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共9篇)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篇1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一、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积极倡导和培养高校后勤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诚实守信、以人为本、满意服务、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认真落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熟悉专业、责任心强、勤学善思、提高自我”的基本行为规范,严格遵守“举止文雅、言辞有度、细致热情”的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不断内化为理念,外化为实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后勤文化,促使高校后勤文化与后勤改革发展战略、后勤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发挥后勤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不断提高后勤队伍全员素质,培养卓越团队,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深化后勤改革、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1、整合思想理念,初步建立后勤价值理念系统
通过调研、座谈、咨询等形式,整理、归纳后勤工作各种思想动态和理念价值观,提炼出后勤工作的基本信念、共同愿景、工作作风、管理理念等精神文化,整合为后勤文化的价值理念。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使命和价值观,回答:“主张什么和提倡什么”的导向。
2、规范工作行为,初步建立后勤行为规范系统。
通过强化后勤星级服务、建立后勤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等举措,着力构建后勤保障体系、后勤服务评价体系和后勤服务文化体系,编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手册,主要包括各项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准则、质量标准及绩效考核办法等。明确后勤工作质量目标,规范“怎样做和怎样做好”的行为。
3、提升服务形象,建立后勤服务形象意识、品牌意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熔炼执行力团队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式,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美化环境、提升品味、完善设施”的形象工程,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形象和信誉,树立形象意识、品牌意识,营造内外和谐环境。
三、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以后勤文化为指导的原则。认真深入贯彻推行后勤文化,不断整合、创新和丰富后勤服务文化。
2、以后勤中心工作为基础的原则。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工作目标,深化后勤改革,推进管理型后勤、保障型后勤、节约型后勤、创新型后勤建设。
3、以管理、服务、保障职能为核心的原则。以星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节约型后勤和四个文明建设等为契机,不断强化管理、服务、保障职能,培育后勤文化。
4、以精神、行为和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原则。从精神、行为和形象三个层面把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后勤服务文化是精神氛围、环境氛围和制度氛围,规范后勤服务文化。
四、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1、继续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在行为。
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位是否规范管理的重要标志。要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在规章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理念,达到制度和文化的一致,推动后勤文化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后勤工作制度保障体系。系统整合后勤服务工作理念,初步建立后勤价值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和形象识别系统,搭建后勤服务文化框架,编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手册、操作规程,组织职工学习了解,明确自己的职责、工作范围和操作流程。
2、开展建立“优秀党员示范岗位”,树立“优秀职工标兵”等主题教育和“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以及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全面落实各方面的工作任务提供政治保障。
3、构建校园生活文化特色
坚持环境育人的宗旨,努力营造一个舒适、文明、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积极构建具有后勤特色的公寓文化、饮食文化、环境文化等校园生活文化。
公寓文化: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为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宿舍建设成为大学生的温馨之家。首先应对学生采用人性化管理,对学生要有爱心,服务讲诚信,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做到每个寝室,关爱每个学生。其次尽量美化宿舍环境,使其舒适、优雅、整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魅力。三是开展楼道文化建设,体现现代大学公寓文化氛围。四是与学生共同开展文明宿舍建设。
饮食文化:高校饮食服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
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应创建“以人为本”的饮食文化,在食堂张贴温馨标语,设立饮食知识专栏向学生宣传介绍有关饮食知识,营造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对职工加强业务、文化知识培训,开展烹饪练兵比武和菜品创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色、香、味俱佳的饮食,使学生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感受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服务做到规范、细致、热情,语言文明。
构建优美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是师生员工生活和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校园自然环境往往体现着学校历史文化的沉积,因此对学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规划是校园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绿化保洁员工在确保环境卫生整洁的同时,要认真管护好学校的一草一木,定期进行树木防虫、绿篱草坪修剪、花卉养护的同时,还应做到与时俱进使校园环境体现时代气息。
4、有效借助各种途径,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宣传
充分利用学报、《后勤通讯》、网络、宣传栏等媒介,深入报道后勤文化建设进展新情况、新成果;对后勤文化所倡导的各种理念与后勤具体工作相结合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和人们关心的话题等进行及时的宣传、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全面系统宣传后勤文化的窗口,展示后勤服务人员精神风貌。
5、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加强团队建设
重点进行团队执行力培养,引导职工成为团队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加强团队自我管理和有效沟通,着重培养“三种态度”(即: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八种意识”(即: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增强职工队伍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6、开展“常读书、读好书”倡议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常读书、读好书”倡议活动,激发职工读书热情,通过读书拓宽职工学习阅读视野。认真组织职工读两本好书,使职工在读书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提升职工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7、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认真落实学校有关文化建设决定和要求,开展文明办公活动。以积极响应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和学习先进模范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职工中树立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认真总结工作成果和先进经验,通过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篇2
“后勤”一词来源于部队序列中对执行物质和技术保障体系的军事序列单位的统一称谓,是一种军事术语,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生产的扩大,社会行业中开始把本行业工作组成部分中担负物质保障的相关单位称之为“后勤”。(1)在我国的行政工作单位中,负责事业单位、高校中的保障服务性工作的部门又被统称为“事业单位后勤”或者“高校后勤”。“高校后勤维修工作”则主要是指高校后勤工作中,对教学设施、办公场所、学生公寓、校舍及家属区物业、水电煤热等能源供应各方面提供维修保障服务的项目。(2)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理应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的节约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将提高人财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为着眼点,以对各种资源和资金的高效利用为发展方向,通过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措施,鼓励形成节约型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
具体到高校后勤维修工作,就是要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充分、可持续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在维修材料、维修操作、维修成果保持的各个环节中,创造更多的维修价值,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维修保障,确保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维修工作体系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项改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上的变革。(3)在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维修工作模式中,高校维修人员一定要在思想上突破旧有的禁锢,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新的目光看待问题。维修工作的管理者要集思广益,参考其他社会领域中改革常新的有益经验,突破旧有的思维习惯,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地开展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维修工作作为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之一,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者要在实践中给予维修工作坚定的配套支持,将维修工作管理的节约型建设纳入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整体工作中来,明确职责、统一目标、稳步推进。要做好监督、评估、信息反馈工作,不能仅仅靠约束和限制来管理维修工作,要耐心帮助维修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遇到的困难,同时要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减少维修工作无谓的工作负担。
高校后勤维修工作的节约型建设,核心不是为了节约,而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保证提供优质后勤服务,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后勤维修工作应当建立一套科学、标准化的监管、考核、评估体系,形成网络化、全面化的立体监管体系,统一安排好日常考核和统一考核的权重、将各方面的评价意见进行综合分析、量化考核指标,强调考核的持续性和整改措施的及时性,力求通过各种手段,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3 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维修工作体系的构想
节约型高校后勤维修工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衣食住行等影响高校稳定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维修单位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必须遵照市场法则,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样才可以促使自身采取有效的节约措施,提高效率,促进整体的健康发展。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应当成为后勤维修单位建设节约型、高效率后勤管理体系的基础。(4)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维修单位始终具有明显的行政部门属性特色,在财产的使用上完全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也就没有真正的自主权,自然无法进入市场竞争。现在,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个别学校的后勤部门终于踏破了原有制度的坚冰,开始尝试自主经营,但由于对财产的分配和使用没有话语权,所以始终不能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的主体化地位。
通过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审核,可以保证后勤维修单位的产权明晰。首先,应盘清登记高校后勤维修单位中原有的国有资产,分门别类搞清各种资产的具体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不同的办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5)在市场化运营后,高校后勤管理单位可以按照市场标准对维修单位资产中应收费的部分收取使用费,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价值,同时,要在后勤维修单位中落实责任人的财产经营权。已经划归维修单位进行使用的国有资产,学校后勤管理单位不要随意以各种借口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只能依法对这一部分财产享受获利权,并承担有限经济责任。只有这样,高校后勤维修单位才能真正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从而调动全体工作人员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6)
要建设节约型工作体系,培养和引进能力出色的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加强主要岗位的人员配置,可以更好地贯彻节约型工作理念,推进节约型工作体系的建设。(7)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维修工作体系,就要立足于市场机制,打破原有的用人制度和用人方法,利用市场杠杆,构建优秀的维修团队,努力提高整体维修工作的水平,节约资源,提高效益。通过对校内外公开进行招聘,可以有效地吸纳更多有用人才加入后勤维修事业,促进工作人员的新陈代谢,为建设节约型后勤维修工作体系提供人力支持。
强化考核是体系建立中的核心工作,必须把压缩成本、追求效率的观念落实到整个考核体系中,考核要尽可能地细化,要详细规划所有考核的范围、标准、程序和结果总结。对形式、内容、参与人员等方面也要做详细规定。每一个考核必须与相应岗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相应的奖惩措施必须明确,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根本原则。要把各项奖惩措施落在实处,做到奖罚分明,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奖励那些能够高效低耗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惩戒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
参考文献
[1]付红章.高校后勤集团企业化探析[J].集团研究,2006(3):32.
[2]赵相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
[3]陈至立.开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局面[N].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4.
[4]刘晓波,杨香菊.高校后勤建认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7):86-88.
[5]刘永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产权重组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8-30.
[6]曾小江.社会化过程中高校后勤产权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5(2):75-76.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篇3
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进程当中,文化建设逐步推进,日益渗透到各项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当中,对后勤工作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不过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文化建设滞后
当前,高校的后勤文化多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后勤文化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激励以及号召力不断下降。
(二)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日趋稳定,工作人员容易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从而放松对服务质量以及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就导致后勤管理者满足于已有成果,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
(三)缺乏长远规划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多高校的后勤单位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借助于后勤实践及时总结升华,从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后勤文化。
二、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高校后勤最主要的竞争表现在管理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上。其中,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工作的核心要素都是人,管理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最终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人员的尊重与理解,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说是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秀的组织在建设自身文化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高校的后勤机构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高度重视他们的参与权以及决策权,从而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后勤机构要利用工作人员的业余时间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沟通了解,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高校后勤拥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从而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健全后勤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艺术,强调刚柔并济。其中刚性管理是借助于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依靠强迫以及惩处等方式开展。柔性管理主要是依靠启发、激励等途径展开。柔性管理以工作人员为核心,强调那些内在的、非强制性的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更加重视感性。健全后勤规章制度一方面需要完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柔性管理。通过刚性管理当中的制度以及纪律来约束工作人员活动,通过柔性管理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从而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这样一来,就能够营造一个理想的文化氛围,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执行工作任务,发挥自身潜能来完成工作。
(三)塑造后勤核心价值观
高校的后勤机构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特殊背景,从构建和谐文化着手,明确后勤服务的方式、理念以及内容,从而构建独特的价值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务理念,也就是要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理念的培训,将满足高校师生需求作为主要目的,通过自身的服务提高高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在后勤服务的方式方法层面,后勤机构要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改变后勤服务理念,提高后勤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例如,可以提供主动式服务、感动式服务、全程式服务或者是预约式服务等,来提高后勤机构为高等教育服务的能力。在服务的内容方面,需要综合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不断完善后勤服务方法并提高质量,丰富后勤服务的途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的日益社会化,如何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从而在竞争当中占据优势,需要引起后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将后勤工作看作高校整体当中的有机组成环节,精心打造后勤文化,从而不断改进后勤服务质量。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篇4
滨州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许明清
[摘要]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的作用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中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本文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基本措施来保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承担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对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的作用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中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它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环境是一个社会、一个学校借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学校、任何社会都依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的优劣制约某个群体的发展程度。优良的文化环境使人心情舒畅,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生存质量;恶劣的环境不仅扼杀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而且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一个在社会上和国际上有影响、有声望的学校,是不可能建立在恶劣的校园文化环境基础上的,恶劣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就谈不上校园的和谐。因此,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民主、公正、诚信、安定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反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一切人员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 1 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的表现形式是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爱护集体、爱护公物、追求真理、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尊师重教、关心学生、遵纪守法、爱护校园绿化、注意环境卫生、注意形象、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礼仪、行为准则;追求尖端科学、研究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等的物质形态。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不断积淀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所在。”
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人和人、人和校园、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教育学生、武装学生,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寓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还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面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让全体学生牢固树立这一共同理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摆脱贫穷落后,争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一认识,已成为当今中国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让学校的全体学生树立和巩固这一共同理想,并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刻苦努力学习、奋斗终身,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题和重要使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重要阵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在全体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这种精神深深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使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全体学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的。明确这一荣辱观,不仅从思想上、行为规范上划清了荣 3 耻界限,而且还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某些青年学生,缺乏诚信,考试作弊,成绩弄虚作假;缺乏爱国主义热情;同学之间关系冷漠,缺乏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爱心,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等,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的缺失。因此,在和谐校园文化设中,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家庭亲情、人间友情和社会真情,讴歌真善美,学生努力营造新型人际关系,促进校园的和谐。
和谐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就把握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基本措施来保证
1、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念,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第三,“以人为本”是一种工作方法,要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追求最广泛地调 4 动人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是教师和学生,享受者也是教师和学生,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应该是既包括以学生为本,也包括以教师为本。为此,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时时处处为“两个主体”服务。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管理者同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提高管理的效用,主动让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给他们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甚至决策权。拓宽民主渠道,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使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实现依法治校,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要注重关心和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实际困难,体现人文关怀,尤其要注重完善困难救助体系,让家庭贫困师生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关爱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学会正确看待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其和谐思维、和谐精神。
2、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单一专业型向具有综合素质的宽基础型方向转变。适应这一转变,高校要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本身就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叉渗透和有机结合。人文精神强调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表现人的本质及人的追求,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行动的合理性。适应“以人为本”的这种要求,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要以现世关怀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又不能一味媚俗,要自觉向主导文化和高雅文靠拢,不断提升自身品位,贴近师生文化生活,满足师生 5 文化需要,尊重师生的文化权利,弘扬人文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在实质上是人文性质的,它体现的主要是人文思考和人文精神,但人文思考需要科学思考来补充和提高,人文精神需要科学精神来
整合和校正。科学精神强调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方式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没有科学精神的渗透、整合与校正的人文精神,极易走向虚妄、迷信、蒙昧和反理性歧途。对校园
文化只有注入理性和科学精神,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才能有效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3、正确处理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作指导,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本质上看,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和“世外桃源”,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对高校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征。大众文化是“一种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从那些资源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大众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外部和上层强加的”。大众文化是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具有现代形式的文化,它是来源于并反映群众生活,表现群众生理和心理需求并通过现代工业手段大量复制出来的、以娱乐性为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作为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文化追求,以满足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它的功能偏重于娱乐效应,它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作用,坚持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体现多样性的基本方针,校园文化中既要有代表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精 6 神的先进文化,还要有大量的满足师生员工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精神需要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只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性、选择性地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参考资料]:
1、葛金国:《校园文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周作翰:《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浅谈高校公寓文化建设 篇5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施先进、服务全面的学生公寓俨然已是高校校园中的小小社区,这里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室外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和延伸,倡导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就成为了加强公寓有效管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气息,是一种氛围,能够对固定人群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高校的公寓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使学生们的思想、认知和追求在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校公寓管理为引导而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的、内容复杂而丰富又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
公寓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而且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公寓的管理者,思想上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行动上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这一直是我们作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原则。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生命中最美丽最光鲜的时期,这也正是他们思维最活跃,情感最丰富,心态最复杂的时期。在这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既要努力学好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又要培养和锻炼社会生存本领与技能,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学校有责任在思想理念、行为活动上对学生适当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设计好自己的未来之路。向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卫,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保持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积极的思想指导等等,这些就成了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寓文化应具备的功能
首先,公寓文化应该具有强有力的规范、约束功能。通过公寓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大
学生产生强大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不是要把学生捆实绑牢,而是在规章制度的硬杠杠里加入更多的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的正确引导,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因此,公寓文化又具有合理的引导功能。
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更长远的目标又在于能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作用,营造出一种争当先进、努力向上的竞争气氛,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因此,作为在高校公寓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种文化,公寓文化还要具备激励功能。
当然,无论任何形式的管理,学校最终还是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以便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公寓文化的开展必然要在校园文化的大环境内进行,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要充分发挥出公寓文化的规范、导向、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公寓文化与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合理衔接与过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家一样的温馨气氛,将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
高校后勤公寓管理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积攒经验。回顾前面走过的探索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公寓文化诞生于公寓管理的改革,为顺应形势需要,我们的公寓文化建设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变革而一路走来的。
首先是意识领域的转变。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服务对象特点的变化,原有的简单、捆绑、压制性的管理模式应该尽快地被人性化、科学化、引导性、激励性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人员首先要把思想转变到服务学生的轨道上来,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态度要和蔼,方法要恰当,服务要周到,事事处处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贯彻好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基本原则。
管理思想的改变必然要求管理形式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设立相应的管理服务项目,比如公寓开关门时间的控制要灵活,洗衣、理发、打印等服务项目的完善、适宜学习的良好氛围的营造和保持等等。既要遵守规章制度的规定,又要在坚持服务学生的原则下灵活掌握,管理的难度相应增大。
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和利
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那些有政治责任感、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大学生管理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大学生公寓文化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转变旧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来“服务育人”,还要在管理中投入感情,以礼相待,以情育人。这将是高校公寓管理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形式的改变,管理层次的提高,必然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然而资金不足问题现今仍然是困扰多数高校公寓管理部门的顽疾,也是制约高效公寓管理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由于资金不足带来的的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困难,管理方法简单化,服务设施不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满意度降低,资金问题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力增加公寓管理的投入,强化公寓的物质基础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才能将我们的公寓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要推进公寓文化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设优美的公寓环境。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存在的基础,公寓内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公寓文化能够茁壮成长的坚实基础。公寓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公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肯定要受到制约。因此,要加大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公寓文化有优美整洁、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的环境文化建设作基础,营造内涵丰富、高尚健康的人文气息,利用宣传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健康、时事的宣传,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导向。
第二,加强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部门间交流,对公寓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公寓内部的管理制度一定要完善。公寓卫生方面要进行日常检查,要求寝室内卫生达标,物品摆放整齐,空气清新,设施完整,其中要注意突出大学生在思想、艺术、品行、行为上的特点,可通过美化寝室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们共同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辅导员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调动学校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让我们的服务做到全面、周到、高效率。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集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组织、主题鲜明的公寓文化活动,每年举办的公寓文化节更是将公寓文化建设推向高潮。细心贤淑的女孩子们用“望文轩”取代了“x幢xxx号”的简单门牌,俨然这里是一个复古的富有诗书气息的千金闺房;一排排整齐排放的书籍显示出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多么的强烈;元旦时的文艺联欢更是给了多才多艺的大学生们领一个展示自我的闪亮舞台。各项评比中你追我赶,各项活动中你来我往,既起到了公寓文化建设的激励促进作用,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在思想上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都是很好的培养与锻炼,这也正符合了我们“育人”的根本宗旨。
第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可以由学生组成公寓管理组织,寝室内设立寝室长,楼层设立楼层长,公寓楼设立楼长等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到公寓的管理中来。在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摸索出好的经验,可以大家分享;相互间有了矛盾,可以先由同学内部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帮助,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自律性、培养了独立人格。自我管理的同时,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内容,加强不同院系、专业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同学间团结也有不错的效果。
后勤部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篇6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几年来,后勤部在积极贯彻落实学校有关要求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条件,抓住机遇,经过不懈努力,在校园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建设具有后勤管理特色服务文化。
几年来,努力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拓宽思想领域,紧紧围绕学校“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园精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并紧密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借鉴本单位和外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博采众长,努力建设具有后勤特色的管理文化,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艰苦创业、团结文明、严细求实、开拓奉献”后勤服务文化。并以此作为后勤职工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首先,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并以党支部为核心的责任领导,其次,制定了后勤服务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后勤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实施措施。按照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的程序,普及服务文化理论知识,对后勤服务形象进行全面策划,培育后勤服务价值观,弘扬校园精神,推广服务理念,宣传后勤形象,使后勤服务文化进一步规范,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树立起后勤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的科学管理问题。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实现文化与管理的融合,以文化提升管理的水平,通过在管理中体现企业文化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优化管理。
推行“严、紧、细、实、新”的管理观念,积极开展争创一流服务管理活 动。一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保证服务安全,提高优质服务,围绕学校党政《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安排意见》,结合后勤的实际情况,把“创一流管理服务水平”作为全年的工作奋斗目标。提出标准要高,组织考核要严,各项管理要细,工作作风要实,思想观念要新,按照一流服务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和改善后勤服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安全文明、服务文明和后勤管理水平。同时按照学校要求,修订完善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思绪,实行了“三工并存”“ABC”管理办法。使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更加完备和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后勤班组管理水平。
三、以营造后勤服务文化的氛围,做好及时的思想政治工作。
“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来影响和指导职工的行为。几年来,始终坚持把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安全服务第一”是后勤服务工作永恒的主题。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也是促进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推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和“学校兴衰安全为本,保证安全人人有责”的安全理念,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6S”制度,自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从一人一事做起,养成遵章守制的好习惯。
创造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教培中心《职工道德行为规范100条》,并组织编篡后勤部安全生产荣辱观12条,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在岗敬业”。力求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开展了以增强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内容的素质工程,目前。后勤职工素质的提高规范职工的文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指导着职工的行为。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职工提供求学求知成才的条件,按照学校工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部科,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在职工中积极推行“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全新理念,激励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求知上进、岗位成才。目前,后勤员工参加 成人本科大专学历学习13人,高级工6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形成后勤广大职工自学的良好氛围。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严谨务实,因地制宜,完成技工学生实习模拟巷道和学校大门基础工程;塑胶篮球运动场;自行车房;公共厕所;食堂操作间,大厅塑钢窗;锅炉房出渣场地,食堂后院地面硬化。还完成技工、安全培训教学实习设备,锅炉房出渣机,高压计量器设备等投入运行和使用。
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校园绿化水网改造,废水再利用和厕所改造成“簸 箕式冲水箱”。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每月节约净水2000余吨,资金2800余元,全年节约3300余元。
卫生工作。积极参与重大节日和学校各类重大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员工 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坚持每周二下午卫生日制度,全员参与的大扫除,使校园环境卫生大大改观。全年卫生考核11次,奖惩兑现,清运生活垃圾170余吨。
绿化环境。在荣获“河北省级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战果,对学校运动场种植草坪进行绿化,美化4000余平方米,种植女贞树,金丝柳树等200余株;花草1000余株,做到校园花草树木,精心管理,认真养护,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美化了校园环境,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2、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紧严细实全”的安全理念和“一切为了安全,为了一切安全”的目标,定期签订安全承诺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服务活动安全,以活动促始终,科党政主要领导强调,主管领导都强调安全工作,灌输安全知识。科领导经常深入班组,深入现场指导安全确认,并对每个岗位,每个环节,进行自查,联查,对查出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对职工的安全防范起了积极作用,实现后勤提出“五零”目标,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3、校园文明服务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文明服务标准,文明服务态度和提高对外服务窗口形象。积极做好并圆满完成新生军训集体就餐任务,保证各类安全培训学员就餐、住宿等任务,为学校安全培训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
四、精心打造后勤品牌,搞好全方位服务。
几年来,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员工”为宗旨,精心打造“后勤服务”品牌,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做好全方位服务,树立起了良好的后勤形象。广泛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制作各种牌匾50余块,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职工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出了“鼓干劲,使内劲,努力做好每件事”口号,作为后勤部座右铭。要求职工以《职工文明道德行为规范》为标准,在职工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推行文明用语,做到仪表文明、举止文明、服务文明,增强学校“人人都是学校形象传播者”的意识,养成热情、友好、真诚、厚道地待人接物习惯,自学维护学校良好形象。
坚持优质服务原则,做到诚信服务。如:全年木瓦修缮,供电、供暖和吃住行大量的具体工作中,做到文明办公、文明办事、文明服务等,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认可和表扬。
五、存在问题
几年来,后勤部在贯彻上级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工作的要求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工作贯彻落实不扎实,布置多,检查少,工作有时有滞后现象。
2、工作中存在不精不细的问题,比如对用水、用电存在检查不到位的情况。
六、2010年后勤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张校长在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强管理,抓落实,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做到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在校园美化绿化上下大力量,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3、抓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做好校园水网改造、办公楼改造等基建工作。
七、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1、我校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经过20余年的努力,校园环境虽然有所改观,但与目前我校的档次不相匹配,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大对校园环境改造的资金投入,使之上档次,有品位,营造温馨舒适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2、加大我校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运用我校冀中能源技师学院的“金字”招牌,扩大影响力,增加社会知名度。
3、充分利用我校人才集中以及先进设备设施的有利条件,设立信息中心,建设我校自己的网站、网址,向全社会推介我校。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篇7
1.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高校后勤安全服务包括饮食安全管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幼儿教育安全管理、水电动力运行安全服务、校园物业安全管理、维修安全管理、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接待服务安全管理等众多的服务领域。高校后勤服务的多样性, 决定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难度。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如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界定安全管理界面, 完善管理职责、固化管理流程、摆正前后台角色、提高执行力和调控力。此外, 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还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如正确处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关系, 注重现有管理资源和信息化的有机整合, 突出管理主线条, 构建质量、安全协调一致的运行模式, 实现系统提升。
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 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并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特点, 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两个维度展开全面适合高校后勤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的管理基础都是PDCA (戴明环) 管理理论;管理方法都是先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 它们具有相同的管理基础和管理方法, 适合高校后勤服务多样性的安全管理特点。两种管理理念都是企业安全控制的方法, 也是监管的有效方法。
2.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 建议遵循三种方法。
(1) 目标管理法。以安全目标为导向, 以人为中心, 以风险为标准, 自上而下地制定后勤各级组织和员工的层级分明的安全目标, 使后勤各级组织和员工取得最佳安全意识;在后勤各级组织和员工的积极参与下, 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 自下而上地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从而确保后勤安全风险可控。
(2) 过程管理法。为了能更好地梳理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指标, 采用过程管理的思想对高校后勤的各项活动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将各项工作安全要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工作要点的具体要求, 较为系统地识别各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
(3) 预防控制法。安全管理重在预防, 在充分识别后勤现有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风险的基础上, 将全体员工对自身岗位涉及的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 使之在日常工作中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 这样能更好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
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 建议遵循三项原则。
(1) 全面覆盖的原则。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标准要求对高校后勤服务主过程涉及的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而且还要对后勤服务支持性过程涉及的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覆盖后勤的所有管理和服务工作, 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
(2) 结合实际的原则。安全管理建设工作必须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的特点和内、外部的环境, 特别是结合后勤服务现行的安全管理成果, 统筹考虑, 合理地确定安全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 在现行安全管理实施的平台上实现渐进性的提升。
(3) 整体优化的原则。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既是在原有管理基础上实施, 又是对以往原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改进的机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既要建立控制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还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整合, 从而实现整体优化、系统提升。
3. 高校后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
高校后勤制定建立与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归纳为PDCA, 即戴明模型。
(1) 策划 (P=plan) 。
(1) 确定组织的安全方针, 方针必须包含最高管理者的两个承诺, 即遵守现行安全法规的承诺和持续改进体系业绩的承诺。 (2) 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不可容许风险。 (3) 识别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要求。 (4) 根据危险源识别的结果, 对不可容许风险制定目标和安全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形式可以自定, 但必须包含几个要素:关注部位、不可容许风险、责任部门、资金投入、目标和控制指标、完成期限等。
(2) 实施 (D=do) 。
(1) 先确定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 使之清楚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 根据不不同次人员的情况、业务技能等方面的需要, 进行必须的安全培训, 使之具有相应的意识和能力。 (3) 对有关安全事宜与组织内部各部门、员工之间及相关方之间进行协商和沟通, 收集意见与建议, 以便于持续改进。 (4) 规定组织的文件化和文件、资料管理的程序, 使与有关的文件都能传达到员工手中, 并保持最新版本。 (5) 按照策划的结果进行实施和运行, 主要是指运行控制。 (6) 对潜在的、重大的风险建立应急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 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 如防火预案。
(3) 检查 (C=check) 。
检查主要是对实施部分的运行结果进行检查, 目的是发现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都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和活动, 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试运行, 以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化规定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4) 改进 (A=act) 。
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特别是依据绩效监测和测量、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的结果, 检查与确认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是否按照计划安排有效运行,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使所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成效
(1) 高校后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提升高校后勤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建立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要练好内功, 通过练好内功, 达到建立和运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来推动后勤深化改革。对高校后勤实体来说, 应该是提高全体员工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安全意识素质。要实现这个目标, 除了对现行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以外,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后勤实体的整体素质, 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系统、理论地建立好对高校后勤存在风险的控制, 为员工安全意识、人员素质的提升奠定好的基础。
(2) 高校后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提升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提供充分的管理依据。通过建章立制和科学管理, 做到“管理有依据、工作有程序、服务有标准、风险有措施、评价有证据”, 为高校后勤全面实施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充分依据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结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明确各部门过程职能分配、层次管理和职责,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修订和细化各安全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服务标准, 充分实现后勤管理全程控制;保证过程管理和岗位职责更加明确, 任务得到层层分解, 责任层层到人;同时, 通过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强调各过程、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接口管理, 保证每个细节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和检查、整改、验证要求, 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 说而有声, 声而有动, 动而有形, 形而有改, 最终达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目的。
(3) 高校后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后勤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进入市场竞争, 靠规模效应使企业站稳校内外市场并逐步扩大发展空间。通过贯彻实施安全管理标准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系, 可以使高校后勤管理有章可循, 促使自身形成一种内在的发展动力, 进一步提高后勤企业化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从而为参与校外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因此,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为高校后勤管理注入新的生命力, 也成为高校后勤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 对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篇8
【关键词】后勤;制度建设;价值;建设路径
古语有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需要依法治国,小到一个家庭需要立规矩定章法,而一个单位要想生存、要想发展也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且遵照执行。良好的制度体系不仅能让组织平稳运行,甚至能有效提升组织业绩。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组织,都越来越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许多国内高校的后勤部门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社会化改革,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集团,实行企业化运作;有的高校尽管依然将后勤部门设立为学校职能部门,且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大多数后勤单位也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的总体目标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师生对高校后勤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对后勤的投入支持力度通常远小于对教学科研的投入支持力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要想满足学校和师生对后勤服务日益提高的要求,必须放弃“等、靠、要”的僵化思维,着力在管理上做文章,向管理要绩效。在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制度建设的价值
1.规章制度是管理者的工具、员工的教科书
一个单位的规章制度通常是吸收其他组织的科学管理规范并总结自身的管理经验提炼而成,是智慧的凝结。常规的管理内容、岗位职责一般都能在制度建设中找到答案。对每一位员工而言,从了解学习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入手,是更快更好适应岗位角色的一条捷径。对每一位管理者而言,也应以本单位规章制度作为抓手推进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将未纳入制度但渐趋成熟的管理内容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2.规章制度是组织运行的保障、发展的助推器
良好的制度能够让常规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运行,而无需再重复也许之前早已经历过的诸如汇报请示、沟通协调、讨论研究的漫长过程,制度建设就是不断的将组织所面对的各类事项形成规范化的固定处理模式,从而让管理者有更多时间去处理其他重大问题、特殊问题和新问题。这能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效率。如果能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创新,例如制度激励、流程优化等,更是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减少无谓损耗,助力组织发展。
3.规章制度是组织和个体的紧箍咒
规章制度的本质是要求组织和个人按规章制定者的意志行动,违反制度的行为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紧箍咒虽是限制、是枷锁,却在客观上让孙悟空始终与取经团队保持一致,有效保证了取回真经这个终极目标的实现,而孙悟空亦最终成佛。因此,规章制度尽管表面上是在约束人,实际上却是让众人形成一致行动目标必不可少的法宝,组织与个人最终实现共赢。
二、组织治理中的制度建设相关问题
1.无法可依与有法不可依
无法可依是对某类事项根本没有形成规章制度,每次遇到都要集体讨论决定,既耽误时间影响效率,又未必能保证前后一致。特别是涉及财务、人力的有关事项一旦无章可循,将极大影响组织运行。
有法不可依是指曾经制定过相关规章制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再适用于现实情形,实质上等同于没有制度。
2.有法不依
制度修改跟不上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导致有法不可依也许情有可原,但如果组织确实有制度而不遵守,那情节就比较恶劣。在现实情况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各类组织中明知故犯的情形越来越少,更多的情形是管理者和员工不知道有此类规章制度。然而,以不知法作为犯法的借口是不被认可的。
3.制度内容模糊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甲部门抱怨乙部门配合不到位、响应不及时,乙部门抱怨甲部门没事找事;又或者是甲部门抱怨乙部门多管闲事,乙部门抱怨甲部门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是部门对自己的职责不明、对部门间职责的界限不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制度规定不够清晰明确导致。还有一些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客观上导致员工仍然不知所措,往往还是需要一事一议。
4.重堵轻疏,重惩罚轻奖励
现代管理提倡激励和引导员工,而非一味生硬冰冷的吓唬员工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及做了会怎样。在紧箍咒已经起到震慑作用的前提下,应在制度建设方面着力激励和引导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往往能够产生可观的绩效。
5.制度建设工作雷声大雨点小
制度建设在当下是个很热的话题,各类组织往往在年初工作计划中把制度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但又几乎都会在年终总结中作为反思的内容。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日常工作繁忙”是最常被拿来用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更多是制度建设并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再加上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权力天然不愿意被关进笼子里,制度建设的推动进程举步维艰。
三、制度建设的路径
十八大以来,全党陆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两项重要活动都将建章立制作为重要工作督促推进落实。在此期间,中共中央率先垂范,相继出台或修订了一批党内规章制度。各地方、各单位也都开始真正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并推动制度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然而制度建设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梳理、调研、咨询、制定、审议、宣传;制度建设也不是一阵风,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一结束就立即束之高阁。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和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立法的规律和程序。高校后勤应当有步骤、分阶段的按照立法规律和程序推动制度建设工作。
1.梳理现有制度
梳理制度应当不仅限于组织内部制定的制度,更要搜集整理国家法律、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学校相关规定。高校后勤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不能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冲突,更不能与国法产生冲突。这是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不细致,可能导致后续的工作都会受损。而且,高校后勤既要遵循学校规章制度,又要进行企业化管理,制度梳理的工作量更大,推动后续制度建设的难度更高。
2.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制度作为管理的重要工具要求管理者自己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尽可能将管理的智慧、经验融入到制度中,并通过亲自参与顶层设计来确保制度不走样。与此同时,涉及到具体的制度内容,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操作规范、流程,应当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高校后勤员工数量大,文化知识水平相较教学科研管理岗位员工有较大差距,让广大后勤员工参与制度建设,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起到了对员工制度教育的作用。因此,制度建设应当自上而下抓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走群众路线相结合。
3.学习借鉴与自我创造相结合
借鉴学习其他单位特别是同类单位的制度是本单位制度建设的一条捷径。国内高校众多,高校后勤在组织结构和业务内容上有高度的相似性,主动向制度建设工作走在前列的国内同行虚心学习是一条捷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显著的今天,甚至需要向国际同行取经。当然,学习绝不是照搬照抄,毕竟任何两个组织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借鉴学习的内容一定需要本土化改造,甚至基于学习灵感而实现自我创造。
4.内容宣传与实施保障相结合
制度应当被人了解,才有可能得到遵守,束之高阁的制度汇编形同虚设,实质上也毁灭了制度建设的价值。管理者应组织和督促员工学习了解本部门规章制度,特别是应当确保员工完全了解与本人切身相关的制度内容。可以通过员工手册的形式将相关内容进行摘编,发放给全体员工。制度也应当有监督保障机制,加强制度的公信力和管理者的执行力。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不遵守制度就应该付出代价,否则随着制度被践踏,受损的是组织本身。
5.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制度应当是稳定的,但也绝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一个组织而言,制度建设将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上位法的修订、社会的发展、自身战略的调整都要求组织及时对内部制度进行更新。规章制度的“存、废、修、立”工作伴随着管理的需求应当持续开展。
浅谈新时期高校后勤党员 篇9
宫岩
(武汉大学 后勤服务集团,湖北 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 宫岩,男,1956年2月出生,籍贯山东,现任武汉大学后勤集团接待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
[内容摘要] 高校后勤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既要改进党风,又要促进工作。本文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高校后勤的意义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入手,主要评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党风过程,并从延安整风运动看改进党风是高校后勤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最后阐述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实效。
[关键词] 高校后勤、先进性教育活动、本质要求,改进党风、促进各项工作
当前,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每一名党员必须面对的课题,就从事后勤工作的党员来讲,应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每一名党员都应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党中央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要求是,“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⑴在这一要求上,将先进性教育与高校后勤工作相结合,先教活动之本质要求就笔者看来是要着眼于改进党风,又要着力于促进工作。
一、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高校后勤的意义看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
2000年,中组部开展了全国30万名党员思想状况调查。情况表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整体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同时也发现在部分党员中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及领导干部腐败、基层组织涣散等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⑵ 以此为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高校后勤党员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高校后勤党员提供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机遇;其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高校后勤党员提供了明确方向,扎实工作的机遇;其三,开展先进性育活动为高校后勤部门提供了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作风的机遇。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教育活动的意义,对后勤党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和学校对目前形势和党员队伍现状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上来,以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党员作风,提高党员素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推进事业发展,努力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归结起来,就是改进党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
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党风过程。当前,有少数党员干部意识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他们有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有的不管群众疾苦,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性质是格格不入的,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由此中央强调,这次教育活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通过教育活动查找和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促进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所以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党风的过程。
党员的学风、干部的作风、部门的行风是高校后勤系统党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改进党风是围绕改进这“三风”贯穿在整个先教活动中的。
端正党员的学风。学习培训是保先活动开展的第一项任务,后勤党组织对这项任务从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从完善学习机制下手,克服少数同志心浮气燥的大敌,在力求创新上下功夫,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增强了学习培训的吸引力,切实将学习培训和理论武装工作抓紧抓好。一是,树立求“进取”的意识,要求党员同志对业务知识不要满足于以往的经验和固有的一点知识,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二是树立求“虚心”,不要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要深入浅出,真心从内心需要出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三是树立求“实”的意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有的放矢的学习。
改进干部的作风。广大后勤党员干部是后勤党组织的骨干,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这一组织的形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每个党员干部,首先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全面贯彻;其次从加强干部的生活作风方面看,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一切从简,坚决遏制奢侈浪费,深入开展反腐斗争,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三是不搞独断专行,坚持集体领导,对班子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凡重大问题一律集中研究,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务实的领导班子。
狠抓部门行风。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服务职能,先教活动对每个党员进一步灌输服务理念,强化宗旨观念,正确引导党组织、党员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坚决克服利用职权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行为,坚决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更加具体地为师生、职工排忧解难。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整个过程,无论那个阶段始终抓住党风思想教育这一主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员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准,真正体现后勤党员的先进性。
三、从延安整风运动看改进党风是高校后勤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⑶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的集中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此后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势和任务,开展好几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这次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又是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旨在统一思想,借以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党的中心工作而共同奋斗。
延安整风运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卓有成效的案例。首先最根本一条,抓党员的学习,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抓学习同样是搞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我校后勤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以二级单位支部为小组,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和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通过系统认真的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推荐的《党章》篇目、及其它自选教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优良传统的教育,使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得到一次洗涤、净化和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保先教育期间,我校后勤全体党员按照统一部署,通过学习,提高了马克思理论水平;通过查找问题,把转变思想观念与解决职工、师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聆听先进事迹报告,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先进事迹教育党员,使党员明确先进性的标准;通过结合党员的实际工作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党员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和新形势下的保先教育,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但都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克服了形形色色、主观主义的东西,切实使一大批党员干部在为师生办实事中增长了才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最后,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延安整风运动形成的党内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党组织保证其肌体健康、增强战斗力的有力武器。为促使党员自我认识问题,正确对待和真诚接受批评,自我解决问题,增强自重、自醒、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我校后勤党委及各支部在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的党性分析,思想互助的过程中,大多数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地找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试点指路,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斗争,达到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党的作风问题, 也是党的形象问题, 作风不正, 形象好不了, 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想群众之所虑, 急群众之所难, 谋群众之所求, 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 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指出的。⑷无论哪个时期的思想教育运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密切联系群众,都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落脚点要归结到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也就是说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作为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要通过改进党风建设,解决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渠道太窄、服务方式陈旧等问题,并一方面要努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尽力满足最广大师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在后勤服务经济建设上下功夫,找准服务经济的切入点,发挥后勤现有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在的人力、物力,多为广大师生办好事、办实事,为促进学校科研、教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四、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实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果教育活动只局限于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满足于表面文章、敷衍塞责,那就会使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只有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与本单位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岗位,将党员先进性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推动本单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使党的先进性真正体现出来。然而,有的同志担心,开展保先教育活动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同做好工作存在矛盾,甚至会影响工作。这是一种误解。如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话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⑸又如中央提出的开展教育活动的四项目标要求,无论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还是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材料中,而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和工作中。否则,教育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扎实深入地进行。⑹所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是互动的,领导干部应正确处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通过抓好工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更有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为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用改善民生的实际效果去赢得群众对教育活动的充分肯定,切实做到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高校后勤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站在后勤服务战线的党员,要借先进性教育之东风,紧紧抓好改革发展第一要务,抓住职工群众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每位党员所在岗位和所负职责统一起来,继续加大后勤服务力度,把好市场经济的准入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首先,通过先进性教育,从思想上明确理念,全心投入到为职工、师生服务中。现行社会,行业众多,分工有别,不乏有的人对从事后勤工作存在偏见,认为搞后勤服务工作没出息、低人一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先进性教育,明确事后勤服务工作的党员标准,对自身的工作有个准确的定位,坚信自己的工作是高尚的,从心灵深处去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普通群众,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爱岗敬业氛围,对从事后勤服务工作无怨无悔。
其次,从事后勤服务岗位的党员,实践并实现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充分发挥后勤党委的各项功能。一是发挥组织功能,集团党委要把所有后勤人团结、凝聚和组织起来,投入到共同的事业中。尤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为更好适应新形势,增强后勤的亲和力、聚合力,巩固支部、领导班子这一组织结构。二是发挥决策功能,集中后勤全体党员的智慧,坚持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对重大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推动后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发挥服务功能,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做师生、职工满意的后勤。四是发挥表率功能,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在思想、作风、行动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廉洁奉公的形象,增强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最后,明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是体现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后勤党员而言,通过怎样的途径来体现其服务的先进性呢?不外乎以下几点:一要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二要认真实践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秉承“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的理念来行事;三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尊重职工群众的创造,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加强密切联系党群、干群的工作作风建设,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四要推行人本管理,践行人文服务,为职工个人发展做好长期规划,并创造机会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大的发展舞台;五是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积极投身到后勤事业的发展中,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着眼于后勤企业的全面发展,打造绿色后勤、和谐后勤,努力实现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在这样一个要求共产党员再立新功的新时期,高校后勤党员能否把创建一流高校与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有机结合起来,争做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振兴学校的开拓者,建设“和谐后勤”的推动者、维护师生利益的服务者,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把后勤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改进党风,加强党员修养,纯洁党员队伍,增强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把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使这平凡的后勤工作在党员先进性的内化中得以升华。
[参考书目] ⑴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1月7日。
⑵乔泳:《为何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时事报告》,2004年4月 20页。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⑷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人民日报,2 0 0 0 年1 2 月3 0 日 第0 0 1 版。⑸胡锦涛:《加强党先进性建设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新华网,2005年01月14日。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推荐阅读: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10-20
高校后勤服务文化09-25
浅谈高校后勤企业细节服务与精细管理09-0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11-19
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12-08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1-08
高校后勤产业06-13
高校后勤职工06-27
高校智慧后勤07-11
高校后勤保障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