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图二

2024-05-17

数据结构实验图二(共6篇)

数据结构实验图二 篇1

2017年山东济南外国语小升初语文真题

梅香阅读答案

梅香——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⒒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⒓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语文考察:朗读一篇文章+问题

阅读材料:梅香(关于一个乞丐向富人要梅花,富人说乞丐要什么梅花,乞丐说我们也有追求)

1、在文中找出你2-3处喜欢的句子;

2、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2017年济南外国语小升初面试语文考察内容

语文考察:6个人,2人一桌,中间用机器隔开,考试时间在3-4分钟,举手示意老师,可以朗读。然后老师进行提问。谁先准备好,就举手回答。

数据结构实验图二 篇2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 她的存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方言学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及毗邻的双桥、城东等乡村的方言, 扬州四乡又称其为“街上话”。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 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剧、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全境20多个乡镇以及仪征北部数乡镇的方言。地级扬州市所辖县的高邮、仪征、宝应等方言, 通常不将其看作扬州方言来研究。本次实验主要是调查扬州话单字字调的发音情况。

1.实验材料和过程

1.1实验目的

(1) 学会独立完成扬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 熟悉整个实验的步骤, 运用相应的仪器和软件, 得到声调数据结果, 与传统方言数据进行比较。

(2) 用学习到的声调理论知识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理论。

(3) 学会编制录音底本, 选取有效的调查字表, 合适的发音人。

(4) 自主完成使用Audition软件录制方言单字调的过程, 在不断调试后, 获取有效音频文档。

(5) 在前次实验的基础之上, 对自己完成的录音文档用Praat软件进行标注和提取数据, 对声调承载段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6) 利用Excel表格得出的数据结果描绘出扬州方言声调格局图, 比对传统值和老师实验值的出入, 找出自己实验问题在哪里。

1.2实验准备

1.2.1调查点

(1) 调查点: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

(2) 扬州市东经:119°26北纬度:32°24′

(3) 扬州市市区人口 (不算下级单位) :100万左右

(4) 扬州市民族和其人口:90%以上是汉族, 同时有少数各族人民。

(5) 扬州市少数民族语言:无

(6) 方言种类: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话

(7) 方言艺术: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

1.2.2发音人

(1) 姓名:滕惟茜 (2) 性别:女 (3) 民族:汉

(4) 出生年月:1965年6月 (5) 出生地:扬州市广陵区

(6) 主要经历:一直在扬州生活与工作

(7) 文化程度:高中 (8) 职业:会计

(9) 会说的话:扬州话、不标准普通话

(10) 现在主要说什么话:扬州话

(11) 父亲是哪里人:扬州人

(12) 母亲是哪里人:泰州黄桥人

1.2.3调查人

(1) 姓名:滕菲 (2) 性别:女

(3)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2.4调查人

(1) 调查时间:2012年1月30号

(2) 调查地点: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特别检查室

(3) 背景噪音:较为安静, 但笔记本不插电源时本身有声音

1.2.5调查人

(1) 调查字表的确定过程

根据资料的查找, 确定了扬州方言共有五个调类, 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以方言声调采录底本为参照, 单字每个调类取12个字, 尽量避免送气音、多音字和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单说的字。

让发音人检查字表, 检查有没有读音不准确的字, 进行剔除重选, 最终选定调查字表如下:

1.3录音

阴1平.3.1器材方阳案:平笔记本电脑上+声简易录音话去筒声入声

(1) 笔记本电脑:东芝 (M833) —1G内存、Window7系统

(2) 话筒:简易有底座的话筒

1.1.3.2准备工作

(1) 场所:较为安静的办公室, 关闭门窗, 关掉所有交流电源, 包括笔记本电脑的话筒。

(2) 话筒:使用时, 嘴巴不能正对话筒, 要与话筒成斜角, 保持固定的3~5cm, 防止“扑麦”和“爆音”。

(3) 提示和方式:事先和发音人明确“开始录音”和“停止录音”的手势。

(4) 试音:为了让录音人熟悉录音的过程和要求、测试录音效果, 在正式录音前, 让发音人试录部分调查单字调。

1.3.3录音软件

阴平本次调查运阳用平了老师推荐上声的Adobe Au去di声tion3.0版录入音声和音频处理软件。

点12.和34音986频484处43理软2.2件89。71356992.3136445782.34099310032.3738757367点22.345311.439.0483基本2.2录85音193参49数092.30340897892.34233435182.371964342点32.3334 (2616) 25声3道2:.2单81声530道94772.29721084672.3491326522.3722301751点42.3187 (026) 27采8样2.率2:9247411809508H5z2.29315093472.35675664042.3702818893点52.2984 (3632) 34分7辨2.率3:1416669位15082.28814919492.36595672.3681207176点62.2782 (4642) 64音2频2.格35式79:95W1i5n6d3ow2s.P28C3M30 (8*3.3w9a6v) 2.37394561482.3697722777点72.256411.816.033.75录2.音39过549程685412.27452097592.37464350852.3678108741点82.2399 (2410) 68选7择2“.4文07件66”36—55“2新建2.”26选811择37相56应的2.3参669数18和111保1存2文.36件87的688824点92.类21型608—911按14下红2.4色10按255钮032开5始2.录25音71, 882查996看背2.3景63噪780音83和81观2察.36录89音265855点102.人18发86音498后76的波2.4形14, 27及09时808进行2.调252整45。352432.36553438632.367250869

(2) 试音之后, 开始正式录音。按照讲好的手势开始, 因为字较多, 所以四个字一录, 避免发音人因喘气或呼气造成的失败。

(3) 录完之后, 按照声调类别进行归类, 用“混合型粘贴”将每个调类的字剪切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的12个发音字的文件。

(4) 全部结束后进行试听, 查看背景噪音—选中一段无用的过渡段—“效果”—“修复”—“降噪器”, 选择相应的参数, FFT6000, 衰减12DB—“获取特性”—“确定”—再次进入降噪器—“波形全选”—“确定”—二次试听, 达到要求后, 分别保存在F盘的temp文件的五个调类文件中 (文件类型是

(5) 由于第一次操作不熟练, 在进行提取基频时, 发现音频的波形出现问题, 于是再次录音, 但这次的背景没有上次安静, 电平为-40DB———-42DB, 经过降噪之后 (12DB) , 为-52DB———-57DB, 听时仍会感到电脑电池运行的声音。

1.4提取基频和做声调格局图

1.4.1工具:

Praat音频处理软件。

1.4.2提取基频:

(1) 打开声音文件, 由于电脑运行速度慢, 没有将五个声音文件粘贴在一起, 而是分调类依次打开和修改基频。

(2) 选中声音文件Sound—Periodicity—Topitch在对话框中修改:女声:最小Pitchfloor (Hz) :75.0, 最大Pitchceiling (Hz) :600.0, 生成Pitch文件。打开Pitch, 发现呈现的声调再次范围之类, 就不需要再修改Periodicity。

(3) 选中Pitch—Edit进行调整, 去除野点, 补足空余段。首先选中一个声调, 记住其图形特征, 按in不断放大, 直到删除野点时能够不影响其他的声调段, 然后选中要删的点, 选Selection-Unvoice去除野点。而补足空余时, 只能在有数字显示的地方补。

(4) 做好之后, 选中Pitch中的Down to pitch tier, 生成pitch tier文件, 保存在C盘Temp文件夹中。

1.4.3标注文件:

(1) 选中Sund—Annotate—To TextGrid修改All tier name Mary John (说明标注有两层内容) , 下面的不改, 生成TextGrid。

(2) 将Sound和TextGrid关联起来, 点击Edit进行标注。

(3) 我选择的方法是先选中一个字的读音, 将其放大到能看清蓝线的每一点, 逐字进行标注。

标注第一层音节时, 选取用拼音表示, 因为标汉字时, 发现软件有不识别的情况。

标注时, 发现听感和图像显示有较大区别, 按图像说, 有蓝线的地方才应该有声, 但放大到一定限度时, 实际听到的超过蓝线范围, 尤其是遇到送气的辅音。笔者没有选择完全按照图像显示, 而是根据听感, 选择清晰地一段, 因为音节的标注对于最后数据处理没有影响。

标注第二层声调承载段时, 一开始用“主要元音及过渡段”法, 但是多次尝试之后发现, 听耳很难分辨出, 尤其是有韵尾或多音节的情况, 所以最终选择“韵母段”, 同时仍然处理了“弯头”、“降尾”。在标注时, 选择用数字1-7来表示声调, 奇数为阴调, 偶数为阳调, 分别为:阴平-1、阳平-2、上声-3、去声-5、入声-7。

说明:在标注入声时发现, “百”、“读”在蓝线后的一段上有较为清晰的声调出现, 如果不选, 声音显得无力 (后补录, 发现还是这样, 可能是发音人的问题) , 就将后面一段清晰地声音也算在范围之类, 可能对数据有影响。最终T值里, 入声的值有几个基频点不到4, 其余的在4-5之间, 但都偏向4, 就将入值归为4, 与传统值和刘利李老师的实验值5不同。

标注完成之后, 保存文件。

1.4.4提取基频值:

点击Control-Open Praat Script选择脚本: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 运行Run将标注层数设为2, 将每个样本提取的数据数设为10。

1.4.5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做声调格局图:

(1) 新建Excel表格, 导入外部数据, 数据为来自C盘temp文件夹中的Pitch (txt) 文档。

(2) 复制数据到Sheet2, 整理数据, 标注顺序排序, 留下标注内容、时长和各基频点值。

(average) 和对数值 (log10) 和标准差 (stdev) 。

(4) 利用Excel表的“公式”, 选取所有对数值中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阴 (平设最大值刚为、a专, 、尊最、丁小、边值、安为、b开, 、粗对、昏数、商值、三变、飞量为x) 。

(5) 根阳平据公式T=穷 (、l床gx、才-l、g平b、) 寒, 、鹅计、娘算、人出、龙相、难应、麻的、云五度值, 并保

上声纸、l走ga、短-l、g草b、好、受、五、女、老、武、买、有阴平刚、专、尊、丁、边、安、开、粗、昏、商、三、飞

留两位小去数声。帐、正、对、汉、送、放、大、数、饭、岸、漏、用

阳平穷、床、才、平、寒、鹅、娘、人、龙、难、麻、云

(6) 将入声计算出来曲的、出五、突度、各值、桌绘、百制、尺成、拍折、药线、杂图、读, 、修舌改刻度。

上声纸、走、短、草、好、受、五、女、老、武、买、有

要检查数据是否合格, 就要算出基频点的标准差, 单字调<或=25时, 说明数据是可靠的。在本次试验中, 所有数据只有阴平的点9为25.96和点10的标准差为28.88, 其余都合格。

点1-0121

2.1.1.1与已有实验值相比

(1) 阴平和上声的调值完全一样。

(2) 阳平都显示为升调, 上升的幅度大致相同, 但此实验值略高于已有的实验值。

(3) 去声和入声都是高平调, 但此实验值略低。

(4) 相比较, 二次实验值虽有具体数据的不同, 但显示的调型和声拱特征是一样, 此次实验的数据具有可采纳性。

2.1.1.2与传统值 (听感描写) 的相比

对于扬州方言单字调的研究成果, 主要记录在《江苏省志·方言志》与《扬州方言词典中》, 也就是所列出的传统值。实验结果与听感描写基本一致, 但也存在差异:

(1) 阴平的实验结果是41, 但听感描写分别是21和11, 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值41是一个全降调, 传统值21也是降调, 数据的不同可能与发音人有关, 同时听觉毕竟只是一个大概感知, 与数据计算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另一传统值11, 就完全不同, 这是个低平调, 而不是降调, 可能作为本地人听本地音, 又受到普通话阴平55值的影响, 觉得扬州方言的阴平发音与之相似, 只是低了个调。但两次实验值和传统值1都

认为是降调, 只是调域不同, 那11这个值就有待斟酌。

(2) 阳平的描写较为一致, 都是一个升幅不大的声调实验值与传统值分别是35、24和34、35, 没有多大出入。

(3) 上声的实验值是32, 传统值是42, 只是调域起点的不一样, 都是一个中降调, 结果基本一致。

(4) 去声的已有实验值和传统听感值都是55, 一个高平调。本次实验结果是44, 也是一个高平调, 但发音较低, 可能与发音人本身有关, 但并不与55值冲突。

(5) 入声已有实验值是5, 本次实验和传统值是4, 都是短促的高平调, 同时听感上都能感到短促的收缩。

综上, 实验的结果与听感描写是相一致的, 不同大多是具体数值的差异, 调类、调型也是相同的。可见实验的手段是对传统语音学“口说耳辩”的补充, 利于更加细致的比较研究。

2.1.1.3声调的声学空间

“每一种声调语言或者方言, 都具有一个特定的声调格局。声调格局是由该语言或方言中全部单字调所构成的格局, 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础形式。而每一种声调在声调格局中不仅是一条曲线, 而且是一条的带状的声学空间。可以采用带状的包络线来表示声调调位的声学空间。只要一条声调曲线位于这个声学空间中, 就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 就不会为其他的声调。”虽然两次实验值有数据差异, 与传统值也有差别, 但从声调的声学空间来看, 是在范围之内, 也反过来证明了声学空间的存在。

2.2声调承载段讨论

声调承载段的认识发端于声调与音段的认识关系。中国语音学界主要有三说:1.音节说:声调由整个音节承载;2.带音说声调由音节的带音部分承载, 包括带音声母;3.韵母说:声调附着于音节的韵母之上。1995-1996林茂灿的讲话提出“主要元音及过渡段”是声调的承载段。从语图和“弯头”、“降尾”来看, 这种说法更为准确, 但实际操作困难。到底哪里是主要元音, 切分不易, 所以本次实验采取了“韵母段”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 听感与语图会有差异, 本人将窄带语图不断放大, 但有时还是很难分清, 采取了往韵母段靠的方法, 保证承载段的稳定性。最后结合语图, 处理“弯头”和“降尾”。

原始数据表格:

去声220.44222.98220.93221.10222.32218.86218.15219.44219.70219.92

参考文献

[1]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2006.

[2]丁琳.姜堰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2005.

[3]刘利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巴蜀书社, 2007.

[4]石峰.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M].商务印书馆, 2008.

[5]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语音学实验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草案) [J].南开语言学刊, 2009 (1) .

[6]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 2005 (3) .

结构抗震静力实验方法综述 篇3

1 拟静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方法几乎可以用于各种工程结构或构件的抗震性能的研究, 是目前在结构 (或构件) 抗震性能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它是以一定的荷载或位移作为控制值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 , 以获得结构非线性的荷载--变形特性, 故又称为“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或“恢复力特性试验”。这种试验方法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要求提出的。应用该试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试件提供的各种信息.其根本目的是对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进而建立恢复力模型和承载力计算公式, 探讨结构的破坏机制, 并改进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1 试验设备与加载装置

对工程结构进行拟静力试验常用的设备有加载设备、反力墙、试验台座、荷载架等。其中加载设备近年来谁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结构加载设备有了质的改变, 目前许多结构试验室主要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进行结构的拟静力试验加载, 并采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控制和数据采集。

1.2 单向反复加载制度

目前国内外较为普遍采用的单向 (一维) 反复加载制度主要有力控制加载、位移控制加载、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

1.2.1 位移控制加载

位移控制加载是在加载过程中以位移 (包括线位移、角位移、曲率或应变等) 作为控制值或以屈服位移的倍数作为控制值, 按一定的位移增幅进行循环加载。当试件具有明确屈服点时, 一般都以屈服位移的倍数为控制值。当试件不决有明确屈服点时 (如轴压比较大的柱) 或干脆无屈服点时 (如无筋砌体) , 则由研究者根据知识或经验规定一个合适的位移标准值来控制试验加载。在位移控制加载中, 根据位移控制的幅值不同, 又可分为变幅加载、等幅加载和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变幅位移控制加载多用于研究构件的恢复力特性, 并建立恢复力模型。一般, 每一级位移幅值下循环二至三次, 由试验测得的滞回曲线建立构件的恢复力模型。等幅位移控制加载主要用于确定构件在特定位移幅值下的特定性能, 例如极限滞回耗能、强度降低率和刚度退化规律等, 混合位移控制加载可以综合地研究构件的性能, 其中包括等幅部分的强度和刚度变化, 以及在变幅部分特别是大变形增长情况下强度和耗能能力的变化。在上述三种位移控制加载制度中, 以变幅等幅混合加载方案使用得最多。

1.2.2 力控制加载

力控制加载是在使用加载过程中以力作为控制值, 按一定的力幅值进行循环加载, 因为试件屈服后难以控制加载的力, 所以这种加载制度较少单独使用。

1.2.3 力—位移混合加载

这种加载制度是先以力控制进行加载, 当试件达到屈服状态时改用位移控制, 一直至试件破坏, 《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GBJ101-96) 规定:试件屈服前, 应采用荷载控制并分级加载, 接近开裂和屈服荷载前宜减少级差加载;试件屈服后应采用变形控制, 变形值应取屈服时试件的最大位移值, 并以该位移的倍数为级差进行控制加载;施加反复荷载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屈服前每级荷载可反复一次, 屈服以后应反复三次。

1.2.4 多点同步加载

多层房屋或多层框架结构是经常遇到的试验对象。这样的试件就需要用多个加载器加载, 如图所示。由于地震荷载在结构上的作用常常近似成为按倒三角形分布的, 所以各质点的加载应由上到下也要按倒三角形分布加载。当结构进入塑性状态后特别是在下降阶段控制作用力是很困难的, 所以目前的控制方法是选择一个上部的电液伺服加载器为主控加载器。主控加载器采用位移控制模式但监测的是作用力的大小, 其余的加载器用力控制模式, 作用力数值的大小根据主控加载器量测值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几个加载器的同步, 对于多质点体系, 各加载器的作用是耦联的, 一个加载器力值的改变将影响到其他加载器作用力的变化。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途径, 这里针对下图中三质点的结构体系来说明。

一种方法称之为“模控方法”即把3号加载器的力信号乘上比例系数后直接作为2号加载器和1号加载器的力控制命令信号。由于模控控制过程是连续反馈的, 所以当3号加载时, 2号加载器和1号加载器将迅速地将3号加载器的量测力值动作。这样计算机只控制3号加载器的加载, 对2号和1号加载器采集力和位移信号并进行安全监视。

另一种方法称为“数控方法”, 是将3号加载器作为主控加载器采用位移控制, 另外两个加载器作为从动加载器采用力控制模式。对于主控加载器采用较小的位移步长进行加载, 由于三个加载器作用力是耦联的。所以, 在主控加载器的每一个加载步长之内, 两个从动加载器的力控制加载需经几次调整迭代, 直到满足给定的误差。然后主控加载器进行下一步的加载。

1.2.5 双向反复加载制度

为了研究地震对结构构件的空间组合效应, 克服采用在结构构件单方向 (平面内) 加载时不考虑另一方向 (平面外) 地震力同时作用对结构影响的局限性, 可在x、y两个主轴方向 (二维) 同时施加低周反复荷载。例如, 对框架柱或压杆的空间受力和框架梁柱节点在两个主轴方向所在平面内采用梁端加载方案加反复荷宰试验时, 可采用双向同步或非同步的加载制度。

(1) x、y轴双向同步加载

与单向反复加载相同,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在与构件截面主轴成α角的方向做斜向加载, 使x、y两个主轴的方向的分量同步作用。

反复加载同样可以采用位移控制、力控制和两者混合控制的加载制度。

(2) 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

非同步加载是在构件截面的x、y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施加低周反复荷载。由于x、y两个方向可以不同步地先后或交替加载。

1.3 优缺点

拟静力试验与其他结构抗震试验相比, 突出优点是它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从而它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同时, 对试验设备和设施的要求比较低, 这也是一个优点。但由于拟静力试验中没有考虑应变速率的影响, 这又是它的不足。

2 拟动力试验

2.1 拟动力试验的基本概念

拟静力加载试验方法虽然是目前工程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试验方法, 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试件的刚度、承载力、变形和耗能等信息, 但是它不能模拟结构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虽然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是最理想的再现地震动和结构反应的试验方法, 高精度的多自由度地震模拟震动台的建造和发展为研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但是对于大比例模型结构或构件, 需要有大型的地震模拟震动台, 设备投资很大, 从而影响了许多大型结构进行地震模拟试验。正是由于地震模拟震动台承载能力的限制, 一般的震动台试验只能进行小尺寸的模型试验;而小尺寸结构模型的动力相似律很难满足要求。尤其是在弹塑性范围内, 试验结果往往难以推算到原型结构中去, 这也是地震模拟台试验的不足之处, 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虽然计算机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结构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对于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响应计算, 需要事先给出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而这种恢复力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确定是目前结构理论中还没解决好的问题, 尤其对于具有复杂形体和构造的结构体系更是如此。拟动力试验方法吸收了拟静力加载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两种方法的优点, 同时又考虑了结构理论分析和计算的特色, 可以模拟大型复杂结构的地震反应, 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 拟动力试验方法本身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特别是近年来, 在概念、方法、技术和设备等方面都与最初阶段的拟动力试验有了很大的不同, 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研究一般建筑结构扩展到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桥梁结构、多维多点结构地震输入和设备抗震等方面。

用于工程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动力试验系统产生于1974年。当初其目的在于研究目前描述结构或构件恢复力特性的数学模型是否正确, 进一步了解难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恢复力特性的结构地震反应。此项试验获得了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重大进展。从此, 拟动力试验方法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研究中确立了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与理论计算相比, 它无需对工程结构作任何假定就能获得结构体系的真实地震反应特征;而与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相比, 它既有拟静力试验那样经济方便的特点, 又具有振动台那样真实模拟地震作用的能力。

拟动力试验技术把电液伺服试验装置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起来, 利用加载试验给出结构恢复力的实际数据, 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给出加载试验的逐步控制数据, 从而为原型结构的模拟地震试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与拟静力试验相比, 拟动力试验的试验周期缩短, 并且由于采用地震动时程作为加载制度, 因此, 试验结果能够良好地指示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 尽管对于单层或双层框架结构可以采用更接近实际的位移控制制度, 但对于大型结构, 更实用的是将多自由度体系改变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进行联机试验。即对加载力沿高度的分布作出某种假定 (例如倒三角形分布) , 而仅对高度上某一点的加载器按位移控制, 并通过计算机联机控制实现, 其余各点的加载则按上述力分布假定按荷载控制加载器。80年代后, 日美合作进行的七层钢筋混凝土原型结构拟动力试验, 就是采用这种等效技术。拟动力试验技术中的控制难点在于计算误差的扩散, 需进一步研究。

结构抗震静力试验方法是我们研究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常用的重要方法, 本文讨论的是目前实验室常采用的两种方法。但作为研究, 除上述各种试验类型外, 近年来还提出了许多新的模拟地震试验的思想。但目前见诸报道的试验很少, 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成功先例更少。但作为方向, 这方面工作是有发展潜力的。

摘要:工程结构抗震试验可分为两大类, 即工程抗震静力试验和工程结构抗震动力试验。而在试验室经常进行的主要有拟静力试验方法、拟动力试验方法.

关键词:抗震,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

参考文献

[1]李忠献.工程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2]李顺国, 王学国.工程抗震试验技术现状.国外建材科技, 2003.

结构力学钢桁架实验实践 篇4

结构力学[1]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长期以来, 结构力学教学工作以理论教学为主, 缺乏必要的实验教学作为支撑。这使得学生对于结构力学的学习难以有深入直观的了解, 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深入力学的学习, 并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增强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目前, 国内大学已开始探索多种教学实验方法[2]。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的需要, 结合已开展的实验教学的经验, 设计了一个固定式钢桁架结构力学实验系统。基于此实验系统,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 通过系统提供的结构, 拟定实验方案的具体步骤, 展开多种实验方案下的力学参数验证。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结构力学桁架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原理, 理解理论计算方法的误差, 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研究。

1 实验装置概况

1.1 实验装置设计

本次实验设计了一个缩小尺寸的屋架式钢桁架结构, 该屋架跨度为3 000 mm, 高度为800 mm。桁架的截面为双等边角钢, 各节点均由节点板焊接连接, 钢材等级为Q235-B, 焊条选择E4303。屋架形式和几何尺寸见图1。

1.2 实验装置截面尺寸设计计算

钢架节点荷载:F=1.35×15 k N=20.25 k N。

假定钢架杆件的连接均为铰接, 则屋架为静定结构, 内力计算与杆件截面无关。计算简图和内力系数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以上计算可得, 杆件内力如表1所示。

杆件截面选择。

1) 上弦杆。

整个上弦杆采用等截面设计, 按照杆件AB, BC的最大设计值进行内力计算:

计算长度取较大值l0x=l0y=529 mm。

最大杆件压力为-64.4 k N, 取中间节点板和支座节点板的厚度均为8 mm。

设λ=60, 采用双角钢截面为B类截面, 查表得φ=0.8077, , 所所需截面面积为:

所需回转半径为:

根据ix, iy, A查角钢规格, 为取较大安全空间选用2∠50×50×3。

其中A=5.942 cm2, ix=1.55 cm。

由λx=32.13, 可查得φ=0.928, 则:

故此截面满足要求。

2) 下弦杆。

整个下弦杆采用等截面设计, 按照最大内力来进行界面设计, 因此取N=56.9 k N, 按《钢结构设计规范》5.1.1并考虑较少杆件类别和便于连接。选取下弦杆为2∠50×50×3, 经验算满足要求。

3) 斜腹杆与竖腹杆。

斜腹杆CD轴力N=-17.82 k N。

故满足要求。

同理, 可计算并简化设计得到斜腹杆BD, DE, EF, 竖腹杆FG杆件均选用2∠25×25×3。

综上, 该装置的截面汇总见表2, 实体图见图4。

1.3 测点布置

实验主要内容:1) 构件每段的中点应变值;2) 构件中AD, DE, CE, FG段两端横截面应变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 中应变片粘贴在每段中点横截面的中性轴的两侧, 2) 中应变片在上弦杆AD和下弦杆CE沿横截面分别粘贴5个应变片, 斜腹杆DE和竖腹杆FG沿横截面分别粘贴4个应变片。

1.4 加载制度

实验[3,4]采用等增量法, 选取3 k N作为每级增加的荷载, 每级加载完成后测定一次各测点的应变增量。荷载分为5级加载, 从0加载至15 k N。实验加载到15 k N即停止并卸载, 然后重复下一组实验。实验分为三组, 分别为三点对称加载、两点对称加载和两点不对称加载, 以下分别简称A组、B组、C组。每组实验重复进行三次以提高实验精确度。在试验正式开始前, 首先施加3 k N的竖向荷载, 主要用于检查仪表及应变片是否工作正常。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轴心受压分析

为了研究轴心受压状态下桁架的应力与理论是否吻合, 需要分别选取3个特征杆段如图5~图7所示。

其中图5~图7分别为A组实验中杆段AD, B组实验中杆段HJ, C组实验中杆段FI中点双角钢截面两个角钢各自的应变值。从图6中可以看出两块角钢的应变几乎完全重合;而图5和图7中加载初始阶段应变几乎完全相同, 在加载的最后阶段出现了微量的差值, 但属于正常的误差范围。总的, 从图5~图7中看出在轴心受压状态下双角钢截面中两个角钢所受的应力值大小基本相同 (图中+和-分别代表截面同一位置两侧的应变片测得的数据) 。

2.2 对称荷载分析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 本文中钢桁架构件在对称位置有相同的力值。实验中有两组为对称加载, 故选取两根特征杆段分析, 分别选取A组实验中杆段AD和杆段IL;B组实验中杆段EG和杆段GH。从图8和图9中看出, 在加载力大小等量增加的情况下, 对称位置应变值等量增加且对称位置的4个测点值几乎完全重合, 符合结构力学对于对称荷载的理论值。从得到的应变值来看, 同等条件下应变值最大相对误差约为8%, 实验值较符合实际情况。

2.3 桁架杆段轴力分析

当钢桁架构件受力后, 桁架内电阻应变片随杆件伸长或缩短, 使自身电阻改变。通过电测原理, 利用电阻应变仪可测得各杆段中性轴处的最大应变值εmax。依据虎克定律公式F=E·A·ε求得杆段所受的轴力实测值。从A组、B组、C组实验中分别选取4根杆段, 计算过程见表3~表5。

从表3~表5的三组实验数据分析可得:经过计算, 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 说明粘贴在钢桁架杆件中性轴位置的应变片能够较好的反映钢桁架结构在受力状态下轴力值的大小。

2.4 桁架杆段截面弯矩分析

由于实际钢桁架的结点采用焊接连接, 其结点是具有一定刚性的连接, 所以实际桁架杆件内不仅会产生轴向应力、还会产生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选取杆段DE作为特征杆段, 钢桁架的弯矩计算值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程序Beam189单元分析得到, 该单元是基于Timosheuco梁理论, 考虑剪切变形的空间三维薄壁梁单元, 沿单元轴向采用三节点二次插值, 每个节点七个自由度 (考虑翘曲) , 能够考虑大转动、大应变等几何非线性及弹塑性情况。它不仅适用于开口、闭口薄壁截面, 而且也能够自定义截面形状。本次计算钢架被划分为306个Beam189单元。

杆段弯矩实测值由计算公式:得到, 计算过程见表6。

由表7数据分析可得:杆段DE弯矩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较大, 但是在比较弯矩产生的应力与轴力产生的应力时可见, 弯矩产生应力与轴力产生应力的比值很小。故实际桁架构件按理想桁架计算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2.5 误差分析

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1) 钢桁架各杆件之间为焊接连接, 结点具有一定刚性, 故实际结构为超静定, 超静定结构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初始弯矩, 从而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2) 钢桁架各连接节点处通过加固盖板连接, 故在实际结构中节点处有加强, 这也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3) 在实验过程中, 加载点不能精确对准中心位置, 导致数据造成微量的偏心荷载, 给对称性数据造成一定的误差;

4) 本实验装置在加工精度方面存在误差, 故对于理论值的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

3 结语

通过实验得到的具体的测试结果表明, 固定式力学实验装置的实验情况较为理想, 得到的数值精度高, 既能够较好的反映出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又能正确反映出理论值与实测值的误差, 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实验教学中。本实验将结构力学的计算模型与实际测试数据验证, 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结构力学中桁架结构铰接模型, 认识到理论计算方法的误差, 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研究。

摘要: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基本原理和功能开发的固定式钢桁架力学实验系统, 实现了多种加载方案的结构力学实验, 并通过实验完成了对多种结构力学桁架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原理的准确性验证,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实践工具, 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

关键词:钢桁架,固定式力学装置,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龙驭球, 包世华.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刘鸿文.材料力学 (上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刘礼华, 欧珠光.结构力学实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学物理实验中如何正确处理数据 篇5

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一系列数据后, 应对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真伪, 弄清虚实, 再用数学方法 (包括公式计算、图象描绘或几何作图等方法) 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的结论会印象深刻, 有助于理解物理定律, 而且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物理奥秘的习惯, 帮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

中学物理实验中, 数据测量的记录, 整理和分析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累积法

对一些微小量, 不易直接测量、误差太大或没有更精确的仪器测量时, 我们可把它们累积后, 扩大测量范围, 以减小相对误差。如在测单摆的周期时, 我们可以先测振动30~50次的时间;在分析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时, 可以几个点为一组计数点等。

二、等效替代法

对于一些不直观或不易测量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等效效果法, 用较直观、易测量的量来代替, 如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定恒时, 我们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来研究等。

三、作图法

作图法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之一,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作图法其实是由特殊数据绘出一般图象, 再由一般图象得出特殊数据的方法。

作图的规则:

1. 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 坐标值的大小要根据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的多少和结果的需要来定。

2. 要明确坐标轴名、单位, 在轴上每隔一定相等的间距按有效数字位数标明数值。

3. 图上连线要用直尺 (直线、折线) 或曲线

尺 (光滑曲线) , 连线时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 而要使数据点在线的两侧合理地分布。

4. 在图上求直线的斜率时, 要选取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 不一定要取原来测的数据点。

5. 使用时常使图形线性化, 即“将曲改直”,

例如,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将a-m图象改画成a-1/m图象就可将不易看出二者关系的曲线改画成了关系明朗的直线。

四、平均值法

现行教材只介绍算术平均值, 即把测定的若干组数相加求和, 然后除以测量次数。我们在求取平均值时应注意要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

在应用平均值法测量那些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 要注意平均值是待测量而不是中间某些量, 比如伏安法测电阻、测了几组U和对应的I, 不能去求几组U或I的平均值, 而是用每组U和I算出一个R后, 用几组的R求平均。再如, 测透镜焦距时, 由几组U的值得几组V的值, 求出几组f的值, 然后对几组f求平均, 得透镜焦距的平均值;如果求几组U的平均和几组V的平均是毫无意义的。

五、逐差法

逐差法多用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上, 尤其是对纸带的分析, 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精确度较高。

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探讨 篇6

一、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的内容

所谓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 就是指以现代投资理论的应用与实证研究作为主要内容的实验体系, 主要包括资产定价、利率期限结构、投资组合分析、有效市场研究、业绩评估等几个方面, 根据这些现代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开展适合学生的数据分析、模型应用、实证研究, 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体系。具体来说, 围绕固定收益证券可以进行债券定价、债券组合分析、免疫策略的应用、久期和凸性的实验, 围绕股票可以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单因素与多因素模型、套利定价模型应用, 围绕衍生品可以做期权定价的应用, 围绕投资理论可以做资产组合、最优组合建立、组合业绩评估, 围绕市场均衡可以做市场有效性的验证等。

这些实验有些共同的特征, 使它们与传统的证券投资学实验区别开。这些特征包括:

(一) 数据化

现代投资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本市场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这些模型的推导、验证都涉及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投资学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市场的各种数据, 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然后利用学过的方法对现代投资理论进行应用与验证。

(二) 模型化

现代投资理论的成果经常以模型的方式呈现, 通过这些模型来反映复杂世界中的规律, 从定价模型到资产组合到业绩评估无不以各种模型、指标为工具。所以投资学实验也多围绕着这些模型, 让学生验证这些模型、分析这些模型、应用这些模型。

(三) 综合化

现代投资理论的发展也是多种学科综合的结果, 并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实验也是如此, 要想顺利完成这些实验实际上不仅仅需要金融学知识, 还需要经济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综合化还意味着这些表面看起来松散的模型其实是一以贯之, 都是围绕着投资分析这一终极目标, 利用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考核。

二、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投资理论的理解

现代投资理论有较多的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 如果只是单纯介绍还不足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本市场的数据, 自己利用学过的统计与计量方法去验证前人的研究、去应用前人的研究,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自然会对理解教学内容大有裨益。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素养

在这些数据分析实验中, 不仅需要他们理解投资学教学内容, 还需要学生运用他们学过的经济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此外, 投资学实验中还有综合性的实验, 学生需要摆脱对单个模型、理论的束缚,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实验, 这都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验, 对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有很大好处。

(三) 是对现有证券投资学实验的有益补充

传统的证券投资学实验大多把实验重点放在交易环节, 强调技术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随着各高校实验建设的不断深入, 这些实验已经日益规范和完善。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把实验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的验证与应用上,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实验“重交易、轻分析”的缺点, 两者各有优劣, 相得益彰, 是对现有实验体系的很好补充。

(四) 是研究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研究性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投资学作为金融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集中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良好平台, 实验这种形式作为探索性的研究也适合对学生教学使用, 所以, 数据分析实验的深入开展, 把学生带入学术领域, 引导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是研究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三、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学教学过程中, 逐渐带领学生开展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 实验设计需要掌握理论与实践平衡

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在实验建设中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现实的投资实践中, 现代投资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 各大投行、研究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分析体系与模型工具, 这些数据处理工作已经由计算机完全替代, 所以如果实验完全跟现实操作一样, 你会发现这无助于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相反, 如果实验设计过多偏向理论, 就会大大降低实验的应用性, 也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投资学实验要精心设计, 既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又要使学生明白现实的投资分析中, 这些机构投资者如何来使用这些理论与工具, 掌握两者平衡实则不易。

(二) 实验对学生要求较高

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也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发现同学由于理论基础不牢, 对实验的内容不甚了解, 导致做实验时无所适从。也有的同学顺利完成了实验, 可是发现实验结果不甚理想, 需要他自己去分析研究的时候却总是不得要领。当实验内容偏难的时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 进而导致应付、抄袭现象的出现。

(三) 实验教学激励机制尚显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有力的激励之一。由于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偏重理论研究, 这些实验不像技术分析这些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很多同学感到学的内容在以后很难应用或者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单靠传统的考试、考核来约束学生,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作为指导教师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

现代投资理论广泛应用于投资分析、基金管理、IPO等领域, 也就是说只有在各大投行、证券公司的核心部门才会接触这些实践活动, 然而, 作为普通教师, 缺乏相关部门和公司的工作经验, 也很难进入到这些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 这就使得作为指导教师也只是依据课本理论与学术研究成果来进行实验教学, 这难免有闭门造车的嫌疑, 也影响实验的有用性。

四、完善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教学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一项长期工作, 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 需要因地制宜, 但无疑都是从改善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来着手。

(一) 加大对实验建设的支持力度

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并不是新生事物, 但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看, 这部分实验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 在内容和体系上也多和传统的证券投资实验合在一起, 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重视。在实验内容和体系上也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在实验设计上还需要不断探索, 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想把这部分实验建设工作做好, 必须要加大支持力度, 依托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为实验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为指导教师争取实践机会, 把实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 培养学生兴趣, 加强专业引导

今天, 大学教育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当学生选择专业不是因为感兴趣而是因为好找工作、挣钱多的时候, 专业的教育就必然带来难题。我们相信,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快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意义, 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思考, 才能真正培育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只有对专业的真正熟悉和了解才有可能有着长久的学习动力。

(三) 扎实做好理论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的目的固然是为实践服务,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是要真正做好实验, 掌握好理论内容是根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实验做得好的往往是那些学习认真, 掌握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 而很多同学之所以碰到问题, 大多是因为对所学内容理解有偏差。所以, 实验其实也是对理论教学成果的检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 要想实验教学效果好, 还是要在理论教学上下功夫,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及时沟通和交流, 适当练习与讨论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 改善实验教学方式, 创新激励机制

证券投资的实验过程从组织形式看其实比较单一, 教师说明实验步骤后由学生自己实验, 让学生看看指标、学习分析方法、比比投资业绩, 教师通常只是起到一个答疑解惑的作用, 尽管也会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把控, 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 在新的实验设计中, 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改善实验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加强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组织形式, 比如从单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 小组提交研究成果,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各组之间竞争, 加强激励;二是可以改变实验设计, 把原来的实验过程设计成情景模拟, 为不同的组别设计不同的职能与实验内容, 他们之间进行互动。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 为他们制定特定的实验目标, 由他们自己的实验去自主完成任务等;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配套的网络平台。现在的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都是异常活跃的, 充分利用这个社交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上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现代投资理论在投资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把现代投资理论的应用与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实验体系来建设和完善, 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未来投资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分析了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从实验设计、内容把握和教学方式改革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实验,投资学,数据

参考文献

[1]贾亚南.投资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设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 (04) .

[2]孙莉.关于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重心进行调整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0) .

[3]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 (08) .

[4]熊广勤.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2) .

上一篇:幼儿园性教育活动教案下一篇:吹砖头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