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共7篇)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篇1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2、称字
3、称号
4、称谥号
5、称书斋名
6、称官名或官地
7、谦称
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 2 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3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篇2
2.名垂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 要先将新鲜的青竹烤干, 故称史书为“青史”。
3.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4.雕虫小技:虫书, 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
5.觥筹交错:觥, 古代的一种酒器;筹, 行酒令的一种筹码。
6.竹报平安:竹, 竹简。竹报, 旧时家信的别称。
7.如丧考妣:考, 父亲;妣, 母亲。
8.伯仲之间:兄弟排行次序, 伯是老大, 仲是老二。
9.造福桑梓:桑树和梓树, 古代住宅旁常栽的树木。用以比喻家乡父老。
10.六合之内:古指天、地、东、西、南、北, 泛指天下。
11.金瓯无缺:盛酒器皿, 喻指国土。
12.司空见惯:古官名, 掌管工程一类的官。
13.迁客骚人:旧指被贬到外地的官员。
14.稗官野史:古代的小官, 专给帝王讲述街谈巷议、风俗故事, 后来就称小说为稗官。
15.枉用三尺:三尺法的简称。古代用三尺长的竹简记载法律, 故称法律为三尺法。
16.气冲牛斗:斗牛, 指牵牛星和北斗星。
17.近在咫尺:咫尺, 古代长度单位, 周代指八寸。
18.击筑悲歌:古乐器, 形似筝。
19.孺子可教:孺子, 儿童、后生。
20.及笄年华:古代女子一般十五而笄 (结发上簪, 表示成年) 。
21.守庙社稷:古谓土地神和谷神, 多指国家。
22.斧钺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 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23.暗度陈仓:陈仓, 古县名, 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是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道。
24.文籍满腹:文章典籍, 泛指学识。
25.六出纷飞:旧指雪花, 因雪花为六角。
26.不差累黍: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
27.邯郸学步:邯郸, 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28.考绩黜陟:黜, 贬退;陟, 提升。
29.得陇望蜀:陇, 古地名, 约今甘肃东部;蜀, 古地名, 约今四川中西部。
古代文化常识 篇3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mǎo、毕、觜、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 “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 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 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篇4
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篇5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 围魏救赵 03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故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
B、中午
C、傍晚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 B、《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 B、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 B、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 B、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 B、十二个
天干一共有10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一共是12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A、颐和园 B、圆明园(皇家园林)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 B、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 B、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西周的诸侯国:燕 燕,辽,金,元,明,清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辽代为陪都,称燕京。金朝(1115年-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中都。元朝为大都。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平。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蓟 幽州 燕都 日下 幽都 燕京 春明 京城 南京 燕山 中都 大兴 大都 汗八里 北平北京 京师 宛平京兆 广阳 涿郡 渔阳 析津 顺天府)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A、齐桓公 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A、杜甫 B、李白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金、木、水、火、土)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A、鹤 B、鹅 C、鸡 D、鱼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A、范仲淹 B)B、文天祥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干 B、戈(盾在古代起先叫做“干”,后来才叫做盾,也叫做盾牌。)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A、花旦(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春草闯堂》中的春草。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称做泼辣旦。)B、青衣(一般演丫鬟的角色)。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上古 B、崇尚 C、官名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A、老子 B、荀子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阴文印即是印章文字或图像凹下的印章。)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A、王维 B、王勃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A、鼓 B、锣(敲锣——击鼓进军,鸣金收兵。金:锣)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 B、二十岁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A、文章 B、书法 72、河姆渡遗址位于:(B)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A、孙武 B、孙膑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能 B、不能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78、“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A、王勃 B、张九龄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A、秦始皇 B、武则天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B)A、白居易 B、李白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A、李商隐 B、骆宾王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A)
A、《金陵记》 B、《石头记》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A、黄河 B、长江 C、淮河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B)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C)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乡人无不称其善也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A、八条 B、二十二条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A、令爱 B、令正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A、有关 B、无关
(商朝为周朝所取代后,商朝的遗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他们流浪于各国之间,从事贩卖货物的活动。由此,人们将从事贸易活动的人称为 商人,商业、商品、商旅、经商 等词也陆续产生。)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A、两位 B、三位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A、压轴戏 B、大轴戏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A、来俊臣 B、周兴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批把,直项琵琶的早期称呼,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也称“返拨”)。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即“弹”和“挑”的拟声词。)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A、静脉 B、动脉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 B、屈原
105、“杏林”指代的是:(B)A、教育界 B、医学界
1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A、下棋 B、战场 C、戏台
1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A、东 B、西 C、南 D、北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天空 B、大海 C、草原 D、高山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A、《淮南子》 B、《庄子》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 D、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李广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A、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A、《长歌行》 B、《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A、名 B、字 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A、丝 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A、李白 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A、辛弃疾 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A、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A、伍子胥 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 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A、期颐 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A、南狮 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A、岳飞 B、辛弃疾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A、黄山 B、泰山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A、朋友 B、学生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 B、清朝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1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孔子 B、孟子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 B、尺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A)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17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 B、皂 C、青 D、苍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A、班昭 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1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A、苏轼;B、陶渊明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A、王安石; B、寇准
1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1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1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一、楷书;
二、小篆;
三、鸟虫文;
四、行书。
1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187、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1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A、杏月; B、桃月 C、榴月 D、荷月。1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 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1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1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A)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1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1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1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A、欲把心事付瑶琴; B、一弦一柱思华年;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1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198、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渭分明。199、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C)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专题 篇6
一、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
(一)、主食
1、主食品种 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黍、稷、麦、菽、稻 ;另一种指黍、稷、麦、菽、麻。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国外输入的五谷杂粮:
豌豆(西汉-希腊)、胡豆(南北朝-西亚)、绿豆(北宋-印度)、玉米(明-美洲)、番薯(明-美洲)、高粱(非洲)
2、主食食俗(南人食米、北人食面)
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糗一筐。——《国语·楚语》
舜之饭糗茹草也。——《孟子·尽心下》 饼:麦粉所制 飺zí :米粉所制
糗饵粉飺。——《周礼·籩人》 饵:米粉所制的饼状物
饵,粉饼也。——《说文》 粥:
饡zàn:以羹浇饭,与今天的“盖浇饭”相似
(二)肉食
1、肉食品种 牛羊猪(三牲): 狗:
鱼:鲤、鲢、草、青四大家鱼
2、肉食的制作 炙:烤肉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诗·小雅·瓠叶》 饮醇酒,炙肥牛。——《乐府诗集·西门行》
脍:细切的肉
生肉为脍。——《汉书·东方朔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醢hǎ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脯fǔ :肉干,亦称“脩”
(三)蔬菜
1、五菜
葵、藿、薤、葱、韭
2、其他蔬菜
蔓菁(又称葑feng,俗称大头菜,)、萝卜、蒜、菰(茭白)、菘(白菜)、竹笋、苋菜、藤藤菜、大葱、花椒
3、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
莴苣(西汉-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带)、苜蓿(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扁豆(汉、晋-印度)、大蒜(西汉-地中海)、香菜(西汉-地中海)、茄子(南北朝-印度)、菠菜(唐-波斯)、芹菜(中国古代称 为“胡芹”,唐代经丝绸之路由西域时传入)、冬寒菜(唐-非洲)、胡萝卜(元-英)、丝瓜(元-印度)、苦瓜(明-印尼)、花生(明-巴西)、番茄(清-秘鲁)、四季豆(清-南美洲)、莲白(清-地中海)、花菜(清-地中海)、土豆(清-南美)、辣椒(清-中南美洲)、洋姜(北美洲)、芦荟(唐时由波斯人传入)
(四)水果
1、中原地区原产果类
樱桃、桃、杏、梨、李、柰、山楂、柿子、枣、板栗、
2、南方原产果品
枇杷、荔枝、龙眼、甘蔗、香蕉、柚子、猕猴桃
3、国外引入果品
葡萄(西汉-欧洲)、石榴(西汉-伊朗)、核桃、西瓜(五代-非洲)、甜橙、酸橙、柠檬、花生、草莓、向日葵、苹果、椰枣(西汉-西亚)、芒果(明-印度)、菠萝(清-巴西)、腰果(20世纪30年代-美洲)、胡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五)酒和调料
1、酒的出现
夷狄造酒、杜康造酒、猴儿造酒
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战国策·魏策二》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看来酒为饮料及调味品,至夏禹时已相当流行。
2、酒的品种
最早的酒属于谷物天然酒,谷类粮食受潮发芽变霉,由微生作用而引起糖化和酒化,大概至商代人们已从中悟出制造曲糵(niè)即酵母的酿酒新技术。商代不仅掌握曲糵酿酒,又能酿制果料酒。最晚到唐代,酒的品种就很多了。
3、调料:
中国自古以来到处都生长着丰富的调味品资源,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甘、酸、苦、辛、咸五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积累与探索,创制了丰富多采、名目繁多的调味料,对饭菜饮馔的色、香、味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盐的始用当甚早。《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梅则主要利用其果酸作调料,梅酸具有收敛固涩、健脾胃、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新石器早期人们已知利用梅酸。春秋以后,人们才发明了用粮食发酵成醋(古称醯xī)的方法。
我国最早使用的辛辣调味料是姜、葱、蒜,古代还有一味常用的香料调味品花椒。《诗·载芟》:“有椒其馨。” 《洪范》“五味”中有甘。饴是麦牙糖,蜜是蜜糖。五味之甘,可能指这类糖。
除此之外,还有酱油、豆豉、豆麦酱等等
我国最早用于烹饪的油是动物油,称为“膏脂”,而最早使用的植物油是麻油
二、中国古代的饮食制度
(一)、食器
1、炊具 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镬:镬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古时指无足的鼎。今南方称锅子叫镬。有三个足架空,可以燃火,两耳用铉(铜钩)和扃“jiong”(横杠)抬举。
传世的大镬有高达三尺的。西汉以后,灶的使用日益广泛,炊具逐渐变成无足的釜了。烧肉用镬,食用时还配套有鼎、刀、匕等。镬内的熟肉、鱼肉与羞鼎的美味肉羹调和后,用匕(长柄汤匙)取出放在俎“zu”(长方形木案,两端有足支撑)上用刀割着出吃。
甑(音增)甑就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它的镂孔底面相当于一面箅子。甑只有和鬲、鼎、釜等炊具组合起来才能使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后,甑便绵延不绝,今天的厨房中仍能见到它的遗风。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的蒸锅
鬶(音规)将鬲的上部加长并做出流,一侧再安装上把手就成了鬶,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同鬲一样,鬶也是利用空袋足盛装流质食物而烹煮的,但它因有可以外泄的流和鋬而显得功能更齐全。
斝(音甲)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陶斝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也是空足炊具之一。进入夏商周时期的斝变为三条实足,且多青铜制成,但已是酒具而不是炊具了,作为炊具的陶斝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百年间,作为酒具的斝则盛行于商周两代。
2、食具
簋,专指商周时期的青铜盛食器。在青铜器产生之前,此类器物是陶质或竹木质,被称为塯,或称土簋,功能与碗相同。簠簋之称仅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当时除作为日常用具外,更多地用作祭祀礼器,且多与鼎连用,以偶数出现,用来表示使用者身份地位的不同。与豆不同的是,簋专盛素食,秦汉之际,作为实用器的簠簋已不复存在。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盘:新石器时代已广泛使用陶盘作为盛食器皿,自此而后,盘一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用具,直到今天仍与我们朝夕为伴。作为中国古代食具中形态最为普通而固定、流行年代最为久远的品类,盘包括了陶、铜、漆木、瓷、金银等多种质料。最为常见的食盘是圆形平底的,偶有方形,或有矮圈足。
碗、盂、钵碗似盘而深,形体稍小,也是中国炊食用具中最常见、生命力最强的器皿。碗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历久不衰且品类繁多。商周时期稍大的碗在文献中称为盂,既用于盛饭,也可盛水。碗中较小或无足者称为钵,或写作钵,也是盛饭的器皿,后世专以钵指称僧道随身携带的小碗,是佛教梵文钵多罗(PATRA)的省称,故有“托钵僧”之谓。碗或写为盌,如同钵写作钵一样,反映了同一类用具的不同质料。
盆:盘之大而深者为盆,从“锅碗瓢盆”这一习语中可知,盆是用于炊事活动的。但“金盆洗手”的说法,又表明盆也可以作盥洗用具,不过后一种意义的盆古代常写为鉴,形态上与盛食之盆也略有差异,新石器时代的陶盆均为食器,式样较多,秦汉以后食盆的质料虽多,但造型一直比较固定,与今天所用基本无别。
豆:盘下附高足者称为豆,豆即是此类物品的泛称,也专指木质的豆,陶质豆称为登,竹质的豆则做笾,都是盛食的器皿。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产生陶豆,沿用至商周时期,汉代已基本消亡。青铜豆最早产生于西周而不见于商代。商周时期,豆均是专以盛装肉食的,广泛用于祭祀场合,故后世以“笾豆之事”代指以食品祭神,豆类器皿因此被称为“礼食之器”,用途甚明。
敦(音对):青铜质盛食器,存在于商周两代,盛行于春秋战国,进入秦汉便基本消失。敦呈圆球状,上下均有环形三足(或把手)两耳(或无耳),一分为二,盖反置后把手为足,与器身完全相同,同样用来盛装黍、稷、稻、粱类谷物食品。
俎:平板下安有足谓之俎。俎即可用来放置食品,也可用作切割肉食的砧板,故鸿门宴上张良自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其意昭然。新石器时代的此类食具尚无确切的发现,但夏商周时期的俎却多有出土,既有石俎、又有青铜俎。当时的俎也是祭祀用的礼器,用来向神荐奉肉食,所以常常“俎豆”连用,代指祭仪。
3、酒具
人类的饮食是由“饮”和“食”两部分组成的,“饮”的远古起源是酒(茶的起源要比酒晚许多,一般也不作为饭食的组成部分),因此说起古代的饮食文化,自然离不开的是酒和酒具。
盛酒的器具有:尊、壶、卣、彝、罍、缶等。 饮酒的器具有:爵、觯、觚、斝、觥等等。 尊是酒器的总名,凡酒器都可以叫做尊。
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
彝: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爵:古代饮酒器的通名,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左:兽面纹觚,通高15.1cm,宽10.7cm,重0.37kg 右:受觚,通高26.4cm,宽14.8cm,重0.93kg
耳杯是饮酒器,古称“羽觞”(shāng,音商),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多为漆器。“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三月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饕餮纹觯,商代晚期,通高19.8,口最大径9.3,底最大径9.1厘米,椭圆。
二、中国古代的饮食制度
(二)、制度
1、饮食起源
自然饮食阶段:生食(生食不经过加工)
《礼记》:“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调制饮食阶段:熟食(火的产生和使用) 烧烤——炮,煎——水煮
总的来讲两大进步:火的使用和水煮的开始应用
2、饮食发展
1.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黄帝作灶,始为灶神。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3、饮食制度 日常饮食:
朝食(饔yōng,专指早餐)
餔食(飧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 昼食(午饭) 宴请饮食:
钟鸣鼎食:餐饮器具带有政治化的特征,饮具成为一种政治的手段和工具。《礼记·礼器》:“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筵席礼仪:
三、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与艺术
1、取名
2、刀工
3、烹技
4、调法
5、食具
6、环境
总之,中国的饮食艺术常常在总体上力求做到: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二)、饮食与人生
1、饮食与家庭:
2、饮食与社会:
对“秩序”的体现功能:乡饮酒礼、根据身份来定桌席座次(主仆,男女不同席)
对“礼”的体现功能:《周礼》:“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最早的礼:尊祖敬神)
饮食行为异化(勾兑,腐败的工具,利益交换)
3、饮食与心理:
对人际关系的“和”“合”功能。理论上起源于“五味调和”,以次求得“人和”,即社会生活得和谐(家,家族,宗族——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把“吃”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吃”已经不再是一种“手段”,而变成了“目的”。“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民以食为天”。
4、饮食与宗教:
沟通“天地”“人,鬼,神”(用饮食社交)
(三)、饮食与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它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
2、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
3、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命题浅探 篇7
例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全国卷Ⅱ)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的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分析 以上四个选项中,“中宫”“陛下”“吏部”三个为名词,“移疾”是动词。“移疾”是古代官员上书称病求退的委婉说法,在这个具体语境中名物化了。在“移疾”一句中,“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解说错误。
2016年全国卷Ⅰ考查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首相”“建储”“有司”“契丹”四个词。其中“建储”是动词,确定储君的意思,其它三个是名词。全国卷Ⅲ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是“礼部”“教坊司”“致仕”和“两京”。其中“致仕”是动词,是交还仕位给君王(退休)之意,其它三个是名词。
启示 所考查的四个词语中,动词一般较为陌生,但我们可以从具体语境去推测和把握。
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有更多的形式,除了客观题,还可以是主观题——可填空,可解释,可排序,可与诗文结合,可与语言运用结合,天地极为广阔。这一点,近年来其他省份的考卷可见一斑。看2016年天津卷的相关题目:
例2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分析 这道题虽然也是选择题,但在选择之前我们要做很多细致的排序,实际上,这样的考题是纯粹选择题的升级版。答案:D。
再看2016年江苏卷的相关题目:
例3 阅读材料,回答: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 、 。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分析 原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还可以用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重点记忆课本涉及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大家平时注意积累,准确识记,形成体系。
答案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例4 读下面的文字,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2016年江苏卷)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
分析 用简答的方式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江苏卷的特色。把客观的考查转变为主观的答对,是一种较好的考查模式。不排除在今后的高考中全国卷也会引进。
答案 (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1-28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09-29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11-16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11-18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05-08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08-12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10-28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06-29
古代诗歌散文文化常识11-05
语文基础知识点古代文化常识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