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树

2024-10-16

我心中的大树(共17篇)

我心中的大树 篇1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而我要说,老师,就是一棵大树,他的根,深植于大地;他的干,挺拔不屈;他的叶,茂盛婆娑。他,顶天立地,挡风遮雨,把一片片绿荫洒向广袤的大地!

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他来自郑州市,是一位省级名师。由于工作需要,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别妻离子,百里迢迢来到我们这座并不富裕的小县城。可他毫无怨言,把学校当成了第二个家。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爱有加,用他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们学校的每一名师生。

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师,却又是一位多么伟大的老师啊!像这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好老师,怎能不让我们敬仰与爱戴呢?

我们的英语老师已过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可是作为我们的班主任,她从未因生病或有事请过一天假,误过一节课。每天都是早来晚走,不是忙着备课,批改作业,就是抽空找学生谈心,给大家排忧解难。正是有了杨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班上的尖子生越来越多,中等水平的同学在力争上游,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在努力拼搏,争取后来居上。现在,我们班已经成为全校人尽皆知的优秀班级。杨老师,在此,我代表咱们班全体同学向您真诚致谢:“老师,您辛苦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因为它正是老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真实写照啊!

接下来,我还想说说我们的历史老师,她,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得一手苍劲有力的粉笔字,业务能力非常强。她在课堂上博古论今,侃侃而谈,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经营”得有声有色,往往让同学们听得是如痴如醉。最让人感动的是,每次上课之前,我们的历史老师都会郑重其事地给同学们鞠上一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一无言的举动,无数次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作为华夏之孙,我们应时刻要求自己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不愧为龙的传人!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好老师比比皆是。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在我们心中,他们仍然是最崇高、最值得敬仰的,因为,他们是对我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是啊!老师,就像大树一般,将希望寄托于蓝天,将祝福送给大地,深深扎根,默默奉献,把他们的汗水洒向祖国大地,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心中的大树 篇2

一、为人师表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时, 认真打扫的少, 打打闹闹的居多。于是, 我就和他们一起值日, 边干边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觉打扫卫生, 不再需要教师安排和监督。课间休息时, 我会到教室里走一圈, 看见地上有纸屑, 我就弯腰捡到纸篓里;看见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我就自己动手。时间长了, 学生耳濡目染, 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室里总是很清洁。

二、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我总以自己能成为教师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生, 做到教书又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我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 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热爱教育

师德的重要体现在于奉献。一个教师在对待学校工作时, 不光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教师很少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成长、成才, 我觉得很骄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 受得住挫折,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四、关心学生

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 做到及时调查、发现, 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 不打骂、体罚学生, 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教师是可以接近的, 是值得敬重、佩服的, 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具有爱心和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关爱学生时要严字当头, 爱字包容, 循循善诱, 去启发、去教育他们。

我心中的大树 篇3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落的空地正中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桶口粗的树干笔直向上挺立,到了离地大约两米高处,却向四周伸展出无数的枝叉,自然形成一个巨大的伞状树冠,苍翠的桂叶密密麻麻地附着在树冠之上,煞是壮观。每到夏日,这里便成为纳凉的地方。一到傍晚,泼上几桶井水,地面就降温了。母亲搬出竹床来,小孩子们躺着数星星、听蛙声,大人坐着,轻摇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那些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银河……就是这么识得的,还有“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这么听来的。

我也常常在晨曦初升时,独自站在桂花树下仰望它的枝叶,它的枝叉虽然纵横交错,但一律向上、向四周伸展,披挂着的绿叶形成了一顶密密的帐幕,金色的晨曦则调皮地钻过密叶,照射在我的脸上、身上,又洒落在地上,恰似抖落了一地的铜钱。

我也常常在细雨纷纷时,独自站在桂花树下仰望它的枝叶,淅淅沥沥的雨点不断地滴打在翠绿的桂叶上,细细谛听,仿佛一曲轻音乐在奏响,又如潺潺的溪水在欢快地流淌,一直沁入心田。大树外的地面已渐渐被雨水淋湿,但树下的领地仍然十分干爽,一点儿也不用担心被雨淋着。

“宸宸,雨下大了,快进屋哟。”这时,母亲开始在屋内呼唤起来。我没有在意,依然仰头享受着桂树下的惬意。忽然,一把雨伞悄然而至,被举到了我的头顶。是母亲,她正将一把绿色的小伞举在我的头顶,略带嗔怪地说:“傻孩子,雨下大了,会被淋湿的。”仰望着母亲慈祥的笑脸,再看看绿色的小伞,蓦然发现头顶有两把绿伞:一把是母亲举着的小绿伞,一把是桂树举着的大绿伞。于是我欢快地说:“不怕不怕,妈妈,我有两棵大树为我打伞呢!”“两棵大树?”母亲疑惑地抬头张望,忽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紧紧地搂着我说:“傻孩子,竟然把妈妈比作大树。”

不可以吗?大树优美的生命形态和蔼可亲,在炎热的夏日为我们投下一片绿荫,在缤纷的雨季为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这不就是凝结着母爱的美物吗?我仰望大树,向它致以崇高的敬意!

【点评】

我心中的大树作文250字 篇4

你那一片片火红的树叶,

好像一把把漂亮的`芭蕉扇。

让人看了是那样的,

心动,那样的陶醉。

让那些可爱的小鸟,

停留在树上是多么的潇洒。

多么的自由自在,

你把美丽带给了大地,

你把真个树里打扮的。

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你给我们人生,

留下了无比的财富和资源。

我凤儿把这首我心中的大树送给大树下的誓言,仙子姐姐,飞扬姐姐,以及我的好友们,祝福你们财源滚滚,兴旺发达,一切如意,人才满堂,年年顺利。

我心中的大树 篇5

天灰蒙蒙,风呼啸着,像是要下一场倾盆大雨,我对父亲说,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可父亲担心天气会下雨,但又不能不让我出去玩片,给了我一把伞,一些前叮嘱我不要玩太久,看天意有变化,就让我给他打电话,让他去接我,我急于出门,便匆匆应下。

由于母亲被调去外地工作,学习两天,照顾我这个重担就落到了父亲肩上,所以父亲就非常担心我。

到达和朋友相约的地点,我们两个先买了饮料,接着又去了文具店,又去了超市,由于和朋友玩的太开心了,就忘了时间,我赶紧拿起手机一看,是多个未接来电,我一下子有些慌张,立马就给父亲回了过去。父亲并没有责骂我,只是用非常着急的语气询问我为什么没有接电话,我给父亲解释了一下,父亲又说:“你跟同学吃完饭就赶紧回来吧,我看天气预报上说要下雨,实在不行我去接你。”

挂断电话,一看时间到了中午该吃饭,我们两个又找了个地方吃饭,总算吃了顿饱饭,他又说让我陪他去图书馆买几本书,我原本是打算离开回家的趴一会儿天,万一真的下雨,没办法回家,可我招架不住,他最终还是陪她去了图书馆,没曾想,我们刚到图书馆,天气骤变,父亲又打来电话,父亲在电话另一头焦急地询问我,我说让他赶紧过来,父亲应下挂断电话,朋友的家离图书馆不算太远,朋友让我先到他家去避避雨,我拒绝了,因为我告诉了父亲,我在图书馆,父亲正往这里赶,我怕如果我先去他家,父亲一会儿就白跑一趟,甚至会担心我,于是我先让他回家,我想到父亲出门让我带的伞,这时候伞派上了用场。

雨越下越大,我焦急不安的.等待着,过了大约20分钟,在雨中,我隐约看到一个身影,是父亲,他打着伞向我跑来,但由于当时路上有很多雨水,父亲骂我,又弄湿衣裤,便把我背了起来,让我拿着一把伞,我们两个一起打着。他在父亲的背上,我就在想,父亲好像就是我心中的大树,而我就是一只小鸟,下雨时躲在枝干上,天热时就在树下乘凉。

我成为了自己的大树 篇6

若是有下辈子,我愿化作一棵小草,依偎在大树身边,让大树的枝叶为我遮风挡雨。因为这辈子,我只能自己成为大树,才能去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独立坚强,或许是因为没有一棵大树能让我依赖着。

现在的社会很多都是拼爹拼妈的,他们即便是小草小花,但在大树的庇护下,他们更能茁壮成长。

而我呢,从小生活在那个封闭破旧的农村,我的爸爸,曾因为学费只要3元都付不起而辍学,妈妈嫁给爸爸的时候,家里更是一毛不拔,妈妈说怀我的时候是个大雪纷飞的季节,十月怀胎就吃了一只鸡,生完我之后就去大雪覆盖的山上捡柴火了。我天生不爱哭,很听话,妈妈干活的时候就把我放在篮子里往树下一扔。

我4岁的时候妈妈生下了弟弟,我还没来得及感受依赖的感觉,我却成了这个弟弟的大树,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要开始照顾他,记得5岁的时候,我在家附近的`幼儿园读书,妈妈就把弟弟放在摇篮里,放在我座位旁边,哭了我就摇他,哄他。弟弟的性格和我截然不同,他爱哭,特别爱哭,可以无缘无故哭到天昏地暗。天性懂事的我从来都是让着他,随他闹,随他打。就像大树一样保护着他。不希望他受半点伤害。

在我上初中之前爸爸都在外地打工,妈妈一个人在家务农,村里人都说妈妈是头牛,干活比男的还要厉害。我看不得她辛苦,所以从小不说“不”。只要妈妈的吩咐,我都会去帮忙。在我二三年级时,妈妈在石子厂干粗活,我便带着弟弟去菜园里割红薯藤给猪吃,红薯藤太重,就用绳子拉回家,炒着半生不熟的菜,在房子的拐角等着骑自行车回家的妈妈。

爸爸是一个思想封建的人,他总是爱说他十岁就开始什么重活都要干,所以我从未体会过娇娇女的待遇。十三四岁,便和妈妈去田里种油菜,打油菜籽,插秧割稻子。就这样,我发现我并不需要一棵大树来保护我,我完全可以自己做一棵大树。

从六年级开始住校的我,习惯了离家,习惯了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谁都想有棵大树可以依偎,但生活所迫,不得不逼迫自己强大自己的内心,成为那棵大树。现在的生活慢慢好了,但我也长大了,看着爸妈两鬓的白发,我知道我还是不能依靠他们,我只有比别人更努力,赚更多的钱才能去回报我爱的人。只有让自己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才能去庇护树下的人——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

成长是每个人必须独自完成的,因此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必须明白只有吃到嘴里的肉,才能成为长在身上的膘。有一棵大树为你遮风挡雨,就可能让你丧失独自面对风雨的能力。一旦大树没了,必须独自面对时,脆弱、无助也就慢慢展现出来了。而此时,我们需要反省的是我们何时把优秀的自己丢失了。慢慢地我们会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过依赖那棵大树了。

对于正在成长的我们,被保护是很危险的。温室中的花朵是很难在自然界生存的。而有的时候,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可能要害死成千上万的小苗。

大树底下的阴凉,应当在酷日暴晒后,方可享受。大树所能遮蔽的风雨,也应当只是摧枯拉朽般的狂风暴雨。

我们应当明白,身边能给予我们帮助的大树,不是为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大树,而应该是为我们指点迷津的大树。只有我们经历了足够多的故事,才有资格享受大树带来的温暖。

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篇7

黄先生是一位对我一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师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他为我们班开设了老解放区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等专题研究课。1964年我毕业留系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曾在一起劳动改造(我始终尊他为“黄老师”)。1979年我又有幸被调到了黄先生所在的教育学教研组,从此便有了进一步向黄先生讨教的机会,开始与黄先生结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缘。他给予了我慈父般的关爱、教诲和指导。

一、启发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两次面临专业方向的再选择。一次是1982年,系领导决定推荐我去美国专攻教育哲学。当时我一方面很想得到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我的教学论研究方向而去开拓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十分犹豫。第二次是两年后,系领导鉴于当时教育系从事教学论研究工作的已有多位教师,再次动员我转专业研究方向。我请教了黄老师,他认真听了我的述说,了解我的困惑后,没有直白告诉我取此舍彼,而是启示我如何去寻找思考问题定位的坐标而不至于为眼下短暂利益迷住了双眼,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系里评职称时,我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条件,申报副教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我也当仁不让。但因为指标紧张,有人劝我从全局考虑能否放弃这次职称申报,让给他人,当时我想不通,还给系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信。黄先生拿着我的那封信找我做工作,他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宽容、学会谦让,懂得了“为人正、为人真”的内涵,懂得了应如何真诚地去关爱他人而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尽管这一“让”影响了后来我解决正高职称的时间,但我无怨无悔,是黄先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楷模!

1992年,基于“人缘关系好”,我这个没有任何干部经历的副教授,突然被推上了北师大教育系系主任岗位。当时,领导班子中另三位副系主任劳凯声、史静寰和冯晓霞都是讲师,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2岁(我那年49岁)。说实在话,当时接这个活底气很不足。黄先生鼓励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碗水见底”,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很认真很敢干,也有很多新思路,常常几分钟就可以拍定一件大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粗漏不细,尤其是不会做人的工作。以黄先生为首的系里一批老教师成为我们的依靠,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摆平诸多难事,使得系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先生带头参加系里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比如那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他和许多老先生积极参与,结果教育系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四年多的系主任经历,我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磨炼。当我遇到难处、受了委屈时,我常会找黄先生倾诉,向黄先生求教,他总是耐心为我排解,给我安慰。正是黄先生和一批老先生的激励和支持,我们将工作做得还算有声有色,这一点被广为传扬。记得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陆有铨教授笑着对时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的施良方教授说:“您和裴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有黄济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支持。”学习黄先生崇高的人品和境界,这是我逢年过节均带领我的学生去看望黄先生的根本理由。

二、引导我确立并开拓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业方向

学会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每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早在1987年,黄先生要我围绕教育研究方法写文章并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年会,我遵嘱写成“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文,他亲自和我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此文后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基于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黄先生提示我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年多访学的两个研究议题之一(另一议题是研究美国的教学理论流派),我出国临行前他还亲自写条幅赠我。学成回国后他又亲自为我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继后,他又让我承担了《现代教育论》一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共3章的撰写。正是黄济先生睿智的思想成就了我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在教育研究方向这一领域,鉴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实,黄先生要我站在高位总体关注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教育科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关于教育对象——人的研究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对历史遗产和外国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我们曾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黄先生指出,不站在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思考问题,就会就事论事,就不能很好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及中外古今的关系等当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总是与时俱进,站在学术前沿。他提醒我要关注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的发展特征,关注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影响和有关研究方法的移植。正是黄先生的点拨,以及他的教育哲学观,助我在教育研究方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

三、对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帮扶

始于1992年的我所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得到了黄先生的倾力指导。他多次亲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北京的几所实验项目学校进行指导。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为节省科研经费(仅2万元的项目科研经费要维系三年的研究),黄先生和我们一起坐火车挤地铁乘大巴,住简陋屋子。一次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调研,黄先生坚持要随我一起骑自行车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他说“不”。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朴素的衣着、谦和的话语而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我们也就感到有了主心骨。

黄先生得知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常高兴,亲自出席了2002年5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王策三、王道俊、韩庆祥、腾纯、文喆、谢维和、连秀云、赖德胜、许燕、郝京华等众多专家学者,10所高校、3所科研单位及91所中小学代表参会。黄济先生为大会做了“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坚持辩证思维”的重要报告。他首先表明了他反对纯自然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重申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强调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围绕课程的分科和综合、怎样认识和评价班级授课制以及师生关系问题,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黄先生的报告充满了辩证法。他认为,小学的学科,是一定能综合的,到了高中就需要以分科为主,以后到了大学,学科又是一种高级的整合,恩格斯讲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希望不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此即彼。就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黄先生告诫要重视历史,好好判断分析,做到改革要适宜要稳妥。要弘扬学生主体性,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最后,黄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三是搞主体教育实验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黄先生分析,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教师的水平也有不少的反差。因此,虽然我们有了上位的高层的指导思想,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稳做好。

我们的主体教育实验正是在黄济、王策三、王道俊先生等前辈倾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八月家人转告,黄济先生几次打电话找我。我出差回来后立即去他家。原来他急于想了解关于学派的建构问题,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学派。我认为中国是到该出学派的时候了,否则不会带来理论研究的繁荣。黄先生听后又进一步追问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情况。当听我介绍到一个大的团队,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扎根在土地上,尝试从主体性发展到“三力”模型(即决策力、领导力、学习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时,他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在扎根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形成和提炼新思想新观点,他希望我抽时间多给他聊聊研究的进展,离开他家时他还将他的一份手稿送给了我。从这次深谈后我立即开始着手一方面继续向下扎根,另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的向上系统总结梳理。遗憾的是以后再也不能得到黄先生的指点。

我心中的大树 篇8

1995年9月11日,对沈阳居民张子凤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她的孙子小鹏飞来到世间。然而小鹏飞仅长到半岁,父母便相继弃他而去,家里只剩下张子凤和8个月大的小鹏飞相依为命。

此后不久,张子凤患上了糖尿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单位让她办了病退,每月退休金仅两百多元,这点钱维持祖孙俩的生活捉襟见肘,张子凤只好压缩自己的医药费开支。

小鹏飞6岁时,糖尿病并发症一起向张子凤袭来:双目失明,颈椎病、心脏病、末梢神经坏死。张子凤心里一片灰暗。为了治病,她不得不卖掉房子,靠着几百元的退休金与小鹏飞一起在外面租房,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搬进出租屋后,小鹏飞开始独立做饭了,他拽着奶奶到菜场买了两角钱的干豆腐丝。在奶奶的指点下,小鹏飞站在小凳子上,往锅里放了少许油,吃力地拧开了煤气罐。

5分钟后,小鹏飞炒的菜出锅了,张子凤吃着炒糊了的干豆腐丝,忍着满腹心酸,连声夸奖。此后,在奶奶的指点下,小鹏飞炒的菜越来越好吃了。

小鹏飞9岁那年,张子凤的糖尿病又加重了,每天都要到社区门诊扎一针胰岛素缓解病情。这年的大年三十,因为社区门诊春节期间放假,而医院有规定不能随便给外人打胰岛素,小鹏飞领着奶奶走了几家医院,都被拒绝了。在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小鹏飞和奶奶绝望地回到了家。

看着饱受病痛折磨的奶奶,小鹏飞决定自己给奶奶扎针,张子凤鼓励小鹏飞大胆一些,不要手软。小鹏飞拿出针,排出针里的空气,兑好药,给奶奶扎药的部位消了毒,他这一切做得很流畅。可真的要给奶奶扎针时,他觉得这针有千斤重,几次才将针扎进了奶奶身体,胰岛素一点点注入到了奶奶身体里,奶奶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此后,小鹏飞成了奶奶专职的小医生,天天给奶奶扎胰岛素,一扎就是5年。而每当张子凤伤心流泪时,小鹏飞总是安慰她说:“奶奶不哭,今后有我在就有一切!”

14岁男孩把“生活功课”做得分外出色

从8岁起,张子凤便把家里的大事小情放手给小鹏飞去做。每月领到奶奶的退休金后,小鹏飞先到药房买来奶奶当月的药。买完药后,小鹏飞再去交水、电、煤气等家庭必需的费用,接着去超市购买当月必需品,最后剩下不多的钱就是祖孙两人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

为了省钱,每到秋季,小鹏飞就到市场买回200斤白菜。上顿下顿吃大白菜,祖孙俩没觉得苦,还调侃白菜能“治病、发财”。为了减少开支,小鹏飞放学后经常到菜市场捡别人扔掉的甘蓝、芹菜、菠菜等菜叶,也够对付几天的。就这样,靠着有限的几百元钱,在小鹏飞的精打细算下,祖孙俩一个月一个月地勉强维持下来了。

除了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外,照顾奶奶成了小鹏飞的主要“功课”。从上学第一天起,无论春夏秋冬,雨雪寒暑,他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把它晾成温水,再灌到暖水瓶里,让奶奶白天喝。因为中午学校休息时间短,他做好早饭后,还要把奶奶的午饭做出来。接着,小鹏飞伺候奶奶吃药、扎针、吃饭,把碗筷冲洗干净后,才背上书包去上学。

中午放学后,马鹏飞从来都是跑着回家,40分钟的路程,他20分钟就跑回来了,把早上做的午饭给奶奶热好,然后陪奶奶说几句话,又急匆匆地赶去上课。晚上放学,马鹏飞照例还是跑着回家,回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带着在家里呆了一天的奶奶到市场散心,祖孙俩风趣地把这叫做“放风”。在“放风”的时候,小鹏飞买好了菜,回到家就开始准备晚饭。

吃过晚饭,收拾完屋子后,小鹏飞开始烧热水给奶奶泡脚、剪趾甲,服侍奶奶吃药、扎针。做家务时他还不停地给奶奶讲些学校、外面的新鲜事、开心事,为奶奶解闷。安排好奶奶后,他才能静下心来写作业。一天天,一月月,小鹏飞就这样在紧张劳累中度过了9年光阴。

针对奶奶的糖尿病,小鹏飞对每顿饭菜都精心安排,主食是粗、细粮搭配,奶奶胃不好,他从没做过大米干饭。而为了防止奶奶吃错药,小鹏飞动了不少心思,他在床头上放着急需的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等心脏药;床头柜上摆着预防脑血栓的脑洛丁和阿斯匹林;桌子上放着维生素B1、B6、B12和维生素C。这些药分别治什么病,什么时候吃,每天吃几回,吃多少,小鹏飞都记得清清楚楚。

每年奶奶过生日,小鹏飞都要给奶奶做点好吃的。10岁那年,小鹏飞攒了两个月的废品卖了10多元钱,他拿着这笔钱到附近一家超市,花10.8元买了条鱼,花5.7元买了根粉肠。回到家里,他给奶奶做了个从电视上学来的“糖醋啤酒鱼”,吃饭时,他将大块鱼夹在小碗里,弄得碎碎的,一点一点地挑出里面的刺,喂奶奶吃。而他却只吃里面姜、葱和碎鱼末,用鱼汁儿拌饭,把剩下的鱼留给奶奶下顿吃。张子凤吃得很满足,也很心酸。

在张子凤的心里,小鹏飞已渐渐长成了她可以依靠的“大树”。为了孙子,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苦难锻造出阳光少年

张子凤祖孙俩的境遇得到了社会及众多好心人的同情和帮助,马鹏飞考入沈阳147中学后,学校给他安排了最好的班级和老师,并减免了所有费用。

刘岚是马鹏飞的班主任,在她看来,生活磨难使小鹏飞锻造出许多同龄人不具备的优点:吃苦、坚韧、孝顺、荣誉感强、心细、特别善良,而他的性格也充满了阳光。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小鹏飞也拿出50元钱捐给灾区的孩子。刘老师深知这50元钱对小鹏飞和奶奶的重要,硬是不收。可马鹏飞坚持要捐,他说服老师说:“灾区的小朋友太难了,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爸爸,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家,她什么都没有了,我有家,有奶奶,有饭吃,比灾区的孩子幸福多了……”

2009年4月,感动于马鹏飞9年如一日照顾奶奶的孝行,北京的一位阿姨给他寄了一个足球,马鹏飞平时最爱踢足球,可他毫不犹豫地把足球捐给了班里,还对刘岚老师说:“我把它留给班里,和大家一起踢吧!”

虽然照顾奶奶、做家务占用了大量时间,但马鹏飞学习上却不甘落后。上五年级时,小鹏飞得了水痘,三个星期没能到学校上课,但他没有灰心,每天在家里按学校的课程表进行自学。病好重返学校后,为了补落下的英语功课,他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找英语老师补课。当月月考中,马鹏飞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一致赞扬、同学的钦佩。

由于经济困难,掌管家庭财务的马鹏飞很少给自己买课外书。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每当周六、周日或节假日,料理完家务后,他经常带着奶奶去书店看书。每次去书店,他都要给奶奶带上水、药、凳子等物品,给奶奶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每隔半个小时过来看一看奶奶。在书店里,小鹏飞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马鹏飞在日记里写道:“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愿望,回报社会和那些帮助我的热心人!”

2009年9月1日,马鹏飞和奶奶被中央电视台请进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他9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奶奶的行动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让同龄人理解了爱就是承担,爱就是力量。而马鹏飞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

假如我是一颗大树的作文 篇9

“妈妈,爸爸,江滩好美啊!”一个小朋友初来江滩,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回想起以前的江滩,我无奈地笑了笑——

我并不是出生在江滩,我生活在一个农场里。那里四季皆夏,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我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林场里来了许多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停地刨土,把我身边的一个个好伙伴全移走了。原来,人们要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工业区!不会吧?我会不会被拿去造木料?还是被砍成木屑?还是造纸?我越想越害怕。

我根部的土被工作人员挖干净后,被人拔起。之后,我就失去了知觉,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人在扛着我。

我被移植到了江滩。初来青山江滩,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惬意: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码头,杂草丛生,水质并不太好,一棵树都没有……我伤心极了,呜呜地哭了起来。我好想回到林场哇!

可是,人们并没有放弃这个码头。他们有的移除杂草,改成种花种树;有的乘船游玩时,带着一个垃圾袋捞海里的垃圾;有的在这里设“灯展”,也算是在制造一道风景线……

慢慢地,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也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假如我是大树 篇10

当人类来到这片森林之后,许多的动物都已经绝种了,狮子,虎,豹子都以经很少见了,因为这些动物都已经被人类抓走了。

大片的树木倒下,有的被做成桌子,有的被做成凳子,还有的被做成了纸和木筷子,给可恶的人类用。

以前这里的大树数不胜数,可是现在一望就可以知道有多少树,以前这里的动物也数不胜数,可是现在,可恶的人类把这里的动物都给打得所剩无几,说到这里我已经哭了,就在这时候一个大怪物来了,从怪物上下来了几个人类,他们拿着一个怪怪的东西向我走来,可恶原来他们是想把我锯倒拿去卖钱,可是我是一棵大树无法说话,无法反抗,无法把自己心中的愤怒表达出来,所以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我被杀害了,变成了一双双筷子,给人类使用,用完之后就把我丢弃。啊!谁来救救我。

我心中的偶像 篇11

妈妈很勤劳,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一心一意,我每天清晨5点多就要起床去上学。而此时妈妈早已把早饭做好。我只需端碗吃饭就可以。无论酷热的夏日,还是严寒的冬天,一年四季,天天如此!近段日子,舅妈坐月子,妈妈每天要帮舅妈买菜、做饭、洗尿布和衣服,然后回家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忙,没见过她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稍有空隙,妈妈就侍弄门前的一片菜园,虽然不很大,但浇水、施肥、除草、搭架……样样都要做,让我们吃上了新鲜的蔬菜,也为我家节省了不少钱,一天下来,妈妈常常累得腰酸背痛。邻居阿姨和熟悉我妈的人常说:“洋洋妈妈真能干!”

妈妈也很善良,碰到有困难的人就会帮一把,不管是大事儿,还是小事儿,妈妈都帮。有人说妈妈多管闲事,也有人赞叹妈妈热心肠。我并不认为这是多管闲事,相反,我打心眼里佩服妈妈。

那天,摔伤了腿的老王要租房子,但行动不便,妈妈知道后,就帮他找房子,找了好多地方也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很晚了妈妈才回来,神情显得很慌张。我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心有余悸地说,刚才被一条恶狗追赶,差点被咬着了。我赶忙绐妈妈揉背,嗔怪她太实在。妈妈笑着说:“人家有难处应该帮一把,都是举手之劳的事……”几天后,妈妈终于帮老王找到了合适的房子,老王他们一家很感谢妈妈,而妈妈却说:“都是乡亲,这是应该做的,有啥谢不谢的。”

在我的印象里,妈妈不但勤劳、善良,也很有爱心。我家的那只猫,就是妈妈从马路边捡回来的。现在这只猫在我家已经5年多了。后来妈妈又捡了一条流浪狗。现在,每到吃饭的时候,猫啊狗呀在脚下乱钻,好不热闹。

记得我上四年级时的冬天,有一天由于走得太匆忙,我忘了带手套。当我呵气搓着双手走在路上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气喘吁吁的,好像很急的样子,回头一看,只见骑着破自行车的妈妈,满脸通红地赶来了,嘴里不停地喊:“手套。手套!”望着妈妈的样子,我的心里暖乎乎的。妈妈赶忙帮我戴上手套,又反复叮嘱我要注意保暖,中午吃饭不要凉了……望着妈妈离去的背影,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暖暖的,如一盆燃烧的火。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位很平凡的人。但她的勤劳、善良和爱心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感悟到了如何做人,教会了我怎样生活,给我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我想,我会朝着妈妈的背影走去的,因为,她已是我人生的偶像。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篇12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 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 在教授新知识时, 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 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 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 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 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 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 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 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 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 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 至少有一点缺憾, 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 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 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 教研组长, 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 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 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 不唯官、不唯财, 只唯学问、只唯教育, 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 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 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 在精神与专业领域, 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 眉下要有一双“别眼”, 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 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 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 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 “一天不读书, 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 找律师打官司, 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 如果医生告诉患者, 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 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 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 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 如, 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 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 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专家有什么理论, 同行有什么见解, 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 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 追求“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 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 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 那么, 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 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 头易垂, 肩易耸, 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 擦着墙边逡巡而过, 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 “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 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 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 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 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 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 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 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 当他解决了温饱, 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 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 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 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 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 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贾岛要“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 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 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 即在专业技能上 (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 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 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 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 即使“身不能至”, 也要“心向往之”, 毕生追求, 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 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 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 专家的反映敏捷, 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 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 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 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 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 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 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 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 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 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 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 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 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 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 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 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 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 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 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 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 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 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 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 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 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 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 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 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 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 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 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 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 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 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 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 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 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 如“同课异构”的比较, “微型课堂录像观察”,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等等, 教师们通过“俯而读, 仰而思”, 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 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假如我是大树作文 篇13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便要在蔚蓝的天空下茁壮成长,让春风抚摸我的枝叶;让夏天磨炼我的毅力;让秋天的丰收带给我欢乐和喜悦;让冬天的风雪把我一步步拉向成功,迎接即将敲响的新一年的钟声……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要要求自己必须为人类造福:春天我开花了,花香随风飘散,芬芳扑鼻的花香让人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把人们的烦恼、忧郁全都转化成轻松、快乐;夏天,我撑起一把绿色的巨伞,让人们在我的脚下乘凉,让孩子们在我的臂弯下尽情嬉戏;秋天,我结出一个个红扑扑、香甜可口的果实,压得大树枝都抬不起头,人们来了个大丰收,都夸赞我是一棵好大树;冬天,凛冽刺骨的寒风怒吼着,令人瑟瑟发抖,可是有我们这些“绿色保卫队”,谁也动不了人们一根毫毛。

我心中的大树 篇14

树,我喜欢你!当在下雨时,你会给人们撑起一把巨大无比的大伞,而你却站在狂风暴雨之中。

树,我喜欢你!你粗粗的“手臂”给小鸟撑起了一顶保护伞,又给了小鸟们一个又舒服又温暖绿色的家。

树,我喜欢你!你被小松鼠挖了一个树坑。也不说一个字。给了小松鼠一个冬眠的家。又让小松鼠在你们身上玩耍。

树,我喜欢你!你给春天加了一点色彩,你给小鸟撑起了一顶保护伞,给小松鼠一个冬眠的家,给人们一顶雨伞,给人们一顶阳伞。

树,你是多么伟大,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慈爱,什么是伟大,什么是仁爱,树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树,我喜欢你!

我心中的语文“巴学园” 篇15

一、语文课堂要读一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引领你走进语文的天堂,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的“读”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1)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思想深刻、词质优美的范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引领学生去品味词语、鉴赏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读,就是将客观的文字信息通过眼、耳、嘴、手、脑的有效配合,转化为有声的画面,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朗读除了正确和流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学生与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韩军老师的“读”,一直是我奋斗的方向。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韩老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他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时高时低,忽短忽长,时急时缓,忽悲忽喜,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在重演着文中的往事。不一会儿,就有人红了双眼,有人擦眼泪。全诗读完,全场掌声雷动。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韩军老师的“读”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的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读得有情,想读;读得自由,乐读。

(2)读经典。语文课堂不仅要读课文还要借助经典美文,举三反一,让学生在相同的作者或相似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典的美文也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

二、语文课堂要争一争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将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适当地“挑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双方的不同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凸显真理,将隐性的答案化为显性。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课堂争论能激发思索、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它不但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精神、充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之中。成功的课堂争论,可以使教学流程跌宕起伏、剪裁纷呈,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语文课堂要笑一笑

有人用“欢‘生’笑‘语’”来概括愉快的语文课堂。有笑声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吧。怎样才能做到“笑”,做好“笑”呢?

(1)笑要师生共笑。这种笑是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无间的、发自内心的。她是融化师生、生生之间坚冰的熔炉,她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平和、愉悦。

(2)笑要抓住课堂资源。引起的笑料要结合课堂资源。它可以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要素。

(3)笑要适时,要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0分钟~20分钟(具体的特性有差异),而后就会开小差,偏离认真听讲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意注意,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笑就是很好的有意注意媒介。同时,笑不是讥笑,不是乱笑,不是俗笑,不能喧宾夺主。

四、语文课堂要演一演

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排的。这些文章中既有鲜活的语言又有形象的动作,可以更加直观鲜明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师生配合,将语言或动作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在表演中去理解和巩固文本信息,在表演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中的表演教学,是我常常不能忘怀的。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伸长脖子表演“扯着嗓子说”,教室内一片沸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靠一些想法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它的真谛的。我们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打造自己心中的语文“巴学园”,让我们的学生流连忘返,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名家的教学实践又让我耳目一新。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巴学园”应该是“读一读、争一争、笑一笑、演一演”的,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争中化疑,在笑中培趣,在演中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巴学园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我心中的歌 篇16

《义勇军进行曲》

当外敌入侵,当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我们还在沉睡、尚未觉醒之际。《义勇军进行曲》向每位中华儿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于是,在东北义勇军抗战杀敌的道路上,会响起这首歌;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会响起这首歌;在悼念为国捐躯的烈士的会场上,会响起这首歌;在战士们凯旋的途中,也会响起这首歌;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同样也响起了这首激昂悲壮的歌。

正是在这首歌的激励下,有了舍身成仁的狼牙山五壮士;有了威武不屈的赵一曼;还有了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抗日志士。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化成了这首歌中的一个个音符,筑成了新的长城!

《歌唱祖国》

蓝天下,大地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她飘扬在祖国的皑皑北疆;她飘扬在碧波荡漾的南海诸岛;她飘扬在耸入云霄的珠穆朗玛峰;她飘扬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国贸大厦;她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听,我们祖国前进的步伐多么雄壮!

五星红旗下,我们有乐于助人的雷鋒;五星红旗下,我们有最可爱的人黄继光;五星红旗下,我们有不求名利的邓稼先;五星红旗下,我们还有无数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忘我工作的劳动者。

这宽广美丽的土地,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上面洒满了英雄们保家卫国的鲜血;这宽广美丽的土地,盛开着五十六朵鲜花,他们是这土地心爱的主人,最可爱可敬的主人。这宽广美丽的土地,值得我们永远用心灵去歌唱。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飞翔是许多人的梦想。中国人早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梦想;而今中国在宇宙太空中飞得越来越高,飞得越来越远。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一步步增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们不仅在祖国的蓝天上展翅高飞,而且在茫茫太空也留下我们飞翔的轨迹。

不是吗?神舟载人飞船上有杨利伟的身影;皎洁的明月上留有“嫦娥”撞击的足迹;“北斗”系列编织中国人指引的航向……一切的一切,无不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无不体现了我们党的正确领导。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珍惜每一分钟。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伟大复兴要靠我们去创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党的好儿女,我们应树雄心、立大志,发扬“头悬梁,锥刺股”的拼搏精神,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在我的心中,这样的歌还有许多,有《好日子》《越来越好》,还有《北京颂歌》和《祝酒歌》等。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作文 篇17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春天,我会直立在大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自然,那里的二氧化碳和汽车排放出来的汽车尾气也多。所以,我在那边可以吸来汽车尾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再排放氧气,为环境出一份力。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夏天,我会在大街上阳光直射的地方,我会用我自茂密的叶子来遮挡阳光,让行人们在树阴底下乘凉。不再会说一条大街连一个乘凉的地方都找不到,不会再说天气太热,连背上汗都很多很多,再不会说这样的天气真是鬼天气了。我自己也可以有充足的养料和阳光。这样做真是利人有利己,一举两得。然后看人们在树阴底下打牌,乘凉,小孩在树荫下玩耍,斗才智,人们脸上都是一副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我的心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秋天,我会和我的伙伴们在洪水之中,然后再水中“喝水”,尽量减少洪水对人们的伤害,同时又可以让自己有喝不完的水,利人又利己,一举两得。我还会在洪水中让自己的根牢牢地抓住地面,让那些在水中受灾而身体不适或者是一些不会游泳的老人、小孩、大人们,能把我抓住,来躲开被洪水冲走的灾难,让人们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如果体力不支,人们可以躺在一根可以承受你体重的树枝上来慢慢地补充自己的体力,体力有了以后可以大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或者打电话通知警方,让他们来救出洪水中的你。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冬天,我会和伙伴们一起在海边,连在一起来防止海上大风暴、龙卷风或台风对人们的`危害。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会尽全力来让世界更加美好。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在春天里,让小鸟在我枝头搭窝,我庞大的身躯将为我的客人遮风挡雨,让它们过一个平静的春天;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在夏天里用我那茂密的枝叶为人们抵挡炎热的来袭,送给他们清凉的感觉;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在秋天里施展魔法使身上果实累累,给人们带去丰收的喜悦;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在冬天里将树叶飘落大地化作化肥,滋润我的大地母亲!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放弃生在繁华的都市,我愿选择扎根边疆,为边疆地挡风沙使祖国边缘的荒地变得一块生机勃勃的绿色大地,让边疆人民有一个绿色希望!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要告诫人们做一个保护生态的环保使者,作文假如我是大树。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在暖洋洋的春天里,我会让我的枝叶全部苏醒,让我的身体变得枝叶繁茂,让人们感到寒冷的冬天已经离去,万物苏醒的春天已经到来。如果我生长在繁华的都市里,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让这个城市再多一份生机……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在酷热的夏天里,我会让我的身躯遮挡住强烈的阳光,让我的身体成为一小片阴凉地,我看到那些弟弟、妹妹、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都陆陆续续的来这乘凉。一会儿,两个爷爷到这儿下象棋;一会儿几个奶奶来这里打麻将,一会儿,一些叔叔阿姨们在这打牌……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会在狂风怒喊的秋天里,尽我最大的努力,让这片荒地少刮走一些泥土。让那些动物们能在我身边避风,不再让它们觉得秋天的风,是那么地刺骨,给它们一点点心灵上的温暖……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我会让那些冬眠的动物睡在我的树洞里,让它们感到冬天不再那么寒冷,让它们觉得在我的洞里,是那么地温暖如春,是那么的舒适……

假如我真的能成为一棵大树,我要尽我最大的能力为它人服务,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气多么温暖,多么炎热,风多么大,雪多么厚,我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你……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大家一定都见过树这种普通的植物吧,它的用处多着呢!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一定要用我那像雨伞似的庞大身躯挡住突然来袭的大雨,让大家在我的保护下,不被大雨淋湿。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要在炎热难挡的夏日里挡住太阳,让在大树下的人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开开心心地看书、开开心心地下棋。一点儿也不感到闷热。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要召集我的伙伴一起守在塞北的边疆上,决不会让肆虐的狂风暴沙冲进我们美丽富饶的城市伤害人类。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要在大街上吸掉那些不良的臭气、二氧化碳,然后排出新鲜的空气,让大家天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天天都有好心情。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会大声地呼吁人类:“请你们不要大量砍伐树木了!树木可是你们的好朋友!如果你们没有了树木,大街上的废气将会更加严重!沙尘暴也会不断地来侵食我们的家园……保护树木吧!”

上一篇:终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林业版)下一篇:桥涵施工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