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师市党委常委、副政委:李慧
2012年3月6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师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意义重大,令人鼓舞。刚才,卫生局杨晓煦书记总结了2011年的食品安全工作,张硕副市长通报了2011年各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考核情况,明确了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讲的都非常全面,我完全同意,请各有关部门、各农牧团场(乡、镇)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在今天的大会上,同志们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典型代表发了言,表彰了一批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我代表师市党委、政府向获得荣誉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下
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师市各有关部门、各农牧团场(乡、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积极组织食品安全整顿,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效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师市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正处于一个事故多发、矛盾凸显的时期,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都高度关注。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石河子能做到全年不出大事,而且小的食品中毒发生次数和人数也持续下降,非常不容易,这也是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最大成绩。二是在食品安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师市食品安全工作不断、不乱,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食品抽检检测合格率在持续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彰显了政府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和力度。我们每一个监管者应当满怀信心,下定决心,一如既
往的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二、直面问题,科学分析,正确把握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食品安全形势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各职能部门、各农牧团场(乡、镇)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一)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看到食品安全工作基础依然薄弱。我们的监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人人有责、无人负责”的情况仍有发生。《食品安全法》虽然明确了分段监管的体制,师市也下发了《关于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细分的通知》,监管职责事权分割虽有了基本的边界轮廓,但是细节不详、品种不具体。加上机构改革尚不彻底,部门利益没有完全破除,仍然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情况,如何进一步落实监管职责、打造无缝隙监管体制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二是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与繁重的监管任务相比,现有执法监管力量仍显薄弱。经费投入方面,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总体上看,抽检经费投入不足,监测覆盖面不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长效监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与落实。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以及行业自律、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实施情况还不尽人意。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制约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我们积极谋思路、想办法,下力气创造条件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矛盾,要看到形势依然严峻,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和风险长期存在。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现阶段我们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食品生产方式落后之间的矛盾、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监管能力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事故多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应对和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的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艰巨而复杂。就师市实际来看,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多、小、散、乱、差的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食品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市区、城乡结合部、各农牧团场(乡、镇)的流动摊贩、地下作坊、无证摊点等食品安全隐患长期以来“常抓常有,常抓常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及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我们必须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
备。
(三)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近年以来辖区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病死猪肉”、“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造成了老百姓对我们抓食品安全工作的信任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危机对食品行业产生的影响,少数食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铤而走险,挑战安全底线,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监管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强调要将食品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社会和新闻舆论高度聚焦食品安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十分关注食品安全。上述这些都使我们从事这一行业的同志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但同时也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闪失。各监管部门,一定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思想认识,把食品安全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
三、突出重点,创新突破,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益和监管水平
要围绕“抓质量、保安全”这个中心,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狠抓食品安全专项整顿。要继续针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制定阶段性整治重点和工作方案,逐步解决突出问题,逐步加强薄弱环节,整体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要突出重点“风险隐患”问题,深化整治。要突出抓好重大节日等重点时段,学校等重点区域,高风险产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和整治。比如,在重大节庆期间、在“两会”期间,或者在学校、幼儿园这些地方,一旦发生食品中毒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问题我们要盯住不放,要切实加强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风险排查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又比如早市是人民群众消费最多,也是食品安全风险最大的地方。针对这一情况,师市食安整办已明确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专项整治内容,尽快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落实,确保市民“吃得放心”。
(二)要突出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合力,深化整治。食品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关联度极强,不仅涉及千家万户、一日三餐,而且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营销、餐饮服务及相关行业,各环节环环相扣,单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力量十分有限,必须充分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这方面,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载体,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保障。
(三)要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深化整治。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不是靠监管,而是靠生产经营者自觉自律。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不是政府、不是职能部门,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快建立完善行业自律网、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奖惩并用,积极探索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让违
法者无所遁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四)要突出薄弱环节监管,深化整治。这几年来,我们把更多力量放在大中型生产单位、大中型经营单位、大中型酒店宾馆的监管和重大活动保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监管轨道,但“小作坊、小摊点、小杂食店、小餐饮”以及“建筑工地食堂、早市、夜市、农牧团场(乡、镇)聚餐”等领域的监管,还相对薄弱,隐患也比较多。而这些场所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广大职工、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安全风险很大。广大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偏低,辨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最容易成为食品安全的受害者。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各职能部门的重视,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加大投入,力争使弱势群体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明显提升,并要做好正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提升群众自我防范
意识。
四、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是各部门、各农牧团场(乡、镇)份内职责和义务。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指挥靠前、保障有力,确保一方安全,不出大事。特别是农牧团场(乡、镇)食安办要敢于协调,善于协调,切实当好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调度督促、检查考核职能。食品安全工作环环相扣,往往一件事情牵扯涉及到几个部门,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涉及各个领域的食品安
全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体制改革调整工作,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各单位要借体制改革调整契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一是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进一步强化团场(乡、镇)食安委、食安办职能,在机构改革调整过程中,这个机构不能削弱。二是要配齐配强食品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加强食品监管人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三是要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监管工作发展需要、具有改革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工作队伍。在此,我还要特别强调,在机构改革还没到位,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没有成立前,现在的食品安全整顿领导小组继续行使职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按现有体制有条不紊地开展,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不能出现监管的空档,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职能调整过程中,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做好对接,确保平稳过渡;在职能调整以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面临重新构建工作机构和领导机制的问题,一定要按照新体制新职能,认真构建科学、高效的组
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
(三)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财政的投入状况,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能否正常高效开展。为确实从根本上解决小作坊小、散、乱的现象,师市政府在2012年办好10件实事中,将投入大量资金完成熟食品加工基地项目的建设。各部门要充分做好监管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质监部门要拿出好的意见建议,保证熟食品加工基本今后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安全的运行。各农牧团场(乡、镇)也要加快健全食品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将监管经费列入财务预算,并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必需的保障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和日常监管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
开展。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中再创佳绩,为维护师市百姓的健康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下面, 就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 我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产值下降、出口萎缩、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一方面反映出这次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影响面最广、破坏力最强的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为应对金融危机, 国家出台了包括《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质量、标准化工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也曾分别指出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注重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推进质量管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 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把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置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战略层面进行部署,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质量、标准化工作是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技术基础, 质量、标准化工作在石化行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论是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前的化工部时期, 还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石化协会时期, 几十年来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 行业发展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挑战前所未有, 机遇也前所未有。
(一)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带动下, 石化行业企稳向好态势日益巩固, 行业回升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9月, 全行业实现总产值4.68万亿元, 同比下降7.9%, 较今年上半年下降幅度缩小2.4个百分点。其中, 9月份实现总产值6139.7亿元, 同比增长3.3%。但是, 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我国石化行业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特别是部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对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 各地先后出台了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调查发现部分地方规划盲目, 部分规划产能甚至接近国内目前的表观消费量, 如我国磷肥产能已经过剩20%, 但今年前8个月磷肥的投资同比增长85.4%, 三酸、两碱等传统产业的产能扩张也非常大。在最近国务院下发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 特别点到了煤化工行业。这说明, 石化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刻。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为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情况下, 调整产业结构、抑止过剩产能, 对行业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制造基地, 许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 人们更加重视产品的安全、环保性能, 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同时, 为了保护本国、本地区产业发展, 一些国家和地区往往采取法律、法规、标准等形式,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 比如REACH法规。这些都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障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贸易大幅萎缩, 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今年1-8月,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出口612.85亿美元, 同比下降31.5%。一些国家为转嫁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 不惜违背WTO有关规则, 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打击和限制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化工产品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今年8月共发生贸易摩擦案件14起, 其中, 国外对华石油和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案件9起, 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等案件5起, 已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总数, 涉案产品包括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纯碱、聚酯切片等化工产品。特别是9月份美国通过的轮胎“特保案”, 对我国轮胎出口产生较大冲击, 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固然是影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 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下游, 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国际竞争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质量、提高标准化水平, 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推动行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 生产制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的产品, 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思路
近年来,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行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是建立健全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石化协会与27个地方行业 (专业) 协会、26个专业协会以及五大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联系网络, 化工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从原来的57个大幅增长到106个。二是实施名牌战略取得实效。截至目前, 共有203个企业生产的51类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三是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以来, 共制修订标准2186项。通过标准梳理、清理和复审, 使市场缺失的标准得到了及时补充, 有效缓解了标准标龄老化问题。四是配合实施生产许可, 突出协会的影响力, 使产业政策、行业要求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 共计10265个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书。五是开展行业质量摸底调查, 初步掌握了行业质量管理现状、产品质量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向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六是深入开展企业质检机构定级、QC小组、质量培训等质量管理活动, 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七是加强质检中心机构建设, 不断提高质检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当前, 石化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标准水平偏低、贯彻不力, 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质量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产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今后一段时期, 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造环境。全行业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 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 把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要求上来, 把质量活动的安排结合到“质量和安全年”的部署上来, 把对质量的提升要求体现到各项质量工作中去。
(二) 把握重点。一是要把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个重要抓手, 与贯彻落实《石油和化工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结合起来, 突出节能减排, 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以及市场准入门槛,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要把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与推行责任关怀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实施准则以及相关标准, 加快推进实施责任关怀进度, 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健康、环保水平。三是要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外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上的先进经验, 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国外协会以及标准化组织开展合作, 在引入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反映我国企业的利益与呼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 加快在全行业推进责任关怀, 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合作, 形成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 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石化协会明确提出把协会建成“企业信得过、政府靠得住、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的目标, 围绕协会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质量、标准化工作方面, 协会于2006年提出了加强与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各专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行业质检机构的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行业工作体系的愿景与构想。在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专业协会、标准化机构、检验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天, 与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专业协会、标准化机构、检验机构及大型集团公司再次聚会感到十分高兴。石化协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在这里, 我代表中国石化协会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与石化协会的沟通协调, 继续完善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在重要的质量、标准化问题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形成推进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逐步建立重要对策的协调机制, 使相关对策既能反映整个行业质量、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又能体现不同地方行业发展的要求, 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先发展、稳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进一步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建设职教园区和集团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41.3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69.95万人,毛入学率22.68%;高中阶段教育在学人数133.45万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比达1∶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629.3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108.59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44.26%。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280.3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0.88万平方米;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达到66所,呈贡9所高校的新建校舍总竣工面积36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11.1万人。
四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8.84%、96.71%,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5.29%,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
五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办学力度不断加大,民办学校在校生大幅增加,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改革较好推进。改革初中教育評价制度,逐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来滇留学生数突破2万人。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向5所民办高校下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执行学校的重大决策、完成学校的重要工作,以及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服务作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把握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际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以人才和科技全力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实施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从云南看,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民生为重、教育优先的观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措施、设立教育发展项目、安排教育资金都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我省被国务院列为为数不多的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获得11个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学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群众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的教育权益,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屆二次全委会精神,立足于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教育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教育资源总量合理增长与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并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提高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支持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好一批职教基地,打造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四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发展,全面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民办教育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步发展,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
第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二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三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四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关费用,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及生源地贷款办法,并逐步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
第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思维、去陶冶情操、去创新创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同时,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所有改革项目,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生机活力迸发的办学体制机制。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把教育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抓好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中小学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将学生遗忘在车内事故的发生。二要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别是D级危房的改造结合、与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结合、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国门学校建设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三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收费、代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继续推进“阳光招生”,使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四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取消违背教育规律、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规范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五要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
第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加快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立足于服务桥头堡建设这个大局,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一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加大开办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互派留学生,加强周边国家小语种教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面向外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机制。
第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在2012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张峰
2012年2月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安全环保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的安全环保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安全环保工作。李副总首先对我公司2011年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2011年,在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基本稳定,胜利实现了安全环保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公司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使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夯实基础,细化责任,强化现场监督监管,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
刚才,李副总代表安委会作的《2012年安全环保工作安排》,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措施,是矿安委会针对今年我公司生产,建设环境变化和安全形势的新要求,经过反复讨论形成的,是我公司今年安全生产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对今年的的安全生产工作,我再强调和补充以下几点
一、克服骄傲自满的思想,清醒地认识目前的安全环保形势。从
零开始,认真做起,努力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
2011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实现了我们的安全环保目标。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安全工作就做到了家。刚才李副总在总结我们2011年的工作时,谈到了我们安全环保工作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问题找的很准,但不一定很全
面 没有出事故并一定说明我们的安全工作就做到了家。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管理漏洞和存在的不足,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在今年的工作中持续改进完善,从而达到减少事故,延长事故发生间隔,努力做到少出事故、不出事故,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目标。这正是我们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大量工作、付出艰辛劳动的意义所在,也正是我们今天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的意义所在。希望大家克服骄傲自满的思想,认真的做好各项安全工作,进一步地结合隐患排查工作,认真地梳理各自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做好整改,确保长周期的安全生产。从零开始,认真做起,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奋斗目标。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建设的关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安全生产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安全生产看成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实的经济问题、基本的民生问题、重要的社会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时刻牢记所有发展中安全发展是最硬的发展,所有指标中安全指标是最硬的指标。党和国家将安全生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台了有关责任追究落实、避险系统完善、领导下井带班、职工职业健康等一系列安全法规,对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事故问责追究越来越严,对事故责任人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这既是压力,也是鞭策我们扎
扎实实做好安全工作的动力。
当前集团公司生产形势非常严峻。进入2012年,连续发生两起安全事故,死亡3人。今年元月我公司也分别有安全和环保方面的险肇未遂事件发生。今年,我公司将面临生产和建设交织进行的局面,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2012年矿山的改扩建工作将全面启动,上部老系统的生产还要维持进行,生产任务重,建设工期紧,安全管理难度大,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坚持安全先于、高于、重于生产;安全工作搞不好,我们的生产和建设就会受到影响,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建设的关系,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安全工作,促进我公司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目前我公司的安全机构和安全规章制度都基本建立。2012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改进、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坚决地抓好落实
“制度是基础,执行是关键”。如果我们的干部职工都能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那么绝大部分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都是可以避免的。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落实上下功夫,不能把规章制度当作摆设,挂在墙上,束之高阁,生产中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而要将制度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用制度指导和规范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2012年我们的安全环保工作要抓好三句话、六个字:完善、执行、考核。
四、加强对外委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明确外委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签定安全责任书,交纳安全抵押金。并加强对外协单位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教育,督促外委单位对所用员工进行安全考试,做好备案,严格持证上岗。确保外来施工队伍的安全监管工作“有人管、有法管、管得住、管得好”。
同志们,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和挑战,把今天的大会当作新的起点,开好头,起好步,走好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夯实基础,规范行为,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长周期安全生产,实现我们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支撑
——在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梅 劲
2012年1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安排2012年重点工作,动员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围绕发展大局,圆满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近年来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形势最为严峻、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着力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了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8.2亿元,超出计划21.7%,其中,民航机场完成投资12.79亿元。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到3009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600公里、农村公路411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1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152亿人公里、货运量25.6亿吨、货物周转量7434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增长16.8%、14.0%、18.5%和21.1 %。完成港口吞吐量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15.1%和75%。全省民航机场共完成年旅客吞吐量521万人次、货邮4万吨。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攻坚克难、团结拼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254.6亿元,同比增加54.7亿元,增长27.4%。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29.9亿元,同比增加2.9亿元,增长2.3%,国省道改造完成投资68.3亿元,同比增加36.5亿元,增长114.7%,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8.2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增长34.7%,公路运输站场全年完成投资7.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岳武高速、济祁高速利辛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速滁马段、宿扬高速天长段具备开工条件)。泗许高速亳州段、周六高速南段建成通车(绩黄高速具备通车条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徐明高速安徽段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新改建803公里、桥梁6318延米/80座。世行Ⅲ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亚行项目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开工996座、完工18612延米/755座。
水运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0.8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同比增加5.6亿元,增长达22.3%。长江干线芜湖至南京段航道维护水深由9米提高到10.5米,3万吨级海轮可常年直达芜湖港,裕溪口、太平府公用设标航道正式开通。在建项目芜申运河安徽段、沙颍河航道、裕溪船闸扩建工程、巢湖复线船闸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阜阳船闸具备通航条件),合裕线航道改造工程、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和县郑蒲港一期工程具备开工条件)。一批重点水运项目列入部‚十二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和部‚十二五‛建设规划。
站场建设加快实施。合肥新桥机场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航站楼土建工程全部结束,机场跑道全线贯通。九华山机场投资完成过半。阜阳、安庆机场改建工程全部结束。骆岗机场陆续开通六安、巢湖等8个异地航站楼,总数已达13个。建成农村客运站64个,农村客运候车点2028个。
规划前期工作得到加强。省政府已经正式印发《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高速公路、民用航空、邮政业等专项子规划也陆续颁布实施。配合开展国家公路网规划调整,争取省级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纳入规划,省道网布局规划调整也在同步推进之中。继续强化调度,完善前期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跟踪协调服务,配合项目业主交叉推进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为新项目开工创造条件。
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力推进‚省市县共建‛模式,主动与省直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沟通对接,在加快审批和征地拆迁等方面创新改革,帮助项目业主争取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地。坚持‚月会、旬调、及时报‛等有效方式,加强指挥调度。积极加强与铁路等部门的衔接联系,与省电力公司就交通、电力设施交叉跨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建设必需。在省财政、金融部门支持下,成功将省属两家高速集团及省港航投资集团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监管范围。协助省政府召开调度会,全力协调金融机构落实贷款。通过多方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保障质量、管养并举,交通工程质量管理养护水平稳步提升。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加强。持续加大质量安全督查力度,创新监督模式,推广备案制,提高监管实效。继续推行安全生产‚三阶段风险防控‛、‚单元预警法‛和‚一校一志一会‛等方法制度。成功承办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推进会,编制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指南和‚平安工地‛建设‚口袋‛丛书。深入开展‚质量通病治理‛和‚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大力推行精细化施工管理和施工环境标准化建设。全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水运工程一次抽检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7.8%、97.2%、95.2%和94.5%。铜黄高速公路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奖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在全国‚十一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创历史最好成绩,被评为‚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高速公路推行市场化和专业化养护,打破路段界限实行路面养护集中管理。坚持日常养护监督考核机制,对全省17000多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质量调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逐步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加强对重要路段、大型桥梁、长大隧道等的监控,组织开展全省公路桥梁大检查。完成航道疏浚58.6万方,维护通航里程2800公里。
建设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制定出台《安徽省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初步建成省级交通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以‚市场‛与‚现场‛联动为重要内容的有效监管机制。健全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立项目、企业、人员信息数据库,把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等违法行为载入诚信档案。认真开展施工、监理、检测企业信用评价,定期公布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开展动态监管,加大市场清查和警示力度,严肃查处了核工业西北建设总公司等企业的非法转包行为。
(三)加强联动、标本兼治,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全面深化。
源头和路面治超双管齐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源头治超站点软硬件建设。发挥基层站所职能,强化源头治理。完善驻点监管、巡查、抄告及约谈制度。推广运用源头治超管理信息系统,对违法信息进行实时登记。全省出场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以下。深入开展路面治超规范年活动,突出抓好55吨以上非法超限车辆治理,推行非现场执法,实现全省路面治理常态化。全省66个固定治超站、17个流动治超站建成运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治超监控网络基本形成。
联动治超得到强化。会同公安部门开展了3次全省性的联合治超行动,实现两部门数据互联共享,强化后续动态监管。积极参与华东六省一市‚保护路桥、关爱生命‛省际联合治超活动。合肥、六安两市联手整治合六路超限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实施源头治超区域联动,全省共形成15个省内联动区域、3个省际联动区域。长江干线、淮河水系船舶超载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建立违规码头‚黑名单‛,累计检查船舶15.6万艘次,查处超载船舶1129艘次,对违规码头实施处罚120余次,收到较好效果。
治超长效机制初步形成。积极促成省政府颁布实施《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办法》。认真宣传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把治超工作纳入法制化、常态化轨道。完善治超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与公安、农机、质检、工商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治超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规范性文件,健全了治超长效机制。全年共查处超限车辆5.9万辆,卸载货物78.9万吨,恢复改装车辆8155辆,4650名违规驾驶员被计分,淮北平山口、凤阳县等地区源头治超基本实现‚全覆盖、零超载‛。
(四)深化改革、依法行政,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日益加强。
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与民航、邮政行业的联系、协调。开展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启动以预算管理为重点的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做好税费改革人员安臵收尾工作。全面理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完成省属两大交通企业所属12条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职能及人员移交工作。省路警联合指挥中心、省交通运输联网运行管理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开展营运船舶集中驻点检验,推进水上综合执法及应急救助巡航基地建设,设立全省船员三级管理体制。南照淮河大桥管理处、池州交通技校顺利移交地方管理,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级示范院校。
依法行政工作深入推进。加快推进《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安徽省邮政条例》、《安徽省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管理办法》等立法进程。初步建立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量化标准体系。认真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全省共撤除、调整、合并公路收费站5个。继续开展‚准军事化‛管理和岗位大练兵,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认真清理行政职权,信息公开和窗口建设取得优异成绩。
科技信息化取得突破。全年共有10项交通科技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发布省地方标准9项。96369交通服务平台、路警联合指挥应用平台等投入试运行,省交通数据中心、通信专网(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全年新增95条ETC车道,在5个市建立了ETC客服中心。高速公路复杂环网多路径识别系统应用实施。在出租汽车行业推广卫星定位装臵,初步实现车辆运营动态监控和实时报警等功能。宣城市被部列为15个‚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城市之一。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认真做好行业能耗监测工作。注重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降低建设领域资源能源消耗。积极推广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船舶油改气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试点。鼓励发展低耗、高效、环保运输装备,强制淘汰一批老旧车船,省市际客运班车中、高级车比例达到85%,清洁能源车辆达到3.1万台。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拆解完工船舶1773艘,41万总吨,完成三年计划的41.05%。全年公路水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2%以上,省厅荣获省政府目标完成奖。
(五)科学监管、规范高效,运输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组织全省联合稽查、重点区域和行业专项稽查等形式,强化运输市场监管。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机制。初步建立货运运价监测体系,掌握货运发展动态。修订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服务区经营条件和管理行为。开展全省水路运输及水路运输服务业核查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和企业资质维持关。强化港口岸线规划与使用管理,严格审查审批程序。
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运输,制定省会经济圈、皖北地区、皖江示范区客货运输保障措施。完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推进区域交通快速化。结合行业实际,认真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基层最关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开通安庆长江大桥跨江公交。加强运力结构调控,积极引导开展汽车租赁新型业态试点。推行手机售票、邮政联网售票和自助购票等多种便民服务。小件快运联网加盟客运站达到36家。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保障了鲜活农产品高效运输。省民航机场航班总量逐步增大,航线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圆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的运输保障工作,重点时段和重要物资运输保障平稳有效。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平稳。全省统计上报运输船舶交通事故74.5件,造成沉船5艘,直接经济损失70.4万元,无人员伤亡。其中一般等级以上事故起数和沉船数量较往年下降40%和66%,水上连续10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监管责任事故。全省渡口、渡船、渡工整治达标率分别达到89%、92.8%和94%。全面推进船舶安全检查工作,设臵153个签证站点实施船舶电子签证。首次发布《全省水上交通安全报告》,重新调整全省通航河流的海事监管范围,成功举办2011淮河水上搜救联合演习。全年开展水上应急搜救行动40余次,成功救助220人。开展卧铺客车、危货运输企业等道路客货运输隐患集中整治工作。
(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风廉政和行业文化建设常抓常新。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重要位臵,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具有交通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试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积极探索源头预防腐败的新途径。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新组建3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巡视办公室,实现新开工重点交通工程纪检监察全覆盖。切实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巩固公路、水路‚三乱‛治理成果。
‚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进入新阶段。围绕推进第二阶段创建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被省文行委命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精品项目‛。以微笑服务进机关为主题,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严明机关纪律‛暨效能建设活动。继续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在行业窗口单位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省厅、宿州市埇桥区交通运输局被推荐为全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中央、省委创先争优简报和《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介绍‚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创建做法和经验。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绩。召开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编制印发《 ‚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行业文明创建的任务。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省厅经交通运输部推荐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包括省厅和省运管局在内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112个单位被表彰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省公路局党委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交通质监局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高速集团包河大道收费所、省公路局环安中心等3个集体被表彰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岗‛。
一年来,党建、干部队伍、交通工会、交通战备、离退休工作、综合治理等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直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得益于全行业上下的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和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厅党组,向关心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经过上下同心、攻坚克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行业内部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行业解放思想不够,管理模式、发展方式、思想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银行信贷规模紧缩,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巨大,特别是在普通公路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的筹融资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社会对普通公路发展期望很高,资金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发展要素的约束作用日益凸显,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仍然严重滞后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需求进入快速扩张期,但是当前公共服务特别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欠账较多,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风政风行风、政治生态、机关效能、人才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思维,转变理念,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推动我省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一年。科学把握形势,增强发展信心,对于做好今年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保持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要看到今年我省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的一面。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欧债危机此起彼伏,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国内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受2011年宏观调控的影响,交通运输建设面临投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各地交通运输发展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项目建设推进异常艰难。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我省将努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的目标,这就对交通运输的适应能力、承载能力、服务能力、科学发展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厅党组在2010年提出了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处于政策效应的交变期、交通需求的旺盛期、税费改革的过渡期、运输发展的转型期和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期,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肩负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今年这‚五期并存‛的局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还将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在发展形势严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在国内、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全面认识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把握住困难中的良好机遇。厅党组认为,‚十二五‛仍然是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总体来讲,今年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有利条件和因素还是很多:一是我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增长较快、通胀可控的态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提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大的发展环境对于保障交通建设特别是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是有利的。二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抓手,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和皖北振兴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对交通运输承载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时,随着各级财力的增长,又会给交通运输发展更多、更大的反哺和支持。三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交通资金的供给渠道,交通运输发展将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坚持‛、‚六个发展‛,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积累了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经验,为我们克服当前困难、保持科学发展提供了信心和保障。
在综合判断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厅党组认为,做好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要切实把握好‚稳中求进、适度超前,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突出重心、完善服务,安全发展、保障稳定‛的总要求。
第一,稳中求进、适度超前。即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全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适度超前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谓‚稳中求进‛,就是要牢牢把握今年经济和交通运输工作‚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其中,‚稳‛是前提,‚进‛是关键。‚稳‛,就是要根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供给情况,以积极的态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目标,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当前战略机遇期,瞄准‚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力而为,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力争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所谓‚适度超前‛,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增强交通运输发展的前瞻性,加强基础承载能力建设,当好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要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实施的要求,超前部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序,提前安排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以适应全省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瓶颈制约。
第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即在发展要求上,要将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着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基础设施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完善公路网络和港口布局,增加二级以上公路、高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质量出发,从适应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出发,加快车船运力等运输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优化运输服务结构为导向,推进交通物流、城市公交、科技信息建设,实现路网与物流相配套、基础硬件与信息平台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以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省干线、综合运输、节能减排、安全应急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能力充分、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突出重心、完善服务。即在发展重心上,要从注重建设向突出服务转变,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既要着眼于服务国家、区域和我省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协调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也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望,积极探索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创新举措,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要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为抓手,制定和完善行业服务规范和标准,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
第四,安全发展、保障稳定。即在发展过程中,要把安全稳定作为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十二五‛期,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安全稳定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首要目标。要主动协调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注重预防与治理相集合,进一步完善安全预防体系、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针对交通运输工作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积极妥善处理,努力推进解决,维护好行业的和谐稳定。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坚持、五个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实事求是,推进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民主。坚持在决策上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坚决克服和防止‚从文件到文件‛的工作习惯和‚拍脑袋决策‛的工作作风。尤其在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遵循‚规划引领、实事求是‛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发扬民主,防止决策的随意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当前在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中,要坚持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合理把握好超前的度,预判好可能出现的风险,实事求是地开展建设工作。在保持基础设施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
二是坚持更新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交通运输发展进入后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时代,观念的转变、发展的转型,已经到了历史的分水岭,别无他路。在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时候,我们必须痛下决心,迎难而上,以改革的实际行动来破解难题,苦练内功,增强后劲。要坚决摒弃计划经济的影响,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认真谋划、全面深化行业各项改革,理顺体制机制。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点强化交通运输部门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我省交通运输业跨越式发展。三是坚持管理规范、统筹协调,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有序。管理规范、统筹协调,是把握机遇、合力有序推进交通建设的基础条件。要大力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储备和计划安排,提高项目工作水平。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预算意识,严格履行预算管理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变先争资金、后排项目的状况。坚持科学管理、统筹协调,打破现有的资金分配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在保证基本费用支出的同时,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和资金,保国家和省规划的‚十二五‛重点项目、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重点项目、保促进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着力完善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坚持强化执行、激励创新,推进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执行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效能。要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激励创新为手段,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对规划实施、计划执行、行政执法、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加强督查,定期考核,确保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决策部署执行到位。提升效能的关键在人。要以全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用好干部,留住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大胆提拔使用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干部,鼓励他们探索创新、干事创业,为行业发展增添活力。五是坚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推进行业软实力的增强。以‚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品牌创建为切入点,用文化的力量增强行业的软实力。要在打造不同特色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升华交通运输行业精神,增强交通运输部门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以转变作风、完善制度,健全长效机制为重点,创新服务、规范行为、凝聚人心。要以党风廉政、行风政风、机关效能建设的最新成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切实按照交通运输部加强行政执法形象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执法形象。特别是要强化交通运输窗口单位建设,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塑造良好形象,展示行业风貌。
三、坚持稳中求进,全力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 2012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全力实施,服务民生、打造品牌,提高管理效能,加强行业建设,实现发展转型,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保障和承载作用。
主要发展预期目标是: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亿元,力争30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达3200公里。交通运输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3%、14%,完成港口吞吐量4亿吨。公路水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2%以上。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与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深刻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高速公路续建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岳武高速安徽段、徐明高速安徽段等24个高速公路项目,确保建成周六高速北段、蚌淮高速、芜雁高速、合肥新桥机场高速、泗许高速淮北段等项目,完成京台高速小西冲至方兴大道四改八扩建工程;力争新开工溧广高速郎溪段、芜湖长江二桥,济祁高速利辛至枞阳段、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和池州至祁门段等项目。在干线公路网建设方面,切实转入‚政府主导、省市县共建‛的建设模式,力争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500公里,其中续建、新开工一级公路70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150公里。内河水运要积极推进长江干线芜铜段深水航道建设,满足万吨级海轮常年直达铜陵港要求。开工蚌埠新港二期工程、固镇复线船闸等项目,确保巢湖船闸、裕溪船闸、阜阳港颍州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枢纽站场要实现合肥新桥机场校验和转场运行,完成九华山机场基本建设。重点建设蚌埠、马鞍山等4个综合客运枢纽站和芜湖安得综合物流园等7个物流园中心项目。
继续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其各项子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安排计划。加快推进今年新开工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同时,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内的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拟列入2013年交通投资计划的开工项目。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项目业主的积极性,明确规划内每个项目前期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积极推进邻省间的省际高速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加快我省高速公路对外出口建设做好协调和服务。按照‚省厅统一管理,部门分块建立‛的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库建设。突出抓好国省道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建立两年滚动发展动态储备机制。
着力实施农村公路完善工程。继续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民生工程和安保工程。今年要完成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000座,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3000公里。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危桥加固改造的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精心组织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技术标准,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以贯彻落实省政府44号文件为重点,争取尽快出台公路水运建设项目省市县共建的实施意见。突出工程质量管理,出台并实施《安徽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指南》和《安徽省水运精品工程实施指南》,进一步提高在建项目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水平。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寻求公路、铁路、电力杆线交叉建设问题一揽子解决方案。继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打好融资组合拳。倡导地方政府以资金注入方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鼓励采用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
(二)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切实提高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做好路网结构调整工作,重点加强一级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鼓励运输行业的有机整合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交通物流业,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现代化。以完善市场机制为抓手,推进运输市场信息透明化。支持汽车租赁等新型业态发展,引导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小件快递运输,优化城市配送服务。加快水运结构调整,实施皖江港发展战略,以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为契机,鼓励和引导发展专用船舶、特种船舶。优化港口码头结构,加强港口管理,依法节约使用港口岸线资源。
统筹发展城乡客运。进一步完善运输枢纽的衔接和集疏运功能,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各运输要素的组合对接、各运输方式的协同运转。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规范,加强公交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建立公共交通补贴补偿长效机制。出台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优化城乡客运运力结构,提升车辆档次、舒适水平和安全性能。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通城市、辐射农村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
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推进班线客运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扩大联网售票、邮政售票、手机售票覆盖面。加快救援服务中心和出租车呼叫中心建设。提升卫星定位系统监管水平,建立实时动态监控网络。争取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我省通用航空发展方向。认真研究促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公铁空联网售票。切实抓好重点时段、重要物资、重大活动的运输组织保障。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政策要求,引导企业发挥节能主体作用,加快传统运输业向现代运输业转型。继续做好行业能耗监测工作,夯实节能减排工作基础。完善节能项目库储备,发挥节能项目的示范效应。认真做好低碳交通试点工作,推广应用高速公路隧道节能照明、老旧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等节能示范技术。
(三)坚持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大力推进交通法制建设。力争出台《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和《安徽省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管理办法》,争取将《安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安徽省港口岸线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开展《安徽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积极开展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项目办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行政许可行为。以《行政强制法》实施为重点,规范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开展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行业依法行政意识。继续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体系。扎实开展执法形象建设。巩固和扩大治超工作成果。继续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治超长效机制,形成治超强大合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源头治超制度,强化基层交管站货运管理职能,加强货运源头管理。加快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执法全过程监控,提高出勤率、查处率、卸载率以及逃逸车辆电子取证率,保证规范执法、规范治超。继续开展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治超专项行动,保持治理超限超载高压态势。与质监、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集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健全治超责任考核机制,实行责任倒查、奖优罚劣。
切实规范建设和运输市场秩序。加快完善公路水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全面推广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强对项目建设参与主体的管理,坚决查处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转变运输市场监管重心,加强从业资格管理,健全诚信考核办法。全面推进运输车辆(船舶)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加强运输过程动态监管。拓展整合96333等服务热线功能,畅通社会参与运输市场管理渠道。建立港口市场监管体系,重点整治无证经营的老旧小码头和‚三无‛船舶,维护水上运输秩序。
(四)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激发交通运输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管理、层级清晰、事权与财权一致等要求,切实转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以理顺公路系统的事权、人权和财权关系为主要内容,全面改革全省公路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关系,明确养管事权责任,改革建设管理体制及计划管理模式。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努力形成省市条块结合、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公路管理体制。继续深入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改革,保持公路良好的通行条件。
全面理顺内部预算管理关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和预算编制指导,建立健全预算项目库。切实提升预算执行效率,抓好项目支出细化工作,实现预算资金与建设项目的有效衔接。逐步规范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基本支出的供给渠道,配合财政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保障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基本支出。完善交通建设和养护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继续做好行业改革与管理工作。积极顺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加快构建权责一致、运转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理顺行业外部关系,形成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合力。继续保持与邮政、民航、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联系,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增强行业凝聚力。按照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岗位设臵和聘用管理。加快厅属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创新,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行政执法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大力引进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着力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支持省交职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应急和科技信息化建设,切实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切实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大力实施交通安保工程建设。加强日常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较大事故隐患督办制度。大力提升交通运输安全装备水平,引导和鼓励应用信息技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启动省级路网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做好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臵系统示范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平安工地、平安港口、平安车站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完成全省渡口、渡船、渡工整治达标工作。
全面提高应急处臵能力。突出‚严抓源头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保障应急处臵‛三个重点,加快交通应急组织指挥业务体系建设。整合省路警联合指挥中心、路网管理和应急处臵系统,建立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监测预警预防、应急指挥调度以及应急处臵与保障能力,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联动与协调管理机制。加快省市水上搜救中心建设,建立社会力量和海事力量相结合的搜救机制。进一步加强交通应急保障队伍和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各类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加强科技信息化工作。精心组织‚马鞍山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定期发布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与应用指南,做好工程建设和服务领域行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工作。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覆盖省市两级的交通运输行业通信专网和统一数据库建设,夯实交通信息化的基础。强化信息化标准执行力度,逐步建立行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专项工作。大力推进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开展交通云计算服务试点。完善ETC客户服务体系,提升高速公路联网运营管理水平。
(六)扎实推进行业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快交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继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2012年是‚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第二阶段的总结年,要进一步在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常态化、规范化。要切实把握好群众需求的牵动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的激励作用,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完善创建措施,保持创建活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融入到‚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到深化效能建设上,贯穿于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内。大力推进学习型行业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投身‚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主题鲜明、领域宽阔的文明创建,增强交通运输的文明度和公信力。扎实推进交通文化建设。结合行业、单位特点,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交通运输文化。扎实做好‚微笑服务、温馨交通‛申报全国交通运输十大文化品牌后续创建工作。坚持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开展向余瑞青、杨苗苗等先进个人以及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学习活动,再选树一批优质服务品牌、示范单位和示范窗口。加强窗口单位文化建设,用优质服务展示交通特色文化。坚持把交通文化建设与群众性创建活动相结合,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引导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提振精神、转变作风,在发展中创新理念、凝聚共识。以提升交通行业整体形象为主攻点,继续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加强对分管单位和部门的监督管理。继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长效管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凡‚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认真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启动廉政文化省级示范点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公路水路‚三乱‛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程剑侠
同志们:
今天机关工委在这里召开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一次会议、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对2011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进行简要回顾;表彰一批在“创先争优”、“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中和在窗口单位开展竞赛评比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2012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下面,根据机关工委讨论的结果,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机关工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为载体,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以“三帮扶”和“两访两促”活动为载体,以民生工作为重点,深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和村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围绕建设“三个磐石”,发挥聪明才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我市的振兴发展,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提升素质为根本,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一年
来,机关工委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学习教育月活动。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四次会议精神,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结合建设“三个磐石”开展了讨论活动,机关工委统一出题进行了测试;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市直机关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开展了交流心得、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展风采,爱岗敬业作表率”演讲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1名;市直各部门通过采取定期召开党组、中心组、党组织会议和党员会议,观看教育影片、参观学习、开展共建活动等多种学习和活动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机关党建的基础,为夯实基础,机关工委从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组织实现“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做到“五带头”、优秀党务工作者做到“五个表率”为主要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2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4名优秀共产党员和7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市直各部门结
合庆祝建党90周年,紧密联系本部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营造了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的良好氛围;机关工委成功举办了市直机关庆祝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文艺演唱会,评出优秀组织奖9个,优秀节目奖7个,优秀表演奖13人;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全年发展新党员24名,预备党员转正16名。完成了市党代会、人代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市委、市人大的统一部署,机关工委负责市直机关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在党代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出席市直机关党代表会议的代表共84名,选举产生了出席中国共产党磐石市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30名。在人代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机关工委负责市直机关第一选区的选举工作,选民人数为4726人,设1处中心会场,27处投票站,选举产生了磐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名。
(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一年来,机关工委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按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了职权明确,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认真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按照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其他需公开的相关事项分类进行公开。规范完善了党务公开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细则,做到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有机结合;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查处违纪案件1起,给予了相应的党纪处分。
回顾2011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开阔,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些问题,将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主要任务
2012年,市直机关党的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和全市发展大局,以“发展上水平”立功竞赛活动为主线,以服务基层群众、建设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为重点,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深入开展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双创双争”和“三帮双促”为重点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为载体,全面加强市直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完成2012年各项工作目标,为建设“三个磐石”提供坚实保障。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机关职能作用,全力抓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届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七届一次会议精神,按照 “发展上水平”立功竞赛活动要求,市直机关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十项攻坚”等工作任务的完成。要组织开展“干部下基层”
活动,继续开展好“三帮双促”活动,要着眼于全市振兴发展、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年内,机关工委将举办主题为“围绕中心谋发展,服务大局走在前”的演讲比赛。围绕“干部下基层”、“三帮双促”等系列活动,继续在市直机关各部门中广泛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年末将评选表彰一批创建服务型机关先进单位。要继续深化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月”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机关志愿者活动,弘扬社会新风尚。机关工委将于近期组织机关自愿者开展主题为“爱我家园、洁净城市”的城市保洁活动,界时将统一服饰、统一行动、统一宣传,市直各部门要组织好本单位志愿者按时参加。
(二)着力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市直机关各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和市情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观念、责任意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机关干部熟悉和掌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和群众工作。机关工委将以抓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为内容,利用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磐石
班这个平台,组织机关干部参加“高端讲坛”专题培训。市各部门要认真开展好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完善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全年组织党员干部参加集体学习(教育活动)不少于12天,学习重点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市十三届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和有关文件。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制度要求抓好落实。年末,机关工委将评选出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机关党员干部在“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中要围绕解决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等方面,搞好调查研究,提高机关干部创新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年内机关工委将组织开展一次调研文章评比活动。
(三)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市直机关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促进市直机关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1、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市直机关党组织中,深入开展“满意机关创建”活动,以创建基层满意机关为目标,大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和制度约束力,使机关党建工作基础材料规范化、党内活动经常化、工作运行程序化、检查评比制度化、创先争优示范化。结合“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下基层、转作风、惠民生”活动,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帮助研究发展思路,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
2、扎实开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工作。从支部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响5个方面入手,全面抓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抓好公安局机关党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支部、信访局党支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党支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支部、国土资源局机关党支部、林业局机关党支部、教育局机关党支部、工商局机关党支部和烟草专卖局党支部10个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机关工委将组织人员,每月到这10个试点单位进行检查指导。七一前,以这10个试点机关基层党支部为重点,推选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经市委同意后,上报吉林市批准、表彰。
3、以“双创双争”和“三帮双促”为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支部、创建先进基层党支部标兵,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的“双创双争”活动,为了全面开展好此项活动,机关工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市直各部门要按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好活动,年末机关工委将表彰一批“双创双争”先进典型;在“三帮双促”活动中,重点抓好“机
关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都要到所居住社区报到,直接联系1户群众,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季度参加1次组织生活,每年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行动,机关工委将采取定期不定期到社区检查、召开调度会等形式,了解各部门“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要扎实开展“党员认亲行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亲情帮扶贫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伤残军人、劳模等困难家庭,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在事业及窗口单位开展“亮身份,作表率”、“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明星窗口”、“优质服务岗”等竞赛活动,窗口部门的党员干部在岗时要佩带共产党员标牌,其他部门的干部要做职位桌牌,是共产党员的,职位桌牌上要有党员标识;要全面推进机关创新党日活动,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展机关党员风采”为主题,开展系列党日活动;结合节假日访贫问苦,在市直机关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创佳绩”活动;要把“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4、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工作。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党内生活制度化。要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在“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重点积极分子,优先列为发展对象。要做好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适时举办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四)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深入
开展“惩防体系制度建设完善年”活动,加大反腐倡廉制度落实力度,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教育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争做勤廉模范。不断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适时举办市直机关廉政文化书画展。加强党内监督,实行党务公开。不断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机关效能。要建立完善好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按制度要求抓好落实。机关工委将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纪律作风方面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
(五)着力加强文明机关、活力机关、和谐机关建设,不断丰富机关文体生活。把机关群团组织各项活动纳入到“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职工互助互济保障工作,关心机关困难干部职工的生活。市直各部门要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机关氛围。适时举办市直机关球类比赛、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登山活动。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十一五”是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最好得历史时期, 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 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农业得到发展, 农民获得增收。中央持续加大对农业的综合补贴, 从2004年开始实施得农机具购置补贴, 特别是从2006年农机补贴资金大幅增加, 拉动了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得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次重申了农机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得意见》, 极大地振奋我国农机工业的全体干部职工,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机工业得高度重视, 这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尽管我国遭遇到了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经历了前所未有得国际金融危机得严重冲击, 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农机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以振兴农机工业为己任,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得有关精神, 团结拼搏, 奋发进取, 取得了农机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成绩。
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2009年, 规模以上企业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2 283亿元。2010年11月, 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2 565.78亿元, 到12月, 有望达到2700亿元,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2 000亿元的目标。
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2008年, 出口达到64.88亿美元;农机产品出口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27.8个百分点, 实现贸易顺差51.42亿美元。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出口下降, 出口为50.52亿美元。2010年, 我国农机出口继续表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到10月份, 出口为52.67亿美元。
由于农机工业的持续技术进步, 加快了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使全国农机的拥有量不断提高,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2009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9.13%, 2010年达到52%。
2 把调结构、促发展作为协会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农业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坚持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调结构、促发展作为协会的中心任务, 为行业的发展服好务。
一年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紧扣国家发展大局, 不断强化为“三农”和行业的服务工作, 坚持办实事的宗旨, 力求在行业有新作为, 开创新局面, 推动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回顾2010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开展行业研究, 强化为政府和行业的服务能力
开展行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共性问题的研究, 研究行业运行的态势。实实在在做好为政府、为行业服务工作, 为政府制定规划政策、落实项目提供支持。
2.1.1 开展产业政策问题研究
完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下达的《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相关政策研究》 (简称《技改政策》) 课题、《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简称《产业政策》) 、《行业准入》、《农业装备新产品生产鉴定管理办法》等课题研究项目。
《技改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结合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实际,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装备产品和制造技术水平的研究, 提出了我国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的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借鉴国际农机企业技术改造经验和总结农机行业生产特点, 对我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九大类主要农机产品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我国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技术改造内容以及政策建议, 体现了《技改政策》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有关专家认为, 《技改政策》提出的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 符合我国农机工业实际, 有利于农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振兴;提出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符合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能够促进行业的升级, 具有可操作性。
2010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产业政策》 (征求意见稿) 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1月征求了部内有关司局的意见,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将《产业政策》 (征求意见稿) 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根据各部门反馈的意见, 我们将继续修改、补充、完善。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 按照国务院22号文件的精神,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承担了《行业准入》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 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了行业准入条件。
2.1.2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 制定完成《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5年, 我国农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农机工业的调整和振兴,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农机制造业的振兴, 制定并实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规划》提出今后5年, 农机工业要重点抓住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实现确保农机工业稳定增长, 突破核心技术, 带动产业发展。主要是从“调结构、促创新、上水平”的主线出发, 根据行业特点, 提出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
《规划》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的原则、重点发展领域、近期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和产业布局。同时就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行业准入、税收、企业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同时《课题》还提出了现代、高效大功率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等“十二五”期间15个重点建设项目。
2.1.3 完成了商务部委托的有关工作
受商务部委托,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正在制定《农机工业“十二五”进出口发展规划》。提出了进出口的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和有关政策。
同时, 根据商务部的要求,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还开展了“人民币升值对农业机械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基本情况分析”、“对WTO非优惠原产地规则文本机电产品类修订意见”、完成了“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布置的鼓励进口产品目录编制工作”, 参与修订“外商投资不予免税进口的商品目录”, 提出对“2011年海关税则号”修订意见, 提出了增加“茶叶加工机械”、“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或牵引式喷雾 (喷粉) 机”、“机动水稻插秧机”、“粮食加工机械”和“奶油分离器”5个产品税则号。完成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布置的“农业机械产品出口退税率建议”等工作。
2.1.4 对新型大功率农业装备进口税收提出政策意见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精神,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 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内 (国务院确定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 ,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关税[2007]11号) 文件的精神, 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委托有关部门, 制定专项进口税收政策, 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受财政部关税司的委托,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从有利于我国农业装备自主创新出发, 对“新型大功率农业装备及其关键零件进口税”中的重大装备和产品、重大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清单提出了调整意见, 得到了采纳。
这一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机工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 有利于通过引进关键零部件再创新, 提升我国的农机产品水平。
2.1.5 参与了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有关工作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积极配合农业部农机化司工作, 针对主要农机产品生产企业增加过快的问题和目录门槛过低等方面的情况, 提出了加强对《推广目录》的审查和评审等有关方面的建议, 这一轮的《推广目录》增加了对一些产品规模上的要求。参与了《推广目录》的评审等有关工作, 同时也为企业申报目录进行了一些咨询服务工作。
同时, 根据企业的反映, 向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建议完善购机补贴办法, 加快补贴款的收回, 对补贴产品放开价格等方面的建议。
2.1.6 参加了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
根据国家质检中心的要求,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作为组长单位, 参加了4次国家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
2.1.7 组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
组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农业机械专业的评审工作。2010年农机行业申报参加“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项目共有21项, 确定获奖共有11个项目获奖, 其中:获得一等奖2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6项。评奖会务工作由江苏大学协办。
一等奖 (2项)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报送的《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关键技术装备》;江苏大学等单位报送的《油菜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二等奖 (3项)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报送的《东风-750/754型轮式拖拉机》;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相关设备研发项目》;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报送的《设施农业智能监控技术产品示范与推广》。
三等奖 (6项) :山东时风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报送的《系列多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发及产业化》;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报送的《4YZQ-4型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报送的《9ZC-170智能型种猪测定系统》;江苏工业学院报送的《新型棉花包装技术的应用》;浙江新界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QJ (D) Y (便拆式) 井用多级潜水电泵》。
从2001到2010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已经组织开展了10年的农机行业科技奖评奖工作。10年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推荐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情况如下:一等奖9项, 获得二等奖37项, 三等奖64项。
2.2 继续参与了国务院
《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和修改补充, 做好宣贯工作
2.2.1 对《意见》进行完善补充
2010年4月19日, 国务院原则通过《意见》。根据国务院19日的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增加《意见》中农机工业等方面的内容, 发改委于21日即召集工信部和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在《意见》中增加了“农机工业行业改革”、解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组建公益性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内容。
《意见》已于2010年7月5日有国务院颁发。《意见》提出了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内容涵盖农机行业改革、解决产品结构性矛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国际合作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等农机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统筹提出了扶持农机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2.2 配合工信部做好《意见》的学习宣贯工作
受工信部委托,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农机工业学习贯彻《意见》会议。工信部苗圩副部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 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司副司长方言,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 有关科研机构、主要农机企业和农机媒体等方面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主持。
苗圩副部长在讲话中表示, 要增强对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22号) 重要性的认识。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意见》的出台, 为农机工业发展确定了新的战略定位, 提供了政策保障, 指明了前进方向, 标志着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3 开展有关调研工作, 提出了有关建议
2.3.1 开展了甘蔗机械的调研工作
根据张德江副总理2010年3月2日在《国内动态清样》第685期“我国甘蔗收割机研发30年难突破”上的批示精神, 会同工信部等单位于2010年4月7日到4月11日对我国甘蔗主要产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了调研, 走访了几个主要生产企业和部分农场, 实地查看广州科利亚公司的4GZ-56切段式甘蔗收割机现场操作收割甘蔗情况, 考察了广东广垦机械有限公司、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广西农机院、广西云马汉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样机和有关的试验录像, 与华南农大等院校和有关厂家的人员进行了走访和座谈。根据调研情况, 提出了尽快提升我国甘蔗收获机械产业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2.3.2 开展了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质量调查工作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的委托,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工业质量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及《拖拉机及收获机械行业产品质量专题调研委托函》的要求, 组织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对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的重点拖拉机企业、收获机械企业开展了专题质量调研走访工作。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行业整体质量发展状况, 总结分析调研中所涉及的问题, 更科学的评价了农机行业质量发展水平。
调研结束后, 于2010年10月下旬召开了农机产品质量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30多家企业的质量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通报了质量专题调研的情况, 认真学习了工信部通过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培育品牌和改善服务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4个工作要点, 通过大力开展抓规划、抓政策法规、抓标准、抓技术改造、抓质量监管和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指导推进工业产品质量, 认真听取了工信部领导和企业代表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了《收获机械/拖拉机行业产品质量专题调研报告》。
2.3.3 提出了有关建议
(1) 为国务院《意见》提出了有关建议。在《意见》的起草中,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把农机工业方面的内容写入《意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机工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有利农机工业发展内容写入《意见》。
(2) 提出了设立“农机工业专项资金”的建议。“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机工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技术和智力引进等, 使农机工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符合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目标, 这一建议得到工信部、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但财政部等部门认为, 目前对农机工业已有相应的支持渠道, 建议仍通过现有渠道给予支持。后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意见》第十六条中增加了“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 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和智力引进。国家技术改造投资要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给予倾斜和重点扶持, 地方政府也要按照一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虽然目前对设立“专项资金”还没有形成共识, 但跟国务院《意见》的精神, 各部门、各地方也对农机工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4 加强行业运行监测, 做好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4.1 做好行业统计工作
接收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统计数据, 获取农机工业产值、产量、经济效益和进出口等经济运行的数据, 分析整理“农机行业产值统计表”、“农机行业产品产量统计表”、“农机行业经济效益统计表”和《农机行业进出口统计表》, 结合市场分析, 按月编写《农业机械行业运行分析》内部资料, 提供给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 为国家制订农机工业宏观调控政策服务。同时, 协会及时把信息发布给有关企业, 并在有关的媒体上发布, 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 这份资料已经成为分析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态势的重要依据。
2.4.2 做好协会会刊《农业机械 (工业) 》出版工作
2010年开始, 与《农业机械》杂志社合作, 联合出版《农业机械 (工业) 》双月刊作为协会会刊。联合出版以后, 由原来的内部刊物成为正式出版物。编辑部加强了编辑工作力度, 侧重对行业运行分析和典型企业的宣传, 及时搜集政府有关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 重点报道重点企业、重点人物和重点事件, 全年共出版了6期, 免费寄送会员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会刊已经成为协会发布信息的固定平台, 成为企业了解行业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
2.4.3 做好协会网站工作
2009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网站改版以后, 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 在改版工作的基础上, 继续强化了协会网站 (www.caamm.org.cn) 作为发布信息主渠道的功能。为了加强网站工作, 加强协会与各专业分会、会员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保持信息资源共享, 协会组建了“协会信息通联人员” (包括:评论员、通讯员和联络员) 队伍, 进一步丰富网站信息内容。一是保证每天信息更新;二是充实各专业板块的内容;三是逐步实现协会各部门、各分会工作的网络化;四是着手准备为各会员单位建立企业档案。
网站作为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官方网站, 也是协会为中国农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2010年, 协会各个业务部门开始利用网站开展工作, 网站已经成为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延伸。
2010年以来, 加强了会刊与网站工作,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着力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协会官方网站———“中国农机工业网”作为信息发布主渠道, 《农业机械 (工业) 》杂志 (标准刊号:ISSN1000-9868, CN11-1875/S) 作为协会会刊, 形成了面向全行业服务的“一网一刊”信息发布渠道。
2.4.4 做好《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的编辑工作。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主要记述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所取得的成绩;系统、全面地提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技术资料和统计数据。同时, 收录了国家有关重要政策法规;介绍了政府主管部门, 主要企业产品;重要的科研、设计、检测单位的情况, 是行业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2010年,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继续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合作, 由该院负责采编等方面的工作。信息部配合编辑部做了大量编辑组织工作。在编辑部积极努力下, 希望给企业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服务, 希望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2.5 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扩大国际市场, 走向全球化
2.5.1 开展了到有关国家的考察访问
(1) 赴美农机工程学术考察团。2010年2月,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研究单位组成的农机学术考察团, 赴美国进行农机专业考察。考察团参观了美国世界农业博览会, 然后考察了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州大学, 并分别与各大学的农业工程系和研究中心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座谈, 参观了实验室, 对无土栽培、生物农药、温室环境控制植物生长、如何收集废气处理为沼气, 将研究养鸡场空气流通运用到飞机机舱的空气流速等课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2) 赴南美考察团。2010年4月29日—5月10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了赴巴西进行有关农业装备的考察团, 参观了巴西国际农机展, 考察了爱科集团在巴西设立的维美德拖拉机制造公司, Urina de Pedra糖业加工工厂等。通过此次考察使我们感到解决甘蔗的收获机械化问题不单单是机械装备问题, 而需要解决一个产业链问题, 从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到糖厂布局、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都要综合考虑才能完善整个制糖工业。这需要国家统一考虑, 统筹运作才能实现。巴西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建议组织糖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家共同考察, 确定适合中国糖业生产的方案。
(3) 赴欧洲考察团。2010年11月7—19日, 受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和德国农机工业协会的邀请, 由常柴、一拖开创、洛阳博马、江苏牧羊、石家庄农业、南京农机化所、洛阳聚翔、浙江长泰、安徽淮丰、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和石家庄旭东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农机工业考察团, 一行33人, 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为期12天的农机专业考察, 先后参观了在意大利博罗尼亚举办的第40届EIMA国际农机展, 高元恩理事长应邀出席了第三届全球农机工业协会会长级会议并作了“中国农机工业”的报告, 与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签署中意两国农机工业合作备忘录, 考察了爱科集团的Laverda联合收割机厂和德国ZF公司等2家著名的农业机械制造公司。
(4) 赴日韩考察团。受日本新农林社和韩国农机工业协会邀请, 由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深圳市桑泰科、湖州丰源、湖州安格尔、中机南方、湖州思达, 湖南农夫机电、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森、山东常林、台州市广丰塑业和台州市丰田喷洗机等公司一行17人于2010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 对日本和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 先后参观了在韩国天安市举办的国际农机展览会“Kiemsta2010”, 参观考察了韩国大同有限公司 (Daedong) 、日本洋马公司 (Yammar) 和丸山制作所 (Maruyama) 三家著名的农业机械制造公司和千叶农机具经销中心 (株式会社石川商会)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侯庆忠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了“韩国2010年国际农机研讨会”, 并作了题为“中国农机工业现状与发展”的演讲。
2.5.2 积极参加国际会议
(1) 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三届全球农机工业协会会长级会议。Agrievolution是全球农业和农机行业的风向标, 是世界主要农机生产国的农机工业协会的高层会晤, 每年举办一次, 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会。2010年会议在EIMA农机展期间召开。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土耳其、印度、日本和巴西等国家的农机工业协会的会长出席了会议,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应邀参加会议, 大会首先交流了全球农业及农机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各国代表做了有关本国农业和农机工业的报告, 高元恩理事长作了《中国农机工业》的报告, 回答了会议代表的问题, 大会代表对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十分关注。
大会还讨论了各国农机工业协会联络网的建设, 会议代表认为为了全球农机工业发展, 提高农机工业水平, 加强贸易合作, 建立联络网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联络网可以搭建一个互通信息的平台, 交流技术、商贸等方面的信息, 加强各国协会之间的合作。会议决定每季度总结和互通一次行业情况, 每年召开一次高层领导会议, 下一届会议将于2011年12月9日在印度召开。
(2) 参加了2010韩国国际农机研讨会。2010年11月3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侯庆忠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了“韩国2010年国际农机研讨会”, 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现状与发展”的演讲, 对我国的农机工业的现状及“十二五”农机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与会海外学者及高校、企业单位同行们对我国的农机行业充满了的兴趣, 引起海外同行对中国市场的极大关注。
(3) 中意两国协会共同搭建国际合作的平台。由于意大利丘陵山地多的地理特点, 意大利中小型农用机械产品很多, 更适合中国国情, 更适合在中国推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与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一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往来, 并且不断地探讨两国农机方面的合作, 通过双方的努力, 于2010年11月11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和意大利农机工业协会哥多尼主席签署了中意两国农机工业合作备忘录, 双方将为两国农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渠道。这为我国农机行业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坚实的基础, 两国协会定期征求本国企业的合作意向, 相互提交合作企业的名称和产品目录, 寻找合作契机, 进而组织两国企业对接活动。
2.5.3 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引进新产品服务
(1) 零配件供应:帮助国内零配件企业与德国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合作。
(2) 国际招投标项目:组织了有关企业参加国家援外项目农机部分的采购。
(3) 国外并购:帮助国内企业以并购国外企业的形式, 引进先进技术, 投放国内生产, 开拓国际市场。
2.6 2010中国现代农业装备国际展览会
2010中国现代农业装备国际展览会于2010年3月29—3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2010年展会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家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参加了展览。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
本届全国农装展期间举办了多项配套活动。
一是举办了“2010国际农业机械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陆仁琪副会长做了“机械工业外贸形势分析”报告;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做了“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产业升级”的报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树君做了“中国农业装备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的报告;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沈广树副局长做了“江苏省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日本新农林社岸田义典社长做了“推进日中农业机械化的合作”的报告;这些话题都是当前国际农业机械合作与发展方面的重大前沿问题, 为行业发展、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向国际化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召开了“联合收割机配套件供应体系研讨会”。从2009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联合收割机产品的质量调研情况看, 我国联合收割机的部分配套件存在的质量问题, 已经严重制约了收割机整机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整机质量和技术水平, 组委会组织召开了联合收割机配套件供应体系研讨会, 30余家联合收割机及相配套的柴油机、变速箱、液压件、V带等生产企业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联合收割机配套件供应体系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的举办在行业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召开了“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讲座”。组织了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讲座。由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专家做了专题演讲。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动力源, 是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近几年,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国家“三农”政策的出台, 大中型拖拉机田间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对拖拉机的性能、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使广大拖拉机制造企业对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结合国内外拖拉机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针对目前我国拖拉机生产企业普遍关心的技术发展问题, 展会组委会邀请我国拖拉机行业专家, 主要从拖拉机整机性能的提升、拖拉机部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控制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在拖拉机技术发展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拖拉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与应用, 为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
四是进行了“首届名茶机械炒茶现场比武大赛”。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名茶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联合浙江省农机工业协会共同组织了首届名茶机械炒茶现场比武大赛。择优推介名优名茶机械产品, 通过现场炒茶表演, 展示具有世界水平的茶叶机械单机、成套产品。炒茶大赛共有21家茶机生产企业参赛。经过评委会根据茶叶感官评审国家标准对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评审, 评出金奖8名、4名优胜奖。
五是发布了“2010中国农机工业新产品”。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对新产品的征集、评审并召开新产品信息发布会, 新产品信息发布会每年度在全国农装展期间举办一次, 同时组织编印、发行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工业新产品发布》单行宣传册。为了扩大对新产品的宣传力度, 结合此次新产品发布展会还举办了新产品图片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会期间, 还举办了“大中型农机工业企业人才招聘咨询会”。邀请了江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三江学院等近10所高校几十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约1万人参加招聘咨询活动。一拖集团、常发集团、大同农机和久保田等参展企业在展会现场专门设立了招聘咨询台,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为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储备的同时, 也是对企业的一次全面的宣传。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展会期间, 召开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座谈会。
2.7 继续开展培育农机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工作
产业集群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状态, 代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效途径。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 是我国农机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产业发展, 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2010年8月1日, 授予江苏省灌云县“中国旋耕机之都”称号;2010年12月7日, 授予湖南省“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称号。
2.8 继续做好农业机械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7]17号) 精神, 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的领导下,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承担了农业机械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并于2009年2月20日发出通知, 启动了第一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开展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为会员企业服务, 促进行业自律, 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和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我们严格坚持了自愿、公正、保密和非盈利的原则, 按照“申报—资料准备—提交材料—信用评价—公示—终审—备案—发证推介—年度复查”的程序进行。
2010年, 共开展了两批。第二批共有有20家企业参加。其中, AAA级18家, AA级2家。第三批有22家企业参加。其中, AAA级20家, AA级2家。
2.9 做好为会员、企业的服务工作
2.9.1 开展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和申报咨询工作
参与了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年产1 000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项目”, 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技术改造项目”, 山东虹宇的“年产30万套大中马力拖拉机液压提升装置技改项目”, 河南豪丰机械集团的“年产5 000台数显深松多用机建设项目”, 河南力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年产5 000台多功能复合式免耕精播机项目”, 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及农机具建设项目”, 山东大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4YZ-2.6自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技改项目”, 赤峰市宁城长明机械有限公司“年增产1万台深松灭茬多功能联合作业机技术改造项目”等12个项目的进行咨询工作。受工信部的委托, 对常州东风、广州科利亚等6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审, 共有48个技改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支持, 项目总投资32.8亿元, 其中国拨资金1.32亿元。下一步, 将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 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方向, 引导产业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 提高产品竞争力。
受国家发改委东北司的委托, 审查并同意了中国一拖等东北农机技术改造项目。
2.9.2 开展了企业进口税收项目的咨询和审查工作
国家对国内暂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实行免进口税制度, 为了使企业获得这一政策支持, 为有关企业进行了咨询服务。
同时, 受财政部关税司的委托, 对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江苏常发、天拖、中机美诺、贵州平水和久保田等企业的免税资格和进口额度进行了审查, 财政部已经批准了上述企业2010年免税额度约1.2亿元。
2.9.3 召开了“联合收割机配套柴油机优化升级研讨会”
研讨会就当前全球范围内联合收割机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联合收割机行业发展现状, 联合收割机对配套动力升级要求, 以及国家实施“质量兴业”战略、加强行业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高元恩理事长介绍了克拉斯、约翰迪尔、芬特、凯斯、纽荷兰、道依茨法尔和三普7个大品牌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俊宝介绍了联合收割机行业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介绍了联合收割机行业制定落实“质量兴业”的实施方案;国家农机具监督检验中心介绍了联合收割机国家抽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研讨会就加快联合收割机配套动力的技术升级, 实施“质量兴业”战略形成了共识, 为联合收割机企业选配柴油机、柴油机企业的产品如何更好满足联合收割机配套要求、共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整机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 还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修改补充, 对国家发改委《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版) 》进行面修订。完成了海关总署布置的“WTO原产地产品税则修订意见”。
2.1 0 规范内部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商协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行业协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面临着大好的形势, 面临着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多的任务将等待我们去做, 我们要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用改革的精神去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断提高协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 才能承担起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2.1 0. 1 参加了民政部、国资委社会组织评估
根据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07]127号) 的精神, 这几年协会稳步发展, 在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会基本具备申请更高等级社团的条件。通过评估过程,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内部治理、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社会公信力, 通过评估, 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 通过评估, 有利于优化政府的监督管理, 促进监管方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增加协会的透明度, 强化社会监督。2010年11月民政部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构将于2011年1月前公布。
2.1 0. 2 申请获得了社团免税资格
按照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的要求, 协会重新申请了免税社团资格并获得批准。
2.1 0. 3 制定和完善了内部管理规章、规范了工作程序
为加强协会的财务管理、规范协会的管理行为, 提高协会的业务管理水平, 根据有关规定, 协会制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 (试行) 》等八个制度、办法分发协会各有关部门及分会, 使协会的财务制度更加健全。同时, 根据中央专项治理“小金库”和财政部、中机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协会制定了“关于分支机构资产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下一步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 特别是财务管理。
3 加强对分支机构的指导, 提高分支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收获机械分会、植保机械分会进行换届。根据大部分会员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和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两个分会于2010年8月初在浙江三门市召开植保机械与清洗机械、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会员代表大会, 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了浙江机电机械有限公司为植保机械与清洗机械分会理事长单位;选举了中机南方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为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理事长单位, 确定两个分会本届理事会的工作要点。会议得到了浙江三门紫金港胶带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3.1 指导帮助分会开展活动, 为会员做好服务
3.1.1 农用运输车分会主要工作
(1) 关注有关政策变化, 及时反映行业诉求,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及时了解低速汽车行业有关政策的变化, 开展行业调查和用户调查。2009年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后给低速汽车行业带来很多影响, 分会及时介入这方面工作, 征求企业意见, 把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 为行业尽可能减少影响。
针对汽车下乡政策, 协助行业人大代表两会期间组织提案, 向政府部门反映我们行业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的诉求。
为了能够使政府主管部门更好的了解低速汽车行业的情况,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 开展“低速汽车发展战略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 针对低速汽车行业发展三个阶段的情况, 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尽快与汽车产业并轨, 通过该研究报告我们提出了15~20年以后并轨的问题, 对我们行业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
参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的研讨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的调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把低速汽车列为限制类产品, 目的之一是加速低速汽车与汽车产品的并轨, 针对低速汽车行业的情况, 我们希望对一些节能、低耗和低排放的产品不要列入限制类, 分会及时代表行业反应意见, 暂缓制定对我们行业不合理的规定, 使相关部门在产业政策中作了调整。虽然没有全部接受, 通过分会的工作, 充分反应了行业诉求, 对低速汽车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服务于质量监督与公告管理工作, 提升行业质量, 维护行业形象。参与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了解行业质量状况, 助推企业关注质量。通过协助的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督抽查, 全面了解企业情况, 规范的低速汽车行业管理。
在《公告》管理过程中, 分会秘书处和分会有关人员也尽可能协助企业提供帮助, 及时完成产品公告, 实现新产品早日推向市场。
(3) 参与标准制修订, 使标准体现产品特点和特色, 促进低速汽车行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及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的要求, 协助完成《低速汽车标准化体系》构建工作。
参与2009、2010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立项工作。参与《低速货车试验方法》、《三轮汽车试验方法》等2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参与低速汽车排放、噪声等环保标准研究制定。
组织行业参与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部分的修订工作。
3.1.2 风力机械分会主要工作
(1) 努力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工作
(a) 参与了科技部“‘十二五’风能发展战略研究”调研和编制工作。受科技部高新司的邀请参加了“‘十二五’风能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编制工作。战略研究报告在对国家风能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十一五”科技攻关工作进行了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风能开发利用的重大需求和重大技术问题, 以及与国外风能开发利用方面的差距, 分析我国在相关方向上的现状及突破的可行性, 研究出“十二五”期间风能开发利用的战略需求和发展趋势。制订出了在“十二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十二五”风能开发利用应重点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重大技术系统和核心关键技术。编制完成了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技术系统路线图。同时, 对关键技术的技术差距、研发方式、技术首创时间、市场首次应用时间等进行评价, 形成了“十二五”本领域发展路线图。并研究制订实现发展路线图的保障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b) 参加了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十二五’风电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 受科技部高新司委托, 正在参与编制“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0年9月份,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多次在北京组织召开风电科技发展座谈会, 邀请来自风电领域协 (学) 会、大学、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知名专家共同起草“‘十二五’风电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风电科技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十二五”的战略目标是为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5亿k W的国家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拉动装备制造、材料、信息、电子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将我国风电制造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全球领先的高技术企业。形成数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在风力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方面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 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培育若干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风力发电制造企业, 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用结合机制, 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 为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c) 参加了国家工信部“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的编写工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8号) , 进一步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对全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通过各生产企业调查统计出2009年风电装备制造业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了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认证机构、生产企业、用户企业及部分地方工业主管部门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广泛听取了建议和意见。
2010年1月18日, 按照116号文的部门分工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会同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共同召开了“制定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工作启动会”, 并成立了专家编写组。2010年1-3月风力机械分会参加了工信部《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工作和《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编写组经过多次研究、论证, 完成了《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
(d) 参加了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全国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2010年3月29日, 国家能源局召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 提出加快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
国家能源局已经制订了《风电标准体系框架 (讨论稿) 》。国家能源局表示, 这个体系确定后, 将成为今后风电标准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次会上, 风力机械分会代表同与会人士讨论了“风电标准建设的工作规则”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提出了将中小型风电机组标准单独分组的建议。国家能源局确认, 将加快建立一批国家级风电产品检测和试验公共平台, 制定统一认证准则, 建立权威检测机构, 加强认证技术研究。
(2) 做好为企业为会员单位服务工作
(a)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 (上海) 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应会员单位和企业的要求, 由分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风力与潮汐发电专委会及世界风能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 (上海) 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于2010年4月27日—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
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展商汇聚上海参加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超过20 000 m2, 展商数和展出面积分别比上届增加了30%和50%。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有31家企业参展, 为历界参展企业最多的一次。“CWEE风能展”已成为中国权威性最强、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风能展览会之一。与其他展会不同的是, “CWEE风能展”是中小风力机械企业参展集中的唯一一个展会。连续四届的成功举办也引起了国内外中小风电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众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已达成共识:“要想了解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品情况, 就去每年4月上海国际风能产业展览会。”研讨会上举行了2场中小风力发电产业专题会议。会议期间召开了“REEP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中国 (上海) 国际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论坛”。
(b) 成功举办了2010年平壤国际风能技术研讨会。2010年9月6日-10日, 风力机械分会与世界风能协会、中国风能协会等单位与朝鲜平壤国际科技与经济交流中心一起在朝鲜平壤市召开了2010年平壤国际风能技术研讨会。来自德国、中国和朝鲜全国各地的50多名风能专家出席了会议。在研讨会期间, 分会及有关专家介绍了世界和中国风电产业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并就小型风电设备基本知识、小型风电机组控制技术、叶片设计制造技术、小型风电机组设计中风轮与发电机的合理匹配、小型风电机组的标准、检测、认证以及风力提水技术等进行系统讲解。朝鲜中央电视台9月5日报导开幕式盛况。此次活动加深了中朝两国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也为今后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风能研讨会、培训会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c) 组织产业联盟, 促进行业发展。为推进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技术进步各产业化发展, 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分会和国际铜业协会 (中国) 倡导下, 由2家社团和9家行业中的企业组建了“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联盟”。按照联盟工作计划开展有关工作:考察了浙江华鹰公司生产现场和上海世博会风力发电示范点;参与了分会年会和展览会;向国家能源局提出政策建议, 反映联盟成员单位要求;开展宣传活动, 在《电能效益》杂志上宣传“分布式中小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技术特征。
(d) 圆满完成了REEP“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受国家能源局委托, 分会与北京计科电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中心、北京远东博力风能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了“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REEP“中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在现有各项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调查中国以及世界小风机产业现状, 深入开展并网/离网小型风力发电应用的技术和经济分析。调查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在分布式发电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为政府提出支持小型风电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建议, 并为小型风力发电并网应用制订示范计划。项目进行过程中, 课题组深入调查了合肥阳光公司、神州风力机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公司、宁波风神风电公司、中科恒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北京远东博力风能公司等典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内蒙古、新疆、山东、天津等典型小型风力机用户, 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 我国小型风能产业引起了国家能源局领导的重视。课题报告提出的小型风电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激励政策建议将作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参考。
(e) 积极关注国家有关项目的进展, 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关注国家“风电场特许权项目”、“全球环境基金 (GEF) /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促进项目”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和863计划及风电场招标等项目进展。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为项目推荐产品, 为会员单位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风力机械分会秘书处积极地与各有关负责部门联系, 密切关注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精神, 及时在《可再生能源信息》、《风能产业》杂志上发布, 以便会员单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分会秘书处还利用一切机会, 及时、客观并公正地向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情况, 以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促进中小型风电产品的出口,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 根据商务部的要求, 分会以推荐的方式向商务部提供了主要生产企业名单, 以便商务部有关部门掌握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出口情况等基本概况。部分会员单位在有关项目中获得资助和支持。
(f) 组织会员单位赴欧洲、美国和日韩考察。为了了解国外在风力发电机组开发、研制、生产和应用情况,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 分会于2010年3月、5月和9月3次组团赴欧洲和美国, 分别参加了由欧洲风能协会主办的波兰华沙欧洲风能大会、由美国风能协会主办的达拉斯风能展览会以及风能行业首屈一指的胡苏姆国际风能展。
2009年12月, 应朝鲜PIIN TEC国际部的邀请, 分会及有关专家前往平壤与朝鲜PIINTEC国际部刘京日部长等商讨了筹办平壤风能培训班和安排朝鲜技术人员访问中国企业等合作事宜, 访问了朝鲜大安电器工厂, 为2010年平壤风能技术研讨会做了前期准备。
2010年3月, 风力机械分会与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以及山东新泰市有关企业共同组成代表团访问了荷兰WES公司, 重点考查了80 k W、250 k W风电机组的生产和运行情况, 并访问了荷兰能源研究中心 (ECN) 。
(g) 参与了农业行业标准和能源行业标准的申报、起草和评审工作。分会参与了农业部科教司有关农业行业标准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对农业行业标准《农村能源术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并申报了《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验收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
根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下达的能源行业标准编制计划, 分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农村风/光互补室外照明装置技术条件及质量评价》标准的起草工作。
(h) 积极开展了海峡两岸小型风电技术交流活动。2010年4月, 风力机械分会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台湾中小型风力机发展协会共同签署了“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技术合作备忘录”, 并决定定期举办“海峡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技术研讨会”。
2010年7月5日—9日, 由风力机械分会与台湾中小型风力机发展协会、台湾核能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技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此次会议为未来两岸在小型风力发电设备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研讨会是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界的首次全方位互动, 研讨会议题涉及两岸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中小型风力机开发技术与应用、两岸中小型风力机产业与技术合作以及发展两岸中小型风力机共同标准等行业焦点问题。
(i) 积极了解企业和市场动态,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分会秘书处不断的接到用户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需求信息, 本着为用户负责的精神, 积极地为用户推荐质量可靠的产品, 使用户满意。积极地向外商和进出口公司推荐会员单位的产品出口, 接待国外代表团, 推荐企业与国外合作, 出口产品和技术。
例如:2010年4月20日—5月3日, 分会组织包头天隆永磁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安华新源开发有限公司、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接待了以朝鲜国家计委副主任Choe Ho Chol先生为团长的9人朝鲜风能考察团。朝鲜客人受到了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的热情接待和欢迎。代表团成员认真学习考察了小型风电机组的生产设备和产品, 与中方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设计和生产技术。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向代表团赠送了测风仪器、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向代表团赠送了300W发电机和产品样本、说明书等资料。最后代表团在上海参观了第四届上海国际风能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5月3日, 朝鲜风能考察团结束在中国的风能技术访问, 满载丰硕成果回国, 朝鲜风能考察团对中方企业的周到安排和真诚接待表示衷心感谢。
积极为有关会员单位联系生产配套产品及生产材料。也为各会员单位之间牵线搭桥, 互相配套, 取长补短, 以利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协助有关企业组织风力发电机产品技术交流和信息发布。
为及时、真实、准确地掌握中小风力发电设备行业基本情况, 从1984年开始, 风力机械分会逐年统计各主要生产企业的产量、产值、利税、出口等技术经济指标。2010年分会对34家中小风力发电设备主要生产企业继续进行行业基本情况调查及数据汇总。根据统计的基本数据和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为有关部门在编制行业规划、拟订发展政策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同时分会也将统计的基础数据在全行业作为信息进行公布, 使各企业了解到各自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理性发展的依据。
3.1.3 拖拉机分会主要工作
(1) 开展了小型拖拉机产业政策调研。
(2) 进行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拖拉机试验工、检验工培训鉴定基地建设和日常工作, 并开始为行业培训拖拉机试验检验工, 第一期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农机集团培训了60名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3) 为一拖公司俄罗斯GOST认证提供服务, 并与俄罗斯国家认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心, 今后将为农机行业尽心GOST认证提供咨询。
(4) 与河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合作研究俄罗斯GOST认证, 该课题将持续两年。
(5) 与认监委合作撰写了部分农机产品实施环保认证课题。
(6) 编辑出版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 受到行业内外的好评。
(7) 拖拉机行业的专利工作。《2010年上半年我国拖拉机授权专利状况分析》已经完成;《2010年我国部分农机企业专利状况分析》、《2010年我国拖拉机授权专利状况分析》将于2011年1月数据公布后完成。
(8) 编译了2000年—2008年世界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的产品性能基本情况, 约十几种产品, 2万余字。
3.1.4 旋耕机械分会主要工作
(1) 编辑《中国旋耕机械专业通讯》。为了更好更快地向各会员单位提供行业资讯, 使会员单位及时地掌握行业动态, 介绍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旋耕机为补贴机型的相关情况, 传达政策要闻、通报商情、沟通信息, 编辑了5期《中国旋耕机械专业通讯》, 从行业的不同角度做好各种信息服务。
(2) 对行业情况调查摸底,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发文、走访、邮件采集和农机展会等各种渠道, 了解统计了近100多家旋耕机生产企业的产品类型、产销量、出口情况等, 为会员单位和政府了解旋耕机械行业和企业现状与发展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
(3) 组织召开了2010年度旋耕机械行业大会。于2010年11月26日—30日在西安召开召开了2010年度全国旋耕机械行业大会暨六届二次理事大会。
(4) 协助总会做好“中国旋耕机械之都”命名的各项工作。江苏省灌云县旋耕机产业是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具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科技创新能力强,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目前全县有90余家旋耕机生产和配套企业, 企业集中度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前列。每年生产配套大、中拖拉机的旋耕机产销量占全国销量近50%, 产品辐射全国各地, 是全国旋耕机械产品的集散地之一。根据灌云县县委县政府的申请,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协助该县政府, 并配合总会, 于2010年6月19日-20日, 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高元恩理事长带领下, 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旋耕机械分会等单位组织的专家对灌云县旋耕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并通过了评审。2010年8月1日授予江苏省灌云县“中国旋耕机之都”称号, 同时在灌云县进行了揭牌仪式。为旋耕机行业在国内国际上多做些形象宣传, 也为旋耕机行业今后在国家争取一些补贴优惠政策。
收获机械分会、植保机械分会直接在总会领导下, 也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总之, 在总会的指导和帮助下, 一些分会积极开展活动, 为政府、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风力机械分会在风力机械行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性研究报告, 为政府制定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信任, 成为在风电行业有影响的行业组织。农用运输车分会发挥在农用车《目录》、标准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得到广大会员的肯定和信任。
但是, 也有一些分会或委员会目前活动处于停滞状态, 有机构, 没有人员, 下一步, 要根据民政部和国资委的要求, 总会要加强指导和帮助, 对于确实不能开展工作的, 要进行撤销或改组,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4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积极贡献力量
4.1 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忧患意识, 充分认识我国农机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机工业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 由于起点低, 基础薄弱, 投入有限, 仍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特别是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方面尚有很大距离。一是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开发创新能力差;二是企业装备水平差、制造水平低;三是行业结构散、乱, 大企业不强, 小企业不专;四是农机工业宏观调控和引导的力度不够, 没有完善的产业政策。
4.2 扎实工作, 努力推动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务院《意见》精神, 按照《意见》的精神, 认真履行农机工业行业服务的职能, 依据行业和市场发展需要, 研究制定和落实振兴农机制造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要按照《意见》的要求, 把农机工业发展摆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位置,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加强协调, 密切配合, 确保《意见》目标如期实现。各有关企业要按照《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落实方案既要严格贯彻《意见》的思路和原则, 落实重点任务, 做好重大工程的衔接配套, 同时, 要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 提出与当地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和区位比较优势相符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下一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要做好以下工作。
4.2.1 宣传贯彻《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5年, 我国农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加快农机工业的调整和振兴,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农机制造业的振兴, 制定并实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1年初,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已经完成了《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提出了现代高效大功率拖拉机、节能环保型中小型拖拉机、通用高效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水稻种植与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自走式青饲收获机、自走式采棉机以及大型喷灌设备等重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 以及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牧草收获与压捆机械、精量低污染施药机械、甘蔗收获机械等15个重点建设项目。经工信部装备司、规划司同意并报工信部部领导批准, 按照《意见》的要求, 抓紧发布并进行宣传贯彻。
4.2.2 加快促进实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意见》明确提出“抓紧研究制定农机工业产业政策, 建立农机行业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整顿行业秩序, 优化产业结构, 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杜绝低水平重复制造。”, “农机工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 加快制定农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办法, 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另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治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 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工业产业政策。
根据《意见》和《条例》的要求, 为了使农机制造业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必须创造相应的有利于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快促进《产业政策》的实施, 以规范行业行为。
同时, 要以《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为依据, 制定农业装备行业准入条件。2011年, 要积极推进《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生产行业准入条件管理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完成准入管理系统相关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完成准入审查与考核专家库的组建;确定准入管理工作机构及监管配套体系人员, 组织并完成相关人员的上岗培训, 开展《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和准入管理办法、准入条件、准入管理工作程序的宣贯。
目前《产业政策》已经在工信部以及其他部位征求意见。
4.2.3 规范新产品和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 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意见》提出要“规范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 这里认为, 国家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后, 农机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不但使一些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定型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也使一些不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直接流入市场, 影响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因此有必要规范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
下一步要按照《意见》的精神, 起草《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 对鉴定的范围、原则、内容、程序、组织和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
4.2.4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战略重组, 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 我国农业装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 因此, 必须加快推动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 通过产业布局, 以及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合国情、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新格局, 满足国内农业发展需求,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5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 具有先进制造水平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 进入全国工业500强, 成为全球农机工业50强企业, 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装备企业集团。
4.2.5 狠抓产品质量管理, 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
农机产品季节性强, 要求产品必须安全可靠, 要在产品研发过程中, 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把好设计关, 提高装备水平, 保证制造质量。主要抓好以下4个方面。
(1) 制定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政策,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2011年, 要通过制定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政策, 明确未来五年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方向, 引导产业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调整技术结构, 从而促进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的优化, 提高产业竞争力, 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2)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纲领,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以质兴业”的原则, 以产品质量提升为宗旨, 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主导产品为重点, 以技术改造为动力, 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发展农业装备的需求出发, 围绕提升农机工业产品可靠性和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质量兴业”, 促进农机工业平稳、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
通过实施“农机兴业”, 争取达到:一是行业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主导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显著提高, 逐步解决关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机制和诚信体系, 培养和充实一批高素质的技术质量人才。评价推出100家左右“AA级”以上诚信企业。三是行业主要企业的产品100%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四是在行业现有基础上, 重点建设2—3家具有较强检验测试能力、具备产品质量技术评价、验证的第3方检测机构;以重点企业为中心, 建设一批兼顾整机及零部件的质量技术攻关与检测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在“十二五”期间, 培育50种以上优质品牌产品, 培育2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 完善质量保证制度和用户服务制度, 根本上改变产品质量形象。
(3)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建议。 (1) 加强企业基础工作, 严格内部质量管理, 发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主体作用。 (2) 完善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做好双向服务。 (4) 加强外购零部件的检测和可靠性分析, 提高整机产品质量水平。
4.2.6 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解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
(1) 通过科研立项, 争取科研经费支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产品科技研发项目的计划和实施。积极推动工信部进行科技项目立项, 立项围绕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高效节能大中型水泵、喷灌机等重大产品开发, 围绕单机向成套装备集成转变, 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围绕发动机、传动、电控、液压等核心部件研发, 增强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水稻插秧、玉米收获和油菜种植及收获机械, 以及节水灌溉设备等瓶颈。
(2) 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单位反映, 建议建设公益性的农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加快急需的关键性农机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通过国家级技术公用平台或鼓励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与国外合作开发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 提升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开发能力。引导零部件制造商和整车制造商独立发展互相合作, 形成技术共享的局面。
4.2.7 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1) 要加强企业基础工作, 严格内部质量管理, 发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督促企业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 主动面向市场, 接受用户、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努力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机制和诚信体系。加强对产品标准体系的贯彻, 加强产品出厂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完善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 积极制定高水平的自控产品标准。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 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在改善品种、提高质量水平, 加大技术设备改造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加强检测手段, 促进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严格控制供应链管理, 加强对配套零部件的采购检测和可靠性分析。完善售后服务机制, 积极从用户收集反馈产品质量信息。建立健全用户培训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等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并注重认证有效性。鼓励企业争优创优。
(2) 要完善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修订完善农机工业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 制修订行业准入条件, 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引导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投入、设备改造, 创新品种和质量提升。加大对可靠性研究等基础工作的投入, 协调有关部门, 组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为开发品种和提升质量创造条件。强化质量监督。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防止违法、违规和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产品质量责任,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支撑行业发展的质量服务体系。建设行业可靠性技术评价实验室。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 建立和推动质量奖励制度。
4.2.8 加强向有关部门汇报与合作, 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
一方面, 加强部门配合, 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加强对关键产品领域、骨干企业、优势产业集群的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 根据情况变化, 及时调整有关部署;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合作, 围绕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 帮助企业在农业装备投资新建、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时争取政府立项和资金支持, 辅助企业争取金融信贷扶持和税费支持。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按照工信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发挥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功能。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要积极承接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管理、行业标准、行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的总结、鉴定、评价、评估和推广应用等行业有关工作, 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 加强调查研究, 反映企业诉求和行业情况, 组织制定“农机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并监督实施, 协调维护企业利益, 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李慧在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郑保山局长在2012年全市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01
读后感李慧芳08-21
李慧玲《平均数》学习心得06-18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03
2016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李慧06-09
行长在2015年经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4
在全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9
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