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24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及具体应用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阐述了笔者对于该教学方法的见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学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美国法学院首先采纳,它要求学生阅读真实案例和法官对案例的评语,分析法官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然后学生在班级里讨论法官的评语,最后让学生将这种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运用到类似的案例中去。据说,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投入大批教师的力量来编写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案例,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或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案例的引入时机、引入目的、引入方法却有不同之处,要考虑到教与学的整个环境。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从几方面具体谈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一、案例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法学教学中,案例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

首先,案例可以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所在,改变“填鸭式”的呆板。

其次,案例可以贯穿多个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的效果,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

再次,案例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防止二者之间出现“代沟”。我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等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在这方面就更是必须的,不仅在实习中,在课堂上就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技能,不要使学生局限于纸上谈兵。

最后,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不仅对一个学科,对所有的学科都全身心的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

二、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即要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选择案例上要有自身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选择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案例要存在争议性。即案例本身能引起争议和冲突,引发不同的观点,这是调动学生兴奋点的有效措施。

第二,案例要具备综合性。即案例不能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要有多个知识点的渗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形成较开阔的思维;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的意识。

第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或多少年难遇的案例。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应用于理论与实践,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第四,案例要体现专业性。即案例内容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的难易度、复杂程度要求上是有差别的,在案例教学中依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环节的三大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就这三大要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二者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教学中心、教学效果的不同。

(一)教师的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模式化,教师以讲课为基础,形成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教师居于支配地位。案例式教学打破了这种常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具有灵活多变性,课堂以讨论为基础,形成知识与观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流动,教师居于次要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分析、思考、辩论、表达能力,在案例的讨论方式上,教师是一个主持者、调动者和最后的总结评价者。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对案例本身有透彻的理解,有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对于法学案例教学而言,虽然鼓励学生思考、辩论,有自己的观点,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每一个案例都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客观结论。比如对一个案例存在是抢劫罪还是抢夺罪的争议,最后必须有一个结论,到底是哪一个罪,教师不能最后评价“两个罪名都成立”。唯一结论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案例有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

2、要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因此,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恰到好处,充分起到调动、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要有充分、全面的准备。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是使学生在熟悉具体案例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分析、讨论、总结这一过程,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特殊的应用条件与程序。

1、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案例教学法并不能贯穿法学的所有教学环节,也不能贯穿某一课程的全过程,而是有其具体的应用条件。

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应用技能。因此,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是普遍的,一般应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开展。

从教学内容看,笔者认为更适合于知识点的归纳、相类似问题的比较、章节小结或单独的案例分析课。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者头脑中已带有些许疑问,此时应用案例分析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从教学允许的时间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先布置案例,可以采用事先布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以讨论和分析为主。但这并不是必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中临时布置不是特别复杂的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反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状况看,要体现差异性。首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先选择知识点较少、难度较小、篇幅较短的案例,并逐渐加深难度。其次,针对课程的不同进度选择不同的案例,开课初期知识点较为单一,学生对课程的体系初步形成,这时的案例一般不很复杂;但课程接近尾声,案例一定要体现综合性,甚至可以有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融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分别布置不同程度的案例,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实施案例教学法,这更适合于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的教学。

2、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笔者认为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有几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第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在此环节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比如刑事案件,首先要考虑时效问题,是否超过时效直接关系到是否予以追究问题;其次要从犯罪构成要件入手,分析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再次看量刑情节。比如民事纠纷,首先对事实进行分析,确定属于何种法律关系;然后,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入手,确认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要根据具体案例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分析方法予以指导。在该环节中,对学生的调动也不能忽视,有些同学对于案例分析不感兴趣或者有惰性,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这部分同学的调动和激励。第二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

学生事先进行思考分析以后,通过课堂讨论使事实脉络清晰,找出案例争议的焦点,从而寻求恰当的解决思路。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使学生勇于发言、陈述观点;另一方面,要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使讨论能够团绕主题,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准备,适当指引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第三个重要环节——总结。

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个评价过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总结案例的知识点种类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分析问题思路的恰当与否、观点归纲的逻辑性与全面性、课堂讨论主旨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2

一、案例教学法的产生

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司法实践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思考、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法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处理识记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渊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 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教授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开启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案例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 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 又有互相辩论, 通过互动,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法律规则, 而且能够使其通过法院判例探索和发现新的法律规则,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模式迎合了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传统和实用主义的法律思维方式以及法学院教育的“职业技能性”, 因此, 到20世纪初时, 判例教学法已经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角度的分析, 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 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2、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问答式, 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它并不计较学生思考什么, 而在于学生怎样去思考。教师课前先要将讨论内容所涉及的教科书、案例等布置给学生, 由学生事前准备, 对教师布置的内容细心研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教师在讲课中大量提问, 与学生一道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原则、规则和各个法律之间的关系。学生要与同伴一起探索, 既要解释、论证自己的观点, 又要倾听他人的探索成果, 并且对照有关法律制度规定来进行反思。

3、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司法实践的差别

案例作为沟通法学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 案例教学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 设身处地的做出反应, 为他们提供一种虽然没有真正深入实践, 但却身临其境地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 使法学理论知识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案例当中,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很轻松的了解我国司法实践, 从而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使学生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

4、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案例教学的过程, 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 在沟通中增进合作, 教会学生互相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因此,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运用

1、教学案例的选取

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预期成效, 其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是否恰当。适当的案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解决选案问题, 这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基础。

(1) 教育性

任何一个法律事件都不会是单纯的法律问题, 其背后总是有道德选择在起作用。因此, 教师选择案例时, 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要特别重视案例教学的导向功能, 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传递法律所蕴含的道德价值。

(2) 真实性

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新近发生的真实案例, 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现实,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 真实的案例不仅便于让学生了解事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了解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还可以促使学生去关心了解社会问题, 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3) 典型性

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并定位出其内含的争议问题, 以便展开案例讨论促使学生学会探究事实。

(4) 复杂性

所选案例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两难抉择的情境, 能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 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自主的发挥, 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对所用案例有充分的了解,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与辩论

分析与辩论法律问题是学习知识的起点和目的。在确定了教学使用的案例之后, 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是首先要让学生头脑中存在未知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法学知识, 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教学方法:首先, 较复杂的案例应在相关教学重点讲授之前分发给学生, 给学生以必要的预习与准备时间;较简单的案例可在讲授知识时随时提及。然后, 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直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解答问题, 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律案件的方式与步骤;二是与学生的交叉讨论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 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 结合案例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三是分小组开展课堂讨论法, 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理,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再进行分析和总结, 做出正确的判断。

3、案例点评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深入浅出的点评, 针对一些容易混淆、出错的问题, 要进一步的分析启发, 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在点评环节上教师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揭示有关法律规则的适用及其背后的法律原理和社会因素, 引导学生做更深一步的思考。

四、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案例教学库

无论是正确选择案例, 还是巧妙编辑案例, 都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要在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有效地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 必须有经典权威的案例库作为基础。目前, 教师选择案例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法院的判例、教学参考书等。如果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建立案例数据库并根据法律和司法实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 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较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以适应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颖, 王明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6) .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摘 要】卫生法学是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并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探讨了在卫生法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及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卫生法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员有针对性地剖析、讨论,让学员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理论,以提高学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员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这种方法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教师选择个别犯罪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此后,该方法被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之中。20世纪以来,运用案例法进行教育教学的尝试日渐增多。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点,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卫生法学是卫生法的荟萃和精华,是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对提高医学生的卫生法制观念和卫生法律意识,使医学生毕业后依法执业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课程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卫生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教学运用到卫生法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卫生法学领域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教师通过案例讲析开展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期充分准备,选择适宜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将案例作为教材,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素材,选择恰当的案例对其实施效果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案例,其内容必须与教学主题以及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并且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应将案例的准备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搜集相关案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充分熟悉案例材料,全面收集可能涉及的背景素材和证据资料,提前梳理相關的理论和原理,并制订案例讨论方案,包括如何进行理论铺垫,如何引入案例,如何控制进程,如何结束讨论等,这样更能够在课堂讨论时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案例教学法还应遵循案例前置性原则,即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就要接触和了解案例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前对案例的内容,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法例条文等知识的初步接触,使学生对将要传授的知识形成大致轮廓。这样遵循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讲解讨论案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在师生互动中充分展开。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在角色定位上,教师侧重于“主导”,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侧重于“参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讨论,人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集思广益,经常互动,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在观点的碰撞中独立思考,求同存异,互相启发,最终形成一致的观点。这样既能拓展学生对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可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从而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听众”的不科学的做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授课技能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 对案例进行总结与升华,加深理解与记忆

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梳理,及时归纳与总结,指出各种观点之偏颇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总结和点评要围绕学生讨论的内容,结合教学目的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学生没有表述的或没有涉及的内容要进行补充,对难点与重点应进行着重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思维角度和得出多样化的结论,教师要善于理顺学生的思维,关注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合理等,廓清学生的认识误区,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指正一些错误的观点。此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可能反映出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总结和讲授难点与重点内容时,应对案例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保障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卫生法学课程不仅涉及法学知识,而且涉及医学知识,授课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医学、法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复合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对案例涉及的事实问题、法律问题有全面认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保证案例教学的良好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提高教学实践技能,保障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

再典型的案例也具有局限性,它是对一个或一组问题的客观描述,只能代表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某一理论的一个方面,无法涵盖全部的理论,因而往往有很多基础理论和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的传授。因此,教师应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课堂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处理好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讨论、总结评价时,应将案例同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知识点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实施之初,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大都是采用口头传授和板书的方式作为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领域,电视、电脑、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改变了“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其优势在于: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使教学实施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应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手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融入多媒体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地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

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卫生法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应用与卫生法学的教学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卫生法学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邓猛,许苹,周俊.案例教学法在军队医院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05):476-477.

[2]吴妮娜.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践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01):69-72.

[3]程景民,覃凯,李佳,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09):900-902.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文章从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源起及适用条件出发,阐述了将模拟公司教学法引入法学实训的意义,并提出了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于法学实训中的策略。

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其理论依据来自于教育学中的“行为导向”思想。德国著名学者特拉姆认为行为导向表征的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在其指引下,参与学习的个体能够在评估自身能力、了解客观规律及预判行为结果等方面得到切实的提升。这个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实质意义上就是一个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参与学习的个体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等方面获得渐进性进步。以行为导向为指引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案例教学法、主题教学法、角色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形式展现出来。追根溯源,“模拟公司教学法”就是模拟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这种教学方法旨在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限,使其在教师的督导之下按照实际的商事活动规则与法律制度“创立”某种公司形态。虽然这种公司并非实际存在于商业社会中的法人主体,但其基本功能与真实的商业公司完全一致,可以采取虚拟化的商事交易与运行方式开展相关活动,只是货物交易与货币交易仅限虚拟形式而已。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担任模拟公司的具体职务,扮演其应有的角色[2]。从1984年起,模拟公司教学法被引入国内,在经济类专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目前商务外语、文秘等专业教学也正在尝试开展,而其在法学实训环节的尝试尚付阙如。

一、模拟公司教学法引入法学实训的意义

众所周知,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往往强调单向度地传输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实际法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弊端虽久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批判,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变革与不断优化我国法学教学模式的任务极其艰巨。尤其是掺杂了高校扩招与就业压力等因素后,问题就更为复杂。此外,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进步不断加剧法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压力,学习环境的开放性逐渐增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不断发展变化,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更使得法学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在信息共享化与透明化的层面。如果以课堂教学、知识讲授为核心的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我国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改革的方式之一就是将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方式引入法学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诊所实训均属此类。虽然教育者们对“法学实训教学”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实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诸多院校没有建立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的条件,很多高校模拟法庭教学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实训教学方式与课堂理论教学方式之间过于泾渭分明,“理论课”与“实训课”在内容设计上脱钩严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法学专业实训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没有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而 “毕业实习”作为各法学院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是我国传统法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经环节,根据学生所在院校的规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法律相关实务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实习,了解相关法律业务知识,以提升专业操守、职业知识、道德品质等,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期无法真正适应与融入到实习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中,许多学生无法参与实习单位的核心业务,其职业素养的提升与实践知识的增长十分有限。甚至很多院校的毕业实习就是应付了之。经过所谓的毕业实习,不少学生还是对相关法律实践常识知之甚少,并未能具备应有的知识水平[3]。

可见,法学实践教学中现有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困扰,其运行质量和效果不佳。着眼于我国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不难发现,其遇到了核心作用空心化、实际操作形式化、践行价值虚无化等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很多高校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而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为终极目的与核心目的,应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实施引导与诱导,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互动。法学实训教学的引进和发展已经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它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及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的法律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大陆法系的色彩,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在立法机制、司法制度、法律文化、教学范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互相借鉴的空间。

法学实训教学方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推广阶段,其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者们应不断地摸索、总结适合法学教学的实训形式和方法。模拟公司教学法作为一种从国外引入的新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是使学习参与者融入高度虚拟化的“公司”活动中,使其担任该“公司”的真实职务,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在高度模拟的商事活动与公司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目前模拟公司教学法之所以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取得了相当的实效,是因为其解决了现实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法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注重实务操作的专业教育,在法学教育正在由过去以法学理论教育为主转向法学理论与法律技能技巧并重的综合型实务教育的过程中,将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引入国内的法学实训教学环节,以不同行业的公司在成立、运作的不同阶段,其法律实务工作内容为切入点,创设模拟公司需要应对的法律问题的仿真环境,为法学专业学生全面接触社会,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法律实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仿真平台,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动态结合,切实提高法律实际应用能力,并在其体验法律职业角色的同时,因时制宜,培育其职业责任感等重要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于法学实训的策略

(一)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实训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1.开设相关课程。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对学生开展法学专业能力实训教学时,需要学生已经开设了“民法”、“刑法”、“经济法”、“合同法”等课程,通过这些基础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树立了法律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习技能。在此基础上,与公司法律实务直接相关的部门法课程可以与该教学法的应用同时开设,比如“公司法”、“票据法”、“劳动法”、“证券法”、“破产法”等。理论与实训同步进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在公司法务实训中得到检验,他们再回到理论学习中巩固加强。

2.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首先,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教师必须认同这种教学方法,熟悉“行为导向”的`实训原则,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模拟公司的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选取实训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布置实训任务,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远高于常规理论教学。其次,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教师除了须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具备法学专业教师应有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外,还应富有公司法务工作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模拟公司教学法的优势,不仅传授学生公司法务所需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相关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从事公司法律实务应具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判断、解决公司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实训中的应用流程

1.调研法律风险。为了让参加模拟公司教学实训的学生尽早树立实务意识进入实训状态,在组建模拟公司前,可先组织学生开展公司法律风险调研。具体操作由实训指导教师将公司成立及运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分类别列出公司法律风险调查问卷的纲目。将学生分组,分工负责纲目下具体问卷内容的扩充。因为该阶段学生还未系统学习“公司法”,调查问卷的充实完善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和系统整理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经数次集合研讨定稿后,印制,布置调研任务。每个学生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可以通过亲友介绍走访“熟人”公司,更倡导登门造访“陌生”公司,真正获得实务体验。调查问卷返回后,布置学生分纲目完成统计分析,撰写公司法律风险调研报告。此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公司成立之前,便对“别人”的公司成立、运营的法务工作和法律风险形成感性认识,并对之后的模拟公司法务工作有所预见。

2.成立模拟公司。在完成上述与公司法律实务相关的前置课程后,即可开始对学生进行模拟公司法务的实训教学。将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移植于法学的实训教学中,从模拟公司的组建环节便开始涉及公司成立的法律实务。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学习的“民法”、“经济法”课程中关于法人、公司的法学理论和知识,让学生对公司 “主体”有基本的了解,同步开设的“商法”(或单独设置的“公司法”)课程,对公司的法学理论、相关法律规定正在进行系统讲授。在此基础上,模拟公司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预模拟成立不同行业的公司。小组规模以5—6名成员为宜,便于集合、研讨,成员间高效交流。指导教师结合各组预成立的模拟公司的行业,布置学生进行相应的公司设立准备工作。各组成员须完成公司成立的相关法律法规整理、设立流程的网上办事平台和行政主管部门办事大厅实际调研三方面的分工任务,整合后正式进入模拟公司的设立阶段。模拟公司设立后,组织成员编制公司设立流程、总结注意事项、对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评价分析。

3.运作公司法务。模拟公司进入运营阶段,指导教师为学生设定公司法务工作人员身份,围绕模拟公司所属行业在运营中遇到的常规法律问题,虚拟学生需要处理的具体公司法律事务。为了保证学生在实训中获得锻炼机会的充分性以及实践能力提高的成效,指导教师将根据具体法律事务的繁简程度,对较为繁复的具体法务,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较为简单的法务工作,由小组每位成员各自同时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均保证至少有两名成员参与,以便切磋、研讨,完成后共同总结,切实提高公司法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4.创建仿真平台。模拟公司教学法不仅要通过虚拟学生作为公司法务工作人员在相对闭合的空间,预设常规法律事务的处理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法律实务工作的兴趣,特别是要力争摆脱“模拟法庭”类实训教学高度既定性的桎梏,这就需要通过创建“模拟公司群”来构筑优质的高度仿真实训平台,这也为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组织能力要求。如前所述,在模拟公司实训教学的“成立模拟公司”阶段,已经将学生分组,按行业类别成立相异的模拟公司。在一个优质的高度仿真实训平台上,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各自公司内部处理指导教师虚拟的静态的公司法律事务,比如针对预设的交易制作买卖合同范本、应对虚拟纠纷撰写诉讼文书等。更要在指导教师精心策划的各模拟公司之间虚拟的各种联系中,从法律视角予以审视,有所作为。通过动态的、高度仿真的实务训练,学生持续保持训练热情、投入体会职业角色,并逐步培育其职业责任感,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实训中应用的关键

公司法务工作繁难复杂,面临的法律风险在不同行业,公司设立、运营的不同阶段均有差异。而法学实训学时有限,又受前导及同步开设课程的限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既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教学进度,搭建优质的高度仿真实训平台——互联的模拟公司群,并在每一个公司设立和运营的诸多繁难法务中进行取舍,合理设计学生的实训方案是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于法学实训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法学实训的具体应用中应特别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司实务模拟须与法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现行相关理论教学进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实务模拟与相关公司法理论教学同步或者前者稍迟于后者均可。二者同步,学生兴趣最为稳定,但对指导教师理论教授水平要求较高;实务模拟稍迟于理论教学,可起到践行检验理论知识、自查学习效果的作用。实务模拟超越理论教学进度,表面上会呈现出学生求知欲高涨,实际上却是以耗费本就有限的实训时间和指导教师资源,学生因先经历所谓实务得来的“一知半解”而削弱对系统理论教学的专注力为代价。

二是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专业实训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阶段性总结、巩固和提升。如前所述,公司成立至运营的各环节法律事务本就繁杂,互联的模拟公司群的实训平台的搭建更将为学生提供充沛的实训机会。如何在实训足量的基础上确保效果优良?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阶段性研讨、总结,是巩固学生训练效果,切实提升其职业能力的有力举措。学生在实训中的学习和传统理论学习一样受学习规律的支配。兴趣—接触—了解,如果“巩固”环节缺失,接下来便是新知识的兴趣—接触—了解,同时既受知识的遗忘。在数量庞大、高密度的模拟公司法学实训中较常规的理论学习更容易出现这种边学边丢的现象。因此指导教师在实训中强化阶段性举措十分必要。

三是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专业实训应用中应潜心培育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该方法应用于法学专业实训教学相较于模拟法庭等其他实训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便是该种组织形式容纳学生的高度自我控制机制——每个成员均需要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某些具体实训任务的同时,在每一个模拟“公司”中,小组成员作为从事公司法务工作的一员,须与其他法务工作者分工配合、协同合作,站在公司的立场审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整合工作成果。组员间的沟通交流、互助提高,团体一员的角色体验对培育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大有裨益。让学生在毕业前即有机会体验公司法务人员这一法律工作者角色,必将大大缩短其毕业后进入法律职业的适应期,从而提升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专业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的应用谈几点体会:就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引用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让学生自选内容讲一次课;不同的课案例的讲法和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环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完成等等。改革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44-03

哈佛大学是风靡世界的“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的发源地。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学教授在课堂上一般利用试探问答和提出一系列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对当日指定的案例作详尽的分析。教授会设法让学生掀起热烈的辩论,参与讨论的学生必须对每一件案例的事实了如指掌,还须能够对它进行批评。经过这种训练的法学系学生在毕业后通常都成为了美国法律界的佼佼者。后来,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开始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并将之作为传家宝。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分析800—1 000个案例,每天平均分析2—3个案例。

审计学是一门复合性的应用技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改革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形成大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本文就怎样把案例教学法很好地应用到审计学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引用审计案例

不理解的理论是不能用的,重点难点内容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必须恰当引用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审计的基本方法或选用审计方法的原则这项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指导的工作方法。适用于各种审计项目。具体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用系统思维方式,对一个复杂、庞大的事物,不仅要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而且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事物,弄清整体与局部的联系;要有长远观点;既要凭借专门技能,又要依靠群众。”

这个内容看上去很枯燥,大空话,学生也不感兴趣,简单叙述一分钟足够了。但是,这段话很重要,它不是具体的技术方法,而是一种审计思想,含义精深,是审计方法的精髓,每个审计项目都要用,这种思想必须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审计不等于查账,要跳出账本搞审计。

这段话让一个初学审计学的学生真正理解它在审计学科的应用是很难的。要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这段话要有深刻的理解并重点讲授,引入恰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

例如,会计报表审计,审查方华股份有限公司2011的会计报表。该企业主营业务是粮食购销。审查短期借款时,2011年新增短期借款800万元,借款合同中规定用于生产周转。如果我们只查短期借款一个账户,验证借款是否真实合法,很简单,看看相关的账、凭证、合同并到银行询证即可。但审查借款的用途是否合法就不简单了。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看这笔资金运用是否合法,是否用于生产周转,先看哪些相关账户从中发现疑点?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用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看报表1,从整体上分析相关项目的合理性。

本案例首先要看货币资金、存货、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账户,这几个账户的金额较小,审计人员就要产生疑虑,联想此笔借款可能有挪做他用的可能。还应看哪些账户呢?启发学生回答,最后给出案例的审计结果。借款没有完全用于生产,而是被挪用,在其他应收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款项目挂账。

会计报表是由许多有内在联系的项目组成的,全面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孤立审查某一个报表项目是不能全面发现问题的。

搞审计切忌只看账本而脱离实际,审计准则要求,要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及其环境,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老师,要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如果被审单位的书面资料可能不存在或存在也是不真实的,那么就要跳出账本,引用“某企业虚增收入的案例”或“审山审船审老天”的案例等,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方法。

审计的基本方法贯穿审计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在理论部分要讲,在实务部分的相关内容也要恰当引用案例讲。

二、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让学生自选内容讲一次课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有效。要重视双向交流,必须能为学生提供案例准备及分析讨论案例的机会,前提是学生必须愿意参与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参与度对案例分析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自己搜集一个案例,通过备课和讲课过程,让学生体验讲课的过程,相当于一次面试。老师和学生当评委,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讲课方式、方法。每次学生可讲10分钟左右,学生可以提问讨论,讲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还要给以引导,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和学生要对学生讲课情况进行评价。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良好的情绪、融洽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这个方法进行了5年的实验。

2007年的上半年,第6学期,会计04级,选审计方向的学生上审计案例研究课,一个班,25人,每个人讲一次。

2008年的上半年,第6学期,会计05级,选审计方向的统招的学生一个班,三表的学生一个班,每个班28人左右,每个人讲一次课。这些学生都比较喜欢审计,备课讲课都很认真,案例内容的选择很恰当,课件的制作很漂亮,课堂上积极讨论、积极发言,教学效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很好。

2009年的下半年,第7学期,会计06级,选审计方向的学生上审计案例研究课。统招的学生一个班,30人左右;三表的学生6个班,由于选审计方向的人多,一个班167人,每个人讲一次课不可能,只能分组,要求每个班分4组,一个组6人左右,每个人都搜集一个案例,从中选出好的案例讲解,组长讲,其他组员补充,回答老师的问题。实际操作起来,出现一些问题,有的组合作的较好都积极准备,有的组只有组长准备,其他人员不用心,提问一无所知,加之教室大,音响效果不好,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

2010年的下半年,第7学期,会计07级,所有的学生都上审计案例研究课,合班上,至少两个班,60人以上。第7学期学生要毕业,面临着就业的压力。统招的学生大多数能认真搜集案例讲课,把讲课当做一次面试,案例内容很好,讲的也很好。三表的学生相反,少数学生能用心备课讲课,大多数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案例内容与其讲的主题不相符,自己对讲的案例中的问题不理解,说不清楚,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在专科进行了一次实验,Z07级4个班上合班课,共87人,每个人讲一次,每次课4个学生左右,每个人讲10分左右,讲的时间多,讨论的时间少,问题探讨的不够深入,教室的音响效果不好,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011年的下半年,第7学期,会计08级,所有的学生都上审计案例研究课,三表会计08-13.14合班上,60人以上,统招4个班合班上,120多人。这次不分组,要求每个人搜一个案例当作业,讲课自愿,有的同学不讲。统招的学生大多数能认真搜集案例讲课,案例的内容、PPT的设计制作很用心,讲的也很好。听课的同学认真记录,客观地评价讲课的效果。

学生讲课过程中或讲完后,针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老师要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客观总结评价学生见解的独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补充与提高性讲授。

经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反馈回来的的信息是:会计04级、05级上案例分析课效果很好,学生很满意;会计06级、07级、08级合班上案例分析课效果一般。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互相启迪。此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思考、分析、讨论、评价等过程,可以强化训练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不适宜大班上课,30人左右效果很好;第6学期上比第7学期上效果要好。

三、不同的课案例的讲法和目的是不同的

审计学,是基础理论课,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应适当引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是通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内容,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审计理论变得生动、容易理解。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是在审计学之后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分析审计案例中渗透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等的应用,主要目的是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的应用,掌握审计的工作思路、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应用技巧。这门课要求学生参与案例讲解、分析和讨论。认真研究案例,对案例的各方面内容提出质疑,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较高的参与度。

四、讲案例要适当设问

讲案例只通读一遍,不设置问题、平铺直叙,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适当设问,启发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如,讲授货币资金审计时,不仅要讲现金、银行存款等项目的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还要参透审计的基本方法,要联想到银行借款等项目,要设置恰当的问题。例如,某企业银行存款2.6亿元(其中2亿元是定期存款),银行借款5亿元,你认为正常吗?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等?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集中精力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加深对货币资金舞弊问题的重视和理解。

五、不同的教学环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完成

无论是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以案例的形式完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理论教学环节,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以案例进行。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完成。选择案例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可以利用网络搜集案例,也可以在书、报刊资料中搜集,还可通过社会实践取得。

审计实验以某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背景资料为基础,让学生对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操作,体会审计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方法的运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审计报告的撰写等都有感性的认识。

考核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完成。审计学是专业基础课,考试题60%以上以案例的形式出题,学生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审计案例分析课考核与审计学不同,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按着要求自己搜集选择案例、分析案例,做成PPT上交。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具体、丰富的实践背景对学生掌握、吸收、消化理论知识有着非常积极和显著的作用。但教学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搜集案例、精选案例,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经验与能力。同时,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素质、开课的学期、大班和小班、教室的音响和环境等。只有各种因素协调配合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春梅.对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6,(9).[2] 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46-47.[3] 吴高臣.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9-181.[4] 张攀春.经管学科案例教学法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121.[责任编辑 李 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摘要】本文在阐述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幼师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幼师学校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幼师英语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teaching),它起源于1920年,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的独特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法主要通过对选定好的具有一定真实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典型实际案例、个别案例和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辩论、演绎、归纳总结等,它有助于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幼师英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

传统教学法注重的是先讲解、后练习的模式,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幼师生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技能,对他们的就业和个人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能将学习者的思维从理论水平提升到实践的高度,将教学实践问题通过案例的方式引入课堂,这对幼师学校的英语教学和学生技能的培养方面切实可行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能提高幼师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案例是幼儿园过去教学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或场景的描述或记录,灵活性和兴趣度都高于课本知识,学生能被深深地吸引,提高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

2.有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针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与幼师生的专业是息息相关,学生结合各个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加快了知识的内化过程,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有利学生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学案例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便于学生深刻分析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幼师生幼儿教学技能的启迪和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二、幼师英语案例教学法基本模式

幼儿师范学校的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学生在学习一定的英语、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教学案例的设置与分析,达到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方法。下面将以《学前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Greetings 为例子来具体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此单元主要内容为Greetings,所以相关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听力和口语的训练,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掌握人们日常常用的基本问候语、礼节,以及幼儿的基本用语和礼仪等。例如:日常用语How do you do? It’s nice to meet you? Please,Thanks,基本礼节Hand-kissing,Making a bow,Handshake,Embracing and kissing等。第二方面为阅读能力的训练,通过Text A、Text B的阅读促使学生了解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场合的习俗和礼仪,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案例的融入会使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实现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的巧妙结合,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第三方面为本单元的过去完成时的学习和相关习题的练习。

2.与专业相关案例的分析阶段。对于Greetings这一单元,教师可以通过提前收集材料,设定如下案例:某幼儿园刚入园的一名叫做晨晨的小朋友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平时不喜欢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总是一个人躲在教室的一处角落里。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就试着与其沟通,但是发现晨晨小朋友对老师的话一直保持着听而不闻的状态。教师见效果不好,就试着让别的小朋友邀请晨晨加入集体活动,但是去邀请晨晨小朋友的都受了伤,有的被抓伤了,有的被咬伤了,教师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

针对以上案例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让晨晨小朋友度过入园“焦虑期”并融入集体?

(2)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小朋友们之间进行问候和交流?

在组织学生讨论后,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下:

(1)与晨晨父母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其在家的行为表现,实现家校教育的结合。

(2)教师多多引导,以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参加集体活动的欲望。

(3)教师要及时鼓励晨晨的正确行为,用小朋友们的热情来感染他。

(4)抓住教育契机,教给孩子们正确的问候、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3.相关影视资料的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相关案例的分析是从理论和实践来提高幼师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能力,而相关影视资料的学习则是更近一步的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一阶段选用的影视资料为嵇君主讲的“小麻烦的成因及大班幼儿交往行为的转变”,能让幼师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正确认识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此影视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现在的学习和指导今后的工作,从而实现幼师生专业技能提高的目的,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在理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篇7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见解, 做出判断和决策,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特点, 在一些实体法中应用较为广泛, 但在理论法学教学中应用的并不深入。理论法学是研究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法学学科, 具体包括法理学、法律逻辑学、中国法制史等学科。

二、案例教学的定位与实施

(一)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要注意通过案例把教材中的理论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法学课程反映的是事物的共性和规律, 具有高度概况性、抽象性。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感性材料,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晦涩的问题具体化、复杂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从而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这些知识。比如说在法理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法理”, 在我国某高校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蓬莱油田溢油事故及“毒奶粉事件”等案例为例, 这种侵害公益的事件屡见不鲜,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 就是相关受害人如何进行公益诉讼,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第55条, 即“公益诉讼”条款, 这是我国首次确立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那么在法理学讲授过程中, 可以通过这一制度探索许多亟待解决难题:比如立法层面上的适格公益诉讼主体有哪些以及适用范围应有哪些, 这样将原本深奥的理论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对这些无形的深奥理论产生一种感性认识。

(二)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要注意掌握不同时机穿插教学案例。

在新课开始前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个案例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 就会一扫刚刚开始上课的沉闷氛围,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起学生的求知欲, 为接下来的理论知识讲授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同时, 在讲授过程中讲述相关案例, 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也让知识变得鲜活真实。那么如在结束阶段导入一个案例收尾, 又会起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毫无疑问, 这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 使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并借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扩展他们的思维。

(三)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甄选案例。

案例教学是架构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要根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选择案例。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 所选取的案例要尽量体现时效性。时效性主要指的是选择最新的热点案例, 给学生以新鲜感和现实感。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生活是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又多变的, 所以在选择案例的时不能选取一些陈年旧案, 否则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第二, 所选取的案例要尽量体现正面方向性。这主要指的是选择案例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把握好尺度。比如《法理学》中有一节叫“法的局限性”。我们在讲授法的作用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并不是万能的, 而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用过多笔墨渲染法的局限性, 因为对于刚刚入学的法科学生过多的渲染局限性, 大谈特谈消极性案例, 容易使学生陷入“法律无用论”误区, 势必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观, 为学生以后的课程学习设置障碍。

第三, 所选取的案例要体现趣味性和真实性。趣味性主要是指在选择案例时要选学生大多人都关注的喜闻乐见的案例。真实性主要是指尽量避免胡编乱造, 引用一些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性案例, 用事实说话。

第四, 所选取的案例要体现启发性。启发性主要是指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案例,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既能达到教学目的, 又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引出案例之后, 不要直接表露自己观点, 要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围绕案例进行讨论研究。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 老师要注意因势利导,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 注重学生讨论的质量, 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发展, 而不是执着于某一浅显法律问题止步不前。老师在讨论研究后要进行鼓励性质的点评, 及时总结优点和不足, 点评时本着平等民主的态度, 与学生进行商榷探讨, 让学生体会不到压迫感,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课堂教学工作。精彩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强化教学效果, 能够使得教学双边活动达到统一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对理论法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 案例教学法缩小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

通过一些真实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将大课堂的内容真实地引入小课堂, 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该知识点并学会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二)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 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

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秉承“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古训, 忽视了培养法律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案例教学法克服了这种缺乏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弊端, 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也是当今法学教育改革趋势的必然结果。

(三)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能将所讲的知识立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枯燥乏味的理论被老师用案例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 对于培养法律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21-23.

[2]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3-4.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法学教育;视频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医学院之教学以病例来讨论,军事学院之教学以战例来研究,法学院的教学案例来交流。都离不开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而法学案例教学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是用语言、文本等重构法律案例并引导学生侵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对法律行为和事件的有效体验和分析。最终根据理清的各种事物的法律关系,找到解决法律问题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深入地运用于课堂上,在课堂上融入了蕴含了语言、声效、文字、表格等内容的视频案例,完善了教师只在语言、文本等只以讲授为主的单调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多感官地完成对案件的重构,。视频案例教学法正在丰富和强化着法学案例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的时代,把法律案例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扬长补短地完善了两者的不足,发挥了两者各自的优势,使其更完美,教学效果更好。视频案例是将文本案例、语言案例、情景模拟案例的三者的优点聚于一身的案例。我们还可以把当今电视、网络里有可资用的视频案例融进为法学课堂里的视频案例教学,则不失为方法上的革新、值得探索。

一、视频案例教学的特点

视频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的法律教学案例。教师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对此开展讨论,且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点拨,在生与生的思维碰撞、师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以及多方的互动探讨中,逐步理清解决案例问题的思路并得出正确的答案,达到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收效,籍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视频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量大,丰富性。视频资料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信息量大,人物多,法律关系复杂。配有大量的语言资料、图片信息、声音等辅助媒体材料。视频案例所呈现的知识具有多角度性、递进性、有趣性、嵌套性。是将各元素融进的知识集。

2.主题突出,有针对性。面对集中凸现的各种法律现象以及所引发的思考问题等案例核心问题视频案例,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停留在观摩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与设计者一起共同参与、设计、交流和反思。它具有供交流、讨论、问题反思的平台。有些视频案例配有专家对此案例的精彩评点,或是对案例关键、核心问题讨论的理论引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迅速提高自己的素质平台。

3.动画结合、形象生动。视频案例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喜闻乐见,视频教学提供声音、文字、生动连贯的画面、曲折离奇的案例故事等,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是单调的教学文本内容,而是生动形象地知识集,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学生保持高度地兴奋,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二、视频案例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措施

1. 视频案例案例的选择。视频案例案例的选择首先应该本着做到适应教学目的需求,突出重点、巧解难点,以便通过对真实、新颖、有趣的大量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选取的案例,在编排上与法律教学进度保持同步,并且案例的选择应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渐过渡到案情复杂,难度大的案例。特别是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 、 《经济与法》、《法制在线》等都是典型的、精彩的、有针对性的、可利用的视频教学案例。不仅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又有专家跟进点评,具有普法效应。

2.视频教学案例的应用措施。运用视频案例教授法律课,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不仅仅因为由于播放视频占用的时间相对于文字案例要多,而且还在于课前预习,学生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去看、听、学。提高学习效果。然而,没有课前的预习,视频播放后就难以立即开展讨论。由于法律课的内容,学生在文字上都是看得懂的,只是在理解和解决问题上需要引导。在上课的过程中,在涉及到与视频案例相关课本内容时,教师要把握住,播放视频的时间,在最恰当的时间播放,会激发孩子的兴趣,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观看视频案例,真实模拟情景的案例会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调动他们与视频案例同步展开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根据案例中事实情况,引导学生在关键问题上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寻求案例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应就学生整个讨论过程情况作点评,并引导学生在一些关键疑难问题上作进一步思考。视频案例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总结和归纳,撰写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 "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讲授中,播放 《 阴谋与爱情》故事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妻子要不要少分财产,新婚姻法怎么规定?对于丈夫设圈套是否存在过错?有过错一方能否因过错而得利?在学生讨论中教师也要适时参与引导。达成共识后继续播放视频内容,由律师进行权威解答总结案情和解说。由于视频案例不能涵盖课堂的所有内容,不能解决课堂中所有的问题,最后教师还可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三、结语

运用信息知识传递的手段和方式是多角度,多趣味,且信息量丰富,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视频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互相补缺促长。既使法律案例教学实现新的突破,又使法律课的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视频案例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开展的,因而具有在我国高校推广的现实依据和发展远景。

参考文献:

[1]刘乃睿,胡军.法学本科改进型课堂讲授法探讨以商法学课程为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3(5):175—178.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3]吕青.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上一篇:火把节有哪些风俗下一篇:教代会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