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2024-10-05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共13篇)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篇1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反思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气旋和冷锋的案例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重点,克服“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呢?那么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对教与学进行如下处理:本课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先引出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和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提出,这样能更加自然的进入本节课的讲解,同时为下节课的高低气压系统也做了一个铺垫。在讲解气团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利用现实中的情况,用黄图盛中学作为一个例子,使学生比较好的接受了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我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与学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探究学生暖锋的特点,并分析一个地区暖锋过境前后的一个情况。另外在教学中还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篇2

本节教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气压系统(高压和低压),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基本概念。利用课堂练习,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知道冷、暖锋的定义。理解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2) 低压 (气旋) 系统和高压 (反气旋) 的特点;

(3) 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2.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下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当地的天气情况与何种天气系统有关。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2. 难点:

(1)锋面气旋;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实际,通过介绍“黑格比”热带风暴的形成消亡过程,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就是身边的地理;

2. 利用动画来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

3. 通过列表对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 利用练习来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练习来反馈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能在天气预报中听到冷锋、热带气旋、寒潮等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某些地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更好听懂天气预报的内容了。

展示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结构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锋面系统;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阅读思考: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气团?什么是锋面?冷暖锋形成过程天气的变化?这三个问题,快速地阅读一下锋面系统这部分知识。

展示气团的定义:冷、暖气团的性质。

展示锋面图: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暖气团在锋面上;因为锋面两侧,两种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都有明显的差别。冷暖空气相遇,水汽凝结,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展示冷锋及其天气:让学生思考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所代表的意思,暂时不解读。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冷而重在锋面之下,暖气团暖而轻在上被迫爬升,在锋面及其附近多形成阵雨,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后及其附近。冷锋用锯齿状的三角形来表示。

利用动画来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

展示暖锋及其天气图: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气团主动爬升,在锋面及其附近多形成连续性阵雨,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前。暖锋用半圆形来表示。

利用贵阳的“天无三日晴”来介绍准静止锋。

展示表格:利用表格来回顾冷、暖锋。

展示动画: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阅读思考: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状况?什么是锋面气旋?为什么反气旋不容易形成锋面?

动画演示:北半球气旋的旋转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展示气旋与反气旋的判断:1.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2.手半握,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大拇指指向气压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弯曲方向就是水平气流方向(风)。

展示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利用北半球低压与高压图来对刚才所学的气旋与反气旋进行应用。请同学们一起来比划一下,绿色的实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用右手,手心向着我们的脸,大拇指的偏转反向就是风的流动方向。请同学们依据我们刚才的步骤,一起来验证一下高压系统。

展示垂直方向变化:在讲大气的运动时,我们只是分析了近地面的气流状况,没有分析高空,即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状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气旋和反气旋高空大气的运动状况,

展示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低压槽和高压脊?低压槽是从低气压区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沿着等压线,由低压向高压,等压线凸出的地方画一条线,即为低压槽线。高压脊是从高气压区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沿着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凸出的地方画一条线,即为高压脊线。有没有锋面反气旋呢?(没有)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主,易形成锋面。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为主,不易形成锋面。

利用北半球气压中心图,来详细讲解锋面气旋。我们首先画出气压中心的槽线或脊线,低压中心为低压槽线,高压中心为高压脊线,所以此图就为(低压槽线)。下面来分析一下三地风的性质,我们要判断风向,最好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用左右手来判断风向。三地各受什么气团控制呢?由于在北半球,哪两地纬度位置相对C地较高,故这两地受热少,在冷气团控制之下,另一地受热多,受暖气团控制。冷、暖气团相遇,要形成锋面,在两地各形成什么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从而形成冷锋;暖湿气团向冷气团移动,从而形成暖锋。

分析两地天气状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过程?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锋面;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学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学习好本节内容,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有几处难点,应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一是冷锋、暖锋锋前、锋后的区分;二是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规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对整个大气知识把握不能到位。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直观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理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识记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比较冷锋与暖锋的差异。

3.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四、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使用技术:多媒体演示文稿、图片、动画、视频、投影。

2.如何使用:(1)在导入新课时,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了预期形象化、直观化与可视化,增加了学生对天气现象要素的认识与体会。(2)观看动画短片,总结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了增强形象化、可视化与真实感的教学效果。(3)投影学生的作品,如比较冷锋和暖锋的区分点。在展台投影仪的使用可以达到增强体验与互动的教学效果。

3.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特色

本节课利用学案导学,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發现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动画演示本节内容的知识难点,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以便易于探究发现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将知识难点容易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锋的形成过程,理解气团、锋面、锋线、锋的关系;2.使学生能理解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对天气、以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3.使学生学会依据不同的材料判断锋的类型。【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电子白板互动填图活动,使学生认识锋、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电子白板拖动功能,动态体现冷暖锋过境引起的天气特征的变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图形演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锋面判断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观察、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2新设计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通过填图活动,让学生运用图形理解锋的形成过程,通过拖动锋面移动的演示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分析冷暖锋移动中的天气变化,落实重点。

2.针对“锋的形成”这个难点,我在我校云服务平台给学生分享了演示实验视频(冷暖水相遇后的变化),并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填图活动;3.针对“冷暖锋雨区差异“,我一方面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相应的填图活动,通过完成“雨区、锋前、锋后”等的填图,结论一目了然,一方面在云平台分享了自制的PPT课件,通过动态图形配合旁白录制,方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选择性观看。3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但理论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学生的空间感差、中国地理知识缺乏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第二,学生们也已经较娴熟地掌握了信息化环境下各种资源搜索、分享的技巧,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技术手段。

第三,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氛围中,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先学后教、学导同行”的教学思路,适应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展示欲望,展示的能力较强。

第四,经过近半年的课堂实践,已经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默契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4重点难点

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中的天气特征的变化;难点:1.锋的形成(气团、锋面、锋线、锋的概念与关系);2.冷暖锋雨区的差异;3.冷暖锋的判断。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 播放视频“一次强冷空气活动的天气预报”, 师:自然界的天气瞬息万变,每天中央台、地方台都会对不同地区的天气进行预报,是什么引起了云雨雾雪等天气的变化?我们今天将学习控制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本节课我们先学习锋面系统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师:阐明本节探究重点(探究问题),方法(1.重视读图、用图;2.重视比较。),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1:认识并理解气团、锋面、锋线、锋等概念的关系,能说出锋的形成过程;2:运用图形,分析归纳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的差异;3:运用图形,分析归纳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的差异;4:对比归纳冷暖锋对天气影响的异同。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各小组聚拢在自己的白板前,利用白板画图演示,聚焦小组成员的问题困惑合作探究。教师走动在各小组间,了解学情,及时指导。活动4【活动】交流展示

1.锋的形成(气团、锋面、锋线、锋面、锋的概念及关系)聚焦电子白板,第一小组团队展示:(1)SMART填图,依次将冷气团、暖气团、锋面、锋线等拖入图中恰当的位置,并简述理由;(2)对照图形简要说出锋的形成过程及气团、锋面等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师:强调注意冷暖气团的冷暖是相对的。2.冷、暖锋的形成 第二小组团队展示:(1)在两幅空白的锋面简图中分别拖入冷暖气团、气团运动的箭头、锋前、锋后、冷暖锋的天气符号、雨区等,并简述理由;(2)依照图形简要说出冷暖的形成过程及图形中表现的异同。

师:依据学生展示情况,特别注意锋前、锋后(锋线为界,结合锋的运动方向)以及冷暖锋雨区分布差异的判断方法指导。3.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第三小组团队展示: 拖动冷锋示意图,演示某城市经历冷锋天气的过程,分析归纳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过境时:锋控制,阴天、下雨(锋后及锋线附近)、刮风、降温;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师:依据学生展示情况 注意引导①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②分析方法: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原理(暖气团—锋面---冷气团)

③因暖气团水汽含量的差异,锋面过境不一定有降水。4.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第四小组团队展示: 拖动暖锋示意图,演示某城市经历暖锋天气的过程,分析归纳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过境时:锋控制,连续性降水(锋前);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师:依据学生展示情况 注意引导①分析方法: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原理(冷气团—锋面---暖气团),②冷暖锋由于冷气团势力的差异,锋面坡度、云系宽度差异导致降水强度与持续时间的不同。

5.准静止锋的形成原因(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均等、昆明准静止锋—地形阻挡冷气流)及天气特征(连续性降水)第五小组团队展示: 运用图形,说明江淮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导致锋面在长时间江淮地区停留,形成当地6、7月的连续性降水--梅雨;师:结合课件中的图文资料,拓展补充由地形阻挡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6.对比归纳冷暖锋的异同,归纳冷暖锋判断的方法:(从天气特征的变化、图形等方面对比)第六小组团队展示(聚焦该小组的白板)本小组探究成果:

图形判断法(气团运动箭头,锋面坡度,雨区位置,雨丝方向等);天气特征判断法(过境前后温度、气压等的不同变化)师:依据学生展示,适时点拨引导①两类判断方法②口诀--冷后冷,暖厚暖 活动5【练习】重点考察

1.锋面判断(图形判断四个,文字判断5个)2.再看导入视频,分析天气预报中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篇5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锋的形成”和“锋的结构”,说明锋面附近出现的常见天气现象。2.通过对比分析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归纳识记它们对天气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2.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制作简易天气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体会地理学的实用性,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简易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分析其天气特点。

2.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并能解释其对应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其危害。教学难点

1.结合简易天气图,分析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结合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季节和地域高低压天气系统附近的天气特点,列举其造成的气象灾害及危害。

3.教学用具

书本插图、简易天气系统图、课件、投影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

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板书)

一、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请大家阅读教材P44,思考:

(启发提问)

1、什么是气团?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板书)1、锋面的定义

(1)、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2)、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是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过渡)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板书)

2、冷锋与天气

冷锋的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合作探究一)

1.冷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水有什么特点?

2.冷锋过境为什么出现较大的风?

3.冷锋过境前、后,什么气团控制该地区?出现什么天气?(板书)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天气暖晴。

天气状况 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较大的风,降温。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雨区位置:冷锋降水在锋前,注意顺着冷锋移动方向,在锋线前部。(总结)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北方春季沙尘天气、北方夏季暴雨和冬半年的寒潮。

观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的冷锋符号,体会冷锋过境时、过境后天气?(过渡)若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平衡爬升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 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板书)

3、暖锋与天气

暖锋的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教师画暖锋图或观察教材P45图2.20。

(合作探究二)

暖气团如何爬升,降水位置?过境时出现什么天气?过境后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天气如何?

(板书)过境前:冷气团控制,天气冷晴。

天气状况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雨区位置:冷锋降水在锋后,注意顺着暖锋移动方向,在锋线后部。暖锋在我国影响范围小,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过渡)那么,如果冷暖气团实力相当,会形成怎样的天气系统?天气如何变化?(板书)

4、准静止锋与天气 何为准静止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过境时:阴雨连绵

过境后:天气转晴

长江流域初夏的梅雨天气(江淮准静止锋),云贵高原初冬的“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

(小结)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气团势均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的形成。过境时天气为连续性阴雨天气。

(转折)无论是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沿锋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气团?是暖气团。它在锋面附近使天气变化复杂,冷、暖锋过境后天气转好。上面我们介绍了一种经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锋面,下面我们来观察教材P46 “2003年10月14日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图”。思考: 在这幅气压场中有几种气压类型?

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

(启发提问)哪两种是最基本的气压类型?

低压、高压。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另外一种经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6倒数第二段,了解气旋和反气旋、低压和高压是对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气旋和反气旋的有关知识。

(板书)1.气旋(投影)“低气压图”

(合作探究三)

1.图中A是低气压还是高气压? 2.气流的运动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东部的偏南风和西部的偏北风各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过渡)我们介绍了北半球气旋的形成,那么南半球气旋的气流运动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画出南半球的气旋。

(备注:同学们在画图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南半球低气压图,并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图,并指出画气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2)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3)气流方向基本上符合二个力的合力方向

由于气旋中心气压低,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空气被迫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云降水,所以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为阴雨天气。气旋控制下的灾害天气是什么?

展示《台风》知识 台风影响下的天气如何?

(小结)由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所到之处都会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台风给人类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能够利用卫星设备准确预报台风的移动速度和到达的地区,同学们应刻苦学习为掌握先进的科技设备打好基础。

(投影)“北半球高气压场”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分析的低压系统的原理在笔记本上画出北半球、南半球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特征。

(板书)

2、反气旋(合作探究四)

1.北半球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2.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和西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3.东部的偏北风和西部的偏南风是寒冷的还是温暖的?

(小结)在北半球陆地上的反气旋由于风是从高纬度吹来,故空气是寒冷的,而在反气旋西部的风是从低纬度吹来,所以风是温暖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一个地区在反气旋的什么部位便可简单确定它的天气情况。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

(备注:教师让学生根据反气旋中心空气的特点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天气状况。)由于反气旋中心空气向四周流散,中心空气减少,高空空气下沉进行补充,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故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为晴朗天气。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我们必须对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特点熟练掌握。(备注:以投影方式展示,加深印象)

补充材料 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右面等压线图中,(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 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 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2.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如课本图2.19图2.20为侧视图),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4)雨区的位置。同上。

板书

一、锋面系统 1.锋面的定义 2.冷锋与天气

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较大的风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3.暖锋与天气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4.准静止锋与天气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气旋

常见的天气系统微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中冷锋的特点

2.理解冷锋的形成过程、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地区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与天气的关系。 教具准备 幻灯片、板图

时间安排:10分钟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大气环流和气压带和风带,而这些知识与气候密不可分。那么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呢?西安今天15~25℃,晴朗,这是天气还是气候呢?西安春季温暖干燥,这又是天气还是气候呢?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已经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校运会4月22日结束的当天上午,天气温暖晴朗,到了下午,突然开始刮大风,天色阴沉,至4月23日,天气恢复晴朗,但温度比前一天要低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讲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气团的定义,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较为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这个范围有多大呢?根据气象学的资料,这个范围可以达到几百到几千千米。我们在看新闻或者听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冷空气一词,这里的冷空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冷气团。我们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可以将气团简单的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一般来说,我们是根据气团与其经过的下垫面的温度的相对高低来划分,气团温度高于下垫面温度,该气团为暖气团,反之,为冷气团。

知道了冷暖气团的分类以后,我们来看看冷暖气团的性质比较表,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冷暖气团的密度问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就可以解释暖气团密度小于冷气团密度的问题,同等体积下,冷气团要比暖气团重,这也是为什么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时,冷气团一定位于暖气团下方的原因。

刚刚我们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锋面。我们先来看看自然界的锋面,看起来是不是很复杂?为了我们学习的方便,我们把锋面简化图放出来,所谓的锋面就是指冷暖气团相遇的交界面,锋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锋。

简化图中给出的锋面系统为冷锋系统,我们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的锋为冷锋。冷锋的符号类似于鲨鱼的牙齿,为一对对成对出现的黑色三角,三角的凸出方向为冷锋的移动方向,三角形之前为锋前,三角形之后为锋后。那么冷锋过境对于地区的天气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冷锋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然后来填写关于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重点强调一下,冷锋过境时能否带来降水,取决于暖气团中所含水汽的数量,若水汽不足,只有大风天气产生,而没有降水。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等都与冷锋有关。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 篇7

例1 (2015年天津文综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 hPa),回答(1)~(2)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解题思路】(1)图示a地位于冷锋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故选A。(2)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 故选D。

【参考答案】(1)A (2)D

例2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2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题思路】(1)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下降,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强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 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2)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气温与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 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1)C (2)B

例3 (2015年浙江文综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图3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1)~ (2)题。

(1)图4为北纬30°附近1234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1,乙—2 B.甲—2,乙—4

C.甲—3,乙—1 D.甲—4,乙—3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

【解题思路】(1)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见绿洲,1处降水丰富,23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4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3地。(2)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两地纬度相近,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海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所以受洋流性质影响较小,C错。

【参考答案】(1)D (2)D

二、解题准备,熟知重难点

(一)重难点、考点归纳突破

1.锋面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二)易错、易混考点辨析

1.冷气团温度不一定比暖气团低。

冷、暖气团是相对于所经地区而言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冷、暖气团没有可比性。

2.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带来降水。

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过程中无法凝结成云或成云较少,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3.低压和气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4.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

大陆性气候是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远离海洋,所以降水较少,降水量受季节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相对较大。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冬冷夏热,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海洋性气候是靠近海洋地区的气候特征,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受季节影响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相对较小。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暖夏凉,温差小,全年降水多且较均匀。

三、命题预测,提高针对性

命题形式及设问角度归纳如下。

1.以物候现象为切入点,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以气温、气压随时间变化图,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3.以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成因及产生的影响。

4.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类型的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

5.以区域图或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某地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地区间的差异。

6.以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考查热带气旋的分布、成因、风向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

四、能力测试

(原创)2015年第8号台风“鲸鱼”于6月22日18时50分前后在海南省万宁市沿海登陆,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台风“鲸鱼”的天气系统的是( )

2.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台风属于( )

A.生物灾害B.海洋灾害

C.气象灾害D.地质灾害

(改编)图6为某地区1000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等温线分布图,此时乙地出现降水天气。据图完成3~4题。

3.关于甲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高压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D.南半球、低压

4.造成乙地出现降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图7中甲和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6.图甲所示季节里( )

A.黄河宁夏段凌汛多发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原创)7.2015年6月1日21时28分,载有458人,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大型客船“东方之星”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据悉,导致客轮沉没的“元凶”是龙卷风,事发前一小时已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天后仍有降雨。搜救工作难度大。图8为长江监利段示意图。读图, 回答问题。

(1)分析此次龙卷风形成的条件。

(2)指出搜救难度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大洋上的气旋,从气压角度看,台风是低压中心。

2.C

3.C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判断,同一等压面,甲处的海拔高,说明甲处近地面是高压。 C对。

4.A结合前面的分析,根据同一等压面的海拔,可以判断乙两侧各有一个高压区,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不可能是气旋(有降水天气), 更不会是反气旋,C、D错。只可能是锋面,根据等温线分布密集,判断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应是冷锋天气;暖锋势力弱,等温线较稀疏。 故A对,B错。

5.A据甲图所示,该季节此地区盛行西北风;乙图所示季节,该地区受一高压系统控制,该高压系统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 因此,可以判断该地应该是30~40°之间,属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6.C图甲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处于冬季,那么北半球属于夏季,黄河宁夏段洪汛多发是在秋季,非洲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北迁徙,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三江平原播种小麦是在春季。

7.(1)附近有洪湖、洞庭湖、长江及其曲流, 水面开阔,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春末夏初,地表增温快,对流旺盛,形成积雨云并发展为雷暴。雷暴云里的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上方冷气流急速下降,下方热空气剧烈上升,在上下激荡中逐渐形成大涡旋。涡旋伸展到地面,形成龙卷风。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的历史教学活动有了全新的改变,教材、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

有一个比喻:“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

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學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师应是集知识、能力、情感于一身的人。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明确要求,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三、小结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篇9

1.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锋面系统的降水区域与其前进方向一致

B.冷暖空气相遇的地区往往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

C.气旋的气流为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为下沉,易成云致雨

D.反气旋控制的中心地带多大风

2.我国东部地区夏秋降水多,主要类型是()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

3.“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描述下列哪个地方的天气特点()A.海南岛 B.台湾岛 C.滇南谷地 D.昆明一带4.赤道处不易形成气旋和反气旋主要是因为 A.全年高温多雨

B.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C.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D.没有地转偏向力

5.造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 B.准静止锋 C.慢行冷锋 D.快行冷锋

6.若这种天气系统((()

图2-21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附近海域 B.15°N附近海域 C.15°S附近海域 D.60°S附近海域

4.下列天气现象,哪些与冷锋有关

()

A.长江流域的梅雨 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 C.东南沿海的台风 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5.图2-22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图2-22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6.读图2-23所示,关于气压中心E和锋面F的叙述正确的是

A.E是北半球气旋,F是暖锋

()

B.E是北半球气旋,F是冷锋 C.E是南半球气旋,F是暖锋 D.E是南半球气旋,F是冷锋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读图2-24,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

图2-24(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 半球。

(2)该系统属于 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属于。(3)甲地目前在 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 天气过程。(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 区域降水为主。

2.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的风向为

。丙地就气流状况来讲属于

,其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

,判断依据是

。(3)图中A天气系统为

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多项选择)。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

答案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B 2.A 3.D 4.D 5.D 6.A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B 2.D 3.C 4.D 5.A 6.B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1)北(2)低 气旋(3)暖 冷锋(4)AD 2.(1)西北、反气旋(2)图示乙处的等压线较甲处稀疏,故风力较甲处小。

(3)根据图示A所在的锋面气旋图示,画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示中的两条低压槽处的锋面,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呈逆时针辐合气流,则A处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则容易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降温乃至降雪天气。

(4)台风属于气旋形成的天气;泥石流是山区受暴雨影响而形成;而冷锋影响下,容易形成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和春季的沙尘暴。

【感悟高考魅力】

1.C此题适用排除法。A项,自8时至20时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风向为偏北风,等压线变密,风力逐渐加强;B项,②地受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C项,低气 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中心气压降低,说明势力增强;D项,对比两幅图锋面的位置可得出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速度慢于冷锋。

【延伸知识】

“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指的是昆明地区的气候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其海拔高,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是晴朗天气,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很低,四季没有寒暑之分。但是其地处高原,地势高,每当下雨时,太阳的辐射被减弱,造成气温下降,就变成秋天的气候。

相关地理谚语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 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篇10

一、导语方面:运用《海尔兄弟》片头曲导入感觉还是比较贴切的,能够很好的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但存在一个小问题,我在导入歌曲时就直接用视频播放的,在听歌之前要求学生注意歌词唱的什么,但在播放时学生都被视频动画片给吸引了,忘记的我交代的任务。这方面我可以做如下修改:直接播放MP3格式的歌曲,同时在屏幕上展现出歌词,这样学生的任务就很明显,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了。

二、衔接方面:第一部分讲解到天气定义和特点及影响之间过渡语没有衔接好,有点生硬,必然导致学生思路跟不上,当运用三则资料引导学生小结天气特点时,课堂气氛沉落下去,原本觉得很容易的问题突然间学生却哑住了,让我非常着急。现在想来,是我的引导语不够精确明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注意自己的用语,使得提出的问题简洁明了可以答,提高自身语言的功底。

三、调动气氛方面: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感觉已经进入状态,启发效果明显。这部分主要运用竞赛的方法比一比记忆天气符号。通过对比,学生积极性提高,效果明显。另外,在最后还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扮演主持人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全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播报,调动全体学生的关注性和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教师与学生方面:作为地理教师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自己的语言组织不够精确明了,引导学生思索方面还需加强,临时处理学生问题答案的机智还不到位。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还不是很明显。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篇11

一、CINRAD/SA天气雷达组成

CINRAD/SA天气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器四部分构成。

1. 发射机。

发射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频放大链, 高频放大链由高频激励器、高频脉冲形成器、可变衰减器、速调管放大器及电弧/发射保护组件组成;其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油箱部件, 可通过油泵的循环使高绝缘性的油体保持在一定的温度, 达到利用油液对浸泡在其中的器件进行冷却的目的;全固态调制器也是发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整流与调制。

2. 接收机。

接收机主要放大来自目标的回波信号, 然后送往显示器进行显示, 还兼具向发射机提供高稳定的发射信号。信号处理器则是当接收到接收机传来的模拟信号后, 完成地物杂波抑制。

3. 天线。

天线主要由辐射体和反射体两部分组成, 反射体通常是采用抛物面型, 辐射体是用波导管扩展成的喇叭口, 位于抛物面反射体的焦点。当从发射机来的电磁波能量由喇叭口辐射出来, 经过抛物面发射体的发射, 从而聚集成一束狭窄的强电磁波想空间定向辐射出去, 接收则是辐射的反过程。

4. 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主要负责处理天气雷达发送和接收的信号, 为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

二、CINRAD/SA天气雷达常见故障

1. 发射系统故障。

(1) 雷达系统在提示“准加高压”后, 加高压的瞬间, 雷达电源的空气开关跳闸。故障简析及处理:检查发现调制器内的禁止脉冲信号的接头接触不良, 造成脉宽调制器无禁止脉冲信号输入, 使调制脉冲取样信号剧烈变化、输出电压快速变化, 造成调制脉冲波形间幅度起伏增大, 烧毁作为调制开关用的大功率刚性调制器IGBT模块, 由此产生的一个反馈脉冲电流烧坏驱动板上的驱动模块EXB841, 以及开关电源的整流板上的6只高频快速二极管, 系统内的保护电路为防止器件更多被损坏, 自动切断电源。对损坏的器件进行更换;对输入禁止脉冲信号的接头用酒精清洗后旋紧, 使其接触良好后恢复正常。

(2) 报警发射机聚焦线圈电流故障。故障简析及处理:检查发射机磁场电源及相关部件, 磁场电源510 V及磁场电压输出正常, 电流无输出, 据此判断为磁场电源故障。检查速条管无输出, 人工线亦无充电电压, 再对触发器3A11的ZP2、ZP3测试信号检查, ZP3无放电触发脉冲。确定为控制端RDA计算机信号处理器HSP–B板U6芯片坏了, 更换后恢复正常。

(3) 故障灯全亮, 报发射机/DAU接口故障, 无法进行故障复位。故障简析及处理:开始认为是由于打火引起, 经过更换调制器内部分高压线, 并检查相关部件并无发现问题后进行拷机, 但在运行几个小时后, 出现相同故障现象, 在对接口板3A1A1检查后, 发现多处芯片烧坏, 更换后能开机运行但是人工线电压无法达到指标要求。随后几天的拷机过程中, 相同故障现象反复出现。经过最后查找, 发现为触发器3A11偶尔丢失放电脉冲, 致使调制器人工线过压从而导致故障的重复出现, 惊对触发器3A11处理后, 系统恢复正常。

2. 接受系统常见故障。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检测功能单元没有故障报警, 但是假若接收机系统出现故障, 则多数时候表现为终端产品无回波或是产品上面出现大量噪声回波。在工厂对CINRAD/SA天气雷达进行数字改造之前, 此类现象多是由于频率源出现问题或者AGC控制器、IF数控衰减器、I/Q相位检波器这几个部件之一运行不稳定引起, 在工厂对CINRAD/SA天气雷达进行数字改造后, 运行比较问题, 因此不再讨论。

3. 伺服天线系统常见故障。

俯仰伺服系统与天线方位伺服系统共同构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伺服系统, 其主要功能就是对雷达天线进行必要的操作和控制, 进而让雷达天线依照指令完成各种任务。

(1) 在雷达开机之后, 天线出现“飞车”问题。故障简析及处理:在雷达正常开机之后, 没有下达俯仰RHI扫描动作指令, 表示软件失去对伺服驱动的控制作用。对雷达的伺服系统进行检查, 发现发挥天线限位作用的机械保护部件撞毁, 是由于运动于垂直方向上的天线超出保护范围所致。碰撞受阻之后的天线会产生较大的反激强电流, 导致驱动电源保险被烧毁。更换以上元器件之后, 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恢复正常。

《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 篇12

湘潭市一中地理组 邓春梅

2003年11月26—28日,我上的《天气与气候》一课在湖南省初中地理优质现场课比赛16节赛课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特等奖。2004年6月14日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中学举办的全国湘教版教材地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我代表湖南省为来自各省市的地理教研员、骨干教师又上了《天气与气候》观摩课。在地理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这节课还被选中成为唯一的一节能成功反映新课标理念的展示课刻成地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光盘在全国发行。

一、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思路紧扣地理新课标六大理念: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六大理念。在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中师生一起,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现实社会生活、生产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气候现象实例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关注天气状况——归纳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阅读、使用天气预报图——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认真分析教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显著。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本节讲述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区别,为以后气候知识学习和表述打下基础。教材本身图片较多,我又大量引入生活中的事例、网上资料进行补充。

(三)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②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能力目标:①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天气情况。

②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3.德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探索精神;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并树立应用知识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突出,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重点:1.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天气、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一是以提问导读,以图片导思(图示法),以活动导学(活动法),列表比较(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从课本知识到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通过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动手画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并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表现欲,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是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愿意研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六)课前恰当与学生交流,课上学生反映热烈:

因为是赛课,课前对所上课班的学生们不熟悉,他们对我也很陌生。所以,当他们进教室时,我亲切地注视着他们,并趁发给每人一张白纸时简单地交流一下。让他们感到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为以后课堂上双边活动顺利进行铺平道路。

课堂教学时我及时肯定学生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的自信表现。学生动手画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并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时,个个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评委们认为是调动学生最好的一节课,并一致认为是所有参赛课中体现地理新课标、新理念最好的。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当地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

[展示4张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对交通、农业、日常生活、战争、旅游等)

[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天气?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怎样描述呢? 答:天气是只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问]你发现天气现象有什么特点?(多变。)

[问]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你是否可以描述一下我市今天的天气状况?(生答)

[讲述]天气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比如:空调、冷饮、水果蔬菜等行业的商品价格与天气密切相关。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服务和必要保障,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气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预报。

[问]:同学们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天气信息呢?

(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和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节目、121查询、上网查询,如:tq121.com.cn)

二、学会看天气预报

〈插入1:〉卫星云图(简介:如何看简单的卫星云图)

〈插入2:〉动态卫星云图,要求预测台风边缘风系是否会影响湖南省? 〈插入3:〉主要的天气符号(指导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①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用彩色笔画天气符号,然后说出你要表示的天气状况,并由全班评选出最佳天气预报员。(生生互评、师生互动)

②读《我省各地天气图〉》,请“最佳天气预报员”预报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显示《我省各地天气图》)

[活动]讨论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过渡]:但有时,我们听到这样说法:“今年气候有点反常。”什么是气候? [小组交流]说出咱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或你曾去过的某地的气候特点。你发现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答: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较稳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区域差异性)[活动]:下列说法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②昆明四季如春。(气候)③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④暴风骤雨(天气)

⑤撒哈拉沙漠全年炎热干燥(气候)

⑥我市今天晴天到多云,傍晚前后局部有阵雨。(天气)[小结]:天气和气候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二)天气和气候的关系(电脑图表展示,略)

[知识拓展]:你发现现在的天气预报不仅仅预报气温、降水还为人们提供哪些预报?(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讲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关心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反映人们日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天气预报应为人们生活服务。

[知识拓展]指导学生读“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关注家乡的大气环境。

[讨论]:你认为我市大气环境怎么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我市环保局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我市的大气环境?(学生们交流后,老师小结)

[师]你能否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谈谈体会好吗?

[生总结]天气现象是复杂多变的,我们要多看天气预报,学会读简易的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关心我们周边大气环境。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寻找规律,为生活及以后的生产劳动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二、不足:

1.仍有“一问一答”模式的痕迹,学生探究问题不够,缺乏深度。

2.时间控制有偏差:在衡阳上课时有时间多,在长沙上课时却拖堂。

3.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

口头禅较多。如:是不是、对吧。

天气教学反思 篇13

一、气温

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正确读取温度还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要会看一大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一小格表示多少度,然后再正确读数。关于写作和读作的书写方法就是要多练习,才能做到书写熟练,提高准确率。

二、风向

这部分最容易弄不明白的就是关于风向指的是什么,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而不是风往哪吹得方向,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借助风向标,测量风向的工具,学会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关于风向标的使用和小旗子测量风向,要知道它们是相反的。另一个易错的问题就是大家在描述风向的时候,经常会不带风字,只说方位,所以这个要着重强调。

三、风速

气象学家规定的风速等级是从0到12、天气日历中简化为0到2。这两个要做区分,并且强调0级也算一级。还有风速仪和风向标做到区分,不能混淆。

四、降水量

知道降水的形式,会制作雨量器,要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而不是毫升,说明降水量测得是高度而不是体积。在记忆降水量等级表时,要掌握规律和方法。

五、云量

知道云的基本形状和数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这个部分,同学们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有一定的经验。

上一篇:轧花厂2012年劳动竞赛活动计划下一篇:二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