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23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家长、各位委员: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按时参加今天的会议!

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我们09级家长委员会终于正式成立并开始了实质性的运作,这是我校开放办学的有益尝试,也是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们高一年级的家校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我衷心希望通过这种合作,老师和家长能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大家知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的三者却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5+2=0”、“6+1=虫”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5+2=0”是指孩子每周5天在学校受到的正面教育被双休日2天在社会受到的负面影响所抵消,最后学校的教育效果是0。比如说老师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但一个郑州大学生因扶起倒地的老太而被讹诈8万元的反面案例足以让很多人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望而却步;老师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打架骂人,中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严禁早恋,但几部宣扬色情、暴力、抢劫、凶杀的影视作品或书刊就足以颠覆学生头脑中的规则意识;另外、还有傍大款、包二奶、贪污腐败、明星绯闻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都在腐蚀、毒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老师所讲的和学生所看到的不一样,这样的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6+1=虫”是指六个大人精心呵护一个孩子,原本家长是望子成龙,但很多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却是一条没有多大出息的虫。究其原因,就是因

1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对头,孩子受到了过多的溺爱:今天爷爷给买件玩具,孩子愿到爷爷家,明天姥姥给买身新衣服,孩子又愿意到姥姥家,爷爷想孩子,下次再买个好书包,姥姥想孩子,又请吃肯德基,致使孩子养成娇惯任性、贪图享受的习惯。再加上有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更会让孩子不知所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学校无法取代的。现在的孩子,个体差异很大,但多数并不是智力差异,而是习惯差异。而习惯差异又是由教育理念所导致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养成截然不同的行为习惯。

有的家长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忙于应酬,没有应酬时还想看看电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偶尔问一次,也只限于学习方面,一旦成绩不好,就想发火训斥,孩子要再顶上一句,就更来气,就要打上,以至于孩子和家长的隔阂越来越大,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若再交友不慎,受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还有可能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实,我们并不是要求家长花多少时间来管孩子,也不需要你去辅导功课,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行,那就是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最好是带点书香味的家庭环境。一个酷爱读书的家长,他的孩子肯定从小也会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和兴趣。反过来,一个喜欢喝酒、打牌、玩游戏机,或一回到家就谈挣了多少多少钱的家长,他的孩

2子很少会对学习感兴趣的,因为孩子的习惯来自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

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说在美国,有两个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当时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当时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 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我们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何谓家风?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不关心孩子如何做人,认为先考上大学再说,殊不知,学习成绩与孩子的行为习惯、意志品格都是有关联的。一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毅力的学生,是很难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有人把孩子的学习比喻成一场马拉松比赛,这一点也不为过。两者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马拉松的起跑先后不重要!最初领先的后来不一定领先,只有那些意志坚强、耐力持久、动作规

3范、心理素质过硬的选手才能最先到达终点。孩子的学习同样如此。以前流行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许多家长希望抢跑让孩子领先,幼儿园时给孩子教小学知识,又忙着给孩子报这辅导班那辅导班,却唯独忽视了对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其实是走进了一个误区,(举例:中科大少年班,智商与情商)。这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习惯、信心毅力的培养,这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马拉松比赛是非常艰苦的,选手要战胜自己的体能、战胜自己的意志,但孩子的学习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战胜外界的很多诱惑。前些年,曾是网络猛于虎,网瘾使很多青少年荒废了学业,毁掉了前程,如今,又来了个手机黄毒,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脆弱的学校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为使学生远离这种危害,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进营业性网吧,也不能把带手机进校园,这实属无奈之举,希望家长们能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工作,尽可能监督孩子上网,不给自己的孩子配手机。家长有事找孩子,完全可以给老师打电话,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手机只是学生在校园内发信息、谈恋爱、打游戏、相互之间呼朋唤友、甚至考试作弊、纠集打架的一种工具,是对学生宁静学习氛围的一种干扰,对学习毫无益处。目前,全国的中小学几乎都规定不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搜狐网1月22日有篇新闻,说是沙特一名13岁的女孩因为带手机上学,而且还在被发现后和女校长发生冲突。被地方法庭判处当着其他同学的面鞭打90下,以及入狱两个月的刑罚

其实,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或参加社会调查、或进行社区服务、或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学后交一

4份活动报告,并让居委会或村委会盖章证明,希望家长进行监督。另外,为避免学生相互攀比,学校打算下学期要求学生上学时一律穿校服;为避免校外不良青年进校滋事,要求学生一律凭校卡进校,没有带校卡的,不允许进校门等等,其实,这些制度在南方的很多学校,早就实行多年了。总之,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此,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学视察时,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也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必须携起手来、密切合作。社会环境的好坏,我们无能为力,也把握不了;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成立家长委员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桥梁,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充分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了解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家长相互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各位家长,各位委员,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也是统一的,愿我们今后携起手来,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培养成学习勤奋、品质优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为将来升学、就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祝我们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顺利高效,祝各位委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充分认识我市建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的重要意义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做好教育督导工作, 不仅对推进工作、落实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了解实情、把握方向、科学决策具有特殊作用。多年来,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 健全督导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评估机制, 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督查评估,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 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 目前教育督导这个监督环节的工作, 与教育决策和执行两个环节相比, 还相对比较薄弱。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决策就是确定方向和目标, 包括制定标准;执行就是实施和落实;监督就是对执行过程进行检查, 对落实结果进行评价。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 不可替代, 缺一不可。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一直存在“重执行, 轻监督”的现象。我们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机构, 但大都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 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 监督力度不够, 公信力不足。特别是在督政方面, 由于缺乏权威性, 真正实施监督难度更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育督导职能作用的发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 独立行使督导职能”, 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 特别是在教育部督导办公室的积极鼓励和具体指导下, 我市结合实际, 先行先试, 建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率先推行了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工作。我市新的教育督导体制的总体构架可概括为“1+2+4+4+N”。

“1”是指一个教育督导委员会, 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主任, 由市政府办公厅、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副主任或委员, 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推动全市教育督导工作。

“2”是指教育督导委员会由两个系统构成:一个是行政系统,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作为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负责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个是专家系统, 教育督导委员会设总督学1名, 副总督学若干名;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兼任总督学, 副主任兼任副总督学, 负责组织专职和兼职督学, 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第一个“4”是指教育督导室下设4个职能处室,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区县政府及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育督导工作。

第二个“4”是指总督学聘任4名首席督学, 分别负责对上述4个方面的教育督导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N”是指教育督导委员会还要聘任若干名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评估专家, 参加督导检查或有关评估。

实践证明, 建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有利于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 增强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实情、推进工作, 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成效;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 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保证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总之, 我们的教育督导工作, 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 的确来之不易, 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它、维护它,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共同做好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把我市教育督导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委员会自身建设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刚刚组建, 其组织机构、制度机制等都还不够健全, 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作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事机构的教育督导室, 在编制扩大后, 一定要选好人、配好人, 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同时, 我们要求各区县政府也要比照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构架, 抓紧调整和完善本区县的教育督导机构, 尽快形成全市统一、上下联动、职责清晰、建制合理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各区县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经费投入, 确保教育督导机构正常运行、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重点是抓紧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委员会协商议事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办公会主要负责提出教育督导工作意见和决策草案, 然后提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 通过之后再组织实施。同时, 我们还要健全教育督导评估结果与各类评比考核相衔接的机制, 不断完善责任督学制度, 努力健全教育督导限期整改、回访复查、通报与公报制度等, 为促进我市教育督导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提供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

三是要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重点是着力加强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督导评估专家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高的教育督导工作团队。要积极创造条件, 认真开展培训, 把大专家请进来, 让督学们走出去, 广泛学习, 更新观念, 开拓思路, 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通过实施督学资格制度, 精心遴选一批青年后备人才, 让他们在参与督导评估的过程中, 开阔眼界, 经受锻炼, 提高水平。要廉洁自律, 公平公正是督导工作的生命线。希望各位督学、专家, 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市教育督导工作的优良传统, 爱岗敬业, 认真履责, 实事求是, 讲真话、摸实情、出实招, 以扎实的工作、优良的作风、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公平公正的督导评估结果, 让各区县、各职能部门、各学校心服口服, 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同时, 还要大力推进滨海新区教育督导改革试点工作, 其目标是在滨海新区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 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督导机制。滨海新区政府、教育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抓紧修订和完善改革试点方案, 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结合新区的实际, 着力解决教育督导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 力争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经验成果。希望各有关部门对这项改革试点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扎实做好我市下一阶段的教育督导工作

按照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 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围绕我市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下一阶段, 我市教育督导工作要在以下4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这是我市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08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 经过3年多的努力, 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全市已有708所学校通过了验收, 达标率超过了50%。今年的目标是重点建设400多所学校, 力争全市90%的学校通过达标验收, 明年进行扫尾, 全面完成标准建设任务。今年是标准建设最关键的一年, 希望各区县、各有关部门盯紧目标, 盯紧时间节点, 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 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 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4个问题:一是着眼长远, 关注人口变化趋势, 搞好规划, 建好学校, 不能简单地靠扩大班额来解决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二是认真做好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在这方面, 各区县政府和规划、建设、教育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三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不能单纯为了赶工期而忽视安全和质量问题, 如果确实有困难, 可以打报告申请延期开学。四是各位督学一定要持之以恒, 严格把关, 决不可降低标准, 这100条标准都是底线标准, 只能高、不能低。

二是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我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 市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进一步明确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市做出承诺:到2012年底, 全市16个区县要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 要高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本解决择校问题。同时, 要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义务教育学业水平监测机制、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6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拿出创新经验, 做出典型示范。应该说, 这是教育部在我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背景下, 确定的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引领性的试点项目, 既体现了国家对我市这项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也是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希望各区县、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认真履行承诺, 加快促进我市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

三是要扎实搞好综合督政工作。通过综合督政落实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改革, 是我市承担的6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督导评估标准, 完善运行机制。去年, 我们对6个区县政府任期内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了综合督政。今年上半年, 我们又对其余10个区县政府进行了综合督政。明年, 我们还要结合“十二五”中期推动, 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通过综合督政进行全面评估。

为进一步强化区县政府在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的教育责任, 我们围绕综合督政的标准和机制两个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例如, 我们创新督政评估标准, 设定了5个“一票否决”的“红线”指标, 包括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搞好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任务、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维护校园安全、杜绝重大事故等, 只要有一项不达标, 该区县整体教育工作评估就不合格。再如, 我们改革督导运行机制, 采取“两个结合”的评价原则, 即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和追责性相结合的原则, 将区县政府的教育工作与政绩评价进行了直接挂钩, 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一步, 我们还要研究和探索对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的具体方式和操作办法。希望各区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 对照标准随时自查, 改进工作, 落实目标。同时, 希望各位督学严格把关, 认真评估, 在创新督政工作中, 力争能够拿出成体系、可复制的经验成果, 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要积极探索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督导工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检查是法律的规定。过去, 我们还没有正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今年7月26日, 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 要求加强职业教育督导工作,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我市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还承担了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在推进示范区建设和改革试点的过程中,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工作的职能和作用, 集中力量, 抓紧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标准, 并参照综合督政, 研究制定对职业教育主办单位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检查标准。同时, 结合示范区建设, 研究制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有关评估标准, 力争在探索对整体职业教育进行督导评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另外, 我们要积极准备和审慎推进对高等教育的督导评估。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高等教育进行督导检查的法律依据, 但是我们相信, 教育督导工作作为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等教育进行督导评估肯定是大势所趋。目前,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把握改革试点工作可以进行先行先试的重要机遇, 根据《高等教育法》关于学校评估的规定, 在充分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逐步探索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实际的督导评估机制。我们要从推进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入手, 组织有关专家, 对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等, 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逐步积累经验, 在高等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标准、途径、方法等方面, 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来。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近一年来,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积极创造条件,服务行业,服务教学,为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培养单位按照《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行业人才实际需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规律,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具体实施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扬帆起航。在此,我代表全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位委员、专家长期以来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独立的部分,对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基础上,站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

近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改革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包括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在内的重大人才工程,大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服务发展,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人才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实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积极与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夯实基础,促进行业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并扶持专业学科层次的提升,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组织出版了数十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类专业统编教材。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版战线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了解掌握现代出版企业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人才队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是选拔造就高层次出版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出版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署经过长期努力及与教育部密切沟通,2010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开始招生,这是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也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突破,这为出版学科迈向一级学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出版专业硕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兼顾的方向转变。从出版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版专业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出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核心知识体系,如编辑策划、外观设计、分销发行等等,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在理论知识上高于一般职业教育,又在实践应用上优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在出版教育体系中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出版业规模和内涵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出版人才。开设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路,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出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贡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层面的人才。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出版人才。新闻出版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崇高的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这是出版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院校要在公共课和必修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升理论素质教育新途径,使出版专业研究生真正能够做到自觉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素质。

nlc202309040113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范畴,其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积淀、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起点与标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出版概论、出版营销、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出版工作普遍规律的研究,开展出版产业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和强化专业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实践中开展出版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表现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出版研究生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因此,无论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从师资体系、评价标准上,都必须紧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出版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能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要致力于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人才。近年来,在总署的高度重视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349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数字出版的优势已经凸显。与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数字出版的开发、应用、管理和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指委和出版研究生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注重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的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军人才。

第五,要致力于培养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和数以千万计的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出版名家大家和优秀出版工作者必然是中坚力量中的核心,他们的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将关系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关系着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都是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校,希望你们要致力于成为培养出版名家大家的摇篮,下工夫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坚定他们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信念和追求,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自觉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出版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出版名家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之路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高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办学原则。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确保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好“三关”,即“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入学关”,要严格选拔标准,规范入学考试程序,做到宁缺毋滥。“教学关”,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教师都要花精力研究,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出口关”,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和论文答辩制度,要保证毕业生实习和论文的质量。坚持高质量办学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要将编写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作为重点举措,密切结合产业实际,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编写好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要注重遵循行业发展进程和教材建设规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科学设置编写环节和流程。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教指委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尽早开展,加强组织,力争尽早编写出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具有较高教学起点的大纲与教材,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推动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出版专业学位设置与出版相关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创新模式,把握住出版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的落脚点。管理部门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已规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的同志,可以按有关规定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硕士将比照同等对待。教指委要积极宣传这一导向并指导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出版职业资格的要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是要密切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合作。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加强与出版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版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产学研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出版专业硕士毕业生定向式就业的快速通道。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院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通过高校师资和行业界师资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密切跟踪,动态调整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形成面向实践、服务行业、学以致用、动态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立足于学科优势,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办出特色。比如,以人文学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编辑策划、文稿编校等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人才方面形成培养优势;以经济、管理为学科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经营管理、出版物营销、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人才方面下工夫,塑造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看,以应用为主导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思想、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家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同志们,虽然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但是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渡头小学在这里召开“让我们一起快乐前行”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社区家庭联席会议,值此之际,我谨代渡头学校全体教师,向所有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继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而目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消费观和以前相比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个别学生在校内外发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和现象,作为学校、老师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时还要遇到个别家长的误解和责难。所以教师责任大,心理负担重,学校的社会压力更大。老师需要更多的理解,学校需要更多的支持!

各位家长委员、各位家长,心理学和教育学认为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可以使得家校联系更加紧密,目的在于在沟通中寻找更好的教育契机,针对教育现象共同商讨教育对策,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和大会的召开,既是教育思想的交流,又是各种信息的融合,更是感情融通。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孩子得到家长与学校的双重关爱,更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

在座的各位是我们学生家长中的优秀代表。长期以来,有很多同志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无私奉献;对广大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我希望你们能够一如继往地支持、关心我校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生活更愉快、学习更进步,我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希望家长委员会创新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家庭教育的新思路,研究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一阵地,与学校共同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家教质量,努力开创家长教育委员会工作的新局面。

二、希望家长委员会能充分发挥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开发校外教育资源,联系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家校联手、社区互动的家教格局。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支持、监督学校工作,做好学校宣传,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希望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积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自己的言行引导教育孩子,当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为他们营造和睦、温馨、文明、进步的家庭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知识型、和谐型的书香家庭。

四、希望家长委员会带领家长们能够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深层次地组织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意味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是一份值得为之贡献毕生精力的灿烂事业。作为学校,我们深知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八中,就意味这把家庭未来的幸福托付给了学校。我们还深深地懂得孩子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每一环节都将对孩子们的成长发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将密切配合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健康、上进、宽松、温馨的学校成长环境的同时,及时了解并认真落实家长对学校的相关要求。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教育和呵护,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您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和家庭和谐配合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代新人,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您的孩子,让我们加强合作、愉快合作!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委财经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有关文件,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财经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要围绕《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下面,结合当前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加强财经工作的重要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财经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3月,为加强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了中央财经委员会。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省、市委财经委员会。截至目前,中央和省、市委财经委员会已分别召开会议x次、x次和x次。今年x月,根据机构改革有关要求,我区成立了县委财经委员会,并作为县委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全县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县委财经委员会,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县委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加强县委对全县经济工作的领导,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领域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经委成员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财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正确认识成立财经委员会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委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财经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必须牢牢抓在手上。要咬定目标、勇于担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财经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围绕县委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要狠抓贯彻落实,要抓好上情与下情的结合,围绕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分析经济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我区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窗口”,作为全县的“一号”部门,担负着县委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服务保障四大职能,作风转变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县委工作的落实成效,关系到领导、部门对办公室的满意程度。办公室转变作风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树立第一品牌机关新形象。

一是做好“三事”,转变思想作风,树“能干”形象。县委办公室作为作为县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和参谋服务机构,是县委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的枢纽。参谋决策是其第一要务,思想作风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县委工作决策的做出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想事要全面,想的宽而细。办公室无小事,每一件事情都牵挂大局,县委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县全局工作,影响着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的工作。因此,县委办公室每一位同志必须增强全局意识,事事做到“围绕全局、谋划全局、服务全局”

;事事处处必须从领导工作的需要出发;事事处处都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维护领导同志的威信;事事处处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大局、维护党委的形象。谋事要超前,谋的深而远。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智囊团、参谋部、服务部,要紧紧围绕县委重大举措、重要活动、重点工作,搞好超前服务,做好参谋助手。要围绕今年全县的工作主题(“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深入基层,开展综合调研出典型;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个案调研析原因;围绕“三年大变样”,开展超前调研供信息,为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干事要用心,干的快而精。县委办处于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位置,工作要雷厉风行,高效办事、优质办会、精品办文。因此,办公室文稿起草要做到领会意图快、拟定提纲快、起草文稿快;督促检查要做到掌握分析情况快、撰写呈送报告快、督促落实反馈快;筹办会议要做到通知联络快、布置会场快、会后清理快;保证值班工作不错、不漏、不迟;车辆管理安全、迅捷、准时;机要保密收全、管好、用活;信访处理规范、快捷、高效等等。要通过各个环节提速度、抓质量为办公室工作争效率、出精品。

二是抓好“三实”,转变工作作风,树“实干”形象。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服务部门,肩负着为县委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职能职责,要以领导满意不满意、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务实肯干。县委办公室作为上传下达的枢纽,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办公室要在完成日常事务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办公室上下贯通的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切实掌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实际情况要实事求是的快速上传,以利于县委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情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求实创新。创新在于大处,更在于小处。办公室工作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于工作细节处追求高标准。面对新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在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县委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新策,出新招,创新意,把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要求落实和体现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落实高效。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直接服务部门,要坚持立说立办、常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定岗、定人、定责管理,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程序,严把政策关、文字关、装订关,多出精品公文

;搞好会前调研、会中服务、会后总结,多办精品会议。处处留心,时时细心,力求各项工作零失误,让领导、部门、群众“三满意”。

三是做到“三带”,转变领导作风,树“真干”形象。办公室的作风好不好、硬不硬,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作风就是表率、就是导向。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垂范、带头协作、带头负责。带头垂范、身体力行。特别是在查摆问题阶段,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带头查找差距不足,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注重在思想上、作风上和纪律上严格要求,从主观上检查纠正领导思想上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树立全局意识和宗旨观念。带头协作、追求实效。办公室领导班子既要按照集体分工,恪尽职守、各司其职,努力抓好本职工作,又要胸怀全局、协调配合,关心和支持其他成员的分管工作

;努力形成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带头负责、坚持原则。分管领导要主动分担责任,大胆管理,不怕得罪人。要发扬办公室讲团结、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坦诚相见、彼此关爱,相互信任、相互监督,不搞随声附和,不当“和事佬”,不做“老好人”,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加强沟通协调,促进班子和谐相处,切实维护班子团结,不断增进办公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严守“三纪”,转变纪律作风,树“苦干”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县委办公室作风的优劣,关键在于纪律作风。遵守政治纪律。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政治性强。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对县委办公室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枢纽作用至关重要。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办公室整体的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做好工作夯实思想基础。一要坚定立场,保证任何时刻头脑清醒,防止在上级政策调整时,反映迟钝,延误时机;防止在形势严峻,困难突出时,畏惧困难,失去信心。二要时刻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执行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保证县委意图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教育,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加强办公室政治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堡垒。遵守工作纪律。一个团队必须有铁的纪律作保障,没有纪律,就是一盘散沙。办公室是县委工作的“中枢”,有着详尽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把这些制度切实落到实处。特别是全体人员都要按程序办事,不擅自主张。凡是定下的事,都要无条件地执行

;凡是定下的制度,都要不折不扣的遵守。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越位不缺位、不拖延不误事。

遵守生活纪律。作为县委的窗口单位,办公室人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时、处处、事事严于律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生活上多纵向比较,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小节,受得了寂寞,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决防止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办公室工作中来,杜绝一切利用工作之便拉关系、谋私利的行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要洁身自好,干净干事,抗得住各种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正正派派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八小时之外,要谨言行、慎交友,不参加或少参加与工作无关、不必要的应酬活动,把时间、精力放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

三、加强锻炼,注重培养,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办公室干部队伍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政治路线决定之后,人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胡也多次强调“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与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干部队伍。

一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体干部职工,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办公室的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首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在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法治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行政权力的越位、缺位和错位。要弘扬“勤奋、向上、踏实、奉献”的作风,强化宗旨意识,在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工作中都自觉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办公室人员的头脑,使他们坚定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过好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权力关、名位关。

二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和战斗力。把各级办公室队伍建设好,是保证机关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从总体上讲,办公室队伍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面对领导较高的要求,面对基层和群众的期望,我们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选好人,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及时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严谨、勇于吃苦的干部推荐到办公室来。其次,要加强培养。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加强培养,敢于压担子,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多方面提高其能力素质。要在办公室形成良好的干事业氛围,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办公室的作风建设切实抓好。再次,要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强机关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是加强指导,创造条件,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还要有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新的形势对办公室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提高业务能力的紧迫性,积极引导干部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认真学习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历史知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和做群众工作、处理化解矛盾、独当一面的能力。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各级办公室要为工作人员的学习深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造条件,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家开阔视野,增进知识,提高水平。要在机关营造勤奋学习的浓厚氛围,建立鼓励学习的有效机制,把办公室建设成为学习型科室,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良好的作风不仅是办公室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办公室的政治优势。办公室是机关的重要窗口,同志们在领导身边工作,地位特殊,往往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也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诱惑的目标。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被人利用,滑向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的泥潭。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因此,办公室的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越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联系到办公室实际,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就是要营造讲正气的氛围,教育办公室干部履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无私奉献,做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典范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中国共产党某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我担任院党委书记,我由衷地感谢各位委员对我的信任。大家的推选,凝聚着党代会代表的重托,凝聚着全院1300多名共产党员的重托。我相信,此时此刻,各位当选的常委、副书记和我一样,既感到光荣,受到信任,更感到责任重大。在此,我代表他们,向各位委员,向全院共产党员以及

师生员工们表个态,一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新一届班子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第一次党代会为标志,淮阴师院较为顺利地走完了合并建院、由专科向本科过渡的历程,实现了建院初党委提出的“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代会所确定的今后四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学院在新的发展阶段、目标任务的总体概括。“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巩固和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力争在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体现了淮阴师院人居安思危、自加压力、继往开来、奋力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全体代表和全院共产党员的共同意志,是全院师生员工的强烈愿望,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上级领导的殷切希望。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道路漫长,困难很多,时间紧迫。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第一届党委班子的全体同志紧密团结,通力合作,只争朝夕,求真务实,发扬以往领导班子“谋大事、干大事、抓重点、办实事”的精神和作风,抓住重点,把党代会提出的任务一项项加以落实,努力实现今后四年的目标,为将学院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重点和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学的根本在于教师。新的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说在于我院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立,既靠培养,又靠引进聘请;既靠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又靠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人文环境;既要待遇留人,又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新一届党委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把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其投身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团结依靠教师,充分信任教师,更加关心教师,更好地鼓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把我院的教学质量搞上去,把学科水平搞上去,特别是重点学科水平率先搞上去。

办学的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新的目标的实现,要靠党委班子、系级班子和两级领导干部运筹帷幄,组织指挥,内外协调,身先士卒。因此,党委班子应是团结的班子。这就要求每一位委员要有中心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表率意识,并模范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学地把分管的工作、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放在党委工作的大局、放在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来思考,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及集体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做好宣传和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团结出效益,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好风气,团结出好的干部队伍,团结事业才会顺利和成功。党委班子应是高明的策划的班子。这就要求每一位委员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注意更新知识,注意研究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注意研究教育的规律,以具有广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团结带领教职员工谋求发展与提高。党委班子应是具有某市的班子。这就要求每一位委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洁,谦虚诚实,做党员干部的表率,做教师们的表率。尤其是常委要为委员们做表率,我本人要带头做表率,凡要求大家做到的,带头做到;凡要求大家不做的,带头不做。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几年时间, 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 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组织示范试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强化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立法取得显著进展。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 《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 本届政府有望出台。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北京、上海、山东、重庆、深圳等17个省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决定。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调整了部分矿产资源的资源税额标准, 提高了成品油、大排量汽车、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产品消费税。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 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 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特别是开发、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钢渣水渣综合利用、电石渣干法制水泥、高炉回转炉消纳社会废物等一批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零部件等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 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广大农村也逐步推广。

———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在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 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 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会同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全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 推动这些行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总局制定发布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统计制度建设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到目前为止, 已发布火电、磷肥、铅、锌、轮胎、包装等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25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发布了3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7项再生利用企业污染控制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10个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改革委牵头, 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2006年1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以加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全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机构, 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议事日程。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题,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各类媒体加大了循环经济理念、实践和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通过论坛、培训、技术交流会、展览会、科学知识普及等,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开拓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 通过典型引路, 逐步推广, 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十分必要。

2005年10月,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第一批) 工作的通知》,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选择确定了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 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以及10个省市, 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为推进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 我们利用国债资金加大了对试点单位重点项目的支持;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循环经济支撑技术;指导试点省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工作成效评估;开展重点问题调研、试点经验交流, 加强分类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

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 涌现出一批由试点到示范的优秀企业。

(二)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新格、河南豫光、江苏春兴等企业实现了再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化发展, 初步建成了一批再生铜铝铅锌加工利用示范工程。

(三)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试点园区根据自身特点, 按生态工业理念规划园区建设,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四) 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了雏形。

10个试点省市在全社会层面, 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产业结构特点, 探索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 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循环利用和废物减排水平, 促进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取得了一定成效。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为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 六省市GDP增长了14.41%, 但能源消费总量仅增长9.55%, 能源强度降低了4.25%;取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 废水排放量基本持平,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08%;7个试点行业中42家试点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5%, 能源消费量仅增长9.7%,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2.1%,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4.6%和8.1%,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9%, 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 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资源消耗总量大, 加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能源消耗总量还会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伴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过程的硬约束,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九五”时期就提出来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2005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 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 但为此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 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 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 561万吨, 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即使考虑汇率因素, 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 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得不到根本转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 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如果不计代价,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 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要持续增加, 这将使我国在国际上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四)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去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33%, 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增幅减缓。今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 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 节能减排效果进一步显现。上半年, 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78%;前三季度, 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但是, 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 实现“零”排放, 化害为利, 污染治理成本大大降低。循环经济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性措施。

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重点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政策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 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 并此以为契机,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 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已有较好的基础, 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抓紧完善;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 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 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 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明年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矿井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没有编制规划的地区要抓紧部署启动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 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 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专项科技计划中, 组织实施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已经编制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和钢铁、铝、海洋化工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 对这些技术要通过现场交流会、推广会等方式予以推广。积极支持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

(四)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产业政策方面, 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调整,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财政政策方面, 会同财政部制定中央财政清洁生产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的要求, 抓紧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投资政策方面, 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 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税收政策方面, 落实好国家已有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研究调整完善消费税, 对资源消耗小、循环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等给予较低的消费税税率, 对消耗高的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 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快研究提出废水“零”排放企业免交排污费等政策;研究解决钢铁、建材等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问题。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 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加快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五) 加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民参与, 全社会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继续加强地方、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培训, 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今后一个时期, 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 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 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要大力推进生态设计, 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副产物和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当前要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这些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污染严重企业,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重点流域和区域内的工业企业, 要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合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 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 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 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将重点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 为全国工业园区生态转型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设一批秸杆综合利用工程。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按照市场规范、竞争有序、合理布局、环境友好的原则, 积极推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方面, 通过规划布局, 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支持沿海地区建设一批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 抓紧建设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再生铜铝铅锌示范企业, 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项目。在机电产品再制造方面, 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铁道设备等再制造示范工程。在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方面, 重点支持建设拆解处理示范企业, 探索建立回收拆解的相关政策机制。在包装物回收方面, 要切实解决月饼、茶叶、保健品、化妆品等消费品过度包装问题, 加快研究建立容器包装等回收利用体系。

四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资源开采环节, 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 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 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资源消耗环节, 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 努力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废物产生环节, 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 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 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 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再生资源产生环节, 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 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消费环节, 要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积极推进政府节能和绿色采购。在此基础上, 各地要尽可能将区域内工业、农业, 城市、农村, 生产、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综合利用, 努力实现全社会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还要继续深化。经国务院同意, 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今天正式启动。第二批试点, 不是第一批试点简单数量的增加, 而是对第一批试点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 将第一批试点中未包含的行业和领域, 如矿产资源、机械制造、皮革、食品、包装、纺织 (再生纤维) 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另一方面, 将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的重化工集聚区或园区及对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重点城市和地区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

对列入试点的单位来说, 这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 要积极努力, 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的典型单位, 为全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扎扎实实推进试点工作, 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第二批试点单位要抓紧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专门机构, 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动员部署试点工作, 要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措施, 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 明确责任, 加强考核。

二是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第二批试点单位编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并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上报工作。各单位在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时, 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方案进行论证。第一批试点单位中, 实施方案尚未通过评审的两个单位, 要按照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 年底前报国家发改委, 仍不能完成编制方案的, 将取消试点单位资格。

三是抓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 制定分各阶段工作计划, 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要抓好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需要的各项建设条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和指导, 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政策问题, 要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四是加强重点项目组织申报。对试点方案审查中确定的重点项目, 要按照我委投资管理相关要求, 抓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落实资金、搞好环评等相关工作。各地区发改委、经贸委, 要组织专家论证, 指导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同时, 要根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节能奖励资金的不同要求, 选好项目, 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

五是强化基础管理。各试点单位要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和核算制度, 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加强资源环境核算, 从主要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能源和物料平衡分析, 对资源产出、利用效率、废物产生排放水平与国内同行和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全方位比较, 找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差距。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 要准确统计, 及时上报。

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建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督查制度, 对试点工作组织阶段性评估和监督检查, 同时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进展情况不理想、存在问题较多的试点单位, 要加强指导, 限期完成。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办法, 及时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和验收。

七是加快示范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各试点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要及时总结上报。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对试点经验进行推广。要根据试点情况, 继续组织召开电力、轻工行业, 农业和产业园区等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 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在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8

2011年是我们中心成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经过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2/3的省区市成立了专门机构,编创推出9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建立活动站点13000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全国系列展示活动907场,举办全国交流比赛12次,推广工作覆盖到了全国各省区市,并且从国内走向国外,组派117个团组到3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了推广传播,特别是使健身气功项目正式进入全国体育大会和世界传统体育大会。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10年的努力,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不仅走出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而且呈现出功法推广由城市社区向村镇、学校、企业和机关发展,业务骨干由辅导员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教练员发展,活动组织由建站设点向俱乐部、培训基地发展,活动内容由推广功法向表演展示、交流比赛发展,项目建设由国内推广向国外传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发展走势非常看好,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过去的10年,是我们共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10年。10年不平凡的岁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健身气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体现党的政策和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启示之二:健身气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紧紧依靠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启示之三:健身气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正确处理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打好工作基础,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启示之四:健身气功是一项群众体育工作,主动进入到体育事业的整体建设中去,主动融入到大群体的活动中去,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得到的启示也弥足珍贵,其中凝聚着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和汗水。

二、关于2011年健身气功工作的估价和评点

2011年,是健身气功工作全面进步的一年,全年有这样几项别具特色的工作。一是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大奖,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二是全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有关省区市的一致好评;三是直接向站点发送《健身气功》杂志和音响器材的工作落实得比较好,赢得了习练群众的热烈欢迎;四是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和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试点成功,走开了推广工作的新路子;五是高校推广、行业体协推广以及配合转化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六是我们中心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健身气功展示成功举办,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七是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气功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八是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首次在国外举办取得圆满成功,收到了多面效果,起到了多重作用。2011年各省区市在基础建设、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次大会上将对23个省区市健身气功管理单位给予通报表彰,这里特别要对2011年工作进步幅度比较大的新疆、福建、贵州、甘肃、黑龙江的健身气功主管部门提出表扬。一年来,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辛勤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甘于清贫,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健身气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了新的贡献。值此年终岁尾之际,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的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表示衷心感谢!

三、关于今后一个阶段健身气功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2012年的健身气功工作,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基础建设,无论是国内的推广还是国外的教学,特别是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说要干的事情很多,任务也很艰巨。做好新年度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健身气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文化引领贯穿健身气功工作的全过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行业、各级单位各有各的责任。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一体”的思想、“三调合一”的理念、“身心兼修”的方法,这些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文化无不渗透在这一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看,还是从这一项目历史背景、社会形态和价值作用的角度看,做好这项工作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刘鹏局长就曾用“五禽戏”佐证体育文化。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术升华到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中心已经组织专家启动了《健身气功学》的编撰工作,争取在2012年年底前推出,使其成为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文化权威和理论支撑。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锻炼的关键,在于气功是主动地、内向性运用意识,以增强其驾驭形体的能力,促进身心达到高度统一。要使我们的功法紧紧吸引住练功群众并获得更好的功效,必须要深化现有几种功法的教学层次,把“三调合一”的技术要领进入练功状态,以充分体现气功健身的独特魅力。对此,我们已在2011年组织专家启动了四种健身气功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从而使教学推广和习练活动更上一个层次。

(二)要使稳中求进成为健身气功工作的总基调。从事健身气功工作既是光荣的,也是有风险的,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有切身感受。在我们的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在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能淡化风险防范意识,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求发展、求进步。随着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和各种交流展示比赛活动的增多,无疑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对习练者或气功活动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把握好稳中求进,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站点的管理。建站设点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要求审批,对负责人和辅导员的审查更要严格。各省区市要严格落实所建站点的年检制度,对未按要求审批的站点要进一步完善手续,对有其名无其实或有违规问题的站点要坚决予以注销。建站设点一定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已经建立500个以上站点的省区市,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提升和数量巩固上,最好能够做到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过一过,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建设队伍第一位的是要把好进口关,按照《健身气功项目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和审批,否则不予承认。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裁判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随着健身气功工作的发展,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比赛活动此起彼伏。希望各地今后举办健身气功活动,要继续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同时采取体育、公安、场地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安保措施,从而确保活动万无一失。稳中求进,顾名思义不是消极的稳,是一种积极的稳。稳与进是互为因果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在保持平稳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新进展。总之,大家要牢记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要将协调发展作为健身气功工作的突破口。这些年的推广工作由点到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影响着推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在2012年要把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要把练功站点落后的省区市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这些省区市的站点数量发展有较大的突破。二是要解决推广领域不协调的问题。各省区市在2012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上述领域中的建站设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研究、去落实。三是要解决人才队伍不协调的问题。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了一支不同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队伍,但等级比较高的主要在一些高等院校,因此在基层活动中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培养基层高等级的教学和裁判人员,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一线。四是要解决推广模式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依托站点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是我们这些年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单一的推广模式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此,我们近两年已经有所觉察,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最近,我们已经在北京进行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授牌仪式,明年设想再给一些省区市授牌。希望各省区市也要把建立健身气功俱乐部这一做法推广起来。总之,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各自的短板,从而做到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上一篇:六一节目小太阳串词下一篇:每周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