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2024-10-21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共14篇)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篇1

《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近来,刮起了一阵红学风。我也借此东风,扬起了我的红帆。

黛玉的幽,让人心生怜悯,那种才华横溢,多愁善感,思想开放,让人见之忘俗。宝钗的贤,那种有才能而不逞,有名位而不争,道德自守,也许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此二人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佼佼者,也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难以取舍者。

黛玉是水。既是从姑苏水乡走出来的女子,又是为报甘露之恩的绛珠仙子下凡脱俗,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

宝钗是山,沉稳如她,安分如她,才情如她,根本不是小山丘可比的。她仿佛是巍然耸立,顶上有着千年冰雪的长白山。她的柳絮词,更衬托出她的如山一般的沉稳,便是飘无定所的柳絮,也被她写得如扎根于地一般,沉实稳重。

水做成的女人——黛玉,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她演绎到了极致。水边,她写下了《葬花词》。水边,她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她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她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她觉得她在被束缚,被一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而争取着自由。

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她是这么抗争着,为着她的初衷,也为着她不变的灵气。也许,她已经头破血流。也许,她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她带来的是不可腐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她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看到山水的好,看得到钗黛各自的美,却只选了一瓢水。要是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水固不可少,但少了山这种厚实的基础。水再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缝间,一滴滴,一滴滴地掉落,无能为力。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这种纯美如水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太理想主义。也许,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人最适宜的憩居之地。

她,有着对生命的承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我们看到的宝钗,勇敢,自信,不屈,这一切都以她的一弯浅笑,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诗人聂鲁达写过一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宝钗。她的生命就像这满树的枝干,清晰,坚强,勇敢。

黛有黛的幽,钗有钗的贤,宝玉选择了黛玉,也许这是必然!在我看来在这两位佼佼者之中是难以取舍的。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篇2

一、悉心观察,让人物“神韵”丰满起来

人物“神韵”要丰满,离不开表情刻画。而表情的刻画来源于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将一个个表情贮存于记忆里,以备写作时调用。当然,这些表情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写作技巧,在作文中展现出来,会使人物丰满起来。

一是在悉心观察中积累人物表情。观察不仅仅是观看与记忆,还需要透过表情去揣摩背后的情感,使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外婆时常露出满脸笑容,但有一次外婆扭伤了腰,在疼痛中仍然绽放出了笑脸。当学生描述这个情节时,教师则启发学生去挖掘外婆笑容背后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外婆身上坚强的精神。在写作中,学生便借用了教师的分析,以坚强的品质作为描写外婆的切入点,并以微笑作为外婆的象征性表情,使人物表情丰满,富有神韵。

二是在环境渲染中刻画人物表情。同样是描写笑容,还可以运用环境渲染,与人物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刻画人物,更加深入人心。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文中描写李时珍师徒二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寻访药材,却要夜宿破庙,饮凉水,啃干粮充饥,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作者描写了李时珍的笑,使人物身上增添了坦然与乐观,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使人物形象深刻。学生可借鉴这一方法,在上面的案例中,渲染外婆腰痛的人物经历,在环境对比中描写外婆的笑,人物神韵则更加丰满。

二、揣摩心理,让人物“语韵”鲜活起来

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所谓“言为心声”,刻画人物即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其情感变化,才能使人物读来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作文中的一个形象。人物语言的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更加紧密直接了。

一方面,语言要符合人物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常见的情况。如学生在描写一位成年人时,语言不能过于幼稚;而描写一位同龄的小学生时,语言又不能过于成熟,要突出儿童的童真,尽量减少成人化的语言出现。如上面的习作案例中,学生在描写外婆称赞食物好吃时,写道“这东西味儿不错”,基本上符合成年人的语言习惯;若写成“这个东西太好吃了,下次我还要吃”,就过于儿童化了,不符合外婆的年龄特征。

另一方面,语言要留出遐想空间。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人物语言描写需适当、适度,给读者一定的遐想空间,反而比全部交代出来收效明显。如上面提及的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庞宪见要在破庙夜宿时失望地没有再说话,此处缺省的语言描写,反而比语言描写中的“失望”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与李时珍从容淡定的语言相比,更加突出了一代医圣的胸襟。又如上面所提到的习作案例,学生在写外婆扭伤腰时,如不刻意用语言来体现疼痛,而是用微笑和沉默来表现外婆的坚强,反而达到了衬托人物形象的效果,这里“无声”比“有声”更具有表现力。

三、空间想象,让人物“体韵”灵动起来

肢体动作是使人物立体、灵动的重要表现力。动作描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作前教师启发学生酝酿情感,想象人物的肢体动作,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通过迁移等写作技巧,使之作用于人物身上。

首先,细化人物动作,突出人物特征。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作者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时,没有直接写“品尝”的动作,而是将整个过程细化。先用“端详”一词,进而用“嚼嚼”,深化了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其为事业的奉献精神,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灵动起来。

其次,多维度描写动作,突出人物的生活化。人物描写要生活化,除了语言外,肢体动作也要具备常态化,过于书面的肢体动作,会使人物动作显得僵硬,缺乏灵性。如上面提及的习作中,学生在描写外婆走路的肢体动作时,写道“外婆腰痛,总是捂着腰”,未免有些生硬,人物动作设计欠缺想象力。若改用“弓着身子”或“弯着腰走路”,则突出了外婆腰痛的症状,动作设计则生活化许多,一下子使人物“活”了起来。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篇3

关键词:形象美;品德美;侧面描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不仅让学生受到好思想、好品质的熏陶、启示和感染,而且让学生学习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写作能力,写好敬佩人物的作文。我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出怎样利用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现做简单阐述。

一、利用教材,寻找人物,正面描写形象美、品德美

1.不同人物的描写,体现人物品德美、行为美

例如,《奇怪的大石头》描写科学家李四光从小爱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顶碗少年》描写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从失败到成功,体现敢于拼搏的精神。

2.人物外表,突出人物的形象美、品德美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用“白发苍苍”描写一位老爷爷的外貌,突出老爷爷年纪这么大,可意志还这么坚强。

3.描写动作、神态,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用“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胡德林和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从每个战士的动作、神态中,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刻骨的仇恨和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挖掘教材,侧面描写,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除了上述正面描写外,还要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它不是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绘,而是借助文章中其他人物或事物进行间接渲染,起了烘托的作用。

1.从险峻环境,显示勇气和胆略

如,《登山》中,用“背部紧紧地贴着峭壁”“把头扭向一旁”“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的侧面描写巴果茨基的动作、神态,实际上是烘托说明列宁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胆略。

2.从陈设简单,衬托生活俭朴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通过“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极其简单的办公设备,还有总理加班充饥的食物:“两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这两处的侧面描写,不仅衬托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而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劳苦的崇高品质。

3.从严守规定,衬托诚实、正直的人

《钓鱼的启示》一文,描写“我”和父亲去钓鱼,父亲要“我”把钓到的一条漂亮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是多么舍不得啊!因为这条鲈鱼是在开放捕捞日以来首次钓到的。写“我”多么不愿意放回钓到的鲈鱼,衬托了父亲严守规定,做个诚实、正直人的可贵品质。

三、描写人物特点要“四新”,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我们每天在社会、学校、家庭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要描写人物,让人物的言行举止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就要引导学生习作做到“四新”。

1.题目拟定新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2.文章立意新

写文章一定要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来写,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

3.选材事例新

选材不要步人后尘,人云亦云,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选材新颖,耐人寻味。

4.改换角度新

写文章有时正面写内容显得平淡无奇,如果换个角度来写,内容就显得新颖有趣了。

四、抓住特征,描写特点鲜明、敬佩的人,让人物行为美

要写好特点鲜明、敬佩的人,教师引导学生描写人物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精心筛选敬佩的对象

所谓“敬佩”就是曾经教育、帮助、关心过你或者这个人给你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的,如,家里的人(爸爸、妈妈)、老师、亲友(同学)、熟悉的人(售货员、环卫工人)等。从众多的人中筛选出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来写。只有选择熟悉人的事例来写,才能得心应手、生动感人。

2.选好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写作对象确定之后,要注意选材。选材可以选一两件事写一个人,所选择的事例要能表现这个人的好思想、好品质。

3.重点突出,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以事写人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同时要按照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的顺序写;重点要突出,着重把一两件事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如,这件事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重点部分要写详细,才会生动、有说服力。

4.内容真实,抒发真情感

写他(她)的感人事迹,内容要真实,不能乱编乱造。在写事例中,字里行间要抒发你对他(她)的真实感情。如,一位学生写《我的好妈妈》一文的结尾:“啊!真是‘难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想起妈妈那感人的一幕,总会激发我更加勤奋好学,知难而进。”这样写抒发了“我”对妈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总之,如果能按照上述方法,去引导学生写描写人物的作文,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定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

高一人物描写作文800字 篇4

她总是站在那儿,就像是客厅的吊灯一样,似乎应该永远在那里。她总是板着又干又皮的脸,那双又小又尖的眼睛里闪着吓人的光,花白的卷发没有一点光泽,她是一个何等丑陋而叫害怕的人啊!她总是用尖嗓门对我喊:“我真是受够了,就是你把我的肉从脸上剥掉了呀!”她还常常向我夸粗她年轻时是多么漂亮:她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黑得发亮的披肩发一直垂到腰间……尽管我一点也看不出她青春的浪迹,但在她自我倾诉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时常点头。就是这样,她在我家呆了30年。

她不知多少次提出要离开我们,或是要回老家,但只是真正走了一次。没过几天,她在下楼时滑倒了,结果股骨骨折,成了终生的残疾—走路总是一玻一玻的,她觉得这是对她不忠的报应。于是,她央求我爸爸让她回来,并且成功了。此后,她的骨头总疼痛,她也把这归于报应的一部分。

她的脾气很坏,时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我的父母。随着我的长大,她越来越老,越来越弱,脾气也越来越坏。她几乎从不当面表扬别人,也从不背着别人说他们的坏话。

相反,她却很希望我来夸奖她。我也只有常常对她说好话,才能得到一些起码的自由。每逢过节或她的生日,我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可我每次送她礼物,她总是漫不经心地“哼”一声,然后把它放进她的一个又大又笨的箱子里,以后我便再也不会看到她用一用这些礼物,看一看这些礼物,哪怕是一次。后来,我渐渐意识到:钱似乎是她在意的东西,礼物对她无济于事。于是,每逢节日,我只把省下的零用钱送她了。

她的秘密,也是最令我敬而远之的东西,似乎就是那只大木箱。有一次,我进人她的房间,正想摆弄一下那上了两重锁的箱子,她突然跑进屋来,一双又小又尖的眼睛直瞪着我,吓得我以后再不敢进她的房间了。我更害怕口齿伶俐的她会在邻居中宜扬我的行为。后来,我才从许多邻居那儿知道:她把我当作她一生的骄傲,并且从未在他们那儿批评过我。这简直太令我惊讶了!

去年,她那总没有开始的旅行开始了。她启程回了老家,去看她那些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侄子和侄女们。她在那里生了病,死了。我听到噩耗,第一次为她流下了眼泪:“她总是在那儿,我可以长大,她可以变老,但她是不可以消失的……”我又一次来到她的房间。当我把她的其它东西收拾好之后,目光终于集中在那只木箱上,不知为什么,它竟然没有锁。我似乎没有勇气打开它。但后来我觉得应当看一看箱子里有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她亲戚的东西,于是我打开了箱子。

箱子里,一件件我送给她的礼物,她都用纸包好,再用原封的丝带扎好;一张张我小时候的照片,使想起一件件细小的早已忘记的事。在箱子的底层,是一个沉甸甸的皮袋,里面竟是一个个硬,一张张纸币。这是她三十年的“积蓄’。令我惊奇不已的是,那皮袋子上竟赫然写着我的名字和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高一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篇5

高一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Oh, do you think this boy is really ill-looking? He is my classmate in school. His name is Dai Shunxin. Do you think his face just likes a piece of square and white paper? He looks very poor. His hair is matted and brown. He has a crew cut. His eyes aren’t watery at all, and they’re fishlike. His nose is also ill-looking, and it’s a hooked nose. He has jagged teeth and his teeth aren’t very clean. He is bended, so he looks very short. He is ugly but he usually has a sunny smile. Though he is really ill-looking and everybody usually laughs at him, he studies very hard!

哦,你认为这个男孩是真的病了吗?他是我的同班同学在学校。他的名字是傣族顺鑫。你认为他的脸就像一张方形的和白色的纸吗?他看上去很穷。他的头发乱蓬蓬的`,棕色的。他有一个平头。他的眼睛不流泪的话,他们的鱼。他的鼻子是病态的,和它的鹰钩鼻子。他有锯齿状的牙齿和牙齿不太干净。他是弯曲的,所以他看起来很短。他是丑陋的但他通常有一个灿烂的微笑。虽然他是真的病了,看,通常每个人都嘲笑他,他学习非常努力!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篇6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桃园结义”, “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经典故事都千古流传。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则小故事就是“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刘备的谋士徐庶告诉他,要想得到天下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百姓只有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虽然刘备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关羽和张飞也劝他不要再去了,但是这一切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坚持第三次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诸葛亮被他的诚恳所打动。刘备在诸葛亮的鼎力协助下建立了蜀汉皇朝,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

刘备这种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想起了习爷爷的新年贺词里最鼓舞人心、令人动容的两句话: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可以实现的。行进中的中国,梦想一路相伴。习近平提出的梦想,正是波澜壮阔的中国梦。回望过去几年,梦想不断的在变现: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贯通;一带一路的发展;亚投行的建立……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不容易。一路上充满艰辛,洒满汗水。

国家如是,我们每一个人也如此。联想到我们小学生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记得有一次我背课文的时候,那么长的一篇课文我都背下来了,可就是有一个“也”字,我怎么也记不住,不管背多少次总会漏掉。我就开始发脾气乱扔书,还对自己说:“算了,不背了,错就错吧。”妈妈见了便鼓励我不要放弃,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一遍又一遍终于背了下来,而且一字不差。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可自豪了!

寒假里翁老师让我们发体育锻炼的视频,接连几天我发现自己跳绳总是只有190多个,连200的影子都没有。那天我气急败坏地把绳子扔到很远,刚好被一辆路过的车子压力一下,我还不满足,又跑上去踩了几脚就上楼回家了。爸爸帮我把绳子捡回来微笑着对我说:“很多事都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就能做好的,要每天坚持才行,其实你这些天一直在进步啊!”我听着爸爸的话,将信将疑。在爸爸的不断鼓励下,我每天坚持跳1500个,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慢慢的不断进步,现在我终于能跳到200个啦!

从古至今通过勤奋努力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计其数。孔子的不耻下问,王羲之学书法,爱迪生发明电池,还有阿里巴巴的创办者马云……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所有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终能在黑夜中迎来黎明,终会在风雪中等到春天,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铸就生命里的一切辉煌。

高一学生人物作文 篇7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自从教以来, 发现学生的作文是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好不容易, 生搬硬套出几百字, 但看完他们的作文, 很少学生的作文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是他们在作文里面刻画的人物一点都不鲜活, 或者他们塑造的人物很假, 打动不了人。原因在于现在的学生, 既不重视心理的描写, 也不会描绘人物心理, 即使写了, 也是粗枝大叶, 一笔带过, 刻画不出人物的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 探索出一条让学生学会刻画人物心理的道路, 让学生笔下的人物立起来, 活过来。

二、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为了充分上好《刻画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鲜活形象》的作文课, 在课前, 我和学生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布置两类型的学生, 同写一个小片段。为正式上课时提供参照的素材。

(2) 全班共读《红楼梦》这本名著。

(3) 截取《苏珊大妈参加英国达人秀歌唱大赛》的视频。

三、课堂过程

(一) 课前小热身:引导学生重视人物心理过程的描写。出示两个片段, 请学生鉴宝, 哪一段更好?

A、第二天一大早起来, 只见自行车已被修好了, 还擦得亮闪闪的。仔细一想, 我昨天做错了, 我很感动。

———选自《冲突》作者204班洪嘉健

B、第二天起来, 我飞奔下楼, 准备推自行车去修理。殊不知,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辆完好无暇的自行车, 不但被修好了, 而且还擦得亮闪闪的。我不禁呆住了, “谁弄的呢?爸爸!一定是他!他不是要上早班吗?平时没到最后一刻都不肯起床的爸爸, 今天竟然为了我起了一个大早, 还那么细心把车洗擦得干干净净。而我呢?昨天他多问了两句, 我就向他发脾气, 我真是该死!”想着想着, 眼睛不禁湿润了……

———选自《冲突》作者204班邓亚平

学生探讨, 通过A段和B段作对比, 让学生明确心理描写的作用: (1) 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2) 使文章更真实感人。总而言之, 心理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既然我们知道心理描写如此重要, 那么, 刻画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鲜活形象有哪些方法呢?

(二) 探讨刻画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鲜活形象的方法。

方法一:情景推测法

直接的灌输方法, 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很难真正的掌握。因此, 我们可以向名著学习, 先从品味名著的片段开始。欣赏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片段 (出示幻灯片) :

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 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暗中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 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 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 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已, 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已;既你我为知己, 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者:父母早逝, 虽有铭心刻骨之言, 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精神恍惚, 病已渐成……我虽为你的知己, 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 奈我命薄何———想到此间, 不觉泪又下来。

———选自《红楼梦》

欣赏完《红楼梦》的片段, 我让学生探讨: (1) 为什么宝玉的一句:“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 我也和他生分了”, 便让林黛玉又喜又惊, 又悲又叹?

在课前, 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阅读《红楼梦》。我们都知道林黛玉自幼丧母, 自小体弱多病, 寄人篱下, 形成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黛玉与宝玉自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所以宝玉称自己为知己, 自然甚是欢喜。宝玉在众人面前一再偏己, 自然让她吃惊;想到自己的孤苦伶仃, 无依无靠, 自然是悲伤不已。想到两人虽为知己, 自己体弱多病, 自然也不能天长地久, 于是不免可叹可怜。在这样的情景下, 学生很容易理解黛玉的心理。所以我们总结出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第一个方法———运用情景推测法, 推测人物在想什么。即根据人物的身份和特定处境来推知人物的心理活动。

方法二:过程细致法

一篇好的文章, 不仅要写出人物在想什么, 还要写出人物怎样想的过程。我准备了苏姗大妈参加英国达人秀节目的视频, 让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评委大卫的神情变化过程。

观看视频后, 让学生描述大卫的神情变化后, 我便让学生依据大卫神情的变化写出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练练笔。以下是学生的课堂习作:

啊?老奶奶, 你没走错地方吧?你这样的外形和岁数还来凑热闹!真是浪费我们的时间!什么?你想成为布妮兰一样出名的明星?真是令人发吐, 不自量力!噢!My God!我没听错吧!她居然有着这么动人的嗓音!实在太美妙了, 简直就是天籁之音!看来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通过欣赏学生的课堂习作, 我们知道, 要刻画人物形象, 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细致的描绘出来。因此, 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第二个方法———过程细致法: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方法三:添油加醋法

除了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外, 我们还有什么方法使得人物心理的描写更真实和丰富呢?请欣赏图片———《哭泣的大爷》。并说说下面两段话, 你更喜欢那一段, 为什么?

A“呜呜呜, 老天爷啊!俺的命咋那么苦哇?可恶的城管, 你们凭什么把俺的烧蛋和地瓜全没收了?土匪!强盗!连俺的三轮车也不放过!呜呜呜, 娃啊, 爹不中用, 可你的病咋治啊?俺一家老少还怎么活啊?

B、天, 开始慢慢地沉下来了。可是, 炽热的暑气还依然笼罩着大地, 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孙大爷拖着疲惫的身躯, 愁眉苦脸地推着那辆刚被砸坏的三轮车一步一步地往家里挪.出门前的那一幕浮现在他眼前:

“当家的, 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买米。”老伴再三叮嘱道。

“爷爷, 爷爷, 还有我的新华字典呢!”孙子嚷嚷着。

“行!行!行!一定完成首长们交给我的任务!”哈哈哈……

想到这里, 他再也支撑不住了。家, 离这里不远了, 可是, 孙大爷却不敢再向前移了。他怕回去看到老伴失望的眼神, 更怕看到病床上儿子自责的神情。于是他有气无力地靠在墙边, 坐在被太阳烤炙了一天的水泥地上, 如同无助的婴儿般嚎啕大哭起来。“老天爷啊!俺的命咋那么苦哇?可恶的城管, 你们凭什么把俺的烧蛋和地瓜全没收了?土匪!强盗!连俺的三轮车也不放过!呜呜呜, 娃啊, 爹不中用, 可你的病咋治啊?老伴、小孙子, 俺有什么面目面对你们啊?”

学生站起来发表意见, 老师适时点评。大多数的学生都更喜欢B段, 因为B段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还有通过其他人物描写方法:动作、神态等方法, 写出老大爷伤心欲绝的心理。所以, 学生和教师一致总结出刻画人物心理, 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第三个方法———添油加醋法:结合其他人物描写方法或加入环境描写暗示刻画人物心理。

当然, 刻画人物的心理不能仅仅用一两节课就能学会, 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观察, 不断积累, 学会对人性人生有更多, 更好的理解。相信只要师生不断努力, 每个学生都能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摘要:画龙画虎难画骨, 画人画面难画心。人物形象鲜活, 取决于文章能以情感人。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理, 因此, 只有成功刻画人物心理, 才能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才能写出优秀文章。本文主要结合本人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前准备、上课过程、课后跟踪反馈的过程, 总结摸索出一条引导学生重视人物心理描写, 学会刻画人物心理的路。希望能引导学生学会用情景推测法、过程细致法和添油加醋法把人物的心路历程描绘得淋漓尽致, 把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来, 塑造人物鲜活的形象。

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特点分析 篇8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初三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产生成人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一、初中学生的三种类型

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

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高中难,对升学感到迷茫。

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7)。

二、高中学生的两种现象

高中生逐步适应了中学疏导型教育方式,自我意识加强,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但是在许多活动中也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变得成熟老练。高一正处于这一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失实际地注视这一变化进程,掌握“火候”,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示范、指导、组织、检查等方面学会从“教”到“导”,从“牵”到“引”、设置情景、提供条件,使其学会反“客”为“主”,发挥双重的身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

在认识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也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一般容易发挥感性认识,即运用口、眼、鼻、舌、身等官能发挥视觉、听觉、嗅觉等感性信息;后者则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再上升到系统理论,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对策,作出不同要求,循循善诱,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与认识水平差异相联系,思维方式上不同阶段也有差异。高中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思维活动增多,思维方式向抽象、发散的方面进展。在初中阶段,多采用动作手势、联系实际、电化教学手段和形象性语言,使抽象变具体,理性化感性,深奥变通俗,复杂为简单。在高中阶段,则要采用“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思考,举一反三。比如理化实验,初中生在教师的演示后模仿着做实验,而高中学生则可能设计或改进实验的环节。如果教学是一幕话剧,老师要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观众变成演员,使学生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

1、对于刚刚跨入高一的学生,眼前没有了中考,离高考又较远,因此产生了放松的“享受”心理。再加上高一的学习较初三而言,不管从知识量上还是知识的难易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且总觉得以前是班上“杰出者”,现在觉得自己很平庸,所以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不是很适应高中的生活。

2、刚刚进入高一的他们,面对新环境、新同学,要重新建立与同学的关系,期间肯定也会有许多很不快乐的事情,也有很多他们要重新面临的困惑,比如与异性的交往。事实证明,有很多高一的新生都面临这个问题,并其中有不少同学因未处理上述关系,导致自己情绪低落,思想也消沉,从而对高中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2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学习方法特点分析

初中的学生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学业比较轻松,而且“素质教育”办得比高中好,课余活动比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符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甚至也没有这个意识。当然这与他们的整体环境是分不开的(8)。

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啟蒙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只需掌握些基本化学技能、了解些较为简单的化学现象。

初三的化学学习琐碎。由于知识较为容易掌握,也由于教材自身对学生的要求,初三的学生大多都是通过“记”、“简单理解”来达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不怎么去预习新课,平常做的练习也比较少(也没有这个意识),做笔记的习惯不是很好,记也是简单的死记,也不会分清重点,更不会自己去归纳总结知识,对教师的依耐性强,比较享受慢节奏的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则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7)。

高一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依然保留了比较明显的初三时学习化学的方法和习惯。这些习惯带到了高一来了,就使得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课堂的探究实验、自主学习等方面无法达到高一的要求,也就使得学生们突然觉得高一的化学难了好多,对学习化学的信心也降了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意识到曾经的学习方法不够应付现在的高中学习,因此他们也在不断地摸索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与教师的一起努力下,高一的学生一般都能养成如下的学习方法:

一、上课勤记笔记:

初三的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不是很好,那是由于他们一节课的知识含量比较少,而高中的一节课的知识含量却比较多,怕会遗忘知识点,高一的化学老师一般也会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二、课后做练习:

由于整个高一的知识层面加深,再加上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有些知识点需要课后通过做题才能落实。

三、归纳总结,寻找规律:

小学生人物作文 篇9

上个星期三,我放学回来,当我觉得这一天十分美好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意外的时候,却让我听到了这样一个令我崩溃的消息,爷爷奶奶要和爸爸妈妈分开来住去上海。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大脑一份空白,但我却装作很清醒,心不在焉的做作业。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奶奶却一直在我的跟前走来走去,反复的对我说妈妈有哪些哪些的不好,让我越听越心烦。我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会一直这样的不好处理。也许婆媳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的话,那大家就不用结婚了,因为都好怕婆婆。

奶奶我也想对你说,不管你对妈妈有多少的不理解,不接受,但她依然是我妈妈,他是我母亲,总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她我就不认做她妈妈。也许您很喜欢斤斤计较,但这也是你无法改变的事实,她是哺育我长大的母亲。

妈妈,我也想多你说,虽然我不知道你和奶奶之间究竟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但是你已经是我妈妈了,那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纠结,那么多的不和呢。难道我们就不能过平平凡凡,幸福美满的生活,难道就一直要活在天天有战争的生活吗?

如果大家都选择生活在天天有战争的生活中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接受,毕竟我还是孩子,我本就不应该受到那么多的战争。我受不了这些!

也请你们都看在我的面子上,看在我的关系上,请你们结束战争,好不好,我受不了,每当你们发生战争的时候我都会很心痛。我都束手无策。

老天爷也祈求你,请让这场永久的战争从此结束好不好!也请你们相互退让,相互理解,结束这场战争。为了我,也为了不懂事的妹妹。

中学生人物作文 篇10

她长着一张红彤彤的圆脸蛋,头上经常扎着一个独尾辫,浓浓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张说起话来得理不饶人的嘴巴。每当她笑起来的时候就会出现两个浅浅的小酒窝,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她有一颗善良的心。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下午,天冷极了。放学后,我和她手牵着手准备一块去乘车。刚出校门口,就看见了一位面黄饥瘦、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跪在地上乞讨。老爷爷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身子冻得直发抖。老爷爷看见了我们,哆哆嗦嗦地说:“好心的孩子们,我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给我一点东西吃吧。”郝弋峤听后,毫不犹豫地掏出了那仅有的乘车用的五角钱,准备递给老爷爷,我慌忙拦住了郝弋峤的手,对她说:“这是我们乘车用的,你给了她我们怎么回家啊?”郝弋峤悄悄地对我说:“你看老爷爷多可怜啊!一天都没吃东西,这么冷的天,还在外面乞讨,作为一位优秀的学生,就必须懂得尊老爱幼,我们就走着回去吧。”说着她就把那五角钱递给了老爷爷,在她的感召下,我也把我的五角钱给了老爷爷。我俩一起兴高采烈地走回了家,虽然有点累,但心里特别舒畅。

她是个学习迷。她坐在我前面,每当下课铃一响,她立刻坐得端端正正,从不讲话打闹。课堂上她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老师提问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记得有一次,她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她到老师办公室找老师,可是老师不在,她一直等到五点多钟,因老师有事先回家了,她又跑到老师家去请教,只到弄通弄懂为止。她常对我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耻下问,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要掌握、要消化。

她还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干部。她是班干部,同时还担任大队委干部,有劳动的任务,她总是抢着干。每次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她总是第一个奔向讲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她乌黑的秀发上,白净的脸庞上就落满了粉笔灰,但她毫无怨言,就跟没事一样。

如何帮助学生度过高一 篇11

一、高一新生的不适应

我们把高一学生的不适应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每一位学生都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全新而又陌生的学校,我们的学生有60%的是住校生,他们远离了亲人与同学、朋友,和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建立了新的集体与环境。由于个人接触的同学不一样,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一时无法融入班集体,进而出现同学关系不融洽、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学校饭菜不合胃口、晚上难以入眠等各种问题。

2.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到高一新集体,由于教师的年龄差异、教学思想、方法、态度、管理方式等差异,由此产生焦虑的心理,更有甚者干脆抗拒教师,一味地挑教师的毛病而逃避学习,忽视了高中学生需要自学,而逐步落下了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随着教学目标的转移,相应地学习任务也增加了很多,学生可能都感觉到现在比初三时要累得多,天天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辅导资料,感到压力太大。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某些学生讲“压抑死了”“郁闷死了”“十二点也睡不了”“星期六学校需要补课”“周末也不能玩”等。但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就导致了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4.考试成绩的不适应。现在的高中学校一般有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考试科目多,课程的难度加大,学生的考试结果与他们的预期有大的差距,学生有了一些想法:“是不是我们反应迟钝,我们还是比别人笨啊!”。农村的学生发现:“城市学生爱好广泛,特长很多,而我们什么都没有,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类似这样的想法特别多。其实,每一位学生智商都相当高。只是他们有许多不适应的现象,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是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在这一时期内存在着的,学生和家长不需要太担心,这是一个自然的过渡阶段,也是高中的一门必修课。

二、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高一

1.加强心理辅导和沟通教育。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介绍校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个别谈心等,以此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消除陌生感。加强生活指导,特别是住校生,关心学生疾苦,排忧解难。提出合理要求,培养自立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用我们历年的高考成果,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激励他们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情绪上的偏激性、行动上的冲动性,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2.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学科知识多、综合性强,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知识量大,难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注意处理好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的关系,要重视各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在积累中改进方法求发展,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3.注意教育方法。我们要充分运用教育原则,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入我们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是初中的优秀生,小学、初中倍受教师的钟爱,经常得到的是表扬和奖励。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纪律与学习的关系等。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1)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2)以理服人,以情感人;(3)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相处;(4)遇事冷静思考,大处着想、小处着手,化解矛盾,产生正能量作用。总之,以疏导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行之有效,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高中阶段是人生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需要师长的指点,更需要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愿为他们人生黄金期的顺利渡过,我们教师做铺路石。

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篇12

人格是“一个人多方面特质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特质,也包括道德方面的特质,简言之,人格就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体现个人品格的独特的反应系统”。[1]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会影响自身的认知和行为,当一个人人格不健全时,其行为和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严重的话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相反,一个人人格健全,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周围人带来欢乐。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认为理想、热诚、胆气是“先时之人物”“最不可缺之德性”,而“三者为本,自余则皆枝叶焉耳”。梁启超指出的这三种德性,正是优秀的历史人物在其成年初期乃至整个人生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人格特征。

21世纪的今天,健康的人格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有专家认为应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特征:

(1)应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

(2)能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

(3)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态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

(5)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6)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7)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爱心和同情心,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

(8)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权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能较理智地分析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9)初步掌握成人所具备的较强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掌握有关的工作技能,并且有承担义务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10)思路开阔,关注范围不局限于个人、集团,而扩大到了整个家国社会、自然世界,把地球当作人类共同家园而加以关爱。[2]

上述观点虽然过于完美,但还是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自主、开放、爱心、理智、胸怀等,无疑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格品质,而理想、热忱、责任、创造、情感等,更是宝贵的品质。因为它们成就了古今中外无数的仁人志士,堪为今天青年一代成人的标杆。中学历史学科维系古今、连接中外,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我国文化传统看,先贤对个人品质极为推崇,如立志、好学、奉法、廉洁、勤俭、旷达,这也是我们今天应予弘扬的。这六个方面的事例在历史教材中很多,如班超投笔从戎,匡衡凿壁取光,张说不做伪证,杨震暮夜却金,朱元璋崇尚节俭,苏东坡随遇而安等。[3]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因其鲜明的个性、突出的事迹,而让我们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格外直观、生动和传神。

二、利用历史人物进行人格教育的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并受到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的制约。实施人格教育这一目标,教师主要采用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即不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包括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以及评价方面的开放性。

1. 精心讲述,实践引领,人格养成潜移默化

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惯用标准的语言“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殊不知高中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传统灌输式的教法只会使学生心生反感。如若教师“蹲下身子”,适当地投其所好,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讲述人物故事,而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对优秀历史人物发自内心的赞叹,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率先垂范对学生的耳濡目染,本身就是人格培养的一种示范。师生之间以历史人物为媒介,思想得以交流,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更加生动,也更能引发学生关于如何做人的思考。

如上“沙俄的改革”一课时,为了突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在分析沙皇政治改革的同时,教师特别强调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勤奋学习的故事。叶卡捷琳娜作为一名德国人,嫁给俄国皇储后深知要想在俄国站稳脚,首先要学会俄文,为此她勤奋学习俄语,甚至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她还在捧书苦读。虽是冬天,但房间里生着炉子很暖和,她就光着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地背单词……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她就能以俄语和他人进行交流,并且咬字清晰,谈吐得体,博得宫廷上下的美誉。凭借她的努力、智慧和顽强的毅力最终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代君王。学生听后由衷赞叹,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尚能如此刻苦,难怪她能成为沙俄杰出的女皇。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需要她这样的“刻苦好学,勇于实践”的精神。再如,伟大导师马克思是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典型,他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习欧洲多个国家的语言。他每天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这些生动有趣、充满正能量的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对初中生教学才需要讲故事,但实践证明,高中生对历史故事同样兴趣盎然。教师在备课时每节课都会准备一两个小故事,比如青年林肯自学成才的故事、罗斯福总统身残志坚的故事,祖逖为实现祖国统一“闻鸡起舞”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教师精心地选择、认真地讲述,日积月累,这些故事对于学生的人格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实地考察,直观形象,人格特征得到确认

历史人物纪念馆大多在故居、旧址、遗迹等的空间基础上,再现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展示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纪念馆是忠实记录历史、客观展现人物的载体,观众能透过人物的实物遗存、著述作品、言语心声,乃至所在展馆的整体氛围,探视到人物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人物。从更高层次来说,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确认而非被动地走进这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民族复兴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体悟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贵之处,从而迸发出学习和超越前人的精神动力。

教师曾带领学生参观秋瑾故居,并在虹口图书馆现场教学“金瓯已缺终须补,但恃铁血报祖国”一课,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是其中的片段:

师:秋瑾出身于书香门第,官绅世家,完全可以过衣食无忧、相夫教子的优越生活。但她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是什么使她视富贵如浮云,而做出如此选择呢?

生1: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礼法对妇女的残害使她感同身受,愿意牺牲小我而为广大女同胞谋取幸福。

生2:秋瑾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晚期,政治的腐败、列强的侵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国家被列强瓜分豆剖,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中国人,秋瑾想竭尽个人之力挽救祖国的危亡。

生3:我认为她的思想不是凭空而生的,伴随列强的侵略,“西学东渐”欧风美雨,西方的自由、平等、人权、女权等思想也传播到中国,成为秋瑾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源泉。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认识到除了时代的客观原因外,秋瑾睿智独立正义的人格、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强烈的爱国热忱、勇于实践的精神等,都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因素。可见,实地考察历史人物纪念馆相比于文献资料上的人物介绍,更为全面、形象、直观和深刻。所以,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到历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纪念馆参观,能对学生人格培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书写传记,涵咏沉醉,学习内驱力得以增强

历史作业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广泛查阅资料”、“熟记重要人物生平”等,但这些“口头作业”往往被学生等同于“没作业”。为使历史作业不流于形式,教师曾煞费苦心地想出各种检查之法,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因怕受罚,常常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于是,我们尝试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熟记重要人物生平”可以从自己最了解的人做起,并将人物生平与同学分享。这样就把教师的“检查”变成了学生的“机会”,催生了“书写传记”这一新鲜事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通常历史人物传记既有历史特征,又有文学特征,人物的形象、语言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史人物传记在人格教育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同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学生在阅读人物传记的过程中,能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优秀的传记往往会提供名人如何树立人生志向,如何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等等。虽然传记也会带有一定修饰和虚构,但其真实性的一面却总让读者着迷神往。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撰写人物小传记。教师则将这些小传记通过印发、张贴等形式让全体同学分享。比如,几个学生撰写的《司马迁小传》就是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后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由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过程体会到他探索与求真的精神,由《史记》的撰写体验感受到他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精神,而司马迁秉笔直书抑恶扬善、刚直不阿、忍辱负重的优秀品质更是深深地感动了全班同学。

撰写历史人物小传记,可以说是当代人与历史人物之间沟通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撰写人物小传记,不但有效实现了学科能力整合,更充分了解了历史人物的整个生平,感受了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了历史人物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有的学生在阅读、思考和撰写的过程中,常常被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由心灵的触动而产生的内驱力才是长久而坚实的。当然,学生人格养成的过程也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尊重这种差异,尽量使自己的课堂人性化、多样化,让学生能够以最大的兴趣和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感知深刻了,体悟透彻了,人物的教育价值、人格的养成效果才会显现。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62.

[2]黄悦勤:青少年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小学生人物抒情作文 篇13

我常听爷爷奶奶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就是好!衣、食、住、行、用,都很方便。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做衣服要用布票买布,然后拿回家自己做,并且一件衣服要缝缝补补穿好多年。饮食也没有什么营养,平时连一顿肉都吃不上,每顿能吃饱就不错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肉和饺子、穿上新衣服。住房条件也很差,过去农村住的都是土房和草房,每家都有七八个人,才住两间房,有的家里一家人都挤在一个大通炕上,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爷爷、奶奶上班离家很远,可他们买不起自行车,只好步行。那时候,谁家要有一辆自行车,在大家眼里就算富户了。奶奶告诉我,她家买过一台收音机,当时村里人还当它是稀世珍宝呢!后来,有一家买了一台12寸的电视机,全村人都挤在他家看电视,热闹极了。最不方便的要数交通了,乡间小路和进城的公路都是土路,每当下雨的时候就特别泥泞,难走极了……比起过去,现在的条件多好啊!

现在的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年代里,衣服款式多,想穿哪件穿哪件。每天不仅吃得饱,还讲究营养搭配呢!住房也由土房、砖房换成了楼房。大人们上班有骑自行车的,骑摩托车的,还有开小轿车的。每家的摆设更是应有尽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电脑……交通更是四通八达,不仅乡乡通了公路,还有一条条高速公路从村边通过,出门方便多了。市区的道路也拓宽了,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出门呀!想做啥车有啥车,而且公共汽车线路和站点遍布全市,方便极了。

小学生作文写人物 篇14

每天早上,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摆在桌子上,妈妈对我说:“快吃饭吧!”原来妈妈想让我多睡一会儿,她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吃着可口的饭菜我觉得真幸福。

冬天转眼到来了,我穿上了新棉鞋,我说“妈妈,给你也买一双新鞋子吧!”妈妈说“不用了,我的鞋还好着哩!”妈妈总是为我想的多,为她想的少。

我想我应该为妈妈做点什么。一天,妈妈说酱油用完了,需要买酱油,我自告奋勇的要去买酱油,妈妈拿钱给了我,我到超市买了一瓶酱油,回去后给了妈妈,妈妈喜滋滋的夸我真棒。我高兴地想:我终于可以帮妈妈做事了!我还要学习更多的本领,让妈妈因我而感到自豪。

上一篇:过去完成时的用法总结下一篇:送领导的升职短信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