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帮助随笔作文(精选7篇)
互相帮助随笔作文 篇1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件事,我们想要做的是让小孩子们明白,有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朋友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但是,昨天,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菲菲哭着跑来说:“李老师,你看杜国强给我抓的!”我一看,果然脸上一道抓痕,还渗出一些血迹。我赶紧叫来杜国强询问,杜国强说:“菲菲打葛鑫榕了,葛鑫榕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打菲菲了。李老师你看,浩浩也打我了。”我一看,杜国强的脖子上也有几道很深地抓痕。浩浩是我们班平时表现很好的孩子,从来不打人,我把浩浩叫来问:“你为什么打杜国强啊?”浩浩低着头说:我和菲菲是好朋友。”这一说我更生气了:“好朋友就帮着打人吗?”浩浩委屈地说:“老师不是讲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吗!”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想起平时老师每天都告诉孩子们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但是孩子们年龄小,辨别能力差,他们不能分辨什么事情该帮,什么事情不该帮。针对这件事情,我们班开展了“为好朋友做什么”、“画画我的好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好朋友”,明白班里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做错了事要劝他改正,不能帮他打架解决问题,从此我们班的小朋友变得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随笔作文 篇2
那么,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写好随笔呢?也许我们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趁热打铁, 批改及时。
初中学生虽然热情较高, 但缺乏耐力, 很难持之以恒。如果放任学生的随笔写作, 而对他们的文章不及时批改, 学生势必由新鲜而厌倦, 最后中断写作。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批改和检查学生的随笔应该及时, 批改速度要快, 评讲要及时 (每次可以细看10本, 其余浏览, 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任务) 。自从设立随笔作业后, 我可就忙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学生交上的文章必须在当天解答、批改。每次改完几十本随笔, 有时甚至要带回家改至深更半夜。可是虽然很累, 但我知道我的身后有几十颗期盼的心在等待着我, 那一刻我忽然有了很大的动力了。
二、循序渐进, 坚持到底。
坚持写随笔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培养, 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 都不应当中断,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多则千言万语, 少则三言两语, 而且生活节奏越是紧张, 往往越是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青春时光, 越蕴含丰富的随笔素材, 越是应该书写的人生画卷。写随笔和做其他事一样, 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要求过高, 学生一下子会难以接受。因此, 我在指导学生写随笔时, 一般分三个阶段要求学生。
(1) 起始阶段:从文章的内容、字数的多少、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等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号召学生各显神通。
(2) 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每篇随笔要有题目, 要围绕一个主题写作。同时还对随笔的字数、书写质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随笔不能算一篇随笔。
(3) 进步阶段:这里主要指随笔的质量而言。对学生随笔采取交换阅读、抽签公开阅读 (经学生本人同意) 等形式督促学生提高随笔的质量, 从语言是否形象生动, 感情是否真实, 结构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随笔的优劣, 激发学生的质量意识。
三、心语交流, 增进情感。
以往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评语大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告诉学生开头怎样写, 结尾怎样呼应, 中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如何抒情如何议论等等, 那样的评语学生很少看, 甚至根本不看。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真诚的和学生交流。有人曾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两个不同战壕里的敌人, 但我觉得有必要推翻这个结论, 我觉得我和学生之间更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朋友, 如果师生之间是敌人, 那么是无法交流沟通的, 更不可能让学生相信我, 信任我, 我们的随笔是写不下去的。
同时我们知道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 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很少被允许去图书馆、阅览室, 更没有时间去听广播, 看电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他们很少去感受自然, 去体验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 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文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缺少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及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情感是教不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 在课堂上,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 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 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批改学生随笔写评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近年来, 我改写心语, 效果比以前要好得多。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 它本因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 它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既培养了学生写对比的兴趣, 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 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1) 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2) 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 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4) 暗示随笔中的某些不足;
(5) 倾吐烦恼, 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 进而亲近你。也许正是一次又一次心语的交流, 我们师生都非常盼望教随笔上随笔课的日子。
四、定期评比, 鼓励提高。
对学生来说, 随笔的评比既能增强其对随笔写作的积极性, 还可激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随笔的质量。随笔的评比可以两周一小评, 期中、期末大评大比, 对优胜者不仅大力表扬, 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其中的佳作我们专门在两个班级之间的墙上设置了“佳作园地”, 可以使同学们及时欣赏到美文, 也激励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随笔这也许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良好的方式。事实上, 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了, 也自然懂得更深层次地感悟生活了。在这样的活动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 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 更进一步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无疑为他们作文素材的积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由个性的抒发。有利于他们随心所欲地谱写妙文, 那么就让这篇篇随笔来迈出我们的漫漫写作之路吧!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 学生怕写作文, 写作兴趣低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 被束缚了手脚, 因此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的张扬;作为语文老师笔者认为写作之路, 随笔起步。
关键词:写作,随笔
参考文献
[1]《万国之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篇3
一、注重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学过的课文中有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引导学生去感受现实生活,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充满激情。
1.摘录、抄写书中优雅的语句
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写词语,为以后作文时积累词语。平时还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留意摘录里面的优雅句子。“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可爱的草塘》这节课后,就让学生用学过的好词佳句来写熟悉的景物。
2.坚持常写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写出比较真实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看一次精彩的节目,搞一次集体活动,都可以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写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开始可以降低要求,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两句话,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
二、早期训练
1.加强朗读练习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爱好,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对比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篇章。
2.说话、写话的练习
说是写的前提。在课堂内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注重过程,淡化评价,努力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低年级可以仿说或仿写。
3.与阅读结合起来练习,也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练习
当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想象文章结尾以后发生的故事,完成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出联想。就文中某一个没有细说的情节,让学生根据细节进行补写。
三、指导写作
作文教学必须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如在教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让学生练习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学生眼前会展现许多不同程度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选材,可以让学生再次读文章,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引导他们学习运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表达性格特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写作。这样,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自己练习,有助于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不仅学好课文,而且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地获取作文素材,是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如学完《赠汪伦》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启发想象:插图上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场面?俩人的外貌、衣着怎样?各在干什么?从他们双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动作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围绕提示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情景再现,并进行口头叙述。
五、重视评价
作文的评价,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又是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的要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评价要多元化,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使每个学生看到希望,敢于作文。评价时,可以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等多种形式。
互相帮助随笔作文 篇4
【案例】
周慧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三岁时,父亲病故了,她和妈妈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母亲是银行职员,家里的经济状况良好。周慧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及姥姥、姥爷觉得她比其他孩子可怜,所以对她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包办代替,以致到二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梳头,连吃饭也得妈妈喂。晚上睡觉时,她只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方可入睡。家庭过分的溺爱导致其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教师走到她跟前,她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教师提问她时,她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她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因此,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了。
【分析】
依赖心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问题,像周慧这种情况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便是这个家的.未来和希望,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吃一点儿亏,把自己当初没有得到的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全补回来。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不让孩子同小朋友交往,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周慧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奴隶”与“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
【方法】
1.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到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2.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关于星期一班会课的随笔:帮助 篇5
上课铃响了,这节课是地理课,我正要走出教室的时候,李雨凡跑到我旁边,对我说赵圣杰同学不舒服,他不知道我已经知道了。我吩咐他地理课的时候要随时关注着赵圣杰的情况,实在不舒服,一定要照顾好他并及时告诉我。
记得上周五的下午,焦树洋同学发烧请假在家时,为周末作业的事着急,赵圣杰同学当时说,他们几位好朋友之间都有联系,就主动把周末作业的事负责下来,整理好了一起通知焦树洋。我想了想这三位好朋友,李雨凡同学先发的烧,之后焦树洋,最后赵圣杰。要说这个季节是发烧的多发季节,好多同学难以幸免。但在这个发烧的季节,我们同时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这份相互帮助的友情,实在是令人感动的。
地理课上了没多久,焦树洋和李雨凡两位同学扶着赵圣杰进了办公室,我知道赵圣杰实在是坚持不了了,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两位同学帮着赵圣杰整理好书包,才放心地回班上课。
星期一下午的班会课,刘琛同学准备了一个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课件,由李由、刘珏、张坤晔、李雨凡四位同学先后进行了引领式的学习。在班会开始之前董译然同学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曲,在唱歌方面董译然是相当自信的,记得刚上初一时,董译然是我们班第一位上台唱歌的同学。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大方,所以我们当场决定,下周的班会课还交给同学们自己来办,主题是学习方法,我们请这次期中考试的前五名同学给大家介绍学习经验,总策划则交由李雨凡同学负责,期待着下周一五位同学精彩的表现,当然我们还希望我们班充满歌声,今天董译然同学带了个好头,下周一的班会课上,我们约定请吕滢濡同学为大家准备一首歌曲,到时候看她的表现吧。
爱帮助人的孩子的幼儿园教育随笔 篇6
今天,我在大门口执勤,光顾和来园的家长、孩子打招呼,没注意旁边一位家长在大门口往场地上张望,一边扬手在招呼着,一边说:“还不快进教室”。我以为有什么事,忙问:“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家长对我说:“没事,你看还在帮他班小朋友系书包带呢,还不进教室。”我一看,可不是咋的,场地上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蹲着,怀里抱着书包,一个孩子半蹲半跪在给怀里的书包系带,另外一个孩子在站着观看。当然,系书包带的是郭海诺,看来,几个孩子一起进了大门口,一个孩子的书包带开了,就发生了现在的一幕,我对家长说:“你真养了一个好孩子,爱帮助人。”家长高兴的笑了。我走过去表扬了孩子,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书包带的搭扣断了,怪不得孩子在系呢,对小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我帮孩子系上了。
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篇7
关键词:作文;学困生;素材;方法;实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作文教学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困生不能动笔、不愿动笔,非常排斥作文。这一部分后进生群体的特征是:作文基础太薄弱,积极性太低,群体范围相比较大。如何实实在在地做好这些提升工作,完成这部分群体的初步转化,成了作文教学一个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培养这部分群体的作文积极性,引领他们迈开作文的第一步,将会为作文教学课堂充满许多绿色生机,引领作文实效工作向前迈进一大步!
一、找到作文不会写的瓶颈——缺素材
每一块钢铁的锻铸过程都不会太容易,而学生一篇完整的文章的形成更是艰难!一到作文课,他们无奈地摊开双手:我不会写!该从哪个地方入手呢?入手点一定是他们最需要最困难的。那就从“不会写”这三个常说的话开始!
“哪儿不会写呢?”“不知道写什么?脑子里太空,什么都没有。”“就没有可写的。”通过调查,我觉得应该由素材入手。
活动是积累之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生来讲,第一要紧的是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然后去选择材料并组织成文。没有了素材,没有了内容,你去和学生谈立意、谈语言技巧,谈详略得当的策略,只能是水上之花,左右扶摇。而对于学困生来讲,更是当务之急。我所做的是,怎样让学困生有兴趣地参加活动,给自己创造留下素材的机会。
于是,在作文课堂之外,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组织拔河比赛、乒乓球竞赛。在班级内成立文学兴趣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到两个学困生,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天比赛,包括推荐优秀作品、检查作业、布置作业、辅导作文。学生团结互助,活动在一起。教师也要多指导,走进他们。多谈心,多鼓励,及时让他们反映问题。
二、开“小灶”,授之以渔
有时虽然有了活动,有了积累,一些学困生对于素材的应用环节还是手足无措。记得有一个学生,让他以日记体式叙述最简单的事件,他都束手无策。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些方法可以试试!
1.公式提问法。把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提问的方法直接列出。如,今天,我自己和某某,去做了什么,这件事我认为……,因为……,我的心情……,因为……,这样,材料就映入眼帘,等待挑选。
2.目标法。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自己,你身边,有没有你感受最深的或最想说的事情。因为往往这样的事情是最牵挂心灵的。然后,把这些归纳、分析、筛选、应用。
3.细节法。你的故事发生时,你注意到别人的反应了吗?当时自然环境包括花鸟虫鱼风雨天气等,你自己心情也和环境一样美好吗?这种方法是在以上两种基础上,训练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除了主要事件要和外界联系起来,注重自己以外的很多细节!渐渐引入环境描写、人物的刻画方法、修辞等知识,以增加文章的风采。
4.分步骤、分模块方法指导。如作文题目的设置、题记的写法、中心的选材、刻画人物的方法、细节的运用、详和略的艺术等。当然,模块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整个初中阶段,分阶段、分内容,一点点进入学生内心。
三、在实践中锤炼薄弱生的心智,提升其文学情感
同样道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相辅相成。三八妇女节前夕,我们正好讲述到题目设置的方法,如,捕捉题意法、补题明义法、比较异同法等。我就近取材,以这个节日为主题,展开有限时间题目大赛。班上的学困生写出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绽放美
丽》《让坚强绽放光彩》等靓丽的题目。而月底,管理区又组织了“小港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活动,班级黑板报又出现了“看谁的题目最美”的作文专栏,如《习惯,让生活更美好》《就在举手之间》《今天你乱丢了吗》《风景这边独好》等。通过拟题这一侧面,我们看到了这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褒扬,对脏乱差的批评。智慧的种子正在萌发!
同时,对学困生还要以爱为帆,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高兴地和知识握手,与实践同行,帮助学困生逐渐走出作文的困境。
(作者单位 湖北省洪湖市小港管理区中心学校)
【互相帮助随笔作文】推荐阅读:
二年级作文互相帮助10-19
互相帮助三年级作文01-14
有关互相帮助的作文600字08-13
关于互相帮助600字话题作文01-12
互相帮助小学生作文300字12-29
互相帮助的猛龙鱼六年级作文01-28
同学应该互相帮助09-04
朋友之间互相帮助06-26
描写人与人互相帮助为话题小学作文500字12-20
中班社会互相帮助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