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共8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 篇1
2020部编版五(下)第一单元测试卷(适用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童年是纯真的,更是难忘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乐园”,去寻找我们童年的故事,去重温那份童真、童趣,感受童年的美好。
一、字词堡垒。(32分)1.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燕国(yān yàn)涟漪(yī yì)供货(ɡōnɡ ɡònɡ)秉持(bǐnɡ bǐn)蚌壳(fēnɡ bànɡ)倭瓜(wěi wō)晃眼(huǎnɡ huànɡ)点缀(zhuì chuò)2.读拼音,写汉字。(12分)(1)爷爷家院子里种了一棵sānɡ()树和一棵yīnɡ()桃树,鸟儿在树上跳来蹦去,就像在空中闲ɡuànɡ()。一只hú dié()飞来,落在树上。它们自由自在。
(2)因为爸爸不分zhòu()的耕yún(),我家chénɡ()包的土地收ɡē()的麦子非常好。
(3)我用线想shuān()住一只mà zhà(),可是却让它跑掉了。
3.照样子写词语。
(4分)例:金(灿灿)水()甜()红()蓝()冷()乐()绿()白()4.连线,将词语搭配起来。(3分)白 蚂蚱 摘 黄瓜 绿 蝴蝶 挖 野草 金 蜻蜓 拔 蚯蚓 5.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1)能书善画()A、善良、慈善 B、友好、和好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2)颇负盛名 A、背 B、担负 C、失败 D、享有(3)愈是寒冷,愈是顽强 A、(病)好 B、较好 C、叠用,跟“越……越”相同 6.选词填空。(2分)痴迷 着迷 迷惑(1)人类对飞行一直很(),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从未放弃过。
(2)那里风景如画,令我(),常常在那儿流连忘返。
7.词语解密。(4分)(1)稚子弄冰()(2)短笛无腔信口吹()二、句子练习。(11分)1.照样子,写句子。(4分)(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是。
(2)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反而。
2.补充句子。(3分)(1),村庄儿女各当家。
(2),彩丝穿取当银钲。
(3)谁言寸草心。
3.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境,仿照说说“冷”的情景。(4分)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三、课内阅读。(12分)1.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3分)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读了《月是故乡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3分)3.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1分)(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2分)(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分)四、口语交际。(5分)去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的童年,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他们的童年。
五、课外阅读。(15分)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2分)敛声息语—— 瞻前顾后——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4分)(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我”为什么喜悦呢?(3分)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 和 _______。
用“ ”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只划一处)(3分)5.“‘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六、作文乐园。(25分)同学们都有五彩的童年生活,每当回忆起来总觉得那样富有情趣,那样值得回味留恋。那就请同学们写一件童年趣事吧。要写出自己是怎样观察生活的,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yān yī ɡōnɡ bǐnɡ bànɡ wō huǎnɡ zhuì 2.(1)桑 樱 逛 蝴蝶(2)昼 耘 承 割(3)拴 蚂蚱 3.示例:水汪汪 甜滋滋 红彤彤 蓝盈盈 冷冰冰 乐淘淘 绿油油 白花花 4.白蝴蝶 绿蚂蚱 金蜻蜓 摘黄瓜 挖蚯蚓 拔野草 5.C D C 6.痴迷 着迷 7.幼小的孩子 随口 二、1.提示:句子通顺即可。2.昼出耘田夜绩麻 稚子金盆脱晓冰 报得三春晖 3.略。
三、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2.因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3.(1)萧红(2)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3)对童年的留恋和对家乡的眷恋。
四、略。
五、1.敛声息语—— 敛声屏气 瞻前顾后——思前想后 2.(1)慢下来的原因是:
想给孩子自信,觉得孩子太累了。
(2)快起来的原因是:
在外面竞争靠实力,让孩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不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3.因为“我”看到儿子的认真、执着。
4.认真 和 执着。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5.坦然面对失败的孩子。
6.母亲懂得了应该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
六、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4.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2)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3)刷子李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在刷浆时,不仅能圆满完成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到徒弟的心思变化。
2.刷子李有什么绝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3.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 )”勾画,分组进行讨论。
(1)请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展示出他们的答案。
(2)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或点评。
(3)师点评。
(4)将所有相关的句子分类别出示,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然后让学生总结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刷子李的绝活的。
点拨要点:刷墙的衣服、刷墙的动作、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刷墙的衣服:
①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②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③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刷墙的动作: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刷墙的规矩:
①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③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刷完墙的效果:
①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5)拓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跟刷子李一样立下规矩,重质,不求速度,慢慢地刷;还是会选择跟其他粉刷匠一样,重量,求速度呢?
(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地回答,两者都正确,加以引导应重质量,在当今社会时间也很重要。)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探讨。
思考问题: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描写人物一组》有何异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语段赏析: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第一句写师傅刷墙的动作;第二句写师傅刷墙的效果。为了说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刷墙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对于刷子李来说却是一件(快乐、轻松、简单)的事。可见刷子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技艺高超)。
(1)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2)点评学生的答案。
师:我们通过完成第5自然段的阅读,了解到刷子李确实技艺高超,可是他的徒弟曹小三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找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1)在文中找出所有描写曹小三的句子(可以加上横线),其中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请重点勾画(可以加上波浪线)。
(2)学生先独自阅读,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③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
(“居然”“竟然”“奇了”这三个词都表现了曹小三意外的心理活动。)
(4)你能简单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曹小三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3.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1)曹小三这一天跟着师傅所见所闻和传说有出入吗?
生齐读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这样的规矩,说明什么?
(自信,艺高人胆大)
(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艺是怎样来的?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能找到吗?
出示:好好学本事吧!能将“好好”换个词来表示吗?(认真、刻苦、老实、乖乖等)
(3)描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
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侧面描写,能够衬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烘托或衬托)
4.课件出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刷子李的特点:技艺高超。
2.课文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3.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还有四个“然”相对应,是哪四个词?
(果然→居然→竟然→忽然)用这四个词写一段话。
4.点明应重视真才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生活,好好学本事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刷子李》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对刷子李的形象抱着好奇的心,如条件允许,还可以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张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明确本文学习任务:一是认识“粥、搓、凌、佳、肴、岂、泱”7个字,会写“淹、岳、粥、凌、寝、佳、肴、岂、廷、泱”10个字;掌握 “废寝忘食、和衣而眠、千载难逢、毫不介意”等词语;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其次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特别是课文向我们讲的四个小故事,让学生能概括出小标题,了解故事的含义,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个小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最想讲哪个小故事?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次细读品悟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如:文章中出现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和表示自己志向的语句“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表达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和抱负。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从中受到感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手指》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难点: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课后有默读的要求,因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要让学生多朗读,把课文读流利。同时继续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完成本课小练笔。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一课。
2.板书:手指,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生字:拇搔痒秽轧拧螺纽扣貌仓渺享庸憎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手指的。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团结就是力量。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4.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四、课文小结
本课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性格和作用,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周周练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à
hǎn
shuǐ
zhài dù
jì
xún
sī
xiōng
tang
chǐ
xiào
()
()()()()
()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比喻)
B.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拟人)
C.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夸张)
D.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2.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 孟郊 《游子吟》
B.宋代 雷震 《村晚》
C.唐代 杨万里 《稚子弄冰》
D.宋代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3.关于《祖父的园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
B.《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
C.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D.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菜园里种菜时顽皮淘气的趣事。
4.下题中对下面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蜜蜂则嗡嗡地飞着,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③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④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A.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B.夸张 反问 拟人 夸张
C.拟人 反问 夸张 排比
D.比喻 反问 排比 夸张
5.对于下列情景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热:六月,天多热。狗热得耷拉着尾巴,鸡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B.吵:教室里吵得炸开了锅,教学楼都飘着我们班的吵闹声。
C.静:闹哄哄的教室突然安静了下米,好像被关了静音一样,鸦雀无声。
D.冷:路上地都冻裂了缝,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都在文中描写了儿童时期的生活。
B.《祖父的园子》表达了“我”对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
C.作者在《月是故乡明》中写其他地方的大月亮是突出对故乡的小月亮的喜爱。
D.《梅花魂》主要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外祖父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武松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人称“行者武松”。
B.课文主要记叙了好汉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C.故事的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为:上冈→喝酒→打虎→下冈。
D.课文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都督 遮盖 委托 耻笑
B.自私 插满 迟廷 拦戳
C.预计 拳头 喘气 探听
D.胸膛 私自 坠下 饥渴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B.《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写到了当时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最有名的地方。
C.“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D.《村晚》这首诗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无忧无虑的乐趣。
三、填空题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在感恩、回报母爱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魂》写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_________的挚爱,表现他对祖国的________之情。
3.《三国演义》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爱哭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的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常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
小时候呀,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8.文中的“竹笋炒肉”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
好奇—()
美丽—()
幼稚—()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请你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小时候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怎么理解文章中最后一段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篇6
长喙(huì) 玻璃框(kuànɡ) 镜匣(xiá) 嗜好(shì) 榨油(zhà)
半亩(mǔ) 茅亭(tínɡ) 爱慕(mù) 糕饼(bǐnɡ) 叶蔓(màn)
眼睑(jiǎn) 眸子(móu)
二、难写的字
匣:被包部分是“甲”,不要写成“田”。
鹤:左边是“隺”,不要写成“隹”。
浇:右边是“尧”,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慕:下面是“”,不要写成“小”。
缠:右边不是“厘”,不要少写一点。
三、形近字组词
宜(适宜) 宣(宣传) 嫌(嫌弃) 谦(谦虚) 框(画框) 眶(眼眶) 浇(浇水) 烧(发烧)
吩(吩咐) 纷(纷乱) 慕(爱慕) 幕(银幕) 浸(沉浸) 侵(侵犯) 捡(捡起) 检(检查)
杭(杭州) 抗(反抗) 豪(文豪) 毫(丝毫) 享(享受) 亨(亨通) 咂(咂嘴) 砸(砸碎)
四、多音字组词
散sǎn(散文诗)sàn(分散) 便pián(便宜)biàn(方便)
挨āi(挨近)ái(挨打) 笼lónɡ(鸟笼)lǒnɡ(笼罩)
五、重点词语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播种 浇水 收获 食品 吩咐 天色 好处 榨油 爱慕
成熟 体面 桂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流线型 散文诗
木兰花美中不足
六、近义词
精巧——精美 寻常——平常
忘却——忘记 恩惠——恩泽
爱慕——羡慕 完整——完好
七、反义词
忘却——牢记 寻常——特别 安稳——危急 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 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八、词语搭配
(精巧)的诗 (优美)的歌 (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使劲)地摇 (仔细)地寻找 (开辟)空地 睡得(好熟)
(摇落)桂花 (放开)胆子
九、课文重点理解: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描写,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2.《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花生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桂花雨》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篇7
多音字:
屏:bǐng屏住 píng屏幕
累:léi累累硕果 lèi劳累 lěi积累
词语解释: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掬:两手捧(东西)。
反义词:
盈——亏 争执——和解
粗糙——光滑 灿烂——暗淡
近义词:
满足——满意 踪迹——痕迹
嫉妒——妒忌 争执——争吵
兴趣——兴致 无边无际——一望无垠
词语积累:
(粗粗)的桂树 (累累)的骨朵儿
(细细)的河水 (无边无际)的天空
课内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本文写了中秋夜里,“我”和弟弟妹妹寻找月亮的故事。
2、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答: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水里、弟弟妹妹的眼睛里、“我”的眼睛里。
3、文中的“月亮”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文中的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作者含蓄地告诉人们: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要执着努力地追求,人人都能拥有。
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生字组词:
桨:船桨 划桨 摇桨 螺旋桨
榕:榕树 榕城
纠:纠正 纠缠 纠纷 纠结 有错必纠
桩:树桩 木桩 打桩 桩子 一桩事
涨:涨潮 涨水 涨钱 涨价 水涨船高
塔:宝塔 铁塔 水塔 塔楼 灯塔
梢:末梢 树梢 辫梢 喜上眉梢
暇:无暇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眉:眉毛 喜上眉梢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抛:抛弃 抛到 抛锚 抛头露面 抛砖引玉
多音字:
数:shǔ数落 shù数字 shuò数见不鲜
禁:jìn情不自禁 jīn禁止
形近字:
桨(船桨) 奖(奖励)
榕(榕树) 溶(溶解)
纠(纠纷) 叫(喊叫)
桩(树桩) 脏(肮脏)
涨(涨价) 张(张开)
塔(铁塔) 搭(搭档)
梢(树梢) 悄(悄悄)
暇(无暇) 瑕(瑕疵)
眉(眉毛) 肩(肩膀)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五年级
养成良好的审题、阅读习惯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打开思路。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孩子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初读文章后,分析文章的思路很重要。尤其是低年级段,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
孩子的阅读习惯千差万别:有的孩子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孩子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在考试中,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在平时练习时,可以顺读。根据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但是无论哪种阅读方法,都要强调:有效阅读。
阅读完文章,接下来就是审题环节了。审题时,建议孩子先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如“错误、正确、词语、句子、第四段”等这些关键词。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家长、老师经常带着嘴边的阅读题的技巧就是一个字“找”,孩子们也都烂熟于心。
阅读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就看谁的眼睛亮,找的准。要么有原词原句等着成为答案,要么只需要你提炼一下或变通一下就可以拿来为你服务,就这么简单。孩子们也就不再认为阅读题“高不可攀”,有了信心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文章中找答案也是有窍门的:具体说就是要找到题目中的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篇8
将相和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3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
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
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3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简介背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把握题目,通过题目初步理解课文。把握整体,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出示课件6)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把这个作为教学重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理解主题,还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总结、预习。
(出示课件10)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设计意图:总结、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为下节课的讲解做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dà
chén()们shāng
yì()出兵的时间。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答案】
一、召集
大臣
商议
二、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主人。
三、3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检查。
(出示课件13)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机智勇敢)
【设计意图:设置复习检查这个环节,可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4)
(板书:渑池之会)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生答,师总结: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出示课件15)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个小故事。
4.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6)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生答,师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出示课件16)
①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
(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读相关文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宽广的人。
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出示课件19)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果?
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参与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先把握内容,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抒发出来,能让学生梳理思路,表达感受。】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相和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现
献)宝
(炒
抄)写
二、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
三、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
B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
C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针对他。
【答案】
一、献
抄
二、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语言描写
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
四、A
教学反思
1.《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际,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为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点: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思想。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和氏璧: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士大夫: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他向我们xǔ
nuò()一定会带礼物回来。
2.我们对fàn
zuì()分子绝不姑息,一定要严惩。
3.他们liǎ()非常胆小,一到这个时候就露qiè(),真让人无奈。
4.当年,在天安门jǔ
xíng()的开国dà
diǎn(),非常壮观。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2.秦王双手捧住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3.(他)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理直气壮”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展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廉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本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廉颇或蔺相如这样的人?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许诺
2犯罪
3.俩
怯
4.举行
大典
二、1.商量
2.赞美
3.许诺
三、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四、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热爱国家,顾全大局
五、1.严厉
必须
2.A
3.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六、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廉颇这样性格直爽、知错就改的人。
那是我的邻居张大叔,他脾气有点暴躁。有一次,他看到我们单元门口的自行车被砸坏了,非说是我干的坏事,直凶我。后来,经过了解情况,发现是别人而不是我干的。为了这个,张大叔还专门到我家来给我道歉呢。《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文章篇幅虽长但巧妙地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文中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人物个性鲜明。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叙述全文。三个故事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课题为抓手,巧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我设计的题目是:课题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下面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并找一找答案吧。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快速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二、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我的第二环节就是让学生边读边想理清课文的思路。在文本中出现了“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等句子。所以我要学生在用心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在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之后,我又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作好铺垫。三、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品质。
这是我要设计的第三个环节。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思考: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我发现有的学生采用的是抓住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如:王鹏同学通过“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体会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和不畏强暴的特点。李欣同学通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体会到了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特点。赵宇同学通过“渑池相会”这个小故事感悟到了“和为贵”的道理——她说,秦王之所以这么听话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非常的团结。我觉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能够让学生从这三个小故事中各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在小组内演一演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接受思想教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推荐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总结07-07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07-2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期中10-22
部编版7年级语文教案05-2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07-2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08-23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1-04
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08-1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28课08-28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