部在《动物诊疗管理办法》中规定动物诊疗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管理。因此,动物诊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积极组织、协同环保、卫生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避免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5 完善医疗废物配套法律建设
3.5.1健全现行医疗废物管理法律
⑴在行政法律法规上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医疗废物产生、处置各环节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卫生行政、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医疗废物监管中的法律职责,赋予城市管理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企业擅自在城市道路或街区设置医疗废物收集交接点的监管权。明确不同类别医疗废物的贮存要求,建立医疗废物暂存规范体系,降低暂存风险。量化“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的标准,增强实践的可操作性。加快居家性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社区医源性回收站点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居家性医疗废物集中运送至社区家庭医源性废物回收站点进行统一处置。⑵在民事法律责任上引入赔偿惩罚。如果仅按给他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对污染性事件的加害方当事人的威慑和预防目的不强。因此加害人在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后应再额外支付一部分以惩罚为目的的赔偿金,以惩戒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人的行为,预防再次发生。为防止惩罚性赔偿金数额过高,应结合医疗废物事故发生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上限。⑶在刑事法律责任上延伸责任罚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应增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相应的刑事责任。
3.5.2完善药品管理相关法律体系
加快国家立法进程,制定药品从生产、经营到售后的延伸管理,敦促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产品终端管理。通过立法明确药品的回收主体,增强药品生产商的全程责任意识,同时从政策、财税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生产药品回收处置,逐步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体系。在暂未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由药品监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回收定点单位缔结行政合同,比如《过期药品回收管理责任书》等行政合同,进一步规范废药品回收操作。
3.5.3增补动物诊疗废物管理法规
及时增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53条规定的罚则,否则对违反有关条款的行为无处罚依据,或者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修订增加《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相应条款,明确动物诊疗机构主管部门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罚则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S].2003.6.26
[2]吴祖坚.有人居然从诊所收购输液针管加工上市[N].温州都市报,2014.5.29.
[3]佟岩.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的法律制度构建[D].兰州:兰州大学,2011.5.
[4]高晓莉.我国医疗废物回收与处置法律制度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6.
[5]柏海霞.罚金刑数额问题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4.
[6]秦勇,李东进.天津市家庭过期药品处置现状及解决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113-115.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自查报告 篇8
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自查报告
×××卫计局:
根据潍坊市卫生局、环保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迅速组织了专项检查小组,按照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对全院各科室开展了重点检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对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并与集中处置单位签署处置合同。
二、在本单位设置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设置了明显的医疗废物标志,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定期消毒和清洁,并由专人管理。
三、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了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
四、医疗废物暂存处,有专人负责,认真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帐物相符,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搞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工作。
五、各科室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分别置入包装袋,利器盒内,及时转移到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六、定期组织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做好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对专管人员定期查体。
进一步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抓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禁止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 篇9
关于医疗废物处置的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根据卫生局 普卫医罚字【2013】4号文件精神,我院开展医疗废物处置检查工作,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本单位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储存位置的管理规范,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我院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及自查,现将问题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组,由院长刘国雄任组长,焦为慧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组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医疗废物制度,专用运送工具及销毁制度。
二、废物集中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对收集废物人员配套、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
三、分类收集管理。
1、将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杜绝医疗垃圾与生 活垃圾混装,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塑料袋盛装,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2、将医疗废物分别扎口密闭,针头、穿刺针、刀片等毁形后放防渗漏耐穿刺的利器内3/4满时闭锁,不得再取出,贴上标签。
3、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高压灭菌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贴上标签。
四、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并做好登记工作,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无回收价值的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烧。
五、登记及管理。
相关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登记表,登记核对来源、种类、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齐全。
六、预案。
建立了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对转运途中发生医疗废物泄露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应急处理措施,严防发生二次感染、确保安全。
七、总结。
通过这次对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自检自查,对存在 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各科室也逐步规范了医疗操作行为,在今后我院要加强对各相关科室的检查力度。我们在医疗废物的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因单位客观条件限制,在医疗废物转运工作还不能完全规范,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操作,彻底杜绝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对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的损害。
普安现代医院
昭平县医疗废物处置方案 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9号)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我县医疗废物的管理,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医疗废物污染源排查及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针对我县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医疗废水污染治理,建立全过程环境管理机制,防止疾病传播,切实保障人民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新昭平。
二、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确保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处置排查及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我县建立医疗废物处置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昭平县卫生局局长、昭平县环保局局长,成员为县卫生局、环保局、公安局、住建局、教育局、食药局、人口计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各一名分管领导。联系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日常协调事务性工作。
(二)部门职责分工
县卫生局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废水收集、分类、暂存环节的管理情况,以及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排查。
县环保局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排查。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医疗污水排放管网建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存在将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排入城市管网的排查。
县公安局重点排查辖区内是否存在非法买卖、转让和处置医疗废物情况。
县食品药品监管理局重点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过期、损坏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销毁情况进行排查。
县人口计生局负责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内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情况进行排查。
县教育局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各中小学教学和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废物的排查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开展对非法利用医疗废物生产絮用纤维制品、食品包装的情况进行排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
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开展相关的排查工作。
三、排查范围及重点内容
(一)排查范围
辖区范围内各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个体诊所、村卫生所(室),计生服务站等产生医疗废弃物的单位。
1、具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等五类医疗废弃物;
2、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
3、上述有关单位产生的污水处理情况。
(二)排查重点
1.医疗机构是否合法、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环评及环保验收资料;
2.医疗废物管理职责和相关制度;
3.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及内部接受登记;
5.医疗废物暂贮存设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6.医疗废物是否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集中处置,是否签订了医疗废物处置协议;
7.医疗废物处置和记录管理内容是否齐全,转移联单填写是否规范;8.是否建立健全了内部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及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3月):组织动员阶段
县人民政府制定本辖区医疗废物处置排查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和培训会,进行部署,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2012年4月)自查整改阶段
各有关单位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开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阶段(2012年5-6月)全面排查阶段
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你辖区内排查范围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第四阶段(2012年7月)验收评估阶段 根据排查整改工作开展情况,县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进行验收评估,对存在的问题督促进行整改,并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携带有大量致病苗和病原微生物,若管理不善将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必须严肃认真开展拉网式普查及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认真负责,全面覆盖
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全面开展排查,不得有空白点,从源头上进一步控制医疗废物的流失,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
(三)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按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规范对医疗废弃物、医疗废水等进行处理的单位要立即责令整改,对内部管理混乱、问题严重的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对各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2016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总结 篇11
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几年来,我院在卫计局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加强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管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现就2016年我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根据xxx市医疗废物收费文件,我院委托xxx进行医疗废物处置,双方经协商后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协议所称的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院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转运制度等。加强治理,专人负责,保洁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的日常运作;各临床科室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治理工作。并对所有制度在全院加强学习,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认真执行。
二、设置了医疗废物的监控管理部门。由护理部、院感科监督,依照国家《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制定医院医疗废物治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垃圾分类,明确人员职责;完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建立应急组织;建立健全收集及运送废物的有关交接、登记的手续,每天由产生医疗垃圾的科室相关人员与保洁人员共同登记医疗垃圾产生的数量或重量并记录到台账,送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并认真登记到转移联单,保证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三、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运送人员的知识培训。在全院进行了医疗废物相关法律知识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学习,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重罚。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防护和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流程及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上报流程知识的学习使医疗垃圾能更加规范的在院内运送,保障了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了环境。
四、加强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交接管理。全院新购进了医疗废物收集袋和利器盒,医疗垃圾均用黄色桶装,利器进入利器盒。所有医疗垃圾按要求分类包装运送并标识清楚,每日下午四点半至五点由科室交院内暂存点处交接登记。
五、加强了医疗废物暂存点的管理。我院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了区域内标识,各种制度上墙,均参照要求执行。每次医疗垃圾运出后对暂存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暂存点外标识清楚,明显。
六、我院医疗垃圾全部使用专用转运箱密封,转运箱内容物不超过箱内容量的3/4,不含血水及污水,箱口盖严无泄漏。
七、医院禁止外来人员到各科室或垃圾点收、买、挑、捡各
种垃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杜绝任何人私留、私卖垃圾。
2016年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均送至xxxx进行集中处置,有效的保证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来年我院将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推荐阅读:
处置记录医疗废物06-27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合同08-08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总结09-11
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9-20
医疗废物分类07-29
医疗废物培训小结06-18
医疗废物应急演练计划08-25
医疗废物培训计划07-27
医疗废物委托处理协议08-21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