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光荣榜

2024-07-09

第一次上光荣榜(精选5篇)

第一次上光荣榜 篇1

2013年, 是全省农机系统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也是全省开展改革创新服务、积极扭转困局、努力打赢翻身仗的关键之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大局,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团结拼搏, 扎实工作, 实现了农机化工作平稳推进、全面发展, 为实现全省粮食生产“十连丰”、农民收入“十连快”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呈现“四个新的特点”:

———农机改革创新服务有新成效。推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补贴入卡、逐级监督”的操作模式, 创新推行“一站式服务”, 并在全国率先改革了农机推广目录和鉴定、评审程序, 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委员会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作用, 努力做到公开、透明和规范、高效。各地也结合实际, 积极落实改革创新工作措施, 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争取了工作主动权, 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曾在全省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会议上, 特地脱稿讲了一段话, 表扬省农业厅和省农机局, 对全省农机系统痛定思痛、积极整改和开展改革创新服务、重塑服务农民好形象给予了积极评价。省农业厅党委书记、厅长甘良淼曾专门批示指出, “今年以来农机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 是卓有成效的, 少飞同志和省农机局全体同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 省农机局官少飞局长、靖安县农机局侯敏同志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 万年县农机局严诚同志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新建县恒伟农机合作社张恒伟获得全国“二十佳理事长”称号。这些表扬和荣誉, 既是授予个人的, 更是授予全省农机系统的, 是对大家一年来的辛苦付出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给予的充分肯定。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新面貌。实行购机补贴改革后, 地方党委政府对补贴工作更加重视, 农民对补贴政策的实惠感观更加明显, 也减轻了企业经销商垫资压力, 实现了补贴工作以县级为主, 工作机制向多部门拓宽, 工作手段向乡村延伸, 改善了工作环境, 履行了服务职责, 确保了干部和资金安全。一年来, 各级农机部门以迎难而上、重振旗鼓的勇气, 以改被动检查变主动迎接监督的魄力,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团结一心, 苦干实干, 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重塑了农机部门新形象, 重振了干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新收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访民情、解民忧的重大举措。省农机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注重立足自身找差距、俯下身子听意见、打开门来办农机、强化整改促发展, 对群众的问题建议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争取了省财政2000万元建设138家“以奖代补”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有效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主动与省国税局沟通, 及时对应税和非应税的上道路行驶拖拉机进行区分, 减轻了农机手税费负担;紧急将157个抗旱机具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开通补贴绿色通道, 发挥了农机抗旱保丰收主力军作用;努力争取省纠风办支持, 解决了基层农机部门因违规收取费用、农民转卖补贴机具、农民先购机后办补贴手续等历史问题;积极配合省纠风办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民生资金专项治理活动, 各地上缴财政、归还原渠道等违规资金1998.43万元, 有效震慑了违规违纪行为。这些都是省厅、省局为民办了实事、为基层办了好事。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 促进了农机化工作。

———农机管理服务水平有新提高。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是农机部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表现。全省注重扶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发展, 涌现出一批有基础、上规模、效益好的农机合作社, 有15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示范社、30个合作社入选省级农民示范社, 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由单一服务为主向统防统治和商品化、全程化拓展, 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收入逾1.5亿元, 比上年增长8%。全省将农机监理与购机补贴工作紧密结合, 实行“一站式”办理服务, 有效提高了农机“三率”水平。全省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 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 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省农机化发展与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全国农机化发展的大好形势相比, 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一是农机改革创新与解放思想协调不够。一方面, 农机部门大力推行机制改革与工作创新, 另一方面, 有些主要负责和具体经办同志解放思想不够, 思想包袱过重、过于保守, 左右徘徊, 虽然有为民服务的好想法, 但是具体工作措施不能及时跟进, 重点难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二是购机补贴实施进度与工作力度推进不够。有的市、县购机补贴工作起步晚、进度慢、缺乏冲劲、潜力挖掘少、亮点工作少, 部分县 (市、区) 未能充分发挥县级购机补贴领导小组的作用, 领会文件精神不够透彻, 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好, 工作推进力度不够顺畅, 具体问题解决不够及时。三是农机化示范推广与破解瓶颈难题合力不够。全省水稻育插秧和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条件日趋成熟, 但是瓶颈难题依然存在, 农机农艺融合与推广力度明显不够, 拓展农机化发展空间的整体合力与系统性给力不足。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 敢于迎难而上, 勇于开拓创新, 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任重道远, 使命光荣。我们要不负重托, 抢抓机遇, 全力推动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 在努力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早日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 稳扎稳打, 再立新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稳, 则天下稳。党中央和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 是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 对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 各级农机部门要科学分析形势, 善于把握发展机遇,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好“三个注重”:注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注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做好“三农”工作上来;注重把思想和行动转化到做好农机化工作上来。

今年是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也是我省在新起点上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之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农业机械化工作, 对于推进“四化”同步,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农机部门要紧扣省厅“坚持一个统领, 抓住三个关键”的部署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工作措施, 狠抓工作落实, 扎实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 扎实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是强农惠农富民的一项重要政策, 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各地要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和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 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 不折不扣把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一要坚持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小组作用。二要坚持“一站式”规范便民服务。三要坚持加快补贴实施和结算进度。四要坚持加强农机市场监管。

(二) 扎实执行好农机报废补贴试点。农机报废补贴已在全国其他省份开展了三年的工作试点, 今年将在我省全面实行。这是惠及广大农机手的又一个利好政策, 对于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机具, 保障农机使用安全, 优化机具装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一要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要规范操作, 切实把实事办实。三要强化服务, 切实把好事办好。

(三) 扎实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是加快农机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一要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要注重加快突破粮油生产机械化瓶颈。三要注重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届陕西省创业企业家光荣榜 篇2

陈放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陈放同志于1991年4月担任陕西省公路机械厂厂长,他带领全体职工不断改革创新,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发展成为目前总资产6712万元的国有控股公司。

1988年至1990年,陕西省公路机械厂因产品结构老化,3年累计亏损150万元,濒临倒闭,陈放临危受命。上任后,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果断调整产品结构,把眼光瞄准了高速公路钢板护栏生产。在陈放领导下,该企业波形钢板产品及冷弯型钢生产线于1992年初开发成功,以其高技术含量为企业赢得了市场。1994年后企业拥有了高速公路护栏从生产加工到安装施工的雄厚实力。企业于1994年、1998年、2002年三次被省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91年、1995年两次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2002年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陈放同志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优秀厂长”、“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2001年企业成功改制为陕西现代公路机械工程有限公司,陈放任董事长。

从1994年至今,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亿多元,利税1418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陈晖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陈晖同志2000年3月至2004年底,担任宝鸡卷烟厂厂长,现任陕西中烟公司副总经理。他任宝鸡卷烟厂厂长以来,提出了“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经营方针,实施企业机制、科研、市场、效益“四轮驱动”战略,使宝鸡卷烟厂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年实现税利由1999年的9.06亿元增加到2002年12.52亿元,利润由9000万元增加到1.69亿元,职工年收入由1.93万元增加到2.59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陈晖的战略的引导下,企业由单纯追求税利向注重增加企业利润转变。由追求产品合格率向注重顾客满意度转变。推行产品质量责任连带追究制度,严把检验关,企业通过了ISO9001体系2000版审核认证,产品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保持100%,“好猫”香烟荣获“全国卷烟优等品”,“猴王”香烟荣获“全国名优卷烟”,企业年产销率保持在95%。以科技为中心,加快产品开发改造步伐。近两年来技改投入1.9亿元,主要技术装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职工的技术素质有效提高,企业荣获“全国烟草系统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先进单位”、“陕西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王保成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王保成同志于1999年7月任陕西省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至今。他在1998年12月任省邮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时主持工作。

1998年12月31日,邮电分营,陕西省邮政局正式挂牌成立,当时全省邮政业务收入只有5.94亿元、亏损达5.37亿元。历年亏损挂帐4.4亿元,银行贷款2.3亿元。邮电分营时,全省邮政固定资产仅为16.55亿元。

陕西邮政就是在这样十分脆弱的基础上起步的。在王保成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顽强拼搏,陕西邮政有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邮政业务收入由1998年的5.94亿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13.51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18.31%。总支出年均增长仅为3.46%。五年累计扭亏5.39亿元,累计实现收支差额272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75万元/人增加到9.7万元/人,年均增长21%。五年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7.24亿元,达到29.53亿元。新增生产用房54万平方米,64幢生产楼房拔地而起,综合通信能力飞速增长。新增职工住宅36万平方米,职工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4058元增至2003年的19803元,广大职工安居乐业,心系邮政发展。干部职工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五年综合用户满意度为平均得分91.46分,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最佳厅局”,还被全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信得过单位,被陕西省银行同业协会评为诚信单位。

吴建中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吴建中同志现任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西安长城制药厂,90年代中期,企业厂房设施陈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滑坡,1995年企业净资产仅剩20余万元,濒临倒闭。吴建中临危受命,于1995年2月担任西安长城制药厂厂长。

他上任后,提出了“厂校联姻、科技兴企、实施名牌”的发展思路,并坚持走产、学、研联合之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共同开发高科技产品,研制开发了高科技生物制剂——迪赛片,成为企业的主打产品。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公司科研人员共同研制开发的国家化学二类降血压新药替米沙坦(迪赛平)和抗肿瘤新药高三尖杉酯碱冻干粉针(赛兰),均已上市,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自2000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按GMP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达到了国家GMP要求。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03年实现产值13509万元,销售收入15515万元,利税3757万元,分别是2000年公司成立时的2.17、2.93、2.27倍,为西部大开发、为陕西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0年以来,企业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企业、陕西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陕西省管理示范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陕西省模范纳税户、西安市模范纳税大户、西安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市文明单位等28项荣誉称号。

何万盈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何万盈同志自1998年至今任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3年2月兼任彬长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何万盈对企业大胆实施改革,不断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依法明确了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企业建立健全了集权与分权制度,确立了公司为战略决策和投资中心的核心地位;改革了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企业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企业产出的煤炭属优质环保煤,排水、排矸、排气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的产量、产值近年来以年均15.5%的速度递增。

何万盈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经营者(金钟奖)、全国优秀矿长、全国优秀企业家、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劳模、省级“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印建安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印建安同志于2001年5月至今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印建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先后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变革:推行主导产品“零缺陷”工程和实施“保新品、创精品”工程。建立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责任制和重大工作事项责任制,降低投资风险,防止决策失误。同时积极调整营销战略,狠抓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改造。企业总资产由2000年的6.886亿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3.1亿元。近3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为79%,利税年均递增率为155%。2004年陕鼓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利税约5.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

印建安先后荣获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企业家、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小组卓越领导者、2002年陕西省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3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选入中国优秀企业家数据库。

高仰才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高仰才同志于2001年5月调入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三年多来,他锐意改革,使公司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矿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

高仰才上任后,一方面抓生产、上规模,搞技改、增后劲。另一方面争运力,拓市场,塑品牌。同时下大力气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建立规范的经营运作体制和管理模式。

全面建立和推行利润经营模式和自负盈亏机制,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即按照生产、生活后勤、多种经营等不同行业,实行专业化运营,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均实行买卖关系,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通过横向协议或合同来约束,按市场化要求进行结算。公司对二级单位只考核利润、安全两项指标,其它指标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的积极性。2001年,公司在上年亏损2761万元的基础上实现扭亏,盈利247万元;2002年公司实现利润1456万元;2003年更上一层楼,实现利润2964万元。

集团公司跨入全国煤炭工业百强行列,高仰才同志也光荣地当选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

赫宇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赫宇同志1996年就任延长油矿管理局局长以来,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勘探开发和炼油加工为重点”的经营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东扩、西进、南下、北上”的勘探战略,走区域勘探和扩边勘探之路,勘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进推广水平井、丛式井钻井技术,大力实施“反九点法”丛式井注水开发模式,油田开发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同步提高;对延长油矿管理局永坪炼油厂一二次加工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的DCS等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使永坪炼油厂成为陕西省加工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HSE管理体系认证;在企业内部大力进行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了具有延长油矿特色的“油公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收到了显著成效。赫宇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和全国高级职业经理。

现在延长油矿已发展为拥有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综合石油企业,2004年生产原油300万吨,加工原油300.0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6.58亿元,实现税金15.73亿元,实现利润21.73亿元。

高峰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峰同志将一个亏损企业发展成为我国建机行业的知名厂家,并一举跃入全国建设机械行业的前列。企业的总产值和利税从1991年的3000万元和200万元,发展到2002年的81000万元和7600万元。高峰同志同时也被评为陕西省国有企业模范带头人、全国建设机械质量管理卓越领导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1991年,高峰同志接手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陕西省金属结构厂时,企业正处于亏损状态,产品单一,技改落后,职工人心涣散。他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提出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企业产品开发的重点,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高峰在依靠技术创新,谋求超常发展和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内部管理的同时,在活化营销机制,拓宽营销服务领域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几年来,无数个不眠之夜和节假日伴随他奔走在用户之间,终于使相继试制出的新产品顺利走入市场并接连几次在国际、国内招标中中标。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120多家直销、代销和维修服务网点,实现了营销体系的网络化管理。

马宇箭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马宇箭同志2000年元月任核工业国营二六二厂厂长、党委书记。

马宇箭以现代企业家的理念和风范,引领员工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经过两次大的重组的企业,在主业划出,资金、技术、设备、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二次创业,从头做起,调整产品结构,寻求多元发展,使企业冲出低谷,再振雄风,出色完成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军品任务。综合经济效益在行业企业排名第一。曾两次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西安市‘九五’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马宇箭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企业科研发展战略,在巩固发展企业四大支柱产品的同时,发挥传统产品——核仪器仪表系统的优势和特点,使该系统在国内处领先地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他加大科研技改力度,主持了企业“九五”期间2900万元的技改项目;并积极与科研院校联手,瞄准新项目,进行预研开发。马宇箭时时以市场经济为中心,对营销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制定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和政策,同时整合机构,纯洁队伍,健全网络。加大营销人员的激励政策力度,近三年来,企业市场份额大增,合同量连翻二番,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张林森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张林森同志在1993年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成立之初就担任总经理至今。该公司1998年分设为独立法人实体。从无资金、无技术、无设备起家,10多年来,张林森带领一班子人执着追求,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先后走过了改造长庆边缘残次井、自己打井、成片开发、标准化管理和规模经营的路子,使企业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98年,定边石油钻采公司生产原油1.33万吨,年销售收入1080万元,实现税利308万元,总资产4332万元。经过5年的奋斗,到2004年公司生产原油39.7万吨,销售收入达6.89亿元,总资产达19.19亿元。5年来,公司累计上缴税费4.5亿元。一跃发展成为占定边县经济总量60%以上、财政贡献额占85%以上的地方财政支柱企业。

张林森同志被评为榆林市优秀企业家、榆林市十佳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陕西省第七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省“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百杰、西部大开发杰出贡献奖、陕西省十大经济人物和中国优秀企业家。

刘静波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刘静波同志三十三年来一直在企业工作,1997年至1998年,他认真贯彻国家改革政策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积极大胆地推行企业改革,领导并主持了陕西恒源股份公司的资产重组的工作,提出并制定了改革方案,1998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陕西恒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领导并决策了该公司产业结构调查、转机建制及调整股本组成等,使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且能规范运作,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公司成立以来,巳连续5年盈利,已经实现利润1760万元,上交税金3000多万元,已累计为国家贡献1.5亿元,员工收入年年递增,股东回报年年提高,前四年已给股东现金分红。企业多次获得“陕西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刘静波主持参与完成了《发电企业内部机制——模拟市场管理》,在公司实施后取得显著成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这一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电力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他创造的《企业物资采购控制和价格监督的指标考核》这一管理成果,荣获“第九届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张根锁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张根锁,男,195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北大学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陕西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根锁同志主持了省“八五”重点工程之一的陕化扩建工程的联动试车,实现了当年投产、产量翻番。效益倍增的目标,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根锁同志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他的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年来,企业不惜重金用于技改和环保,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多元产业开发,2004年,新建甲醇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700万元,基本收回投资,专用肥项目改变近年亏损局面,实现销售收入1676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张根锁同志倡导企业积极推行“5S”管理体系和以顾客满意度为宗旨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化工生产现场管理取得初步成果,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张根锁同志善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创新、奉献,造就了一批懂生产、会管理、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干部员工队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企业人文环境。面对瞬息万变的化肥市场,张根锁同志带领公司一班人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到2004年底,企业主导产品尿素产量达32万余吨,磷酸二铵复合肥产量接近14万吨,均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实现销售收入7.8亿多元,比2003年增加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3000万元,在公司创业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贾韵梅同志创业业绩简介

第一次上光荣榜 篇3

“光荣在党50年”,是荣誉、是褒奖,是激励、是崇敬,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蕴含着共产党员的“无限荣光”。颁发纪念章,对于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全体党员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大老党员老干部是忠诚爱党的践行者、艰苦奋斗的参与者、新风正气的引领者,为安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广大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继续为安庆迈进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献计献策、发光发热。希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老党员老干部为榜样,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加快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要传承和弘扬老党员老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始终同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传承和弘扬老党员老干部“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围绕“进百强、上台阶”总体目标,集中精力抓项目、心无旁骛帮企业、真心实意引人才,不断开创安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传承和发扬老党员老干部强烈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切实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筑牢安全稳定屏障,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造福全市人民;要传承和发扬老党员老干部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深入学党史、扎实抓整改、持续正作风、坚决扛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政治上尊重老同志,在思想上关心老同志,在生活上照顾老同志,在精神上关怀老同志,让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的发言

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尊重老党员、关心老党员、爱护老党员的鲜明立场,必将进一步增强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全体党员拼搏奉献、砥砺前行。

广大老党员老干部一辈子对党忠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让我们过上了好的生活、给我们传承了好的作风。希望并坚信广大老党员老干部能够始终不忘入党时的誓言,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加快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发挥“光和热”。

要学习老党员老干部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学习老党员老干部心系群众、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学习老党员老干部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学习老党员老干部从严从实、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

要落实好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的各项举措,确保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的发言

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充分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党员的关怀和温暖,必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广大党员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为奋进“十四五”、夺取新胜利凝聚更大共识与合力。

回首百年奋斗历史,回顾铜陵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没有老同志的艰苦奋斗和辛勤付出,就没有今天铜陵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全市人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要始终铭记好、传承好、发扬好广大老党员和老干部创造的业绩、作出的贡献、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全市老党员、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继续为铜陵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发光发热,凝心聚力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好老同志对党忠诚的品格,高举伟大旗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自觉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表率;学习弘扬好老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聚焦我市“十四五”发展“四创两高”思路目标,增强斗争意识、斗争本领,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攻坚克难,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学习弘扬好老同志敬业奉献的品质,深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学习弘扬好老同志求真务实的作风,践行“三严三实”,努力把苦劳变功劳,以实干提实效。要以老党员、老干部为榜样,用一辈子的坚守践行好入党誓词,发扬“你怎么样,铜陵就怎么样”的主人翁精神,多谋务实之策、多尽发展之力,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在铜陵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担使命、显身手、展作为。

第一次上光荣榜 篇4

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秦光荣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日期: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云南日报》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16754624.html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报告。

一、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扎实做好强基础、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顺利召开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5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开启了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征程,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大幅增加强农惠农投入,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确保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12”工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旅游与文化、餐饮、娱乐健身等产业的融合,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持续走旺。预计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8600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完成2250亿元,增长24%左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大批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7000亿元,增长27%左右。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综合治理、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与国家有关部委和企业签署了一大批共同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对外合作继续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预计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4亿美元,增长15%左 右。金融、财税、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四是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为先,全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增长12%左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贷免扶补”等创业就业政策深入落实,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0多万人。启动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初步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兴边富民”工程、整村整乡推进试点、深度贫困群体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五是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始终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总结推广孟连县创新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全力组织抗旱救灾,盈江等地区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平安云南建设深入推进,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六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以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激发了广大党 员干部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内在动力。州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实践证明,无论困难多么艰巨、挑战多么严峻、任务多么繁重,只要我们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依靠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就一定能把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结束后,我们迅速传达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提交这次全委会审议通过。这里,我着重强调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凝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国情省情、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重大典型和道德模范宣传。

第二,必须突出正确创作方向,推动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重点研究基地和理论学术精品建设。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引导,加强重要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把云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时尚文化、边屯文化资源转化为 文化精品,保持和扩大云南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

第三,必须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农村、边疆民族地区,继续推进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创新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开展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社区、农村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第四,必须突出文化支柱产业培育,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施大项目拉动、大集团牵动、大园区带动、大品牌驱动、大开放促动战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文化产品,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加快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激发新的文化创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云南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形 成若干资产和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民营文化骨干企业,提高民营文化企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消费,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第五,必须突出文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发展活力。继续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我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构建符合外宣发展规律、体现云南特色、与桥头堡战略地位相适应的大外宣格局。规划建设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物流中心和文化博览基地,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鼓励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扩大文化商品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例。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能力建设,支持主流媒体以独资、合资或合作方式在境外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提高云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第六,必须突出文化发展政策扶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强化政策扶持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为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实施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 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培养推出一批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吸引省外、国外优秀文化人才到云南创业,着力建设汇聚文化人才的高地。严格落实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各州市、县区要设立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拓宽文化融资渠道,扩大文化建设的资金规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优先安排文化建设项目用地,依法简化文化企业用地审批程序。落实人员分流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三、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全力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明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仍将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缓解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国家扶 持西部地区发展力度逐步加大的态势没有变;我省处于加快推进“两强一堡”建设黄金期没有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趋势没有变,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没有变。信心就是勇气,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不懈奋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大发展。必须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重大机遇,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举措,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出新招、使实劲、破难题,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新跨越。

做好明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以扩大投资消费、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城乡统筹、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着力点,更加注重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产业培育,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以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为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奋力 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2%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作为明年工作的总要求。稳中求进,就是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好中求快,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在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变中求新,就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两强一堡”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善于用突破性的政策举措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紧紧抓住发展实体经济、培育产业这个重中之重,着力在增强自主增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壮大产业,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支撑,切实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 主增长能力。要大幅提高产业投入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落实省级领导联系产业制度,通过抓产业引项目、增投资、出速度,通过抓产业促就业、培财源、强实力,通过抓产业出政绩、出干部、出人才,通过抓产业创氛围、扩影响、树形象。一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立足高原,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启动大中小城市“菜篮子”和优质水稻、玉米、麦类基地建设。加快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进一步打造优质烟叶、蔬菜、花卉、木本油料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培育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牧业基地,力争5年内把畜牧业打造成2000亿元的大产业。进一步充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扶持重点,培育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推动工业赶超发展、转型跨越。围绕工业三年倍增目标,实施工业跨越发展计划。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启动五年工业万亿投资行动计划,创新工业项目融资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烟草、生物、矿产、电力、旅游等支柱产业,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及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强锗、铟等稀贵金属开发秩序整顿与行业整合。加快培育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一批 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制药、林竹浆纸、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日化等轻工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我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扩大市场规模,推动技术突破,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制定和落实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园区经营管理机制,适度超前谋划和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促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快实施“央企入滇”战略,完善项目落实机制,重大“央企入滇”项目用地由省统筹安排,不占州市用地指标,力争明年再引进一批央企入滇合作发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分析研判,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生产、销售、价格、库存等指标的监测分析,强化工业运行协调保障。加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产品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逐步建立以先进企业为标杆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实施青山绿水和生态家园计划,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增加森林碳汇,推进绿色制造,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 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休闲度假基地、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和旅游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流通活省”,推进区域性城市、重点口岸物流节点建设,加强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二)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在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上实现新突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必须坚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围绕建设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实施金融倍增工程和金融产业创新工程。完善金融招商引资联动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桥头堡建设,保障在建续建项目信贷资金需求,进一步盘活信贷规模,保持信贷融资总量合理增长。加强新型投融资平台建设,强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运作,加快发展股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保险资金投资,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积极开放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途径,优化民间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有扶有控,加强项目储备、申报、审批和推介,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继续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强化“三农” 和民生投入,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中小微型企业。加强对投资主体的引导和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和审核标准,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做好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防止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和“半拉子”工程,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促进城乡消费持续增长的政策,进一步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创新消费产品,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养老等消费。四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流通平台和流通网络建设,强化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消费便利化。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配送等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让群众放心消费。

(三)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着力在先行先试上实现新突破。桥头堡战略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的总抓手,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是国家赋予我们推进桥头堡建设最可宝贵的政策财富。必须充分利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开放新局面。一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强。充分利用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机遇,积极推进电价改革试点。调整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法治、责任、阳光和效能政府建设,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入滇,加大扶持力度,着力破除障碍,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更大程度地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就业上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省部(署)合作机制,深化与国内其它省(区、市)战略合作,落实相关合作协议,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合作。深入推进全国沿边开放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钱、通讯、通油、通气、通关,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和自主品牌、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积极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积极争取将南亚国家商品展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不断提升外贸规模 和水平。以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境外投资风险为基础,以互利互惠、赢得当地百姓支持为保障,推动建立境外经济合作区,扩大能源、原材料、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四是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坚持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坚持与引进紧缺人才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与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相促进,加快完善外来投资促进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更加重视增强招商项目和服务环境的吸引力,切实加大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力度,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四)紧紧抓住县域经济这个重要基石,着力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县域,重点和难点在县域,潜力和希望也在县域。必须牢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定位、新理念,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途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县域经济差别竞争、超常突破、跨越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富民强县。二是大力培育县域产业。充分发挥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明确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地确 定发展思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放经济、园区经济,争取每县培育2至3个主导产业。三是推进县域经营主体民营化。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依靠政府为主,转向依靠市场为主,以启动民间资本为杠杆,以民间投资和消费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四是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纵横交错的交通、物流、通讯、信息等网络体系,连点成线、扩线覆面,形成贯通城乡的产业链、经济带。整治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营造依法依规的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重信守诺的诚信环境、细致周到的服务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五是推进政策创新。围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明确政府职能定位,着力推进政府创新,按照“能放都放、责权统一”的原则,加快扩权强县步伐,最大限度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财政投入要适度向发展县域经济、培植财源企业倾斜。整合现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充分发挥考核奖励对不同县域发展的导向作用,鼓励各县市区争先进位、赶超发展。六是改革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干部考核体系,把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纳入省、市、县三级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紧紧抓住统筹城乡这个战略抓手,着力在推进特色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在增强“三农”发展后劲,难点在确保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出路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必须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低山缓坡建设城镇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抓紧制定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健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各类规划有效衔接。二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继续抓好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乡镇村庄农户搬迁上山、退出坝区试点。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210个特色小镇和30个重要工业园区的供水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公租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构建城乡互补互惠的产业格局。把产业发展作为工农衔接、城乡对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推动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切实发挥好城镇在发展产业、聚集资源、活跃市场、吸纳人口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连片开发规 划,推进产业连片开发、基础设施连片建设、村庄连片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乡村改造工程,推动农村民居配套化、管理社区化。五是创新体制机制。细化和落实保护坝区耕地、鼓励建设项目“上坡进山”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好差别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路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金融体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六是推动农民进城。以促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为突破口,全面放宽中小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教育、住房、农村土地管理等机制,落实好进城农民“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确保明年实现120万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六)紧紧抓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任务,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在民生大事要事上出实招见实效。一是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困难群众等中低收入群体,在统筹平衡上着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落实 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强化工资支付保障,促进企业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确保低收入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搞好物价调控,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使困难家庭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二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深化拓展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与机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落实各项救助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集中办学,统筹解决好集中办学后学校安全保障及学生食、住、行、营养餐等问题,坚决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房地产市 场调控,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统筹推进新开工和结转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竣工率,强化分配管理。三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科学编制重点片区扶贫规划,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比例增加扶贫投入,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对边境沿线守土固边困难群体实行专项补助,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源头治理,深化综合治理,以深化平安创建为重要载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解决好违法违规征地拆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贯彻落实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做好明年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不懈地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 训力度,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始终不渝地推进思想解放,培养排难而上、敢闯敢试、不惧挫折、愈挫愈强的意志品格,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把认真吃透上情和准确把握下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形成鼓励探索、褒奖创新、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

第二,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需要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各级领导班子,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必须千方百计走活干部这盘棋,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干部政策创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一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臶。必须着眼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破除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大力营造一个多选才、选好才、人才辈出的干部成长环境。要围绕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来培养和使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培养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敢于负责、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实绩突出的干部,让“发 展看实绩、进步靠实干”、“凭实绩论英雄、以发展用干部”蔚然成风。二要研究出台一批干部政策。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创新干部使用的政策和机制,使各级各类干部各尽所能、才尽其用。加大运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县委书记的力度,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对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县(市、区)委书记,可以破格、越级提拔。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从央企和发达省市引进一批熟悉园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和产业政策,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推进园区升级的高素质领军人才。三要大胆培养和提拔一批年轻干部。针对我省年轻干部源头培养不够、数量不足、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切实把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采取一些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使他们在最佳年龄段进入最佳任职期,着力打造一支堪当云南跨越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四要推进干部交流和交融。干部资源要活起来,关键一条就是要让干部队伍动起来。必须坚持海纳百川、五湖四海,推动干部内外交流,积极探索机关中层干部跨系统跨部门交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动干部上下交流,对那些长期在机关或基层工作的干部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培养,做到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推动干部横向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地区间、部门间、岗位间的交流锻炼。通过交流促进交融,以交融推动发展。五要改革干部的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探索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面向社会的干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干部评价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各有侧重,突出岗位特点。通过用实绩考核干部,把一批真正为云南谋发展的干部选拔上来,引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工作、促发展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六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持公道正派,始终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看待干部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干部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认真落实群众对选拔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健全管理干部责任制,对用人失察失误、疏于管理进行责任追究,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等干部选拔任用上的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端正选拔干部风气。

第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认真落实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责任。做好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的推荐、遴选、考察、选举等工作。抓紧研究和组织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出经验、树典型、建机制、求实效上下功夫,抓好总结评比表彰工作。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先进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基层组织党 务公开。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的选派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的作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的形象,反映了党群干群关系。每个干部必须牢记职责和使命,始终做到谋事业、干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要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契机,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力推行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谋划发展思路,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感知、感受、感觉、感想群众的酸甜苦辣,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疾苦,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和管理干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腐败案件。

光荣榜前言 篇5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校园,就像一座青春的流动站。一群群花样年华的少年,在这里洒下童真的迷惘,孵育巨人的梦想。成长的感觉,外人看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自己体会,则有蛹虫化蝶的痛苦和新鸟破壳的挣扎。青春的快乐不是轻松,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进步。在真实的矛盾中突围的灵魂,才能获得飘然欲仙的心智的解放。

优秀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今天立鲲鹏之志,扬青天之魄,在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激情校园里,更加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不断超越,走向成功。特优生:

上一篇:IT行业年终的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大涝子小学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