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礼仪规范条例

2024-10-15

学生礼仪规范条例(精选8篇)

学生礼仪规范条例 篇1

402爱心社团资助贫困学生的规范条例

河北省402爱心社团于2012年2月24日发布《关于帮助贫困儿童的说明》之来,感召了社会各界爱心朋友,使民间助学活动得以健康发展,让许多贫困学生得到了社会资助。现将原说明文件加以修订,更名为规范条例。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让群众的爱心落到实处,为了保障捐赠方和受助方的共同权益,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凡捐赠单位、个人和受助方、见证方、志愿者及各地402爱心社各分站,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贫困学生是指远在山区、偏远农村和平原地带家遭突变的特困家庭中的未成年孩子,凡家中失去主要劳动力、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水平显著低于本地生活保障线的困难家庭中的6——18周岁的孩子,均属贫困儿童

贫困儿童包括孤儿、单亲学生、残疾人家庭中的孩子、残疾儿童(肢残智障儿童)、留守儿童、失学儿童和患病儿童。

第四条 贫困学生在生活、学习、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所有权利,因为他们身陷逆境、条件有限,无论在物质和精神上缺乏关爱和温暖,因此我们号召全社会共同来帮助他们。第五条 各地社会团体、爱心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来关怀贫困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让其幼小、脆弱的心灵在社会的共同呵护下,感受春光般的温暖。第六条 我们有责任来做好帮助贫困学生的系统工作,负责走访、调查、筛选、落实、确定和资助等具体事项。

我们通过志愿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搜集整理当地符合社会资助条件的贫困生名单,然后根据贫困生所在地情况,组织爱心人士到户走访、核实并筛选出真实详细的资料。

爱心社有专项助学QQ群,并通过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布调查和帮扶情况,向理事会报告阶段性工作进展;下属分支机构应当向理事会提交季度性工作总结。

第七条 为了维护捐赠人与受助生的合法权益,凝聚和团结广大的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服务,并依照法律、章程和有效协议或者接受捐赠方委托、开展帮扶贫困学生的各项工作。

从事助学工作的志愿者,应当自觉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努力为帮助贫困学生的公益事业服务。

第八条 开展对贫困学生的走访调查与核实整档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精力,期间产生的费用开支,称为办公经费,简称“公益金”;凡向社团捐赠或赞助公益金的,均纳入助学范畴,并作网络公示。

募集办公经费,可来源于会员费、志愿者年费、单位和个人赞助、公益金募捐、政府补贴及其它合法收入,不在定向捐款中抽取比例;年度募集办公经费超过实用办公费用一倍以上数目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一律用于发展助学、助残的公益事业。

第九条 我们将不断完善并扩建信息公布平台,及时发布、更新相关消息,争取做到透明、公开,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帮助贫困学生的公益活动,并为其树立良好形象,以冠名或赞助、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加大宣传工作,感召更多的团体及个人共同关爱贫困儿童。

联合爱心单位、社会团体、友情单位和个人等,开展系列慈善募捐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筹集社会善款,尽最大努力来资助更多的贫困生。

第十条 对学习优异、见义勇为、知恩感恩及表现突出的贫困学生,对维护贫困儿童权益、发展助学事业、为贫困儿童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将择时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二章 资助标准与说明

第十一条 为了避免重复资助、盲目资助,我们根据受助儿童或在读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民政救济和学校补助,给受助生制定了不同的需求资助标准;当其受到资助后,我们将用备注方式,填写上资助人的姓名或网名。

第十二条 我们本着“政府救济一部分,家庭承担一部分,社会资助一部分”的基本原则,为贫困学生制定资助标准:

1、根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凡在小学一年级到初三的学生,均不交纳学费和住宿费,贫困生所需的费用只有书本费、学习用品费和寄宿生伙食费;除了寒假和暑假,一年读书时间不超过10个月。依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资助标准如下:走读小学生200元/年,寄宿小学、初中生500元/年,高中生600元/年。

2、对于孤儿、单亲无父和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在读生,在统一标准上适当增加300—500元的生活补助。

3、对于学习优秀、表现突出的三好学生和见义勇为的学生,每年增加500—1000元的奖学金,并列入年终表彰计划。

4、对于残疾学生、智障儿童,除了给予爱心捐助外,还要为其考虑辅助器具及生活用品的募捐与发放工作,并帮助他(她)们寻求社会更多的支持与关怀。

5、对于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失学、辍学儿童,我们不能放弃对他(她)的关怀,在必要时,根据情况给予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

6、对于留守儿童,我们亦要有责任地来关注他(她)们,帮其驱走寂寞,感受阳光。

第十三条 为了让群众的爱心落到实处,我们有责任将募捐款项科学管理和发放:分季度发放到贫困生手上,让其只用于就读期间的生活费用(伙食费);同时接受捐赠人和广大志愿者的监督。第十四条 我们公布贫困学生名单时,一般采取编号形式,不公布其真实姓名;捐赠人通过受助生编号进行选择性资助。第十五条 对于特困家庭遇到的突发困难,我们将帮助其家庭寻求相关部门给予解决和扶持,保证不让资助中的孩子因为客观因素而辍学、失学。

第十六条 对个别受助生由于其不良习惯或主观因素而产生逃学、失学、辍学现象的,爱心社经调查核实后,我们将有义务和责任取消对其资助的计划。第十七条 受助生将在大家的共同关爱下完成自己的学业,要学会知恩感恩社会,每学期末需向爱心社团如实汇报学习情况,如有虚报、瞒报或不报现象,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减免资助计划,善款用于资助其他贫困学生。

第十八条 对贫困生及其家庭的拍照、录像资料和心得体会,未经社团审议,不能随便用贫困生的真实姓名公布在网络上。第十九条 应捐赠人要求,爱心社团可派人陪同去往贫困生的家庭或学校与他

们及其家长谈心交流,送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急需物品,鼓励他们珍惜青少年时光,刻苦攻坚,努力学习。

第三章 资助方式与说明

第二十条 助学形式分网络捐款、亲自到户捐款、结对子帮扶和义演、义卖及联欢会、年会捐款;捐助方式分小额度捐款、季度性捐款和节日捐赠。

第二十一条 未满18周岁的学生没有身份证,没有自己的银行账号。经我们多年助学经验总结,汇入其亲属或其他人账号上的善款往往不得其用。因此我们采取由社团财务监管、定期发放,或陪同爱心人士亲自送达及注册会员送捐到人的三种方式。

第二十二条 您可以通过我们的QQ群了解最新助学情况及有关消息,QQ群号码是: 41670956,也可以向社团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每年需交纳100元的会员费,我们将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你定期发送活动通知及最新动态。第二十三条 有关“一对一帮扶贫困青少年教育成长的说明”,是依据本社团的助学经验总结而出,敬请各位爱心朋友认真遵守。如果您想进行结对子帮助,请与爱心社团联系,并签写帮扶协议,社团有责任有义务来指导您如何来做。

第二十四条 未经社团监督而产生的私自捐款,社团不予网络公示,亦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远途助学属户外活动,一律采取AA制方式,动员并带领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奔赴受助生所在地或就读学校,AA制收费参照去往该地的双程客运车费标准收取。请大家保持团队精神,按照预定方案稳步进行;切勿随意单独行动,因私自行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 能参与走访的各位朋友,可随我们到现场、到贫困学生家庭中当场捐款、当场发放;不能参与活动而想奉献爱心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汇款方式进行捐款,我们将代您完成资助心愿:当您汇款后,请编辑短信内容:“您的姓名或网名+捐款数额+捐助意向”发送到***手机上,我们一经核实,便做网络公示(一般在您汇款后48个小时内完成公示)。

第二十七条 本社团目前指定的捐款账号 中国农业银行 卡号:***9918 用户名 李雪来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正定县华阳支行。支付宝账号:***.第四章 监督机制

第二十八条 募集善款、发放助学金和使用情况,由捐款人、志愿者、广大网友、受助生家长及其班主任共同监督,其中每一方均有权利向社团提出个人意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颁布之日起,原“说明文件”停止使用,以本条例为准。第三十条 本条例的解释权属402爱心社团所有。

学生礼仪规范条例 篇2

一、学生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从一出生到3岁前, 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由于我国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程度差异很大, 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3~6岁接受的是学前幼儿教育, 而幼儿老师的学历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最低。一个孩子在上小学前, 他们的很多习惯已形成, 即使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 但在分数压倒一切的大环境中, 对学生人品方面的考核还是以考试成绩为准。

然而我们培养的学子走上社会后形成的社会现状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 我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6万人, 排在世界第一;由于环保意识淡薄, 南京2013年新年14天过去了, 蓝天只有4天, 同比去年少7天, 再看看全国一半城市依旧“霾”在灰堆里。难道中国现在最突出的交通问题、环保问题与中国人的素质没有关系吗?与中国式的教育没有关系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反思吗?

二、注重学生礼仪规范教育的途径

(1) 加强家庭教育。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 7岁看老”。由此可见, 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 只有小家的幸福和谐, 才能有国家的安定团结;只有提高小家家庭成员的素质, 才可能提高国家公民素质。为此, 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家庭教育。

(2) 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快速期, 也是续幼儿家庭教育之后的矫正期。首先引进高素质的教师, 把好教师进口关;其次对幼儿教师加强培训与监管;最后对幼儿教师每年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 优胜劣汰。

(3) 关注终身教育。中国在打造学习型社会, 各单位在打造学习型团队。由此可见, 社会进步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只有不断地学习, 与时俱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家长才不会在孩子面前丢脸, 中国人才不会在世人面前丢人, 前人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点宝贵的精神财富。

(4) 开展公民教育。新年半个月雾霾天气把大半个中国“霾”在灰堆里。环保无小事, 人人有责, 公民意识教育从健康呼吸开始, 再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而应付诸于行动。

三、加强学生礼仪规范培养的方法

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讲礼貌、懂礼节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1. 用智慧去管理学生

(1) 用母爱良知去感化他人。教师应是爱的化身, 让学生接受, 让学生敬重。爱是阳光, 可以将旁观者清冰融化;爱是春雨, 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 可以点石成金。

(2) 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教师要走近学生, 真正做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教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 要做正确的事, 还要正确地做事, 要能在复杂、多变、多元的环境下审时度势地做出正确判断;要用善心对待他人, 用善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3) 用气质形象去征服他人。良好的气质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思想品质为基础的, 同时还取决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气质是一个人多种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良好的气质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人、征服他人, 从而影响他人。没有良好的气质, 礼仪也就无从谈起。培养良好的气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多方面的积累。

2. 用制度去管理学生

(1) 用制度约束他人。学生的可塑性很大,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是一个好人, 也愿意做一个好人, 学校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约束, 匡正学生的行为, 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弘扬正气, 修正不良行为。

(2) 用制度改变他人。修订考试制度, 真正把对学生人品的考核放在第一位, 并与评优、升学、推荐等挂钩, 用制度去管理他人。遵守礼仪原则的人, 客观上起着榜样的作用, 无声地影响着、教育着周围的人们, 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 用理想去引领学生

(1) 用文化精神去感染他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高尚、美好的行为方式, 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品味, 完善人的一生。一个人讲究礼仪, 会使自己心胸豁达、谦虚诚恳、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礼仪的熏陶教育下, 提高修养, 匡正缺点, 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 用人生目标去激励他人。人要拥有目标, 鼓起风帆, 才能收获未来。讲究礼仪是实现人生目标腾飞的基石。在社交活动中, 言谈讲究礼仪, 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 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 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 可以变得美好……总之, 一个人讲究礼仪, 就可以充满魅力。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通过讲究礼仪, 可以在公众心目中, 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 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广交朋友, 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终礼仪成就目标。

(3) 用理想去引领学生。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和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 想方设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爱拼就能赢, 人努力实现一个个目标, 最终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礼仪是“润滑剂”“调节器”, 是“纽带”“桥梁”“黏合剂”。它可以使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和融洽、稳定的关系。礼仪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教会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去交往, 塑造良好的形象, 理想一定会在奋斗中实现。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浅析 篇3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是推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有力措施和主要抓手。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是学校礼仪教育评估的主要内容,明晰其重要意义和作用,遵循主要评估原则,形成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文明礼仪;学生礼仪规范;评估

随着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礼仪规范的评估问题,以分析和检测礼仪教育的实际状况,促进学校礼仪教育扎实而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着重强调,文明礼仪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工作要遵循这一基本要求,形成一整套科学、客观、准确、可行的学生礼仪规范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克服当前礼仪教育中形式主义及“一阵风”的倾向,推动学生将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以保证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

1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受教育的主体是中小学学生群体,对于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估重点也就是学生礼仪规范实际状况的检测、诊断和评价。所谓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是对学生礼仪规范状况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礼仪教育发展程度做出评判,以达到增强学校礼仪教育实效的过程。在各类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大力提升学生礼仪素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校礼仪教育的发展信息,把握学生礼仪规范的实际状况,从而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提供规划部署和实践指导。因此,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改进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是促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评价和检测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归根到底要看文明礼仪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要看礼仪教育活动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礼仪素质养成的目标方向发展或转变。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对文明礼仪教育有着诊断作用,能发现学生礼仪素养的进步和亮点,也发现存在问题,又有鉴定作用,衡量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处于什么水平,通过评估梳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路和措施;还有促进作用,通过评估给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反馈和改进,有力地促进学生礼仪素质和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对促进学校德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学生礼仪素质养成是学校德育的起点和基础,礼仪素质是学生品德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礼仪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德育的评估,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参考,有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理清文明礼仪教育思路,增强学校德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的主要原则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是在一定学校核心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手段,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相关信息,对学生礼仪规范实际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的过程。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礼仪评估的主要原则,以构建评估目标,明确评估标准,选定评估项目,形成评估指标体系。

2.1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的方向性原则

评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就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中学生礼仪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摸底、考察、评价,不应以评估结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而应注重评估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在诊断问题的同时,进行积极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个人和学校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案和对策建议,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方向,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发展”的评估目的。

2.2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的科学性原则

评估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来进行,既要遵照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评估标准,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选择评估项目和评估方法。探索如何依据礼仪教育相应的理论将学校礼仪规范践行分解成不同的行为变量,如何设计各维度的观测点和观测指标,发现学生外显行为背后的礼仪涵义,反映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求真状态。如收集评估数据兼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以问卷调查和量表统计为基础,再将实际的现场观测和访谈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获得较为科学、客观和真实的评估结果。

2.3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的全面性原则

学生礼仪规范实际状况,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评估工作要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兼顾到学生礼仪规范状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评估标准上,既要看个人仪表仪容状态,又要评析各种交往礼仪,还要观测公共礼仪表现;在评估方式方法上,既要进行静态系统的礼仪项目评价,又要开展动态随机的礼仪表现抽测,等等。学生礼仪规范评估,要做到综合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与相互评估、组织评估相结合,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终极性评估相结合。

2.4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的可行性原则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标准的确定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评估项目设计要有整体性、可测性、同层次指标相互独立和可比性。评估标准要体现评估目标和任务的要求,使之更加明确和细化,并能为全体师生所认可和接受。在评估标准确定前期,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各校师生以及专业相关人士,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尽可能列出与目标相关的所有项目指标;在评估标准确定后期,要根据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实情选择和甄别项目指标,以更有利于操作、方便实施。学生礼仪规范评估项目及标准,应更多反映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际的共同特征,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nlc202309030403

3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指标体系

3.1 评估指标体系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基础评估和随机评估两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反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礼仪规范状况。基础评估和随机评估,可结合具体学校结合起来进行实际操作。

基础评估:由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组成,每个二级指标项目分值5分,评估分为ABC三个等级。

随机评估:由10个一级指标测试题组成,每个指标项目分值若干,评估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3.2 评估项目内涵与标准

3.2.1 基础评估

一级指标:①仪容仪表(25分);②言谈举止(25分);③道德修养(25分);④礼貌交际(25分)。

(1)二级指标:①衣着整洁、朴实、大方(5分)。②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5分)。③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衣着不过于暴露(5分)。④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等饰物(5分)。⑤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5分)。

(2)二级指标:①会使用礼貌用语和基本体态语言(5分)。②在学校、公共场所讲普通话。讲话音量、语速适中,让别人听得清楚(5分)。③不骂人,不说脏话,不说谎话,不大喊大叫。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5分)。④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不追逐打闹,不打架(5分)。⑤认识交通标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5分)。

(3)二级指标:①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5分)。②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出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5分)。③爱护环境,自觉保持教室及公共区域的整洁、卫生(5分)。④不到处写画涂抹、不乱抛、乱扔、乱吐,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5分)。⑤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路(5分)。

(4)二级指标:①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对长辈、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5分)。②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学会悦纳他人,宽以待人(5分)。③守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按时做到,不随便承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5分)。④拜访亲友,选择适当时间,穿戴整洁,入座时,动作要轻稳,不可随便动主人家贵重的东西,离开时要郑重其事地告别(5分)。⑤用他人的东西,应先征得他人同意,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5分)。

3.2.2 随机评估

根据具体现象随机评估,十项内容如下:

(1)学生的仪容仪表。

(2)课间休息。

(3)下课放学上下楼梯。

(4)学生进老师办公室。

(5)学生在图书馆自习。

(6)学生在食堂打饭。

(7)学生看到地上有杂物或垃圾。

(8)人多拥挤不小心踩到学生脚。

(9)学生在走廊看到老师书掉在地上。

(10)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是是否打招呼。

3.2.3 评估方法

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基础评估和随机评估分别进行。基础评估和随机评估分为优良(A)、合格(B)、不合格(C)三个等级。其中基础评估总分100分、共分20个评估单项,根据个人表现,逐项进行评估。基础评分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级组织互评和组评。随机评估由评估小组组织实施,并设定统一分值。记分方法:总评分=(互评分+考评小组)优良80%—100%、合格60%—79%、不合格59%以下,按一定权重汇总基础评估和随机评估测评成绩,以确定学生礼仪规范评估分值或等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Z].[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12).

[2]陈耀玲.学校文化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3]陈化文.高职高专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理论,2011(02).

[4]龚展.基于绩效评估战略的大学生礼仪教育水平提升研究[J].吉首大学学校(社会科学版),2011(03).

[5]张东娇.王颖.学校文化评估:主体.模型与工具[J].教育科学,2012(08).

作者简介

高秀梅(1974-),女,汉族,现为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

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小学学生校园礼仪规范 篇4

1.着装礼仪

(1)入校穿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敞胸露怀。

(3)不穿背心、拖鞋、短裤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课堂上不敞衣、不脱鞋。

(4)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5)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发不过耳,女生不披头散发。

(6)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7)学生进入校园应佩戴校牌,校牌无污损、残破,标识清楚。红领巾应佩戴在衣领下,干净、端正、平整、颜色鲜艳。2.行走及课间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收腹,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行走时不与他人勾肩搭背,上下楼梯不相互拉扯。3人以上上下楼应主动成单队。

(3)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4)遇到熟人要微笑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5)行走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来校参观者让路。如遇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主动领路。若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6)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遇急事可快步行走。同学之间交谈、游戏声音适中,对方能听清即可,不大声喊叫,不说脏话,做正当有益的游戏,不做危害自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7)爱护校园卫生,不购买零食、玩具。3.尊师礼仪

(1)在校园遇见老师要主动停下,微微鞠躬、微笑问好,若行队礼应规范。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代全体同学问“老师好”,学生向老师微笑,微微鞠躬即可。跟老师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门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座。

(4)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 “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5)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6)老师课间进入教室,学生应主动保持安静、暂停活动,观察老师是否有所要求;老师离开后再继续活动。(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9)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4.同学礼仪

(1)同学见面要微笑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6)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5、升旗及集会礼仪

(1)全体师生必须参加升旗仪式,室内不滞留学生或老师。不用升旗时间打扫卫生。学生着校服,师生脱帽肃立。

(2)升国旗时,所有人员不走动,少先队员行队礼,师生行注目礼。(3)师生齐唱国歌,表情严肃,声音洪亮。

(4)班主任站在本班队伍前右侧,年级教师站在年级学生队伍后,自觉成一排。认真聆听升旗致辞和国旗下讲话,师生均不随意走动、不说话、不议论。紧急事情需离开时,应轻声缓步,尽量不影响仪式,避免引起众人注意。(5)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站(坐)好。

(6)听报告、看演出时要做到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得议论,不乱走动。(7)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8)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9)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行队礼,发言结束后要说“谢谢大家”。

(10)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待会议主持人宣布“散会”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6、校园文明礼貌用语

一、学生对老师的文明用语

1、师生相遇 老师好!老师再见!

2、请求老师帮助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 谢谢老师。

3、到办公室找老师(敲门)报告

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了。老师再见。

4、受到批评、得到表扬,受到冤枉

(受到批评)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扬)谢谢老师

(受到冤枉)老师,我也有责任,以后我会注意的。

5、在教室、校园里遇到领导或客人、老师来听课或参观 客人好!校长好!老师好!老师再见!客人再见!

6、班干部向老师汇报工作

老师,近来班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您什么时候有空,向您汇报一下。

二、同学们之间的文明用语

1、上学路上,同学相遇 张×,你好!

2、课间,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 哎呀!对不起!没关系。

3、在教室,踩着同学的脚了 对不起,看看伤着没有?(对方)没关系。

4、到同学家

(敲门,根据回答的声音判断如果是同学)你好,李×,我是张×。

(敲门,根据回答的声音判断如果是同学家长)阿姨(叔叔)好!我是李×的同学。(开门后)我叫张×,我来通知李×(如果李不在)请您转告李×,„„,叔叔(阿姨)再见。

5、打电话

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 篇5

学习《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必要性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 1

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学校文明礼仪规范

1.衣着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一般应着校服,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参加升旗仪式和重要集体活动,一律穿校服。

2.男生不留长发(头发不遮住耳朵)和胡子,女生不留披肩发,不烫发、染发,不化妆。

3.不佩戴任何饰件,不佩带手机。

4.进校门主动下车,接受门卫和值勤同学的迎接和检查,与值班老师同学互道“老师早”、“同学早”。

5.在路上和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问好;进出门口、上下楼梯,遇到老师,要让老师先走;在校外遇到老师时,应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不得故意回避。

6.预备铃响后,坐在位置上作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上课。迟到了要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教室。

7.老师示意上课后,班长喊“起立”,老师喊“同学们好!”同学们喊“老师好!”待老师示意坐下后方可坐下。老师示意下课后,班长号令“起立”,老师喊“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喊“老师再见!”待老师示意解散后方可休息。有老师听课,让老师先离开教室。

8.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起立答;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应立正站直,目光正视老师,发言后经老师许可再坐下,学生有疑难问题提出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发言时,表情要大方,不得故作松垮姿势或引人发笑的举止。板演或到讲台前演示、解答问题,脚步要轻,态度自然,举止大方。

9.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和批评,不得顶撞。如有意见,可在课后与老师交流。

10.课间休息,学生在走廊、楼梯或校园路道上走动时步子要轻盈,并靠右边走,遇到老师主动让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闹,不在教室里进行体育活动。

11.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在老师办公室不随意翻动老师的东西,若找老师有事,先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面对老师,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礼貌地向老师告别。

12.校园内禁食口香糖,提倡勤俭节约,用好一日三餐,不在校园内吃零食。

13.讲究个人卫生,要适时理发,经常梳洗,勤剪指甲,勤换衣服。认真打扫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不健康书刊和影像,不进营业性游戏机房、网吧,不参与迷信邪教活动。

14.随时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校园内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自行车存放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整齐划一,不在校内骑车。

15.遵守用膳制度,排队购买饭菜,注意用膳卫生,不浪费粮食。用膳时不讲话,用膳完毕及时要收拾碗筷、剩菜、剩饭。

16.文明用厕,爱护卫生设施,节约用水,保持厕所整洁。

17.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队人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列队做到“快、静、齐”。

18.参加集会礼仪:(1)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同学肃立、行注目礼,唱国歌时就精神振奋,态度严肃,歌声响亮。(2)开学、结业或其他庆祝仪式及观看演出时,准时整队入场、退场,保持会场肃静,不谈笑、附唱或乱打拍子,不当义务讲解员,咳嗽、打喷嚏应尽量用手帕捂住嘴,压低声音,观看时姿势要端正,不左右摇晃,不要脚蹬在前排座位上。

(3)上台发言、领奖时,走路稳重,从指定的台口上台,站在台上双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时用双手接,行鞠躬礼,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台下,双手将奖状高举过头向大家示意后,双手拿好贴放胸前。下台时脚步稳重,从指定台口退下。

(4)观看演出时要尊重演员的劳动。每个节目演出完毕后,应适度鼓掌表示感谢,不喝倒彩、起哄、吹哨、嘘声等,演出中一般不中途退场。

大学生仪容礼仪规范 篇6

首先,是要求仪容自然美。它是指仪容的先天条件好,天生丽质。尽管以相貌取人不合情理,但先天美好的仪容相貌,无疑会令人赏心悦目,感觉愉陕。

其次,是要求仪容修饰美。它是指依照规范与个人条件,对仪容施行必要的修饰,扬其长,避其短,设计、塑造出美好的个人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令自己显得有备而来,自尊自爱。

最后,是要求仪容内在美。它是指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使自己表里如一,秀外慧中。

真正意义上的仪容美,应当是上述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仪容美失之于偏颇。

在这三者之间,仪容的内在美是最高的境界,仪容的自然美是人们的心愿,而仪容的修饰美则是仪容礼仪关注的重点。

要做到仪容修饰美,自然要注意修饰仪容。修饰仪容的基本规则,是美观、整洁、卫生、得体。

礼仪规范教学反思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刚开始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 看到同学们的反应是漠然的, 课堂上仅仅是老师讲, 学生听。在观看教学光碟时, 学生们是一副看热闹的表情, 根本就没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联想到听到和看到的社会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和缺失社会公德的事, 笔者决定让学生先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刚开始只有一两个同学配合, 展开讨论后,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列举了一个个听到过或看到过的现象, 我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认真地听着, 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问题来自生活, 学生们就愈发觉得亲切, 没有距离感, 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这时教师趁热打铁, 问学生:如果事件发生在你身上或你周围该怎么做?学生们回答:作为当代社会的年轻人, 应该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更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礼仪修养的人。听到他们的分析总结, 笔者感到学生喜欢讨论, 喜欢上礼仪课, 同时这也让笔者感到很欣慰。事实上, 他们不是不想学, 而是教师如何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经过这次讨论后笔者转变了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们收集到的不文明的实例, 在课堂上陈述或表演出来供大家讨论, 然后统一认识, 自我约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礼仪教育具有渐进性, 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实践的过程。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要经过学习礼貌、礼节知识, 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情感。同时要克服自身和社会的各种阻力, 确立坚定的信念, 不断领悟才能得以实现。当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训练、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他人的肯定时, 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应该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身体力行,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校园文明礼仪应该从小处着眼, 重视日常生活中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讲规范、抓落实”, 虽然我们对校园文明礼仪的规定条款细致、要求严格, 但我们的制度是以学生的自我需要为基础的, 我们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一定要在学生的理解和拥护中施行, 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二、加强实践课的训练, 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

礼仪课属于开放性的课程, 所以笔者常告诉自己:不能一味地讲述知识, 在“纸上谈兵”, 要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多讨论。古人云“玉不琢, 不成器”。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多了才能注重细节, 在细节上入手抓训练, 说明学生们是从心理上真正接受了这门课程, 愿意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鞭策教师不断地研究探讨, 不断地进步, 以期让礼仪课真正有效地“活”起来。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就十分注重修养之道。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就是强调自我修养。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自我修养是对个人思想意志、道德品质、学识技艺等方面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涵养, 是自我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与人交往中一定会有和谐与完美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伙伴。模拟演练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而其目的与最终落脚点是一致的, 还是服务于生活。课堂上,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站、坐姿及与人见面后的礼节, 对他们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 然后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 教他们正确地行礼。有些学生姿势不正确, 教师要逐一指导并让同学们结合实际加以运用。笔者还特别强调每天到校后, 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当学生们的问好得到老师的回应后, 他们感受到的是被尊重。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求他们在其他课堂上都能牢记学生礼仪规范, 尊重老帅, 认真听讲。同学们反映听课纪律好, 老师讲得精彩, 学生听得有劲。针对个别上台演讲的同学在行注目礼、鞠躬礼以及其他礼节时做得不到位的情况, 教师要及时进行规范的讲解和对错误的纠正。同时, 要求学生应把学到的礼仪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灵活运用, 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差距, 通过再学习进一步完善自身行为, 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校生。

三、营造讲求礼仪的大环境

课堂上的讲解实践训练固然很重要,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营造讲求礼仪的大环境。笔者认为当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来自于学生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些影响根深蒂固, 时时在影响着学生。比如一句粗语、脏话, 生活中的不拘小节等等, 需要我们时刻引导他们, 教师也要以身作则, 为学生做表率。通过老师的带动, 学生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真正使他们成为能自我约束、待人友善、人品高尚、注重文明礼貌、有修养的人。

礼仪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世界日益在变为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落。在一个讲求礼仪的大环境下, 人的道德与行为规范会不自觉地受到环境积极的制约与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礼仪规范, 从而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 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共同提高, 这是教育的责任, 更是教师的责任。因此, 提倡营造礼仪环境, 是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做出积极的响应, 以此来带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共同营造讲求礼仪的大环境, 最终实现人人知书达理, 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赵景卓.现代礼仪[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学生礼仪规范条例 篇8

关键词:《礼记》 儒家 言谈礼仪 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礼记》是中国战国至秦汉之际儒家经典之作,其中散见于《礼记》各章中关于儒家言谈礼仪的规范,虽受到一定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颇具哲理和启示,对于倡导言行一致的社会风气、维护正常的礼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且影响深远。

一 《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

《礼记》对儒家言谈交际时的总体原则、言谈技巧、交谈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均有具体而详尽的规范。

1 谦逊慎言,把握分寸

《礼记》以为言谈交际的总体原则是谦逊慎言,把握分寸,内外有别,不妄说胡扯。君子应“不失口于人”、“言足信”(《表记》),言谈应符合礼仪规范。《曲礼上》规定:长辈未提及时,不能插话打断;听话要端正表情,洗耳恭听;不抄袭别人,不随声附和;言论要有理有据,需取法古事,称举先生。陪侍君子,若君子有所垂问时,唐唐突突张口就答而不环视一番、权衡一下有无比自己更合适的对答者,显然是很失礼的(《曲礼下》)。此外,言谈交际要注意场合,内外有别,外边的话不可带进家门内,家里的话也不可带出家门外,所谓“外言不入于 ,内言不出于 ”(《曲礼上》)。

2 讲究技巧,重视表达

《礼记》提倡讲究交谈技巧,包括问话和答话的技巧,重视语言表达的艺术。孔子强調感情要诚信,言辞要有技巧,所谓“情欲信,辞欲巧”(《表记》)。拿询问年纪一事来说,首先要揣度询问对象的身份地位,不同的对象询问和对答技巧都不一样,据《曲礼下》:问天子的年纪,应回答听说开始穿几尺长的衣裳;问国君的年纪,年纪大的回答能够从事管理宗庙社稷之事,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从事管理宗庙社稷之事;问大夫之子,年纪大的回答能够驾驶马车,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够驾驶马车;问士之子,年纪大的回答能够出迎宾客往来传话,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够出迎宾客往来传话;问庶民之子,年纪大的回答能够背柴,年纪小的回答还不能够背柴。进行言语的修饰有以下几种表达技巧:

(1)善用婉言托辞。言谈交际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不宜直白表达,因此需委婉表达。婉言托辞是讲究表达技巧的方法之一。如国君命士与某位大夫结对比射,士如果不能射,不能直言相告或直接说自己病了,因为这样会显得比较傲慢,而要委婉地以“我有负薪之忧”之类的托辞,谦说自己有背柴之劳伤,体力还未恢复,不适合射箭(《曲礼下》)。又如,《少仪》:谒见有地位或者有贤德的君子时应该致辞说“我很愿意将自己的姓名通报给您的传达人”,而不能直接说要见主人;所要会见之人与自己地位相当时该致辞说“我很愿意拜见您”;平时很少见的则致辞说“我很愿意将自己的姓名通报给您的传达人”;经常相见的则致辞说“我经常早晚麻烦您的传达人”;如果是盲人致辞时只能说“愿意将自己姓名通报给传达人”,而不说拜见、谒见之类的话。婉言托辞从侧面触及或以柔克刚,使听话者不失尊重之感,从而既能在理智上又能在情感上接受和采纳。例如,即使是“出妻”、“休妻”之举,言语亦不失礼节和婉约。《杂记下》:妻子被休出,丈夫派人送遣时,往往请使节转述这样的意思:即不是自己变心了或见异思迁,而是自己不够聪慧敏捷,没有福气同她一起来继续供奉祖先。而妻家的长辈虽有诸多怨言和不满,但至少面子上是不会发作的,而是客套地回答说:是我们家的孩子不成材,是她罪有应得,她怎么敢逃避您的责罚呢,我们怎么敢不恭敬而从命呢。

(2)使用尊称和谦称。讲究表达技巧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恰当使用尊称和谦称。孔子以为君子尊重别人而抑制自己,让别人居先而自己居后,就会兴起谦让之风(《坊记》),所以,尊称和谦称常用以敬人而抑己,如臣下称呼别国的国君要尊称为“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则要称为“寡君”,“寡君”意思是鄙国国君(《坊记》)。又如,大臣将自己的女儿、妹妹等献给天子,虽贵为妃嫔,却要谦称是让她来“备百姓”的;送给国君,则要谦称是让她来“备酒浆”的;送给大夫,则要谦说是让她来“备埽洒”的。“酒浆”、“埽洒”均为卑贱妇人的职责(《曲礼下》)。“自称”往往是“谦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阶级“自称”亦有所区别,据《玉藻》,凡是自称,天子自称为“予一人”,意思是我只不过是人中之一人而已,与万物没有特殊之处;九州各州的州伯自称为“天子之力臣”,即为天子运力之臣也;诸侯对天子自称为“某土之守臣某”,意思是说自己是为天子看守土地的小臣罢了;九州之外的边境诸侯,朝见天子时自称为“某屏之臣某”,即某方屏卫的臣子;诸侯的上大夫对本国国君自称为“下臣”;诸侯的下大夫对本国国君自称为“寡大夫”;诸侯的世子对本国国君自称其名;诸侯的庶子对本国国君自称为“臣孽”;士对本国国君自称为“传递之臣”,意思是自己只不过是为国君传递命令、效犬马之力的驿使而已。此外,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自称”也是不一样的,如诸侯朝见天子时,要自称“臣某侯某”;面对其管辖的人民时,要自称为“寡人”(《曲礼下》)。

(3)讲究避讳的时机和技巧。言谈之中如遇有触犯忌讳之事,或为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以其它字眼或方式来代替,或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述,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如国君对上卿、对身份仅次于夫人的世妇,不可当面直呼其名;大夫对其先父时的老臣、对随妻来嫁的侄女、妻妹,不可当面直呼其名;士对大管家及身份较高的妾,不可直呼其名(《曲礼下》)。此外,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进入别国或地区,先问明风俗,以免抵触;客人进门,先问明主人祖先之名讳,以便谈话时规避(《曲礼上》)。《礼记》还对该不该避讳、何时避讳、如何避讳做了明确而繁复的规定,士在国君的处所谈话,所提到大夫如果已经过世了,则要称呼他的谥号,对于没有谥号的大夫,也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呼他的字;如果是提到士,即使已经去世了,也可以直呼其名;士在大夫的处所谈话,说话中要避开国君的名字,但不必避开父母的名字,这个叫作有“公讳”没有“私讳”;而在祭祀时,祭辞中则不需要避讳,另外,教学与行文、读法都不避讳,这是以防失真而引起误会(《玉藻》)。又如,据《曲礼下》,史官记事的一般原则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天子即使出奔,史书也不用“出”字;贵为各方的诸侯即使在世期间,史书也不可直呼其名;君子不亲附恶人恶事,若天子因作恶而出奔,史官就要书“出”;诸侯作恶,史官就要书其名。此外,凡宗庙祭祀,为了敬神,特把种种祭品都改用比较典雅庄重的名称,这些名称专用于庙祝所宣读的祭辞之中,如在祭祀宗庙的礼仪中,牛要称作一元大武,豕要称作鬣,羊要称作柔毛,鸡要称作翰音,犬要称作羹献,雉要称作疏趾,兔要称作明视,水要称作清涤,酒要称作清酌,玉要称作嘉玉,币要称作量币(《曲礼下》),凡此种种,均有专用的代称。

3 选择内容,强调吻合

《礼记》注重言谈内容的选择,强调言谈与场所环境及对象身份相符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具体而言:

(1)言谈内容的选择要与所处的场合相吻合。言语为特定语言环境的产物,不顾所处环境的表达则颇为造次。如居丧时不谈论音乐,祭祀时不谈论凶事(因为古代祭祀为吉礼),在公庭上就不谈论妇女家事(《曲礼下》)。又如,在存放图书文件的处所,就谈论图书文件;在保存宝物财货处所,就谈论宝物财货;在停放车马兵甲的地方,就谈论车马兵甲;在君臣议政的地方,就研讨国家政事;在朝廷讨论国政,就不涉及犬马等私人爱好(《曲礼下》)。

(2)言谈內容选择要与对方身份地位相吻合。交谈不是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见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应根据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如国君应该为保卫国家而死,大夫应该为保卫民众而死,士应该为执行法制政令而死,所以国君要逃离他的国家时,应该劝止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国土呢”;大夫要逃离,就该劝止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宗庙呢”;士要逃离,就该劝止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祖坟呢”(《曲礼下》)。又如,《仪礼·士相见礼》有更明确的规范:与国君交谈,应该谈如何任用臣下;与卿大夫交谈,应该谈如何侍奉臣主;与老年人交谈,应该谈如何教育弟子;与年轻人交谈,应该谈如何孝敬尊长;与一般人交谈,应该谈如何待人忠诚、对人慈祥;与当官者交谈,应该谈如何忠信奉公。

(3)言谈时神情与视线都需把握得体。神情与视线不仅真实可信地反映着内在的思想、情感及心理活动与变化,而且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为丰富。据《曲礼上》,视线高过对方面孔显得神情骄傲,视线低于对方腰带则显得忧心忡忡,目光倾斜则显得心术不正。《仪礼·士相见礼》对言谈时的视线做了具体要求:凡是跟卿大夫说话,要注意自己视线的位置,开始时要看对方的脸,说完后,目光要移到对方的胸部,然后再抬头注视对方的脸部,期间不要变动容貌。对在坐的其他卿大夫,其礼节也都如此。若是跟父亲交谈,目光可以移动。注视的范围,上不要高过面部,下不要低于腰带。不言,站立时要注视对方的脚,坐着时要注视对方的膝部。

二 《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的历史意义

《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不论对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正常的礼义秩序,还是对后世教化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1 君慎言有利于倡导言行一致的社会风气

在君君臣臣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统治者的言论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深远,君王之言如同蚕丝般细,臣民听来却如同绶带般粗;君王之言如同绶带般细,而臣民听来却如同引棺绳索般粗,所谓“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 ”(《缁衣》)。因此,身居高位者不该倡导虚浮不实的言论,可说而不可实行之言,君子不说;可做而不可言之事,君子不做。如此上行而下效,百姓则言行一致,言既不会高出行,行也不会超越言(《缁衣》)。

2 辞令顺有利于维护正常和谐的礼义秩序

《礼记》以为言语之美在于和美庄肃,所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少仪》)。据《曲礼下》,在朝廷上,发言要合乎礼,问话要有礼,答话也要有礼。“礼”成为衡量统治者言谈交际是否得体的重要标准。《冠义》以为只有端正姿容体态、整饬面部表情、理顺言谈辞令,才能算是礼义具备,才能以此来端正君臣的地位、密切父子的亲情、协和长幼的关系。由此可见,“辞令顺”对于维护正常和谐的礼义秩序意义深远。

3 言谈礼仪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礼记》为代表的“三礼”对言谈礼仪的规范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的诸多典籍均有所阐发。如作为古代启蒙养正、教育孺子的读物《千字文》和《弟子规》在谈话的方式、交谈的禁忌等方面亦有具体要求。《千字文》以为“聆音察理”,听别人说话,要仔细审察是否合理;“省躬讥诫”,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贻厥嘉猷、勉其祗植”,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弟子规》也规定说话要讲究信用,要切忌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奸邪巧辩的言语、肮脏不雅的词句;未见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不够不轻易传播;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轻易答应;谈吐说话要稳重而舒畅,不要太快太急或字句模糊不清;遇到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参考文献:

[1] 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7年版。

[2]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礼仪正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 (汉)戴德:《仪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宋)王应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黄山书社,2002年版。

上一篇:主斜井水仓清理需要哪些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怀疑精神与怀疑主义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