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

2024-08-13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精选6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 篇1

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从茶的故乡,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广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中国人的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第二集 路的尽头

新疆喀喇昆仑山,维吾尔族汉子米吉提,正在向山顶的夏季牧场迸发,他要投入一场冒险。

“路很艰难,骑马要三天才能到”

这场冒险,或许会搭上性命。

“有时候有洪水,过不去,只能返回,水小的时候,马可以走在水里,水多的话一个人在前面拉着马。有时候水可以没过马,我们很害怕”

冒险的代价是一种茶。

“用雪菊泡茶喝,可以起到药的作用,还可以退烧,找不到药,或者中风都吃。我老婆有血压病,听说可以降血压,所以感兴趣”

米吉提的家位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几年前,中国的茶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茶,昆仑雪菊,原产地就在这里。

新疆本不产茶,自古以来,这里的茶都是由内地输入的,而昆仑雪菊让新疆有了自己的茶。

其实,雪菊并不是山茶属植物,但冲泡汤色红亮,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因此也被视为茶饮。

目前,在克里阳大面积种植的雪菊来源于当地的一位村民,从喀喇昆仑山深处带回来的野生雪菊种子,最初只是观赏,后来,有人发现了它的价值,才得以广泛种植。

为了给老婆治疗高血压病,米吉提前几年都是向种雪菊的乡亲买一些,今年他有了新的想法。

“买不如自己种”

种雪菊不仅可以自用,还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但是光买种子,就要花掉去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要省去这笔钱,只有一个办法。

“昨天我详细地问过阿力普,他说山上的确有雪菊,你放羊的时候来找我,我们俩去山上找,他知道位置”

米吉提寻找野生雪菊的计划,因为开斋节的到来而推迟了。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一般要过三天,期间乡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走亲访友,宴请宾客用音乐和舞蹈欢庆节日。

“我是能歌善舞的人,听到鼓的声音,就想好好地跳舞,除了羊就喜欢唱歌跳舞”

最近几年,昆仑雪菊成为这种聚会上不可或缺的元素。欢庆的时刻米吉提的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今年的开斋节他不能在家过完了,米吉提要立刻启程,去喀喇昆仑山的夏季牧场放牧,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这次能找到野生雪菊。

“山上的野生雪菊我没有见过,据说是在山上的某个地方采的”

克里阳乡平均海拔两千米,而米吉提要去的夏季牧场在喀喇昆仑山深处近四千米的地方。

“马要是脚一滑,掉下去我们的命也就没了。在山上有些路很窄,连毛驴都很难走,石头路很难走,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掉下去了我们的尸体怎么办?要是万一掉下去了,别的同伴想办法把我们的尸体交给家人” 在朋友曾经发现野生雪菊的地方,米吉提搜寻了一周但却没有任何收获。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的不断退化,许多珍稀植物越来越难觅踪影。“牧羊人会摘,羊也会吃”

又是一周过去了,野生雪菊依然没有出现。

“过几天我再和阿力普一起去山上放羊,继续去找雪菊”

米吉提并不想放弃,他还要在山上活动一百多天的日子,说不准哪一天就会与野生雪菊不期而遇。

“如果能找到雪菊的话,就把种子拿回来种,希望家里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

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中它们的保健功能,广东凉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广东 广州

在粤语说唱圈里小有名气的讲者乐队,是一个非职业乐队,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既喜欢节奏明快的说唱风,又钟爱本土文化,目前他们刚刚创作了一

首新歌,唱的就是广东凉茶。

广州人都爱喝凉茶,以对抗岭南湿热的气候,传统的广州凉茶需要二十多位药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凉茶更像是药,老广东人一有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第一反应便是来上一杯凉茶。

讲者乐队找来同样喜欢说唱风格的摄影师为这段新歌拍摄mv,在药材市场,在老派的凉茶店铺,人们很好奇,这帮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居然在演唱凉茶。火气 一年四季都有

喂 伙计

中草药是老友

苦口良药吸收入身体漫游

对症下药

将垃圾清除扫走

雾里看花必定要清肝明目

推陈出新不过历史历历在目

闷热的气候

特别容易导致心火上升

心火上升像赤道重叠 love and peace 世上并无难事

想有病没痛 take it easy 神气的药草

雾气萦绕甘露

穿梭我体内探索生命的深度

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群年轻人躁动的青春秀,而对这些人来说,通过这首献给凉茶的歌,他们寻找着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与古老传统的关系。

云南 西双版纳

两千公里外的云南西双版纳,那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南糯山半坡老寨,车杰正在帮朋友操办婚礼。

“几乎我们寨子都像一家人”

“搞什么啦,寨子里面出什么事情了,比如盖新房,大家也是一起,一家帮一家,一个帮一个,大家在一起,很和谐” 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礼节,嫁妆里也少不了茶。按照哈尼族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尽管相隔只有十几公里,除非重要节日和家里人突发病,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轰轰烈烈的哭嫁,就成了哈尼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幕。车杰的家在南糯山的半山腰上,他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现在家里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姑娘,这个娃娃,除了这个,我没有多大的什么愿望,也没什么心愿。

当时抱过来的时候才十六天,也不知道是这个情况,差不多到两岁的时候,就诊断出脑瘫。抱过来以后我们就放弃了,抱去其他地方,那还不是更可怜,会篇二: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3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 张南揽

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叶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

二十几年前,叶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

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云南的青毛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云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叶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想起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

湖北 恩施

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和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贫苦的时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

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与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

“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

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怎么样,是不是像针”

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

“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

“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

“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

日本 静冈篇三: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4 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论在故乡,还是远方。

中国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开的颜色。这是播种的季节,采摘的季节,是酝酿希望的季节。当金色逐渐退出,绿色的帷幕拉开,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中国,日本,印度,肯尼亚,从亚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叶国度都“苏醒了。

第四集 他乡,故乡

泰国 曼谷

在泰国人看来,茶是水的艺术。

尼克今年三十岁,每个周末他都要在曼谷的恰图恰市场,卖拉茶。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发现将茶与奶混合后,用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尼克因为一手拉茶的绝活儿,被人称为魔术师。

拉茶在东南亚各国都极受欢迎,一个掌握高难度技巧的拉茶师,甚至能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一开始我只能拉一杯,后来我尝试两杯一起,再后来我在顶楼上练习,蒙着眼睛也可以”

尼克恰图恰市场每天可以卖掉将近三百杯奶茶,每杯奶茶收二十泰株,约合人民币四块钱。

“我喜欢恰图恰市场,在这里我们能够遇到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的奶茶会陪伴他们游遍恰图恰。

在曼谷,水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每一个生活在水边的人,每一只动物,都可以感知到水的生命,曼谷因为水给它注入了灵魂大家都叫它天使之城。

虽然我只是一个拉茶师,但是我也在探讨水的艺术,当水遇上茶,就变成我手上舞动的丝带,泰国人喜欢喝滑顺和甜美的茶,当茶在空中划过,你不觉得好喝吗” 泰国 美斯乐

泰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饮茶,但种茶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如今泰国的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美斯乐是其中名气最大的茶区。

“我为了一个女人才来美斯乐,她也是云南人,也是美斯乐人”

卢瑞铭是中国台湾的茶师傅,1990年来曼谷旅游,与一个美斯乐女孩一见钟情,留在了泰国。

“我跟她上来,上来看的时候,整山都是茶,我在台湾我的故乡也全都是茶,所以好像有一种很亲切感,所以我来跟她一起种茶一起奋斗了二十年”

卢瑞铭

美斯乐地处世界毒品产地金三角的边缘,一度被非政府武装所控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联合国鼓励整个金三角进行茶叶替代种植,茶另美斯乐人重获新生。

卢瑞铭带来了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当地人都叫他阿铭哥。

随着今年的雨季推迟,阿铭的茶厂迟迟不能开工。

“往年大概是三月底就有雨了,基本上都会有一场一场的雨,真的今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雨都不下,全部的农民都很伤脑筋”

美斯乐最主要的产业是茶叶和旅游,这里聚集了泰国北部众多少数民族,民对很多西方游客而言,美斯乐是泰国最像中国的地方。

美斯乐的几千名华裔是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们称自己为云南人。1949年,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支国民党部队败退到缅甸,又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在热带丛林里一路逃亡到泰国境内,为了生存他们充当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在平定泰国内乱的战争中立下了军功。1982年,他们交出最后一批武器,换得泰国公民的身份,结束了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在,这些老兵和子孙大部分靠种茶为生,他们到现在还维持着中国的传统,用茶叶来祭祀山神,这样的祭祀,阿铭每年都会参加。

“我卢瑞铭从台湾来到美斯乐,求山神保佑我,今年的茶能够丰收,合家大小平安”

“他们来归顺泰国,枪什么的都缴械了,换的条件是给他们成为泰国公民,那么泰皇就划美斯乐一万五千赖(合三万六千亩)的土地,给这些老兵他们去种植”

流落他乡的中国人,在异国的荒山里开始了一段刀耕火种的新生活,美斯乐的气候土壤与中国云南相近,种茶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一直到三月底,依旧没有要下雨的迹象,阿铭把精力都放到盖厂房上来,去年,阿铭和妻子二十年的婚姻结束了,阿铭曾经拥有美斯乐最大的茶厂,离婚后他把全部资产都留给了前妻。

“我确实曾经想过要回去台湾,但是后来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我来这边一二十年了,最主要是跟这边这些老兵,老兵的第二代大家都有感情了,像整个美斯乐说起阿铭哥每个人都认识。我曾经跟大家讲说,我要来到泰国,要把泰国的茶叶做到世界有名”

四月底,美斯乐终于飘起了雨,阿铭的茶园终于可以采摘了,在美斯乐山区人口最多的是泰国的阿卡族,这些山居民族成为华裔种茶最得力的帮手。阿铭要做的茶工艺来自台湾,名字叫做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是英国女皇取的名字,她有喝过这个茶,这个是要经过小绿叶茶,这种小虫,绿绿的,它来吸食以后才有这种茶。这种是要没有打农药,没有施肥才有的”

在美斯乐大家都很信任阿铭的加工技术,很多人直接将采好的茶青送到阿铭的工厂,委托他来制作成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我们采回来的时候必须萎凋,要比一般的茶都来得重,为什么,日光萎凋你没有重一点,它本身的蜜香就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二十多年前,还在台湾的阿铭学会了东方美人茶的工艺,那时他偶尔会从报纸上听到美斯乐老兵的新闻,但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的兄弟。

“有很多的老兵就来问,阿铭你种这个茶,一公斤才几块钱,你种这个乌龙茶,一公斤可以卖多少,我跟他讲,我在台湾是卖一千多块,他说这个不可能的,泰国一个月薪资,那时候才两三千块嘛,谁来跟你买这一千多块的茶,那我说没关系啊,我就来试种看”

现在,阿铭希望用这款东方美人茶提升美斯乐茶的名气。

“东方美人喝起来,就好像跟美女在交谈,真的口感不错” 阿铭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感情,太太是一个泰国姑娘。

“两个人又可以共同组织一个家庭,事业两个人又好像以前一样又从零开始了。三十二岁来到美斯乐,今年五十三岁了,刚二十年”

当初我跟这些老兵讲,我要把美斯乐变成台湾一个鹿谷乡,他们说鹿谷乡是什么,我说整条街都是卖茶的,都是工厂,今天已经实现了。

泰国茶叶的大规模引种,只是近现代世界茶叶种植热潮的一个片段。十九世纪,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以及中国的垄断地位,促使西方人开拓中国之外的茶叶产区,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成为首选之地。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 篇2

关键词:纪录片,画面创作,技术进步,审美追求

纪录片对美的承载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真实故事的记录美, 也需要摄影的造型美,仍不能缺少音效的听觉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有一条隐线始终推动着纪录片画面与可视语言的螺旋上升式发展,那就是拍摄技术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提高。这种发展已经让纪录片画面超出了对真实的原始再现,而是主动创造“真实”与美感,乃至以获取视觉愉悦作为主要需求。技术的大发展决定了“图像霸权”的形成。

一、 技术决定美学

当今,设备在纪录片拍摄中已经突破了影像制作视觉审美不足的缺陷。高清相机和视觉还原丰富的电影镜头组可以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大量的微距、大特写、运动变焦镜头和后期剪辑、调色让观众获得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获得的视觉体验,看到事物的“极精致、全视角”效果,这种感官刺激在《茶》中展露无遗,这本身就是技术时代工业化产品生产的典型特征。

1. 技术丰富了画面对细节的捕捉。细节的捕捉是电视纪录片画面语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独特视角的细节呈现,让人产生梦幻享受和猎奇快感。《茶》就大量捕捉一些微距细节性画面:

(1)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手部动作。一个极有分寸感的细节画面,能十分准确有力地揭示事物与众不同的一面,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2)主观感受的拓展。片中数十次出现茶叶在冲泡的热水中翻滚沉浮的画面,充满气泡的水流与茶叶迅速舒展甚至改变颜色的过程极富想象力,让观者变成一叶茶,置身于杯水之中。

2. 构图的艺术想象(Image)。在技术手段能够提供充分支持的情况下,想象力才能成为创作的核心。《茶》中许多构图都会在画面中产生某种喻意,激发某种想象,具有一定的写意功能,画面语言在电视纪录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体裁和语言形式无法超越的。

二、节奏与信息

《茶》片节奏明快,张弛有度。平均不到两秒的剪辑率是该片一大特点。固定镜头成组呈“跳跃式”交叉使用,不仅交代信息,更有演奏交响乐的此起彼伏感。这里“好看的视觉信息” 似乎是该片的“核”。该片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意识到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故事化信息。后期的剪辑中,也使用了设置悬念、人物铺垫、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在解说词之外尽可能的提供了最多的画面信息。如果依赖解说词和背景音乐份额再少些,会更为该片加分,可能毕竟是为了弥补文化历史题材纪录片背景博大而分散的叙事不足。

三、镜头的运动

本片虽然配以大量解说词,但优势还是“悦目”,而要做到这点只能依托于镜头技术。除必要的微、中观固定镜头外(大多不是稳定架设),运动镜头无处不在。一组固定镜头结束后一定会出现一个或一组运动镜头,而且同样保持了高剪辑率。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方式的极尽多样:推移、小幅横移、越过拍摄主体的弧线移动、边升降边摇动、内部自旋转、微距跟拍能够焦距精准清晰、运动物体的低角度跟拍、运动变焦改变景深等等不一而足。实际上,该片对于用镜是精心考虑的,既要压缩时间又要兼顾空间。一面无论是手持还是架设都突出叙事功能,一面用大量运动镜头来体现真实和情感,更为了增加画面的观赏性。

四、场氛围的渲染

在艺术表现方面,摄制组不断调动丰富的视听手段:追求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通过对故事结构的处理和影像的营造, 创作出独属于茶的气场与神韵;除同期声和采访外,通篇大量使用音乐;大全景空镜头与延时镜头在创作中的过渡效果与氛围渲染大量出现。通过解说与镜头的配合,那些即将消隐于历史的传统制茶工艺一一苏醒。比如:第一集呈现了黑茶制作。 木板斜置,茶叶装进麻袋,茶农赤脚由上至下反复揉捻,这项技艺叫斜板溜茶。由于溜茶耗时耗力,如今已被现代工艺取代。 这是首次提到的关于茶的世界非物质文化保留。这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文化传承的氛围之中。

五、炫技的反思

当然,《茶》片也稍有不足。作为文化类纪录片,虽努力显得朴实、低调,但它还是无法摆脱“多而不聚,美而不深” 的生产痕迹。每一团块所表达的内容、方向都不一样,从种植采摘、制作冲泡、传播交流、文化传承等角度都有所涉猎。画面总体节奏不变,解说与画面炫技产生了一种持续性疲劳感。

另外,团块编排始终以对比手法进行,略显单调:告别大山急转到都市(传统与流行的对比);谈完国内紧接世界(地域与空间的对比);历史追溯与展示当今(历史与当代的对比) 等等。虽然对比能够刺激感知,但模块化分工制作与市场营销的痕迹也相当明显。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让我们充分体验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感官享受,既有美的体验,又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传递。但同时也要认清纪录片“大片时代”、“图像霸权”的极端化,看技术不看内容可能也是技术绑架我们审美习惯的危险信号。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等.技术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7.

[2]宿丰.小景别镜头与电视纪录片细节展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一片树叶的故事 篇3

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

弗雷弟长大了。他的身体长得又宽又壮,他的五个叶尖长得又挺又硬。

在弗雷弟周围,有着千万张树叶,看上去好像跟他长得一模一样。可是他很快发现,尽管他们都长在同一棵树上,但没有两张树叶是相同的。在他身边的叶子叫阿尔弗雷,他左边的叶子是班恩,他头顶上那片可爱的叶子叫克莱儿。他们在一起长大。在春风里,他们一起学会了跳舞,在夏阳下,他们一起懒洋洋地曝晒;在清凉的雨水中,他们一起沐浴洗尘。

树杈上最大的叶子叫丹尼儿,他是弗雷弟最好的朋友。照弗雷弟看来,丹尼儿也是最聪明的。是丹尼儿说,他们都是大树的一部分。是丹尼儿说,他们生长的地方是一座公园。又是丹尼儿告诉大家,大树有着坚实的根并深深地埋在地下。他给大家讲述太阳、月亮、星星和四季。

弗雷弟很愿意做一片树叶。他爱他的树枝和那些轻盈的树叶伙伴,他爱他头上的高朗的天空,他爱使他婆娑起舞的风,爱那温暖着抚慰着他们的阳光,爱那用银白色柔影笼罩着他们的月光。

最好的季节是夏天。漫长而炎热的白昼使他感到舒适,温暖的夏夜又是那么平静而朦胧。

那年夏天,公园里游人很多。他们常来坐在弗雷弟的树下。丹尼儿对他说,遮荫是他们的一个目的。

“目的是什么?”弗雷弟问。

“那就是活着的意义。”丹尼儿这样回答,“使别人生活得更愉快,就是活着的意义。给老年人遮挡太阳。让他们避开家里的暑热,这是活着的意义。给孩子们一块荫凉的游戏场,用我们叶子给坐在树下野餐的游人们扇风,这都是活着的意义。”

弗雷弟特别喜欢老人们。他们静静地坐在清凉的草地上,很少走动。他们悄悄地叙谈着逝去的时光。

孩子们也很有意思,虽然有时候他们在树皮上掏洞,或者刻上自己的名字,不过看着他们飞快地跑、朗声地笑,那是多么有趣。

可是弗雷弟的夏日很快逝去了。

一个十月的夜晚,夏天消失了。他从来也没感到过那么冷。所有的叶子都冷得颤抖着。他们都被蒙上了一层白色,不一会儿那层白色消融了,他们浑身宛如被露水浸透一般,在晨光中瑟瑟闪烁。

又是丹尼儿告诉大家,这是他们经历的第一场霜,这是秋天到来的信号,冬天不远了。

几乎是在这同一时刻,整棵树,不,整个公园仿佛被彩色之火点燃了。绿叶一片也不剩了。

阿尔弗雷变成了深黄色,班恩变成了鲜亮的橙红,克莱儿像火一般地红,丹尼儿是深紫色,而弗雷弟则是又红又蓝又带点金黄。他们是多么美呵!弗雷弟和他的朋友们把大树装扮得如同彩虹一般。

“为什么我们变得颜色不同?”弗雷弟问,“我们不是在同一棵树上生长的吗?”

“我们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经历不同,面对太阳的姿势不同,投下的影子不同。所以我们就有不同的颜色。”丹尼儿就事论事地答。丹尼儿告诉弗雷弟,这个奇妙的季节就是秋。

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过去使他们婆娑起舞的风,现在像发怒了。有些叶子被它扯下了树枝,随风卷上了天空,然后悄悄地坠落到地面。

所有的叶子都害怕了。

“出了什么事情?”他们悄悄地互相打听。

“这就是秋天的现象,”丹尼儿告诉他们。“秋天是树叶们搬家的季节,有人把这个叫做死。”

“我们都会死吗?”弗雷弟问。

“是的,”丹尼儿答,“万事万物都会死,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是强的还是弱的。我们完成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经历了太阳和月亮,经历了风和雨。我们学会了跳舞和欢笑。然后我们就死去。”

“我不死!”弗雷弟坚决地说,“你呢,丹尼儿?”

“时候到了,我会死的。”丹尼儿说。

“到什么时候?”弗雷弟问。

“谁都说不准。”丹尼儿答。

弗雷弟看见别的树叶一片一片地掉下去。他想:他们的时候到了。他看到有些树叶在落下以前跟风抗击着,有的则松开手,静静地飘下。

很快,几乎整棵树都光了。

“我怕死亡,”弗雷弟对丹尼儿说,“下面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对不知道的事物,我们总有点害怕,弗雷弟,这是自然的。”丹尼儿安慰他,“可是,从春天到夏天,你变了,你没有害怕。从夏天到秋天,你也变了,你也没有害怕。这都是自然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你要害怕死亡的季节呢?”

“树也会死吗?”弗雷弟问。

“总有一天树也会死。可是比树还坚强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生命是永存的。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死后到哪儿去呢?”

“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谜。”

“春天的时候我们还会回来吗?”

“我们也许不会,可是生命一定会回来。”

“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弗雷弟接着问。“如果我们要落下,要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丹尼儿还是实实在在地回答:“为了太阳和月亮。为了我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为了给孩子和老人遮荫。为了装点秋天那绚丽的色彩。为了四季。这还不够吗?”

那天傍晚,在金色的暮霭中,丹尼儿走了。他毫不费力地飘落下去,依稀地微笑着。“别了,弗雷弟。”他说。

于是,只剩下弗雷弟一个了。他是枝杈上留着的唯一的树叶。第二天,下雪了。雪松软,洁白,轻柔,可又是那么地酷寒。弗雷弟发现自己的颜色褪去了,变得又脆又硬。

凌晨,把弗雷弟带走的风来了。弗雷弟一点也不觉得痛苦。他觉得自己静静地飘着,轻柔地向下坠。他第一次看到了整棵树,他是多么壮实和坚强啊!他肯定能活很久很久。弗雷弟多么骄傲,因为他曾经是大树的生命的一部分。

弗雷弟落在一堆雪上。他感到很舒适,甚至有点儿温暖。他闭上眼,睡着了。他不知道,春天将随着冬天来到,而冰雪将会融化为水。他不知道他自己那干瘪无用的身体将会溶入水中,使大树长得更加强壮。他更不知道,在树木中、在土地里,沉睡着春天的蓝图,所以树叶就在那蓝图之中。

作文:一片树叶的故事 篇4

“下雪喽!下雪喽!”弟弟欢呼着。然后他用稚气的语言对我说:“姐姐,下雪了,我们可以打雪仗了!”

“嗯!”我笑了笑说。随后,我戴上了手套,准备开始打雪仗。弟弟看见了我的手套,对我说:“姐姐,你的手套好漂亮哦!”“是啊!”从弟弟的话语中,我听出来他很喜欢我的手套,可我又舍不得送给他,就在我犹豫之时,弟弟把他过年收到的四百元压岁钱拿出来,因为他那个时候还小,所以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他对我说:“姐姐,我拿我的压岁钱换你的手套,行吗?”我笑了笑,说:“不用了,姐姐把手套送给你!”我之所以把手套送给弟弟,是因为我听了弟弟的话,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感觉应该忍痛割爱,把手套送给弟弟。弟弟听了连忙说:“不行!不行!妈妈说过,不能不劳而获,我不可以不付出代价就拥有不属于我的东西!嗯……姐姐,我拿我的手套和你换,行吗?”弟弟的话令我欣慰,他这么小就懂得这么深的道理。“你的手套太小了,还是不用了。”我说。“不行!”弟弟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沉思,那个样子,可爱极了。过了一会儿,他说:“姐姐,”弟弟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我拿这个和你换,行吗?你看他多可爱呀!姐姐,我知道这个没有钱好,但是你又不要钱,这片树叶你就收下吧,不然我不会安心的,姐姐。”“好吧。”我收下了树叶,把手套送给……不,是换给了弟弟。弟弟可开心了!

弟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不劳而获,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做什么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观后感 篇5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北京

“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

茶道师 张南揽

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 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

“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的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

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

香港

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右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

叶荣枝

二十几年前,叶右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 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于南的青毖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于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右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

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香气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

“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 湖北 恩施

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的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贫苦的时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

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不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

“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

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的鲜美的口感。

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怎么样,是不是像针” “

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

“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

“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 “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 日本 静冈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的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茶师们正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静冈茶的质量,将针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得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庆祝茶季的到来,是静冈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仪式。

森内家世代以种茶为生,二十年前,森内太太从东京嫁到静冈,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只有夫妻俩还守在自己的茶园。

2002年起,森内家的茶被选送给皇室,每家的头次采茶,邻里都会过来帮忙。森内的茶园在离家不进的山坡上,静冈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地带,这里生产着日本将近一半的绿茶。

“帮忙采茶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在第一天,我会担心他们来不来,但是大家都笑着,进来说早上好,看到他们这样,我也很高兴”

“大家可以顺利地度过一天,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采茶的人高兴的说,我明天再来,我听了也很高兴”

浙江 径山寺

每年春季,森内太太的静冈的茶人都要来中国,带着一年最好的茶,供奉他们心目中的日本茶道祖庭,浙江余杭的径山寺。

宋代,日本僧人大规模前往中国求法,径山寺就是最热门的目的地。今天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中,十八家都出自径山寺。

打坐参禅,是禅宗僧人每天的功课,光线昏暗的禅房里,实在太容易磕睡了, 谁也不想因为磕睡被巡视的僧人敲打肩膀。很早以前,僧人们就发现喝茶可以提神,于是,在打坐前饮一碗茶成为功课的一部分。

“请大家品一杯径山禅茶”

森内太太的静冈茶人们前来拜祭的正是当年因为禅和茶结缘的中日僧人,宋代的径山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径山茶宴,茶宴里规定了点茶的环境、器具的流程,这套点茶仪轨被日本僧人宋整地带回国。日本茶道各个流派大多是在径山茶宴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宋代的点茶法在当今中国都很难寻到踪迹,但它并没有完全失传。

四川 白玉

距离径山寺两千七百公里的四川省白玉县,最高海拔五千七百米,距离省会成都仅九百公里,开车却需要三天的时间。白玉县河坡地区的噶陀寺,是康巴藏族宁玛派最具历史的寺庙,这里正在举行独特的火贡仪式,人们相信,火会将这些粮食、茶叶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噶陀寺僧人每天的清晨,都要给自己打一碗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不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宋代人日常喝的是茶粉,点茶的工具是茶筅,而在河坡,点茶的工 7 具换成了藏族的木简。河坡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格萨尔王打造兵器的工匠,这个部落在宋代盛极一时,世代以锻造为生,一度过着不世隔绝的生活,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没有改发。

日本

日本现在的茶道,更多地受到中国宋代的影响,诗词、书画、音乐、都是茶的知音。

日本京都建仁寺附近有一间茶室,他的主人是日本尺八明暗对山流的传人,塚本平八郎。

塚本从六岁开始吹尺八,他是一个禅修者,尺八是他修行的方式。

今天,塚本被建仁寺邀请为一场茶会伴奏,茶会的客人来自中国径山寺,宋代的径山茶宴今天虽然不复存在,而根据径山茶宴演发而来的四头茶会,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

四头是遵照中国禅宗待客规矩,以四名正客为主,每名正客又各带八名相伴客,主人先在每人面前依次端上盛有抹茶粉的天目盏与点心盒,接下来,带着茶筅不净瓶依序的在茶碗内注水、点茶。

“禅在意境上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禅茶,还有我吹尺八也叫吹禅,这些都的禅有关”

塚本现在每年来中国两次,开课收徒,他的教学一直是免费的,他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八。

十五年前,塚本来中国学习吹奏古乐的呼吸方法,老师临终嘱托他,一定要把尺八传回中国,塚本信守这个约定,他最早的学生已经可以在中国开分道场了,尺八的茶一样,都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日本最早的茶园 日吉茶园

最早将茶的种子带到日本的是僧人,让日本人爱上茶的也是僧人。

南宋初年,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带回茶种后,日本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种植茶树,荣西后来被奉为茶祖,而日本茶道从此打上宋的烙印。随着宋朝的结束,中日文化交流日渐减少,两国的茶道也开始沿着不同的方向各自发展。

镰仓,是日本武士的故乡,这项叫流镝马的活动从十二世纪开始盛行,一直保留到现在,提醒镰仓人不要忘记当年的尚武精神。

除了武功,武士最重要的修行是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他们从茶道中找到了途径,十六世纪,日本最强悍的武士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拥有共同的茶道老师,千利休。

千利休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的家族延续了四百年,他的后人千玄室被日本人视为当今的千利休,能够喝到千玄室亲自点的茶,是莫大的荣幸。

日本 川崎

“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我才八岁左右,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把我叫到了茶室,我进去之后,在茶室里开始练习茶道。近五百年前,我的祖先千利休说,茶不仅是为了喝,通过一杯茶来创造和平,营

造一个没有等级差别,人人平等的世界,所以千利休作为文方面的师匠,而成为了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吆的茶道老师。正所谓文武双全,就是光有武是不行的”

当代剑道,重在磨练身体与心智,塑造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武士精神的升华。剑道练习者依然可以通过茶道来帮助修为,剑曾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从不离身,但进入茶室时,剑,必须放在外面,即便是权倾日本的丰臣秀吆,也不例外。

丰臣秀吆在武力统一日本之后,权力达到顶峰,他急于通过茶道来彰显自己的地位。热海的MOA美术馆陈列着一间丰臣秀吆所拥有茶室的复制品,这间茶室使用了赸过四万张金箔纸,连同黄金打造的茶具,标价三百九十万美元。

“丰臣秀吆创造了一座黄金茶室,想让千利休大吃一惊,他喊千利休去了,自己奉上茶,千利休一点也不吃惊, 反倒说,你在做什么?”

千利休所推崇的茶室,截然不同。今日庵,里千家最珍贵的茶室,已经传呈了十六代,茶室的结极布置要匹配,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庭园里也只有一条规则,遵从自然生长的规待。

如果说,在这个地球上,绿色消失了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子,当你看到绿色的茶,装在茶碗里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自然融合起来,成为一体,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这种理念,千利休把它传给了我们,教导我们要珍惜这一点,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在千利休之后的四百年里,日本的茶道衍生出众多的流派,当上个世纪武士退出历史舞台,日本步入现代社会,传统的茶道一度被冷落,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人又重新在茶道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宫城美惠子手中的茶不算是静冈最好的,但每一个包装上都有制茶人手工的绘画,这些画的作者都是宫城美惠子的孩子,孩子们喜欢把茶园里采茶的情景画下来,但他们更喜欢画的是妈妈。

四十年前,当红女演员宫城美惠子爱上了作家吉行淳之介,因为没有孩子,她决定退出演艺圈,办一个残障儿童收留机构。

“丈夫说:第一、不要抱怨,第二、不要跟我说没钱,第三、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做。很难啊”

除了画画,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为客人或妈妈点一碗茶,社会捐赠是维持孩子们生计的来源,而茶是孩子们回馈捐赠者们的礼物。天气好的时候,附近的茶农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采茶,做出来的茶,孩子们会精心包装,送给帮助过他们的人。

“那些经历过地震的灾害的小孩,我想给他们学习的被爱的机会” 美惠子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茶道中有所感悟。

“如果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只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好,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美惠子的丈夫二十年前已经去世了,年近九十的美惠子独自照顾这些孩子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美惠子相信,即便自己不在了,孩子们依然会在茶与画的世界里开心的活下去。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恪守着千利休时代确立的茶道仪轨,一次次追寻先贤们的生命境界。

广且 潮州

而中国从明代开始,更自由的泡茶法,取代了程式复杂的点茶法,中国茶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潮州工夫茶,我们可以说号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右汉钟

即使在人人都善于泡茶的潮州,右汉钟泡茶的技艺也远近闻名,有人说,右汉钟把茶泡活了。

“泡了几十年其实各有习惯,我也不觉得好看,但是我泡茶是用心泡的,我们这边说工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好茶。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于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的香气。

在潮州,泡茶是大街小巷普及的技艺。

“在潮汕地区,每一百米就有一家茶店超不过二十米,就有一个在喝茶的地方。潮州人过门就是客,你过门了,这家的主人一定要泡茶请你。每天如果一个家庭一个人不喝茶好像没吃饭一样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从懂得喝水的时候已经有父辈给他喝茶了,一旦喝上茶之后,这种习惯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这种习惯是改不了的”

潮州 凤凰山

潮州人最常泡的是凤凰单专茶,这种茶因铲子潮州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山上树龄在两百年以上的老茶树有三千七百多棵,右汉钟在大学里教授茶艺知识,带着学生一起登山寻茶,是他教学授课的第一步。

“开头是一个朋友介绍的,说上面有好东西,好茶,那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到这样的资源而且保护下来。走到半路的时候,真的缺氧啊,但是多爬几次之后就习惯了。在爬的过程其实是人生的一种体验,你可以在中间很苦很苦,但是你坚持上去之后,天地就开阔。做茶也是用心做的,一个茶好坏,一喝就知道那时候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专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

“做茶其实两个,一个是能够把茶做得顺口,再高级就是做出有没有香气” 山野间的历练是年轻人学茶时必不可少的功课,但右汉钟更大的愿望,是利用茶的品行来影响的帮助更多的年轻人。

今天是韩山师范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右汉钟赶到学校,他希望指导自己的学生为新同学们演绎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艺。

“学泡茶、喝茶,其实是养心,心一旦静下来之后,气质就起来了。做茶是一种好事,快乐的事,茶,可以做一辈子”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位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茶道传统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一片树叶落下来读后感 篇6

——我们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何惧死亡

就我心中所想,读后感是每当我们阅读后的一种体悟、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所以,不同于以往的读书笔记,我这次的读书笔记是由一片短文所触动而写下的感受。它的名字叫《一片树叶落下来》

秋天来了,我坐在窗前,看着外面树上的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不由得想要写一些文字来抒发从中感悟到的内容。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片叶子,名叫弗雷迪。和他同住在这颗树上的还有其他的同伴,其中有个叫丹尼尔的树叶。在主人公眼中他是博学的,总能告诉他一些新奇的事情。他们一起经历了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风习习的秋天,终于,冬天来了,弗雷迪看着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落了下去,直到他也轻轻的凋落,他逐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死亡是每个人或事物都不可能避免的事情,它也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还可能是另一个新的开始,由此生命得到了延续。

作者通过丹尼尔与弗雷迪的对话,将他对人生的体悟表达了出来。而主人公的成长不就是在反映我们的成长历程?

1.“让别人感到舒服,这是个存在的理由。为老人遮荫,让他们不必躲在炎热的屋子里,也是个存在的理由。让小孩子们有个凉快的地方可以玩耍,用我们的叶子为树下野餐的人扇风,这些,都是存在的目的啊!”

它告诉我,一个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过得快乐,我们生活在这个大世界中,让别人感到舒服,让人感到快乐也是我们所存在的目的。每当我们帮助过的人路出快乐的笑容时,我想,此时的我们也会不经意的挂上幸福的笑容吧。

2.“我们一个一个都不一样啊!我们的经历不一样,面对太阳的方向不一样,投下的影子不一样,颜色当然也会不一样。”

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所经历的人生是不同的,我们所看见的世界 时也是不同的。小如树叶,也是不尽相同,当秋风吹过,五彩的颜色仿佛在诉说 不一样的人生。而对于我们,亦是如此。

3.“任何东西都会死。无论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做完该做的事。我们体验太阳和月亮、经历风和雨。我们学会跳舞、学会欢笑。然后我们就要死了。” “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它只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下一个生命的开始。作为我们,就是要尽情地享受我们短暂生命过程,享受每一分钟的快乐,珍惜每一次的感动,每一份友谊;要珍惜时间,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我想,我们每一个人想要做的事情都是不同的,因为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容地离去,因为我们的一生过得快乐,充实而有意义。我们无憾离去,因为生命的过程还在延续,并且因为我们曾经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美丽。

犹还记得,这本书的作者——利奥.巴斯卡利亚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打字机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分钟不开心,就失去了一分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但我们也无需畏惧死亡的来临,我们永远都在生命的循环里,我们今生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要做的事,学会带给别人快乐,有个无怨的人生!

管理科学与工程2班

石楚琪

上一篇:交通运输业纳税评估下一篇:作业疗法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