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024-06-13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共8篇)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1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002-8-29 14:46:26【作者】畅享网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一、前言

CAD技术在60年代兴起于工业发达国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制造业本身的飞速发展,CAD软件业也迅速成长起来。80年代初,国内开始CAD技术的应用,于80年代末形成规模。90年代初,我厂就开始CAD技术的应用,1997年开始进入集CAD/CAM/CAE,CAPP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身的逆向工程技术领域。现在CAD/CAM已成为企业设计、制造最基本的工具和方式。

二、CAD/CAM系统的建立

我厂是高低压电器元件和成套装置生产厂家。每年生产几千台套各种开关及开关设备。产品的特点是:品种更新快、交货时间短,其中钣金、冲压件占产品全部零件的80%以上。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厂在“八五”、“九五”期间引进了日本的数控冲床、瑞士的激光切割机、焊接机械手、美国的加工中心、三座标测量仪等许多先进的加工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产品的设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产品是否有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当今先进开关及开关设备的一切优良性能是集世界先进设计技术、先进造型技术、先进分析技术、先进加工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融新材料、新方法等于一身,是通过许多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的。开关设计由于要求体积小、机构操作既要可靠又轻便简单,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制造工艺技术上就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加工工艺的制定又取决于前期的选型设计和结构设计。面对众多同行厂家的激烈竞争,为了加快自身科技进步的脚步,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高技术含量,早在1989年底,就开始关注CAD技术引进了模具CAD软件,对冷冲模进行了辅助设计,1992年又从西交大引进“JDS计算机自动布线”软件,使开关柜的二次接线布线图实现了计算机设计,为今后CAD技术的普及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底,我厂经过调研,试运行,系统测试,于1997年初从华中理工大学引入了开目CAD软件。第一期的软硬件设备配置投资不到20万元系统已初具规模,而经过几个月的应用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最初仅在设计科室应用,而今,从设计,工艺到生产加工已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我厂已经先后四次引入开目CAD软件共50多套,运行在60多台微机上,可以说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98年初又从美国EDS公司引进UGII软件,开始由二维设计逐步转入三维设计,从而使我厂的设计水平前进了一大步。目前我厂仅技术口就配有:联想586计算机60台,SGI工作站一台,HPVectraXU两台,HP650,HP700绘图机各一台,EPSON喷墨打印机六台,累计投资二百多万元。所有的微机用NT网联接,SGI工作站也与微机采用网络联接,在微机上安装了FTP软件,采用双工方式实时以及后处理NC数控代码数据。在数控冲床工作区,采用数控NC系统提拱的通讯协议,NC机床的RS232C串行通讯口与PC486连接,数据传送采用半双工模式,允许NC与PC之间通过该线路进行双向轮流传输。我们还开展了CAD/CAM一体化的尝试,在UG上制作出零件的外形,进入UG的CAM模块生成.CLSF文件,再利用UG软件的通用后置处理生成.ptp文件,利用SGI工作站网络、PC网络、PC与NC机床间的通信,完成从CAD到CAM的一体化设计。

三、CAD/CAM/CAE的应用

1.三维设计与二维设计的集成我厂从1996年底开始全面推广二维计算机设计的应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首先,应用二维CAD提高了绘图速度、图形方便、出图美观。从我厂应用开目CAD设计伊始,我们就非常重视CAD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还是模具设计,有许多工作是相同或相近的,对于这部分工作,我们称其为“标准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强大功能,结合我国国家标准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把它们全部做成“标准件数据库”,大大减少重复劳动使设计人员从繁锁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到从事创造性的优化产品结构的设计。在引进开目CAD软件的同时,我厂还针对应用最多的钣金加工进行了二次开发,成功实现了钣金加工的计算机设计,制造一体化。自行设计开发出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计算书,KYN4(A)10F对面桥自动生成模块。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的“最佳用户”、“典型用户”、省CAD示范企业。目前我厂产品开发全部应用CAD设计,出图率达98%以上,普及率100%,二维图纸已有上万张。然而,这一步仅完成甩图板的工程,在平面上生成图样,而无法实现三维造型布局和动态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设计水平可通过应用现有的二维设计图建立三维数学模型进行三维的变形的设计,生成系列件图库,零件的模具图。

将已有资源通过优化组合而成为一种新的资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劳动。二维与三维的集成就是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运用工程。开目CAD与UG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对象都支持OLE/COM接口标准,开目设计软件都可生成一个DXF格式文件,而UG三维软件也可直接读取DXF文件格式,这使得二维与三维的集成成为可能。

2.应用三维技术进行新产品设计

1998年初我厂选用真空接触器作为使用UG进行产品开发的“样板设计”。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是进行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功能设计。利用UG的三维建模功能,进行外观设计,确定总体布局,做出简单的几何外形,制定出产品完成其功能应具备哪些功能部件,以及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案,然后综合用户及各方意见,进行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将方案模型做成彩色tif图片,在计算机上进行多媒体演示,以获得最佳效果。第二,总体结构设计。在这个阶段开始具体的工程设计。根据方案确定的结构,确定各部件的外形结构尺寸和配合尺寸,以及各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第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根据组成部件的各零件间的相关性和可修改性,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在部件中,各零件的相互配合尺寸及空间位置、各种必要的数据被最终确定下来。部件设计完成后,根据部件中所确定的各零件的结构,再设计出形状各异的零件。设计人员综合使用三维UG软件的各种技巧,先后完成零件设计。第四,设计验证。利用UGInfoAnalysisinterference检查装配件之间是否有干涉,相互位置是否正确,将大量的设计误差消灭在出图之前。利用MSC/Nastran软件对结构体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利用UG/GFEMPlus模块来做有限元的前后处理,得出在高速运动及强力作用下结构体的动态特性及动态响应,为设计零件的结构形式及所选材料提供依据,从而确保设计出的零件结构合理,材料选用恰当。根据检查、分析、计算结果,反过来对设计进行反复修改,使零、部件得到最优化设计,设计出完美的产品。最后,我们将所有的零件进行细化,并作出二维工程图纸。

3.利用UG的CAE功能进行产品的机构分析

利用UG中的cationMechanism进行运动件的运动分析。在运动过程中检查运动件间的约束关系是否正确,运动过程中是否有干涉。这在利用图板设计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不仅提高了设计质量而切能准确地预测产品的性能。如我们应用UG所完成中置柜的机构分析。首先,利用UG的高级建模功能完成中置柜主要部件的三维造型,包括接地开关传动闭锁装置,活门联琐装置,并用UG的装配功能将这些零件装配在一起。完成装配后,标记出相对运动的各零件间的连接点和方向,据此,用UG的机构分析模块分别定义出活门联锁机构的组成元素。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先生成组成活门联锁机构的运动构件,UG中称之为连杆(link),可以用三维零件实体作为连杆,根据实际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关系在连杆间建立运运动副(joint)。并且按实际运动定义两个主动运动副:上、下活门,并且规定转向运动的极限值,最后形成一个完全约束(自由度为零)的活门运动机构。

利用UG/Mechanism中的Artification功能求解,仿真给定机构的运动,求活门运动轨迹,利用后处理功能中的Trace功能将活门定义为被跟踪轨迹的物体。通过运动分析和后处理,可以很方便地求得活门运动的最大极限值等,检查运动时各零件的干涉情况。利用UG/Mechanism功能,我们在很短时间内解决了活门的运动规律问题。UG中构成机构的构件(link)是真实的三维零件实体,因此整个机构直观、形象而且十分准确。后处理功能中可以利用测量、跟踪轨迹和干涉检查等手段求得所需运动部件的各种参数。所以说要精确描述现实空间的运动,必须以三维实体为基础,以此形成运动构件,合理选取运动副和运动条件,实现机构的正确约束,在定义运动副时,其运动、原点、方向、限制点对机构建立的正确与否有重要作用。

四、CAD/CAM应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循序渐进的目标,分期恰当的投资,正确可行的实施方案很重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CAD/CAM这一先进的制造技术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同样,要实施掌握这一技术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即使在发达国家成功率也非100%,部分在某阶段停滞不前,部分则失败,关键也许就在于目标,投资,实施三者应切合实际并取得平衡,目标应具体且易于实现并能为实现下一个更大目标打下基础,投资应以刚够用为宜,防止产品更新换代或闲置造成浪费。实施方案应具体,可操作性强并与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相结合加快实施进度。

第二领导的决策和目标至关重要

我厂的CAD/CAM的应用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广,是因为厂领导直接提出实施目标,制定实施措施。1996年底厂领导决定先引进开目CAD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及推广实现甩图板工程,当这一目标实现后,1997年底,又不失时机地组织CAD应用的专题研讨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差错,特别是怎样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三维软件进行实体模拟,以减少样机试验的工作量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最后经过认真调研从美国EDS公司引进UGII软件,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规划。

第三具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技术队伍并培养骨干分子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我们技术口,想起实现丢掉图板的过程,大家都很感慨,尤其是年纪稍大,英语基础差的老技术人员,承受了很大的竞争压力,既要改变几十年技能与习惯,又要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从

事设计工作,这确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青年骨干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进程。它体现出我厂这支技术队伍的良好素质和务实精神。目前,技术口年轻人的比例大大增加,更增添了这支队伍的活力。

第四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是重要手段。

CAD/CAM技术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在CAD/CAM各个实施阶段,各有其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技术难点,我们实施“火炬式”的接力培训,采用边实践边培训边应用的方法,使得CAD/CAM技术迅速推广。

第五依靠高校或高技术产业,走出一条到达目标的又快又好的捷径。

我们单位毕竟是一个生产单位,搞开发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在CAD/CAM实施,推广应用过程中,我们先后与好几所高校进行了多项课题的合作,得到UG、开目CAD等公司很大的技术支持,是他们加快了我们CAD/CAM的实施进程。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2

不同行业企业,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研究这些特点和内容有利于探求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规律,从而为科技进步管理指明方向。本文研究煤炭这一特殊行业企业的科技进步特点和技术创新内容。

1 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特点

煤炭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生产特点:煤炭企业的劳动对象是非再生资源,是固定的, 煤炭生产场所是移动的;煤炭企业生产准备周期长;除露天开采外,大多数为地下作业;运转量大,矿井运输提升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消耗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煤炭洗选加工地位重要;煤炭企业生产过程既消耗和占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又消耗和占用自然资源。煤炭企业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科技进步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面。

(1)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约束。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约束型企业,这种资源上的约束体现在劳动对象(煤炭资源)上,而不是其他生产要素的约束。这是采掘工业与其它行业在科技进步上的最主要区别。在著名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模型中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只要拥有资金和劳动力这两个主要生产要素,总可以构造出某一经济组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使二者结合,从而得到一定的产出。它在宏观的科技进步分析中可能较为适用,但在微观的特别是煤炭企业科技进步分析中却不合适。这是因为煤炭企业的产出不仅受资金、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受煤炭储量以及地质条件制约。这就要求在思考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特别是对其进行评价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2)要注意煤炭资源的赋存状况。

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科技进步及其评价,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资源的赋存条件决定了对开采技术的选择。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去选择以先进的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组合来开采本地资源;另一方面,在进行微观的(企业)科技进步评价,特别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科技进步评价比较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剔除资源赋存上的比较优势,客观公正地刻划出企业科技进步的本来面目。

(3)要着眼于选择先进技术而不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煤炭产品使用价值的不可转移及其高低的天然决定性,使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着眼点与机械加工行业显著不同。它决定了煤炭生产企业的科技进步的着眼点,应该是如何更高效、低耗地生产(开采)煤炭。这也就指明了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以及科技进步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先进技术而不是产品的更新换代上。

(4)要高效回收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的非再生性,决定了煤炭企业必须注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回收。由于现阶段一些先进的煤炭生产(开采)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功能缺陷,不可能将特殊条件下的煤炭资源予以回收。因此,一般情况下还应采用传统的生产(开采)技术来弥补一些先进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应、不经济甚至无能为力的功能缺陷,即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应有传统的生产(开采)技术相配合。

(5)要合理配置技术结构。

现代煤炭企业广泛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某一过程技术(环节)效能的发挥会受到其它过程(环节)技术水平的制约。因此,各个生产过程(环节)的技术之间必须达到功能上的相互适应与协调,以形成一个有机联系、互相适应的技术系统。它主要表现在煤炭企业基本生产过程与辅助生过程中的各环节如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安全、排水等系统生产能力的协调上,它们之间必须保持生产效能上的平衡,否则,必将引起煤炭生产过程的严重失调,即出现有的环节能力不足,而有的环节能力又过剩的失调与浪费现象。

(6)要把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

煤炭工业的另一大特点是地下作业。人员、设备、材料等都要深入到地下才能开展工作,因此,采用的技术、装备越先进,就越要求搞好安全保障。因此,降低风险,提高安全保障系数是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

(7)要走合理集中生产之路。

从煤炭井下生产的原理上来看,企业的煤炭生产不可能大范围地拉线布点(即很多的工作面同时生产),只能采取提高工作面单产,走合理集中生产之路。即集约化生产在煤炭企业科技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生产组织上的改良在企业科技进步中是无形的。

2 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

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主导技术创新、相关技术创新及其与主导技术的协调配置上。企业技术创新应追求以主导技术为核心的、相关技术合理配置的整体技术体系的创新。

2.1 煤炭企业主导技术创新

所谓主导技术,是指在社会总体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下,各行业和企业便形成了各自的技术发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牵动整个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龙头技术。衡量一个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高低,除采用科学的量化方法外,人们往往从宏观上看这个企业主导技术的更新速度和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主导技术更新速度快,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才是科技进步先进企业。煤炭企业生产的核心是采煤工作面,因而采煤工艺和装备就自然成为了煤炭企业的主导技术,将采煤工艺和装备的创新称之为煤炭企业主导技术的创新。

2.2 煤炭企业相关技术创新

一个行业或企业除主导技术外,还有许多与主导技术相配套的技术,称之为相关技术,只有搞好相关技术与主导技术的合理配置,主导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出较高的效益。煤炭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把煤炭顺利地从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下采出来,除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和矿井建设等前期工作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巷道开拓掘进,为采煤准备充足的战场;采出的煤炭要从地下运到地面,就得形成相应的运输和提升系统;为了维护一定的安全工作空间,就得进行大量强有力的支护;为了稀释和排出井下的有害气体,保证工人的身心健康,就要建立通风、消火注浆、瓦斯抽放、综合防尘系统;为了提高煤炭质量,就要建立煤炭洗选加工系统;等等。把这些与采煤密切联系的技术,称之为煤炭企业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就是煤炭企业相关技术的创新。

2.3 煤炭企业相关技术与主导技术配置

在主导技术与相关技术之间,主导技术带动相关技术发展,相关技术对主导技术起保证作用。主导技术和相关技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当采煤主导技术进步时,要求各相关技术也要相应进步,这样,主导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矿井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出较高的整体效益。否则,若相关技术不配套,主导技术再先进,生产系统也会出现“卡脖子”环节,使主导技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如果相关技术过于超前,比主导技术能力大得很多,也同样会产生技术能力浪费的现象。只有实现了最佳的配置,才能达到技术经济合理的目的。

煤矿主导技术和相关技术合理配置的原则是: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合理选择相关技术,相关技术的能力应略大于主导技术的能力,即从采煤工作面到地面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各个环节的技术能力,应当是由里向外逐渐加大,留有合理的富裕技术系数。当主导技术发生变化时,就要通过技术改造的方式,对相关技术进行匹配性改造,使之跟上主导技术的发展步伐,创造出最佳的整体效益。

3 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发展及优化配置

3.1 我国煤炭企业主导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煤炭企业主导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约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特点是用打眼放炮和“顿巴斯”采煤机代替人工手刨镐的方式落煤,用小型链板运输机替代人工拖筐的方式运煤。第二次变革是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其特点是用浅截式普通机组取代打眼放炮落煤,并配以可弯曲链板运输机运煤。第三次变革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阶段是高档普采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并行发展的阶段,高档普采与普通机组采煤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面顶板支护上,前者用单体液压支柱代替了后者的金属摩擦支柱,而综合机械化采煤和高档普采相比,是前者用液压支架取代了后者的单体液压支柱。发展到90年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得到大面积的普及和提高,已成为煤炭企业主导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3.2 综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综合采煤机械化是煤矿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重要手段,是煤矿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主要标志,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井下开采都在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综采技术,向大功率、自动化方向发展,采煤机和运输机功率已加大到2000KW以上,综采液压支架实行电液阀控制,综采设备整机实行电脑集中控制,逐步向无人工作面过渡。年产千万吨的高产高效工作面已经相继出现。厚煤层开天窗放顶煤综采的发展为厚及特厚煤层的一次采全高拓宽了路子。就综采效能来看,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还远未达到功能极限,现在的课题应是如何借助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技术,来改造、完善目前的综采技术,提高其适应能力和技术效能,使之更适合企业的自然资源条件,推迟其功能极限的到来,并且要密切注视国际、国内采矿技术的新动向,以便采用更先进的适用技术,实现更高更新的技术目的。走高产高效综采技术发展之路,是煤炭工业的希望和发展方向。

3.3 综采矿井生产系统优化

矿井生产系统是煤矿企业主导技术与相关技术的集中体现地,只有不断搞好生产系统优化,才能形成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主导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综采技术的出现,使采煤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综采占用设备多、体积大、吨位重、推讲速度快、产量高,要求采区和工作面尺寸及巷道断面要大型化、开拓掘进要快速化、支护形式要科学化、运输提升要连续化。为此,以往按炮采、普采设计的矿井各系统,已经不适应综采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生产系统的优化。

(1)发展掘进机械化,为综采生产提供充足的战场。

煤矿地下作业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坚持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在主导技术采用综采后,一定要注意抓好掘进机械化的同步提高工作,以促进掘进单产的提高,满足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接续的需要。

(2)实现生产集中化,为综采生产奠定牢固的基础。

综采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大生产的新格局,它要求煤矿生产实现集中化,同时也为煤矿的合理集中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是煤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随着主导技术的变化,采用各种先进的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尽量增加工作面储量,提高采区和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减少搬家次数,延长连续生产的时间。要多采用长壁工作面,推行跨巷开采和转角开采,加大采高,减少分幅次数,简化巷道布置系统,实行机轨合一、一巷多用,减少专一功能巷道,尽可能少布置岩石巷道,推行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使巷道重复使用,推行长距离集中供电供液等方法,为综采提供广阔的战场,使综采设备有用武之地,实现减面增产,高产高效。

(3)矿井支护科学化,为综采生产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煤矿的支护技术应该对主导技术的正常运转起到安全保障作用,综采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使采区和采面尺寸加大,服务时间延长,这就要求支护形式要具备强度大、回撤速度快的特点,以满足快速落煤后顶板支护的需要,也就是要发展综采液压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掘进巷道支护,要向支护强度高、轻便、易操作、经济型支护方向发展,普及光爆锚喷技术。

(4)运输提升连续化,为综采生产通畅脉道。

矿井的运输提升系统是煤矿生产的命脉和咽喉,井下生产出来的煤炭、掘进出来的矸石和生产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员等,都要经过运输提升系统提到地面和送往井下。可见,矿井运输提升货流量大、种类复杂,并具有连续性和不均衡性的特点,其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各系统能力的发挥。因此,煤矿企业要通过详细测算后,对生产矿井运输提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提升电机功率,变换减速器速比,加大提升容器容量;要尽可能实现胶带运输机连续运输。

此外,矿井还应改造好选矸系统、供电系统、排矸系统、压风系统等,使生产矿井的各个系统得到配套发展,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凤武.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与主要标志[J].科技管理研究,1999(2):42-44.

[2]张凤武.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及其评价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创新务实 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3

公司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山东省特种水泥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建设了国内首条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建立了从上游原料、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完善的产业链。在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宏艺牌”水泥助磨剂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宏艺”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院士工作站依托单位为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艺科技),多年来,公司院士工作站先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讲、比”活动,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教授为创新团队带头人,带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宏艺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宏艺科技院士工作站获取得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公司院士工作站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6人、硕士11人。经过了2年的发展,该工作站无论在人才建设、软硬件设施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做工作获得宏艺科技公司的充分认可。

目前,公司院士工作站在研课题有国家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水泥粉磨节能关键技术聚羧酸水泥助磨剂的开发与应用、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年产10万吨液体无氯型复合水泥助磨剂项目、临沂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工业废渣关键助剂技术及产业化等,已投入研究经费2000余万元,项目进展顺利。

院士工作站在国内率先开发的液体无氯型复合水泥助磨剂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新一代聚羧酸合成水泥助磨增强剂改变了行业产品单纯复配的历史,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09年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被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列为2012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宏艺科技院士工作站开展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科研工作以来,先后主持研究开发了低环境负荷水泥制备技术、工业废渣在水泥工业中超值利用技术等10余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政策引导类项目,截止目前获得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奖1项,全国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参与起草了《水泥助磨剂》、《海工硅酸盐水泥》等2个国家标准和《水泥生料球性能测定方法》等3个行业标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等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院士工作站研发团队发明的高效复合水泥添加剂、液体无氯型复合水泥助磨剂、新型聚羧酸合成水泥助磨增强剂等对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水泥助磨剂按不超过0.5%的比例用于水泥生产,同等条件下节约水泥熟料10个百分点以上,提高水泥台时10%以上,吨水泥降低成本6元以上。近年来,产销该产品7.3万吨,供给4570万吨水泥生产使用,节约水泥熟料457万吨,多利用工业废渣457萬吨,节约标煤69.8万吨,节约石灰石594万吨、粘土82.3万吨,减排CO2457万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宏艺科技在院士的助力下,公司坚持绿色服务、增值服务,全心全意提升客户竞争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多年来,与北方水泥、南方水泥、中联水泥、西南水泥、西部水泥、声威集团、沙流河集团等国内300余家水泥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供应、服务关系,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4

近年来,嘉兴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持续丰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水土等资源短缺的瓶颈约束,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改善农业生态,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科技进步;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业社会服务,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根据嘉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状况,以科技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布局,发挥资金、技术、资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产品的名、优、特、新产品及其深加工,提高农产品中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同时,要遵循农业科技规律,着眼长远发展,着力突破农业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使科技成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导向,要以企业为主体,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功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进村到户,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企业主体要牢牢树立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的创新观念,建立自主创新的发展平台,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树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意识,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

三、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同时,要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水平,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等,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

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当地农民科技致富。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

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组织、农业科技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建立涉农高校、专家工作站,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科研基地,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展系统化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培训提质增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经营人员、专业大户培训,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拥有现代生产管理知识、在农村各领域中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实用人才和拔尖人才队伍。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5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动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通过有效地利用先进科技、设备、工艺, 通过改善产业技术结构的合理化等方面来实现的, 它提高了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并且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和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近几年,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逐步建立了种类齐全、较为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 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建立了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规模庞大的科技教育体系。我国的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于西方国家, 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薄弱, 但是发展速度快, 近年来我国逐步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培养的人才也逐渐囊括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制定了一系列比较优惠的政策和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吸引大量在国外求学的优秀人才回国, 他们大都带回先进的技术和一些先进的理念, 为其发展配以肥沃的土壤, 必将产生丰硕的果实。

科技的综合工程化能力迅速提高, 能够解决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系列重大工程的需要, 包括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及产品研发、综合集成全过程的大配套、大工程的能力。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载人深海潜水技术等等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科技创新指标的数量上, 我国的科技创新指标超过很多发展中大国, 甚至赶超一些发达国家, 这就是使得我国有可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我国研究开发投入和产出在逐年加大。研发产出的论文、专利在国际上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很大的程度上要看科研投入的比重多少。我国近年来, 加大了科研的投入, 论文数量尤其是报道先进科研成果的论文不断产出, 相应的科技转化的论文产出率也比较高。应用于创新性、实用新型等的专利研究开发经费比重不断加大, 同时, 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也很明显。这些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都是意义重大的。

我国有非常悠久、优秀的历史文化, 同时又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 这两者相互配合, 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配合, 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技进步的内容包括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包括农业、工业、安全等方面。

科技进步的历史意义

人类发展的历史上, 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医学、工业、农业、生物、电脑技术的应用等等, 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很多方面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 没有现代科技, 就没有现代人的生活。我国的科技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 更是与人民生活的发展需求同步的, 正是这种同步甚至于超前,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社会就进步了, 国家就发展壮大了。近十多年, 我国生物科技方面的发展, 解决了我国很多医学上的难题, 挽救了很多生命, 很多疾病的预防疫苗的及时应用, 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电脑、手机也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 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有了电脑, 每个人也几乎都有手机, 这给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很重要的途径的同时, 便利了人与人的沟通。

上述只是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力的一小部分, 但意义都是巨大的。如果离开了科技进步, 就谈不上现代生活, 科技进步已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是否进步, 是否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

提高科技进步的各项举措

一是建立比较细致和全面的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和应用方法。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工作的发展情况, 要在此基础上配合科技部门建立更加完善和系统的智能体系, 确保科技进步法规和政策实施的制定及落实, 对产生效益较明显的科技进步成果和创新成果要给予奖励和支持, 提高其积极性。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发展农业的意义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提升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空间, 从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壮大农业技能人员的队伍, 加快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的培训,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积极配合农业部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技术推广等领域, 开展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是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奖赏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 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大对自主创新扶持力度, 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含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专利专项资金、科技合作专项资金) , 并视情况逐年增加。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及重点创新平台建设;专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利及相关的奖励;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在产业化后的配套奖励。强化项目申报,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凡当年列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创新项目、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的, 按国家、省级实际补贴给予配套补助。加强对技术创新项目、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等的支持力度。奖励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共建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

结语

CADCAM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6

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国外企业先进技术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和学习先进的国外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已有的研究对产品出口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产品出口需要先进的技术。在产品出口时存在运输成本、贸易壁垒、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额外成本,出口企业必须要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以弥补在国际竞争中因为额外成本而产生的劣势,因此,出口企业要求更强的竞争力。国内技术条件先进的出口企业一般会在稳定国内发展的基础上,参加国际竞争,而技术条件一般的企业由于难以弥补国际竞争的额外成本,无法参与国际竞争Melit( 2003) ; 效率高的企业倾向于出口,同时出口带来的国际市场利润也可以弥补企业在技术开发中较高的沉没成本( Bustos,2005) 。

产品出口有助于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产品出口具有干中学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可以得到产品购买者的技术支持( Grossmaand Helpman,1991) 。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会学到更先进的技术、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并且产生技术外溢,促进国内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 Feder,1982)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会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 Holmes,2001) ,所以出口企业往往在技术开发方面有更强烈的欲望,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当不发达国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产品输出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帮助,提高生产效率( Evenson and Westphal,1995) 。产品出口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规模的扩大会促进技术进步( Delgad等,2002; Loecker,2007) 。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将贸易自由化、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等因素考虑进来,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证明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确实有稳定的促进作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人员数量对技术进步影响较小,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数据指标选取及分析

由于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真实性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2003—2010 年我国190 个上市制造业企业1520 个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分析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而为企业提升竞争力; 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建言献策。本文数据主要是从深交所、上交所各个企业相应年报中整理取得,也有部分数据是从CMSAR数据库中摘录而得。

( 一) 出口规模分析

本文中出口是指由中国大陆生产制造或加工的商品出售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将销往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产品也统计在内。

由图1 可知,2003—2008 年初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从2003 年的391. 66 亿元增加到1147. 63 亿元,年均增长22% 以上,增长势头迅猛且不断加快; 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状况急转直下,2008—2009 年之间,出口下降了23. 51% ,2009 年的出口额仅为877. 83 亿元; 经过一年短暂的下降,在我国出口政策及时的调整下,出口规模开始回升,2010 年已超过危机前水平,受欧债危机之后出口环境恶化的影响,2011 年出口规模略有回落,为1476. 44 亿元,下降了5. 25% 。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数据变化趋势表明: 1. 出口发展较快,制造业企业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发挥了劳动力充足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这启示我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依靠大量低廉劳动力进行的出口是不可持续,必须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升级产业链,加强企业竞争力; 2. 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发展易受到国际出口环境变化的影响,发展不稳定,因此企业不应该过分依赖出口,也应该注重国内市场。

资料来源:2003—2010年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

( 二) 不同企业技术进步率比较分析

技术进步是指从技术层面所涵盖的不同形式知识的积累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 TFP) 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过程中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指标( 技术进步率) 。

数据来源:根据2003—2010年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计算所得

为了更好地验证企业出口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将所选的190 个制造业上市企业分为四类,即持续出口企业、新出口企业、非出口企业和退出出口市场企业。可以将2007 作为界限,2007 年之前未出口而之后出口的企业为新出口企业,之前出口而之后不出口的企业为退出出口市场企业,一直出口的企业为持续出口企业,始终没有出口的企业为非出口企业。通过计算,以上四类企业的技术进步率统计结果显著,如表1 所示。

在2007 年之前,持续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一直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而2007 年之后新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略高,其次是持续出口企业。这表明产品出口与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新出口企业来说,在其技术进步到一定水平之后,为了扩大市场,将会选择出口。

持续出口企业、新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三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2007—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技术进步率降到最低,之后出现反弹,而非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一直都相对较低,反弹速度较慢。产品出口与技术进步相同的变化趋势再次表明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随着产品出口受到影响,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将减少,技术进步开始放缓,甚至停滞。

对比新出口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2007—2008 年后新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开始反超持续出口企业,2008—2009 年之间出现了一次交替,之后新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明显加快,大幅度超过了持续出口企业,而且也看到在2007 年之前新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率一直在向持续出口企业逼近,开始出口后即迅速反超由于新出口企业出口经验较少、出口客户源不稳定等原因,受国际出口环境恶化影响较大,2009 年又被持续出口企业反超。

对于退出出口市场企业而言,在2008 年退出出口市场之前,其技术进步率持续下降,在退出出口市场之后,技术进步率开始缓慢回升,但始终都比其他三类企业低。企业在退出出口市场之后开始将大部分技术开发资金用于适合自身状况的技术开发,相对提升了技术。

三、实证分析

本文在Paula( 2011) 决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对产品出口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模型如下:

其中,TFPit| EXPit分别表示i企业在t时期的技术进步和出口额。Xit包含技术投入、进口渗透率等控制变量。其中技术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很大,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代表性,以技术人员数表示技术投入; 进口渗透率可以表示一个国家大的贸易自由化环境,贸易环境越自由,出口在技术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大。Ψit为模型设置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包括企业规模、区位、最终控制人性质、成立年限以及行业特性等。α、β 为各变量系数。ui为随机误差项。变量定义如表2 所示。

注: tfp的样本数为1330,其他变量的样本数为1520资料来源:2003—2010年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

本文采取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样本总体计量结果如表4 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 、5% 、10% 水平下显著; 括号中数值为t统计值

四、实证结果

1. 产品出口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十分稳定。从表4 可知,产品出口( EXP) 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正,在5% 水平下显著。这表明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确实存在内在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是因为出口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拓展市场空间,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研发中; 另一方面,在出口过程中,企业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但竞争成败的关键是在于技术进步,所以出口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活动,在出口中还可以从贸易伙伴中学到更多先进技术。

2. 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道路,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使得我国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3. 技术人员数量对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本文所研究的样本大多成立年限较短,技术发展还不够规范,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回报还没有显现,技术人员数量越多反而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进步,企业发展

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实行制度创新

电力是现代社会输配主要消费能源的载体, 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 都需要坚强的电力资源提供保障。新安县电业公司正是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 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 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益, 致力服务于电力客户, 服务于发电企业, 努力承担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电力资源配置,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树立了电业公司的良好形象。

新安县电业公司的现代管理手段并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体的理念, 把细致的环节落实到了具体实践中。一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成了操作性强的企业标准化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包含15个应用模块, 覆盖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章制度等多项内容, 供员工在学习和实践中灵活运用。二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充电”, 以科学知识武装人。完善各类作业指导书、指导卡、管理流程图等1300多个, 注重搜集各类专业管理典型经验、标准化知识培训教册602套, 并实现标准体系内容的适时更新, 以方便查询使用。三是综合运用规范化的管理措施,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结合电业部门性质和特点, 制定了《新安县电业公司标准化作业辞典》, 具体包括标准化作业通用流程、标准化作业基本固定格式、典型管理工作标准化控制卡等8项内容, 成为所有主要管理工作和现场工作精细化、标准化程序的工具书。如今, 该《辞典》已作为典型模板在河南省县级供电企业推广应用。四是严格考核,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行积分制绩效管理办法, 对所有科室、站所按职责分工实行专业归口考核。以科学的考核方法评价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益和服务质量, 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真正让员工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在公司形成了干事敬业的新风尚。五是实行业绩公开, 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将年度重点工作、专业计划、经营指标等分解到季、月, 细化到周, 具体到岗位责任人, 利用“目视看板”平台, 将各部门的例行工作、月度计划、工作完成情况等公布上墙, 增加了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六是运用网络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为解决群众缴费难题, 该公司在营业网点收费、银行代收、邮政储蓄等原有收费方式的基础上, 升级营销用电信息软件, 建成了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 积极推行自动缴费机、POS机刷卡等缴费新业务, 推行“电费一卡通”缴费模式, 客户持卡不仅可在居住区的供电所缴费, 也可在全县任何一个网点缴费, 并能随时查看电费电价、应缴电费、用电性质等信息。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实行科技创新

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是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工具, 实施用电安全、高效管理, 是新安县电业公司在科技创新中的新举措。为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步伐, 公司投资116万元在铁门镇、南李村镇建成了6个智能化台区。SUPER2000调配系统和PV2000视频监控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完成了生产、营销、调度、95598、规划设计、应急和实时系统一体化的调配三维GIS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曾经是管理难度大、线损高、事故多、常投诉的配电台区, 如今变成了收费易、管理好、服务优的先进工具。利用GIS系统地理定位与设备信息采集功能, 还可及时采集各变电站、10千伏及以上线路和低压用户信息, 将开关、线路带电状态, 线路三维数据, 杆塔、台区图片及时传送, 台区实时电流、电压分合闸状态一目了然, 实施数据信息共享后, 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管理者, 能快速地实施自动化处理。该局智能化台区建设已被国家电网公司选入2011年重点科技创新项目。

除此之外, 该公司投资110万元建成了首座数字化变电站, 具有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设备运行视频自动化系统、调度部门远方设备状态检修等先进功能。投资80余万元对11座变电站全部安装微机式五防闭锁装置。投资27万元对3条10千伏配电线路安FWZK/BR—I型无功功率智能补偿控制器, 线路供电质量、可靠性显著提升。

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培养人, 以科技投入支撑企业的健康发展, 使新安电力公司在做大做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 供电量达10.3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61%;售电量达9.63千瓦时, 同比增长22.19%;实现总产值5.6亿万元, 同比增长4.05%;创利润400万元, 同比增长

21.95%。

参考文献

[1].曹霞.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科技支持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基建科技进步及技术管理研究 篇8

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大唐重庆分公司作为以能源发电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投产水电站38座、风电场一座,总装机2839MW,在建项目总装机736.7MW,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总装机3501MW。自大唐进入重庆以来,工程建设先后实现了彭水电站一年“五投”、银盘电站一年“四投”等目标,在设计优化、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投资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彭水电站航建系统设计施工管理、银盘电站临时门挡水发电、兴顺风电场高山区风电施工管理、马岩洞电站专项验收管理、千丈岩流域小水电施工管理等多项技术,在国内或集团公司系统内,具备科研立题和推广应用价值。但截止2012年10月,基建工程申报的科技进步获奖项目为零、QC成果为零,科技论文仅为16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科技创新认识程度不够。

大多数工程管理人员认为科技创新只是一种形式,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投入却不能产生实际效益。没有把科技创新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一种工具,没有认识到工程建设不仅是技术,更是一门科学,没有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创行优和国优的刚性需求,没有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二)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

分公司制定下发了《大唐重庆分公司司(渝能集团)基建项目科技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但没有配套的责任考核及奖励机制,没有配套的科技推广宣传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土壤”,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三)科技创新规划(计划)不完备。

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完建,各项目公司没有针对各自项目的特点及难点,制订科技创新规划,没有真正按大唐国际和分公司的管理要求,把科技创新管理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没有制订严谨的季度、年度科技创新实施计划并实施考核,没有实现真正的过程管理。

(四)不了解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QC小组活动。

各项目对科技项目和QC成果的立项、申报、评比程序认识模糊,对如何高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没有清醒的思路和认识。

(五)对技术管理及经验总结重视程度不够。

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技术文件,它真实反映了工程管理的经验及教训,记录着设计优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案、措施和成果,比如:设计方案、阶段报告、总结报告、研究报告、试验报告、施工措施、鉴定与报奖材料等等,工程管理人员往往疏于及时整理、不善于归纳总结提高。

三、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主要措施

(一)必须加强体系建设。

各项目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抓严抓好。必须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由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从分公司各所属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重点在于整合有效资源,搞好科技开发。各项目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和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程师队伍和高级技工队伍,要充分利用好设计单位、施工(安装)单位、调试单位及设备厂家的研发力量,形成一支完备的科技创新队伍。

(二)完善考核奖励制度。

制定科技创新考核奖励制度时需要对国家、集团公司、大唐国际科技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充分研究,结合项目公司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准确归纳集中;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注意执行的严肃性、解释的准确性、反馈的及时性、评估的科学性。应逐年提高科技创新奖励份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实施重奖。要修订人才薪酬,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使参与科技创新、具备科研能力的人员收入高于公司平均水平。在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积极为技术人才争成果、争荣誉、争地位,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在分公司系统内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要制订好科技规划。

制定规划及科技项目的选题方面,应紧密围绕工程建设的需求开展研究,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就研究什么难题,即使目前没有条件、能力解决的问题,借助于相关大专院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厂家技术优势,通过对外协作,也要立项研究。科技项目选题应坚持“效益为先”原则,既要考虑长远利益,又要注重成果转换。科研成果不能转换为生产力,不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就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这样的项目不立,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科研项目的选题还应坚持不重复立项的原则。凡是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技术,不重复研究,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引进。

总而言之,规划立项时应以清晰准确的需求分析来打动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生产厂家、施工单位、行业相关单位的联系,以及时了解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最新信息;验收时应注意收集上级管理部门和潜在用户对项目的意见和评价;验收后及时对成果进行建档和登记并积极在集团公司系统内及行业内推介。

(四)重视科技项目(QC小组)负责人作用的发挥。

负责人作用的发挥是影响科技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影响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有:科技环境(国家、集团公司大环境与项目公司小环境);兴趣(科技创新工作的内在动力);责任心(科技创新工作的驱动力);科研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与行为);组织能力(领导团队的魅力与水平);责任与权利的明晰与否;技能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时间投入的多寡等。兴趣、责任心等道德类因素往往比技能水平等知识类因素更重要,促使工程管理人员将更多精力用于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要比用于提高学历对单位更有益。科技项目(QC小组)负责人管理应是科技管理的重点,核心是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负责人的科技创新兴趣不断加强、积极性不断提高、创造性不断发挥、高水平成果不断产生。

(五)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

公司和科技创新人员利益的协调是关系科研人员积极性和科研经费效益的重要问题,不能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承担着许多任务却感觉没有任何受益。严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个人变相侵占科研经费,但可以通过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来获得奖励性支持。例如:绩效工资、科技奖励、个人荣誉等。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是:预算的合理性、执行的严肃性和结算的准确性,科技项目负责人需认真领会国家、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及分公司有关的经费管理办法,在财务人员的协助下,申请时认真制定项目预算,执行时认真制定实施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预算变更时必须经过审查和批准。财务部门应及时设账、将支出准确归集到相应会计科目、加强对课题分摊支出的预计性和合理性、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实时准确统计、决算时注意和预算差距较大的情况。重视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如管理费和人员费的问题,加强政策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依靠自身调整或争取上级公司、国家政策解决问题。

各项目公司要对每个科技项目设立独立账目。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专家咨询等,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科技及设计费用。

(六)加强技术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技术文件和记录的整理归档不仅是科技项目的管理要求,更是工程管理(档案管理)的要求。整个工程建设从最初立项到设计、施工、验收,所有技术文件必须履行编、校、审、批的程序。

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应事先了解不同技术文件的要求,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对技术文件进行收集、整理、编号、保存,分阶段或在项目验收后移交档案部门。技术文件管理过程中的困难是版本问题和保密问题,由于审查环节较多,技术文件形成的版本也较多,因此需及时核对版本,标识清楚。电子版本可多保留几个,一般书面材料只保留最终版本即可。保密问题应该明确科研项目保密点,标明清楚哪些需要保密、哪些不需要保密,准确定密,明确责任。

记录是真实反应科研活动的重要客观材料,对记录的管理应高度重视,应归档保存。原始记录是反应科研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科研结果追溯的源头,当结果出现争议时必须查阅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规范、完整,必要时可由有经验人员进行复核,内容最好包括:近期工作的小结,下一步工作的目的、方法、内容,工作的数据、结果等(数据和结果也可单放,但应和原始记录中该部分工作对应);项目组内的讨论记录不仅反应了科研活动的脉络而且真实记录了个人的贡献,是评价个人贡献的第一手材料;评审点和验证点的有关记录、软件或装置的测试记录、装置的检定或校准记录、合同评审或方案评审记录、主要指标测试记录等是反应科研质量的重要证据,需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

对记录的归档不要拘泥于国家档案的要求,归档总比不归档好,记录的归档可以认为是在满足国家科研项目归档的基本要求之外附加的要求,应该同项目的其他资料一并归档保存。

(七)加强科技(QC)活动过程管理。

主要工作是:组织科技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审查、提供科研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监督评审点验证点的实施情况(可与科研检查结合进行)、协调解决科研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配合上级的监督检查工作等。

科技项目立项后,科技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策划,策划应建立在项目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项目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的详细分拆情况、到某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实验的具体方案、人员的分工情况、重要节点的设置与检查方法、经费的使用计划、风险分析等等。策划的输出应形成书面材料,一系列的策划输出材料真实客观地反应了项目的实施路线,同时也是考核个人工作的依据。

检查是实施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检查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采用季度甚至月度报告的方式并不见得好,写得太少,薄薄的一页纸能说明什么问题,写得太多,科技项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负担都重,得不偿失,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检查的效果。检查的方式影响检查的效果,基于实施过程策划的结果,采用逐级检查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每部分内容都检查到,又省时高效。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切不可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遮掩,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检查的成果用于人员的考核,对于执行优秀的负责人需要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执行不力的负责人采用约谈、批评、考核措施。

(八)加强验收阶段的管理。

科技管理验收过程阶段主要任务是:确保任务的全面完成,收集成果并通过验、收。项目公司应组织科技项目小组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对研制的装置进行性能测试、对(下转第89页)(上接第97页)行业内或系统内领先技术进行类比、组织验收材料的编写、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完成项目的建档工作等。科技项目完成后,由分公司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预验收。根据科技项目的类别,申请分公司、大唐国际、集团公司正式进行验收,待项目验收评审通过后,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料进行正式归档,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

(九)加强科技创新与达标创优工作的紧密结合。

分公司基建项目科技实施管理细则中明确规定: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的火电工程,装机规模150MW及以上的水电工程,装机容量25MW及以上的风电工程,要求立项上报评审科技项目不少于3个(要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QC小组活动成果不少于3个(要求获省部级QC成果奖),每年科技论文不少于3篇。装机规模较小的基建项目,要求立项上报评审科技项目1个及以上,QC小组成果2个以上,每年科技论文不少于2篇。这不仅是科技管理的要求,也是达标投产验收、申报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和申报国家优质工程的刚性要求,所以对工程建设来说,科技创新工作本身就是达标创优工作的一部分。

(十)加强工程经验总结工作。

分公司的各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确保了工程按期保质完建,确保了各项目既投产、既稳定,各项目应全面总结从决策、设计、实施到投产营运全过程的经验、教训,科学评价建设成果,以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分公司基本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唐重庆分公司基建工程领域科技进步及技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加强基建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管理的措施,以促进大唐重庆分公司成为行业科技领先型企业。

关键词:科技管理,考核奖励,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大唐重庆分公司(渝能集团)基建项目科技管理实施细则(大唐渝电制[2012]22号)

[2]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期科技发展规划(2009版)(大唐国际制[2009]16号)

上一篇:爱的别名初一作文下一篇:团结协作与个人奋斗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