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之行-有感

2024-11-19

孟加拉之行-有感(共9篇)

孟加拉之行-有感 篇1

孟加拉,谢谢你!

由于出差的缘故,竟给了我机会接触到一个热情却与我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贫穷国度。

怀揣着忐忑和欣喜之情,一个人踏入了异国陌生的街头,一个虽破旧却不失人气、虽贫穷,却不失希望和热情的遥远他乡。

孟加拉的街头,每日都上演着不一样却相似的一幕一幕。

在这里,我见过开着SUV、奔驰、宝马等豪车穿梭拥堵车流、出入都有司机接送、一顿宴请或一次购物抵别人一个月工资的富人们。

在这里,我也见过仅仅为了10元人民币车资,在大街上大汗淋漓骑行大半天的破旧人力三轮车的车主;见过为了几块钱生计,头上顶着负重千金货品穿梭拥挤车流脸晒得通红的商人们;见过为了卖出一朵花,不惜在车流穿梭的街道上追着车跑的衣着褴褛的小男孩;甚至见过夜深人静挤在猪棚、马路上席地而睡衣着褴褛的无家可归者。

在孟加拉,二八法则尤其适用,20%的富人拥有80%的资源,越是在贫穷的国度,底层的人得到的越少,越难生存。

孟加拉回来以后,每每想到在孟加拉的所见所想,无一不让我发自内心的感恩我现在拥有的一切,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我虽未大富大贵,但起码顿顿有肉吃,有床睡,也有足够的衣服可以御寒,有一份相对于较好的工作,有家庭,有爱,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讲真,我写这些并非炫耀我比他们具有优越的生活,更不是以上帝的视角去可怜怜悯他们,我能从他们热情的态度真切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他们心中的快乐。因为生存环境的不一样,不一样,感想也就不同了。而我,单纯只是想写下自己的所感所闻罢了。也许你没法理解,孟加拉会有多穷,那你就想想下五六十年前的中国,我想孟加拉的现在跟大跃进时期的中国也差不多了吧。

生活在这样贫穷的国家的底层人民都在拼命生存,都充满热情的去看待周围的一切,而我们,哪个不是比他们幸福的不是一点半点,为何还要自怨自艾?为何对周围多多抱怨?为何不能拥有感恩的心去感谢周围的一切?

如果你问我孟加拉教会了我什么?我可能会说学会感恩,热诚,乐观思考,善待他人···也许,远不止这些。

没有什么过不去,云淡风轻过后,天依然蓝。

孟加拉之行-有感 篇2

喜欢自然不做作, 作为教师的我, 更喜欢教学自然, 自然的课程设置、自然的教与学, 并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曾有幸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陈锁明院长的带领下, 抱着学习的心态, 走进台湾校园, 现谈一下自己的所观所感。

一、生态自然

沿街居民住宅像是北京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 空气是久违的那个年代北京郊区的气息, 蓝天让人心旷神怡, 台湾人的环保意识和注重人与自然的教育扑面而来。即使是投资7亿元新台币的小学, 我们见到的也不是富丽堂皇的办公间, 而发现了3间简易平房——学校的聚宝屋 (即可以再次利用的废旧物品库房) ;教学楼的阳台、楼道都有自己培育的绿植。无论是城区小学还是农村小学, 给人的感觉都是自然, 不做作, 不张扬。

二、人文自然

我们参观的台湾学校, 都注重传统礼仪文化, 都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都重视图书馆的建设。无论城区还是农村, 无论学生多少, 图书馆的设备齐全, 设施完善, 管理有序, 是学生们的乐园。校园里的义工, 大都由学生父母、爷爷奶奶或学校的退休教师主动来做, 分工细致, 工作到位, 是学校的得力助手。学校中大到校门的设计, 小到标牌的设计, 都具有浓郁的儿童味道。师生们待人真诚自然, 校园文化朴素自然。

三、课程自然

台湾小学的课程设置分两部分:“教育部”课程和自主课程。自主课程大多根据本校学生状况, 考虑本土文化和教师的专长来设定, 我最感兴趣的是艺术课程:

1.自然选择授课内容

地处阿美族地域的一所小学校, 既可以选择台湾“教育部”印发的艺术教材, 也可以选择自编教材。这所小学中两位艺术教师是阿美族, 于是课程开发就根据学校本位课程, 安排艺术课程, 有彩绘石头、素烧砖彩绘、阿美族民俗植物、阿美族图腾、阿美族习俗、十字绣课程等具有学校本位特征的课程。

另一所学校, 由于学校修建操场, 校内施工, 于是设置了工程课程。他们让学生了解施工过程和各种建筑材料等,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工程中。课程设置自然, 授课方法自然, 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

2.自然展示学生作品

校园里展示着的学生作品, 处处浑然天成。反过来想, 教师设计的内容、作业的要求, 都是根据将要展示的地点量身定做的。无论是镶嵌在水泥柱子里的、水池上的、楼道里的, 也不管是房顶上的、宣传栏里的, 都让人觉得作品就是为这里设计的, 处处体现环保意识, 处处凸现自然而然。

3.自然延伸相关知识

台湾“教育部”四年级上册《艺术与人文》课本中的《大自然真奇妙》, 老师们能够上出九课的不同内容: (1) 《形形色色的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形形色色的美丽; (2) 《变化的大自然》, 四季分明的地区有不同的景色, 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的改变和色彩的变化; (3) 《艺术家的自然世界》, 欣赏艺术家笔下的自然世界; (4) 《艺术家画四季》, 季节改变了大自然的外貌, 感受艺术家运用的不同绘画方式表现季节的独特想法; (5) 《发现自然的色彩》, 山川美景、动物植物说出相似色对比色的感觉; (6) 《发现美的原则》, 了解大自然中对称美的原则; (7) 《剪出对称之美》, 剪出的作品装饰美化环境; (8) 《画出多变的色彩》, 运用色彩平涂或打点的方法表现三原色、三间色; (9) 《记录自然之美》, 亲近自然观察叶子的形状、色彩、纹理的变化, 学习拼贴叶画、拓印树叶的方法。

从这一课内容就可以详细清晰地从艺术角度感受自然、表现自然, 学到的知识系统有趣, 研究的内容深入, 知识延展自然。

四、自然畅想

1.人与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 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北京的雾霾天气急需改善, 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现在做起, 节约能源、不浪费, 为北京蓝天做力所能及的事。

2.课与自然。我校的美术校本课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绘画特点、心理特点即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提高作品展示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又可以让作品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即可以装饰美化校园, 还可以运用到学校礼品设计中, 做成书签、杯垫、明信片、提袋、文件盒、光盘袋等等。还可以与废物利用相结合, 创新开展美术活动, 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使艺术生活化。

3.教与自然。作为教师, 教育教学中, 我们常常混淆一些事情: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获得智慧;重要的不是做很多事情, 而是做一点儿有价值的事情;重要的不是自我实现, 而是免于恐惧、获得平静;重要的不是忙碌一生, 而是获得丰富的人生;重要的不是富足的才能分享, 而是分享才能丰富。

让我们学会自然教育, 以大家三小的理念为依托, 用我们完全的信心、完全的爱, 做到自然依势而教, 去着重学生品格、品行、习惯的培养;强调真实、孝顺、感恩;做以教育为倾向的艺术教育。

澳洲之行有感 篇3

校园安全

在山景小学,家长可在课间自由进出教室。想到国内家长不得随意进入校园的规定及学生的安全问题,我困惑地询问该校教中文的李老师。李老师说:“墨尔本的校园很安全,极少发生安全事故。家长可以随时进入校园,如有非家长的外人进入校园,相应的值班老师会把情况汇报给学校。”他的回答只有寥寥数语,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该校其实非常注重学生安全工作。

首先,山景小学的教学楼不会超过两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每个学校的占地面积都很大,所以不需要建高楼。很多教室就是一层的平房,校舍间相距较远,即使遇到突发事件,学生也能快速跑到安全地带。

其次,山景小学在学生活动区设有双重围栏,在教室里和走廊上铺上了厚地毯。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坐和躺,不易摔伤。每天放学后,工人会用吸尘器将地毯全部清理干净。

再次,值班教师很负责。在课间休息时,有一半老师去值班,巡视安全。值班老师的着装很正规,外面套着的背心很像警服,学生看到这样的衣服就会知道今天是谁值班了。

最后,教师办公室就设在教室。山景小学每班学生约为20人,教室旁有一间通透的小房间,这就是教师的办公室。这样的设置方便了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出现意外状况时,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处理。任课教师会注意下节课学生上什么课,如果学生要到美术室、体育室、电脑室等地点上课,任课老师就必须把孩子们带到规定的地点,与下一位老师进行对接。这样的衔接也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其实,只要教师有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校园的安全。在安全问题上,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他们的细心与责任心。

亲子活动

这几年,我校在亲子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成功策划了较多的亲子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亲子活动经验。在考察交流期间,我参加了山景小学的开放夜活动,此活动与我校的开放日活动性质相同,同属家校合作活动。我对两者进行了对比。

相同之处有不少。首先,我们都会很早地进行策划和宣传,且做得很细致。其次,我们都很注意教室布置。山景小学每个班的教室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有热烈、亲和的氛围,都会尽力展现学生的作品,这和我们认真布置教室的做法一样。第三,每逢亲子活动,从策划到实施,我校家长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很多家长甚至会“抢夺”班主任的权利。在山景小学,我看到他们的家长也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不同之处也很多,这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开放的时间不同。我校的开放日活动一般会安排在上课时间,所以家长经常要请假过来,而他们的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学后,时间一般定在下午四点至晚上七点,因此,来参加活动的家长通常会很多。

其次,开放的内容不同。我校的开放日活动多半是教学活动,如请家长来听课等,山景小学的开放夜活动包含的内容则比较丰富,它是集家长会、家长培训和家长展示活动于一体的活动。有书法展示和绘画展示,以此熏陶家长和学生;设置了咨询台,专门教家长育儿方法;设置了家长作品展示台,将家长们亲手制作的发卡、钱包、项链等物品进行展示……在开放夜活动时,学校更多地设置了一些家长希望了解和需要了解的项目,而这比单纯地邀請家长参与活动要实在得多,这是我们今后开展开放日活动时应注意的。

再次,开放的形式不同。国内学校的开放日活动一般局限于本班,本班有活动,家长就来参加,没有就不来。山景小学的开放夜活动是全方位开放的,家长可以到别班参与活动,了解很多信息。

校外野营

在交流活动第七天,我校的孩子和住家的孩子一起参加野营活动。这次野营活动内容丰富,有参观动物保护区、举行篝火活动、搭建小木屋等。我们的孩子在活动里能积极参与,且表现出较好的教养,但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的学生体力较差。参观动物保护区要走较长的路程,而为了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其中几种动物,山景小学的教师在路线的设计上特地进行了重复,这样更增加了参观路程的长度。我们的学生平时看似经常活动,但走起路来却比较吃力,特别在走重复的路线时,队伍里有了抱怨,有些孩子喊起来:“老师,还要走多远呀,我走不动了。”而山景小学的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好奇心。我想这跟山景小学“要培养冒险者”的校训和坚持开展这样的活动分不开。他们鼓励孩子们深入自然,融入自然,对探险比较推崇。正因如此,山景小学的孩子们体力都比较好。

其次,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较欠缺。用木头、树桩和树叶搭成暂时遮风避雨的小屋,是野外生存的一项重要本领。此次活动有一项野外作业便是要求各小组利用森林资源分别搭建一座小木屋。在搭建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山景小学的孩子们拥有突出的动手能力和领导能力。因为他们曾受过这样的训练,所以他们能很快地分工和搭建。我们的孩子没受过这样的训练,且学习能力和想象力不够,在选材、设点、搭架时都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孩子不会就干立着,需要老师提醒才知道要干什么。山景小学的孩子会很兴奋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又找到了合适的木头。”而我们的孩子会说:“老师,去哪里找木头?”“老师,我找不到,你给我一根。”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到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山景小学每位老师都明白,所有的课程都同样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最后,我们的学生需要对现实事物保持好奇心与新鲜感。在野营的头天晚上和次日早上,都有让孩子们在森林里行走的活动,以让孩子们体验白天、晚上的森林有什么不同。我们有些孩子觉得这样的设置没有意义。在篝火活动中,山景小学的孩子们围着篝火尽情地唱歌,做游戏,可我们有些孩子竟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无聊,不如回去看书、打电玩更有趣。很明显,我们的孩子更愿意接触书本上的知识,而对现实存在的事物缺乏好奇心,探索、创新精神较为淡薄。

nlc202309051634

学生体力较差、动手能力有待加强、对现实事物不感兴趣,这与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紧密相关,我们应予以重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课堂教学

在听课时,连我都完全投入了,可是细想起来,山景小学的教师并没采取什么特别的教学手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看看下面这节美术课。在50分钟的课堂里,美术老师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的传统绘画方法和展示相关作品后,便让孩子们自己挑选瓷砖、自己作画,老师在一旁巡视。整个教学流程非常简单,可孩子们却感到兴味盎然。回顾过程,其实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这位老师非常注意分层指导,且方法巧妙。学生绘画水平不一,她会把一些主要的参考作品悄悄地放在地上,让还没有掌握方法的孩子自己去欣赏,很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她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如:“你画得真好!”“天啊,太漂亮了,我真想留下你的画作为纪念。”“喔,孩子,你画得很好,你可以多画几张!”听出来了吗?她的鼓励是有差别的。她还很注意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只要有一个孩子画好了,她就会把作品放在展示角,这样还在画的学生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学习借鉴。理念决定做事的高度,细节决定做事的成败,这是我从这位美术老师身上体会到的。

这位多才多艺的美术老师还是烹饪课任课教师之一。做糕点是我的弱项,可在这节课上,我竟然没觉得困难,诀窍就在于他们发给每个组一张很大的制作图,上面有详细的食材说明和操作过程,只要按照操作流程制作就没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能做好这样的流程图,就能提高办事效率了。这节课最感人的地方在于,糕点完成后,细心的老师提醒学生“好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分组走到校长室和教師办公室请老师们品尝糕点。吃到糕点的每一个老师都不吝啬表扬。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更想制作出更多的糕点给老师们品尝了,感恩教育就这样渗入到孩子们的心中。每次课堂结束时,孩子们都会帮老师洗碗、洗碟子、收拾桌子,长期下来,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山景小学之访带给我许多启发和思考。当年9月,山景小学到我校回访,我再次感受到了两个国家间不同的文化风格和教育风格。我欣赏他们的自信与个性,在介绍本国的文化发展时,他们的自豪感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敬佩他们的时间观念与行动力,他们每次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前到;也佩服他们的意志力与体力,从寒冷的墨尔本到酷热的柳州,气候的变化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喜欢他们率真的情感表达,从她们沉浸于山水之间的快乐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从他们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中,能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心情。

我想我们的教育还是缺失着一些东西,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也应更自信、大胆、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上是不是都准备好了呢?只有我们自己提高了,我们在教育的时候眼界才会更开阔,我们的孩子才会更有希望。(责编 秦越霞)

重庆、武汉之行有感 篇4

2010年3月14日,我有幸成为秦皇岛市经典诵读考察团的一员,赴重庆、武汉考察学习,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可以和全国经典诵读名校近距离接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浓郁的诵读氛围,可以和市区领导、同行及前辈们交流、探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将对我校经典诵读工作乃至我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3月15日,我们抵达考察学习的第一站——重庆市江北区培新小学,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牌小学,以国学教育特色闻名市内外,是重庆市命名的首家“少儿国学院”,其“清明情思祭先烈”大型诵经典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走进培新小学的大门,我们被浓浓的书香气息、厚重的文化底蕴包围了,操场上竖立的一块块写满经典诗句的屏风,古朴典雅,记录了培新小学沐浴经典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理念。“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那青灰色的砖瓦墙上画有色彩鲜艳的“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图,那洁白无瑕的走廊壁上写着“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等规范学生言行的弟子规,贴着学校“2653阳光教育活动”掠影。每一间办公室都被赋予了一个清新、雅致的名字,校长办公室叫“至诚轩”、书记办公室称为“至善阁”,此外还有“听风斋”、“晨曦苑”、“集美馆”、“慧明堂”等,一个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享受,带给教师们的是一种幸福!培新小学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国学启蒙馆,这里是完完全全的仿古建筑,乌黑发亮的紫檀木散发着清香,馆内陈列着琴、棋、书、画,摆放着笔、墨、纸、砚,悬挂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对联,课余时间孩子们聚集到这里,坐在八仙桌旁,捧一本《论语》,弹一曲古筝,写一幅毛笔字,是何等的惬意,经典便在这不知不觉间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孩子们真正“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培新小学的国学教育从外到内、从肌肤到骨髓,已经流淌到每个人的血液里,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学校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德育活动等有机整合,精编了《论语》、《中庸》、《大学》、《孟子》这古代经典四书,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以及优秀诗文、神话故事等,学校里人人诵经典、人人讲美德,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竟能滔滔不绝的背诵《论语》全篇,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用“三字经”来教育家长与长辈和睦相处,孩子们一边跳着韵律十足的国学舞蹈,一边吟诵国学典籍,感受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育人哲学,这将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一段绚丽的风景,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事业与人生增彩。“书香重庆,国学江北”为我们的经典之旅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

我们考察学习的第二站便是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小学和台北路学校,这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所学校。惠济路小学崇尚的办学理念是“惠人济世”,是一种大教育观,学校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始建于上一世纪四十年代,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管理极其规范,校园文化极富内涵,走进校园,你一定会被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画卷所吸引。那里绿草如茵,花香四季,那精心设计的综艺橱窗、科普绘画长廊、环保壁画、创意浮雕,还有那浓厚的现代教育技术氛围,给校园增添了更多的现代人文科普气息。其中“惠人坊”这条文化长廊上“厚德博学”的文化浮雕讲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花坛上方的大理石上雕刻着10米长的中国国学选萃——《三字经》,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不时在长廊中品读,那优秀的古诗文还被同学们排成了课本剧、歌舞剧,赋予现代曲调来弹唱,真是古今结合,妙不可言。

台北路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武汉市唯一一所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学校,学校充分挖掘校名和地域资源优势,确立了“走进台湾”的德育特色和体现台湾元素的主题生态式校园模式。学校里极具特色之处便是教师“诚品书吧”,它的灵感来自于台湾各大诚品书店(图书大厦),听说是爱书者的绝好去处。书吧里竹帘、藤椅、欧式台灯营造了一份安静祥和的气息,书吧外的书亭更是环境优雅,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白栅栏镶嵌的花坛内绽放着馨香的花朵,这里不仅是教师们读书的乐园,更是放松身心的家园。每个星期,教师们都会聚集在这里读书、交流,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新的灵感在这里萌生,书香四溢的校园在这里彰显。

自古巴蜀出奇才,巴蜀文化从古至今都是那么繁荣昌盛,而且历久弥新,我想也只有“文化”才能体现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所学校的内涵吧!

井冈之行有感 篇5

运行部/田飞

9月26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井冈山学习培训活动,让我有机会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光辉历程,悼念革命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井冈山当地环境及现场教学,感悟了井冈山精神,增强了党性修养,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井冈山住处的街道,如果有路树妨碍车辆行驶,树枝被锯掉,或其他原因留下的伤口,画上了与树干基本相同的花纹和色彩,达到了近乎完美的衔接,几乎可乱真,之前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因为住处和学习的地方(包括现场教学)分别在不同的方位,每天都要从街道上穿梭两个来回,偶有机会的茶余饭后闲逛,从未见打麻将的情形。

街上穿红军服的人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红军服几乎没有回头率。可以想象络绎不绝(我们学习的学院学院就是29896人,这样的培训学院数十家,以及个人旅游)的人们在上井冈山,但几乎没有看到KTV等娱乐场所的身影。

虽然人群如织,但看不见超过五层的建筑。

井冈山烈士墓刻有15744个在经过斗争中牺牲的名字,可是,井冈山牺牲的革命先烈是48000多人,三分之二的人为革命献出了什么,名字都没留下。

农民将军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47岁孙女甘红梅比村妇还朴素,跑着上讲台,讲述甘将军和龚奶奶的感人故事,跑步出教室。

仅读过两年私塾的川藏(时称康藏)公路创始人、重庆交通大学首任校长、交通部部长助理穰明德在革命生涯、建设祖国的过程中,不懈努力学习,写出了专著《西南公路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密码脑袋王永浚,总在行军途中用被子裹着在马背上睡觉,掉下了,裹上被子上马接着睡。曾守电台7天7夜,4部电台同时响起,准确判断哪一台是重要情报。

当时最年轻、文武兼备的师长张子清,用菜刀、竹镊子做了三次手术,伤口深度溃烂,一次又一次将腐肉剔除。战士们心疼他,每天从伙食中省一点盐,给他洗伤口,而他却一层一层的包起来放在枕头下,当从昏迷中苏醒的他得知重伤员多,把盐献了出来,也献出了29岁的生命。

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志的.儿子石来发,因战争原因,一出生就留在了井冈山,7岁养父母战亡,与外婆乞讨度日,多年后,母子在广州相聚。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母亲曾志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但石来发选择回到井冈山,朴实地说:“家里有80岁的老外婆,没有我,她就活不成,我的回去守着她,给她养老送终,人得讲良心啊!”

红旗渠之行有感 篇6

第二组

巍峨太行山,雄壮红旗渠。“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河南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修桥,苦战10年,共计削平山头1250个,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516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饮水和灌溉的生存问题,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总干渠分水闸处的红旗渠纪念馆和总干渠重点工程青年洞。

在红旗渠纪念馆里,逼真的模型、生动的实物、珍贵的照片、翔实的资料,真实再现了河南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面对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历史照片,听讲解员述说老一辈当年鏖战太行山的壮烈场面,大家都感动了。走在红旗渠重点工程——青年洞前曲折的长堤上,面对着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和红旗渠中碧绿的流水,大家仿佛又看到一个个铁血汉子和巾帼英雄腰系草绳在悬崖峭壁间除险的身影,仿佛又听到铁锤砸向钢钎的声响回荡在山间。

参观完红旗渠后我们组在青年洞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红旗渠是困难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客服艰难险阻、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是林州人民用鲜血和牺牲、用坚持和奉献铸造的人间奇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体现了林州人民“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壮志豪情,也是与“井岗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是我们新时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保证。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一行,对我们来说,精神上是一种鼓舞,灵魂上是一次洗礼,责任上是一次强化。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应该自觉传承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把学习实践红旗渠精神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南博志愿者之行有感 篇7

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参加学校实践部的活动也已经有两年了,在南博做义务讲解员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从中 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此,要特别感谢南京博物馆为我们学生提供的这次机会,感谢学校实践部为我们志愿者提供的这个平台和对我们志愿者的指导。

我在南京博物馆的龙盘虎踞展馆做讲解员,龙盘虎踞展馆是南京朝天宫博物馆最大的展馆,里面的馆藏非常丰富,对我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也为南京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古都,从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立帝王大业开始,至中华民国在南京结束封建帝制,前后有十个王朝定都南京,历史在此储存下灿烂的文化。龙盘虎踞展馆展示了南京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到现代文明流传的这一长段时期内文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变。馆内展示了衣冠服饰,陈设起居,交通出行,生活风尚,诸学之兴,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科技发展,发明发现,宗教文化,四海交流等等 各个方面。由于它丰富的馆藏成了南京这座旅游城市的一个标志,很多来南京的游客都会选择来这里看看,在这里,可以对南京有个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正是由于南京朝天宫博物馆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为我们这些志愿者提供了服务社会,参加义务讲解活动的机会。我在这期间,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我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来到南博,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南京的知识散播,向来博物馆参观的散客 讲解龙盘虎踞展馆中展示的文物。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志愿者要不停的讲话,陪着散客在馆内参观,一个上午的时间,通常会接待三四批散客,所以过程还是非常辛苦的,但又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是自己的讲解得到游客的肯定和感谢的时候。在这一过程中,我学会了要怎样更好的与人交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做志愿者的这段时期内的收获吧。身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没什么出色的才能,没有出色的外貌,没有出色的口才。。。所以我更加珍惜这个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事实证明,我确实收获了很多。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也要充分利用大学为我们提供的有利环境,学好知识,为日后踏入社会,造福社会而努力奋斗!我认为现在大学生存在就业难等问题 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实践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与社会脱节。南博志愿服务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走进社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可以增强我们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激励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首体招聘会之行有感(推荐) 篇8

2月12号,和同学一起去了首体招聘会。不管了,进去再说吧。以前总在报纸广播里听说应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人才市场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吧?然而现在看起来,缺口好像还挺大。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进了招聘会。

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很多很多人。有抱着厚厚的简历,到处不停问情况寻找合适工作的应届生,俨然像孩子一般。也有戴眼镜,一身挺正式的西服,一看就是已进入职场,想追求更好发展的职业人。然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样的迫切和专注,对未来的渴望。七年,或者更久以后,我也会出现在这里吗?毕竟人总要长大的。也许到那时就会懂了吧,传说中的梦想。

手里是前一天晚上抄出来的适配专业,飞行器制造等等专业在这里好像完全找不到影子。看来这个招聘会针对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服务业,并没有很多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怀疑自己来错了。呵呵。

看到一家有关工程的企业。去问他们,有没有研制开发类的职位?负责人说,北京这边主要是招销售管理的。这。一连看了好几家,都在以招行政人员为多。一下觉得自己没前途了。难道真的是这样?负责东研环境科技的姐姐跟我说,招研发的有啊,就是比较少就对了。我问大概比例?她想了一下,答,五分之一吧。你要想了解这方面的话可以去专场招聘会,会比这个有收获。

看来我国的人才集中在服务业等不需要特别多技术的行业,而缺口大的正是高新技术创新人才,也是国家正在努力培养的。同学问,你说这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另一个答,买方市场吧。不对,好像很不好决定嗯。

报纸上看到:我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成绩显著。5年来,全国共选拔110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人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总数分别达到2146个和2158个,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36.5%和52.5%;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300万人;5年共培养高技能人才930万人次,参加技能竞赛近5000万人次。

孟加拉之行-有感 篇9

时值首汽集团“懂法知规守纪”主题教育月,并借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个契机,为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我于近期阅读了公司党总支推荐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一书,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理论学习机会,使我提高了自身的党性修养,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感触颇深。

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十分向往中国共产党,党的神圣扎根于心,最终自己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大组织。参加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是如此的匮乏,借此读书活动,通过阅读《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一书,从一定程度上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了更深的一些了解,全书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卷制度自信与中国政治改革、组织起来,再造人民、激活人民社会、骑在资本头上的社会主义。这本书分析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不仅旗帜鲜明的支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而且诚挚地指出在新技术的时代如何改善党的建设和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更多的是指引我们该如何在新时代、新的要求下去完成党的建设工作,如何更好地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两个道理:一是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对于我们搞企业来说,也必须坚信这两项道理,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一个国企,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并且只有信仰我们的员工,深入一线关心员工的冷暖温饱,我们的企业才会有蓬勃发展的力量。

上一篇:园区资产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