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白话版第十三卦《同人》(共2篇)
易经白话版第十三卦《同人》 篇1
易经白话版第十三卦《同人》
第十三卦:《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白话】《同人卦》象征与人和睦相处:和别人亲密地走在宽广的原野上,亨通,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有利于君子坚守正道。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白话】《象辞》说:《同人卦》的卦象是离(为)下乾(天)上,为天下有火之表象。天在高处,火势熊熊而上,天与火亲和相处,君子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 结众人以治理天下。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白话】初九,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不会有什么灾祸。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白话】《象辞》说: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又有谁会来危害你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白话】六二,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必然会惹来一些麻烦。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话】《象辞》说“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不能团 结各个阶层的.人,这是引起麻烦的根源。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白话】九三,把军队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占据附近的制高点频频瞭望,三年都不敢出兵打仗。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白话】《象辞》说:“埋伏军队在密林草莽中”,说明敌人力量强大,我方力量弱小,只能潜伏下来。“三年都不敢兴兵打仗”,表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怎么敢冒险轻进呢?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白话】九四,准备登城向敌人进攻,但终于没有进攻,是吉祥的。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白话】《象辞》说:“准备登城向敌人进攻”,但终于没有进攻,是因为发现这种进攻是不仁义的,这样做能获得吉祥,是因为在困惑时能及时醒悟,反过来能按正确的办法行事。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白话】九五,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后来破涕为笑,大军作战告捷,志同道合者相会在一起。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天罔极上遇,言相克也。
【白话】《象辞》说: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说明这时内心中正诚信,因不知战事的胜败而焦急痛哭;大军遇到了志同道合者,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于是欢笑起来。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白话】上九,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也不后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白话】《象辞》说:“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说明此时团 结众人,而希望天下大同的愿望没有实现。
易经白话版第十五卦《谦卦》 篇2
第十五卦:《谦卦》
谦:亨,君子有终。
【白话】《谦卦》象征谦虚:谦虚的美德可以使百事顺利,但谦虚并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下去的,而只有君子才能坚持到底。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白话】《象辞》说:“《谦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为高山隐藏于地中之表象,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白话】初六,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可以涉过大河(意思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障碍),最终必然安全吉祥。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白话】《象辞》说:“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
六二,鸣谦,贞吉。
【白话】六二,谦虚的美名远扬四方,固守中正就可获得吉祥。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白话】《象辞》说:“谦虚的美名远扬四方,固守中正就可获得吉祥”,这是说六二爻以心中纯正羸得名声,而不是靠沽名钓誉获取名声。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白话】九三,勤劳而谦虚的君子,必能把美德保持到底,最终一定是吉祥的.。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白话】《象辞》说:“勤劳而又谦虚的君子,必能把美德保持到底”,所以天下的老百姓都服从他。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白话】六五,虽不富有,但却虚怀若谷,有利于和近邻一起征伐那些骄傲蛮横不可一世的人,不会有任何不吉利的结果。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白话】《象辞》说:“有利于出兵讨伐”,是指征伐那些骄横而不可一世的人。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白话】上六,谦虚的美德远扬四方,有利于征伐邻近的小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易经白话版第十三卦《同人》】推荐阅读:
易经白话版第五十卦《鼎卦》05-15
白话翻译11-08
白话试解《心经》06-09
八股文范文白话对比07-17
诗经月出白话文赏析11-06
读易经,论成功--学习易经有感07-04
(满分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09-29
白话聊斋志异读后感11-11
狼子野心白话文500字05-09
易经翻译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