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记应用范文

2024-07-06

碑记应用范文(精选5篇)

碑记应用范文 篇1

一主位推进模式在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主位推进教学模式, 是素质教育中全面整体性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主位推进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语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语法规范的局限性, 采用各种积极的教学措施, 培养高职学生的主位述位意识,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题目, 把握文章主题, 构建连贯、流畅的语篇, 有效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范文写作水平, 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对英语范文的写作热情和写作信心。构建主位推进模式对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主位推进模式在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的改革及实施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职学生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理解教材范文的同时, 能够自主进行有质量的英文文章写作, 提高高职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 强化写作水平, 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理想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科学性系统化运用主位推进模式, 以学生为本, 教师为辅, 走出单一的灌输语法式范文写作教学, 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 设计合理而有针对性的主位推进教学方法。

1. 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语法运用

语法准确与否, 是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基础要素, 在英语范文写作中占重要地位。由于当下高职学生接触的都是传统式语法, 教师大多只侧重于讲述范文写作中简单的起承转合, 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丰富、恰当的衔接写作方式, 所以高职英语教师应对此传统写作教学措施进行合理的改革, 创新出新颖、有趣的范文写作教学方式。

例如:“Due to a technical problem, we cannot deliver the goods on time.”“due to a technical problem”是句子的主位, 说明主位是可以作为一个原因状语。教师可根据范文中的每个句子分为主位和述位, 以分组形式布置学生任务, 每小组由组长做课堂作业汇报, 同学轮流做组长, 在每组发表完观点后, 师生共同点评每组不同的讨论结果,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位的特性, 明白主位与主语的区别。它可以作为介词短语如:“because of their greater size and weight.”同时主位也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 如“Women under blockade, heavy bombardment, concentration camp confinement, and similar rigors”。通过多种举例说明后, 教师最后做出总结性的发言, 表述主位的正确定义。

2. 高职范文写作教学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语段训练

文章是由若干语段构建而成的, 语段训练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素材,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对范文准确理解程度。在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教材中具有典型文体、语法特点的语段,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找出主题句和中心思想, 并结合本段文体, 写一篇文章。英语的文体风格是多在句末或句首出现主题句, 利用其写作结构, 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发挥, 形成具有学生自己特色的写作风格。

例如:My friend Paul will never forget his first chemistry teacher.He was a little man with thick glasses, but he had a strange way of making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And his lessons are not easily forgotten.这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简述了难忘的朋友和其基本特征。教师可让每位学生结合这段的文体风格, 写出自己难忘的一个人的基本特征, 然后相互传阅、修改。学生要是能够把握好主题句 (第一句) , 根据自己的想法, 合理地运用所学的句型、词汇, 就可以写出自己想要描述的对象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发现并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规律, 同时运用到英语范文写作中, 使其写作文章内容更具条理性。

3. 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主位推进模式中语篇内容衔接连贯性

文章的语篇紧密衔接性及逻辑正确性是写作者写作水平及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英语范文写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其语篇穿插不合理, 内容表达混乱、松散, 严重缺乏逻辑性。主要由于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侧重点不全面, 对复杂语法及微观层面上的语句衔接举例不精准。老师可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英语知识, 设计合理的作业练习。可根据主位推进模式的特性, 将句子顺序打乱, 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时, 明白主位推进模式在范文写作中的衔接连贯性。

例如: (1) I am willing to thank you for helping with my English. (2) The exam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3) So I want to thank you very much. (4) It makes me pass the exam.让学生根据这四句话, 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前后具有逻辑性, 衔接紧密, 过渡自然、合理。其正确顺序为 (1) (2) (3) (4) 。通过此案例, 培养学生紧密的写作结构、句式语法、段落的正确运用和划分, 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及语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能够使学生学会把显现词汇与隐形意义正确结合, 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准确性, 让学生在写作水平上均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结束语

主位推进教学模式对英语语篇的框架构建以及词汇的准确、恰当衔接具有重要影响意义。通过对本文英语范文写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的观察和分析, 主位推进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英文写作兴趣, 不同程度上巩固、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使教学更具有趣性, 而且学生学得容易, 教师教得轻松。由此得知, 主位推进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文章内容具有整体性准确和连贯性, 是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值得广泛推广和运用。

摘要:在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范文写作水平, 是高职英语教师和写作教学专家以及学者越来越关注的教育话题。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是强调文章内容结构, 能够有效实现文章语句、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合理运用主位推进模式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强化文章连贯性的有效教学措施, 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理清写作思路, 培养、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范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应用改革

参考文献

[1]肖肇威.主位推进模式在高职英语范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7 (5) :4

[2]程爱群.再述主位理论对议论性语篇的解释力[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4) :134

《五人墓碑记》教案 篇2

上课时间: 总课时:

复习目标:

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

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

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教学过程:

一、文言实词(15分钟)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党羽

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痛于心,痛恨

今义:极端伤心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考察,查究

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比较

今义:看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

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3)固

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

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

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

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7)得

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其疾病而死(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盒子装)/ 哀斯墓之徒有其

石也,而为之记(作记)(2)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3)动词使动用法。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倒地)/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4)动词作名词。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5)形容词作名词。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百姓)

二、文言虚词(10分钟)1.而

(1)连词,表承接。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连词,表修饰。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连词,表目的。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连词,表修饰。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介词,表凭借。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介词,用。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介词,因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兼词。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2)代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3)语气词。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4.之

(1)助词,的。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钩党之捕遍于天下(4)动词,去,往。佯狂不知所之者

(5)代词。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

5.其

(1)代词,作定语成分。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2)代词,作主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3)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1)介词,表被动。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介词,向。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介词,在。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1)动词。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2)判断动词,是。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介词,替,给。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当

(1)介词,在„„时候。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动词。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三、文言句式(15分钟)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用“也”表示判断)(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4)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示判断)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

(2)公之逮所由使也(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3.省略句

(1)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省介词“于”)(2)问:“谁为(之)哀者?”(省介词宾语“之”)(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头)卒与尸合(省主语“头”)(4)亦以(之)明死生之大(省介词宾语“之”)4.倒装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于社稷有重,介词结构后置)(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之四海,定语后置)(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能不易其志者之缙绅,定语后置)(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

四、课外拓展(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明史?周顺昌传(节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A.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说别人坏话)

B.并质副使吕纯如

(质问)C.当顺昌被逮,间行诣都(从小路走)D.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

(触犯)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A.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

缇骑按剑而前曰 B.吴人感其义,合葬之虎丘傍

激与义而死焉者也

C.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人皆得以隶使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A.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B.选文重在表现周顺昌的正直与无畏,课文《五人墓碑记》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

C.选文多用细节描写刻画周顺昌的形象,课文《五人墓碑记》则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五人的伟大崇高。

D.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采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

译文: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

(2)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

译文: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

(3)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译文: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课堂总结:(5分钟)

《五人墓碑记》学案

学习目标:

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

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

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学习过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今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

今义:(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 今义:(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今义:(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

今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而又有剪发杜门()(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2)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3)动词使动用法。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4)动词作名词。不敢复有株治()(5)形容词作名词。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虚词(10分钟)1.而

(1)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2)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3)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4.之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4)佯狂不知所之者

(5)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5.其

(1)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2)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3)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1)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1)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当

(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三、文言句式(15分钟)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4)斯固百世之遇也()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2)公之逮所由使也()(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3.省略句

(1)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2)问:“谁为()哀者?”()(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4)亦以()明死生之大()4.倒装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四、课外拓展(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明史?周顺昌传(节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说别人坏话)

B.并质副使吕纯如

(质问)C.当顺昌被逮,间行诣都(从小路走)D.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

(触犯)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

缇骑按剑而前曰 B.吴人感其义,合葬之虎丘傍

激与义而死焉者也

C.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人皆得以隶使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B.选文重在表现周顺昌的正直与无畏,课文《五人墓碑记》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

C.选文多用细节描写刻画周顺昌的形象,课文《五人墓碑记》则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五人的伟大崇高。

D.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采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

译文:

(2)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

译文:

《五人墓碑记》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五人墓碑记》所处的单元是明清散文单元。明清两代散文成就虽不及先秦、两汉、唐宋几个朝代,但其数量之丰、流派之多,却是前所未有的。作者张溥生活在明代晚期,他的《五人墓碑记》反映了明末天启年间苏州市民反抗阉党斗争的现实,阐明了人的生死价值观。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疏通文字,积累语言的教学,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教课程理念、学生实际及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本文时代久远,了解时代背景,清除时代隔阂,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主旨。

2、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典型的文言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在积累。

第二、能力目标:

1、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熟读成诵。

2、培养结合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断文中一些多义词的含义和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3、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三、情感目标:

思考课文论述的人的生死价值观,体会“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意义。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章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三、师生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的教学拟采用体现学生主体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大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来代替教师的讲授。教师主导下的学生活动,大体包括四个方面:

1、读。包括朗读、听读、默读等读的多种形式,以读来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

2、思。思是思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生活动。设疑引思,理解语言、写法和主旨,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3、说。由思生疑,由疑而说,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本课的说,主要指学生就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篇4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启发我们对人活着的意义进行追问和探寻,但是历来生死并提,佛教讲有生有死、不生不死、方生方死,虽然古人讲“生死由命”做出漠不关心、消极应承的姿态,但毕竟人事可为。人有为何而生的困惑,当然就有为何而死的争论,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钟情之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报国之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捍卫自由之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献身信仰之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认为“死有贵于生者”,我们该怎么选择,该有怎样的生死观呢?我们来看看张溥的见解。

二、作者见教材注释。另补:

①张溥,所读书必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即焚之,又抄,如是六七才止,因而把读书之斋取名“七录斋”。以示人一己百之精神。

②魏忠贤,自幼狡黠无赖,目不识丁,因在一次赌博中输掉,为赌徒侮辱,一气之下自宫,21岁被选入宫,善于巴结,后因与明熹宗乳母相好,逐渐夺取宫廷内务大权。当时的明熹宗生性好玩,他便投其所好,大搞内操,紫禁城锣鼓喧天,大臣进谏都被拒绝。明熹宗喜欢木工油漆之事,从早到晚制作器具,他此时有意奏事,弄得明熹宗很烦,趁机操权。慢慢形成阉党,尽杀异己。权势登峰造极,为讨好他,全国各地建了不少生祠。嚣张五六年后,明熹宗死,崇祯即位,削去官职,贬往凤阳,又改逮捕治罪,他上吊自杀。

三、落实基础

⑴一读(自由朗读),用圆圈画出文中除了“是以”“得以”还含有“以”字的句子。

明确:①连词:表目的,来;②副词;表修饰,而;③介词:把;④连词,表原因,因为。⑤介词:凭借,用。

⑵二读(自由朗读),用三角画出文中除了“至于”“于是”还含有“于” 字的句子。

明确:①表被动;②介词,在某地,在某时;③介词,向;④介词,对,对于。

⑶三读(默读),用方形画出文中除了“既而” 还含有“而”字的句子。

明确:①副词:表修饰,因为;②副词:表修饰,状态;③副词:表修饰,方式;④连词:表顺承,然后;⑤连词:表并列,并且。

⑷分别在作业本上抄写含有“以”“于”“而”字的句子,并解释各句中“以”“于”“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教材注释翻译句子。

明确:不得借助其他资料,学会根据前后上下文推断词义。

⑸检查学习情况

诵读:①抽点学生朗读第一段

②男生齐读第二段

③女生齐读第三段

④抽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⑤全班齐读五、六、七段

⑹指导学生弄清几处断句

明确: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③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⑺解决学生难翻译的地方

⑻重点实词词义抽答

第一段:旌 盛

第二段:皎皎

第三段:望 行为 敛 堪 抚 按

第四段:当 少 发 卒

第五段:素 蹈死 株治 逡巡 猝

第六段:抵 佯 视 尽 隶 屈

四、研习

⑼请找出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⑽记叙五人生平事迹是哪些段落?各记什么?

明确:第三、四段;何事被杀,死之情状。

⑾请找出五、六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⑿总结全文思路。

明确:立碑盛(记,叙)—为何立(问,议 )—生前事(忆,叙)--死得值(答,议)

⒀作者以为五人为何而死?

明确:义。

⒁能否用原文为意义做个解释?

明确: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还知道哪些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慷慨赴义?

列举: 文天祥、夏完淳、谭嗣同、林觉民等。

《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译文: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呢?

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阉党抓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喝问道:“谁在替他哀哭?”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先生被捕是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这巡抚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然而,(他们的堂堂正气是压不倒的)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平素没有听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奋,踏上死地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呀?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株连同党的搜捕遍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魏阉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就在路上上吊了,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有的脱身逃跑,不能为远远近近的地方所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他的忠义显扬于朝廷,赠赐的官爵谥号美好而高贵,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修建一座大坟(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不这样的说,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前面提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先生,太史文文起先生,姚孟长先生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钱财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通“何”

二、古今异义词(7处)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古:考查、查究 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 今:颜料或染料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 今: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古:比 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 今:头儿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 今:难过心伤

三、词类活用(17处)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10.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1.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3.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1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

15.安能屈豪杰之流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名词动用,作记

17.亦以明死生之大 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

四、变式句

(一)宾语前置(2句)

1.谁为哀者?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按“为谁哀者?”顺序译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之”是提宾标志,按“捕钩党于天下遍”顺序译

(二)定语后置(1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

(三)介词结构后置(11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6.不能容于远近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

8.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判断句(8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非,否定判断

6.斯固百世之遇也 固,副词表判断

7.斯固百世之遇也

8.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六、被动句(3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高二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墓志铭

一、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2.时代背景

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许多正直人士被杀害。天启七年(1627年),魏阉假借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隐讳,慷慨就义。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失势,魏忠贤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了颜佩韦等五人的尸体,把虎丘山塘的魏忠贤的生祠夷为平地,并在他的废祠上修建了五烈士墓。本文即刻在墓碑上的碑文。3.关于文体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 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

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

第二部分③吴民暴动的经过④五人就义的情景第一部分①叙写修墓立碑的情况②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第三部分⑤五人之死的影响⑥生死的重大意义以叙写行为作答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以议论直接作答

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四、在课文中找出能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

1.“呜乎,亦盛矣哉!”

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2.“独五人之激缴,何也?” 设问引起叙事。

3.“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4.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5.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从这里看出,这篇文章叙事议论有机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至第四段)主要是记叙,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结尾)主要是议论。但在记叙中又夹着议论,在议论中又夹着记叙。叙议结合,是文章的优点。

五、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在读课文时应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

提问:

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

2.他们的身份如何? 3.他们为何而死?

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

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六、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五人之死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草野之无闻者缙绅死激昂大义蹈死不顾(2)五人(高洁的志操)斗争精神魏阉横行时变节软弱、媚俗高爵显位者偷生(3)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4)五人“激于义而死”(死得其所,名垂青史)假设“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而死

七、《五人墓碑记》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按诛五人

按:考查,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4 颜色不少变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物

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5视五人之死 视:比较。今无此义。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头颅,脑袋。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又”。

2、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资财,钱财。读zī

词类活用

1、人皆得以隶养之 隶,名词作状语,当作 奴隶那样。

2、去今墓而葬之 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3、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 生病。

4、为之声义

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8、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9、抶而仆之

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0、安能屈豪杰之流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

12、不复敢有诛治

诛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3、激昂大义

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

14、荣于身后 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15 尽其天年。

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

一词多义 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义愤,形容词。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 合宜的道德,行为

或道理,正义,名词。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从……看来,介词。为之声义/谁为哀者 替,给,介词。固 轻重固何如哉

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2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真是,副词。句式判断

1、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2、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宾语前置

1、谁为哀者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介词结构后置句

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忠义暴于朝廷

4、荣于身后

5、不能容于远近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忠丞匿于溷藩以免

8、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上一篇:形容女性妩媚笑词语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小兔子拔萝卜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