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通用11篇)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 篇1
主持人大赛初赛稿
Ladies
and
Gentlemen
大家晚上好!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倾听歌声与生命的激昂~ 大家好~这里是
<幸运新战线,音乐实验田> 感谢您准时守侯在电视机旁。我是节目主持人
“秋风”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风也越来越刺骨了, 秋天如期而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关于秋天的歌!首先,我们送上的是王强的《秋天不回来》
音乐开始.....(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我还一直静静守候在,相约的地点)
初次听这首歌时,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它。轻快而干净的曲风,总能给我一种邻家男孩般温柔的感觉,让我回味着纯真的年代。
接下来,让我们再一起聆听浩瀚的《分手在那个秋天》。(我走在那个,下雨的秋天,我的爱被你摧毁,留给我的是,最伤痛的纪念,忘不了曾经相恋)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首歌吧?还记得吗?我走在,那个下雨的秋天,我的爱被你摧毁。留给我的,是最伤痛的纪念。
不知在这个秋天又有多少恋人分别!只有在这里祝福你们,祝福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好了,我们的节目也接近了尾声。希望大家听了我们的节目以后,能在这个萧瑟的秋天里有个好心情。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吧。下期节目,我们不见不散~ 2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综合文化,创新,心灵
现下的校园教育是一种新理念的教学方式,逐渐盛行文化艺术教育,并且重视创新活跃的教学气氛。音乐教育作为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承担起新时期的教学重任,起到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净化学生心灵等重要作用,所以目前的音乐教学应该能对学生产生艺术的感染力,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教育必须改革以往的死板教育,创造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
一、多彩的音乐课程触动学生的心弦
音乐课程多姿多彩,歌舞、器乐、交响乐等等样样都有,每一种乐器、每一种音响都是一种情感诉说,比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都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我们通过感受音乐的情感,来领悟音乐的精髓,仿佛我们也看到了在纷飞的风雪中,阿炳蓬头垢面咿呀拉着二胡的深邃意境。这样深情的乐曲难道不会触动你的心弦么?
(一)改革音乐教学方式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过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上课容易思想神游,基本无法听进讲课内容。教师如果自顾自的独自演讲,难免枯燥无味,无聊的课堂气氛又怎么能留住学生们东跑西窜的思维呢?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基本的音乐欣赏要求,如果只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就很容易导致课堂上出现学生与老师的思想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问题,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自导自演的默剧,这就使得音乐欣赏的教学流于形式主义,陷于僵化模式。久而久之,音乐欣赏教学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是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与音乐相关的动画、图像、电影等,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会带给学生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音乐的倾听与感知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青少年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供与音乐本身相适应的环境与情境,这对学生对音乐的正确理解有很大帮助。例如乐曲《天空之城》,初听音乐就有一种凄美、忧伤的感觉,再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宫崎骏动画电影《天空之城》,画面与音乐的有效结合对学生们的音乐欣赏有很大的帮助,紧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体会音乐所带给我们的情感交集。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认真的倾听,再将自身带入音乐的情境中加以想象理解,对音乐的感知就会自然流露出来。
二、音乐教学中注重综合文化的学习
重视学生综合文化的学习,培养综合艺术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除了音乐教学,艺术教育还包含其他好多方面,如舞蹈、诗歌、文学、戏曲等的学习,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之间互相交织,互相感染,不存在某个孤立的体系。当然音乐不仅是要和关联的艺术相结合,还要和现代的其他课程相结合。教育改革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我们要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紧密而有机的联系,不能孤立某一学科,学生对各个方面都应该涉猎。通过综合文化的学习,学习音乐的学生审美和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高,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以丰富,这些实际上就是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反映。
音乐《苗岭的早晨》,讲述的是苗族儿女为庆祝丰收的芦笙节而吹奏芦笙、跳舞庆祝的情景。在欣赏本音乐时,我们可以先介绍苗岭的秀丽山景、民俗风情与文化,再讲述关于苗族芦笙节特色节日的意义,让学生们理解曲目所包含的感情内容,最后引导学生听赏、分析、体验这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这就体现了音乐与人文、地理的完美嵌合,我们可以将音乐赏析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当然将音乐与舞蹈、美术、文学、影视等许多学科有机的结合,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
在音乐欣赏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就是让学生大胆去做,不要约束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飞扬,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及音乐本身的进展。
(一)有针对地设计教学内容
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它的精神灵魂,其韵律、节奏、情感都是不同的。在音乐学习初期,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个别作品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音乐进行情感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音乐独特的“味道”。在进行过多次情感交流之后,学生的感知能力会相应的提高,为以后学习多种风格的音乐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表达音乐感受
音乐的旋律千奇百怪,表达的情感微妙而又细腻,不同的学生对一个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感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融合音乐的气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鼓励他们充分想象,努力寻找音乐的精髓。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出听后感或音评,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的。
(四)让学生尝试改编作品及创作
在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搭配乐器演奏,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改变作曲风格,融入自己的感情与旋律,甚至是搭配舞蹈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原创音乐,让学生既能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又能发掘学生的自我创作才能。
四、积极肯定学生,增强学生自信
在音乐教学中,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有独立的创作和想象,使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对学生每一个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老师的肯定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渴望,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音乐,同时自信心也会倍增,这又是让音乐进入学生心灵的良好途径之一,这样他们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多肯定学生对他们的一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别让心灵碰撞 篇3
双方争抢,应该是碰撞的罪魁祸首,可有时双方谦让也逃脱不了干系。因为碰撞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简单的行为,而是在于双方的心灵。
争抢和谦让本是对立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只有当它们达到统一的时候,才能使秩序变得井然,才能出现和谐的景观。才能有效地避免发生意外碰撞。
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宿舍离上班的地方有一段距离,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往,一般从住处出发,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赶到单位。
我喜欢抄近路,所以每次都要经过一条窄道,那是一条只有三米多宽的土路,碰到下雨就很不方便,烂泥时只有很窄的一点路可以干净地通过。我每天对赶往单位的时间安排得比较紧,一般都是匆匆忙忙的经过那个地方,许多的时候是抢道而过。
记得有一次我赶时间上班,是在一个雨天后,车速较快,经过那个地方时就与迎面抢道的骑车中年男子相撞,幸运的是人没受伤,只是车把撞歪了,对方也没有什么损伤,当时,我们双方都只是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赶路去了。
经过那次撞车的惊吓后,雨天再经过那个地方,我变得小心谨慎,并且主动让道,每到那个窄道处,看到迎面的骑车人,就会放慢速度,好让别人先过去,以便确保安全。
可有一次雨后的一天,骑到那个地方,迎面碰到一位戴眼睛的骑车男士,我主动放慢了骑车速度,意思是让对方快速冲过去,而他好像完全没有领会我的意思,在相离较近的时候,他也突然间放慢了车速,当时,我们双方都只知道谦让,谁也没有领会对方的用意。结果,双方的自行车在慢速中前进,相互间的距离一点一点的缩小,眼看就要发生碰撞,直到我们俩的前轮快要相撞时,两人这才同时将车子歪倒,用一只脚着地撑住,避免自行车倒地。虽然没有相撞,可地上一片淤泥,却弄脏了皮鞋,心里感觉不是滋味。我们双方对视着不约而同地露出苦笑,然后,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离开。
两次的经历告诉我,双方争抢会撞车,如果双方谦让也有可能无法通过。其实,说到底,两次没有顺利通过那段小路,都应该视为发生了碰撞,这种碰撞表面看似自行车的碰撞,实则是心灵上的碰撞。在当时的场合,无论是加速,还是减速,最终,都是无法顺畅通过的,因为两个人想到一块了,是思想上的碰撞。一次是我在加速抢道时,对方也想到快速冲过去,而另一次则是我在减速谦让时,对方也想到放慢速度,两个相向而行仍在前进的自行车,最终的碰撞,可想而知了。
其实,日常中许多的事情也是这样,比如夫妻之间,双方都争强好胜,互不相让,必然会发生矛盾,弄不好还会使矛盾逐渐升级,有的甚至会反目成仇,这种碰撞会擦出火花。而假如双方都一味的谦让,又会使许多事情无法处理,使一个家庭变得死气沉沉,也不可能过得幸福,这种碰撞,有的甚至会演变成“冷暴力”。
再如,同事之间,工作中的搭裆,双方争抢,肯定会发生摩擦、矛盾和误会,也就是出现了主动碰撞,不可能配合把工作做好。同样,双方都谦让也不可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是因为被动碰撞,只有当一方主动,另一方谦让达到统一时,才能做到有效地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 篇4
——《羚羊木雕》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繁琐的提问,老师全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来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师生关系成为一种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权,自我意识不强。而新课标强调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双方彼此应敞开心扉,真诚对话,相互接纳,老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条件中的“主持人”。教师和学生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心灵才能畅通,思维才会活跃;师生只有通过灵魂交流,教学活动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试图将学生分组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亲情”和“友情”冲突时,你会选择什么?
在争论中,突然,一位同学发问:试问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将你已许诺给他的贵重礼物送给好友,你会忍心批评他、伤害他的自尊心,破坏同学间纯真的友情吗?
(这是我备课根本没有想到的突发问题,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很重友情,他很机智,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重合时,试探我作为家长,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观察我的态度,以寻求支持。)
我思索片刻后,便这样说:
“我作为老师,也是家长,和所有家长一样,并不是处理任何问题都能做到理性、妥当,我也是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的,那么同学们能为老师提些建议,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呢?”
(没想到,这时同学发言更加积极,以下几位同学的看法让人回味)
生一:“礼物不是因为价值高才贵重,而是因为凝结真挚的友情才显珍贵,希望做父母的能看到这一点。”
生二:“再贵重物品失去都可以可以再买回,但自尊心和友情的损害,却是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的,因而做为父母也不能机械的、简单的一味责怪孩子的不是。”
生三:“相反父母如果能维护孩子的友情,不去伤害它,比你送他礼物,更能使他健康快乐成长,因此父母不怪孩子,可能会更好些。
从大部分同学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否定家长所做的一切,在处理“亲情”与“友情”关系上,显得有些偏颇。对此,我适时引用文中的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老师便以家长的身份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探讨。随后,学生便从文中“我”的身上以及结合自身的经历,认识到同龄人身上的普遍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不成熟,如意气用事,不懂得尊重父母等。在两端分别挑着亲情与友情的天平上,学生们心中都有一杆称,他们与老师真诚的沟通,坦诚的交流意见和看法,使两者都收获颇丰。
心灵的感受作文 篇5
星光我早就听说了,我很想见一见它的真实面貌,星光这个名字,我的猜想是一颗颗星星都能发出它的耀眼的光芒。
那天,胡老师给了我们通知,可以报名参加星光文学社,我的脑海里就开始想,星光文学社到底是个什么样呢?就因为我对星光文学社的好奇,促使我报了名。星光文学社说要开会,我们来到三楼,一进去星面有许多同龄的学生在里面议论着,就在这时,一个老师开口了,他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这时我才知道他姓翁。接着他为我们讲叙了许多关于星光文学社的许多事情,比如说:星光的由来,星光文学社的历史等。让我对星光文学社更加有信心,能让我在这里发挥了。星光的事让我佩服不己,我觉得能参加星光文学社而感到荣耀,但是我的作文水平很一般,肯定在文学社里没有什么用。但是我又回想到胡老师说过参加文学社可以锻炼自己的水平,不管是否可以获奖,但它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所以我要在文学社里锻炼我,我要加倍努力,平时要多读书,在家多看新闻,让我了解国家大事,让他们成为我写作的素材。能让我在文学社里作出一番成就来证明我锻炼的结果。
现在我以星光为骄傲,将来我要星光以我而感到自豪。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 篇6
一、“光与色彩的舞蹈”——印象派绘画
绘画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旨在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对客观世界进行描绘、展现,绘画者敏锐的捕捉身边的美,并用不同的笔触加以模仿、描绘,同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画作当中,带给欣赏者视觉上与心灵上的震撼。印象主义画家正是如此,他们将目光定格于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将瞬间的美迅速地记录下来,采用不同于传统绘画作品细腻、精致的笔触来进行描画。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少了清晰的线条、明确的轮廓,他们更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抓住一瞬间的情景,努力表现绚丽的光感与色彩,亮丽的色调,整个画作充满了欢乐、明快的感官印象,仿佛将自然界所有倾泻的光与反射的色彩全部汇聚在画布之上,并通过理性的思维揣测自然界不同情景下的光与色彩的呈现,最终呈现出一副朦胧、绚丽、光与色交替、缠绕上升的视觉与空间美的画作,带给我们色彩美与光感美得极致震撼,以另一种方式向我们揭示了瞬息万变大自然的美好以神奇。
二、“音色与旋律的跃动”——印象派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空间艺术不同于绘画,音乐无法将自然界的客观情景以其原本形态展现出来,但音乐作品通过音色、音响、节奏、曲调、旋律等基本音乐元素的有效组合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从而表现作曲家的主观情感,得到聆听者情感上的回应。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类似,印象派音乐的创作重点也放在对于客观情景瞬间印象的感觉之上,作曲家突破了以往的大小调音乐语言,以瑰丽而丰富的声音色彩,模糊的形式结构,细腻变换的音色,呈现出一副幽静神秘、朦胧奇妙的印象派音乐画卷。瞬间的音乐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听觉器官,以摇曳变幻的魅力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雨中花园》、《水中倒影》、《塔》,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瞬间景象,像展开的画卷一般,增减音程、大跨度音程关系的巧妙使用,极精妙的表现出雨中花园、水中倒影之境给人的那种迷幻、朦胧的感觉,跃动的乐句,瞬间的变化,带着浓浓的情感,在美的世界中熠熠生辉。
三、“灵魂的交融”——音响与色彩的交融
印象主义的诞生,以其大胆的形式、绚丽的色彩、朦胧奇幻的表现效果,不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音乐与绘画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却以相同的表现特点存在于我们的审美表现之中。艺术是相通的,我们需要在这个美妙的世界中进一步感受,寻找每一次美的触动。
在一些现代舞台表演中,已经将音乐与绘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现形式,相同的性质使两者在舞台上的结合丰富而和谐,画家的每一次起笔落笔伴随着音乐旋律的流动变化,无需刻意的表演,随性而发,随乐而动,乐终画成,从而构筑了一幅宏大的视听盛宴。两者的结合发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了音乐与绘画织体,将绘画赋予音乐的流动性,将音乐赋予绘画的细腻、色彩性,营造一种气韵相通、视听相衬、动静结合的器乐音画。
在印象派的艺术作品中,已经展露出绘画与音乐的结合的初期萌芽,到表现主义时期,绘画与音乐得到进一步完美融合,音乐与美学的同一性在美学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印象派艺术作品中,通过来自日常生活情景的艺术材料,艺术家旨在追求光与色彩瞬间的朦胧印象,从不试图明确的展现、描述具体事物、事件所营造的氛围,充斥在音乐与画面间的那迷离、朦胧、神秘意味,标志着印象派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彻底颠覆,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它的艺术魅力与认知价值。
在欣赏现代的一些绘画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与之交融的音乐元素,我们甚至可以试图用音乐分析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作品:用音乐曲式解释绘画构图、节奏型解释细节处笔法、旋律流动解释绘画线条,力度变化织体变化解释色彩明暗对比,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解释整体画面的协调性,这种大胆创新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理解音画相容的意义。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融合、结合不等于替代。随着时代不断前进,音乐与绘画艺术形式的不断变迁,两者之间将一直存在着某种联系,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交融、相互发展,但永远不会相互替代。
摘要: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产生了欧洲艺术史上著名的艺术流派——印象派。艺术家们以鲜明的个性将“光”与“色彩”的碰撞在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再拘泥于以往艺术的形式与格局,将创作灵感聚集于外部世界瞬间的印象之上,使美感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以瞬间的、含蓄的、不完整的艺术之美冲击着以往的审美观念,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美的世界,一个由印象主义所构建的新世界。
关键词:印象主义,音乐,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傅晓龙.光色与音色——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异同探源[D].合肥工业大学,2013,4.
[2]刘智平.音乐与绘画的情感交流[J].北方文学,2011,11:96-97.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 篇7
关键词: 中学 音乐 感受 鉴赏
摘 要: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利用讲故事、配乐诗朗诵、体态律动、音乐剧、卡拉OK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学新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针对其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从形象感知、情感体验与熏陶、意境想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感知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完美能力,从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由知识的被动传授与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开放式欣赏教学,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体验。
一、针对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欣赏。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聆听几首作品,教法死板,将无法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于是,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中央三台的戏曲票友大赛实况录像,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白燕升通俗的讲解,专家们独到的点评,让学生结合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特性和风格。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体会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三、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
课前,先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教师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哪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马上说出了这些词。紧接着又问:“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放了一首“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最后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以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课是非常受中学生欢迎的。”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在整个初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或是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四、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欣赏。
中学生对叙述性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很感兴趣。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就为同学们讲述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五、以配乐诗朗诵引导欣赏。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参与教学,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我这样说道“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一句句热情深切的问语,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同学们引领进抗战时期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伴随着音乐的起伏,同学们心潮澎湃,情绪激荡。欣赏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仿佛走进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太深重了,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贞不屈,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诗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激发学生的情绪。
六、体态律动与歌曲欣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舞蹈与音乐是互相联系的,它富有动作性。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歌曲反映的内容编成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电视画面欣赏维吾尔族的舞蹈,感知舞蹈特点,再听录音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特点,最后师生一起配乐舞蹈。在唱歌和鉴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于朝气的特点,在这种欢乐、和协的气氛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创编音乐剧,领悟剧中角色情感。
鉴赏教学中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在音乐室的周围摆了各种动物头饰。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节奏及各种乐器所发出不同音色,来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然后选择动物头饰。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创编音乐剧,这样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表演能力。
总之,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以情感达到教学目的。音乐表现的情绪是多样化的,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使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 篇8
【摘要】 音乐 教学是小学 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 教学 创新 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 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 影响 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 艺术 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 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 理学 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 理论 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 方法 :1.1导入: 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习二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 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 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 音乐 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 艺术 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 :乐段 : 1 2 3 4 5 6 7
速度 : 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 : mf-mf-f-f-mf – mf-mf
情绪: 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 发展 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 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 社会 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 影响 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 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 教育 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 文献 :
[1] 李燕 略论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J] 河北师大学报(教科版)2001,(2)
心灵沟通 阳光心态 (感受) 篇9
阳光心态
——金三小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后感
今天有幸得到金三小校长的邀请,参加了“心灵沟通,阳光心态”——金三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会议。凝听了广西师大心理健康中心副教授何昭红,对金三小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效经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首先,感谢金三小的校长的邀请,能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近距离的听专家给老师们做心理健康的培训。以我们学校目前的状况,像这样的培训机会可以说很难得,尤其是心理辅导的专家给老师做的培训,更是不敢奢望。而我也已经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也就是一场及时雨,受益匪浅。所以,我从内心深处感谢朱校长的邀请,金城江区这么多的兄弟学校中、这么多的教师中,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留给我。虽然本次是对班主任工作培训,教授在培训中讲述了很多有关班级管理的问题,但是我作为一位教师,在此我谈谈自己的这次培训后的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心术比技巧更重要。
“心术比技巧更重要,有心一定可以学会技巧;无心,有技巧也难以运用自如”,这是教授在培训中说的。是啊,特别是我们教师这一行,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有思想的孩子,作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调整好自身,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态,在课堂心理氛围中最大的情绪源就是教师。当今社会对老师提出的高要求、高标准,让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更应该调整心态,正像教授所说的:别人的工作目标是薪水,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是希望。就目前我们学校情况来说,有些老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我们教师也和其他工作一样——目标是薪水。所以在工作中,老是想我完成了某项工作,应该的得到什么回报,如果看不见回报,就不想干或者干脆不干。这样的心态,怎么会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怎么还会有精力去想怎么教育好学生?
你既然选择了做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担负这个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说,教师这一职业——股份有限但责任无限。
二、心理学知识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教授在他们当地为一所学校做学生的心理辅导,结果这个学校的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过当地的一所名校。从此看出,心理学对教师的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我们把要做的事、能做的事、想做的事,变成快乐的事。对学生要有无条件的爱,有无限的耐心,能树立榜样而潜移默化。在班级工作中多听一句,少说一句。倾听——这也是作为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在培训中让我深有感触地:“庄稼长不好,怎么办?农夫想自己有没有浇水施肥?而不是骂庄稼”。对呀!作为教师还是班主任,如果学生学不好呢?你又怎么办?虽然培训会上,老师们都笑了,但是这个问题很让人思考。何教授还讲述: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你的学生属于哪种类型的孩子:视觉型的学习?移动型的学习?听觉型的学习?根据类型有效地进行训练。还有在班级管理建立班规时,在营造和谐班级气氛时,以及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应该怎样做。等等。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努力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现在“新新人类的特质”。我相信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听了以后,在今后的工作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工作。而我,更应该像教授“学习公约”所说的,“空杯:心态归零,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不仅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还要在学校发挥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作用,用所学的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身段够软,原则够硬。
现在的老师说实在的:很难。管得太严格学生反感,管得太松成绩上不去。可是听了何教授的培训后,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缺少守规矩、挫折容忍力。不懂规矩的孩子,对长辈没有礼貌。受挫容忍力低的孩子,只要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难以
忍受。也许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嘴上说是要严格要求,但实际上只是说说而已,我常听说过:再严厉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是手足无措的。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让全体学生参与建立班级常规,坚持明确、合理、可行的原则,必须公平、对事不对人的彻底执行。让孩子守规矩、培养孩子受挫能力。这些还必须征得家长的配合,“身段够软,原则够硬”。虽说在培训上教授是让教师做到这一点,但是我认为孩子毕竟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还是多一些,在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家校配合,教育孩子要有原则,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规矩,怎么成方圆”。让孩子知道守规矩,知道挫折是成功的开始,是经验的积累。像金三小有这样的机会能让专家现场,给老师、给家长做心理辅导,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感受心灵之美高二作文 篇10
奶奶每天都在文定桥下摆摊。人真的很好。
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周一,要带红领巾,我偏偏忘带了。望着欲关的校门,心里明白,这会儿回家拿一定来不及了!情急之下,我眼睛里突然闪现在文定桥下悠闲地扇着风的奶奶,便冲了过去。
“奶奶,有红领巾么?”
“有的有的!”她从红领巾堆里抽出一条,像珍宝一般拎在手里,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
我捏着手,不安的开口:“奶奶,可不可以…借我一条红领巾啊?”“啊?”奶奶“忽”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像看大古董一样盯着我。但看到我满是汗的脖子,婉言拒绝:“不行啊。沾了汗就卖不出去了去啊。”她摊摊手,撇撇嘴,一副无能为力的模样。
“这样啊…”我嘟囔着,“我没有带钱啊…”
“然然,要不这样吧,你先拿走,中午再付钱,好不?”她看着我,泛黄的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她郑重地将红领巾塞到我手里:“去上学,别迟到了!”她憨笑着,握住我的手,真的,好暖好暖。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最最纯洁的心灵,不就是她的么?现在的人早已没有太多的良知,被钱冲昏了头脑,善良,许是一个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东西了吧。
就在10月,她对外婆说,她家的老头得了食道癌。
这是“不治之症”,不久就会离开。奶奶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悻悻开口:“让他,安度,晚年吧。”
老爷爷现在已经永远离开了。她是笑着告诉外婆的。天知道,她的内心,有多苦!
我看见了,在摊子没有生意的时候,她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好像在说一个笑话——她再讲她家老头怎么离开的。趁别人在讨论的时候,她背过身去,露出悲伤、无奈的眼神,轻启着嘴唇;偷偷在不经意间用袖子拂了一下自己眼角快止不住流下来的泪,然后重新整理好心情,转过身又绽开笑容。
是啊,哪怕自己最重要的人不在了,不要哭,要为了他,坚强的、好好的生活下去呵。
感受心灵之美高二作文 篇11
清空陈渍,小心抖撒,刚好杯底一层,不厚不薄,茶叶叠加错落,等待沸腾与升华。炽热的水一灌尽底,短促的嘶鸣,在茶与沸水的相触中骤起。而热浪不断由下至上翻涌,每一片叶子都在火热中尽情淬炼。一并沉底的都不乖张,浮着的一两缕残渣破叶,在表面随波荡漾。起初是清汤,随着叶脉释放,颜色渐变渐黄。一丝深色,在每叶周围四散开来,缓慢流淌。
静置一旁,待饮温凉。
手背轻触,杯口微烫。呼开一层,口没杯中,清香滑过鼻腔,流转于肺,清雅自然。小嘬,虽是烫口,却不难细品,茶水在口中回旋,香气沿舌漫开,层次感一一尽显。
复呷,弥漫嘴中的香,在一次次下咽后,被苦涩替代。虽说是苦,却又让人不舍与期待。放下心中多余的遐想,将目光停留于此刻。柔和的时光,平稳安详,如茶如人。
品茶时,遂想起《浮生六记》中:“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也。”沈复与他的妻子这般从容地饮茶、生活、爱着对方。顺着茶香,我又看见了另一对夫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读书消得泼茶香。”
茶香,过多的缀言或是其他表述,都无法凸显“香”字所突出的口感和韵味。
三四泡,味已尽。韵弥口中,意聚心头。
【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推荐阅读:
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10-15
感受音乐的魅力11-18
大学音乐课的感受10-14
描写一段听音乐的感受07-27
感受音乐之美论文12-14
感受奥尔夫音乐08-18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走进荧屏 感受音乐07-09
三年级《感受音乐》教学设计11-19
小学音乐《感受进行曲》说课稿09-05
我从音乐中感受幸福初二优秀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