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历史简介(精选13篇)
乾隆皇帝的历史简介 篇1
早年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卒于嘉庆四年(17),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据说康熙年间的一天,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弘历当时只有十二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雍正元年,雍正手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驾崩,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继承皇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设立皇储
弘历即位初年效法汉人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后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转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弘历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立为皇太子后乾隆改其名为顒琰其余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皇十七子永璘。弘历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相对而言永琰的缺点最少,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弘历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顒琰为太子,按照胤禛定下的规矩“秘密立储”,他书写了立储谕旨,将谕旨藏在一个硬木匣子里,再命人将匣子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完成了立储工作。
传让皇位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日),圆明园勤政殿,为了不超越自己的祖父康熙大帝的在位时间(61年),已御极天下60年的乾隆决定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嘉庆,弘历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以第二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皇帝处理“寻常事件”,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员,都要到太上皇前谢恩。太上皇每天还要对皇帝“训谕”。
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日(172月9日),一场千年罕见的传位大典在紫禁城举行。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不靠搀扶,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太和殿宝座的台阶,就皇帝宝座。宝座前地上放着拜垫,宝座东侧案上陈放着传位诏书和皇帝玉玺,皇太子颙琰立在西侧,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原则,分班肃立。朝鲜、安南、暹罗、缅甸等属国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庄严、壮观。据说乾隆曾临时决定不把玉玺授给颙琰,只念一下传位诏书即可。这可急坏了几位大学士,因为这样一来典礼就不圆满了,传播天下也有损乾隆帝的形象。于是连哄带劝,最后乾隆答应交出玉玺。授玺后,礼部鸿胪寺官员诣天安门城楼,恭宣嘉庆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晚年生活
弘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嘉庆元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太子,大事还是我办。”
嘉庆帝对乾隆十分顺从,当时朝鲜使臣向国内报告清朝帝国情况,说嘉庆帝“侍座太上皇,太上皇喜则亦喜,太上皇笑则亦笑。” 随着乾隆太上皇的身体逐渐衰迈,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乾隆刚一退位,湖北、四川多处爆发叛乱,后有数十万人参加,波及川、陕、鄂、豫、甘5省。乾隆立即分兵镇压各路叛军,战局进展很不顺利,白莲教叛军虽遭到一些打击但仍如火如荼。和珅怕影响太上皇的心情和健康,对他往往报喜不报忧。
嘉庆三年十二月,乾隆病重。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时(1799年2月7日晨7~8点),乾隆太上皇在养心殿病逝,终年八十九岁。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马兰峪之裕陵。
陵墓被盗
1928年,乾隆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军阀孙殿英看准了乾隆帝后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贵财宝,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乾隆帝后及慈禧太后之陵墓。士兵为得棺内珠宝,将乾隆梓棺劈开并大肆搜掠,乾隆帝后遗骸四散在地,情况奇惨;及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份遗骸,勉强砌回主体,并将帝后遗骸合葬一棺,重新行葬。
乾隆皇帝的历史简介 篇2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也许乾隆算得上最有实力的候选人之一:25岁登基,60年的皇帝加4年的太上皇生涯,身处清朝繁荣平稳的时期,祖辈的金戈戎马和好学勤政为他铺垫了清朝最安定祥和的一个世纪,乾隆需要做的无非是将皇家的贵气发扬光大并更长久的享受这样的福祉,事实上,他也的确没辜负自己的“责任”,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收藏最丰的皇帝,也是活得最长的皇帝:网罗奇珍异宝和养生成为他幸福生活中的重头戏。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中国帝王当中,最长寿的人当属乾隆皇帝了,享年89岁,不仅在皇帝当中首屈一指,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中国,这个年龄已经十分难得,这和乾隆皇帝十分注重养生分不开。
中国历代皇帝,为求长生不老,求仙访道,炼制丹药的比比皆是。秦始皇就曾经命令500童男童女寻找蓬莱仙岛以求仙丹。然而历代服用仙丹的皇帝,不仅没有长生的,很多皇帝还早早地“登天”了,其实大多数是重金属中毒导致的。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极其不科学,不仅用料多是汞、砷一些重金属,而且长期高温熬炼的方法也会带来大量的重金属残留。
例如乾隆的皇阿玛雍正就是一位迷恋仙丹的皇帝,雍正正是服用了仙丹中毒而亡的。雍正死后,对炼丹术十分怀疑和反感的乾隆,马上就将宫中的炼丹术士赶出皇宫(一说是全部杀了)。可见乾隆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科学认识的皇帝,这也是促成了他长寿的原因。
茶是皇家的主要饮品之一,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作用。乾隆皇帝就是一位茶叶爱好者,为喝到最好的茶,他甚至发明了一个秤,称不同水的重量,选取最轻的水泡茶,足见他对茶的考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关于茶的诗很多,现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还遗留着云南古六大茶山进贡的普洱茶贡品。其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普洱茶的砖茶、沱茶、团茶和金瓜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普洱茶膏的茶制品。现在仍保存在故宫的普洱茶膏,是清朝道光年间宫廷御茶房生产的,除少许碳化外,茶膏没有任何霉变。据说,这种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正是起源于乾隆时期。
实际上普洱茶膏早在雍正时期就有生产,由云南土司借鉴中医熬制药膏的方法制作,以普洱茶为原料用大锅熬制而成,并将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一向迷恋丹药的雍正,自然比较接受这种茶膏。然而素喜茶品的乾隆皇帝,却不太赞同这种做法。他将普洱茶膏的制作搬进了清宫御茶房,一改往日的高温的制作工艺,采用常温下压榨制膏的方法,制作普洱茶膏。由于这种工艺很好地保存普洱茶中有益菌和生物酶的活性,因此所生产的普洱茶膏能够长期保存,且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同时也杜绝了长时间高温熬煮产生重金属的问题。至此,普洱茶膏作为清朝宫廷御制的茶产品,深藏红墙黄瓦的紫禁城内,为皇室专用的养生饮品。且不说乾隆的长寿究竟和普洱茶有没有直接关系,但至少表明乾隆的养生之道还是相当科学且正确的。
史上藏品最丰厚的皇帝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各朝各代均出现过鼎盛的时期,乾隆时代虽谈不上其中最繁荣的代表,但鉴于此后中国遭受的帝国主义洗劫与震荡,乾隆时期的藏品绝对算得上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和文物数量的集大成者。难怪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总有一天,乾隆皇帝的收藏将胜过法国印象派的绘画!”
乾隆皇帝堪称一个狂热的古今艺术品收藏家,连同他从其父祖那里继承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举世无双。有些收藏,来自臣仆的贡献。乾隆二度南巡时,以礼部尚书衔在籍食俸的“江南大老”沈德潜前往接驾,一次就进献书画七件:董其昌行书两册、文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鉴山水一轴、恽寿平花卉一轴、王翚山水一轴。和王申进的金佛更是硕大无朋,“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以“贡品之精”备受乾隆青睐的总督李侍尧曾被治罪抄家,结果抄出“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都是准备呈献的贡品。
当然,乾隆的收藏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府制造的。乾隆皇帝尤其珍爱玉器成癖,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致力于玉器的生产和收藏,因此乾隆朝收藏的玉器甚丰。仅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将玉料从新疆经水路运到北京,后又转运到扬州,制成后又运回紫禁城,就先后用去10年时间。这座超大型玉雕,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多斤,堪称玉器之王。现在这座玉山就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接受游人们的检阅。同时接受检阅的还有上万件大小玉器,多半都是乾隆时期收藏的。
数十年从全国搜剔到的艺术精品,乾隆鉴赏后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
早在乾隆八年,他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开始编撰。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将为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国宫廷书法绘画收藏画上一个句号。完成后的《石渠宝笈》,包括续编、三编共成书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也是历代帝王收藏的最后规模。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而乾隆皇帝最引为自豪的,当是数十载如一日地对历代书法名帖的搜集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旬《伯远帖》最为乾隆所宝爱,乾隆十一年他将这三件东西藏在大内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以“三希堂”名之。
乾隆四十四年,皇帝命将内府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和冯承素所摹的《兰亭序》四个真本,《戏鸿堂帖》中“柳公权书兰亭序”原刻本、于敏中奉旨为这个原刻本填补阙笔的全本、董其昌的《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名“兰亭八柱”。
作为中国历史上很有品位的皇帝(在对艺术的品位上,他仅仅只输于亡国之君宋徽宗),乾隆皇帝又是一个颇有眼光的鉴赏家和收藏家。内府所藏殷、周、汉的古铜、玉器甚多,分别标以甲、乙等次。一天乾隆检阅旧器,发现一枚土渍尘蒙的玉斧佩被弃置于库房角落,上面标列“丙等”,他仔细端详后,发现形制古朴,就命玉工刮垢磨光,果然为三代古器。为此,皇帝特别写了《古玉斧佩记》一文,并由此联想到世上也必然有屈伏沉沦的良材,该文以“吾于是乎知惭,吾于是乎知惧”煞尾。
除了书画之外,乾隆皇帝还热衷倡导青铜器的收藏和鉴赏。除了宫廷收藏,官僚士大夫中普遍形成了嗜古收藏的风尚,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们不仅亲自鉴定考证,而且还著录摹拓,著书立说,相互辩驳,于是随之而来的考据之学又大行其道。此风一起,影响了差不多将近200年的收藏界和知识界。
此外,乾隆年间瓷器和景泰蓝制品日趋精美,牙雕工艺也有很大提高,凡此种种,都与乾隆帝的广泛赏玩兴趣密不可分。
史上最爱题书钤印的君王
在善本图书与书画名迹上钤印,以为鉴定、欣赏、收藏之标识,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刻子母连珠文印,四处加盖。宋徽宗的“双龙小印”、明代几个皇帝都用的“广运之宝”也是广为运用。当然,清朝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鉴藏印到底有多少,至今也没有个准数。除了当皇帝时常用的五玺、八玺,当太上皇用的印玺外,他还有用于纪录收藏地点的宫殿玺、用于表达欣赏状态的格言诗文玺,还有放置宫内各殿、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处,以方便即兴创作、御题诗文时使用的印玺等等。据说,乾隆钤盖的鉴藏印,少则一方,多则十余方。
乾隆皇帝这些鉴藏玺用于何物、用于何处,都是有规定的。据故宫的专家介绍,《石渠宝笈》收录的书画一般钤“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宫殿玺。如果被鉴定为“上等”的,则加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诸玺。《石渠宝笈重编》收录的又加钤“石渠定鉴”与“宝笈重编”玺。当了太上皇以后,乾隆又命人在一些作品上加盖了“太上皇帝”、“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诸玺。又据故宫图典经常引用的、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石渠宝笈所钤之玺》记载,乾隆鉴藏玺的使用格式是:作品“上方之左曰‘乾隆鉴赏’,正圆白文。左曰‘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文。左下曰‘石渠宝笈’,长方朱文。右下曰‘三希堂精鉴玺’,长方朱文。曰‘宜子孙’,方白文……”如此看来,乾隆鉴藏诸玺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制的,当年如果有人乱用,是有杀头之虞的。可是,就是乾隆鉴藏印玺这样的重要标识,在许多宫藏作品上,不仅钤用混乱,而且体现了收藏者对藏品的独占心态。
在东晋王珣所书《伯远帖》上,应当左右分用的“乾隆御览之宝”与“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一顺而排在一起,完全乱了章法;唐人摹本《王羲之姨母帖卷》,“乾隆御览之宝”骑盖在前三行字的上面,中间的空白处,又填上“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十分霸道。
在唐韩滉所作《五牛图卷》上,乾隆前后钤盖了至少八方印,把一张不大的作品填得满登登的,让韩滉笔下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顿时消解殆尽;可怜莫过元代钱选所作《浮玉山居图卷》,乾隆不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还把他的鉴藏印玺加钤其上,把作品上部的所有空白处,塞得几无插针之处;连乾隆皇帝喜爱的元代画家赵孟頫也难逃其辱。他的水墨长卷《水村图》不仅被乾隆题了两次“御题”,而且加盖了几乎所有鉴藏玺,多达十余方;明代陆治所作山水《仿王蒙还丹图》上,“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朱红方印,“大摇大摆”地盖在画蕊顶部正中,无异于当头棒喝;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被题字最厉害的,这幅画几乎所有的空白处处都被乾隆题了字,甚至连山上都有字,完全看不出画作原来的面貌了。据说,乾隆非常喜欢这幅画,连外出巡幸也常常带上,而且每次观赏都会在上面题字。乾隆60年,皇上终于觉得题够了,于是最后一次在画卷押缝处题上: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
乾隆皇帝的三个长寿秘诀 篇3
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将前一天体内的毒素排出,保持一天的通畅。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出。
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向北远眺。运动迷糊中的双眼,保证眼睛的清爽。
深呼吸
乾隆皇帝的历史简介 篇4
可以说,在古代,皇帝活到50岁已经算是高寿了,而乾隆皇帝则活到了89岁的高龄!在医学条件远远落后的古代简直非常少见,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乾隆皇帝的长寿原因非常感兴趣。而史学家经过考察发现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在他的养生课程里,每天都做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是咽唾液。
唾液可以说是我们口腔里常见的一物,甚至有的人会觉得唾液有些恶心,但是古代医者可是将其称之为“金津玉液”, 道家更表示,只要简单地将舌下产生的唾液有意识地一口口咽下,并持之以恒,常年不懈,便能增进生命活力,延年益寿,而咽唾液这个动作也被医者称之为“玉蟾饮津功”。那么常咽唾液究竟是怎么帮助乾隆皇帝实现长寿的呢?
一、咽唾液有助营养的吸收
我们身体每天需要大量的营养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这些营养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各样的食物中,所以饮食就成了一种人体主要的吸收营养的方式。
虽然食物中有着大量的营养,可是这些营养并不是轻易就可以被人体吸收的,往往需要溶于水才可以方便被人体吸收。
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可以帮助人体进食的时候,将食物中的营养充分溶解,并且被人体更好地吸收,所以吃饭的时候,咀嚼食物嘴里会有一些甜味,实际上就是唾液正在帮助溶解食物里的营养所释放出来的糖原的味道。
而只有经常咀嚼,口腔里才会产生大量的唾液,所以营养学家建议我们要充分的咀嚼食物,实际上也是让人体可以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二、唾液可以杀菌消毒
有人觉得唾液非常恶心,不过古代医者将其称之为“金津玉液”绝对是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唾液中实际上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叫做杀菌酶,所以唾液有着很好的杀菌消毒能力。
我们都知道,口腔里有着大量的细菌,但是我们的口腔之所以可以保持健康,正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咽唾液的时候,唾液可以杀死肠胃里的细菌,同时有助肠胃黏膜的生成,从而保护我们的肠胃健康。
而当我们手指割破流血的时候,我们都习惯将手指含在嘴里,过一会就会发现不再流血了,实际上正是借助唾液杀菌的功效可以有效止血,并且防止伤口感染,自然界中的动物受伤的时候都会用舌头舔伤口,也正是这个原因。
三、唾液有助提高人体抵抗力
我们都知道生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副无病体质,所以都会服用大量的保健品,并且配合各种养生理疗来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其实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经常吞咽唾液也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科学家研究发现,唾液里含有一种叫做溶解酶的物质,可以将身体里的病菌有效溶解并排出体外,这样就可以使体内病菌数量大大降低,保护免疫系统不会破坏,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四、唾液可以对抗衰老
乾隆皇帝不仅长寿,更重要的是即使活到了89岁的高龄也根本看不出衰老的迹象。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80岁的时候还能骑马打猎,英国特使在参加乾隆皇帝83岁生日时发现乾隆皇帝动作敏捷,风度翩翩,脸上没有一点老年的痕迹,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过60岁。而这与乾隆皇帝每日所做的“玉蟾饮津功”不无关联。
研究发现,唾液里含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被医学家称为口水腮腺激素,这种激素可以有效分解体内的氧自由基,而我们之所以会衰老,主要就是因为体内的氧自由基在作怪,当体内的氧自由基被分解了,身体的细胞就会变得有活性,从而帮助身体对抗衰老,年轻常驻。而且很多医学家更是将口水腮腺激素称之为人类返老还童的荷尔蒙。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内唾液分泌含量逐渐减少,所以每天经常咽唾液才可以提高体内口水腮腺激素的含量,从而帮助对抗衰老。
雍正皇帝简介 篇5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之子,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并未因其性格弱点而远离朝政,反而采取表面竭尽孝心,暗地结交朝臣与江湖术士的隐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终,他内倚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读的康熙皇帝“传位于皇四子”遗诏的安排下,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禛虽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心自我的失败,他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发泄愤懑之情,动摇刚刚易主的皇权。雍正对他们分化瓦解,撤职监禁,予以严厉打击。为证明继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极为隆重的丧礼,将圣祖葬入景陵,使其成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动用先皇遗物为由,将清帝处理政务之所,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养心殿从此而成为清廷的政务中心。在整肃皇族中反对派的同时,对当年的功臣、即位后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也毫不手软,以“居功自傲,蔑视皇权”为由,施以削权、调任、抄家、遣戍,直至处决的严酷惩罚。
雍正在位,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异常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 篇6
一、弯弓习武,巡游四方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弯弓习武等运动。研究证实,适度的运动可使人体的气血通畅,血流加快,脏腑调和,筋骨壮实。据说乾隆皇帝在夏季接见过武官之后,经常与他们比试射箭、切磋武功,到了秋天出塞时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射箭可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乾隆皇帝还喜欢打猎。打猎时,身体在大自然中穿行,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鸟语花香,可使人心胸开阔,情怀舒畅。乾隆皇帝6次巡游江南,5次西巡五台山,3次东巡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月之间。在巡行中,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还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体力。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始终保持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正如史书所记载:“晨起必须卯刻,若在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
二、赋诗作画,品茗唱歌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赋诗,而且每天必作数首。他常把写好的诗传给官员们评阅。每每遇到引用典故之处,他会让官员们作出解释。如果官员们当时解释不出来,可以将诗文带回家中继续研究。如未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乾隆皇帝也不加责怪。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诗文有极深的造诣。通过赋诗,可锻炼人的脑力,抒发情怀。现代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不断向大脑输入信息,脑细胞就会不断发育,脑功能就会不断得到加强,从而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乾隆还喜欢习书作画。习书作画需要运笔,而运笔需要指力、腕力、臂力的协调配合,需要思想意念的高度集中,从而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这样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还锻炼了身体。饮茶也是乾隆皇帝的喜好之一。研究表明,饮茶可以降低血脂,清热醒神,消除机体的疲劳状态。乾隆皇帝对音律也很感兴趣,在每年祭灶的日子里,乾隆皇帝常自击鼓板,吟唱《访贤曲》。参加这些运动可使乾隆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服用药饵,补养延年
乾隆皇帝常服的补益增寿的方药有六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当属龟龄集和松龄太平春酒。龟龄集以龟龄作方名,取长寿之意,是明代方士邵元节献给嘉靖皇帝的御用方剂,具有温肾助阳、填精补血的功效。乾隆皇帝十分关心龟龄集的有关情况,他时常询问药房的龟龄集还有多少,而且每次对制备龟龄集的处方和相关事宜均亲自过问。龟龄集的药物组成为:鹿茸(去毛)770g、人参620g、熟地180g、穿山甲240g(苏合油制)、生地240g、石燕300g(鲜姜炙)、肉苁蓉270g(酒蒸)、麻雀脑100个、地骨皮120g、杜仲60g(盐水炒)、炙甘草30g、天冬120g、枸杞子90g(蜜炙)、牛膝120g(黄酒炙)、大蜻蜓60g(去足翅)、海马300g(苏合油制)、大青盐240g(炒)、淫羊霍60g(牛乳炙)、蚕蛾27g(去足翅)、硫磺9克,将上述药物中的麻雀脑、硫磺装入猪大肠内,用清水煮至硫磺和麻雀脑溶合至一起时,倒出混合物并晒干,之后将余药轧成粗末,与之混合,将药末装入银桶内蒸32个小时,将粗末倒出后晾干装瓶,每瓶可装2克,每日可服一瓶,分早、中、晚3次服下。现如今,龟龄集已被制成散剂、胶囊剂和酒剂等多种剂型。临床研究证实,此方不但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还能加快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且安全无毒,可以长期服用。松龄太平春酒则是在乾隆十五年四月初七日,由刘沧州献入宫廷,经太医刘裕铎审查、增减药味后上奏的滋补健身酒剂。此酒具有养血活血,健脾行气安神的功效,被乾隆皇帝认为是长寿仙方。此酒的制作方法是:取熟地4两、当归1两、茯神1两、枸杞4钱、红花4钱、龙眼肉8两、整松仁1斤、玉泉酒20斤、干烧酒40斤,将上述药物洗净后完全浸泡入干烧酒中,加小火煎煮20分钟左后,去药取汁,再与玉泉酒混合即成。
乾隆皇帝有合理的养生方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所以直到暮年,乾隆皇帝仍是身康体健。难怪当年英国大使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到:“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
清朝十二皇帝简介 篇7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从外族的一个小兵变成了一个占领辽东的皇帝,努尔哈赤的父亲是佟氏,其实佟氏并非努尔哈赤亲父,是养父,努尔哈赤生有十五子,其中较出名的有长子褚英、四子阿巴海(皇太子)、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死因:被明将袁崇焕用炮石击伤,忧郁而死,享年68岁。
2.爱新觉罗·阿巴海,乾隆时期改称“皇太极”(满族)。清朝统一天下功劳最大的皇帝,曾经和袁崇焕斗智把袁崇焕给杀了,从而威震天下,皇太极生有十一子,较出名的有长子豪格、九子福临(皇太子)。死因:因爱妃海兰珠去世,十分悲伤,身体迅速衰弱,不久后病死于沈阳清宁宫,享年52岁。
3.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董鄂氏,董鄂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还没来得及取名就死了,而董鄂氏在分娩时,是难产,受了内伤,以后,不会有孩子了。当董鄂氏的儿子死后不久董鄂氏也死了,顺治多次想自杀,但都未成功,在董鄂氏死后四个月,顺治也郁郁而终。顺治生有八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二子福全、三子玄烨(皇太子)。死因:董鄂氏去世,悲痛欲绝,感染天花,死后火化,享年24岁。
4.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是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他收复疆城、平定三藩、擒鳌拜、管理西藏、统一台湾,从而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也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帝国。康熙生有三十五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二子胤礽、四子胤禛(皇太子)、十二子胤禟、十四子胤禵、十六子允禄、十七子允礼。死因:病逝,享年68岁。
5.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是清朝谜最多的皇帝,从他的出生到死都是一个谜,他杀了朝中最跋扈的大臣年羹尧和跟他母亲私通的隆科多,他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雍正帝生有十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皇太子)。死因:清宫谜案之一,有多种说法,根据宫廷的档案记载,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是吃丹药中毒而死,享年58岁。
6.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是清朝历史上比较好的皇帝,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将清朝带上了高峰,同时,晚年宠幸和珅,将清朝带下了低谷。乾隆生有十七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五子永琪、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颙琰(yóng yǎn)(皇太子)。死因:病逝,享年89岁。7.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他杀了在乾隆朝代胡作非为的贪官和珅,但他优柔寡断,白莲教起义在嘉庆帝时达到最高潮,嘉庆帝的执政能力使清朝走进了嘉道中衰。嘉庆帝生有五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二子绵宁(皇太子)、三子绵恺。死因:离奇猝死,享年61岁。
8.道光帝爱新觉罗·旻(mǐn)宁,原名爱新觉罗·绵宁,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从道光帝开始,清朝就渐渐腐败了。道光帝生有九子,其中较出名的有四子奕詝(zhǔ)(皇太子)、六子奕(xīn)。死因: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后病逝,享年69岁。
9.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zhǔ),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为清朝统治做出了挽救,他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位君主,但同时宠幸了叶赫族的女子那拉氏(慈禧太后)造成了清朝腐败,咸丰帝虽然为清朝的统治做回了一些挽救,但仍是无力回天。咸丰帝生有两子,其中较出名的有长子载淳(皇太子)。死因:史学界公认咸丰死于肺结核。享年31岁。
10.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chún),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他设立了总理衙门,同时,彻底消灭了在广西起兵的太平天国,在他18岁那年同治帝微行出宫,因到妓院去玩妓女而患上了梅毒,过了几月后同治帝就驾崩了。同治帝没有为清朝留下一男半女。死因:病逝,享年19岁。
11.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tián),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他成立了北洋水师,他又为清朝使用了百日维新变法,怎样看光绪帝他都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一位拥有自己思想的明君,但是,他的百日维新被两宫太后破坏后,被囚禁在蓬莱洲,我想光绪帝的变法也只不过是个梦。光绪帝没有为清朝留下一男半女。死因:急性砒霜中毒,享年38岁。
古代历史皇帝故事 篇8
在中国史书上对寒浞这位君王的评价却是很糟糕,说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师父,还杀死了他的义父后羿,夺取了有穷国的半壁江山。后来他又继续穷兵黩武,兴师灭掉了夏王朝,使夏王朝亡国长达四十年之久。
寒浞是伯明氏后代,其祖为黄帝的车正哀,因哀有功于黄帝朝,黄帝将他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伯明国(亦称寒国),其族人后来便以寒为姓。
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庚申,前2041),父母从小骄惯于他,任由他胡作非为。别人有好吃的东西他便抢了来吃,别人有好玩的东西他便抢了来玩,打东邻骂西舍是他的家常便饭,别人和他理论,他便仗着体壮力大拳脚相加,十几岁时就搅得四邻不安。族人纷纷遣责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见他闹得实在不象话,不得不批评他几句,谁知他竟把父母捆起来照样出去为非做歹。邻居们只好告到族长(诸侯国君)那里,族长大怒,下令将寒浞驱逐出境,永远不准再回寒国。当时寒浞只有十三岁。
乾隆皇帝的审美喜好是怎样的 篇9
目前保存下来的清代院画和清宫工艺美术珍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此之外,国内各地博物馆及私人藏家也有一些收藏。关于乾隆朝院画及工艺美术品的文字记载,主要集中在乾隆朝《清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档案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画院处、如意馆、玉作、珐琅作、牙作、绣作、镶嵌作等皇家作坊每天承做的各类活计的情况。笔者通过翻阅这些档案史料,发现乾隆皇帝对艺术品的偏好有如下特点。
喜欢鲜艳亮色
从乾隆朝内廷收藏、制作的瓷器、漆器、玻璃器等工艺美术文玩珍品的颜色来看,亮红、茜红、明黄、宝蓝、官绿等明亮颜色数量相对较多,可见乾隆皇帝对鲜艳明亮的颜色很有偏好。例如:
乾隆元年(1736年)玻璃厂:三月三十日,太监毛团传旨:着将红色、黄色玻璃小瓶做二件。腰圆小盒做一件。红色、黄色、绿色小鼻烟壶做几件。
乾隆元年(1736年)大器作:十月二十九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红漆彩金穿花凤碗十六件。传旨:着镶银里。
乾隆六年(1741年)匣作:十一月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等交亮蓝玻璃花瓶一对,盛假果玻璃碗二件,亮红玻璃胆瓶一对,酒黄玻璃花觚一对,葫芦盖罐一对,葫芦壶一对。传旨:着配木胎糊锦座。
工艺品纹饰多细密复杂
乾隆朝造办处制作的瓷器、漆器、象牙制品等文玩饰品,其纹饰多细密繁复,极其精致。乾隆常常亲自参与到工艺品制作的过程中:最初画纸样、木样,先交他过目,经他批准后方可动工,对不符合他品位喜好的,皇帝会提出具体的调整意见,非常细致。例如:
乾隆元年(1736年)珐琅作:五月二十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烧造的亮蓝玻璃软珐琅鼻烟壶二件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进。奉旨:“鼻烟壶上花卉画得甚稀,再画时画稠密些,俱各落款。”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六日,江西制造处往宫里送来汝釉花觚、厂官釉六孔瓶、萱花把莲五寸盘、龙泉釉糖锣洗等瓷器小样。乾隆看过,下旨:“着将龙泉釉糖锣洗交余唐英,照此釉水烧造。另改花样萱花靶莲五寸盘,将盘心内花样放大些,花纹俱各画细致些。”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一则帖子中将雍正和乾隆两朝的瓷器做对比,从而评断得出,雍正审美偏好素净清雅,乾隆爱好重彩“农家乐”。虽然从活计档可以看出,乾隆朝确实出了很多装饰繁复、色泽鲜艳的瓷器等工艺美术品,但并不能说明乾隆只认准繁缛华丽的风格,清宫这一时期收藏制作的清雅素净的藏品也很多。不过,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和颜色釉的水平登峰造极,以至于乾隆朝瓷器的创新只能在继承传统品类的前提下走向工艺繁复和趣味性。而其中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供职两朝,因此,在造瓷工艺上,雍正、乾隆两朝的瓷器具有延续性。
另外,欧洲彼时兴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宫廷艺术装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繁缛华丽的审美可以说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我们也不能因喜好繁复或素净来评判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
人物写真常用西洋画法
据内务府活计档载,乾隆朝如意馆绘画活计集中为:装饰宫室别院的各种尺寸的绘画“贴落”、扇面、瓷器、玉器等花样,战事历史、重要事件的纪实性绘画,帝王、后妃等的肖像画等。这些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实风格的写生,有花鸟、山水以及人物肖像等。
乾隆年间留下了大量的肖像画,主要是乾隆自己的御容像,包括朝服像、便服像、行乐图等: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传旨着西洋人王致诚画油画御容一幅,热河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传旨着王致诚画御容射吊瓶一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传旨金廷标起稿着郎世宁用白绢画御容一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传旨着艾启蒙画穿朝服御容一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月传旨缪秉泰画圣容三幅,着如意馆画夏朝冠一幅、冬朝冠二幅,往细致里画。后宫的妃嫔、亲王、大臣的画像也不在少数。例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接得郎中保成押贴,内开十一月二十日军机处传奉旨着缪秉泰于二十一日画协办大学士福康安全身像一幅,其应用纸料,着如意馆预备。再现在油画半身像一百一幅,俱写衔,不必写赞,钦此。
这些人物肖像画多请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西洋画家或学过西洋画技法的中国画家执笔创作,采用油画技法或者中西结合的线法画,最大程度地画出人物的逼真面容和形态。
审美品位兼容并包,西学东渐
综观乾隆朝画院处、如意馆收藏装裱的古画及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乾隆绘画品赏趣味有南北并容、雄秀兼收的特点。乾隆朝内廷收藏了许多南宋画院院体画家,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的绘画,皇帝本人大量题诗品鉴其作品,并称:“王履谓‘马、夏之画麤而不失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远韵而无鄙格’,证之亦复不爽。”欣赏马、夏雄浑辽阔的艺术风格,曾题《李唐滕王阁图轴》:“家将军法能津逮,蔚纸雄浑青出于。”除收藏外,乾隆还着画院画家大量仿李、唐、马、夏雄浑的“北派”笔意。例如:
乾隆九年(1744年)画院处:十月初六日,司库白世秀、副崔总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敬腾斋方胜床屋内对玻璃镜大挂屏,着唐岱、孙祐合笔仿李唐用宣纸画大画一张,钦此。十二月初五日,司库郎正培面奉上谕着唐岱、孙祐做李唐画《寒谷先春雪景》大画一张,用大宣纸。
nlc202309081144
同时,乾隆皇帝也十分赞赏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南派”清秀画风,如意馆装裱活计中有不少董其昌画派的作品。他曾在《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题过一个大大的“秀”字。乾隆对“雄”和“秀”兼具的审美观,实际上也是一种南北兼容、集大成的审美取向。
另外,随着中西交流,不少欧洲传教士进入宫廷供职,给清皇室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技术,也带来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和渗透,而乾隆对此的态度是接纳并欢迎的。例如: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油木作:六月初四日,催长四德、笔帖式富呢呀汉来说太监总管王常贵交西洋磁花罐一对、西洋磁香炉一个、西洋白磁胎人兽三件,传旨着配座,其炉配盖,钦此。于本月初六日,催长四德等将香炉一件配得座盖样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本月初十日,催长四德等将西洋磁花罐一对画得座纸样一张、西洋白磁人物三件,配得木作样一件交胡世杰呈览,奉旨俱照样准做,钦此。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十四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太监鄂鲁里交紫檀木边油画玻璃插屏一对,传旨将玻璃拆下有用处用,抹样交如意馆画蓝色西洋画,钦此。于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一日,交出宣纸艾启蒙蓝色画二张,传旨在插屏上托贴,钦此。
由上可见,乾隆皇帝对文玩工艺品的制作和收藏追求从材质、做工、纹饰到实用性等各个方面的十全十美,并将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情趣贯彻其中。在制作材料上要求极高,把全国各地最好的各种材料都收入宫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之乱,第二年即着其开始进贡品质优良的玉料,由此为皇家玉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如意馆西洋画家所用的油画材料,更是从欧洲特别采购的。此外,清廷对各种文玩工艺品的做工也十分讲究,最初画纸样、木样,先交皇帝过目,皇帝批准后方可动工。数量、名称、纹饰、包装等环节都要按照皇帝要求行事,有时一件器物要历经几年才能完成。
正因为如此,乾隆朝院画和宫廷艺术品的制作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而这些艺术珍藏品从色彩搭配、纹饰选择、艺术风格到文化内涵又无处不体现着乾隆皇帝作为个体的审美标签。鲜艳、华丽、繁复、精细的装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南北兼容、西学东渐的审美态度源自于乾隆皇帝深厚的个人修养和广博的见识与胸襟。
乾隆在少年和青年时代接受严格良好的教育,熟读儒家经典,得到名师福敏、蔡世远、朱轼等的教导,研经习史,作文吟诗,又热爱书法、绘画、文玩,精娴音律,热心园林建筑,全面通晓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他对艺术品的审美和追求既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又吸收和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中西交流所带来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力和精华。
历史典故:儿皇帝 篇10
【拼音】ér huáng dì
【典故】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
【释义】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卖国求荣的人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攻瑕蹈隙、踪迹诡秘、哀毁瘠立、负薪之议、雨蓑烟笠、书生气、汗马功绩、兔角牛翼、忘形之契、耕耘树艺、......
【年代】古代
【谜语】孩子王
【英语】boyemperor
【成语举例】伪满政府曾经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儿皇帝。
【典故故事】
唐末五代是一个叛卖的时代。朱温先是叛变黄巢起义,叛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等协同镇压黄巢起义。后又叛变唐朝,自立后梁。
李嗣源本来还不想背叛晋王李存勖,被他的女婿石敬瑭说动,背叛和消灭李存勖后,自立为后唐。
石敬瑭背叛后唐,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9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11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
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并向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自称为“儿皇帝”,奉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故事 篇11
朱元璋长得个儿高大,下巴向前翘,满脸麻点,虽其貌不扬,但他骁勇多智。郭子兴很器重他,还将义女马氏许配他为妻。
已说这天元军来攻城,朱元璋正带了一小队人马在城头巡逻,忽见一个仆人迎面跑来气喘吁吁道:“朱公子快,快,张夫人有急事相商!”
朱元璋心里一怔,立即去见郭子兴的夫人。进入内室,只见张夫人已哭得泪人儿一般,他的妻子马氏也在一旁流泪。朱元璋连问三声什么事,张夫人呜呜咽咽,连话也说不清楚。倒是马氏帮她回答道:“义父已被孙德崖骗去,生死不明,你快想想办法,去救他回来!”
孙德崖原是与郭子兴一道起义的人,现在却勾结了赵均用,将他骗去,企图害他,夺他的主帅位置。
朱元璋不及问明底细,一个转身跑出后室,大叫道:“快跟我来,郭帅有难!——卢大勇,你骑马去报告彭将军,让他迅速带兵到孙家去!”
朱元璋带了随身一小队亲兵,飞马赶到了孙德崖家。但门卒挡住了不让进。朱元璋也不与他们多罗嗦,嘴巴一努,众士卒一齐上前,挥拳振臂,三拳两脚将这伙门卒打散了。
朱元璋抢先进屋去,一脚踏进客厅,只见孙德崖与赵均用正在咬着耳朵商量往后咋办。
他们见朱元璋风风火火闯进来,知道是来救郭子兴的,忙不迭站起,故意问道:“朱公子有何贵干?”
朱元璋厉声道:“眼下元军兵临城下,连日在攻城。两位将军不去打仗杀敌,反而将主帅骗来,意欲何为?”
孙德崖道:“我们正邀请主帅商议军计大事,不敢劳你费心。你还是守城去吧!”
朱元璋道:“那么请问,主帅在哪里?”
孙德崖道:“主帅在哪里干你什么事?你是下属,应该懂点规矩才是。”
朱元璋大怒,正要动手,只听见背后脚步声响,彭大带了一大队兵卒冲进门来,大叫道:“赵均用,你这小子,如何敢谋害主帅?”
孙德崖见自己手头人少,怕吃了眼前亏,忙说:“两位将军闹什么?主帅早已回府去了!”
朱元璋道:“你能让我在尊府搜上一搜吗?”
彭大接口道:“为什么搜不得?左右,与我里里外外全搜仔细了!”
哗的一声,众人一哄进内室去了。
未元璋一手挺一只盾牌,一手提刀,雄赳赳地撞进内室,四处寻觅,忽听见厅后有呻吟声。他循声走去,只见一间矮屋关得严严实实的。他一脚踢开木门,见屋里有一个人被铁链锁着在哭泣,仔细地一看,认得是郭子兴。
他跨步上前,砍断铁链,命士卒将他背了出来。
孙德崖和赵均用见他救了郭子兴,无话可说,只好眼睁睁看他出去。
朱元璋边走边回过头说:“两位与元帅一起举事,为什么听信流言蜚语,自相残害?”
自此以后,郭子兴更加重用朱元璋了。
这时正遇上元军统帅贾鲁生病死了,元军退了回去。
朱元璋请示了郭子兴,到家乡去招兵买马,居然一口气被他招到700 名,其中24 人都是英材,包括徐达、汤和、花云、吴桢、费聚、华云龙、耿再成等人,以后都成了明朝的开国元勋。
再说自从出了上次孙德崖与赵均用私下拘留郭子兴的事后,他们三人内心不和,常常勾心斗角。彭大是个粗鲁的人,也经常要与他们发生争吵,朱元璋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徐达建议他远走高飞,另谋出路。朱元璋怕多带兵马出走引起别人的猜疑。徐达建议他只将这24 人带走就可。朱元璋请示郭子兴,说要去打定远(今安徽定远),打算边招兵边进兵。郭子兴不怀疑他,欣然应诺,让他独自带了24 人走了。
定远附近有一个叫驴牌寨的地方,也驻扎着一伙起义军。朱元璋先叫费聚去刺探消息,回报说寨中缺粮,难以为继,正想投降元朝。
朱元璋大喜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咱们动手要快。”
他派费聚为先导,只挑了几个人在身边,上马急行。
费聚心里不踏实,忙劝道:“朱公子,敌众我寡,要打是打不赢的,不如先去招了兵马来再与他们议论。”
朱元璋笑道:“人多了有什么用?人一多反而引起他们的怀疑。”
朱元璋来到寨前,寨主出来相迎。
朱元璋道:“郭元帅与足下是老朋友了,听说足下寨中缺乏军粮,恐吃元军的亏,所以派我们来邀请各位合伙,若是足下单独行动,免不了要有危险。”
寨主犹豫不决,说先让朱元璋留下一件信物,朱元璋就慨然摘下自己的箭囊给了他。
为何乾隆皇帝会长寿 篇12
幸福婚姻滋润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结婚22年,伉俪情深,恩爱甚笃。富察氏37岁那年随乾隆东巡,崩于返京途中,乾隆皇帝悲恸至极,还京师后,他服缟素12日。
在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乾隆皇帝虽然又有两任皇后,妃嫔无数,但在他心中,始终对富察氏一片深情,这份感情真挚而持久,他在富察氏死后多次南巡,每次路过济南却不进济南城,只因深爱之人在这里去世,他担心自己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乾隆深爱着富察氏,可惜她过早离世,虽然乾隆皇帝感到很遗憾,但美好回忆却温暖了他一辈子。
乾隆皇帝身上有长寿基因
乾隆皇帝的母亲钮祜禄氏虽然早年经历坎坷,但她性格温和,又很贤惠,这在争斗十分厉害的后宫很难得,她深得公婆的喜爱。乾隆皇帝非常孝顺,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说:“乾隆皇帝对他的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故礼敬有加,始终不渝。”儿子孝顺,钮祜禄氏心情也好,她活到86岁,是所有皇太后中最长寿的一个。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百岁老人的子女不但孝顺,而且也很长寿。母亲的长寿基因遗传给了乾隆,所以他也很长寿。
多彩生活愉悦身心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淡泊宁静,这有利于长寿。乾隆皇帝热衷于读书、写诗、绘画,也是世界上最高产的诗人,他一生写诗4万余首,而《全唐诗》作者有2000多位,一共才4万余首,由此可见,他对于诗歌的痴迷程度。乾隆在写诗、绘画时手脑并用,这使得他气息平缓,血脉通畅。长期坚持,有助于他强身健体。
另外,写诗、绘画都需要静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心胸更豁达。所以,乾隆皇帝的这些爱好可以愉悦身心,利于延年益寿。
运用科学的养生方法
乾隆皇帝尊重科学,总结出适合自己的16字养生真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活动筋骨”是指经常深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并适当运动,乾隆年逾80还去行围打猎,骑马射箭。“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这与现代不少人所做的按摩类似。“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即根据时令、身体的细微变化增减补品。
乾隆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九五至尊,他本可以选择尽情享受,但他没有,他自制力很强,很注意科学养生,而不是只图一时之快。
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对于养生曾有精辟的见解:“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节饮食”,意即不可过分贪吃,要有节制;“慎起居”,就是讲卫生,夏天不贪凉,冬天先增衣。康熙皇帝还说要“戒酒戒烟”。
乾隆皇帝儿时经常和祖父在一起,深受祖父喜爱,祖父的这些养生之道,他基本上都学会了,并加以改进。
乾隆皇帝咏诗中的“西洋奇货” 篇13
一般绘制好的玻璃画会用镶嵌镜框,这样装饰性更强,也便于存放。玻璃画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玻璃画的题材很广泛,有风景、花鸟、人物、吉祥图案等。早期的玻璃画用于皇家的建筑装饰,后来成为独立的工艺品,主要用于装饰挂屏、插屏、宫灯等。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玻璃画制品不多,但均为精品。它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乾隆时期玻璃及玻璃画的发
展与皇帝的喜好密切相关
清初,曾一度海禁,这是玻璃发展的灰暗期。康熙朝解除海禁后,贸易市场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西欧商船陆续到达广州,广州是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港口。西方的钟表、珐琅、玻璃等许多“舶来品”陆续进入清官。
直到乾隆时期,玻璃画这种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产物,才由传教士郎世宁传人中国,并出现在宫廷之中。玻璃画之所以会出现在清廷中,并被接受、学习,甚至在皇家玻璃作坊制造出来,这与乾隆皇帝的喜好息息相关。
由于乾隆皇帝本人对文化艺术的推崇与雅爱,加之雄厚的物质基础及稳定的时局,使玻璃的发展达到极至。清代的玻璃制作在乾隆时期(1736-1795)繁荣发展,据说在乾隆五年至二十四年达到顶峰,1740年的宫廷记录显示清廷正式雇佣两位传教士纪文(Gabriel-Leonard de Brossard)
和汤执中(Pierre d’Incarville)任职于造办处玻璃厂,他们成功地在其任职的头两年中生产了一种特殊的蓝色“洒银星”玻璃。1742年,即乾隆七年,他们陪伴乾隆皇帝视察并提出关于提高造办处玻璃厂玻璃制作水平的计划。
出于对玻璃制品的由衷喜欢,乾隆皇帝曾创作出不少歌咏玻璃的诗篇,如《镜喻》《玻璃盘》《瓶鱼》《玻璃镜》《镜花》《镜中灯》《玻璃窗》《玉澜堂》等,诗中不仅抒发了乾隆皇帝对玻璃制品的钟爱之情,连对如今我们视为平常的玻璃窗都特意赋诗数首,如《玻璃窗》:“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小院轩窗面面开,细细风棂突纱牖。内外洞达称我心,虚明映物随所受。风霾日射浑不觉,几筵朗彻无尘垢。溪畔高枝宿鸟飞,门前小径行人走。秋添潇洒看阶菊,春回消息凭庭柳。一径人望尽分明,万家为呈妍与丑。依稀对镜延清赏,裁诗可以铭座右。”也足以证明当时玻璃制品的珍贵程度。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尽管日理万机,乾隆皇帝仍亲自委托绘制玻璃画:“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传旨:后殿明间钟架玻璃门上着郎世宁画油画;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新作圆明园九州清宴围屏,其背面由新来画画人画,玻璃画由郎世宁画;乾隆四年五月十三日,着郎世宁画慎修思永乐天和(圆明园汇万总春之庙一室)玻璃窗一扇;乾隆六年二月初五日,郎世宁等奉旨画清晖阁(圆明园九州清宴内)玻璃集锦围屏上的六十八块油画;乾隆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传旨:(建福官)三卷房床罩内玻璃镜三面有走锡处挖去,命郎世宁、王致诚画花卉油画;乾隆八年三月十二日,王致诚奉命照画稿一件画玻璃油画。四月十四日,王致诚奉命进如意馆画玻璃画。四月二十二日,王致诚奉命为‘方壶胜镜’画玻璃画。五月十七日,王致诚奉命画油画玻璃斗方八块;乾隆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命王致诚为挂屏上玻璃画油画;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十七日,郎世宁奉命用玻璃片画油画。”可见,乾隆皇帝非常重视玻璃画的制作。
玻璃画是清宫奢侈品
《红楼梦》再现玻璃的使用情况
《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中,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主线,当中也描述了许多当时建筑的室内陈设、布局、构造等,是清代现实生活的缩影。
1.生活用品。《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此章节宝玉来探望林黛玉,临回时黛玉听说宝玉照路的婆子只提了一盏“明瓦灯”时,马上命丫鬟捧来一只“玻璃绣球灯”,“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一除了体现了温馨的一面之外,还透露了当时“玻璃绣球灯”是很珍贵的。而第十八回“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这里提到的“水晶玻璃”,指的是欧洲发明的一种无色透明的平板玻璃。另外,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五十三回、四十九回分别出现了盛装香露的玻璃瓶、节庆时分悬挂的玻璃灯、怡红院安装的玻璃窗等。
2.建筑构造物。第四十九回:宝玉“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的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说明怡红院正房装有玻璃窗,在整座大观园里,描写中提到玻璃窗的设置,仅怡红院一处,说明玻璃窗是件奢侈品,重要的建筑之上才能使用。
3.陈设品。第七十一回:“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凤姐儿答应了。”这种贵重的物品贾母还打算送人,这种高级奢侈品的特殊交流与交换方式,正反映了权势家族之间的利益勾连紧密交织在一起。
第六回:“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凤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要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因命平儿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贾蓉喜的眉开眼笑,说:‘我亲自带了人拿去,别由他们乱碰。’说着便起身出去了。”这里展示了当时生活中具体使用玻璃屏风的方式,因为是稀罕物,只有请贵客时才会借来摆放,以撑门面。
【乾隆皇帝的历史简介】推荐阅读:
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05-13
乾隆粉彩瓷08-12
剑池,剑池乾隆,剑池的意思,剑池赏析07-21
杂诗,杂诗乾隆,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12-31
文宗皇帝挽词,文宗皇帝挽词姚合,文宗皇帝挽词的意思,文宗皇帝挽词赏析05-19
苏堤春晓,苏堤春晓乾隆,苏堤春晓的意思,苏堤春晓赏析09-23
德宗皇帝挽歌词,德宗皇帝挽歌词白居易,德宗皇帝挽歌词的意思,德宗皇帝挽歌05-27
高士咏?混元皇帝,高士咏?混元皇帝吴筠,高士咏?混元皇帝的意思,高士咏?12-04
皇帝的新衣童话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