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2024-09-26

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精选12篇)

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篇1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 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 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 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 在青少年学生中, 深入开展礼仪教育, 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 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 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但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让人十分担忧:以自我为中心, 高傲自大, 缺乏理想, 不能吃苦, 不懂感恩, 意志薄弱……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到过分的呵护, 到了学校以后, 往往受不了学校纪律的约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可谓关怀备至, 以致孩子在情感上只是单向的“输入”, 却不知如何去付出, 长此以往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第二, 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最基本的父爱和母爱, 心灵往往有较大的创伤,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在校学习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第三, 留守少年儿童, 以及州县农牧区子女、草原干部子弟前往西宁市区独自求学, 无论是隔代监护型, 亲朋监护型还是自我监护型, 监护的责任其实就成了孩子自己。这些孩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缺失, 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第四, 家长自身素质存在缺陷, 家庭教育环节薄弱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好坏。许多家长因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 缺乏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造就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第五, 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 如一些恐怖电视、不良行为游戏、色情电影, 就像一棵棵毒瘤, 危害着孩子们的健康, 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了重要影响。

第六, 学生在校的思想教育课本枯燥, 教授的方式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学生接受效果不好,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针对这些情况, 我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通过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 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我校从2008年9月起就增设了校本礼仪课程, 五年来先后共对五千多名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 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二、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为了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 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 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旨在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活动深入地开展, 广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从而进一步提高全体中学生的文明素质修养。

三、开展“礼仪故事大比拼”活动

为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 九年级学生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礼仪故事大比拼”讲故事比赛。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开展我最讨厌的“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活动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00张, 收回272张, 回收率达到91%, 其中有效问卷248张, 占全部问卷的83%。此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师生在思想上、意识上认识这些不良行为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

五、《有你真好》感恩系列活动。通过《有你真好》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感恩”

活动分三个阶段:1.以感恩父母为主题, 利用每周周末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2.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与家长一起探讨感恩的话题;3.组织观看影片《背起父亲上学》。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理性的思考、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 心中蓄满了深深地感恩情结。

六、开展“日行一善, 善行一生”实践活动

根据西宁一中2011年“日行一善, 善行一生”活动方案, 我校扎实推进了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过程上, 我们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落脚点;在内容上, 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侧重点。

七、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讲文明、懂礼仪、学会宽容、谦让、理解, 展现他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风采,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为此, 我校特举行“爱在文明、美在礼仪”演讲比赛活动。

八、开展“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

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全校举行了主题为“中学生文明礼仪”的手抄报比赛。活动使学生们懂得文明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 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九、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黑板报评比活动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宣传阵地的作用, 让每一位同学积极行动起来,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争做文明表率。

学校教育是文明礼仪教育的规范化阶段, 学生要学有所成, 将来立足社会, 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必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基本途径, 彼此密切配合。加强全体学生礼仪教育, 正确地认识和继承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 提升其文明礼仪的素养, 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篇2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4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 赛来西··阿不都拉 张兰欣

【内容摘要】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交往方式日趋开放、政治观念日趋民主的现时代,公关礼仪已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公关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提高对礼仪知识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志,确立讲究礼仪的信念以及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公关礼仪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成为目前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关键词】 公关礼仪教育

素质培养

形象塑造

Discuss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and the synthetic character optimization of undergraduate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Sawliexi · Abdullah

Zhang Lanxi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gradual opening of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creasing democracy in politics, public relation and etiquette is becoming one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modern.The education of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could increase undergraduates’ knowledge about etiquette, nurture their sentiment to observe etiquette, exercise their volition to observe etiquette, establish their faith to observe etiquette and foster their custom to observe etiquette.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undergraduates to obtain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after their graduation.Consequently, it is an urgent affair to set up a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course to optimize the synthetical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quality

image-building

公关礼仪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形象的一种行为规范。古往今来,礼仪是一 1 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交往方式日趋开放、政治观念日趋民主的现时代,公关礼仪已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掌握好公关礼仪的有关知识,成为高校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加强公关礼仪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关礼仪课程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必修课程。通过公关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内容,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家庭伦理修养、社会公德修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个人素质的提炼和内在实力的提高,使学生面对纷繁社会更具勇气、更有信心,以健康的人格参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自我,以自信、自立和积极的行动去创造和成就个人的事业,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公关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培养学生提高对礼仪知识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志,确立讲究礼仪的信念以及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成为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

目前大学生礼仪规范及素养状况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强化,社会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面对竞争的市场,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一方面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强调个性的培养和张扬,由此容易忽视对日常的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礼仪意识的逐渐淡化与缺失带来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和校园的表现,也来自学生实习单位,就业面试现场与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一些学生为了追求时尚,不分场合,奇装异服,忽视适当地装饰,仪表不整洁、不得体;有些学生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行为上的失态给自己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往往使自己陷入人际交往的心理危机;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谈吐举止不礼貌,无意中失去了摆在面前的机遇;也有些学生不尊敬师长,上课迟到、旷课、在教室大声喧哗或随意接打手机、考试作弊等等。解读存在于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礼仪规范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宏观环境的变化必将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在利益、需求和爱好方面的不断变化使他们的平等意识、竞争观念、法制意识、创新意识都在增强,同时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追求个人利益的唯利是图思想、“合理利己主义” 的个人至上观念、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等极大地困扰着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这些现状自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加强调个性的张扬、更加会对各种机遇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更容易忽视礼仪的重要作用,将礼仪规范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看作是虚伪造作、溜须拍马的表现,并对之产生抵触心理。

2、中国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综合素质培养与优化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消极教养方式,2 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还有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忽视对其面对社会能力的培养。这种重知识、轻素质的教育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多数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忽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大学校园和将来踏入社会,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面对挑战经受挫折、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出现畏惧、恐慌、逃避等心理。

3、高校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与礼仪教育的脱节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能将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出发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这一层面很高的教育内容与最直接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礼仪表现形式在衔接上有一定的差异和距离。由于中国家庭传统教育的方法和教养方式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客观上缺少了从低到高的层次性,造成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反映出了目前我们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公关礼仪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优化中的实施方案

在现代社会,一个知礼、懂礼、行礼、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正如荀子所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礼仪修养是完善人生的必修课。因此,公关礼仪教育在当前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公关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制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目标,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别出心裁的教学创意,激发大学生热情,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案的实施可以从几方面展开。

1、确立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应该提倡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现代公关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和敬意是公关礼仪的情感基础,“恭敬主人、礼之端也”,尊重是公关礼仪的第一原则和根本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礼仪,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操作要求上下课时师生之间的问候礼,同学之间的见面礼等,养成习惯,积累品德。(2)诚信原则。“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道德行为至高的精神境界。西方最新经济学把“精神资源”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支柱,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诚信。有诚信,才有合作,才有共赢。因此,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渗透真诚、诚笃、诚实、信用、信任的理念,从而体现礼仪文化的品味和礼仪的层次水平,使礼仪含有更多的文明因素和文明内涵。(3)包容原则。宽以待人是人际交往的至高美德,包容是阳光、是空气、它可以协调沟通,化解矛盾。公关礼仪教育要始终遵循宽容的原则,教导学生以宽大之心善待各类公众,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公关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

当前,公关礼仪教育的相关教材品种繁多,但精品不多,少数教材内容雷同、重复,案例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必要的实践内容。任课教师在组织讲稿和教材时,应该尽量参考最新出版的教材、利用互联网等寻找与礼仪相关的最新资料,并配置情景剧或专家讲座等光盘作为授课内容。另外,最新的时事动态或社会热点话题中涉及礼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讲授的内容,如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主席接见以国民党主席连战为首的大陆访问团以及连战主席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其中涉及了公关礼仪中的往来礼仪内容,现场的接见、拜会、会谈、礼品赠送、欢迎欢送等。这些内容通过录制成光盘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3、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 目前的《公关礼仪》教材中,有关仪表、仪容、仪式、礼节等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所占篇幅多。对仪态、言谈、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相对要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对美的关注和追求,使他们对仪容、仪表等部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教材中有大量这方面的介绍,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仪态方面的内容,操作性强,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示范、训练和点评,这样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加大仪态方面的课时数,强化仪态、言语、行为规范方面的训练,4、注重仪态训导,培养学生良好气质

仪态训导主要指站姿、走姿、坐姿、手势以及表情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组织训练,现场点评进行。仪态课应尽量安排在形体房进行,配合音乐,营造轻松、幽雅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意境。站姿训练可以采取背靠墙站立,头顶书训练,做到挺胸收腹的效果。仪态训导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塑造良好形象的氛围,通过照镜子训练、同学之间相互指正等,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音乐及美学的鉴赏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气质的培养。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公关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多内容需要通过现场模拟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仪式方面的教学可以采取讲授、讨论、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如电话礼仪、名片礼仪、应聘礼仪等可以安排议程进行过程演示;对自我介绍环节和言谈礼仪环节,安排相应的课时,设计主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在语言表达中所需遵守的礼仪规范,并让学生组成评委小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打分、点评,选出最佳表现者,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操作,这些程序结束后,再由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深化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拼盘式教学法,即请公关礼仪方面的学者、专家、业界的公关经理走进校园,开设相关讲座,根据系列主题,组合成具有新意并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使传授者成为学生礼仪修养的楷模

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授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综合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素质的质量。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教育心理、教学能力等方面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公关礼仪课程的任课教师本身要讲究仪容、仪表,要具备良好气质,可以在学生中起示范表率作用,通过教师良好的仪态展示,激发学生对良好仪态的追求和向往。其次,任课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到一些组织、企业调研走访的方式或参加一些公关礼仪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公关礼仪实践功底,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结语:礼仪从表层上看是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进行教育,但从深的层面去分析则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内在素质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礼仪修养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需要一定的学识,修养和悟性,学生在掌握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音乐及美学的鉴赏能力。公关礼仪教育应该本着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善于引导,加强个人修养,灌输良好的行为规范准则,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认识: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要靠文明的理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使每个人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加强文明社会的进程。公关礼仪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文素质,体现人文关怀。正如社会学家埃米利·波斯特在《西方礼仪集萃》中所言:“公关礼仪表面上有无数清规戒律,其本质在于,使人类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人人变得平易近人。”在校大学生学习掌握公关礼仪方面的知识意义重大。公关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向社 4 会,其宗旨和内容符合时代的需要,因此,公关礼仪课程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王明景 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3.3湖南社会科学 韦维 谈高职公关礼仪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 2004.4 中国林业教育 李健荣 彰显公关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4.82高教公关 曹钰娟 邱显清 向波涛 开设《大学生礼仪基础》课程的启示 2004.12北京教育 李萍 唐晓娟 任萍 大学生礼仪行为培养的思考 2003.11 人才开发 刘红娟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2004.8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薛巍 礼仪教育之思考 2004.5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鲁家宝 加强礼仪教育不容忽视 2004.11 教学与管理 许艳霞 加强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2004.6 理论界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

邮编:310015

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传统文化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并形成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们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求职及适应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礼仪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过程,礼仪的继承和发扬是社会形态的形成与重构的重要因素。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大学生更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楷模。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形象,同时也影响到团体甚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交往水平和行为礼仪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大学生社交礼仪与素质教育的渗透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大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同事和领导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注意自我形象塑造等。

2.礼仪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他们非常渴望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目前,有不少大学生出现“自我封闭”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让大学生学习礼仪,了解一些社交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社交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心,降低挫折率,能够缓解或避免交际活动中某些不必要的情感障碍和尴尬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礼仪具有道德功能,礼仪道德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良好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使人们的行为控制在符合礼仪道德要求的范围内。前些年,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中小学校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升学率和学生的应试水平。学校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从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到升学考试,使学生、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急功近利上面,根本无暇顾及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能考入大学的学生,小学至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成绩优良,受到家长、教师、同学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偏爱和包容,学习好的优点容易掩盖失礼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降低了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到了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直接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造成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礼仪本身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引导着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和目标,去做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礼仪还能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以及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指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言行一致”,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行为规范,即按照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我们知道,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以说道德是做人的规矩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判别善与恶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选择怎样做和做什么的标准:而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道德的具体表现,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它更注重一个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外化。

1.加强礼仪教育维护自身形象。现代人对个人形象十分在意,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礼仪,应用礼仪,自然会塑造出完美的自我形象。在某些情况下,大学生个人形象,常常被等同于大学生群体形象,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大学生注重维护个人形象,实际上也是在维护大学生的群体形象,维护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2.加强礼仪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某礼仪专家讲过: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正是他个人素质的直接体现,如果他在这些方面表现的中规中矩,其自身素质就会获得肯定的评价,反之,则会得到否定的评价。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应该认认真真地从礼仪的学习与应用着手。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学校制订礼仪规范,将礼仪渗入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礼仪常识,在新生入校之初,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形成对礼仪的初步认识,并将礼仪表现作为诸如奖学金等各项评定的内容之一。

2.教师为人师表,塑自我形象。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齐,举止大方,行为?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

3.开设礼仪课程及礼仪培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礼仪教育课。如对低年级学生开设《日常礼仪》课程,为毕业生开设《求职礼仪》、《面试礼仪》、《商务礼仪》等,使礼仪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做到知礼,并有能力用“礼”走向成功。

4.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增强文化底蕴,?摇知书才能达礼。书读得多了,懂得的礼数才有可能多。适当的阅读一些文化方面的经典作品,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礼仪内涵,而且有助于他们扩大知识面,随时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知书达礼的同时成为人群中的亮点。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校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礼仪失范的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不文明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另外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总之,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就能凭它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所以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的和谐与有序,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陆文泽,王静.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9,(8):15-16.

[2]鲍作臣,康齐力,赵蕾.医学生礼仪教育心理诉求及对策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3):61-62.

[3]王琤.大学礼仪建设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57-58.

[4]赵秉昊,杨淑玲.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

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篇4

一、红楼宴会中座次空间和场所的分布

礼仪是和谐人际关系,增进相互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当代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礼仪文化,懂得一定的宴会礼仪知识,学会艺术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宴会之中,人物座次空间和场所的分布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文化。比如,红楼宴会座次空间和场所分布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礼仪文化要求,每一种类的宴饮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主要的目的。

1. 了解迎客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迎客宴作为一种非常庄重的礼仪,往往有着一定的形式和规模。迎客宴座次的确定,因为客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客人身份不同,座次安排往往不同。比如,当时贾母迎接外孙女林黛玉的宴会,主要是一种小型的家宴。“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是客,又受贾母宠爱,坐了椅子中最尊的位置:左首第一。当然,迎客宴并非对于座次关系都有着一定的重视度,也有着一定的随意性。迎客宴场所区位的确定,同样也因为客人的身份有所不同。地位相对较高的客人,主要是安排在大花厅内建筑群的主轴线上。迎客宴的场所选择有着一定的正式性,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礼敬。

2. 了解游乐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游乐宴的座次一般采用围坐式,围绕酒令官进行排列,这样,便于游戏的进行。除了主客座次有别外,其他座次是按本家、外姓分别安排的,并不是随便混坐。凤姐和李纨作为媳妇,没有座次,仅仅位列纱橱后面待命,并对丫鬟进行掌管。对于游乐宴来说,重点不是饮食方面,主要是考虑人与人的交流,考虑游乐的方便性。所以,游乐宴场所的选择呈现多样化,不同的游乐主题往往有着不同的景观。这种地点,常常选择在园内的阁、亭等处。

3. 了解节庆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节庆宴往往有着较多的人数,有着较高的等级,因此,节庆宴座次同样也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在节日喜庆气氛的影响下,有时座次往往会依据长辈实际的喜好而进行调整,以示注重传统孝道这个千古传诵的主题。节庆宴的主题多数是团聚,往往有着较大的排场,因此,常常选择在正房或长辈上房。

4. 了解庆生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庆生宴的主角是寿星,参与人员一般而言往往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座次的选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不分主仆。庆生宴场所的选择方面,一旦有长辈出现,则往往有着一定的规模,同时空间的选择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平辈之间的庆生宴,主要选择在园内进行,有着随意的形式。

5. 了解日常饮食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红楼梦》中,对日常饮食场景描写不多。一般的日常饮食场景,主要是一种小范围的团聚,主位往往是长辈的位置,晚辈则处于一种围坐的形式,陪长辈用餐。这样,不仅将孝道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亲情的维系。日常饮食场所的选择方面,主要安排在各自的房间,有时子女在长辈的房中吃饭,体现出一种孝道。对于辈分较小的媳妇而言,主要在自己的正房炕边吃饭,有着一定的随意性。

二、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的现代流变

时代的变迁,也使得宴饮礼仪发生了一定的流变。高校大学生要理解礼仪文化的流变,懂得现代礼仪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彬彬有礼,气质高雅,做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关于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的现代流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 有着凸显的功能独立性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建筑典型平面中,餐厅功能空间的布置,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设置,同时也没有单独列出。宴饮活动的进行,往往需要依据需求,分布在不同性质的空间。传统建筑在对房间的定义中,往往和功能没有直接性关联,房间一般有着多种使用的可能性。现如今,人们居住的方式有着微妙转变。同时,功能主体性也在逐渐受到认同。一些住宅平面,往往对不同功能的组合有着一定的强调性。我国现代住宅主要是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一种产物,往往和传统居住建筑没有一定的联系。在当前,传统的宅院模式发生着微妙转变,宅院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同时宅园也缺乏直接关联。没有了院与园,游乐宴活动逐渐消失,酒店逐渐成为礼仪性要求较高的宴会活动的场所;而家庭内部的日常餐饮,往往有着比较随意的气氛,但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要求。

2. 有所淡化的文化伦理

吃饭作为日常交流以及情感联系的载体,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座次所体现出的礼制、等级、身份,还在延续。当前,在大型聚会中,座次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着一定的支配性作用。对于礼节,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逐渐淡化传统生活中关于空间多意性的追求,更加注重功能使用的明确性。这样,餐饮空间位置的可变性淡化了,生活的情趣也处于一种减弱状态。当前以核心家庭为主,每个家庭的人数不多,大家族式的家庭组织模式被削弱,同时也减弱了血缘的凝聚力。人们对传统的礼制处于一种淡化状态。虽然传统的烦琐礼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但是,也将某种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加以割裂,这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良好的礼仪礼节,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加以传承。

三、结语

大学礼仪教育 篇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人在大学当中的应该做的的三件事情:显明自己原本就具有的清明德行;推己及人,是他人能够革旧从新,显明他们本身具有的清明德行;最后把上面两项要求身体力行,已达到至高至上的结果。虽然此大学不同与彼大学,但其教书育人,使人为善的性格始终不曾变化。但当今当的大学教育由于礼仪教育的缺乏,使其根本宗旨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和贯彻,也影响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文化中的“礼”。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作为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但是在近代,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很多人将中国的的的落后归根为文化上的落后,特别是封建礼教的落后,于是传统的礼也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并被全盘否定。

二. 大学礼仪教育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校内行为上的不雅和校外能力上的缺乏。

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各种不雅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求近路而践踏草坪,在校内的墙上和课桌上大肆涂鸦,学生见了老是不理不睬,上课迟到,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以上的各种现象无不反映出大学生素质的低下,而素质恰恰是一个人礼仪水平外在表现。

与此同时,当学生走出学校,迈向社会时,社会上对大学生的素质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

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差距。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很多不良的礼仪现象:自我约束力差,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诚信,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嫉妒与冷漠,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主要体现出了大学生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协调,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效果之间的脱节。与此同时,礼仪素质的诸要素发展也不均衡。

大学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更是未来社会建设主力军,那为什么当前那些语言不优美,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却经常发生?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传统礼仪教育的缺失。中国传统社会以书院为场所,四书五经为载体,大力的弘扬和倡导礼仪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仪教育不断的传承并深入到广大人民当中,被整个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但到了中国近代,国人把中国的落后和愚昧归结为封建文化的荼毒,对其进行了全盘的摒弃,儒家学说更是成了吃人的礼教,众多的知识分子纷纷与其划清界限。虽然这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民主启蒙运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那场运动对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负面作用,传统礼仪不再是通行的准则,传统的礼仪教育在学校里被弃置。在很长一段时间礼,传统文化饱受偏见与排斥, 人们重理轻文, 重才轻德, 导致学生在学习上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年轻人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面对日渐增大的社会生存压力, 大学生们更关心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的获得,以求增添未来职业竞争的砝码,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忽视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2.道德规范的错位与缺位。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生活日益走上现代化和多元化,传统礼仪表现出一元化的道德规范已经不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造成在若干领域道德规范的缺位。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小农的自然经济为主,没有过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北引入中国才30年左右,旧的道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真空”和“无序”状态,再加上国外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完全稳定,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

3.出了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自身修养也严重影响着一个人的礼仪水平。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基础场所,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任何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不注意从小对孩子进行道德和基本礼仪行为的培养,使孩子错过接受礼仪教育的最佳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个别家长自身的礼仪修养水平不高,日常生活中无法为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率,加之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另外学生本人的意志力不强,抵抗不良因素的意识不高,往往把一些不讲礼仪的行为认为是个性的表现,也影响着个人礼仪修养水平的提高。

三.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他们认识自我,知书达理。一方面具备礼仪知识的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良好的礼仪修养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良好的礼仪修养,也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多元吸收,知书达理。大学的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复合的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博采众长,而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3.大学生的人生规划与社会责任也要求大学生以礼待人,知书达理。随着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讲文明,行礼仪不将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象征。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只有

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水平,才能在学习中、工作中和生活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大学生给的礼仪修养水平,首先要依托与校园本身优势。学校在社会化中的主要作用是把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历代所积累的的知识技能传给下一代。因此,把礼仪教育引入大学课堂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 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 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 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 都与缺少教育的人截然不同。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 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 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礼仪教育还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 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 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 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 结果, 礼仪教育普遍空缺, 部分学生甚至认为, 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 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 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2.教材无疑是当代学校进行传统礼仪教育最主要的载体。缺乏良好的教材是当代学校不能有效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一个要原因。遍观当前的礼仪教育的教材市场,大都是一家之言,虽然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但依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形成专业教材体系,可选择性少、质量不高严重制约高校的礼仪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完整的礼仪体系,这应当是我们进行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教材编纂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合理的剔除相关的不合理的、消极的礼仪因素,并且与时俱进,添加礼仪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些形式和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为了对外交流和自我完善而吸收的国外优秀的礼仪因素。

3.在大学开展礼仪教育,必须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维立体体系。在国外的礼仪教育实例中行,出了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里一家教育的重要力量。新加坡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注重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作用。制定详细的家庭守则, 提倡以家庭为单位保持传统美德。与我国部分家庭纵容乃至赞赏下一代的失礼行为相反, 他们对于下一代的行为严格约束, 新加坡在家庭教育中时时强调要为他人着想, 教育小孩在玩耍时不得大声喧哗, 看电视也要注意音量调小以免影响他人。家庭教育往往可以从及其频繁和微小的事情入手, 使孩子得到较好的教育。另外, 他们也很重视社会礼仪环境的优化,新加坡严禁一切色情暴力得书刊杂志出版, 强调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自我约束;韩国则时常在电视台播放以礼仪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社会可以利用其强大舆论优势,为大学生礼仪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三者不但要各自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也应该建立相互的沟通交流机制,全方位的为学生创造礼仪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

4.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要注重行知结合,注重在实践中进行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在行知分离。说起来是一套,做起来却全忘了。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和社会,都应当尽可能的创造礼仪的实践环境,鼓励学生把礼仪有理论抽象走向实际行动,这也是开展礼仪教育的初衷。

5.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当中开展礼仪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势。礼仪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内涵, 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开放性, 使得网络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网络环境下的礼仪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 鼓励教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 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 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咨询等方式, 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 健全其人格。

关于大学生校园礼仪教育的思考 篇6

一、明确礼仪教育的具体定位

所谓礼仪,是社会生活中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式,是人类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表示尊重的习惯行为。人是社会的人,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绝对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引导学生开发智力,而是要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礼仪教育缺损原因

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不可否认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对他们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当代学生礼仪失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家庭与中小学礼仪教育严重不足;②高等学校礼仪教育深度断层;③教育机构礼仪教育匮乏研究。

三、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1.礼仪教育是高校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21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高新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新时代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开拓者,其特殊的位置和身份更有必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而礼仪作为人们交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要重视礼仪教育,使其成为大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课。

2.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追求是大学生的主体形象。在时代变革、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学生们在寻求、选择、思考。总体上讲,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支流問题不容忽视。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成才意识强,参与意识强,自我意识强,而集体观念差,心理素质弱,特别是社会公德意识弱。学生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更多的是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标准;更多的是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政治标准;更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在价值观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和多元化;在行为规范上,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缺乏整体形象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在校园爬墙踢门、随地吐痰者有之;污言秽语者有之;吸烟酗酒、故作潇洒者有之;不分场合出双入对,卿卿我我者有之;某些学生成为网吧、游戏厅的常客。凡此种种,虽不成气候,但却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信誉,必须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会贻误学生个人成长和影响社会的发展,更污染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纳入读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落后的人生观。

3.礼仪教育是树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培养自身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礼仪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和行为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礼仪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围绕礼仪教育主题,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审美,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净化心灵,树立良好校风。

四、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几点建议

知书达理,待人以礼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大学生中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相当严重,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学习及就业。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养成其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为素质教育所必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1.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使学生受到完整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教育的良好途径。学校应对礼仪教育有足够的重视,把礼仪教育引进课堂,从理论上肯定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礼仪教育,开设礼仪课程,从礼仪的文化、历史底蕴让学生对礼仪有个深入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课堂把重礼守礼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使他们首先有辨析能力,知道什么是有教养的行为什么是没教养的行为,让他们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文明习惯。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规范和引导这只是让大学生在理论进入了知礼这一步,还不能够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守礼。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

浅析大学生形体礼仪教育 篇7

一、形体与礼仪的内涵

在实际生活中, 为了实现人与人间的互相尊重, 形体礼仪已成为一种在身体姿态方面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并受到大家更多的重视。形体礼仪多体现在人际交往的细节中, 其内容涵盖了仪表、谈吐、举止、服饰、行为、形态等多个方面, 比如: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它尝试用优美的体姿来表达礼仪, 体现教养, 展现素质, 让受礼者得到比语言更真实、美好和生动的情感体验, 为获得成功奠定基础。此外, 形体礼仪还注重一种常态的、美好的、自然的“微笑”的艺术。

在高等教育中, 形体礼仪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普及形体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有形体仪容训练的基本知识, 基本功、健美、舞蹈等训练, 提高学生对形体美的鉴赏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目前, 高校已经普及了形体课程, 但开设形体礼仪课程的高校还很少。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高校应注重形体礼仪课程, 结合的形体训练, 开展礼仪教育。

二、普及形体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强化。

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中, 形体礼仪课已成为一门基础课, 主要体现在客运管理、酒店管理、空乘、护理、旅游等服务性、管理性的专业教学中。它依据人体科学理论, 以形体训练为主, 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 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 来改变人的形体的原始状态, 塑造学生的优美体态, 提高大学生的灵活性及可塑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 塑造健美的形态, 强化其身体素质, 为就业奠定基础。

2、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观和提高艺术修养的提升。

形体礼仪课不单单是身体素质的训练, 还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观和提高艺术修养的提升。首先, 开展形体礼仪课程的场所很讲究,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优美雅致的上课环境, 帮助学生身体姿态美的表现力和高雅的气质的整体提升。其次, 该课程以舞蹈和体操动作为素材进行身体形态的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身体美、运动美、姿势美、神情美、音乐美、心灵美的感受与表现力, 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观和提高艺术修养的提升。

3、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形体礼仪课以优美的音乐相伴, 营造一种和谐、高雅、艺术的氛围, 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力度感、美感和韵律感, 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课堂中, 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还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 有助于豁达、乐观、开朗心境的形成, 从而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 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三、形体礼仪教育的实施

1、加强学生对形体礼仪教育的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首孝悌, 次谨信”的礼仪典范。如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 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就业压力, 高校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对形体礼仪教育的认识。

目前, 高校已经普及了形体课程, 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市场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尤其是在客运管理、酒店管理、空乘、护理、旅游等服务性、管理性的专业中运用广泛。在激励的人才竞争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形体礼仪课程的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 拥有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同时, 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细节, 比如: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 规范自己的言行, 做到举止得体。此外, 形体训练还能强化大学生的意志, 提高其身体素质。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体礼仪课程。

首先, 形体礼仪课程的开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其次,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体礼仪课程。在教学中, 教师可抓住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这一特点, 注重教学的步骤, 并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角色扮演的实践训练, 以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学生对所学形体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第三, 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形体礼仪课既能发挥综合训练的效果, 又能获得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 实现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中共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应该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 帮助和指导青少年解决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从学生起, 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这给高校的素质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形体礼仪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课, 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许多大学生就业前的必修课。因此, 在高校素质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形体礼仪课程的教学观念,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体礼仪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强化, 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观和提高艺术修养的提升,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形体练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郑春梅.舞蹈与现代形体训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李育林.健与美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郭可愚.形体美的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5]张玲.形体礼仪[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当代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浅析 篇8

一、当代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我国加强了对公关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教会学生获取自信、理解与支持[1]。当今社会, 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并将其列入高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课程。学生们通过对公关礼仪的学习, 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展了礼仪教育课堂,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新课改不断的深入, 公关礼仪教育课堂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2]。

(一) 当代大学生对公关礼仪教育思想认识不足

虽然说公关礼仪教育与学生在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但在现阶段, 大学生礼仪素质较低, 对礼仪认识度不高, 在开展礼仪教育课堂不能以“德诚与中, 礼形于外”态度进行学习, 从而导致公关礼仪教育课程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们对道德、诚信的认识, 从而了解公关礼仪的主要内涵。教师不能只将礼仪的表面形式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从基本教学, 通过“讲文明、懂礼貌”的形式将公关礼仪教育体现出来, 带领学生逐渐慢慢深入到公关礼仪文化中去[3]。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当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普遍较低

学好礼仪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做到对他人尊重, 对自己自重。但在现实生活中, 不少大学生并没有做到公关礼仪所提出的言行举止不出格、不失礼、不失态等基本要求。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道德规范, 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公关礼仪的核心内容将礼仪行为转化成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基本礼仪教学行为入手, 教会学生认清自己、完善自己的不足, 并尊重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关礼仪传统教育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 高校缺乏较完整的公关礼仪教育体系

礼仪是靠人们的自觉行为而维持的, 靠社会舆论的监督而进行的。但是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 缺乏完整的公关礼仪教育制度, 导致礼仪教育课堂难以正常开展下去。如果没有对应的教育制度就很难形成全新的教学文化学习气氛, 规范大学生生活行为,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因此, 各高校应该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相应的教育制度, 只有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公关礼仪制度的执行, 来完善大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礼仪教学为学生贯彻“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一个好公民[4]。

(四) 高校教师在教育中没有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发展。同时, 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师不仅仅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让做人, 形成良好的公关礼仪素养。因此, 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带头工作, 首先在教学时, 应该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 并具备良好的气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教师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将公关礼仪文化知识进行及时更新, 并开展一系列的礼仪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关礼仪教育课堂顺利开展下去。

此外, 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实践中, 大多仅局限于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讲座和短时间培训, 诸如《公关礼仪》等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 在高校教学计划和培养体系中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且主要安排在艺术学、工商管理, 以及行政管理等公关管理类本专科专业。总之, 做好关公利用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从而促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公关礼仪教育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但现实教育过程中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公关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勤华.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公关礼仪教育[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5) :573-574.

[2]王芳, 章汝先.《公关礼仪》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大学生综合形象塑造[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 :64-71.

[3]王丽, 何方.高职院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78-81.

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篇9

1 大学生礼仪行为的现状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行为科学, 是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目的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道德的角度来看, 礼仪是为人处世中由道德伦理观念所反映出来的行为准则;从民俗角度看,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习惯方式。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大学生也秉承了这种文化传统, 表现出谦和、勤勉尊敬长辈等特点。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文明礼貌素质不容乐观, 礼仪礼节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与其所受的教育不对等。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 比如: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不尊敬师长, 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就餐时随意插队, 不懂谦让, 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 诚信意识淡薄, 拜金主义思想普遍等等。这些不良行为虽然只是部分学生的陋习,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确实令人担忧, 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探析

2.1 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我国公民的道德修养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还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 这其中一方面是家庭所施加的影响不够, 另一方面是在小学、中学这一礼仪修养的重要养成阶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没有对礼仪的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 致使一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缺失。

2.2 外来文化的影响

世界一体化的今天, 由于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 新鲜的外来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他们在汲取先进文明的同时也渗透了非主流文化。这些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 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非主流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 其消极面也会使有些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 从而淡化了传统文明的影响。

2.3 学校教育的失衡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淡薄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 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校教育也被烙上了功利的印迹, 从1997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 部分高校不顾自身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是否能容载,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一味地盲目扩招, 致使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 学校教育质量下降, 管理混乱。校园文化建设被淡化, 思想品德教育被忽视, 传统文化教育被荒弃。大学失去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本质, 变成了文凭的印刷厂。造成部分大学生追逐名利, 社会公德观念淡薄, 礼仪道德失范。

2.4 父母教育的功利化趋势影响了孩子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了多数父母的共识。于是从幼儿园开始, 各种特色班、特长班、各种学习、补习便伴随着孩子的童年。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的尊长爱幼、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别人等等方面的社会公德教育却被忽略了。重智力、重成绩, 轻德育、轻实践的倾向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

2.5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些不良风气也日渐盛行。这些风气也时而表现在大学生中间,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很难有准确的判断。部分学生抵制不住浮华的诱惑, 致使道德操守沦陷, 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从而变得庸俗、势利虚荣。传统的美德和礼仪在他们的眼里成了是在作秀, 甚至是“愚蠢”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冲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已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

3 重视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加强大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 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是人们寻求合作, 建立友谊的载体。大学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 大学生通过知识积累和实践的体验,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在这个时期他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在交往中建立友谊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礼仪这把钥匙, 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交礼仪素质, 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2) 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的需要。礼仪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在社会交往中, 人品重于文凭, 修养重于能力。在人品塑造的过程中,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 而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提高礼仪素质也就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而言, 举止庄重, 进退有礼, 仪容客观, 执事谨敬, 文质彬彬, 稳健主动, 不仅能塑造良好个人的形象, 还会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成为其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3) 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和成功的需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熟练地专业技能;还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高超的沟通技巧, 富于团队合作精神。礼仪是个人道德修为的表现, 是成功的潜在因素。加强礼仪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保持身心健康, 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还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走向成功必备的条件。

(4) 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明礼仪, 诚信公允,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 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承传统文化和传播现代文明的载体。加强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是发展我社会主义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

3.2 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措施

(1) 开设礼仪教育与实践课。将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体系, 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实践课, 并建立考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规范教育。通过课堂的学习训练, 责成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 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2) 学校要转换教育理念, 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 学校首先要转换教育理念, 建立相关的礼仪教育体系和制度, 培训一批礼仪知识辅导员, 组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人格修养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礼仪素质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一切教育之中,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 学校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硬件建设, 使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提高软件服务, 要求学校的教职员工都要注意自身的礼貌修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同时, 还应重视对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校园风气。

摘要: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 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传统礼仪教育, 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大力弘扬传统道德,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传统礼仪教育,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哲敏.从日本礼仪看我国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扬[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8.

[2]李似珍“.曲禮”的現代考量.第四界国际儒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国际孔教研讨会 (印尼雅加达) 2007.11.20-23.

切莫忽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篇10

读完这则消息后,笔者的心中也不禁为之一震,面对他人热情友好的握手致意,孩子们竟然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这与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大相径庭。就像网友所说的:“无论在哪种场合,无论双方的职位或年龄相差有多大,都必须起身站直后再握手,坐着握手是不合乎礼仪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礼仪问题。”那么,作为教育者,针对这一事件,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面对别人的问候和致意,孩子们为什么会没有站起来?为什么会失去了最基本的礼仪呢?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尽管有不少网友斥责这几位小球员“缺乏教养”,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们为什么会缺了这样的“教养”,这是不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缺位?现在一些教师非常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分数甚至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学生的学习分数稍微有一些波动或起伏时,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帮助其查漏补缺,唯恐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下滑。但是,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细节、为人处事等一些非智力因素,教师却甚少重视。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目中,除了考试,除了分数,其他的一切自然就显得无关紧要了。由此,我们就不难想象,当梅西来到孩子们身边与他们握手致意时,孩子们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失礼了。

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1]《青少年社会交往中应该懂得的礼仪》编写组.青少年社会交往中应该懂得的礼仪[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 篇12

关于素养教育, 1943年罗輈在《谈素养》一文中给出素养的定义:素养是平素的修养。修养是人后天的素质, 人的先天素质包括心理、自然等素质, 人的后天素质包括对身体、心理等先天素质的改变, 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素养是人先天素质的后天化, 人是有思想、有智慧的, 这是任何人都是存在于的先天素质, 但是这是人后天素质的表现, 经过后天的潜能挖掘, 人的思想和智慧得到发展, 表现出来。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争论不休, 其实这两者都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先天素质, 然而需要后天的实现才能表现出性本善或者性本恶。素养要靠教育获得, 罗輈把获得素养的途径称为求学, 人都存在一定的劣根性, 罗輈主张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这种劣根性。素养是综合的, 对一个人来说, 单一的素养是不存在的, 素养不仅包括知识, 还需要实践, 包括知、情、意等各个方面。素养是培训出来的, 有人说素养是实践和训练而获得技巧的能力,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素养不仅仅包括这些。人们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素养, 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一) 缺乏个人形象的正确认识。

目前某些大学生缺乏对于个人形象的正确认识, 盲目地追求时尚, 以至于发型、服装穿着怪异, 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形象, 不符合大学生的行为。更有某些大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严重与大学生的形象不符, 造成社会上对于大学生不好的印象。

(二) 缺乏对学生基本行为的规范意识。

目前某些大学生在学校中出现上课迟到、在课上接听电话、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各种行为。某些大学生随意作为, 对自己的行为不进行约束, 造成在同学及老师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同时一些不良行为会给自己的学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 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某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 在教室、墙壁上乱涂乱画, 随处乱丢垃圾, 公共场合过于亲密, 对长辈等不懂尊重, 不问候, 不懂得谦虚, 不愿意不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都是缺乏公共道德意识的表现, 影响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评价。这种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同时给身边的人带来了麻烦。

(四) 缺乏正确沟通技巧和能力。

“90后”一代是追求个性的一代, 他们的成长拥有更多好的条件和更多的呵护, 因此一些人更多的是考虑自己, 不顾他人的感受, 在人际交往时只顾自己的利益, 不为他人考虑, 往往使身边人际关系恶劣, 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五) 缺乏网络文明道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如今的大学生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 但是某些大学生缺乏礼仪教育, 无法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 某些学生在网络上谩骂、随意发泄不满。这些现象影响社会文明, 同时说明一些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匮乏, 急需大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改变现有的情况。

三、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匮乏。

目前大学生都是“90后”, 一些大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环境较好, 家长对其多多少少都会偏袒和纵容, 形成了骄纵、任性的性格。除此之外, 家长对于礼仪的重视的不足, 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指引, 在孩子犯错之后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和改正, 一味纵容孩子犯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给予孩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都在父母教育之后, 其作用远不如家庭教育的影响深远, 因此家长们要重视家庭教育, 积极配合学校, 传扬中国传统文化, 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 我国教育对于礼仪的重视不足。

礼仪教育一直在我国教育中被忽视, 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目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 都没有将礼仪教育单独拿出来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讲授, 只是要求各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礼仪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对于某些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说, 这种教育的作用效果甚微。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 目前也未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改正, 造成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问题严重。

(三) 社会对礼仪教育的冲击。

目前社会上存在不讲礼仪的现象, 也影响到某些大学生。某些大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进行模仿, 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 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四) 主观认识不足。

一些大学生一来是没有认识到礼仪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二来是没有重视自身的问题。自古以来我国都是礼仪之邦, 对于礼仪我们有自己的要求, 但是由于现代礼仪教育缺乏, 学生很少能够接触这类教育, 加上各种环境的影响, 难免会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除此之外, 一些大学生缺乏自知之明, 很难发现自己身上的错误, 改正一说就无从谈起, 人只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有意识地加以改善, 才能改变自身的问题, 否则他人是无法从内在上改变一个人的。

四、改善素养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 积极引导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后天改善人的本性, 将人一些恶的本性变成善的本性。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在现代已经成为非常紧要的问题, 但是其教育仅靠大学改善肯定是不够的, 需要从家庭、社会, 学校三方面加以改变。

首先是家庭, 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 首先要自己做到, 以身作则, 才能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家长应该注重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 除了自己以身作则外, 还要对于孩子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和想法进行思想教育, 改变其不对的做法, 提高其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

其次是学校, 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圣地, 应该加强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 将礼仪教育单独开设一门课程, 不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考核, 形成学生正确的认识, 并且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考核, 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参考,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促进其与他人的沟通与交往, 促进校园的和谐。同时校园内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 从一些标语、宣传入手, 加强对于学生礼仪的教育,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礼仪教育不只是大学生需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应该从小就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

还需要净化社会风气,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形成人们良好的礼仪行为。社区、街道可以通过宣传, 养成老人们重视礼仪的习惯, 同时定期举办一些讲座, 进行宣传。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也应定期举办一些关于礼仪的讲座和比赛, 帮助人们学习礼仪、重视礼仪, 同时弘扬正确的社会观点, 抵制不良不正之风。如果一个社会上所有人都开始重视礼仪的重要性, 那么社会上就很少会有不讲礼仪的现象, 因此社会风气的好坏很重要, 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促进国家的和谐、教育的完善。

(二) 宣传礼仪的重要性, 改变大学生自身的认识。

学校在开始礼仪教育课程的同时, 还应强调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在课上讲授其重要性, 在宣传上强调其重要性, 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才能进行改变, 否则这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试问怎么会改正自己呢?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很重要, 不仅如此, 对整个社会来说, 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三) 为大学生礼仪教育搭建实践平台, 传递礼仪知识。

大学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形式来宣传和传递礼仪知识, 并且提供机会供学生们进行实践学习, 不断地完善自己。其次要鼓励同学们进行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注意各种礼仪, 在实践中运用礼仪知识, 礼仪不仅仅是懂礼貌, 更要从形象、社会交往、与人沟通等各个方面体现, 只有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 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懂得礼仪, 不断完善自己。

(四) 加强教师培训,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礼仪教学。

礼仪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 如果一味地按照书本会很枯燥, 大学教师可以参照企业培训师的方式进行大学生礼仪培训的教育, 注重实践, 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示范教学, 带领学生到企业实际参观等方式进行教学, 不断以身示范, 影响每一位同学。

五、结语

大学时期作为大学生从不成熟向成熟逐渐过渡的一个阶段, 大学生自身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很突出, 礼仪教育作为其中一项, 需要各个方面加以重视, 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合力教育加以规范, 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尖尖.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3) :57-60.

[2]沈慧.“青马工程”实施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05) :242-243.

[3]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06) :68-71.

[4]秦国华.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思考[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80-82.

上一篇:转子叶片下一篇: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