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

2024-06-15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共9篇)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 篇1

1、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 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头脑风暴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 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 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对参与的整个项目完成的能力。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独立的获取知识,培养自 我学习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用工具书以及阅读相应的课外书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需要他们自己的阅读和领会,因此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读书指导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可以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学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5、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 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该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和实现劳动技术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6、发现法:发现法也称解决问题法,该法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心理特点出发,以发 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沟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观、回答和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充分发挥认识能动性,发展对掌握知识的探究和创造精神。运用发现法的一般程序是:

(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并探究问题的要求;

(2)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对课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设;

(3)引导学生展开争论,验证假设;

(4)对争论做出总结;得到原理或概念并检验核实。该方法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靖神,使学生学到科学认识的方法。但也有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弱点。

7、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8、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9、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0、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活动,和谐气氛,催化剂,信息,技术

国家教育部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实行素质教育,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并把课堂教学活动转为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最终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何贯彻实施新目标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学习引向开放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印象并得到掌握。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我先找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图片,在图片上面写上单词、音标,在图片的背面写上描述动物的形容词,利用这些图片把单词讲完,随后我带领学生去野生动物园参观。野生动物园距离学校需要乘车大约十分钟时间,同学们坐在车上把动物与图片上的单词相对照,很容易地掌握了与动物有关的单词,如tiger, elephant, koala, dolphin, panda, lion, penguin等,以及描述动物形态的形容词如big, cute, interesting, fun, smart, kind等。同学们用这些词很自然地就完成了下面的对话:What is this?It is a koala.Do you like it?Yes.Why do you like it?Because it is cute.这次旅行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学英语的乐趣,认识到学习英语并不是很难,只要肯学习,善于与自然、社会、生活相联系,就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有所收获。

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教学Unit Thre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时,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布置的任务是:1组和2组讨论学校应不应该有一些规章制度,同学们应不应该遵守;3组和4组讨论学生应不应该听父母的意见和要求,家长应不应该对孩子加以约束;5组和6组讨论学生最愿意做的是什么,最不愿意做的是什么。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制度,努力学习是我们的任务,报效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英语是工具课,语言学习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在交际中学习,效果更佳。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英语教学中的听、说非常重要,在听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说,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寓问题于情境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景教学中把住信息的量度、问题的难度和学生探究的深度。例如,教学Go shopping一课时,首先教师把学生将要购买的商品准备好,如苹果、橘子等等,然后进行下面的对话:How much is the apple?It is one yuan.It is too expensive.Can you be a little cheaper?Sorry.I will take one kilo.教师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情趣,引发思索,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获得成功

教师要有爱心,热情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要蹲下去看学生,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教师对待学困生时要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制定短期简单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鼓励。学生的发展水平永远不在同一条线上,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孩子铺设好通向成功的阶梯,为每个孩子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欣喜和激动,对成功充满自信。

教师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为成功创造空间和条件。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扬长避短。教师对待学生的不足时,要替学生隐藏,尽量不暴露在其他同学们面前。因为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点到为止,这样使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哪怕学生只会读一个单词,表演一个对话,书写有一点点进步等,教师都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使他们找回自信,获得成功。

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每天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劳动工具,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自尊和个性的人。几千年来,教和学就是一对矛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和学生融为一体,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教师在学生眼里不仅是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以亲近的朋友。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心教他们知识,用心教他们怎样树立坚强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用心去教他们感恩父母,感恩周围的人,感恩祖国,用心去教他们感悟人生。当然,并不是说学生有了缺点教师不去批评,任其发展,而是批评和表扬出于同一个目的,从爱护他们、帮助他们的角度出发,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使他们的人格受到侮辱。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教师的批评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是对他们的成长负责任。这样,学生与教师友好相处,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是一门综合性语言课,内容更丰富,知识更广泛,它涉及天文、地理、国家政策、校规、家规、东西方文化、习俗、现代科学技术、科技幻想等。过去教师一言堂,学生学几个单词,带读几遍课文,让学生自己去记,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松懈和厌倦的心理,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不放弃英语并始终对英语感兴趣,我们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相结合,通过课件中字体、声音、动画、颜色变化等使学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例如,在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中,“koala”这种动物学生很少见到,教师可利用网络把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一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形便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并把课堂教学活动转为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提高兴趣,从而使学生最终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基础骄傲与课程改革纲要》

[2]《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常见方法 篇3

关键词:英语学习;词汇掌握;实物运用;直观教学;情境创设;分层教学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一直以来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都是不相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予以注意。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采取切合實际的教学方法。

一、强化实物运用,开展直观教学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强化实物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加强形象记忆的效果。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展开直观教学。比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会学习到很多关于文具、玩具等内容的词汇,如,CD,toy-gun,eraser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拿一些实物,一边讲解词汇,一边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加深相关的印象。在学习“Fashion”这一单元,会学习到很多有关服装的词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服装,一边讲解词汇,一边让学生试穿,引导学生理解,进而真正掌握相关的词汇,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相关的运用。

二、强化情境创设,开展词汇教学

在初中词汇教学中,强化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加深记忆,让学生可以真正运用相关的词汇,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情境有生活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等。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词汇的含义,了解词汇的使用方式。比如,在进行模拟情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问路、庆贺节日、购物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词汇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积极地进行相关学习,掌握词汇的用法。并且在每一单元中,都会有很多围绕其主题的词汇,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读、写、背,根本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词汇,同时还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枯燥,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加强情境教学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强化分层教学运用,开展词汇教学

在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情况各不相同,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

行分层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实践的开展,可以看出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词汇的学习是分等级的,大部分词汇是需要完全掌握的,一些用*、△表示的词汇,需要学生进行恰当地运用。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内容,开展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基础词汇;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可以提出更高的标准,让学生尽量掌握全部的词汇。除此之外,在学习词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学生的掌握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取得一定的进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英语解释法的运用,开展词汇教学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学习过的词汇解释一些新词汇,让学生可以进行新词汇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新词汇,还可以加强对原有词汇的巩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英语应用习惯。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过的词汇解释新词汇,可以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得到锻炼与提高,实现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同步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洪爱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常见方法例析[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10).

[2]王海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1).

[3]王秀梅.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刘立娥.记忆心理与英语词汇的记忆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常见的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篇4

所谓图画识字法,是指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动画等)帮助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学习这类汉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模仿古人造字:画画大山的“山”是什么样?说说“田”怎样写,大家造字兴趣浓厚,同时从中体会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于字形识记。

小学语文常见的作文过渡方法 篇5

例,《秦兵马俑》中有这样一段话: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段话,一方面承接上文“兵马俑规模宏大”,另一方面引出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色,在整篇文章中起桥梁作用。

2、用句子过渡。

例,《我为什么喜爱这句名言?》

“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这是伯尔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人经历了磨难,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能坚强起来,激励自己奋发。

懂得了这句名言蕴含的道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美国一位著名的总统林肯的成功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品质,不畏惧磨难,才战胜了命运,获得成功的。林肯可以说是失败大王,在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前曾是一个历经了五十余次竞选失败的“失败者”,然而他却始终坚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战胜了命运,成为一代名人。是磨难使他更加坚强,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

中残联盲协副主席、世界育联文化委员及亚太区妇女委员杨佳十九岁做了大学教师,二十四岁读完研究生,三十岁被评为副教授……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然而杨佳三十岁以后突然发生了一场变故——双目失明,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经过这场磨难,她坚强的坚持了下来。

现在她不但能出色的给研究生、博士生上课,甚至周游列国到处讲学。杨佳虽历经磨难,但是由于她的坚强,她成功的战胜了自己,她的眼前仍是一片光明。

人们在工作中经历了磨难,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的事业便会突飞猛进,那么,他是成功者;学生在学习、考试中的小失败,虽构不上磨难,但能够使他知不足,那么他也会获得成功。可以说磨难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然而,只有聪明人才真正理解这句名言。也只有聪明人才会在磨难中吸取教训,在磨难中理解真理,而愚蠢的人却只能在磨难中发呆、绝望、自抱自弃。

命运总是捉弄人,做一个聪明人吧,学会在磨难中学习,利用在磨难中学到的知识战胜命运,那你就必将走在成功的大路上。(孙晓明)?

在这个作文中,第一段解释伯尔的名言之后,用“懂得这句话的道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来过渡,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这是用句子过渡,领起下文的具体例证。

有时过渡句子也可独立成段。如上文中的过渡句,也可以单成一个过渡段,其作用便如前面谈到的用段落过渡。

有用设问句过渡的。如《鲸》一文,“鲸的身体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文章借用这个设问自然引出下文。

有用重复句过渡的。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文章就是三次运用:“别了,我爱的中国”自然连接全文。

有用承上启下句过渡的。如《赵州桥》一文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中的“坚固”承接上文,“美观”引出下文。

3、用词语过渡。

例,《莫泊桑拜师》中的“一天”、“第二天”、“从此”这些词语都是表示过渡的。《海伦凯勒》中“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的“就在这时”也表示过渡。

4、用空行过渡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空行就成为分段的标志,每个空行处为一段。

小学语文里常见的作文结尾方法 篇6

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

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

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

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

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六、首尾呼应。

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

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 篇7

一、肘内侧软组织损伤

(一) 概念:

肘内侧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手肌群在肱骨内上髁附着点以及内侧副韧带的损伤。

(二) 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

掷标枪出手动作、投铅球出手动作、羽毛球扣球、篮球单手长传等。

(三) 处理方法:

急性损伤后应局部立即冷敷防止肿胀、瘀血, 然后再进行药物包扎, 在损伤24小时后, 可局部进行轻柔、按摩和理疗。重者可辅以药物注射。

(四) 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

练习此类运动前应重点做好上肢活动和肘部自我按摩, 练习中应纠正错误动作, 加强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恢复练习应在肿痛基本消失后, 进行自我按摩, 逐步过渡到正式练习, 局部运动量逐渐增加, 练习时可戴护肘进行保护。

二、指关节扭伤

(一) 概念:

指关节扭伤是指手指受到侧方向冲击或受到暴力的作用使关节过伸所致的损伤。

(二) 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

篮球运动中手指被球撞击、排球运动中传球错误动作、推铅球时手指拔球动作等。

(三) 处理方法:

受伤后应立即包扎, 然后再进行冷敷, 最后做绝对固定, 24小时后可进行用药、按摩、理疗等。若脱位, 应尽快复位, 然后将伤指用木板固定两周。如韧带断裂则应及时到医院开刀治疗。

(四) 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

练习前应做指关节专门活动, 使手指关节得到预热。例如, 双手五指对压、握拳打开练习等, 练习中应掌握正确技术动作。伤后恢复练习应在固定或术后2至3周左右进行大范围, 小运动量练习, 练习时可戴护指加以保护, 待局部运动正常后逐步参加正规练习。

三、踝关节扭伤:

(一) 概念:

踝关节扭伤是指跑跳时, 由于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 在腾空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 偏向一侧所导致的韧带扭伤, 它是运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运动性损伤。

(二) 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

篮球抢扳球、足球抢球、跳高、羽毛球运动等。

(三) 处理方法:

一般性韧带扭伤应先止血, 然后进行冷敷, 最后进行包扎、固定。伤后24小时, 可进行热敷、按摩等。若韧带断裂者, 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 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

在进行教学时, 应作针对性练习。例如, 绕踝运动、提踵练习、原地纵跳等, 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伤后恢复练习应逐步过渡, 有一定的适应期, 可先负重提踵、足外侧行走、慢跑等小强度练习再投入到正规练习。

四、腰扭伤

(一) 概念:

腰扭伤是指中挑或搬动重物时, 由于肌力不足突然过猛前弯和后仰而形成的韧带损伤。

(二) 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

杠铃练习中的提举动作、推铅球时的发力动作、跑步中的急起急停等。

(三) 处理方法:

伤后可采用按摩和药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 采用揉捏、理筋等方法进行多次康复性处理。同时, 伤者宜睡硬板床。

(四) 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

活动前做好腰部准备活动, 平时应加强腰肌力量练习, 如做腹背运动、腰部运动和自我按摩等。伤后应停止练习, 待疼痛基本消失后, 可做俯卧背伸和仰卧起坐等, 在腰部不痛后才逐渐加大力量和强度练习。

五、脑震荡

(一) 概念: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外力作用后, 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因被震荡而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功能障碍。

(二) 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

器械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等。

(三) 处理方法:

伤者必须平卧、安静, 不可坐起或站立。昏迷者, 可用手指掐人中或闻氨水, 促其苏醒;呼吸停止者, 可进行人工呼吸, 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四) 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

练习时应注意自我保护, 教师教练时应注意安全性教育, 练习中要组织严密、保护措施得力。另外, 在练习时不准学生嘻戏、打闹, 确保练习安全。伤后恢复性练习主要以调节和轻微锻炼为主, 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逐步调节直至痊愈。

六、鼻出血

(一) 概念:

鼻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它是由原发性和疾病性引起的。

(二) 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

田径接力、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

(三) 处理方法:

伤者取半卧位, 将头抬起, 然后用拇指、食指向内上方压迫鼻翼2至3分钟, 伤者用口呼吸、用冷水湿敷前额和后勺。有条件时可将双脚泡于热水中。同时, 可用棉花或纸巾作鼻腔堵塞, 这样基本能止血, 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四) 预防和伤后恢复性练习: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高中 教学 政治 策略 方法

一、高中政治的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指的是教学任务上的层次化,人对于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才能使教学的过程形成多角度、多阶段、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教师要分层设问,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高二政治的哲学当中,有关于人生价值的内容,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参加工作,一些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养家糊口。”根据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这种回答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思想境界不高。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这没有什么错,但是你们参加工作就没有什么别的目的了吗?这时一些学生会回答:工作能实现人生价值,能够使人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很自然的引到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从而也让学生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或者在讲到高一政治中投资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几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比如保险、储蓄、股票、债券等等。然后让学习成绩稍微落后一点的学生查阅课本以及资料,弄清楚各种投资方式的含义、区别。等他们查阅完毕后再问他们,其中哪种投资方式的收益和风险都很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指出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要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运用这部分知识,问这些学生,给你50万美元,你会如何进行投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学习任务,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高中政治的分组化教学

分组化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学习,并且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的标准。通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分组化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在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每一个小组都要选取组长来负责本组的分工、协调以及合作,以及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能力,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比如在讲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章节的时候,要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内容,使他们明确党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学生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党内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这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历史的例子,证明党内所存在的腐败现象仅仅只是少数。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调查和讨论,观察自己身边的加入了党组织的亲朋好友,从这些亲朋好友中可以看出,党内的腐败现象只是个别人的行为。通过一番讨论之后,学生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党的腐败现象是极少数,而且党是有能力铲除腐败的。

但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根本不参与到其中来,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家都不愿发言的状态。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教师需要提醒每一个小组进行详细的讨论,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讨论中去。而且还要提前将讨论的题目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对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查阅相关的资料。另外,教师还要教会每个组的小组长如何引导大家发言。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题目必须紧紧围绕教材,而且又是大家有所感触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多设一些题目。举个例子,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设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方向”这样的题目,还可以提出另外的题目,比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营企业的主导作用会不会消失?”以及“集体经济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有利吗?”这样一来,当学生对一个题目不了解的时候,就可以讨论其他的题目,因此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三、高中政治自主式教学

除了分组化教学,也有自主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式学习非常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高一政治经济学当中的《多变的价格》以及《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且对市场上的奢侈品、生活必需品进行合理的记录。然后再分析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在价格上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观点。这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得出的观点,并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这也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弱点加以阐明和强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价格规律有了比较生动和直观的了解,因此达到了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也可以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高一经济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编排这样一个小品,一位老人在买彩票的时候无意中获得了五百万大奖,但是老人在如何投资这个问题上发愁了,有人说存银行,有人说买股票、買保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因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使学生养成自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总结与体会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选择正确而合理策略,充分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洁.高中政治教学新思考——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28-28.

[2]吴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师,2013(21):53-54.

[3]李春花.新课标下导疑教学策略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J].大观周刊,2013(3):196-196.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 篇9

布鲁纳发现法

此法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他甚至要求小学生也都要能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成为一个“发现者”。虽然,从整个教学论思想来说,布鲁纳后来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但他理论中一些非常正确的论点,却成了现代教学论中的宝贵财富。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发视的学习,正是这些闪光的财宝之一。

发现法

发现法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教学法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 、布鲁纳 (Jerome S. Bruner, 1915-)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能较正确地、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和学这对矛盾在发展中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课堂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西欧于17世纪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采用。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其中的“议议”就是采用课堂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在小学可与讲授法、谈话法结合运用。

“三三”教学法

“三三”,指“三点”、“三路”和“三主”。“三点”指在钻研教材时,抛开细枝未节,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三路”指在编写教案时,一要弄清作者的思路,二要设计好自己的教路,三要指导学生的学路;“三主”指在课堂教学时,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

“三路”中,作者思路是客观依据,教师教路是主观设想,学生学路是主客观统一的归宿;“三主”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首先肯定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这个前提下,然后肯定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而提出的。

“三三”教学法的课堂结构为:读、划、议、练四环节。通过读创设诱因,激发兴趣,体会文意;划的目的是在读后形成第二次反复;通过议,互相启发,排难解惑,求同存异,加深理解;练,以理解、掌握、巩固运用已学得的知识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为落脚点,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八字”教学法

这是上海育才中学从1977年起实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八字”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该方法的基本点在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上,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值得注意的是,八字教学法并非一种机械程式,并非要把每节课都划分为四个阶段,而是要贯彻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要因班级和学科的不同有所区别。

拆字法

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或者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于一定的意义,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识字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拆字法在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中早已有之,而今在识字教学中已普遍流行。

分格教学法

在写作教学中,以提高能力为目的,将写作知识划分为一个个最基本的单位和项目,然后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指导学生分别进行独立训练和运用,叫做分格教学法。

分格教学法可用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各主要文体表达能力等基本训练。例如五味辨析:动作辨、形态辨析、声音辨析、颜色辨析、味道辨析、共六十五格。而其中的声音辨析分为:长声、短声、碎细声、轻微声、若无声、宏亮声响、突然声响共二十二格。又如七情辨析;喜、怒、哀、惧、爱、欲共五十三格等。运用分格教学法,内容单一,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判断容易,修改方便,提高迅速,可使教师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快乐教学法

这是陕西省蒲城县苏坊乡中心小学教师赵来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她认识到刚入学的儿童好动、好跳、好唱、天真活泼,又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采取“快乐教学”,可以较好地开发儿童智力。于是,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文化,接受教育。 “快乐教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作法是:围绕教学大纲,挖掘快乐因素;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乐趣;文字画面结合,学生能看能听;开展游戏活动,组织各种竞赛;课堂内外结合,走向自然、社会。赵来香用“快乐教学法”教出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想象想象丰富,有创造性,学习成绩提高显著。

三步式教学法

三步式教学法,为“自学、讨论、讲解”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法。以教学内容的一章或一个单元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地教学中采取“自学”、“讨论”、“讲解”三个环节。自学——学生自己阅读;依自学思考题,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依准备的关键问题,可分组,可全班进行,强调各抒已风,争论有益;讲解--教师做总结性讲述:简述、总结、答疑,使问题更加明确。三步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深化理解知识,强化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密切教与学的配合,促进教学相长。

板书标示教学法

无论什么科教学,板书(包括电化板书)都可以按照教学规律和原则,通过文字,符号线条,图形等再现和强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一个教学不使用板书,没有一个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不精心设计板书,这是教育史实。板书与教学、教材有共生的作用;有公益的性质;有边教学,边书写的协调性;有强化知识的作用;有突出重点的作用;有直观的作用。 板书,形式多种多样:文字、绘画、图解、计算、数码……板书内容,依教学内容而定,板书适用于各种学科,适用于大、中、小学校。 板书要精、巧、美。板书要力求科学。板书在19世纪世界上就已存在,那时是木板、石板。现在,已改成玻璃板了,既便于使用,又保护视力。全国板书学会已成立,会员遍布全国各地。现有会员543人(仅缺台湾省)

串讲教学法

教师对课文中难懂的地方逐字逐句地讲析,再将它们的意思连串起来讲述,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叫串讲教学法。串讲法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之一。它不等于满堂灌。串讲和精讲也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一篇文章、一堂课,有的内容只需抓住关键加以点拨,而有的地方却要靠老师深入讲解。串讲要求教师讲得深、讲得活。但串讲法较费时,重点不易突出,在教学中最好做为精讲的补充。

辐射延伸法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信课文关键的一点(课题、主要内容、中心词等)、延及其余,抓纲显目,既在知识上放射开来,呈现网状结构;又在能力发展方向上扩展开来,形成发散式思维趋势,这就是辐射延伸法。这种教法能使阅读思路畅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

六步教学法

这是当代我国改革有成效的教学法之一,又称“自学六步教学法”或“课堂教学六步法”,为辽宁省盘山县第三中学青年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创立。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用,他的教改思想已形成体系,主要包括“两个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和“三个结合”(教学和教人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教学和未来结合),而“六步教学法”则体现了其教改思想的核心。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分别为:

1、定向。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

2、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旨在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差生完成部分自学内容,优秀生可向深度和广度开拓。

3、讨论。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形式是先小组,后全班。

4、答疑。各组把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必要时由老师解答。

5、自测。按定向提出的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自己。题目可由自己出、相互出,也可由老师出。题量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当场答题,当场评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

6、自结。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明确在哪个环节上满意,在哪个环节上不满意。

挫折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恰当地把握时机,有意识地利用错例让学生去思考、争议、辨析,然后教师点拨,纠正错误,明确正确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挫折教学法也叫错误教学法。

错误教学法是一种“相反相成”的课堂教学艺术,其基本精神是促进学生建立正迁移,防止负迁移。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对新知识、新技能形成和掌握起干扰作用谓之负迁移,起促进作用谓之正迁移。当旧知识和新知识相近或相似时往往容易产生负迁移。因此教学时提出错例让学生辨析,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从而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运用该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比较辨析中提高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下列五种情况可尝试错误教学法:(1)学生情绪低落,兴趣不浓时;(2)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3)需要比较分辨的时候;(4)学生需要教师解疑的时候;(5)教师需要发现问题的时候。

比较分析法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小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注意到有相当多的课文段落文字优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他们针对学生的认识特点,设计出可让学生比较的段落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欣赏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增强对课文的感受,使学生懂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的。比较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

错导法

“错导法”是一种颇富情趣的教学方法。却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故意和学生“唱反调”,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从而明辨是非、加深印象,并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旨在引起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有主见、不随众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学波澜。

故事创作法

故事创作法是创造性作文训练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练习方式。目前在国外备受推崇,在国内正在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训练形式包括寓言、童话、想象性故事等。训练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以敏锐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独创性,写出具有个性的好文章。独联体(苏联)教授拉德任斯卡雅在介绍故事创作法时指出,虚构不是无中生有,它同样以实际生活为依据,故事中的各种情节应符全生活的实际。编拟故事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故事创作法训练类型有:

(1) 按照某一个情节进行扩写;

(2) 按照某一个开头进行续写;

(3) 按照规定的题目虚构全文。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其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启发”一词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是黑龙江矿院副教授胥长辰于 1982年1月首先提出的,后来经全国各地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充实完善,逐步成为有一定理论体系,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教学法,是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一种教学法。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它继承了孟子的“自得”、叶圣陶的“以学生为本位”和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思想,借鉴了近代国内外多种教学理论。它是针对传统教学法而言的。实施它,能使教师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改变当前学生从小“跟着教师走”的状况,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

变序式教学法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焦点一样的东西,即应该有那么一个集各种光线于一处,从而又发射各种光线的地方。”这就是文章的契机和纽结。小语教材中,许多文章都具有一个焦点一样的东西。“变序式教学法”就是改变那种完全遵循教材内容本身顺序的串讲法,从小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出发,根据教材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直接切入文章的聚焦点,变序展开分析。运用变序式讲读的基本程序是:1、确定突破点,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寻觅突破点。2、扩散突破点,寻读段落,推敲词句,理解突破点。3、归结突破点,返顾全篇,总结延伸,深化突破。常用的变序式有题目突破式、词句突破式、篇未突破式、中间突破式、中心突破式、主线突破式等。

导读教学法

我国当代改革有成效的教学法之一。指“‘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简称“语文导读法”。倡导者为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 “三主”指主体、主导、主线,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组织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四式”是一种体现“三主”思想的教学程式,分别为:自读课、教读、作业课、复读课。钱梦龙认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读”,故称“语文导读法”。 “语文导读法”旨在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让学生通过三至六年有计划的训练,达到“不待教师讲而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它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等。因此,“语文导读法”顺应了当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教是为了不教”),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归缪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而不觉得的时候,教师不是立刻指出错误,而是暂时容忍错误,并姑且以其错误的结论人微言轻思辨推理的契机,紧紧抓住错误结论必犯中词不周延,概念的内涵必有出入这个要害,然后展开求异思维,准确地廓清结论主词的适用范围,故意顺从错误的推理思路来演绎衍化,得出明显荒廖的结论来,从而使学生顿悟,或是明白“此路不通”,必须另辟蹊径。

迁移教学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这里所说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这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这叫负迁移。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实现正迁移,而要防止负迁移。古人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指学习中的这种正迁移现象。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所以,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 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迁移教学法是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其基本原理在于当学生具备从事每一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认知先决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即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清晰牢固,就越能更好地学会新知识,学习也就越有信心。

引读法

“引读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运用多种引读的方式点拨并引导学生诵读的一种教学方法。引读法“以引代讲,寓讲开读”,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实到字、词、句、篇上。运用“引读法”,能帮助理解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引读法一般有提问式、提示式、添词式、插叙式等几种方式。教学时,可以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课文,其“引读”的方式可以有所侧重。如《草原》、《桂林山水》等抒情性的记叙文,可侧重运用提示式引读法;《少年闰土》、《飞夺泸定桥》等记人记事的记叙文,可侧重运用提问式引读法;诗歌,特别是古诗,可侧重运用插叙式引读法;有的课文,对逻辑联系较明显而又没有直接用上关联词语的段落,如《给颜黎民的信》第二自然段,可侧重运用添词式引读法。因文侧重,结合运用,使“引读法”的教学效果更好。

表解法

表解教学法是通过制表填空使学生准确、扼要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法的一种教学方法。表解法教学课文,让学生紧扣图表读文,读的重点十分突出,读的范围高度集中,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有利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图表紧扣课文构篇、构段及表现主题的特点而设计,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对课文如何安排段落、突出主题有较为深透的理解。表解法的最大特点是提纲契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上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能力。

“动乐爱”教学法

这是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第二小学在教改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出的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新教法。即运用动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达到爱科学的目的,运用“动乐爱”教法最重要的是要挖掘语言因素,突出智能训练,鼓励学生眼耳手口并用,启发他们自己去探索。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教法。

活动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上海市长宁区在实验中摸索出来的。它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活动为形式,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重视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的协调。这种教学法旨在调整学生中 “失败者”的心态,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学生对数学材料产生了兴趣、激情,生理上往往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能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活化整个神经系统,能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它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要老师指导得法。

情境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由上海静安一小教师吴森逸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主要从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以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热情。运用这种教学法应遵循三条原则:(1)以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物;(2)在观察中逐步提出设想,并使之成为指示学生探索研究的方面;(3)不断将设想与具体事物对照修正,经过分析、综合的思考,形成符合客观事物的概念。

直观教学法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当前,教师在运用此法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也要注意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课堂教学的常见误区分析

(一)以考纲为限度的学科教学误区

应试教育本身的功利性迷雾无处不在,教师也习惯于在高考考纲框定的范围内选取教学的素材。“这种题目不会出现在高考里,你不必去做了”当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势必向学生的表明了这样的态度,即教师和学生只需要考试内容的范围里知识,而除了该范围以外的东西没有学习的必要。这种代表着考试主义的自利与无知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钻研精神的打击程度是无法估量的。

局限于在考纲范围内的教学,必然使教师的教学的空间变得狭小,学科知识和生活生产的广泛联系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很难用考纲来来划定具体的学科问题,边缘性和模糊性的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内的知识,还需要课外知识加以结合才有解决的可能,仅仅局限于考纲的知识传授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常识的置之不理,就是脱离实际的教学,这违背了学习科学的本意——科学和生活、生产的有机的联系形式和可被理解性。

局限于在高考考纲内的教学,使教师对学科知识再学习和再发现的过程变得没有必要,由于缺少教材内容的研究,教师对物理学的理解深度不够,就无法驾驭教材,无法达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以小见大的教学境界;也无法扩充和引申知识到达新的结构层次,在原地打圈圈,贫乏而频繁的复述着干枯的定义、概念、规律,学习者再也没有新的感受导致了学习的厌倦无聊。

总之,学科的知识的边界不能被考纲所划定,关注考纲是合理的,但是,将知识作出人为的划定,就如孙悟空用金箍棒划的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探索更为广阔知识天地的行为,使教师目光狭隘,知识浅薄,弱化进行深刻联系世界的意识。而与此同时,教学变成了考试主义的一种手段,学习的目的不再是知识本身的价值,而是一种竞争的逼迫。

(二)以技能训练代替观念组织的教学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普遍的做法就是:粗略的、笼统的,用抽象的语言先介绍某个定律或定理,而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罗列出关于该定理的典型例题,介绍解题的步骤、方法,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来加强对定理的理解和认识。用知识的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无疑是获得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但用知识的应用来代替知识彼此关系的教学,就象在大河中间截流建一个水库来发电而丝毫不理会河流的源头性质的盲目行为。

一般的教学行为的误区,一言辟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单纯的解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却忽视了观念和概念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忽略了怎样从学生原始的观念结构中排除和理清混乱和不明晰的成分,从而建立清晰的观念和明确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把题海战术变成学习提高的唯一途径,这是一种对学习的错误理解。为什么要解题,每道习题真正告诉我们什么原理和概念,支配解题进行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则被甩在了角落里,解题的技巧被当作是一种机械记忆的形式被有意识的塞进学生的大脑,认知过程并没有得到澄清,而认知的结果被视为仅仅是最后获得的答案的对错,这就是重解题技能的训练而轻观念和原理的组织的教学特点。

用大量的试卷来作为训练的手段,技能训练被理解对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感的追求。复习课中,知识的体系虽然用结构图的形式被画在黑板上,但讲解变成了干枯无味的复述和回忆。上课的时间被连续的试卷讲评所占有,学生对学习的感觉大体是能够把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一一解决,而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的有意识反省升华则被忽视。所以,科学习变成演算求得标准答案,而静静地反思和就某一概念、问题而展开的讨论没有成为学习的习惯做法。

重解题技能的训练而轻观念和原理的组织的教学误区,代表了一种对知识学习的错误理念。知识的细节的熟悉并不能获得对知识整体看法的形成,教师同时应具有对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中使之关系明晰化的意图。对知识的应用的前提是对知识背后的原理规则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能用说教的形式进行,而因用联系实际和发现观念间关系的探究来实现。

(三)课堂交流的教学误区

课堂的交流,常常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布满黑板的定律、公式、演算的符号复制到了学生笔记本上的过程。交流——双向的信息的传导,引起适当的反馈,以便对教学进行即刻的调整的过程,却被表现为叫几个成绩差的学生来重复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让一些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的点评只是一种对错误回答的标准化纠正,或对正确解答的简单肯定。

而普遍的对学生能力的过低评价导致教师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你根本没有能力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为了避免尴尬,还不如让我来陈述吧。”课堂的交流还是被在纸面上提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是普遍现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某种难以处理的问题的出现,教师害怕个别学生的回答和置疑使教学变得难以控制。当然,教师有时的顾虑也是正当的,如果问题问的太多,表面上的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难免会把实质性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无法完成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接触和了解彼此的一种合作关系的建立过程,在交流中,传递的不仅是组织化的科学知识,也是一种个人特征的传递,交流的能力,教师不能仅仅理解为把教学内容清晰讲授的能力,而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化、产生真正的影响的能力。

交流本身的目的不仅在于一次知识和能力的检测、评价,交流还在于建立可以信赖的一种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信其人,听其言。”在课堂交流中,教师主宰着信息的流向,但这种流向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应该是一种多向的流动。学生同时也在揣测教师的个性,判断其弱点和优势之处,通过多向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了解,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帮助和了解。局限于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是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格和心理特质的判断的,也就无从建立师生间真正的本质上的了解和信任的关系,获得彼此有意识的关心和认可,课堂教学之中才具有人性的特征,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彼此的隔膜和误解是一种越来越扩展的裂缝,教师是一架教学机器,而学生则是一架学习的机器,教学变成了一种乏味的事情,不再牵涉情感的体验,而有效的交流方式是弥补裂缝的方式。

有效的课堂交流的特点是以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为根本的,而不是仅仅视为是一种知识的单向传导过程。

林格伦曾归纳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四种类型,比较好的交流形式为师生之间地位比较平等的互动交流,它有利于产生良好师生交流效应。

(四)缺少有意识的进行建构的教学误区

建构主义作为一个名词,对教育界的同仁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但对建构主义的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意识应用却只存在于少数优秀的教师的教学中。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积极的建构来学习新的知识,他们不止是被动的接受和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信息,相反,他们通过理解学习的主题并与他们已经具备的关于该主题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方式来思考,用自己的预言意译、思索其意思和含义,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才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

值得传授的东西很多,教师总有一种不自觉的意识,讲解了太多的主题,太多琐碎的细节的知识,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在求全的冲动支配下,完成得教学任务只有数量上的统计,而无质量上的升华,“又做错了,明明这个问题我造就在课堂里讲过了。”问题是,你呈现的问题被草草的处理了,而非真正的被发掘出内在的价值。在数量过多的主题中选择教学的主题,按照建构主义者的观点,广度和深度两者必然是一对矛盾,有效的教学只能是选择有价值的主题进行深度上的探讨,而不是对过多的主题进行泛泛而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试卷讲评课,很多教师就像一个领着一群无所适从的观光客的导游,学生则象团队旅游的游客,在走马观花的快速讲解中筋疲力尽却印象模糊,教学实际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当学习者能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的背景知识结合起来时,知识的建构可能更加顺利。学习新知识不是一个开始抽象理解,然后才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始就以原有知识为背景,逐渐对新知识进行阐述和理解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优势是将无所不在的实际生活的应用的范例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而很多教师的教学却将生动活泼的范例排除在外,使教学变成了一种抽象知识的干巴巴的讲授,教师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缺乏联系生活的意识,就是一种教条主义的认识,而且没有去发掘、理解学生经验中认识物理世界的原型,所以教学就变成了建造空中楼阁的无效行为。

建构主义中两个重要的观点,即同化和顺应,有效的说明了认知过程中知识建构的顺序,当旧有的知识能够包容新知识时,知识的结构并没有作出根本性的调整,而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解释无法进行时,知识的结构将要全面的重建,学科的原理结构特征就是这样的。在教学中,知识的发现和知识结构的建立是同样重要的,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智力的作用,在审视已经获得的知识群中,我们应该获得对知识结构整体的美的体验。实际教学中对教学素材的组织并非是有目的按照同化和顺应的规律进行的,所以,只能是没有内在联系的情景罗列,为解题而解题,教学所欲达到的目的是混乱的,当用一种清醒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教学,我们不得不承认,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评判,我们的教学缺少那种对内在规律的充分认识后获得的必然性把握.

(五)关于课堂上教与学的误区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是时下通行的几种说法。如果想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的意思很简单,即教师少教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多学点知识;教师教学时间少点,学生自学时间多点。具体说,“少教”,就是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不要事事全包,教也要教在关键处,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自己能理解、掌握的知识要尽量不教、少教;“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探究,从而学会学习。

第一,从理论上看,不教或少教是明智选择。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关键是学生要主动建构。

第二,从实践上看,不教或少教有可能效果更好。1991年,山东高密四中扩班,因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高一班暂时没有语文老师。学生没办法只能自修近一个学期。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个班的成绩差得太多了。谁知道,期末考试成绩却让大家大跌眼镜——这两个没上语文课的班级不仅基础知识部分不比平行班差,而且阅读和作文的成绩还比平行班好。

怎样才能做到少教多学呢?第一,保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第二,给予学生自学的权力与自由。第三,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为什么老师不教或少教这么难?一个是老师有责任心,讲了心里就踏实了,不讲心里不踏实,意思是,反正讲过了,讲了还不止一遍,尽心尽力了,学生不会是学生的事;一个老师有担心,不讲或少讲,校长会说,家长会说,会指责老师不负责任。其实说到底是胆量不够,所以说不讲需要很大的勇气。换句话也可以说,敢讲课不算本事,敢不讲课才算本事。

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相对有针对性地教。

如何先学后教呢?首先,先学要有指导。第一,教师先示范性地带领学生学,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第二,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第三,避免出现“导”之无方,“放”之无度,缺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和监控,导致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自主变为“自流”。比如,有些老师知道要少讲,但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拟定的导学提纲也只是知识点和训练点及习题的堆积,缺乏对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引导。

其次,有针对性地教。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弄清学生哪些懂了、哪些不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简言之,教学生不会的,这才是教学的要害。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同学之间讨论能懂的,也不教。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有三层含义,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第二,根据学的目标来确定教的目标,根据学的内容来确定教的内容,根据学的方式来确定教的方式,根据学的进度来确定教的进度。第三,教师教得怎么样由学生说了算,就是说,教学成效由学生来评价。

以学定教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先学后教,这是从时间上说的。比如,洋思中学的五环节模式。第二种是以教导学。在钱梦龙的导读模式中,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经验在对学情有所把握的前提下设计教学内容。钱梦龙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客体,之间介入了一个起指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他的这种认识就是把教育理解为一种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状态,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意识,善于“同边促进”。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学生学习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发生积极变化。

教学合一与教学相长

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合一”的基本要求: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教学相长”不仅被用以阐释教师“为教而学”的个人意义,还被用来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话语中,“教学相长”中“长”的主体、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衍生了不少新意。

就“教学相长”中“长”的主题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成长,更看重学生成长。也就是说,“长”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主体,而是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就“教学相长”中“长”的内容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知识、学问的增长,而且看重教师拥有怎样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和教育良知,也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教学相长”中“长”的方式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的个人进步、自我修炼,而且要看重团队学习和专业发展共同体,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意识和能力。现在,用通俗的话说,教学相长是学生在茁壮成长,也应该推动教师茁壮成才。

教学误区的存在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些时常在教学中出现,有些可能已经得到改变,而还可能产生大量的新的教学误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发现误区,进行分析,找出内在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更自己的教学观念,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上一篇:药品供货合同下一篇:我们运动会作文