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精选8篇)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1
莲花煤矿集团公司下属的七道泉子五井口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死亡10人,经济损失达120万人民币。请拟写一份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莲花煤矿集团公司反映情况。
关于七道泉子五井口粉尘爆炸事故的报告
莲花煤矿集团公司:
2013年5月22日,七道泉子五井口发生了粉尘爆炸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13年5月22日10时05分左右由于当时正处于生产作业时间,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导致经济损失达到120万元人民币。
事故发生后,本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安排相关善后工作,并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本部门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排查和培训。
专此报告。
七道泉子五井口2013年5月23 日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2
2012年4月15日10时27分左右,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某汽车修理厂发生爆炸,导致该厂一幢2层办公楼坍塌、隔壁的苏一矿宿舍楼部分倒塌,造成12人死亡、38人受伤住院(其中3人重伤)。
该修理厂坐东朝西,东侧为煤矸石堆山坡及竹林,北侧为苏一煤矿的一幢四合院式宿舍楼,西邻省道福三线,南侧为煤台。修理厂大门朝西,大门南侧为配件房、加油机房;大门北侧为门卫房、厨房及餐厅。厂区北侧为配件房及车库,东侧为一幢2层办公楼。修理厂现场方位、平面布局示意图,见图1所示。
爆炸发生后,修理厂内房屋大面积倒塌,车辆损毁严重,抛掷物散落于四周,中心现场在东侧的办公楼及修车棚被夷为平地,并形成一个周边9.8m×8.6m、深4.6m的锥型炸坑。在修理厂北侧的苏一矿宿舍楼被爆炸冲击波冲损严重,玻璃均被震碎,门框震落。
现场发现7具尸体,其中修理厂内3具、厂围墙外公路上3具、北侧苏一矿宿舍内1具,苏一矿宿舍内发现41块尸块。
2 火灾调查情况
爆炸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刑侦、技侦、治安等部门投入大量警力,走访了240余名现场目击证人、受伤人员,并讯问了已到案的13名嫌疑对象,得到爆炸前现场有燃烧迹象,遂要求消防部门协助调查,并结合现场开展勘验工作。
(1)中心现场办公楼复原情况。办公楼共2层,南北长9.6 m,东西宽8.6 m。一层布局为北侧客厅、中间两间卧室、南侧三间仓库。其中,仓库天花板的结构为方形木条上方铺木模板后浇筑水泥。二层分别为办公室、会客厅、会计室和管理人员住房。紧邻办公楼南侧为修车工棚,工棚下靠近南外墙处停放有多辆摩托车,修车工棚顶部由数根圆形杉木横梁支撑,上铺铁皮,横梁一端架在办公楼二层上方,另一端由铁制支架支撑。
(2)爆炸物存放位置和数量。爆炸物存放在中心现场办公楼一层南端仓库,仓库南北长约4.5 m,东西长约4 m,三面是墙,没有窗户,靠近修车棚一面为钢质卷帘门。仓库内存放有20箱正规厂家生产的硝铵炸药(每箱24 kg)和13袋“地下工厂”非法生产的硝铵炸药(每袋20 kg),共计740 kg;另外,仓库靠近卷帘门的墙角还存放有50余枚电雷管。仓库内物品存放,见图2所示。
(3)爆炸物来源。爆炸物的来源渠道有两个,其中正规厂家生产的硝胺炸药是该修理厂法人代表在承包正规煤矿时私自截用采矿的炸药,并存入汽修厂仓库。“地下工厂”非法生产硝铵炸药是由该修理厂法人代表通过私人渠道,以每袋1 200元的价格购买了15袋。在存入汽修厂仓库后,除有两袋运到其承包矿山中使用外,另外储存在仓库的13袋在此次爆炸中全部炸掉。经对在其矿山使用两袋炸药的剩余炸药进行鉴定,确认该炸药含有氯酸盐。
(4)起火燃烧、爆炸经过。爆炸目击证人陈某、王某等证实,从发现烟从储存炸药仓库的卷帘门下溢出到发生爆炸的间隔时间仅20~30 s,其间,有听到若干小爆炸声。发现起火燃烧时,有多辆(7~8辆)摩托车同时燃烧;现场勘验发现5辆摩托车有过火痕迹。
(5)起火爆炸点的认定。起火爆炸点位于办公楼一层南侧中部室内,主要证据如下。
一是修理厂东北侧二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完全炸毁,建筑原址留有一深4.6 m、周边9.8 m×8.6 m的炸坑(办公楼一层及爆炸物存放及现场爆炸中心示意图见图3所示),炸点中心距东围墙8.4 m,距北围墙9 m。对应该炸坑的北面为一煤矿宿舍楼(4层),建筑整体受损情况严重,建筑一至三层05~07室南北侧墙均向北侧倒塌,该位置梁、楼板破坏程度最重。其中,06室位置的二层南侧水泥楼板梁被炸飞,三层水泥楼板位置炸出直径约2 m的孔洞(宿舍楼炸毁情况如图4所示);对应炸坑的汽修厂西侧围墙及建筑破坏倒塌,东面围墙倒塌,且山体植被破坏严重。对应炸坑南侧的大货车受损变形,一大货车车架向南侧严重凹陷变形,围绕炸坑现场存在大量爆炸抛射物品的碎片。从宿舍楼、车辆等破坏痕迹、抛出物位置、对应炸点的抛射线等呈现出炸点在办公楼一层南侧中部室内。
二是爆炸中心现场(炸坑)西南侧发现一扇钢质卷帘门,卷帘门整体未过火,基本无烟熏痕迹,呈上部(复原位置)相对完好,下部东侧局部变形;卷帘卷轴东侧有变形弯曲,西侧相对完好。爆炸中心现场(炸坑)东南侧位置搜集到另一樘钢质卷帘门残骸,并进行复原整理,该卷帘门痕迹呈内部过火燃烧,外侧过火痕迹轻微。现场提取到有燃烧和烟熏痕迹的木梁,其痕迹呈现出悬空燃烧和烟熏造成。其中,位于仓库内的方形木梁燃烧较为严重,位于仓库门口修车棚上的圆形木梁靠近仓库一端燃烧严重,另一端相对轻微,反映出火势由仓库内向外蔓延燃烧的迹象。
3 起火爆炸原因分析
(1)排除室外燃烧引发仓库内爆炸物品爆炸的可能。一是该仓库钢质卷帘门痕迹呈内侧过火燃烧,外侧有轻微过火痕迹。位于仓库内的方形木梁燃烧较为严重,位于仓库门口修车棚上的圆形木梁靠近仓库一端燃烧严重,另一端相对轻微,反映出火势由仓库内向外蔓延燃烧的趋势。二是陈某、陈某、王某等证实:办公楼一层南墙为实体墙和钢质卷帘门分隔,电气线路及开关在办公楼一层南侧外墙及相邻的围墙处。三是在爆炸点的东南侧山坡位置,发现两辆烧毁的摩托车残骸和电线、电器残骸。其中,三相电表、开关未过火烧毁,开关呈合闸状态;一组为空气开关烧毁,内部炭化粘结,呈外部火烧特征;对该处发现的电气线路进行勘验,未发现电熔痕。对现场过火的摩托车电气线路进行勘验未发现电熔痕。四是从发现起火到爆炸时间极短,且发现火灾时,有多辆摩托车同时处于猛烈燃烧阶段,不符合由外部摩托车起火或电气线路起火燃烧初期火灾的规律。五是由于短时间内摩托车燃烧油箱不可能发生爆炸,电气线路短路产生的声音分贝值不大,因此爆炸前陈某、王某等相关证人描述听到若干小爆炸声应为由办公楼室内传出。
(2)仓库内爆炸物品自燃爆炸的可能性分析。经现场勘验和技术鉴定,认定爆炸原因系存放在中心现场仓库内的爆炸物自燃引爆,主要依据如下:
一是爆炸物成分。经检测分析,爆炸现场的爆炸尘土中检出硝铵类炸药和氯酸盐炸药的残留成分(正规的炸药中不含氯酸盐成分),确证爆炸物是含有氯酸盐的硝铵类炸药,与查扣的炸药鉴定结果一致。
二是现场炸药可以自燃引爆。根据炸药性质,含有氯酸盐的炸药在受潮等环境影响下会分解,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热、冒烟甚至燃烧,燃烧过程会先发生小爆,紧接着是燃爆、轰爆,并可引起制式炸药和雷管殉爆。上述过程符合调查中证实的爆炸现场存放二类炸药情况(一种是乳化炸药,另一种可能是自制含有氯酸盐类物质的炸药)。经调查走访证实,当地于2011年12月及2012年2月曾发生两起含有氯酸盐成分炸药的“土炸药”自燃引爆事故。
三是炸药存放的仓库特征可以排除人为引爆可能。存放爆炸物的仓库一面是已上锁的卷帘门,另外三面均没有窗户。由于爆炸时间为上午10时10分左右,储存炸药的杂物间处于关闭状态,爆炸现场人员较多,且爆炸目击证人汤某离爆炸物储存间仅1.5 m左右,未发现异常情况。
四是现场访问情况符合炸药自燃引爆进程。在调查访问中,爆炸目击证人汤某、陈某、王某等均反映看见烟从储存炸药仓库的卷帘门下溢出,并迅速变浓变急扩散,同时听到两三声爆炸声,这些情况与上述起火位置分析以及含氯酸盐炸药可以先小爆,紧接着是燃爆、轰爆、殉爆的爆炸进程均能够相互印证。
综合以上调查访问及现场勘验,提取炸药成分的分析以及该起爆炸起火燃烧特征,由室外燃烧引发仓库内爆炸物品爆炸的可能可以排除;同时,在排除他人进入仓库引爆炸药的可能情况下,爆炸物自燃引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参考文献
[1]金河龙,赵立本,王树文.浅析一起住宅楼爆炸原因认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54-456.
[2]李志峰,范晴晴.爆炸火灾事故调查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76-580.
[3]金河龙,赵立志,王树文.浅析一起住宅楼爆炸原因认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54-456.
煤气泄漏引发的大爆炸事故 篇3
上海某酒家煤气泄漏引发的大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一、情况经过
某月9日6时许,位于上海闹市静安寺附近的大酒家。发生由厨房煤气泄漏引发的大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据警方介绍,6时许,上海110报警台接到酒店业主报警说,店里煤气表爆炸了,快通知煤气公司来修。报警后仅两三分钟,酒店就发生了爆炸。玻璃粉碎。楼房坍塌,在酒店用餐的顾客和工作人员,有的被当场炸死,有的重伤。
警方接报后,迅速派出消防公安干警赶往现场进行抢救。同时把伤员送往瑞金、华山、华东等5个医院抢救。共有20余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记者在现场目击,酒店外面马路上洒满了被击碎的玻璃,受伤者中有些是过路行人。
二、造成事故的原因
大酒家煤气泄漏引发的燃气爆炸事故。可以分成二次事故,第一次事故是煤气大量泄漏,第二次事故是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是第二次事故。
第一次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煤气压力超压,造成店里煤气表爆炸。
2、对煤气设施检修或碰管使煤气表内及管道未置换干净,造成煤气表爆炸。
3、煤气表有泄漏,没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在它周围形成爆炸浓度区域而发生煤气表爆炸。
第二次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
1、煤气表爆炸后,煤气大量泄漏厨房内。
2、煤气泄漏报警切断装置没有启动。存在着问题;或者没有安装煤气泄漏报警切断装置。
3、酒店人员没有迅速切断气源、熄灭火源及消除可能产生的火花和尽快疏散店内就餐人员。因为当时有两、三分钟时间完成人员疏散工作。并且制止其它人员进入爆炸区或爆炸后的碎片飞溅能伤人的区域。
从以上各因素分析得出:造成7人死亡。近百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首先是煤气设备设施没有按有关规定要求维修、保养、检查,其次是煤气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不够;最后是酒店人员处置措施不当。间接原因。安全用气管理存在缺陷;煤气供应单位安全指导力度不够;酒店不重视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处置演练和培训工作。
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该起煤气泄漏爆炸造成7人死亡,近百人受伤的恶性事故,反映出了商业用户一旦发生煤气事故很容易造成恶性事故。商家经济利益最大化至上,忽视对燃气安全设施设备和安全教育制度培训的投入,在管理上重经营,轻安全。供气单位应加强燃气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供气单位加强燃气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尽可能消除因设备设施引发的第一次事故。
2、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供气,安全用气。
3、加大燃气系统中安全设备设施的应用,提高技术含量,从而增强煤气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尽量控制或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要防止杜绝二次煤气事故的发生。
4、认真做好用户安全用气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强对用户安全用气的指导并作好相关资料。提高用户安全用气管理水平及应变能力。使用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并积极配合燃气供应单位的管理。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4
县安委会:
根据《藤县安全生产委员关于印发〈全县标示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在全积极开展了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专项活动,现将有关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从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我局立即对涉尘有关企业下达了国家总局、自治区和梧州市局的有关通报的通知,要求涉尘企业也迅速组织粉尘作业场所按照《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和《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落实有关安全管理责任和相关安全防范措施,对于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企业,要求马上整改,做好隐患自查自改,确保安全生产。
二、扎实开展粉尘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根据自治区安全监管局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检查表,组织专项执法小组对我县的涉及粉尘爆炸危险企业特别是木材家具加工企业开展了执法检查,集中力量整治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没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行为,整治粉尘涉爆企业非法建设厂房、建设车间、布设生产线、除尘设施行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明确时间,明确整改的要求,整改到位。对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绝不留情,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到目前为止已对涉粉的19家企业进行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10项,已整改10项,共出动30多人次。
—1—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一是我局对全县涉及粉尘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对粉尘职业危害和爆炸危害的重要性认识,自觉加大安全投入,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采取通风消尘、器材配备等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禁火、清洁、应急等管理制度。二是我局对全面的涉粉企业发入了《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并要求企业进管理人员及员工进了相关的培训,并把此规定架设在企业宣传栏和涉粉的重点岗位。
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6年9月18日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5
(国经贸安全[1999]7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送(陕西兴化集团“1·6”特别重大事故专家技术论证意见)的报告》(陕政办函〔1998]164号,以下简称《意见》)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1998年1月6日,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5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万元。事故发生后,陕西省人民政府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按要求组织国内熟悉硝铵生产的专家进行了技术论证。事故调查和论证工作符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的有关规定。
二、原则同意《意见》对事故原因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供氨系统不平衡,氨系统积累的含油和氯根的液体从气氨大量入硝铵生产系统。含油、含氯根高的硝铵溶液,在造粒系统停车的状态下温度升高,自催化热分解过程加剧,在极短的时间内,分物高度积聚导致燃烧爆炸。
鉴于对硝铵溶液爆炸的条件和机理在理论上认识不足,国家尚无硝铵溶液的安全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标准和规程,原则同意将该事故定为非责任化学爆炸事故。
三、同意《意见》中的防范措施建议。请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尽快组织超定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硝铵的安全生产。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一月五日
关于报送《陕西兴化集团“1·6”特别重大事故专家技术论证意见》的报告(陕政办承〔1998]164号)
国家经贸委:
接到贵委《关于陕西兴化集团“1·6”特别重大事故的复函》(国经贸厅安全[1998]312号)后,我省政府即依来函要求商国家石化局,聘请了国内熟悉硝铵理论、生产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五名专家,以及国家石化局、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的有关同志,组成了兴化集团“1·6”事故技术论证专家组,于1998年12月11日至15日召开了陕西兴化集团“1·6”特别重大事故论证会,形成了专家组技术论证意见。省政府同意专家组的技术论证意见。现将专家组技术论证意见报上,请审示。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专家技术论证意见
根据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厅安全[1998]312号文件《关于陕西兴化集团“1.6”特别重大事故的复函》的要求,为尽快查清事故原因,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石油和化工局组成专家组于1998年12月11日至15日在原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l·6”特别重大事故进行技术论证,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崔慕晶同志参加了整个论证会议。论证过程中,专家组听取了“1·6”事故调查组汇报,查阅了有关文件和资料,勘察了原事故现场及相关生产系统,召集工厂领导及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专家组技术论证意见综合如下:
一、关于事故原因的技术论证结论
1月5日,陕西泾阳县发生4.8级地震,省石化局要求各企业采取安全措施,降低化学危险品的贮量,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工厂决定减少氨的贮量,一期硝铵和二期硝铵及其他用氨系统正常生产。分析认为,由于供氨系统不平衡,造成气氨波动,短时间内氨系统积累的油和氯根的液体从气氨大量带入硝铵生产系统。含油、含氯根高的硝铵溶液,在造粒系统停车的状态下(回流溶液度高)温度升高,热稳定性降低,热敏感性增加,自催化热分解过程加剧,氯根及酸性溶液的存在提高了硝铵初始分解的速率,降低了硝铵分解及自催化热分解的温度,使硝铵溶液更加倾向于均相热分解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分解产生的高热和大量高温气体产物高度积聚导致燃烧爆炸。
二、关于事故性质
我国硝铵生产中,硝铵溶液发生重大爆炸的案例未见报导,对硝铵溶液爆炸的条件和机理在理论上认识不足,有关硝铵溶液的安全标准尚没有;对硝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热敏感性,含油含酸、尤其含氯根的自催化热分解危险性、危害性,以及导致分解爆炸的初始温度,临界条件,分解速率,均相爆炸分解产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氯降低分解温度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均没有认识,国家相关的规范标准和规程还没有具体的规定。鉴于上述的具体情况,专家组认为陕西兴化集团“1·6”重大事故为非责任化学爆炸事故,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共同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三、关于“1·6”特别重大事故的教训
事故发生后,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为抢救伤员、恢复生产、组织事故调查分析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兴化集团公司在事故发生后,紧急动员全公司力量,在积极配合调查组调查,做好善后处理的同时,采取了有效措施,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生产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积极恢复生产,保证了659车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事故调查组在事故现场夷为平地,现场人员全部遇难,周围厂房和生产装置同时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调查过程中认真负责,细心研究,做了大量的事故现场勘察和数据采集取证及分析检验工作,形成了事故调查报告。也为这一次专家组进一步的技术论证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为了搞好兴化集团公司及全国同类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出如下的措施意见:
1、硝铵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料氨及硝酸的质量指标,防止油类、有机物、氯化物、酸类介质、金属等进入硝铵生产系统。
2、硝铵的安全生产涉及到系统氨的平衡和平稳及造粒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硝铵的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全厂及氨系统的乎衡调度指挥及造粒停车处理的管理,防止在造粒停车处理中导致硝铵溶液温度超高。
3、加强事故隐患的监控和管理,广泛发动群众查找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积极组织进行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应限期整改。
4、加强全厂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紧急处理预案。进一步完善有关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
陕西兴化集团“1·6”特别重大事故专家组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表任公司“1·6”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一、企业名称: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陕西省兴平市
电
话:0910—8822512
二、经济类型:国有企业
国民经济行业:化学工业
隶属关系:陕西省
直接主管部门:陕西省石化局
三、事故发生时间:1998年1月6日23时03分
四、事故地点: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Ⅱ期硝铵装置
五、事故类别:爆炸事故
六、事故性质:意外事故
七、事故严量级别:特别重大事故
八、伤亡人员情况: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52人
九、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168000个工作日
十、本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万元
十一、事故发生经过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重油为原料制合成氨、硝铵的中型化肥厂。I期工程生产硝铵11万吨/年,于1970年建成投产;Ⅱ期工程生产硝铵11万吨/年,于1982年底建成投产。该厂硝铵的原料是气氨和稀硝酸,其工艺流程:常压中和,一段蒸发、造粒。Ⅰ、Ⅱ期生产工艺相同。
1月6日,Ⅱ期硝铵三班,自16:50接班至21:00,整个工艺平稳,生产正常。21:00以后,Ⅰ、Ⅱ期硝铵中和岗位均发生气氨压力和流量波动,Ⅱ期波动较大。班长商青于21:30左右用电话通知在家的车间代生产主任周德虎:岗位气氨波动,原因查不清。大约在同一时间也报告了厂值班调度张维钧。张维钩接岗位电话后,即将Ⅱ期硝铵气氛波动情况电话通知正在厂中心控制室进行正常工艺巡检的值班调度长杨建党。此时,也在厂中心控制室的见习调度石磊,听说Ⅱ期硝铵不正常后,先期到了生产现场。班长商青让石磊(该同志刚从中心化验室调任调度不久)去厂中心化验室催化验员做中和液化验。约21:40厂中心化验室分析工徐宁根据石磊的要求。追加中和液取样一次。根据徐宁的证言,她接班后,按规定在19:00时已对中和浓度做过一次化验,一切正常。这一次化验约在22:20报出化验结果:样品呈碱性,含游离氨12.85g/L,中和浓度63%。约在22:00之前已到达生产现场的调度长杨建党在听完岗位汇报(造粒已停车,中和气氨波动)之后安排班长商青排集油罐油,排气氨管线上的导淋,让已在现场的仪表工排仪表导淋。仪表工告诉已检查过无问题。杨让商青停中和再检查工艺,同时将气氨带液、中和停车电话通知生产调度张维钧,让张通知合成和硝酸检查工艺,约22:30回到总调度室。在接到杨的电话之后,又先后问合成班长杨新华和硝酸班长李友明,工艺是否异常,得到的回答都是正常。在接到杨建党停中和电话之前,约22:00左右,张维钧曾先后接到Ⅱ期硝铵造粒岗位工造粒已停车的电话和Ⅱ硝铵包装库管员请示出现不合格品往哪放的电话,张即通知煤锅炉岗位注意调节蒸汽压力,并答复库管员:不合格品另放。
大约在21:50左右,硝铵车间代生产主任用德虎第二次接班长商青电话,通知他,问题仍未解决,周即骑自行车到生产现场。约在22:00左右,周进Ⅱ期硝铵车间一楼发现溶液槽曾冒过槽,溶液槽外壁留有硝铵痕迹,仍残留在地面上的溶液呈土黄色,空间弥漫大量蒸汽,并闻到油味。周上到二楼听了班长商青和仪表工介绍之后,看到中和已处在似停非停状态,让班长商青和工人杨辉去打开集油罐手孔检查。经检查集油罐内没有东西,打开集油罐入口阀(即氨蒸发器排污阀)也无东西流出。在得知调度长已安排中和也停车后,就安排一楼的岗位工用水管和水壶冲洗溶液槽冒出的溶液,约22:30离开车间,去厂调度室,认为生产已停,得慢慢恢复就返回家。杨建党在总调度室与周见面后,因造气岗位报告有问题就让张维钧与石磊坐台值班,自己去造气处理问题。大约22:40左右,张维钧曾打电话问Ⅱ期中和岗位是否可以开车?接电话的人回答,开不成。在杨建党和周德虎在岗位处理问题时,同时在车间的还有当天车间值班人王宏朝。据王后来介绍,车间值班人员的主要责任是检查劳动纪律,他是21:00先到总调度室报到后,又到Ⅱ期硝铵控制室的。因他不懂生产,只看见杨调度长与周代主任在岗位与工人们说话,工人们也都象平常一样,在生产现场没有给他留下工人们紧张异常的印象,在他约22:40离开车间时,看到一楼溶液槽周围地面是干净的,只是在溶液槽外壁上能看见有硝铵流出的痕迹。在发生爆炸前的瞬间,见习调度石磊突然接到中和二楼控制室的电话,一女工在电话中失声喊叫:硝铵失火了!石随即向厂消防队报告,电话尚未放下爆炸就发生了。
这次爆炸事故使该公司Ⅱ期硝铵的中和岗位被夷为平地。爆炸直接摧毁的设备装置有:硝铵车间的硝铵溶液槽及两台溶液泵、中和器、硝铵溶液蒸发器、造粒塔、两个硝酸贮槽及两台硝酸泵等,硝酸尾气筒,多孔硝铵生产装置1套,充氨站装置1套,硝铵皮带输送机及其栈桥,一幢三层楼的硝铵生产厂房及其设施。临近的生产综合楼,659分厂、Ⅱ期硝酸、东循环水等厂房设备遭到严重损坏,其中包括生产综合楼内的厂中心化验室精密分析仪器全部毁坏。其它车间厂房、设备、仪表、电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详见附件三)。
十二、事故抢救及调查情况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十分重视。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副省长贾治邦、巩德顺等同志,先后迅速赶到公司,察看了事故现场,并到医院慰问了伤员。李建国书记在现场要求在事故面前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搞好安全保卫工作,妥善处理好事故。程安东省长批示,要想尽一切办法,首先把抢救伤员的工作做好;并决定由巩德顺副省长全权负责,张中鼎副秘书长到现场坐阵指挥,协调石化、劳动、卫生、公安、咸阳市等方面,共同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同时要求省石化局李升堂局长负责处理事故现场被压人员的抢救工作,不全部找到不得离开。并做到:安定厂内秩序,绝不能盲目恢复生产,只有在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才能部分恢复生产。按照程安东省长的批示精神,巩德顺副省长曾多次亲临事故现场,在察看了现场情况后,首先肯定了整个抢救工作,认为进度较快,同意指挥部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要求做好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工作与现场清理工作同步,厂区清理工作首先是设备、仪表的检查,确保恢复生产时设备完好、运行安全。同时要求咸阳市委和兴平市协助搞好周围群众的安抚工作,事故调查工作要加快进度。省劳动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检察院等部门的领导也在事故发生两小时后先后赶到事故现场。化工部、航天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也曾到事故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兴化事故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经贸委、省劳动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监察厅、省检察院、省总工会、省消防总队、西北电管局、省财保公司、咸阳市委、市政府、咸阳军分区、兴平市委、市政府等单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到现场支援抢险工作。
事故发生后,陕西兴化集团公司立即采取行动,紧急动员,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并立即对生产系统和事故现场采取断电、断水、断气等隔离措施,排除一切还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防止事态扩大。同时作好安全保卫工作,将事故现场隔绝。
省石化局领导李升堂、梁平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赶到现场,迅速组织了以李升堂局长为总指挥,梁平副局长、王兴若董事长为副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指挥抢救工作。当场成立了六个组,现场抢险组由贺永德副局长负责现场清理工作,事故调查组、伤员抢救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死亡善后处理组等同时开展工作。
事故发生后,兴化领导班子在事故面前不背包袱、不畏缩,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带领全体职工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积极恢复生产。仅用二十天时间,Ⅰ期硝铵生产系统就恢复生产,不到五十天时间,659分厂已进入开车状态。
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由省劳动厅副厅长陈全民同志牵头,于1月7日成立了有省劳动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石化局、省总工会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分析组和资料取证组,从不同方面迅速开展调查工作。近两个月的调查中。调查组紧紧依靠上级领导,紧紧依靠技术组内的专家,紧紧依靠工厂内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取证和分析论证工作,从多方位反复论证比较,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力求使这次事故调查的分析意见建立在事实依据可靠、理论依据科学、分析判断准确。在工作方法上,采用了现场勘察、找相关人员谈话取证、召开专业人员座谈会、召开工人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方法,既充分发挥组内专家的聪明才智,又充分调动厂内岗位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Ⅰ、Ⅱ期硝铵系统有关硝铵成品、溶液进行取样化验和分析。调查工作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进展顺利。
十三、事故原因分析
1、爆原点的确认
经爆炸专家和现场勘察综合计算分析认为:硝铵溶液槽是这次爆炸事故发生的原点,中和器发生部分殉爆;估计爆炸威力为9.3吨梯恩梯当量(详见附件二)。Ⅱ期硝铵爆炸事故现场的炸坑中心部位是原溶液槽的基础位置,原基础被破压入坑底,原装在中和岗位2楼的氨预热分离器和3楼的膨胀器都处在溶液槽的西边方向,爆炸后罐体分别飞落在西20Om处和西偏南150m处。罐体基本完整,受力部位凹进变形,受力方向来自下方的溶液槽。中和器位于溶液够的东边,其残骸飞落在溶液槽东和东偏北方向。说明主要推力也来自溶液槽方向。
原安装在溶液槽西边地面上约3m处的两个溶液泵电机芯体都被打飞。安装在溶液槽正面同一轴线上的40KW溶液泵电机芯,体在正西方综合楼里发现,稍南1.25m处安装的一台75kW溶液泵电机芯体在溶液槽西南40°角方向约40m的马路上发现,说明是溶液槽爆炸驱动所致。溶液泵混凝土基础重约4吨,被推上溶液槽西边综合楼五层楼里,与溶液槽爆炸推力方向符合。正对准溶液槽方位的综合楼东墙面和框架(南北10m,三楼板下10m范围处)破坏最为严重。
造粒塔倒塌的方向和受力部位也是来自溶液槽的方向和高度。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原硝铵车间中和岗位1楼的镕液槽是爆炸原点。爆炸物质是槽内装的大约27.6吨硝铵水溶液。溶液槽爆炸的同时,强大的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袭击中和器,可能使中和器也发生了部分殉爆。
2、爆炸物质分析及所合物质来源分析
虽然爆炸发生后硝铵溶液槽已不复存在,无法取得直接证据,但技术分析组对Ⅰ、Ⅱ期硝铵系统有关硝铵成品、硝铵溶液这些间接物证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见204所分析测试报告)。这些间接测试,对事故原因的分析研究仍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测试结果可知,这些间接物证Ⅱ期硝铵橘黄色成品中含油、Cl-,酸度为微酸。具体数据是:
温度:135℃左右;
浓度:79%(计算而得);
酸度:偏酸,分析推测得;
含油:0.12%(采用当时成品硝铵含油量);
含氮离子:2.3%(采用当时成品硝铵含氯离子量)。
由此可见,Ⅱ期硝铵溶液槽溶液已被油、氯离子污染,经专家分析认为:油唯一来源是气氨;氮离子主要来源是制取硝铵溶液的原料稀硝酸,但油、氯离子含量如此之高,仍然不能调查分析清楚。(详见附件四)
3、硝铵溶液爆炸机理分析
经技术分析组专家查阅资料并研究认为:Ⅱ期硝铵溶液槽中的硝铵溶液已被有机物油所污染,形成了硝铵——有机物体系。这种有机物体系本身自热分解温度就会降低。加上系统进入大量氯离子,溶液又偏酸,更加使其自热分解温度和自燃临界温度进一步降低。溶液槽中盛有的约21m3硝铵溶液,在上面溶液对下面溶液起到密封作用的情况下,使其自热分解放出的气体无法排放更易引起爆炸。而且溶液槽中硝铵溶液加至溶液槽,这就使溶液槽处于更加危险之中。总之Ⅱ期硝铵溶液槽溶液被污染后,该溶液热稳定性降低,已具备自热自分解的可能,发生自热自分解后,其温度急剧升高,反过来又使自热自分解催化分解越来越剧烈,如此反复,引起最危险的大量硝铵溶液均相放热自分解,就很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4、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技术分析和取证分析报告,结合专家结论,调查组对这次爆炸事故从机械、电气、生产环境、技术和设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认真分析这次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
(1)调查中没有找到因电气方面突发故障失火而引起明火并引发溶液槽爆炸的根据。(详见附件五);
(2)调查中没有发现人为破坏的根据;
(3)调查中没有发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领导干部失职和渎职的问题;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没有发现职工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无操作证上岗的问题;
(4)调查中可以排除添加剂和布片、纸屑、麻袋片等有机物进入溶液槽的可能性;
(5)1月5日,泾阳县发生4.8级地震,距震中40公里的兴平地区有震感,地展对硝铵生产系统是否会造成某些不安全隐患,调查中虽然没有找到,但不能完全排除;
(6)这次事故的爆炸原点是Ⅱ期硝铵溶液槽,而溶液槽本身已被油、氯离子污染,已处于极不稳定、极不安全的状态。从爆炸机理分析,导致这次爆炸事故的原因,可能就是硝铵溶液受到了油和氯离子的污染,提高了硝铵溶液的爆炸敏感度,降低了自热自分解和自燃临界温度而发生剧烈燃烧,以致爆炸。
5、事故定性
硝铵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尤其对于硝铵溶液受有机物、氯离子污染的严重危害程度,国际国内从理论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认为,硝铵生产比较安全,尤其是硝铵溶液的安全性,国际、国内同行业长期以来都有共识。硝铵设计部门在原设计技术规程中,对油、氯离子也没有控制要求,只要求气氨纯度≥99%,对余下的1%也没有要求进行监测、监控。在国内目前执行的硝铵产品质量标准中也没有规定油及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因此,硝铵生产安全操作规程中就没有对油和氯离子进行监控分析的内容。在硝铵生产中和岗位发生气氨波动、硝铵溶液不合格、甚至成品出现不合格等都是按常规进行处理,并采取停车措施,这些方法普遍认为是最安全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这次爆炸事故可以排除生产过程中的责任问题,是一次意外的爆炸事故。
十四、建议
为了从理论上验证这次事故原因分析的准确性,给国内外同类生产企业提供可借鉴的防范措施,指导设计部门补充修改设计方案,帮助生产企业完善操作规程,建议有关方面提供资金,进行模拟试验,以确保硝铵生产的安全。
十五、防范措施
“l·6”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教训是深刻的。虽然确定为一次意外爆炸事故,但也反映出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为了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特提出以下安全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硝铵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硝铵生产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修改,健全硝铵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章制度。
2、公司要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对各职能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划分,加强劳动组织的管理,健全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加强巡回安全检查,做好现场安全操作记录。
3、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加强对全公司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自我保护和处理紧急情况以及一般事故救护的能力,预防事故的发生。
4、将仍在生产的I期硝铵溶液槽槽盖直径加大,以增大溶液槽上部的帽沿。防止今后一旦再发生冒槽时,硝铵残留在槽壁上。
5、正常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由造粒塔蒸发器至溶液槽之间的回流量,防止增加溶液槽内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减少因过热过浓而带来的危险。
6、严格监控油和氯离子。为避免污染物(如润滑油、氯化物等)带入硝铵溶液系统,首先对它的原料气氨、稀硝酸中的杂质要把好关,在合成岗位压缩机后增设高效除油器,减少液氨中央带;在合成蒸发器后增设高效除沫器,减少气氨中液沫夹带;对合成工序中间贮槽,液氨贮罐(槽),要定期排油、排水,从根源上减少和防止被污染。
以前人们对氯离子在硝铵生产中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一般除在水处理站使用电导仪监测水中的总氯离子外,没有另外对氮离子进行监控。建议在水处理脱盐水泵输出口、硝酸吸收塔氯的富集区和硝铵中和岗位酸泵出口增加三个取样口,定期监测氯离子含量。
7、建议设计部门在中和岗位氨蒸发预热器之前再增设一个过滤装置,进一步降低气氨带油的可能性;建议设计部门在硝酸吸收塔氯富集区另设一个受污槽,避免原定期排污仍将含氯的硝酸排进硝酸槽的情况,使硝酸贮槽不再接受含氯硝酸。
8、公司认真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认真查处各类事故隐患,重点是设备、仪表的隐患检查,确保恢复生产后设备完好、运行安全。
附件:
1、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爆炸事故调查技术组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意见(略)
2、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爆炸事故爆炸原点确定和爆炸威力估算(略)
3、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爆炸事故机理分析(略)
4、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工艺技术分析报告(略)
5、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爆炸事故电气技术分析(略)
6、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爆炸事故调查中十四个样品理化分析报告(略)
7、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事故调查取证组调查分析报告(略)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6
义煤集团巨源煤矿2010年12月7日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其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12.7瓦斯爆炸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河南煤化打造成一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
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杀不住“三违”的风,就迈不开安全的路。从12.7事故到所有的事故的发生,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区队、班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从“自我”做起。对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彻底追查不落实的人事。
石油储罐爆炸的事故树分析方法 篇7
在石油石化行业涉及石油的储存、运输、加工及使用管理等环节,都有不少火灾爆炸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间国内石化销售系统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179起[1]。目前石油储罐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国家储备库的储油罐库容多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由于石油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一旦发生油品引燃储罐爆炸,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石油储罐安全评估已成为石化行业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专题。
事故树分析方法[2]是一种图形逻辑演绎方法,从要分析的事故(顶上事件)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事故树的底事件(基本事件)为止;不仅可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可揭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为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分析过程简明形象,具有系统性和预测性,在众多领域的系统安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大型石油储罐爆炸事故,介绍了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内容,建立了石油储罐爆炸事故树,分析了发生火灾事故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1 事故树分析方法
1.1 事故树的组成
事故树是描述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有向逻辑树,主要由事件符号和逻辑门符号组成(具体含义见表1和表2)。事件有顶上事件、中间事件、基本事件等;逻辑门符号根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事件符号连接起来。下层输入事件经过逻辑门只有一个上层输出事件。
编制事故树,首先要调查与顶上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用符号把顶上事件、中间事件、基本事件等按相应的逻辑关系,绘制出反映因果关系的树形图。
1.2 最小径集
在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不发生,事故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径集。能最低限度避免顶上事件发生的径集做最小径集[3,4]。
求最小径集时,对各层事故树依次写出上层事件发生与下层事件之间的逻辑表达式,然后按照布尔代数的德·莫根律,求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组合表达式,即事故发生的补集,所得相加项即为最小径集。
德·莫根律表示如下:
其中,a'表示事件的补集。
1.3 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事故树中众多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均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这就需要对基本事件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这种分析不考虑事件发生的概率,仅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在缺乏定量分析数据的情况下,定性分析尤为重要。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用最小径集来近似判断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系数,通常用四条原则来判断:(1)单事件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系数最大;(2)仅在同一最小径集中出现的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系数相等;(3)仅出现在基本事件个数相等的若干个最小径集中的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系数依出现次数而定,出现次数多,其结构重要系数大;(4)两个基本事件出现在基本事件个数不等的若干个最小径集中,其结构重要系数可用下列近似判别式计算:
式(3)中,xi∈Kj—基本事件属于最小径集Kj;—最小径集Kj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前三条原则也可通过式(3)来比较判定。
运用事故树定性分析时,首先编制事故树,然后用布尔代数法来化简逻辑事故树的表达式,求出最小径集,通过计算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找出重要事件。因此,通过事故树分析,可以知道哪些事件发生对顶上事件影响大,哪些事件影响小,这样就可以找出火灾致灾的各个基本事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事件制定安全防灾措施,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2 石油储罐爆炸事故树的编制
分析石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直接事件为可燃油蒸气被火源点燃,并达到爆炸极限。针对火源和可燃浓度这两个中间事件,层层分析其原因事件,绘制事故树如图1。提供火源的为明火、静电火花、雷击火花这三种事件,其下级事故树如图2—图4所示。
3 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分析
分析图1、图2、图3和图4,顶上事件(事故T)发生的结构函数式为:
A层次事件树结构函数式为:
B层次事件树结构函数式为:
C层次事件树结构函数式为:
D层次事件树结构函数式为:
根据德·莫根定律的式(1)和式(2),求得爆炸事故不发生的逻辑表达式为:
式右边共11个相加项,对应11个最小径集,要使爆炸事件不发生(T=0;T'=1),至少要使其中一项整体不发生(逻辑值为1)。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和x31x32同在8个最小径集中,这13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相等;x12x13x14x15x16x17x18同在4个最小径集中,这7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相等;x19x20同在4个最小径集中;x21x22同在4个最小径集中,x24x25x26x27同在4个最小径集中,所在的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x23出现在4个最小径集中,x28x29x30同在4个最小径集中,所在的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x33x34x35同在1个最小径集中;x36x37同在1个最小径集中;x38只在一个最小径集中。根据判别结构重要度近似方法,只要计算I(1),I(12),I(19),I(21),I(23),I(33),I(36),I(38)的大小即可。
x38是单事件最小径集,所以I(38)=1为最大,其余事件按式(3)计算其在各个最小径集中的权重之和:
比较得出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顺序:
4 安全分析与对策
根据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结合图1、图2、图3、图4等事故树,可分析给出预防储罐爆炸事故的对策措施。
达到爆炸极限(x38)结构重要系数最大,是石油储罐爆炸事故发生的最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采取针对措施,如采用气体报警器监视可燃气体的浓度,当接近危险极限时发出警报,使管理人员立刻采取措施。
油罐选址(x36)和罐区天气(x37)重要度仅次于x38,由此可知,油罐的选址和当地大气因素对于防止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具有重要地位。石油储罐区应建设在开阔地带,常年有流风吹过,要对天气的情况进行监控,尤其是雷电多发季节。
油罐密封不严(x33)或者输油系统故障(x34)和人为操作失误(x35)导致大量油气泄漏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石油储罐的密封至关重要,日常条件下要监测油气密度,发生异常情况要即使采取措施。
储罐撞击(x1)、盲目动火(x2)、动火后留有火种(x3)、动火末端测爆(x4)、锅炉房用火(x5)、过往机动车辆喷火(x6)、使用非防爆灯具(x7)等是导致明火的事件,在储罐罐区应严禁使用明火,避免形成火灾的火源。电器设施不防爆(x8)、防爆电器损坏(x9)都可能产生电火花,因此在罐区的所有电器设施都应具有防爆功能。在罐区采用铁制工具作业(x10)或者穿铁钉鞋工作(x11)撞击油罐也容易产生火花,应该在作业中杜绝。油品自燃点较低(x31)或者产生自燃物质(x32)发生自燃也会产生火源;石油储罐内所装的物质为低燃点的油品,罐内油料也会产生低燃点的甲烷等易燃油气,这就要求我们了解罐内油品特性,定期监测油气中是否有低燃点的物质产生。这些都是从避免形成火源的角度预防火灾事故。
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x19)或接地线损坏(x20)导致储罐接地不良,产生静电后没有及时消散和泄漏,也容易导致静电火灾事故,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储罐接地状况。
由于储罐设计缺陷(x28)、避雷接地电阻超标(x29)或者避雷设施损坏(x30)可能导致避雷器失效;而携带静电的人体在作业中与导体接近(x23)时容易导致人体静电放电,因此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储罐上开展人工作业,定期检测避雷设施。
化纤品和人体摩擦(x21)或者鞋与地面摩擦带电(x22)使得人体携带静电,可能导致人体静电放电;雷雨天气里,直击雷(x24)、感应雷击(x25)、球形雷击(x26)或者雷电波浸入(x27)都可能导致雷击事故,形成火源从而引燃油品,因此石油罐区除了人体静电防护以外,还有安置避雷装置。
油液流速高(x12)、管道内壁粗糙(x13)、溶液撞击金属容器(x14)、飞溅油液与空气摩擦(x15)、液体沉降(x16)、油品湿度高(x17)、过滤器产生静电(x18)等,是容易产生静电的过程,也可能进一步导致静电火花而形成火源,因此应控制油品流动速度,减少静电产生。
5 总结
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了石油储罐爆炸事故的原因,按照重要度分析,依次为:达到爆炸极限,储罐选址,油气泄漏,明火、电火花、撞击或自燃形成火源,接地不良,发生雷击,人体静电放电,油品产生静电。
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掌握了石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规律,油品泄漏与形成火源是储罐爆炸的主要原因,明火、静电、雷电对火灾发生有较大影响,要严格制定相应的防爆安全和技术措施。在石油存储中,要重点监测油气密度,罐区应严禁明火,罐区人工作业器具要严格防爆,定期检查储罐接地状况,保证避雷装置有效,消除人体静电,限制油流速度等。
参考文献
[1]王军.油库、加油站静电引燃爆炸危险及防范.电气防爆,2003;3(2):1—7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三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518—522
[3]黄坤,朱洪杰,苏欣,等.石油安全评价方法现状.石油工程建设.2006;32(1):1—7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8
关键词:LPG储罐;事故树分析;事件;三角模糊数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18-05
Abstract: It builds the fault tree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each factor for incurring fire disaster and explosive of LPG tanks. Firstly, calculates importance of structure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experts' marking, shows probabilities of incidents applying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arranges the incidents applying importance of fuzzy, and establishes the main factors for this accident are losing efficacy of safety valve and static spark.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improving measure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for LPG tanks.
Key words: LPG tanks; FTA; incidents;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0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同时也潜在着危险。LPG的最大危险性就在于它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被列为十大化学危险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均为易燃易爆气体。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LPG储存站,由于LPG的储运都是以液态形式进行,储罐及管线内的石油气都是高压低温的液体,具有极大的爆炸及泄漏危险。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达到爆炸极限,一遇到火源即将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进一步还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火灾。尤其是在大量储存、运送或装卸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在瞬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对LPG的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危险性最集中的LPG储罐的安全工作。预防LPG储罐的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提高其可靠性并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对于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1.1FTA简介
事故树分析(FTA)又称故障树分析,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是现代安全系统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它可全面地找出系统中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从而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预测系统的危险性,评价系统的安全性,进而采取最优安全措施和最佳的控制手段。
事故树图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顶事件)。一个事故树图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主要包括顶事件、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
顶事件:所谓顶事件就是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要研究的事件。通常选择系统最不希望出现的事故为顶事件,它位于事故树的顶端,把它形象地理解为“树根”(显然,本文顶事件为LPG储罐火灾、爆炸)。
中间事件:又称故障事件,它位于顶事件和基本事件之间,并紧跟一个逻辑门表示,可形象地理解为“树枝”。
基本事件:位于树的底部,可理解为“树叶”。
1.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的构建
为了分析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成因,首先根据FTA,综合考虑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各个基本因素,构建事故树,如图1所示。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事件见表1[1]。
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2.1定性分析
(1)求最小割集
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发生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称为割集。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割集。只有割集中所有基本事件同时发生,顶端事件才发生;割集中任何基本事件不发生,则顶端事件都不发生。一个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一种故障模式。
用布尔代数法求本事故树最小割集,结果化简如下:
上述最小割集总数为46个,其中二阶最小割集26个,三阶最小割集20个。
(2)求最小径集
与割集的概念相反,在故障树中,有一组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一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径集。径集是表示系统不发生故障而正常运行的模式。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径集。
求最小径集是利用它与最小割集的对偶性。根据布尔代数的对偶法则A·B=A+B和A+B=A·B,便可得到与原事故树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原事故树的最小径集。本文不再赘述。
(3)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根据对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引起LPG储罐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有:LPG泄露、明火及火花。
2.2定量分析
(1)三角模糊数的运算
作为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FTA便于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可以容易进行定量计算的定性模型。通常的FTA都要求系统的基本事件和顶事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即要么发生事故,要么正常,这样才能确定顶事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LPG储罐系统中,由于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同时,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我们并不能得到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值。对此,可以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是一个模糊数。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来表征基本事件发生概率。
由于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基本事件的概率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采用专家评定法确定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评定组由四位专家组成,评定概率见表2所示。
(2)求顶事件模糊概率可能性分布
(3)从上面LPG储罐失效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排序可以看出,为提高可靠性,应主要通过避免安全阀失效(包括安全阀弹簧损坏、安全阀选型不当)和静电火花产生这两个因素。
针对安全阀失效问题,有关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储罐进出口阀门、阀体及连接部位是否完好。针对静电火花这一问题,LPG储罐的周围环境应注意防止静电产生,对能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储罐、管道要采取防静电跨接和搭接措施;同时,在储罐上应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储罐内壁尽量不要有凸起物,若存在凸起物,其凸起物的曲率半径应大于l0mm。对于大型储罐,其内部应设金属柱或栏杆,以此分离储罐内的电场,来抑制因蒸汽带入的空间电荷导致的危险性放电现象。
参考文献:
[1] 黄昆,蒋宏业,李余斌,等. LPG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分析[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74-76.
[2] 贾智伟,景国勋,张强,等.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矿井火灾事故树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12):62-65.
[3] 李文忠. 浅析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后果类型[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48-49.
[4] 李骁骅,王晶禹. 火灾环境中LPG储罐失效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6):43-45.
[5] 胡广霞.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与危险控制[J]. 安全科学技术,2007(1):8-11.
【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推荐阅读:
爆炸事故情况报告06-09
关于吸取吉林通化矿业八宝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教训及认真开展矿井瓦斯治理、监测监控系统排查的通知10-06
天津爆炸事故08-18
粉尘爆炸事故09-24
某炼钢股份公司炼钢车间转炉钢水外泄爆炸事故调查报告06-12
【事故报告】宁远县新美雅陶瓷有限公司“2016.1.17”较大煤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07-19
天津爆炸事故反思材料10-16
蒸汽锅炉爆炸事故案例10-20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