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作文:说话的艺术

2024-11-14

关于艺术的作文:说话的艺术(共12篇)

关于艺术的作文:说话的艺术 篇1

关于艺术的作文:说话的艺术

最近,我爱看的动画片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美言果汁》是其中的一集。看过这一集,我的收获很大,原来说话还有这么大的窍门。

本集的主人翁是沸羊羊,请看镜头一:他看见美羊羊的新围巾,张口评论道:“哎呀,现在是什么年代啦!你怎么还戴这么老土的围巾啊!”美羊羊听了面红儿赤,瞪圆双眼,转身就走了。沸羊羊若无其事地说:“至于这么生气嘛。”

镜头二:沸羊羊来到村长慢羊羊的实验室,看着正在做实验的慢羊羊,叹着气说:“村长,你怎么尽做这些无聊的发明呀?”慢羊羊听了脸色“唰”地变青了。沸羊羊环顾一下四周:“瞧瞧这„„再看看那„„你的实验室装修得太„„”慢羊羊气得火冒三丈,终于忍不住把刚刚发明的“美言果汁”递给了沸羊羊,沸羊羊一口喝了下去。结果怎么样„„

再看镜头三:沸羊羊如同换了个人似的:“你的实验室装修得太有特色了,真是别具一格和你的智慧太相配了。”慢羊羊被说得喜笑颜开,不好意思地挠着脑门说:“呵呵,是吗?真的呀?”

镜头四:第二天,沸羊羊上学迟到,他说:“村长你上的课太生动,让我晚上想着都失眠,所以迟到的。”慢羊羊听了心里暗自高兴,就让他先回座位。沸羊羊经过喜羊羊座位时说:“你今天真帅。”经过懒羊羊座位时,懒羊羊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村长批评我迟到,却不批评你?”沸羊羊拍拍懒羊羊的头发说:“那是因为你的发型太酷了,村长嫉妒。”懒羊羊被说得恍然大悟,不但消了气,还自豪起来。沸羊羊回到座位又对美羊羊说:“你的围巾太漂亮了,很适合你的气质。”美羊羊诧异地问:“你昨天还说我的围巾老土来的。”沸羊羊解释道:“我说的老土是一种传统,传统又是一种美德,美德更是一种时尚。”三言两语让美羊羊脸上笑开了花。

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真是一门学问,如果我们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自然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用智慧的美言与别人交谈,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了吗?今天我也“喝”到了一点“美言果汁”了,你“喝”到了吗?

aksled,lak六年级:zky

关于艺术的作文:说话的艺术 篇2

米兰在《说话的艺术与言论的环境》一文中谈到:说话的艺术有两种, 一种是你虽然表达了原本对方会很尴尬的意思, 但含蓄而委婉地说得让对方接受你的批评又感到很舒服。如说:“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但还有很大的修改空间, 再写两稿, 可能是一篇很漂亮的作品。”这肯定比“你这篇文章有致命的弱点, 除非伤筋动骨、大拆大卸, 否则很难改好。”效果要好得多。另一种则是谄媚, 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将白的说成黑的, 看着上司的脸尽说好听的。

说什么, 怎么说, 是由理念、思维决定的;同时, 与其知识多少及经历、地位、年龄、性别、职业有密切关联。至于说什么, 怎么说, 关乎一个人的前途乃至命运, 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以至时时恪守说什么、怎么说的“准则”。

智士的说话艺术 篇3

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选入的四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再一次欣赏到他们卓越高超的说话艺术。

先说烛之武,在秦晋大军压境,郑国国都被围危如累卵,形势万分危急的关头,慧眼识英雄的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但此时的烛之武已是暮年,垂垂老矣。想想年轻的时候,郑伯也没怎么重用自己,烛之武的内心是很伤感的。壮年不遇,英雄末路,是中国士人对虚掷人生的无可奈何的伤痛。所以当郑伯提出让他去面见秦伯时,他是有情绪、有牢骚的。但是在国君面前,他也不能断然拒绝,可自己的委屈不说出来也是不行的。怎么说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话看是自嘲、自谦,实则是充满了忧愤的质问:一是暗指自己年轻的时候没得到您的重用,您觉得我才能不够出众,现在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您才想起用我,还让我孤身犯险,我是有想法的;二是事情危急重大,万一有负使命,您也不能怪我。这简短的16字,包含了多少潜台词,是很值得玩味的。

当然,最终烛之武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面见秦伯。他此行的成败直接关乎郑国的生死存亡,但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举重若轻,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只用了短短的125个字,就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运用了几种策略:一是以退为进。“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强调郑国灭亡已是定论,以此消除秦伯戒心,并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以此博得秦伯好感。二是晓之以利。秦、郑相隔遥远,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仅没利,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君之薄” ,可见“攻郑”有害无益。三是许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可见假如“友郑”,还可“共其乏困”,是有益无害的。四是巧施离间。经过一番拉拢利诱,烛之武又以史为鉴,指出晋曾经对秦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然后说到现实和将来,指出晋的贪得无厌,让秦伯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就这样,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半夜行动,直入敌营,三言五语,便胜过千军万马,顷刻之间,强虏灰飞烟灭,最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力挽狂澜于既倒,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再看文种。越王勾践兵败被围会稽山,越国已到了山穷水尽危在旦夕的地步,文种决定“行成于吴”。见到夫差,文种表白: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这段话可以说是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把对方捧到天上,把自己摔到地下,使骄横的吴王夫差听了更加骄矜得意,自然就不必杀尽这些俯首帖耳、甘愿任人摆布的臣服者了!其实,这番话当然不是越国君民心甘情愿地说出来的,更不是文种的本意。这番甜言蜜语无非是迷魂汤而已,一般人都能识破,而好大喜功的人无不喜欢这类奉承。这段话之所以巧妙就在于它有的放矢,选中了对象。

紧接着上面这段甜言蜜语之后,文种的一段软中带硬、硬中有软的外交辞令更为传神: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吴王如果不饶恕越国的君民,那么越国将有全副武装的万名兵士伺候您(字面上是伺候,实际上是拼死战斗),那岂不是伤害了您所钟爱的吴国兵士了么?明明是要与吴国拼命使双方都有损失,却偏偏说吴国的损失还包括他们杀死的越国兵士。

文种的说话艺术一是对症下药,二是软硬兼施。抓住夫差骄横尊大、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使陷入山穷水尽境地的越国在转瞬间就柳暗花明。这也正体现了大夫文种的智慧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说到邹忌,他首先是以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形象出现的,但与徐公比“美”后才知道“弗如远甚”,由此才开始思考自己受蒙蔽的原因。当然,他最厉害的本事在于他不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且还能以讽谏的方式让齐王欣然接受他的观点: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深思熟虑后的邹忌,运用以下几种技巧来劝谏齐王:一是类比推理。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二是以事设喻。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然后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三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里出现的,则是一位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最后说说触龙。和烛之武相比,他的“说话”处境比较特别,在秦国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赵国向齐国求救,可齐国却一定要以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出兵助赵。“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老妇必唾其面”。面对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触龙如果一着不慎,就很可能陷入被吐一脸口水的尴尬和难堪境地中。但触龙终于登场了,因为他不仅是忠臣,更是智士。

针对赵太后的心理状态,他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战术”。首先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此分散太后的注意力,减弱其戒心。触龙见到“盛气而揖之”的赵太后,根本不提“令长安君为质”的大事,而是先从叙谈生活琐事入手,自诉“病苦”之情,再问候太后的饮食起居,表示关心,从而使太后“色少解”。在叙寒温、谈家常之中缓和了紧张气氛,开始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下一步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是引“它山之石”,寻找共同话题。气氛虽有所缓和,但深谈的时机尚未成熟,触龙仍不直接提长安君的问题,却提出要为自己的少子舒祺谋个黑衣卫士职位的事,这就使太后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触龙此行只是为其子求情而来,从而彻底消除心中的戒备。触龙还说出“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的哀婉之词,在“爱子”上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共鸣。触龙正是以自己的爱子之心为诱饵,巧妙地引出太后爱子之情,从而过渡到长安君的问题上来。再次是欲擒故纵,反话正说。话题虽然已转到少子(长安君)身上,但还不宜贸然接触到长安君当“人质”的问题,因此触龙又转弯抹角地把太后的爱女燕后与爱子长安君作一比较,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借燕后之事提醒太后考虑是否真正做到了比爱燕后更爱长安君。触龙提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标准,并列举事实证明太后为燕后“计久长”,从而否定太后“(爱燕后)不若长安君之甚”。可见触龙强调太后为燕后“计久长”不过是作为陪衬,其真实意图还在于暗示太后为长安君“计短也”,并没有考虑到要使长安君“有子孙相继为王”。这样,就在不肯让长安君去齐作人质的问题上摧垮了太后的抗拒情绪。最后是单刀直入,趁胜追击。当太后接受了爱子必须为之“计深远”的道理以后,触龙紧紧逼进,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分析赵国及其他诸侯国侯位绝嗣的原因,就在于其子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直接指出,眼前太后只知一味溺爱长安君,“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这种作法是错误的,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同时也指出,如不让长安君为国立功,则将难以“自托于赵”;太后为长安君“计短也”,必将重蹈前代“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覆辙,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触龙这番剖析,把爱子之心与关心国家命运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切中利害,使太后不能不心悦诚服,终于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至此,触龙说赵太后大功告成。

总结第五单元,在这些谋臣策士精彩的言论里,我们体会到了让人目眩神迷的说话艺术,他们的共同点,一是深谙对方心理,二是善于援古喻今,三是很会换位思考问题,四是擅长取譬设喻、小中见大……但不管他们拥有多么高超的语言艺术,最后的成功都是以他们的勇敢、忠诚为前提的。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对我们的写作阅读有帮助,也让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智慧与精彩,对我们平时说话做人也大有裨益。

说话的艺术作文 篇4

有个故事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朱元璋很想见见他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讲出一些以前不大光彩的事情,犹豫再三,还是把他传了进来。那人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朱元璋听完他的这番话,心里非常高兴,重重地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消息传出,另一个当年一块放牛的伙伴也找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激动万分,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撒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番描述让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只好喝令左右把他拉出去斩了

朱元璋的两个朋友说的是他们放牛娃时期的一段共同经历。第一个说的极其含蓄得体,既勾起了皇帝对自己的旧情,又让不明就里的群臣,听起来像是在述说皇帝曾经的丰功伟绩,可谓“一举两得”。第二个伙伴则说的非常直白,露骨,让已是九五至尊的朱元璋颜面尽失, 在大臣们面前如坐针毡。可谓“伤人害己”。

这就启示我们平时说话,一定要看场合,分时机,权衡利弊,千万不能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害人的舌头有时比魔鬼还要厉害!

说话艺术作文400字 篇5

亲人不幸因病去世,让人悲伤,令人怜悯,但是生老病死并非人力能有所改变的,因此在劝慰失去亲人的朋友时,不仅要安慰他逝者已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好的一方面看问题,至爱的人终于可以脱离病痛,永享安乐。

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无论何人,对于旁人的忠言劝告,往往难以接受。如何使忠言顺耳?首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场合,否则他会认为你是故意让他出丑,自然增加了抗拒心理,其次,应当抓住人性的共同特点,采用温和的语气,使他感到你不是故意针对他的,感受到你的温情。一般而言,在与别人交谈时,最好不要互相比较,力求简明。

说话的艺术 篇6

朋友生气了,说:“看你!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连个碗也端不住……”

孩子不安极了,要哭。

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碎(岁)碎(岁)平安!碎(岁)碎(岁)平安!再找个碗来!”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高兴起来。家里立刻又洋溢着节日的祥和气氛。

我佩服朋友母亲的说话艺术。一句“碎(岁)碎(岁)平安”,把由孩子打碎碗而带来的“晦气”,转化为吉祥。我们当老师的,每天不知要讲多少话,处理多少事,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不是也应该“换个说法”、“换种做法”?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二年级的一位老师教《我的爸爸》。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和我同桌的是一位小男孩。

“是你一个人一张桌子,还是你的同桌今天没来?”我轻声问。

“自己。”他说,语言的简洁说明的不是他的表达能力强,而是局促和羞怯。二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认识到“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

我明白了,他在班里肯定是“好动分子”,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老师开始讲课。当她讲到李大钊教育女儿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那一段时,瞅了我的“同桌”一眼,说:“咱们班有个别小朋友,学习就不能一心一意,而是三心二意。”

老师的本意显然是好的。她是想:“联系实际”,教育这位小朋友。是呀,讲到这里,提醒学生改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况且老师的语气又是极柔和的,没有半点儿严厉。

可是,事与愿违。小男孩一句“回敬”的话,宣告了老师教育的失败。只见我的“同桌”,脸一红,头一歪,嘟囔了一句:“谁三心二意了?”

这使我记起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请这位学习不用心的男孩读读李大钊教育女儿的这一段话。如果读得尚可,及时予以肯定;如果读得不令人满意,及时纠正、指导,直到读得较好时。不妨说一句:“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用心,什么事都会做好的。”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这些古训,我们是万万忘不得的。

还有一天,我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教《金色的细雨》,生字学完了,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一个“柁”字挡住了去路。

“谁来告诉他?”老师问。

一位学生站起来,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随即,老师让他连读三遍。

“记住了吗?”

“记住了。”

接着写生字。生字写完了,临下课前,这位老师又把“柁”的卡片举起来,请开始读错了的那位学生读。多么负责的老师啊!但我也担心,生怕他忘记了读音,经不住老师的“突然袭击”,再次陷入尴尬境地。学生读对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可是,没想到老师却沉着脸儿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学习一定要用心。”

这位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

开始读错了,经同学的帮助而终于记住了, 应该表扬嘛!可是得到的却是老师带教训语气的话!老师假如这样说;“你的记性很好。”或者说:“我为你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字而高兴。”那,该生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什么表情啊!

关于艺术的作文:说话的艺术 篇7

本文通过分析暧昧表达的各种形式来研究日本人的“体谅”意识是如何融入人们的语言交流中的。

一、有关暧昧表达的解析

「あいまい」(即暧昧表达),字典对其有如下解释:「確かでないこと。はっきりしないこと。」(『広辞苑(第5版)』、新村出、岩波書店),也就是指“不确定的,不明了的”。这种暧昧表达自11世纪就出现了, 其意义与今天说指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把话说得过于清楚、明白,在日本人的意念中他们觉得会给他人留下啰嗦、肤浅、多余的印象。他们很畏惧被人小看。因此, 他们在语言表达中宁可少讲,也不愿意多说。据此可以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留有语言空间,使说话的对方有充分的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这种表达考虑到对方感受的同时,也能传达出自己的意思。有的时候,它能起到在日常对话中让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油作用。暧昧用语折射出日本人的国民性以及他们的社会处事心态,他们总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体恤对方的心情,为着使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因此,若是要熟悉日本人的这一特殊表达方式, 必须从日本文化角度出发,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摩擦与矛盾。

二、常见的暧昧表达方式

日本人为避免单刀直入,经常会在表达中出现类似「かもしれない」「じゃないか」「と思う」「と思われる」这样的后缀。日本人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常常在表达中加入像这样可以添加和谐气氛的后缀,这样可以避免个人主义的论断,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谦逊。

(一)省略表达

在“以和为贵”的文化背景下,日语比较含蓄和委婉, 所以日语中有很多的省略表达现象。即在很多场合,日本人偏向于用省略和沉默来应对各种问题。日本人使用省略的表达是为了不因太过强调自我而让对方为难,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或是触及对方的底线。比如,当被朋友邀请去吃饭时,刚好自己有事去不了,通常有如下的对话。A:ちょっとこのハンバーガー屋に食事をしていきませんか。B:いいですね。でも、今日はちょっと……。在这个对话中B的回答中使用了「ちょっと」,事实上「ちょっと」的后面完整的表达应该是「ちょっと用事があるので、いけません。」或者「今日は、都合がちょっと悪いので、いけません。」。而日本人经常会把后面 部分省略,以避免太过直接的拒绝而带来的尴尬。

(二)委婉的前置表达

婉转的前置表达透过贬低自己抬高对方来展示自己的谦逊,可以使日本人保持谨慎谦虚的态度,从而不让他人反感,为对方保留面子。当对方给自己带来困扰时, 想保留自己的立场同时又不让对方难堪,若是使用委婉的前置表达可以给对方保留面子,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的气氛,使得对话可以顺利进行1。例如当对方制造噪音而给自己带来困扰时,为提醒他,有如下的对话范例。A:あのう、すみません。B:はあい、あの、なにか。

A:あのう、もうしわけありませんが、あのう、ステレオですが、音が。

B:あ、聞こえますか。A:ええ、すみません。じつは今、試験中なんです、それで……。B:あ、そうですか。すみません、気をつけます。这是一个关于噪音话题的对话。每天听广播的B影响了正在学习的A,然而对于B的生活习惯若是直接发表意见的话,很容易给对方带来一种貌似A要干涉B生活的感觉。但此时A采用这种委婉的前置表达即「あのうステレオですが、音が…」就可以传达给对方,你的声音太大了。而后A又加了一句「実は今試験中なんです。それで…」其实这样就可以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为难,从而在不破坏双方关系的前提下表达出自己的请求和需要2。

(三)拒绝对方时的暧昧表达

在一般情况下,日本人拒绝对方要求时不会直接说「いいえ」。通常采用不伤害对方且不破坏人际关系的暧昧表达。若是恣意直接拒绝很容易招来他人反感。因此, 日本人习惯模棱两可的言语回应,这一点在否定表达当中可以经常见到。例如,当被对方邀请去聚会,自己又不方便时,通常采用委婉的否定说法拒绝。如A:私と一緒にパーティーに行きませんか。B:行きたいんだけど……。でも、宿題があるので……B不方便接受A的邀请,但他没有直接地拒绝,而是采用了委婉的方式。

三、使用暧昧表达的理由

日本人对待人际关系极其谨慎,因此与其过分强调自我,日本人宁愿与他人步调一致,哪怕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在和平表达下解决问题。为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营造愉快的氛围,避免直截了当、强加于人、断定的言辞,不直接表达想要表达的事情,而是以谦恭的态度,委婉含蓄、模糊羞涩、声东击西地表达, 或者只说半句话,实则传达弦外音、言外意,即真正的“本音”,让对方在猜测、揣摩中领会真正的意图,因此就使用了各式各样的暧昧表达。

(一)为避免伤害对方

日本人唯恐直接露骨的表达方式会伤害到对方,他们一般避免直接表达而采取间接表达的方式。直接表达容易让对方不高兴。所以在拒绝他人的邀请、求助时, 为了不伤害到对方,尽量会避免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特别是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他们绝不会说,「そうじゃない」、「私はそう思わない」,但会用「そうかもしれない」这样的方式回应。

(二)寻求柔和氛围

日本人十分注重说话的氛围。为尊重对方,日本人通常会保留自己的意见。时常在话尾加「だろう」、「でしょう」这样的表达。日本人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相当熟悉,所以日本人会本着寻求谈话氛围柔和轻松的目标进行交流沟通,小心翼翼地选择自己的言辞,说话往往留有余地,含而不露, 喜欢采取暧昧、婉转的表达方式。

四、从暧昧表达来看日本人的和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日本人的暧昧表达可以看出整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价值观,即和意识。“和”有“调和”、“宽容”、“融合”的意思。“以和为贵”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 是日本维持两千多年安定有序的生活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在语言交流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 日本人在日常交流中往往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行为的准则。“以和为贵”是日本人价值观中很显著的特点,他们极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体谅周围人的心情,总是极力在语言上不伤害对方,不让对方困扰,不让对方尴尬,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种类型的暧昧表达。

“和”精神是日本文化的核心。圣德太子曾经在宪法里写道:“以和为贵。无忤为宗”。也就是说,“和”已经完全渗透到了日本人的内心。这种“和”意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总是不喜欢给他人带来困扰, 不想给谈话的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把事情刻意说得模糊是他们语言表达的最大特点。而且,日本人总是尽量减少语言间的交流。哪怕是要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见解时, 他们也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不喜欢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常常留有余地,相互间留有面子, 不让对方尴尬。

暧昧表达在日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息息相关。金田一春彦曾经说过, 日本人很重视和精神,他们喜欢在和谐的情况下进行对话,保持双方交谈的愉悦感。日本人的语言跟他们的这种和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和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生活、文化、文艺等各方面。日本是一个受儒家影响的民族,主张以和为贵,以暧昧、含蓄的语言缓解紧张气氛,避免矛盾的发生。所谓暧昧表达是指富有言外之意的、不明确的,且说话内容模糊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日语中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及丰富的人文文化的研究,揭示了有史以来日本人浓厚的集团意识。这种意识直接作用、影响着日本语言的发展变化, 同时,对人与人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缓冲、润滑作用。

五、结论

在日常交流中,日本人经常会使用暧昧表达方式, 从而维系人际关系。其中会使用到省略表达、前置委婉表达等方式。日本人自古以来就重视“以和为贵”,体恤他人,不与他人起冲突,尊重对方。这和日本的和精神息息相关。本文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探析日本人的说话艺术,不管是抬高对方或是贬低自身,最终都是为了维持人与人潜意识里的“和”观念。因此,研究暧昧用语不但有助于学好日语和提高日语教学水平。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日本的民族特性。

摘要:日本人在日常交流中往往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行为的准则。日本人习惯用暧昧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用在请求别人做事情或是用在拒绝他人的时候。使用暧昧用语是日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最大特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这种语言来透视日本的文化,可以从语言来察看这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研究暧昧用语不但有助于学好日语和提高日语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日本的民族特性。

班主任的说话艺术 篇8

一、 调查情况的话,要“信”

本班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需要调查了解情况时,班主任说话时要表达出对学生的信任。例如,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学生刚买的新书不见了,他早上还在看,中午吃饭时就不见了,怀疑本班同学偷走。调查这件事时,我在班中说:“书应该在我们班同学手中,这不是偷,同学之间借用一下是很正常的。只不过可能用完后忘了是谁的,或弄错了放在别人的抽屈里,或干脆放在自己那里等弄清是谁的再还他。我们班的同学绝对没有人有意拿走别人的东西的。这样吧,每人都查一查自己的东西,看有没有谁错放在你的书桌堂里。”一番话后,就有一位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来了。虽然这不一定像我所说的是弄错了,甚至可能真的是偷,但经我这么一说,便打消了念头。可见,班主任说话讲究艺术,确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处理事情的话,要“善”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部分后进生,在學习、劳动时总是会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向老师请假。若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不必当面识破他,无论他说的是真是假,都当作真来处理。比如,冬天一来,天气比较冷,我班有一位娇生惯养的女学生怕冷不想上体育课向我请假,说是身体不舒服要在班级休息休息。凭我的经验,我一下便识破她这是找借口,但我并不揭穿她,而是耐心问她的病情。然后摸摸她的额头对她说:“这是要发烧,老师带你去诊所,不要怕,先吃点药再到镇诊所打支针。”然后就一定要带她去诊所,并说这病不打针吃药会越来越重。结果走到半路,她找借口溜掉了,回来后笑着对我说好了,没什么事了,并乖乖地溜进大部队上体育课。这以后,她再也不敢借口身体不舒服不上体育课了。

三、提出要求的话,要“亲”

这里所说的“亲”,即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如何做,或必须完成什么任务时,班主任所说的话必须诚恳,显得亲切。例如,学校每天要求学生在校订餐,可是学生想省下这三元餐费买零食。这样一来学生不吃午饭,只吃一两块钱的薯片之类的垃圾食品,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不卫生。面对学生一次次找借口不订饭的行为,我而是耐心地与他们交谈说:你们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又方便又省钱。但这是午餐费,试想,如果我们如果用它买了零食,吃东西时老是担心会闹肚子。学校吃午餐,既能吃饱,又卫生,出了什么事都有学校处理,为我们安排,我们什么也不必担心。后来,他们都觉得我言之有理,最后全部愿意一起订购学校盒饭,并在校吃饭。过分强硬的话,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认为老师这样做是为自己方便,并不是为他们着想,这样就不能让学生听从安排的。所以,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疏导,只要言辞恳切,一定会成功的。

四、谈心的话,要“真”

这里说的“真”,就是要有诚意,用真感情。因为那些后进的学生多是外表强硬,内心脆弱,怕软不怕硬的,斥责对他们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班主任应用真情去感化,去关心,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你如果先是板起脸孔,用“你为什么总是迟到!”“下次坚决不能再犯!”“不这样做我就找家长”这“三段论”来简单处理,学生就会找各种借口来搪塞,或干脆沉默,让你骂完作罢,甚至与老师对立起来。许多老师说学生没药可救大多是这样造成的。本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真情与他对话,从关心他的角度入手。可以这样说:住处怎么样?周围是否吵闹?老师知道你很用功,但要注意身体,要劳逸结合。你看,你昨晚学习太晚影响了今天的学习了,这样得不偿失。今后听老师的话,休息早点好吗?如果是身体不适就对老师说一声,有什么困难老师帮你解决。这样,学生自然会理解老师的苦心,从而改正缺点。

班级管理中“说话”的艺术 篇9

项爱佳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人与人接触的主要形式。说话可以是刺耳的或是温和的,高傲的或谦虚的,贬低的或鼓励的,漠然的或关心的,令人压抑的或令人振奋的,尖酸的或愉快的,让人躁动的或令人镇静的。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创造的气氛会有所差别,产生的效果会不同,甚至相反。关于班级管理中“说话”的技巧,本人在学习和实践中概括和整理了一些具体的案例,现总结如下:

一、幽默地说话也可以教育人

案例1:近一段时间,我班黄×健同学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学校升旗仪式,找他单独谈话,效果不明显,看来必须公开批评了,在班会课上我说:“周一清晨,黄×健同学急匆匆从家里往学校赶,准备参加升旗典礼,当他气喘吁吁地来到学校大门外时,冰冷的铁栅门把他无情地挡在门外,他捶胸顿足、焦躁不安,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他心潮澎湃,他懊恼、悔恨,他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起床,以便和全班同学一起感受这一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同学们笑了,黄×健也笑了,他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抵触情绪。后来,每周一升旗,黄×健同学都不好意思无故缺席了。风趣地说话既能达到教育的功效,又不伤害违纪同学的自尊心。

案例2:2010年12月26日,星期天,湛江市受到今冬第二次寒潮的袭击,天气很冷,但高三的同学仍然要回校,参加第三次文综测试。也许是一个星期都没时间睡懒觉,早读课时有几位同学趴在桌上,准备睡觉了,看到这种情形,我说:“今天是周末,当其他年级的同学,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享受着温暖舒适的被窝时,我们高三年级的同学,怀揣着心中的理想和对知识的渴望,顶着严寒,踏着星星和月亮来到学校,部分同学无法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趴在冰冷的课桌上,饥寒交迫(有的还没吃早餐),无法入眠,我真不忍心打扰他们的美梦„„”。同学们爽朗的笑声惊醒了那几位昏昏欲睡的同学,他们揉揉惺忪的眼睛,重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老师幽默的语言,善意地提醒,及时地纠正了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学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也体现了老师的宽容和善解人意。

案例3:近一段时间,我班同学私自调换座位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同学今天要和这位同学同桌,明天又要和那位同学同位,闹得全班同学人心惶惶、魂不守舍,很多同学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面对这种情况,我说“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但也有相对静止,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能认识一个事物’,如果我们每天都坐在不同的座位上,老师和同学怎么能认识你的‘庐山真面目’呀!”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哲学语言启发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学生觉得饶有兴趣,也容易领悟其中做人的哲理。此后,本班再也没有同学擅自调换座位。

案例4:今天是九校联考的第一天,天气异常的寒冷,绝大部分同学都按照年级的要求七点半前来到学校,但有几位同学迟迟未到,我记录下了按时到校同学的名单,在晚自习前,我点名表扬未迟到的同学并说:“他们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凛冽的寒风,敢于正视平淡的人生,他们是21班的脊梁,他们是一中的骄子,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我钦佩他们的毅力,他们没有向刺骨的寒风低头,战胜了怯懦,战胜了自我。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正是由于他们,21班才会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父母也会因他们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湛江一中感谢他们,祖国和人民感谢他们!”学生掌声和笑声不断,我每说一句话,学生就鼓一次掌,这是我做班主任以来第一次享受这样高规格的礼遇。在掌声和笑声中,同学们明白了老师的主要意图。第二天早晨,只有个别同学未按时到校。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直白的话委婉的说,老套的话创新的说,严肃的话风趣的说,批评的话赞扬的说,学生的领悟比单纯灌输更能占领学生的头脑。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依据教育情境,适时地采用俏皮话、双关语、夸大其词等手段,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减轻违纪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消极对抗情绪,让学生在笑声中去领会、去感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批评也可以是甜的案例5:有个小女孩一心贪玩,居然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商场。小女孩只顾与她的“贝贝”说着悄悄话,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条规矩。当她上了二楼,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才发现小狗已经没地方藏,她挺着急,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商场保安,等待预料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仅没生气,还笑眯眯地看了看她,问:“啊!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轻轻回答:“它叫贝贝。”而那位叔叔也再次笑了笑,摸了摸小狗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既然来了也就不难为你了,离开时请记住,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

原来,批评也可以是甜的!保安能做到的,为人师者何以做不好?

在美国田纳西州,有这样一个黑人男孩。由于父亲酗酒无度,导致父母感情不和,于是,幼时的他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看管的“野孩子”。虽然他上了中学,却不学无术,整天和街面上一些小痞子胡混,在学校里也整天打架,砸玻璃,欺负女孩子„„

有一天早上,上课铃响后,老师还没有来,同学们都陆续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入座。正在这时,调皮的他偷偷把一个女孩的凳子抽掉,让那个女孩坐了个空,然后他拔腿就跑。没想到,他正撞在前来上课的凯瑟琳老师身上,跌倒在地的女孩子捂着流血的伤口,哭着向老师告状——这个恶作剧的制造者。

看到女孩的腿流血了,他愣在那里,也被吓傻了,心里忐忑不安地琢磨着:这下可完了,不知道老师又要怎样惩罚我。没有想到凯瑟琳老师给女孩包扎好了伤口,就笑着走到了男孩跟前说:“听说你很会演戏,那么,既然你犯了错误,我就罚你演一场戏来给大家道歉吧。” 男孩将信将疑地给大家演起了他在剧场里看到的段子,他演得很成功,也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就连那个被他欺负的女孩,此刻也开心地原谅了他。而他自己,却哭得一塌糊涂。因为,自从他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为他鼓掌,更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能像凯瑟琳那样,用演戏的方法来批评他。

后来,这位男孩不仅与同学们友好相处,而且在凯瑟琳老师的开导下,他还迷上了书本和电影,令人惊奇的是,他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第二学期,在戏剧演出评比中,他的独幕话剧在全州得了第一名。

再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他不仅进入了百老汇,还冲进了世界人的演艺梦工厂——好莱坞!如今,他已经70多岁了,但是他仍然坚持拍戏,而且他所饰演的角色,几乎每次都能获得奥斯卡奖项,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就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每当弗里曼回忆起自己的少年生活时,总会感慨万千地说:“幸亏我的老师凯瑟琳当时用善意的批评方式感化了我,否则,真不敢想象我当今的样子„„”真正的批评,既能激发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自省和自救,又能让他在自我悔悟的过程中得到升华。真正的批评是甜的,就像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让人接受。

三、原来谎言也很美丽

案例6:这是一节讲评练习课,我正手拿一套哲学练习题在教室里边走边讲,并不时关注学生听讲情况,同学们都低头边听边记。这时我发现小敏同学不停地在写着什么,起先以为是在做笔记,后来一阵风吹过,将她桌上的几张卷子吹落在地上,由于专心,她一点儿也没有发现。我轻轻走到她身边将卷子捡起放到桌上,并瞥了一眼她正在写的东西,骤然间“亲爱的„”几个字映入眼帘,凭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猜到小敏正在给班上一位男生写情书。我有点气愤,心想马上就要高考了,哲学这部分内容不好理解,老师这样细心地花功夫讲解,你竟然在这里写情书,不听课。我不假思索,一把将这页纸抢过来,果然是写给一位男生的信。这时候,由于我停下讲课,全班同学都抬起头来,有惊讶的,有幸灾乐祸的,还有几个调皮鬼起哄“:老师,写的什么呀?念念!”小敏的脸一下子红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看着她惊慌的神情,我突然感到这事有点棘手,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有点唐突,如果今天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恐怕谁也下不了台,如果处理不当,对小敏也可能会造成很大伤害。看着这个场面,我干脆将几页彩色信纸拿起来:“好吧,同学们,我给大家念念。”同时也很担心小敏会夺门而出,心里默默地说:“小敏,你可要挺住啊!”

我高声读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到这个学校借读已快三个月了,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对我挺好的,只是就快高考了,我的心里有点害怕,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想想你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又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如果考不好,怎么对得起你们。爸爸下岗

后,每天帮人送货,太阳下流了多少汗,妈妈每天早起晚睡不仅操劳家务,照顾家人,还要去打工挣钱,辛劳的你们为女儿付出的太多太多,为让我到城里来读书,你们租了房子,每天不敢多花一分钱„„每当想起你们期盼的目光,每当想起你们为女儿任劳任怨,我的心里别提多难过,我一定在这最后的几个月里,加倍努力,以最好的成绩回报你们的养育之恩。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呀,女儿在这里读书,星期天回家也帮不上什么忙,看到爸爸两鬓的白发,妈妈渐渐佝偻的身躯,我就下决心好好读书,将来用自己的才干报答你们无私的爱。爸爸、妈妈,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与你们联系,是因为我今天偶尔间又听到了这首《烛光里的妈妈》,是的,女儿已经长大,不会再让你们过多的牵挂。我会努力的!你们的女儿,小敏。”

信读完了,教室里先是寂静,随后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小敏已泣不成声,趴在桌上哭个不停„„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维护对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悦,是一种人文精神。由于善意的谎言的存在,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温馨,更和谐,世界才会充满爱,充满阳光。老师的“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地生长。

四、用“心”说话

案例7:寒假开学初,我班的班长在收杂费时发现总数少了50元。当天上晚自习时,我对同学们说:“咱们班长收杂费时不知多找了哪位同学50元钱,大家自己翻翻衣兜,看看你的钱是不是多出来了,如果是这样,请把多找你的50元悄悄地从门缝塞进我的办公室就行了。”第二天上班,我并没有在办公室找到钱。我从自己的腰包里拿出50元钱,把杂费总数凑足交了上去。但是,我不甘心让这件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我心里清楚,那个偷偷留下50元钱的同学就在我的班上,他以人格和人品为代价,愚蠢地换来了那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金钱。想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觉得身为教师,我有责任提醒这个孩子,他做了一桩多么不划算的交易。又是一个晚自习,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失去的那50元钱,到现在还没有回来,看来,留下它的人很需要它。这个同学也许想用这钱买一些急需的东西,那么好吧,请花好这50元,把它花得有意义。至于这个同学所欠缺的那50元杂费,我提议我们大家每人捐出8角钱,为他凑足他应交的杂费,大家说好不好?”在一片叫好中,班长很快就收上来了一大摞零钱。我接过钱,从中抽出8角钱,说:“这8角钱是某个同学为自己捐助的,它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把它抽出来,镶在装课程表的镜框里,希望同学们天天看看它。你们人生的路很长,跟金钱打交道的机会还很多,人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不是罪过,但爱不义之财可就另当别论了。” 我的话说完了,同学们个个神情庄重,看得出,这件事触动了他们的灵魂,更令我欣喜的是,第二天早晨我推开办公室的门,竟发现地上有一个信封,我一下就看到了一张崭新的50元钱,钱里面夹着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真不知该怎样花掉这50块钱,还是把它交给您吧!老师,我相信,今生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了”。我激动不已,当即把那个纸

条撕了个粉碎,因为我实在无需再费神去猜想写纸条的孩子是谁,他觉悟了,这比什么都可贵啊,我拿起同学们捐助的那一大摞零钱跑到教室,对同学们说:“我们那50元钱终于回来了!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祝贺我班的同学战胜了卑微的自我!”掌声响起来,每个同学都异常激动。

案例8:我班有一位男生,上课经常迟到。有一次上课后他又迟到了,我在教室外拦住了他,对他说“对你屡次三番迟到的行为,我感到非常遗憾。你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你妈妈经常打电话给我,一再嘱托我,要我对你严加管教。唉,我没有尽到责任,我惭愧、内疚,我对不住你母亲„„”没等我说完,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老师,我发誓下次不会迟到了,我一定改!”这种感情上的感化具有多大的威力!

案例9:老师注意到斯温举止有些异常。当学校放学,斯温离开十二年级教室的时候,他徘徊着,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而且显得不同寻常的沉默。老师鼓励地向斯温点点头,可是斯温却将眼神转移开去,好像他觉得太尴尬,不便接受老师友好的暗示。于是,当所有的孩子从教室鱼贯而出,而斯温还在踌躇的时候,老师叫住了他。这时教室里只有他们两人。老师说:“斯温,我不想窥探什么。可是,你好像为什么事儿苦恼着。看到你这样,我心里难受。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起初,斯温只是耸耸肩,摇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脸绷得紧紧的,咬了咬嘴唇,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低低地说道,“我不知道我该怎样做。我„„我不知道该怎样做”。好一会儿,俩人都没有说话。老师没有再进一步追问下去,而是轻轻的用手搭在斯温的肩上,让他在课桌旁坐下。他们都坐了下来。老师静静地等待着。这时,斯温断断续续地开始向老师讲述他的困境。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嘴说的话作用于耳,心说的话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话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在个别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时,教育者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尊重学生的人格,循循善诱,用“心”说话,巧妙地开启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阀门。这种寻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艺术,凝聚了多少宽容和爱,寄托了多少美好的希望和等待啊!

五、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案例10:一节试题讲评课,正在我讲得十分投入时,不经意间看到坐在教室后排的辛金贵同学正在和同桌的一名女生说话,说话声简直能让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同学都听见。我立刻停止了讲课,非常气愤:“辛金贵,你给我站到教室后面听讲!”话音落了,他却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此时,教室里安静得仿佛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我又厉声说:“怎么啦?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小声说话,老师让你站到后面去,难道你没听见?”话音刚落,他猛地抬头说:“我没有跟别人说话,凭什么要我站到后面。”这时,我的脑袋一下子大了起来,抖动着嘴说:“凭什么?我亲眼看到你和同桌说话,还想狡辩?”然而,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你问问周围的同学,问他们我说话没有?”他依然坐在自己座位上,此时我没有再说下去,只觉得血液直往上涌,心想他犯了错误不承认,反而还要狡辩,任教以来从没有学生当面顶撞

我„„当时我恨不得上去打他几巴掌,但最后还是忍住了。下课后,我把辛金贵同学叫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用平和的语气说:“明明是你说话,为什么不承认?还要顶撞我,你以为我找不到你上课说话的证人,是吗?”过了一会儿,他低着头瞟了我一眼说:“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你不该当着同学的面硬要我站到教室后面,那我多没面子,我只是说了一案例11:肯尼变得激动起来。他匆匆忙忙地写完了指定的作文,但老师指出他并没有真正写好。他跳过了几个部分,也没有检查拼写,而且他的字迹潦草。老师试图让肯尼理智些。“你同意你能做得更好些吗?”老师这样问道。可是,肯尼拒绝同意。他很可能将老师让他理智些的要求体会成不合理的了。“我不会再写一遍的。”肯尼毫不动摇地说。但是老师坚持,她不会接受没有达到肯尼的标准因而没有做完的作业。她对肯尼说:“瞧,假如你没有能力做到比这更好些,那么我就可以接受它。但是,我知道你,肯尼。我尊重你的智力和能力。在我的脑海中,你是一个好学生。”肯尼气愤地回到座位上,炫耀地拒绝继续做作业。他坐在那儿,做出挑衅的样子,两个手臂挽起来,合上书本,眼睛直视前方,嘟哝着说他已经受够了!有些孩子惊奇地看着他。肯尼在显示对峙和抵抗。他肯定要有麻烦了。但是,老师似乎对肯尼不理不睬。她将注意力转到其他同学那儿。她知道肯尼。他有一种自傲的性格和强烈的自尊心。肯尼不喜欢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然而,老师接受肯尼的针锋相对的挑战既对肯尼不好,也不利于课堂的气氛。她回避了对肯尼的对峙作出直接的反应。老师保持着沉默,不理睬肯尼的装腔作势。过了好一阵肯尼才冷静下来。这时,老师从眼角的余光望去,注意到肯尼终于重新打开书本,继续做作业了。肯尼很固执,但也很聪明。他开始明白了一项作业“真正地做完”意味着什么,也明白了标准与他自己对老师的态度有关。很可能下次他将作业给老师看的时候,他的作业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进。

其实,你在批评学生时,适当的沉默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常来讲,当你批评学生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高年级学生更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若是你在适当的批评之后保持沉默,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学生会因为你的 “点到为止”而感谢你为他们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沉默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因此,教师在遇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多留意学生的反应,多倾听学生的解释,不要只注重教师的权威和意旨,贸然采取激烈的措施,那样只会落得“两败俱伤”。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也可以采取“退一步”的策略。这样,既保证了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又可以收到教育人的效果。

下话,你就发那么大脾气„„”

参考文献:

说话的艺术读后感 篇10

梁仕茵

说话。这是一个动宾短语。说,是一个动词。话,是一个宾语,也是一个名词。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与社会上的人有千丝万缕的沟通和联系,而这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说话来维持这项沟通与联系的活动。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语言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良好互动的工具之一。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

古往今来,但凡不通说话之道者,都难成大事,而能成事者,一定在语言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能力。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把握说话的场合和时机,领略说话精髓,悟透说话之道,顺利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怎样修炼说话能力,怎样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我可以获得大量关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说话之道,其中,不仅包括说话中要注意的礼节及中庸平和之道,同时也有幽默解困的诙谐式说话之道。

沟通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说话是人们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门艺术,自然也有一定的讲究。古往今来,但凡不通说话之道者,都难成大事;而能成事者,一定在语言方面有其独特的精髓和真谛。中国人在追寻为人之道时,也十分讲究语言的艺术。我国著名散文学家朱自清就说过:“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

所谓“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使人跳”。说话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素质。一个说话讲究艺术的人说出的话,常常理切、辞精、褒贬有节、进退有余地,可陶冶他人之情操,可以体现个人的雄才大略,更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不得体的话,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因此,能否把握说话的技巧,对其人生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职场上,每人每天和同事、领导难免有话要说;家庭中,每人每天要和妻子、丈夫、父母、孩子进行交流,一句话牢牢记在孩子心里,影响他的一生,成就课他的人生;社交时,必须要和朋友、客户联络感情,一句话赢取了客户的信任,几百万的生意便大笔一挥地签下了„„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时候说都是有大学问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说话技巧。在注重人际沟通的现代社会,说话的艺术也就是成功的艺术。古有晏子使楚巧妙回击楚国君臣,保住齐国尊严;蔺相如秦廷据理力争,力保和氏璧;诸葛亮舌战群儒,促使孙刘联盟形成,保住刘备江山。今有周总理妙答外国记者,中国人低头走路是因为在走上坡路;安徒生妙答有钱人,将路人讥笑他的话里的“帽子”和“脑袋”互易,变成了对愚昧贵族的犀利的讽刺;诗人歌德对给傻瓜让路的妙答。这一切一切,都说明了说话艺术的重要性。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难,最难的是这些东西没有一套现成的标准可以参考,更没有人会把这些经验全盘相授,而是要自己去领悟,而这本书,正是教会了我如何让说话,甚至于如何做人。

要想提升自己的口才,我们就要学习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不同的谈话场合,能够随机应变的语言技巧。在与人交谈中,掌握得体的词汇用语,不仅能够用话语攻心,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还要能够四两拨千斤的拒绝他人的要求,或者在不动声色中给予别人无声的还击。

除了培养说的能力以外,还要掌握跟说密切相关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说话时机的把握、听出言外之意、学会倾听等等。观察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个人的接受程度来注意说话的分寸。玩笑不能随便开。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两个人的熟悉程度,要看他们聊天的猥琐程度。”比喻可能有点不太恰当,但是的确朋友之间越熟悉聊天就越放得开。实际上,看看我们周围那些伶牙俐齿者,你不难发现她们大多都是知识丰富、了解人情世故的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俗不媚、宽容随和、通情达理的谈话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广受欢迎的。即便是批评,由于他们采取了有效的谈话技巧,也因此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在日常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书中所传授的方法,并且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将自己的真知灼见用种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发出来。

“称谓是开启交流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无论是新老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这段话给了我深深地启示,感同身受的是,有一次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在一个较为正式的校级活动上大叫我朋友的名字:“肥鸡!”这时在场的老师也听到了,吓了一跳。我瞬间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当时真想找个洞钻进去。事后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由于意识的冲动而失去了说话的艺术。真的很不应该。

说话是一门艺术 篇11

三个人准(zhǔn)时到达,只剩一人,迟(chí)迟没来。

这人有些着急(zháo jí),竟脱(tuō)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来了的三个人中,有一个听了很不高兴,便(biàn)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喽!那我告辞(cí)了,再见!”说完气冲冲地走了。一人没来,又气走了一人,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guō)上的蚂蚁(mǎ yǐ),不知所措(cuò)。最后剩下的这个朋友与他交情较深,就劝(quàn)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nài)地说:“他们全都误(wù)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最后这位朋友听了,再也按捺(àn nà)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关于艺术生产的思考 篇12

广义的艺术生产指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 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作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生产不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目的, 而是艺术家通过脑力劳动, 创造出精神作品。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 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 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换言之, 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 艺术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虽然是精神生产活动, 但它与物质生产一样、也必须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为前提。艺术生产也是通过主客体的共同作用, 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塑造一定形式的产品。艺术生产与其他物质生产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生产包含物质劳动过程但主要是精神劳动, 艺术大多是个性化、小规模、手工操作的生产, 而非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产, 是有情感注入的生产, 而不是机械的单纯的体力劳动。

艺术生产的目的:1.个体目的。一方面, 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概括, 是实现人的精神需求的特有的劳动形式。艺术家通过艺术表达他们的欢乐、痛苦、思考和追求, 在艺术生产过程中支出和消耗了精神劳动和创造, 实现着“生产者物化”, 并在欣赏着自己的创造成果, 在自己的作品中发现自己人格的复现, 从而获得审美的自由愉快。另一方面, 观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把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人化”, 使之从物化状态再回复到心灵和精神, 得到自己需要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满足, 从而净化和提升人的灵魂。2.社会目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 表达了个人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悟和评价, 当艺术品通过流通进入社会后, 它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就会引起受众的共鸣和体会, 产生了社会性的影响, 就具有了引发情感, 陶冶性情, 影响和规范人们思想观念、情感取向、价值判断等作用。3.经济目的。艺术, 与经济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 在中国古代, 由于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文人耻于言利, 但从艺术市场化的历程来看, 艺术具有经济目的的客观事实却一直存在。艺术生产的经济目的是市场机制作用的需求, 也是艺术品价值的体现。

一定社会的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 开发、利用艺术资源, 创作生产艺术产品 (包括提供艺术劳务) , 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的综合能力叫艺术生产力, 它是由两方面构成:第一, 在艺术生产中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和审美创造能力的艺术生产者;第二, 艺术生产中所需要的艺术生产资料, 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一切必要物质手段。艺术生产力是文化生产力, 从而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者是艺术生产的主体, 是艺术生产中最主要的、能动的、创新的要素。艺术生产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支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就是艺术生产者的劳动。在艺术生产过程中, 艺术生产者的素养与能力决定着艺术产品的质量和生命力。首先, 艺术生产者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 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通过特有的物质媒介材料和劳动, 传达出艺术信息, 创造出艺术品来。第二,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除了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技艺和艺术才能外, 还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 深厚的艺术修养, 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第三, 艺术生产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历来就重视艺术生产者的人格修养, 有“画品如人品”“文如其人, 书如其人”等说法。鲁迅就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 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 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3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在整个艺术创作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 制约着艺术创作的倾向性和真实性;影响着题材的选择、提炼和主体的挖掘;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还对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着审美教育、认识、娱乐、调剂的功能, 因此, 画家们必须首先加强思想人格之修养, 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艺术生产资料是艺术生产中的客体, 它包括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类。首先, 物质性艺术生产资料, 是指艺术生产中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生产工具、材料、设备, 如文学的语言文字符号、绘画的油彩颜料、书法的笔墨纸砚、摄影艺术的相机和感光材料、影视艺术的摄影和摄像器材等。艺术生产资料还包括艺术生产的对象, 也就是那些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物或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以原材料的资格进入艺术生产过程的被加工、被改造的物质资料, 如根雕所用的树根, 雕塑用的青锡、大理石, 制作工艺品用的象牙、玉石, 拍电影用的胶片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性的艺术生产资料, 艺术家就无法将构思中的艺术意象物化, 艺术创造就无法进行。物质性的艺术生产资料本身是物质的存在, 当它被艺术生产者使用时, 受使用者生理、心理、情感、文化修养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表现艺术的效果千差万别, 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其次, 精神性艺术生产工具, 是指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经验、艺术创作方法、艺术规律、艺术理论、艺术规范和表现形式等。这些艺术手段是人类长期艺术创作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 也是艺术劳动者进行艺术创作的思想工具, 它们对艺术产品的形成和品位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艺术生产资料能够把艺术生产者的思想、意志情感转化为大众接受的信息形式, 在表现艺术生产者的思想和理想的同时, 让受众从中获得一定的信息, 使受众得到精神上的某种满足。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彼此结成的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所有制关系, 即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分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分配关系皆由所有制即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

根据生产关系的定义, 艺术生产关系就是指是艺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艺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人们在艺术生产过程的地位作用及分配关系。

由于艺术生产资料包含了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类, 这决定了研究艺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必须也从这两方面入手。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因此, 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 一般地是隶属于它这个阶级的。”统治者“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 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4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支配着艺术生产的物质性生产资料, 同时也支配着艺术生产的精神性生产资料。他们是艺术生产资料的统治者, 所以统治阶级也是艺术生产和分配的调控者。在阶级社会, 艺术生产和艺术品是统治者的思想和观念的物质表现。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了人们在思想关系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其艺术表现是占统治地位的, 而没有精神生产资料 (包括物质生产资料) 的人的思想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艺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也决定了艺术产品的分配是由统治阶级来掌握和调节的。

由此可以看出:1.艺术生产关系应该是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的统一。一方面, 物质生产关系决定艺术生产关系本质的基础和前提, 是艺术生产关系的一般性和共性;另一方面, 艺术生产关系又属于精神关系 (或思想关系) 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是艺术生产关系的特殊性与个性。2.艺术生产关系受物质生产关系普遍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根据唯物史观, 艺术与其它精神领域或思想形式一样, 它们都是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 必须受到社会的经济基础亦即物质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决定与制约。

注释

11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2000.p82.

22 .[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 1976.p220.

33 .鲁迅.《鲁迅全集·随感录43》 (第1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p404.

上一篇:石桥中学2011年控烟工作计划下一篇:倾听和平的心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