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研究

2024-08-24

大学生礼仪研究(精选12篇)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1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宴饮礼仪提高了重视程度。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宴饮形式,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特质的一种直观反映。宴饮空间不仅仅是宴饮活动的一种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文化。这种宴饮礼仪,往往有着一定的空间布局和座次分布,是社会文化背景下家庭关系的一种烘托,更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重要缩影。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良好修养的合格人才。本文立足大学生礼仪教育视角,以《红楼梦》为例,对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进行研究。

一、红楼宴会中座次空间和场所的分布

礼仪是和谐人际关系,增进相互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当代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礼仪文化,懂得一定的宴会礼仪知识,学会艺术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宴会之中,人物座次空间和场所的分布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文化。比如,红楼宴会座次空间和场所分布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礼仪文化要求,每一种类的宴饮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主要的目的。

1. 了解迎客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迎客宴作为一种非常庄重的礼仪,往往有着一定的形式和规模。迎客宴座次的确定,因为客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客人身份不同,座次安排往往不同。比如,当时贾母迎接外孙女林黛玉的宴会,主要是一种小型的家宴。“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是客,又受贾母宠爱,坐了椅子中最尊的位置:左首第一。当然,迎客宴并非对于座次关系都有着一定的重视度,也有着一定的随意性。迎客宴场所区位的确定,同样也因为客人的身份有所不同。地位相对较高的客人,主要是安排在大花厅内建筑群的主轴线上。迎客宴的场所选择有着一定的正式性,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礼敬。

2. 了解游乐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游乐宴的座次一般采用围坐式,围绕酒令官进行排列,这样,便于游戏的进行。除了主客座次有别外,其他座次是按本家、外姓分别安排的,并不是随便混坐。凤姐和李纨作为媳妇,没有座次,仅仅位列纱橱后面待命,并对丫鬟进行掌管。对于游乐宴来说,重点不是饮食方面,主要是考虑人与人的交流,考虑游乐的方便性。所以,游乐宴场所的选择呈现多样化,不同的游乐主题往往有着不同的景观。这种地点,常常选择在园内的阁、亭等处。

3. 了解节庆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节庆宴往往有着较多的人数,有着较高的等级,因此,节庆宴座次同样也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在节日喜庆气氛的影响下,有时座次往往会依据长辈实际的喜好而进行调整,以示注重传统孝道这个千古传诵的主题。节庆宴的主题多数是团聚,往往有着较大的排场,因此,常常选择在正房或长辈上房。

4. 了解庆生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庆生宴的主角是寿星,参与人员一般而言往往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座次的选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不分主仆。庆生宴场所的选择方面,一旦有长辈出现,则往往有着一定的规模,同时空间的选择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平辈之间的庆生宴,主要选择在园内进行,有着随意的形式。

5. 了解日常饮食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红楼梦》中,对日常饮食场景描写不多。一般的日常饮食场景,主要是一种小范围的团聚,主位往往是长辈的位置,晚辈则处于一种围坐的形式,陪长辈用餐。这样,不仅将孝道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亲情的维系。日常饮食场所的选择方面,主要安排在各自的房间,有时子女在长辈的房中吃饭,体现出一种孝道。对于辈分较小的媳妇而言,主要在自己的正房炕边吃饭,有着一定的随意性。

二、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的现代流变

时代的变迁,也使得宴饮礼仪发生了一定的流变。高校大学生要理解礼仪文化的流变,懂得现代礼仪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彬彬有礼,气质高雅,做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关于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的现代流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 有着凸显的功能独立性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建筑典型平面中,餐厅功能空间的布置,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设置,同时也没有单独列出。宴饮活动的进行,往往需要依据需求,分布在不同性质的空间。传统建筑在对房间的定义中,往往和功能没有直接性关联,房间一般有着多种使用的可能性。现如今,人们居住的方式有着微妙转变。同时,功能主体性也在逐渐受到认同。一些住宅平面,往往对不同功能的组合有着一定的强调性。我国现代住宅主要是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一种产物,往往和传统居住建筑没有一定的联系。在当前,传统的宅院模式发生着微妙转变,宅院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同时宅园也缺乏直接关联。没有了院与园,游乐宴活动逐渐消失,酒店逐渐成为礼仪性要求较高的宴会活动的场所;而家庭内部的日常餐饮,往往有着比较随意的气氛,但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要求。

2. 有所淡化的文化伦理

吃饭作为日常交流以及情感联系的载体,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座次所体现出的礼制、等级、身份,还在延续。当前,在大型聚会中,座次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着一定的支配性作用。对于礼节,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逐渐淡化传统生活中关于空间多意性的追求,更加注重功能使用的明确性。这样,餐饮空间位置的可变性淡化了,生活的情趣也处于一种减弱状态。当前以核心家庭为主,每个家庭的人数不多,大家族式的家庭组织模式被削弱,同时也减弱了血缘的凝聚力。人们对传统的礼制处于一种淡化状态。虽然传统的烦琐礼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但是,也将某种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加以割裂,这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良好的礼仪礼节,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加以传承。

三、结语

礼仪礼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精髓,千百年来始终是人们秉承的一种孝道理念。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宴饮礼仪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综合性的礼仪模式,逐渐打破传统宴会礼仪文化的烦琐性。以《红楼梦》为例的宴饮礼仪,主要有迎客宴、游乐宴、节庆宴、庆生宴以及日常生活宴会,往往都有着一定的座次排列和场所区次的选择,这一选择往往体现出传统宴会礼仪文化。而在时代的变迁中,宴会礼仪文化逐渐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功能独立性相对凸显,同时文化伦理相对淡化,进而使得当前的礼仪文化有着一定的随意性和时代性。因此,要在传统宴会礼仪文化的基础上,有效地对相关宴会礼仪进行变革,同时也要做好孝道以及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良好修养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2

厦门市金山小学

2006年12月,我校申报的《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区级审批,确定为湖里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我校成为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城郊结合部中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学校之一。2007年1月,《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始在我校展开,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现小结如下。

一、及时成立课题组。

课题一确立,我校及时成立了课题组,由校长陈跃惠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杨志杰任副组长,德育室主任和少先队总辅导员主要主持工作,成员则由学校其他行政人员和一年级、五年级各班的班主任组成。课题组的人员进行课题开展的认真研究和详细分工,尽量调动起各位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2007年9月,一年级新生入学,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把一年级和升到二年级、六年级的学生一并归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把一年级四个班的班主任吸收为课题组的成员,这样一来,我们课题的人员增多了,其中有礼仪教育经验的老师多了,低段常规教育有经验的老师也更多了,对我们课题的工作开展更为有利。同时,也使课题研究在学生当中有一定的持续性,普遍性。

二、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文明礼仪教育与学习新《规范》、《守则》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深化学生礼仪认识。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积极进行“学规范,学做人”的宣传,营造良好气氛。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专题教育活动,专设礼仪教育篇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

2.构建完整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使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学校根据新《规范》与《守则》中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独立的内容提出来,并按“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加于细化,逐一开展训练。

3.以“争当礼仪标兵”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在整个“争做礼仪标兵”活动中,“校十佳礼仪标兵”的评选、“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全校性中队主题队会观摩比赛、礼仪知识竞赛、制作礼仪宣传卡、自制礼仪小报、漫画等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加强情感体验,实现知行统一,并促使学校文明礼仪基本情况的提高。

4.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将礼仪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之中,实现学校德育特色化发展与德育课题研究相互促进的德育新模式。

三、积极开展实践与研究。

1.学习宣传。什么是“礼仪”?学什么样的礼仪?这两个问题是此课题实践与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首先组织学生学习《规范》、《守则》、“坐、立、行”正确姿势、待人接物的规范等等,在实验年级中开展熟知与读背活动,检查结果时和少先队的争章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争“认知章”的活动,表扬“知礼仪”的学生。然后发动学生查找中华传统礼仪知识,把历史上知礼仪,懂礼仪的名人故事收集起来,利用班会时间交流学习,争“明理章”。通过这两个步骤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礼仪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懂礼仪、有礼仪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从而产生主动参与学礼仪的活动的想法,既调动起积极性,又为以下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评议辨析。各班根据礼仪教育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道德行为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现象进行评议辨析。通过辨析,使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为什么、怎么办”,以加深对礼仪要求的进一步理解,强化学生的行为意向,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辨别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学科渗透。德育处要求各位教师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和同伴合作时、参加各种学习讨论时、回答问题时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同时也和师德建设相结合,要求教师保持应有的教学礼仪,不体罚、变相体罚、谩骂侮辱学生,注重教学中教师文明礼仪的诱导作用。每个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上交一份渗透礼仪教育的学科教案。

4.榜样示范。首先由教师示范,通过直观形象的示范,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给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如:升国旗时要严肃,立正站好,目视国旗;接待客人来访要有礼貌,主动问好;上课举手发言,起立回答问题,向他人请教习题,上下楼梯右行,让路右退一步,请长辈或客人先走等等,教师以规范化的动作示范,学生仿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再请做得好的学生示范,各班自行比赛,选出班级“礼仪之星”,张榜表扬。

5.实践体验。实践体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礼仪行为规范训练时,我们将礼仪行为进行分解、逐一强化练习,以达到学生能掌握具体行为技能的目的。由少先队把每周模拟训练的项目罗列计划出来分发给各班,然后各班利用班队课进行模拟行为训练,如在进行“如何做客”的行为训练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参加“做客”练习,要求学生准确用好“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由教师细心指导学生,让座、开门、走姿、坐姿等,使其不仅语言文明

而且行为文明。当学生掌握基本要点之后,可以由各班开展各种竞赛,推选出“礼仪之星”上报学校德育室。

6.故事启迪。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提倡教师充分发挥语言和情感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讲礼仪故事,对学生深明道理,强化道德认识有较大帮助。再请学生收集交流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我们身边的礼仪小故事等,用故事中人物的正确礼仪来感染熏陶学生,把外因作用逐步转化为内因动力。

7.活动竞赛。这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训练的方法。各班教师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开展礼仪规范比赛,如“礼仪知识知多少” “看看谁的仪表美”“礼仪演讲赛”“礼仪小品表演”等。根据实际表现,评出“优胜小队”“礼仪之星”。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礼仪班队会的观摩活动,由五年2班承担的中队会向片区学校开放观摩,得到了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8.环境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学校努力创设传统美德、行为规范、礼仪教育的育人氛围。如悬挂伟人像、礼仪教育格言,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围绕礼仪教育进行宣传。

9.家校合力。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利用各班家长会向家长提出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意识到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四、下阶段计划与打算。

总之,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已经顺利开展起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其中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坚持的。但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理论的研究学习还不够深入,开展单项活动后的小结和课题阶段性的总结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今后还将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另外,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方面,我们还将开展“班级礼仪值周”、争“礼仪章”、“进步章”等活动,力争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及少先队活动中扎实进行《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文字材料和过程材料的收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研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栋梁。在我国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日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养成。优秀的礼仪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礼仪素养教育更是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素养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但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却有着相对特殊的要求。为了做好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首先要各大学加强对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并明确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采取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切实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质量。

一、注重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良好的礼仪素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是高精尖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不重视礼仪素养教育,就无法完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良好的礼仪素养,是一个人思想和道德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让大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快的获得身边人的认可,从而为其职业发展铺平道路。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素养作为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窗口,更是成为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求职者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正因如此,养成优秀的礼仪素养,不仅是大学生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

2.良好的礼仪素养,是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企业为了与西方企业竞争和合作,纷纷走上了协同发展的道路。这一社会现实反映到学校,则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礼仪素养,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根本,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必然无法融入社会,沟通能力也无从谈起。良好的礼仪素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大学生沟通交流成效的关键。

3.礼仪素养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学的不断扩招,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就必须在学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岗位工作的历练,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开展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基本要求

1.明确责任和义务,言行得当、举止得体。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因此其在就业和求职时会遇到一些诱惑和陷阱。很多大学生因为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缺乏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了解,在外界的诱惑下,误入传销组织。这种经历会直接摧毁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信仰,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脚踏实地的工作,礼仪素养教育必须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并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家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历练中始终坚持本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人生奋斗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2.勤奋好学,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进取和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娇子,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打好勤奋好学的基础,在毕业后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激流勇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够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礼仪素养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会学习、勤学习的习惯,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3.尊敬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

尊师敬长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础内涵。如果一个人不能尊敬师长,那么他就无法拥有谦卑之心,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但尊敬师长并不是一味的盲从,而是从礼仪和修养的角度,懂得以礼待人、以德服人,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成为自己的礼仪修养,从而得到自身利益修养的全面提升。

三、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水平的策略

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则。

想要做好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礼仪修养教育的重要作用。只有学校的领导、教师加强了对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才能有助于完善教育结构和规则。礼仪修养教育相比于其他教育内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想要完成礼仪修养教育,不仅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还要从校园文化创建、校园氛围营造方面入手,实现大学礼仪修养教育的全面渗透。因此,高校不仅要开设关于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课程,还要积极构建复合礼仪修养教育渗透的校园环境,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礼仪修养教育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将礼仪修养深埋于大学生的心中,才能最大的提高礼仪与修养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

切实开展礼貌修养教育,从加强学生礼貌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的礼貌修养。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之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个性人格之健全和完善,是一种更为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同样遵循着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素质涵育的教育逻辑,从知、情、意全面入手,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知礼、懂礼,掌握规范。不断向学生传授礼貌修养知识,激发其提高礼貌修养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对礼貌行为的评价和选择能力,坚持不懈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3.加强德育教育,完善学生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质。

德育教育是良好礼仪与修养的基础,如果德育教育不到位,那么礼仪与修养教育就会过于形式化,所培养的人才就会有“表里不一”的问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想要提高禮仪与修养教育质量,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于德育教育活动和课程的开展,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这样,礼仪素养教育才能更好的推进和实施,才能使学生的礼仪素养由内而发,并成为学生自身的习惯和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先要完成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目标,就需要高校加强对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不断完善礼仪素养教育体系,并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教会学生基本的礼仪规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林莉.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4(8):216-219.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 篇4

一、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

当前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生说脏话, 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 乱扔乱倒, 遇到老师不打招呼, 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等等。这些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 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 屡禁不止。究其原因, 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大学生对基础文明礼仪知识的缺乏是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于礼仪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应试教育环境下, 有些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起居, 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出口成“脏”, 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 不讲究文明礼仪。此外, 当今大学生大多数为“90后”, 是独生子女, 许多大学生在家里被父母等长辈像对待皇帝和公主一样溺爱着, 较好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万般呵护使他们变得骄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甚至目无尊长。这样的生活成长环境是大学生各种不文明行为滋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 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 好学生的概念一直被定义为“学习好”, 对于学生只要学习好, 能得到好分数, 则很多老师对于他的一些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有对于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纠正。高等教育一直注重“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成人教育”, 长期以来忽视礼仪教育, 不重视上好大学生的礼仪课, 即使是补课, 也是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 往往是课堂讲得多, 课外活动少;结论下得多, 学生体会少。因此, 尽管多数学生知道一些礼仪规范, 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其具体地转化为个人文明的行为和礼貌的举止, 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另外, 有些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不真心诚意对待学生, 本身的行为举止存在问题, 达到礼仪教育的反效果。

(四) 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也滋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 很多事端都是因为缺乏文明礼仪知识而引起的。传统文明礼仪被逐渐淡化, 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 只热心与关注国内外政治、国际关系等要闻, 而关注文明礼仪教育的专题栏目及活动却很少。甚至有的媒体组织一些品位低俗, 影响恶劣的节目, 破坏了文明礼仪的环境。网络管理不够规范, 许多不文明、低俗的信息通过网络肆意传播, 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 改善社会和家庭氛围

影响大学生礼仪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和家庭因素, 决定这种现状难以改变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一些盲目的从众心理, 礼仪修养决定了大学生的礼仪行为。

多年来, 在国民公德意识的培养上, 重视表面而忽略细节, 因此, 有必要改进工作方式, 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上其他各种团体或组织应该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配合, 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礼”讲“礼”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全社会营造出文明礼貌的大环境。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舆论的力量和作用,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有力地批评背离文明礼仪的错误言行和丑陋现象, 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曝光, 形成以讲文明礼仪为荣、以不讲文明礼仪为耻的风尚。积极持续宣传并树立文明礼仪典型, 通过及时报道文明礼仪活动, 普及文明礼仪常识, 讴歌讲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 推举“文明礼仪形象标兵”等, 树立典型,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营造宣传热点, 加强舆论导向, 形成浓厚的文明礼仪宣传氛围。

(二) 加强礼仪教学

虽然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礼仪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 却不是决定性因素。礼仪行为的决定因素在于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大学生在成长经历中形成的习惯诚然不好改变, 但并非无法改变。我国大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8~22岁, 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少年, 他们已经逐渐成熟, 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不再是较盲目地受身边人的影响。可以通过有效的礼仪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礼貌行为、得体举止、合适的仪表谈吐的益处,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礼仪素养, 还可以反作用于家庭和社会, 改善社会和家庭礼仪氛围。通过加强礼仪教学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礼仪教学方面, 关键是要出效果。各个学校要结合学校本身及学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 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改革, 制订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及本校学生实际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方案。要坚持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规范化。合理地确定课程, 将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中, 使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还要促进文明礼仪教师专业化。要让具备文明礼仪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讲授礼仪课的任务, 使文明礼仪教育更显专业化, 使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实效更高。还要实现文明礼仪教育方法多样化, 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可现场示范、讲解、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软件等。加强实践环节, 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开展和礼仪相关的活动, 学校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 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 加强礼仪教育指导。

(三) 加强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要使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说大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的话, 就等于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高等院校要通过礼仪教育, 让大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知识, 要求他们用文明礼仪规范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纠正自己对文明礼仪的错误观念, 坚持进行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支持并配合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学习文明礼仪, 大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 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 自尊心得到增强的同时, 道德水准也得到提高。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 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要求。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 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 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 提高个人的素质。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今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 炎黄子孙更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可现实中大学生的礼仪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很多大学生可能读书成绩很好, 可是对于接人待物方面一窍不通。本文分析了当前大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 从改善社会和家庭氛围、加强礼仪教学、加强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三方面, 提出应针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

关键词:文明礼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礼仪教学

参考文献

[1]谭国应.试论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周衍安.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汪长星.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郝丽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5]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立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科学出版社, 2005.

[7]宋莉萍.礼仪与沟通教程[M].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6.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5

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加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在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府后,大学生把掌握职业技术作为最高追求,加之大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得大学生们放松了对于礼仪等基本素质的提升。为了发扬和传承中国几千年来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展示现代大学生的应有形象,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制定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影响

1.社会层面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背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崇的“诚信”和“礼仪”,诸如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一些中老年人在遇到交通事故和意外自伤时对伸岀援手的好心人进行讹诈等等,这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形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虚拟社会也像现实社会一样,存在着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陋,除了号召人们重新捡回丢失的讲道德、讲礼仪的优良传统外,还要依靠加强法治来规范新媒体的运用。

2.学校层面的影响

大部分学校不设礼仪教育课程,甚至把礼仪教育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新媒体对于学校礼仪教学来说,能以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填鸭满堂灌的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所教授的礼仪教学内容可储存在学校网络平台的“云空间”里,课后学生可用电脑或手机利用学号登录,可随时再学习和温习自己感兴趣的礼仪教育相关内容。目前,大部分大学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偏少、功能上还很不完备,在教学平台中虽然使用率极高,但涉及到礼仪教育的内容极少,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3.对大学生道德礼仪素质的影响

在虚拟社会中,看似开放的纷杂信息良莠不齐,冲击着当代学子们的大脑,也容易影响他们的日常礼仪行为,进而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取向,使他们迷恋虚幻的网络世界,把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当作是生活,把当红明星的丑闻当成学习的榜样,丧失了道德和礼仪规范的`判定标准,这些都需要礼仪教育来引导、纠正。

二、新媒体下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

1.办学精神模糊

国内各个大学培养大学生如同企业推销产品一样,市场上什么紧俏,大家一哄而上,工、文、理等界限越来越模糊,根本原因是办学精神空泛和缺乏远见,大部分高校校风声称“求实、创新”等,其实如同口号。再加上扩招,学生众多,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们很多也只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考试机器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怎能培养出言行得体、作风务实的应用型人才?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仁”“礼”“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礼”是要求符合时代的规范,先做好人再谈做事。

2.媒体个性化未得到充分展现

新媒体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如今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它们制造了更加个人化的消费模式。但是网络媒体“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还远远无法实现,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大学礼仪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内外兼修上对大学生的道德礼仪素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经费紧张,不可能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这门选修课投入过多资金。

3.缺乏利用新媒体研究礼仪教育的人才

由于各类大学要么沿袭一贯的传统说教,要么都注重“借用”别人的现成成果,缺乏如同钱钟书、屠呦呦等多年如一日的甘于寂寞的研究型人才。工业产品出厂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召回”的方式来纠正,但大学里“生产”的大学生“产品”能“召回”吗?对于大学生出现的道德礼仪问题(诸如与他人无法沟通、自私、不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等等),就算“召回”能解决吗?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礼仪教育研究不亚于大学的专业课程研究,这是培养“人”的最基础的工程。

三、新媒体时代礼仪教育面临的挑战

1.礼仪教育的新思路

礼仪的精髓是尊重他人和自重的有机统一。借助新媒体引导礼仪教育向规范实用迈进,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既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普遍需求,又考虑个性化的需求。每所大学应当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确立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坚持把每一个大学生培养成有良好道德修养、懂礼仪行为的人,与专业课的设置一样,重视设置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礼仪课程,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设置专门道德礼仪教育的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净化网络等媒体的空间,纠正大学生的不良日常行为,营造校园新闻和媒体传播的一方净土,形成大学就是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

2.礼仪教育的新方法

积极构建校园礼仪教育的系统工程,充分跟传统礼仪教育方式相结合,完善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校园文化网络新平台及礼仪教学系统;各院校应当把礼仪教育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来开设,而不再是当作点缀门面的选修课;利用新媒体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做到中西结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开始,修炼谦谦君子的儒雅风度;适时开展礼仪讲座、礼仪竞赛、礼仪交流等活动,与企业、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等共同创设适合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礼仪训练基地,增强教育的实用性。

四、新媒体时代礼仪教育解决的途径

1.加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

通过运用好新媒体平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教授礼仪知识,并将日常发现的大学生不当的礼仪行为和做法,做成Powerpoint课件或小视频,以正确的方式演示出来,便于帮助大学生直观认识讲究礼仪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掌握日常各类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在课后的生活场景应用中自我感受、体验,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加强礼仪教育的时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将礼仪教育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实训项目,有的在课堂上做,有的在社会、企业中去实践。对于讲授和实训的礼仪课程可同期录制影像资料,按系列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料库,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浏览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帮助其掌握课程内容,保证学习效果。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从“理论—实践—反思总结”过程中,真正掌握各类礼仪的要点和技巧,为今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3.加强礼仪教育的实用性

学习礼仪重要的是在应用,因此,各大学需要结合不同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在普及社交礼仪、餐饮礼仪、会议礼仪等基础礼仪的基础上,侧重职场礼仪的培训。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礼仪大赛实况等,让学生感受得体礼仪所展示的风采;也可以通过设置模拟真实场景的礼仪实训,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发现礼仪问题提出正确的做法;可以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

五、结语

小学生集会礼仪的培养研究 篇6

在小学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如何培养出良好的集会礼仪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学的集会口令,创建独特的集会口号。

科学的集会口令能达到凝聚班级精气神、振奋全班人心的效果;独特的集会口号能起到塑造班级文化,树立班级形象的作用。建立集会口令,创建集会口号实则是对班级文化的一种淬练,它可由班主任与全班学生共同进行创造。

二、集会礼仪应养成“指令出、行动到”的习惯

在集结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着装整齐、动作迅速、保持安静,队列整齐,严格做到“指令出、行动到”。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选择合理的训练时间

一是班级自己的朝会,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以讲解加实地演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训练。当然,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还需要班主任老师在集会过程中反复提醒,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可利用班会课开展专项训练。三是课余时间或体育课时间。课余时间练习不应太长,须注意孩子的休息;体育课时间则可与体育老师联系协商,共同指导练习。

2.及时总结、反馈训练效果

在集会过程中,应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需要鼓励,这将会在其他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让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更加强烈,同时也把集会的礼仪知识深深的印在孩子心中。

3.巩固训练、反复教育

小学低段孩子的特点是注意力不太集中,集体意识淡薄;高段孩子的特点是易出现懒散和懈怠。总之,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习惯养成贵在坚持,需要巩固训练,反复教育。

三、强调上下楼道靠右行的礼仪

班主任老师应在集会中告知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的原因:上下楼靠右行,左边就是上下楼梯的人,不会堵住别人的去路,也不会因为同边行走发生碰撞的危险,反之亦然。同时,留出左边的空间给可能有急事的人一个快速通道,老师可用动画短片的方法来演示不靠右行可能导致的危险结果,以此给孩子们讲解其中的道理。

四、培养学生集会中保持安静、仪态得体

集会中需要安静的场面。低段孩子短时间内也许能保持安静,但时间长了则有些困难。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需要兼顾本班学生的动态,对表现好的孩子应当场表扬,对表现差的孩子则可用眼神或动作给予提醒,对屡次犯错的孩子则应进行个人单独批评,当然也可在会后进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听讲的注意力。集会中孩子应有的得体仪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训练升旗时以庄重的姿态敬队礼、注目礼; 训练集会时面带微笑的表情;训练如遇突发状况,如何保持镇静的心态,不高声喧哗,不脱离队伍。

五、培养孩子集会后留下整洁的场地

集会散场后的场地是否整洁映射出集会人员的素质高低,因此,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班主任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爱国情感教育

播放乱扔垃圾的视频给孩子看,然后对比播放发达国家集会后干净整洁的视频,激发孩子的民族主义情感和爱国热情,促使他们“从我做起,从我改起”。

2.环保意识教育

对孩子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让他们明白,每一次集会后满目疮痍的垃圾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伤害。

3.相互监督,督促行为

让孩子们在每次集会完毕后主动捡走自己制造的垃圾,同时建立相互监督的舆论环境。组与组相互监督,相邻同伴相互监督,以此让孩子在舆论中端正自己的行为。

六、训练孩子掌握安全、有序的离场礼仪

集会散会后应按先后顺序分班离开,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应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有序离开,不能各自乱跑;二是必须按自己班级的指定路线返回。

七、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礼仪养成

通过以上训练,孩子们对集会礼仪当有一定的理解和自觉养成,但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如无后续管理方法,久而久之,其养成的行为习惯仍会慢慢懈怠。因此,班主任老师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会激励机制,激发出学生的自觉意识,促进其集会礼仪习惯的强化和养成,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建立:

1.榜样激励机制,发挥优异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

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表彰优秀学生可设置以下奖项:最迅速榜样奖、集会礼仪标兵奖、最佳站姿榜樣奖、优秀监督达人等。与此同时,也要设置最佳进步奖、快速到达奖、认真倾听奖等奖项,以用于鼓励自我管理较差但逐渐进步的孩子。

2.小组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划分小组进行相互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集会管理的队伍当中来。为方便管理,小组划分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以纵队为单位、以横排4人为单位、以前后4人“田”字型为单位,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小组管理机制不仅有小组内部的监督,还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监督。

3.班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管理动力

引入班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内在自我管理动力。班级竞争机制的实施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即全班同学都应纳入竞争范围,每位同学都能公平参与评比竞争,竞争过程不能受到不合理因素的干扰;二是发展性原则,即每个学生的身心在竞争过程中都应得到健康发展。班主任老师可设置“集会礼仪表现评比表”,结合孩子在小组中的礼仪表现记录下来,阶段展示孩子在集会礼仪中的表现,作为奖惩的依据。

4.评价激励机制,鼓舞学生习惯养成的信心

建立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会让学生集会礼仪的培养更易达到预定目标。在实施评价激励机制过程中,一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班主任老师应当场给予表现良好的孩子以激励;二要注意评价的具体性,评价的的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单一平淡,而应丰富多彩,诚恳真挚;三要注意评价的积极正面性,只有积极正面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消极负面的评价会给孩子带来恶劣的影响;四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有时胜过长篇说教,艺术的评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苗飞.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5),16-17

〔2〕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18

〔3〕刘俊.农大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22

关于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 篇7

一、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个人整体素质必然选择

中职学生而言的整体素质主要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专业知识素质;礼仪素质。首先, 做好学生礼仪教育, 就会相应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次, 通过对于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特别是对于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强烈追求心, 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重要途径

近年来, 中职教育却让人大跌眼镜, 社会各界对于中职教育充满了怀疑, 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中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礼仪水平较低, 社会各界人群则会通过中职学生的表现来衡量中职教育, 进而也就出现了对于中职学校的不良评价。通过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 提高学生的礼仪水平, 约束学生在社会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进而通过学生的良好表现提高社会公众对于中职学校的认识, 重塑中职学校的良好校园形象。

3.符合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现行宪法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方面做出了系统规定。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的思想道德建设, 其中最主要内容就是公民的礼仪建设。加强对于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 就等于提高了国家未来一线工人的礼仪素质, 这正是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应。

二、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将父亲作为未来人生发展的目标, 从而不断的模仿、重复父母的种种行为, 希望早日获得家长的认可。然而, 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家长却表现得不够理想。首先, 一些家长轻管理。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才是管理学生成长的主要力量, 教师的主要魅力就在于师德, 从而忽视了在家庭中对于学生的礼仪管理。其次, 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 学生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由于我国国家建设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国家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关注力度不足, 同时网络文化发展过于迅速, 而国家缺乏专门的管理组织及管理政策, 最终导致过多不良风气对于学生的过度影响。如学生经常停滞于网吧等人群聚集地, 特别是社会不良分子的聚集地, 在这些地方耳渲目染, 不断的接触社会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 如酗酒、群殴、毒品、拜金主义等, 学生就会受到这些方面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并且成为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染选而进入校园, 进而在校园内传播, 给整个中职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带来巨大阻碍。

3.学生是非观念淡薄

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而内因则其根本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研究。对于中职学生的礼仪水平较低的原因, 其中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必然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学校及家庭环境, 而起根本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是非观念的淡薄。中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 心里尚未成熟, 对于周围因素不能够加以正确区分, 进而导致不良因素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体, 造成中职学生礼仪水平较低的问题。

三、做好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相关对策

1.实现学校——家庭联合式教育

要想加强学生的家庭礼仪教育, 就要实现对于学生教育的学校——家庭联合式教育。一方面, 校方要做好学生基本资料的备案工作。学校要做好不仅仅是关于学生的各项资料的收集工作, 如性格、能力等, 同时也要做好对于学生家庭背景资料的收集, 做好对于学生家长性格、职业等的信息收集, 进而在以后的礼仪教育中能够充分分析相关资料, 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另一方面, 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让家长意识到自身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 尽可能的在家庭生活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等, 通过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营造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环境。

2.做好学校及周边的环境控制

(1) 做好学校环境治理

针对学校的现有不良风气的治理, 应该加强学校的日常检查工作, 针对酗酒、斗殴等行为给予制止并做出严肃处理, 如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等。针对潜在社会不良风气的控制问题, 重点在于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尽量少的让学生们接触社会不良分子, 严格处理办法, 通过事前约束杜绝不良风气的传入。

(2) 做好社会不良风气的治理工作

这方面工作则需要国家做出相应的工作, 如设立专门的校园警卫室, 加强对于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的管理, 加强对于学校周边公共娱乐场所如网吧、酒吧等地方的管理工作。

3.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

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 首先要给学生一面镜子, 将学生放置于街头, 通过对于周围人群的观察, 让学生自我发现社会上各种不良行为及其不良影响, 通过他人的错误行为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及巨大危害。其次要做好激励工作, 循环产生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在这个循环中能够让活动主题收获他所期望的东西, 满足他的心理或者物质需求。树立学生的是非观念, 一定要做好学生行为的循环控制, 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 应给予奖励, 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 应给予处置, 防止该行为的恶性循环, 通过行为循环控制进而形成学生是非观念。

四、结语

总之, 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 同时也关系到中职学校的学校形象树立, 更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 是我国教育事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做好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就必须结合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 并从中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入手, 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以解决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 提高中职学生的利益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邱振东.礼仪教育对中职学生未来发展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7) .

[2]朱兴艳.中职生礼仪教育探讨[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1, (6) .

[3]刘梦溪.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N].光明日报, 2004.

[4]赵伯果.初探在职业学校实施礼仪教育[J].西北职教, 2007, (8) .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8

什么是体育礼仪?体育礼仪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表示相互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育礼仪的要素与礼仪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包括仪表、语言、礼貌礼节、服饰、典礼仪式等。学校体育礼仪主要包括:体育竞赛礼仪、体育观赏礼仪、体育服饰礼仪、体育交往礼仪、体育言语礼仪、体育课堂礼仪、课余体育活动礼仪和体育教师礼仪等等。

1 研究对象

长沙理工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各年级各学院各专业的部分学生以及体育教师。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从长沙理工大学15个院系各年级各专业随机抽取1~2个班(同专业班级多选班,班级少的选1个班)的同学进行问卷,共发放问卷2145份,收回有效问卷2103份。问卷的设计从活动人篇、观众篇、运动员篇、志愿者篇以及课堂篇这5个大方面进行设计的。

3 研究结果

长沙理工学生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除各学院自行组织的一系列比赛外,每年都有“校运会、迎新杯”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欢送杯”篮球赛、排球赛;还有学校每年一次的羽毛球、乒乓球赛、“三人制”篮球赛、足球赛、健美操比赛、团体操比赛、游泳比赛等一系列的赛事。调查发现,所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缺的往往是基本的体育礼仪知识,而不是体育运动能力的缺乏。作为一种体育文化的体育礼仪,其根本目的是要尊重参与体育活动中的每个人。目前长沙理工大学整体的学校体育礼仪水平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以下不乐观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知道体育礼仪知识方面35.4%的学生表明知道部分体育礼仪知识,10.3%左右的学生没听说过体育礼仪这个词;在是否学习体育礼仪知识上,24.5%的学生表明有必要进行体育礼仪学习,45.1%的学生认为学不学体育礼仪都无所谓;在获取途径方面,50.6%的学生认为来源于电视、书本,10.4%的学生认为来自老师。有76%的学生希望体育老师能在体育实践课中或理论课中传授体育礼仪的知识,25.4%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组织开展体育礼仪教育会去参加学习,65%的学生表示不会去,其余的回答无所谓。在老师上课中讲解体育礼仪的调查中:只有15%的老师在课堂上能经常讲解体育礼仪,偶然讲的占23%,而60%的体育老师在课堂中只单一的传授技术内容。

作为观众在进出场礼仪,观赛礼仪的问题调查表明:在服装要求上,64%的学生在服装上基本没考虑过,当天穿什么就是什么。在入场方面:76.7%的学生都知道必须提前入场。观赛中对手机的要求,63.2%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会关机或消声,也有11%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在观赛过程能否做到正确的加油中,85.4%的学生表明能。在不能用闪光灯照相方面有53.7%的学生表示不知道,12.5%的认为应该影响不大。

上课礼仪调查表明:43.5%的学生在体育课中不能很好的运用体育礼仪,还有8.63%的学生上课根本就不听体育老师的组织安排,存在插嘴、讲话、玩手机、听音乐、不动等现状。43.6%的学生体育课上着装不正确,绝大部分学生穿便装、着便鞋。有女生在武术、健身操篮球、排球课上穿高跟鞋、裙子。男生中也有经常穿皮鞋、牛仔裤,体育课堂上语言的不文明。调查同时表明在上课过程中87%的老师对学生的着装有要求,也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有28.7%的老师特意明确规定上课服装应该与所学科目相匹配。体育课堂教学中相关礼仪知识的缺失,在学校体育课堂或体育赛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礼貌行为,被一些大众媒体放大出来时则更显突出。这正是我国学校体育礼仪培养体系的不健全现象的体现。

赛场礼仪的调查表明:95%的运动员认为会遵守比赛规则、75%的运动员服从裁判、15%的运动员觉得要根据现场情况而定。67.5%的运动员会尊重对手、24.7%的运动员要看对方尊不尊重自己而定。三大球篮球比赛中45.3%的运动员顶撞过裁判员、45%的运动员故意冲撞对方队员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在这些集体项目中更为显著,这些行为表现与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不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 影响原因

4.1 社会因素

浮躁与功利是当今社会的典型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已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一些学生参加上体育课不再是为了学习并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与手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而是被一些功利的动机所驱动,例如为了获得出国名额、获取奖学金、优秀学生称号、入党以及能顺利毕业等目的,而通过有意讨好体育教师、给老师送礼、请同学代考或考试时作弊等来提高体育成绩、使体质健康测试过关、获得俱乐部活动加分等。

4.2 教育因素

在我国教育界大举素质教育、快乐体育教育大旗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在中小学阶段,他们除了在学校要承担繁重的课程压力外,课外的辅导课也将学生的空闲时间占满,调查表明:在体育锻炼与学习之间需停上一门课中,87.5%的家长选择放弃体育锻炼。特别在高中阶段,体育课基本上被其它文化课给占用。如何能培养体格健全,具有良好体育精神和素养的人来。一旦进入大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脱离了家长的照顾,面对五湖四海、不同乡音的同学,他们就变得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了。对体育接触都很少的人,对体育礼仪的接触就更加少之又少了,这样的大学生如何能在体育课、运动会等场合表现出很好的体育礼仪修养。礼仪教育需要循序渐进,是一种需要长期跟进的教育。

4.3 学校因素

尽管多年的体育教育改革,要求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但传授给他们知识的这一代教师由于长期受“填鸭式”教学理念的影响,尽管很想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但一时半会也达不到现代教育“三自主”真正意义上的要求。体育教育的重点仍是学生的“三基”教育或体质教育。为提供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体育课由原来的每学期18周压缩为现在的15周,因此在体育课程内容中设置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也被认为可有可无。

4.4 个人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寓意着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调查中,体育老师对体育礼仪要素以及内容不了解的占有43.26%,在要不要进行体育礼仪教育中有15.3%认为没有必,这说明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礼仪理念以及其巨大作用的认识不够,对体育礼仪教育的传播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对需不需要开设体育礼仪一课的调查表明:53%学生自身对体育礼仪知识的需求也不强烈,15%的学生甚至有人认为根本没必要。

5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1.1 目前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在体育素养方面

对体育礼仪概念的认识与了解不深,礼仪知识获取面狭窄。作为观众对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缺乏认识。作为学生缺乏对体育课堂礼仪的遵守与课程项目相关礼仪知识的学习。作为运动员存在不尊重队友、对手、观众和裁判的现状。作为志愿者缺乏对体育仪式和体育活动标示的认识等。

5.1.2 学校对体育礼仪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开展专门的体育礼仪课程,甚至短期的培训班,也没有体育礼仪宣传墙与手册等。

归纳调查问卷发现,制约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问题有多种,包括社会、教育、学校、个人及其他问题。

5.2 建议

5.2.1 更新观念,提高对体育礼仪教育的重视

作为学校和学生个人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体育礼仪教育的重视,争取能从低年级就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或传授相应的体育礼仪知识。体育礼仪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教育的过程,学校要根据礼仪教育功能归位,保障礼仪教育的持续性。当代大学生要具备适宜的体育礼仪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进行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以及作为非运动员应该具有的体育素养的教育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小学到大学礼仪课程开设的监管,在内容设计上适合各个年龄段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都不缺少“礼仪维生素”。

5.2.2 校园体育礼仪文化建设的大力加强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体育礼仪知识传播有效途径之一。当前高校体育礼仪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因此,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可以开展相关体育礼仪知识讲座、体育礼仪知识抢答竞赛、观看体育礼仪录像等形式进行“体育礼仪知识”宣传、定期免费发放有关体育礼仪内容的报刊、专人负责出版体育礼仪宣传栏或墙,宣传体育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学生得到体育礼仪修养的熏陶和滋养,提升礼仪素养。

5.2.3 体育教师的礼仪引导示范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着,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首先,学校要做的是制定好学习内容,再集中组织体育老师进行体育礼仪素养的学习,学校也要将教师的礼仪素养水平列入年度考核评定指标内容。其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组织各种教学比赛,已达到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与人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最后通过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及活动中的传播优势,将体育礼仪的理念传递给体育课学生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参加者,然后再由此传递给全校学生,利用舆论的力量,达到分级传播的效果。

摘要: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我国很多高校忽视体育礼仪教育,造成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长沙理工大学体育礼仪文化教育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礼仪,现状,缺失原因

参考文献

[1]李玲.中职学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0).

[2]黄菊.大学生礼仪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崔晓华.竞技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5).

[4]冉婷.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3).

[5]张杰,曹莉.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48.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9

一、礼仪与修身教育相关知识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方面的修养,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交往交流使用的规范化程序,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古人非常重视礼仪与修身是因为他们觉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礼仪与修身教育才可以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有能之士, 礼仪与修身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文化礼仪与修身教育方面, 理想人格需要从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进行培养: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

二、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 礼仪教育是高校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青年中的佼佼者, 他们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 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与希望。以往高校更注重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中需要的实践能力, 但是目前大学生已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及传播者, 他们的整体形象在社会上起到了典范作用, 而作为人们交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礼仪, 就显得十分重要。各大高校应该把礼仪课程设成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因为礼仪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美好的主体形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摒弃陈旧的人生观。重视礼仪教育, 把礼仪教育纳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 中国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二) 礼仪教育利于大学生成才和成功

随着大学的扩招, 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成为了难题。正是因为在校期间, 大学生缺乏礼仪教育, 没有养成良好的交际交流的习惯, 不擅长同人打交到,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就业创业的成功。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改变他们那种自我中心主义的特性, 同时可以提高个人形象和素质以及大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素养, 培养当代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 这对大学生个人发展, 对现代企业的成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成功地创业, 寻求职业上的良好发展, 就必须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及具有团队意识、互相合作的意识、良好的沟通意识、一流的服务意识等这些现代的公众意识, 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礼仪教育和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国历史悠久, 有着灿烂的文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就凸显其重要性。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把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工作的重心。对于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传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纵览古今中外, 礼仪一直都是衡量一个人修为、修养的重要准绳。知书达礼是古人对于有知识、有修为、有修养的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一直以来, 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高度重视, 也采取了诸多措施, 但实际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分析其原因, 主要的问题是思想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本身的诉求想脱离。

三、当前大学生礼仪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青年来讲, 他们的学历较高, 专业知识水平也比较全面。一般被称之为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那么理所当然的大学生的礼仪必须符合“大学生”这个特殊的身份, 否则就会有损大学生的形象。我国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这里所讲的德主要就是讲大学生礼仪方面, 它认为大学生礼仪修养不仅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外在的表现, 而且是一种内在的思想道德。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在礼仪方面的表面不佳, 常常出现违反礼仪修养的不良现象, 有的是不起眼的小事, 被人忽视;有的己经习以为常, 不被重视;有的己经是社会不良风气, 难以纠正。

(一) 大学生的言语存在不文明现象

一个人的语言表现着他的修养和知识水平, 大学生的语言应该起码是纯净而无杂质的。如果大学生都经常说脏话, 那么我们真的要质疑高考制度和考研制度选拔人才的科学性合理性, 质疑当今的高等教育了。言语失礼, 脏话满口, 不尊重对方, 往往使一件不愉快的小事转变为“战争”的导火索, 人际关系从此不可调和。这种事情发生在大学生当中, 隐藏着自我修养问题, 隐藏着高等教育的问题。因此, 要学习古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的处世态度是很有必要的。这样, 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遇事沉着淡定从容, 自然气度不凡。

(二) 大学生不顾他人随意占用公共资源

在自习室、教室或是实验室, 很多大学生不务正业, 利用国家提供的学习研究设备用于自己的非正当事情, 例如, 糟蹋实验药品, 经常用电脑打游戏, 用打印机打印连环画等。用电脑看恐怖电影或播放摇滚音乐时, 放大音量, 影响别人做实验或学习。这些都是失礼的行为。另外大学生不懂得回馈学校和社会,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位授予仪式或是奖学金颁发仪式上, 竟然不能说出简单的“谢谢”二字, 感恩之心己悄然弱化, 这样基本的礼貌都很缺乏, 即使学问再高工作能力再强, 也不会受到别人尊重的。

(三) 考试舞弊现象常有出现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面临许多重要的仪式, 本科毕业论文和平时考试成绩是大学生的最重要的两大仪式, 一定要严守礼仪规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协助导师研究课题, 首要遵守的一个准则就是实事求是, 诚实守信。这既是对老师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负责。当今, 垃圾论文不断堆积。作为大学生, 我们有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导师负责、对社会负责, 遵守这个礼仪, 避免垃圾论文或作业产生, 最后在本科毕业答辩之时, 才能以最佳最美最真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讲台上。否则, 再华丽的仪表也无法掩饰内心的虚假。对于我们这些久经考场的大学生来说, 考试礼仪自然不用多说, 但是总有人以抄袭为荣, 考前几天费尽心思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考试答案。不知道这些人是否是通过这样的外门邪道混进大学生队伍中来的。

四、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与修身救育的途径

从上述中我们已经较为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礼仪与修身教育的重要性, 也从中了解到了大学生礼仪与修身教育的不足之处。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出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 积极开设礼仪与修身公共课

课堂是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地方, 所以应把礼仪与修身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的课堂, 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礼仪基础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将礼仪与修身教育真正融入课堂, 可以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 充实完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二) 加强辅导员、导师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首位的, 导师的人格力量和修养会对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 展现给学生一个榜样式的形象。

(三) 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之桥, 搭建传统文化之台

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管理中应多开展有关礼仪教育的活动, 开设国学讲堂, 邀请国学家、文化使者等有影响的人物到校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在校园网上搭建国学论坛, 积极举办以礼仪与修身为主要内容的辩论会, 在学生中倡导组建国学社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传播。每年定期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发挥每名大学生的自律作用, 更好地带动其他人, 深入地影响其他人, 让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吹遍校园每个角落。

(四) 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传统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而网络的出现就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礼仪教育的不足。当前网络平台功能强大,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礼仪教育, 使大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礼仪知识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比传统的课堂礼仪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 因为这种方式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在校园网的主页上设立有关礼仪教育的演讲或者视频, 鼓励德育工作者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 同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学习, 例如, 在“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 健全其人格。另外大学生礼仪与修身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 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以及家庭的帮助, 共同来进行教育, 从而全方位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

五、总结

综上所述,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做好礼仪教育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德育综合素质, 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我们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礼仪与修身教育, 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真正成为一个“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才,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毛金凤, 卢军.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作用与途径研究[J].大学教育, 2013 (24) :152-153.

[2]赵乐园, 郑汉杰.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J].职业圈, 2007 (11) :187+196.

[3]陈慧.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J].社会科学家, 2007 (S2) :293-294.

[4]赵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农业教育, 2006 (01) :41-42.

[5]倪鸿燕, 施进华.文明修身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04) :27-29.

[6]江艺敏.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1) :113-115+136.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10

一、我国高职学生礼仪意识普遍不高的表现

礼仪应是从小培养, 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 使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专长培养, 而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意识和方法, 造成了我国高职学生礼仪意识普遍不高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对个人形象的正确认识

现代社会是个非常开放的社会, 对于美的定义各有标准。作为大学生, 很多学生并没有摆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盲目追求社会上的新潮与时髦。发型奇特、浓妆艳抹、服饰古怪或暴露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此外, 虽然经历了大一的军训活动, 但很多同学脑子里仍然认为言行举止的随意慵懒才符合潮流, 因此在校园中经常会看到缺乏朝气、行为拖沓的学生。

(二) 缺乏基本的行为规范意识

在课堂上, 迟到、早退、随意玩电话、聊天、睡觉等现象屡禁不止;随处乱扔杂物、插队、对长辈亲友不会问候、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三) 缺乏交往与沟通技巧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在父母长辈的掌心中长大, 自我意识过分强化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只从自身需要出发, 而忽视别人的感受, 不考虑集体的利益;遇到挫折往往归究于外因, 而不反省自身原因。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个人电脑的普及率不断上升, 使得学生更加自闭, 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人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礼仪素养培养策略

通过以上对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现状分析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与酒店行业对人才礼仪方面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如何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使他们能够满足酒店行业的需要, 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对传统礼仪课程的改革

礼仪课程的开设得到酒店专业的广泛认可, 是系统学习礼仪知识的良好途径。但是, 学生在完成礼仪课程学习后进入酒店, 酒店往往都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 其主要原因是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不够紧密。

因此, 礼仪课程的课程标准设计要针对酒店行业的岗位特点, 研究从业人员的外观静态形象要求和基于工作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要求, 即静态和动态两条线, 用这两条线来构建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知识目标。基本内容和知识目标设计完成后设计教学进程和实训项目, 摆脱以理论知识结构为框架的教学进度模式, 设计一个阶梯式能力锻炼和成长的教学进度, 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工作情景和项目内容,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在项目的设计上, 选取酒店工作中最典型的业务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配合一定的工作情景, 设计成真实而生动的工作项目, 这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 教师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和工作情景,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掌握酒店对客服务过程中的礼仪规范, 使学生熟悉各种服务礼仪操作技能并能在服务中整体运用。教学场地可以采用实训室 (虚拟情景) 和酒店 (真实情景) 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多种教学形式, 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激活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

课程学习能力的考核是关键。考核方式应该淡化理论考试, 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工作过程答辩, 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学生的礼仪规范性和基本行为素养, 通过工作过程答辩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礼仪知识。参与考核的人员除了教师, 还应邀请行业在职经理参加, 综合评分, 使得整个考核过程既有较强的真实情景又具有行业标准的普遍性, 以确保整个课改从课程设计到最终学习能力考核的全过程基于真实的行业岗位要求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 改造其他课程的考核体系

将提高礼仪素养的要求仅停留在礼仪课程的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整体概念,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融合在不同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中已经得到共识,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历史的原因, 很容易将专业技术条块化分割, 各自为政, 因此人才培养的工作往往难以形成紧密的关系。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主要在于课程考核体系的进一步量化。

相关专业课程和公共课应融入礼仪、表达等方面的素养培养, 不能只是笼统的要求和导向, 应体现在相关的课程标准当中。例如在学生服装要求上, 就不只是礼仪课要求职业着装, 其他课程也应要求职业着装。对其他理论性课程增加学生答辩和陈述的环节, 并以此作为检查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理解能力的考核方式, 既灵活检查了学生领会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也激活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气氛, 同时, 对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起到不断加强和督促的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考核体系为例, 学生综合成绩总评由每个模块的考核得分+职业能力分组成, 前者占70%, 后者占30%。模块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前厅工作的掌握情况, 职业能力考核则包括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学习态度、考勤、团队合作、沟通等。在每个课程开始的第一次课即向学生介绍这样的考核方式, 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 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意识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通过对学生各项指标的考核, 给予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事实上, 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也能得到酒店的认可。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体系要求所有的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礼仪素养, 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礼仪规范, 自觉的将礼仪教育融合到所有的教学工作中, 才能成为学生礼仪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员。

(三) 开展各类活动, 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礼仪素养的认识和实践还需要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环境和工作情景完成, 需要将课堂延伸到酒店和其他工作环境当中, 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认识。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建立从低到高、从内到外、从简到繁的体系。

浅层次的活动项目可以在校内开设, 如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模拟企业文化的训练项目, 让学生在校内获得模拟性的礼仪训练机会。通过模拟实践, 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在礼仪素养的养成过程中, 环境的“他律”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此, 发展健康的舆论,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于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 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学校不仅通过以上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 还应该通过广播、网络等媒体工具, 传播正面信息, 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中层次的活动以真实项目为主, 通过校企合作, 承接真实的服务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例如我们常见的各种典礼、会议接待、商业活动服务等等, 学生通过在真实的项目服务中获得技术上和心理上的锻炼, 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行业、认识服务对象, 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真实项目训练往往在时间安排上会有一定的机动性, 需要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层面的组织者积极协调和指导, 切实调动学校的一切因素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高层次的活动设计是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社团和小型企业, 将专业学习、素质培养和学生创业相融合。学生可以成立自己的服务性社团和企业, 面向社会开展经营性活动, 例如成立“公关公司”“礼仪服务公司”等, 教师帮助学生引进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和业务管理规范, 学生可以自行联系业务也可以通过教师和合作企业引进业务, 自行组织和完成每个服务项目和业务。通过这样真实的业务, 学生不仅锻炼了技能、提高礼仪和职业素养, 还能建立自己的客户和渠道, 深入研究客户的需要, 提高创业能力, 化被动的礼仪素养学习为主动的提升自身能力, 成就今后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岩松, 邹春霞, 马丽萍.现代服务礼仪[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1]张岩松, 邹春霞, 马丽萍.现代服务礼仪[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

[2]陈向平.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2009 (11) :30.[2]陈向平.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2009 (11) :30.

[3]潘清.社交礼仪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9月, 第6卷, 第3期.[3]潘清.社交礼仪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9月, 第6卷, 第3期.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11

一年前,江苏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八礼四仪”方面的教育,我校也开展了一系列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队会活动,为了迅速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一、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学校针对一年级新生,自编了绘本《培养文明礼仪小标兵》班本教材,一年级新生进校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文明礼仪常规,班主任利用晨会课的时间、课间操的时间等,通过绘本向学生宣讲文明礼仪知识,使每个学生知礼在先,讲礼在后,接着在班级开设“文明礼仪小队角”专栏,让全班同学对照“小队角”的要求,争当“文明礼仪小标兵”。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只有持之以恒地讲“文明礼仪”,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文明礼仪小标兵”。

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1.在班级墙壁的一角贴上全班同学的名单,贴上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的标题。2.挑选班级最善于发现的那双眼睛,指导并嘱咐他记录好每天的新发现。3.定期开展一些小活动,如文明礼仪知识大比拼、文明礼仪情境表演等。4.不定期地评选出班级的文明礼仪小标兵。

同时我们学校还积极响应省“八礼四仪”的要求,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做到有科学性、教育性、陶冶性。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贴着“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等经典礼仪故事,楼梯道上张贴着“上下楼梯靠右行,语言文明声音轻”的友情提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力量。同时利用学校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不但懂得了文明礼仪知识,而且还能够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使讲文明、懂礼貌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着文明的气息。

二、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人怎样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的力量,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1.教师以身作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在学校的模仿对象就是教师,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做表率,才能使学生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

2.树立学生榜样

爱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我校每学期都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和“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并在“六一儿童节”演出的时候进行隆重的表彰。让“文明礼仪小标兵”代表们上台介绍他们的文明事迹,并把他们的事迹编排成文艺节目,演给同学们看。这样,全校上下就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人人争当“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良好局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家校联合,巩固良好的习惯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需要发挥家庭这一小小“课堂”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的文明礼仪习惯,许多学生在学校表现得彬彬有礼,但是一回到家就又变回那个“小公主”“小皇帝”了,蛮不讲理、无理取闹,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导致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张“培养文明礼仪小标兵”评分表,每周让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打分,作为学校评选“文明礼仪小标兵”的附加分。这回孩子们总算把良好的礼仪习惯带回了家。他们在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让文明礼仪在千家万户中生了根。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举措。礼仪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大学生礼仪研究 篇12

一、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

我校是经济较发达区域的普通高中, 本地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 多为独生子女, 平时父母比较忙, 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少, 长辈们宠爱有加, 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礼仪养成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在当今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文明礼仪问题:

1.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

我校部分学生厌学弃学情况严重, 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合理规划, 到学校的目的是因为家长要他们拿一张高中文凭。部分学生不听课不做作业, 学习成绩不理想, 学习兴趣不浓厚, 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知识了解不够。

作为封闭式管理的高中, 我校多注重课堂理论知识教育, 传统礼仪教育与社会现实教育缺失。学生周末回家后多忙于睡懒觉、上网、打游戏、逛街等娱乐休闲活动, 对国家与社会关注较少, 对社会的热点事件了解不够, 缺少社会历练。

3. 学生对各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部分同学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如对他人比较冷漠, 对其他同学态度无礼粗暴、言语傲慢尖刻, 一言不合一点小事就要大打出手。部分对父母老师态度非常恶劣, 不服教师与父母的管教, 爱理不理, 丧失对师长父母的感恩之心、孝顺之心与敬重之心;

4. 学生公民意识不强, 责任心有所欠缺。

部分学生责任心与公民意识有待增强:心里有“人人为我”却忘了还有“我为人人”, 注重自己应得的权利而忘记了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应承担的责任。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 他们在之前的学校很少有担任班干部的, 缺少锻炼机会, 参与公共事务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弱, 在校园里与班集体里随手乱扔垃圾, 不注重周围环境保洁, 不愿意做值日, 不愿意参与班级与学校的公共事务;责任心与意志力薄弱, 有困难就放弃, 不愿意吃苦, 等等。

高中班主任普遍反映班级难管理, 任课老师都说课难上, 而且将很多精力都消耗在管理学生的纪律上、卫生上、生活琐事上, 真正花在教学上的反而少。虽然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和进步, 但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却出现一定的缺口, 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密不可分的, 文明礼仪上的缺陷将贻害学生一生。试想, 一个生活不能自理, 不尊重父母师长, 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的人, 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吗?一个懦弱、狭隘、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没有基本礼仪的人, 能谈得上报效祖国吗?文明礼仪方面有一定问题的学生为数不少。特别是由于父母外出经商、办厂等种种原因被寄养的学生日趋增多。很大一部分学生成了道德行为问题生和学习问题生。这对这些学生今后的学习、生存、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 对创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促进高中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养成

中国古代, 人们对礼仪曾给出了众多解释, 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解释:“礼也者, 理也。”礼, 就其本质来说, 实际上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礼仪应被理解为:人们在其具体的人际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亦其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礼仪, 实际上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教养乃至道德水准。认为礼仪是指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 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的。

1. 校园文明礼仪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 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 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 告别不文明言行。本课题把校园文明礼仪分为六大方面。 (见图1)

2. 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我校开展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是指通过有目的地选择相关文明礼仪主题的课外有趣文章与文学作品, 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个体或集体阅读, 通过写读后感、唱文明歌、演心理剧、组织演讲赛与辩论赛、对校园文明与不文明行为通过漫画、摄影展示出来、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等一系列有趣活动推进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过程。 (见图2)

3.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促进高中学生校园礼仪养成的实施。

通过设计、组织、实施文明礼仪养成主题活动, 摸索出适合综合高中实行的文明礼仪养成的主题活动模式, 有效促进综合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实现: (见图3)

阶段一:学生文明礼仪养成认识阶段

通过教师家长的推荐与学生的自选, 确定相应礼仪养成主题的主要阅读篇目后, 教师编写学生读书手册并指导学生精读。在选文章与读文章的过程中, 让学生认识文章中所体现的文明礼仪内容。

阶段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内化阶段

文明礼仪的内容只有被学生消化吸收才能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在阶段二中我们组织学生对阶段一所选的文明礼仪主题文章撰写读后感, 并在班级、年级、校级进行交流与讨论, 组织辩论赛与演讲比赛, 让学生在反思与交流中碰撞思想, 让文明礼仪主题文章中的礼仪养成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阶段三: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外显阶段

文明礼仪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的文明礼仪认识得到改变, 文明礼仪问题行为得到纠正, 良好的文明礼仪成为学生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成果展示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出来。主要方法有:组建荆山读书论坛、校报上开辟专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德性观点、组织班级与学校黑板报展示、布置每个礼仪养成阶段的活动展示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剧汇演, 等等。

三、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促进高中学生校园文明礼仪养成取得的效果

依据面向2l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 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以教育学、教学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 把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分为六大形式, 分别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 有针对性地对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的养成。正确认识和成功地、有效地培养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无论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还是对学生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主题活动, 提高学生对当今社会文明礼仪新要求的认识。我们专门针对高中生的文明礼仪问题, 有效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明礼仪修养, 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文明有礼、爱护环境、勇担责任的合格人才, 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2.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主题活动, 使我校教师的文明礼仪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于礼仪养成认识由忽略变成了重视, 由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礼仪养成变成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礼仪养成;礼仪养成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礼仪养成的方法变得多种多样。

3.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主题活动, 增进家庭的和谐。每一位学生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 每一位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与未来, 主题活动注重家校合作、亲子交流, 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情容容, 关系和谐, 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4.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在主题活动中的养成课题研究, 让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有一定好转, 班主任班级管理难度下降, 教学效果强化, 学校的政教处工作压力减轻, 可以说通过开展校园文明礼仪养成活动, 使整个学校的礼仪风貌焕然一新。

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 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 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要对学生产生影响, 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感兴趣, 自我熏陶, 慢慢渗透。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礼仪养成内容与高中学校学生实际, 应开展一系列文明礼仪养成主题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的礼仪养成。

参考文献

[1]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黄丽华.国内外学校德育目标趋同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刘晓东.儿童道德发展需要智慧条件和社会性刺激条件[J]教育科学, 1998 (02) .

[4]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2) .

[5]吕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走进文本下一篇:早间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